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测量降水量》优秀教案

合集下载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教案《3.4测量降水量》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教案《3.4测量降水量》

课程名称:测量降水量一、教学前期分析
二、教学设计
定好。

2.根据乌云分布的多少,不同地方的降雨量应有所不同。

(拿起雨量器,注意不要使雨量器内的“降水”雨水溢出。


3.把雨量器平放在桌面上,待液面平稳时读数。

读数时,视线与液面持平,加单位(毫米)。

4.测量三次,争取使降雨量有区别。

依次记录数据。

根据连续十天的降雨量数据制作降雨量柱状图。

如果连续多日没有降雨,可以查询气象台的数据制作柱状图。

学生室外观察、记录天
气;室内讨论并描述天
气特征
学习绘制柱状图。

科教版科学三上《测量降水量》教案

科教版科学三上《测量降水量》教案

《测量降水量》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测量;2.会制作简单的雨量器,并学会利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并在测量降水量的过程中发现正确使用雨量器的方法;3.在动手制作雨量器的过程中,体验团队合作与交流的乐趣;4.了解降水对人类生产生活起着重要的作用。

【教学重点】1.知道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测量;2.在动手制作雨量器的过程中,体验团队合作与交流的乐趣。

【教学难点】会制作简单的雨量器,并学会利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并在测量降水量的过程中发现正确使用雨量器的方法。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准备】(分好小组, 指定好组长)多媒体课件,透明直筒杯子、刻度带(胶帶)、喷壶、水槽、清水、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出示课件ppt4——ppt7)1、老师:同学们,你们喜欢下雨天吗?为什么?学生:喜欢,我喜欢听雨声;学生:不喜欢,下雨天到处湿漉漉的,不能出去玩……老师:感谢同学们分享自己对于雨的看法。

不管大家喜欢还是不喜欢下雨天,我们都得经历下雨天气。

不同季节的雨水有不同的特点,如:毛毛细雨;又如:倾盆大雨。

请同学们形容下你见过的雨势,其他同学注意认真聆听,并判断雨势的大小。

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描述雨势老师:刚刚有几位同学发表了自己对雨势大小的形容。

现在,我来问一下同学们,根据他们的描述,你能清楚地知道雨势的大小吗?学生:不能。

老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降水的形式有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地球上的水蒸发到空气中后,有时会形成降雨,再回到地球表面。

那么降雨量究竟是多少呢?我们应该怎么样测量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这个话题:测量降水量。

板书:测量降水量。

2、老师:同学们,我们平时喝的饮料上面都有表明体积,如:550ml、250ml等,方便我们了解这瓶饮料的多少。

现在我们需要测量降雨量为多少?是不是寻找一个合适的测量容器,就能解决我们的问题啦?老师:科学上把测量降水量多少的仪器叫雨量器。

3-4《测量降水量》(教学设计)2023秋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

3-4《测量降水量》(教学设计)2023秋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
-设计预习问题:提出问题如“降水量是如何测量的?”、“降水量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引导学生思考。
-监控预习进度:通过在线平台收集学生的预习笔记和疑问。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学生在家观看视频、阅读文档,对降水量测量有初步了解。
-思考预习问题:学生针对问题进行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提交预习成果:学生将预习笔记和问题提交至平台,供教师查看。
板书设计
①降水量的概念:降水量是指一定时间内降落到地面上的水量的多少。
②降水量的测量方法:使用雨量计、雨筒等工具进行测量。
③降水量的记录和分析:记录降水量数据,分析降水量与气候、生态环境等因素的关系。
④艺术性和趣味性:通过绘制天气符号、绘制降水量柱状图等,增加板书的趣味性。
⑤激发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在能力层面,大部分学生具备观察、实验和记录的基本能力。他们能够观察到降水现象,并用简单的工具进行实验操作。此外,学生已经习惯了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能够积极参与讨论和分享。
在素质方面,学生们普遍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对科学实验充满兴趣。他们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理解和分析降水量的相关知识。
然而,部分学生在动手操作和观察能力上相对较弱,可能需要老师在课堂上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引导。此外,部分学生可能对降水量的概念和测量方法理解不深,需要在课堂上通过实例和实验进行巩固。
2.科学思维: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降水量知识,进行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培养科学思维。
3.实践操作:学生能够亲自动手操作,进行降水量的测量和记录,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4.团队合作:学生能够在小组合作中,共同完成降水量的测量和分析,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学情分析

.4测量降水量(教案)

