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红岩》的“真正作者”
《红岩》 讲义

《红岩》讲义一、作品背景《红岩》是现代作家罗广斌、杨益言所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描写了人民解放军进军大西南的形势下,重庆的国民党当局疯狂镇压共产党领导的地下革命斗争。
这部作品的创作背景与当时的历史环境紧密相连。
在解放战争时期,重庆作为国民党统治的重要地区,地下党组织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危险。
无数的共产党员和革命志士为了实现革命理想,不惜牺牲生命,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
作者罗广斌和杨益言亲身经历了那段惊心动魄的斗争岁月,他们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融入到《红岩》的创作中,使得这部作品具有强烈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二、主要人物1、江姐(江竹筠)江姐是一位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她在丈夫牺牲后,毅然接替了丈夫的工作。
她有着坚强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始终坚贞不屈,“竹签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这句豪言壮语充分展现了她的英勇无畏。
2、许云峰许云峰是一位经验丰富、沉着冷静的地下党领导者。
他在狱中与敌人斗智斗勇,巧妙地识破敌人的阴谋,保护了党组织和同志。
他为了掩护越狱计划,毅然放弃了自己逃生的机会,展现了共产党人的高尚品质和无私奉献精神。
3、成岗成岗是一位充满激情和理想的年轻共产党员,他负责《挺进报》的印刷工作。
在工作中,他表现出极高的热情和责任感,即使被捕入狱,也没有泄露党的机密。
三、故事情节《红岩》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充满了紧张和惊险。
故事开篇,地下党在重庆的活动引起了国民党反动派的警觉,他们开始疯狂地搜捕和镇压。
江姐、许云峰等共产党员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依然坚守岗位,为革命事业不懈努力。
江姐被叛徒出卖后被捕入狱,在狱中遭受了非人的折磨,但她始终严守党的秘密。
许云峰在被捕前,机智地掩护了党组织的转移,自己却陷入了敌人的魔掌。
在狱中,共产党员们组成了坚强的战斗集体,他们与敌人展开了顽强的斗争。
他们通过绝食、抗议等方式,争取自己的权利,同时也互相鼓励,保持着坚定的信念。
最终,在解放军即将解放重庆的时候,敌人开始了最后的疯狂屠杀。
《红岩》概述

《红岩》概述
《红岩》是现代作家罗广斌、杨益言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1961年12月首版。
这部作品是以描写重庆解放前夕残酷的地下斗争,特别是狱中斗争为主要内容。
它基本情节以中美合作所集中营(包括渣滓洞和白公馆)内的敌我斗争为中心,交错地展开了我地下党领导的城市的地下斗争、学生运动、工人运动、狱中斗争以及华蓥山区的武装斗争,集中描写了革命者为迎接解放、挫败敌人的垂死挣扎而进行的最后决战。
小说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如许云峰、江姐、成岗、刘思扬等。
他们英勇坚强、舍生忘死,对共产主义信念坚贞不屈。
小说通过这些人物的表现,深刻地展示了革命者的崇高精神境界和思想光辉。
此外,《红岩》结构错综复杂又富于变化,善于刻画人物心理活动和烘托气氛,语言朴实,笔调悲壮,作品一经面世,立即引起轰动。
2019年9月23日,《红岩》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总的来说,《红岩》是一部具有深刻历史感和强烈艺术感染力的作品,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篇章之一。
《红岩》简介

《红岩》的成书背景
1948年,解放战争正以雷霆万钧之势向前推 进,反革命的最后堡垒重庆正处于全面包围之中, 盘踞在这里的国民党反动派进行着垂死的挣扎, 而被关押在“中美合作所”集中营里的共产党员 则同他们展开了一场胜利前光明与黑暗的殊死搏 斗。为了表现这种在全局上我们处于绝对优势而 在局部处于暂时劣势的局面,作者将笔触从渣滓 洞、白公馆伸展开去,把震撼人心的狱中斗争、 城市地下党的活动和学生运动以及农村的武装斗 争这三条线索交织成一个整体,描绘了重庆解放 前夕革命者同敌人进行斗争的最后一幕,从一个 重要侧面反映了解放战争走向全面胜利的斗争形 势和时代风貌。
20、__在诱骗刘思扬失败后, 又伪装成同情革命的记者__打 入渣滓洞,妄图通过苦肉计刺探 狱中地下党的秘密。余新江等人 识破了他的伪装,并借敌人之手 除掉了这个阴险的特务。 答案 :郑克昌、高邦晋。
21、解放军日益逼近重庆,地下党 准备组织狱中暴动。在白公馆装疯 多年的共产党员__与狱中党组织 接上了关系。同时,关在地窖中的 __用手指和铁镣挖出了一条秘密 通道,他挖穿地牢后不久就牺牲了 ,一部分难友顺着他生前挖的秘密 通道,逃出了虎口。 答案:华子 良、许云峰。
:他是长江兵工总厂厂长、中国共产党 员,负责《挺进报》的印刷工作;遭受敌人的严 刑拷打,绝不屈服;被敌人注射“诚注射剂”, 凭借顽强的毅力保守党的秘密;在狱中实仍坚持 办《挺进报》。
成岗
刘思扬 :他是来自资本家家庭的共产党员,负
责《挺进报》的收听、抄录工作;在监狱中同敌 人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
许云峰无动于衷地笑了笑。“这点,我完全可以奉告。 我从一个普通的工人,受尽旧社会的折磨、迫害,终于选 择了革命的道路,变成使反动派害怕的人,回忆走过的道 路,我感到自豪。我已看见了无产阶级在中国的胜利,我 感到满足。风卷残云般的革命浪潮,证明我个人的理想和 全国人民的要求完全相同,我感到无穷的力量。人生自古 谁无死?可是一个人的生命和无产阶级永葆青春的革命事 业联系在一起,那是无上的光荣!这就是我此时此地的心 情。”
红岩内容介绍

