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伯克段于鄢原文及翻译
郑伯克段于鄢全文及翻译
郑伯克段于鄢全文及翻译原文: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
庄公寤(wù)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爱共叔段,欲立之。
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
公曰:“制,岩邑也,虢(guó)叔死焉。
佗邑唯命。
”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祭(zhài)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
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
无生民心。
”公曰:“无庸,将自及。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
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
”公曰:“不义不暱,厚将崩。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
夫人将启之。
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
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书曰:“郑伯克段于鄢。
”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
不言出奔,难之也。
遂寘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既而悔之。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
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
”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
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
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
”遂为母子如初。
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
《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其是之谓乎?从前,郑武公在申国娶了一个妻子,名叫武姜,她生下庄公和共叔段。
庄公出生时难产,武姜受到惊吓,因此给他取名叫“寤生”,所以很厌恶他。
郑克伯断于鄢的译文及原文
郑伯克段于鄢选自《左传》
TranslatedText译文
Original Text原文
从前,郑武公在申国娶了一妻子,叫武姜,她生下庄公和共叔段。庄公出生时脚先出来,武姜受到惊吓,因此给他取名叫“寤生”,很厌恶他。武姜偏爱共叔段,想立共叔段为世子,多次向武公请求,武公都不答应。到庄公即位的时候,武姜就替共叔段请求分封到制邑去。庄公说:“制邑是个险要的地方,从前虢叔就死在那里,若是封给其它城邑,我都可以照吩咐办。”武姜便请求封给京邑,庄公答应了,让他住在那里,称他为京城太叔。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暱,厚将崩。”
太叔修治城廓,聚集百姓,修整盔甲武器,准备好兵马战车,将要偷袭郑国。武姜打算开城门作内应。庄公打听到公叔段偷袭的时候,说:“可以出击了!”命令子封率领车二百乘,去讨伐京邑。京邑的人民背叛共叔段,共叔段于是逃到鄢城。庄公又追到鄢城讨伐他。五月辛丑那一天,太叔段逃到共国。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过了不久,太叔段使原来属于郑国的西边和北边的边邑也属于自己。公子吕说:“国家不能使土地有两属的情况,现在您打算怎么办?您如果打算把郑国交给太叔,那么我就去服待他;如果不给,那么就请除掉他,不要使人民产生两属的心理。”庄公说:“不用除掉他,他自己将要遭到灾祸的。”太叔又把两属的边邑改为自己统辖的地方,一直扩展到廪延。子封说:“可以行动了!土地扩大了,他将得到老百姓的拥护。”庄公说:“多行不义之事,别人就不会亲近他,土地虽然扩大了,他也会垮台的。”
高中语文文言文左传《郑伯克段于鄢》原文和译文
左传《郑伯克段于鄢》原文和译文郑伯克段于鄢选自《左传》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
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
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他邑唯命。
”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从前,郑武公在申国娶了一妻子,叫武姜,她生下庄公和共叔段。
