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学习】中班科学课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K12学习】中班科学课教案
中班科学课教案
中班科学课教案:鸡蛋浮起来活动目标:
1、知道盐可以增加水的浮力,让有些沉下去的东西浮起来。
2、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
活动准备:
1、前期幼儿经验:知道有些物品会浮于水面,有些物品会沉在水底
2、鸡蛋、水杯、糖、盐、味精、水、抹布
活动过程:
一、师幼一起回顾已有沉浮经验:
教师:小朋友,星期天大家都在家和爸爸妈妈做了有关沉浮的实验,那么谁能来说一说你的实验结果呢?
二、变魔术“鸡蛋浮起来”:
1、提问:有没有小朋友把鸡蛋放在水里?那么鸡蛋放在水里是沉还是浮起来呢?
2、请幼儿做实验——鸡蛋沉入水底
3、教师假装变魔术,出示一杯放了盐的水,放入鸡蛋,鸡蛋浮出水面。
4、提问:为什么小朋友放的鸡蛋沉在水底,老师放的鸡蛋浮在水面上?
5、教师:我在水里加了一样神秘的东西,你知道是什
知体验中了解影子的产生条件及其特点。
2、引起幼儿对光影科学现象的探究兴趣,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活动准备:1、镂空小鱼若干条、手影戏视频一段。
2、白色幕布一块。
3、手电筒、蜡烛、镁光灯或应急灯各五个
活动过程:
一、感知“影子的形成”
1、利用观看手影戏的方式,引起幼儿对光影现象的观察兴趣。
2、教师寻找影子(表演一个小节目),引导幼儿观察:
①你发现了什么?
②关闭镁光灯,影子还有没有?
3、老师已经找到了影子,你能不能找到呢?
二、探究光和影子的关系
1、幼儿进行第一次分组实践,教师进行指导、小结。
①谁找到了影子?愿意来上面试一试么?
②是什么让影子留在这里的?
③手在哪里?光在哪里?影子又在哪里?
④用三种不同光源发出的光照射同一样东西,影子有什么变化?
⑤哪种光最强、最亮?在哪种光下影子最清晰?
教师小结:影子是由于物体挡住了光线而产生的,光越强,影子越清晰,光越弱,影子越模糊?
2、教师变魔术,将小鱼从小放大,幼儿观察后进行实践。
3、幼儿进行第二次分组实践,教师进行指导、小结。
①你变魔术成功了么?
②变魔术时你发现了什么?
③影子什么时候会变大?什么时候会变小?
④谁想上来试一试?
教师小结:影子的大小和物体与光源的距离远近有关。
物体离光源越近,影子越大,离光源越远,影子越小。
三、结束部分。
小朋友们知道了影子的秘密,一会儿出去活动时,咱们一起和影子做游戏好不好?以后老师把这些材料投放到咱班的“闪亮亮小舞台”,你们可以到那里进行手影戏的表演! 中班科学课教案:称一称领域
科学
活动类型
比较
活动内容
称一称
活动来源
P151
实施时间
周三
活动目标
1.通过掂一掂等方法比较物体间的轻重关系。
2.会使用类推的方法比较三至四个物体间的轻重关系,并找出最轻和最重的。
3.体验用多种方式比较物体轻重的乐趣和成功感。
活动重点
通过掂一掂等方法比较物体间的轻重关系。
活动难点
会使用类推的方法比较三至四个物体间的轻重关系,并找出最轻和最重的。
活动准备
《小朋友的书》、大小差不多的实心球和空心球各一个、两个弹簧秤、小书包、衣服、鞋子等实物若干、一个天平、最重、重、轻的娃娃各一个。
活动过程
教学反思
活动环节
预设时间
一、比一比,感知和区分物体的轻重。
1.用掂一掂的方法比较实心球和空心球的轻重。
教师出示大小差不多的实心球和空心球,让幼儿掂一掂,并讨论。
提问:哪个重,哪个轻?你怎么知道的?用什么方法比较出来的?
2.用掂一掂的方法比较两件衣服的轻重。
出示两件衣服,比一比,谁轻谁重?
3.用弹簧秤演示比较两种物体的轻重。
教师出示弹簧秤,告诉幼儿用手很难掂出两种物体谁轻谁重的时候,可以用弹簧秤来秤一称。
教师用弹簧秤称两件衣服,请幼儿观察并讨论。
提问:你知道哪件衣服重,哪件衣服轻?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引导幼儿理解弹簧拉得长的一端物体重,拉得短的一端物体轻。
4.用弹簧秤称其他两件物体,判断他们之间的轻重关系。
二、通过天平称重,理解三个物体间的轻重关系。
1.将最重和重的娃娃分别放在天平的两端,让幼儿判断谁轻谁重,是怎么看出来的?
2.再将重的和轻的娃娃分别放在天平两端,让幼儿判断谁轻谁重,是怎么看出来的?
3.请幼儿判断三个娃娃中哪个最重?哪个最轻?然后按照轻重对三个娃娃排序。
三、使用《小朋友的书》内容,比较物体的轻重。
10分钟
5分钟
10分钟
无法预约的精彩应该是教育智慧的结晶,是神来之笔,而不是刻意追求的结果。
几十个学生的经验、智慧、知识,都可以为教学所用,成为最宝贵的教育资源。
当你正在为课堂上某个知识难点的突破焦虑时,正在为生硬的归纳小结而苦恼时,不妨多给学生一些机会,巧借学生自发吹来的“东风”,势必会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节数学实践活动课,原本只想通过“称水果和蔬菜”和“称体重”的两个活动,进一步感知重量单位。
在课上,正由于教师一个有意义的“表扬”,给予学生一个充满挑战的机会,使学生把自己的体重与生活饮食习惯结合起来思考,教师巧妙地借用学生“合情推理”的动态资源,并充分发挥它们的价值,让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使得学生思维的火花竞相闪现,也使课堂渐入佳境,别有洞天。
课堂上学生间精彩的对话,让他们互相借鉴、互相补充、互相激发。
于是在教
师的点拨下,在同学的启发下,自己忽有所感、忽有所悟,于是“不能挑食”这个平时多次教育也收不到效果的问题,已成为学生发自内心深处的呼唤。
学生对于这节实践活动课的意义,自然就有了更为深刻与独到的体会,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