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定义
原创事业单位企业管理名词解释
原创事业单位企业管理名词解释一、事业单位企业管理的定义事业单位企业管理是指运用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对事业单位进行组织、计划、领导、协调、控制等一系列活动的过程。
事业单位企业管理的目标是高效运营,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以满足社会需求。
二、事业单位企业管理的特点1.公益性质:事业单位企业管理的主要目标是提供公共服务,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考虑社会效益。
2.政府支持:事业单位企业管理依托于政府的支持,政府对其进行资金投入、政策扶持等方面的支持与引导。
3.社会监督:作为公共服务提供者,事业单位企业管理需要接受社会的监督,对其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进行公开透明。
4.非营利性:事业单位企业管理的盈余主要用于再投资或提供更好的服务,而非用于分配给个人或股东。
三、事业单位企业管理常见名词解释1. 绩效考核绩效考核是指通过对事业单位业务目标的达成情况、工作质量、效率及个人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估,以衡量组织和个人的绩效水平。
其目的是激励员工、促进组织发展,并为改进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2. 组织架构组织架构是指事业单位内部各部门、岗位之间的职责关系、权力关系以及沟通流程的安排和组织。
合理的组织架构可以促进事业单位的协同作业、高效管理和快速决策。
3. 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是指事业单位为了达到经营目标、保护资产、合规经营等目的而建立的一套规范、措施和机制。
其目的是确保组织活动的有效性、经济性和合规性。
4. 市场营销市场营销是指事业单位运用市场调研、产品定位、推广销售等手段,通过满足客户需求来获得市场份额和盈利的过程。
市场营销在事业单位中的应用,旨在提升公共服务的满意度和竞争力。
5. 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是指事业单位对人力资源的招聘、培训、激励、评价和流动等活动的有计划、有组织、有针对性的管理。
其目标是保证组织具备稳定的、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以支撑事业单位的发展和服务质量的提升。
6. 资产管理资产管理是指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流动资产等各类财产进行充分利用、妥善保管和维护的过程。
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初探
经营管理Operation Management一、我国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思路1.法制化在事业单位进行企业化管理的体制改革中,一定要突破传统的思维方式,应该从现有的事业单位的实际出发。
为了确保事业单位运营的高效性,可以建立独立的监管机构,主要职责是以法律法规为依托对其进行管制,对事业单位的服务内容、质量以及价格进行监督,并且将运营过程透明化,便于社会各界的专家人士给予具有建设性的建议。
监督工作的进行必须建立在法制的基础上,只有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才能够确保事业单位监管机构的正常运行。
2.分权化将事业单位的政事分开进行事业单位体制改革。
政事分开能够减少政府部门的直接干预,将权力下放,让事业单位更加具有灵活性和自主权,不再依附于国家政府机构。
事业单位的经营自主权必须依据其公共性和监管程度,管理自主权应该与政府的监管权相协调。
因此,要建立事业单位分类管理体制,确立分类标准,按照各自不同的服务性质,建立相应的管理模式;政府对事业单位从直接管理变为宏观指导后,要减少干预的随意性。
3.市场化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下,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需要向市场化的方向发展,与市场经济的发展格局相适应,传统的事业单位管理方法已经与市场想脱轨,无法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所以需要向市场化的方向转变。
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为事业单位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4.配套化推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还需要在内部管理体制方面做出相应的改变,尤其是在用人机制方面可以实行竞聘上岗的方式,始终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用人原则,对其进行考试评估与绩效考核的办法,以此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事业单位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我国事业单位企业化体制改革面临的问题1.人事管理不健全在我国现有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体制方面还不够健全,竞争意识薄弱,用人渠道大多以内部推荐为主。
即使是在公务员考试中也存在很多的弊端,内部操作现象频现,这不仅影响到国家的用人秩序,同时也影响到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和能力。
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转企改制中清产核资发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探讨
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转企改制中清产核资发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探讨作者:刘淼来源:《理财·市场版》2023年第12期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是指国家不拨付经费,实行自收自支、自负盈亏的事业单位,自主经营、独立核算,遵循企业财务制度和税收规定。
市场经营中,受事业单位身份限制,此类单位往往缺乏灵活性和竞争力,因此,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进行转企改制工作,是盘活国有资产、增强市场竞争力的必经之路。
多年的经营积累和定式管理,导致不少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存在资产不清、价值不符等问题,转企改制前的清产核资就是一项帮助单位和管理部门摸清家底、整装上阵的前置工作。
清产核资定义及范围一、清产核资含义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2003年发布的《国有企业清产核资办法》中指出,清产核资是指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根据国家专项工作要求或者企业特定经济行为需要,按照规定的工作程序、方法和政策,组织企业进行账务清理、财产清查,并依法认定企业的各项资产损益,从而真实反映企业的资产价值和重新核定企业国有资本金的活动。
二、清产核资范围清产核资应包括本单位及下属子公司、分公司全部资产、负债。
清产核资过程一、梳理财务账务,摸清财务情况包括对各类银行账户、库存现金、会计科目等基本财务状况进行全面梳理和核对,同时理清内部资金往来,保证财务账面账账相符、账证相符、账实相符。
二、开展资产清查,核对单位家底把实物盘点、往来确认、对外投资等事项与财务账结合,确定资产盈亏、坏账错账情况,并根据清产核资要求进行分类,提出处理意见。
