生理学各章重点内容
生理学各章重点
生理学各章要点第一章绪论1内环境:指细胞外液占体液的1/3,包括组织液,血浆,淋巴液2稳态:内环境的各种物理的和化学的因素保持相对稳定3人体的调节机制: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自身调节:由组织,细胞本身生理特殊性决定的,并不依赖外来的神经或体液因素的作用的反应4反射弧的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纤维,反射中枢,传出神经纤维,效应器5神经调节的特点:迅速,局限,精确;体液调节的特点:缓慢,弥散,持久6机体控制系统:非自动控制,反馈控制,前馈控制负反馈:反馈信息的作用是减低控制部分的活动的反馈控制,对保持内环境稳态起着重要作用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1细胞膜和各种细胞器的质膜的组成:脂质,蛋白质,极少量的糖类2膜蛋白的分类:细胞骨架蛋白,识别蛋白质,酶,受体蛋白,跨膜转运物质的功能蛋白3物质的跨膜转运方式:(1)单纯扩散。
举例:O2,N2,CO2,NH3,尿素,乙醚,乙醇,类固醇(2)易化扩散。
举例:A经载体介导:葡萄糖,氨基酸特点:饱和现象,结构特异性,竞争性抑制B 经通道介导:Na+,K+,Ca2+,Cl-等特点:A顺浓度或电位梯度的高速度跨膜扩散B门控体制包括电压门控通道和化学门控通道C 对通过的离子有明显的选择性(3)主动转运。
举例:A原发性主动转运——直接利用ATP:钠-钾泵B继发性主动转运——间接利用ATP:葡萄糖,氨基酸在小肠和肾小管的重吸收(4)出胞和入胞4细胞的静息电位:指细胞未受刺激,处于安静状态时,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等于K+的平衡电位产生机制:K+离子的外排极化:静息时膜的内负外正的状态去极化:静息电位的减少超极化:静息电位的增大复极化:细胞膜由去极化后向静息电位方向恢复的过程5细胞的动作电位:细胞受到刺激,膜电位发生迅速的一过性的波动,是细胞兴奋的标志产生机制:Na+的内流(去极化),K+的外流(复极化)阈电位:形成Na+通道激活对膜去极化的正反馈过程的临界膜电位6局部电流的方向;膜外由未兴奋区流向兴奋区,膜内由兴奋区流向未兴奋区特点:全或无定律,不衰减传导7反应:当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时,生物体内部的代谢活动及其外部表现将发生相应的改变8兴奋:指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9兴奋性:指一切活细胞,组织或生物体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是衡量细胞受到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10刺激量的参数:刺激强度,刺激持续时间,刺激强度对时间变化率阈刺激和阈强度:能使组织发生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叫阈强度,相当于阈强度的刺激叫阈刺激。
生理学重点整理(动物生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生理学复习Bible第一章绪论1.生理学研究的内容是什么?研究生物有机体各种技能的科学,对象为人体及高等动物了的各种机能。
其层次分为器官和系统水平,分子和细胞水平,整体水平。
2.生命体的基本特征有?新陈代谢、兴奋性、适应性和生殖3.什么是稳态homestasis和内环境internal environment?有哪些部分?内环境:细胞外液,其各项理化因素的相对稳定是高等动物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
稳态:各种物质在不断转换中达到动态平衡。
内环境占体重的20%,其中血浆5%,组织液14%,脑脊液和淋巴液较少。
4.人体的主要调节方式有哪些?其特点是?神经调节:机体调节的主要方式,主导地位,其方式为反射(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其特点是:快速而精准体液调节:人体体液中的某些化学成分,如激素和代谢产物等,可随血液循环或体液运输到相应的靶器官和靶细胞,对其功能活动进行调节,有时候体液调节收到神经系统控制。
其特点是:缓慢,但持久而广泛一些。
自身调节:生物机体的器官或组织对内外环境的变化可不依赖神经和体液的调节而陈胜适应性的反应。
其特点是:作用比较局限,可以在神经和体液调节尚未参加或不参与时发挥其调控作用。
5.生理学研究的方法有哪些?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可以分为急性实验(离体细胞、组织、器官的实验方法和活体解剖方法等)和慢性实验。
6. 负反馈和正反馈negative/positive feedback反馈信息的作用与控制信息的作用相反,起到纠正控制信息的作用者,称为负反馈;它是维持稳态的重要机制。
反馈信息的作用于控制信息的作用方向一致,起到加强控制信息的作用者称为正反馈;它使某一生理活动过程逐步增强直至完成(分娩和凝血反应)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名词解释:1. 阈强度threshold intensity:在刺激的持续时间和强度-时间的变化率固定不变时,能够引起组织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成为阈强度。
2. 静息电位resting potential:细胞在未受到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相对稳定的电位差3. 动作电位:细胞受到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发生一次细胞膜两侧电位的迅速可逆的倒转和复原,包括去极化,反极化,复极化一些列相继的过程。
生理学各章重点内容
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生理功能的调节规律等。
[重点]:1.生理学的任务及其与临床关系2.生命的基本特征3.内环境与稳态4.生理功能的调节5.生理功能的自动控制[难点]:1.可兴奋组织与兴奋性2.生理功能的调节3.正负反馈与前馈[基本概念]:生理学(physiology);慢性实验(chronic experiment);急性实验(acute experiment);新陈代谢(metabolism);兴奋性(excitability);适应性(adaptability);生殖(reproduction);刺激(stimulus);反应(response);兴奋(excitation);抑制(inhibition);阈强度(threshold intensity);阈值(threshold);内环境(internal environment);稳态〔homeostasis〕;自身调节(autoregulation);体液调节(humoral regulation);旁分泌(paracrine);自分泌(autocrine);神经内分泌(neuroendocrine);神经调节(nervous regulation);反射(reflex);反射弧(reflex arc);前馈(feed-forward);负反馈(negative feedback);正反馈(positive feedback)[课时]:2学时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目的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细胞的跨膜信息传递功能、细胞的兴奋性和生物电现象、肌细胞的收缩功能等。
[重点]:1.跨膜物质转运的形式和影响因素2. 动作电位、静息电位的概念和形成的离子机制3. 局部兴奋、动作电位的引起和兴奋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机制4. 神经-骨骼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及影响因素5. 肌肉收缩原理[难点]:1.继发性主动转运2. 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形成的离子机制3. 前负荷、后负荷及肌肉的收缩能力对肌肉收缩的影响[基本概念]:单纯扩散〔simple diffusion〕;易化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主动转运〔active transport〕;酪氨酸激酶途径(tyrosine kinase pathway);第二信使〔second messenger〕;蛋白激酶〔protein kinase〕;胞内Ca2+稳态〔intracellular calcium homeostasis〕;电压门控性通道〔voltage-gated channel〕;配体门控通道〔ligand-gated channel〕;受体介导的入胞作用〔receptor-mediated endocytosis〕;钙振荡〔Ca2+ oscillations〕;钙调素〔calmodulin,CaM〕;即刻早期基因〔immediate-early gene,IEG〕;核转录因子〔neclear factor-KappaB,NF-κB〕;静息电位〔resting potential,RP〕;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AP〕;去极化〔depolarization〕;超极化〔hyperpolarization〕;复极化〔repolarization〕;阈电位〔threshold potential〕;兴奋-收缩耦联〔excitation contraction coupling〕;等长收缩〔isometric contraction〕;等张收缩〔isotonic contraction〕;强直收缩〔tetanus contraction〕;第三章血液[目的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血液的理化特性、血细胞的生成调节及其功能、血小板的止血功能、血型的分类和意义等. [重点]:生理止血的概念、过程及其影响因素[难点]:1.血浆渗透压的概念及生理意义2.血小板的生理特性[基本概念]:全血的比重(specific gravity of blood);粘滞度(viscosity);渗透压(osmotic pressure);血浆渗透压(osmotic pressure of blood plasma);晶体渗透压(crystalloid osmotic pressure);胶体渗透压(colloid osmotic pressure);可塑性变形(plastical deformability);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渗透脆性(osmotic fragility);爆式促进因子(burst promoting activator,BPA);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爆式红系集落形成单位(burst forming unit-erythroid,BFU-E);红系集落形成单位(colony forming unit-erythroid,CFU-E);血小板粘附(thrombocyte adhesion);血小板聚集(thrombocyte aggregation);生理性止血(physiological hemostasis);出血时间(bleeding time);血液凝固(blood coagulation);外源性凝血途径(extrinsic pathway of blood coagulation);内源性凝血途径(intrinsic pathway of blood coagulation);纤维蛋白溶解(fibrinolysis);ABO血型系统(ABO blood-group system);红细胞凝集(agglutination);凝集原(agglutinogen);凝集素(agglutinin);交叉配血试验(cross-match test)第四章血液循环[目的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心脏泵血功能、心肌的生物电现象及其生理特性、植物神经对心肌生物电活动和收缩功能的影响、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心血管活动的调节、冠脉循环的特点等。
