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料】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尝试自主探究学习学习专用

合集下载

自主学习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尝试

自主学习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尝试

自主探究学习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尝试《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学习应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在实际情境下进行教学,可以使学生利用原有知识和经验同化当前要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的新知识,不但便于保持,而且容易进入迁移创新的情境中去。

一、发挥情感的积极作用,诱发学生学习动机,是自主探究学习的前提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学过程不但是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

数学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发掘情感的积极因素,促使学生对数学知识和数学活动本身的追求、渴望和满足。

1、亲身体验,产生学习需求学生的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端正,是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前提。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明确提出并说明课题内容的意义和重要性,还可以通过生活实例,知道学习到的知识能解决什么实际问题,让其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数学学习的重要,激发和培养正确的学习动机。

例如:在学习《图形的认识》时,我为学生准备了大量的实物(有乒乓球、皮球、“大家宝”盒、椰汁盒、牙膏盒、药盒、化妆品盒等),让学生通过摸一摸、玩一玩、分一分等活动,使学生对长、正方体、球、圆柱体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从而自己初步总结出形体的特征。

这样就使学生通过自己亲身实践,体验到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的联系,逐步明确学习的意义,对探求数学知识产生了乐趣,从而提高学习的热情。

2、沟通情感,建立民主氛围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是学生自主参与的先决条件。

学生只有在不感到压力的情况下,在喜爱所教老师的前提下,才会乐于学习。

例如:在教学《高、矮》时,我是这样引入的:先请一个班上个子中等的学生到前面来,问大家他是高,还是矮?有的说高,有的说矮。

我没说话,走到他的旁边。

“他矮,老师高。

”学生们异口同声。

我又请了一个班中最矮的学生站到我们旁边。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自主探究式学习模式的运用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自主探究式学习模式的运用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自主探究式学习模式的运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采用自主探究式学习模式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

这种模式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实践,自己探索出数学知识的规律和方法,从而提高数学学习的有效性和兴趣。

自主探究式学习模式的运用有以下几个方面:1. 创设情境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丰富的故事、图表、实验等来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让他们从自己的生活和经验中,自主地发现问题,并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2. 让学生自由探究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由探究,让学生在规定的范围内自由探究,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引导问题,让学生从问题出发,自由实验,自由探究,自主发现问题的解决方法。

这种方式有利于学生发展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也能够发挥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 建立小组合作在班级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小组协同合作,共同进行数学问题的探究。

这种方式有利于学生发展合作精神,更好地利用彼此的优势,深化对数学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并能够更好地解决问题。

4. 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应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学习,例如:教师可以运用课堂讲解、视频教学、实验探究、游戏学习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方式进行学习和探究。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采用自主探究式学习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应该将自主探究式学习模式与其他教学方法结合起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数学知识和掌握数学方法。

同时,教师还应该适当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管理,让他们自由地进行学习和探究,提高其自我意识和学习能力,从而推动小学数学教学水平的提高。

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尝试自主探究学习

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尝试自主探究学习

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尝试自主探究学习自主探究性学习是学生自己探索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其实质是要求我们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一种学生自主学习的活动,挖掘学生内在的潜能,自主地完成对知识的构建,从中获取探求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呢?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起学生的兴趣,学生才会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教师要采用启发讲解、以旧引新、设疑激趣等多种方法创设自主探究学习的问题情景,激起学生自主探究新知识的欲望,让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

比如在10的分与和的教学中,我拿出一个的小布袋,对学生们说:“同学们这是七个小矮人家的10个玻璃球”孩子们马上都微笑着瞪大眼睛看我,我随便地拿出了4个,说:“有一个小矮人拿走了4个玻璃球去换米,他们的袋子里还剩几个?谁来告诉我?”把数学置入孩子们熟悉的故事中,那是他们感兴趣的情景,能取得非常好的效果。

二、加强动手操作,让学生体验自主探究的过程。

好的教学能够促进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而教师的主作用是组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主动从事数学活动,并在学生需要的时候给予帮助。

