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弊端
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优缺点
![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优缺点](https://img.taocdn.com/s3/m/4c57cc05e87101f69e319510.png)
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优缺点1、资本主义的优点资本主义制度和其他社会制度一样,它继承了以往社会所创造的生产力,并且在继承的基础上又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资本主义制度在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方面,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第一,资本主义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和竞争规律促进生产力迅速发展。
资本主义经济是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商品经济是以社会分工为基础,以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生产者为决定条件的,是直接以市场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
市场是商品经济存在和发展的根本条件,因为商品生产者只有通过市场的交换,才能把私人劳动或局部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才能确定和实现商品的价值,从而确定是否为其生产者带来物质利益。
如果商品卖不出去或只卖出去一部分,商品的价值就不能全部实现或只能实现一部分,私人劳动或局部劳动也就不能全部转化为社会劳动或只能部分地转化为社会劳动,劳动耗费就得不到全部补偿,这样很容易导致生产者的赔本或破产。
如果商品能够全部或及时地卖出去,体现在商品中的价值才能全部实现,私人劳动或局部劳动才能全部转化为社会劳动,劳动耗费才能得到全部补偿,商品生产者才能发财致富。
所以,市场的需求状况同商品生产者的物质利益和命运密切联系在一起,因为只有适合市场需求的商品生产者才能获利,这样商品生产者之间必然会为争夺有利的生产销售条件展开剧烈的竞争。
同时,由于商品的价值取决于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生产者就必然要使自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展开竞争。
再者,由于商品交换的比例是以价值为基础,而供求关系的变化必然使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商品生产者又必然为市场上供不应求的商品展开竞争。
可见,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不论是生产领域还是流通领域,社会经济到处都是剧烈的竞争,生气勃勃,蕴含着不断发展和前进的动力。
第二,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为创造新的生产力和广泛应用自然力和科学技术开辟了道路。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之前,在社会经济中占统治地位的是小私有制的个体经济。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优缺点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优缺点](https://img.taocdn.com/s3/m/ebcf8f3a31126edb6f1a10d5.png)
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优缺点1、资本主义的优点资本主义制度和其他社会制度一样,它继承了以往社会所创造的生产力,并且在继承的基础上又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资本主义制度在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方面,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第一,资本主义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和竞争规律促进生产力迅速发展。
资本主义经济是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商品经济是以社会分工为基础,以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生产者为决定条件的,是直接以市场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
市场是商品经济存在和发展的根本条件,因为商品生产者只有通过市场的交换,才能把私人劳动或局部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才能确定和实现商品的价值,从而确定是否为其生产者带来物质利益。
如果商品卖不出去或只卖出去一部分,商品的价值就不能全部实现或只能实现一部分,私人劳动或局部劳动也就不能全部转化为社会劳动或只能部分地转化为社会劳动,劳动耗费就得不到全部补偿,这样很容易导致生产者的赔本或破产。
如果商品能够全部或及时地卖出去,体现在商品中的价值才能全部实现,私人劳动或局部劳动才能全部转化为社会劳动,劳动耗费才能得到全部补偿,商品生产者才能发财致富。
所以,市场的需求状况同商品生产者的物质利益和命运密切联系在一起,因为只有适合市场需求的商品生产者才能获利,这样商品生产者之间必然会为争夺有利的生产销售条件展开剧烈的竞争。
同时,由于商品的价值取决于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生产者就必然要使自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展开竞争。
再者,由于商品交换的比例是以价值为基础,而供求关系的变化必然使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商品生产者又必然为市场上供不应求的商品展开竞争。
可见,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不论是生产领域还是流通领域,社会经济到处都是剧烈的竞争,生气勃勃,蕴含着不断发展和前进的动力。
第二,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为创造新的生产力和广泛应用自然力和科学技术开辟了道路。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之前,在社会经济中占统治地位的是小私有制的个体经济。
浅谈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缺陷及解决方法
![浅谈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缺陷及解决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9304c83fa32d7375a417802b.png)
浅谈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缺陷及解决方法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异常迅猛,国家实力大大加强,国际地位大幅提升。
但贪污腐化、贫富严重不均、资源浪费巨大、“三公”消费等问题日益凸现,人民群众对此深恶痛绝,各种反对势力借机蠢蠢欲动,社会矛盾、民族矛盾日益激化。
