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漳州南靖土楼文化
福建土楼游玩攻略
![福建土楼游玩攻略](https://img.taocdn.com/s3/m/d2b3080a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8127d5e.png)
福建土楼游玩攻略福建土楼,作为闽南特色建筑的代表,因其独特的历史和文化内涵而成为旅游者心中的热门目的地。
无论是古老的传统土楼,还是经过修复的现代土楼,都吸引着众多游客前去探索它们背后的故事。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份福建土楼游玩的攻略,帮助你更好地了解土楼的历史背景、参观路线和风土人情。
一、土楼的历史背景福建土楼,是闽南地区独特的传统建筑形式,融合了族群移民历史、军事防御需求和地理环境等多重因素。
它始于明代,发展于清初,经过几百年的演变而形成独特的外观和材料结构。
土楼由质朴的土坯、竹木和石材组成,引人注目的是它独特的圆形或方形外观和坚固的结构设计。
二、福建土楼的参观路线福建土楼分布广泛,最有名的土楼群体是福建南靖土楼群,其中包括井上土楼和田螺坑土楼等。
参观南靖土楼,可以选择坐公交车或旅游包车前往。
从福州或厦门出发,乘坐当地的公交车可以到达土楼景区,车程大约需要3-4小时。
当然,如果有条件,包车旅游也是不错的选择,可以更加自由地安排行程,探索更多的土楼。
三、福建土楼的特色体验参观土楼不仅仅是欣赏其独特建筑风格,还可以体验当地特色文化和生活。
南靖土楼群舍弟岐村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在这里,你可以参观民俗文化村,观赏土楼展览,还可以亲手制作土楼糕点和特色菜肴。
另外,当地还有丰富多彩的民俗表演和手工艺品市场,可以一饱口福和购物。
四、福建土楼旅游注意事项在游览福建土楼时,有几个注意事项需要注意。
首先是尊重当地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
土楼所在的村落大多是少数民族聚居地,游客需要保持文明礼貌。
其次是注意保护土楼的环境。
土楼是历史建筑,我们应该共同努力,保持其原貌和保存其价值。
最后,注意自身安全。
土楼内部有许多楼梯和通道,游客在攀爬时请小心谨慎,不要穿着过于华丽的服装,以免不便行动或造成安全隐患。
总结福建土楼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瑰宝,展示了闽南历史文化的独特魅力。
作为游客,我们有责任保护和传承这一宝藏。
在游玩福建土楼时,我们应该了解其历史背景,选择合适的参观路线,体验当地特色,同时要遵守当地习俗和保护环境。
福建南靖土楼简介
![福建南靖土楼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59da0430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ae.png)
福建南靖土楼简介福建南靖土楼是福建省南靖县特有的建筑特色,它是一种具有中国独特文化魅力的传统民居建筑形式,古旧的土楼见证了古老的南靖历史,有着悠久的历史背景。
福建南靖土楼是在晚清时期建造的,它集“八佛”拱、梁柱画龛、地基墙、封堵墙、檐口、门廊和内部装饰于一体,建筑结构比较复杂,建筑物有三到二十多层不等,高度可达十米以上。
福建南靖土楼内部装修也有着自己特定的风格,结构几乎始终保持着不变,内部画龛另外画有“八佛拱”,雕刻着故事与传说,既具有宗教价值,又有实用价值。
从结构上看,福建南靖土楼分上座和檐口两大部分,座屋有三层或七层,不等。
这里,梁柱、梁头、梁口被表现出高度的古雅美感;顶部屋面由“三合檐”组成,外长檐梯级分布,营造出一种深邃的深浅关系。
低租屋四壁用地砖装饰,利用色彩强调不同重点,使建筑分区合理;结合转角、窗、开口,地头千变万化,灵活多变。
从字面上来说,“土楼”的本义就是“用土做的楼”,不过福建南靖土楼它还包括石材、泥土、木材等其它建材,所以它被称为“复合材料土楼”。
结构集合了木梁柱架和土墙、檐口、壁饰,高效避雨,又能抗风、抗击、抗震,是极大的精良建筑。
福建南靖土楼的手绘图是特有的,它以线条映衬,形塑出光影、纹理,重点强调断壁残垣、瓦影气息,表现出几何化建筑效果。
福建南靖土楼充满着民间文化底蕴,集古房文化,佛教文化,宋元民居文化于一体,彰显着古老、久远的历史底蕴,为人们讲述着一段段动人的“故事”。
它是南靖历史文化的写照,现在也是南靖县最珍贵的旅游胜地之一。