.4测量降水量(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3.4《测量降水量》教学设计科学概念目标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

科学探究目标学会制作简易的雨量器,并能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完成“天气日历”的记录。

科学态度目标保持对天气现象观测的浓厚兴趣,培养认真、仔细的观察习惯,能在课后持续地测量降水量。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随着科技的发展,降水量的测量会更精确。

记录降雨量,然后整理实验器材。

实验记录:组别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降雨量(毫米)12 10 7实验分析:降雨量的多少与使用的雨量器的粗细、大小没有关系,雨量器测的是雨水在雨量器中的高度。

实验结论:降雨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

刚才的实验,我们测出了降雨量,你知道怎样判断小雨、中雨、大雨吗?根据什么判断下雨的等级呢?四、确定降水等级在下雨的天气里,用自制的雨量器测量24小时内的降水量,对照等级表就可以确定下雨的等级了。

降水量等级表:查询当地气象台关于这场雨的降雨量等级报告,并和我们的测量结果进行比较。

展示PPT课件(降水量柱状图)你能根据柱状图说出降水的等级吗?五、交流研讨1.研讨一:自制雨量器要注意什么?测降雨量要注意什么?(1)自制雨量器时,要将刻度条的零刻度线与容学生猜测:有等级标准对测量结果与等级表对照确定下雨的等级学生分析柱状图与等级表对照,回答问题。

学生根据制作经验,交流讨论,并汇报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练习并掌握雨量器的使用及读数方法。

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学习利用统计图表,比较、分析结果。

掌握如何判断下雨的等级对自制雨量器的内容复习回顾。

器内部的底面对齐。

(2)测降雨量时的注意事项:① 注意不要让雨量器内的“雨水”溢出。

② 读数时,要把雨量器平放在桌面上,视线与雨量器内的液面保持水平。

③ 下雨时把雨量器放在开阔、没有障碍物的地方,并保持水平。

雨停之后,通过外筒上的刻度,及时读出降雨量是多少毫米并做好记录。

2.怎样测量一场雪的降水量?降雪量,实际上是雪融化成水的降水量。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测量降水量》优质教案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测量降水量》优质教案

教学设计:测量降水量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降水量的测量方法,掌握使用雨量计测量降水量的基本操作步骤。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记录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了解降水量的测量方法,掌握使用雨量计测量降水量的基本操作步骤。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记录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教学工具:雨量计、透明玻璃杯、水、标尺、笔记本等。

教学材料:课件、图片、视频等。

四、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一段天气预报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天气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并提问:“你们知道如何测量降水量吗?”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和图片向学生介绍降水量的测量方法,包括使用雨量计和透明玻璃杯等工具进行测量。

并解释降水量的概念和单位。

操作(20分钟)(1)教师向学生展示雨量计的结构和使用方法,并进行示范操作。

(2)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每组配备一个雨量计和透明玻璃杯。

(3)学生按照教师的指导,将雨量计放置在室外或阳台上,用透明玻璃杯接住雨水。

(4)学生观察并记录每次下雨时的雨水高度,并使用标尺测量雨水的深度。

总结(10分钟)(1)学生回到教室,整理实验数据,并填写实验报告。

(2)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结果,总结测量降水量的方法和技术要点。

(3)教师提问:“你们觉得测量降水量有什么作用?”学生回答并进行讨论。

拓展(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和图片向学生介绍不同地区的降水量差异,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差异。

归纳与评价(5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归纳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进行课堂小结。

同时,教师对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记录进行评价。

五、作业布置:学生回家后,观察自己家附近的降水情况,并记录下来。

学生根据观察结果,绘制一张降水量统计图。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操作的方式,让学生亲自参与测量降水量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实验和记录的能力。

三年级教科版科学《测量降水量》教案

三年级教科版科学《测量降水量》教案

三年级教科版科学《测量降水量》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降水量的概念和测量单位。

学会使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

能够记录和分析降水量数据。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验、记录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进行实验验证,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气象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培养学生尊重自然、关注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降水量的概念和测量单位。

学会使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

2.教学难点准确读取雨量器中的降水量数据。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实验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关于下雨的视频或图片,引出降水量的概念。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怎么测量降水量吗?2.认识降水量讲解降水量的定义:降水量是指一定时间内,从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液态或固态(经融化后)水,未经蒸发、渗透、流失,而在水平面上积聚的深度。

