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设计与反思
九年级物理教学反思(共7篇)
篇一:初中九年级物理教学反思九年级物理教学反思今年我担任了九年级的物理教育教学,随着时间过去中考以快结束,回顾这一年的教学我认识到了物理教学应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死扣难、偏、怪题,不为考试而考试的宗旨和指导方针,要狠抓教学常规工作,重基础,重实效。
只有这样,教师就会放开手脚、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理念和思路。
挖掘教材和研究教法,力争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技能。
一、中考复习应以课本为基础教师的授课必先确定教学内容是什么,重点、难点如何把握,时间和内容如何合理的分配。
但在一堂课或一个单元的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深度与浅度相差悬殊,师生互动交流并非融洽,教法与学法相脱节的现象发生。
通过对一堂课或一个单元的教学反思,就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失误,可对下一知识点的教学产生催化的作用。
我在讲授课程时,把教材的编排顺序通过由浅入深的原则,根据以往授课时学生认知规律的特点给予调整,使学生学习轻松易懂。
在复习的过程中我都是以课本为主,重点抓好第一论的基础复习,把他们的基础知识打牢固,在进入道更深层次的复习,例题的讲解要有针对性。
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反思教学效果,在去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
因此,有益的教学反思,可以使教学创新有了智慧的沃土。
二、对教学方式多注重精讲多练教学方式的反思是反思的重中之重。
它应包含课堂环境条件,是否适应参与教学活动的人产生积极向上的情绪,是否提高、增强人的活动能力,教师激情是否高涨,学生学习热情是否高亢,怎么样才能创造既有舒适感又有生活情调的高雅活动场所,同时,内容怎样处理,顺序如何调查,语言怎样运用,教学手段如何利用,课堂结构如何布局,学生兴趣怎样激发,师生互动交流平台怎样构建等。
这样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才能得到显著提高。
在习题的选取上应选择有代表性的进行精讲,并让学生反复练习,对所讲的知识点加以巩固,增强他们对知识点的记忆,这样才能起到我们复习的效果。
三、对学生应该学会分层次教学教学的本质是交往的过程,是对话的活动,是师生通过课堂对话在交往与沟通活动中共同创造意义的过程。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学反思5篇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学反思5篇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很多讲课技巧,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下面是由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学反思5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学反思1新课程下的物理教学,要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出发点,努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兴趣、方法能力,要突出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把学生从应试教育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师要为孩子潜能的开发创造宽松的环境,努力强化物理学科的育人功能,放飞学生的童心,让教学回归生活,还物理教学的本意,让物理教学更富“磁性”,增强物理教学的实效性,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一、物理教学应放飞学生的童心。
“我想发明一种神奇的医疗箱,由微型电脑控制,只要病人把手放在诊断仪上,医疗箱就会快速为患者作出准确诊断,并开出对症的药方。
”“我想在不远的将来,人们会拥有这样的房子,房子里的家具都可以折叠起来,使主人能充分的利用空间做更多的事情。
”“如果有一天,我能穿上能飞的鞋该有多好呀!这种鞋其实很简单,就是在鞋底下安装一个微电脑控制的自动喷射器,它能按你的想法飞到该去的地方。
”……这是物理课堂上一些“不安分”的学生的奇思怪想,教师对孩子们的这些奇思怪想不要一味抹杀,要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学生,鼓励学生,引导学生,启发学生。
允许课堂“乱”一些,让学生大胆的去想去说去议论。
孩子拥有一颗童心,有着天真烂漫的思想,他们有着丰富的想象力,教师若能适时对学生进行鼓励引导,放飞他们的梦想,这样就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的星空一片灿烂,也许将来就会使这些奇思怪想变成现实,这些学生也许就会成为科学家。
二、物理课应培养学生的童趣牛顿从苹果落地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瓦特从开水沸腾发明了蒸气机。
他们的发明得益于他们对事物的浓厚兴趣,得益于对事物的细心观察。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基本途径,而兴趣则是细心观察的前提,教师要让学生走进生活,走进自然,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饶有兴趣的观察事物。
人教版初三物理教学设计及反思5篇
人教版初三物理教学设计及反思5篇随着6月20日的过去,今年的中考落下了帷幕。
由于之前对今年的初三教学做了充分的准备,今年的中考方向我有了一定的了解,但肩负三个班教学任务的我,觉得责任非常重大。
这份责任感让我这一年的教学中,积极进取,努力学习,不断从阶段考试中总结经验,虽然过程是紧张的,但是心里却感受到一份成长的幸福。
一、我的教学心得今年的中考比去年中考有了新的变化,试题更加注重基础,更加贴近生活。
结合今年的中考成绩,静心回顾过去的一年中,有以下心得。
第一,热爱学生,平等相处,亲密合作。
在教学中热爱学生,只有对学生热爱,投入教学的热情才会高涨。
同样的在教学过程渗入情感教育加强教学师生的交流,营造出宽松的学习气氛有利学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初中的学生,在学习中先接受了老师,才比较容易接受老师所教的知识。
师生互相尊重,平等相处,拉近师生的距离,达到和谐、融洽师生情感,才能使学生感到老师是生活和学习中的知音,这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自己所教科目的学习态度。
第二,培养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
物理是一门科学性和知识性很强的学科。
在教学过程中把科学性和知识性融于趣味性教学,使学生对我讲授的物理课产生兴趣,因为兴趣是学生的老师。
同时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往教学中不少学生在考试或作业书写不规范,教学过程为了避免这些问题影响学生的成绩,我一直努力强调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整洁的卷面、工整的笔记和改错本是确保学生们扎实学习的不二法宝。
教学过程中还尝试了一些新方法。
1、情境教学学生对物理的实验题目感到特别棘手。
在设计教学时,我注意把这些实验所研究的问题转化为生活中有趣的生活情境,从而使学生通过易懂的生活情境来理解相关的物理知识,将难化易,效果不错。
2、指导学生归纳小结,使知识系统网络化初三复习中注意帮助学生加强知识体系间的联系。
一套模拟试题、一堂习题课,亦或是一道综合题,在讲与练得同时将知识编织连贯。
复习时的小结和小组交流学习,让学生对这些知识网络梳理清楚,备课中注意设置问题,随时抽出某个片断,重点突破,以便于帮助学生自由地驾驭知识。
初中物理教学反思案(六篇)
初中物理教学反思案前言:在初中学习阶段,物理作为一门基础科学课程,起着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重要作用。
然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的问题,使得学生对于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不高,同时也无法真正理解和运用物理知识。