现在,福建南靖土楼仍沿袭着古老的传统,已成为传统的建筑的重要代表,是为今人传承南靖文化的最重要的知识载体之一。
因此,福建南靖土楼受到了国家政府多方保护,并于1987年被政府认定为文物保护单位。
福建土楼简介100字
![福建土楼简介1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a1dd4daa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1e.png)
福建土楼是中国传统的特色建筑之一,被誉为“东方的航空母舰”。
它是福建省土族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人类建筑工程史上的奇迹。
土楼集防御、居住、集体生活为一体,是一种独特的农民住宅建筑。
福建土楼多建于山区,其中以南靖土楼群和云水谣土楼群最为著名。
南靖土楼群位于福建南靖县境内,由46座土楼组成,是目前福建省最大的土楼群。
云水谣土楼群位于福建永定县境内,由24座土楼组成,在2014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福建土楼呈圆形或方形,多为多层结构,由厚重的土墙构成。
土墙由黏土、石块、花岗岩等材料堆砌而成,非常坚固耐用。
整个土楼以楼内的柱廊为骨架,上下形成了环形的廊道,可以供居民通行。
土楼的楼顶为平顶或圆顶,圆顶用竹片覆盖,平顶用木板覆盖,既能防火,又能防雨。
土楼内部布局合理,每层都有厨房、卧室和厕所等功能区域。
厨房设在底层,以防火灾。
卧室设在上层,以防盗窃。
土楼还配有水井和农田,居民可以自给自足,形成了独特的农耕社会。
福建土楼有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土楼作为族群的象征,承载了土族人民的历史记忆和乡土文化。
土楼内部装饰华丽,布局精巧,特色鲜明。
室内挂有祖先面孔、神灵像,墙壁上悬挂着传统绘画和剪纸。
土楼民居还以黏窗、竹楼梯、沙坑等特色元素而闻名。
福建土楼是中国传统建筑的杰作,是中华文明的瑰宝。
它不仅展示了当地居民的聪明才智,也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因此,福建土楼已经成为了一大旅游景点,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前来观赏和研究。
同时,土楼也是福建省乡村振兴的重要资源,有助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
参考内容: 1. 《福建土楼记》(李健军著) 2. 《福建土楼群落与全球文化遗产保护—以南靖云水谣为例》(李育峰、钟新良著) 3. 《土楼发源地闽西山区土楼村落的分类与保护研究》(王明、郭极罗著) 4. 《中国传统土楼文化研究》(李存志著) 5. 《福建土楼的文化地理特征及旅游开发潜力分析》(卢影著)。
风景之旅 福建漳州南靖土楼
![风景之旅 福建漳州南靖土楼](https://img.taocdn.com/s3/m/17a41d08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ab.png)
风景之旅福建漳州南靖土楼福建漳州南靖土楼福建漳州南靖县是中国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以其独特的土楼而闻名于世,成为了众多游客前往的热门旅游目的地。
这些土楼不仅是建筑上的奇迹,更是人类智慧与工艺的结晶,每座土楼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在福建漳州南靖土楼的风景之旅中,您将领略到令人叹为观止的风景,感受到浓郁的传统文化氛围。
1. 宏伟壮丽的土楼群南靖土楼是客家人的杰作,分布在南靖县的各个村落中。
这些土楼有不同的规模和形状,大多呈圆形或方形,造型独特。
其中最著名的土楼有四联土楼、三联土楼和一联土楼,它们靠山傍水,环境幽美。
登上土楼顶,可以俯瞰整个村落美景,让人感叹造物主的智慧与创造力。
2. 悠久历史的传承南靖土楼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这些土楼曾是客家人寻找安居乐业的家园,也是他们传承文化的重要场所。
土楼内部设有厨房、卧室、客厅等生活空间,并且有完备的防御设施,既满足了生活需要,又能抵御外来敌人的攻击。
漫步在土楼内,仿佛时光倒流,可以感受到岁月的沉淀和传统文化的厚重。
3. 精湛的工艺与文化南靖土楼采用了独特的建筑工艺,无需使用任何钉子或水泥,完全由石头和黏土构成。