庄公出生时脚先出来,武姜受到惊吓,因此给他取名叫“寤生”,很厌恶他。
武姜偏爱共叔段,想立共叔段为世子,多次向武公请求,武公都不答应。
到庄公即位的时候,武姜就替共叔段请求分封到制邑去。
庄公说:“制邑是个险要的地方,从前虢叔就死在那里,若是封给其它城邑,我都可以照吩咐办。
”武姜便请求封给京邑,庄公答应了,让他住在那里,称他为京城太叔。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
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
子姑待之。
”大夫祭仲说:“分封的都城如果超过三百方丈,那就会是国家的祸害。
先王的制度规定:国内最大的城邑不能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不得超过它的五分一,小的不能超过它的九分之一。
现在,京邑的城墙不合规定,这不是先王的制度,这样下去您将会控制不住的。
”庄公说:“姜氏想要这样,我怎能躲开这种祸害呢?”祭仲回答说:“姜氏哪有满足的时候!不如及早处置,别让祸根滋长蔓延,一滋长蔓延就难办了。
蔓延开来的野草还不能铲除干净,何况是您受宠爱的弟弟呢?”庄公说:“多做不义的事情,必定会自己垮台,你姑且等着瞧吧。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
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公曰:“无庸,将自及。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
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
”公曰:“不义不暱,厚将崩。
【诗歌鉴赏】左传郑伯克段于鄢(隐公元年)原文及翻译 左丘明
【诗歌鉴赏】左传?郑伯克段于鄢(隐公元年)原文及翻译左丘明左传?郑伯克段于鄢(隐公元年)原文及翻译左丘明左传?郑伯克段于鄢(隐公元年)原文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gōng)叔段。
庄公寤(wù)【通.?wǔ】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wù)之。
爱共(gōng)叔段,欲立之。
亟(qì )请于武公,公弗(fú)许。
及庄公即(jí)位,为之请制。
公曰:“制,岩邑也,虢(guó)叔死焉。
佗(tā )【通.他】邑唯命。
”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通.太】叔。
祭(zhài)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通三】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公曰:“姜氏欲之,焉辟【通避bì】害?”对曰:“姜氏何厌【通餍yàn 】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
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
无【通毋】生民心。
”公曰:“无庸,将自及。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lǐn)延。
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
”公曰:“不义不?(昵),厚将崩。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shèng),将袭郑。
夫人将启之。
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yān)。
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旧读gōng】。
书曰:“郑伯克段于鄢。
”段不弟【通悌tì】,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
不言出奔,难之也。
遂?(通置)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既而悔之。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
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wèi)之。
先秦-榖梁传(谷梁传)《郑伯克段于鄢》原文、译文及注释
先秦-榖梁传(谷梁传)《郑伯克段于鄢》原文、译文及注释原文:郑伯克段于鄢先秦-榖梁传(谷梁传)克者何?能也。
何能也?能杀也。
何以不言杀?见段之有徒众也。
段,郑伯弟也。
何以知其为弟也?杀世子、母弟,目君,以其目君,知其为弟也。
段,弟也,而弗谓弟;公子也,而弗谓公子。
贬之也。
段失子弟之道矣,贱段而甚郑伯也。
何甚乎郑伯?甚郑伯之处心积虑,成于杀也。
于鄢,远也,犹曰取之其母之怀中而杀之云尔,甚之也。
然则为郑伯者,宜奈何?缓追,逸贼,亲亲之道也。
翻译:克者何?克是什么意思?能也。
就是能够的意思。
何能也?有什么能够的呢?能杀也。