介绍降水量的测量单位:毫米(mm)。

3.认识雨量器展示雨量器,让学生观察其结构。

介绍雨量器的组成部分,包括漏斗、储水瓶、量杯等。

讲解雨量器的工作原理:雨水通过漏斗流入储水瓶,再用量杯测量储水瓶中的水量,即可得到降水量。

4.学习使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教师示范使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的方法,包括放置位置、读数方法等。

学生分组练习使用雨量器,教师巡视指导。

请几位学生上台演示使用雨量器的过程,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5.记录和分析降水量数据组织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如一周)持续测量降水量,并记录数据。

引导学生分析降水量数据,如比较不同日期的降水量、观察降水量的变化趋势等。

让学生根据数据分析结果,讨论可能影响降水量的因素。

6.拓展延伸提问学生:除了雨量器,还有哪些方法可以测量降水量呢?介绍其他测量降水量的方法,如雷达测雨、卫星遥感等。

鼓励学生在课后关注天气预报中的降水量信息,了解不同地区的降水情况。

7.总结归纳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降水量的概念、测量单位和使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的方法。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4.测量降水量 参考教案1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4.测量降水量 参考教案1

4.测量降水量一、教学目标1.知道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

2.会制作简易的雨量器,并学会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完成“天气日历”的记录。

3.保持对天气现象观测的浓厚兴趣,培养认真仔细的观察习惯,能在课后持续地进行降水量的观测。

4.了解随着科技的发展,降水量的测量会更精确。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制作简易雨量器,学会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

难点:课后长期地进行降水量的观测。

三、教学用具为学生准备:透明直筒杯子、刻度带(胶带)、喷壶、水槽、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气多媒体课件,雨量器实物。

四、相关资源【教学实验】制作雨量器.mp4、模拟降雨.mp4、【活动设计】变酸的雨水会损害植物吗?.jpg。

五、教学过程【新课导入】(一)聚焦【展示】展示图片,聚焦问题。

【展示】水循环的照片。

【提问】你们能看懂这幅图吗?【讲述】水通过阳光照射后蒸发到空气中,在空中形成云,最后变成雨降落到地面。

【提问】云除了会变成雨之外,还会变成什么降落到地面呢?【预设】云还会变成雪或冰雹降落到地面。

【展示】出示雨、雪、冰雹的图片。

【提问】这里三幅图,哪些是降水的形式呢?【预设】雨是降水的形式。

【提问】那么雪和冰雹呢?【讲述】也算是降水的形式,因为它们都是从空中降落到地面。

【提问】你们如何判定雪和冰雹也是降水的形式?【预设】雪和冰雹从天空降落到地面,在地面最后会变成水。

【提问】如果哪天降雨了,我们如何知道这一天的降水量?如何测量呢?【过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利用量雨器测量降水量。

【新知讲解】(二)探索:1.制作简易雨量器【提问】我们会把有时候的雨称为毛毛雨,我们也会把有些时候的雨称为倾盆大雨。

为什么?【预设】因为雨的大小不一样。

【提问】我们感觉到了雨的大小,那如何精准判断雨的大小呢?【总结】用一个标准的容器把雨水收集起来,再来测量。

在气象站中,这种收集雨水的容器叫做雨量器。

【过渡】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如何制作简易雨量器呢?好,现在我们观察下面的视频,看如何制作简易雨量器。

小学科学4《测量降水量》(教案)学年科学三年级上册教科版

小学科学4《测量降水量》(教案)学年科学三年级上册教科版

小学科学4《测量降水量》(教案)学年科学三年级上册教科版测量降水量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学生们不仅学习了理论知识,还需要进行实践操作。

测量降水量是一个有趣又实用的实验,它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降水形式和测量降水量的方法。

1. 引入我们的地球是一个充满了水的行星,水分是地球上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水以不同形式存在,例如固态的冰和液态的水,也包括气态的水蒸气和液态的降水。

降水是指从大气中降落到地面的水分,它以雨水、雪、冰雹等不同形式出现。

降水量的测量对于了解气候、水资源管理和农业等方面是非常重要的。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将学习如何测量降水量。

2. 目标通过本次实验,学生将能够:- 了解降水量的概念和意义;- 学习使用测量降水量的工具和方法;- 进行实际测量,并记录结果;- 分析并探讨降水量的可能影响因素。

3. 实验材料和工具为了进行降水量的测量,我们需要以下材料和工具:- 清洁的量杯(刻度盒);- 透明的标准量杯(刻度盒);- 水;- 清洁的雨量计;- 天气记录表;- 笔和纸。

