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中医药大学方剂学8.祛暑剂PPT课件
《方剂学》祛暑剂
《方剂学》祛暑剂祛暑剂内容?凡以祛暑药为主组成,具有祛除暑邪的作用,用以治疗暑病的方剂,统称祛暑剂。
暑邪为六淫之一,其致病有明显的季节性特点。
所以《素问·热论》云:“先夏至日者为病温,后夏至日者为病暑。
”凡夏天感受暑邪而发生的多种疾病,统称为暑病。
因此,前人亦有“暑本夏月之热病”之说。
本章方剂,适用于夏月暑热证。
暑为阳邪,其性炎热,故暑病多表现为身热、面赤、心烦、小便短赤、舌红脉数或洪大等一系列阳热证候。
此外,暑病常有多种兼证:暑性升散,最易伤津耗气,又往往出现口渴喜饮、体倦少气等症;夏月天暑下迫,地湿上蒸,人处湿热交蒸之中,故暑病多夹湿邪,常兼胸闷泛恶、苔白腻等湿阻气机证;夏令贪凉露卧,不避风寒,加之腠理疏松,阳气外泄,为病易兼夹表寒。
治暑之法,各家有所论述。
张凤逵《临证指南医案》卷10说:“暑病首用辛凉,继用甘寒,终用甘酸敛津,不必用下。
”王士雄指出:“暑伤气阴,以清暑热而益元气,无不应手取效。
”(《温热经纬,薛生白湿热病篇》)王纶认为:“治暑之法,清心利小便最好。
”(《明医杂著》卷3)总之,暑为火热之邪,清暑泄热是暑病最基本的治法,但由于暑病多兼表寒、湿邪及气阴两伤,故其治法又应随证而变。
若属单感暑邪而病者,治宜祛暑清热;兼表寒者,宜祛暑解表;兼湿邪者,法当清暑利湿;暑伤元气,兼气虚者,又当清暑热而益元气。
代表方如清络饮、香薷散、六一散、桂苓甘露散、清暑益气汤。
运用祛暑剂,应注意辨别暑病的本证、兼证及主次轻重。
暑病病情各异,兼证不同,治法用方差异甚大。
对于单纯冒暑受热,治宜清热。
暑多夹湿,祛暑剂中每多配伍祛湿之品,是为常法,但须注意暑湿主次轻重。
如暑重湿轻者,则湿易从火化,祛湿之品不宜过于温燥,以免耗伤气津;若湿重暑轻,则暑为湿遏,甘寒之品又当慎用,以免阴柔碍湿。
清络饮《温病条辨》【组成】鲜荷叶边二钱(6g) 鲜银花二钱(6g) 丝瓜皮二钱(6g) 西瓜翠衣二饯(6g) 鲜扁豆花一枝(6g) 鲜竹叶心二钱(6g )【用法】以水二杯,煮取一杯,日二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医学课件--祛暑剂PPT文档35页
医学课件--祛暑剂
16、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把它走 完。 17、一般情况下)不想三年以后的事, 只想现 在的事 。现在 有成就 ,以后 才能更 辉煌。
18、敢于Leabharlann 黑暗宣战的人,心里必须 充满光 明。 19、学习的关键--重复。
20、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的 人只能 引为烧 身,只 有真正 勇敢的 人才能 所向披 靡。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新版祛暑剂培训课件.ppt
精选
6
本方要点
1、主治“阴暑”的代表方 《景岳全书》:“阴暑者,因暑而受寒
者也……夏月受寒,故名阴暑,即伤寒 也”。 2、是方为夏季外感于寒,内伤于湿而设。 3、本方功在散寒化湿,后世为治疗外感暑 邪兼挟寒湿之证,创制了“新加香薷饮。
精选
7
第二节 祛暑利湿
精选
8
六一散
《伤寒直格》
精选
9
本方要点
第十章 祛暑剂
精选
1
暑邪证分致候病类类特型 点
暑邪 兼挟 寒、湿
(夏至~立秋)
祛暑解表 祛暑利湿
耗气伤津
祛暑清热 清暑益气
精选
2
第三节 祛暑清热
精选
3
问题
1、暑病初起属于何证?
