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茶叶博物馆馆藏文物看茶风西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实,在 18、19 世纪,中国外销的茶叶中,与松 萝茶齐名的还有珠茶、眉茶、熙春,武夷山的小种茶 等品类。其中,松罗茶的产地,安徽休宁地区的屯溪 镇,成为后来皖南山区所产茶的集散地。屯溪的绿 茶,即后来的屯绿,至今还是我国大宗出口茶的品种 之一。中 国 茶 叶 博 物 馆 馆 藏 的 另 一 件 文 物,民 国 “婺北凤眉”包装纸 ( 纸质,正方形,以蓝色青花印 刷,装饰性强,中有宣传广告内容,注明是詹裕生是 当时注明 的 徽 商 茶 号。 “凤 眉 ”是 徽 州 绿 茶 的 一 个 品种。徽州地区洋庄绿茶有数十种花色,大体可分 为“眉茶”、“熙春”和“珠茶”三大类。) ,其上就印刷 着这几种茶名( 图 2) 。类似的纸质物证,在我馆的 馆藏 文 物 中 还 另 有 体 现,限 于 篇 幅,此 处 不 一 一 例举。
2 中国茶叶博物馆馆藏外来自百度文库茶和茶具
2. 1 “哥德堡号”( Gothenborg) 沉船茶样 17 世纪初,当华茶最初运抵欧洲的时候,因为
价格昂贵,只有富人才买来饮用,被认为是一种奢侈 品。之后,饮茶风气自荷兰传播至法、德、英等国,在 1660 年伦敦的咖啡室有茶供应,到了 17 世纪末期 已经成为欧洲街头的大众饮品。为满足欧洲人日益 增加的需要,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巴达维亚( 今雅加 达) 大量收购华茶,运欧出售。由 17 世纪 90 年代至 1719 年,中国及葡萄牙船运茶往巴达维亚,每年平 均五六百担; 由 1720 至 1723 年,由澳门葡船运往, 每年二三千担; 由 1724 至 1729 年,由中、葡船运往, 每年一千 五 百 余 担 至 四 千 担,再 由 荷 船 转 运 回 国。 由 1716 至 1728 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十七人董事会 每年命令巴达维亚采购华茶,数额增加十倍[5]。
这些外销茶具,随着中西方贸易的来往增多,不 仅数量上升,品类也多样,有青花、紫砂、金属等各种 材质,其装饰纹样更是富于变化,体现出中西方文化 交流融汇的特点。 2. 2. 1 青花茶具 中国茶叶博物馆馆藏品中有丰 富的外销茶具,其中一组青花加金彩外销茶具( 青 花加金彩山水人物纹茶壶为敛口、短颈、折肩,圆筒 状腹,矮圈足。管状长流,双股扁状柄,绞合在一起, 盖面平,钮作带叶桃子形,盖面以及壶肩绘青花锦地 纹,壶腹通景绘山水人物纹。) ( 图 3) ,其造型很有特 色。这是一套海外回流的茶具,以茶壶、茶叶罐、茶 杯及茶托组合而成,是清代乾隆时期专门用于外销 欧洲的茶具。除了中国传统的白底青花之外,该套 茶具的纹饰有一个重要特点是描金。金彩装饰瓷器 在我国最早出现于宋代,当时多以蒜汁调金描画于 瓷器表面,瓷器上装饰金彩,能增添纹饰的美感,使 器物显得雍容华贵,富丽堂皇。到了清代,金彩装饰 更加普遍,特别是西方贵族日常生活中对金彩有强 烈的爱好和需求。该组茶具的设计包括胎釉及造型 是中国式的,但是到了欧洲以后,加上了当地特色的 金彩,起到了珠联璧合的装饰效果。茶叶罐造型颇 为特殊,小口,弧肩,扁圆状罐身,平底,罐身量面还 装饰纹饰,口沿描金。罐身的造型借鉴了西方建筑 样式,这种造型的茶具国内很少见,应该是来样定制 的茶具品种之一[11]。无独有偶,在一幅 19 世纪美 国人所作的油画里也有类似茶具 ( Lady at the Tea Table,1883 ~ 85,by Cassatt Mary ( American,1844 ~ 1926 ) ,In Heilbrunn Timeline of Art History. New York: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 ( 图 4) ,印证
茶叶、茶具以及纸质文物,研究、并证明茶叶在传入西方之后的几个世纪对西方社会的文化、经济,尤其是对茶业和
陶瓷业所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 文物; 茶叶; 茶具; 西传; 影响