能够杀人。
何以不言杀?为什么不说是杀呢?见段之有徒众也。
因为要表示出追随共叔段的人很多。
段,郑伯弟也。
共叔段是郑伯的弟弟。
何以知其为弟也?怎么知道他是弟弟的呢?杀世子、母弟,目君,以其目君,知其为弟也。
因为假如国君杀了嫡亲的长子,或者同母所生的弟弟,便用国君的爵号称呼他。
段,弟也,而弗谓弟;共叔段既然是国君的弟弟,却不称他为弟弟;公子也,而弗谓公子。
共叔段应当是公子,也不称他为公子。
贬之也。
这是对他的贬斥。
段失子弟之道矣,贱段而甚郑伯也。
因为共叔段已经丧失了一个公子和弟弟所应有的道德以为,所以《春秋》鄙视共叔段的程度超过了对郑伯的批评。
何甚乎郑伯?在什么地方超过了对郑伯的批评?甚郑伯之处心积虑,成于杀也。
因为经文并未对郑伯想尽一切方式,想要杀掉弟弟的意愿提出批评。
于鄢,远也,犹曰取之其母之怀中而杀之云尔,甚之也。
但经文说在鄢这个地方打败段的,表明共叔段已经跑到远离郑国都城的地方了,就好比说是从母亲的怀中夺过婴儿杀掉,这有事郑伯做的过分的地方。
然则为郑伯者,宜奈何?既然这样,那么对郑伯来说最好的方法是什么呢?缓追,逸贼,亲亲之道也。
就是不要急着追杀已经逃远了的乱臣,而应该遵循兄弟之间相亲相敬的道德。
《郑伯克段于鄢》原文和翻译译文
《郑伯克段于鄢》原文和翻译译文1、《郑伯克段于鄢》原文和翻译译文《郑伯克段于鄢》原文和翻译左传郑伯克段于鄢选自《左传》从前,郑武公在申国娶了一妻子,叫武姜,她生下庄公和共叔段。
庄公出生时脚先出来,武姜受到惊吓,因此给他取名叫“寤生”,很厌恶他。
武姜偏爱共叔段,想立共叔段为世子,多次向武公请求,武公都不答应。
到庄公即位的时候,武姜就替共叔段请求分封到制邑去。
庄公说:“制邑是个险要的地方,从前虢叔就死在那里,若是封给其它城邑,我都可以照吩咐办。
”武姜便请求封给京邑,庄公答应了,让他住在那里,称他为京城太叔。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
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
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他邑唯命。
”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大夫祭仲说:“分封的都城如果超过三百方丈,那就会是国家的祸害。
先王的制度规定:国内最大的城邑不能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不得超过它的五分一,小的不能超过它的九分之一。
现在,京邑的城墙不合规定,这不是先王的制度,这样下去您将会控制不住的。
”庄公说:“姜氏想要这样,我怎能躲开这种祸害呢?”祭仲回答说:“姜氏哪有满足的时候!不如及早处置,别让祸根滋长蔓延,一滋长蔓延就难办了。
蔓延开来的野草还不能铲除干净,何况是您受宠爱的弟弟呢?”庄公说:“多做不义的事情,必定会自己垮台,你姑且等着瞧吧。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
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
子姑待之。
”过了不久,太叔段使原来属于郑国的西边和北边的边邑也属于自己。
公子吕说:“国家不能使土地有两属的情况,现在您打算怎么办?您如果打算把郑国交给太叔,那么我就去服待他;如果不给,那么就请除掉他,不要使人民产生两属的心理。
郑伯克段于鄢原文及翻译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昵,厚将崩;”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书曰:“郑伯克段于鄢;”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遂寘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遂为母子如初;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从前,郑武公娶了申国国君的女儿为妻,名叫武姜,她生下庄公和共叔段;庄公出生时难产,武姜受到惊吓,因此给他取名叫“寤生”,从此就厌恶他;武姜偏爱共叔段,想立共叔段为世子,多次向武公请求,武公都不答应;到庄公即位的时候,武姜就替共叔段请求分封到制邑去;庄公说:“制邑是个险要的地方,从前虢叔就死在那里,若是封给其它城邑,我都可以照吩咐办;”武姜便请求封给太叔京邑,庄公答应了,让他住在那里,称他为京城太叔;大夫祭仲说:“分封的都城如果城墙超过三百方丈长,会成为国家的祸害;先王的制度规定,国内最大的城邑不能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不得超过它的五分之一,小的不能超过它的九分之一;现在,京邑的城墙不合法度,不符合法制,您将要不能控制;”庄公说:“姜氏想要这样,我如何躲开这种祸害呢”祭仲回答说:“姜氏哪有满足的时候不如及早处置,别让祸根滋长蔓延,一滋长蔓延就难办了;蔓延开来的野草还很难铲除干净,何况是您那受到宠爱的弟弟呢”庄公说:“多做不义的事情,必定会自趋灭亡,你姑且等待;”过了不久,太叔段使原来属于郑国的西边和北边的边邑,暗中归自己控制;公子吕说:“一个国家受不了两个国君的统治,现在您打算怎么办您如果打算把