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常见的修辞手法及用法小学小升初语文六级PPT讲稿思维导图知识点归纳总结[PPT白板课件]
合集下载
【小升初】语文总复习课件 - 常见修辞手法 (共26张PPT) 全国通用
6、天上的云,有的像羽毛,轻 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 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 羊群,悠闲自在地来来去去……
→比喻、排比
• 9、春去春又回,新桃换旧符。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在这醉人芬芳的季节,愿你生活像春天一样阳光,心情像桃花一样美丽,日子像桃子一样甜蜜。 2021/2/72021/2/7Sunday, February 07, 2021
)
31、圆圆的月亮像小玉盘似的挂在天空。(
)
修辞练习题
按要求完成下列练习: (1)一个个小山似的浪头不断地向他扑来。 把___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 (2)凤凰树开花了,开得那么热闹,小城好像笼罩在 一片片红云中。 用_______________来比喻______________ (3)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在这句话中把__________当作人来写,它会_____ (4)广场上人山人海。 这句话中是对______________进行了______,说明 __________
• 14、Thank you very much for taking me with you on that splendid outing to London. It was the first time that I had seen the Tower or any of the other famous sights. If I'd gone alone, I couldn't have seen nearly as much, because I wouldn't have known my way about.
•
THE END 17、一个人如果不到最高峰,他就没有片刻的安宁,他也就不会感到生命的恬静和光荣。2021/2/72021/2/72021/2/72021/2/7
→比喻、排比
• 9、春去春又回,新桃换旧符。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在这醉人芬芳的季节,愿你生活像春天一样阳光,心情像桃花一样美丽,日子像桃子一样甜蜜。 2021/2/72021/2/7Sunday, February 07, 2021
)
31、圆圆的月亮像小玉盘似的挂在天空。(
)
修辞练习题
按要求完成下列练习: (1)一个个小山似的浪头不断地向他扑来。 把___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 (2)凤凰树开花了,开得那么热闹,小城好像笼罩在 一片片红云中。 用_______________来比喻______________ (3)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在这句话中把__________当作人来写,它会_____ (4)广场上人山人海。 这句话中是对______________进行了______,说明 __________
• 14、Thank you very much for taking me with you on that splendid outing to London. It was the first time that I had seen the Tower or any of the other famous sights. If I'd gone alone, I couldn't have seen nearly as much, because I wouldn't have known my way about.
•
THE END 17、一个人如果不到最高峰,他就没有片刻的安宁,他也就不会感到生命的恬静和光荣。2021/2/72021/2/72021/2/72021/2/7
小学修辞手法课件ppt
对偶的用法和注意事项
用法
在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中广泛运用 对偶,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节奏感 。
注意事项
使用对偶时要避免生搬硬套,要根据 语境和表达需要适当运用。同时要注 意上下句之间的协调和对应,避免出 现语意断裂或矛盾的情况。
06
夸张
什么是夸张
夸张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夸大或缩小事物的特征、功能、程度等,以突出表达 效果,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想象。
将某一事物的后续效果提前描述,以突出其特点或情感。例如:“ 他一出现,大家都感到一股暖流袭来。”
夸张的用法和注意事项
夸张要适度
01
在使用夸张时,要注意不要过度夸大或缩小事物的本质特征,
以免造成误解或失去真实感。
夸张要贴切
02
夸张的运用要与语境和表达意图相符合,不能随意使用,以免
显得突兀或不自然。
夸张要注意情感表达
03
夸张的运用要符合作者的情感和感受,要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和情感反应。
THANKS
感谢观看
生动、形象。
注意比喻的贴切性
比喻要贴切,不能牵强附会, 更不能歪曲事实。
避免使用生僻的喻体
比喻要通俗易懂,避免使用生 僻的喻体,以免造成理解上的 困难。
注意比喻的修辞效果
比喻要具有修辞效果,能够增 强语言表达的力量和感染力。
03
拟人
什么是拟人
拟人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赋予 非人类事物以人类的特征或情感 ,使其更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用法
在文章中适当运用排比句,可以增强文章的气势和感染力,使表达更加鲜明有 力。
注意事项
在使用排比时,要注意句子的结构、意义和逻辑关系,避免出现语意重复或逻 辑混乱的情况。同时,也要根据文章的主题和语境选择合适的排比方式,避免 过度使用或滥用。
2021年小升初语文专项复习阅读技巧:6 修辞手法课件(31张PPT)
2021年小升初语文专项复习课件 语文统编版
亲近课文,忆修辞
排比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
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匆
匆》
拟人
看到一大锅粥正在叹气……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
气还在继续。
——《腊八粥》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
反问 排比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呢?