红岩内容介绍
《红岩》是中国现代作家罗广斌、杨益言所著的一部长篇革命历史小说,于1961年12月问世。
其内容简介如下:
小说的故事发生在1948年解放前夕的重庆,解放军势如破竹,国民党节节败退,胜利就在眼前。
许云峰、江姐、刘思扬等共产党员由于叛徒甫志高的出卖被捕入狱,受尽酷刑。
但他们没有屈服,团结狱中的同志,积极开展斗争。
在艰苦的环境下,他们一边制定缜密的逃跑计划,一边在狱中开展《挺进报》等工作。
最终,在大屠杀开始之前,他们进行了越狱活动,一部分人牺牲了,倒在黎明的前夜,但更多人逃出来了,迎接胜利的曙光。
小说中的英雄人物已经在阶级斗争中做到了完全的忘我。
从恐惧、空虚到平静,烈士对待大屠杀的心态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躯体的死亡化作对黎明的追求,死亡变成了一种胜利的寓意。
小说不再过多地渲染酷刑、屠杀等惨不忍睹的场面,而是展现在这种残酷的环境中,光明始终压迫黑暗势力的激烈斗争。
同时,革命英雄们面对敌人的残忍酷刑坚韧不屈、面对挫折积极反抗,这种革命力量与豪迈气概给狱中狱外的革命党人以极大的精神鼓舞。
初中名著阅读《红岩》知识点及故事概括

初中名著阅读《红岩》知识点及故事概括知识点
1. 作者简介:
- 《红岩》的作者是著名的中国作家巴金。
- 巴金以其深入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和社会现实的创作风格而著名。
- 他的作品多以塑造人物形象和展示社会冲突为主。
2. 小说背景:
- 《红岩》讲述了___地下党员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斗争故事。
- 故事发生在中国的一个偏远山区的红岩村。
3. 主要人物:
- 白子明: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位思想觉悟高、积极参与地下抗日运动的少年。
- 岳仲明:白子明的父亲,是一个勇敢的抗日战士。
- 柳玉秀:白子明的同事,是一位善良勇敢的女孩。
- 张楚岚:一个叛变者,曾经是抗日队伍中的一员。
4. 主题和议题:
- 主题:青少年的成长和独立精神,以及对正义和真理的执着
追求。
- 议题:抗日救国,革命斗争,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背叛,正
义与邪恶的较量。
5. 故事结构:
- 故事以描写白子明和柳玉秀参与___组织的斗争为主线。
- 故事情节跌宕起伏,紧张刺激,充满着感人和悲壮的情感。
故事概括
《红岩》讲述了白子明和柳玉秀作为___地下党员在抗日战争
时期的故事。
他们与村民一起,在红岩村建立了___组织,秘密进
行抗日救国的活动。
故事通过描写他们的抗争和牺牲,展示了中国
人民在战争中的顽强和勇敢。
小说通过这两个年轻人的成长和奋斗,表达了对正义和自由的追求,呼唤人们对祖国的责任和热爱。
故事
中充满了激动人心的情节和充满斗志的台词,向读者展示了一个真
实而感人的历史时期。
好书推荐——刘思

《小妇人》
故事梗概
《小妇人》前半部分描述了贫穷却温馨的骂
起一家在内战期间的家庭生活;后半部分描 述了姑娘们离家闯荡寻求独立、各自找到幸 福归宿的经过。最后四位少女都成为了最好 的格丽特,昵称梅格,十六岁,漂亮端庄,
肌肤白绽,大大的眼睛,甜甜的笑容,一头棕色的 柔软的浓密秀发,爱打扮,喜欢并向往踏入上流社 会。
《 红 岩》
经典语句
1.如果需要为共产主义的理想而牺牲,我们
每一个人,都应该做到脸不变色、心不跳。 2.拷打得不到的东西,刑场上同样得不到。 3.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做的, 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 4.洞中才数月,世上已千年。
第二站
《小妇人》
《小妇人》
作者简介
路易莎· 梅. 奥尔科特(Louisa May Alcott,1832-
杨益言(1925—),四川武胜县人;
1940年在同济大学读书,后因在上海参加 学生运动被学校开除。1948年8月被捕, 囚禁于重庆“中美合作所”渣滓洞,重庆 解放前夕被营救出狱。
《 红 岩》
故事梗概
《红岩》记述的是1948年之1949年解放
战争时期,重庆地下共产党组织与国民党反 动派展开的激烈斗争。在“中美合作所”这 个关押革命者的监狱里,敌人对共产党人施 行了惨无人道的摧残,但在共产党员的坚强 意志面前,敌人却是一筹莫展,一败涂地的。
好书推荐
--刘思
好书站
《红岩》
《小妇人》
第一站
《红岩》
《 红 岩》
作者简介
罗广斌(1924—1967年),重庆忠县人;
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9月因叛徒出卖 在成都被捕。狱中坚持斗争,和难友一起秘密制 作五星红旗,迎接解放。1949年11月27日大屠 杀之夜,策反看守杨钦典 ,带领难友集体越狱 成功,是《红岩》小说主创人之一。
阅读《红岩》:勇气的力量

