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低产林改造关键技术
油茶低改技术要点
![油茶低改技术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4d1608cfb90d6c85ed3ac603.png)
油茶低改技术要点
油茶低产林改造要按照“四清、三挖、二防、一肥”的技术要领实施,搞好林地清理、密度调整、整枝修剪、垦复深挖、蓄水保土、合理施肥、劣质改造、病虫防治等八项工作。
林地清理,要清除林中的其他树木、藤灌木、老残病劣油茶树和杂草,改混生林为油茶纯林。
密度调整,要按照过密的疏伐、过稀的补植的办法,改密林、疏林为密度适中林。
整枝修剪,要剪除枯死枝、病虫枝、重叠枝、寄生枝、徒长枝、下垂枝等。
垦复深挖,应在树冠外深挖20cm以上(树冠内稍浅)。
蓄水保土,应沿环山水平方向开挖竹节沟,沟底宽、深分别为30cm以上,沟间距为6-8 m。
合理施肥,油茶施肥采取以农家肥为主,提倡绿肥上山,枯饼还山,秋冬季以有机肥为主,每株施土杂肥10公斤或枯饼肥1-2公斤,春夏季以氮、磷复合肥为主,每株0.2-0.3公斤。
劣质改造,将部分不结果或结果不多的植株,采取大树换冠的办法改造成良种株。
病虫防治,在4-7月份对发生病虫害的林分喷洒波尔多液等杀菌剂预防病虫害。
油茶低产林成因及综合改造技术
![油茶低产林成因及综合改造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f4276130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66e4b42.png)
油茶低产林成因及综合改造技术
油茶低产林主要是由于土地退化、种植管理不当等原因造成的。
油茶是一种喜酸性土
壤的树种,在肥沃的土壤中生长效果较好,但在土地退化和贫瘠的土壤中,油茶的生长受
到限制,因此产量较低。
油茶的种植管理也是影响产量的重要因素,如缺乏管理、疏于修
剪等都会导致产量低下。
为了提高油茶的产量,可以采取综合改造技术,包括以下方面:
1. 土壤改良:通过施加有机肥料、石灰等改善土壤酸碱度及肥力,提高土壤质量,
为油茶的生长提供更好的环境。
2. 梯田种植:对于坡地油茶低产林,可以采取梯田种植,减少水土流失,提高土地
利用率,改善油茶的生长条件。
3. 补植和更新:对老化林和病虫害严重的林地,进行及时的补植和更新,选用优良
品种和健康苗木,促进油茶林的更新和生长。
4. 合理管理:加强油茶的管理,包括定期修剪枝叶、清理杂草、病虫害防治等,保
持林分的健康生长状态。
5. 混交经济林:在油茶林中适当引种其他经济林树种,如柚子、果树等,增加经济
收益,提高土地利用效果。
6. 种植密度调整:根据油茶的生长状态和土壤条件,适当调整油茶的种植密度,保
证油茶之间的光照和通风条件,提高油茶的产量。
通过以上的综合改造技术,可以有效提高油茶的产量,增加经济效益,改善土地环境,实现油茶林的可持续发展。
油茶低产低效林改造工程内容
![油茶低产低效林改造工程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13a1f9c0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2c.png)
油茶低产低效林改造工程内容油茶低产低效林改造工程是指对油茶林地进行改造,提高油茶树的产量和效益。
下面将从油茶低产低效的原因、改造工程的目标、具体措施以及改造效果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油茶低产低效的原因油茶低产低效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 栽培管理不规范:油茶树需要适宜的温度、光照和湿度等条件才能正常生长,不合理的栽培管理会导致油茶树生长不良。
2. 缺乏营养物质:油茶树生长需要充足的营养物质供应,土壤贫瘠、施肥不当会导致油茶树生长缓慢。
3. 病虫害的侵袭:油茶树容易受到虫害和病菌的侵袭,造成生长受限。
4. 树龄老化:油茶树树龄过大会导致产量下降,生长疲弱。
二、改造工程的目标油茶低产低效林改造工程的目标是提高油茶树的产量和效益,使其成为经济作物之一,增加农民的收入。
三、具体措施1. 土壤改良:对于贫瘠的土壤,可以通过施肥、翻耕等方式改良土壤质量,增加土壤的肥力,为油茶树的生长提供充足的营养。
2. 栽培管理:合理的栽培管理是提高油茶产量的关键。
包括修剪树冠、疏松土壤、除草等措施,保持良好的生长环境。
3. 防治病虫害:及时发现和防治油茶树的病虫害,采取科学的防治措施,减少病虫害对油茶树的影响。
4. 更新树种:选用高产优质的油茶品种进行更新,提高油茶树的品质和产量。
5. 合理施肥:根据油茶树的生长需要,合理施肥,提供充足的营养供给。
6. 科学管理: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定期进行巡检和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解决。
四、改造效果经过油茶低产低效林改造工程的实施,可以取得以下效果:1. 增加油茶的产量:通过合理的栽培管理和施肥措施,提高油茶的产量,增加农民的收入。
2. 提高油茶的品质:通过选用高产优质的油茶品种进行更新,提高油茶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3. 减少病虫害的发生:通过科学的防治措施,减少病虫害对油茶树的危害程度,保证油茶树的正常生长。
4.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油茶低产低效林改造工程的实施,可以提高农民的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
![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6683170e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37.png)
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油茶是一种生长在亚热带地区的常绿灌木,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生存能力。
油茶树的果实中含有丰富的油脂,是制取油茶籽油的主要原料之一,也是我国南方地区的重要经济作物之一。
由于油茶树多生长在山地和丘陵地带,原始种植条件差,生态环境恶劣,导致了油茶的产量一直不高。
为了提高油茶的产量和品质,保护生态环境,结合国家的林业政策,对油茶低产林进行改造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就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将重点介绍一些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
一、合理培育栽培1. 土壤改良油茶树耐贫瘠,喜深砂质壤土,但也适合生长在疏松肥沃的黄壤和紫色土中。
在油茶低产林改造过程中,必须对土壤进行改良,以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土壤透气性和保水性。