夸张 把人或物夸大或夸小
抓住特征,辨修辞
(1)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
(比喻)
(2)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拟人)
(3)海鸥时而在天似个长。
(夸张)
(5)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反问)
(6)是谁创造了人类历史?是我们劳动群众。
阅读语境,品修辞
语段
一
运用规律
秋风带着些许凉意,吹去了夏的闷热,拂走了夏的躁动。秋风是红 色的,秋风掠过,苹果红了,霜林醉了;秋风是金色的,秋风起处,谷 穗儿熟了,树叶儿黄了;秋风是无色的,秋风扫过,山的线条明了,水 的轮廓现了。
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什么表达效果? 请做简要赏析。
答:这里是运用排比、拟人的修辞手法,将秋风描写得细致入微, 将无形的秋风化为有形、有色、可感的事物,表达了秋风带给人的喜悦 之情。而且使句式更整齐,突出了秋风的美感。霜林醉了,是拟人的手 法,用霜林的陶醉形象地突出了秋风的凉爽、舒畅。
( 1)这 句话运 用了拟 人的修 辞手法 。 ( 2)把 (事物 )拟人 化(或 赋予人 的情感 )。 ( 3)生 动形象 地表现 了(事 物什么 的)特 点。 ( 4)表 达了作 者对( 事物) 的(什 么)之 情。
亲近课文,忆修辞
排比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
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匆
匆》
拟人
看到一大锅粥正在叹气……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
气还在继续。
——《腊八粥》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
反问 排比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呢?
夸张 把人或物夸大或夸小
抓住特征,辨修辞
(1)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
(比喻)
(2)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拟人)
(3)海鸥时而在天似个长。
(夸张)
(5)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反问)
(6)是谁创造了人类历史?是我们劳动群众。
阅读语境,品修辞
语段
一
运用规律
秋风带着些许凉意,吹去了夏的闷热,拂走了夏的躁动。秋风是红 色的,秋风掠过,苹果红了,霜林醉了;秋风是金色的,秋风起处,谷 穗儿熟了,树叶儿黄了;秋风是无色的,秋风扫过,山的线条明了,水 的轮廓现了。
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什么表达效果? 请做简要赏析。
答:这里是运用排比、拟人的修辞手法,将秋风描写得细致入微, 将无形的秋风化为有形、有色、可感的事物,表达了秋风带给人的喜悦 之情。而且使句式更整齐,突出了秋风的美感。霜林醉了,是拟人的手 法,用霜林的陶醉形象地突出了秋风的凉爽、舒畅。
( 1)这 句话运 用了拟 人的修 辞手法 。 ( 2)把 (事物 )拟人 化(或 赋予人 的情感 )。 ( 3)生 动形象 地表现 了(事 物什么 的)特 点。 ( 4)表 达了作 者对( 事物) 的(什 么)之 情。
小学生常见修辞手法学习ppt课件
(定义):有意对客观事物言 过其实,用来强调或突出事 物某一方面的特征,表达某 种强烈的思想感情。
作用:揭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 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完整版课件
22
例: 白发三千丈, 缘愁 似个长。
我摸摸那条棉被……简直 像纸一样单薄。
完整版课件
23
十、引用
引用:说话或写文章时, 引用别人的话,或引用大 家熟悉的成语、典故等都 叫引用。
(本、喻体之间的关系相似)
•例句:活跃了一天的太阳,依旧
像一比个喻快词 乐的孩完整版童课件 。喻体
本体
3
2、暗喻
• 暗喻是本体、喻体都出现,比喻 词常用“是”、“变成”、“成 了”、“构成”等。 。(本、喻体之间的
关系相等)
• 例:老师是辛勤的园丁,我们是祖
国的花朵。
• 。 例:弟弟成了泥完整版课人件
小学生 常见修辞手法
执教:郭方涛
完整版课件
1
一、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具体的、
浅显的、熟悉的、形象鲜明的事物去说 明或描写抽象的、深奥的事物。
作用:把事物的形象描写得更通俗易懂、 生动具体形象。
例如:共 产 党 像 太 阳 。
本体
比喻词
完整版课件
喻体 2
1、明喻
•明喻是本体、喻体、比喻词
都出现,比喻词常用“像”、 “好像”、“仿佛”、“犹 如”等。
28
2、间隔反复中间有其它的词语。
例:鲁迅《二心集·“友邦惊诧”论》中写道: “可是‘友邦人士’一惊诧,我们的国府就怕了, ‘长此以往,国将不国’了,好象失了东三省, 党国倒愈象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 倒愈象一个国,失了东三省只有几个学生上几篇 ‘呈文’,党国倒愈象一个国,可以博得‘友邦 人士’的夸奖,永远‘国’下去一样。”
小学常见的修辞手法及用法ppt
2、用否定形式表示肯定意思。 例如: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 理吗?