因此,在本文中,我将对初中物理教学进行一次反思,提出一些改进的方案,旨在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一、问题分析1.课堂内容生硬与抽象在传统的物理课堂中,知识点往往以抽象的形式呈现,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同时,教材中的内容较为繁杂,学生很难从中找到重点,无法掌握和运用物理知识。
2.实验教学不足物理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验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精神至关重要。
然而,在传统教学中,实验内容较少,甚至没有实验环节,无法激发学生的探索和实践意识。
3.缺乏生活联系物理作为一门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应当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帮助学生理解物理原理并进行实际应用。
然而,在传统教学中,缺乏真实和生活化的案例,导致学生只是片面地学习物理知识,无法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二、改进方案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可以通过图片、视频、实物等多种形式展示物理现象,让学生能够感受到物理知识的具体应用。
例如,在学习光学时,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光学实验室,亲自体验光的折射、反射等现象。
通过身临其境的体验,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物理原理,并激发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2.增加实验环节,培养实践能力在课堂中增加实验环节,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实践性的探索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精神。
例如,在学习力学时,可以设计一系列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并观察物理现象,通过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学生可以进一步理解力学原理,并掌握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
3.生活化案例,提高学习效果将物理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可以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例如,在学习电学时,可以结合日常用电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电路的连接方式、电能的消耗等等。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与反思
第一节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⒈声音是怎么产生的?④学生活动:
①进行猜想⒉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②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①进行猜想:
实验一:②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实验二:实验一、
实验三:实验二、
③发现规律,得出结论:实验三、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③发现规律,得出结论:
教学重点和难点
⒈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是本节的重点,也是本节的难点。通过实验和生活实例的分析,归纳出声音产生的原因和传播条件是本节的知识重点。
⒉声音的产生条件和声音传播需要介质是本节的重点。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主要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很清楚地再现。)
本节课个别演示实验观察困难,采用视频展示,得到的很好的效果,但总觉得没让学生亲身体验,以后演示和视频二者结合会更好。
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一节“探究型的课”。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相信学生的思维能力,相信学生集体智慧,决不能将教师思考的结果强加给学生,剥夺学生动脑的权利。本节重点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与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采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通过分组实验解决问题。在教学中采用了大量的日常生活中的事例及小试验,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因此,通过这一节的教学使学生对声音的产生、传播以及接收有了一个全面的理解。
举出日常生活中的物体发声时振动的事例,如:二胡、提琴等乐器的发声是靠弓和弦的相互摩擦产生振动发出声音的,笛子是靠管内的空气柱的振动发出声音的。
师敲击铁板琴并提问:你听到了什么声音?铁板琴是怎样发出声音的?铁板琴发生时并不是直接贴着你们的耳朵,为什么你们还能听到声音呢?(学生回答)
初中物理教学总体设计的思考
初中物理教学总体设计的思考引言:初中物理是中学物理教育的重要阶段,是学生对于自然界基本规律和物质运动的直观感受和认识的阶段。
它为高中物理教学打下了基础,决定了学生对于自然科学的兴趣和学习态度的形成。
因此,初中物理教学总体设计的合理与否,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和科学创新精神的锻炼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下面将围绕初中物理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等方面,对初中物理教学总体设计进行思考。
一、总体目标的设定1.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通过丰富的手工制作、实验观察、物理游戏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结合实际教学,鼓励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动手操作、绘制实验报告,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
3.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科学推理能力,使学生具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物理学在工程、技术、医学和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应用,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科学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的确定1.运动学:引导学生认识物体的运动规律,了解力、速度、加速度等基本概念和公式。
2.物理光学:培养学生对光的感知,如什么是光?光的传播规律、折射、反射、色光的合成与分解等。
3.电学:让学生了解电流、电压、电阻等基本概念,学习基本电路和电能的转换。
4.热学:让学生认识热的传递和热量与能量的关系,了解物体的热膨胀和热循环。
三、教学方法的选择1.互动式教学:采用小组合作、问题解决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参与探究,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2.实验教学:通过设计简单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现象,记录数据,总结规律,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实验精神。
3.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等现代化教育技术,直观展示物理现象和实验结果,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知识。
