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电课件
合集下载
模拟电路基础ppt课件可编辑全文

*
1.4.3 三极管的工作状态
1. 放大状态 在上面一部分中分析了三极管的放大原理。为了使三极管有放大能力,在输入回路加基极直流电源VBB,在输出回路加集电极直流电源VCC,且VCC大于VBB,使发射结正向偏置、集电结反向偏置。此时称三极管处于放大状态,条件是发射结正向偏置、集电结反向偏置。 2. 饱和状态 如果输出回路的集电极直流电源VCC小于输入回路的基极直流电源VBB,则发射结和集电结都是正向偏置。由于发射结和集电结都是正向偏置,在开始发射结和集电结上的势垒都变窄,使发射区和集电区的自由电子同时涌入基区,但是由于基区面积很小,且掺杂浓度很低,涌入到基区的电子中只有极少部分与空穴复合,形成基极电流IB,绝大部分扩散到基区的电子堆积在发射结和集电结附近,使发射结和集电结上的势垒加宽,阻止了发射区和集电区的自由电子进一步扩散到基区,由此可见,此时三极管没有放大能力。 此种状态称三极管处于饱和状态,条件是发射结和集电结都是正向偏置。 3. 截止状态 如果在输入回路的基极直流电源VBB小于发射结的开启电压,则发射结处于零偏置或反偏置。由于外加电压没有达到发射结的开启电压,使发射区的自由电子不能越过发射结达到基区,不能形成电流,从而发射极、集电极和基极的电流都很小,也就谈不上放大了。此时称三极管处于截止状态,条件是发射结零偏置或反偏置、集电结反向偏置。
*
1.3.3 二极管的等效电阻
直流等效电阻也称静态等效电阻。如图1-9所示,在二极管的两端加直流电压UQ、产生直流电流IQ,此时直流等效电阻RD定义为 交流等效电阻表示,在二极管直流工作点确定后,交流小信号作用于二极管所产生的交流电流与交流电压的关系。在直流工作点Q一定,在二极管加有交流电压u,产生交流电流i,交流等效电阻r定义为
*
例1-1 图10(a)是由理想二极管D组成的电路,理想二极管是指二极管的导通电压U为0、反向击穿电压U为,设电路的输入电压u如图10(b)所示,试画出输出uo的波形 解:由二极管的单向导电特性,输入信号正半周时二极管导通,负半周截止,故输出uo的波形如右图所示。
1.4.3 三极管的工作状态
1. 放大状态 在上面一部分中分析了三极管的放大原理。为了使三极管有放大能力,在输入回路加基极直流电源VBB,在输出回路加集电极直流电源VCC,且VCC大于VBB,使发射结正向偏置、集电结反向偏置。此时称三极管处于放大状态,条件是发射结正向偏置、集电结反向偏置。 2. 饱和状态 如果输出回路的集电极直流电源VCC小于输入回路的基极直流电源VBB,则发射结和集电结都是正向偏置。由于发射结和集电结都是正向偏置,在开始发射结和集电结上的势垒都变窄,使发射区和集电区的自由电子同时涌入基区,但是由于基区面积很小,且掺杂浓度很低,涌入到基区的电子中只有极少部分与空穴复合,形成基极电流IB,绝大部分扩散到基区的电子堆积在发射结和集电结附近,使发射结和集电结上的势垒加宽,阻止了发射区和集电区的自由电子进一步扩散到基区,由此可见,此时三极管没有放大能力。 此种状态称三极管处于饱和状态,条件是发射结和集电结都是正向偏置。 3. 截止状态 如果在输入回路的基极直流电源VBB小于发射结的开启电压,则发射结处于零偏置或反偏置。由于外加电压没有达到发射结的开启电压,使发射区的自由电子不能越过发射结达到基区,不能形成电流,从而发射极、集电极和基极的电流都很小,也就谈不上放大了。此时称三极管处于截止状态,条件是发射结零偏置或反偏置、集电结反向偏置。
*
1.3.3 二极管的等效电阻
直流等效电阻也称静态等效电阻。如图1-9所示,在二极管的两端加直流电压UQ、产生直流电流IQ,此时直流等效电阻RD定义为 交流等效电阻表示,在二极管直流工作点确定后,交流小信号作用于二极管所产生的交流电流与交流电压的关系。在直流工作点Q一定,在二极管加有交流电压u,产生交流电流i,交流等效电阻r定义为
*
例1-1 图10(a)是由理想二极管D组成的电路,理想二极管是指二极管的导通电压U为0、反向击穿电压U为,设电路的输入电压u如图10(b)所示,试画出输出uo的波形 解:由二极管的单向导电特性,输入信号正半周时二极管导通,负半周截止,故输出uo的波形如右图所示。
《模电课件大全》课件

THANKS
感谢观看
案例二:无线通信系统的实现
总结词
无线通信系统的实现案例探讨了模拟电子技术在无线通信领域的应用,重点介绍了无线发射机和无线 接收机的设计和实现。
详细描述
该案例首先介绍了无线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组成,然后详细阐述了无线发射机和无线接收机的设计 和实现过程。通过电路图、原理分析和测试数据等手段,展示了无线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和性能指标 。最后,对无线通信系统的优势和局限性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模拟电子技术的发展趋势
