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利与弊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我国农村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对于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应对策略。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赋予农民土地经营权,使农民可以自主经营土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了农村经济效益。
根据数据统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使我国农业生产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农产品供给充足,农民收入提高。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由于土地规模小、无法实现规模经营,农业生产效益不高。
一些农民没有掌握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导致农产品质量不过关。
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加剧,农田荒芜,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面临土地闲置的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加大土地流转的力度,推动形成规模经营。
通过土地流转,可以促进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加强农村人才培养和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现代化农业生产能力。
政府可以建立培训基地,提供农业技术培训和咨询服务,帮助农民提高生产技能。
继续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推动农村土地承包制度与现代农业发展相适应。
通过调整土地承包制度,可以更好地满足农民对土地的需求,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影响及其对策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影响1.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出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指的是1982年农村改革中实行的一项重要制度,其基本内容是农村集体所有制向家庭承包经营逐步过渡的制度安排。
它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产权制度和经营管理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2. 对农村经济的影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出现改变了农村的生产关系和生产经营方式,解放了农业生产力,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
农村生产力得到了迅速增长,农村经济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农村家庭收入稳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3. 对农民的影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出现使农民成为生产资料的所有者和管理者,增强了农民的自主权和自主经营意识,使农民走上了自我发展的道路。
农民的社会地位得到提升,思想观念得到了更新,农民的素质和文化水平也得到了明显提高。
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问题及对策1. 土地流转问题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导致土地的碎片化,农民的地块小、效益不高,土地流转难题突出。
农民个体户要生存发展,就必须实现规模化经营,积极参与土地流转。
政府应加大土地流转的支持力度,完善土地流转政策,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促进农村经济转型升级。
2. 农村产权和农户利益保护问题随着城乡一体化的加速推进,农村产权和农户利益保护问题亟待解决。
应建立健全完善的产权保护制度,加强产权司法保护,保障农民合法利益,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3. 农村人才流失问题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农村人才流失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科技和文化的投入,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留住农村人才,为农村的发展注入活力。
三、结语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为改革开放的重要内容,对我国农村经济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只有不断解决这些问题,完善农村经济体制,才能进一步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农民的全面发展。
希望在未来的实践中,政府能够制定更加完善的政策,从根本上解决农村改革中的问题,推动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优点和局限性的思考
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优点和局限性的思考经历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和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动乱的新中国,经济已经濒临崩溃的边缘。
但历史是仁慈的,人民是富有创造性的!正所谓穷则思变,受安徽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到户的启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党中央的积极支持和大力倡导下,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展开,重点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到1983年初,全国农村已有93%的生产队实行了这种责任制。
时至今日我们还经常自豪地宣称,我们以占世界7%的土地养活了占世界21%的人口,这在很大程度上少不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功劳。
但世界在变,中国在变。
中国的农村在变,所以我们也必须以发展的眼光来理性地看待和反思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功绩1大大促进农业的发展,特别是粮食产量的大幅度提高。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破除了人民公社的绝对平均主义倾向,代之以更为灵活高效的生产方式,使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大增,农业产量大幅度提高,生活水平显著改善,繁荣了农村经济,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在一九七八年至一九八五年间﹐粮食的增幅达到建国以来的最高峰。
时至今日,中国仍旧以7%的土地养活着占世界人口21%的13亿人民,可见其效果之明显。
2、保持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减少了改革阻力。
这在今天看来似乎太强调意识形态,但在那个刚从文革走出来的时代背景下,承认土地的公有制确保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能够有效地向全国各地广泛推广,减少意识形态的阻力。
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实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既发挥了集体统一经营的优越性,又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是适应我国当时农业特点和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管理水平的一种较好的经济形式。
从这个角度上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可以说是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产物。