2021/3/7
——设问
• 设问:也叫设疑、提问。是为了突出强调、启发引导或 抒发感情而有意提问的一种修辞方法。设问是根据需要 提出问题随后作答,即自问自答,也可以只问不答,引 导读者深入探讨,实际上在文中已做了回答。
2021/3/7
——对比
• 对比:就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 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修辞格。准确运 用对比,能鲜明地显示出事物间的差别或者能突 出说明某一方面,从而增强说服力。
• 对比可分为两种: 两体对比。
一体两面对比。
2021/3/7
1、两体对比
• 把两种根本对立的事物放在一起进行对照,使好的显 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大的显得更大,小的显得更 小等等。
2021/3/7
——拟人
• 拟人:就是把物当做人来写,赋予它们人的思想 感情。运用拟人这一方法,可以使文章生动、有 趣、富有感染力,使人觉得亲切,有利于作者抒 发感情。
• 拟人有两种类型: 把事物直接当做人来写。 人直接同事物说话。
2021/3/7Leabharlann 1、把事物直接当做人来写。
例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 这是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的对比,赞扬了鲁迅先 生的高尚品质。
2021/3/7
——对偶
• 对偶:就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似的两个句子或短语来 表达意义相近、相关或相反的一种修辞方法。对偶式汉 语所独有的修辞格。作用有:能鲜明地揭示事物的内在 联系,反映事物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形式整齐,结构 匀称,看起来醒目,读起来顺口,听起来悦耳,便于记 忆和传诵。
• 例如: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三 个排比的短语表现海上夜空的柔和、静寂与神秘特色。)
2021/3/7
——设问
• 设问:也叫设疑、提问。是为了突出强调、启发引导或 抒发感情而有意提问的一种修辞方法。设问是根据需要 提出问题随后作答,即自问自答,也可以只问不答,引 导读者深入探讨,实际上在文中已做了回答。
2021/3/7
——对比
• 对比:就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 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修辞格。准确运 用对比,能鲜明地显示出事物间的差别或者能突 出说明某一方面,从而增强说服力。
• 对比可分为两种: 两体对比。
一体两面对比。
2021/3/7
1、两体对比
• 把两种根本对立的事物放在一起进行对照,使好的显 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大的显得更大,小的显得更 小等等。
2021/3/7
——拟人
• 拟人:就是把物当做人来写,赋予它们人的思想 感情。运用拟人这一方法,可以使文章生动、有 趣、富有感染力,使人觉得亲切,有利于作者抒 发感情。
• 拟人有两种类型: 把事物直接当做人来写。 人直接同事物说话。
2021/3/7Leabharlann 1、把事物直接当做人来写。
例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 这是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的对比,赞扬了鲁迅先 生的高尚品质。
2021/3/7
——对偶
• 对偶:就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似的两个句子或短语来 表达意义相近、相关或相反的一种修辞方法。对偶式汉 语所独有的修辞格。作用有:能鲜明地揭示事物的内在 联系,反映事物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形式整齐,结构 匀称,看起来醒目,读起来顺口,听起来悦耳,便于记 忆和传诵。
• 例如: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三 个排比的短语表现海上夜空的柔和、静寂与神秘特色。)
小学阶段的修辞及练习PPT讲稿思维导图知识点归纳总结[PPT白板课件]