因此我们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围绕探究的问题,自己决定探究的方向,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探究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倡导探究、发现学习的方法,并在理解知识的同时提出问题,或由教师根据教学重点、难点或知识的关键处自我设疑挑战学生,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比如在6的乘法口诀教学中,先让小朋友自己找1-5的乘法口诀的规律,横看有什么规律?竖看有什么规律?前一句和后一句口诀有什么不同?三、开放教学过程,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空间。

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必须要有一定的探究空间,而开放的课堂则是实施探究性学习的有效保证。

如:在教学《分类》时,我首先让学生拿出课前已准备的自己最喜爱的东西[玩具(汽车、手枪……),图片(奥特曼、机器人、……),水果(苹果、梨子、……)],提问:“同学们都带来了这么多好玩、好看、好吃的东西,应该怎样分类摆放呢?”学生兴趣盎然,各抒己见。

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思考、自主探索和自主学习的方式,参与到学习当中。

它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度,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有着广泛的应用。

首先,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是知识的传递者,学生是被动接受者。

而在自主探究式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思考与探索,发现问题的本质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激发出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

其次,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数学作为一门需要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学科,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自主探究式教学正是通过让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时,学生可以通过分析问题、归纳总结、比较研究等方式,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这个过程,学生不仅能够解决具体问题,还能够培养系统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

再次,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数学作为一门富有创造性的学科,要求学生具备灵活思维和创造能力。

自主探究式教学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让学生有机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提出新的见解和解决方法。

例如,在解决一个几何问题时,学生可以尝试不同的构建方式,使用不同的工具,从而得到不同的结果。

这个过程中,学生会激发创造力,提出自己的独特思路,培养数学的创造性思维。

最后,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能够增强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往往需要和同学们进行合作,分享思路和解决方法。

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他们的交流能力和表达能力。

例如,在小组活动中,学生可以共同解决一个数学问题,互相倾听和交流意见,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效果。

自主探究学习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尝试

自主探究学习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尝试

自主探究学习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尝试建湖县宝塔镇中心小学曹兆君内容摘要:《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有价值的知识,有实用性的知识,促使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数学上有提高,有进步,有收获。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首先,重视课前的备课;其次,重视课中教学行为的有效性;再次,重视课后的教学反思。

关键词:有效性学习过程教学行为教学反思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学生在掌握知识的道路上,没有迈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对他来说,这是一堂无益的课,无效的劳动是每个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的最大的潜在危险”。

“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教育实践者的不懈追求。

通过一些学习,我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展开了思索,在此谈谈自己的体会。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通过在课改理论指导下的教学实践与反思,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尝试。

首先,重视课前的备课(1)认真确定课堂教学目标。

教师在备课前,应当认真阅读教材、教师用书,对所教授内容的三维目标、教材编写特点等要了然于胸,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课堂教学目标。

所拟定的教学目标要具体、可操作,如果目标过高或过低,都容易使学生失去兴趣,而应当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即“跳一跳能摘到果子”。

(2)教学设计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

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那么备课“备”什么?教师备课的重要指导思想不是备教师怎样“教”,而是备学生怎样“学”。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状态,精心设计学生学习的过程。

要充分预设学生对哪部分内容学习困难大,应该如何实施,对哪部分内容学生容易产生分歧或独特见解,如何应对等。

(3)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教师们都认识到应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变“死教”教材为“活用”教材,使课堂教学生动而有效。

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之一。

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首先应当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能根据学情和教学需要对教材进行改进和补充,使之更好地为教学、为学生服务。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自主探究式学习模式的运用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自主探究式学习模式的运用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自主探究式学习模式的运用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自主探究式学习模式的运用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培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自主探究式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思考、探索和实践,主动参与到数学问题的解决中,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自主探究式学习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思维是指通过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来发展和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在自主探究式学习中,学生需要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了他们的逻辑思维、创造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尝试,学生能够培养出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同时也能够锻炼他们的计算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自主探究式学习模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在自主探究式学习中,学生常常需要与同学进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在合作中,学生需要相互交流和协作,培养了他们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

通过互相讨论、分享和解决问题,学生不仅能够增进彼此之间的友谊,还能够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倾听能力。

