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伯克段于鄢

合集下载

专升本语文《郑伯克段于鄢》原文及翻译

专升本语文《郑伯克段于鄢》原文及翻译

专升本语文《郑伯克段于鄢》全文阅读:出处或作者:《左传》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

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

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他邑唯命。

”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

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

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

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公曰:“无庸,将自及。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

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

”公曰:“不义不暱,厚将崩。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

夫人将启之。

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

公伐诸鄢。

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书曰:“郑伯克段于鄢。

”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

遂置姜氏于城颖,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

颖考叔为颖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

公赐之食,食舍肉。

公问之。

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

”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颖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

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

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洩洩!”遂为母子如初。

君子曰:“颖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

《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其是之谓乎?”郑伯克段于鄢全文翻译:从前,郑武公在申国娶了一妻子,叫武姜,她生下庄公和共叔段。

庄公出生时脚先出来,武姜受到惊吓,因此给他取名叫“寤生”,很厌恶他。

郑伯克段于鄢全文及翻译

郑伯克段于鄢全文及翻译

郑伯克段于鄢全文及翻译原文: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

庄公寤(wù)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爱共叔段,欲立之。

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

公曰:“制,岩邑也,虢(guó)叔死焉。

佗邑唯命。

”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祭(zhài)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

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

无生民心。

”公曰:“无庸,将自及。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

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

”公曰:“不义不暱,厚将崩。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

夫人将启之。

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

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书曰:“郑伯克段于鄢。

”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

不言出奔,难之也。

遂寘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既而悔之。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

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

”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

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

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

”遂为母子如初。

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

《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其是之谓乎?从前,郑武公在申国娶了一个妻子,名叫武姜,她生下庄公和共叔段。

庄公出生时难产,武姜受到惊吓,因此给他取名叫“寤生”,所以很厌恶他。

隐公元年(6)—《春秋公羊传》原文、注释及译文

隐公元年(6)—《春秋公羊传》原文、注释及译文

隐公元年(6)—《春秋公羊传》原文、注释及译文原文: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①。

克之者何?杀之也。

杀之,则曷为谓之克?大郑伯之恶也②。

曷为大郑伯之恶?母欲立之,己杀之;如勿与而已矣③。

段者何?郑伯之弟也。

何以不称弟?当国也④。

其地何?当国也。

齐人杀无知,何以不地⑤?在内也。

在内,虽当国,不地也。

不当国,虽在外,亦不地也。

注释:①郑伯:指郑庄公。

春秋时周天子下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

郑国是伯爵级的诸侯国,姬姓,在今河南新郑一带,所以称它的国君为郑伯。

段:指郑庄公的弟弟共叔段。

鄢(yan烟):地名,在今河南鄢陵。

②大:夸张。

恶:残暴。

③如:何休注:“如,即不如。

齐人语也。

”④当国:何休注:“欲当国为之君。

”即有篡位的企图。

⑤不地:不记载地点。

何休注:“明当国者在外乃地尔。

为其将交连邻国,复为内难,故录其地,明当急诛之。

不当国虽在外,祸轻,故不地也。

”译文:夏季五月,郑庄公在鄢地“克”了共叔段。

“克之”是什么意思?就是杀了他。

杀了他,那么为什么说是“克”呢?为了强调郑庄公的残暴。

为什么要强调郑庄公的残暴呢?他母亲想立为国君的人,他却把他杀了;不如不让那个人做国君就算完了。

共叔段是什么人?郑庄公的亲弟弟。

这里为什么不直接称共叔段为庄公的弟弟呢?因为共叔段有篡位的企图。

为什么记他被杀的地点?也因为共叔段有篡位的企图。

齐国人杀公孙无知,为什么就没有记载地点呢?因为这事发生在国内。

在国内被杀,虽然有篡位企图也不记载地点。

没有篡位企图,虽然在国外被杀,也不记载地点。

郑伯克段于鄢(翻译及注释)

郑伯克段于鄢(翻译及注释)

郑伯克段于鄢(翻译及注释)第一段: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

生庄公及共叔段。

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爱共叔段,欲立之。

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

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

”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翻译:从前,郑武公在申国娶了一妻子,叫武姜,她生下庄公和共叔段。