4.教材解读和实际应用:对课本知识进行解读,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引导学生将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和科学技术应用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初中物理教案与反思
教案:初中物理《力的作用效果》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力的作用效果,包括改变物体的形状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 让学生掌握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并了解它们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力的作用效果2. 力的三要素3. 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三要素的关系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拉扯弹簧,让学生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2. 新课讲解:讲解力的作用效果,包括改变物体的形状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介绍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并解释它们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
3. 实例分析:分析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如踢足球、拉扯弓箭等,让学生理解力的三要素在实际中的应用。
4. 课堂实验:安排一个简单的实验,如拉伸弹簧,让学生观察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三要素的关系。
5. 练习题:布置一些有关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三要素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力的三要素在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
四、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三要素的理解程度有所不同。
有的学生能够很好地理解并应用所学知识,但也有部分学生对力的三要素的概念模糊不清。
针对这种情况,我认为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更加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
可以通过设置更多的生活实例和课堂实验,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三要素的影响。
同时,加强对学生的提问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他们对物理知识的兴趣和理解。
此外,我还发现部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不能很好地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可以通过布置更多的实践性作业,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所学知识,从而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让我认识到,作为一名物理教师,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还要关注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初中物理教师反思(精选15篇)
初中物理教师反思(精选15篇)初中物理教师反思篇1初中物理新课程强调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转变学生学习中这种被动的学习态度,提倡和发展多样化学习方式,特别是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师在探究教学中要立足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他们质疑、调查和探究,学会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逐步形成适合于自己的学习策略。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敢于“放”,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主动积极的学,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
但是,敢“放”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而是科学的引导学生自觉的完成探究活动。
当学生在探究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予以指导。
当学生的探究方向偏离探究目标时,教师也要予以指导。
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如何紧跟时代的步伐,做新课程改革的领跑人呢?这对物理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向传统的教学观、教师观提出了挑战,迫切呼唤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师角色的再定位。
一、转变观念,重新定位角色新课程改革是一场教育理念革命,要求教师“为素质而教”。
在教学过程中应摆正“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正确关系,树立“为人的可持续发展而教”的教育观念,完成从传统的知识传播者到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这一角色转变。
这是各学科教师今后发展的共同方向。
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全新观念下,教师的职责不再是单一的,而应是综合的、多元化的。
二、终身学习,优化知识结构物理学科是一门综合程度极高的自然学科,它要求物理教师具有丰富的物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在专业素养方面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新课程对物理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通过不断学习,充实完善自己。
随着科技的发展,物理研究的最新成果不断涌现,并不断融入到新教材中。
所以,教师要学习这些新知识,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新课程注重物理的教育功能,主张通过物理教育对学生进行素质的培养。
初中物理力的教案教学反思
初中物理力的教案教学反思一、教学背景本节课是初中物理的入门课程,主要介绍力的概念、力的示意图以及力的作用效果。
力的概念较为抽象,对于刚刚接触物理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试图通过日常生活实例、多媒体教学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他们理解力的本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 引导学生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 让学生掌握力所产生的效果,即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改变物体的形状。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验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实例,如拉、推、挤等,让学生感受力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力的概念:力的概念较为抽象,我通过多媒体展示力的示意图,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力的作用。