4. 实验步骤(1)了解降水量的概念首先,让学生了解降水量的概念。

降水量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某个地区收到的降水总量。

常用单位包括毫米、厘米和英寸等。

降水量的多少与地区的气候和季节有关,不同的地区和季节降水量可能会有很大差异。

(2)观察和记录天气情况要准确地测量降水量,我们需要提前观察天气状况并记录下来。

每天早晨,学生们可以观察天空中是否有云朵、阳光的强度以及当前的气温等信息,并记录在天气记录表中。

(3)准备测量降水的设备在测量降水量之前,学生需要准备好相关的设备。

他们可以清洁量杯(刻度盒)和雨量计,以确保测量的准确性。

(4)测量降水量当有降水时,学生们要迅速将雨量计放置在露天的合适位置,以捕捉尽可能多的降水。

之后,将雨量计中的水倒入透明的标准量杯(刻度盒)中,并记录下测量值。

如果降水较轻,可以将降水量估算为“微量”或使用“+”表示。

而如果降水较大,可以按照标准测量降水量,并注意记录时的单位。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测量降水量》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测量降水量》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天气》第四课《测量降水量》教学设计【教材简析】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元素。

这一课让学生知道气象学家是怎样测量、记录和确定降水量的。

为了激发学生观测降水的兴趣,理解雨量器的工作原理,本课引导学生制作简易雨量器,并用来练习测量、记录降水量。

【学情分析】学生对天气现象有一定的生活体验,知道下雨是降水的一种形式,容易忽略下雪、下冰雹也是降水;三年级学生年龄偏小,理解雨量器口径大小对测量降水量没有影响也有一定难度;他们的动手能力和理解能力同样有限,制作简易的雨量器、观察读数时都会出现各种小问题。

这些都需要教师在备课时细致预设并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实验习惯,提升科学素养。

【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目标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

(二)科学探究目标学会制作简易的雨量器,并能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完成“天气日历”的记录。

(三)科学态度目标保持对天气现象观测的浓厚兴趣,培养认真仔细的观察习惯,能在课后持续地进行降水量的观测。

(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随着科技的发展,降水量的测量会更精确。

【教学重难点】重点:制作简易雨量器,学会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

难点:认识到雨量器的口径大小对测量结果没有影响,课后长期地进行降水量的观测。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易于观察的直筒杯、绘制好的毫米刻度条。

教师准备:多个透明直筒玻璃杯、刻度条、剪刀、胶带、拍照设施、喷壶、水槽、降水量记录表、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聚焦1.情境导入:同学们好,在上课前,我们来看一段视频。

(播放郑州遭遇强降水的视频)2.揭示课题:这么大的降水量给郑州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损失,那什么是降水量呢?它又是怎样测量出来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测量降水量》(揭示课题)。

二、探索(一)明确降水量的含义。

降水量是指一定时间内,天空中的雨、雪、冰雹等降落到水平面上,假定无渗漏,不流失,也不蒸发,累积起来的水的高度。

小学科学教案:测量降水量.docx

小学科学教案:测量降水量.docx

4.测量降水量【教材分析】£测量降水量》是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天气3单元第4 课的内容。

*大气》属于地球系统中“大气运动”中的•部分,大气运动形成了天气和气候现象“ €测量降水量》是在前三课的基础上继续观察天气•本课从提问学生“降水量如何测量”引出本课的学习任务,同时,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了解学生的前概念.通过学生交流测量降水量的方法中,引出雨量器的制作及正确使用,同时借助雨量等级标准来判断雨的等级,接着研讨“雨量器制作中的注意事项,思考如何测量一场雪的降水量”,这两个问题指向学生对雨量器的使用是否己经掌握,同时也指向「学生对这种方法是否能顺利迁移到对其他形式的降水的测量。

最后的拓展环节则是本单元的一个中心任务,把课常的所学延伸到课外去。

【学情分析L学习能力方面:学生经过两年的科学学习经历后,已经具备了更强的动手能力,具备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但是对事物的关注时间还是比较短暂。

而且,三年级的孩子对降雨这种天气现象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对天气现象的研究保留着较浓的兴趣。

这也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一定的楮助。

知识储备方面:在二年级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对天气进行过一些学习和观察,例如二年级上册《各种各样的天气》《不同的季节》。