阳明气分证
2、治疗之法如何?选用何方?
轻者用清络饮 重者用白虎汤
精选
4
第一节 祛暑解表
精选
5
香薷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1、由滑石配伍甘草而成(剂量之比为6:1)。 2、体现“治暑之法,清心利小便最好”。 3、非治暑专剂,凡湿热内蕴或下注之证均可
使用。 4、药简力薄,常作为药对配入清利湿热方剂
之中。
精选
10
第四节 清暑益气
精选
11
清暑益气汤
《温热与竹叶石膏汤均可治疗暑病后期, 气津两伤之证,临床应用有何不同?
2、本方与李氏清暑益气汤功用、主治证候 有何不同?
精选
13
中药药剂学课件-祛暑剂PPT课件
佳,表情淡漠,皮肤潮热。咽红,舌尖微红,苔
薄泛黄,脉虚细而数。
20Thank you for reading! In order to facilitate learning and use, the content of this document can be modified, adjusted and printed at will after downloading. Welcome to download!
少气,精神不振,脉虚 ┃ ┗ 暑热扰心 —— 心烦
2020年10月2日
18
〖配伍意义〗
西瓜翠衣 —— 清热解暑
┓
┣君
西洋参 —— 益气生津,养阴清热 ┛
荷梗 —— 清解暑热
┓
┣
臣
石斛、麦冬 —— 养阴生津
┛
黄连、知母、竹叶— 清热滋阴,泻除烦火 佐
甘草、粳米 —— 益胃和中
使
2020年10月2日
19
夏月解表之要药
君
厚朴——辛香温燥,行气化湿
臣
白扁豆——甘平,健脾和中,渗湿消暑 佐
酒少许——温散以助药力
使
2020年10月2日
10
第一课件网
2020年10月2日
11
【辨证要点】
是夏月乘凉饮冷,外感风寒,内伤湿滞的 常用方。以恶寒发热,头重身痛,无汗,胸闷, 苔白腻,脉浮为辨证要点。
【加减运用】
(1)兼内热者,加黄连以清热;
2020年10月2日
3
【配伍】 清暑泄热是暑病最基本的治法。
(1)若属单感暑邪而病者,治宜祛暑清热; (2)兼表寒者,宜祛暑解表; (3)兼湿邪者,当清暑利湿; (4)暑伤元气,兼气虚者,当清暑热益元气。 【代表方】 清络饮、香薷散、六一散、桂苓甘 露散、清暑益气汤。
方剂学祛暑剂
03
祛暑剂的组方原则与加减应用
组方原则
1
以祛暑清热、化湿和中为主,注重宣散与清化 并举。
2
注重药物性味的选择与配伍,寒凉药与辛散药 、甘渗药、酸收药等相伍,以达邪正兼顾、寒 温并用。
3
重视用药剂量,主药用量宜重,配药用量宜轻 ,以达平衡稳效之目的。
加减应用
若暑湿偏重,可加用芳香化湿、苦温燥湿、淡渗 利湿等药,如霍香、佩兰、薏苡仁等。
02
祛暑剂的常见药物
六神丸
1 2
功效
清凉解毒,消炎止痛
主治
烂喉丹痧,喉风喉痈,单双乳蛾,痈疡疔疮, 无名肿毒,口舌糜烂,痈疽发背,疔疮蚀把
用法用量
3
口服。一次10粒,一日3次。小儿酌减。
西瓜霜
功效
01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主治
02
咽喉肿痛,口疮肿痛,牙龈肿痛
用法用量
03
外用。取适量敷于患处。
夏桑菊颗粒
感谢观看
阴暑
对于阴暑,祛暑剂中的一些药物也可以起到治疗作用,如香薷、藿香正气等,这些药物可以解表化湿,对于阴 暑引起的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肠胃不适
急性胃肠炎