2. 树龄除旧对于已经树龄老化的油茶树,需要进行适度的树龄除旧,将老树进行疏伐,留下壮年树木,有利于减少竞争,促进生长。
也可以通过移栽逐步更新优质优株。
3. 种植密度调整油茶的栽培密度对产量有重要的影响,合理的栽培密度能够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增加油茶的产量。
一般来说,低产林改造要将栽植密度保持在1500—1700株/亩。
4. 病虫害防治在油茶低产林改造过程中,要加强病虫害防治,保护油茶健康成长。
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式,控制病虫害的危害。
5. 施肥管理合理的施肥管理可以有效提高油茶的产量和品质。
在低产林改造中,要根据土壤肥力情况,科学施用有机肥、化肥和微量元素,以满足油茶生长的需求。
6. 水分管理在干旱地区,要加强油茶的水分管理,保证树木的生长需水,可以采用灌溉的方式,适时适量地给予水分。
二、促进油茶业态升级1. 推广优质品种优质品种是提高产量和品质的关键,低产林改造要重点推广高产性、高油脂含量、抗逆性强的油茶新品种,提高油茶树的产量和品质。
2. 深加工利用传统的油茶主要以油茶籽油为主要产品,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油茶深加工利用也成为了一种趋势。
油茶茶叶的加工、油茶茶油皂的制作、树脂和木材的利用,都是提升油茶业态升级的方向。
油茶低产林成因及改造对策
![油茶低产林成因及改造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664f4af4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a8.png)
油茶低产林成因及改造对策一、油茶低产林成因1. 土壤贫瘠:油茶生长需要较好的土壤环境,但由于土壤质量差,缺乏营养物质,导致油茶生长发育不良,产量低下。
2. 病虫害:油茶遭受病虫害侵扰,容易引起树木枯萎、叶子脱落等情况,严重影响油茶产量。
3. 管理不善:油茶种植管理水平较低,缺乏科学的栽培技术,导致土壤流失,水源枯竭等问题,进而影响油茶产量和品质。
4. 品种老化:部分地区的油茶种植品种老化严重,产量下降,质量不佳。
二、改造对策1. 土壤改良:加强对油茶种植区土壤的改良工作,合理施用有机肥料,调整土壤pH 值,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养分含量,提高土壤肥力,为油茶生长提供良好的营养环境。
2. 科学管理:加强对油茶种植的科学管理,包括定期修剪、病虫害防治、水肥管理等方面,提高油茶的抗病虫害能力,保证油茶的正常生长。
3. 引进新品种:引进适应当地环境条件的新品种油茶,提高油茶的抗逆性和产量,改善油茶的品质。
4. 种植结构调整:合理调整油茶种植结构,科学布局,实行轮作休耕,增加油茶种植的多样性和稳定性。
5. 产业发展支持:政府加大对油茶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鼓励农民开展油茶种植,提供财政补贴和相关技术指导,促进油茶产业的发展和壮大。
三、案例分析在湖南省某市,油茶低产林改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当地政府加大对油茶生产的政策扶持,指导农民开展科学的种植管理,提高原有的油茶品种,加强对病虫害的防治,并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土壤改良和科学施肥,不断提高油茶的产量和品质。
当地政府还推出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鼓励农民发展油茶产业,并积极开展油茶产品的开发和营销,增加油茶的附加值,提高农民的收入。
四、结语油茶是我国的传统经济作物之一,具有很高的价值,但部分地区存在油茶低产林现象,影响了油茶产业的健康发展。
针对油茶低产林问题,我们需要加强科学管理、引进新品种、改善土壤环境和逐步完善产业链条,共同努力,推动油茶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希望政府、企业和农民共同合作,积极探索油茶产业的发展模式,为油茶低产林改造作出更大的贡献。
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
![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9bcc1296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c0.png)
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油茶是一种常见的乔木植物,其种植范围广泛,主要分布在中国南方地区,尤其在云南、贵州、湖南、广西等地,油茶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
由于很多油茶林的年龄偏大,种植密度不合理和管理不善等因素,导致了油茶低产甚至无产的情况,给油茶产业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为了解决油茶低产林的问题,提高油茶生产效益,需要对油茶低产林进行改造,采用合理的技术手段进行管理,重新培育优质油茶林。
下面将介绍一些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以期对相关从业者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一、油茶低产林的识别要解决油茶低产林问题,就需要对油茶林进行准确定位。
通常可以根据油茶林的长势、产量和林分结构等因素进行判断。
通过实地调查,观察油茶树的生长状况,了解林分的密度和粗细度,通过综合分析判断出哪些油茶林属于低产林。
1. 水分管理技术水分是油茶生长的重要因素。
对于低产林而言,合理地管理水分对于提高产量非常重要。
首先要对油茶林进行土壤水分状况的测定,了解土壤的含水量。
合理浇水,根据油茶树的生长周期和需水量进行灌溉,防止土壤干旱和淹水,保持土壤湿润度适中。
还可以采取人工灌溉、滴灌、喷灌等技术手段,提高土壤水分利用效率,增加油茶的生长速度和产量。
2. 土壤改良技术对于低产林,土壤质量的改善非常关键。
可以采用施肥、覆盖、翻耕等方式,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养分含量,增加土壤肥力。
在施肥方面,可以根据土壤养分含量和油茶生长需求进行合理施肥,选择有机肥、生物菌肥等,提高土壤的肥力。
在覆盖方面,可以采用秸秆、树叶等进行地膜覆盖,保持土壤湿润,减少水分蒸发损失,增加土壤肥力。
在翻耕方面,可以采用栽培轮作、深翻耕等方式,改善土壤质地,增加土壤通气性和保水性。
3. 林分结构调整技术对于低产林而言,合理的林分结构非常重要。
通常低产林的林分结构比较单一,密度过大,树冠狭窄等问题比较突出。
需要通过适当的疏伐和修剪等方式,调整林分结构,合理分布枝条,增加树冠面积,提高叶片的光照面积,增加光合作用,提高产量。
油茶低产林成因及改造对策
![油茶低产林成因及改造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1c3a0e2c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c8.png)