郑国交给太叔,那么我请求去侍奉他;如果不给,那么就请除掉他,不要使百姓们产生疑虑;”庄公说:“不用管他,他自己会遭到灾祸的;”太叔又把两处地方改为自己统辖的地方,一直扩展到廪延;子封说:“可以行动了土地扩大了,他将得到更多老百姓的拥护;”庄公说:“对君主不义,对兄长不亲,土地虽然扩大了,也终将崩溃;”共叔段修整了城郭,聚集人民,准备好了充足的粮食,修缮盔甲兵器,准备好了步兵和战车,将要袭击;郑国都;武姜准备为共叔段打开城门做内应;庄公知道了共叔段偷袭郑的日期,说:“可以出击了”于是命令子封率领二百辆战车,去讨伐京邑;京邑的人民背叛共叔段,共叔段于是逃到鄢城;庄公又追到鄢城讨伐他;五月二十三日,共叔段逃到共国;春秋记载道:“郑伯克段于鄢;”意思是说共叔段不遵守做弟弟的本分,所以不说他是弟弟;兄弟俩如同两个国君一样争斗,所以用“克”字;称庄公为“郑伯”意为大哥,是讥讽他对弟弟失教;赶走共叔段是出于郑庄公的本意,不写共叔段自动出奔,隐含责难郑伯逼走共叔段的意思;庄公就把武姜安置在城颍,并且发誓说:“不到黄泉不到死后埋在地下,不再见面”过了些时候,庄公后悔了;有个叫颍考叔的,是颍谷管理疆界的官吏,听到这件事,特意把贡品献给郑庄公;庄公赐给他饭食;颍考叔在吃饭的时候,把肉留着;庄公问他为什么这样;颍考叔答道:“小人有一个母亲,我吃的东西她都吃过,只是从未吃过君王的肉羹,请让我带回去送给她吃;”庄公说:“你有个老娘可以孝敬,唉,唯独我就没有”颍考叔说:“请问您为什么这么说”庄公把原因告诉了他,还告诉颍考叔他后悔的心情;颍考叔答道:“您有什么忧虑的只要掘地挖出泉水,挖个隧道,在那里见面,那谁能您违背了誓言不是跟誓词相合呢”庄公依了他的话;庄公走进隧道去见武姜,赋诗道:“大隧之中相见啊,多么和乐相得啊”武姜走出地道,赋诗道:“大隧之外相见啊,多么舒畅快乐啊”于是姜氏和庄公作为母亲和儿子跟从前一样即恢复了母子关系君子说:“颍考叔是位真正的孝子,他不仅孝顺自己的母亲,而且把这种孝心推广到郑伯身上;诗经·既醉篇说:‘孝子不断地推行孝道,永远能感化你的同类;’大概就是对颍考叔这类孝子而说的吧”。
文言文《郑伯克段于鄢》原文及翻译
文言文《郑伯克段于鄢》原文及翻译《郑伯克段于鄢》先秦:左丘明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
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爱共叔段,欲立之。
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
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
佗邑唯命。
”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
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
无生民心。
”公曰:“无庸,将自及。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
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
”公曰:“不义,不暱,厚将崩。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
夫人将启之。
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
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书曰:“郑伯克段于鄢。
”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
不言出奔,难之也。
遂寘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既而悔之。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
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
”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
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
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洩洩。
”遂为母子如初。
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
《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其是之谓乎!”【翻译】从前,郑武公在申国娶了一妻子,叫武姜,她生下庄公和共叔段。
庄公出生时脚先出来,武姜受到惊吓,因此给他取名叫“寤生”,所以很厌恶他。
郑伯克段于鄢原文及翻译
郑伯克段于鄢原文及翻译
郑伯克段于鄢原文:
唐明皇宣大道,凡民莫敢不服。
郑伯克自遣扶辞言白:“臣冒谋乏此,竟为违先帝之旨。
如臣不击,天子恐有怨,岂可以无行也。
王室皆奉
先之意,秩臣有罪不自赦,故特持此诏攻之。
倘使其民事君,便屈服
臣心;然用兵自有幸失之病,若遂百姓情,臣虽死必犯尤。
宁可为臣
以示忠节,牺牲臣身,事君安矣!”