三、完成资产评估,确认单位价值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经过多年运转,土地、房屋等自有资产原有的入账价值已经与实际价值产生重大偏离,需要按照国家相关价值认定办法,对现有资产进行价值评估,确认转企改制基准日节点的单位资产价值。
四、上报核资结果,完成清产核资单位将经过审计的清产核资结果上报国家管理机构,由国家管理机构进行损益认定,对资金核实结果进行批复。
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研究
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研究一、企业化管理的背景和特点企业化管理是指将事业单位的管理模式转变为企业化的管理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事业单位要像一家企业一样运作,实行市场化的经营和管理方式。
企业化管理的背景是由于事业单位在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下,存在效率低下、管理不灵活、资源分配不合理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国家推行了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改革,鼓励事业单位采取企业化的方式进行管理,以提高效率和竞争力。
企业化管理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市场化运作。
企业化管理要求事业单位要像一家企业一样,树立市场意识,主动适应市场需求,通过市场竞争来实现经营目标。
2. 自主经营。
企业化管理要求事业单位要具有较大的经营自主权,可以自主决定生产经营和财务投资等事项,不再依靠政府的财政拨款。
3. 资产经营。
企业化管理要求事业单位要合理配置和有效地利用自己的经营资产,以产生经济效益。
企业化管理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下面将详细探讨企业化管理下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
1. 财务自主权的界定企业化管理要求事业单位要具有较大的经营自主权,包括财务自主权。
财务自主权是指事业单位能够自主决定经营收入的使用和支出的分配,而不再依靠政府的财政拨款。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财务自主权的界定并不清晰,导致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中无法有效地发挥自主权。
比如在资金使用上,由于缺乏有效的约束和监督机制,一些事业单位可能会滥用自主权,甚至导致财务风险的出现。
2. 财务预算的编制和执行企业化管理要求事业单位要像企业一样,对经营业务进行预算和计划。
但是由于事业单位的特殊性,很多事业单位在财务预算的编制和执行上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比如在预算的编制上,由于事业单位的业务范围较广,预算编制需要考虑到各项业务的复杂关系,这就对财务人员的能力和水平提出了较高要求。
在预算执行上,由于事业单位的经营活动受到政策的影响,因此在执行中往往需要调整和变更,这对预算的稳定性和准确性提出了挑战。
浅谈事业单位企业化会计管理方式
浅谈事业单位企业化会计管理方式【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事业单位的会计管理方式也在不断变革。
本文从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探讨了事业单位企业化会计管理方式的重要性和影响。
在介绍了事业单位企业化会计管理方式的定义和意义,探讨了其在当前环境下的重要性。
在详细讨论了事业单位企业化会计管理方式的特点、实施方式、应用情况、影响以及优缺点。
在强调了事业单位应该积极推行企业化会计管理方式,认为这种管理方式对事业单位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未来事业单位的会计管理将更加趋向于企业化。
通过本文的介绍和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企业化会计管理方式对事业单位的重要性和影响,为事业单位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事业单位、企业化会计管理方式、重要性、特点、实施、应用、影响、优缺点、发展、积极作用、趋向、未来、会计管理。
1. 引言1.1 介绍事业单位企业化会计管理方式事业单位企业化会计管理方式是指事业单位借鉴企业的会计管理理念和方法,采用市场化、法制化、信息化的管理方式,实施全面财务管理的一种制度。
这种方式不仅仅是会计管理制度的变革,更是组织管理结构和管理模式的深刻改革。
事业单位企业化会计管理方式的引入,意味着事业单位开始朝着用科学的方法运作和管理的方向发展,提高了管理的效率和透明度。
事业单位企业化会计管理方式的实施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当前市场经济的要求,提高事业单位的经营效益和竞争力。
通过引入企业化会计管理方式,事业单位可以更好地运用财务信息进行决策和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和效益。
这种管理方式的推行,有助于事业单位更好地适应市场竞争,提升绩效和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和长期稳定运营。
1.2 探讨事业单位企业化会计管理方式的重要性探讨事业单位企业化会计管理方式的重要性是十分必要的。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变革,传统的事业单位管理方式已经无法适应日益复杂和多样化的经济环境。
企业化会计管理方式能够帮助事业单位更好地适应市场竞争的激烈局面,提高财务管理效率,降低成本,增加收入。
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方式
浅析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方式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3)03-000-01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事业单位也面临着全新的挑战,传统的管理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导致我国大部分事业单位出现冗员、机制僵硬、活力不足等问题,因此需要事业单位改变管理方式,实行企业化管理。
笔者身处事业单位,经过对客观事实的研究,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以下剖析。
关键词事业单位存在问题企业化管理我国建立事业单位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满足社会公共利益,事业单位从事的活动和工作通常都与国家机关或者其它组织举办的活动相关,比如教育、文化、卫生或者科研等等,是为社会发展提供服务的组织。
而近几年,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事业单位也要面临全新的挑战,传统的管理方式使得事业单位失去了发展活力,要想使事业单位得到更好的发展,就要转变现存管理方式,实行企业化管理。
而企业化管理具体指的就是采用企业管理模式来管理事业单位,目的是为了通过科学的管理方法,提高事业单位工作效率,降低经营成本,从而实现最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一、我国事业单位企业化改革过程中存在问题目前我国约有130多万个事业单位,这些单位涉及范围很广,比如教育、文化、科学、卫生等等,而且各个事业单位之间在组织形态、资金来源、活动范围和职能性质上都存在很大差别,这就大大增加了我国事业单位企业化改革的难度,在改革过程中也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是造成我国事业单位企业化改革速度缓慢的重要原因。