各种不安定的潜流已经越聚越多,已有势不可挡之势。
这使我们深刻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并不等于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
我国还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要建成完全合格的社会主义,必须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不断创造和积累条件,不断对妨碍社会主义优越性发挥的具体制度、体制和机制进行兴利除弊的改革,不断实现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缺陷(一)经济发展的代价非常惨重我们取得今天的成绩让世界侧目。
然而,国富而民不强,民心思富、仇富而不得,则起民怨。
领导干部贪污腐化、高高在上,与民离心,隔离了老百姓对共产党的信赖和依赖,共产党的威信逐步减弱;只讲发展,一味蛮干,各种资源浪费巨大,自然环境受到严重破坏等等。
我们花费的是我们子孙的财富和资源,我们是用损害共产党的威信换来的发展。
(二)官员法治意识淡薄,人治观念浓厚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对于当前加强社会管理,提高社会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具有积极促进作用,同时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在当前社会管理中,存在很多违反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的问题。
例如:当前社会法治建设中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
具体而言是一些领导干部法治观念淡薄,“权本位”、“官本位”现象严重。
在干部任用中,主要领导的意志就是圣旨。
裙带关系、利益关系在干部任用中比比皆是,造成贪污腐化现象日益严重,民怨沸腾。
(三)党政不分,以党代政党管了许多不该管的事,权力过分集中于党,党的权力往往又集中在第一把手身上,形成一个人说了算的家长制领导现象。
由此而来的特权、腐败现象以及领导干部终身制。
可以说,党政不分、党财不分、党军不分、党法不分是执政党难以摆脱官僚腐败纠缠的原因。
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改革开放
![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改革开放](https://img.taocdn.com/s3/m/0b036a95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1f.png)
研究不足与展望
研究不足
当前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仍不够深入,对市场机制 与政府作用的边界界定不够清晰,对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问题研究不够充分 。
展望
未来需要进一步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研究,完善市场机制,加强政 府监管,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还需要关注全球经济形势变化,积极参 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致力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共同富裕。通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教 育公平、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等措施,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比较
所有制结构不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公有制为主体,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则以私有制为基础。
分配制度不同
产业结构优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实现了持续高速 增长,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改革开放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第 二、三产业比重不断上升,高新技术产业 和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国际地位提升
改革开放使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实现 了从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改革开放使中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 地位不断提升,成为世界舞台上的重要力 量。
THANKS
感谢观看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和 集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和主导力量。同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为市场经济注入活力 和创造力。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机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https://img.taocdn.com/s3/m/7fcb714ffe4733687e21aad0.png)
的相互竞争。 d.提供、整理、分析和传递经济信息,
为国家宏观决策,调控需要条件。
二、建立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
1、价格机制的功能:传递信息,调整供 求,刺激生产,调整收入,这四个方面 都来自于价格作为市场供求的信号的功 能。如果这信信号是真实的,准确的, 那么这几个功能就能正常起作用,反之, 就会引起一系列问题。
3、经济手段:
1)经济计划:合理确定经济和社会发展 的战略目标,搞好发展预测,总量调控, 重大结构与生产力布局,重点建设,综 合运用经济杠杆,促进经济更好地发展,
2).经济杠杆:价格、工资、利率、汇率、 信贷
3)、宏观经济政策:
1)财政:国家通过预算和税收等财政手 段,通过对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 调节总需求平衡的一种经济政策。
资金,对政府提供信用,认购国债,代理国库; 第三,通过贷款,存款准备金和公开市场业务
对其他银行和金融机构进和管理,制定货币政 策,调节货币价格与需求,支持经济的稳定增 长。
B金融市场:
金融:指资金的融通,包括货币的发行,流通 和国民存款的吸收和提取,货款的发放与收回、 投资资金铁筹集等与货币流爱有关的一切活动。
买进债券,债券价格上升,利率相对下 降,社会总需求也相应扩张。
三、转变的政府职能:
1、以直接管理为主,间接管理为辅。 a 制定经济计划,明确各个时期经济发展的基
本方针和战略 b 根据经济计划确定的目标和经济,产业发展
的阶段性,选择重点扶植产业。 C 通过一系列有关法规和金融、税收的措施,
1) 分类指导 2) 上市公司要控制在极少数,必须经