总结词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模拟电子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和 完善,未来将朝着更高精度、更高速度、更低功耗的 方向发展。
详细描述
随着集成电路和微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模拟电子器件 的精度和稳定性得到了显著提高,同时其体积和成本也 在不断降低。此外,随着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广泛应用 ,模拟电子技术也与数字电子技术相互融合,形成了混 合信号处理技术。未来,模拟电子技术将继续朝着更高 精度、更高速度、更低功耗的方向发展,为各领域的科 技进步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02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电子元件
01
02
03
电子元件的种类
电子元件是构成电子设备 的基本单元,包括电阻、 电容、电感、二极管、晶 体管等。
电子元件的作用
电子元件在模拟电子技术 中起着关键作用,它们可 以用于信号处理、放大、 滤波、振荡等。
电子元件的特性
每种电子元件都有其独特 的电气特性,如电阻的阻 值、电容的容值、电感的 感值等。
音频信号的滤波
通过模拟电子技术,可以 对音频信号进行滤波处理 ,去除噪声和其他干扰。
音频信号的调制
通过模拟电子技术,可以 将音频信号调制到高频载 波上,以便于传输和广播 。
模电全套12PPT课件

第18页/共33页
T7、T8 对管组成镜 像电流源提供放大
电路的偏置电流
(2).工作原理
第19页/共33页
1) 静态分析
静态时vi1 vi2 0 IREF IS5 ID6 ID7 I0 ID1 ID2 ID3 ID4 I0 2 vo vo1 vo2 0
第20页/共33页
vi 2
vid 2
iC 1
iC
,
2
I
不
0
变
,
ve 0
io iC4 iC 2
iC1 iC1
2iC1
第14页/共33页
(3)电压增益
+ vid /2
T3
ic3 ic1
T1
T4
ic4 io
ic2
vo2
T2
.
vid /2 +
gm
vid 2
gm
vid 2
vo2 rce4
vo2 rce2
Rc
Rc
+ voc
+
T1
vic
_
2ro
T2
2ro
Avc 1
voc1 vic
voc 2 vic
rbe
Rc
21
ro
一般情况下,
+ vic
1 2ro rbe, 1,
_
Avc 1
RC 2ro
输入电阻:Ri
1 2
rbe
21
ro
第7页/共33页输出电阻:Ro Rc
⑶ 共模抑制比KCMR
• 共模抑制比是衡量差分式放大电路放大差模信号和抑 制共模信号的能力的技术指标,其定义为放大电路对 差 模 信 号 的 电 压 增 益 Av d 与 对 共 模 信 号 的 电 压 增 益 Av c 之比的绝对值,即
模电第一章课件

பைடு நூலகம்
图1.6 PN结的形成过程
空间电荷区:在交界面附近出现的带电离子集中 的薄层,又称耗尽层、阻挡层。
内电场:空间电荷区的左半部是带负电的杂质离 子,右半部是带正电的杂质离子,空间电荷区中 就形成一个N区指向P区的内建电场。
接触电位差 U :达到动态平衡后的PN结, 内建电场的方向由N区指向P区的电位差。
1.1 半导体的基础知识 1.2 PN结与半导体二极管 1.3 特殊二极管
1.4 半导体三极管
1.5 场效应晶体管
1.1 半导体的基础知识
1.1.1 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 1.1.2 本征半导体 1.1.3 杂质半导体
1.1.1 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
导体:导电的物质,如铜、铝、铁、银等。 绝缘体:不导电的物质,石英、橡胶等。 半导体: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 间。常用的半导体材料有硅(Si)、锗 (Ge)、砷化镓(GaAs)等。
4.最大反向工作电压UFM:二极管安全运行时所能承受的最大反向电压。一 般取击穿电压U(BR)的一半作为UFM 。
5.反向电流:指二极管未击穿时反向电流。IR 值越小,二极管单向导电性越 好。随温度变化而改变。 6. 最高工作频率fM :fM 由PN结的结电容大小决定。二极管的工作频率超过 fM,单向导电性变差。
1.2.3
PN结的电容效应
PN结的结电容:在外加电压发生变化时,PN结耗尽层内的空间电 荷量和耗尽层外的载流子数目均发生变化的电容效应。 按产生的机理不同结电容可分为:
一是势垒电容CB 二是扩散电容CD
一、势垒电容CB