(一)政府职能转变速度较慢为了适应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政府开始转变政府工作职能,但是通过实践分析发现,我国政府职能转变速度较慢,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尤其是政事分开工作并没有实质性的进步。
要想进行事业单位企业化改革,事业单位就需要进行裁员工作,要采取积极竞争上岗的管理方法。
但是由于最近几次政府改革和人员精简,很多政府人员进入事业单位,使得事业单位人员不减反增,这就大大影响了事业单位改革步伐的加快。
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用人制度改革初探
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用人制度改革初探正文第一篇: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用人制度改革初探文章标题: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用人制度改革初探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是政府机构改革的产物,它既有企业单位的属性:自收自支、自负盈亏、自主经营、自我发展;又有事业单位的特征:[找文章到☆好范文(http:///)一站在手,写作无忧!]服务性、公益性和知识密集性。
企业化事业单位目前的现状是:经营靠政府和行业的照顾和政策保护、职工思想闭塞、分配与工作绩效脱钩,危机感主人翁责任感衰退、人浮于事,我们交通休养院就是这样一个典型单位。
要改变这种状况,做到: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使休养院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和法人治理的实体,就必须对其运营机制进行深化改革,其中用人制度的改革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
一、转变观念,树立科学的用人观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观念是行动的指南。
实践证明,思想观念陈旧,就不但发现不了人才,而且还会埋没人才。
只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转变观念,才能跟上时代潮流,适应形势发展,把休养院的事业做强做大,为此我们必须树立以下观念:第一、先做人后做事的观念。
企事业单位生存、发展的根本在于管人,管人的关键在于用人、育人,而管人、用人、育人的关键在于做人,先做人再做事。
凡成大事者无不是心地仁厚、品德高尚之人,所以我们在用人和育人的标准上必须坚持先做人后做事的原则,并使之形成独具魅力的企业文化,建立一支“勤奋、严谨、务实、刚毅、拼搏、柔韧、献身”的高素质员工队伍。
第二、摒弃“唯身份”论,坚持能上能下的“唯人才论”观念。
早在160多年以前,诗人龚自珍就用人问题,极力呼吁“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这里的“格”,就是“身份、学历、资历”,科学人才观告诉我们,选人用人要不拘一格,甚至破格,反对唯资历、唯身份倾向。
我们休养院的职工以“国营正式工”自居,小事不愿干、大事干不来、累活不肯干,还要拿超劳动报酬的高工资,长此以往就形成了人心涣散、人浮于事局面,市场经济的市场规律要求我们:要生存要发展,在用人上就必须因工作岗位的需求选择与之相适应的人才,并形成能上能下的激励机制。
事业单位企业管理名词解释
事业单位企业管理名词解释一、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是指由国家或地方政府事业主管部门设立,以公益为宗旨,经主管部门批准并登记注册的行政管理机构。
事业单位通常以提供公益服务为主要目标,如教育、医疗、科研等领域。
其管理和运作与企业有所不同,强调公益性、非营利性和社会责任。
二、企业管理企业管理是指在组织中运用管理理论、方法和技巧,对企业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利用的过程。
企业管理包括组织、计划、领导、协调、控制等一系列活动,旨在达到组织的目标并提高绩效。
三、事业单位企业管理事业单位企业管理是指在事业单位内部运用企业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对事业单位的运作进行管理和组织的一种方式。
事业单位企业管理借鉴了企业管理的概念和技巧,以提高事业单位的运作效率和绩效。
1. 事业单位企业管理的特点事业单位企业管理相较于传统的事业单位管理,具有以下的特点:•管理创新:引入了企业管理的理念和方法,不断探索适合事业单位的管理模式,提高运作效率。
•目标导向:强调明确目标,通过有效管理来实现组织的目标,并提高绩效。
•高效决策:采用科学的决策方法,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绩效考核:建立绩效考核体系,通过量化指标对绩效进行评估,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2. 事业单位企业管理的重要性事业单位企业管理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提高运作效率:借鉴企业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加强对事业单位运作的管理和组织,提高工作效率。
•强化绩效导向:建立绩效考核体系,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事业单位的发展。
•加强透明度:引入企业管理的机制,加强事业单位内部的信息公开和透明度,提高公信力。
•优化资源配置:通过合理配置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3. 事业单位企业管理的挑战和对策事业单位企业管理面临一些挑战,如组织文化传统、人员结构和管理体系等方面的限制。
针对这些挑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推行改革:推动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的改革,打破束缚,引进新的管理理念与方法。
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悖论2021推选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㈠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概念、特征; ㈡传媒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市场化)的发展历程; ㈢重点分析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对传媒业发展的消
极影响; ㈣总结。
事业单位是国家为了社会公共利益;由国家机关举
办或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 研、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
广告版面、时间,在少数媒介那里,大大超出规定标准,一些新闻媒介扩版、增加节目时间,往往新闻性的内容少,增的大都是广告;
作为上层建筑的新闻媒价,它追求的是社会效果; 管理方法,协调好事业单位的各项活动和资
源,从而达到其目标。
①指导和迎合的矛盾
一方面,新闻事业生产
和传播的是精神产品,强调
对受众对社会生活广泛的指
我国新闻事业的双重性:
从媒介开始进入市场那天起,我国新闻事业的政 治属性和经济属性的双重属性开始凸显。新闻事业的 独特体制:一方面是国家垄断的事业单位,另一方面, 它们需要到市场中去寻求利润。“新闻出版广播电视 等事业单位兼有官办和商业化运作特征的体制是该领 域各种不正之风产生的制度根源。”
我国传媒业企业化管理中的问题:
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就是用管理企业的模式来管理 事业单位,采用企业中广泛运用的科学管理方法, 协调好事业单位的各项活动和资源,从而达到其目 标。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实质就是提高事业单位 运作效率,降低其管理的成本,取得更大的社会效 益与经济效益。
我国传媒业企业化管理的发展历程:
⑴ 事业管理阶段: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到改革开放之后的最 初几年,我国传媒建立起以党报、党刊为主体的 报刊体系,高举为人民服务,做党和政府“耳目 喉舌的”大旗,传媒归属于事业单位,实行事业 管理,所需经费由国家财政拨款,根本不存在经 营和多种经营管理的问题。这一时期我国的新闻 体制和工作传统是高度政治化和组织化的。
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定义
关于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后得绩效管理方式得探析ﻭ论文摘要:事业单位就是我国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职能得主要载体,就是政府经济与社会管理得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型市场经济下,部分具有市场配置能力得事业单位开始实行企业化管理。
面对体制转变过程中出现得困难,本文运用现代管理理论,结合时代背景,对提高事业单位组织绩效得管理方式进行了探讨.0引言国务院发布《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中,对事业单位做出了以下界定:即“本条例所称事业单位,就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得,由国家机关承办或者其她组织利用国有资产承办得,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得社会服务组织"。
细致说来,事业单位又可大概分为两种:纯公益性与混合公益性.纯公益性事业单位特点就是,其所提供得服务产品具有非竞争性,其运作资源与发展资源无法得到市场配置,具有排她性。
其产品就是政府面向全体社会成员提供得平等、无差别得共同服务。
此类事业单位生产活动主要依靠中央或地方政府支持,费用由公共财政承担。
典型机构例如涉及国防安全、公共卫生安全、义务教育、社会经济秩序、国家长远利益等领域.混合公益性事业单位也就是面向全社会提供公益性服务,但其提供得公共产品既能满足公共需要,又能满足个人需要.从资源配置上瞧,具有部分市场配置得能力,即通过市场服务可以得到一部分得成本补偿或者赢利。
这类事业单位多以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公共交通、公共水、电、气、邮政服务中得普遍服务业务为主。
前一种类型得事业单位资金来源与经营性质比较单一,可以视同于国家财政统一管理,相比较而言,第二种类型得事业单位则相对复杂,目前已逐步实行企业化转轨,也就是本文得主要研究对象.1提高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绩效得对策面对企业化管理下得种种困境,事业单位如何才能摆脱阴影,提高组织绩效,走上正常得市场化道路.随着经济全球化得到来,企业们都面临着越来越激列得市场竞争。
为了提高自己得竞争能力,许多企业都会探索提高生产力与改善组织绩效得有效途径,其中组织结构调整、组织裁员、组织扁平化、组织分散化成为当代组织变革得主流趋势。
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研究
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研究【摘要】本文主要对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进行研究。
在简要介绍了该研究的背景和重要性。
接着在分析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影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因素,并提出了提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对策。
从未来发展趋势的角度展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发展。
最终,在结论部分对本文进行了总结,强调企业化管理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重要性。
该研究有助于提高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现状分析、问题、影响因素、对策、发展趋势、总结。
1. 引言1.1 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研究简介事业单位是指由政府或社会团体设立,具有独立法人地位,以公益性为目的,但又具有一定经济活动的单位。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管理者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企业化管理的概念是指将企业的现代管理理念、方法和体制用于事业单位的管理中,以提高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和管理效率。
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研究意义重大。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问题与普通企业管理存在区别,主要表现在资金来源、资金用途、财务目标等方面。
在政策环境、制度约束等因素下,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存在种种挑战和难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分析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讨影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因素,提出提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对策,并展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
希望通过此研究能够为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提供参考,推动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2. 正文2.1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现状分析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制相对封闭。
由于事业单位的特殊性,其财务管理往往受到政府主导和监管,缺乏市场竞争的机制,导致管理体制较为封闭,缺乏灵活性和效率性。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由于事业单位的财务信息不对外公开,外部无法了解其真实情况,容易导致信息不对称,加大了管理风险。
事业单位企业管理名词解释
事业单位企业管理名词解释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事业单位企业管理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
在日常的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专业名词,这些名词对于理解和应用事业单位企业管理原则至关重要。
本文将为大家解释一些常见的事业单位企业管理名词。
一、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是指为了公共利益而设立,不以营利为目的,由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或者其他社会组织委托或者授权管理和使用财产、为社会提供其他产品和服务的组织。
