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科学:小雨点旅行记
《小雨点旅行记》大班故事教案
《小雨点旅行记》大班故事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故事的主要角色和情节,能够简单描述小雨点的旅行经历。
2. 培养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知道雨水的形成过程。
3. 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能够画出小雨点的旅行场景。
4.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想法。
二、教学内容:1. 故事情节:小雨点在天空中的旅行经历,包括遇到云朵、雾气、露水等自然现象。
2. 自然现象:雨水的形成过程,包括蒸发、凝结、降落等环节。
3. 旅行场景:小雨点在不同地方遇到的景色和生物,如花朵、小鱼、河流等。
三、教学准备:1. 故事课件:《小雨点旅行记》的故事课件或图书。
2. 画纸、画笔、彩色笔等绘画材料。
3. 小组讨论卡片:自然现象和旅行场景的图片或文字描述。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观察天空,引导他们发现小雨点的出现。
2. 讲述故事:通过课件或图书,讲述《小雨点旅行记》的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情节和角色。
3. 讨论:引导幼儿讨论小雨点的旅行经历,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4. 观察和描述:让幼儿观察不同的自然现象,如云朵、雾气、露水等,并能够简单描述它们的特点。
5. 绘画活动:让幼儿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想象,画出小雨点的旅行场景。
6. 小组讨论:将幼儿分成小组,分发小组讨论卡片,让幼儿根据卡片上的自然现象和旅行场景进行讨论和分享。
7. 总结:引导幼儿总结小雨点的旅行经历,让他们知道雨水的形成过程。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故事聆听过程中的反应,了解他们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兴趣。
2. 观察幼儿在绘画活动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3. 听取幼儿在小组讨论中的分享,了解他们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4. 综合评价幼儿对自然现象的认识和描述能力,以及他们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六、教学延伸:1. 科学实验:进行一个简单的科学实验,如雨滴游戏,让幼儿观察雨滴在不同的介质上的现象,如水滴在纸巾上的形状,雨滴在泥土上的印记等。
《小水滴旅行记》大班科学活动教案
《小水滴旅行记》大班科学活动教案一、活动目标1. 让幼儿了解水的循环过程,知道水在不同状态下的变化。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4.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环保意识。
二、活动准备1. 教学材料:PPT、图片、视频、模型等。
2. 实验材料:水、杯子、热水、冰块、棉签等。
3. 环境布置:以水为主题的图片和海报。
三、活动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动画故事《小水滴旅行记》,引发幼儿对水的兴趣。
2. 讲解:介绍水的循环过程,讲解水在不同状态下的变化。
3. 实验: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水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如热水蒸发、冰块融化等。
4. 讨论:引导幼儿分享实验观察结果,让幼儿描述水在不同状态下的特点。
5. 总结:通过讲解和实验,让幼儿了解水的循环过程和特点。
四、活动延伸1. 区角活动:在科学区设置“水的循环”主题,让幼儿自主探索和操作。
2. 家庭作业:邀请家长参与,让幼儿在家与家长一起进行水的循环实验。
3. 环境教育:组织幼儿进行节水宣传活动,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五、活动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水的循环过程的理解。
2. 评价幼儿在实验中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3. 收集家长反馈,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和参与程度。
4. 通过幼儿的作品和表现,评价他们对水的循环过程的掌握程度。
六、活动步骤1. 观看《小水滴旅行记》动画故事,引导幼儿关注小水滴的旅程。
2. 教师讲解水的循环过程,包括蒸发、凝结、降水等环节。
3. 分组进行实验,每组选择一个水变化的过程进行观察和记录。
4. 实验结束后,各组分享观察结果,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水变化的过程。
5. 教师总结水的循环过程,强调水的重要性以及保护水资源的意义。
七、教学方法1. 故事导入:通过动画故事引起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演示:教师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讲解水的循环过程,配合实验演示。
3. 分组实验: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观察水变化的过程。
大班科学小雨点旅行记教案及反思
大班科学小雨点旅行记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小雨点的特点,知道小雨点的作用。
2.通过观察、讨论,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3.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幼儿了解小雨点的特点及其作用。
2.教学难点:引导幼儿进行观察、讨论,培养探究精神。
三、教学准备1.课件:小雨点的旅行记动画。
2.实物:雨伞、雨衣、小雨点图片。
3.纸杯、水、色素。
四、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出示小雨点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小雨点的形状、颜色。
(2)教师提问:“你们见过小雨点吗?小雨点是什么样子的?”2.观察小雨点(1)教师播放课件,展示小雨点的旅行记动画。
(2)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小雨点在旅行过程中的变化。