阅读《红岩》:勇气的力量《红岩》是一部以红军女战士贺婉秋的英勇事迹为背景的长篇小说,作者为著名作家萧红。
这部小说通过描写贺婉秋在红军中的奋斗历程,展现了勇气的力量和对正义的坚守。
通过阅读《红岩》,我们可以深刻体会到勇气的重要性以及它所带来的正能量。
故事中的贺婉秋,是一个崇尚正义的女革命者。
在家庭的压迫下,她没有选择退缩,而是毅然投身到革命队伍中,与同志们并肩作战,为民族的解放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她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勇气,这种勇气让她勇敢地面对困难与挑战,不畏艰险,坚定地追求她内心的信仰与目标。
《红岩》通过描述贺婉秋的成长过程,生动地展示了勇气如何成为一种力量,激励我们在追寻自己梦想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正如书中所写:“铁凝成铜,一千零一把刀砥砺了一条宝剑,红岩这个刚仔平平凡凡的少女,砥砺了自己的志向,她大胆地冀望未来:‘红岩会在黄泉路上闯出通天闸来!’”勇气能够激发一个人内在的潜能,使我们敢于迎接困难与逆境,不轻言放弃。
正如曾经的美国总统肯尼迪所说:“我们面临的不是事情的困难,而是我们自己的勇气。
”勇气是面对困难的信心和勇敢,是对自己能力的信任和对未来的执着追求。
《红岩》的贺婉秋无论在血与火的战斗中,还是在家庭的压迫下,都敢于直面问题,迎难而上,最终实现了自己的价值与梦想。
勇气的力量不仅体现在个人的成长中,也体现在国家的进步与发展中。
正如曾经的南非总统曼德拉所说:“勇气并不是没有恐惧,而是我们能够战胜恐惧。
”只有全社会都有勇气去面对困难和挑战,才能够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红岩》作为一部反映革命历史的小说,通过塑造角色的勇敢形象,给予读者信心,也激励着整个国家积极面对曾经的困境和挑战。
勇气的力量是巨大的,它不仅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也可以改变整个社会的面貌。
正如著名作家马尔克斯所说:“我们不再被小人之间的小故事所吸引,而是被那些有勇气去挑战权威的人所吸引。
”勇气不仅仅是人们面对困难和压力时的一种状态,更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红岩读后感200字

红岩读后感200字
《红岩》是一部以抗战时期重庆红岩村为背景的长篇小说,作
者是著名作家莫言。
这部小说以红岩村的抗战岁月为背景,讲述了
红岩村青年知识分子在抗战年代的斗争和牺牲的故事。
小说通过描
写红岩村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抗战时期的斗争和牺牲,展现了他们的
爱国情怀和革命精神,表现了他们的坚定信念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在小说中,作者通过对红岩村的描写,展现了当时中国人民在
抗战时期的坚定信念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在红岩村,青年知识分子
们为了抗日救国的伟大事业,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甚至不惜牺牲
自己的爱情和家庭。
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和牺牲,为抗战胜利和国家
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通过阅读《红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国人民在抗战时期的
伟大精神和革命情怀。
在那个艰苦的岁月里,中国人民以顽强的意
志和坚定的信念,与敌人进行顽强的抗争,最终取得了抗战的胜利。
这部小说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国人民在抗战时期的伟大精神和革
命情怀,也让我对中国的未来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阅读课《红岩》PPT

联作协会员等职,积极从事宣传烈士革命事迹的工
作,是《红岩》小说主创人之一。1967年被诬为叛
徒,迫害致死。
精选可编辑ppt
3
杨益言(1925—?),四川武胜县人;1940年在
同济大学读书,后 因在上海参加学生运动被学 校开除。1948年8月被捕,囚禁于重庆“中美合
作所”渣滓洞,重庆解放前夕被营救出狱。解放
许建业被捕之后,他关心在志诚公司宿舍床下的 那个皮箱,里边放着党的机密文件。看守许建业的特 务叫陈远德,他以同情心骗取了许建业对他的信任。 许建业给地下党员刘德惠写了一封信,叮嘱他把皮箱 中的秘密文件销毁。此信许建业让陈远德送去。他万 没想到,口蜜腹剑的陈精远选可德编辑把ppt 信交到了徐远举手里。17
生。1948年9月因叛徒出卖在成都被捕,先后囚于
渣滓洞、白公馆监狱。狱中坚持斗争,拒绝 其兄
罗广文(蒋介石嫡系,国民党第15兵团司令)的保
释,宁愿坐牢,也不写悔过书,和难友一起秘密制
作五星红旗,迎接解放。1949年11月27日大屠杀之
夜,策反看守杨钦典,带领难友集体越狱成功。解
放后历任共青团重庆市委常委、市统战部长、市文
起在重庆松林坡遇难) 双诚枪烈老士太同婆时牺--牲刘于隆渣华滓、洞陈监联狱诗)、精邓选惠可编中辑p(pt 烈士,1949年11月27日和次子21 邓
四、《红岩》主要内容
1948年,在国民党的统治下处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 为了配合工人运动,重庆地下党工运书记许云峰命甫志高 建立沙坪书店,作为地下党的备用联络站。甫志高为了表 现自己,不顾联络站的保密性质,擅自扩大书店规模,销 售进步书刊。
31
在许云峰等人被害的当天晚上,渣滓洞和白公馆同时
举行了暴动。刘思扬等一些同志牺牲了,但更多的同
红岩139题(含答案)修正版