祛暑剂中的一些药物可以用于治疗急性胃肠炎,如雷公藤、苦参等,这些药 物可以清热利湿,对于急性胃肠炎引起的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慢性胃肠炎
对于慢性胃肠炎,祛暑剂中的一些药物也可以起到治疗作用,如健脾丸、理 中丸等,这些药物可以健脾和胃,对于慢性胃肠炎引起的症状有一定的缓解 作用。
西瓜霜的实验研究
功效与作用
西瓜霜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 对于治疗口舌生疮、口腔溃疡、牙龈炎、 牙周炎等疾病有显著疗效。
药理作用
方剂学课件 5祛暑剂
石斛、麦冬—助西洋参养阴清热生津
黄连—清热泻火,以助清热祛暑 佐 知母—泻火养阴
竹叶—清热除烦
使 粳米、甘草—益胃和中,调和诸药
运用
辩证要点:体倦少气,口渴汗多,脉虚数。 随证加减: 暑热较高——加石膏; 暑热轻者——去黄连; 小儿夏季热——去黄连、知母,加白薇、地骨皮。 使用注意:暑病夹湿不宜使用
组成:滑石、甘草 主治:暑湿证。身热,心烦口渴,小便不利或 呕吐泄泻,苔黄腻,脉数。亦治膀胱湿热,小 便赤涩,癃闭淋痛,以及砂淋等。 病机: 暑为阳热之邪,伤于暑者 -身热心烦 暑热伤津 -口渴 暑湿注于下焦 -小便不利 阻于胃肠 -呕吐泄泻
辨证要点: 身热烦渴,小便不利。 加减变化 益元散——六一散加辰砂(镇心安神) 碧玉散——六一散加青黛(凉肝解毒) 鸡苏散——六一散加薄荷(疏风散热)
(薛生白《湿热病篇》) “治暑之法,清心利小便最好。”
(《明医杂著》)
暑病夹湿,既不可过于温燥, 亦不宜过于甘润。
第一节 祛暑解表剂
香薷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C类)
夏 月感 乘受 凉寒 饮湿 冷
风寒(夹湿)束表 恶寒发热, 头痛身重,无汗。脉浮。
湿滞脾胃,升降失常 胸脘痞闷,苔白腻。
腹痛吐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辨证要点: 发热头痛,烦渴引饮,小便不利。
第三节 清暑益气剂
清暑益气汤
《温热经纬》(A类)
主证分析
暑 暑热——身热,心烦,脉数
热
气 阴
伤气——体倦少气,精神不振,脉虚
两
伤 伤津——汗多,口渴,小便短赤
君 西瓜翠衣—清热解暑,生津止渴 西洋参—益气生津,养阴清热
荷叶梗—助西瓜翠衣清热解暑 臣
广州中医药大学方剂学8祛暑剂PPT课件
No Image
2020/9/27
1
一、概念
组成:祛暑清热药或祛暑化湿药为主 功效:祛除暑邪 治证:夏月暑病
香薷
暑邪的致病特点:
1. 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先夏至日者为病温,后夏至日者为病暑”
2. 暑为阳邪,其性炎热; “暑亦温之类”、 “暑本夏月之热病”
3. 暑性升散,易伤津耗气; 暑气内通于心,其性较一般温热之邪更
酒—散寒温通
配伍要点:解表与化湿并用,健脾与行气同用。
2020/9/27
方剂学
9
【运用】
· 香薷散 ·
1本方是祛暑常用方剂。 ﹡《名医论方》
2辨证要点: ·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胸闷,舌苔白腻,脉浮。
3临证加减: ·兼内热加黄连 ·湿盛于里加茯苓,甘草 ·脾虚加人参,黄芪,白术,橘红
2020/9/27
——《成方便读》
2020/9/27
方剂学
28
名医论方
“暑伤气阴,以清暑热而益元气,无不应手而 效。”
