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向太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儿时的天空在我的眼里像本童话,一有空闲我就会 抓紧阅读。虽说这本“童话”于我只是一种兴趣、一种依 恋,但感觉还是有的。比如,早上的天空我读到的是 清新,中午的天空我读到的是温暖,晚上的天空我读 到的则是梦幻。至于天空那些变幻莫测的传奇、稀奇 古怪的故事,我就怎么也读不出来了。
精彩的内容
1990年4月7日,是中国航天史上一个值得浓墨 重彩书写的日子,就在这天,中国“长征三号”火箭在西 昌发射场成功发射了美国“亚洲一号”卫星。它标志着我 国航天技术已经拥有了打进国际卫星发射商业市场的 雄厚实力与尖端水平,但其意义又绝不仅止于航天领 域与科技方面,它的影响力还反射与波及国内外的政 治、经济、外交与军事诸多方面。从中西方决策人, 到西昌地界少数民族的平头百姓;从“发射窗口”的气象 拼图,到国际舞台的政治风云;从乌可力诸君往返穿 梭的洲际游说,到“亚洲一号”的总统待遇的远行;从火 箭发展的“欧亚大陆怪圈”,到“中国箭”与“美国星”的苦 恋与结合……作品为我们展现出一幅时间跨度近四十年, 气势磅礴、光芒逼人、可歌可泣的中国航天画卷。
【赏析】细节描写,表现了周恩来总理在国际 外交场合具有的高超外交智慧。
精彩片段
西昌机场位于离西昌城约六公里的天王山下的小庙乡,故俗 称“小庙机场”。小庙机场始建于1932年,是国民党川康边防军 修建的军用简易机场。抗日战争爆发后,蒋介石的西昌行辕征 调西昌、冕宁、普格、德昌等地一万多民工,将机场改建成七 百米乘五十米的泥结砾石跑道,开辟了飞机疏散道,还利用天 王山的地形挖掘了几十个飞机掩体战壕。1940年,由中国航空 公司开辟了一条重庆—成都—西昌—昆明—重庆的环形航线,同时 也作为国民党空军的疏散机场。1958年,正式开辟了西昌—成 都的航线。到60年代末70年代初,为备战备荒,小庙机场作为 西南地区的一个军事重地,又有了一番重大的扩建。据说,小 庙机场的扩建计划,还是当年的“林副统帅”林彪亲自审核批准的。
《小说选刊》主编、评论家冯立三评价说:《飞向太空港》 是对人类航天和中国航天悲壮历程的丰富而深刻的社会历史人 生内容的一次顿悟,是将文学从一向表现人类自身的关系向同 时表现人类与宇宙的关系迈进的一次文学远征。
精彩片段
据传,50年代还发生过这样一个故事: 在1954年召开的日内瓦会议期间,有一次中 国总理周恩来在酒吧与美国国务卿杜勒斯相遇。 周恩来主动伸出手去想同杜勒斯握手,杜勒斯 却把脸一转,故意装作没看见,巧妙地拒绝了 周恩来的握手。而周恩来伸出的手则顺势朝着 服务员一招,不失风度地说:“小姐,请给这位 先生来杯可乐,账记到我的头上。”说罢,周恩 来微微一笑,信步离去。
体裁知识
报告文学是以文学的手法,及时地报告生 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真人真事的一种文体。
每一个时代产生了他的特性的文学。“报告” 是我们这匆忙而多变的时代所产生的特性的文 学样式。读者大众急不可耐地要求知道生活在 昨天所起的变化,作家迫切地要将社会上最新 发生的现象(而这是差不多天天都有的)解剖 给读者大众看,刊物要有敏锐的时代感,这都 是“报告”所以产生而且风靡的原因。
源自文库
创作背景
李鸣生在童年时期,就从等待母亲归家的夜晚所看见的星 空中,体验到了“星空乡感”,从而对飞天产生了别样的情怀。他 觉得,人类走向太空是一个伟大的过程,那么他是否可以用“航 天文学”来记录、反映这一过程呢?于是他决定用一生的时间做 好这一件事,做好这一个梦,一个“航天文学”之梦。
李鸣生曾经在西昌做过计算机技术员和宜传队创作员,他 亲眼见证了西昌航天事业的发展和进步,因此,他对航天事业 的热爱,对航天人的理解,是十分深刻的。1990年将在西昌卫 星发射基地发射国外卫星的信息一经发布,李鸣生就进入了采 访的准备状态。他快速赶往西昌,并立刻开始了闪电式采访。 经过了半年的努力,终于完成了这部长篇报告文学《飞向太空 港》。
章节内容(见WORD)
走向太空文明路
美国的卫星要上天,既不选择本国的航天 飞机,也不选择法国的“阿里亚娜”,却偏偏选择 了中国的火箭;且发射地点竟在四川大凉山深 处一处原始的大山沟。这本身就是一部传奇!