生理学总结
第一章绪论一、重点内容:1. 生理学的定义与其他学科的关系;2. 生理学的研究水平及整合概念;3. 内环境与稳态;4. 生理功能的三大调节系统;5. 生理功能的自动控制理论。
二、问题3. 简述人体机能活动的自动控制原理。
三、双语词汇:神经调节(nervous regulation)体液调节(humoral regulation)自身调节(auto regulation)反馈(feedback)反射弧(reflex arc)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一、重点内容:1. 跨膜物质转运的形式及其机制;2. G 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3. 动作电位、静息电位及其形成机制;4. 局部兴奋和动作电位的引起机制;5. 神经-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及影响因素;6. 肌肉收缩机制。
二、问题:3. 试述主要的信号跨膜转导路径,并简述G 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过程。
三、双语词汇:通透性(permeability)化学门控通道(chemiscally-gated channel)电压门控通道(voltage-gated channel)载体(carrier)被动转运(passive transport)跨膜信号转导(trasmembrane signal tranduction)跨膜信号传递(trasmembrane signaling)促离子型受体(ionotropic receptor)机械门控通道(mechanically-gated channel)配体(ligand)受体(receptor)G 蛋白耦联受体(G-protein coupled receptor) 促代谢型受体(metabotropic receptor)酪氨酸激酶受体(tyrosine kinase receptor)原癌基因(cellular proto-oncogene)刺激(situmlus)膜电位(memgrane potential)神经冲动(nerve impulse)第三章血液生理一、重点内容1. 两个渗透压的概念及其生理意义;2. 红细胞与血小板生理特性;3. 生理止血的概念、过程及其影响因素;4. 血液凝固过程;5. 纤维蛋白溶解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生理学》各章知识点总结
《生理学》各章知识点总结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内部生理过程和功能的科学,它涵盖了人体各个方面的知识。
下面是生理学各章节的知识点总结:1.细胞生理学:-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包括细胞膜、核糖体、线粒体等。
-细胞内部的物质运输和代谢过程。
-细胞的分裂和增殖。
2.神经生理学:-神经元的结构、功能和类型。
-神经传递和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
-神经递质的合成、释放和作用机制。
3.肌肉生理学:-肌肉组织的结构和组成。
-肌肉收缩和运动的机制。
-肌肉疲劳和补充能量的过程。
4.循环生理学:-心血管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血液的组成与循环。
-心脏的起搏和传导系统。
5.呼吸生理学:-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呼吸的机制和调节。
-气体交换和酸碱平衡。
6.消化生理学:-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消化器官的分泌和吸收。
-食物消化和能量代谢。
7.代谢生理学:-能量代谢和物质转化的过程。
-激素的合成和调节作用。
-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和储存。
8.生殖生理学:-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生殖器官的发育和成熟。
-生殖细胞的形成和生殖过程。
9.泌尿生理学:-泌尿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肾脏的滤过、吸收和分泌。
-尿液的形成和调节。
10.免疫生理学:-免疫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免疫细胞的识别和杀伤机制。
-免疫的调节和记忆作用。
以上是生理学各章节的知识点总结,每个章节涵盖了特定的生理功能和机制。
通过深入学习和理解这些知识点,可以更好地理解人体的生理过程和功能。
生理学各章重点
生理学各章重点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1、掌握内环境与稳态、反馈调节(负反馈、正反馈、前馈)等基本概念。
2、熟悉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方式,生理功能的自控原理。
3、了解人体生理学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人体生理学与医学的关系。
【教学内容】1、人体生理学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人体生理学与医学的关系;人体机能活动的调节;生理功能的自控原理。
2、重点:内环境与稳态;反馈调节等概念。
3、介绍:生理学发展概况。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目的要求】1、掌握(1)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形式。
(2)静息电位:静息电位、极化、超极化的概念,静息电位的产生机制(静息电位和K+平衡电位)及其研究手段。
(3)动作电位:动作电位、去极化、复极化、反极化、超射的概念;刺激引起兴奋的条件:阈值、兴奋性和兴奋,阈电位与局部兴奋;组织兴奋及其恢复过程中兴奋性的变化(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锋电位与Na+平衡电位);兴奋的传播:兴奋在同-细胞上的传导,局部电流,跳跃式传导;动作电位的特点及其意义。
(4)局部电位:局部电位的概念、分类(去极化与超极化)、特点与产生机制。
(5)神经-肌接头的兴奋传递过程(终板电位的概念及产生机制)、特征。
兴奋-收缩耦联。
2、熟悉(1)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跨膜信号转导,离子通道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2)肌肉收缩的肌丝滑行理论;张力-速度关系曲线,长度-张力关系曲线,最适初长度。
(2)肌肉收缩的外部表现和力学分析:单收缩、强直收缩;等长收缩、等张收缩;前负荷、后负荷、肌肉的收缩能力。
3、了解(1)酶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2)动作电位的研究手段(平衡电位、改变离子浓度;通道阻断剂;电压钳与膜片钳)(3)了解单位膜的分子组成,液态镶嵌模型。
(4)骨骼肌的细微结构,肌小节,粗肌丝和细肌丝,肌管系统。
【教学内容】1、细胞膜的结构和物质转运功能;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细胞的生物电现象;肌细胞的收缩。
《生理学》重点知识
《生理学》知识点第一章绪论1.内环境是指体内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
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内环境的稳态。
2.生命活动至少包括三种基本特征,既新陈代谢、兴奋性和生殖。
其中新陈代谢是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特征。
衡量组织细胞兴奋性高低的指标是阈值。
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调节特点是迅速、精细而准确、作用时间短暂等。
4.反射的形式包括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通过后天学习建立的(如:望梅止渴)。
反射弧组成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5.体液调节的特点是调节速度较慢、作用范围较广、持续时间较长。
6.反馈作用主要包括负反馈和正反馈两种方式。
如动脉血管的减压反射属于负反馈;如排尿反射、排便、分娩、血液凝固等活动属于正反馈。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1.物质跨膜转运的形式包括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出胞和入胞。
其中单纯扩散和易化扩散是顺浓度(电位)梯度转运物质,属于被动转运。
O2、CO2进出细胞膜是通过易化扩散的方式。
2.静息电位主要是由钾离子外流所形成的电-化学平衡电位。
安静时,细胞膜内负外正的稳定状态称为极化状态。
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上升支是由于Na+外流引起。