郑伯克段于鄢翻译:
当唐明皇宣布大道时,所有的民众都不敢不服从。
郑伯克按照国王的
意愿,自告奋勇地说道:“我微贱之身,竟然会违反先帝(也就是唐
玄宗)的旨意,但是如果不攻克鄢,那么天子会对我有怨言,可是我怎
么能够不前往作战呢?这是王室为了遵守先帝的意愿采取的行动,作
为臣子,有罪而不主动投降,因此特意持此诏书去攻打鄢。
如果他们
的民众投降,我心里便屈服了;但是上面的幸失之病,如果照成这一切,那我就犯了罪,即使死也不会深蒙大家的厚爱。
为了表现臣子的
忠诚,我将不惜牺牲臣子的生命,奉献给国王,使国王安然无恙!”。
高中语文文言文左传《郑伯克段于鄢》原文和译文
左传《郑伯克段于鄢》原文和译文郑伯克段于鄢选自《左传》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
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
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他邑唯命。
”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从前,郑武公在申国娶了一妻子,叫武姜,她生下庄公和共叔段。
庄公出生时脚先出来,武姜受到惊吓,因此给他取名叫“寤生”,很厌恶他。
武姜偏爱共叔段,想立共叔段为世子,多次向武公请求,武公都不答应。
到庄公即位的时候,武姜就替共叔段请求分封到制邑去。
庄公说:“制邑是个险要的地方,从前虢叔就死在那里,若是封给其它城邑,我都可以照吩咐办。
”武姜便请求封给京邑,庄公答应了,让他住在那里,称他为京城太叔。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
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
子姑待之。
”大夫祭仲说:“分封的都城如果超过三百方丈,那就会是国家的祸害。
先王的制度规定:国内最大的城邑不能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不得超过它的五分一,小的不能超过它的九分之一。
现在,京邑的城墙不合规定,这不是先王的制度,这样下去您将会控制不住的。
”庄公说:“姜氏想要这样,我怎能躲开这种祸害呢?”祭仲回答说:“姜氏哪有满足的时候!不如及早处置,别让祸根滋长蔓延,一滋长蔓延就难办了。
蔓延开来的野草还不能铲除干净,何况是您受宠爱的弟弟呢?”庄公说:“多做不义的事情,必定会自己垮台,你姑且等着瞧吧。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
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公曰:“无庸,将自及。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
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
”公曰:“不义不暱,厚将崩。
文言文《郑伯克段于鄢》原文及翻译
文言文《郑伯克段于鄢》原文及翻译《郑伯克段于鄢》是中国古代历史上著名的一段故事,被收入了《左传》中。
这篇文章将为大家带来《郑伯克段于鄢》的原文及翻译。
此篇文章不仅可以帮助中文学习者更好地学习文言文,还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历史文化。
原文:郑人有疾,使告于管仲曰:“我尝藏匿剑于阙之上,不可以不以遗君,君其取之。
”管仲舍人提一,往取剑。
见其有瑕,曰:“此剑已坏,不可以用也。
”尽之市,得铁数百斤,又以告管仲曰:“得铁而无所为,非盗乎。
”管仲曰:“吾赠君,不复敢取。
”归而使人移铁于鄢。
乃使人献之郑伯,使曰:“管仲遗君此剑,请以命之。
”郑伯曰:“是已,而吾闻管仲与天下合谋者三,谓之梁惠、赵盾、孙叔敖,皆国士也,将安求不可?”乃唯以礼谢之。
郑伯区区乎自持其国,不以诈过人,而管仲助之以金玉;又欲以剑锥之,乃欲骄其君,使诸侯之士相仇也。
且人臣贵国家,不贵私人。
自今以往,人君务本,以安其民,则国安乐也。
翻译:郑国有一位病人,他派人向管仲求助,说:“我曾经藏剑在宫门上方,必须把它遗赠给君主,您请取来。
”管仲指派一个家仆去将剑取来。
家仆发现剑已经有瑕疵,说:“这把剑已经不可用了。
”他们把剑拿到市场上卖掉,得到了几百斤铁。
管仲对此很满意,但是他不打算拿铁回去,因为这有可能让别人误会自己是偷盗来的。
返回家中后,他又派人把铁送到了鄢城。
随后他让人把这些铁献给郑国国君,说:“这是管仲送给您的剑,请您用它驱除敌人。
”郑国国君回答说:“我听说管仲与天下同心协力,包括三个国士梁惠、赵盾和孙叔敖,这些人应该不会欺骗我。
”因此,他仅表示感谢管仲的礼物。
郑国国君不带诈骗,仅以正义和守信为原则统治国家,管仲却通过金玉和美好礼物愚弄国君,试图让不同的诸侯国之间发生冲突。
然而,人民无论何时都应该重视国家,而不是个人利益。
从现在开始,君主们应该倾力于治国教民,保持国家的安全和幸福。
这段文言文描述了管仲用铁代替了剑,并把铁送给了郑君,试图通过这个行动欺骗郑君。
文言文《郑伯克段于鄢》原文及翻译
文言文《郑伯克段于鄢》原文及翻译《郑伯克段于鄢》先秦:左丘明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
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爱共叔段,欲立之。
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
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
佗邑唯命。
”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
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
无生民心。
”公曰:“无庸,将自及。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
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
”公曰:“不义,不暱,厚将崩。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
夫人将启之。
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
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书曰:“郑伯克段于鄢。
”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
不言出奔,难之也。
遂寘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既而悔之。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