庄公出生时脚先出来,武姜受到惊吓,因此给他取名叫“寤生”,所以很厌恶他。

武姜偏爱共叔段,想立共叔段为世子,多次向武公请求,武公都不答应。

到庄公即位的时候,武姜就替共叔段请求分封到制邑去。

庄公说:“制邑是个险要的地方,从前虢叔就死在那里,若是封给其它城邑,我都可以照吩咐办。

”武姜便请求封给太叔京邑,庄公答应了,让他住在那里,称他为京城太叔。

注释:①初:当初。

②共:国名。

叔,排行在末的。

③寤:通“啎”,逆,倒着。

寤生,胎儿脚先出来,等于说难产。

④遂:从此就。

恶,憎恨。

之,指庄公。

⑤亟:屡次。

弗,不。

⑥及:到了。

⑦岩:险要。

邑:人所聚居的地方,大小不定。

⑧佗:同“他”。

第二段: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

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翻译:大夫祭仲说:“分封的都城如果城墙超过三百方丈长,那就会成为国家的祸害。

先王的制度规定,国内最大的城邑不能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不得超过它的五分之一,小的不能超过它的九分之一。

京邑的城墙不合法度,非法制所许,恐怕对您有所不利。

”庄公说:“姜氏想要这样,我怎能躲开这种祸害呢?”祭仲回答说:“姜氏哪有满足的时候!不如及早处置,别让祸根滋长蔓延,一滋长蔓延就难办了。

蔓延开来的野草还不能铲除干净,何况是您受宠爱的弟弟呢?”庄公说:“多做不义的事情,必定会自己垮台,你姑且等着瞧吧。

郑伯克段于鄢原文翻译对照

郑伯克段于鄢原文翻译对照

郑伯克段于鄢原文翻译对照郑伯克段于鄢原文翻译对照 1出处或:《左传》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

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

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他邑唯命。

”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

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

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

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公曰:“无庸,将自及。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

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

”公曰:“不义不暱,厚将崩。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

夫人将启之。

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

公伐诸鄢。

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书曰:“郑伯克段于鄢。

”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

遂置姜氏于城颖,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

颖考叔为颖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

公赐之食,食舍肉。

公问之。

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

”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颖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

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

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洩洩!”遂为母子如初。

君子曰:“颖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

《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其是之谓乎?”郑伯克段于鄢原文翻译对照 2郑伯克段于鄢左丘明〔先秦〕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

生庄公及共叔段。

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郑伯克段于鄢

郑伯克段于鄢

郑伯克段于鄢左丘明[先秦]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

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爱共叔段,欲立之。

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

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

佗邑唯命。

”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

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

无生民心。

”公曰:“无庸,将自及。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

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

”公曰:“不义,不暱,厚将崩。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

夫人将启之。

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

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书曰:“郑伯克段于鄢。

”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

不言出奔,难之也。

遂寘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既而悔之。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

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

”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

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

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洩洩。

”遂为母子如初。

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

《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其是之谓乎!”。

郑伯克段于鄢(原文及翻译)

郑伯克段于鄢(原文及翻译)

郑伯克段于鄢(原文及翻译)《左传·隐公元年》原文: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

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爱共叔段,欲立之。

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

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

他邑唯命。

”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

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

无生民心。

”公曰:“无庸,将自及。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

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

”公曰:“不义,不昵,厚将崩。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

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京叛大叔段。

段入于鄢,公伐诸鄢。

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书曰:“郑伯克段于鄢。

”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伯教也;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

遂置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共泉,无相见也。

”既而悔之。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

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

”公曰:“尔有母遗,我独无!”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

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

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

”遂为母子如初。

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

《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其是之谓乎!”翻译:起初,郑武公娶了申国公室女子,她后来被称为武姜,生了庄公和共叔段。

庄公出生时,脚先出生,分娩极困难,姜氏受到了惊吓,便给他取名“寤生”,因此厌恶他而喜欢共叔段,想立段做世子,她屡次请求武公,武公都不答应。

《郑伯克段于鄢》原文和翻译译文

《郑伯克段于鄢》原文和翻译译文

《郑伯克段于鄢》原文和翻译译文1、《郑伯克段于鄢》原文和翻译译文《郑伯克段于鄢》原文和翻译左传郑伯克段于鄢选自《左传》从前,郑武公在申国娶了一妻子,叫武姜,她生下庄公和共叔段。