土楼墙体坚固耐用,可以经受惊人的风雨和地震考验。
土楼内部的木雕、石雕、灰塑等工艺品也是精美绝伦,体现了客家人的艺术才华和对生活的追求。
此外,土楼村还保留了丰富多样的客家民俗文化,如客家歌仔戏、客家围山歌等,让游客在欣赏自然风景的同时,亦能领略到独特的客家文化。
4. 风景如画的自然环境南靖土楼所在的漳州地区地理位置优越,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
山清水秀,田园风光尽展眼前。
游客们可以漫步在村庄小道上,欣赏到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感受大自然的宁静与美丽。
总之,福建漳州南靖土楼以其壮丽的土楼群、悠久的历史传承、精湛的工艺与文化以及美丽的自然环境,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赏和探索。
这片土楼之地,既有令人陶醉的自然景观,也有浓郁的历史文化。
在这片土楼之地,您将度过一次充满艺术、历史和自然魅力的风景之旅。
南靖土楼的介绍
![南靖土楼的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c814efaa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0e76e71.png)
南靖土楼的介绍南靖土楼是福建省南靖县特有的一种建筑形式,也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的瑰宝之一。
它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美的工艺闻名于世。
南靖土楼是福建土楼的代表,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南靖土楼建筑群位于福建省南靖县境内,是一处以土楼为主体的建筑群落。
这些土楼建于明清时期,主要分布在南靖县的山区地带。
南靖土楼是由回族人民建造而成的,他们是从中亚地区迁徙至中国的一支民族。
这些土楼建筑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着众多游客纷纷前来观光。
南靖土楼有着独特的建筑风格,它融合了汉族、回族和闽南民居的特点,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建筑形式。
土楼的外墙由厚重的土坯砌筑而成,内部则采用木结构。
土楼分为圆形和方形两种,其中圆形土楼又分为单圈和多圈两种。
土楼的外墙上布满了各种图案和文字,这些图案和文字是土楼居民对自然、宗教和生活的理解和表达。
土楼内部的结构也非常特别。
每个土楼都有多层楼梯和走廊,楼梯和走廊的设计使得每个居民都能方便地进出土楼。
土楼的每层都有多个房间,每个房间都有自己独立的功能,包括卧室、厨房、储藏室等。
土楼的每个房间都有窗户,窗户的设计使得室内光线充足,通风良好。
南靖土楼的建造工艺也非常独特。
土楼的建造采用了传统的砌筑方法,即用泥土和石块交替砌筑。
这种砌筑方法使得土楼坚固耐用,能够抵御地震和台风等自然灾害。
土楼的内部装饰也非常精美,墙壁上挂满了各种绘画和字画,使得土楼更加美观。
南靖土楼不仅是一种建筑形式,更是一种文化符号。
土楼居民以农耕为生,他们信奉伊斯兰教,并保留着自己独特的宗教文化。
土楼居民的生活方式和传统习俗也非常有特色,他们热情好客,乐于助人。
每年春节和农历八月十五,土楼居民都会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庆祝丰收和团圆。
南靖土楼作为一种独特的建筑形式,不仅展示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魅力,也体现了回族人民的智慧和勤劳。
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
南靖土楼的保护和传承对于我们传承历史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具有重要意义。
福建土楼
![福建土楼](https://img.taocdn.com/s3/m/a5ffd7f6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1e2d67b.png)