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
”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
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
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洩洩。
”遂为母子如初。
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
《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其是之谓乎!”【翻译】从前,郑武公在申国娶了一妻子,叫武姜,她生下庄公和共叔段。
庄公出生时脚先出来,武姜受到惊吓,所以给他取名叫“寤生”,所以很厌恶他。
《郑伯克段于鄢》全文及翻译
《郑伯克段于鄢》全文及翻译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
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爱共叔段,欲立之。
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从前,郑武公娶了申国国君的女儿为妻,名叫武姜,她生下庄公和共叔段。
庄公出生时难产,武姜受到惊吓,因此给他取名叫“寤生”,从此就厌恶他。
武姜偏爱共叔段,想立共叔段为世子,多次向武公请求,武公都不答应。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
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
佗邑唯命。
”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通三]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公曰:“姜氏欲之,焉辟[通避]害?”对曰:“姜氏何厌[通餍]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
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到庄公即位的时候,武姜就替共叔段请求分封到制邑去。
庄公说:“制邑是个险要的地方,从前虢叔就死在那里,若是封给其它城邑,我都可以照吩咐办。
”武姜便请求封给共叔段京邑,庄公答应了,让他住在那里,称他为京城太叔。
大夫祭仲说:“分封的都城,城墙如果超过三百方丈长,会成为国家的祸害。
先王的制度规定,国内最大的城邑城墙不能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不得超过它的五分之一,小的不能超过它的九分之一。
现在,京邑的城墙不合法度,不符合法制,您将要不能控制。
”庄公说:“姜氏想要这样,我如何躲开这种祸害呢?”祭仲回答说:“姜氏哪有满足的时候!不如及早处置,别让祸根滋长蔓延,一滋长蔓延就难办了。
蔓延开来的野草还很难铲除干净,何况是您那受到宠爱的弟弟呢?”庄公说:“多做不义的事情,必定会自趋灭亡,你姑且等待。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
无[通毋]生民心。
”公曰:“无庸,将自及。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
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
”公曰:“不义不暱(昵),厚将崩。
真伯克段于鄢译文
真伯克段于焉译文《郑伯克段于鄢》是《左传》中的一篇经典文章。
原文: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
生庄公及共叔段。
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
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
” 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 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 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
蔓,难图也。
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 公曰:“无庸,将自及。
”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
子封曰:“可矣。
厚将得众。
” 公曰:“不义不昵,厚将崩。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
夫人将启之。
公闻其期,曰:“可矣!” 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京叛大叔段。
段入于鄢“。
公伐诸鄢。
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遂置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 既而悔之。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
公赐之食。
食舍肉。
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
请以遗之。
” 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 颖考叔曰:“敢问何谓也?” 公语之故,且告之悔。
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遂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公从之。
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 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 遂为母子如初。
君子曰:“颖考叔,纯孝也。
爱其母,施及庄公。
《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其是之谓乎?”译文:从前,郑武公在申国娶了一妻子,叫武姜,她生下庄公和共叔段。
庄公出生时脚先出来,武姜受到惊吓,因此给他取名叫“寤生”,所以很厌恶他。