庄公出生时脚先出来,武姜受到惊吓,因此给他取名叫“寤生”,很厌恶他。

武姜偏爱共叔段,想立共叔段为世子,多次向武公请求,武公都不答应。

到庄公即位的时候,武姜就替共叔段请求分封到制邑去。

庄公说:“制邑是个险要的地方,从前虢叔就死在那里,若是封给其它城邑,我都可以照吩咐办。

”武姜便请求封给京邑,庄公答应了,让他住在那里,称他为京城太叔。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

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

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他邑唯命。

”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大夫祭仲说:“分封的都城如果超过三百方丈,那就会是国家的祸害。

先王的制度规定:国内最大的城邑不能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不得超过它的五分一,小的不能超过它的九分之一。

现在,京邑的城墙不合规定,这不是先王的制度,这样下去您将会控制不住的。

”庄公说:“姜氏想要这样,我怎能躲开这种祸害呢?”祭仲回答说:“姜氏哪有满足的时候!不如及早处置,别让祸根滋长蔓延,一滋长蔓延就难办了。

蔓延开来的野草还不能铲除干净,何况是您受宠爱的弟弟呢?”庄公说:“多做不义的事情,必定会自己垮台,你姑且等着瞧吧。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

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

子姑待之。

”过了不久,太叔段使原来属于郑国的西边和北边的边邑也属于自己。

公子吕说:“国家不能使土地有两属的情况,现在您打算怎么办?您如果打算把郑国交给太叔,那么我就去服待他;如果不给,那么就请除掉他,不要使人民产生两属的心理。

郑伯克段的故事内容

郑伯克段的故事内容

郑伯克段于鄢的故事内容
《郑伯克段于鄢》的故事内容详细叙述如下:
在公元前722年,郑庄公的母亲武姜在生下共叔段后,因为难产而对共叔段产生了偏爱。

郑庄公作为长子,并没有得到母亲的宠爱,这让他感到非常不满。

但是,他并没有表现出自己的不满,而是表现得很孝顺。

随着共叔段的成长,郑庄公开始计划夺取君位。

他故意纵容共叔段和武姜,让他们对庄公的孝顺产生怀疑。

同时,郑庄公也聚集了兵力,准备对共叔段发动攻击。

当共叔段认为自己已经准备好夺取君位时,郑庄公突然发动了攻击。

尽管共叔段在母亲的帮助下逃到了鄢城,但郑庄公仍然追击并最终打败了他。

在战斗结束后,郑庄公对母亲武姜产生了怨恨,将她迁到了颍地。

然而,他后来又感到后悔,认为自己做得太过分了。

在颍考叔的劝说下,郑庄公与母亲重归于好。

这个故事不仅描绘了春秋时期宫廷斗争的残酷性,也表现了亲情和悔过的主题。

郑伯克段于鄢原文及翻译

郑伯克段于鄢原文及翻译

郑伯克段于鄢原文及翻译
郑伯克段于鄢原文:
唐明皇宣大道,凡民莫敢不服。

郑伯克自遣扶辞言白:“臣冒谋乏此,竟为违先帝之旨。

如臣不击,天子恐有怨,岂可以无行也。

王室皆奉
先之意,秩臣有罪不自赦,故特持此诏攻之。

倘使其民事君,便屈服
臣心;然用兵自有幸失之病,若遂百姓情,臣虽死必犯尤。

宁可为臣
以示忠节,牺牲臣身,事君安矣!”
郑伯克段于鄢翻译:
当唐明皇宣布大道时,所有的民众都不敢不服从。

郑伯克按照国王的
意愿,自告奋勇地说道:“我微贱之身,竟然会违反先帝(也就是唐
玄宗)的旨意,但是如果不攻克鄢,那么天子会对我有怨言,可是我怎
么能够不前往作战呢?这是王室为了遵守先帝的意愿采取的行动,作
为臣子,有罪而不主动投降,因此特意持此诏书去攻打鄢。

如果他们
的民众投降,我心里便屈服了;但是上面的幸失之病,如果照成这一切,那我就犯了罪,即使死也不会深蒙大家的厚爱。

为了表现臣子的
忠诚,我将不惜牺牲臣子的生命,奉献给国王,使国王安然无恙!”。

文言文《郑伯克段于鄢》原文及翻译

文言文《郑伯克段于鄢》原文及翻译

文言文《郑伯克段于鄢》原文及翻译《郑伯克段于鄢》是中国古代历史上著名的一段故事,被收入了《左传》中。

这篇文章将为大家带来《郑伯克段于鄢》的原文及翻译。

此篇文章不仅可以帮助中文学习者更好地学习文言文,还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历史文化。