3.肌细胞的动作电位与机械性收缩联系起来的中介过程称为兴奋-收缩耦联,其关键结构是三联管。
骨骼肌细胞的兴奋-收缩耦联过程中,Ca2+的参与起到关键作用,故称为耦联因子。
第三章血液1.血浆渗透压由血浆晶体渗透压和血浆胶体渗透压两部分组成。
血浆晶体渗透压主要是由血浆中的NaCl所形成,其作用是调节细胞内外水平衡,维持血细胞的正常形态和功能;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是由白蛋白形成,其作用是在调节毛细血管内外水的平衡和维持正常血浆容量中起着重要作用。
0.9%NaCl溶液和5%葡萄糖溶液属于等渗溶液。
2.正常人血浆pH值为7.35—7.45。
血浆pH值的相对恒定有赖于血液中的缓冲物质,其中以碳酸氢钠/碳酸(NaHCO3/H2CO3)最为重要。
(完整word版)生理学重点知识总结笔记
第一章绪论一、什么是生理学?生理学是生物科学中的一个分支,是一门实验性科学,它以生物机体的功能为研究对象。
生理学的任务就是研究这些生理功能的发生机制、条件、机体的内外环境中各种变化对这些功能的影响以及生理功能变化的规律。
二、内环境与稳态的概念(1)内环境的概念内环境指细胞直接生存并与之进行物质交换的环境,主要由组织液和血浆组成。
(2)稳态内环境理化性质维持相对恒定的状态,称为稳态,它是一种动态平衡。
细胞的正常代谢活动需要稳态,而代谢活动本身又经常破坏稳态,生命活动正是在稳态不断破坏和不断恢复的过程中维持和进行的。
三、人体生理功能三大调节方式?各有何特点?1.神经调节指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对生物体各组织、器官、系统所进行的调节。
特点是准确、迅速、持续时间短暂。
2、体液调节体内产生的一些化学物质(激素、代谢产物)通过体液途径(血液、组织液、淋巴液)对机体某些系统、器官、组织或细胞的功能起到调节作用。
特点是作用缓慢、持久而弥散。
3.自身调节组织和细胞在不依赖于神经和体液调节的情况下,自身对刺激发生的适应性反应过程。
特点是调节幅度小。
四、什么是反射?反射指生物体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对刺激产生的规律性反应。
五、正、负反馈的概念.负反馈凡是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的作用性质相反的反馈,称为负反馈,起纠正、减弱控制信息的作用。
正反馈凡是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的作用性质相同的反馈,称为正反馈,起加强控制信息的作用。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一、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形式有哪些?各有何特点?细胞膜对物质转运形式有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和人胞、出胞。
从能量的角度来看,单纯扩散与易化扩散时,物质是顺电—化学梯度通过细胞膜的,不耗能,属于被动转运。
主动转运是指物质逆电化学梯度通过细胞膜的耗能的转运过程。
这里,电—化学梯度包括电学梯度(电位差)和化学梯度(浓度差)两层含义。
1、细胞膜转运物质的方式及其各自的特点归纳如下:表2-1 细胞膜转运物质的方式及特点转运方式单纯扩散主动转运载体运输通道转运出胞入胞转运物质小分子脂溶性小分子非脂溶性小分子非脂溶性小分子非脂溶性大分子团块大分子团块转运特点顺浓度差顺电位差不耗能逆浓度差逆电位差利用生物泵耗能①结构特异性②饱和现象③竞争性抑制顺浓度差顺电位差不耗能①化学门控通道②电压门控通道③机械门控通道顺浓度差顺电位差不耗能耗能耗能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1.兴奋性的概念1) 兴奋性:活细胞或组织对外界刺激具有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称为兴奋性。
生理学重点名词解释
生理学重点名词解释第一章绪论1.内环境是指细胞外液体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脑脊液、房水和淋巴等,是细胞生存所必需的。
2.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和各组织器官系统功能在神经体液因素的调节下保持相对恒定的状态。
3.反射是指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反应,是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4.负反馈是使机体生理功能保持稳态的重要调节方式,它的作用方向与反馈信息和控制信息相反。
5.正反馈是加强控制部分活动的调节方式,它的作用方向与反馈信息和控制信息一致,典型的正反馈有分娩、血液凝固和排便等。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1.液态镶嵌模型是关于细胞膜结构的学说,认为膜的结构是以液态的脂质双分子层为基架,其中镶嵌着具有不同生理功能的蛋白质。
2.易化扩散是指水溶性小分子物质或离子通过膜上的特殊蛋白质(载体或通道)的帮助,沿着电-化学梯度进行跨膜转运,有载体介导和通道介导两种方式。
3.主动转运需要细胞膜消耗能量,将分子或离子逆电-化学梯度进行跨膜转运。
4.静息电位是指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处于静息状态下的同类型细胞的静息电位数值常不相等。
5.极化是指细胞保持稳定的内负外正的状态,此时细胞处于静息电位水平。
6.去极化是指膜内电位朝着正电荷增加的方向变化,去极化后的膜电位的绝对值小于静息电位的绝对值。
7.超极化是指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膜内电位朝着正电荷减少的方向变化,超极化后的膜电位的绝对值大于静息电位的绝对值。
8.阈电位是指膜去极化所必须达到的临界水平,使再生性Na+内流足以抵消K+外流而爆发动作电位,也可以说是能引起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
9.动作电位是可兴奋细胞受刺激时,在静息电位基础上产生的短暂而可逆的、可扩布的膜电位倒转,是兴奋的标志。
10.复极化是指去极完毕后膜内电位朝着正电荷减少,即静息电位的方向变化。
11.绝对不应期是指组织接受一次刺激后,在一个较短时间内无论接受多强的刺激也不能再产生动作电位,这一时期兴奋性为零。
生理学重点考点
第一章绪论一.基本要求掌握:生理学的任务,内环境和稳态的概念,正反馈和负反馈概念。
熟悉:神经调节,体液调节,正、负反馈控制系统,了解: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自身调节,前馈控制系统二.基本概念生理学(physio logy),内环境(intern al enviro nment),稳态(homeos tasis),神经调节(nervou s regula tion),体液调节(humora l regula tion),自身调节(autore gulat ion),激素(hormon e),旁分泌(paracr ine),神经分泌(neuros ecret ion),负反馈(negati ve feedba ck),正反馈(positi ve feedba ck),前馈控制(feed-forwar d contro l)。
三.重点与难点提示1.机体的内环境体液占体重的60%,分为细胞内液(2/3)与细胞外液(1/3),后者包括血浆、组织液、房水、脑脊液及淋巴液等。
细胞直接生活的液体环境即细胞外液称为内环境(intern al enviro nment)。
为维持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机体通过复杂的调节机制保持内环境中的各项物理、化学因素的相对稳定,称为内环境稳态(homeos tasis)。
2.生理功能的调节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有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三种形式。
2.1神经调节基本方式是反射,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所作出的规律性反应。
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传出神经与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
反射包括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
非条件反射指先天的、遗传的、不需要学习即可出现的反射。
其反射弧固定,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属低级神经活动。
生理学每章重点概括(知识梳理)
(每章重点的概括,不是很详细,可以快速阅读,查漏补缺~~~)(一)绪论1.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兴奋性,生殖。
2. 生命活动与环境的关系:对多细胞机体而言,整体所处的环境叫外环境,而构成机体的细胞所处的环境叫内环境。
当机体受到刺激时,机体内部代谢和外部活动,将会发生相应的改变,这种变化称为反应.反应有兴奋和抑制两种形式。
3. 自身调节:心肌细胞的异长自身调节,肾血流量在一定范围内保持恒定的自身调节,小动脉灌注压力增高时血流量并不增高的调节都是自身调节。
考生自己注意总结后面各章节学到自身调节。
4. 神经调节是机体功能调节的主要调节形式,特点是反应速度快、作用持续时间短、作用部位准确。
5. 体液调节的特点是作用缓慢、持续时间长、作用部位广泛。
6. 生理功能的反馈控制:负反馈调节的意义在于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
正反馈的意义在于使生理过程不断加强,直至最终完成生理功能,是一种破坏原先的平衡状态的过程。
排便、排尿、射精、分娩、血液凝固、神经细胞产生动作电位时钠通道的开放和钠内流互相促进等生理活动都是正反馈。
考生自己注意总结后面各章节学到的正反馈和负反馈调节。
(二)细胞的基本功能1. 细胞膜的基本结构-液体镶嵌模型.基本内容①基架:液态脂质双分子层;②蛋白质:具有不同生理功能;③寡糖和多链糖.2. 细胞膜的物质转运⑴小分子脂溶性物质可以自由通过脂质双分子层,因此,可以在细胞两侧自由扩散,扩散的方向决定于两侧的浓度,它总是从浓度高一侧向浓度低一侧扩散,这种转运方式称单纯扩散。
正常体液因子中仅有O2、CO2、NH3以这种方式跨膜转运,另外,某些小分子药物可以通过单纯扩散转运。
⑵非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从浓度高向浓度低处转运时不需消耗能量,属于被动转运,但转运依赖细胞膜上特殊结构的"帮助",因此,可以把易化扩散理解成"帮助扩散"。