过 严格审定 3)不能只换名称,关键在于转换机制,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https://img.taocdn.com/s3/m/64cf24cd6137ee06eff918ce.png)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一、我国深灰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特征:中国现代市场经济宏观体制的基本轮廓1、在所有制结构方面,建立以国有经济为主导,集团经济为主体,允许大量私人经济存在的所有制结构的新格局,我把这种格局称为“主导—主体—大量存在”的格局(1)“国有经济为主导”。
国有制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只占主导地位,不占主体。
也就是说,国家只掌握一些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部门以及与此相关的一些大型、特大型企业,而在国民经济中可以不占多数。
(2)“集团经济为主体”。
在整个国民经济中,集团经济不占主导地位,但占主体。
也就是说,它们不掌握那些极少数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部门,但在企业数量上和生产产值上占多数。
这样一来,即使集团经济占主体,也不会改变公有制的性质。
(3)“私人经济大量存在”。
就是说,个体经济和私人经济的产值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相当的数量。
这个相当的数量可以是20%,也可能是30%这样做不仅不会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方向,反而有利于私人经济进一步发展,从而繁荣社会主义经济。
中国现代市场微观体制的基础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市场经济运行的机制与规则一、市场机制1. 价格机制2. 供求机制3. 竞争机制4. 风险机制二、供给与需求1. 需求(1)需求的含义及影响因素需求一般是指人们在一段时期内愿意并能够买某种商品和劳务的数量。
影响需求的因素:1)商品的效用,消费者的需要2)消费者的收入3)商品的价格4)相关商品的价格(2)需求规律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需求与商品或劳务的价格按反方向变化,即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3)需求弹性1)需求的价格弹性,简称需求弹性。
它是指需求量对商品或劳务自身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2)需求收入弹性。
是指需求量对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3)需求交叉价格弹性。
是指一种商品或劳务的需求量对另一种商品或劳务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2. 供给(1)供给的含义及影响因素供给是指生产者或销售者在一定时期内愿意并能提供给市场的商品或劳务数量。
2020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探索(含答案)
![2020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探索(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19f162d55270722192ef7d0.png)
专题五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探索[考点展示]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和影响;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认识过程;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重要创新及其意义;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当前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任务。
一、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探索正确理解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探索过程和理论创新的意义典例1 阅读材料,完成下面问题。
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嘛。
只要对发展生产力有好处,就可以利用。
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是社会主义的;为资本主义服务,就是资本主义的。
好像一谈计划就是社会主义,这也是不对的,日本就有一个企划厅嘛,美国也有计划嘛。
我们以前是学苏联的,搞计划经济。
后来又讲计划经济为主,现在不要再讲这个了。
——摘自《邓小平文选》第三卷: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生产力的方法分析邓小平上述观点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意义。
答案指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消除了把计划和市场看作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说;肯定市场对发展生产力的作用,突破了把计划与市场对立起来的观念,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解析本题要抓住材料中邓小平的核心观点:一是计划和市场都可以用,一是市场经济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
从这两个核心观点出发,可知它的重要意义在于它突破了把计划与市场对立的观念、消除了把计划和市场看作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
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性和主要任务典例2经济下行与新增劳动力就业压力是当前宏观经济面临的突出问题。
2010年至2014年我国经济增长率分别是:10.3%、9.2%、7.8%、7.7%和7.4%;《中国劳动保障发展报告(2014)》显示,2013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9.2亿,之后几年每年新增劳动力数量将维持在1 600万人左右的水平。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是硬道理”“要稳住速度,确保经济平稳运行,确保居民就业”。
市场经济体制的优势和劣势
![市场经济体制的优势和劣势](https://img.taocdn.com/s3/m/bda2ee02de80d4d8d15a4ff7.png)