诏安土楼以在田楼为中心,附近还有12座土楼,即水美楼、石马楼、玉田楼、玉峰楼、庵边楼、田下楼、新 城楼、龙头楼、凤山楼、燕翼楼、凤鸣楼、光裕楼等。诏安土楼,主要分布在秀篆、官陂、霞葛、太平、红星等 乡镇。现存的土楼有350多座,保存基本完好的有160多座。这些土楼大小不一,形状各异。其中较大的较出名的 有官陂大边村的在田楼、新坎村的溪口楼、秀篆陈龙村的龙潭楼、寨坪村的大坪半月楼等。在田楼被新加坡南洋 客属总会主办的杂志誉称为“现今世界上最大的超级土楼”。1990年8月18日《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它为 “国内仍住居民的最大直径的生土楼”。
平和七星土楼群 平和县现存476座明清时期的土楼。 著名的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七星土楼群、芦溪镇绳 武楼、丰作厥宁楼、大溪庄上大楼、霞寨榜眼府、五寨乡思永楼等。 平和县的西爽楼,是福建最大的方楼 。
七星土楼群
七星土楼群分布在平和县坂仔镇,镇区附近排列着的七座土楼:环溪楼、宾阳楼、庆阳楼、薰南楼、黄墘楼、 后厝楼和五美楼,呈北斗七星之状排列。坂仔的北斗七星土楼群是因其位置所定的,七座土楼分建在铜溪两岸, 从五美楼到环溪楼的建设,时间跨度80年,到兴建最后一座环溪楼时,其楼联即包含“北斗祥光”、“南山佳气” 等字眼,道出了北斗七星土楼群的形成。
20世纪50年代以后,该地居民仍大量建造土楼,土楼建筑比较注重实用性,结构简练,缺少......
主要建筑
1
永定土楼
2
南靖土楼
3
华安土楼
4
平和土楼
5
诏安土楼
洪坑土楼群
洪坑土楼群 洪坑土楼群位于永定区湖坑镇东北面的洪坑村。由玉成楼、庆成楼、振成楼、永源楼、福兴楼、 景阳楼、阳临楼、朝阳楼、庆福楼、光裕楼、九盛楼、福裕楼、奎聚楼、如升楼、万盛楼、尚德楼、辉萼楼、庆 宜楼、永昌楼、永成楼、福兴楼、集源楼等组成。现存明代建造规模较大的土楼有峰盛楼、永源楼等13座,清代 建造规模较大的土楼有福裕楼、奎聚楼、阳临楼、中柱楼等33座。土楼造型主要有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五凤 楼、半月形及其变异形式。此外还有以生土建造的天后宫、日新学堂、林氏宗祠、关帝庙等。奎聚楼、福裕楼、 如升楼、振成楼为该土楼群的代表,其中振成楼、福裕楼、奎聚楼于2001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 护单位。
漳州风景简介
![漳州风景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2448b692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de.png)
漳州是福建省东南部的一个城市,位于闽西南山区与闽南平原交界处,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
以下是漳州的几个著名景点的简介:
1. 福建土楼:福建土楼是漳州的标志性建筑,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土楼是用黄土和糯米浆筑成的圆形或方形建筑物,具有很强的防御功能和居住功能,是客家人的传统居所。
2. 南靖土楼群:南靖土楼群位于漳州市南靖县境内,包括田螺坑土楼群、河坑土楼群、下梅土楼群等多个土楼群落,被誉为“土楼王国”。
3. 云洞岩景区:云洞岩景区位于漳州市区西南方向,是以岩洞为主体的风景区。
景区内有云洞岩、龙泉洞、仙人洞等多个岩洞,景色秀美,是游客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4. 东山岛:东山岛位于漳州市南部海域,是福建省著名的海岛旅游胜地之一。
岛上有美丽的海滩、奇特的礁石、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还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
5. 漳州古城:漳州古城位于市区中心,是漳州历史文化的代表之一。
城内保存有大量的明清古建筑和历史文物,包括文庙、关帝庙、古城墙等,是游客了解漳州历史文化的重要场所。
除此之外,漳州还有许多其他的著名景点,如漳州动物园、漳州植物园、龙海市南靖县南靖土楼群等。
南靖土楼的传说和故事
![南靖土楼的传说和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3155adb5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f9.png)
南靖土楼的传说和故事