油茶低产林成因及改造对策1. 引言1.1 油茶低产林的现状油茶低产林是指产量低于正常水平的油茶林地,通常是由于树木生长不良、管理不善、病虫害等因素导致。
目前,我国油茶低产林面积广泛,特别是一些老龄油茶园或者采用传统种植方法的油茶园更是屡见不鲜。
油茶低产林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产量低、品质差、经济效益低等方面。
由于油茶是我国主要的油料作物之一,油茶低产林的存在直接影响了油茶产量和产值,给农民的生计带来了严重影响。
农民在劳动和投入相对较大的情况下,往往只能收获较少的油茶果实,无法实现预期的经济收益,使得油茶种植的积极性和热情大大降低。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需要深入分析油茶低产林的成因,并采取相应的改造措施,提高油茶产量和品质,实现油茶种植的可持续发展。
1.2 油茶低产林对农民生计的影响油茶低产林对农民生计的影响是十分显著的。
油茶是农民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低产林导致油茶产量下降,农民的收入也随之减少。
由于油茶低产林面积广泛,许多农民都受到了直接影响,生计变得更加困难。
油茶低产林的存在也使得农民无法充分利用土地资源,造成了资源浪费。
一些农民因为低产林的收益不高,放弃了油茶种植,转而寻找其他途径谋求生计,导致土地荒废。
油茶低产林也给农民带来了心理压力和生活困扰。
农民在面对产量低、收入少的现状时,感到沮丧和无助,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油茶低产林对农民生计的影响不容忽视,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善和解决。
通过改造油茶低产林,提高产量和效益,可以有效改善农民的生计状况,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字数:250】2. 正文2.1 油茶低产林的成因分析1. 土壤质量问题:油茶低产林的土壤质量是影响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土壤质量差导致土壤肥力低,影响了油茶生长发育的正常进行。
2. 栽培管理不当:油茶低产林在栽培管理上存在一些不当之处,比如缺乏科学的栽培技术,不及时的修枝修剪和施肥等,导致了树木生长不良,产量低下。
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规程
![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7e784423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3a.png)
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规程引言油茶是我国的传统经济作物之一,但由于长期的种植和经营管理不当,许多油茶林已经成为低产林。
为了提高油茶的产量和经济效益,制定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规程对于推动油茶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低产林改造概述低产林改造是指针对已经成为低产林的油茶林进行的一系列技术措施,以提高油茶的产量和质量。
低产林改造的主要目标是通过调整种植结构、改进栽培技术等手段,使低产林逐步恢复到高产状态。
低产林改造流程1.评估低产林的现状和原因2.制定改造方案3.调整种植结构4.改进栽培技术5.加强病虫害防治6.持续管理和监测评估低产林的现状和原因评估低产林的现状是低产林改造的第一步。
通过对低产林的调查和研究,了解低产林的树龄、树势、株型等情况,分析低产林的形成原因,为制定改造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制定改造方案基于评估结果,制定科学合理的低产林改造方案。
方案应考虑到地理环境、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等因素,确保改造方案能够实施并取得预期的效果。
调整种植结构种植结构的调整是低产林改造的关键步骤。
根据改造方案,调整低产林的树龄结构、种植密度等因素,以提高油茶的产量和经济效益。
改进栽培技术改进栽培技术是低产林改造的重要措施。
通过改进油茶的肥料施用、病虫害防治、修剪管理等技术,提高油茶的生长发育状况,从而增加产量。
加强病虫害防治病虫害是影响油茶产量的重要因素。
加强病虫害的防治,采用合理的防治措施,可以降低病虫害对油茶的危害,提高产量和质量。
持续管理和监测低产林改造的最后一步是持续的管理和监测。
通过定期巡视和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低产林改造的效果能够持久。
低产林改造技术规程针对油茶低产林改造,下面是一些技术规程的具体内容。
节间短化修剪技术1.油茶修剪应在春季和秋季进行,尽量避开油茶的生长旺季。
2.修剪时应注意保留树冠上方和两侧的新梢,有利于新梢的生长和发育。
3.修剪以节间长度为标准,一般控制在5-10厘米之间,以促进新枝的萌发。
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要点油茶
![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要点油茶](https://img.taocdn.com/s3/m/07b6728c561252d381eb6e43.png)
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要点油茶要点一、全面除杂将油茶林中的其它混生林木、杂灌、藤蔓、杂草及树蔸等清除干净。
要点二、密度调整1、对林相较好、树龄不大、分布过密的油茶林,每亩只均匀保留74-90株树势良好、挂果多的优树;也可只保留40株/亩,然后每亩补植50株3-4年生良种大苗。
2、对树龄不大,分布稀疏的油茶林,对天窗部位补植3-4年生良种大苗。
补植后总株数控制在74-90株/亩。
3、对树龄较大,垦复后也没有明显增产潜力的油茶林,建议全面新造良种油茶。
要点三、整枝修剪实施低改的油茶林基本上是盛果期的油茶林,整枝修剪主要是使树体立体结果,保证内膛和树冠下部光照,不使结果部位年年外移,而内膛和下部光秃。
保持主枝、副主枝枝组的从属关系和枝组的壮实。
1、大年树的修剪。
修剪程度宜重,可疏删和短截一部分结果枝,以减少结果量,促发新梢,夏梢可剪除。
2、小年树的修剪。
尽可能保留上年抽生的一年生枝,即使较短小位置不好的枝也要保留。
推迟修剪,尽量保留结果枝。
保留上年采果后的粗壮有叶果蒂枝。
仅疏除细弱、密生枝、病虫枝、徒长枝。
3、衰老树的更新修剪。
主要是加强水肥管理,防治病虫害,并根据树势进行更新,促使隐芽萌发,抽生新的枝梢,恢复树势和产量。
要点四、垦复深挖“冬挖金,夏挖银”。
垦复以冬夏两季为好,但不同的季节,垦复方法不同。
冬季垦复方法是全面深挖,一般为20-30公分,垦复成较大土块过冬。
夏季垦复方法是浅锄,其深度一般为10-15公分,以不伤根为原则。
要点五、合理施肥施肥以有机肥为主,化学肥料为辅。
大年以磷钾肥为主,小年增施氮肥或复合肥。
秋冬以有机肥为主,春夏可施速效肥。