自主探究式学习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在自主探究式学习中,学生需要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这促使他们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不断尝试新的方法和思路。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不断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和创新性的实践,从而培养了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自主探究式学习模式的运用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自主探究式学习模式的运用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自主探究式学习模式的运用
随着教育模式的不断发展和革新,教学方式也在不断地变革,以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和探索型学习的要求。

而自主探究式学习模式正是其中重要的一种方式,它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得知识,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建立起自信心和爱好,大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通过自主探究式学习模式的运用,可以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提高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互动、探究中学习到更多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首先,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可以运用自主探究式学习模式来引导学生探究问题。

比如,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提出数学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解决方法,并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合作,共同寻找解决方案。

通过自己探究问题过程中的思考、讨论和解决问题,学生将会更深刻地理解和记忆所学到的知识。

其次,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可以通过自主探究式学习模式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将数学知识串成一个个小故事,让学生通过感性的理解、形象的认识去掌握和记忆数学知识,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到有趣及轻松。

总的来说,自主探究式学习模式的运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大有裨益。

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去关注学生的思维和行为过程,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数学学习活动,营造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氛围,尤其是在学生初开始接触数学学习时,更要注重探索,培养学生的兴趣,促进他们学习的欲望,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自主探究式学习的实践探索与尝试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自主探究式学习的实践探索与尝试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自主探究式学习的实践探索与尝试摘要:在小学教育中小学数学课是占据着重要地位的,可以对学生的抽象思维以及逻辑思维起到锻炼的作用,小学数学课中的一些过程,可以让学生实现知识创新,引导学生掌握教材知识是非常重要的任务,但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探究意识以及自主能力。

小学数学课中自主探究的开展,是学生提升学习能力的一个过程,也是对探究意识的合理培养。

本文分析小学数学课中对自主探究的合理应用,希望对小学数学课的合理开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自主探究;实践探索前言:过去小学数学课中各个环节,教师注重对数学知识的灌输,这样的方式可以取得不错的教学成果,但是无法对学生展开合适的兴趣激发,也无法让学生自主性得到发挥,新课程下教师要将学生作为小学数学课中的主体,积极促进学生对数学的自主探究,便于学生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并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小学数学课中教师要借助自主探究,让学生开展自学,及时改变自身的一些教学思想,让小学数学课的品质有所提升。

一、营造出良好的自主探究分析(一)提供给学生一定的自学时间过去小学数学课中,因为教师总是被传统的思想束缚,传统模式已经是根深蒂固,小学数学课中多数的时间是教师在对教材展开讲解,学生是非常被动高的,这样的模式会让学生无法得到足够的自主时间展开独立思考,学生就会在自学能力上无法提升。

小学数学课中其实很多的内容是需要自学来掌握的,学生要借助合理自学,甚至要比教师直接讲解还容易留下印象。

如小学数学课中一些图形面积的计算,如果教师用的是传统模式,对学生的思维其实是一种约束,若是用自主探究,给学生一定的自学时间。

可以让学生自行对公式进行探究,对公式的掌握就会更加深刻[1]。

(二)及时对学生展开引导一些教师组织学生开展组织探究的时候,将小学数学课中的时间都交给学生自行支配,这样让学生可以将自己的主体性发挥出来,体现出自身的自学能力,对教材展开探索。

但是教师完全不会在其中参与[2]。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自主探究式学习模式的运用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自主探究式学习模式的运用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自主探究式学习模式的运用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自主探究式学习模式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它通过让学生主动参与问题解决过程,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自主探究式学习模式的具体运用。

教师要在课前设计好有趣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探究和思考。

教师可以设计一道有关几何形状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观察、思考和尝试解答。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运用数学知识、分析数据等。

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思考和探究。

在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思维和表达习惯,不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引导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然后,教师在课堂上要适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通过小组合作或整体讨论的方式,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和分享自己的思考和理解,从而促进彼此之间的学习和思维碰撞。

教师可以起到引导和激发学生思考的作用,帮助他们发现问题的本质和规律。

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教师要及时总结和归纳,帮助学生发现问题的规律和方法。

通过讨论和总结,学生可以进一步理解数学概念和知识,并将其运用到其他类似的问题中。

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信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沟通能力。