学生对降水量的概念及其测量还是很陌生的,对南星器也是从未接触,对降雨县等级也没仃相关的知识储备.探究实践方面:制作简易的雨量器,看似比较简服,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习理解能力,雨量器的制作会存在•定的误差,特别是O刻度的对齐位置.较难操作,读数时视线与液面的水平高度较难统一,从而导致测量降水取不准确。

【敦学目标】1.科学观念通过观察和测量,知道雨量器是测量降雨量的工具。

了解水是地球的要素∙之一,时我们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影响。

2.科学用雉用整理数据、分析和归纳的方法,概括•段时间的雨量变化规律,推理天气特征。

3.探究实践制作简易雨垃器,学会使用简易雨乐器测量降雨贵,用简单的图表整理、分析天气信息。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 测量降水量》优秀教学设计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  测量降水量》优秀教学设计

第4课测量降水量(教材P47~49)授课时间:______________累计____1____课时课题测量降水量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知道降雨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

科学探究目标学会制作简易的雨量器,并能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雨量,完成“天气日历”的记录。

科学态度目标保持对天气现象观测的浓厚兴趣,培养认真仔细的观察习惯,能在课后持续地测量降雨量。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随着科技的发展,降水量的测量会更精确。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制作简易雨量器,并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

难点:制作和使用雨量器的注意事项。

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透明直筒杯子、刻度条、喷壶、水槽、透明胶带、剪刀、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雨量器、教学课件、班级记录表。

流程教学设计二次备课聚焦1.播放:播放雨雪天气的天气预报录像。

2.讲解: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天气日历中的重要数据。

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3.提问:最近的一次降雨是在什么时候?雨下得大还是小?你是根据什么判断降雨量的大小的?(预设:通过观察雨滴的大小、稀疏以及下雨的时间长短来判断。

可以从地面上水坑积水的深浅、放在外面的容器中雨水的多少判断降雨量的大小。

)4.揭题:究竟用什么测量降水量?怎么测量?我们今天就来探究这些问题。

(板书:测量降水量)探索与研讨探索一:制作简易雨量器1.展示:课件出示雨量器图片。

大家知道这是什么装置吗?(预设:用来收集雨水的装置;用来测量降雨量的装置。

)2.揭题:其实,这是专门测量降雨量的装置,在气象站中,将这种装置叫作雨量器,雨量器可以用来测量和区分降雨量等级。

3.提问:(教学提示:出示简易雨量器。

)如果让你们做一个雨量器,你们会怎样制作呢?(预设:在玻璃杯上标上刻度。

)探索与研讨 4.讲解:出示并讲解简易雨量器的制作过程及应该注意的地方。

5.布置任务:指导学生分组,并按步骤制作简易雨量器。

(教学提示: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尽量抓紧时间制作,为接下来的探索活动留足时间。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3.4《测量降水量》教案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3.4《测量降水量》教案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3.4《测量降水量》教案一. 教材分析《测量降水量》是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降水的形式和测量降水量的方法。

本课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探究能力,对自然现象有好奇心,但降水量的测量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新的领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方式,掌握测量降水量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降水的形式,知道降水量的测量方法。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3.培养学生关注天气现象,热爱科学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降水量的测量方法。

2.难点:如何准确地测量降水量。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降水量的测量方法。

2.运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3.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降水量的测量工具:雨量器、尺子等。

2.准备相关资料:降水量的图片、视频等。

3.准备实验材料:水、容器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关注降水现象,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呈现(10分钟)介绍降水量的测量工具——雨量器,讲解雨量器的使用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自动手操作,测量降水量。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相互交流实验结果,讨论如何准确地测量降水量。

教师总结降水量的测量方法,强调注意事项。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降水现象,思考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降水量的测量方法和注意事项。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作业:测量家附近的降水量,并记录下来,下节课分享。