武姜偏爱共叔段,想立共叔段为世子,多次向武公请求,武公都不答应。
郑伯克段于鄢原文及译文赏析
郑伯克段于鄢
【原文】
克者何?能也。
何能也?能杀也。
何以不言杀?见段之有徒众也。
段,郑伯弟也。
何以知其为弟也?杀世子、母弟目君,以其目君知其为弟也。
段,弟也,而弗谓弟;公子也,而弗谓公子。
贬之也。
段失子弟之道矣,贱段而甚郑伯也。
何甚乎郑伯?甚郑伯之处心积虑成于杀也。
于鄢,远也,犹曰取之其母之怀之云尔,甚之也。
然则为郑伯者,宜奈何?缓追,逸贼,亲亲之道也。
【译文】
克是什么意思?就是能够的意思。
能够做什么呢?能够杀人。
为什么不直接说杀呢?因为要表示出追随共叔段的人很多。
共叔段是郑伯的弟弟,怎么知道他是弟弟的呢?因为假如国君杀了嫡亲的长子,或者同母所生的弟弟,便用国君的爵号称呼他,文中既然已经称呼郑伯,那么也就知道共叔段是郑伯的弟弟了。
共叔段既然是国君的弟弟,却不称他为弟弟;共叔段应当是公子,也不称他为公子,这是对他的贬斥,因为共叔段已经丧失了一个公子和弟弟所应有的道德以为。
但是《春秋》鄙视郑伯的程度超过了对共叔段的批评。
在什么地方超过了对共叔段的批评?因为经文并未对郑伯想尽一切方式,想要杀掉弟弟的意愿提出批评。
但经文说在鄢这个地方杀掉共叔段的,表明共叔段已经跑到远离郑国都城的地方了。
就好比说是从母亲的怀中夺过婴儿杀掉,这又是郑伯做得过分的地方。
既然这样,那么对郑伯来说最好的方法是什么呢?就是不要急着追杀已经逃远了的乱臣,而应该遵循兄弟之间相亲相敬的道德。
《郑伯克段于鄢》鉴赏及译文注释
《郑伯克段于鄢》鉴赏及译文注释《郑伯克段于鄢》是由左丘明所创作的,这是一个流传甚广、十分典型的兄弟相争的故事。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郑伯克段于鄢》的鉴赏,我们一起来看看吧!《郑伯克段于鄢》春秋战国|:左丘明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
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爱共叔段,欲立之。
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
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
佗邑唯命。
”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
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
无生民心。
”公曰:“无庸,将自及。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
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
”公曰:“不义,不暱,厚将崩。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
夫人将启之。
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
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书曰:“郑伯克段于鄢。
”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
不言出奔,难之也。
遂寘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既而悔之。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
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
”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
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
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洩洩。
”遂为母子如初。
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
《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
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爱共叔段,欲立之。
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
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
佗邑唯命。
”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
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
无生民心。
”公曰:“无庸,将自及。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
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
”公曰:“不义,不暱,厚将崩。
”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
夫人将启之。
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
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书曰:“郑伯克段于鄢。
”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
不言出奔,难之也。
遂寘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既而悔之。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
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
”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
之故,且告之悔。
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
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洩洩。
”遂为母子如初。
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
《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其是之谓乎!”