自主探究式学习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运用是非常重要和有效的。

通过让学生自主参与问题解决过程,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也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自主探究式学习模式,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实现小学数学自主探究性学习的策略

实现小学数学自主探究性学习的策略

实现小学数学自主探究性学习的策略小学数学自主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能够主动思考和探索数学概念、原理和解题方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实现小学数学自主探究性学习的一些策略。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老师可以通过启发式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质疑,并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用“为什么”、“如何”等动词来引导学生思考和提问,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

学生可以通过不同的学习资源,如教材、练习册、电子资源等,主动获取数学知识和解题方法。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这些资源,学会独立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组织探究性学习活动。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探究性学习活动,如数学实验、数学游戏和数学探索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探索。

教师要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和总结经验。

注重学生的思维培养。

数学是一门需要逻辑思维和创造思维的学科,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导图、思维训练和逻辑思考等活动,帮助学生培养思维习惯和能力。

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自我评价。

教师可以给学生一定的自主学习时间,让他们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和方式,并鼓励他们不断反思和调整学习策略。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帮助他们发现自身的不足和优势,进一步提高学习能力。

实现小学数学自主探究性学习的策略包括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组织探究性学习活动、注重思维培养和鼓励自主学习和自我评价等。

通过这些策略的实施,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

自主探究学习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分析

自主探究学习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分析

自主探究学习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分析
自主探究学习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自主学习和探究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方法。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用自主探究学习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将从课堂组织、教学方法和学习效果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在课堂组织方面,自主探究学习法能够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种良好的合作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自主探究。

学生可以通过互相讨论、合作解决问题,发掘数学问题背后的规律和方法。

这样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在教学方法方面,自主探究学习法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思考。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和探究。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思维方式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和策略,并进行实际操作和实践。

这种探究性的学习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学习效果方面,自主探究学习法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学生在自主探究中积累了大量的解题经验,培养了灵活的思维方式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际操作和自主探究,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和规律,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自主探究学习法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使他们能够主动掌握学习内容,提高学业水平。

自主探究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自主探究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自主探究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随着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自主探究学习模式已经成为当今教育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在数学教学中,自主探究模式的引入,将不仅仅是落实素质教育,改变过去被动的数学学习,而是让孩子们主动探究与主动学习数学,解决数学学习中的瓶颈问题,让学习变得更加轻松、自在、愉悦。

一、自主探究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价值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他们不仅仅从课本中获取知识,更会关注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实际问题,并且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好奇心被调动,产生出浓厚的兴趣,愿意更加主动地参加数学学习。

2.拓宽学生的学习途径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过程,他们不仅仅是通过教师讲解获取知识,更能够通过自身的思考发现知识,发现问题,激发创新思维,通过自身努力寻找解决方法,激发学生的自信心。

3.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自主探究模式中,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询问问题积极与教师互动,参与深入讨论,发挥自身的创造力,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不仅能够在短时间内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而且还能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1.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自主探究中,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设计一个富有趣味性的课题,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调动。

比如,对于小学数学2年级的学生,要培养他们的乘除运算口算能力,可以设计一个金币计算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自主计算,拓展口算能力。

在游戏的过程中,增加比较等因素,让学生更加关心他人,建立良好的团队协作意识。

2.提供引导性问题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合理的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提供合适和引导性的问题,引导学生针对性地探究。

比如,在学习四则运算中,我可以一步一步的引导学生探究,提出“如果有20个小人排成4排,每排小人的个数不同,你能用加减法算出小人数是多少”这样的问题。

这个问题可以引导学生从实际角度出发,探究四则运算的运算规律,进而导致对记忆中动态变化的数学运算的有效运用。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自主探究式学习模式的运用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自主探究式学习模式的运用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自主探究式学习模式的运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采用自主探究式学习模式已成为趋势
和潮流。

我认为,采用自主探究式学习模式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探究
意识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首先,自主探究式学习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学生在自主探究式学习
模式下,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或课题进行学习和探究,这样可以让学生更自
然地融入学习状态并保持好奇心和探究兴趣,从而更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不再抱怨数学
无趣。

其次,自主探究式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

学生在自主探究式学习中,需要自发地探索问题、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
力和创新精神,使他们更有自信心地面对各种数学问题。