什么结构发挥"帮助"作用呢?--细胞膜蛋白,它既可以作为载体将物质从浓度高处"背"向浓度低处,也可以作为通道,它开放时允许物质通过,它关闭时不允许物质通过。
生理学重点
生理学第一章绪论1.可兴奋细胞:在机体中兴奋性最高的一类细胞,如神经、肌肉和腺体细胞。
种类:肌细胞、神经细胞、腺细胞。
兴奋的客观指标——动作电位。
2.机体功能的调节方式:神经调节(最主要的调节方式)、体液调节、自身调节。
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4.负反馈的重要作用在于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1. O2,CO2的跨膜方式:被动转运的单纯扩散。
2. 易化扩散的分类:载体介导通道介导(离子)3.易化扩散与主动转运的共同点:以膜蛋白为载体。
4.钠泵的描述:钠-钾泵是镶嵌在细胞膜脂质双分子层中的一种特殊蛋白质,它本身具有ATP酶的活性,可以分解ATP获得能量,进行Na+和K+的主动转运,因此又称为Na+-K+依赖式ATP酶。
钠泵的生理意义:①钠泵活动形成的胞内高K+是许多代谢过程的必需条件;②维持了胞质渗透压和细胞容积的相对稳定;③钠泵活动能逆着浓度差和电位差进行Na+ 、K+的主动转运,因而建立起一种离子的势能贮备;【这种离子的势能贮备是细胞外Na+和细胞内K+等顺着浓度差和电位差扩散的能量来源;也为某些物质的逆浓度差跨膜转运间接提供能量(继发性主动转运)。
】④钠泵活动造成的膜内外Na+和K+的浓度差,是细胞生物电活动产生的前提条件。
5.极化:人们通常把静息电位存在时胞膜电位外正内负的状态称为极化。
6.动作电位(AP)上升支与下降支的引起:上升支(去极相):Na+内流。
下降支(复极相):K+外流。
7.阈电位:能触发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
8.传导的相关内容:传导:动作电位在同一细胞上的传播称为传导。
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动作电位称为神经冲动。
由于动作电位传导是通过局部电流实现的,故在传播过程中其幅度不会随距离的增加而减小,这种特性称为不衰减传导。
9.阈值:在刺激作用时间和强度-时间变化率固定不变的条件下,能引起组织细胞兴奋所需的最小刺激强度。
阈值与兴奋性的关系:阈刺激或阈强度为衡量细胞兴奋兴奋性常用的指标,阈值大,表示组织细胞的兴奋性低;阈值小,表示兴奋性高。
生理学重点 笔记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生命活动的基本表现一,生命活动的基本表现:新陈代谢、兴奋性、生殖。
二,兴奋性的相关概念:(一)【兴奋性】:组织接受此即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
1、【兴奋】:是指刺激使机体由相对静止状态转为活动状态或活动状态的加强。
2、【抑制】:是指机体由活动状态庄伟相对静止状态或活动状态的减弱3、【刺激】:引起组织反应的内环境的各种变化。
三个条件(基本参数):刺激的强度,刺激的作用时间,刺激强度/时间变化率4、【反应】:组织接收刺激后,结构和功能上发生的各种变化。
基本形式:兴奋和控制(二)衡量组织兴奋性高低的指标:1、【阈值】:在一定时间前提下,刚能引起组织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成为该组织的阈强度,即阈值2、【阈刺激】:强度等于阈值的刺激称为阈刺激。
3、阈强度与组织兴奋性呈反比。
阈值越小,组织兴奋性越高。
第二节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方式。
一、神经调节:1反射活动、电讯号。
基本形式是反射。
反射的基本结构: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加图2特点:迅速、短暂、准确。
3.举例:条件反射(后天学习的。
如望梅止渴。
)非条件反射(先天的。
如金鸡报晓)二、体液调节:(又称神经体液调节)1特点:缓慢、持续、广泛。
2举例:(主要是激素分泌:○1甲状腺分泌。
○2胰岛的D细胞分泌生长抑制素、胰高血糖素、胰岛素。
○3肾上腺素分泌增加。
)三、自身调节1、特点:迅速、准确、调节范围小。
2、举例:脑血流量的调节、血压四、机体功能的自动控制——反馈:1【负反馈】:当输出变量(生理效应)发生偏差(如血压偏高或偏高)时,反馈信息是控制系统的作用向原效应的相反方向转化,称为负反馈。
◇1总结:A反馈信息的作用与调节信息的作用相反.B、反馈信息使原先活动减弱C具有双向性调节的特点。
◇2生理意义: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稳定。
◇3举例:人体功能调节绝大多数的调节形式属于负反馈EX:降压反射调节血压水平。
(除了血液凝固、排尿、排便、射精、分娩等属于正反馈调节)◇5血糖升降图(补)2.【正反馈】:正反馈是指反馈信息使控制系统(神经中枢或内分泌腺)原效应的作用不断加强,直至反应动作完全停止。
生理学每章知识点复习资料
生理学第一章绪论1.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内环境的稳态。
稳态是一种动态平衡,是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2.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是新陈代谢、兴奋性和生殖。
3.人体功能的调节可使机体适应各种内、外环境的变化,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
人体功能的调节方式包括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为反射弧。
4.负反馈是指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作用相反的反馈方式,如动脉血压的减压反射调节;正反馈是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作用相同的反馈方式,如排尿反射、排便、分娩、血液凝固等。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1.细胞膜的物质转运方式分为4种,即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出胞和入胞。
2.静息电位形成的主要原理是K+外流。
3.细胞受到有效刺激后,在静息电位基础上发生的一次快速可扩布性的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动作电位是兴奋的标志;动作电位的上升支(去极化)是由Na+大量快速内流所形成,动作电位的下降支(复极化)是K+快速外流所形成。
4.将肌细胞的动作电位与机械性收缩联系起来的中介过程称为兴奋-收缩耦联,其结构基础是三联管。
兴奋-收缩耦联过程中Ca2+是耦联因子。
第三章血液1. 正常人血浆pH值为7.35—7.45。
血浆中pH值的相对恒定有赖于血液中的缓冲物质,其中以碳酸氢钠/碳酸为最重要的缓冲对。
2.血浆渗透压由血浆晶体渗透压和血浆胶体渗透压两部分组成。
血浆晶体渗透压主要是由NaCl形成,其作用是维持细胞内外水平衡,从而保持血细胞的正常形态和功能;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是由白蛋白形成,其作用是调节毛细血管内外水的平衡及维持正常血浆容量。
3.溶血是指红细胞膜破裂血红蛋白逸出的现象。
4.临床和生理实验中用到的各种溶液中,如溶液的渗透压大于血浆渗透压称为高渗溶液,低于血浆渗透压称为低渗溶液,等于血浆渗透压称为等渗溶液。
等渗溶液在临床应用广泛,如0.9%NaCl溶液(生理盐水)和5%葡萄糖溶液。
《生理学》各章知识点 总结
精心整理生理学基础总结绪论I.人体生理学是研究机体正常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2.生命的基本特征有新陈代谢、兴奋性及生殖。
3.兴奋性是指活的组织或细胞对刺激发生反应的4.胞外液。
5.信息,使反债调节与控制部分的原发作用一致,意义在于使生理过程不断加强,直至最终完成。
负反馈调节是指受控部分的活动通过发出回馈信息,使回馈调节与控制部分的原发作用相反.意义在于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
细胞的基本功能1.细胞膜对物质的转运方式主要有: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单纯扩散是只取决于膜两例物质浓度差进行转运的一种方式出胞和入胞作用易化扩散是物质借助细胞膜上特珠蛋白质的帮助,顺浓度梯度或电一化学梯度的转运过程。
分为载体转运和通道转运两种。
载体转运具有特异性、饱和性和争议抑制性; 通道转运具有离子选择性和门控特性,又可分为化学门控信道、电压门控信道和机械门拉信.吞饮 动。
它是细胞兴奋的标志.由去极化和复极化构成,是Na +内流与K +的外流及Na +—K +泵转运共同形成的、其引起取决于阈电位,阈电位是使膜上Na +通道突然大量开放的临界膜电位值。
动作电位以局部电流的形式进行传导。
动作电位具有“全或无”特性和不衰减的可传播性。
3.肌肉收缩是指肌肉的长度缩短或张力增加.其过程包括肌细饱的兴奋、兴奋一收缩耦联,收缩三部分,主要步骤如下图将肌细胞的电兴奋和机械收缩联系起来的中介过程,称为兴奋-收缩耦联。
三联体是兴奋一收缩耦连的结构基础,Ca2+是兴奋一收缩耦连的因子。
骨骼肌收缩形式根据后负荷的大小与刺激频率的高低分别表现为等长收缩、等张收缩和单收缩、强直收缩。
血液1.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
正常成人血液总量占体重的7%-8%。
血液具有运输、调节、防御和保护功能。
2.血浆由血浆电解质和血浆蛋白组成。
血浆蛋白由球蛋白(免疫),白蛋白(胶体渗透压),纤维球蛋白(血液凝固)组成3.血浆是包含多种溶质的水溶液。
其中晶体物质产生血浆晶体渗透压,主要成分是Nacl,主要含有的阳离子na+。
生理学重点总结(详尽版)
第一章绪论一、内环境和稳态1.内环境:多细胞生物体内细胞所处的液体环境,即细胞外液。
2.稳态:为了维持细胞的正常功能,机体通过复制的调节机制使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温度、pH值、渗透压、各种液体成分等)保持相对的稳定状态。
(泛指体内从细胞分子水平、器官和系统水平到整体水平的各种生理功能活动在神经和体液等因素的调节下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3.稳态的生理意义: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①细胞的各种代谢活动都是酶促反应,需要内环境有充足的营养、氧和水,以及适宜的温度、离子浓度、渗透压、酸碱度等。
②细胞膜两侧一定的离子浓度和分布也是可兴奋细胞保持其正常兴奋性和产生生物电的保证。
③稳态的破坏将影响细胞功能活动的正常进行,导致细胞功能的严重损害,引起疾病,甚至危及生命。