1、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 (√) 2、看他的样子,好象有什么喜事似的。(×) 3、蜻蜓在飞来飞去,小猫就像没看见似的。(×) 4、真的,再没有像马一样忠实的动物了。(×) 5、旧上海是冒险家的乐园。(√ ) 6、我们要像孔繁森那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7、春天的江南大地仿佛铺上了一块绿地毯。(√ ) 8、她长得很像我邻居的小妹妹。(×) 9、天无边无垠的,几朵绒毛似的白云轻轻地掠过去。 10、这个地方我似乎已到过了。(×) 11、星星像孩子的眼睛眨呀眨。(√ ) 12、他的性格很像他爸爸。(×) 13、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 ) 14、敌人用了燃烧弹,邱少云周围成了一片火海。(√)
6、树上的小鸟在唧唧喳喳叫个不停,似乎在 ___热_烈__地_讨__论__着_最_ 热__门_的__什_么__话_题__一_样__。__(改为拟人句)
7、躺在草地上,望着变幻莫测的云朵打扮着蓝色的天幕,
一会儿飘来了
一团团的棉;絮 一会儿跑来
了 一群吃低头吃草的山羊 ;一会儿 出现一个青面燎牙的怪兽 。
总有一款PPT 适合您
【最新出品\精心整理\倾情奉献\敬请珍惜】
3、排比。运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结构相同或相似,意 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句子或词组,排成一串。这样 的句子可以加强语言的气势,表达强烈的感情,增强语 言的感染力。 4、夸张。对描写的事物有意识地加以夸 大或缩小,以突出事物的特征,表达作者的感情,引起 读者的联想,加深印象。 5、设问。为了引起读者的注意或思考,先自行提出问 题,再自己进行回答。即自问自答。
(排比句)
8、考场上静得很。(改为夸张句)
___考_场__上_静__得__连_一__根_针__掉_在__地_上__的_声__音_都__能__听_得__清_清__楚_楚__。_____
6、树上的小鸟在唧唧喳喳叫个不停,似乎在 ___热_烈__地_讨__论__着_最_ 热__门_的__什_么__话_题__一_样__。__(改为拟人句)
7、躺在草地上,望着变幻莫测的云朵打扮着蓝色的天幕,
一会儿飘来了
一团团的棉;絮 一会儿跑来
了 一群吃低头吃草的山羊 ;一会儿 出现一个青面燎牙的怪兽 。
总有一款PPT 适合您
【最新出品\精心整理\倾情奉献\敬请珍惜】
3、排比。运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结构相同或相似,意 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句子或词组,排成一串。这样 的句子可以加强语言的气势,表达强烈的感情,增强语 言的感染力。 4、夸张。对描写的事物有意识地加以夸 大或缩小,以突出事物的特征,表达作者的感情,引起 读者的联想,加深印象。 5、设问。为了引起读者的注意或思考,先自行提出问 题,再自己进行回答。即自问自答。
(排比句)
8、考场上静得很。(改为夸张句)
___考_场__上_静__得__连_一__根_针__掉_在__地_上__的_声__音_都__能__听_得__清_清__楚_楚__。_____
常用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课件)-小学语文必备基础知识系列
02 修辞手法的特点及其作用
(1)比喻
比喻的种类: 明喻: 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 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 例:农民们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稳矗立的小山。
02 修辞手法的特点及其作用
(1)比喻
比喻的种类: 暗喻: 典型形式是:甲是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 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 例: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
6.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对偶)
7.难道你忘了她刚失去妈妈吗?
(反问)
8.一串串水珠飞腾着,飞腾着,落尽深潭。 (反复)
9.一群红领巾正在养老院表演节目。
(借代)
10.她红润的脸蛋犹如盛开的桃花。
(比喻)
感谢观看!