1990年4月7日,历史记住了这一天。在中 国“长征三号”火箭腾飞的一刹那,全世界都感受 到了远东中国的分量,同时也感受到了人类智 慧与力量的伟大。
作品让我们感到:在人类通向宇宙的道路上,航天 人的每一个脚印,远比总统伟大!
独特的艺术魅力
作品纵横捭阖,张弛有度,打破了中国几十年来撰写科技题 材作品的传统思维模式,开创了中国文学书写“空间文明”的先例, 展现了中国航天科技的傲人成果,被称为中国“航天文学”的开山 之作。
解放军艺术学院副院长、评论家朱向前评价说:《飞向太空 港》较之李鸣生过往的作品,无疑是一次新的飞跃。作品以“亚 洲一号”为织梭,牵引着千经万纬,流贯而出;不刻意于结构, 却把一幅长卷的布局处理得自然顺畅,从容舒展,疏密相间, 张弛有致。这充分表露了李鸣生吞吐与消化大吨位题材的气魄 与潜能。
本书简介
讲述了中国“长征三号”火箭首次在西 昌发射场发射美国“亚洲一号”卫星的故事, 记录了中国航天事业继往开来的辉煌时刻。
作品纵横捭阖,张弛有度,开创了中 国文学书写“空间文明”的先例,展现了中 国航天科技的傲人成果,被称为中国“航天 文学”的开山之作。
作者简介
李鸣生,当代著名作家。"鲁迅文学奖"三连 冠得主。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作协 报告文学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文字著作权协 会常务理事。《中国作家》首席纪实作家。他 被文学界称为"中国航天文学第一人"、"继徐迟 之后中国第二个写科技题材的佼佼者",还被网 民称为"最有良知的作家"。
精彩的内容
作家讲述的是二十多年前的故事,但由于作者鲜活 的语言,独特的视角,让我们觉着就像昨天发生的一 样,为中国“长征三号”发射“亚洲一号”整个过程而震撼, 为完成这一过程的航天英雄们而感动,为凝聚于这一 过程的火山般爆发的不甘于平庸,不甘于迟慢,渴望 振兴,渴望强大的民族精神而鼓舞。
正是因为作品本身具有的新锐观念、崭新题材、密 集信息和流畅的文笔,特别是它起伏跌宕的情节和极 富传奇色彩的人物,引起了广大读者的极大兴趣和广 泛的社会关注。
在世纪末的惶惶岁月里,中国以自己的实力, 又一次刷新了世界的认知;中国以新的形象, 再一次受到世界的瞩目!“亚洲一号”卫星的冲击 波,很快就传遍了地球这个小小的村落。
天空的魅力
先做一个假想:假如有一天,天空突然坍塌,世 界将会是一副什么模样?假如有一天,天空突然消失, 人类又会是怎样的惊慌?
也许,人类真的有过天空坍塌的日子,不然怎么会 有“女娲补天”的神话?也许,世界真的有过没有天空的 岁月,要不怎么会有“盘古开天地”的传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