二、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1.神经调节:通过反射影响生理功能的一种调节方式,是生理调节的最主要形式。
特点是迅速、精确而短暂。
反射: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所做出的规律性应答。
反射弧:是反射的结构基础,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组成。
2.体液调节:体内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通过体液途径而影响生理功能的一种调节方式。
特点是缓慢、弥散、持久。
○1远距分泌: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通过血液途径作用于全身各处的靶器官而产生调节作用。
②旁分泌:细胞产生的生物活性物质不经血液途径,而是在组织液中扩散,作用于邻旁细胞。
③自分泌:激素原位作用于产生该激素的细胞,甚至可以不释放,直接在合成激素的细胞内发挥作用。
④腔分泌:激素直接释放到体内管腔中发挥作用。
⑤神经分泌:一些神经元能将其合成的化学物质释放入血,经血液运输至远处,作用于靶细胞,这些物质叫神经激素,神经内分泌细胞将激素释放到血液循环中发挥作用称为神经分泌。
神经-体液调节:人体内多数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接受神经的支配,体液调节成为神经调节反射弧的传出部分,这种调节称为神经-体液调节。
《生理学》考试重点总结完整版
《⽣理学》考试重点总结完整版第⼀章绪论1.机体活动的调节⽅式有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调节,其中最主要的调节⽅式是神经调节。
2.神经调节的基本⽅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3.反馈调节控制有正反馈和负反馈两种类型。
第⼆章细胞的基本功能1.动作电位的产⽣是可兴奋细胞兴奋的标志。
2.细胞膜上的通道主要可分为化学门控通道、电压门控通道和机械门控通道。
3.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的形式可分为单纯扩散、通道转运、载体转运、原发性主动转运和继发性主动转运等5种。
4.影响⾻骼肌收缩活动的主要因素有前负荷、后负荷和肌细胞收缩能⼒。
5.从能量消耗的⾓度看,细胞膜对物质的转运形式有主动转运和被动转运两种。
6.CO2和O2等脂溶性物质进⼊细胞内是通过单纯扩散转运形式进⾏的。
7.静息电位是K+外流形成的电-化学平衡电位,静息电位绝对值增⼤称超极化。
8.冲动达到神经-肌⾁接头处,使突触前膜释放Ach,使终板膜主要对Na+的通透性增加。
9.使肌⾁在收缩前处于被拉长状态的负荷称为前负荷。
10.产⽣动作电位的最⼩刺激强度称阈强度,不能产⽣动作电位的刺激称阈下刺激。
11.兴奋性是指机体组织、细胞对刺激发⽣反应的能⼒,其能⼒⼤⼩与阈强度呈反⽐关系。
12.在神经纤维上给予有效刺激,要产⽣⼀连串冲动,必须使两个刺激之间的间隔⼤于绝对不应期,如果刺激之间的间隔恰好等于绝对不应期,则只能传送⼀次冲动。
13.在⼀定范围内,肌⾁收缩产⽣的张⼒与初长度成正⽐,肌⾁在某⼀初长度时收缩产⽣最⼤张⼒,此时的前负荷称为最适前负荷。
14.当膜内外电位差变⼩或消失,即膜内负电位变⼩成为零的现象称为去极化。
15.细胞去极化后向原来的极化状态恢复的过程称为复极化。
16.由神经⼲记录到的动作电位通常是复合动作电位,其幅度取决于兴奋的神经纤维的数⽬。
故当刺激神经⼲时,在⼀定范围内,刺激强度越⼤,复合动作电位的幅度就越⼤。
17.动作电位去极化过程中Na+的内流属于膜转运⽅式中的通道转运。
生理学知识点整理
生理学知识点整理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生命的基本特征1、兴奋性:是指可兴奋的组织细胞对刺激产生兴奋即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或特性2、刺激:能引起机体或细胞发生反应的外环境的变化称为刺激3、反应:机体或组织受到刺激后所出现的理化过程和生理功能的变化,称为反应4、反应形式兴奋和抑制:①兴奋是指组织接受刺激后,活动的产生或加强②抑制是指组织接受到刺激后,活动的停止或减弱5、阈值:能引起组织产生兴奋的所需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值6、阈值越高,兴奋性越低,反之亦然第二节体液与环境1、细胞外液是细胞直接生活的体内环境,称之为内环境2、保持内环境的理化因素和各种物质浓度的相对稳定状态,称为稳态3、稳态能保证机体细胞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是机体赖以生存的条件第三节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1、指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对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它是机体调节的最主要方式2、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刺激所作的规律性反应3、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反射弧4、机体活动调节的方式:①神经调节②体液调节③自身调节5、反馈:受调节部分即受控部分反过来对调节部分即控制部分的影响,称为反馈6、负反馈:受调节部分的活动反过来使调节部分的原发作用向相反的方向发展,称负反馈7、正反馈:受调节部分的活动反过来使调节部分的原发作用得到促进或加强的过程,称为正反馈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第一节细胞膜的基本功能1、主动转运:①物质的转运是逆浓度差或电位差进行②转运物质的过程细胞要消耗能量2、被动转运:①物质的转运是顺浓度差或电位差进行②转运物质的过程细胞不要消耗能量第二节细胞的生物电现象1、细胞在安静状态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电位值-70~-90MV2、细胞在安静状态下,膜两侧存在的内负外正的状态,称为极化状态3、以静息电位为准,若膜内电位向负值增大方向变化,称超极化4、若膜内电位向负值减小方向变化即膜内电位升高,称为去极化或除极5、当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发生一次快速可逆而且可以扩布的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6、动作电位的产生是细胞兴奋的标志第三章血液第一节概述1、正常成人的血液总量占体重的7%~8%2、血液又称全血3、在有防凝剂的分血计玻璃管中,离心沉淀后,血液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淡黄色透明的液体为血浆,约占血容积的50%~60%;下层不透明的为血细胞,下层上面尖刀一薄层灰白色的物质,即白细胞和血小板,下层绝大多数为红色不透明的红细胞4、血细胞占全血容积的百分比,称血细胞比容5、血液的基本功能:①运输O2、CO2②调节功能③防御和免疫功能6、血液中无机盐和小分子有机物又统称晶体物质所形成的渗透压,称血浆晶体渗透压7、晶体渗透压的生理意义:调节细胞内外水分平衡和维持血细胞形态的作用8、血浆中的胶体溶质颗粒主要为白蛋白所形成的渗透压,称为胶体渗透压9、胶体渗透压的生理一样:调节血管内外水分平衡和维持正常血浆容量的作用10、等渗溶液:%NACL溶液和5%的葡萄糖溶液第二节血细胞1、红细胞的主要功能:①运输O2和CO2②缓冲酸碱度变化2、红细胞悬浮稳定性:红细胞能够较稳定地分散悬浮于血浆中而不下沉的特性,称为红细胞悬浮稳定性3、表示红细胞下沉的速度,称为红细胞沉降率简称血沉4、正常的红细胞是在红骨髓中发育成熟的,原料为铁和蛋白质,成熟因子为维生素B12和叶酸5、中性粒细胞:吞噬异物;嗜酸粒细胞与过敏反应和寄生虫病有关6、血小板的基本功能:①保持血管内皮的完整性②凝血功能③参与生理止血第三节生理性止血1、血液由液体状态变成不流动的胶冻状凝块的过程,称为血液凝固2、血液凝固后1~2H,血块又发生收缩析出淡黄色液体,该液体称为血清3、血浆和血清的主要区别,在于血清少了纤维蛋白原第四节血型与输血1、分型原则:根据红细胞膜上抗原的种类不同与有无分型2、ABO血型系统的分型:血型红细胞上的凝集原血清中的凝集素A型A抗BB型B抗AAB型A和B无O型无抗A和抗B3、输血原则:输入的红细胞不被受血者的血清所凝集第四章血液循环第一节心脏生理1、每分钟心脏跳动的次数称为心跳频率,简称心率2、心房或心室每收缩和舒张一次,称为一个心动周期3、心率加快心动周期缩短,心缩期和心舒期均缩短,但心舒期缩短更为显着4、室缩期占:①等容收缩期占:心室开始收缩→房内压〈室内压↑〈A压A压即动脉压→心室容积不变②射血期占:心室进一步收缩→房内压〈室内压↑↑〉A压→心室血液射入A,心室容积变小5、室舒期占:①等容舒张期占:心室舒张开始→房内压〈室内压↓〈A压→心室容积不变②充盈期占:心室进一步舒张→房内压〉室内压↓↓〈A压→心房血液入心室、心室容积增大6、心室舒张末期充盈量的70%来自室内压降低抽吸作用30%来自心房收缩进入心室的7、在心脏泵血过程中,在等容收缩期室内压升高速度最快,在等容舒张期室内压降低速度最快8、每搏输出量,一侧心室每次收缩所射出的血量称每搏输出量,简称搏出量9、每分搏出量,每分钟一侧心室的射血量称为每分输出量,简称心输出量;心输出量=搏出量心率10、心输出量影响因素:心舒末期充盈量、动脉血压、收缩力11、心肌的前负荷心室舒张末期充盈量:①↑在一定范围内→心肌初长↑→心肌收缩力↑→搏出量↑→心输出量↑②↓→心肌初长↓→心肌收缩力↓→搏出量↓→心输出量12、后负荷A血压①↑→搏出量↓→心输出量↓②↓→搏出量↑→心输出量↑13、心肌收缩力↑→搏出量↑→心输出量↑14、心率①↑〈160~180次/分→心输出量↑②↑〉160~180次/分→心输出量↓③↓→心输出量↓15、第一心音:是心室开始收缩的标志,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心室收缩房室瓣关闭引起的振动16、第二心音;是心室开始舒张的标志,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心室舒张动脉瓣关闭引起的振动17、细胞在没有外来刺激的条件下,能自动地产生节律性兴奋的特性称为自动节律性18、窦房结细胞的自律性最高,约100次/S,故窦房结是心脏的正常起搏点,由窦房结控制的心跳节律,称窦性节律19、心肌兴奋时的兴奋性周期性变化的特点,有效不应期特别长,在时间上相当于心室整个收缩期和舒张早期,使心肌不发生强直收缩,保证心肌收缩与舒张交替的节律性活动,这对心脏的泵血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20、房室交界传导速度最慢,浦肯野纤维传导速度最快,其意义使心房收缩完毕后,心室才开始