3促进农村商品经济发展,繁荣全国市场经济。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产品产量大幅度提高,剩余农产品增加,农民就可以将多余的粮食和农产品出售﹐大大丰富了商品的种类和数量,从而扩大了自由市场。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发展历史及其利弊
试点阶段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首先 在部分地区试点,取得成 功后逐渐推广。
全面推行阶段
1982年以后,家庭联产承 包责任制在全国范围内推 行,成为农村土地制度的 主要形式。
完善阶段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土 地制度的改革,家庭联产 承包责任制不断得到完善 和调整。
推广过程
政策宣传
政府通过各种渠道宣传家 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意义 和好处,提高农民的认识 和接受度。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基础设施不完善
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和协调,农 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影响了农业生产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 展。
投资不足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由于政府财力有 限和农户自身经济实力较弱,导致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不 足,制约了农业的发展。
05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未 来展望
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来源。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促进了农村 经济的多元化和专业化发展,为 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
入来源。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得农民拥 有了土地经营权,使得农民能够 分享到土地增值带来的收益,进
一步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04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弊 端
土地分配不均问题
土地分配不均
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土地按人口和劳动力比例分配给农户,但由于历史 遗留因素、地理位置和家庭状况等原因,导致土地分配不均,影响农业生产效 率和农民收入。
农业合作社是指农民自愿组织 起来,共同参与农业生产、销 售和加工等环节的组织形式。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农业 合作社将进一步兴起,为农民 提供更多的合作机会和利益保 障。
农业合作社需要建立健全的内 部管理和监督机制,保障农民 的合法权益,促进合作社的健 康发展。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1. 引言1.1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重要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为中国农村改革开放的重要一环,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在我国农村经济中,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农村发展提供了稳定的生产关系基础。
通过建立农民家庭与土地的长期承包关系,促进了土地的集约利用和农业生产的稳定性。
农民可以依靠承包土地进行生产经营,实现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通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可以更好地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产出。
农民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经营,促进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的提升。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利于农民增加收入。
通过承包经营土地,农民不仅可以获得相应的承包费用和经营收入,还可以通过多元化经营和农业产业化发展,实现农民增收致富。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我国农村经济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只有通过不断完善和推广该制度,才能促进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和农民收入的稳定增加。
1.2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现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一步,通过该制度的实施,大大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当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挑战。
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加速,导致农村劳动力短缺,农村劳动力的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影响了农业生产效率。
随着农村土地继承规模的逐渐减小,土地流转难题日益凸显,农民对土地的使用权利受到侵害,土地资源的流转受到限制。
农业生产技术落后,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频发,加剧了农业经营风险。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农民共同努力,共同解决,推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持续健康发展。
1.3 问题与挑战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与挑战。
由于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农民素质的提升,传统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急需改革和创新。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安徽凤阳县小岗村以“大包干”的形式萌芽,其后在中央的支持下逐渐向全国推开,并在1982年和1983年两个中央一号文件中给予其极大肯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本身也经历了一个渐进的过程,从最初的包产到组到包产户,再到包干到户,最后确立了土地集体所有,农户家庭经营基本形态.随后,两次延长土地承包期,从起初的15再到30,进而赋予了农民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绝非偶然,至少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1.农户取得了土地经营权和剩余索取权。
相比起人民公社阶段的土地集体所有、集体经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确立了土地集体所有,农户家庭经营的基本形态。
这种制度安排首先赋予了农民土地经营权,使得土地不仅仅只是农户的劳动对象;其次实行“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就是自己的”收益分配制度,赋予了农户剩余索取权。
这样一来,基本解决了人民公社时期干多干少一个样的问题,缓解了“免费搭车”现象,提高了土地使用效率,大大激发了农户的积极性2.农户可以按照季节调节“资源配置”。
农业生产具有显著的季节性特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家庭为单位,便于沟通和协调,因此大部分家庭成员可以在农闲时外出务工或从事其他一些非农业生产性劳动,而在农忙时全部投入到农业生产。
家庭通过对“劳动力资源”季节性的合理配置,不断提高了自身的收入水平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弊端的经济学分析(一)土地均分,各农户土地面积太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绝大多数地区都采取“农地普占”的做法,亦即按人或按劳动力将土地均分,因此农村土地经营规模不断细化。