原文:郑人有疾,使告于管仲曰:“我尝藏匿剑于阙之上,不可以不以遗君,君其取之。

”管仲舍人提一,往取剑。

见其有瑕,曰:“此剑已坏,不可以用也。

”尽之市,得铁数百斤,又以告管仲曰:“得铁而无所为,非盗乎。

”管仲曰:“吾赠君,不复敢取。

”归而使人移铁于鄢。

乃使人献之郑伯,使曰:“管仲遗君此剑,请以命之。

”郑伯曰:“是已,而吾闻管仲与天下合谋者三,谓之梁惠、赵盾、孙叔敖,皆国士也,将安求不可?”乃唯以礼谢之。

郑伯区区乎自持其国,不以诈过人,而管仲助之以金玉;又欲以剑锥之,乃欲骄其君,使诸侯之士相仇也。

且人臣贵国家,不贵私人。

自今以往,人君务本,以安其民,则国安乐也。

翻译:郑国有一位病人,他派人向管仲求助,说:“我曾经藏剑在宫门上方,必须把它遗赠给君主,您请取来。

”管仲指派一个家仆去将剑取来。

家仆发现剑已经有瑕疵,说:“这把剑已经不可用了。

”他们把剑拿到市场上卖掉,得到了几百斤铁。

管仲对此很满意,但是他不打算拿铁回去,因为这有可能让别人误会自己是偷盗来的。

返回家中后,他又派人把铁送到了鄢城。

随后他让人把这些铁献给郑国国君,说:“这是管仲送给您的剑,请您用它驱除敌人。

”郑国国君回答说:“我听说管仲与天下同心协力,包括三个国士梁惠、赵盾和孙叔敖,这些人应该不会欺骗我。

”因此,他仅表示感谢管仲的礼物。

郑国国君不带诈骗,仅以正义和守信为原则统治国家,管仲却通过金玉和美好礼物愚弄国君,试图让不同的诸侯国之间发生冲突。

然而,人民无论何时都应该重视国家,而不是个人利益。

从现在开始,君主们应该倾力于治国教民,保持国家的安全和幸福。

这段文言文描述了管仲用铁代替了剑,并把铁送给了郑君,试图通过这个行动欺骗郑君。

郑伯克段于鄢(注释版)

郑伯克段于鄢(注释版)

郑伯克段于鄢《左传》初,郑武公娶于申[1],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

庄公寤生[2],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爱共叔段,欲立之。

亟[3]请于武公,公弗许。

[1]申:春秋时国名。

[2]寤[wù]生:难产的一种,胎儿的脚先生出来。

[3]亟[qì]:屡次。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4]。

公曰:“制,岩[5]邑也,虢叔[6]死焉。

他邑唯命。

”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太叔。

祭仲[7]曰:“都[8]城过百雉[9],国之害也。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三国[10]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今京不度[11],非制也,君将不堪。

”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12]也。

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4]为之请制:替共叔段请求分封到制邑去。

制,地名。

[5]岩,险要。

[6]虢叔:东虢国的国君。

[7]祭[zhài]仲:郑国的大夫。

[8]都:指次于国都而高于一般邑等级的城市。

[9]雉:古代城墙长一丈,宽一丈,高一丈为一堵,三堵为一雉,即长三丈。

[10]国:指国都。

[11]不度:不合法度。

[12]图:除掉。

既而太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公子吕[13]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太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

无生民心[14]。

”公曰:“无庸,将自及[15]。

”太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16]。

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

”公曰:“不义,不暱[17],厚将崩。

”[13]公子吕:郑国大夫,字子封。

[14]生民心:使动,使民生二心。

[15]及:赶上(灾难)。

[16]廪[lǐn]延:地名。

[17]不暱[nì]:(百姓)不会亲近(他)。

暱,亲近。

太叔完聚[18],缮[19]甲兵,具卒乘,将袭郑。

夫人将启之[20]。

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京叛太叔段,段入于鄢[21],公伐诸鄢。

五月辛丑,太叔出奔共[22]。

郑伯克段于鄢原文及翻译

郑伯克段于鄢原文及翻译

郑伯克段于鄢原文及翻译《左传·僖公十四年》中记载了一个故事,叫做“郑伯克段于鄢”,讲述了一件关于勇敢、忠诚和牺牲的故事。

这个故事虽然发生在2000多年前,但仍然有着深刻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文本原文:九月甲午,郑伯克段自鄢入于周,次于高梁。