中图分类号: G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77-8921( 2014) 01-045-05
From the cultural relics in china national tea museum to see chinese tea spreading in the western world
茶叶原产 于 中 国,有 关 茶 叶 向 东 至 日 本、朝 鲜
等,向西至欧美等地的研究,已经有许多学者做了大 量工作。目前,从现有的研究资料来看,茶叶向西传 播的路线大致可以分为陆路和海路。早在 10 至 12 世纪时,茶叶已经由中国传至吐蕃,并传到高昌、于 阗和七河地区。进入 13 世纪,蒙古兴起后,中西陆 海交通打 开,茶 进 一 步 在 中 亚 和 西 亚 传 播[2,3]。17 世纪之后,航海技术的发展促进东西方贸易的往来 频繁,茶叶也经由南海起航线传往更遥远的欧洲、美 洲、非洲等地。之后,随着新航线的开辟,清政府在 不情愿的情况下开始了与欧洲各国的海上贸易,其 中陶瓷、茶叶、生丝成为外销的大宗物品。至 18 ~ 19 世纪,由于茶叶贸易带来的巨额利润,茶叶的贸 易量在所有货物中占的比重日盛一日。从中国茶叶
茶叶大量输入欧洲,不仅带动了欧洲饮茶文化, 也使得他们对茶具的需求大量增加。在清代,特别 是康、雍、乾三代,外销的瓷器和茶叶数量巨大,外销 瓷器中,茶具的比重也明显增加。清代的外销茶具, 除了瓷器外,还有宜兴紫砂茶具。本文拟从中国茶 叶博物馆馆藏的文物,主要是茶叶、茶具及相关的纸 质文物,反观中国茶对西方文化的影响。
FENG Weiying
( China National Tea Museum,Hangzhou,310013,China)
Abstract Since the seventeenth century,tea ( Camellia sinensis) was spread to the west,and then it becam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and valuable commodity on the south Marine Silk Road. When tea was accepted by the local people and merged into the local culture,tea drinking became a habit which promoted the demands of Chinese tea and tea wares. The collections in the China National Tea Museum, including the tea salvaged from the wrecks,tea wares,and some paintings,revealed the spread history of Chinese tea in the western world during 17th to 19th century. The influences of Chinese tea on the culture, economy and the porcelain industry in western society were discussed.
茶 叶 Journal of Tea 2014,40( 1) : 45 ~ 49
从中国茶叶博物馆馆藏文物看茶风西渐
冯卫英
( 中国茶叶博物馆,浙江 杭州 310013)
摘 要 茶叶于 17 世纪初传入西方社会,日后逐渐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大宗贸易商品,且贸易数量多、价
值大。饮茶习俗在西方社会的形成,促进了中国瓷器的外销。本文尝试通过中国茶叶博物馆现藏的文物中的外销
Key words Cultural relic; tea; tea wares; spreading to the west; influences
1 茶叶传往西方
1. 1 “西方”的概念 《现代汉语词典》对东方和西方的解释很简单:
东方“指亚洲”,西方是指“欧美各国,有时特指欧洲 资本主义 各 国 和 美 国 ”。 东 西 方 的 概 念,可 以 从 地 理、社会、政治、经济不同的层面对世界的划分。本 文所指的 西 方 的 概 念,是 从 文 化 体 系 上 来 区 分 的。 从总体上讲全人类可以分为东方和西方两大文化体 系。前者主要包括中国文化体系、印度文化体系、阿 拉伯伊斯兰文化体系,后者主要包括自古希腊、罗马 一直到今天欧美的文化体系[1]。 1. 2 茶叶西传的时间和路线概略