例:好像失了东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想,党国 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只有几个学生上几篇“呈文”,党国倒愈像 一个国,可以博得“友邦人士”的夸奖,永远“国”下去一样。
句子排比:
例: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 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02 修辞手法的特点及其作用
(1)比喻
比喻的种类: 借喻: 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但它不同于借代。借代取两事物相关点,借喻取两事 物的相似点。 例:放下包袱,开动机器。
02 修辞手法的特点及其作用
(1)比喻
比喻的种类:
博喻:
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 例: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 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 人。 (“明珠”、“星星”“刚出浴的美人”分别从色彩、光华、感受等角 度,抓住光亮、隐约闪烁、清新洁静等相似点来描绘出荷花的美。)Βιβλιοθήκη 02 修辞手法的特点及其作用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六种常见修辞 ppt课件
(用“像”来指出某种情况。)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六种常见修辞
1、马是跪着的,像等人骑上它的背,
它才站起来似的。 ( )
2、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
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
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
3、一排排搭石像忠诚的仆人为我们服
务。
()
4、卡罗纳脸色苍白,像是生了一场大
病似的。
1、你骗谁,像你这样的穷人能买得 起汽车。 2、像你身体这样柔弱的人,是干不 了重活的。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六种常见修辞
非比喻句的五种“像”字句:
三、表示猜测
1、珊迪听了,目不转睛地看着我, 好像想表示感激。 2、小丽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六种常见修辞
非比喻句的五种“像”字句:
四、表示联想
拟人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六种常见修辞
比较下面两个句子,说说它们分别用了 什么修辞手法。
△啄木鸟在给树治病.( 拟人 )
△啄木鸟像医生在给树治病.( 比喻 )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六种常见修辞
春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比喻) 春风温柔地抚摸着你。( 拟人)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六种常见修辞
读成语、辨修辞
岁月如流,归心似箭,冷若冰霜( 比喻 )
把 一对对玉兰花灯柱 比作 仪仗队
5、鲜红的队旗像燃烧的火焰。
把 队旗 比作 火焰
6、玉屑似的雪末随小风学语飘文修扬辞手。法六把种常见雪修辞末 比作 玉屑
(1)天空中出现了一道彩虹,宛 如一座彩桥悬在上空。
(2)天渐渐破晓,淡青色的天 空镶着几颗残星,大地朦朦胧胧 的,如同笼罩着银灰色的轻纱。
(3)天空像被水清洗过的蓝宝石, 清澈透亮.
与神秘特色。)
1、马是跪着的,像等人骑上它的背,
它才站起来似的。 ( )
2、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
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
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
3、一排排搭石像忠诚的仆人为我们服
务。
()
4、卡罗纳脸色苍白,像是生了一场大
病似的。
1、你骗谁,像你这样的穷人能买得 起汽车。 2、像你身体这样柔弱的人,是干不 了重活的。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六种常见修辞
非比喻句的五种“像”字句:
三、表示猜测
1、珊迪听了,目不转睛地看着我, 好像想表示感激。 2、小丽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六种常见修辞
非比喻句的五种“像”字句:
四、表示联想
拟人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六种常见修辞
比较下面两个句子,说说它们分别用了 什么修辞手法。
△啄木鸟在给树治病.( 拟人 )
△啄木鸟像医生在给树治病.( 比喻 )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六种常见修辞
春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比喻) 春风温柔地抚摸着你。( 拟人)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六种常见修辞
读成语、辨修辞
岁月如流,归心似箭,冷若冰霜( 比喻 )
把 一对对玉兰花灯柱 比作 仪仗队
5、鲜红的队旗像燃烧的火焰。
把 队旗 比作 火焰
6、玉屑似的雪末随小风学语飘文修扬辞手。法六把种常见雪修辞末 比作 玉屑
(1)天空中出现了一道彩虹,宛 如一座彩桥悬在上空。
(2)天渐渐破晓,淡青色的天 空镶着几颗残星,大地朦朦胧胧 的,如同笼罩着银灰色的轻纱。
(3)天空像被水清洗过的蓝宝石, 清澈透亮.