红岩139题(含答案)修正版(一)1、《红岩》的作者是 ________、 ___________。
答案:罗广斌、杨益言2、长篇小说《红岩》所记叙的是革命的大进军和反革命的垂死挣扎的极为壮烈的一幕。
狱中斗争是小说的主要部分, 围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位人物的斗争活动展开, 真实地表现了共产党人英勇无畏的精神,揭露了敌人的残暴。
答案:江姐、许云峰3、在《红岩》这部小说里,有一位传奇式人物,令敌人闻风丧胆、恐慌不安。
她就是被战士们亲切称为“_______________”的华蓥山游击队司令员。
答案:双枪老太婆4、 ______________是《红岩》中隐藏最深的共产党员,他忍辱负重,装疯卖傻,利用特务对他放弃戒备,经常叫他出去挑菜的机会,将狱中的情报送出去。
最后越狱带领解放军前来营救狱中的同志。
答案:华子良5、___________是出身于豪门大户的中共党员,在党组织的教育下彻底地背叛了家庭,都成为放弃享受,甘愿受苦,为人民大众谋幸福。
答案:刘思洋6、“自白书”是 _______________写的。
答案:陈然7、五星红旗是 ______________绣的。
答案:江姐8、甫志高是叛徒,被他出卖的第一个人是 ________________。
答案:许云峰9、中共重庆市委委员许云峰联络地下党员,决定出版一种群众性的宣传刊物,取名《 ___________》。
答案:挺进报10、在渣滓洞中, ______________死后开了追悼会。
答案:龙光华11、__________是《红岩》中隐藏最深的共产党员,他忍辱负重,装疯卖傻,利用特务对他放弃戒备, 经常叫他出去挑菜的机会, 将狱中的情报送出去。
最后越狱带领解放军前来营救狱中的同志。
(华子良)12、__________是出身于豪门大户的中共党员,在党组织的教育下彻底地背叛了家庭,都成为放弃享受,甘愿吃苦,为人民大众谋幸福。
期末复习:《红岩》必考知识点汇总

期末复习:《红岩》必考知识点汇总1. 《红岩》的作者是谁?《红岩》是由曾任四川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的罗广斌所编著。
2. 《红岩》的背景是什么?《红岩》的故事背景设置在二战期间的中国解放战争时期,主要发生在四川峨眉山区的红岩村。
3. 《红岩》的主要角色有哪些?他们的性格特点是什么?《红岩》的主要角色包括:刘胡兰、杜鲁门、罗荣桓等。
- 刘胡兰:勇敢、坚强、乐观,她是小说中的女主角,也是红岩村的优秀共青团员。
- 杜鲁门:聪明、善良、正直,他是美国著名总统杜鲁门的儿子,通过研究和工作的经历,在红岩村逐渐变成了一个真正的共产主义者。
- 罗荣桓:聪明、坚定、有领导能力,他是红军政治部副主任,负责革命工作的组织和指导。
4. 《红岩》主要描述了哪个历史事件?《红岩》主要描述了刘胡兰在抗日战争中为保卫家乡而英勇牺牲的故事,展现了青年员的坚定和对革命事业的执着追求。
5. 《红岩》的主题有哪些?《红岩》通过讲述一个普通农村女孩的英勇事迹,表达了对革命理想的追求、对家乡和人民的深厚情感、对抗战胜利的坚定信念以及对友谊和爱情的渴望等主题。
6. 《红岩》在文学上的意义是什么?《红岩》是一部受人民群众热爱的革命小说,以鲜明的人物形象和感人的情节展示了革命斗争的伟大,弘扬了共产主义的价值观念,对于推动社会主义文艺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7. 《红岩》的影视作品有哪些?《红岩》被改编成了多个影视作品,其中包括1988年的电视剧版《红岩》以及2002年的电影版《红岩》等。
8. 《红岩》的阅读意义和启示是什么?通过阅读《红岩》,我们可以深刻领会革命斗争的艰辛和牺牲精神的伟大,激发对共产主义理想的追求,并增强对家乡和人民的深厚感情。
同时,也能够从中汲取坚定、勇往直前的力量,不断奋斗追求自己的目标和理想。
>以上是《红岩》必考知识点的汇总信息,希望对你的期末复习有所帮助!。
红岩

《红岩》资料作者:罗广斌、杨益言类型:小说成书时间:1961年必读理由《红岩》是当代文学中一部优秀的革命英雄传奇,曾经震撼了许许多多青年读者的心。
在高举爱国主义旗帜,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今天,《红岩》无疑是一部极好的教科书。
创作背景《红岩》写于1961年,作者是罗广斌、杨益言。
罗广斌(1924~1967年)、杨益言(1925年~)都是在重庆解放前投身反蒋斗争的共产党员。
被捕后,在“中美合作所”集中营内目睹了许多革命者顽强不屈的斗争和壮烈牺牲的场面,并且自己也亲身经历了光明与黑暗的生死搏斗。
新中国成立后,那些革命者的伟大形象和感人事迹时刻萦绕在他们心头。
他们饱含着对敌人的刻骨仇恨和对先烈的景仰之情,写下了纪实文学《圣洁的鲜花》、《江姐》等,记述先烈的斗争史实。
1958年,他们又写了革命回忆录《在烈火中永生》。
《红岩》(中国青年出版社1961年出版)就是将这些纪实性作品的素材经过艺术加工,反复锤炼创作而成的。
丰富的生活素材和崇高的革命理想,使《红岩》成了一部革命现实主义的文学力作。
邓颖超同志在1985年重回重庆时,激动地写道:“红岩精神,永放光芒。
”1991年4月,江泽民总书记视察重庆时,特地参观了红岩村纪念馆,题下“发扬红岩精神,沿着老一辈革命家开创的道路奋勇前进”的词句。
1996年的红岩图片展览,在全国引起空前轰动,参观者络绎不绝。
人们无不为红岩精神所吸引,所感动,所激励,所振奋。
作品缩写《红岩》的历史背景是:解放战争正以雷霆万钧之势向前推进,反革命的最后堡垒重庆正处于全面包围之中,盘踞在这里的国民党反动派进行着垂死的挣扎,而被关押在“中美合作所”集中营里的共产党员则同他们展开了一场胜利前光明与黑暗的殊死搏斗。
为了表现这种在全局上我们处于绝对优势而在局部处于暂时劣势的局面,作者将笔触从渣滓洞、白公馆伸展开去,把震撼人心的狱中斗争、城市地下党的活动和学生运动以及农村的武装斗争这三条线索交织成一个整体,描绘了重庆解放前夕革命者同敌人进行斗争的最后一幕,从一个重要侧面反映了解放战争走向全面胜利的斗争形势和时代风貌。
读书笔记《红岩》(精选8篇)