据调查,1986年户均土地规模为9.2亩,1990年下降为8亩,1997年又下降为7.65亩。
这种“豆腐块”似的土地存在形式从经济学视角来看至少给农户带来了以下影响:1.土地面积太小难以实现规模经济。
土地“豆腐块”形式的存在使得绝大多数农户的生产还停留在人力加畜力的水平上,牛拉犁、肩挑担、锄松土、手插秧、镰割稻还是完成大部分农活的主要形式。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利与弊
积极意义:政治历史来看:首先,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促进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
其次,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为我国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推进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全面经济体制改革提供的主要经验有三条:一是实行承包责任制。
二是实行多劳多得的分配制度。
三是走市场化的经营道路。
<论我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历史贡献.caj>公平效率方面: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首先使得土地经营权回到农民手中,使农民成为生产的主人,而多劳多得的分配制度,调动了亿万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而解决了效率问题;其次,土地按人均分配,实现了基本权利平等这一层次上的公平,一家一户自主经营,克服了劳动测量技术上的困难,真正体现多劳多得的原则,从而解决了公平问题。
使“干多干少一个样”的绝对分配平等这一不公平问题得以解决,这也促进了效率的提高,再次,这一制度与允许农民经商打工的自主政策相一致。
农民可依据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及周期长的特点,在安排好农活的空闲时间,出外兼业,提高收入。
从以上可以看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确实有效地解决了农业生产中的公平与效率问题,使中国农业有了一个很大的发展,基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
《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看公平与效率问题.caj》《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绩效与创新研究.nh》(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包干到户(农户的劳动成果在完成国家的税收和收购任务上交集体提留及其费用后,全部归自己所有),由于责任更直接,利益更明确且方法简便,尤其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
到党的十四大召开时,这种责任制已发展成为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统分结合的农村经营体制,这一体制极大的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以家庭为承包单位的联产计酬的责任制,它采取了统一管理和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把劳动者的劳动同生产成果紧密结合起来,把责、权、利有机地集合起来。
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的家庭,是建立在社会主义集体经济上的新型的家庭,是集体经营的一个层次。
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认识
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认识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本概念1.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定义2.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形成背景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发展历程1. 第一阶段:试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初期阶段2. 第二阶段: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全面推广与巩固3. 第三阶段: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与创新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与特点1.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2.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特点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意义与作用1. 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2. 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和农民利益的平衡3. 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五、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面临的问题与挑战1. 产权关系和土地流转的问题2. 农村劳动力供给与农业机械化进程的冲突3. 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与资源环境的保护六、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与创新1. 改革土地制度与流转机制2. 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3. 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和现代农业发展七、结语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中国农村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石。
本文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主要内容与特点,以及意义与作用等多个方面对该制度进行深入探讨。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指的是通过将土地承包给家庭农户,让农民按照一定的农业生产要求进行农田的经营管理,实现农民与土地的长期利益绑定。
该制度在上世纪80年代初试行,通过摸索和总结经验逐渐形成完善,并在全国范围得到推广和巩固。
这一制度的核心内容是土地承包和农业生产责任的明确,具有土地流转灵活、农户积极性高等特点。
在实践中,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效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维护了农村社会稳定和农民利益的平衡,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
然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其中,产权关系和土地流转问题、农村劳动力供给与农业机械化进程的冲突,以及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与资源环境的保护都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难题。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利与弊
积极意义:政治历史来看:首先,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促进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
其次,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为我国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推进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全面经济体制改革提供的主要经验有三条:一是实行承包责任制。
二是实行多劳多得的分配制度。
三是走市场化的经营道路。
<论我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历史贡献.caj>公平效率方面: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首先使得土地经营权回到农民手中,使农民成为生产的主人,而多劳多得的分配制度,调动了亿万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而解决了效率问题;其次,土地按人均分配,实现了基本权利平等这一层次上的公平,一家一户自主经营,克服了劳动测量技术上的困难,真正体现多劳多得的原则,从而解决了公平问题。