施肥量:氮肥每亩10-15公斤,磷肥每亩30-50公斤,钾肥每亩10-20公斤,土杂肥每亩300公斤。
施肥方法:结合垦复,在树冠外沿开沟施肥。
第1页共1页。
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及实施要点
![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及实施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3424c66b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75.png)
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及实施要点摘要:近年来,油茶的种植活动有所增加,油茶林的面积也逐渐扩大。
为了有效提高油茶的低产量,应实施相应的技术措施,促进油茶产业的经济效益得到很大的提高。
油茶是一种小型常绿乔木,可用于提取茶油作食品。
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茶叶种植的行列。
但许多茶树成活率低,导致油茶林产量低。
本文分析了茶树低产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提出了油茶林低产改造的综合技术。
关键词:油茶低产;改造技术;实施要点油茶又称茶籽树,主要分布于中国南方,常被称为"东方橄榄油"。
我国南方海拔较低,多分布在丘陵地带。
丘陵地形土壤较深,有利于油茶树的生长。
茶树因其榨油而得名。
在南方的主要地区,如湖南、江西、广西等省,有大规模的种植面积。
因此,茶籽油在市场上很受消费者的欢迎。
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油茶的种植中来。
但建成后的油茶林由于面积大,品种越来越多,经营难度较大。
如此大面积的山茶花鉴定种子森林是缺乏管理,从而导致许多茶叶树老和质量差,和一些病虫害容易发生,最终导致石油茶产量的减少,这是总体经济效益很低。
为了提高油茶种子的产量,避免浪费更多的土地资源和管理资源,提高油茶种子的经济效益,本文阐述了油茶种子低产形成的原因,并根据原因提出了综合改造方法。
一、油茶产量低的原因(一)管理不当管理不善是导致油茶质量低下的主要原因。
中国油茶的种植时间较早。
许多品种严重退化。
茶树种植营养不足,油茶生理功能低下,森林面积较大,产量较低。
石油茶是一种天然授粉植物,自然杂交在自然环境很长一段时间,这将导致茶果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因此导致色差的水果,水果的大小的形状是不同的。
此外,在小范围内仍存在色泽与形状不一致的现象,说明多品种混种的情况严重影响了油茶生产质量。
中国的农民不知道油茶种植技术,没有掌握先进的油茶种植和管理技术,没有将生态种植的理念融入油茶的种植中。
一方面是油茶种植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是化肥和农药的过度使用,没有采用科学的绿色种植技术。
油茶低产林改造综合技术措施
![油茶低产林改造综合技术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ea808d04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f1ecd50.png)
油茶低产林改造综合技术措施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油茶低产林形成的主要原因,提出了油茶低产林改造综合技术,包括整林、光照处理、品种更换、修剪、合理施肥等,从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说明油茶低产的变化。
关键字:油茶;低产林改造;综合技术;措施引言油茶是我国南方特有的树种,因为它含有大量的黄油,质量好,色泽鲜艳,营养丰富,持久耐用。
储存时,味精润滑,茶香微香,市场非常大。
但由于部分地区持续粗放经营,油茶林产量偏低,影响了森林经济效益的发展。
一、形成油茶低产林的主要原因1.1林地荒芜由于治理不善,油茶林地灌木中有许多杂草。
同时,油茶被灌木、藤蔓缠绕,光照严重不足;且乔木、灌木根系多、分布密集,与油茶争肥、争水,降低了油茶产量。
1.2品种混合种植目前,油茶主要在我国种植。
由于长期的果实栽培和异花授粉,油茶品种(类型)在化学、成熟期、果形、果色等方面重新形成。
在同一熟期,红秋、黄秋两个品种(类型)果实大、皮薄、结实率高、出油率高,但当然种植或播种的植株只有30%左右。
而在同一类型的油茶林中,个体产量存在较大差异。
根据皖南和大别山的调查,同一森林类型有五到六种。
大红型(品种)平均每平方米产量1.5公斤,是小红型(品种)的4倍。
但现有油茶良种所占比例仅为10%左右,而低产品种(类型)已占一定比例,不能充分发挥优良品种(类型)的优势。
1.3病虫害严重大部分林分的炭疽病、蓝天牛、油茶等病虫害严重,导致大量花果减少。
1.4管理粗放油茶由于草丛和灌木丛生,争抢水分、肥料和日照,造成油茶植株生长困难,生长势弱,花果稀少。
二、油茶低产林改造综合技术2.1林地整理油茶是常绿树种。
所以,为了维持它的正常工作,必须在一年内保持连续均匀的水分和肥料。
数据报告中,油茶叶片蒸腾耗水量为200~230kg/m2,果实发育至衰老的总耗水量为果实重量的30~40倍,每朵油花从开花到饮用的总耗水量为6~9g,叶部指数为1.6,油茶林18年内总产量为4050kg/hm2,其耗水量的生物耗水量为由于水力不足、春梢生长、果实发育、干种子出油率、开花授粉等原因,高需水树种在不同时期受到影响。
油茶低产林成因及综合改造技术
![油茶低产林成因及综合改造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3e487473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cc.png)
油茶低产林成因及综合改造技术油茶是一种珍贵的经济树种,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
由于种植技术不够成熟,管理不善以及环境因素的影响等多种原因,油茶低产林现象较为普遍。
而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应用综合改造技术,对于提高油茶低产林的产量和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油茶低产林成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土壤质量差:油茶所适应的土壤类型较广,但对于土壤的肥力、水分和通透性等要求较高,如果土壤质量差,就会影响油茶的生长发育,导致低产林现象。
2. 病虫害:油茶病虫害较为严重,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控制,将会对油茶的生长产量造成很大的影响。
3. 种植结构不合理:部分油茶种植结构不合理,种植密度太大或者太小,都会影响油茶的正常生长发育。
4. 缺乏科学合理的管理:部分地区对于油茶的管理水平较低,缺乏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和技术,导致了低产林的出现。