市场经济体制的优势和劣势一是市场失灵二是收入不公平三是经济波动社会运行成本比较低,二是体制运行效率较高,三是具有巨大的创新能力优点是能有效的调节微观经济活动高效率的配置资源,缺点是在其调节过程中具有盲目性和滞后性和波动性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主要内容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二是社会主义也可以有市场经济三是计划和市场都要,两者相结合更有力的发展生产力和加速经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内容一是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二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转变国有经济的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三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多种分配方式共同发展,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四是建立统一的开放的市场体系政治体制改革的的主要内容为发展民主加强法制,实行政企分开,精简机构,完善民主监督机制,维护安定团结一是要推进机构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民主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政府,其次加强政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完善民主监督制度四是扩大基层民主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战略举措二是为我国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政治保证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战略举措二是为我国社会主义协调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政治保证五是转变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建立以间接调控为主分配为主的宏观调控体系一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转变国有经济的经营体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二是建立统一的开放的市场体系三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四是转变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
建立以间接调控为主的完善宏观调控体系五是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一是我国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状况来决定二是市场经济的要求三是加快经济发展的要求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传统的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而且包括混合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主要表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二是国有经济控制着国民经济的命脉。
人教版高中政治2019新教材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第二课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政治2019新教材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第二课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9efea74336c1eb91a375dd7.png)
人教版高中政治2019新教材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第二课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知识点总结第一框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1、市场调节(1)配置资源的必要性:人类的需要是多种多样、不断变化的,而在一定时期和范围内,社会能够加以利用的资源又是相对有限的。
为了更好满足人类多方面的需要,社会必须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投入生产尽可能多的产品,获得尽可能大的效益。
(2) 配置资源的两种基本手段:计划和市场计划经济体制:计划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市场经济体制: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3)市场如何配置资源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
在市场经济中,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产品如何分配,主要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等机制来调节。
市场机制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和调节着资源在全社会的配置。
(4) 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①市场价格及其波动,能够反映供求状况及其变化,市场供求的变化也会影响市场价格。
②市场竞争能够引导资源流向效率高的领域和企业,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进步,实现优胜劣汰。
注:商品价格与供给、需求之间一般存在以下关系:商品供不应求→商品价格上涨→企业增加产量、消费者减少需求→商品供求平衡商品供过于求→商品价格下跌→企业减少产量、消费者增加需求→商品供求平衡2、市场体系(1)含义:每类市场都是由交易双方、交易对象、交易价格等基本要素组成的。
这些市场相互作用,形成有机联系的市场体系。
(2)地位: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
(3)什么样的市场体系要加快形成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和公平性。
(4)怎样建设现代市场体系①建设现代市场体系要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
要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要实行统一的市场监管,反对地方保护,反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要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褒扬诚信,惩戒失信;要健全优胜劣汰市场化退出机制,从而实现市场准人畅通、市场开放有序、市场竞争充分、市场秩序规范。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https://img.taocdn.com/s3/m/d451b91f10a6f524ccbf85c6.png)
为主要内容,改革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2、意义: ①增强企业竞争力,形成一批有实力和活力的大企业集团;
②解放社会生产力,国有资产大副增长,有利于国民经济的
稳定和健康发展。
国有企业改革——现代企业制度 第三阶段: 10月 97年10月-----2003年
对国有企业实行战略性改组,”以资本为纽带,通过市场形成具有较强 竞争力的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和跨国经营的大企业集团,采用改组.联 合.兼并.租赁.承包经营和股份合作制.出售等形式,加快放开搞活国有小型 企业的步伐.”