同时,引导学生举例、分析、讨论,概括出力的三个实质内容。
3. 讲解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如速度、方向等;力也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我通过实验和多媒体展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4. 总结:强调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同时,也受到另一个物体的反作用力。
5. 作业布置: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寻找力的实例,分析力的作用。
四、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课堂教学,大部分学生能初步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但在理解力的相互性和力的作用效果方面,部分学生仍存在一定的困难。
2. 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日常生活实例、多媒体展示、实验等多种教学手段,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
但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理解力的本质方面,仍需加强。
3. 教学组织:在课堂组织方面,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验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但在时间安排上,过于紧张,导致部分学生未能充分参与课堂讨论。
4. 教学改进:针对上述问题,我认为在今后的教学中,应适当放缓教学节奏,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讨论。
初中物理教学反思案例(五篇)
初中物理教学反思案例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物理教育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初中物理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进行反思和改进。
本文将以一个物理教师的视角,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对初中物理教学进行反思,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首先,初中物理教学中缺乏足够的实验内容和实践操作。
目前的教学中,大多数的物理知识都是通过教师口述和课本讲解的方式进行传授的,缺少实际的实验操作和实践体验。
这样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有所欠缺,容易出现学习兴趣不高的情况。
针对这个问题,我将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将实验内容融入到课堂教学中。
例如,在教授光学知识时,我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光的折射实验和光的反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体验光的性质和规律。
通过实践操作,学生既可以深入理解物理知识,又可以培养动手实验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其次,初中物理教学中缺乏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物理知识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但在教学中,我们更多地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这样导致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和掌握缺乏实际应用的动力,容易出现学习兴趣低下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将引导学生将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加强实践应用。
例如,在教授“电”的知识时,我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电路搭建实验,让他们亲自动手搭建电路并观察现象,从而更好地理解电的流动规律和电路的工作原理。
此外,我还可以设计一些与生活实际相关的问题,让学生通过物理知识的学习和运用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第三,初中物理教学中缺乏足够的互动和探究性学习。
现阶段的物理教学中,我们主要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主动参与和合作探究的机会。
这种教学模式容易导致学生对物理知识的了解程度不够深入,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发展。
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我将积极鼓励学生的互动和探究行为。
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我可以采用问题导学的方式,引导学生先思考问题,然后共同探讨答案。
初二物理教师教学反思5篇
初二物理教师教学反思5篇物理学作为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的基础科学,初中物理教学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入门和启蒙,所以在物理教学中启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了解并适应学生心理特点有很大的作用。
接下来给大家带来初二物理教师教学反思,希望能给您大家带来帮助。
初二物理教师教学反思1昨天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上的是八年级物理上册的第四单元《物态变化》的第四节《升华和凝华》。
这节课是我上岗以来上的第一节具有竞赛性质的课,从这节课我发现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还有许多不足与欠缺。
首先,我简单谈谈自己这节课的设计思路。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是我结合教参、本章教学内容、自己前面的上课情况和自己所把握的学生的基本情况设定的。
根据教学目标、重难点和学情我选择的教学方法为自学法、启发法和练习法,使学生自学了解升华和凝华的基本知识,启发学生运用所学的基本知识解释一些生活中的自然现象,通过练习巩固基础知识,并达到提升能力的目的。
根据这一思路,我的教学过程安排为:复习导入→指导自学→自学检测→强化巩固→课堂小结等环节。
而在自学检测一环节中我先紧扣教材,检查学生的概念理解记忆情况,再检查学生对教材中列举的实例理解和了解的情况,然后通过举反例检查学生对概念掌握的准确程度并纠正学生理解的误区,最后上升到概念和理论应用这一层面上,即教师启发学生举生活中有关升华和凝华的现象。
作业也侧重于知识运用的提高,只是两道题的难度有所差别,第一道填空题相对简单,第二道简答题的难度相对有所提高,所以以第一道题为铺垫启发思维,以完成第二道的能力练习。
现在,我来谈谈这节课的实际操作情况。
总体而言,本节课无疑是失败的。
首先,时间安排不合理,特别是自学检测一环节中:教师启发学生列举生活中有关升华和凝华的现象时浪费时间太多,导致教学内容未进行完。
其次,课堂经验不足,课堂调整和课堂应变能力不足。
比如在学生举例出现卡带时,应该根据情况适可而止,而不应该浪费太多的时间。
初中物理《惯性》教案及反思
初中物理《惯性》教案及反思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惯性的概念,理解惯性的性质和特点。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教学内容:1. 惯性的概念及其性质2. 惯性现象的观察和分析3. 惯性的应用和防范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如乘坐公交车时的前倾和后仰,引导学生思考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2. 提问:什么是惯性?惯性有哪些性质和特点?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惯性的概念,强调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2. 介绍惯性的性质和特点,如物体惯性的大小与物体的速度、加速度等因素无关。