(3)教师提问:“小雨点都去了哪里?它遇到了哪些朋友?”3.讨论小雨点的特点(1)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小雨点的特点。
(2)教师提问:“小雨点有哪些特点?它对我们有什么作用?”4.小实验:小雨点的魔法(1)教师准备纸杯、水、色素。
(2)教师演示将色素滴入水中,观察水的变化。
(3)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小雨点在水中的变化。
5.小游戏:小雨点找朋友(1)教师分发雨伞、雨衣,让幼儿扮演小雨点,寻找朋友。
(2)教师引导幼儿相互合作,分享小雨点的快乐。
(2)教师鼓励幼儿关注天气变化,关心大自然。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动画、实物、实验等多种形式,让幼儿直观地了解了小雨点的特点及其作用,达到了教学目标。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讨论,培养了幼儿的探究精神。
同时,通过小游戏,培养了幼儿的合作、分享意识。
3.课堂氛围轻松愉快,幼儿参与度高,但部分幼儿在讨论环节表现较为紧张,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5.不足之处:在实验环节,部分幼儿操作不够熟练,需要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6.针对不足之处,教师将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调整,以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教师通过互动问答,让幼儿深入理解小雨点的特点及其作用。
小雨点旅行记大班优质(二十六篇)
最新小雨点旅行记大班优质(二十六篇)小雨点旅行记大班篇一春天来了,小雨点出来玩耍。
它掉落在草地上,看到花儿都是白色的。
于是,它拿出了很多的蜡笔,东抹抹,西涂涂,刷了一整天。
草地吐出了绿色的嫩芽,花儿变成了彩色的花海,漂亮极了。
这时,小雨点听到妈妈的喊声:小雨点,该回家吃饭了。
于是,小雨点使劲儿一蹦,跳到了风伯伯的头上,请风伯伯送它回家。
夏天来了,小雨点吃着冰淇淋,心想:朋友们在做什么呢?于是,小雨点请窗外的乌云帮助,把它送到朋友家。
嘀嗒!嘀嗒!小雨点落进了河流里,奔腾着流向海洋。
小雨点与它的朋友们欢快地玩耍、跳跃,和海豚进展了比赛。
秋天来了,小雨点觉得有点儿困,就回到云屋休息了一会儿。
醒来的时候,天空已经暗了。
于是,小雨点就找来了望远镜,和爸爸一起看星星。
夜空中的星星一闪一闪的,眨着眼睛对小雨点做鬼脸。
冬天来了,外面的天气越来越冷。
小雨点觉得自己的身体开始变化。
妈妈告诉小雨点:我们去给大地铺上棉被吧!天空中飘起了雪花。
第二天清晨,小朋友们看到大地变成了白茫茫的一片,快乐的玩起了打雪仗、堆雪人。
小雨点说:真是一个愉快的旅程。
小雨点旅行记大班篇二在一座小山村里。
乌云接到了一项新任务。
要给小山村下一场大雨。
于是小雨点们想趁这个时机出去旅行。
淘气的小雨点乘坐着厚厚的乌云来到小山村,它们迫不及待地从乌云身上跳下来。
一场旅行开始啦!小雨点们落到了荷叶上,他们在上面摇来摇去,“扑通!”小雨点掉进了池塘里,遇见了小鱼、小虾,他们玩起了捉迷藏。
小雨点又落到了公园里。
掉到了碧绿的树叶上,它用双手拥抱着绿叶,和她说起了悄悄话,小雨点又落到了草地上,给小草洗了一个冷水澡,为小花戴上了晶莹的宝石。
小雨点又落到臭水沟里。
它抱怨道:“早知道就不落在这儿了!”旅行的光阴完毕了!小雨点也该回去了,太阳渐渐的升起。
小雨点蒸发成水汽,渐渐的飞上蓝天,回到了乌云里。
小雨点旅行记大班篇三天空乌云密布,狂风大作。
不一会儿,就下起了倾盘大雨。
《小雨点旅行记》大班故事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听懂《小雨点旅行记》的故事内容,了解小雨点的旅行过程以及它所遇到的各种景物。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能简单描绘出小雨点的旅行路线。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心,激发幼儿探索自然的愿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听懂《小雨点旅行记》的故事内容,了解小雨点的旅行过程。
难点:让幼儿能够简单描绘出小雨点的旅行路线,并能够表达出自己对故事的感受。
三、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故事课件、小雨点的手偶、画纸、彩笔等。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小雨点的手偶,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看看这是谁啊?它有什么特点?”激发幼儿对小雨点的兴趣。
2. 讲述故事:教师利用故事课件,讲述《小雨点旅行记》的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情节和小雨点的旅行路线。
3. 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幼儿谈论故事中的情节,提问:“小雨点都去了哪些地方?它遇到了哪些景物?”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4. 绘画表达:教师发放画纸和彩笔,引导幼儿根据故事内容,绘画出小雨点的旅行路线和所遇到的景物。
5. 展示分享:教师组织幼儿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引导幼儿讲述自己的作品内容,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
五、作业设计1. 回家后,家长引导幼儿复述故事给家长听,巩固故事内容。
2. 家长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话描述小雨点的旅行路线和所遇到的景物,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讨论交流环节的表现,了解幼儿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记忆。
2. 评价幼儿在绘画表达环节的参与度,观察幼儿是否能根据故事内容进行创作。
3. 家长反馈: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了解幼儿在家中对故事内容的复述和表达情况。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让幼儿分别扮演小雨点和其他故事中的角色,进行故事表演。
2. 开展户外自然观察活动,让幼儿观察雨水对大自然的影响,培养幼儿对自然的热爱。
《小雨点旅行记》大班故事教案
《小雨点旅行记》大班故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故事内容,感知小雨点的旅行过程。
2. 能够讲述故事的主要情节,发挥想象力,创造性地描述小雨点的旅行经历。