读书笔记《红岩》(精选8篇)读书笔记《红岩》篇1红岩读书笔记最近,我阅读了一本名叫《红岩》的文学小说,作者是现代作家罗广斌、杨益言。
这本小说以描写解放战争时期为背景,讲述了许云峰、江姐、成岗等革命志士在重庆解放前夕,为迎接解放而顽强斗争的故事。
这本小说让我感受到了那个特殊时期革命者的坚强意志和英勇无畏。
他们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和死亡威胁,始终坚守信仰,坚持斗争,为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阅读过程中,我最为感动的是许云峰和江姐之间的深厚友谊。
在狱中,他们相互扶持,共同面对困难,甚至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也不忘为革命事业做出最后的贡献。
这种坚定的信仰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那个时代革命者的伟大。
除了人物形象丰满、情节跌宕起伏之外,这本小说还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作者通过生动的描写和细腻的心理刻画,让读者深入了解了那个时代的背景和人物内心的挣扎。
同时,小说中的语言简洁明了,叙事流畅,读起来非常舒服。
总的来说,《红岩》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读的文学作品。
它不仅让我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氛围,也让我对革命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通过阅读这本小说,我深刻体会到了信仰的力量和为了理想不断奋斗的精神。
我相信,这种精神将一直激励着我前行。
读书笔记《红岩》篇2红岩读书笔记《红岩》是现代作家罗广斌、杨益言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1961年12月首版。
《红岩》描写人民解放军进军大西南的形势下,重庆的国民党当局疯狂镇压共产党领导的地下革命斗争。
着重表现以齐晓轩、许云峰、江雪琴等共产党人在狱中所进行的英勇战斗,虽然最后惨遭屠杀,但却充分显示了共产党人视死如归的大无畏英雄气概。
《红岩》结构错综复杂又富于变化,善于刻画人物心理活动和烘托气氛,语言朴实,笔调悲壮,作品一经面世,立即引起轰动。
最近,我怀着沉重的心情读完了《红岩》这本书。
这是一本很好的革命历史题材的小说,我非常喜欢。
《红岩》这本书描写了重庆解放前夕残酷的地下斗争,特别是狱中斗争。
《红岩》知识问答题

判断题
( 错 )
(9)“监狱之花”指的是《红岩》中的小作所”、 “渣滓洞”、“白公馆”都是特务的巢穴,集 中了国民党特务机构中最精悍、最狡诈、最凶 恶的力量。 (对)
九一班 赵博
(5)郑克昌把 (大衣)卖掉,筹费给甫志高办文艺刊物。 (6)在《红岩》这部小说里,有一位传奇式人物,令敌 人闻风丧胆、恐慌不安。她就是被战士们亲切称为 双枪老太婆 的 华蓥山游击队司令员。
(7)狱中斗争是小说的主要部分,围绕_江姐、许云峰 两位人物的斗争活动展开,真实地表现了共产党人英 勇无畏的精神,揭露了敌人的残暴。 (8) 华子良 是《红岩》中隐藏最深的共产党员, 他忍辱负重,装疯卖傻,利用特务对他放弃戒备, 经常叫他出去挑菜的机会,将狱中的情报送出去。 最后越狱带领解放军前来营救狱中的同志。
(1)《红岩》的作者是 (罗广斌、杨益言)
(2)《红岩》这一神品般的小说,是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品质 最高度的概括)
(3)1949年11月27日,重庆解放前夕,国民党特务在重庆 秘密监狱(渣滓洞、白公馆)制造了骇人听闻的“11.27”大屠杀。
(4)趁严醉到云南,徐鹏飞把(黎纪纲) 叫来刺探情况,实施抓 捕甫志高和陈松林。
完美阅读课《红岩》讲解学习