——《温热经纬》
2020/9/27
方剂学
29
· 香薷散 ·
上为粗末,每服三钱,水一,入酒一分, 煎七分,去滓,水中沉冷。连吃二服,随病 不拘时。
2020/9/27
方剂学
30
衍化方:
· 六一 散·
方剂学
23
· 清暑益气汤 ·
3、临证加减: ·暑热甚,加石膏,金银花,连翘; ·津气损伤较重,黄连酌减,加重西洋
参、石斛、麦冬。
浮 小 麦
2020/9/27
方剂学
24
4、现代应用
· 清暑益气汤 ·
小儿夏季热、支气管哮喘夏日发作者属
大学中医方剂学课件 第五章 祛暑剂
西洋参——益气养阴,清热生津
臣:荷梗——清热解暑
石斛,麦冬——清热养阴
佐:黄连,竹叶,知母——清热泻火除烦
使:甘草,粳米——益胃生津,和药。
[重点,难点] 1,病机:暑病后期,暑热未解,耗气伤津。 2,辨证要点:本方用于夏月伤暑,气阴两
伤证。
体倦少气,身热汗多,口渴,脉虚数。 3,配伍特点: 清暑与益气并用,属清补之剂。 是清暑益气法的代表方。
第五章 祛暑剂
第五章,祛暑剂
凡以祛暑药为主组成,具有祛除暑邪的作 用,用以治疗暑病的方剂,统称为祛暑剂
暑为阳邪,易耗气伤津,多夹湿邪。 使用注意:辨别暑病的本证,兼证及主次
轻重, 注意暑湿的主次轻重,暑重湿轻及湿重暑
轻。
清络饮(3)
[组成] 鲜荷叶边,鲜银花,丝瓜皮,
西瓜翠衣,鲜扁豆花,鲜竹叶心
[功用] 祛暑清热
[主治] 暑伤肺经气分轻证。
辨证要点:本方为治疗暑热伤肺轻证的常 用方。
香薷散(3) [组成] 香薷,白扁豆,厚朴, [功用] 祛暑解表,化湿和中 [主治] 阴暑。
辨证要点:本方为治疗夏月乘凉饮冷,外 感风寒,内伤湿滞的常用方。
六一散(2)(又名益元散,天水散) [组成] 滑石,甘草 [功用] 清暑利湿 [主治] 暑湿证。
金沙,金钱草,鸡内金
加——辰砂,名益元散。 加——青黛,名碧玉散。 加——薄荷,名鸡苏散。 5,使用注意:阴虚及小便清长者忌用。
桂苓甘露散(3)
[组成] 茯苓,甘草,白术,泽泻,官桂,
石膏,寒水石,滑石,猪苓
[功用] 清暑解热,化气利湿
[主治] 暑湿证。用于暑湿俱盛,证情较重 者。
5祛暑剂精品PPT课件
定 义:凡是祛暑清热药或祛暑化湿药为主 组成,具有祛除暑邪的作用,用以治疗夏 月暑病的方剂,统称祛暑剂。
适用病证:夏月暑热证。
暑病特点:
1.暑为阳邪,其性炎热。 2.暑多夹湿。 3.暑易兼夹表寒。 4.暑伤气阴。
暑病治法特点
暑为六淫之邪,初起宜清透。 暑伤气阴,亟须顾护气阴。 暑气通于心,重视保护心神。 暑多夹湿,当辨主次轻重。
临证加减
兼内热者,加黄连;湿盛于里,加茯苓、甘 草;素体脾虚,中气不足者,加人参、黄 芪、白术、橘红。
使用注意
表虚有汗或中暑发热汗出,心烦口渴者,不 宜使用。
附方:新加香薷饮(《温病条辨》)
组成:香薷二钱 银花三钱 鲜扁豆花三钱 厚朴 二钱 连翘二钱
功效:祛暑解表,清热化湿。
主治:暑温夹湿,复感于寒证。发热头痛, 恶寒无汗,口渴面赤,胸闷不舒,舌苔白 腻,脉浮而数。
“暑病首用辛凉,继用甘寒,终用甘酸敛 津,不必用下。”(《临证指南医案》)
“暑伤气阴,以清暑热而益元气,无不 应手而敛。”(薛生白《湿热病篇》)
“治暑之法,清心利小便最好。” (《明医杂著》)
暑病夹湿,既不可过于温燥, 亦不宜过于甘润。
祛暑剂分类
祛暑解表: 香薷散 清暑利湿: 六一散、桂苓甘露饮 祛暑清热: 清络饮 清暑益气(养阴): 清暑益气汤
Questions And Answers
谢谢聆听