3. 学习小雨点在不同地方的作用和价值,培养关爱大自然的情感。
4. 发展语言表达能力、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感知故事内容,理解小雨点的旅行过程。
2. 能够讲述故事的主要情节,发挥想象力,创造性地描述小雨点的旅行经历。
难点:1. 学习小雨点在不同地方的作用和价值。
2. 培养关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1. 故事课件:《小雨点旅行记》2. 小雨点贴纸3. 画纸、画笔四、教学过程:1. 导入:a. 邀请幼儿观察课件中的小雨点。
b. 引导幼儿说出小雨点的特点和颜色。
c. 引出故事《小雨点旅行记》。
a. 教师有感情地讲述故事,引导幼儿关注小雨点的旅行过程。
b. 引导幼儿说出小雨点旅行的地方和发生的事情。
c. 教师与幼儿互动,回答幼儿提出的问题。
3. 情景体验:a. 教师带领幼儿扮演小雨点,体验小雨点的旅行过程。
b. 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创造性地描述小雨点的旅行经历。
c.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体验。
4. 延伸活动:a.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环境,发现小雨点的存在。
b. 邀请幼儿讲述小雨点在不同地方的作用和价值。
c. 教师与幼儿共同讨论如何关爱大自然。
五、教学评价:1. 幼儿能够讲述故事的主要情节,创造性地描述小雨点的旅行经历。
2. 幼儿能够观察周围环境,发现小雨点的存在,并讲述小雨点在不同地方的作用和价值。
3. 幼儿表现出关爱大自然的情感。
六、教学内容:1. 复习故事《小雨点旅行记》。
2. 学习小雨点在不同地方的作用和价值。
3. 培养关爱大自然的情感。
七、教学过程:a. 教师简述故事《小雨点旅行记》。
b. 引导幼儿说出小雨点的旅行过程。
c.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2. 学习小雨点在不同地方的作用和价值:a. 教师带领幼儿讨论小雨点在不同地方的作用,如滋润大地、清洗污染物等。
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小雨点旅行记》
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小雨点旅行记》教案:课时:1课时(40分钟)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小雨点旅行记》,了解水循环的过程和作用。
2. 培养学生观察、探索、思考和实践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交流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学习水循环的过程和作用。
2. 通过观察和实践,感受水循环的现象。
教学准备:1. 课文《小雨点旅行记》。
2. PPT演示文稿。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1. 教师呈现关于水循环的图片和问题:“你们有没有听说过水循环?它是怎么回事呢?”2. 引导学生回忆有关水的知识,了解水在地球上的分布情况。
Step 2:阅读课文(10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阅读课文《小雨点旅行记》。
2. 学生稍加思考,回答一些导读问题,如:“小雨点去了哪里?”、“小雨点经历了什么?”、“小雨点最后又回到了哪里?”等。
Step 3:探究水循环的过程(10分钟)1. 教师以PPT演示的方式,向学生展示水循环的过程。
2. 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讨论和总结水循环的过程,并复述给其他同学听。
Step 4:实践探索(1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以观察和感受水循环的现象。
2. 学生分成小组,准备好由水、容器、塑料薄膜等材料组成的实验器材。
3. 具体操作步骤:在容器中倒入一些水,将塑料薄膜覆盖在容器上方,用橡皮筋固定。
然后放置在阳光下。
4. 学生观察和记录水循环的过程,包括水蒸发、凝结和降水等现象。
Step 5:反思与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整个实验过程,从中总结水循环的过程。
2. 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感受,以及对整个实验的反思。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水循环的过程和作用。
通过阅读《小雨点旅行记》,学生了解了水从蒸发、凝结到降水再到地面流动的过程,进一步加深了对水循环的理解。
通过实践探索,学生感受到了水循环的现象,提高了学生的观察、探索和实践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交流合作,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学习和交流合作的能力。
小雨点旅行记的大班科学教案范文
小雨点旅行记之大班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对水的三态(固态、液态、气态)有基本的认识。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认识水的三态:固态(冰)、液态(水)、气态(水蒸气)。
2. 了解小雨点旅行的过程,感受水在不同状态下的特点。
3. 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水的三态变化原因。
三、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冰块、水、热水、玻璃杯、放大镜、画纸、彩笔。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科学活动室。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观察冰块,引导幼儿说出冰块的特点,如透明、硬、冷等。
2. 讲述故事《小雨点旅行记》,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水的三态变化。
3. 实验一:观察水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
将冰块放入玻璃杯中,加入热水,引导幼儿观察冰块慢慢融化的过程。
4. 实验二:观察水在冷却过程中的变化。
将热水倒入另一个玻璃杯中,加入冰块,引导幼儿观察水慢慢凝固成冰的过程。
5. 实验三:观察水蒸气的产生。
用热水蒸腾,引导幼儿观察水蒸气的形成。
6. 总结: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幼儿了解水的三态及其特点。
五、作业与延伸:1. 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观察生活中的水的三态变化,如冰雪融化、水蒸发等,并记录下来。