8.板书(5分钟)降水量的测量方法1.选择合适的位置放置雨量器。

最新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第4课《测量降水量》教案

最新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第4课《测量降水量》教案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使学生了解雨量器主要的构造及其特点,掌握使用自制雨量器测量降水量的方法。
2.出示一副装有冰(或雪)的自制雨量器照片,请学生想办法读出降水量。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理解冰雪融化成水之后用相同直径的玻璃杯进行测量才能得出准确的数值。
四、拓展
对学生每天课外开展的降水量测量和记录活动进行指导。
二、探索
1.阅读并按照教科书上的步骤制作简易雨量器。每个小组可选择不同直径的直筒(上下粗细要一致)透明杯子,注意零刻度与杯子内壁的底面对齐(不建议由学生画刻度条)。当各个小组制作完自己的雨量器后,可以拿到教室前面展示给全班同学。
2.让学生拿着他们的雨量器来到室外,各小组用喷壶模拟降雨,注意不要使雨量器内的“降水”溢出,视线和雨量器内的水面保持平行时读取雨量器上的刻度数。讨论为什么要这样做,小组的每个人都读一次自己小组的雨量器的读数。
从学生日常经历入手,激发测量降雨量的兴趣。
阅读简易雨量器的制作步骤后,小组合作制作简易雨量器。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尽量抓紧时间制作,为使用自制雨量器测量降雨量留足时间。
利用简易雨量器模拟测量降雨量,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也为实际测量降雨量打好基础。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学习利用统计图表,比较、分析结果。
了解随着科技的发展,降水量的测量会更精确。
教学重点:制作简易的雨量器,并学会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完成天气日历的记录。
教学难点:课后持续地进行降水量的观测。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聚焦
1.谈话:降水有哪些常见的形式?然后,和学生一起回忆最近的一次降雨。雨下得大还是小呢?你们是怎样判断降水量的大小的?
2.提问:降雨量是多少呢?我们怎么测量呢?
3.教师出示“我们的降雨量填充图”。每组汇报达成一致的读数,教师在填充图上记录各组的降雨量。讨论每组的降雨量为什么不同,如何确定哪一组是大雨、哪一组是中雨、哪一组是小雨。教师出示气象学家根据降雨量的多少区分雨的等级的数据表,让学生来对照,做出判断。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测量降水量》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测量降水量》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测量降水量》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天气这一章节的第4课《测量降水量》,主要介绍如何测量降水量。

在这一章节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天气的基本概念和常见的天气现象,掌握了测量温度和风向的方法。

本课将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降水量的概念,并学习如何使用简单的工具来测量降水量。

二、教学目标:1. 知道什么是降水量,并了解降水量的重要性。

2. 掌握使用雨量计测量降水量的方法。

3. 学会记录和比较不同时间和地点的降水量数据。

4. 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5.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实践操作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学生理解降水量的概念和重要性,掌握使用雨量计测量降水量的方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观察、记录和分析数据,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科学知识和操作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观察和实践操作。

他们对天气现象比较感兴趣,但可能对降水量的测量方法和数据处理方面的概念和技能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实际操作和合作学习来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有关降水量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降水量的好奇心。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什么是降水量吗?例子:展示一张下雨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中的雨水,引导他们思考雨水的来源和意义。

第二环节:引入概念解释降水量的概念:降水量是指单位时间和单位面积上空气中降水的量。

降水包括雨、雪、冰雹等形式。

降水量的多少与气候、季节、地理位置等因素有关。

例子:让学生想象一下,在一个炎热的夏天,如果没有降水,植物会变得干枯,土地会变得干燥,人们的生活也会受到影响。

降水量的多少对我们的生活和自然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

第三环节:介绍测量降水量的工具展示雨量计的图片或实物,解释雨量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让学生了解雨量计是测量降水量的常用工具。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测量降水量》教科版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测量降水量》教科版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测量降水量》教科版
一、教学内容
《测量降水量》为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课程第四章《水和空气》的第三课。本节课主要内容包含:1.让学生理解降水量的概念,掌握降水量测量的基本方法;2.通过实验活动,观察和记录降水量,培养学生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3.引导学生探讨降水量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具体内容包括:介绍降水量的单位毫米;讲解并演示用量筒、雨量计等工具测量降水量的方法;组织学生进行测量降水量的实地观察活动。
举例解释:
-在讲解降水量概念时,可通过直观的图片或实物展示,让学生看到不同降水量对应的实际高度,加深理解。
-在教授测量工具使用时,教师应演示操作步骤,并指导学生亲自操作,确保学生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
-数据记录与处理方面,教师需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填写记录表,并能够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如计算平均值。
2.教学难点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降水量的基本概念、测量方法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降水量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和思考降水量的重要性。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中,学生们的表现让我感到惊喜。他们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讨论降水量对生活的影响,并提出自己的见解。这说明学生们具备了较好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但同时,我也注意到,在实验操作中,部分学生记录数据时还是显得不够细心,导致数据出现偏差。未来,我需要在课堂上强调数据记录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正确使用雨量计:学生可能对雨量计的结构和原理理解不够,操作不熟练。

小学科学教育科学三年级上册天气4测量降水量教案

小学科学教育科学三年级上册天气4测量降水量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测量降水量》一.教材简析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元素。