与神秘特色。)
常见修辞手法(小学)PPT课件
• 19、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怎能不使人感到亲切、舒
服呢?(
)
• 20、湖里的睡莲像个害羞的小姑娘,慢慢地睁开眼睛,欣 喜地开放着。( )
• 21、春天的雨像牛毛,像细丝,像绣花针。( )
• 22、这种像棉团似的云是什么?哦,原来是积雨云。
(
)
• 23、海自己醒了,喘着气,打着呵欠,伸着懒腰,抹着 眼睛。( )
• 作用:读起来感到琅琅上口,使文章的节奏感加 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
• 例句:是您,引领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尽情遨游; 是您,和我们一起参加“雏鹰假日小队”活动; 是您,为了指导我们科技小组搞发明,利用星期 天跑图书馆,查阅资料﹒﹒﹒﹒﹒﹒
设问
• 为了此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 然后自己回答。(自问自答)
• 14、桂子开花十里香。(
)
• 15、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桦为裙, 还穿着绣花鞋。( )
• 16、这庄严的宣告,传到大江南北,传到天山南北,传
到白水黑山之间,使全国人民一起欢呼起来。(
)
• 17、春在哪里?春在操场上,春在教室里。( )
• 18、他家的房子可小呢,只有豆腐干那么大。( )
)
• 29、我能忘得了那惊人的场面吗?(
)
• 30、我的心激动得快要跳出来了。(
)
• 31、圆圆的月亮像小玉盘似的挂在天空。(
)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引用
• 引用现成的话(成语、诗句、格言、典故等) 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明某一方面,从而增强说服力。
1、两体对比
• 把两种根本对立的事物放在一起进行对照,使好的显得更好, 坏的显得更坏,大的显得更大,小的显得更小等等。
• 例如: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 句中通过两种不同的事物的对比,说明两种人的不同生命价
值和人们对两种人的不同评价。
2、一体两面对比
• 把同一事物中对立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来说,能把事 物说理说得透彻、全面。 • 例如:的确,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 少,为别人想得多。 • 这是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的对比,赞扬了鲁迅先 生的高尚品质。
总有一款PPT 适合您
【最新出品\精心整理\倾情奉献\敬请珍惜】
句子
1.关联句、扩句与缩句 2.句式变换 3.修改病句 4.理解句意、歧义句 5.修辞 6.写句、仿句、句子衔接 7.标点符号
小学阶段需要掌握的修辞手法:
比喻 拟人 夸张 排比 反复 反问 设问 对偶
——比喻
(2)不是所有像“像”、“好像”、“仿佛” 等词的句子都是比喻句。
• 例如:他呆呆地坐在那里,好像在等人似的。
找出下列比喻句中的本体和喻体。
1、沙丘上一阵混乱,匪徒们都兔子似的缩到沙丘后面去了。 2、她们从小跟小船打交道,驶起来就像织布穿梭缝衣透针
一般快。 3、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岗。 4、至于那些又臭又长的文章,恐怕连牛粪都不如。
1、扩大夸张
• 即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大、多、高、强、深······” 的夸张形式。
• 例如: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 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缩小夸张
• 即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少、低、弱、浅······” 的夸张形式。
• 例如:他呀,心眼小得只有针眼儿大。 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
例如:共产党像太阳。
2、暗喻
• 暗喻是本体、喻体都出现,比喻词常用“是”、 “变成”、“成了”、“构成”等。
例如:弟弟成了泥人。
3、借喻
• 借喻是借用喻体代替本体,即只出现喻体,本 体和比喻词均不出现。
•例如: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 亮晶晶的银条儿。
运用比喻时应注意:
(1)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两种不同的事物,但 两种不同的事物在某些方面又有些相似。
比喻和拟人的区别:
(1)拟人是把事物当做人来写。拟人的 特点是本体事物和人,二者完全融为一 体,具有相融关系,“人”并不出现。 当然也不可能出现比喻词“像”、“如” 等。 (2)而比喻是本体和喻体的相似关系, 不论何种比喻,喻体必须出现。因而, 拟人句不能有“人”的出现,也不能有 比喻词。反过来,凡有“人”出现,有 比喻词出现,拟人句就成了比喻句。
——反问
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比肯定更强烈的情感。 反问也是无疑而问,明知故问。但它只问不答, 把要表达的确定意思包含在问句里。否定句用反 问语气说出来就表达肯定的内容,肯定句用反问 语气说出来就表达否定的内容。
作用:可以加强语气,增强表达的效果。
1、用肯定形式表示否定意思。 例如: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 们怎么会忘记?