指阻挡层中电荷量随外加电压变化而改变所呈 现的电容效应,用CB表示。CB的大小与PN结面积、 阻挡层宽度、半导体材料的介电常数有关, 且随外加反向电压变化而 变化。反向电压越大,CB 越小。 利用PN结的势垒电容 效应,可制造变容二极 管(压控可变电容器)
图1.6 PN结的形成过程
空间电荷区:在交界面附近出现的带电离子集中 的薄层,又称耗尽层、阻挡层。
内电场:空间电荷区的左半部是带负电的杂质离 子,右半部是带正电的杂质离子,空间电荷区中 就形成一个N区指向P区的内建电场。
接触电位差 U :达到动态平衡后的PN结, 内建电场的方向由N区指向P区的电位差。
1.1 半导体的基础知识 1.2 PN结与半导体二极管 1.3 特殊二极管
1.4 半导体三极管
1.5 场效应晶体管
1.1 半导体的基础知识
1.1.1 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 1.1.2 本征半导体 1.1.3 杂质半导体
1.1.1 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
导体:导电的物质,如铜、铝、铁、银等。 绝缘体:不导电的物质,石英、橡胶等。 半导体: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 间。常用的半导体材料有硅(Si)、锗 (Ge)、砷化镓(GaAs)等。
4.最大反向工作电压UFM:二极管安全运行时所能承受的最大反向电压。一 般取击穿电压U(BR)的一半作为UFM 。
5.反向电流:指二极管未击穿时反向电流。IR 值越小,二极管单向导电性越 好。随温度变化而改变。 6. 最高工作频率fM :fM 由PN结的结电容大小决定。二极管的工作频率超过 fM,单向导电性变差。
1.2.3
PN结的电容效应
PN结的结电容:在外加电压发生变化时,PN结耗尽层内的空间电 荷量和耗尽层外的载流子数目均发生变化的电容效应。 按产生的机理不同结电容可分为:
一是势垒电容CB 二是扩散电容CD
一、势垒电容CB
指阻挡层中电荷量随外加电压变化而改变所呈 现的电容效应,用CB表示。CB的大小与PN结面积、 阻挡层宽度、半导体材料的介电常数有关, 且随外加反向电压变化而 变化。反向电压越大,CB 越小。 利用PN结的势垒电容 效应,可制造变容二极 管(压控可变电容器)
模拟电路基础教程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全

返回目录 CONTENTS PAGE
透彻掌握器 件特性
1
重视对电路 构成原理的
学习
2
理论与实践 的关系
3
返回目录 CONTENTS PAGE
目前国内使用较多的电路设计仿真软件有PSPICE、Proteus和Multisim 等。就模拟电路仿真来说,Multisim 以其界面友好、功能强大、易于学习 的优点而受到高校电类专业师生和工程技术人员的青睐。Multisim13.0版 本已上市,但目前使用比较稳定、用户数较多的还是10.0版本。对于使用 者来说,只要有一台计算机和Multisim 软件,就相当于拥有了一间设备齐全 的电路实验室,可以调用元器件,搭建电路,利用虚拟仪器进行测量,对电路 进行仿真测试,可以实时修改各类电路参数,实时仿真,从而帮助使用者了解 各种电路变化对电路性能的影响,对电路的测量直观、智能,是进行电路分 析和设计的有效辅助工具。使用者在学习和解题的过程中,可以通过 Multisim 对电路中某个节点的电压波形、某条支路的电流波形、电路结构 变化产生的影响等方方面面问题快速仿真而得到答案。
模拟电路基础教程PPT课件
1.1.4 一般电子系统的构成 1.电子系统的分类
返回目录 CONTENTS PAGE
模拟电子 系统
数字电子 系统
模拟电路基础教程PPT课件
2.电子系统的构成
返回目录 CONTENTS PAGE
模拟电路基础教程PPT课件
返回目录 CONTENTS PAGE
1.1.5 模拟电子技术的发展
在式(1-1-1)中,K 为常数,使u(t)和T(t)之间形成如图1-1-1所示的相 似形关系。如果K 不能保持为常数,则称模拟信号发生了失真。失真问 题是模拟电路中始终需要引起注意和克服的重要问题。
模拟电子技术PPT课件

处理模拟信号的电子电路称为模拟电路。
1.4 放大电路模型
信号的放大是最基本的模拟信号处理 功能。
这里研究的是线性放大,即放大电路 输出信号中包含的信息与输入信号完全相 同。输出波形的任何变形,都被认为是产 生了失真。
1、放大电路的符号及模拟信号放大
• 电压放大模型
• 电流放大模型
• 互阻放大模型
电压增益
+ Vs
–
Ri ——输入电阻
+
+
+
Vi
Ri
AVOVi
Vo RL
–
–
–
Ro ——输出电阻
由输出回路得 则电压增益为
Vo AV
AVVVoOi ViRAoVROLRRLo RLRL
由此可见 RL
AV 即负载的大小会影响增益的大小
要想减小负载的影响,则希望 Ro RL 理想情况 Ro 0
(考虑改变放大电路的参数)
由输入回路得
Ii
Is
Rs Rs Ri
要想减小对信号源的衰减,则希望…?