南靖土楼的传说和故事如下:
1. 闽南土楼的传说:在唐代,中原大地战事连年,人民生活贫困,生灵涂炭。
一部分饱尝战火蹂躏的汉民为逃避战乱举家南迁。
经千里跋涉,流离至福建省闽南山区聚居。
最初他们为防范山野中的匪患和野兽的侵袭开始营造土楼。
在建造土楼的过程中他们就地取材,以卵石、夯土和林木为材,将土楼或桶状或柱形依山而筑。
并在建筑过程中即传承了北方黄河流域汉民族的传统遗风,又兼顾了闽南地区的环境特性,使土楼同周边的青山、茶园融会一体,充满着巧夺天工的灵性。
2. 南靖土楼的传说:唐高宗总章二年(669年),漳州一带发生“蛮獠啸乱”,皇帝命归德将军陈政、陈元光父子俩率中原兵南下,部分人马驻扎在南靖境内。
为应付长期的平乱,官兵在交通要道上就地取材,建造了大型圆形山寨。
经过42年的战争,唐军终于平定和控制了漳州沿海地区。
据说,
在闽南一带发现挖掘出了20余个山寨遗址。
以后近千年,为避战乱,中原
汉人一批又一批南迁到百越之地,其中一部分人一次又一次地迁移到闽西南,使本来人口稀少的山区热闹起来,于是他们在此地落脚安身下来。
如需了解更多南靖土楼的传说和故事,可以阅读与福建土楼文化有关的书籍,或参观当地的福建土楼博物馆、展览馆等,也可以尝试向当地居民咨询了解更多相关的文化和故事。
关于福建土楼的介绍
![关于福建土楼的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68a22407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98.png)
关于福建土楼的介绍
福建土楼是中国闽南建筑风格的代表性建筑之一,主要分布在福建南部的云霄、南靖、漳浦、建阳、永定、武平等县市。
土楼为砖木结构,以土为衬托墙体。
土楼分为圆土楼和方土楼两种,其中圆土楼又称为土坎楼,方土楼又称为斗笠楼。
土楼为福建闽南地区的村落建筑,是闽南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的一种特有的建筑形式,并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艺术等内涵。
福建土楼具有以下特点:一、坚固耐用,可抗地震。
二、容易通风透气,夏季凉爽冬季温暖。
三、可以抵御台风暴雨和蚂蚁等虫害。
四、装饰华丽、色彩丰富、富有情趣。
五、占地面积大,可以容纳很多人居住。
福建土楼是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之一。
它不仅是建筑史上的珍品,也是人类文明史上的艺术奇迹。
它的独特魅力与其浓厚的文化底蕴紧密相连,彰显了中国古代村落建筑的特色和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
关于福建土楼的历史故事
![关于福建土楼的历史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7ae5a92b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93.png)
关于福建土楼的历史故事
福建土楼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的一种独特形式,它是福建土家族群众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根据自然环境和社会需要,创造出来的一种建筑形式。
福建土楼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当时福建土家族群众为了抵御外敌入侵,开始建造土楼作为自己的居所。
福建土楼的建造需要考虑到多种因素,如地形、气候、社会文化等。
因此,福建土楼的建造具有很高的技术含量和文化内涵。
福建土楼的建造材料主要是土和石,这些材料在当地非常丰富,因此福建土楼的建造成本相对较低。
同时,福建土楼的建造也需要考虑到防御和居住的功能,因此福建土楼的建造非常坚固和实用。
福建土楼的历史故事中,最著名的就是“云水谣”。
云水谣是福建土楼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它位于福建省南靖县云水村。
云水谣建于明朝中期,是一座四合院式的土楼,高五层,直径约70米。
云水谣的建造历时三十年,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云水谣的建造者是一位叫做陈氏的土豪,他为了保护自己和家族的安全,决定建造一座坚固的土楼。