在实践中,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采用一些方法来推广自主探究式学习模式,例如:引导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自主选择探究课题和问题、鼓励学生进行经验分享和小结等。

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学习,促进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学习内容,
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自主探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自主探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自主探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摘要】自主探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激发学习动力,促进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他们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

在教学中,要有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例如提供启发性问题和引导思考的方法。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采用合作探究、问题导学等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自主探究性学习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培养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未来,应继续探索自主探究性学习的发展方向,不断完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学习效果。

通过自主探究性学习,小学生将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自主探究性学习、小学数学教学、学习动力、独立思考能力、创造性解决问题、数学知识应用能力、引导学生、课堂应用方式、效果总结、发展方向。

1. 引言1.1 介绍自主探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自主探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

通过自主探究性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自主探究性学习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数学知识,培养他们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培养他们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自主探究性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

学生在自主探究性学习中可以自主选择感兴趣的主题和学习方法,从而更深入地了解数学知识,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通过自主探究性学习,学生不仅可以掌握数学知识,还可以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自主探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对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效果有着积极的影响。

1.2 探讨自主探究性学习对学生学习动力的激发自主探究性学习对学生学习动力的激发是指通过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采用自主探究性学习的方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更加主动地思考和探索数学知识。

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是一种通过学生的自主、主动探究和发现来促进学生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

一、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基本原理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是一种基于学生主动探究的教学模式,其核心原理是“以学生为中心”,即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帮助他们主动思考、探索和发现问题。

1.激发兴趣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在数学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通过探究问题,发现问题,进而产生对数学的兴趣。

2.培养数学思维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让他们能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习效果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让学生参与课堂的探究和发现过程,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到数学知识的魅力和实用性,从而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在自主探索中更容易找到乐趣和成就感,从而更为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5.强调合作与沟通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还强调了合作和沟通的重要性。

学生可以通过探究和协作来共同解决难题,从而培养他们的互动和沟通能力,使他们更容易在团队中交流和合作。

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虽然能够提高学习效果,激发学生的兴趣,但也有其局限性。

首先,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学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如果学生基础不够扎实,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难以产生理想的效果。

其次,教师的指导和引导也十分重要。

教师要在课堂上根据学生掌握情况和认知水平适时地进行引导和补充,避免学生过度自由发展。

最后,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容易陷入泛泛而谈的状态,不能深入挖掘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困难,从而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提高学习效果。

总之,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效果,但也需注意加强指导和引导功效,同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教材和课程设计,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学习体验。

小学数学自主探究性学习的实践研究

小学数学自主探究性学习的实践研究

小学数学自主探究性学习的实践研究小学数学自主探究性学习是指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思考和探索,积极参与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学习方式。

本文将介绍一项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的实践研究。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引入一个数学问题,例如:在一个正方形花坛内,有红色花朵和白色花朵,红色花朵的比例是1:3,现在有10朵红色花朵,请问整个花坛内一共有多少朵花?学生们在尝试解决这个问题之前,教师鼓励他们先思考一下,然后展开探讨。

接着,教师引导学生们分析问题,抽象问题,制定解决方法。

学生们可以尝试用图形、模型、算法等不同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有的学生可能会尝试画一个正方形,然后用不同颜色的花瓣表示红色花朵和白色花朵,根据红色花朵的比例,计算出白色花朵的数目,再将两者相加。

通过这样的自主探究过程,学生们可以灵活运用各种数学知识和技巧,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他们还能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在实践过程中,教师要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不能过多地给予学生答案,而是要鼓励他们思考和交流。

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解决方法和思路,指导他们进一步深化问题,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在课后的反思中,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总结他们在探究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和困惑,以及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也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

通过对小学数学自主探究性学习的实践研究,我们可以发现,这种学习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潜能,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我们应当积极探索和应用这种学习方式,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数学素养的提高。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在宋丽萍老师《数的奇偶性》课堂上的落实情况小寨小学倡导的探究性学习,其宗旨是力图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从这次的教学大比武活动中,可以看出,探究性学习在课堂教学中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有效地开展。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