事业单位一般包括学校、医院、科研机构等。
二、企业管理企业管理是指为了实现组织目标而对组织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整合的活动。
企业管理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方面的工作。
其目的是提高组织的效率、降低成本、增加利润、优化资源配置等。
三、管理学管理学是研究各种组织和事业管理活动的学科。
它包括组织理论、领导学、人力资源管理、生产管理、市场营销管理等多个学科领域。
管理学为企业管理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四、战略管理战略管理是指制定和实施组织长期目标和战略的活动。
它涉及到从整体上把握组织的运行环境、自身资源和竞争优势,以及制定相应的发展策略和行动计划。
五、组织管理组织管理是指管理者为了实现组织目标,对组织进行规划、组织、协调、控制和改进的过程。
它包括建立组织结构、确定职责权限、制定工作流程和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工作。
六、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是指以人力资源为核心,通过合理配置、开发和激励人力资源,提高组织绩效和员工满意度的管理活动。
它包括招聘、培训、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员工关系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七、质量管理质量管理是指组织通过制定和执行质量方针和目标,实施质量控制和质量提升活动的过程。
它涉及到从产品设计和制造到服务交付的全过程,以满足顾客需求和提高组织竞争力。
八、绩效管理绩效管理是指通过制定绩效目标、评估绩效和激励绩效改进的管理活动。
它旨在衡量和提高组织和个人的绩效水平,以实现组织目标和个人职业发展。
结论以上是一些常见的事业单位企业管理名词的解释。
事业单位综合基础必学知识点
事业单位综合基础必学知识点1. 事业单位的定义和特点:事业单位是指由国家或地方政府设立的,独立法人身份的、以公益为宗旨,具有一定经济实力并承担特定社会职责的组织形式。
其特点包括公益性、非营利性、独立性和自治性等。
2. 事业单位的分类:事业单位可以根据它们的职能和性质进行分类,常见的分类包括政府机关类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类事业单位、事业组织类事业单位和事业企业类事业单位等。
3. 事业单位的管理体制:事业单位的管理体制主要包括政府管理、行业管理和企业化管理等。
政府管理是指由上级政府对事业单位进行直接管理和监督;行业管理是指由上级专门管理机构对同一行业的事业单位进行管理;企业化管理是指将事业单位的管理方式改革为企业化管理,引入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
4. 事业单位的组织结构:事业单位的组织结构一般包括机构设置、职能部门和职能岗位等,其中机构设置主要包括上、下级关系、职能部门主要包括内设机构的部门设置和职能分工,职能岗位则是具体的工作岗位。
5. 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包括预算管理、会计核算、资金管理和财务报告等。
预算管理是指根据事业单位的职责和任务,制定相应的财政预算;会计核算是指对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记账、计算和核对等;资金管理是指对事业单位的资金进行合理调配和利用;财务报告是指对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报告和分析。
6. 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包括人员编制、人员聘用、薪酬福利和人才培养等。
人员编制是指根据事业单位的实际需要和职能要求,确定相应的编制人数;人员聘用是指招聘、选调和任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薪酬福利是指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津贴、奖金和福利待遇等;人才培养是指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和继续教育等。
7. 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和评价: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和评价是对事业单位的工作成果和绩效进行评价和考核,主要包括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质量和效益等方面。
绩效考核和评价可以通过工作报告、绩效评价表、考核制度等方式进行。
企业化事业单位有哪些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用人制度改革初探
企业化事业单位有哪些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用人制度改革初探企业化管理是指将事业单位的管理模式、管理方式和管理制度更加趋向于企业化的一种探索。
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用人制度是企业化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旨在通过用人制度,提高事业单位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促进事业单位的持续发展。
一、依法设定用人岗位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用人制度的第一步是依法设定用人岗位。
传统的事业单位用人制度通常是按照职务划分岗位,导致用人岗位过于固化,无法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用人制度应该将用人岗位设定为岗位需求和市场需求相结合的形式,以确保用人岗位与市场需求的匹配度。
二、引入市场化的选拔和录用机制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用人制度的第二步是引入市场化的选拔和录用机制。
传统的事业单位用人制度通常是通过考试和政治审查来选拔和录用人才,导致人才不够灵活和多样化。
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用人制度应该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选拔和录用方式,如招聘、竞聘等,以确保选拔和录用机制的公正性和灵活性。
三、建立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用人制度的第三步是建立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
传统的事业单位用人制度通常是按照职务等级来确定薪酬和激励,导致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的缺失。
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用人制度应该建立起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通过绩效考核和激励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四、实施灵活的人事管理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用人制度的第四步是实施灵活的人事管理。
传统的事业单位用人制度通常是按照职务等级和固定编制来管理人事,导致人事管理的僵化和难以调动。
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用人制度应该实施灵活的人事管理,充分发挥人员的特长和潜力,提高组织的适应能力和竞争力。