既而召于周,命藩屏氏,使叔孙通召之。

克段即如晋陕,谓义公之子曰:“女母之甥故为我南田,我欲得之,女为我请之。

”子曰:“我必令得之。

”因往,请藩甥。

藩甥曰:“与女无恶,於何必求?”克段不能得甥,藩怒焉,谓僖公之大夫曰:“郑伯之命,子可无听也。

”及克段之家,使大夫重耳谓之曰:“君命害公之命,臣不得辱於齐隐也。

君以祸从臣,请无害公。

”伯克段曰:“不敢。

且先君命且已,何故不君之命?”重耳曰:“无害公。

”杀公享而归。

翻译:九月甲午,郑伯克段从鄢到周国,留在高梁。

后来接到周国的召唤,命令鄢屏氏,让叔孙通前来传话。

克段便前往晋陕,对义公之子说:“你母亲的侄子曾经给我南方的土地,我想重新拥有它,希望你为我去求取。

”义公之子说:“我一定会让你拥有它。

”于是他前去请求藩甥。

藩甥说:“我与你没有什么恶意,为什么还要寻求?”克段得不到藩甥,使鄢屏氏愤怒,对僖公的大臣说:“郑伯的命令,你们可以听之而行,但是不必忘记权利归于你自己。

”克段回到家后,派遣大夫重耳前来,说:“如果命令危害国家,有必要抵制,我不能辱没隐王之名。

您所谓的祸害,希望不要侵犯公共利益。

”伯克段说:“我不敢这样做。

既然已经有了主人公的命令,为什么不按照命令去行?”重耳说:“请保护公共利益。

”他杀了公享,然后回家去了。

这个故事的背景可以追溯到东周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称“南北分治”的时代。

当时,中原地区的国家多为诸侯国,周王朝已经失去了其主导地位。

鄢和郑都是中原地区的大国,彼此之间多有矛盾和争斗。

而鄢屏氏和藩家都是助理官员,他们的权力非常有限,却经常要为不同的君主服务。

在故事中,克段为了自己的私欲,要求藩甥归还田地。

郑伯克段于鄢原文及译文赏析

郑伯克段于鄢原文及译文赏析

郑伯克段于鄢
【原文】
克者何?能也。

何能也?能杀也。

何以不言杀?见段之有徒众也。

段,郑伯弟也。

何以知其为弟也?杀世子、母弟目君,以其目君知其为弟也。

段,弟也,而弗谓弟;公子也,而弗谓公子。

贬之也。

段失子弟之道矣,贱段而甚郑伯也。

何甚乎郑伯?甚郑伯之处心积虑成于杀也。

于鄢,远也,犹曰取之其母之怀之云尔,甚之也。

然则为郑伯者,宜奈何?缓追,逸贼,亲亲之道也。

【译文】
克是什么意思?就是能够的意思。

能够做什么呢?能够杀人。

为什么不直接说杀呢?因为要表示出追随共叔段的人很多。

共叔段是郑伯的弟弟,怎么知道他是弟弟的呢?因为假如国君杀了嫡亲的长子,或者同母所生的弟弟,便用国君的爵号称呼他,文中既然已经称呼郑伯,那么也就知道共叔段是郑伯的弟弟了。