·学习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努力去干, 是为一个目标去 战胜各种困难的过程,这个过程会充满压力、痛苦和挫折
Learning Is To Achieve A Certain Goal And Work Hard, Is A Process To Overcome Various Difficult伤津:汗多,口渴,小便短赤
中药药剂学课件祛暑剂PPT课件
有效期与稳定性
对产品进行稳定性考察,确定产品的 有效期,并注意在有效期内使用。
04
祛暑剂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
药理作用机制
解暑作用
祛暑剂中的成分能够清除体内暑热, 调节体温,缓解中暑症状。
抗炎作用
部分祛暑剂成分具有抗炎作用,能够 减轻中暑引发的炎症反应。
祛暑剂与其他药剂的对比
与解表药剂对比 与清热药剂对比
祛暑剂主要针对暑湿感冒 ,解表药剂则针对风寒感 冒。
祛暑剂主要针对暑湿证, 清热药剂则针对热证。
03
祛暑剂的制备工艺与技术
制备前的准备
药材选择
选择新鲜、无病虫害、 无变质的中药材,确保
药材质量。
设备准备
准备好所需的仪器和设 备,如粉碎机、混合机 、烘箱等,确保设备性
THANK YOU
感谢各位观看
中药药剂学课件祛暑剂ppt课件
目录
• 引言 • 祛暑剂的分类与特点 • 祛暑剂的制备工艺与技术 • 祛暑剂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 • 祛暑剂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 参考文献
01
引言
中药药剂学的定义与重要性
定义
中药药剂学是研究中药制剂的制 备理论、工艺技术、质量控制与 合理应用的综合性应用学科。
重要性
预防中暑
通过服用祛暑剂,可以预防中暑的发生,尤 其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
提高耐热性
长期服用祛暑剂,可以提高身体的耐热性, 减少中暑的风险。
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
过敏反应 部分人可能对祛暑剂中的某些成 分过敏,使用前应进行过敏测试 。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慎用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在使用祛暑剂 前,应咨询医生的意见。
方剂学--祛暑剂 ppt课件
ppt课件
6
第一节 祛暑解表剂
夏月
外感风寒 祛暑解表药如香薷
配伍 暑湿伤中
祛湿药如厚朴、扁豆
香薷散
ppt课件
7
[主治机理]
☆香 薷 散
乘凉露卧 风寒束表 恶寒发热,无汗
夏 外感风寒 腠理郁闭 头重身痛,脉浮
外感风寒
月
升降失职---吐、泻 贪凉饮冷
内伤于湿
湿滞脾胃 湿阻气机---腹痛,胸脘痞闷 阴 暑
不振,脉虚
【治法】 清热解暑以祛邪,益气生津以扶正。
ppt课件
15
[方解]
君:西瓜翠衣——清热解暑,生津解渴
西洋参——益气生津,养阴清热
清
臣:荷梗——助西瓜翠衣清热解暑
暑
石斛、麦冬---助西洋参养阴生津清热
益 气
佐:黄连——清热泻火
知母——泻火滋阴 助清热祛暑之力
养 阴
竹叶——清热除烦
生
佐使:甘草、粳米——益胃和中
暑病----夏月感受暑邪所致的病证。
ppt课件