2. 延伸活动:组织一次户外活动,让幼儿亲身体验水的三态变化,如玩雪、游泳等。
六、教学方法:1. 故事法:通过讲述故事《小雨点旅行记》,引发幼儿的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2. 实验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幼儿直观地观察水的三态变化,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 讨论法: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幼儿积极提问、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了解水的三态及其特点。
难点:让幼儿理解水的三态变化原因。
八、教学步骤:1. 导入:邀请幼儿观察冰块,引导幼儿说出冰块的特点,如透明、硬、冷等。
2. 讲述故事《小雨点旅行记》,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水的三态变化。
大班科学小雨点旅行记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小雨点旅行记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认识自然界中的各种天气现象;2.了解小雨点的变化过程;3.培养幼儿对自然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二、教学内容1.学习天气现象,探究其中的道理;2.在户外进行天气观测,了解小雨的变化;3.观察和感受小雨的性质、变化过程和变化规律;4.通过体验、互动、游戏等多种方式,激发幼儿的自我发现和探究兴趣;5.通过手工制作、绘画等创意活动,锻炼幼儿动手能力,培养幼儿对自然环境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在导入环节中,老师可以通过播放与小雨滴相关的多媒体资源,以及与幼儿进行互动,了解幼儿对小雨滴的认知程度。
2. 学习天气现象,探究其中的道理在这一环节,老师可以通过讲解与展示天气现象的图片或视频来引导幼儿认识自然界中的各种天气现象,从而培养幼儿对天气现象的认知。
3. 在户外进行天气观测,了解小雨的变化在户外,老师可以与幼儿一起观察小雨的变化过程,例如:落下的速度、不同强度小雨的差异等。
4. 观察和感受小雨的性质、变化过程和变化规律老师可以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感受、体验等方式,探究小雨的性质、变化过程和变化规律,并让幼儿实践操作,更深入地了解相关知识。
5. 通过体验、互动、游戏等多种方式,激发幼儿的自我发现和探究兴趣通过多种方式,如互动、游戏等来激发幼儿的自我发现和探究兴趣,从而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
6. 通过手工制作、绘画等创意活动,锻炼幼儿动手能力,培养幼儿对自然环境的热爱之情通过手工制作、绘画等创意活动,锻炼幼儿动手能力,培养幼儿对自然环境的热爱之情,同时也能让幼儿更好地了解小雨的性质、变化过程和变化规律。
四、教学反思1.在教学中,我运用了各种方法和手段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这也得到了幼儿和家长的一致好评。
2.在下一次教学中,我会更注重在启发幼儿兴趣的同时,加强对幼儿个体能力的培养,更好地满足各年龄段幼儿的需求。
《小水滴旅行记》大班科学活动教案
一、活动目标1. 让幼儿了解和掌握水的三态变化,知道水的循环过程。
2. 通过观察、操作、探索,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幼儿的探究精神。
4.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活动准备1. 教具:PPT、图片、视频、实验材料等。
2. 学具:每个幼儿准备一个水杯、一张纸、一支笔。
三、活动重难点1. 活动重点:让幼儿了解水的三态变化和水的循环过程。
2. 活动难点:让幼儿通过实验操作,理解水的三态变化和水的循环。
四、活动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谜语引发幼儿对水的兴趣。
(如:透明液体满地流,没有脚却能走,遇冷它会变成果冻,遇热它会变成气。
)2. 基本环节:a. 教师讲解水的三态变化和水的循环过程。
b. 幼儿观看PPT和视频,加深对水的三态变化和水的循环的理解。
c. 教师进行实验演示,让幼儿直观地观察水的三态变化。
d. 幼儿分组进行实验操作,亲身体验水的三态变化。
e. 教师引导幼儿总结实验结果,进一步巩固对水的三态变化的认识。
3. 拓展环节:让幼儿发挥想象力,画出小水滴的旅行故事。
4. 总结环节:教师引导幼儿总结本次活动,强化对水的三态变化和水的循环的理解。
五、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活动内容,鼓励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观察水的三态变化和水的循环。
2. 环境创设:在班级环境中布置“小水滴旅行记”主题展示区,展示幼儿的绘画作品和实验成果。
3. 区域活动:在科学区设置“水的循环”游戏,让幼儿通过游戏进一步巩固活动内容。
六、活动步骤1. 导入:教师通过一个生动的故事《小水滴旅行记》引导幼儿进入主题,激发幼儿对水的兴趣。
2. 探究环节:教师带领幼儿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水的三态变化过程。
3. 总结环节:教师引导幼儿总结水的三态变化的特点和水的循环过程。
4. 创作环节:教师鼓励幼儿用画画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小水滴旅行故事的想象。
5. 分享环节:幼儿相互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对水的三态变化和水的循环的理解。
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小雨点旅行记》
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小雨点旅行记》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大自然中雨的形成过程和作用,初步认识气象现象。
2.能力目标:培养观察能力,激发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培养观察、分析问题、探究、合作等能力。
3.情感目标:透过对雨的探究,让孩子体验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妙,培养他们的热爱生命的情感。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好《小雨点旅行记》的故事书,准备一些有雨的图片和视频素材。
2.学生:准备好带好雨伞、雨衣、雨鞋或玩具等符号化道具。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教师引入天气话题,呈现一些有关雨的图片、小视频或雨伞等具体化道具。