4、重大突破阶段:(1992年南方讲话、十四大之后)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经济多 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 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 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 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 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 场,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
江泽民建议党 的十四大把建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作为经济体 制改革的目标,得 到邓小平的赞同。
建国后我国经济体制的变化
1、1949—1956年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 经济体制; 2、1956—1978年单一的计划经济体制;
3、1978—1992年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体制; 4、1992十四大后,正式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的改革目标;
5、2000年底,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如何认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
1、前提: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2、内容: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的一系列环节; 3、最终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实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100000
20000
40000
60000
8000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弊端讲述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弊端讲述](https://img.taocdn.com/s3/m/078824ca102de2bd960588e6.png)
1
二、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仍不平等
无论是在行业准入方面,还是在资源获得方面,个体私 营经济都受到程度不同的歧视。 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还缺乏坚实的财产保护体系、规范 的税收体系和其他经济活动规范体系做基础,由此会导 致个体私营经济的业主权利受到侵害,也会导致业主想 方设法“钻空子”、损害公共利益。 个体私营经济由 于企业规模一般较小、实力较弱、历史不长、所以融资 困难。
THANKS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2
市场秩序比较混乱 社会信用严重缺损
市场秩序比较混乱,市场交易行为不规范,无论在商品 市场还是要素市场,都存在一些不规范现象和违法、违 规行为,如地区封锁,部门垄断等。 社会信用严重缺损,政府、企业、个人的信用体系残缺 不全,一些部门和地方政府干预经济活动引起的诚信缺 失,比企业或个人的诚信缺失更有害,不仅扰乱市场经 济秩序,而且导致政府公信力下降; 国家整顿市场秩序的努力,往往受到部门垄断和地方政 府保护行为的干扰,规范市场秩序的法律制度和执法监 督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弊端2014141130contents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不合理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艰难投融资体制改革进展缓慢金融体制存在较大缺陷收入分配制度问题突出社会保障制度漏洞较多政府职能转换滞后社会公共管理的职能薄弱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不合理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艰难国有资产仍大量分布于一般竞争性领域严重制约了国有经济竞争力和整体素质的提高国有资产仍大量分散于中小企业之中户数比例高资产比例小在基础设施基础研究基础教育等需要国有资本充分发挥作用的领域国有资本投入严重不足一国有经济布局不合理职能错位的问题未得到根本解决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还缺乏坚实的财产保护体系规范的税收体系和其他经济活动规范体系做基础由此会导致个体私营经济的业主权利受到侵害也会导致业主想方设法钻空子损害公共利益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面临的问题及解决策略研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面临的问题及解决策略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2d5a1a38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3c.png)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临的问题及解决策略研究2019-07-12摘要: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是对马克思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重⼤突破和创新。
通过不断探索和努⼒,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到今天取得了重⼤进展以及让世⼈震惊的骄⼈成绩,但同时也⾯临着⼀些问题和障碍。