学生从小就尝试着用他们的感官来观察并判断降雨情况:小雨、中雨、大雨。

这种使用感觉器官来判断降水多少的方法会存在一定的误差,从而引出雨量器这一工具。

这一课让学生知道气象学家是怎样测量、记录和确定降水量的。

为了激发学生观测降水的兴趣,理解雨量器的工作原理,本课让学生亲自制作一个简易雨量器,并用此来测量、记录降水量。

聚焦板块:介绍大气中的水循环规律,了解降水的形式。

探索板块:主要是提出如何判定降水标准,然后自制简易的雨量器,并模拟降水,测定降水量,再通过自制雨量器测得的降水量与科学家测得的降水量进行比较,从而帮助学生理解降水量的概念。

通过研讨活动:判断雨量器中的冰或雪是否也是降水量的一部分,让学生明白下雪、下冰雹等也是降水,从而完善“降水”的概念。

拓展板块:置了连续 10 天测量与记录降水量的任务,并要求用柱状图对降水量进行分析。

此活动的开展注重学生长时间观察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意识到对大气的认识是建立在长时间的观察与连续性的记录基础之上。

考虑到我国不同区域天气情况的差异,可能一些地区较长时间内没有降雨,可以让学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来了解本地的降水情况。

二.学情分析学生对天气现象有一定的生活体验,知道下雨是降水的一种形式,但较难理解下雪、下冰雹也是降水。

制作简易的雨量器,看似比较简单,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习理解能力,雨量器的制作会存在一定的误差,从而导致测量降水量不准确。

三.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目标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

2.科学探究目标制作简易的雨量器,并学会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完成“天气日历”的记录。

3.科学态度目标保持对天气现象观测的浓厚兴趣,培养认真仔细的观察习惯,能在课后持续地进行降水量的观测。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制作简易雨量器,学会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

难点:课后长期地进行降水量的观测。

小学科学34测量降水量(教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小学科学34测量降水量(教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小学科学34测量降水量(教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测量降水量的重要性及方法引言:科学的发展离不开实证和数据的支持,而测量作为科学中重要的手段之一,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而在三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中,小学生将学习测量降水量的相关知识。

本文将探讨测量降水量的重要性以及几种常用的测量降水量的方法,帮助三年级的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知识。

一、测量降水量的重要性降水量是地球上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测量降水量不仅有助于提供气候和气象数据,更对农业、人类生活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1. 了解气候和气象变化测量降水量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不同地区的气候和气象变化情况。

通过长期的降水量观测数据,可以揭示出气候带、季风和气候异常等规律,为气象学家预测天气和研究气候变化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2. 农业生产的重要参考农业种植需要合适的降水量,过多或过少的降水都会对作物产量和品质造成不利影响。

通过测量降水量,可以帮助农民掌握地区的降水情况,以便合理进行农业生产管理,制定灌溉、种植和施肥计划。

3. 生活用水和水资源管理测量降水量有助于对水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和规划。

通过观测降水量,可以更好地理解地下水、河流、湖泊等水资源的补给和消耗情况,为水资源的合理分配提供科学依据。

4. 环境保护和自然灾害预防降水量的测量对于环境保护和自然灾害预防起到重要的作用。

通过长期观测降水量,可以了解到地势环境变化、水文情况以及洪涝、旱灾等自然灾害的可能发生情况,提出更加科学有效的防灾减灾措施。

二、测量降水量的几种方法1. 雨量计法雨量计法是最常用的测量降水量的方法之一。

它通过将雨水收集在一个有刻度的容器中,测量雨水的深度来得到降水量。

这种方法较为简单,适合用于孩子们的科学实践活动。

在家中可以使用一个小口径的透明玻璃瓶或塑料瓶,将瓶口放在均匀的场地上接收雨水,然后用尺子测量水的深度。

2. 光电感应法光电感应法是一种利用光电传感器测量降水量的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量降水量》教案
【教材简析】
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数据。

本课在教师对大气中的水循环进行初步介绍后,提出“降水量是多少呢?”
引发学生思考“用什么测量”“怎么测量”“怎么判定雨的大小”等问题。

探索部分先提出降水的判定要有一个标准,在此基础上提出雨量器的作用。

接下来,介绍制作简易雨量器的方法。

然后,让学生拿着做好的雨量器到室外,用喷壶模拟降雨,使学生经历一次收集和测量降水量的模拟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考虑雨量器的摆放地点、读取降雨量的方法。