Ri Rs
理想 Ri 0
3. 互阻放大模型(自学) 4. 互导放大模型(自学) 5. 隔离放大电路模型
Ro
+
+
+
Vi
Ri
AV Vi
Vo
–
–O
–
输入输出回路没有公共端
1.5 放大电路的主要性能指标
放大电路的性能指标是衡量它的品质优劣 的标准,并决定其适用范围。
Vs 0
另一方法
+ Vs=0
–
放大电路
IT
+ VT
–
Vo AVOVi
1.4 放大电路模型
信号的放大是最基本的模拟信号处理 功能。
这里研究的是线性放大,即放大电路 输出信号中包含的信息与输入信号完全相 同。输出波形的任何变形,都被认为是产 生了失真。
1、放大电路的符号及模拟信号放大
• 电压放大模型
• 电流放大模型
• 互阻放大模型
电压增益
+ Vs
–
Ri ——输入电阻
+
+
+
Vi
Ri
AVOVi
Vo RL
–
–
–
Ro ——输出电阻
由输出回路得 则电压增益为
Vo AV
AVVVoOi ViRAoVROLRRLo RLRL
由此可见 RL
AV 即负载的大小会影响增益的大小
要想减小负载的影响,则希望 Ro RL 理想情况 Ro 0
(考虑改变放大电路的参数)
由输入回路得
Ii
Is
Rs Rs Ri
要想减小对信号源的衰减,则希望…?
Ri Rs
理想 Ri 0
3. 互阻放大模型(自学) 4. 互导放大模型(自学) 5. 隔离放大电路模型
Ro
+
+
+
Vi
Ri
AV Vi
Vo
–
–O
–
输入输出回路没有公共端
1.5 放大电路的主要性能指标
放大电路的性能指标是衡量它的品质优劣 的标准,并决定其适用范围。
Vs 0
另一方法
+ Vs=0
–
放大电路
IT
+ VT
–
Vo AVOVi
模电讲义PPT课件

第1页/共38页
2. 起振和稳幅
振荡电路总存在微弱的噪声或干扰信号,它们的频
A F 1 谱很起宽振,的利幅用值选条频网件络为把所需频率• 的信•号挑选出来 ,经
过放大电路和正反馈网络,A只• F•要 1
, 输出
就会逐渐变大
稳幅:因 AF > 1 ,起振后,输出信号幅值逐渐 增大,需采取稳幅措施限幅,使输出波形为正弦波 。一般可用放大器件的非线性稳幅或专门的稳幅电 路实现稳幅.
1. 振荡条件
振荡原理如图 9.1.1所示,它由放大电路和反馈
电路组成。( 维持)自激振荡的条件为A•:F• 1
•
•
X f Xa
•• A F 1
幅度平衡条件
a f 2 n 相位平衡条件
•
•• •
Xf AFXa
振荡频率由相位平衡条件确定,电路仅在一个频率处满足相位条件,此频率为
输出信号的频率 fo 。
fs
CC 第21页/共38页
0
1 C C0
实际给出的固有频率既不是串联也不是并联谐振频率,在两者之间
fs fsfp
石英晶体在此窄小范围内呈感性。
2.石英晶体振荡电路
1)串联型石英振荡器 石英晶体接在放大器的反馈网络中起选频作用,可构成正弦波振荡器,串联型石 英振荡器。当电路的振荡频率为 fS 时,石英晶体的电抗最小,呈电阻性,相移为零 ,满足相位平衡条件,产生振荡,振荡频 率为 fS 。 2)并联型石英振荡器
正弦波振荡器按选频网络所用元件类型的不同,分为RC振荡器,LC振 荡器和石英晶体振荡器。
第3页/共38页
9. 2 RC正弦波振荡器
RC振荡器有RC串并联型,RC移相型和RC双T型等电路,它们 的共同特点是反馈网络兼作选频网络,下面介绍常见的RC串、并联型。Biblioteka 1. RC串并联网络的选频特性
2. 起振和稳幅
振荡电路总存在微弱的噪声或干扰信号,它们的频
A F 1 谱很起宽振,的利幅用值选条频网件络为把所需频率• 的信•号挑选出来 ,经
过放大电路和正反馈网络,A只• F•要 1
, 输出
就会逐渐变大
稳幅:因 AF > 1 ,起振后,输出信号幅值逐渐 增大,需采取稳幅措施限幅,使输出波形为正弦波 。一般可用放大器件的非线性稳幅或专门的稳幅电 路实现稳幅.