使“干多干少一个样”的绝对分配平等这一不公平问题得以解决,这也促进了效率的提高,再次,这一制度与允许农民经商打工的自主政策相一致。
农民可依据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及周期长的特点,在安排好农活的空闲时间,出外兼业,提高收入。
从以上可以看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确实有效地解决了农业生产中的公平与效率问题,使中国农业有了一个很大的发展,基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
《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看公平与效率问题.caj》《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绩效与创新研究.nh》(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包干到户(农户的劳动成果在完成国家的税收和收购任务上交集体提留及其费用后,全部归自己所有),由于责任更直接,利益更明确且方法简便,尤其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
到党的十四大召开时,这种责任制已发展成为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统分结合的农村经营体制,这一体制极大的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以家庭为承包单位的联产计酬的责任制,它采取了统一管理和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把劳动者的劳动同生产成果紧密结合起来,把责、权、利有机地集合起来。
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的家庭,是建立在社会主义集体经济上的新型的家庭,是集体经营的一个层次。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论文:农村土地制度的法经济学分析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论文:农村土地制度的法经济学分析摘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实施了三十年后,许多弊端已经显现。
对于农村土地是私有还是公有也一直争论不休,以法经济学的视角来看土地公有制更能实现农民与国家双方面效益的最大化。
本文从法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来解释土地股份制改造是解决目前土地问题最经济合理的方式。
关键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集体所有经济土地股份制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弊端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以来已经有三十年了,这三十年中农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业成就可喜,但是现存土地制度存在很多缺陷,如土地产权不明确、土地分散等问题都严重制约着农业的发展。
2008年10月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在农村实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赋予农民更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同时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但这并不能根本解决农村的承包现状,主要是私有和公有之间的矛盾制约着农村土地制度的发展。
首先是土地产权不明,村委会越权问题严重。
作为该制度的一个依托是家庭,但是家庭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家庭中的人口有增有减,家庭成员的居住地也会随着家庭人员的变化而变化。
农村集体组织拥有土地的所有权,但是这个集体组织是个十分抽象的概念,去找组织只能找到村委会,但是村委会在法律上并不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这就使得很多事情变得捉摸不透。
比如土地要征用了具体找谁的问题,很多政府直接找到了村委会,实际上有权决定的是村集体集体组织即村民大会。
而村委会由于是村民自治组织,自恃有权决定土地是否被征用。
其实土地征用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村委会一方面应该是维护广大农村经济组织的利益的,但是由于村委会的资金在一定程度上是归所在县或镇管,所以村委会才会在土地征用上如此的积极越权。
其次是土地分散,难以实现规模经营。
由于土地好坏不均,所以在分配土地的时候不是成片承包的,而是每家的土地分散着有好有坏。
所以就会出现在农业机械化的时代我们的农民还依旧是手工耕种的情况。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利与弊
社科论坛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18位农民签生死状,承包村里的土地,中国便拉开了改革开放序幕的一角,发轫于农村的改革,迅速以不可阻挡的磅礴之势推向全国。
1979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使土地制度的改革进一步深入,到1981年底全国90%以上的农村都实行了家庭式联产承包责任制,即每家每户按人口分得数量相应的土地,由每个家庭自由经营。
这种土地制度呈现出明显的优越性,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农民最亲近的就是土地,一下子分到了由自己完全掌握的土地,心里真是乐开了花,站在实实在在的泥土上,心里有一种非常踏实的感觉。
这就增强了农民劳动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飞速发展。
1952年到1978年,农业总产值增长仅为2.9%,而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业总产值增长达7.7%,增长了4.8个百分点。
这都是缘于由原来的集体劳作转为个人劳作的结果。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决了公社化集体化时有人偷懒、监督成本高等问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空前提高。
农业生产的发展毋庸置疑地证明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强大生命力。
二、改变了农民只能在土里刨食的命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前,我国一直实行的是高度统一的人民公社制度,商品经济极不发达。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80%是农村人口,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就必须实现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为实现农村劳动力人口的转移提供了条件,具体讲有两点:首先,农民的生产自主权扩大,除了交一定的农业税(如提留款)之外,收入全是自己的。
经营方式也是非常灵活多样的,他们想种什么就种什么。
其次,每个人的能力都发挥到了极致,人们各尽所能,各用所长。
劳动力自然就会出现剩余的现象,这就为开发新产业创造了条件。
这两点使得农村开始分工分业,促进我国农业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的转化。
农民的生活自由了,农闲时候可以到城里打工,也可以在村里发挥自己的特长,既增加了收入,又扩大了视野,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优点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优点家庭包产到户责任制优点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经营体制是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和统分结泡果的双层经营体制。
家庭平均主义责任制,是以集体经济组织工作为发包方,以家庭为承包主,以承包合同为纽带而组成的有机整体。
通过承包使用合同,把承包户应向国家和的定购粮上交集体经济组织提留的粮款等义务同转包土地的权利联系起来;把发包方应为承包方提供的各种服务明确起来。
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要注意两点:第一,必须明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同于合作化前的个体经济,它仍然是公有制经济政策,因为决定经济性质的不是经营方式,而是所有制。