让学生们发表对雨的感受或背景知识。
2. 深入学习(1)阅读故事教师将故事书《小雨点旅行记》讲给孩子们听,并引导他们观察和想象雨滴的历险。
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教师用手指示孩子们雨滴的旅行路线,让孩子们感知和探究雨水的流动变化。
(2)合作探究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合作探究以下问题:•为什么雨滴会从云层中落下来?•雨滴可以滋润植物和补充水资源,它还有别的作用吗?•哪些情况下会出现雾、霜或冰?教师把这些问题写在黑板上,让孩子们有目的、有意义地探究。
(3)实验探究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派发雨衣和雨伞,并带领孩子们进行一次雨中实地探究活动。
小组成员用雨伞接住落在自己手上的雨滴,并观察雨水的颜色、形状、量等,感受雨水落在自己身上的感觉。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化学方法,将红色草莓切碎,加入适量白醋,在白板上提供这只杯子,并让孩子们逐个将自己接到的雨滴滴在杯壁上,观察清晰的雨水和被混浊了的杯壁。
3. 总结反思教师和孩子们进行课前期望与课后反思,引导孩子们在口头或绘画的方式下,记录自己在活动中的探究发现与心得体会。
特别是提问“最让你惊讶的事情是什么?”来增强知识的长久保留和对科学探究的兴趣,还可以进行简单的课堂问答互动游戏。
四、教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实践,让我的教学效果有了明显的提升。
首先,我利用了各种具有感召力的教学道具,增强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增加了他们的情感体验。
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小雨点旅行记》
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小雨点旅行记》一、教案设计1.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将能够:•理解《小雨点旅行记》中的科学知识;•探索水循环的过程;•认识不同的天气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2. 教学内容•法国文化课教材《小雨点旅行记》中的相关内容。
3.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了解和识别水循环的过程;•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和观察了解天气现象。
4. 教学方法•集体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共同探讨和解答问题;•实践观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天气等现象。
5.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天气与季节的关系,以热身和复习的方式开启新课。
步骤二:观察与思考•教师展示一张插图,让学生观察其中的天气现象,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天气现象都代表了什么?步骤三:解释与讲解•教师通过讲解和图文并茂的方式,向学生介绍水循环的过程,并帮助学生理解水蒸气、云、雨和水珠等概念。
步骤四:阅读与理解•教师带领学生阅读《小雨点旅行记》的相关内容,并逐段解读和讲解,以确保学生正确理解文本的含义和故事的情节。
步骤五: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互相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1.从《小雨点旅行记》中,你们了解到了哪些与水循环相关的知识?2.在生活中,你们可以观察到哪些与天气相关的现象?步骤六:展示与汇报•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并汇报小组的答案。
6. 教学评价•教师根据学生在讨论和汇报过程中的表现和回答问题的准确度,进行评价和记录。
二、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理解水循环的过程,探索不同的天气现象,并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通过讲解文本中的相关内容,学生能够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和认识世界的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集体讨论和小组活动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在教学反思中,我发现了以下几点需要改进的地方:首先,在教学导入环节,我可以通过给学生分享一些真实的天气现象和故事,引发学生的兴趣,并与课文中的内容进行关联,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幼儿园大班语言优秀教案《小雨点旅行记》及教学反思(共五则)
幼儿园大班语言优秀教案《小雨点旅行记》及教学反思(共五则)第一篇:幼儿园大班语言优秀教案《小雨点旅行记》及教学反思《大班语言优秀教案《小雨点旅行记》含反思》这是优秀的大班语言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活动目标:1、在听听议议故事中,了解小雨点旅行的经历,知道生活中许多自然现象都与水有关。
2、进一步激发对自然科学的探究兴趣。
3、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4、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活动准备:材料准备——故事录音、ppt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对自然界中的各种现象有一定的认知基础。
重点难点:活动重、难点——了解水的三态及变化需要的条件。
活动过程:一、说说生活中的水1、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有水,水的作用是什么。
2、提升:美容院用水蒸汽扩张毛孔;制造气氛桑拿院用水蒸汽帮助减肥;舞台上用水制成的干冰……水的用处真正大。
3、说说“水魔法师”能变成哪些样子。
4、介绍故事名称,引导幼儿仔细聆听。
二、理解故事情节·完整听录音故事提问:1、故事的名称;2、故事中有哪些角色。
·听老师完整地讲故事(播放ppt)提问:1、小雨点经历了一次怎样的旅行?2、这次旅行,小雨点到了哪些地方,遇到了哪些人?·根据幼儿的回答,播放ppt进行验证。
·总结:故事中哪些角色是由“水魔法师”变成的?"屈,老师.教案,网出,处!变化时分别需要哪些条件?三、小结: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水,就连常见的自然现象中也有许多与水有关。