收缩,有利心室同步收缩第二节血管生理1、动脉血压的概念、正常值及动脉血压稳定的意义:㈠动脉血压的概念与正常值成年人安静时的值①收缩压:指心缩期动脉血压升高达到的最高值;其正常参考值为~100~120MMHG②舒张压:指心舒期动脉血压下降达到的最低值;其正常参考值为~60~80MMHG③脉搏压即脉压=收缩压-舒张压;~30~40MMHG④平均动脉压指在1个心动周期内动脉血压的平均值=舒张压+1/3脉压,约100MMHG㈡动脉血压的生理变异及异常①动脉血压的生理变异:正常人的血压随性别、年龄及其他生理状态而变化;男性略高于女性,年龄增长血压渐升高②血压异常:成人安静时舒张压持续超过90MMHG可认为是高血压,舒张压低于50MMHG或收缩压低于120KPA90MMHG,则认为是低血压③动脉血压相对稳定的意义:一定高度的平均动脉压是推动血液循环和保持各器官有足够的血液量的必要条件2、动脉血压形成的前提是足够血量充盈心血管系统,心脏射血动力和外周阻力小动脉口径是形成血压的两个根本因素,大动脉管壁的扩张与回缩缓冲了收缩压维持了舒张压3、足够循环血量前提心脏射血—外周阻力→①1/3搏出量→外周②2/3搏出量储存大A中→大动4、脉扩张→①缓冲收缩压②心舒期大A回缩→①维持舒张压②1/3搏出量→流向外周5、心脏射血是间断的,外周的血流是持续的6、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①搏出量②外周阻力③心率④大动脉弹性⑤循环血量与血管容积7、搏出量:①↑→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大②↓→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小搏出量主要影响收缩压;收缩压的高低主要反映搏出量的多少8、外周阻力①↑→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小②↓→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大外周阻力主要受小动脉口径影响,外周阻力对舒张压影响大,而舒张压的高低主要反映外周阻力的大小9、心率↑→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小10、大动脉弹性如硬化时↓→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大11、循环血量与血管容积:生理情况下二者相适应;若循环血量减少如大出血或血管容积增大如中毒性休克均可使血压降低12、中心静脉压指腔静脉和右心房内的压力,大小取决于心脏射血能力和静脉回流量及速度13、微循环指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14、迂回通路:是经过真毛细血管15、组织液生成和回流,其动力是有效滤过压16、有效滤过压组成因素:有效滤过压=毛细血管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血液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值①正值—组织液生成在毛细血管动脉端②负值—组织液回流在毛细血管静脉端17、影响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因素及与水肿的关系:组织液生成过多引起水肿,影响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因素有:①毛细血管压毛细血管压↑炎性微动脉扩张或静脉回流受阻,如心衰→有效滤过压↑→组织液生成↑②血浆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如肝病或肾病→有效滤过压↑→组织液生成↑③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通透性↑如过敏→部分血浆蛋白漏出→组织液胶体渗透压↑→组织液生成↑④淋巴回流淋巴回流受阻→组织液↑第三节心血管活动的调节1、心迷走中枢:节后纤维末梢释放乙酰胆碱递质,M受体结合使心率减慢2、心交感中枢:其节后纤维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B1受体结合使心率加快3、交感缩血管中枢:支配绝大多数血管,节后纤维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与血管平滑肌细胞膜上的a受体结合,产生缩血管效应4、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又称降压反射:是保持动脉血压稳定的最重要的反射5、反射过程:血压↑→颈动脉窦、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冲动↑→延髓『①心迷走中枢+②心交感中枢-→心输出量↓』『③缩血管中枢-→外周阻力↓』→血压↓6、肾上腺素常用作强心急救药,去甲肾上腺素常用作急救时升压药—由肾上腺髓质分泌:常用作强心急救药7、其中血管紧张素Ⅱ有强烈的缩血管作用第五章呼吸第一节概述1、呼吸是指机体与环境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整个过程可分4个环节①肺通气②肺换气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④组织换气2、呼吸的生理意义:维持机体内环境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保证组织细胞代谢的正常进行第二节肺通气1、肺通气的原始动力是呼吸肌节律性舒缩所引起的呼吸运动,呼吸运动所造成的肺内压与大气之间压力差是肺通气的直接动力2、吸气→肺内压〈大气压→气体入肺呼气→肺内压〉大气压→气体出肺3、胸膜腔内的压力称胸内压4、为什么胸内压是负压在于:①胸膜腔是一个密闭的潜在腔隙②肺组织始终处于扩张状态,产生了回缩力5、胸内压=-肺回缩力6、胸内负压的生理意义:①维持肺组织处于扩张状态②促进血液和淋巴回流7、肺的回缩力由肺泡表面张力和弹性回缩力构成,表面张力占肺回缩力的2/38、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由肺泡Ⅱ型细胞分泌的脂蛋白,主要成分为二棕榈酰卵磷脂;其生理意义是:①降低肺泡液层表面张力有利于肺扩张②防止发生肺水肿③维持大小肺泡的稳定性;其病理意义:发生肺不张或肺水肿9、肺活量指最大吸气后作全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量;肺活量=潮气量+补吸气量+补呼气量;是肺静态通气功能的1项重要指标10、时间肺活量,又称用力呼气量;是指在一次最深吸气后,用力尽快呼气;时间肺活量是衡量肺通气功能的动态指标11、每分肺通气量:指每分钟进肺或出肺的气体总量12、每分肺泡通气量=潮气量-无效腔气量呼吸频率第三节气体的交换和运输1、气体交换的动力是膜两侧该气体的分压差;气体总是由分压高侧向分压低侧的方向扩散2、O2和CO2在血液中的运输形式有物理溶解和化学结合两种形式第四节呼吸运动的调节1、基本的呼吸节律产生于延髓,脑桥存在着能完善正常呼吸节律的呼吸调整中枢2、CO2、H+、O2对呼吸运动的影响及途径①CO2:一定浓度的CO2是维持呼吸中枢正常兴奋性的必需的生理刺激物,通过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和外周化学感受器,以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为主②02: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③H+:只能通过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第六章消化和吸收第二节机械消化1、紧张性收缩:是胃肠平滑肌共有的运动形式之一,保持胃肠形态和位置2、蠕动:是胃肠平滑肌共有运动形式之一3、容受性舒张:胃特有的运动形式4、分节运动:是小肠特有的一种运动形式5、胃内食糜进入十二指肠的过程,称喂排空6、胃运动使胃内压增高是胃排空的动力7、胃排空速度:排空快慢的顺序,依次为糖、蛋白质、脂肪第三节化学消化1、盐酸生理作用:激活胃蛋白酶原2、胃蛋白酶原:能将蛋白质水解为膘和胨,以及少量的多肽和氨基酸3、粘液:粘夜能与胃粘膜分泌的HCO3-结合,构成粘液碳酸氢盐屏障4、胰液的组成:胰蛋白酶、糜蛋白酶、胰脂肪酶、胰淀粉酶等5、肠激酶和胰蛋白酶本身所激活6、胰液是所有消化液中消化力最强的一种7、胆汁中不含消化酶,与消化吸收有关的成分主要是胆盐8、胆盐的生理作用:促进脂肪的消化和吸收第四节吸收1、小肠是吸收的主要部位2、糖类主要是葡萄糖的形式由小肠吸收入血3、蛋白质主要是氨基酸由小肠吸收入血4、脂肪主要是甘油、甘油一脂、脂肪酸,由小肠吸收;进入淋巴为主第五节消化器官活动的调节1、当副交感神经兴奋,其节后纤维释放乙酰胆碱与效应器的M受体结合,使胃肠运动增强,胆囊收缩,括约肌舒张,消化腺分泌增多2、当交感神经兴奋,其节后纤维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使胃肠运动减弱,消化腺分泌减少,胆囊舒张,括约肌收缩第七章能量代谢和体温第一节能量代谢1、能量代谢受下述因素影响:①肌肉活动:影响最为显着②精神活动③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④环境温度:在20~30度的环境中最为稳定2、基础代谢:基础代谢是指机体处于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单位时间内的基础代谢称为基础代谢率第二节体温1、机体深部平均温度称为体温,正常人腋下温度为~度2、体温的生理变异:①昼夜的变化②性别,女性体温略高于男性③女性体温随月经周期而发生规律性变化④年龄⑤其他,肌肉活动3、安静时,主要的产热器官是内脏器官尤其是肝脏;运动时的主要产热器官是全身的骨骼肌4、几种主要的散热方式:①辐射散热②传导散热③对流散热④蒸发散热当外界气温高于或等于体表温度,此时蒸发散热便成为体表散热的唯一方式5、汗腺受交感胆碱能纤维支配,当交感神经兴奋汗腺分泌6、下丘脑为体温调节的基本中枢,视前区—下丘脑前部的温度敏感神经元7、目前认为下丘脑前部的中枢温度敏感神经元,起调定点作用第八章肾脏的排泄第一节概述1、肾脏排泄物质种类最多,量最大2、正常人每昼夜24H尿量1000~2000ML,在病理情况下,每昼夜尿量,长期保持在2500ML以上,则称为多尿;每昼夜在100~500ML范围内,称为少尿;每昼夜尿量少于100ML,称为无尿第二节尿液生成的过程1、尿液的生成包括三个基本环节①肾小球的滤过②肾小管、集合管的重吸收③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与排泄2、滤过的结构基础是滤过膜的通透性,滤过的动力是有效滤过压3、有效滤过压是肾小球滤过作用的动力,肾小球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囊内压4、肾小球滤过率指每分钟两肾生成的原尿量5、正常肾糖阈为~L160~180MG%第三节影响终尿生成的因素1、糖尿病患者或静注高渗糖者,由于血糖浓度升高超