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
3、超前夸张
• 即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的夸张形式。
• 例如: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鲜绿的苗,就 嗅出白馒头的香味来了。”
——排比
• 排比:就是把3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内容相关、 语气一致的语句排列在一起。 • 例如: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 • 作用:恰当地运用排比,可以增添语言的节奏感、 旋律美,可以使句子节奏鲜明,气势磅礴,使情 感的表达有痛快淋漓之感。
——拟人
拟人就是把物当做人来写,赋予它们人的思想感情。 两种类型:
把事物直接当做人来写。 人直接同事物说话。 作用:使文章生动、有趣、富有感染力,使人觉得亲 切,有利于作者抒发感情。
1、把事物直接当做人来写。
例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人直接同事物说话。
例如:延安,你的精神辉煌灿烂! 如果一旦失去了你啊, 那就仿佛没有了灵魂, 怎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
——反复
反复就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特 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句子或者段落等。
类型: 词语反复
词组或句子反复
语段反复
排比与反复的区别
(1)反复是为了强调某个意思或突出某种情感 而重复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所要表达的侧重点 在于重复的词语或句子上。
(2)排比则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 语气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排列起 来使用,侧重点不在相同的词语上。
反问和设问的区别:
(1)设问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反问 则明确表示肯定和否定的内容。
(2)反问的作用主要是加强语气,设问的作 用主要是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
——对比
• 对比:就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 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修辞格。 • 分类 :两体对比。
一体两面对比。 作用:能鲜明地显示出事物间的差别或者能突出
例如:啄木鸟在给树治病。(拟人 ) 啄木鸟像医生一样在给树治病。(明喻)
——夸张
• 夸张:就是把描写的事物有意地夸大或缩小,夸张不 是浮夸,要以客观事实为基础,要反映事物的本质特 征。
• 分类:扩大夸张、缩小夸张、超前夸张 • 作用:使其更鲜明,更突出,给人以深刻的印象,用来表
现形象,抒发感情。
2、用否定形式表示肯定意思。 例如: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 理吗?
——设问
• 设问:设问是根据需要提出问题随后作答,即自问自答, 也可以只问不答,引导读者深入探讨,实际上在文中已 做了回答。 • 作用: 是提醒注意,引起思考,突出某些内容,使
文章富有变化.
• 例如: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的群众。
• 比喻:就是打比方,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的 地方,借一事物来说明另一事物的方法。运用比喻这 一方法,可以在描绘一事物时。
• 组成:本体、喻体、比喻词。 • 分类:明喻、暗喻、借喻。 • 作用:使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1、明喻
• 明喻是本体、喻体、比喻词都出现,比喻词常 用“像”、“好像”、“仿佛”、“犹如”等。
1、两体对比
• 把两种根本对立的事物放在一起进行对照,使好的显得更好, 坏的显得更坏,大的显得更大,小的显得更小等等。
• 例如: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 句中通过两种不同的事物的对比,说明两种人的不同生命价
值和人们对两种人的不同评价。
2、一体两面对比
• 把同一事物中对立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来说,能把事 物说理说得透彻、全面。 • 例如:的确,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 少,为别人想得多。 • 这是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的对比,赞扬了鲁迅先 生的高尚品质。
总有一款PPT 适合您
【最新出品\精心整理\倾情奉献\敬请珍惜】
句子
1.关联句、扩句与缩句 2.句式变换 3.修改病句 4.理解句意、歧义句 5.修辞 6.写句、仿句、句子衔接 7.标点符号
小学阶段需要掌握的修辞手法:
比喻 拟人 夸张 排比 反复 反问 设问 对偶
——比喻
(2)不是所有像“像”、“好像”、“仿佛” 等词的句子都是比喻句。
• 例如:他呆呆地坐在那里,好像在等人似的。
找出下列比喻句中的本体和喻体。
1、沙丘上一阵混乱,匪徒们都兔子似的缩到沙丘后面去了。 2、她们从小跟小船打交道,驶起来就像织布穿梭缝衣透针
一般快。 3、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岗。 4、至于那些又臭又长的文章,恐怕连牛粪都不如。
1、扩大夸张
• 即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大、多、高、强、深······” 的夸张形式。
• 例如: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 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缩小夸张