1. 振荡条件
振荡原理如图 9.1.1所示,它由放大电路和反馈
电路组成。( 维持)自激振荡的条件为A•:F• 1
•
•
X f Xa
•• A F 1
幅度平衡条件
a f 2 n 相位平衡条件
•
•• •
Xf AFXa
振荡频率由相位平衡条件确定,电路仅在一个频率处满足相位条件,此频率为
输出信号的频率 fo 。
fs
CC 第21页/共38页
0
1 C C0
实际给出的固有频率既不是串联也不是并联谐振频率,在两者之间
fs fsfp
石英晶体在此窄小范围内呈感性。
2.石英晶体振荡电路
1)串联型石英振荡器 石英晶体接在放大器的反馈网络中起选频作用,可构成正弦波振荡器,串联型石 英振荡器。当电路的振荡频率为 fS 时,石英晶体的电抗最小,呈电阻性,相移为零 ,满足相位平衡条件,产生振荡,振荡频 率为 fS 。 2)并联型石英振荡器
正弦波振荡器按选频网络所用元件类型的不同,分为RC振荡器,LC振 荡器和石英晶体振荡器。
第3页/共38页
9. 2 RC正弦波振荡器
RC振荡器有RC串并联型,RC移相型和RC双T型等电路,它们 的共同特点是反馈网络兼作选频网络,下面介绍常见的RC串、并联型。Biblioteka 1. RC串并联网络的选频特性
模电的课件

理、步骤、数据记录等。
实验实施
03
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注意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及时
处理异常情况。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实验结果整理
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结果讨论
根据实验结果,对实验原理、操作过程、数据处理等方面进行讨 论和总结。
改进建议
针对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和措施,为今后的 实验教学提供参考。
模拟电路的特点
模拟电路具有连续性、真实性等特点 ,能够实现对模拟信号的放大、滤波 、转换等功能。
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区别
信号形式
模拟电路处理的是连续的模拟信 号,而数字电路处理的是离散的
数字信号。
信号处理方式
模拟电路通过对模拟信号进行放大 、滤波等操作实现信号的处理,而 数字电路则通过逻辑门电路对数字 信号进行运算和处理。
放大电路
01
02
03
电压放大电路
通过电阻和电容等元件, 将输入信号放大,输出电 压幅度远大于输入电压幅 度。
电流放大电路
通过晶体管等元件,将输 入信号放大,输出电流幅 度远大于输入电流幅度。
功率放大电路
通过晶体管等元件,将输 入信号放大,输出功率远 大于输入功率,用于驱动 负载。
滤波电路
低通滤波电路
精度和稳定性
由于数字信号只有高低电平两种状 态,因此数字电路的精度和稳定性 通常比模拟电路更高。
模拟电路应用领域
通信领域
模拟电路在通信领域中有着广 泛的应用,如手机、电话、无 线电等通信设备中都离不开模
拟电路。
音频领域
模拟电路可以实现对音频信号 的放大和处理,因此在音响、 录音设备等音频领域中也有广 泛的应用。
模电课件ppt

线性系统分析
研究非线性电路的静态和动态特性,如分岔、混沌等现象。
非线性系统分析
利用控制理论和方法研究电路系统的反馈控制和自动调节。
控制系统分析
通过最优化算法和数学规划方法,寻求电路性能的最佳设计方案。
最优化系统分析
模拟电路元件
总结词
电阻是模拟电路中最基本的元件之一,用于限制电流。
详细描述
电阻的阻值大小由其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决定,通常用欧姆(Ω)作为单位。在电路中,电阻用于调节电流和电压,实现各种不同的功能。
总结词
不同类型的电阻具有不同的特性,如碳膜电阻、金属膜电阻、水泥电阻等。
详细描述
碳膜电阻具有较好的稳定性,适用于高精度的测量和控制系统;金属膜电阻具有较低的温度系数和稳定的性能,适用于高频电路;水泥电阻则具有较大的功率容量,适用于大电流电路。
01
02
03
04
总结词:电容是模拟电路中用于存储电荷的元件,具有隔直流通交流的特性。详细描述:电容的容量大小由其电极面积和间距决定,通常用法拉(F)作为单位。在电路中,电容用于滤波、旁路、耦合等作用,能够平滑电流或电压的波动。总结词:不同类型的电容具有不同的特性,如电解电容、陶瓷电容、薄膜电容等。详细描述:电解电容具有较大的容量和较低的价格,适用于低频电路;陶瓷电容具有较高的绝缘性能和稳定的温度系数,适用于高频电路;薄膜电容具有较小的体积和较高的可靠性,适用于小型化和便携式设备。
电压放大倍数是指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的比值,用于衡量模拟电路的放大能力。
