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读物读后感】《千亿个太阳》读书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千亿个太阳》读书报告
151050048 刘逸凡
作为文科生被选中读《千亿个太阳》,我其实内心很忐忑的。首先我对天文知识的了解还仅限于“月亮绕着地球转,地球绕着太阳转”的程度,其次我的理科很差,从高二江苏小高考结束之后我就再也没接触过物理化学和生物。但是既然中了这们课也是一种缘分吧,我就跑去图书馆,在一堆落了不少灰尘的书中借到了《千亿个太阳》。
薄薄的一本书,整本看下来能让我完全理解的应该只有序言吧,其他章节读都是读了,大概明白是怎么回事却没有一个明晰的概念,所以SPOC网站的习题虽然都是连蒙带猜,还能平均到七八十分。至于结课的读书报告,我想我也没办法深入研究出一篇论文,于是就打算总结一下读了这本书之后自己对宇宙、恒星的一点认识和了解吧。
宇宙,是我们所在的空间,“宇”字的本义就是指“上下四方”。地球是我们的家园;而地球仅是太阳系的第三颗行星;而太阳系又仅仅定居于银河系巨大旋臂的一侧;而银河系,在宇宙所有星系中,也许很不起眼……这一切,组成了我们的宇宙——所有天体共同的家园。宇宙,又是我们所在的时间,“宙”的本意就是指“古往今来”。宇宙不是从来就有的,它也有着诞生和成长的过程。现代科学发现,我们的宇宙大概形成于二百亿年以前。在一次无比壮观的大爆炸中,宇宙诞生,它一经形成,就在不停地运动着。科学家发现,宇宙正在膨胀着,星体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
要认识宇宙,必须确立一个正确的理念,和确立宇宙的概念。宇宙是指有界天体或客体与有界空间所构成的物理集合。作者定义为宇宙。这里的有界,是质量有界,能量有界。时间是指描述一个或者一种物理事件始末的过程。宇宙三大基本规律;第一,常数;对于任何一个正则几何球体自旋状态下皆同。第二,任何一个正则几何球体,自旋状态下的场性行为皆等效。第三,于场中的从体,或从体集合,其物理属性或结构的概率特征,可以用一个通式给出描述。作者定义为宇宙模。
《千亿个太阳》主要讲的是恒星,而我对于天文学中的天体,星系,宇宙等
各种星体之中,最感兴趣的就是恒星。
恒星是由非固态、液态、气态的第四态等离子体组成的,是能自己发光的球状或类球状天体。由于恒星离我们太远,不借助于特殊工具和方法,很难发现它们在天上的位置变化,因此古代人把它们认为是固定不动的星体,我们所处的太阳系的主星太阳就是一颗恒星。
恒星是大质量、明亮的等离子体球。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也是地球能量(内能和光能)的来源。白天由于有太阳照耀,无法看到其他的恒星;只有在夜晚的时间,才能在天空中看见其他的恒星。恒星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因为核心的核聚变而发光。核聚变所释放出的能量,从内部传输到表面,然后辐射至外太空。几乎所有比氢和氦更重的元素都是在恒星的核聚变过程中产生的。恒星天文学是研究恒星的科学。
恒星诞生于以氢为主,并且有氦和微量其他重元素的云气坍缩。一旦核心有足够的密度,有些氢就可以经由核聚变的过程稳定的转换成氦。恒星内部多余的能量经过辐射和对流组合的携带作用传输出来;恒星内部的压力则阻止了恒星在自身引力下的崩溃。一旦在核心的氢燃料耗尽,质量不少于0.5太阳质量的恒星(主序星),将膨胀成为红巨星,在某些情况下更重的化学元素会在核心或包围着核心的几层燃烧。这样的恒星将发展进入简并状态,部分被回收进入星际空间环境的物质,将使下一代恒星诞生时正元素的比例增加。
恒星的一生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引力收缩阶段,主序星阶段,红巨星阶段和晚期阶段。
引力收缩阶段是恒星的幼年期,即由星际物质形成恒星的过程。星际物质的成分主要是氢,质量百分比在70%,其次是氦不足37%,还有极少量的氧、碳、氮等等,其密度极小,但体积和质量巨大。此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星云坍缩为原恒星。此过程中引力起支配作用,表现为物质处于自由下落状态的快收缩过程。星云的密度增大,温度升高,当核区温度升高到2000K时, 氢分子开始分解成氢原子,同时吸收大量的热量,促使中心区域坍缩为一个体积更小、密度更大的新内核,也就是原恒星。第二,原恒星进而坍缩为恒星的慢收缩阶段。当所有分子氢都离解完时,吸热机制消失,但收缩仍在持续进行, 而原恒星物质所受到的引力(向内)与辐射压力(向外)近乎势均力敌。收缩使热量增加, 其中一部分辐
射逸出原恒星外, 其余部分使原恒星物质温度进一步上升。当温度升高到700万度或更高时, 核区开始出现氢聚变为氦的热核反应,这一反应所产生的热量足以与向外逸出的热量相当,慢收缩过程结束,而原恒星便演变为一颗真正的恒星——主序星。
主序星阶段是一个相对稳定的长时期,此过程是恒星以内部氢氦聚变为主要能源的发展阶段,是恒星的“青年时代”,也是恒星一生中最长的黄金阶段,占据了它整个寿命的90%。这段时间,恒星相对稳定,向外膨胀和向内收缩的两种力大致平衡,恒星基本上不收缩也不膨胀,并且以几乎不变的恒定光度发光发热,照亮周围的宇宙空间。但在其内部内部进行着剧烈的氢核聚变为氦核的反应,核反应产生的热能全部用于热和电磁辐射及微粒子辐射,恒星温度不变,在主序上的位置也不变,在中心的氢耗尽时逐渐形成一个不再产能的氦核,使其温度不再改变即同温,当同温氦核质量达到恒星质量的10%—15% 时,同温氦核开始顶不住星体的自吸引氦核会猛烈坍缩,释放出巨大的引力能。能量的一部分用于氦核加热,另一部分辐射到外部使恒星外壳急剧膨胀。此时的恒星虽有表面温度下降,但由于表面积急增,恒星光度仍增大,于是恒星开始从主序带向着红巨星方向移动。不同的恒星停留在主序阶段的时间随着质量的不同而相差很多。质量越大,光度越大,能量消耗也越快,停留在主序阶段的时间就越短。
红巨星阶段是恒星的中年期。由于热核反应中氢的燃烧消耗极快,中心形成氦核并且不断增大。随着时间的延长,氦核周围的氢越来越少,当氢接近殆尽时,热核反应就开始减弱了,相应的向外辐射也减弱了,辐射和引力间的平衡被打破,作为失去平衡的直接结果,星核由于引力作用开始收缩,收缩的星核温度又迅速升高。高温的星核又加热了恒星外层的大气,使得恒星外层向外膨胀,恒星的体积变大了。这时恒星进入了新的演化活跃期。恒星膨胀后它的大气的温度迅速降低,到4000开左右,由于处在这样低温的恒星发出的光是偏红的,所以这时的恒星演成了一颗红巨星。红巨星的外层大气虽然在膨胀和冷却,而它的星核却由于引力而在收缩形成镜像反应,核的密度和温度在不断升高。当星核温度超过1亿开时,星核中的氢元素被点燃,发生以氦为原料的核聚变。这种氦核聚变为碳核的反应进行很快,放热更多,致使氦核停止坍缩,红巨星也能稳定一个短时期,例如太阳能在红巨星阶段停留几亿年。由于氦核的聚变反应历时较短,氦核外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