从前,郑武公娶了申国国君的女儿为妻,名叫武姜,她生下庄公和共叔段。
庄公出生时难产,武姜受到惊吓,因此给他取名叫“寤生”,从此就厌恶他。
武姜偏爱共叔段,想立共叔段为世子,多次向武公请求,武公都不答应。
到庄公即位的时候,武姜就替共叔段请求分封到制邑去。
庄公说:“制邑是个险要的地方,从前虢叔就死在那里,若是封给其它城邑,我都可以照吩咐办。
”武姜便请求封给太叔京邑,庄公答应了,让他住在那里,称他为京城太叔。
大夫祭仲说:“分封的都城如果城墙超过三百方丈长,会成为国家的祸害。
先王的制度规定,国内最大的城邑不能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不得超过它的五分之一,小的不能超过它的九分之一。
现在,京邑的城墙不合法度,不符合法制,您将要不能控制。
”庄公说:“姜氏想要这样,我如何躲开这种祸害呢?”祭仲回答说:“姜氏哪有满足的时候!不如及早处置,别让祸根滋长蔓延,一滋长蔓延就难
办了。
蔓延开来的野草还很难铲除干净,何况是您那受到宠爱的弟弟呢?”庄公说:“多做不义的事情,必定会自趋灭亡,你姑且等待。
”
过了不久,太叔段使原来属于郑国的西边和北边的边邑,暗中归自己控制。
公子吕说:“一个国家受不了两个国君的统治,现在您打算怎么办?您如果打算把郑国交给太叔,那么我请求去侍奉他;如果不给,那么就请除掉他,不要使百姓们产生疑虑。
”庄公说:“不用管他,他自己会遭到灾祸的。
”
太叔又把两处地方改为自己统辖的地方,一直扩展到廪延。
子封说:“可以行动了!土地扩大了,他将得到更多老百姓的拥护。
”庄公说:“对君主不义,对兄长不亲,土地虽然扩大了,也终将崩溃。
”
共叔段修整了城郭,聚集人民,准备好了充足的粮食,修缮盔甲兵器,准备好了步兵和战车,将要袭击。
郑国都。
武姜准备为共叔段打开城门做内应。
庄公知道了共叔段偷袭郑的日期,说:“可以出击了!”于是命令子封率领二百辆战车,去讨伐京邑。
京邑的人民背叛共叔段,共叔段于是逃到鄢城。
庄公又追到鄢城讨伐他。
五月二十三日,共叔段逃到共国。
《春秋》记载道:“郑伯克段于鄢。
”意思是说共叔段不遵守做弟弟的本分,所以不说他是弟弟;兄弟俩如同两个国君一样争斗,所以用“克”字;称庄公为“郑伯”(意为大哥),是讥讽他对弟弟失教;赶走共叔段是出于郑庄公的本意,不写共叔段自动出奔,隐含责难郑伯逼走共叔段的意思。
庄公就把武姜安置在城颍,并且发誓说:“不到黄泉(不到死后
埋在地下),不再见面!”过了些时候,庄公后悔了。
有个叫颍考叔的,是颍谷管理疆界的官吏,听到这件事,特意把贡品献给郑庄公。
庄公赐给他饭食。
颍考叔在吃饭的时候,把肉留着。
庄公问他为什么这样。
颍考叔答道:“小人有一个母亲,我吃的东西她都吃过,只是从未吃过君王的肉羹,请让我带回去送给她吃。
”庄公说:“你有个老娘可以孝敬,唉,唯独我就没有!”颍考叔说:“请问您为什么这么说?”庄公把原因告诉了他,还告诉颍考叔他后悔的心情。
颍考叔答道:“您有什么忧虑的?只要掘地挖出泉水,挖个隧道,在那里见面,那谁能您违背了誓言(不是跟誓词相合)呢?”庄公依了他的话。
庄公走进隧道去见武姜,赋诗道:“大隧之中相见啊,多么和乐相得啊!”武姜走出地道,赋诗道:“大隧之外相见啊,多么舒畅快乐啊!”于是姜氏和庄公作为母亲和儿子跟从前一样(即恢复了母子关系)君子说:“颍考叔是位真正的孝子,他不仅孝顺自己的母亲,而且把这种孝心推广到郑伯身上。
《诗经·既醉》篇说:‘孝子不断地推行孝道,永远能感化你的同类。
’大概就是对颍考叔这类孝子而说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