许建业被捕之后,他关心在志诚公司宿舍床下的 那个皮箱,里边放着党的机密文件。看守许建业的特 务叫陈远德,他以同情心骗取了许建业对他的信任。 许建业给地下党员刘德惠写了一封信,叮嘱他把皮箱 中的秘密文件销毁。此信许建业让陈远德送去。他万 没想到,口蜜腹剑的陈远德把信交到了徐远举手里。
起在重庆松林坡遇难)
双枪老太婆--刘隆华、陈联诗、邓惠中(烈士,1949年11月27日和次子邓 诚烈士同时牺牲于渣滓洞监狱)
四、《红岩》主要内容
1948年,在国民党的统治下处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 为了配合工人运动,重庆地下党工运书记许云峰命甫志高 建立沙坪书店,作为地下党的备用联络站。甫志高为了表 现自己,不顾联络站的保密性质,擅自扩大书店规模,销 售进步书刊。
渣滓洞原为人工采煤的小煤窑,因煤少渣多而得名。它三面环山,一面临沟,
地形隐蔽。1943年白公馆被改为“中美合作所”第三招待所,所关押“政治犯” 迁此,于1947年4月迁回。 1947年12月,关闭半年多的渣滓洞作为重庆行辕二 处第二看守所重新关人。最多时达三百多人 。
三、《红岩》人物介绍及原型
许建业虽是许云峰的原型,但又不等于是许云峰。 许建业坚贞不屈的感人事迹的确是非常突出的,但考虑 到许建业的过失,作者对这个人物作了较大程度的虚构, 把其他烈士的一些事迹也移植到他的身上。
2、江姐
江竹筠(1920-1949)女,四川 自贡人,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 党,1940年任中共重庆新市区 区委委员,负责学运工作,后 经组织安排考入四川大学。 1947 年,与丈夫彭咏梧一起到 万县组织下川武装起义。 1948 年1月,彭咏梧不幸牺牲,她谢 绝了党组织的照顾,坚持到 “老彭倒下的地方”继续战斗。 1948年 6月14日,因挺进报事 件被叛徒出卖,在万县被捕, 后与李青林、李承林、石文钧、 唐篡陶、黄绍辉、李明辉、黄 玉清、陈继贤、雷震一起转押 渣滓洞看守所。徐远举和张界 多次对她进行拷问,使用竹筷 子夹手指酷刑,但她始终坚贞 不屈,被狱中难友称赞为“中 华儿女革命的典型”。
《红岩》课件

《红岩》课件一、引言《红岩》是现代作家罗广斌、杨益言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1961年12月首版。
小说以解放前夕“重庆中美合作所集中营”敌我斗争为主线,展开了对当时国统区阶级斗争全貌的描写。
小说结构错综复杂又富于变化,善于刻画人物心理活动和烘托气氛,语言朴实,笔调悲壮,一经面世,立即引起轰动。
二、作者背景罗广斌(1924-1967),四川成都人,中国共产党党员,成立后,历任青年团重庆市委统战部部长、重庆市民主青年联盟副主席、重庆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特委书记、中国作家协会重庆分会会员等职。
1958年,与杨益言、刘德彬合著革命回忆录《在烈火中永生》。
1961年,与杨益言合著长篇小说《红岩》。
杨益言(1920-2017),四川省武胜县人,中共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早年参加革命工作,后被捕囚禁于重庆渣滓洞集中营。
重庆解放后,曾在重庆市委、团市委工作,后担任重庆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专业作家。
1958年,与罗广斌、刘德彬合著革命回忆录《在烈火中永生》。
1961年,与罗广斌合著长篇小说《红岩》。
三、作品背景《红岩》的作者罗广斌、杨益言都曾于1948年在国民党统治下的重庆被逮捕,并囚禁在渣滓洞集中营,他们亲身经历了敌人的种种野蛮暴行和共产党人不屈不挠的斗争生活。
重庆解放在即,为了不使敌人跑掉,当时的地下党决定将这批革命者留在白公馆和渣滓洞。
1949年11月27日,重庆解放前夕,国民党对囚禁在白公馆、渣滓洞等监狱的革命者进行了大规模屠杀,许云峰、江姐、成岗等许多同志壮烈牺牲。
侥幸脱险的罗广斌和杨益言决心把狱中同志们的斗争事迹写出来,为中国共产党奉献一本珍贵的党史教材,于是,他们创作了这部气势恢宏、内容翔实、感人至深的共产主义战士革命斗争的英雄颂歌。
四、内容梗概《红岩》描写人民解放军进军大西南的形势下,重庆的国民党当局疯狂镇压共产党领导的地下革命斗争。
着重表现以齐晓轩、许云峰、江雪琴等共产党人在狱中所进行的英勇战斗,虽然惨遭屠杀,但却充分显示了共产党人视死如归的大无畏英雄气概。
《红岩》读后感_关于红岩读后感作文

《红岩》读后感《红岩》读后感一、书籍简介《红岩》是现代作家罗广斌、杨益言所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1961年12月首版。
《红岩》描写人民解放军进军大西南的形势下,重庆的国民党当局疯狂镇压共产党领导的地下革命斗争。
着重表现以齐晓轩、许云峰、江雪琴等共产党人在狱中所进行的英勇战斗,虽然最后惨遭屠杀,但却充分显示了共产党人视死如归的大无畏英雄气概。
《红岩》结构错综复杂又富于变化,善于刻画人物心理活动和烘托气氛,语言朴实,笔调悲壮,作品一经面世,立即引起轰动。
-------------------------------------------------------------------------------------------------二、《红岩》读书笔记夏天的正午,火球般的太阳炙烤着大地,同学们都纷纷有气无力地来到操场上。
蒋老师笔挺地站在阳光下,铿锵有力的说:“今天我们来跑八百米,测试成绩的,只跑一次,不能补考。
”听到这个晴天霹雳般的消息,我就如一个泄了气的皮球,耷拉着脑袋,迈着沉重的步伐,慢吞吞地来到800米的起跑线后,赶紧插进队伍中。
随着一声清脆的哨响,第一批同学纷纷冲出了起跑线。
几分钟后,他们陆续越过了终点,瘫倒在了操场上,几个同学见了赶忙上前搀扶。
我见状忐忑不安地想:啊!跑800米这么累啊,我的体力会不会跟不上啊!别说优了,有可能我连良都拿不到,那可糗大了……轮到我跑了,我神情庄重,走到起跑线后,把左脚往前跨一步,右手往前摆一点做好起跑的动作。
“嘀”——哨声再次响起,我以闪电般的速度冲出了起跑线,其他同学也不甘示弱,都快速地冲了出来。
第一圈,我们都势均力敌,同学们之间的距离都相差不大。
第二圈,我渐渐地感到体力不支了。
速度慢了下来,一些体力好的同学纷纷超越了我,我奋力向前跑,却力不从心,我和前面同学的差距越来越大。
我的脑子里冒出一个声音:算了,太累了,走到终点去好了。
此刻我的汗水已经浸透了衬衫,口干舌燥,小腿几乎失去了知觉,体力要透支了。
红岩读后感600字初中