综合改造技术是一种综合利用各种资源对油茶进行全方位的改造和提升的技术手段。
通过综合改造技术,可以有效提高油茶低产林的产量和质量,促进油茶产业的发展。
综合改造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土壤改良:针对土壤质量较差的地区,可以通过施肥、改良土壤结构、植被覆盖等方式进行土壤改良,提高土壤的肥力和水分通透性,为油茶的生长提供更好的环境。
2. 病虫害防治:采取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如喷洒农药、合理灌溉、加强病虫害监测等,可以有效减少病虫害对油茶的危害,保证油茶的正常生长。
3. 种植结构调整:合理调整油茶的种植结构,选择适宜的种植密度和品种,使油茶的生长达到最佳状态。
4. 科学管理:引入科学管理技术和方法,如定期修剪、合理施肥、及时除草、适当灌溉等,提高油茶的生产效益。
5. 生态环境保护:在油茶种植的过程中,要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采取生态友好的种植和管理方式,促进油茶生长与周围环境的和谐。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油茶种植技术的不断完善,各种综合改造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通过综合改造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油茶的产量和质量,还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保护生态环境等。
油茶低产林的改造方法有哪些
![油茶低产林的改造方法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75907324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28.png)
油茶低产林的改造方法有哪些推荐文章大豆防治低产技术有哪些热度:八角低产林应如何种植改造热度:公路改造工程开工仪式上的讲话热度:城中村改造动员大会讲话3篇热度:三旧改造工作会议上的演说词热度:重新开垦土地去种植新造林的成本总是很大的,那么我们就可以选择改造油茶的低产林。
现在店铺就来为大家讲解一下油茶低产林的改造方法。
油茶低产林的改造方法(1)清理林地。
将林中的高大林木、杂灌木和有害杂草等清除。
(2)密度调整。
将过密的疏伐、过稀的适当以良种壮苗补植,每亩保留60-110株。
(3)整枝修剪。
通过修枝整形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剪去过密的交叉枝、重叠枝、过弱的营养枝、病虫枝等,培养良好的树体结构。
(4)垦复深挖。
冬天深垦,夏天结合除草浅垦培蔸。
(5)蓄水保土。
坡度陡的林地,尽可能整土成梯,或者按环山水平开挖1-1.5m的竹节沟。
(6)合理施肥。
结合冬垦时施土杂肥,春季适当施以N、P为主的复合肥。
(7)病虫防治。
以综合治理和预防为主,结合树体管理,在4-7月份定期喷洒波尔多液等杀菌剂。
(8)劣株改造。
在立地条件较好的中幼龄林中,将部分不结果或结果不多的植株,采用大树换冠的方法改造成良种株,从而提高林分的整体产量。
油茶造林技术1、造林地选择油茶是喜酸性树种,一般宜在pH值5-6.5的土壤中生长。
铁芒箕、映山红、乌饭树、盐肤木、白茅等酸性土指示植物生长繁茂的低山丘陵,便可作为油茶的造林地。
油茶是一种在个体发育过程中,逐步从半阴过度到阳性的树种。
进入成年阶段(10年以后),由于大量结果,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交替进行,对直射光的需要十分迫切,如光照不足,对油茶产量影响极大。
种植油茶以多结果、多产籽、多出油为主要目的,故造林必须选择阳光充足的阳坡和半阳坡。
特别是地处峰峦重迭的山区,尤其要注意林地坡向选择,宜选南向、东向或东南向。
油茶要经常中耕抚育,在各生育阶段需要对林地土壤进行不同程度的挖垦。
坡度越大,挖垦将加速水土的流失。
油茶品种类型选择及低产林改造综合技术
![油茶品种类型选择及低产林改造综合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7d754c8a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b9.png)
油茶品种类型选择及低产林改造综合技术油茶,又名茶子树,山茶科、山茶属植物,是我国南方主要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利用栽培历史逾2000年。
茶油是深受群众喜爱的优质食用油,其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90%以上,以油酸和亚油酸为主,一般不含对人体有害的芥酸。
茶油风味独特,耐贮藏,易被人体吸收。
油茶还能通过油脂深加工生产高级保健食用油和高级天然护肤化妆品等。
第一部分油茶良种和品种类型选择一、油茶的主要物种山茶属是山茶科中最大的属,目前已知的有238种,其中种子含油率高的种有50多种,但种子含油率高且有一定的栽培经营面积和栽培利用历史的只的10余种,以普通油茶分布最广,其它如滇山茶、浙江红花油茶、攸县油茶、小果油茶、越南油茶、广宁红山茶、茶梨、博白大果油茶、宛田红花油茶和白果南山茶等在一些特定的地方有很好的栽培面积。
二、普通油茶的品种资源㈠主要品种群:在悠久的栽培历史进程中,由于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作用,后代性状分离现象普通而明显,在形态、物候和生产力等方面都呈现出多样性。
根据果实成熟期的早晚,可分为3个基本品种群。
1、寒露籽:树冠小,多呈直立形,分枝角度小于30°。
叶小而密,果小皮薄,每果种子1-3粒,“寒露”前后果熟开花。
出油率30%,抗病力强,产量稳定。
2、霜降籽:树冠大、开张,分枝角度一般在40-60°之间。
叶大稍厚,果大皮厚,每果种子4-7粒,有时更多,“霜降”前后果熟开花。
出油率25%左右,抗病力中等,产量较高。
3、立冬籽:树冠大、开张,分枝角度大于40°。
叶大而稀, 果大,每果种子7-10粒,“立冬”前后果熟花开。
出油率22% 左右,抗病力中等。
㈡农家品种:油茶是异花授粉植物,后代个体之间产生一些变异,在一定的地区条件下,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选育出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个体群,称为农家品种。
主要农家品种有:永兴中苞红球(霜降、寒露之间类型)、巴陵籽(属寒露类型)、衡东大桃(属霜降类型)、珠山红花(属寒露类型), 此外还有安徽的板桥红花、江西石市红皮、湖北鄂东大红果、贵州望漠油茶和广西岑溪软枝油茶。
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
![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29b88f64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2c.png)