以家庭为单位需要进行承包,尽管在分配上所采取了一种简单、直接的形式,但是农村最为基本最的生产资料——土地的拥有者仍属集体,农户只有使用权,实行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的相对分离。
第二,为辅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核心是一外“包”字,包土地,包分配,“包干到户”。
其特点是责任明确,利益直接,分配方法简便即“交够国家的,留足自己的,剩下全是自己的”。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变了国际上农村旧的改变经营管理体制,解放了农村创新能力,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经营参与度。
因为:第一,就全国来说,农业健康发展水平比较低,主要是手工劳动,因此不适合大规模的经营,而将经营的职能部门划小到政府机构家庭,同这种穆劳县的生产水平相适应。
第二,原来那种大规模经营下的集体劳动(改革前农村以生产队为生产经营单位,农民评工闯红灯年终分配)对每个人的农业劳动数量、质量很难准确统计,因而势必是平均主义的“大锅饭”,而以家庭为经济单位可克服干多干少一个样的的平均主义。
第三,农业生产的农牧劳动对象是动物、植物等生命体,劳动对象的这种特性同情心要求劳动者有更强的责任心,以家庭为经营单位能够帮助有助于这种要求的实现。
所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而使农业生产林业和农村经济得以蓬勃发展。
“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具体内容体现在农户集体和农户的两个经营层次。
对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分析
对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分析摘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现阶段我国在三农问题上最基本的土地制度。
该制度确立三十多年来为农村经济的增长以及农村各项事业的长足进步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然而~在我国对内改革进入攻坚克难时期~深层次的体制机制矛盾日益突显的今天~农村经济的发展也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如何进一步推动农村管理经营体制创新改革~以期引领新一轮农村经济增长被提上议事日程。
要对现有农村土地制度进行改革首先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为此, 本文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回顾, 从制度经济学角度, 对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进行剖析~厘清该制度确立的理论基础~并结合时代背景、现实依据、实施过程、意义影响~分析该土地制度在发展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负面影响~为当前农村土地制度的创新和发展提供思路~并能提供更为可行和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体制创新,土地制度,承包责任制第一章制度第一节新制度经济学关于制度和制度变迁的分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为我国的基本土地制度~从确立到发展至今已经三十多年。
作为一项重要的农村经济制度~它的发展遵循特有的路径规律。
从理论上讲~首先要弄清一些列的制度经济学的相关概念。
一、制度的内涵人们对“制度”一词的理解并不完全相同~而经济学家们给出的经济学意义上的制度定义更是形形色色~但德国学者史漫飞、柯武刚总结的定义似乎更为简洁而全面~即:“制度是人类相互交往的规则。
它抑制着可能出现的、机会主义的和乖僻的个人行为~使人们的行为更可预见并由此促进着劳动分工和财富创造。
制度是一种规则, 新制度经济学就是在这个意义上使用“制度”概念的, 即“制度”是指“众所周知的约束人们的各种规则”。
制度又有正式与非正式之别~正式制度正式制度是人们有意识建立起来的并以正式方式加以确定的各种制度安排~它通常是成文的并由权力机构来保证实施~具有一定的强制性~且一旦确立就会形成制度刚性~对经济活动产生深刻的影响。
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利弊及土地规模化经营的趋势
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利弊及土地规模化经营的趋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一种农村土地承包制度,它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性突破。
该制度的出现,给农民提供了稳定的土地承包权,保障了农民的合法权益,推动了农村农业生产的发展。
然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也存在一些利弊,并在近年来面临土地规模化经营的趋势。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优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确保了农民的土地承包权。
通过确立农民的土地承包权,使得土地的使用权明确,农民可以放心地进行投资和经营,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农民的积极性。
其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通过承包制度,农民可以自主决定种植、养殖等经济活动,实现农业的多样化和市场化,促进了农村经济的蓬勃发展。
另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利于农村地区的社会稳定和农民的就业。
农民通过土地承包可以稳定农村社会秩序,保障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同时,农民在土地承包过程中也可以发挥自己的职业特长,提高自身的就业能力和收入水平。
然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也存在一定的弊端:首先,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得土地规模小,难以实现规模化经营。
由于土地分散,农业生产规模难以扩大,农村劳动力无法充分利用,导致农业生产效率有限。
其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存在部分农民缺乏技术和资金支持的问题。
由于农民的经济能力有限,技术水平不高,缺乏现代化农业生产的条件和能力,限制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此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还存在土地流转和集约化经营难的问题。
由于农地不能流转,土地利用率低,农民之间合作的范围有限,无法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制约农业生产效益的提高。
近年来,随着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逐步完善和农民意识的觉醒,土地规模化经营成为一种趋势。
以土地流转、龙头企业入股等方式,农村土地得到有效利用,农业生产规模化经营有所提升,农业生产效益逐渐增加。
综上所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和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但也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如土地规模小、缺乏技术和资金支持等。
浅谈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国内经济发展的影响
浅谈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国内经济发展的影响1978年11月24日,安徽凤阳小岗村18户农民签订的土地承包协议,掀开了土地制度改革的新篇章【1】。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我国农村土地制度以土地经营的联产计酬等多种责任制形态为起点,采用渐进的、多样化发展的制度变迁方式,最终确立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农村土地基本制度。
(一.)什么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种农户以家庭为单位,向集体组织承包土地等生产资料和生产任务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形式【2】。
它实际上是在不改变土地所有制的前提下,对土地产权进行重构;即在坚持集体土地所有制的前提下,改变了以往人民公社的集体经营体制,改变了农村土地集体使用、统一经营、集中劳动的方式,建立起土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营,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农村土地制度。