五、加强员工培养和发展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用人制度的第五步是加强员工培养和发展。
传统的事业单位用人制度通常是依靠政府提供培训和发展机会,导致员工的培养和发展缺乏市场竞争的激励。
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用人制度应该加强员工的培养和发展,倡导员工自主学习和发展,提高员工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事业性质企业管理的概念
事业性质企业管理的概念
事业性质企业管理是指对事业单位(如政府机构、公共机构、非营利组织等)进行管理和组织的一种管理模式。
与营利性企业管理相比,事业性企业管理更加注重公共利益和社会责任,而非追求纯粹的经济利益。
事业性企业管理的目标是在保障公共利益的前提下,高效地提供公共服务和开展社会事业。
它的主要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公共服务导向:事业性企业管理的首要任务是为社会公众提供服务,满足公众的日常生活需求,提供教育、医疗、文化、环保等基本公共服务。
2. 公平公正:事业性企业管理追求公平公正的原则,注重社会的整体利益,力求在资源配置、权益分配等方面做到公平和合理。
3. 社会责任:事业性企业管理注重履行社会责任,关注社会发展的长远利益。
它不仅仅追求经济效益,还注重实现公共利益和社会福祉。
4. 政府监管:事业性企业管理通常受到政府的监管和指导,政府在规范事业性企业的运作、决策和行为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5. 绩效评估:事业性企业管理注重绩效评估,通过对机构、部门和个人的绩效评估,促进服务质量的提升和管理水平的改进。
总而言之,事业性企业管理旨在通过高效的组织管理和公共服务,为社会公众提供满足基本需求的服务,并在社会福祉和公益性目标之间寻求平衡。
浅谈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要领
浅谈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要领【摘要】本文对于我国事业单位的现状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并且对于我国事业单位所具有的复杂性、多样性、冗员过多、机制僵化、活力不足等诸多问题进行了深刻的阐述。
文章中针对这些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中面临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这些相应的对策和措施包括:创造一个良好的内外部环境,进而制定一个相应的合理的法律制度,充分实现政府公共性的多样化特点,进而打破相应的身份职称界限,实行全面的聘用制度,建立相应的岗位、绩效工资制等措施。
【关键词】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聘用制事业单位建立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国家的相关的社会公共利益,这些活动一般由相关的国家机关以及其他相应的组织利用相应的国有资产进行举办,主要从事教育、科研、文化、以及卫生等一系列的社会服务组织。
事业单位的企业化管理是指利用相应的企业管理模式来进行事业单位的管理工作,目的是采用相应的科学的管理方法来充分协调好在事业单位活动过程中的各项活动和资源,进而实现相应的活动目标。
提高事业单位的运作效率,进而降低相应的管理成本,实现更大的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是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实质内容。
在我国事业单位深化改革过程中所面临的相关问题在我国拥有约130多万个事业单位,而且这些事业单位要遍布教、科、文、卫等各个社会领域以及社会层面,这些事业单位在其职能性质、活动范围、组织形态、资金来源、经营方式以及隶属关系等方面都有着很大的不同,而且在相应的改革需求以及方向选择等方面都有着一定程度的不同。
事业单位的改革相对于行政机构相关的工作更为复杂,而且需要投入到更多的精力,同时还需要各方面进行积极的配合。
由于政府的相关职能的转变的进程相对较为缓慢,而且政事分开的工作也没有一些实质性的进展。
很多企业近年来效益相对较差,随着相应改革的不断深化,事业单位随时可能进行相关的裁员工作,积极推行竞争上岗的管理措施,在最近的几次政府机构改革以及人员精简过程中都出现了众多的机构和人员进入事业单位的现象,这种现象在间接过程中造成事业单位规模的不断扩大、同时到来了越来越多的冗员现象,事业单位无疑成为了在政府的各项改革过程中的相应缓冲带。
事业单位企业化经营管理.doc
事业单位企业化经营管理一、我国事业单位企业化经营管理改革的意义和作用1.企业化经营管理改革使我国事业单位能够适应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
当今,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已经十分成熟,绝大多数企业已经实行了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制度和管理流程,因此,我国才具有一批与国际化大企业相抗衡的企业,所以,我国事业单位要适应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的发展,并且长期发展下去,就必须进行企业化经营管理改革,这样不仅从制度上保证我国事业单位能够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相匹配,也能够从根本上确保我国事业单位制度上的完善。
现今,只有企业化经营管理制度和管理流程上的完善性和系统性,才能为我国事业单位企业化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及产业换代升级提供基础性的保证。
2.企业化经营管理改革是我国事业单位能够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素质。
目前,我国事业单位上至领导下至员工,在思想上和理念上对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制度和管理流程及相关理论方面比较匮乏和缺失。
因此,聘用具有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和思想的高素质人才对我国事业单位企业化改革提供思想上和制度上的改造,不仅能够迅速改变目前我国事业单位行政事业性的管理制度和流程,也能从一定程度上改变目前我国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的局面,带动经营管理的领导和工作人员积极学习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制度和流程,从根本上和思想上改变现有我国事业单位的管理制度和流程。
3.企业化经营管理改革使我国事业单位经营管理制度和流程更加完善。
现代企业化经营管理制度和流程是经过长期在市场经济竞争过程中发展和变革形成的,因此,在我国事业单位企业化改革过程中运用现代企业化经营管理制度和流程及相关理论,不仅能够使我国事业单位从管理制度和理念上适合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竞争,也能从本质上改变我国事业单位目前这种管理混乱、无序、效率低下的状况,同时也使得我国事业单位能够完善其管理制度和流程,真正做到现代化企业的经营管理。
二、我国事业单位企业化经营管理改革的建议和意见1.引进高素质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帮助我国事业单位进行企业化改革。
事业单位企业管理名词解释
事业单位企业管理名词解释什么是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是指由政府部门或者其他组织设立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从事社会公益服务活动的组织形式。