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组织多种感官协同参与学习活动,给学生提供展示、练习的机会,把学生推到主体地位,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例如,宋丽萍老师执教的《数的奇偶性》一课,在摸球时不能中奖,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把学生的思维带进了课堂,学生开始假设,猜想。

二、加强动手操作,让学生体验自主探究的过程。

动手操作是自主探究性学习中经常采用的重要方法,操作时,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探索、猜测和发现的载体,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探求和运用新知识的活动中去,最终达到学会知识、理解知识、运用知识的目的。

为此,宋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尽可能地让学生多动手,多动嘴,使他们的手、眼、脑、口、耳多种感官并用,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让他们在探索过程中,自己发现规律或验证结论,并在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中提高探究能力。

例如,让学生在亲身经历摸球的过程中得知奇数加奇数等于偶数。

奇数加偶数等于奇数。

偶数加偶数等于偶数。

三、开放教学过程,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空间。

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必须要有一定的探究空间,而开放的课堂则是实施探究性学习的有效保证。

因为开放性的教学最能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强烈的好奇心,唤起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

整个教学过程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体验,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发展过程,获取学习的经验,成为学习活动中的探索者、发现者、创造者。

例如,在得出:“奇数加奇数等于偶数。

奇数加偶数等于奇数。

偶数加偶数等于偶数。

自主探究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自主探究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自主探究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一、引言数学是一门抽象而又具体的学科,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数学的过程既是一种思维的培养,也是一种逻辑推理的训练。

然而,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收知识,容易导致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下降。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自主探究模式被引入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本文将深入探讨自主探究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二、自主探究模式的基本概念自主探究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助的一种教学模式。

它通过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最终达到深入理解知识的目的。

自主探究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思辨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自主探究模式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1.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自主探究模式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提出问题,自主探索答案。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和激发学生的思考,促使他们形成问题意识。

例如,在学习几何的时候,教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如何用规则的方式构造一个正方形?”让学生自己尝试并找到答案。

2.设计探究活动自主探究模式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合作,因此教师需要设计一系列的探究活动。

这些活动可以是小组合作、实验观察、问题解决等形式。

例如,在学习数字的大小比较时,可以设计一个小组合作的游戏:“比大小”。

学生分成小组,通过比较数字的大小,找出最大的数字。

3.提供适当的教学资源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提供适当的教学资源,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开展探究活动。

这些资源可以是教具、图书、网络等。

例如,在学习分数的概念时,可以使用图形化的教具,帮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

4.教师的引导和辅助在自主探究活动中,教师的角色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指导者”。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给予个别的引导和辅助。

例如,对于一些学生,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问题提示,引导他们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尝试自主探究学习◆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尝试自主探究学习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尝试自主探究学习《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必须重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主动探索的机会,变“接受性学习”为“创造性学习”,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学习新知,充分以学生为主体,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形成初步的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往往习惯告诉学生这样的题应该怎样做,这是单纯的传授知识,学生只是学会了模仿,是在被动地接受知识。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往往不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忽视解决问题方法的发现过程的展示,忽视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传授,致使学生在独立解题时由于不知道思考方法而无从下手,使学生成为消极的结论接受者。

这样的接受学习,在教学过程中看起来很顺利,但是,因为没有给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机会,学生就不可能达到对数学知识的深刻理解,也不可能真正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因此,我们所追求的课堂教学是要以问题情境来统领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在教师的创设的情境下,通过观察、分析,产生学习新知的心理取向,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提出问题,再通过师生合作筛选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学习能力。

一、发挥情感的积极作用,诱发学生学习动机,是自主探究学习的前提。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人类具有学习的自然倾向或学习的内在潜能,学习过程对于学生来说应该是一个愉快的过程,在教学中不应把指令性的要求作为促进学生学习的手段,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创设一种宽松、和谐、平等的课堂气氛,诱导、激发每个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产生潜意识活动,品尝自主学习的快乐。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学过程不但是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

数学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发掘情感的积极因素,促使学生对数学知识和数学活动本身的追求、渴望和满足。

1.亲身体验,产生学习需求。

学生的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端正,是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前提。