共叔段既然是国君的弟弟,却不称他为弟弟;共叔段应当是公子,也不称他为公子,这是对他的贬斥,因为共叔段已经丧失了一个公子和弟弟所应有的道德以为。

但是《春秋》鄙视郑伯的程度超过了对共叔段的批评。

在什么地方超过了对共叔段的批评?因为经文并未对郑伯想尽一切方式,想要杀掉弟弟的意愿提出批评。

但经文说在鄢这个地方杀掉共叔段的,表明共叔段已经跑到远离郑国都城的地方了。

就好比说是从母亲的怀中夺过婴儿杀掉,这又是郑伯做得过分的地方。

既然这样,那么对郑伯来说最好的方法是什么呢?就是不要急着追杀已经逃远了的乱臣,而应该遵循兄弟之间相亲相敬的道德。

郑伯克段与鄢

郑伯克段与鄢

鄭伯克段与鄢译文:从前,郑武公在申国娶了一位妻子武姜氏,她生下庄公和共叔段。

庄公出生时脚先出来,武姜氏受到惊吓,因此给他取名叫‚寤生‛,从此很厌恶他。

武姜氏偏爱共叔段,想立共叔段为世子,屡次向武公请求,武公都不答应。

到庄公即位的时候,武姜就替共叔段请求分封到制邑去。

庄公说:‚制邑是个险要的地方,从前虢叔(东虢国的君)就死在那里,若是封给其它城邑,我都可以照吩咐办。

‛武姜便请求封给京邑,庄公答应了,让他住在那里,称他为京城太叔。

郑大夫祭仲说:‚分封的都城如果超过三百方丈,那就会是国家的祸害。

先王的制度规定:国内最大的城邑不能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不得超过它的五分一,小的不能超过它的九分之一。

现在,京邑的城墙不合规定,这不是先王的制度,这样下去您将无法控制。

‛庄公说:‚姜氏想要这样,我怎能躲开这种祸害呢?‛祭仲回答说:‚姜氏哪有满足的时候!不如及早处置,别让祸根滋长蔓延,一滋长蔓延就难办了。

蔓延开来的野草尚且不能铲除干净,何况是您受宠爱的弟弟呢?‛庄公说:‚多做不义的事情,必定会自己垮台,你姑且等着瞧吧。

‛过了不久,太叔段使原来属于郑国的西边和北边的边邑一方面属于庄工,一方面也属于自己。

公子吕说:‚国家不能使土地有两属的情况,现在您打算怎么办?您如果打算把郑国交给太叔,那么我就去服侍他;如果不给,那么就请除掉他,不要使人民产生二心。

‛庄公说:‚不用除掉他,他自己将要遭到灾祸的。

‛太叔又把两属的边邑改为自己统辖的地方,一直扩展到廪延。

子封说:‚可以行动了!土地扩大了,他将得到老百姓的拥护。

‛庄公说:‚段公既然不义就不能拢住民心,土地虽然扩大了,他也会垮台的。

‛太叔修治城廓,聚集百姓,修整盔甲武器,准备好兵马战车,将要偷袭郑国。

武姜打算开城门作内应。

庄公打听到公叔段偷袭的时候,说:‚可以出击了!‛命令子封率领车二百乘,去讨伐京邑。

京邑的人民背叛共叔段,共叔段于是逃到鄢城。

庄公又追到鄢城讨伐他。

五月辛丑那一天(公元年5月23日),太叔段逃到共国。

郑伯克段于鄢庸的意思

郑伯克段于鄢庸的意思

郑伯克段于鄢庸的意思
郑伯克段于鄢庸,是指郑国的伯爵郑伯克段在鄢庸地区展开行动。

这句话来自于《左传·僖公二十二年》的记载。

郑国是春秋时期的一个诸侯国,位于今天的河南省境内。

鄢庸则是郑国的北部地区,是郑国的重要领地之一。

郑伯克段是当时郑国的统治者,他在鄢庸地区展开行动,可以有以下几种解释:
1. 稳固统治:郑伯克段可能是为了巩固自己在鄢庸地区的统治地位而行动。

他可能采取了一系列政治、经济和军事手段,以确保自己的权力不受挑战。

这可能包括加强对当地贵族的控制、发展农业和商业、修建城墙和军事设施等。

2. 扩张领土:另一种可能是郑伯克段试图通过在鄢庸地区的行动来扩张郑国的领土。

在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经常发生战争和争夺领土的行动。

郑伯克段可能认为鄢庸地区对郑国的发展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决定利用军事手段来夺取这片土地。

3. 经济利益:鄢庸地区可能富庶,资源丰富,郑伯克段可能是为了获取这些经济利益而行动。

他可能希望通过控制这片地区的农业、商业和资源,来提高郑国的经济实力和财富。

无论是为了稳固统治、扩张领土还是追求经济利益,郑伯克段于鄢庸的行动都显示了他作为郑国统治者的雄心壮志和决心。

这也反映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复杂政治格局和争夺利益的竞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郑伯克段于鄢
学习目标:1、感受文化美,体会时代背景
2、品味语言美,落实文言词语
3、欣赏结构美,流利朗读课文
教学设想:高中课文,最重要的是语言和文化的教育,学生的语文素质的培养要从文化的层面上考虑;尤其是文言文的教学,只有把古典文学的教育、古代文化的熏陶与我们现代的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使学生养成联系历史和文化,从生活中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本篇课文要注意的地方是几个字词的读音和意义,另外要指导学生了解课文的结构,具体掌握故事的情节。