电压放大倍数是模拟电路的重要性能指标之一,它反映了电路对输入信号的放大能力。在理想情况下,电压放大倍数越大,电路的放大能力越强。然而,在实际应用中,过高的放大倍数可能导致信号失真和稳定性问题。因此,需要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放大倍数。
研究非线性电路的静态和动态特性,如分岔、混沌等现象。
非线性系统分析
利用控制理论和方法研究电路系统的反馈控制和自动调节。
控制系统分析
通过最优化算法和数学规划方法,寻求电路性能的最佳设计方案。
最优化系统分析
模拟电路元件
总结词
电阻是模拟电路中最基本的元件之一,用于限制电流。
详细描述
电阻的阻值大小由其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决定,通常用欧姆(Ω)作为单位。在电路中,电阻用于调节电流和电压,实现各种不同的功能。
总结词
不同类型的电阻具有不同的特性,如碳膜电阻、金属膜电阻、水泥电阻等。
详细描述
碳膜电阻具有较好的稳定性,适用于高精度的测量和控制系统;金属膜电阻具有较低的温度系数和稳定的性能,适用于高频电路;水泥电阻则具有较大的功率容量,适用于大电流电路。
01
02
03
04
总结词:电容是模拟电路中用于存储电荷的元件,具有隔直流通交流的特性。详细描述:电容的容量大小由其电极面积和间距决定,通常用法拉(F)作为单位。在电路中,电容用于滤波、旁路、耦合等作用,能够平滑电流或电压的波动。总结词:不同类型的电容具有不同的特性,如电解电容、陶瓷电容、薄膜电容等。详细描述:电解电容具有较大的容量和较低的价格,适用于低频电路;陶瓷电容具有较高的绝缘性能和稳定的温度系数,适用于高频电路;薄膜电容具有较小的体积和较高的可靠性,适用于小型化和便携式设备。
电压放大倍数是指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的比值,用于衡量模拟电路的放大能力。
电压放大倍数是模拟电路的重要性能指标之一,它反映了电路对输入信号的放大能力。在理想情况下,电压放大倍数越大,电路的放大能力越强。然而,在实际应用中,过高的放大倍数可能导致信号失真和稳定性问题。因此,需要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放大倍数。
模电上课PPT课件

Io
Uο RL
2.34
U RL
Uab 3U
3) 流过每管电流平均值 ID
ID
1 3
Io
0.78
U RL
4) 每管承受的最高反向电压 UDRM
UDRM 3 2U 2.45U
第20页/共78页
5.3 二极管峰值采样电路
• 在半波整流电路中利用二极管单向导电性,将交流电压 转化为直流脉动电压,分析过程中,二极管正向偏置导 通时,输入电压直接传输到输出端。
u
电学参数: 暗电流,光电流,最高工作范围
光学参数:
光谱范围,灵敏度,峰值波长
实物照片
第9页/共78页
补充:选择二极管限流电阻
步骤: 1. 设定工作电压(如 0.7 V;2 V (LED);UZ ) 2. 确定工作电流(如 1 mA;10 mA;5 mA) 3. 根据欧姆定律求电阻 R = (UI UD)/ ID (R 要选择标称值)
g U1
IO
g为转移电导,电导量纲。 电流控制电流源CCCS
控制变量必须在电 路其他位置标出!
I1
IO IO I1
I1
IO
为电流传输(放大)系数,无量纲。
第31页/共78页
放大电路主要性能指标包括:放大倍数、输入
电阻和输出电阻
1. 放大倍数
放大倍数是反映放大电路放大能力的关键指标,定义为 放大电路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的比值,根据放大电路的 输入输出变量不同可以有四种形式的放大倍数:
第10页/共78页
5.3.2 二极管在整流电路中的应用
整流电路的目的是把交流电压转变为直流脉动的电压。 常见的整流电路有单相半波、全波、桥式整流等
u2
1. 单相半波整流电路
电子技术基础总结模电PPT课件

Rb1
L Cb R b2
L
( +)
Vcc
C(2 +)
C1
( +)
Ce
Re
( +)
振荡频率:
1
f0 2
LC 2
第24页/共37页
1 L C1 C2C1源自 C2串联型石英晶体振荡器
R b1
Rc1
(+) (+) R
(+)
Cb
R b2
Re1
石英晶体
+VCC
.
(+)
Uo
Re2
第25页/共37页
分析下图的振荡电路能否产生振荡,若产生振荡, 石英晶体处于何种状态?
Rf
R1 -
∞ uo
A+
V
+
Rb1 C1
Vcc
Rc C2
R
C1
L
C2
R b2
Re
Ce
LC
(a)
(b)
++ VCC
Rc
Rc
RC
T1 T2
Rb
RC
Is
Rb
+ - VEE
(a)
第29页/共37页
-A +
∞
+
C2
C1
(b)
Cs
石英晶体
理想运放组成的运算电路如图所示,求运算关系表达式:
VO V1 V2
R2
C2 +
RL
u o
-
输入电阻: Rb / /rbe rbe
(中)
输出电阻: 用途
Rc
(中)
信号放大
Rb // rbe (1 )(Re // RL)
第一章-模电课件PPT课件

第3页/共33页
1.1 信 号
1.信号: 信息的载体
温度、气压、风速、声音等
如何表达?