红岩读后感600字初中《红岩》是一部以抗战时期为背景的革命题材小说,作者是鲁迅文学奖得主曾念平。
小说以四川省重庆市的红岩村为背景,讲述了一群青年学生在抗日战争时期投身革命斗争的故事。
小说以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和鲜明的人物形象,展现了那个时代青年人的革命热情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在读完这部小说后,我深受感动,对革命先烈的奋斗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首先,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深入人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小说中的主人公李培林是一个勇敢、坚毅的青年学生,他在红岩村参加了共产党的地下工作,并积极参与抗日斗争。
他不畏艰险,不怕牺牲,为了革命事业不懈努力。
在他的感染下,红岩村的青年学生们纷纷投身到了革命斗争中,他们组织起来,秘密传阅革命宣传材料,策划抗日行动,为保卫家园、保卫国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这些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他们的革命热情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深深地触动了我。
其次,小说中的历史背景和情节安排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抗日战争时期,整个中国大地上到处都是硝烟弥漫、烽火连天。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红岩村的青年学生们义无反顾地投入到了革命斗争中。
他们在黑暗的岁月里,为了民族的解放和人民的幸福,不顾个人安危,勇敢地站了出来。
他们用自己的双手书写了一部壮丽的革命史诗,他们的英勇事迹永远铭刻在了中国人民的心中。
小说中的情节安排也非常巧妙,作者通过生动的对话和细腻的描写,将整个故事情节展现得淋漓尽致,让人读后感慨万千。
最后,小说中的主题思想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小说以青年学生为主人公,塑造了一群热血青年的形象,表现了他们对革命事业的无限热爱和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
小说强调了青年人应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高尚的品德和坚定的信念,为民族和人民的利益不怕牺牲,勇往直前。
小说通过这些青年学生的形象,向读者传递了一种革命精神和奋斗精神,激励人们为了正义事业不懈努力。
总之,《红岩》是一部感人至深的革命题材小说,通过对抗日战争时期的革命斗争和青年学生的形象描写,展现了那个时代革命热情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红岩读后感600字初一

红岩读后感600字初一《红岩》是一部以抗战时期重庆大学生为主要背景的小说,作者是著名作家贾平凹。
小说以青年人的成长为主线,描写了一群爱国青年在特殊历史时期的艰难困苦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小说的主人公叶文洁、谢小蝶、刘峰、方鸿渐等一群热血青年,他们在战火硝烟中成长,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书写了一曲曲感人肺腑的革命传奇。
小说以叶文洁的成长为主线,叙述了她从一个天真无邪的大学生到成为一名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的过程。
在小说中,叶文洁经历了许多磨难和考验,但她从未放弃过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最终成为了一名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
她的坚韧不拔和不屈不挠的精神感染了许多读者,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在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但只要我们有坚定的信念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就一定能战胜一切困难,迎接美好的未来。
另外,小说中的谢小蝶、刘峰、方鸿渐等人物形象也各具特色,他们或忠诚、或热情、或坚强,每个人物都有着自己的性格特点和成长轨迹。
通过这些人物的塑造,作者向读者展现了一幅幅鲜活的革命青年形象,让人们感受到了那个特殊历史时期的艰辛与壮丽。
《红岩》这部小说,不仅仅是一部描写青年成长的小说,更是一部展现了革命青年的革命精神和爱国情怀的伟大作品。
在这部小说中,作者通过对青年人的成长和奋斗历程的描述,向读者展现了一幅幅感人肺腑的革命画卷,让人们深切感受到了那个特殊历史时期的艰辛与壮丽。
在阅读完《红岩》之后,我深深地被小说中那些革命青年的革命精神和爱国情怀所感染。
他们不畏艰难,坚定信念,为了祖国和人民的解放事业,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在他们的感染下,我也深切地感受到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对革命事业的无比热情。
同时,我也深刻地意识到,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我们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我们应该传承和发扬革命先烈的革命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总的来说,《红岩》这部小说通过对青年人的成长和奋斗历程的描述,向读者展现了一幅幅感人肺腑的革命画卷,让人们深切感受到了那个特殊历史时期的艰辛与壮丽。
红岩读后感400