特别是实行“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是自己的”收益分配方式,大大改善了人民公社时期土地集体统一经营使用时生产者边际努力与边际报酬相关性极小的状况,诱发出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3】。
由1978年年至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没有裹足不前,而是经过三个阶段的发展,基本稳定了农户的土地承包关系,延长土地承包经营期限长达30年,允许并推行土地流转的政策【4】。
应该来说,国家对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不断推进与完善,使农村的土地承包制度致力于满足农民对土地权限的需求,不仅缓解了当时萧条崩溃的农村经济,且在以后长达30年的土地改革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并且对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有创新性的指导作用。
(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国内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绩效性非常显著,既能适应分散经营的小规模经营,也能适应相对集中的适度规模经营,因而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以及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
有数据统计,1984年中国农业总产值达到了2380.15亿元,比1978年的1117.50 亿元增长了近113%;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00公斤,接近了了当时世界人均粮食占有量的平均水平。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摘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我国农村改革开放的重要成果之一,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随着农村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涌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从加强政策支持与引导、优化资源配置和产业链布局、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旨在促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持续健康发展。
通过对发展现状的分析和对策建议的提出,可以为我国农村经济改革与发展提供参考,实现农民增收、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良性循环。
【关键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现状、问题与挑战、政策支持、资源配置、产业链布局、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总结、对策建议。
1. 引言1.1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重要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中国农村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内容,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生产效率。
通过将土地承包给个体农民或农户,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热情,使他们对土地的耕种和经营更加认真和努力,进而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益。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利于实现土地的合理利用和资源配置。
个体农民或农户通过承包土地,可以进行规模化经营,合理配置土地资源和劳动力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推动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发展。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利于扩大农民的收入来源和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
通过承包土地,农民可以获得稳定的土地承包费和经营收益,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来源,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条件。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于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生产效率、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资源配置、扩大农民的收入来源和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有必要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发展,以更好地发挥其作用,推动农村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
1.2 研究背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为中国农村改革开放的重要举措,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1. 引言1.1 背景介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中国农村改革开放的重要一环,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推行,取代了农村集体经济体制。
这一制度改革的背景是中国农村经济的低效率、低收入、低水平发展,需要通过改革引入市场机制,激发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农村经济效益。
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农民可以承包土地进行生产经营,并根据经营情况获得相应收益,这种制度改革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农民的生产力,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随着中国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也逐渐完善和发展。
然而,随之而来的问题和挑战也日益凸显。
农村土地资源的过度利用、农民经营水平不高、市场竞争压力增大等问题成为制约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因此,加强政府引导和支持、促进农民专业化经营、加强法律法规建设等举措势在必行。
通过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发展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指导未来发展方向,推动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1.2 问题意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为我国农村改革的重要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同时也面临着众多问题和挑战。
随着城乡发展差距的扩大和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局限性逐渐显现出来。
农民缺乏专业化经营能力,土地流转不畅,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土地资源浪费严重等问题日益突出。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实践中也存在着一些弊端,如农村土地资源碎片化、农民收入不稳定、农业经营风险增加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发展,制约了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必须认清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加强政府引导和支持,促进农民专业化经营,完善法律法规建设,才能更好地推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发展,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 正文2.1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发展现状分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我国农村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现状在不断变化和完善之中。