(鼓励孩子继续探索、发现)教学反思:整个活动,我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方法。
利用小雨滴旅行制成课件,在这里我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具体的、直观的物象,满足了幼儿思维具体形象的特点。
在课前我作了非常充分的准备工作,事先让孩子知道什么是记录,为了给孩子带来更直观的感受,还制作了小水滴旅行的图片。
我采用的是分段讲述的方式,给孩子们讲述了水的三态变化的全过程。
为了帮助孩子理解和记忆,在每一段讲述过后,我都进行提问,在提问时采取了个人和集体两种形式来回答所问的问题,这样点和面的回答使孩子都能较好地参与到活动中来。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小水滴旅行记》及教学反思[大全五篇]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小水滴旅行记》及教学反思[大全五篇]第一篇: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小水滴旅行记》及教学反思《大班科学教案《小水滴旅行记》含反思》这是优秀的大班科学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大班科学教案《小水滴旅行记》含反思!活动目标:1、初步了解雨的形成过程,水两态之间的变化。
2、知道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1、一个酒精灯,一个装有水的烧杯,一块透明玻璃。
2、课件《小水滴旅行记》。
3、水滴宝宝图片、下雨的图片,雨与人类关系的图片。
活动过程:一、出示图片,导入活动。
1、出示水滴宝宝图片。
今天呢,水滴宝宝想去旅行,小朋友们想不想知道旅行中会发生哪些有趣的事呢?(想)2、出示下雨的图片。
哇,下雨了!我们的水滴宝宝躲到哪里去了呢?3、引导幼儿讨论雨是怎么形成的。
教师鼓励幼儿大胆想象。
二、实验演示,幼儿观察操作过程。
1、教师用酒精灯加热烧杯里的水,让小朋友仔细观察烧杯里的水,并说说发现了什么变化。
(水变成了水蒸汽)教师提问:你在哪里看见过水蒸发的想象?[本.文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水变成水蒸汽跑到哪里去了?变成什么了?2、继续试验,在烧杯上遮盖上玻璃片,让幼儿观察玻璃片上有什么变化。
再请幼儿拿起玻璃片观察玻璃片里的水珠流到水杯里的想象,让幼儿说说这是为什么。
得出实验结果:水蒸汽遇冷就会变成小水珠。
3、播放课件《小水滴旅行记》,了解雨的形成原因及过程。
教师小结:太阳是一个大火球,就像一个炉子,衣服、江河、大海、湖泊里的水,被太阳一晒,都变成了水蒸汽,这么多的水蒸汽都跑到哪里去了呢?三、幼儿再次观看课件《小水滴旅行记》,了解雨的形成循环过程。
小结:水遇到热量后就会变成水蒸汽,大量的水蒸汽聚集到一起,当他们遇到冷空气后就变成了小水珠。
小水珠越来越重时,空气托不住小水珠了,小水珠就变成雨落下来了。
小雨点旅行记大班科学教案
小雨点旅行记大班科学教案第一节:引入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对天气和季节变化的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敬畏心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3.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观察、描述和记录天气和季节变化。
2. 学生能够理解天气和季节变化的原因。
教学准备:1. 小雨点旅行记故事书。
2. 大型展示地球仪。
3. 学生天气和季节变化的记录表。
教学过程:引入:1. 教师放映小雨点旅行记的封面,并询问学生他们对小雨点旅行记这个故事的了解。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的观点和猜测。
2. 教师展示大型地球仪,并向学生解释地球的形状和自转公转的原理。
鼓励学生提问和观察地球仪的特点。
3. 教师提问学生:你们觉得地球是怎么变化的?季节是如何变化的?引导学生思考季节变化与地球自转、公转的关系。
第二节:观察天气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观察和描述不同天气的特征。
2. 学生能够记录天气的变化。
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观察和描述不同天气的特征,如晴天、雨天、多云天等。
2. 学生能够记录天气的变化。
教学准备:1. 学生天气记录表。
2. 天气观察工具,如温度计、风向标、雨量计等。
教学过程: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窗外的天气。
鼓励学生描述当天的天气特征,如风大、有雨、阳光明媚等。
2. 教师分发学生天气记录表,并解释如何记录天气的变化。
鼓励学生每天在记录表上填写当天的天气特征。
3. 教师带领学生使用天气观察工具,如温度计、风向标、雨量计等,观察和记录更详细的天气信息。
第三节:季节变化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观察和描述不同季节的特征。
2. 学生能够理解季节变化的原因。
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观察和描述不同季节的特征,如春天、夏天、秋天、冬天等。
2. 学生能够理解季节变化的原因,如地球公转和倾斜等。
教学准备:1. 季节变化图片。
2. 大型展示地球仪。
教学过程:1. 教师展示季节变化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不同季节的特征,如春天的花开、夏天的阳光、秋天的落叶、冬天的雪等。
幼儿园大班 科学主题教案 大班科学:小雨点旅行记
幼儿园大班科学主题教案大班科学:小雨点旅行记一、教学目标1. 了解雨的形成过程,知道雨水对植物和人类生活的作用。
2. 通过观察、操作,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及动手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雨的形成过程:水蒸气、云、雨滴2. 雨水的作用:植物生长、人类生活3. 小雨点的旅行:雨滴在植物上的旅行过程三、教学准备1. 教具:图片、视频、实验材料2. 环境:户外观察雨水的条件四、教学过程1. 导入:讲解雨的形成过程,引导幼儿思考雨水的作用。
2. 主体活动:观察雨水在植物上的旅行过程,进行实验操作。
3. 户外观察:带领幼儿户外观察雨水,了解雨水对植物的作用。
五、教学评价1. 幼儿能简单描述雨的形成过程和雨水的作用。
2. 幼儿能观察并描述小雨点的旅行过程。
3. 幼儿对科学产生兴趣,愿意参与科学活动。
六、教学活动设计1. 导入活动:雨滴舞蹈(教师带领幼儿做雨滴舞蹈,模仿雨滴落下的样子)2. 主题活动:小雨点的旅行记(幼儿通过图片、视频了解雨点的旅行过程)3. 操作活动:制作雨滴挂饰(幼儿用彩纸、水滴形状的塑料片等材料制作雨滴挂饰)4. 户外活动:雨中探秘(幼儿在户外观察雨水,了解雨水对植物的作用)七、教学策略1. 直观演示: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帮助幼儿了解雨的形成过程和雨水的作用。