今后,要进⼀步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必须不断突破陈旧观念实现理论创新,坚持改⾰的正确⽅向,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为我国经济发展不断注⼊新的活⼒,为中华民族伟⼤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的经济基础。
关键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计划经济;改⾰党的⼗⼀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以巨⼤的理论勇⽓和远见卓识,不断突破传统的社会主义经济观念,探索公有制与商品、市场的关系,并最终于党的⼗四⼤确⽴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完善。
这是对马克思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巨⼤创新,对我国的经济体制改⾰具有重⼤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随着⽆产阶级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建⽴共产主义的第⼀阶段即社会主义,确⽴公有制,商品、市场也会随之消失。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作了经典阐述:“在⼀个集体的、以共同占有⽣产资料为基础的社会⾥,⽣产者并不交换⾃⼰的产品;耗费在产品⽣产上的劳动,在这⾥也不表现为这些产品的价值,不表现它们所具有的某种物的属性,因为这时和资本主义社会相反,个⼈劳动不再经过迂回曲折的道路,⽽是直接作为总劳动的构成部分存在着”[1]。
在马克思看来,社会主义经济不存在商品和市场经济。
俄国⼗⽉⾰命的胜利,建⽴了世界上第⼀个社会主义的国家,在建⽴之初实⾏了计划经济体制,由于俄国建⽴的社会主义制度深受内外之困,迫于当时的情景,实⾏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随着战乱的平息以及社会主义政权的巩固,战时共产主义由于背离了经济发展的规律其消极作⽤⽇益明显。
列宁审时度势确⽴了“新经济政策”,在⼀定范围内允许商品买卖。
在斯⼤林时期,苏联提出了“社会主义商品”的概念,承认社会主义社会中有商品的存在,虽然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商品经济理论的⼀⼤突破,但其有很⼤的局限性,最后也没有坚持下去,建⽴起了⾼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分析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体制的利与弊
![分析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体制的利与弊](https://img.taocdn.com/s3/m/522dfb73a417866fb84a8e02.png)
2.含义 计划经济:以计划作为资源配置主要方式的 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主要方式的 经济体制。
3.资源配置方式 计划经济:通过中央政府的统一计划进行,由中央 政府来决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和如何生产,企 业或生产单位完全是计划的执行者,对资源配置 没有什么影响。 市场经济:通过市场机制或价格机制实现的,每个 消费者、生产者或经营者都是相互独立的,政府 对企业的经营决策一般不进行直接干预,生产什 么、生产多少和如何生产都完全由企业按照自己 的经营目标,根据市场价格的变动和市场供求情 况来决定。
依靠国家计划和行政权力调配资源管得过多统得过死条块分割背离经济规律挫伤生产者和分市场经济的弊端1市场经济的重利性易诱发唯利是图的拜金主义思市场经济承认各个独立经济主体的经济利益各个经济主体也以追求最大的经济利益为目标是这种重利性原则也强化了人们对利益的斤斤计较甚至诱发唯利是图见利忘义的思想
老 百 姓 都 在 凭 票 购 物
中国在市场经济时期的成就
1、对内改革:农村实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农民的生产经营有了较大的自主性;城市 从单一的公有制到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 有制并存(多种所有制:公有制、个体经 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 2、对外开放: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形成了改革开放格局;进入对外开放的新 阶段——入世
中国在市场经济时期出现的弊端
一、市场失灵 二、收入分配不公 三、经济波动
拜 金 主 义 的 出 现
社 会 的 冷 漠
—— 小 悦 悦 事 件 的 产 生
总结
计划经济的优点:推动了工业化的进程, 促进了社 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缺点:依靠国家计划和行政权力调配资 源,管得过多、统得过死、条块分割, 背离经济规律,挫伤生产者和经营者 的积极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和改革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和改革](https://img.taocdn.com/s3/m/df92b5ea856a561252d36fbd.png)
消极方面: 不利于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经 济效益的提高,形成经济增长的 粗放型方式; 企业处于政府的行政直接管 理下,没有活力和创新能力; 国家社会经济活动处于封闭 和半封闭状态。
二、市场经济体制相对有效率 1、什么是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是指以市场机制为 基础配置资源的社会经济组织方 式。 市场机制调节经济是一种有 效率的机制。这种相对的效率的 关键原因就在于市场机制具有自 组织性的功能。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的基本特征与改革
引言: 消费不足是经济结构问题的症
结所在,而要提高消费率,关键还
在于深化体制改革,健全和完善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
市场经济体制是一种什么体制?
为什么市场经济体制具有科技 进步和生产效率提高的作用?