教师要利用各种机会结合实际,不断向学生进行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教育,使学生明确学习数学的社会意义,看到数学的实际价值,诱发其学习动机。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明确提出并说明课题内容的意义和重要性,还可以通过生活实例,知道学习到的知识能解决什么实际问题,让其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数学学习的重要,激发和培养正确的学习动机。

例如:在学习《图形的认识》时,我为学生准备了大量的实物(有乒乓球、皮球、“大家宝”盒、椰汁盒、牙膏盒、药盒、化妆品盒等),让学生通过摸一摸、玩一玩、分一分等活动,使学生对长、正方体、球、圆柱体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从而自己初步总结出形体的特征。

这样就使学生通过自己亲身实践,体验到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的联系,逐步明确学习的意义,对探求数学知识产生了乐趣,从而提高学习的热情。

2.沟通情感,建立民主氛围。

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是学生自主参与的先决条件。

学生只有在不感到压力的情况下,在喜爱所教老师的前提下,才会乐于学习。

例如:在教学《高、矮》时,我是这样引入的:先请一个班上个子中等的学生到前面来,问大家他是高,还是矮?有的说高,有的说矮。

我没说话,走到他的旁边。

“他矮,老师高。

”学生们异口同声。

我又请了一个班中最矮的学生站到我们旁边。

“后来的同学最矮,老师最高。

”学生们高声说道。

我一笑:“是吗?”我让个子最矮的学生站到了椅子上。

“现在谁最高?”我笑着问。

“还是老师最高。

”“不,站在椅子上的同学高。

”学生们的意见开始不一致了。

“好了,那我们今天就来一起研究高、矮的问题吧。

”板书课题。

学生们就是在这种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要想建立民主和谐的氛围并不难,教师首先要放下架子,与学生多沟通,跟他们交朋友,在生活上、学习上都关心他们,从而激起他们对老师的爱,对数学的爱;其次,教学要平等,要面向全体施教,不能偏爱一部分人,而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却漠不关心。

这样,就能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参与学习。

3.积极评价,促进不断进取。

学生学习的态度、情绪、心境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许多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争取发言,当他们的某个思路或计算方法被老师肯定后,从学生的眼神和表情就可以看出,他们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他们会反复钻研、探讨,可见教师正确的评价也是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重要因素。

教师要善于用放大镜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以表扬和鼓励为主,对每个问题、每个学生的评价不可轻易否定,不随便说“错”,否则就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中教师还要承认学生数学学习的个体差异,积极地鼓励和肯定每个学生的每一进步。

例如:我们班有一个女生比较内向,平时也不爱和同学交流,有时老师提的问题她会回答,但是就是不敢回答。

一次,我提了一个很简单的问题,我用期待的眼神看着她,她也用同样的眼神看着我,“周思尧,请你来回答。

”她还没站好,就有同学说:“老师,她不会。

”周思尧立刻就坐下了,低下了头。

“不,我相信她一定能回答好,是吗,周思尧?”我用鼓励的目光望着她。

她终于慢慢站起来并正确地回答了问题。

“多棒呀,你回答的非常准确,请你们为她鼓掌!”教室里掌声一片。

周思尧用感谢的目光看着我,我回以微笑。

从此,她有时也敢自己举手发言了。

其实,有些学习较差的学生,他们往往对学习没有信心,没有动力,而教师不要过多的指责他们不努力、不认真学,对他们既要晓之以理,更要注意发现他们的微小进步,予以鼓励,如告诉他们“只要你能不断努力,一定会学得很出色。

”只有进行正确、科学的评价,才能使学生从评价中受到鼓舞,得到力量,勇于前进。

4.体验探索,激励学生走向成功。

学习成功得到快乐的情绪体验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能使学生产生学好数学的强烈欲望。

要使学生获得成功,教师必须设计好探索数学知识的台阶,包括设计好课堂提问和动手操作的步骤等,使不同智力水平的同学都能拾级而上。

例如:教学《分类》时,设计了这样一个动手操作的活动,让学生动手把一些图片进行分类。

在分类时,学生很容易按“类型”、“颜色”和“图片的形状”来分。

思维快一点儿的学生很快就按三种标准分完了,而思维慢一点儿的学生还没有分完,于是我让思维快的学生再想一想还有没有其它分类的方法?学生的思维很活跃,又想出了许多其它分类的方法,只要分得有道理我都给予充分的肯定。