3. 通过实例,如运动员跳远前的助跑、车辆行驶中的急刹车等,引导学生理解惯性的应用。
三、课堂实验(15分钟)1. 安排学生进行实验,如硬币放在卡片上快速抽出卡片,硬币因惯性而保持原位。
2.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理解惯性的作用。
3. 讨论如何利用和防范惯性现象,如驾驶员要系安全带、车辆要限速等。
四、练习与思考(10分钟)1. 布置一些与惯性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鼓励学生思考惯性在生活中的应用和防范,如乘坐公交车时的安全措施等。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惯性的性质和特点。
2. 引导学生反思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利用和防范惯性现象。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验和练习,使学生了解了惯性的概念、性质和特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实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同时,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惯性现象的应用和防范,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如在课堂实验环节,部分学生对实验操作不熟悉,导致实验结果与预期有偏差。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实验操作的指导,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另外,在课堂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课堂氛围不够活跃。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3篇)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3篇)篇一:物理教学计划篇一一、教学总目标和总的教学要求1、引导学生学习物理学的初步知识及其实际应用,了解物理学在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实验本事,初步的分析、概括本事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本事;3、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创新精神,结合物理教学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品德教育。
二、指导思想本教材是经教育部直接领导由课程标准研究小组反复的研讨而完成的,在使用这套教材时,就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在新的物理课程理念中倡导"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要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育思想。
在教学中就要关注每个学生,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与人格养成,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加强与学生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联系的教学,不要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的教学,从而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
三、教材分析教科书采用了贴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以学习发展水平为线索,兼顾到物理知识结构的体系。
这样编排既贴合学生认知规律,又坚持了知识的结构性。
教科书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把学生当作第一读者,按照学习心理的规律来组织材料。
全书共5章以及新增添的物理实践活动和物理科普讲座,每章开头都有几个问题,提示这一章的主要资料并附有章节照片,照片的选取力求具有典型性、启发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学习时心中有数。
章下头分节,每节内都有些小标题,帮忙学生抓住中心。
在引入课题、讲述知识、归纳总结等环节,以及实验、插图、练习中,编排了许多启发性问题,点明思路,引导思考,活跃思维。
许多节还编排了"想想议议",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讨论的问题,促使学生多动脑、多开口。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A、初步认识物质的形态及形态及变化,物质的属性及结构等资料,了解物体的尺度,新材料的应用等资料,初步认识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初中物理备课教案反思总结
初中物理备课教案反思总结首先,我意识到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物理教学的核心。
在备课过程中,我力求设计具有启发性和实践性的实验,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加深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
例如,在讲解光的折射定律时,我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通过调整透镜和光线的角度,观察到光线折射的现象,从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折射定律。
这样的实验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还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其次,我注重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备课时,我不仅关注物理知识的传授,还关注学生思维的培养。
我通过设计各种物理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物理思维方法来解决问题。
例如,在讲解浮力时,我设计了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如为什么物体在水中会浮起来?如何计算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让学生运用浮力公式和物理思维来解决这些问题。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掌握了浮力的知识,还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我也注重了课堂互动和学生的参与。
在备课时,我设计了一些互动环节,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问题解答。
例如,在讲解电路时,我设计了一个电路搭建的环节,让学生分组合作,亲自动手搭建电路,并观察电路的运行情况。
这样的课堂互动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
然而,我也意识到在备课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我有时过于注重实验和问题的设计,而忽视了基础知识的教学。
这导致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缺乏必要的物理知识支持。
因此,我需要在备课时更好地平衡实验、问题和基础知识的教学。
其次,我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需求。