将引用课件的形式分析人物关系和人物性格。

教学时数为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任务:介绍相关知识并串讲课文第一部分
课文解读:
一、导入
春秋战国是个战火纷飞的时代,群雄争霸。

各诸侯国对外要防范他国的进攻,对内也要维护政权的稳定,这就导致了统治者内部出现了非常残忍的尔虞我诈、互相倾扎的矛盾冲突。

我们下面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春秋初期发生在郑国的一个历史事件。

(板书课题)
二、研究课文标题,抓住学习要点
1、介绍文章背景:郑伯克段于鄢,语出《春秋•隐公元年》,《左传》将其演绎成本篇。

2、《左传》介绍:原名《左氏春秋》,相传为春秋晚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它与《谷梁传》、《公羊传》合称春秋三传,都是用来解释和阐明《春秋》的。

《左传》重在史实叙述,而后两者则重在义理说明。

3、题目分析:郑伯克段于鄢。

(主谓宾介补)(主人公、事件、地点)(具体意义在课文中阐述)
三、齐声朗读课文,强调几个重点、难点的字词。

亟(qì)请虢(guó)叔不义不(日匿)(nì)亲近祭(zhài)具卒乘(shèng)
泄泄(yì)
都城:国都的城墙必自毙:跌倒,失败
遗(wèi)赠送—--古音与广东话相近,其它例子:渠,广东话(kuí)“他”
四、划段落,按故事内容,第一部分可至段5结尾,前部分可分为三部分(1/234/5),后部分可在“既而悔之”处断开(供参考,讨论)。

五、解析课文
第一部分:(郑伯克段)按事件的发展。

导读部分提示“先”,“又”,“既而”,“最后”。

(二)课文第一段串讲:
1、【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


初:当初。

《左传》在追述以前的事情时,习惯上都用“初”。

本文讲的是隐公元年(BC722)发生的事情,作者为了说清此事的来龙去脉,就用“初”字把时间向前推移了39年,追述到郑庄公的母亲出嫁到郑国的那一年,即BC761年。

这一句中“郑武公”是谥号,下一句“庄公”也是谥号。

所谓谥号,是在一国的君主或大臣去世以后,根据他的生平事迹,他一生的所做所为所封的号,带有盖棺论定的性质。

因为“郑伯克段于鄢”这一历史是在郑武公和庄公去世后整理出来的,所以叙述他们生前的活动都要用他们死后的谥号,这是古代史书叙事的习惯。

申:申国。

申国的国姓是姜姓,而郑国的国姓与周天子相同,是姬姓,按照当时的风俗,同姓不婚,所以郑国的国君一定要娶异姓国的女子为妻。

曰武姜:娶的妻子叫武姜。

“武”是她丈夫的谥号,“姜”是她娘家的姓,合在一起作她的名。

2、【生庄公及公叔段。


“生”的主语承上省略,应该是“姜氏生”。

庄公是郑国国君,所以用谥号称述他。

公叔段:“段”是名,“叔”是弟弟的意思,“共”是段后来失败流亡的诸侯国名。

及:连词,与,和。

3、【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寤:本指睡醒,这里是通假字,通“牾”,倒着。

“寤生”就是倒生,胎儿出生的时候脚先出来,也就是难产。

《史记•郑世家》里记载这件事情说:“生之难。

”可以与此处相互印证。

惊:吃惊,受惊,是个不及物动词,这里用作使动用法,“惊姜氏”意思是使姜氏受惊。

4、【爱公叔段,欲立之,】
〈译〉姜氏喜欢公叔段,想要立他作太子。

5、【亟请于武公。

公弗许。


亟:音qi4,副词,屡次。

这个字读ji2,意思是“急”。

弗:否定副词,一般否定及物动词,而且及物动词的宾语不出现,所以很多学者认为“弗”是“不+之”的合音形式。

许:答应,同意。

以上第一段,叙述“郑伯克段于鄢”的背景,着重写姜氏对两个儿子的爱恶之偏。

正是母亲的偏宠偏爱,导致了后来兄弟之间骨肉相残的悲剧。

“遂恶之”的“遂”,把姜氏的任性偏执很充分地表现了出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