过肾糖阈,小管液中的葡萄糖不能完全被重吸收,未被吸收的葡萄糖使小管液溶质浓度增大渗透压升高,水重吸收减少,于是尿量增加2、抗利尿激素的作用是增加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从而促进水的重吸收,尿量减少3、如大量出汗、呕吐、腹泻等情况,血浆晶体渗透压增高,对渗透压感受器刺激增强,则抗利尿激素合成释放增多,使水重吸收增多,尿量减少;反之,大量饮清水后,血浆被稀释,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对渗透压感受器刺激减少,使抗利尿激素释放减少,使水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多,这种大量饮清水引起尿量增多的现象称为水利尿第九章神经系统生理第二节突触生理1、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相互接触并传递信息的部位,称为突触2、根据功能分:①兴奋性突触②抑制性突触第三节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1、特异投射系统:有专一的传入途径、引起特定的感觉2、上行激活系统是一种多突触结构,易受药物影响3、非特异投射系统:弥漫投射到大脑皮层、维持和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4、躯体痛:产生和消退迅速,感觉清楚,定位明确5、内脏痛:疼痛缓慢、定位不清、牵拉、痉挛、缺血、炎症等刺激敏感,而对于切割、烧灼不敏感6、牵涉痛:因内脏疾患引起体表某些部位发生疼痛或痛觉过敏的现象,称为牵涉痛第四节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1、牵张反射的概念:骨骼肌受到外力牵拉而伸长时,通过支配的神经,反射性引起该肌收缩,称牵张反射2、牵张反射的类型:肌紧张和腱反射两种3、肌紧张:维持躯体姿势4、腱反射:了解神经系统的某些功能状态5、牵张反射的特点:感受器和效应器都在同一块肌肉中第五节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1、自主神经纤维的分类:①胆碱能纤维②肾上腺能纤维2、M受体:阿托品是M受体的阻断剂3、N受体:箭毒阻断N2受体4、a受体:酚妥拉明为a受体阻断剂5、B1受体分布在心肌组织上;B2受体分布在支气管;心得安是B受体的阻断剂第六节脑的高级功能和脑电图1、第二信号:人类特有的第十章感觉器官第一节视觉器官生理1、不经眼调节正好能使6M以外物体发射来的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上并形成1个倒立缩小的实象2、正常眼看6M以外的物体不经眼调节即成像于视网膜上,产生清晰视觉3、眼的调节:①晶状体的调节:通过晶状体凸度增大②瞳孔的调节:瞳孔缩小的反应③双眼球会聚4、视黄酮有消耗需维生素A补充,若缺乏维生素A导致视紫红质合成减少或缺乏,而产生夜盲症5、视敏度:视敏度又称视力6、单眼固定不动正视前方一点时,该眼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称为视野第二节位听觉器官生理1、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①气导:声波主要→鼓膜→听骨链→卵圆窗又称前庭窗→内耳;声波次要→鼓室气体振动→蜗窗又称圆窗→内耳②骨导:声波→颅骨→内耳2、声音感受器是螺旋器,又称柯蒂氏器,位于基底膜上第十一章内分泌第一节概述1、又内分泌细胞分泌的生物活性化学物质,称激素2、激素间的相互作用:①相互协调②相互拮抗③允许作用第二节下丘脑与垂体1、生长素主要生理作用:①促进生长:骨骼和肌肉的生长,若幼年时生长素分泌不足,生长发育迟缓,身材矮小,称为侏儒症②对代谢的影响:促进蛋白质合成,使血糖升高,促进脂肪分解2、下丘脑促垂体区细胞分泌对腺垂体有调节作用的多肽,称下丘脑调节性多肽3、抗利尿激素:增加肾脏远曲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促进水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第三节甲状腺1、甲状腺激素:①对代谢的影响:产热效应基础代谢率显着增高、物质代谢对蛋白质代谢的作用:可加速蛋白质分解、对糖代谢的作用:总效应使血糖升高②对生长发育的影响:促进脑和长骨的生长发育③其他作用:对神经系统的影响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对心血管的影响心率增快、对消化的影响促进食欲第四节肾上腺1、糖皮质激素:①对物质代谢的作用:血糖升高、肝外蛋白质分解、呈向心性肥胖②在应激反应中的作用:促肾糖皮质和糖皮质激素增多,增强机体对有害刺激的耐受力③对其它组织器官的影响:红细胞、血小板、中性粒细胞增加、淋巴细胞减少三多一少;小血管舒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诱发或加剧胃溃疡;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第五节胰岛1、胰岛的生理作用:①对糖的代谢:使血糖降低②对脂代谢:促进脂肪合成和储存③对蛋白代谢:促进蛋白质合成2、血糖浓度↑→胰岛素分泌↑生理部分THEEND。
生理学常考重点章节知识点整理
生理学常考重点章节知识点整理第一章绪论人体生理学是一门研究正常人体各个组成部分功能活动规律的科学。
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包括细胞分子水平、器官系统水平和整体水平。
体液是指人或动物机体所含液体的总称,分为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其中细胞外液包括血浆和组织间液,又称为内环境。
内环境是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其各项理化性质如温度、pH值等始终保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稳态。
稳态的意义在于它是细胞行使正常生理功能以及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生理功能的调节分为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我调节。
神经调节是由神经系统对生理功能所进行的调节,其基本方式是反射。
反射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的变化所作出的规律性反应,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
体液调节是指机体某些细胞分泌的特殊化学物质经体液运输到达所作用的组织、细胞影响其功能活动。
体液调节分为远距分泌(又称全身性体液调节)、旁分泌(又称为局部体液调节)、自分泌和神经分泌。
自身调节指机体的一些细胞、组织或器官能不依赖于神经、体液调节对内、外环境的变化产生适应性反应。
神经调节的作用迅速、定位准确、持续时间短暂;体液调节的作用相对缓慢、广泛、持久,对于调节一些相对缓慢的生理过程;自身调节作用较小,仅是对神经和体液调节的补充。
三者互相协调配合,使得机体各项功能活动的调节更加完善。
第三章细胞的基本功能单纯扩散是指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以简单物理扩散的方式顺浓度梯度进行跨膜转运。
影响单纯扩散的因素包括膜对该物质的通透性、膜两侧该物质的浓度差和温度。
易化扩散指非脂溶性物质在细胞膜上特殊蛋白质的帮助下进行跨膜转运,经载体的易化扩散具有特异性高、饱和现象和竞争性抑制等特点。
经通道的易化扩散是指带电离子顺电化学梯度进行的跨膜转运,具有离子的选择性、转运速度快和门控特性等特征。
主动转运是耗能的,逆着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进行的跨膜转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生理功能的调节规律等。
[重点]:1.生理学的任务及其与临床关系2.生命的基本特征3.内环境与稳态4.生理功能的调节5.生理功能的自动控制[难点]:1.可兴奋组织与兴奋性2.生理功能的调节3.正负反馈与前馈[基本概念]:生理学(physiology);慢性实验(chronic experiment);急性实验(acute experiment);新陈代谢(metabolism);兴奋性(excitability);适应性(adaptability);生殖(reproduction);刺激(stimulus);反应(response);兴奋(excitation);抑制(inhibition);阈强度(threshold intensity);阈值(threshold);内环境(internal environment);稳态(homeostasis);自身调节(autoregulation);体液调节(humoral regulation);旁分泌(paracrine);自分泌(autocrine);神经内分泌(neuroendocrine);神经调节(nervous regulation);反射(reflex);反射弧(reflex arc);前馈(feed-forward);负反馈(negative feedback);正反馈(positive feedback)[课时]:2学时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目的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细胞的跨膜信息传递功能、细胞的兴奋性和生物电现象、肌细胞的收缩功能等。