在备课时,我应该更加细心地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兴趣,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总之,在今后的备课过程中,我会更加注重实验和问题的设计,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我也会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需求,努力提高备课质量和教学效果。
通过不断反思和总结,我相信我会成为一名更好的初中物理教师。
八年级物理教学反思范例(8篇)
八年级物理教学反思范例(优秀8篇)八年级物理的教学反思篇一《平面镜成像》这节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将全班同学各按实验小组落座。
开始导入,然后先是提出问题:“平面镜成的像具有什么特点呀?”,然后引导学生自己提出各种猜想,有说“像与物体是一样”的,有说“物体离镜子远了,像会变小”的,有说“物体离镜子近了,像就会变大”的,还有说“物体向哪个方向移动了,像也会跟着向哪个方向动”的,也有说“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比物到平面镜的距离远”的等等,哈哈!小样儿,说的这些都在我的预料之中,小菜!将学生的这些猜想问题加以“引导”,然后做适当分类,于是就明确的提出了实验所要探究的那些经典问题:一是“像物等大”问题,二是“像物等距”问题,三是“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问题。
引导学生设计好实验,下面就是进行实验了,于是我胸有成竹的对学生们说,器材大家可以任意选择,可以是老师给准备的,也可以是自己从家里带的,也可以是自己身边的一些文具,开始吧!于是同学们七手八脚的忙起来,我下台巡视指导,绝大多数学生的实验操作的都是规规矩矩的经典步骤:1.将白纸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然后将玻璃垂直放在白纸上。
2.玻璃板前放一直点燃的蜡烛3.玻璃板后放一直同样的未点燃的蜡烛4.移动点燃的蜡烛,直到从玻璃板前看上去蜡烛的像点燃似的5.比较物与像的大小是否相等6.测量物与像分别到平面镜的距离实验过程告一段落,然后我“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归纳最后得出了正确的实验结论。
到此整个实验探究过程和我预想的一样顺利,用通常我们老师评课的语言来说那就是较好的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呀。
可这时,最后一组的几个同学好像争执了起来,且有点火药味了,于是我又问了一句“同学们在实验的过程有什么问题,都可以提出来!”这一组中的张好同学胀红着脸(他正与别人争执)站起来说:“老师,这个实验中为什么要用玻璃片儿呢?”,立刻与他争执的其中一位站起来说“这样可以更方便的找到物体的像呀!”,其他同学也略带不屑的小声说“老师都说过多少遍了,你就傻吧!”。
初中物理教案反思
初中物理教案反思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力的作用效果,主要包括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两个方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力的作用效果,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二、教学目标与方法1.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力的作用效果,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2)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态度。
2.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力的作用效果。
(2)运用实验法,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力的作用效果。
(3)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教学过程与反思1. 导入环节:在导入环节,我提出了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见到过力的作用效果吗?请举例说明。
”通过这个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
反思:导入环节的问题设计得比较成功,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
但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需要注意问题的引导性,让学生能够自然地过渡到新知识的学习中。
2. 探究环节:在探究环节,我安排了两个实验:一个是用力拉伸弹簧,观察弹簧长度的变化;另一个是用力推动小车,观察小车运动状态的变化。
通过这两个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了力的作用效果。
反思:实验的设计比较合理,能够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到力的作用效果。
但在实验过程中,我需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让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实验现象。
3. 讲解环节:在讲解环节,我对力的作用效果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并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进行了说明。
在讲解过程中,我注意到了学生的反应,适时地进行互动,解答他们的疑问。
反思:讲解环节的内容比较充实,能够让学生对力的作用效果有一个全面的理解。
但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需要注意讲解的简洁性,让学生能够更容易地理解知识。
4. 练习环节:在练习环节,我布置了一些有关力的作用效果的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在学生解答过程中,我进行了适当的指导,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反思:练习环节的设计比较合理,能够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初中物理设计教案(通用8篇)
初中物理设计教案(通用8篇)初中物理设计教案篇1一、教学目的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认识滑轮,知道滑轮的作用及在实际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3、使学生体会到自然事物是有规律的,只有掌握了自然规律,才能更好地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
二、教学准备分组实验材料:滑轮二个、铁架台、细绳、钩码、测力计。
演示材料:同分组材料一套。
大滑轮一个、粗麻绳二根(组装动滑轮、拔河用)。
挂图或幻灯片三张(旗杆上定滑轮图;吊车上定滑轮、动滑轮图;滑轮组示意图)。
三、教学过程(一)教学引入谈话:你知道旗杆上有个什么装置,能帮我们比较容易地把旗子升上去?(二)学习新课1、指导学生认识滑轮的构造及种类(1)讲解:安装在旗杆顶上的这种边缘有槽,能围绕轴转动的轮子叫滑轮。
(出示滑轮、讲解)滑轮也是一种简单机械。
(板书课题)滑轮有二种,(出示滑轮组示意图)固定在支架上的滑轮叫定滑轮。
不固定被套在槽里的绳子拉着,与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
(2)提问,你还在什么地方看到过滑轮?2、指导学生认识定滑轮的作用(1)讨论:你认为旗杆顶上的定滑轮有什么作用?(2)实验1(定滑轮不省力)。
①演示介绍实验装置及实验方法。
②学生分组实验(绳子两端各挂钩码)③学生装汇报实验结果。
(绳子两端各挂1个钩码,保持平衡)④讨论:说明什么?(说明不省力,也不费力)(3)讨论谈话:既然定滑轮没有省力的作用,那么高高的旗杆顶上安装它必然会有其它作用,你知道什么?(分组讨论后汇报)向下用力,旗子向上升。
工作方便。
(4)教师小结:通过以上的实验和讨论,我们知道定滑轮虽然没有省力的作用,但它可以必变用力的方向,使工作方便。
3、指导学生认识动滑轮的作用(1)讨论:动滑轮有什么作用?(教师希望学生能提出动滑轮工作不方便,动滑轮能省力。
)(2)演示实验(游戏:拔河)。
(在墙上固定绳子的一端,组装动滑轮让一名弱小同学,利用动滑轮作用与一名有力同学拔河,弱小同学胜。
物理学科的教学反思(优秀8篇)