云水谣的建造过程中,陈氏不仅考虑到了防御和居住的功能,还注重了建筑的美学和文化内涵。
云水谣的建筑风格独特,结构复杂,被誉为“土楼之王”。
福建土楼的历史故事中,还有很多其他的经典之作,如永定土楼、南靖土楼等。
这些土楼不仅是福建土家族群众的居所,也是福建土家族群众的文化遗产。
福建土楼的建造不仅是一种技术活,更是一
种文化传承。
福建土楼的历史故事,让我们更加了解了福建土楼的文化内涵和价值,也让我们更加珍惜这些传统建筑的珍贵遗产。
福建漳州南靖土楼介绍
![福建漳州南靖土楼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f573b9b7f121dd36a32d825a.png)
福建漳州南靖土楼介绍南靖土楼是指遍布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华安、平和、诏安、云霄、漳浦等县山区的土楼,以历史悠久、数量众多、规模宏大、造型奇异、风格独特而闻名于世,被誉为“神话般的山区建筑”。
南靖土楼成千上万,堪称“土楼王国”。
这些土楼大小不一,形状各异,除常见的圆形、方形外,还有椭圆形、五凤形、斗月形、扇形、交椅形、曲尺形、八卦形、围裙形、套筒形、雨伞形、马蹄形等。
南靖土楼拥有最高、最大、最完好、最古老、最奇特的土楼和蔚为壮观、美不胜收的土楼群。
最高的土楼——长教和贵楼和贵楼建于清雍正十年,距今已有200多年,共5层,高21.5米,每层28间,共140间。
这座楼共用20厘米口径的杉木柱220根,65厘米口径的梁材780根。
令人称奇的是,这座楼建于沼泽地上却没有桩基,就像一艘大船飘浮在海上,虽历经200多年仍巍然屹立。
2001年5月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最大的土楼——书洋顺裕楼书洋顺裕楼建于1937年,外廊直径86米,每层72间,4层计288间,楼中又有80间,共368间。
背山面水,气势恢宏,有“王中之王”的盛誉。
最完好的土楼——梅林怀远楼始建于清宣统元年(1909年),直径38米,高4层14.5米,共136间。
楼内雕梁画栋,佳联成对,读来回味无穷。
处于核心位置的“斯是室”是家族子弟读书的地方,精巧秀气,古朴天然,置身其中,仿佛有朗朗书声。
这是一座建筑工艺最精美、保护最完好的双环圆土楼。
最古老的土楼——裕昌楼在中国福建南靖县境内,有一处堪与比萨斜塔叫板的古建筑,它就是号称“东倒西歪楼”的裕昌楼。
裕昌楼是一座圆形土楼,建于元末明初,建造年代较比萨斜塔仅晚十几年。
裕昌楼共有五层,房室270间,从三层开始,楼内回廊木柱便从左向右倾斜,最大斜度达到15度;而第四层回廊的木柱又以同样斜度反方向从右向左倾斜,两层楼的木柱看上去东倒西歪。
尽管木柱歪斜,可是若把一层至五层的木柱回廊看成一个整体,最底部的木柱和最顶部的木柱却是保持在同一条轴线上的。
南靖土楼和贵楼简介
![南靖土楼和贵楼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598aab5f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a4.png)
南靖土楼和贵楼简介
福建漳州,是一座美丽的城市,这里有一个地方叫南靖土楼。
南靖土楼,被称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民俗建筑”,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它是客家先民在中国大地上创造的一个
伟大奇迹,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一颗灿烂的明珠。
它历史悠久,
文化厚重,具有神奇色彩,已成为中国建筑艺术的瑰宝。
而南靖
土楼更是被誉为“东方建筑文化遗产”。
和贵楼,又叫圆楼、四方楼、五凤楼,位于福建省南靖县书
洋镇溪南村。
是当地的一座“奇楼”。
这座圆楼建于清代乾隆年间,历经两百多年风雨侵蚀和多次地震而岿然不动。
其外观古朴
典雅,内部结构精巧别致,集居住、防御、装饰、防御于一体。
尤其是一条长长的走廊和二层三层的楼梯,结构独特;内外两层
的门窗雕刻精细入微;二层阳台的雕饰别具匠心……这一切都体
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无穷的创造力。
在这里生活了几百年的土
楼居民们仍然保持着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淳朴的民风民俗。
你看他
们在庭院里养花种菜,养鸡养鸭;在室内吃着自己种的蔬菜,喝
着自家酿的米酒……