红岩读后感400《红岩》是一部以抗战时期重庆的青年学生为主要题材的小说,作者是曾经在重庆大学就读的作家蒋光慈。
小说以真实的历史事件为背景,通过主人公的成长经历,展现了青年学生在特殊历史时期的奋斗和成长,以及他们对祖国和人民的忠诚和热爱。
小说以重庆大学的学生团体为主线,通过主人公刘云山的视角,展现了抗战时期青年学生的理想追求和艰苦奋斗。
刘云山是一个热血青年,他在大学期间参与了学生运动,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为了祖国的解放和人民的幸福,不惜一切代价。
小说中的刘云山形象鲜明,他勇敢正直,坚定不移地投身到了抗日救亡的洪流之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祖国和人民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小说中,作者通过刘云山这一形象,展现了当时青年学生的理想主义精神和革命热情。
他们在特殊的历史时期,放弃了个人的享乐和安逸,选择了投身到了国家的建设和民族的救亡之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祖国和人民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他们的奉献精神和革命热情,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学生,激励他们勇敢前行,为了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幸福,不懈奋斗。
另外,小说中还描写了刘云山和其他同学之间的友情,以及他们与老师之间的师生情谊。
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刘云山和他的同学们共同经历了许多困难和考验,他们在共同的理想信念和对祖国的热爱下,团结一心,共同战斗。
而他们的老师们也是他们的楷模和榜样,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育和引导着学生们,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做出了正确的选择,为祖国和人民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通过《红岩》这部小说,我们可以了解到抗战时期的重庆大学,是一个充满了理想主义精神和革命热情的地方。
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青年学生们放弃了个人的享乐和安逸,选择了投身到了国家的建设和民族的救亡之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祖国和人民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他们的奉献精神和革命热情,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学生,激励他们勇敢前行,为了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幸福,不懈奋斗。
总之,《红岩》是一部感人至深的小说,它不仅展现了抗战时期青年学生的理想主义精神和革命热情,还展现了他们之间的友情和师生情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谁是《红岩》的“真正作者”谁是《红岩》的“真正作者”——《红岩》出版后生产者们关于生产过程的措辞内容摘要:1963年,已经是市文联创作员的罗广斌、刘德彬、杨益言在组织要求下进行了《红岩》创作的总结,经过组织多次审阅通过后定名《创作的过程学习的过程——略谈〈红岩〉的写作》发表于5月13日的《中国青年报》,署名罗广斌、杨益言。
在这种创作理念中,作家、知识分子只是创造了历史的人民群众的“代言人”,这种创作理念也是集体创作和“三结合”创作方法的依据和源头,“因为‘生活本身就是工农兵创造的’,如果‘工农兵不参加反映他们生活的文艺创作’,‘也很难反映出生活的本质来’。
21)罗广斌、杨益言:《创作的过程学习的过程——略谈〈红岩〉的写作》,《中国青年报》1963年5月13日。
关键词:罗广斌;写作;创作;小说;生活;修改;杨益言;革命;评论;人物作者简介:.TRS_EditorP{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DIV{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TD{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TH{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SPAN{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FONT{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UL{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LI{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A{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P{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DIV{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TD{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TH{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SPAN{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FONT{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UL{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LI{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A{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P{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DIV{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TD{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TH{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SPAN{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FONT{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UL{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LI{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A{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P{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DIV{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TD{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TH{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SPAN{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FONT{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UL{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LI{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A{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作者简介】钱振文,北京鲁迅博物馆一1962年前的两三年,《红岩》的修改是沙汀、马识途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他们把相当多的精力投入到了这个和自己无关又有关的事情上。
1962年《红岩》出版后,沙汀开始更多地考虑自己的但却更难产的长篇创作,但有关《红岩》的事情还是他总是挂在嘴边的话题。
看1962年的沙汀日记,很多日子尤其是前几个月都有和《红岩》有关的事情发生。
尤其是这年的三月份,沙汀到北京参加全国人代会,在会上会下和李劼人、王朝闻、周扬、韦君宜等人都谈到了刚刚出版的《红岩》,听到大家对《红岩》大多表示肯定的态度,曾经付出过巨大劳动的沙汀的心里肯定也有一丝的安慰。
但是,当某些知情者对他帮助修改《红岩》所做贡献表示钦佩和肯定时,他也表现出很是谨慎和谦让的态度。
如1月11日的日记说到在重庆和组织部副部长雷雨田等人聊天时的情形时说:“回家的路上,我记起雷的这句话:‘他帮罗广斌他们修改过嘛!’没有做什么申明。
因为事实上我只提过一些建议,并未动笔。
到了家里,一想起这件事,就感到一点歉然。
”①3月31日,中青社的同志们拜访沙汀,对他在《红岩》创作过程中的贡献表示感谢,沙汀在日记中说:“但我赶快把话题拉开了,谈到党委的领导和作者本人的努力。
”②当人民文学出版社的韦君宜怀疑作者们的才能和出版社在作品写作中的帮助到底有多大时,沙汀还是肯定了罗、杨的才能。
这年的3月以后,《红岩》逐渐成为人们读书生活甚至政治生活中的热点,报刊杂志开始主动组织评论文章,与《红岩》和《红岩》作者有特殊关系的沙汀、马识途也成为人们约稿的对象。
5月,《红旗》杂志向沙汀约稿评论《红岩》,这件事让沙汀犹豫了好几天,“考虑到自己的健康情况,文章的分量,结果还是没有把握承担下来。
”③最终还是回信推掉了约稿。
与此同时,马识途也接到《中国青年》《红旗》《河北日报》等报刊的约稿,开始马识途也是想办法拖延和推辞,但终于经不住编辑们的软磨硬泡,在6月13日《河北日报》上发表了《〈红岩〉是怎样写成的?》,在1962年第11期《中国青年》杂志上发表了《且说〈红岩〉》。
作为参与过《红岩》写作的当事人,马识途的评论文章没有像其他的职业评论家一样论述《红岩》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而是主要叙述别人还很少说到的《红岩》写作的经过和取得成功的原因。
在叙述了《红岩》作者们“不怕失败、坚韧顽强的战斗精神”后,作者主要给我们讲述了作品成功的客观原因:“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党的关怀,群众的支持,烈士们的英雄事迹和作者的生活经历,给《红岩》这一本小说的成功,提供了客观的条件。
”④在说明这些外在因素、客观条件的重要性的同时,马识途指出作家主观条件、写作技巧是第二位的但也是非常重要的,《红岩》正是在这方面还存在许多缺点和不足,接下来似乎马识途要论述《红岩》的“不足之处”了:“是的,《红岩》仍然是有些缺点和不足之处的,应该给作者指出来,使他们知道百尺竿头,如何更进一步,应该在哪些方面去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