2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ppt课件
9
[方解]
君:香薷---解表散寒,祛暑化湿
臣:厚朴---行气除满,燥湿运脾
并使气行而湿化
祛暑解表
化湿和中
佐:白扁豆---健脾和中,渗湿消暑
酒---温经脉、通阳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3/16
2021
28
名医论方
“暑伤气阴,以清暑热而益元气,无不应手而 效。”
——《温热经纬》
2021/3/16
2021
29
· 香薷散 ·
上为粗末,每服三钱,水一,入酒一分, 煎七分,去滓,水中沉冷。连吃二服,随病 不拘时。
2021/3/16
2021
30
衍化方:
· 六一 散·
3、祛暑清热—夏月感受暑热(阳暑) —清络饮
4、清暑益气—暑热气津两伤 —王氏清暑益气汤
三、使用注意
1. 辨暑热和暑湿的主次轻重; 2. 暑热耗气伤津者,应配伍益气养阴之品。
苏紫
2021/3/16
2021
6
香薷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 香薷一斤 白扁豆 厚朴各半斤
【用法】
2021/3/16
第十章 祛 暑 剂
No Image
2021/3/16
2021
1
一、概念
组成:祛暑清热药或祛暑化湿药为主 功效:祛除暑邪 治证:夏月暑病
香薷
暑邪的致病特点:
1. 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先夏至日者为病温,后夏至日者为病暑”
2. 暑为阳邪,其性炎热; “暑亦温之类”、 “暑本夏月之热病”
3. 暑性升散,易伤津耗气; 暑气内通于心,其性较一般清暑益气汤 ·
3、临证加减: ·暑热甚,加石膏,金银花,连翘; ·津气损伤较重,黄连酌减,加重西洋
参、石斛、麦冬。
浮 小 麦
2021/3/16
2021
24
4、现代应用
· 清暑益气汤 ·
小儿夏季热、支气管哮喘夏日发作者属
暑热气津两伤证,均可用之。
5、病例分析
浮萍
2021/3/16
2021
配伍要点:清热而不留湿,利水不伤正。
2021/3/16
2021
15
【运用】
· 六一散 ·
1本方为治疗暑湿的常用方。 ﹡《名医论方》
2、辨证要点:
身热烦渴,小便不利。
2021/3/16
2021
16
3、临证加减:
· 六一散 ·
湿伤脾胃加白扁豆、白术; 湿热下注加车前子、栀子、金钱草。
蝉蜕
2021/3/16
荆
2021
芥
10
· 香薷散 ·
4现代应用: ·夏季感冒,急性胃肠炎等属暑 湿外感风寒证者。
细
辛
2021/3/16
2021
11
5衍化方:
·新加香薷饮《温病条辨》 功效:祛暑解表,清执化湿 主治:暑温
· 香薷散 ·
薄 荷
2021/3/16
2021
12
六一散《伤寒直格》
【组成】 滑石六两 甘草一两
【用法】
2021
17
· 六一散 ·
4、现代运用: 膀胱炎、尿道炎和急性肾 盂肾炎等属暑湿热下注
5、衍化方
牛 蒡
2021/3/16
2021
18
清暑益气汤 《温热经纬》
【组成】
西洋参 石斛 麦冬 黄连 竹叶 荷梗 知母 甘草 粳米 西瓜翠衣
【原方用法】
原方未注明剂量及用法。
2021/3/16
2021
19
· 清暑益气汤 ·
【主治】暑热气津两伤证。
中暑受热—身热汗多,尿赤心烦 暑热伤津—口渴 暑热耗气—体倦少气,精神不振, 气津两伤—脉虚数
【病机】感受暑热,气耗津伤。
【治法】清暑益气,养阴生津。
2021/3/16
2021
20
【方解】
· 清暑益气汤 ·