当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存在什 么缺陷? 如何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
第二,经济主体独立化。所有企业 都具有独立的生产经营权利,能够自主 地进行生产经营,具有独立的法人财产 权利。
第三,市场竞争公平化。市场经济活动中 有多个主体独立存在,且都依靠公认的市场规 则进行竞争。
第四,宏观调控间接化。政府不直接干预 企业的具体生产经营活动,对于经济的干预主 要是在宏观层次,而且主要是通过经济的和法 律的手段进行间接的调控。 第五,市场行为法制化。所有生产经营活 动都按一套法规体系来进行,整个经济运行有 一个比较健全的法律基础。
邓小平在1992年创立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理论,是对社会主义的巨大贡献。 2、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 主要思想 第一,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都是经济 调节的手段。邓小平说:计划经济和市 场经济都是手段,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 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 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试题(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试题(二)](https://img.taocdn.com/s3/m/7c19c2e9be23482fb5da4c71.png)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试题(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试题(二)一、单项选择题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种(C )的市场经济。
A .自 由放任B .政府微观调控C .国家宏观调控西方市场经济有根本区别 2.我国产业政策体系的核心是(B )。
A .产业布局政策 B .产业结构政策 C .产业组织政策 D .产业技术政策 3.通过动用经济杠杆 调节经济利益而达到调控目的的手段是( D ) A .行政 手段B .法律手段C .思想教育手段D .经济手段 4.转变政府职能的根本途径是( C )。
A .加强宏 观调控B .完善市场体系C .实行政企分开D .转换企业经营机制 5.宏观经济管理的基本任务是() A .确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目标 B .确定国民经济 发展规模和速度 C .确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 D .正确 处理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主要矛盾, 保证国民经济持续、 快速、 健康发展 6.建立健全宏观经济管理组织机构的基本原则是( B )。
A .统一的原则 B .民主集 中制原则 C .政企职责分开的原则 D .精简的原则 7 .承担统 协调任务的最综合的宏观经济管理部门是() A .财 政部 B 、国家统计局 C .国家发改委 D .中央银 行 8.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应是() A .生产活动的组织者 B .经营活动的组织者 C .企业的直接领导C .国民生产净值D .社会总产值17.我国金融机构D .宏观经济的管理者和社会经济生活的调节者9.影响社会总供求形成的最根本的因素是 (A )。
A .10、由于管理机构工作效率不高,组织实施不力以及管理客业B .政府C .个人D .集体 12、在经济信息中, 制定经济发展战略和国家计划用的信息, 用于( A )。
14.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的关键条件是市场的主体企业的 A .竞争性 B .独立性 C .垄断性 D .控制性15.我国现在实施的现代化建设战略属于(C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https://img.taocdn.com/s3/m/38461009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33.png)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 引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按照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市场经济要求,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基本特征、运行机制、政策体系等方面,详细介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 历史背景2.1 计划经济体制的困境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在这一体制下,国家对经济活动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统一规划和管理,企业只需按照计划执行。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日益显现,如资源配置效率低下、企业缺乏竞争力、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提高等。
2.2 改革开放与市场经济体制的探索1978年,我国开始了改革开放,首先在农村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幅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随后,改革开放逐渐拓展到城市,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引入市场机制,提高企业效益。
这一时期,我国开始尝试将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逐步探索适合国情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此后,我国加快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逐步完善市场体系、价格体系、企业制度等方面,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
3. 基本特征3.1 坚持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的,党的领导是这一体制的根本保证。