目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范围已经涵盖了全国绝大多数农村地区,广大农民通过承包土地和农田经营权,实现了农民个体经济向家庭承包经济的转变。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认识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认识在中国农村地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简称家庭承包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制度。
该制度最早于1981年在安徽省的一些村庄试行,随后逐渐普及至全国各个农村地区。
它的实施改变了中国农村的生产关系,有助于提高农民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农民的生产能力和创造力。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家庭承包制的认识。
一、家庭承包制的产生在改革开放以前的农村,存在着“大队包产、小队分配”的生产关系,这种关系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很大限制。
在此背景下,家庭承包制应运而生。
1980年代初期,安徽省合肥市政府积极探索“大包干、小承包”的农村改革,实施了家庭承包制。
由此,家庭承包制的模式逐渐推广到全国农村地区。
家庭承包制的实施,是中国乡村土地制度进行改革的必然结果。
该制度将土地权力下放到农民手中,使农民有了更强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从而极大地提高了生产积极性和生产效率。
二、家庭承包制的认识与特点家庭承包制的本质是让农民自主决定自己的生产,并负责自己的生产,这种安排可以极大程度地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进而提高生产效率。
它的特点如下:1.土地按户分配,每个家庭承包经营自己的土地,享有土地管理自主权。
2.家庭自负盈亏,承包地可以自由流转,在自己家庭承包的土地上可以灵活地选择种植、养殖等项目,自行决定生产方案和生产良种,同时自负盈亏,长时间保持积极性。
3.政府有限调控,政府的角色进一步减弱,且对农民生产的调控力度由原来的集体统一调控转变为有限的指导和服务。
这样,农民将承担更多的责任,同时也会获得更多的权利。
三、家庭承包制的意义在家庭承包制的模式下,农民具有了自身的经济基础和生活保障。
这个制度推进了国家的农业生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家庭承包制修正了以往对农民的不公对待,直接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同时,它也给农民带来了财产的积累和发展的机会,增强了农民的荣誉感和价值感。
此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家庭承包制也促进了城乡一体化、现代化农业和社会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积极意义:政治历史来看:首先,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促进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
其次,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为我国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推进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全面经济体制改革提供的主要经验有三条:一是实行承包责任制。
二是实行多劳多得的分配制度。
三是走市场化的经营道路。
<论我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历史贡献.caj>公平效率方面: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首先使得土地经营权回到农民手中,使农民成为生产的主人,而多劳多得的分配制度,调动了亿万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而解决了效率问题;其次,土地按人均分配,实现了基本权利平等这一层次上的公平,一家一户自主经营,克服了劳动测量技术上的困难,真正体现多劳多得的原则,从而解决了公平问题。
使“干多干少一个样”的绝对分配平等这一不公平问题得以解决,这也促进了效率的提高,再次,这一制度与允许农民经商打工的自主政策相一致。
农民可依据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及周期长的特点,在安排好农活的空闲时间,出外兼业,提高收入。
从以上可以看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确实有效地解决了农业生产中的公平与效率问题,使中国农业有了一个很大的发展,基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
《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看公平与效率问题.caj》《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绩效与创新研究.nh》(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包干到户(农户的劳动成果在完成国家的税收和收购任务上交集体提留及其费用后,全部归自己所有),由于责任更直接,利益更明确且方法简便,尤其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
到党的十四大召开时,这种责任制已发展成为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统分结合的农村经营体制,这一体制极大的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以家庭为承包单位的联产计酬的责任制,它采取了统一管理和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把劳动者的劳动同生产成果紧密结合起来,把责、权、利有机地集合起来。
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的家庭,是建立在社会主义集体经济上的新型的家庭,是集体经营的一个层次。
承包者必须负有完成国家征购任务的责任,必须负有完成集体提留的责任,同时也有支配和使用生产资料的权利。
由于产值或产量是按固定数额包下来的,承包者如果经营得好,产量或产值越大,承包者的收益也就越大。
否则收益也就越小。
所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把国家、集体和社员个人的利益结合起来,既发挥了集体统一经营的长处,又调动了承包者个人的积极性,使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优越性得到了更充分的发挥。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既适应于当前的手工劳动为主的生产力状况,又能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它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成果,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一项长远政策,必将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我们党和国家充分肯定了这一管理体制,决定在长期内保持不变。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研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指“农户以家庭为单位向集体组织承包土地等生产资料和生产任务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形式。