事业单位不追求盈利,其主要目的是为社会提供各种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
事业单位通常由政府资助,但也可以通过其他途径获取资金,如接受捐赠、收费等。
什么是企业管理企业管理是指对企业进行组织、协调、控制和决策的整体过程。
企业管理的核心目标是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和手段,提高企业效益,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企业管理包括多个要素,如组织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管理等。
事业单位企业管理的特点事业单位企业管理与一般企业管理存在一些不同之处。
主要特点如下:1.公益性质:事业单位的管理目标是为了社会公益和社会福利,而非追求利润最大化。
2.经费来源:事业单位的经费主要来自政府拨款,也可以通过其他途径获取资金。
相较一般企业,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上有着不同的特点。
3.组织体制:事业单位一般由政府设立,并按照规定建立相应的组织结构。
组织体制比较稳定,各部门职责分明。
4.决策机制:事业单位的决策一般需要经过一定的程序,纳入议事规则。
决策的目标更加注重公共利益和社会效益。
5.监管机制:事业单位在管理过程中受到政府的监督和管理。
政府有权对其进行考核、评估和审计。
事业单位企业管理的重要名词解释绩效管理绩效管理是指企业或组织通过设定目标、明确责任、制定计划、执行排查和进行考核评估等方式,对员工和组织的工作表现进行全面管理的过程。
绩效管理的目标是提高组织绩效,激励员工积极工作,实现组织战略目标。
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是指企业或组织通过合理利用人力资源,从人力资源储备、招聘选拔、培训发展、薪酬福利、绩效考核等方面,促进员工能力的提升和组织目标的实现。
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是通过合理的人力资源配置,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企业价值。
财务管理财务管理是指企业或组织对财务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控制和决策的管理过程。
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包括资金筹集、资金投资、资金运营和风险管理等。
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定义
关于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后的绩效管理方式的探析论文摘要:事业单位是我国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主要载体,是政府经济和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新型市场经济下,部分具有市场配置能力的事业单位开始实行企业化管理。
面对体制转变过程中出现的困难,本文运用现代管理理论,结合时代背景,对提高事业单位组织绩效的管理方式进行了探讨。
0引言国务院发布《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中,对事业单位做出了以下界定:即“本条例所称事业单位,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承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承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
细致说来,事业单位又可大概分为两种:纯公益性和混合公益性。
纯公益性事业单位特点是,其所提供的服务产品具有非竞争性,其运作资源和发展资源无法得到市场配置,具有排他性。
其产品是政府面向全体社会成员提供的平等、无差别的共同服务。
此类事业单位生产活动主要依靠中央或地方政府支持,费用由公共财政承担。
典型机构例如涉及国防安全、公共卫生安全、义务教育、社会经济秩序、国家长远利益等领域。
混合公益性事业单位也是面向全社会提供公益性服务,但其提供的公共产品既能满足公共需要,又能满足个人需要。
从资源配置上看,具有部分市场配置的能力,即通过市场服务可以得到一部分的成本补偿或者赢利。
这类事业单位多以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公共交通、公共水、电、气、邮政服务中的普遍服务业务为主。
前一种类型的事业单位资金来源和经营性质比较单一,可以视同于国家财政统一管理,相比较而言,第二种类型的事业单位则相对复杂,目前已逐步实行企业化转轨,也是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
1提高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绩效的对策面对企业化管理下的种种困境,事业单位如何才能摆脱阴影,提高组织绩效,走上正常的市场化道路。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企业们都面临着越来越激列的市场竞争。
为了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许多企业都会探索提高生产力和改善组织绩效的有效途径,其中组织结构调整、组织裁员、组织扁平化、组织分散化成为当代组织变革的主流趋势。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事业单位企业化经营含义问题的答复-工商企字[1998]第158号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事业单位企业化经营含义问题的答复
正文:
----------------------------------------------------------------------------------------------------------------------------------------------------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事业单位企业化经营含义问题的答复
(工商企字〔1998〕第158号)
辽宁省工商行政管理局:
你局《关于事业单位企业化经营含义的请示》(辽工商〔1998〕10号)收悉。
经研究,答复如下:凡国家不核拨经费,实行自收自支、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事业单位,均属于企业化经营的事业单位。
企业化经营的事业单位,应执行企业的财务制度和税收制度。
一九九八年七月二十九日
——结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后的绩效管理方式的探析
论文摘要:事业单位是我国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主要载体,是政府经济和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新型市场经济下,部分具有市场配置能力的事业单位开始实行企业化管理。
面对体制转变过程中出现的困难,本文运用现代管理理论,结合时代背景,对提高事业单位组织绩效的管理方式进行了探讨。
0引言
国务院发布《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中,对事业单位做出了以下界定:即“本条例所称事业单位,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承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承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
细致说来,事业单位又可大概分为两种:纯公益性和混合公益性。
纯公益性事业单位特点是,其所提供的服务产品具有非竞争性,其运作资源和发展资源无法得到市场配置,具有排他性。