——传感器(信号源)
——连续变化的电信号(模拟信号)
——放大、滤波
——驱动负载(显示装置、扬声器等)
模拟电路最基本的 处理信号的功能
微第音4页器/共输33出页的某一段信号的波形
1.1 信号
2. 电信号源的电路表达形式
vo
Avovi
RL Ro RL
则电压增益为
Av
vo vi
Avo
RL Ro RL
由此可见 RL
Av 即负载的大小会影响增益的大小
要想减小负载的影响,则希望…? (考虑改变放大电路的参数)
Ro RL 理想情况 Ro 0
第18页/共33页
另一方面,考虑到 输入回路对信号源的 衰减
有
vi
Rs
Ri
幅度失真: 对不同频率的信号增
益不同产生的失真。
第29页/共33页
1.5 放大电路的主要性能指标
4. 频率响应
B.频率失真(线性失真)
幅度失真: 对不同频率的信号增
益不同产生的失真。
相位失真: 对不同频率的信号相
移不同产生的失真。
第30页/共33页
1.5 放大电路的主要性能指标
5. 非线性失真
由元器件非线性特性 引起的失真。
由输入回路得
ii
is
Rs Rs Ri
要想减小对信号源的衰减,则希望…? Ri Rs 理想情况 Ri 0
第20页/共33页
C. 互阻放大模型(自学) D. 互导放大模型(自学) 注意:图1.4.2的电路模型可以由戴维宁-诺顿等 效变换原理进行互换,但一般根据电路概念明确 的原则选择等效电路。 E. 隔离放大电路模型(抗干扰)
1.1 信 号
1.信号: 信息的载体
温度、气压、风速、声音等
如何表达?
——传感器(信号源)
——连续变化的电信号(模拟信号)
——放大、滤波
——驱动负载(显示装置、扬声器等)
模拟电路最基本的 处理信号的功能
微第音4页器/共输33出页的某一段信号的波形
1.1 信号
2. 电信号源的电路表达形式
vo
Avovi
RL Ro RL
则电压增益为
Av
vo vi
Avo
RL Ro RL
由此可见 RL
Av 即负载的大小会影响增益的大小
要想减小负载的影响,则希望…? (考虑改变放大电路的参数)
Ro RL 理想情况 Ro 0
第18页/共33页
另一方面,考虑到 输入回路对信号源的 衰减
有
vi
Rs
Ri
幅度失真: 对不同频率的信号增
益不同产生的失真。
第29页/共33页
1.5 放大电路的主要性能指标
4. 频率响应
B.频率失真(线性失真)
幅度失真: 对不同频率的信号增
益不同产生的失真。
相位失真: 对不同频率的信号相
移不同产生的失真。
第30页/共33页
1.5 放大电路的主要性能指标
5. 非线性失真
由元器件非线性特性 引起的失真。
由输入回路得
ii
is
Rs Rs Ri
要想减小对信号源的衰减,则希望…? Ri Rs 理想情况 Ri 0
第20页/共33页
C. 互阻放大模型(自学) D. 互导放大模型(自学) 注意:图1.4.2的电路模型可以由戴维宁-诺顿等 效变换原理进行互换,但一般根据电路概念明确 的原则选择等效电路。 E. 隔离放大电路模型(抗干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章 小结
第4章 小 结
一、反馈的判断方法 1. 有无反馈 主要看信号有无反向传输通路 2. 正反馈和负反馈 采用瞬时极性法,看反馈是增强还是削弱净输入信号
对于串联负反馈,反馈信号与输入信号极性相同; 对于并联负反馈,,反馈信号与输入信号极性相反。 3. 四种反馈组态 电压和电流反馈:
规规则律::R电L压短反路馈,取反自馈输消出失端则或为输电出压分反压馈端,;存在为电流反馈。 电流反馈取自非输出端。
例2
理想运放R2,写出uO
=
f(uI)的关系式。
C
uI1 R1
R4
8 8
uI2 R1
uO1
R3
uO
uI3
[解]
uO=R4C uOd1t
u O= 1R R 1 2(u I1 u I1 )(1R 1R /2/R 1)u I3
=R R1 2(uI1uI1 )(12R R 12)uI3
Auf
=uo ui
uo uf
=1 R RB
例2 II IF Rf
ui R1 R
– VEE
+VCC RE
uo
电压并联负反馈
uAIouif==IfIf=RRR1fRuf i1=uRi1Rf
第4章 小结
六、基本运算电路
1. 运算电路的两种基本形式
反相输入
同相输入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Auf
= Rf R1
Au f
电流反馈使输出电阻增大(稳定了输出电流)
四、深度负反馈的特点
串联 负反馈:
ui uf uid 0
虚短
并联 ii if 负反馈: iid 0
虚断
第4章 小结
8 8
五. 深度负反馈放大电路电压放大倍数的计算举例
例1
RC
RC
+VCC
电压串联负反馈
RB
ui uf
ui
RB uf Rf
I1
I2
uo
R3 :电压并联交直流负反馈 R7 :电压串联交直流负反馈 R4 :级间电压并联交流负反馈
R2: 电压串联
交流 负反馈
习题4.4
第4章 小结
电压串联负反馈 电流并联负反馈
电流串联负反馈
电流并联负反馈
电压并联负反馈
电压并联负反馈
第4章 小结
二、负反馈放大电路的方框图和基本关系
xi
=
1
Rf R1
2. 运算电路的分析方法
1) 运用 “虚短”和“虚断”的概念分析电路中各电量间关
系。
2) 运放在线性工作时, “虚短”和“虚断”总是同时存