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近年来,我国各地林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特别是一些油茶低产林区,因为年久失修、管理不善等原因,导致油茶生长状况不佳,产量逐渐下降。
针对这一问题,科研工作者们积极探索油茶低产林的改造技术,希望通过科学的方法,提高油茶产量,实现林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一、油茶低产林的主要特点这些问题的产生主要是由于长期的过度开发、管理不善、病虫害侵害等多种因素所致。
而针对这些问题,如何科学合理地进行林地改造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的探索1. 土壤改良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基础,土壤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油茶的生长情况。
在进行油茶低产林改造时,首先需要针对土壤进行改良。
主要包括:施用有机肥料、中微量元素调理、石膏改性等。
通过合理施用有机肥料,可以增加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保水性和透气性。
中微量元素调理可以有效补充土壤中的缺失元素,提高油茶对养分的吸收利用率。
而石膏的改性,则可以有效改善土壤酸碱度,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提高土壤肥力。
2. 种苗选育种苗的选育直接关系到油茶林地的后续生长情况。
在进行改造时,需要选择生长势强、抗病虫、抗旱性强的油茶种苗。
这样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油茶的生长速度和产量。
3. 病虫害防治病虫害是影响油茶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进行林地改造时,必须加强对病虫害的预防和控制。
常见的病虫害主要有:油茶红蜘蛛、油茶叶螨、油茶小黑蚁、油茶梅小斑病等。
对于这些病虫害,可以采用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物理防治等多种方法来进行控制。
4. 合理的管理措施合理的管理措施对于油茶低产林改造也是至关重要的。
这包括:修剪管理、灌溉管理、施肥管理等。
通过合理的管理措施,可以有效调控油茶树冠的大小,提高光照条件;合理的灌溉管理可以保证油茶生长所需的水分;适量的施肥可以提高油茶的生长速度和产量。
在科研工作者们的不懈努力下,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取得了一定的应用效果。
在一些实验田中,通过采用上述的改造技术,可以显著提高油茶的生长速度和产量。
油茶林低产原因分析及低产林改造技术措施
![油茶林低产原因分析及低产林改造技术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ce8055243968011ca30091c2.png)
油茶林低产原因分析及低产林改造技术措施摘要分析油茶林低产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山区适宜推广的低产林改造技术,以期推动广西油茶的产业化发展,为其他地区油茶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油茶;低产林;低产原因;改造技术油茶为山茶科山茶属常绿乔木或灌木,高2~8 m,果实11—12月成熟,果仁含油率约55%,具有“绿色油库、绿色金库”的美称[1-2],在四大木本油料树种(油茶、油橄榄、油棕、椰子)中含油量最高。
山茶果全身是宝,山茶油含有油酸、亚油酸、亚麻酸等不饱和脂肪酸达90%以上,比号称“世界油王”的橄榄油高6.5%,有丰富的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17种氨基酸、6种维生素,有“东方橄榄油、油中珍品、长寿油、美容酸”的美誉[3]。
它还具有凉血、解毒的功效,可抑制和预防冠心病。
是天然高级美容护肤系列化妆品、生物医药、生物饲料、生物农药、轻工等多个行业的重要原料。
油茶资源十分稀少,除我国之外,在越南、缅甸、泰国、马来西亚、日本等国有少量分布。
我国是世界上油茶品种最多、分布最广、产量最高的国家,油茶林种植面积近400万hm2,主要分布于江西、湖南、广西、广东、浙江、福建、安徽、贵州、河南、湖北等省份,广西油茶林种植面积约40万hm2,约占全国的10%。
油茶是耐瘠耐旱的长寿深根性树种,有“瘠土明珠”的美称,非常适合在山区种植,成为很多山区农民生产生活的主要经济来源。
但是普遍管理粗放,只取不予,长期自然更替,导致品种混杂、良莠不齐,老、劣、病残株多,油茶单产低、效益差。
分析油茶林低产原因,对已老化的油茶林进行低产改造,提高油茶产量产值,对提高山区农民的收入、推进油茶的产业化发展,提高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2]。
现将油茶低产原因和低产林改造技术措施总结如下。
1油茶林低产原因分析1.1种质遗传分化严重,良种水平低现有的油茶林大部分是建国前和建国后20世纪50—60年代营造的,都是老品种,而且遗传分化比较严重,良莠不齐,树龄太大,过于衰老,产量不高。
油茶低产林成因及改造对策
![油茶低产林成因及改造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a81e9623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25.png)
油茶低产林成因及改造对策
油茶低产林是指油茶树生长发育不良,产量低下的林地。
其主要成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土壤条件不理想:油茶生长需要适宜的土壤条件,包括土壤肥力、排水性和pH值等。
如果土壤肥力不足、排水不良或pH值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油茶低产。
2. 高密度种植:由于油茶繁殖能力强,容易形成丛林状分布,如果种植密度过高,会导致树冠过于拥挤,光照不足,影响油茶树生长。
3. 病虫害侵袭:油茶树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如茶寄生虫、蚧壳虫等。
虫害严重的话,会危害油茶的生长,导致产量降低。
4. 不合理管理:油茶树需要定期修剪和留光,促进树冠的均匀发育。
若管理不当,如长期不修剪树冠、缺乏灌溉和施肥等,都会导致油茶低产。
为了改造油茶低产林,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1. 种植适宜地块:选择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地块种植油茶,确保油茶树能够获得充足的营养和水分,提高产量。
2. 控制种植密度:根据油茶的生长习性,合理控制油茶的种植密度,使树冠之间有适当的间距,确保光照充足,促进树冠发育。