其基本特点是在保留集体经济必要的统一经营的同时、集体将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承包给农户,承包户根据承包合同规定的权限,独立做出经营决策,并在完成国家和集体任务的前提下分享经营成果”。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其最先是由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十八位村民发起。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党中央的积极支持和大力倡导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在全国推开,到“1983年初,全国农村已有93%的生产队实行了这种责任制”。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既发挥了集体统一经营的优越性,又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由于这种形式适应了当时的农业发展形式,使得中国农业生产和农业经济得到迅猛发展。
“1999年,中国粮食产量5. 08亿吨,比1978年增加两亿多吨,生产能力已稳定在5亿吨以上;成为世界最大产粮国。
1999年,肉类产量5953万吨,蛋类产量2080万吨,奶类产量790万吨,分别是1978年的5倍、7倍和8倍;水产品产量4100万吨,是1978年的8倍多。
”。
中国农业取得如此大的成绩是与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分不开的,其历史功绩也是不容抹杀的<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利弊及土地规模化经营的趋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产物。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党中央的积极支持和大力倡导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在全国推开,到1983年初,全国农村已有93%的生产队实行了这种责任制。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取消了人民公社,又没有走土地私有化的道路,而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生,统分结合,双层经营,既发挥了集体统一经营的优越性,又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是适应我国农业特点和当前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管理水平的一种较好的经济形式。
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使农村经济得到了提高。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变了我国农村旧的经营管理体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经营积极性。
第一,就全国来说,农业发展水平比较低,主要是手工劳动,因此不适合大规模的经营,而将经营的单位划小到家庭,同这种手工劳动的生产水平相适应。
第二,原来那种大规模经营下的集体劳动(改革前农村以生产队为基本生产经营单位,农民评工记分年终分配)对每个人的劳动数量、质量很难准确统计,因而必然是平均主义的“大锅饭”,而以家庭为经济单位可克服干多干少一个样的的平均主义。
第三,农业生产的劳动对象是动物、植物等生命体,劳动对象的这种特性要求劳动者有更强的责任心,以家庭为经营单位有助于这种要求的实现。
所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得以蓬勃发展。
优点:1、解决了合作社时期监督困难的问题,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和效率。
合作社的生产规模大,人数多,个人的兴趣、能力和禀赋不同,付出的努力会不同,由于监督成本过高,难以实现,很多人会选择偷懒,“搭便车”,当退社自由被剥夺后,变为一次博弈,因而大家的积极性都不高,效率低;而在家庭联产承包制中,农民很清楚地知道自己投入的劳动,精力增多,产量也会增加,那么收入就会增加,于是就能实现自我监督,不会再轻易地偷懒。
由于收益增加的归属由全队改为自己,农民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创新的可能性。
2、与我国农村人口规模大,土地少的基本国情相适应。
由于个人农产规模小,耕作主要依靠人力和蓄力,机械化水平也非常低,养活众多人口的压力很大。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充分离用好每一寸土地,进行精耕细作。
合作社完全剥夺了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加之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必然会导致农民相对粗放的经营。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给农民以激励,使他们自觉地在自己很长时间内拥有使用权的小块土地上尽可能的精耕细作,促进土地利用率的提高。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分离了所有权和经营权,其收益分配明确划分,大大刺激了农业总产出和剩余产品的增加,增加了农户的财产,使得农民的生活大幅度改善。
逐步解决了温饱问题,一些地区已经向小康迈进。
4、有利于运用比较优势,合理地进行资源配置。
各家各户的土地与劳动力边际产出是不尽相同的,在生产队体制下,各地区的粮食主要在本地区进行分配,各管各的,资源相对停滞。
而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又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生产各种粮食具有比较优势的农户和地区间可以进行交换。
既保障了农民的利益,又实现了资源的有效配置。
《百度百科》弊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特点是按人头将耕地平均分给每一个农户。
这样一改革的结果,是农村的耕地极度地分散到各个农户手中,平均每个农户所拥有的土地极少,再加上为了公平,耕地还进行了好次搭配,所以大量的农户拥有的是非常零散的小块土地。
在这一制度下,农业土地的集中经营非常困难,首先是由于农户不拥有土地的所有权,土地不可能通过买卖的方式集中;其次是由于土地的极度分割,即便进行一定的转移后,接受转移的农户得到的仍然是大量分散的小块土地,故而土地的规模化经营很难出现。
这样一来,我国的农业长期只适合手工劳动,不适合机械化经营。
正因为如此,在这一制度实施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农业生产的机械化程度不仅没有提高,相反还有所下降。
1979年和2001年每千名农业劳动力拥有的拖拉机数量没有任何变化,都是2台,而每百公顷可耕地拥有的拖拉机数量则从76台下降为70台。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我国工业化与粮食安全的两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消极效应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 土地关系混乱⒈土地产权主体概念模糊虚置模糊性表现为“集体”究竟是指村民小组、村委会还是乡镇, 并没有明确的规定; 而虚置性表现在“集体”本身是一个抽象的概念, 没有行为能力, 即没有行使集体土地所有权的能力。
这样, 由村民小组组长、村委会主任、书记, 乡镇长、书记等代行集体土地所有权就成为必然, 从而会产生复杂的委托代理关系, 使得土地产权不明晰, 而模糊的土地产权势必导致没有人对土地的保值增值负责, 结果将导致由土地的掠夺式使用而引起的土地肥力下降、土地流失和沙化等现象。
⒉土地产权主体二重化土地关系混乱, 不仅表现在“集体”作为土地产权主体在概念上的模糊性和虚置性, 而且表现在土地产权主体的二重化上。
按照《土地管理法》规定, 农村土地属于“集体所有”。
但事实上是国家、集体双重所有。
国家对集体土地事实上的所有权表现在:⑴国家通过法律手段和政策手段, 严格限制集体土地的处分权, 如不许土地买卖、出租、抵押以及农地转为非农地, 甚至宅基地必须经由国家审批等。
⑵国家严格控制土地的经营过程, 如在农民生产什么、生产多少、怎样生产等方面; ⑶国家严格控制土地承包期限, 如土地延包期限由国家决定等。
( 二) 土地分散、细化导致土地资源浪费⒈土地分散难以形成规模经营我国农村实行土地集体所有制, 因此大多数地方根据集体土地的数量和质量, 将土地按人口或按劳动力平均分配, 由于我国人多地少, 再加上现有农地制度不合理和城市化进程严重滞后等原因, 致使户均经营的土地不到十亩, 人均承包土地不足0.5 公顷, 是世界上目前最小的土地经营规模。
据有关资料, 我国现有耕地14.3 亿亩, 人均不足 1.2 亩, 仅相当于世界水平的1/4, 全国有1/3 的省、市人均耕地面积不足一亩。
土地的超小规模经营不仅不利于引进资金和技术, 难以形成规模效益, 而且单个农户从市场获得信息的能力有限, 对市场的参与程度较低, 也没有足够的能力抵御自然灾害、技术创新等风险, 从而不利于农业生产的社会化、规模化和集约化。
⒉土地细化增加耕作难度, 浪费土地资源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 农村土地基本上是按人或人口劳动力比例平均承包的, 好、坏、远、近地平均搭配, 导致土地细碎化。
首先, 土地细化不利于农户对土地的整体安排和统一使用, 增加了耕作难度。
表现不仅不利于农业机械的充分使用,而且不利于农业基础设施的保护和改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