物理学科的教学反思(优秀8篇)物理教学反思篇一一个学期又过去了,这学期我接任了八年级106班的物理,一学期来,我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变教学方法,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物理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
现将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总结如下:一、新课程标准贯穿了我的思想,走进了我的课堂怎样教物理,《国家物理课程标准》对物理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估教育价值观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
无疑作为物理教师要身置其中去迎接这种挑战,是我们每位教师必须重新思考的问题。
二、精心备课,全面了解和把握新课程标准通过学习我体会到新课程标准不同与以往的教学大纲,课前认真熟读新课程标准及新课程理念的相关资料,透彻理解并掌握新课程标准,在上每一节课前,仔细阅读然后制定具体的教学方案,查阅大量的资料,根据学生的基础制定教学计划、方案、教学设计等。
精心准备、认真备课,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做到教学中有的放矢,不打无准备之仗。
从一学期的教学情况来看效果较好,学生的各项素质有较大的提高。
三、狠抓学风,认真落实教研常规八年级106班学生两极分化比较严重,部分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特别是难度较大的数理两学科。
大部分学生由于是独生子女比较娇惯,少数学生学习和纪律都很不好。
对此,我狠抓学风,在班里提倡认真、求实的学风,严厉批评抄袭作业的行为。
我从各方面培养学习兴趣,对那些基础太差后进生,我主动找他们去了解原因,有些是不感兴趣,我就跟他们讲学习物理的重要性,跟他们讲一些有趣的物理故事,提高他们的兴趣;有些是没有努力去学,我提出批评以后再加以鼓励,并为他们定下学习目标,时时督促他们,帮助他们;给他们进行课外辅导。
经过一个学期努力,绝大部分的同学都有所进步。
布置作业有针对性,有层次性。
为了做到这点,我常常上网搜集资料,对各种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佳的效果。
初中物理教学课例《动量守恒定律》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初中物理教学课例《动量守恒定律》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 理解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 掌握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 能够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1.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 通过问题引导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通过数学表达和物理模型的建立,培养学生的逻辑表达和模型思维能力。
1.3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热情。
-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交流分享的精神。
- 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内容2.1 动量的概念- 引入动量的定义:物体的质量与其速度的乘积。
- 解释动量的矢量性质:方向与速度一致。
2.2 动量守恒定律- 介绍动量守恒定律:在一个没有外力作用的系统中,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 分析动量守恒定律的条件:系统不受外力或外力相互抵消。
2.3 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通过实验和问题分析,展示动量守恒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 引导学生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碰撞和爆炸等问题。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 通过引入交通事故案例,引发学生对动量守恒定律的思考。
- 引导学生回顾力的作用效果,为学生学习动量守恒定律做铺垫。
3.2 探究动量的概念-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并记录物体的质量和速度。
- 学生计算并讨论实验结果,总结动量的计算方法。
3.3 学习动量守恒定律-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发现动量守恒的现象。
-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总结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式和条件。
3.4 应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问题- 教师提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和解答。
- 学生展示解题过程和结果,进行交流和分享。
四、教学评价4.1 知识与技能- 通过课堂提问和练习题,检查学生对动量概念和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程度。
- 通过课后作业和实验报告,评估学生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与反思案例名称:电功率科目:物理教学对象:九年级课时:2课时提供者:周思杰单位:河津市实验中学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学习内容、这节课的价值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本设计是中学八年级物理的一节内容·需一课时·《课程标准》要求“理解电功率的概念,知道电功率表示消耗电能的快慢。
知道电功率的单位是W 或 kW 。
理解用电器的额定功率,知道额定功率是在额定电压下工作时的功率。
会应用功率的定义公式P=及公式P=IU进行简单的计算。
本课第一步:复习提问:什么叫做电功?它的两个单位是什么?换算关系怎样?电流做功过程的实质是什么?.如何测量电功?. 总电功的计算方法:串联本课教材知识的主要线索是:引入新课,分析问题,得出结论。
二、教学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该课题预计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做出一个整体描述)(一)知识目标1.理解电功率的概念,知道电功率表示消耗电能的快慢。
2 .知道电功率的单位是 W 或 kW 。
3.理解用电器的额定功率,知道额定功率是在额定电压下工作时的功率。
4 .会应用功率的定义公式P=及公式 P= IU 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能力目标1.通过体验电能表表盘转动快慢跟用电器电功率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三)德育目标1.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 .通过教学活动,渗透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说明学习者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等三个方面的学习准备(学习起点),以及学生的学习风格。
最好说明教师是以何种方式进行学习者特征分析,比如说是通过平时的观察、了解;或是通过预测题目的编制使用等)初高中《课程标准》都要求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要求“学会从不同角度掌握电功率和用电器的额定功率,正确理解电功率和电功的区别与联系。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说明本课题设计的基本理念、主要采用的教学与活动策略). 力求在设计本课努力做到更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采用材料探究式教学法,演示法、观察法、讨论法自主、合作和探究的氛围中激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真正实现学生的发展。