3. 预防病虫害:加强病虫害监测和防治工作,采取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如合理使用农药、定期清理病虫害受害枝条、增加生物防治等,减少病虫害对油茶的危害程度。
油茶低产林的成因有多方面的原因,包括土壤条件、种植密度、病虫害和管理等。
要改造油茶低产林,需要针对不同的成因采取相应的对策,以提高油茶的产量和质量。
油茶低产林改造工程的技术策略
![油茶低产林改造工程的技术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b7647fb5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91.png)
油茶低产林改造工程的技术策略油茶是一种高油含量的重要经济作物,但在一些地区,油茶树的产量较低。
针对油茶低产林的情况,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技术策略进行改造,以提高油茶的产量和质量。
下面是油茶低产林改造工程的技术策略。
一、改良土壤油茶喜凉爽、湿润、充分透气的环境,对土壤的要求较高。
而一些低产林的土壤因为长期的连作、不合理的经营管理等原因,导致土壤质量下降,不利于油茶的正常生长发育。
改良土壤是油茶低产林改造的首要任务。
1. 种植绿肥。
绿肥是一种能够改善土壤肥力的植物,可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和保持水分。
适宜的绿肥包括豆科植物、禾本科植物等,可以在油茶低产林的不同季节进行种植。
3. 调整土壤酸碱度。
油茶适宜生长的土壤酸碱度为pH值5.5-6.5,过酸或过碱的土壤会影响油茶的生长发育。
可以通过施用石灰、硫磺等调节土壤酸碱度,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
二、合理修剪油茶的修剪对于促进分枝、增加果实产量、改善树冠形态等具有重要作用。
对于低产林的油茶,合理修剪是提高产量的关键。
1. 周年修剪。
油茶树适宜在每年的落叶期进行周年修剪,可以促进新梢的生长和果穗的形成。
在修剪时,需要注意保留主干和主要分支,适度疏除拖地枝和内生枝,提高光照条件和通风效果。
2. 高度修剪。
对于长期不修剪的老油茶树,可以采取高度修剪的方法进行改造。
高度修剪可以刺激新梢的生长,使油茶树具有更好的枝状结构和抗风能力。
修剪高度一般在1.5-2米左右。
三、合理病虫害防治油茶的低产林往往受到一些常见病虫害的威胁,如油茶痂虫、油茶叶蝉、油茶锈病等。
合理的病虫害防治措施是提高油茶产量的重要手段。
1. 综合防治。
对于病虫害防治,要采取综合的防治措施,包括合理施肥、保持适宜湿度、培育抗病虫害品种、采用生物防治等。
2. 防治周期。
根据不同的病虫害,制定相应的防治周期,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对于常见病虫害如油茶痂虫和油茶叶蝉,可以在每年的6月至7月和9月至10月进行防治。
桂中地区软枝油茶造林和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要点
![桂中地区软枝油茶造林和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2500ebaa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8d.png)
桂中地区软枝油茶造林和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要点一、引言软枝油茶是广西桂中地区特有的经济作物,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
由于长期以来的不合理经营与管理,桂中地区的油茶造林和油茶低产林比较严重。
开展软枝油茶的造林和低产林改造工作对于提高油茶的产量和质量、保护生态环境以及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桂中地区软枝油茶造林和油茶低产林改造的技术要点,旨在为相关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二、软枝油茶的特点软枝油茶,又名矮翅子树,为桃金娘科油茶属植物,是一种耐寒、耐干旱、抗盐碱及土壤侵蚀的潮湿林树种。
软枝油茶的果实含有丰富的油脂,可用于生产食用油和工业用油。
由于其生长环境的特殊性,软枝油茶林可以改善土壤和水源的环境,并且对于保护生态环境有很大的作用。
软枝油茶在桂中地区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生态价值。
三、软枝油茶造林技术要点1. 土壤选择:软枝油茶对土壤的适应性比较强,但在选择种植地时,宜选择土层深厚、排水良好且疏松肥沃的土壤。
优选排水良好的土地,不宜种植在积水严重的地方。
2. 种子选择:软枝油茶的种子选取是非常重要的,应该以外观完整、色泽鲜艳的种子为主,同时还应该注意进行种子处理,可以通过浸种、蘸种和热水处理等方法进行处理。
3. 种植时间:软枝油茶适合在春季或秋季进行种植,这样有利于植株的成活和生长。
一般在春季3月和4月以及秋季9月和10月是进行种植的最佳时间。
4. 施肥技术:在软枝油茶的种植过程中,适当的施肥对于促进植株的生长和发育非常重要。
可以使用大量的有机肥料,如腐熟的畜禽粪肥等来进行施肥,也可以在树体周围进行深沟施肥。
5. 管理技术:软枝油茶在种植后需要进行一定的管理措施,包括间定苗、管护灌水、松土等工作。
同时还需要对病虫害进行及时的防治,以保证软枝油茶的生长和产量。
四、软枝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要点1. 优质琛株培育:通过合理的选择和育种,选取生长势强健、单木众长、萌蘖发达、耐寒抗旱、产量及油质较高的优质琛株进行培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 长期丢荒 , 除杂草灌木丛生外 , 高大乔木入侵 , 了 成
混交林 , 通风透光不 良, 林木生长发育恶化 , 病虫害危
光滑, 防止撕裂切 口周 围的枝皮而损伤油茶树 ,大 的 伤 口切面要涂上油漆。修枝时, 剪 、 刀、 锯要结合使用 , 做到“ 剪去脚枝不伤枝 , 锯掉残桩不藏蚁 , 病虫枯枝全
1 抚育改造技术措 施要点
11 林 地 清 理 . 清除杂草、 灌木及高大乔木 , 使油茶从被压状态中
解放出来 , 从而改善林 内通透条件 , 并除去与油茶竞争 水肥的劲敌 。 采用机械作业 的基地 , 可把杂灌埋人土壤
中。
凋落物深埋腐烂 , 另一方面有利于杂灌根系翻晒枯死 。
夏季垦复是为了即时除草 , 防止土壤干旱 , 增加透气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蓄水能力。 因此 , 应进行浅耕 , 一般深度不超过 1 0c m。
宣传 、 说服工作 。2 伐除林下受压的小树 ; ) 砍掉树体结
构不合理及结果少或不结果的树翻 3将郁闭度调整在 。)
结合深挖垦复沿环山水平线开挖竹节沟 ,沟底宽
7%一0 0 8%之间【使林分内保持合理的透光度 。 3 J ,
5 m, 4 m 沟距依林地坡度大小而定 , 于 1 0c 深 0c ; 大 5
油茶林地要坚持“ 三年一深挖 , 一年一浅锄” 的习惯 , 才
能巩固深挖垦复的成果 。特别是第一年秋 、冬深挖 以 后, 第二年夏季一定要浅锄一次 , 这样才能有效的消灭
杂草 , 松 土壤 。 疏 15 挖 竹 节 沟 .