君:西瓜翠衣—清热解暑,生津止渴 西洋参—益气养阴,清热生津
臣:荷梗—清热解暑,以助西瓜衣清解暑热。 石斛、麦冬—养阴清热,助洋参补养生津。
2021
7
· 香薷散 ·
【主治】夏月伤于寒湿之阴暑证
寒束肌表:恶寒发热,无汗,身重头痛,脉浮。 暑湿伤中:胸闷泛恶,腹痛吐泻,舌苔白腻。
【病机】寒束肌表,暑湿伤中
【治法】祛暑解表,化湿和中
2021/3/16
2021
8
· 香薷散 ·
【方解】
君:香薷—解表散寒,祛暑化湿 臣:厚朴—行气下气,化湿除满 佐:白扁豆—健脾和中,渗湿消暑
·益元散--本方加辰砂,灯心汤调服 功效:清心解暑,兼能安神 主治:暑湿证兼心悸怔忡,失眠多梦者 ·碧玉散--本方加青黛,令如浅碧色 功效:清解暑热 主治:暑湿证兼有肝胆郁热者 ·鸡苏散--本方加薄荷 功效:疏风解暑 主治:暑湿证兼微恶风寒,头痛头胀,咳嗽不爽者
❖——《成方便读》
2021/3/16
2021
27
名医论方
“六一散…治伤暑 感冒,表里俱热,烦躁口渴, 小便不通,一切泻痢淋浊等证属于热者,此解肌行水, 而为却暑之剂也。滑石气清能解肌,质重能清降,寒 能胜热,滑能通窍,淡能利水;加甘草者,和其中以 缓滑石之寒滑,庶滑石之功,得以彻表彻里,使邪去 而正不伤,故能治如上诸证耳.”
酒—散寒温通
配伍要点:解表与化湿并用,健脾与行气同用。
2021/3/16
2021
9
【运用】
· 香薷散 ·
1本方是祛暑常用方剂。 ﹡《名医论方》
2辨证要点: ·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胸闷,舌苔白腻,脉浮。
3临证加减: ·兼内热加黄连 ·湿盛于里加茯苓,甘草 ·脾虚加人参,黄芪,白术,橘红
2021/3/16
25
· 六一散 ·
❖ 上为细末,每服三钱,蜜少许,温水调下或 无蜜亦可,每日三服;或欲冷者,新井泉水 调下亦得。
2021/3/16
2021
26
名医论方
❖ “此因伤暑而兼感受外寒之证也.夫暑必挟湿,而湿必归土, 乘胃则吐,乘脾则泻.是以夏月因暑感寒,每多呕泻之 证,以湿感于内,脾胃皆困也.此方香薷之辛温香散, 能入脾肺气分,发越阳气,以解外感受之邪.厚朴苦温, 宽中散满,以祛脾胃之湿.扁豆和脾利水,寓匡正御邪 之意耳.”
2021/3/16
2021
13
· 六一散 ·
【主治】感冒挟湿,暑湿下注证。
暑热内盛,伤津扰心—身热、烦渴。 暑湿下注,气化不利—泄泻、小便不利。
【病机】感冒挟湿,暑湿下注 【治法】清暑利湿
2021/3/16
2021
14
【方解】
· 六一散 ·
君:滑石—清热利小便,使暑热从小便而去。
佐使:甘草—清热和中 ·滑、甘配甘寒生津
具升散 而易耗气伤津。 4. 暑邪多挟湿。
暑热病证型:
1、夏季乘凉饮冷,感受寒湿(阴暑); 2、感暑挟湿; 3、夏月感受暑热(阳暑); 4、暑热气津两伤。
暑热病治法:以“清法”为主。
2021/3/16
2021
4
二、分类、适应证、代表方:
1、祛暑解表—夏季乘凉饮冷,感受寒湿 (阴暑) —香薷散
2、祛暑利湿—感暑挟湿 —六一散
佐:黄连、知母、竹叶—清热泻火除烦。
使:甘草、粳米—益胃和中,调和诸药。
2021/3/16
2021
21
· 清暑益气汤 ·
配伍要点:祛暑清热与益气养阴并用
2021/3/16
2021
22
【运用】
1、本方主治暑湿证。 ﹡《名医论方》
2、辨证要点:
· 清暑益气汤 ·
体倦少气,口渴汗多,脉虚数。
菊 花
202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