收稿日期: 2013 - 11 - 21 作者简介: 冯卫英( 1984 年 - ) ,女,陕西凤翔人,茶学博士,中国茶叶博物馆馆员。
46
茶叶
40 卷
外销至荷兰、英国等欧洲国家的路线来看,主要是经 中国沿海的 闽、粤 两 省 为 出 口 地,中 途 经 过 马 来 半 岛、印度半岛,沿着非洲东海岸,绕过好望角进入欧 洲[4]。
以及中等尺寸的碗。还有少量定制的成套茶具和餐 具[6]。
中国茶叶博物馆的馆藏茶样是 1987 年打捞出 来的哥德堡号沉船茶样( 见图 1) ,共有两份,分别由 前副总理 田 纪 云、和 瑞 典 驻 上 海 领 事 馆 赠 送。 “哥 德堡号”沉船所载的 370 吨茶叶共 2000 多只茶箱浸 没海底 239 年,多数已霉烂; 由于锡罐封装严密未受 水浸变质; 实物展品中有茶箱( 每箱约 90 公斤,茶 叶结成团块状) 。罐装茶( 瓷质或锡制罐封装的茶 叶色泽灰黑无光泽,但尚成条形) 和瓷质茶壶、茶 杯、茶盘及储茶罐。经过品质测定和检验,打捞出的 茶叶为清乾隆时代出口的中国松萝茶和武夷茶[7]。
图 1 瑞典哥德堡 沉船茶样
图 2 “婺北凤眉” 包装纸
2. 2 馆藏外销茶具 当饮茶成为欧洲人的生活习惯之后,茶具就成
为厨房里 必 不 可 少 的 餐 具。 “水 为 茶 之 母,器 为 茶 之父”,茶具是茶产业与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 中,瓷器更是“贮存和品啜茶叶的最佳容器”。欧洲 人对中国瓷器的需求,也因此增加不少。
1731 年瑞典东印度公司成立后,立即展开了对 华贸易,并在 1731 ~ 1813 年承担了瑞典与广州间的 全部贸易。瑞典东印度公司的商船运载木材、柏油 及金属等货物到西班牙销售,然后以其所得的大量 银钱到中国 来 购 买 丝 绸、陶 瓷、茶 叶 等 货 物 运 回 瑞 典。“哥德堡 号 ”是 瑞 典 东 印 度 公 司 船 队 中 最 大 的 一艘商船,曾先后 3 次( 1739 ~ 1740 年、1741 ~ 1742 年、1743 ~ 1745 年) 往返航行在广州至哥德堡港的 航线上,开展对外贸易。1745 年 9 月 12 日,当“哥 德堡号”最后一次满载中国货物返回瑞典驶入哥德 堡港时沉没。据载,船上装载的货物有: 6056 锭铁 / 铝合金 ( 133 吨) ,289 个 箱 子,12 个 桶,2388 包 瓷 器,3. 4 吨螺,1. 8 吨胡椒,11. 4 吨姜,2. 3 吨藤器, 2677 箱茶叶( 366 吨) ,19 箱丝绸。其中的茶叶包括 武夷茶、功夫茶、小种茶、茶饼等不同类型。船上约 有瓷器 50 ~ 60 万件,大部分为碎片,完整器很少,对 碎片进行整理后,发现大多数货物是杯子,茶杯、咖 啡杯、巧克力杯,碟子、盘子,中等尺寸甜点或水果盘
据国外有关档案资料的统计,从荷兰东印度公 司建立到康熙三十四年间( 1602 ~ 1695 年) ,贩运到 欧洲的中国瓷器达二千万件,主要包括明清时期的
第1 期
冯卫英 从中国茶叶博物馆馆藏文物看茶风西渐
47
青花、五彩及广彩瓷器。根据 T. Volker 保守估计, 1602 ~ 1682 年间,仅荷兰东印度公司一家就从中国 进口约 1600 万件瓷器[8]。由 1729 至 1734 年,荷兰 东印度公司直接由本国派船来华贸易,运回瓷器多 至将近四百五十万件。自 1730 至 1789 年,该公司 运欧瓷器,共达四千二百五十万件[9]。荷兰东印度 公司于 1752 年在南中国海触礁沉没的船只“热德马 森”号,其 卸 货 清 单 中,外 销 瓷 不 但 数 量 庞 大,且 种 类繁多。171 套西餐具、63623 套茶杯连茶碟、19535 套咖啡杯连碟、9735 套巧克力杯连碟、578 只茶壶、 548 只牛奶瓶、14315 只西餐碟、1452 只汤盘、299 只 痰盂、606 只呕吐壶、75 只鱼缸、477 只单碟、1000 套 大小圆碟、195 只牛油碟、2563 只套碗连碟、821 只 英国大啤酒杯及 25921 只残渣盆[10]。另外,英国东 印度公司、法国东印度公司也分别从中国购买瓷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