这样,既培养了好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又给思维慢一些的学生一定的时间让他们独立思考。

从而使学生们都能获得经过自己艰苦探索,掌握数学知识后的愉快情绪体验,从而得到心理上的补偿和满足,激励他们获得更多的成功。

当学生在自主探索学习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或出现问题时,要适时、有效的帮助和引导学生,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成功感,树立自信心,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

特别是后进学生容易自暴自弃、泄气自卑,教师要给予及时的点拨、诱导,如让他们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重复刚才好的发言、举个例试试等,半扶半放地让他们自己去走向成功。

二、创设各种情境,激发求知欲望,是自主探究学习的根基。

心理学研究表明,恰当的情境能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主动参与。

而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又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们更容易被具体新颖的情境所吸引。

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诸如问题情境、生活情境……把学生引入到情境中来,使学生意识到问题的存在,从而开动脑筋,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1.创设问题情境。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求知欲是从问题情境开始的,学生对新知识的需要是创设问题情境的基本条件。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善于根据学生的认识特点和心理特征,有意识地营造"问题"的氛围,培养学生质疑的兴趣,以趣生疑,由疑点燃他们的思维火花,使之产生好奇,由好奇引发需要,因需要而进行积极思考,促使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自觉地在学中问,在问中学。

例如:在教学《10的认识》时,我给学生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天鹅举行“保龄球大赛”,邀请了8个小动物参加,让学生猜一猜小动物们有可能一次打中几个保龄球?没打中几个?让学生们讨论,通过汇报总结出10的组成,让学生想一想如果让你参加比赛,还有可能是什么情况?最后按照成绩给小动物排队、发奖(找规律)。

学生在积极探索的过程中,不仅在应用中学到了基础知识,也使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了到提高。

2.创设生活情境。

数学是对客观世界上数量关系和空间的一种抽象。

因此,在教学中一方面要尽可能让抽象的数学概念在生活中找到原型;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促使学生能利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有关的数学现象,并能初步解决一些有关的数学问题。

例如:在学习《加、减法》时,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我请学生想一想在生活中你遇到的哪些事可以用加、减法来算一算?课后我请学生把他们的想法用图画画在纸上,第二天让全班进行交流。

学生们的兴致很高,第二天都很主动的进行汇报。

有的学生画的是妈妈先买来2个桃子,有买来3个桃子,一共有5个桃子。

有的学生画的是停车场上有4辆汽车,开走了1辆,还剩3辆。

还有的学生甚至把自己想象中的恐龙世界和卡通中的情境都画了出来,让其他的学生来看图说图意并列式计算。

学生们在积极主动地参与过程中,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在生活中找到原型,进而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3.创设交流情境。

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学习成果,这一方面是指上课的题材应尽量来源与学生。

如:在讲《9加几》时,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帮小兔子采蘑菇”。

告诉学生小兔子已经采了9个蘑菇,小兔子想请你们帮它再采一些,可你采的蘑菇的个数不能超过小兔子采的。

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你准备帮小兔子采几个?算一算你和小兔子一共采了多少个?经过讨论,9加几的题就在学生们帮小兔子采蘑菇中总结出来了。

这样,教学题材不是来源与教材,而是来源于学生,这会使学生感到更加亲切,而且同样也能达到教学目标;另一方面,是指利用学生课堂上解题中所发生的错误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服务。

如:讲《图形的认识》时,在学生知道有两个对着面是圆,侧面是圆滑的就是圆柱后,为了加深学生对圆柱的认识,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问学生是不是只要有两个对着面是圆,侧面是圆滑的就是圆柱?学生的回答是肯定的。

我拿出一个圆台让学生观察,问学生这个物体也符合有两个对着面是圆,侧面是圆滑的,它是不是圆柱?学生们一口同声说是圆柱。

拿出圆柱和圆台让学生对比讨论一样吗?学生经过讨论后发现圆柱的两个圆面是一样大的,而圆台的两个圆面是不一样大的。

这样学生在对不同学具的辨析中认识了圆柱,体会更加深刻。

三、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促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