2. 实践操作:让幼儿亲自动手制作雨滴挂饰,增强动手能力。
3. 户外观察:带领幼儿户外观察雨水,让幼儿亲身体验雨水的作用。
4. 情景扮演:让幼儿扮演小雨点,讲述旅行过程中的所见所闻,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八、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教学内容适合幼儿的认知水平,注重启发式教学。
2. 注意安全,户外活动时需做好安全防护措施。
3. 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培养合作精神。
4. 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九、教学延伸1. 家庭作业:让幼儿和家长一起观察家附近的植物,了解雨水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小雨点旅行记》大班故事教案
《小雨点旅行记》大班故事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故事的名称和主要内容,理解小雨点的旅行过程。
2. 能够通过观察图片,发挥想象,讲述小雨点的旅行经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故事内容,能够讲述小雨点的旅行经历。
培养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
2. 教学难点:学会分享,懂得关爱他人。
三、教学准备1. 故事课件:《小雨点旅行记》2. 小雨点的手偶3. 画纸、画笔、彩泥等创作材料四、教学过程1. 导入:出示小雨点的手偶,引起幼儿兴趣。
引导幼儿观察手偶,猜测小雨点的故事。
2. 讲述故事:利用课件展示故事图片,逐幅讲述小雨点的旅行过程。
引导幼儿关注故事细节,如小雨点遇到的困难和解决办法。
3. 讨论与分享:引导幼儿谈谈自己最喜欢的部分,以及为什么。
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旅行经历,培养观察和表达能力。
4. 创作活动:邀请幼儿用画笔、彩泥等材料创作小雨点的旅行故事。
引导幼儿在创作过程中关注故事情节、角色和背景。
五、课后总结与反思1. 总结课堂收获:回顾故事内容,巩固幼儿对小雨点旅行的理解。
总结幼儿在讨论、分享和创作中的表现,表扬优秀行为。
2. 反思教学过程:观察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和兴趣,调整教学方法。
-关注幼儿在创作活动中的表现,为下一节课提供指导。
六、教学评价1. 评价目标:幼儿能够完整讲述小雨点的旅行经历。
幼儿在创作活动中能够表现出对故事的理解和想象力。
幼儿在讨论与分享环节能够积极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2. 评价方法: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评估幼儿在创作活动的作品质量。
通过问答和讨论了解幼儿对故事内容的理解程度。
七、家庭作业1. 请家长协助幼儿,用家庭生活中的物品(如雨伞、雨衣等)来重现小雨点的旅行场景。
2. 鼓励家长与幼儿一起讨论故事中的情感和道德观念,引导幼儿学会分享和关爱他人。
八、课程延伸活动1. 组织一次户外活动,让幼儿在雨中体验小雨点的旅行感受,观察雨水对大自然的影响。
2. 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让幼儿选择故事中的角色,进行情景再现,增强幼儿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幼儿园大班《小雨点旅行记》科学活动教案
幼儿园大班《小雨点旅行记》科学活动教案一、活动目标通过本次科学活动,幼儿将能够: - 认识小雨点和大雨滴的区别; - 理解水的循环过程; - 通过亲身体验和实验,培养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 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科学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1.准备《小雨点旅行记》绘本或故事卡片;2.准备水滴、放大镜、小水瓶等实验器材;3.准备素描纸、水彩颜料和画笔;4.准备模拟云朵和雨滴的材料(棉花、玻璃瓶等);5.准备幼儿科学实验记录表格。
三、活动流程1.开场故事时间(15分钟)–展示绘本《小雨点旅行记》,讲述小雨点的故事,引导幼儿了解小雨点的旅行轨迹。
2.实验探究时间(30分钟)–指导幼儿用放大镜观察水滴的形态,让幼儿感受不同大小的水滴;–进行模拟云朵和雨滴的实验,让幼儿亲身体验水的循环过程。
3.创意绘画时间(20分钟)–引导幼儿将自己对水循环过程的理解进行绘画表达,鼓励幼儿用水彩颜料创作。
4.回顾总结时间(10分钟)–与幼儿一起回顾实验过程及结果,让幼儿分享自己的发现和体会;–鼓励幼儿将科学实验记录表格补充完整,并展示给全班同学分享。
四、活动延伸1.观察雨滴的声音:下雨天去听雨声,感受雨滴落在不同物体上发出的声音。
2.制作云朵模型:利用棉花和瓶子制作云朵模型,与幼儿一起探讨云朵形成的原理。
3.水的颜色混合实验:让幼儿尝试将不同颜色的水混合,观察颜色的变化。
五、活动评估通过幼儿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创意绘画作品和实验记录表格的完成情况,了解幼儿对水循环过程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及时给予肯定和建议。
六、活动反思回顾本次活动,总结幼儿在实验中的表现及反馈情况,分析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改进的方法,为未来的科学活动提供借鉴。
以上即为幼儿园大班《小雨点旅行记》科学活动教案,希望能够激发幼儿们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实验能力,让科学教育充满乐趣和启发性!。
《小雨点旅行记》大班故事教案
《小雨点旅行记》大班故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故事内容,感知小雨点的旅行过程。
2. 能够讲述故事的主要情节,发挥想象力,创造性地表现小雨点的旅行经历。
3. 学习小雨点与其他角色的互动,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
4. 关注环境,感知雨水的用途,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理解故事内容,感知小雨点的旅行过程。
2. 能够讲述故事的主要情节,发挥想象力,创造性地表现小雨点的旅行经历。
难点:1. 学习小雨点与其他角色的互动,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