对照降雨量等级标准判断各组雨量器测得的雨量等级。

最后将自制雨量器在雨天测得的数据与天气预报的数据进行比对,对雨量器效果进行评价。

研讨部分有三个问题,前两个问题是关于雨量器的制作与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在制作雨量器与模拟测量降水量的过程中已有提及,这两个问题的研讨是对前面活动的提升与小结,也为后续的课外实际测量做好方法上的准备。

“怎样测量一场雪的降水量?”这个问题的研讨很有意义。

通过研讨,让学生明白下雪也是降水的一种形式,也丰富了学生对降水量的测定方法。

拓展部分布置了连续10天测量与记录降水量的任务,并要求用柱状图的形式进行分析。

此活动的开展基于学生长时间观察的能力培养。

考虑到我国不同区域天气情况的差异,可能一些地区较长时间内没有降雨,可以让学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来了解本地的降水情况。

【学生分析】
学生从小就尝试着用他们的感官来观察并判断降雨情况:小雨、中雨、大雨。

这一课让学生知道气象学家是怎样测量、记录和确定降水量的,并让学生亲自制作一个简易雨量器用来测量和记录降水量。

制作简易雨量器和测量降水量对三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要求高,教师需加强指导。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

科学探究目标
●学会制作简易的雨量器,并能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完成“天气日历”的记录。

科学态度目标
●保持对天气现象观测的浓厚兴趣,培养认真、仔细的观察习惯,能在课后持续地测量降水量。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随着科技的发展,降水量的测量会更精确。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制作简易的雨量器,并学会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完成天气日历的记录。

难点:课后持续地进行降水量的观测。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每个小组一个透明直筒玻璃杯或塑料杯、刻度条、纸带、透明胶带、剪刀、喷壶、水槽、降雨量记录表。

教师准备:雨量器实物或图片。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谈话:降水有哪些常见的形式?然后,和学生一起回忆最近的一次降雨。

雨下得大还是小呢?你们是怎样判断降水量的大小的?
2.提问:降雨量是多少呢?我们怎么测量呢?
设计意图:从学生日常经历入手,激发测量降雨量的兴趣。

二、探索
1.阅读并按照教科书上的步骤制作简易雨量器。

每个小组可选择不同直径的直筒(上下粗细要一致)透明杯子,注意零刻度与杯子内壁的底面对齐(不建议由学生画刻度条)。

当各个小组制作完自己的雨量器后,可以拿到教室前面展示给全班同学。

设计意图:阅读简易雨量器的制作步骤后,小组合作制作简易雨量器。

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尽量抓紧时间制作,为使用自制雨量器测量降雨量留足时间。

2.让学生拿着他们的雨量器来到室外,各小组用喷壶模拟降雨,注意不要使雨量器内的“降水”溢出,视线和雨量器内的水面保持平行时读取雨量器上的刻度数。

讨论为什么要这样做,小组的每个人都读一次自己小组的雨量器的读数。

3.教师出示“我们的降雨量填充图”。

每组汇报达成一致的读数,教师在填充图上记录各组的降雨量。

讨论每组的降雨量为什么不同,如何确定哪一组是大雨、哪一组是中雨、哪一组是小雨。

教师出示气象学家根据降雨量的多少区分雨的等级的数据表,让学生来对照,做出判断。

设计意图:利用简易雨量器模拟测量降雨量,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也为实际测量降雨量打好基础。

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学习利用统计图表,比较、分析结果。

三、研讨
1.观察气象站的雨量器照片,将自制雨量器与气象站的雨量器进行对比,说一说自制雨量器要注意什么,测量雨量时又要注意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使学生了解雨量器主要的构造及其特点,掌握使用自制雨量器测量降水量的方法。

2.出示一副装有冰(或雪)的自制雨量器照片,请学生想办法读出降水量。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理解冰雪融化成水之后用相同直径的玻璃杯进行测量才能得出准确的数值。

四、拓展
对学生每天课外开展的降水量测量和记录活动进行指导。

1.选择上面或附近没有遮挡物的较开阔的地点放置雨量器,并固定好雨量器,避免被风吹倒。

2.每24小时记录一次降水量,做好记录,对照等级表,确定下雨的等级是无降雨、小雨、中雨还是大雨。

3.记录后将雨量器内的水倒掉。

如果当地10天内没有降雨,让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当地的降水情况。

【板书设计】
观测降水量
测量降水量的仪器:雨量器单位:毫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