其产品是政府面向全体社会成员提供的平等、无差别的共同服务。
此类事业单位生产活动主要依靠中央或地方政府支持,费用由公共财政承担。
典型机构例如涉及国防安全、公共卫生安全、义务教育、社会经济秩序、国家长远利益等领域。
混合公益性事业单位也是面向全社会提供公益性服务,但其提供的公共产品既能满足公共需要,又能满足个人需要。
从资源配置上看,具有部分市场配置的能力,即通过市场服务可以得到一部分的成本补偿或者赢利。
这类事业单位多以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公共交通、公共水、电、气、邮政服务中的普遍服务业务为主。
前一种类型的事业单位资金来源和经营性质比较单一,可以视同于国家财政统一管理,相比较而言,第二种类型的事业单位则相对复杂,目前已逐步实行企业化转轨,也是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
1提高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绩效的对策
面对企业化管理下的种种困境,事业单位如何才能摆脱阴影,提高组织绩效,走上正常
的市场化道路。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企业们都面临着越来越激列的市场竞争。
为了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许多企业都会探索提高生产力和改善组织绩效的有效途径,其中组织结构调整、组织裁员、组织扁平化、组织分散化成为当代组织变革的主流趋势。
上述的调整措施能够减少成本,提高生产力,但并不一定能够改善绩效;真正能够促使组织绩效提高的是组织成员行为改变,即要形成有利于调动员工积极性、鼓励创新、进行团队合作的组织文化和工作氛围。
这个过程,就是绩效管理的过程。
进行有效的绩效管理,才能知道员工(部门)作了多少事情,完成了多少目标,离组织目标还有多远,如何改进,从而保证组织整体目标得以实现。
事业单位在企业化过程中,之所以会出现那么多问题,从管理上看,主要因为没有对组织运营过程进行有效控制,放任自流的结果。
2事业单位实行企业化管理的可行性
首先,“职能型政府”逐渐向“服务型政府”转变。
政府部门会逐渐放宽事业单位市场配置能力的限制。
鼓励提供公共服务产品的事业单位在满足公共服务职能的基础上,通过差别化的服务产品进行成本补偿。
使得事业单位从单纯由“国家拨付经费收支”向“核定收支、定额或者定向补贴、超支不补、结余留用”的管理模式转变,以此缓解国家财政负担。
第二,事业单位可以充分运用自身资源,在保障公共基础职能的前提下,自主创新,根据消费者的不同需求,提供差别化服务,自主经营,逐步实现企业化的经营模式,提高市场生存能力,增加社会财富。
第三,在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的背景下,社会公众同样也是消费者。
在面对基础公共服务产品的同时,社会公众也会提出个性化的需求。
对于这部分需求,具有市场配置能力的事业单位,通过多样化经营,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产品,是能够满足市场需求的。
3企业化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困难
从理论上讲,对具有市场配置能力的事业单位实行企业化的管理方式是可行的。
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呈现出不同程度的管理困难。
大多机构设置冗余、人员臃肿长期以来,相当一部分事业单位机构的设立和扩张并非是基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而是“上级机构”职能扩张的结果。
因此,其职能设置具有很强的应激性和层级性。
机构设置原则表现为“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行政任务的不确定性使得相应部门(岗位)无法轻意撤销,得以保留。
久而久之,机构超编,人员超员。
另外,不可否认,事业单位接受了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政府机构、公务员制度改革后所卸下的“改革成果”,这部分人员并不都能被事业单位自我消化掉,也无法完全“市场化”,造成冗余。
预算资金减少、市场配置能力差事业单位原来统一由财政部门拨付经费,进行企业化改革之后,开始向市场化转轨,财政部门得以削减事业单位预算资金,以此缓解国家财政负担。
但实际上,事业单位与其上级机构的隶属关系并未改变。
对于上级“委派”的行政任务,事业单位依然承担。
另外,事业单位的市场行为,现在还不能完全等同于市场化,因为其上级机构对其依然具有约束力,从而造成市场主体地位模糊,市场敏感度减弱,制约赢利能力。
最后的结果表现是,资金预算减少,市场配置能力差。
组织效率低,考核困难由于事业单位多采取国家行政机关的机构设置,组织机构行政程度高,内部信息传递效率低,影响对外部市场的应变能力。
另一方面,由于事业单位依旧承担上级机构委派任务,此类任务多具有不可控性和强制执行的特点,使得这种行政任务与市场业务相互交结,给组织内部的绩效管理造成很大困难,绩效管理制度不合理,直接影响到岗位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成长能力。
不利于组织的长远发展
实行绩效管理的准备基础
事业单位,要实行真正的绩效管理,需要作哪些准备,
确定组织战略目标作为事业单位,原来的非市场主体地位无法确立组织目标。
但既然决定走市场化道路,这一步势在必行。
战略目标不确定,一切绩效管理行为都是空谈。
若要确定其组织的战略目标,须将事业单位中行政业务与市场业务剥离开来。
对于不同
业务,设置不同的机构(部门)和人员进行管理。
切忌“一套班子,两套系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政企不分,权责不明。
剥离开来后,两种机构(部门)各自独立,互相没有隶属关系,保证市场部门的市场主体地位,实行现代企业法人制度进行管理;对于行政机构则可以沿用原有的国家机关的管理制度进行管理。
本文提到的绩效管理正是针对于这种事业单位中的承担市场业务的机构而言。
通过政企剥离,能够保证此类机构的主体地位,继而确定其战略目标并分解至岗位,形成各层级绩效目标,打好绩效管理的基础。
确定组织绩效衡量标准和考核周期在确定绩效目标后,接下来就是确定衡量标准和周期了。
这里的绩效标准和周期指的是,管理人员和下属一起根据岗位工作目的和工作职责来讨论,明确在绩效周期内下属应该完成什么工作,做到什么地步,为什么要做这项工作,何时应该做完,以及下属权力大小和决策权限等等。
在这个阶段,管理者和下属的共同投入和参与是基础。
如果管理者单方面布置任务、下属单纯接受要求,就又变回了原来行政机关的管理方式,失去了协作的意义,绩效管理也就失效了。
确定绩效改进和导入的机制绩效改进和导入是现在绩效管理中容易被忽视的环节。
进行绩效管理的目的不是对下属进行考核而是帮助下属进行提升。
对事业单位中承担市场业务的机构管理也是如此,在对工作人员考核完毕之后,承诺提供改进的机会。
根据绩效考核的结果分析来对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及时弥补其能力上的短板。
这样既能够满足绩效目标的需要,又给于工作人员自我提升的机会,对组织和个人都有积极意义。
确定绩效结果的运用方式绩效管理最后能否达到激励的目标,还得依赖于考核结果能否被正确使用。
首先,绩效考核结果可用于指导工作人员能力的提高,通过发现工作人员在完成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工作技能上的差距,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发展计划。
其次,绩效结果可以比较公平的显示工作人员对组织做出贡献大小,据此决定对个人的奖惩和报酬的调整。
此外,通过个人的绩效状况,可以考察对现有岗位适应程度,决定相应的人事变动等等。
总体说来,要提升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的绩效,关键还是要保证其市场主体地位,作到政企分离,权责明晰。
在此基础上,对其中的承担市场业务的机构实行企业式的绩效管理,行政机构则采用国家机关预算控制。
这种“一家两制”式的管理方式,才可能解决事业单位市场化转轨过程中的绩效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