2. 关注环境,感知雨水的用途,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准备:1. 故事课件:《小雨点旅行记》2. 角色头饰:小雨点、太阳、花朵、小草等3. 画纸、画笔、彩泥等创作材料四、教学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观察课件中的小雨点,引导幼儿关注小雨点的特征和情绪。
2. 讲述故事:以生动的语言和动作,为幼儿讲述《小雨点旅行记》的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角色和小雨点的旅行过程。
3. 角色扮演: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幼儿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进行互动表演,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
4. 创作环节:引导幼儿运用画笔、彩泥等材料,表现小雨点的旅行经历,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五、作业与延伸:1. 回家后,与家长分享故事《小雨点旅行记》,讲述小雨点的旅行过程和自己的感受。
2. 观察身边的雨水,了解雨水的用途,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3. 开展“小雨点音乐会”活动,让幼儿用水杯、雨伞等道具,创造性地表现雨水的声音,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创造力。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讲述:在讲述故事时,适时提问幼儿,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提高幼儿的注意力。
2. 角色扮演: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让幼儿亲身体验故事中的角色,增强幼儿对故事的理解。
3. 创作活动: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方式,让幼儿充分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想象,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4. 环境教育:通过故事中的情境,引导幼儿关注自然环境,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小水滴旅行记》大班科学活动教案
《小水滴旅行记》大班科学活动教案一、活动目标:1. 让幼儿了解和感知水的三态变化,知道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
2. 通过观察、操作、探索,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合作、分享、积极探究的良好品质。
二、活动准备:1. 物质准备:水、冰块、热水、容器、放大镜、画纸、彩笔等。
2. 经验准备:幼儿有在生活中观察到水的三态变化的经验。
三、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冰块,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冰块的特点。
2. 教师讲解水的三态变化,让幼儿了解水在不同条件下的状态变化。
3. 小组讨论:让幼儿分组讨论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
4. 实践操作:a. 幼儿用放大镜观察水滴在不同容器中的状态。
b. 幼儿尝试用手触摸冰块,感受冰块逐渐融化的过程。
c. 幼儿将热水倒入容器中,观察水蒸气的产生。
5. 总结:教师引导幼儿总结水的三态变化及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
四、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让家长引导幼儿在生活中观察水的三态变化。
2. 环境创设:教师带领幼儿在户外寻找水的循环现象,如雨后的积水、河流等。
3. 科学探索:教师带领幼儿进行水的净化实验,让幼儿了解水的净化过程。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在活动中是否引导幼儿积极参与、主动探究?2. 幼儿在活动中是否掌握了水的三态变化及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3. 教师在活动中是否关注到每个幼儿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4. 本次活动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如何改进和优化教学过程?六、活动内容:1. 复习水的三态变化和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
2. 学习水的净化知识,了解水的净化过程。
七、活动准备:1. 物质准备:浑浊的水、过滤材料(如沙子、石子、活性炭等)、容器、滤网、显微镜等。
2. 经验准备:幼儿已有观察水的三态变化的经验。
八、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浑浊的水,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浑浊水的特点。
2. 教师讲解水的净化知识,让幼儿了解净化水的方法和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问:1、小雨点经历了一次怎样的旅行?
2、这次旅行,小雨点到了哪些地方,遇到了哪些人?
根据幼儿的回答,播放PPT进行验证。
总结:故事中哪些角色是由 水魔法师"变成的?变化时分别需要哪些条件?
三、小结:
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水,就连常见的自然现象中也有许多与水有关。(鼓励孩子继续探索、发现)
一、说说生活中的水
1、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有水,水的作用是什么。
2、提升:美容院用水蒸汽扩张毛孔;制造气氛桑拿院用水蒸汽帮助减肥;舞台上用水制成的干冰 用处真正大。
3、说说 “水魔法师 ”能变成哪些样子。
4、介绍故事名称,引导幼儿仔细聆听。
二、理解故事情节
完整听录音故事
提问:1、故事的名称;
2、故事中有哪些角色。
活动名称: 故事《小雨点旅行记》
活动目标:
1、在听听议自然现象都与水有关。
2、进一步激发对自然科学的探究兴趣。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 —— 故事录音、PPT
知识经验准备 —— 幼儿对自然界中的各种现象有一定的认知基础。
重点难点:
活动重、难点 —— 了解水的三态及变化需要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