12 林 分 密 度 调 整 .
本着间密补稀的原则 , 保留 6 ~ 1 株/6 : 0 10 6 7 。在 m 调整过程 中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 1要做好耐心细致的
・
陡、 地形破碎不便于开挖环山水平竹节沟 , 可根据实地 情况 , 采取挖鱼鳞坑等多种形式 , 总的原则是确保水 、
土、 肥不 流失 或尽 量少 流失 。
授粉亲和力高的品系。
1 0 合 理 灌 溉 . 1
在部分有条件的林地 , 可以引水灌溉。
1 平衡 施 肥 . 6
结合冬垦时施土杂肥 , 春季适当施以氮、 磷为主的 复合肥 。施肥量 : 肥 :0 ~0 g m ; P 60 9 0k/ h K肥 :5~ 0 10 30
势 比较旺盛 , 产量偏低 ; 第二类林龄在 5 以内, 0a 失于 管理 , 荒芜多年 , 杂草灌木丛生 , 林分密度差异较大 , 树
势一般 , 品种低劣 , 产量低下 ; 第三类林龄在 5 以 0a
花果, 提高产量。修剪下来 的枝条要及 时运 出林外烧
毁, 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修枝时要紧贴树干, 口要 切
江西林业科技
2 1 年第 5 01 期
油茶低产林 改造关键技术
雷小林 , 何小三 , 黄建建, 郑育桃 , 江 李
( 江西省林业科学 院, 江西南 昌 3 0 1 ) 3 0 3
摘 要: 详细介 绍 3 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措施 , 种 为油茶低产林改造的具体 实施提供依据 和指导 。 关键词 : 油茶 ; 低产林; 改造
剪去, 上控下促树冠齐”根据原来树型使树体保持“ , 自 然圆头型” 自 或“ 然开心型”高度不超过 3 叶面积 , . m, 5 指数保持在 5 6 - 之间 。
害严重 , 产量极低 , 有的甚至全然无收。 根据现有低产油茶林分 ,其改造措施分为 3 1 种l l : 1抚育改造适宜一类林及二类林 ;) ) 2 高接换冠适宜一
度的上下沟距 8 9m,5 以下的沟距 1~ 5 坡度  ̄ 1 度 2 1 m;
1 整形修剪 - 3
收稿 日 : 1- 7 1 期 2 10—7 0 基金项 目: 十一五科技支撑项 目“ 国家 油茶产业升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子专 题“ 江西省 油茶低产林改 造试 验与示范”20B D 100— ) (09 A BB 232 和中央 财政林业科技推广项 目“ 油茶低产林 高效改造技术推广” 。 作者简介 : 雷小林 , , 男 副研究员 , 主要从 事经济林栽培与育种的研究。E m il801@ ou 0 - a :d818 h. lr c 通信 作者 : 李江 , , 男 研究员 , 主要从事经济林栽培与育种 的研究 。E m ijjg72 2. r - a :l 32@16 o lxb cn 3 ・ 8
类林及二类林 , 综合考虑各种 因素, 高接换冠实际上主 要用于二类林 ;) 3更新改造适 宜三类林 。
1 深挖 垦复 . 4
垦复要求冬天深垦 , 夏天结合除草浅垦培蔸。 冬天
深垦 ,一般深度在 2 0 m以上,而且要求全面深挖 垦 c 复, 即将土块翻过来 , 这样 , 一方面有利于枯枝落叶等
k/m ; g 。 h N肥 : 碳铵 40 60k/ 5 ~ 0 g l 或尿素 30 40k/ } m 0 ~ 5 g h m; 有机肥 : 5 0k/ 7 0 g m 以上 , 5k, h 即 g 株以上 , 最好 与钙镁磷 、 过磷酸钙等拌匀密封堆沤 3 ~ 0 , 0 5 天 再施入
造林 ) ,其 中 7 万多 h z 3 m 成林中有 9%年产茶油不到 0 1 g 6 0k/ 7m , 6 这些林分统称低产油茶林。低产林大致
分为三类 : 第一类林龄在 5 以内 , 0a 林相 比较整齐 , 树
更换树冠, 减少病虫害。夏季结合中耕修剪徒长枝 、 脚
枝、 寄生枝 、 枯枝 、 重叠枝等使其林 内通风透光, 多着
分类号 :744 ¥9.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6 20 (0 0 — 0 8 0 10 — 5 52 1)5 0 3— 3 1
江西省现有油茶林面积 8 万多 h 含近几年新 6 m(
重修剪一般在冬季采果后 ,轻修剪时间可 以灵活
掌握。 冬季结合挖山垦复, 修剪大枝干, 以利新枝萌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