• 即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少、低、弱、浅······” 的夸张形式。
• 例如:他呀,心眼小得只有针眼儿大。 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
例如:共产党像太阳。
2、暗喻
• 暗喻是本体、喻体都出现,比喻词常用“是”、 “变成”、“成了”、“构成”等。
例如:弟弟成了泥人。
3、借喻
• 借喻是借用喻体代替本体,即只出现喻体,本 体和比喻词均不出现。
•例如: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 亮晶晶的银条儿。
运用比喻时应注意:
(1)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两种不同的事物,但 两种不同的事物在某些方面又有些相似。
比喻和拟人的区别:
(1)拟人是把事物当做人来写。拟人的 特点是本体事物和人,二者完全融为一 体,具有相融关系,“人”并不出现。 当然也不可能出现比喻词“像”、“如” 等。 (2)而比喻是本体和喻体的相似关系, 不论何种比喻,喻体必须出现。因而, 拟人句不能有“人”的出现,也不能有 比喻词。反过来,凡有“人”出现,有 比喻词出现,拟人句就成了比喻句。
——反问
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比肯定更强烈的情感。 反问也是无疑而问,明知故问。但它只问不答, 把要表达的确定意思包含在问句里。否定句用反 问语气说出来就表达肯定的内容,肯定句用反问 语气说出来就表达否定的内容。
作用:可以加强语气,增强表达的效果。
1、用肯定形式表示否定意思。 例如: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 们怎么会忘记?
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
3、超前夸张
• 即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的夸张形式。
• 例如: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鲜绿的苗,就 嗅出白馒头的香味来了。”
——排比
• 排比:就是把3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内容相关、 语气一致的语句排列在一起。 • 例如: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 • 作用:恰当地运用排比,可以增添语言的节奏感、 旋律美,可以使句子节奏鲜明,气势磅礴,使情 感的表达有痛快淋漓之感。
——拟人
拟人就是把物当做人来写,赋予它们人的思想感情。 两种类型:
把事物直接当做人来写。 人直接同事物说话。 作用:使文章生动、有趣、富有感染力,使人觉得亲 切,有利于作者抒发感情。
1、把事物直接当做人来写。
例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人直接同事物说话。
例如:延安,你的精神辉煌灿烂! 如果一旦失去了你啊, 那就仿佛没有了灵魂, 怎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
——反复
反复就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特 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句子或者段落等。
类型: 词语反复
词组或句子反复
语段反复
排比与反复的区别
(1)反复是为了强调某个意思或突出某种情感 而重复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所要表达的侧重点 在于重复的词语或句子上。
(2)排比则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 语气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排列起 来使用,侧重点不在相同的词语上。
反问和设问的区别:
(1)设问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反问 则明确表示肯定和否定的内容。
(2)反问的作用主要是加强语气,设问的作 用主要是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
——对比
• 对比:就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 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修辞格。 • 分类 :两体对比。
一体两面对比。 作用:能鲜明地显示出事物间的差别或者能突出
例如:啄木鸟在给树治病。(拟人 ) 啄木鸟像医生一样在给树治病。(明喻)
——夸张
• 夸张:就是把描写的事物有意地夸大或缩小,夸张不 是浮夸,要以客观事实为基础,要反映事物的本质特 征。
• 分类:扩大夸张、缩小夸张、超前夸张 • 作用:使其更鲜明,更突出,给人以深刻的印象,用来表
现形象,抒发感情。
2、用否定形式表示肯定意思。 例如: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 理吗?
——设问
• 设问:设问是根据需要提出问题随后作答,即自问自答, 也可以只问不答,引导读者深入探讨,实际上在文中已 做了回答。 • 作用: 是提醒注意,引起思考,突出某些内容,使
文章富有变化.
• 例如: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的群众。
• 比喻:就是打比方,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的 地方,借一事物来说明另一事物的方法。运用比喻这 一方法,可以在描绘一事物时。
• 组成:本体、喻体、比喻词。 • 分类:明喻、暗喻、借喻。 • 作用:使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1、明喻
• 明喻是本体、喻体、比喻词都出现,比喻词常 用“像”、“好像”、“仿佛”、“犹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