2) 在运。用 迭加定理解决多个输入端的问题 3) 虚地只存在于同相输入端接地的电路中。
第4章 小结
例1
1k uI1
uI2 uI3
4k
1k
xid A xf 基本放大电路
xo
Af
=
A 1 AF
— 负反馈方程
F
1AF 1
三、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
— 深度负反馈
1. 提高增益的稳定性
2. 减少失真和扩展通频带
3. 对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的影响
串联负反馈使输入电阻增大 并联负反馈使输入电阻减小
电压反馈使输出电阻减小(稳定了输出电压)
4k
法1: u=4uI1214uI134
8
uO
u=4uI1144uO11= u
4uI1 u O=uI2 4uI3
u O=uI2 4uI3 4uI1
法2:uO1=4uI1 u O= 2(14)u =5u =uI24uI3
u O = u O u 1o= O 2 u I 2 4 u I 3 4 u I1
串联和并联反馈:
规则:串联负反馈:uid = ui uf 并联负反馈:iid = ii if
规律:反馈信号与输入信号在不同节点为串联反馈; 反馈信号与输入信号在同一个节点为并联反馈。
习题4.3
第4章 小结
电压串联 交、直流负反馈
电流串联 直流负反馈
正反馈
R2:级间正反馈 A电2 :压本串级联交负、反直馈流
第4章 小 结
一、反馈的判断方法 1. 有无反馈 主要看信号有无反向传输通路 2. 正反馈和负反馈 采用瞬时极性法,看反馈是增强还是削弱净输入信号
对于串联负反馈,反馈信号与输入信号极性相同; 对于并联负反馈,,反馈信号与输入信号极性相反。 3. 四种反馈组态 电压和电流反馈:
规规则律::R电L压短反路馈,取反自馈输消出失端则或为输电出压分反压馈端,;存在为电流反馈。 电流反馈取自非输出端。
例2
理想运放R2,写出uO
=
f(uI)的关系式。
C
uI1 R1
R4
8 8
uI2 R1
uO1
R3
uO
uI3
[解]
uO=R4C uOd1t
u O= 1R R 1 2(u I1 u I1 )(1R 1R /2/R 1)u I3
=R R1 2(uI1uI1 )(12R R 12)uI3
Auf
=uo ui
uo uf
=1 R RB
例2 II IF Rf
ui R1 R
– VEE
+VCC RE
uo
电压并联负反馈
uAIouif==IfIf=RRR1fRuf i1=uRi1Rf
第4章 小结
六、基本运算电路
1. 运算电路的两种基本形式
反相输入
同相输入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Auf
= Rf R1
Au f
电流反馈使输出电阻增大(稳定了输出电流)
四、深度负反馈的特点
串联 负反馈:
ui uf uid 0
虚短
并联 ii if 负反馈: iid 0
虚断
第4章 小结
8 8
五. 深度负反馈放大电路电压放大倍数的计算举例
例1
RC
RC
+VCC
电压串联负反馈
RB
ui uf
ui
RB uf Rf
I1
I2
uo
R3 :电压并联交直流负反馈 R7 :电压串联交直流负反馈 R4 :级间电压并联交流负反馈
R2: 电压串联
交流 负反馈
习题4.4
第4章 小结
电压串联负反馈 电流并联负反馈
电流串联负反馈
电流并联负反馈
电压并联负反馈
电压并联负反馈
第4章 小结
二、负反馈放大电路的方框图和基本关系
xi
=
1
Rf R1
2. 运算电路的分析方法
1) 运用 “虚短”和“虚断”的概念分析电路中各电量间关
系。
2) 运放在线性工作时, “虚短”和“虚断”总是同时存
2) 在运。用 迭加定理解决多个输入端的问题 3) 虚地只存在于同相输入端接地的电路中。
第4章 小结
例1
1k uI1
uI2 uI3
4k
1k
xid A xf 基本放大电路
xo
Af
=
A 1 AF
— 负反馈方程
F
1AF 1
三、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
— 深度负反馈
1. 提高增益的稳定性
2. 减少失真和扩展通频带
3. 对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的影响
串联负反馈使输入电阻增大 并联负反馈使输入电阻减小
电压反馈使输出电阻减小(稳定了输出电压)
4k
法1: u=4uI1214uI134
8
uO
u=4uI1144uO11= u
4uI1 u O=uI2 4uI3
u O=uI2 4uI3 4uI1
法2:uO1=4uI1 u O= 2(14)u =5u =uI24uI3
u O = u O u 1o= O 2 u I 2 4 u I 3 4 u I1
串联和并联反馈:
规则:串联负反馈:uid = ui uf 并联负反馈:iid = ii if
规律:反馈信号与输入信号在不同节点为串联反馈; 反馈信号与输入信号在同一个节点为并联反馈。
习题4.3
第4章 小结
电压串联 交、直流负反馈
电流串联 直流负反馈
正反馈
R2:级间正反馈 A电2 :压本串级联交负、反直馈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