采用探究式学习方式授课。
教师提出问题,指导学生阅读、分析教材,学习小组讨论、归纳,派代表发言。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1 、电功率和用电器的额定功率2 、正确理解电功率与电功的区别和联系六、教学过程(这一部分是该教学设计方案的关键所在,在这一部分,要说明教学的环节及所需的资源支持、具体的活动及其设计意图以及那些需要特别说明的教师引导语)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意图1 、电流所做的功叫做电功;单位有焦耳和度;换算关系: 1 度=1千瓦·时= 3.6 ×106 焦2、是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的过程;有多少电能发生了转化就说提电流做了多少功 .(一)复习提问出3、电功通常用电能表测量把电能表连在电路中,电能表的计数器上1.什么叫做电功?它的两个问前后两次读数之差,就是这段时间内用电的度单位是什么?换算关系怎题数。
样?引2 、.电流做功过程的实质是什出月初 :么?学3 、如何测量电功?32077生4. 总电功的计算方法:思月末:考33197度数 =3319.7 度 -3207.7度 =112.0 度4. ①逐个计算电功,然后相加。
② 利用整体进行计算。
(二)讲授新课 1. 做功的快慢与做功的多少、时间都有关系,因此,我们无法比培1. 为什么要引入功率的概念:较他们做功的快慢。
养多媒体课件图片展示:甲做功 2. 物理意义:电功率是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电功率大表示电学50 焦、乙做功30 焦,谁做流做功快;生功比较快?为什么?定义:单位时间里完成的电功叫做电功率。
所以:电功率大表示电流观2. 电功率的物理意义:在单位时间内做功多;电功率大并不表示电流做功多,因为做功多少察3. 电功率的定义不但与电功率有关,还与做功的时间有关能3. 电功率的表达式4. ①瓦特,简称瓦,用W 表示。
力P=W/T②千瓦,用 kW 表示。
P —表示用电器的功率。
1 千瓦= 1000瓦t —表示消耗这些电能所用的 5. 方法一 ::P=W/t单位时间里完成的电功叫做电功率时间方法二 :P=UI电功率等于电压与电流强度的乘积w —表示电流做的功 ( 消耗的 6. 测量:帮电能 )方法 1 :用电流表、电压表测量原理: P= UI助4. 功率的单位 :方法 2 :用电能表和秒表学5 ..电功率的计算:原理: :P=W/t生6. 我想实际测量一下它在电“ PZ指”的是普通照明;220指灯泡的额定电压是 220伏, 25指灯建路中的功率,说出你想的办泡的额定功率是25 瓦立法。
正7 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 :确灯泡上标有“220V100W”,理它的含意是: 220V 是该灯泡解的额定电压,即该灯泡在 220电伏的电压下能正常发光;功100W 是该灯泡的额定功率,率即该灯泡正常发光时的功率的是 100W.概例 : 灯泡上标有念。
“ PZ220 — 25 。
”它的含意是:培养学生应用现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帮助学生建立正确两种电功率的测量方法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 ) 、课堂同步练习针对练习 1讲例 1 :某电视机的电功率是某用电器 20 min消耗的电能是 1 kW· h 。
此用电器的功率是多少?练250W, 每天使用 3h. 求:已知: t =20 min=1200s W =1 kW·h=3.6×10 J结①一天用电多少千瓦时?②一个月按30 天计算,用电多少度?合多少焦耳?③如果时间单位用秒,一个月电能消耗多少焦耳?已知 :P=250w=0.25kw t= 3h ②一月 =30天③t=3h=10800s求 : ① W 天 =?kw.h②W月=? 度=? 焦耳 (J)③W=? 焦耳 (J)解:根据公式P=w/t得w=pt.则①W 天=Pt=0.25kw.h× 3h=0.75求 :P=?合,解:根据公式P = w/t得熟P=W/t =3.6× 10 ÷1200S练=3000 W=3 kW应答: 此用电器的功率是 3Kw.用针对练习 2公某家庭节能灯的额定功率为11 W ,使用时通过的电流是多少毫安?式,已知:P额= 11w能求 : I=?mA够解:家庭电路电压U=220 V; P=11W多由 =得I= P/U=11W/220v方P IU=0.05A=50mA面答 : 使用时通过的电流是 50 毫安?进针对练习 3行灯泡上标有:“6V 12W“字样,问题:根据上面所给的信息再加上计一个条件你又可以设计出多少问题?比比看,看谁设计的问题多!算kw.h②W 月 =Pt ×30 天=0.25kw.h ×3h ×30 天=22.5kw=22.5度=81000000J③ W 月=Pt=250W ×10800s ×30天=81000000J答:①一天用电0.75kw.h②一个月按30 天计算,用电22.5 度 ,合 81000000J③如果时间单位用秒, 一个月电能消耗 81000000J例2:一盏灯连接在照明电路中,通过的电流是 68 毫安,求:①灯的功率是多少?②每天通电 3 小时,一个月按 30 天计算,用电多少度?已知: u=220v I=68mA求 : (1).P=?W(2).W=?度解:由公式 P=UI得P=220伏×0.068安=14.96瓦。
W=Pt=0.01496千瓦①、“6V12W”的含义是什么?检②、该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流是多少?I=P/U测③、该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是多少?R=U×U/P学④、该灯泡正常发光 1 小时消耗的电能是多生少?W=Q=Pt掌⑤、 1 千瓦时的电能可使该灯泡正常发光几小时?T=W/P握程度。
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3×30 小时≈ 1.35 度答:灯的功率是14.96瓦,一个月用电约 1.35度。
答:灯的功率是14.96瓦,一个月用电约 1.35度(四)课堂总结1.电功率的物理意义、 . 电功率的定义、 . 电功率的表达式P=W/TP—表示用电器的功率。
t—表示消耗这些电能所用的时间w —表示电流做的功( 消耗的电能 )4.功率的单位 :5 . .电功率的计算:巩固本节重点内容形成知识结构巩固本节重点内容形成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用所学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如有错,说明错在哪里,并说出正确答案。
知(五)课后巩固知识(1)电功率是描述电流做功多少的物理量。
识( 2)电流做功所用时间越短,电流做功就越快。
分( 3 )电流做功越快,由流做功就越多。
析( 4)千瓦·时是电功率的问题的能力,能够多方面进行计算检测学生掌握程度。
七、教学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
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随讲随评,对学生的思考、行为等学习状况进行评定说明教师以何种方式向学生提供帮助和指导,可以针对不同的学习阶段设计相应的不同帮助和指导,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水平的要求,给予不同的帮助。
在学习结束后,对学生的学习做出简要总结。
可以布置一些思考或练习题以强化学习效果,也可以提出一些问题或补充的链接鼓励学生超越这门课,把思路拓展到其他八、板书设计(本节课的主板书)九.教学反思可以从如下角度进行反思(不少于200 字):1.请简单描述这节课的教学或学习流程;2.有哪些精彩的瞬间;这节课中你最满意的地方或者让您最兴奋的地方?3.学生对这节课的学习达到你期望的水平了吗?你满意吗?这节课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为什么?或者让你觉得不足的地方在哪里?4.课堂上有出乎你意料的事件发生吗?你是如何解决的?5.如果让你重新上这节课,你会怎样上?有什么新想法吗?6.从学生的作业、课后谈话等途径你觉得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7.当时听课的老师或者专家对你这节课有什么评价?对你有什么启发?电功率教学反思电功率是初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由于内容较多 , 计算较复杂 ,我们学校的教学时间又很紧,只好在有限的时间内尽量使学生达到对电功率的理解和掌握。
这节课的难点是学生对额定电压、额定功率与实际电压、实际功率混淆不清,解题中需把电功率公式和欧姆定律公式反复运用,更加造成了困难。
解决这一困难,一是要把有标记的灯泡接入不同电压的演示实验做好,二是解题中要分步计算,把每一步的已知什么求什么讲清楚,练习应以直接用公式的简单计算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