[重点]:1.跨膜物质转运的形式和影响因素2. 动作电位、静息电位的概念和形成的离子机制3. 局部兴奋、动作电位的引起和兴奋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机制4. 神经-骨骼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及影响因素5. 肌肉收缩原理[难点]:1.继发性主动转运2. 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形成的离子机制3. 前负荷、后负荷及肌肉的收缩能力对肌肉收缩的影响[基本概念]:单纯扩散(simple diffusion);易化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主动转运(active transport);酪氨酸激酶途径(tyrosine kinase pathway);第二信使(second messenger);蛋白激酶(protein kinase);胞内Ca2+稳态(intracellular calcium homeostasis);电压门控性通道(voltage-gated channel);配体门控通道(ligand-gated channel);受体介导的入胞作用(receptor-mediated endocytosis);钙振荡(Ca2+ oscillations);钙调素(calmodulin,CaM);即刻早期基因(immediate-early gene,IEG);核转录因子(neclear factor-KappaB,NF-κB);静息电位(resting potential,RP);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AP);去极化(depolarization);超极化(hyperpolarization);复极化(repolarization);阈电位(threshold potential);兴奋-收缩耦联(excitation contraction coupling);等长收缩(isometric contraction);等张收缩(isotonic contraction);强直收缩(tetanus contraction);第三章血液[目的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血液的理化特性、血细胞的生成调节及其功能、血小板的止血功能、血型的分类和意义等. [重点]:生理止血的概念、过程及其影响因素[难点]:1.血浆渗透压的概念及生理意义2.血小板的生理特性[基本概念]:全血的比重(specific gravity of blood);粘滞度(viscosity);渗透压(osmotic pressure);血浆渗透压(osmotic pressure of blood plasma);晶体渗透压(crystalloid osmotic pressure);胶体渗透压(colloid osmotic pressure);可塑性变形(plastical deformability);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渗透脆性(osmotic fragility);爆式促进因子(burst promoting activator,BPA);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爆式红系集落形成单位(burst forming unit-erythroid,BFU-E);红系集落形成单位(colony forming unit-erythroid,CFU-E);血小板粘附(thrombocyte adhesion);血小板聚集(thrombocyte aggregation);生理性止血(physiological hemostasis);出血时间(bleeding time);血液凝固(blood coagulation);外源性凝血途径(extrinsic pathway of blood coagulation);内源性凝血途径(intrinsic pathway of blood coagulation);纤维蛋白溶解(fibrinolysis);ABO血型系统(ABO blood-group system);红细胞凝集(agglutination);凝集原(agglutinogen);凝集素(agglutinin);交叉配血试验(cross-match test)第四章血液循环[目的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心脏泵血功能、心肌的生物电现象及其生理特性、植物神经对心肌生物电活动和收缩功能的影响、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心血管活动的调节、冠脉循环的特点等。
[重点]:1. 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2. 心脏泵血机制及过程3. 心脏泵血功能评价的基本指标4. 影响心脏泵血功能的因素[难点]:1. 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特点和离子机制2.心肌细胞电生理特性的影响因素3. 心脏泵血功能的调节机制[基本概念]:血液循环(circulation);兴奋性(excitability);传导性(conductivity);收缩性(contractility);兴奋-收缩耦联(excitation-contraction coupling);绝对不应期(absolute refractory period,ARP);有效不应期(effective refractory period,ERP);相对不应期(relative refractory period,RRP);期前收缩(premature systole);代偿间歇(compensatory pause);窦性节律(sinus rhythm);房室延搁(atrioventricular delay);膜反应曲线(membrane responsiveness curve);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心动周期(cardiac cycle);收缩期(systole);舒张期(diastole);每搏输出量(stroke volume);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异长自身调节(heterometric autoregulation);血管内皮细胞(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动脉(artery);静脉(vein);毛细血管(capillary);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内皮素(endothelin,ET);血流动力学(hemodynamics);血流阻力(blood resistance);血流量(blood flow);血液黏滞度(blood viscosity);动脉血压(artery blood pressure);收缩压(systolic pressure);舒张压(diastolic pressure);高血压(hypertension);外周阻力(peripheral resistance);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微循环(microcirculation);血管舒缩活动(vasomotion);扩散(diffusion);重吸收(reabsorption);滤过(filtration);组织液(interstitial fluid);有效滤过压(effective filtration pressure);神经调节(nervous regulation);正性变时作用(positive chronotropic);正性变力作用(positive inotropic action);正性变传导作用(positive dromotropic action);心血管中枢(cardiovascular center);动脉压力感受器(arterial baroreceptor);体液调节(humoral regulation);肾上腺素(adrenaline,Adr);去甲肾上腺素(noradrenaline,NA);血管紧张素II(angiotensin II);血管升压素(vasopressin);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PG);第五章呼吸[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掌握肺通气和肺换气的原理、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呼吸节律的维持和呼吸运动的调节等。
[重点]:1.肺通气的动力:肺内压与胸内压的概念、形成、呼吸过程中的变化及意义。
2.肺通气阻力:肺泡表面张力、肺表面活性物质、肺顺应性、比顺应性,非弹性阻力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3.时间肺活量、用力呼气量、肺泡通气量、功能余气量的概念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
4.肺换气过程5.呼吸中枢节律的形成[难点]:肺泡表面张力、肺顺应性、比顺应性、胸廓弹性回缩力、气道阻力、肺泡通气量、肺换气影响因素和呼吸运动的调节。
[基本概念]:呼吸(respiration);肺内压(intrapulmonary pressure);人工呼吸(artificial respiration);胸膜腔内压(intrapleural pressure);开放性气胸(pneumothorax);顺应性(compliance);比顺应性(specific compliance);胸廓的顺应性(thoracic compliance,CT);非弹性阻力(non-elastic resistance);气道阻力(airway resistance);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二棕榈酰卵磷脂(dipalmitoyl phospharidyl choline,DPPC);潮气量(tidal volume,TV);补吸气量(inspiratory volume,IRV);补呼气量(expiratory volume,ERV);余气量(residual volume,RV);深吸气量(inspiratory capacity,IC);功能余气量(functional residual capacity,FRC);肺活量(vital capacity,VC);肺总容量(total lung capacity,TLC);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用力呼气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FEV);最大呼气中段流量(maximal midexpiratory flow,MMEF);每分通气量(minute ventilation volume);肺泡通气量(alveolar ventilation);解剖无效腔(anatomical dead space);肺泡无效腔(alveolar dead space);生理无效腔(physiological dead space);通气/血流比值(ventilation/perfusion ratio,V/Q);吸气切断机制(inspiratory off switch);肺牵张反射(pulmonary stretch reflex);黑-伯反射(Hering-Breuer reflex);肺扩张反射(pulmonary inflation reflex);化学感受器(chemoreceptor);中枢化学感受器(central chemoreceptor);外周化学感受器(peripheral chemoreceptor);一氧化碳血红蛋白(carboxyhemoglobin,HbCO)第六章消化和吸收[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神经和激素对消化腺分泌和消化管运动的调节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