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主要体现在制定大政方针、把握发展方向、统筹全局、协调各方等方面。
3.2 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如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等。
3.3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等机制,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同时,政府发挥宏观调控作用,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3.4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使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市场竞争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论
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邓小平同志的经济理论,冲破了教条主义的 传统观念。为中国经济体制的深化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有力地推 动了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市场体系的形成、宏观调控体系的建立、 多元分配方式的形成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同时,也应看到现行 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有许多缺陷,我们要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建成完善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努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的弊端
2014141130 朱敏敏
CONTENTS
1 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不合理Fra bibliotek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艰难
2 市场秩序混乱 社会信用缺损
3 投融资体制改革进展缓慢
金融体制存在较大缺陷
4 收入分配制度问题突出
社会保障制度漏洞较多
5 政府职能转换滞后
社会公共管理的职能薄弱
1
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不合理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艰难
2
市场秩序比较混乱 社会信用严重缺损
市场秩序比较混乱,市场交易行为不规范,无论在商品
市场还是要素市场,都存在一些不规范现象和违法、违 规行为,如地区封锁,部门垄断等。
社会信用严重缺损,政府、企业、个人的信用体系残缺 不全,一些部门和地方政府干预经济活动引起的诚信缺 失,比企业或个人的诚信缺失更有害,不仅扰乱市场经 济秩序,而且导致政府公信力下降;
无论是在行业准入方面,还是在资源获得方面,个体私 营经济都受到程度不同的歧视。
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还缺乏坚实的财产保护体系、规范 的税收体系和其他经济活动规范体系做基础,由此会导 致个体私营经济的业主权利受到侵害,也会导致业主想 方设法“钻空子”、损害公共利益。 个体私营经济由 于企业规模一般较小、实力较弱、历史不长、所以融资 困难。
4
收入分配制度问题突出 社会保障制度漏洞较多
一、收入分配制度问题突出
1、部分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过分扩大,农民和城镇部分居民收入 增长缓慢。 2、国有单位之间收入差别过大和内部平均主义严重的局面并存。 3、个人收入的透明度不高,监控体系不健全,政府运用税收杠杆调 节收入差距的力度不够。 二、社会保障制度漏洞较多
国家整顿市场秩序的努力,往往受到部门垄断和地方政 府保护行为的干扰,规范市场秩序的法律制度和执法监 督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
3
投融资体制改革进展缓慢 金融体制存在较大缺陷
1、我国投融资活动中的行政干预仍然过多,一些地方政府通过动用财政性资 金、指令国有企业投资和国有银行贷款等不同方式,频繁介入一般竞争领域的 投融资活动,往往是低水平重复建设和局部投资过热的直接诱因。
2、国有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不高,潜在亏损较大,主要是其治理结 构和经营机制不健全,直接融资不发达,企业融资渠道单一,资金来 源主要依靠间接融资,特别是银行贷款;金融体系不适应多种所有制 经济和中小企业迅速发展的需要。金融业不良资产比例较高,到2000 年末,四大银行的不良贷款高达26%,金融监管比较薄弱。金融业在 日益扩大对外开放的情况下,潜伏着较大的金融风险。
THANKS
1、对国有企业老职工的原有欠帐还未完全弥补,存在较大资金 缺口。 2、养老、失业和医疗保险的新机制不完善。
5
政府职能转换滞后 社会公共管理的职能薄弱
与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相比,政府行政管理体制与职能仍然存在着明显的不适应: 在发展观念上:存在着重经济增长,轻社会发展,忽视经济与社会全面、协调发 展的偏向; 在政府职能上:直接干预市场较多,项目审批职能较多,战略导向和创造外部环 境的职能相对薄弱; 在组织结构上:存在纵向管理层级多,横向部门相互分割,管理成本高,效率低; 在约束和激励机制上:有些责任不明确,存在权力与利益挂钩、权力与责任脱钩 的现象,激励和约束机制尚不健全; 在决策方法上:公众参与度和透明度有待进一步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机制亟待 建立; 在工作作风上:存在重管理轻服务现象,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弄虚作假等不正 之风和腐败行为的影响比较恶劣。
一、国有经济布局不合理、职能错位的问题未得到根本解决
A
国有资产仍大量分 布于一般竞争性领 域,严重制约了国 有经济竞争力和整
体素质的提高
B
国有资产仍大量分 散于中小企业之中, 户数比例高,资产
比例小
C
在基础设施、基础 研究、基础教育等 需要国有资本充分 发挥作用的领域, 国有资本投入严重
不足
1
二、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仍不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