—— 1 —1 —。
福建南靖土楼
![福建南靖土楼](https://img.taocdn.com/s3/m/1c1ac2e9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6117e42.png)
福建南靖土楼福建南靖土楼,是中国传统建筑的瑰宝,也是中国南方特色的代表之一。
它们分布在福建南靖一带,是一个独特而令人着迷的景点。
福建南靖土楼被誉为“土楼王国”,不仅颇具历史价值,更是一座建筑工程的奇迹。
福建南靖土楼是中国少数民族鼓楼的代表之一,由于其特殊的建筑结构和独特的风格,于200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这些土楼被广泛认为是中国最具特色的建筑之一,如同雕塑般耸立在山区。
它们不仅令人叹为观止,更是被赋予了浓郁的历史文化内涵。
土楼是一种独特的建筑形式,它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自然资源的利用。
土楼的结构主要由土坯和石头组成,内部则由木质结构支撑。
这种结构不仅能够抵御自然灾害,还能够提供良好的通风和保温效果。
土楼有不同的形状,包括圆形、方形和六角形等。
这些土楼通常都有多层楼梯,每层都相互连接,形成一个庞大的建筑群。
这是为了满足不同的家庭居住需求,也是为了增加社区的凝聚力和保护能力。
福建南靖土楼的历史可追溯到唐朝时期。
在那个时候,南靖一带的少数民族村落开始兴建土楼。
这些土楼在宋代和元代时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然而,真正的土楼建筑热潮是在明代开始的。
在明代,福建南靖土楼的建设达到了高峰。
当时的南靖土楼成为了一个繁荣的城市,吸引了许多商人和移民。
这些土楼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富有历史价值的文化遗产,吸引了无数游客和考古学家的关注。
福建南靖土楼不仅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还融合了多种文化元素。
土楼的墙面上刻满了各种图案和文字,这些图案和文字是南靖少数民族文化的象征。
除此之外,土楼内部还设有多个礼堂和祭祀场所,供居民进行宗教和社交活动。
这些土楼是南靖人民丰富多彩生活的见证,也是他们文化传统的重要载体。
福建南靖土楼在历史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不仅为当地的居民提供了安全和舒适的住所,也为社区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土楼往往由几个家庭共同居住,这种居住形式可以弥补单个家庭的不足,形成互帮互助的社区关系。
土楼的建设还促进了经济和商业的发展,吸引了许多商人和旅游者。
福建土楼的文化价值
![福建土楼的文化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6a0daa18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c64635d.png)
福建土楼的文化价值福建土楼被誉为华南地区的“土家园林”,更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瑰宝。
在福建省的南靖、龙岩、平潭等地,有修建于明朝中期至清朝中期的5000多座土楼,这些土楼在历史上承载着丰富的文化积淀和良好的社会风气,今天已经成为了一个独特而珍贵的旅游资源。
不仅如此,福建土楼还具有着以人为本、耐久安全、环保绿色等多重文化价值,下面我们就来详细分析一下福建土楼的文化价值。
一、福建土楼的历史和文化底蕴福建土楼的历史始于明朝中期。
由于当时战火纷扰,为了躲避战乱,很多人不得不择地建造居所,于是土楼就应运而生。
最早的土楼形制较为简单,多数为大小两个圆形塔楼组成的“二合一”结构,所以又被称为“二合土楼”。
后来,土楼在不断的演进和变革中,逐渐演变成具有不同形制和规模的大型建筑群落,其中包括四合、五合、六合、八角、十角等多种形制。
能够在几百年间保存下来的土楼,不仅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个村落的代表和精神支柱。
福建土楼在传统建筑文化中具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融合了汉族、侨乡、少数民族等多种建筑文化元素,还体现了当时福建民间社会的政治、文化等多个方面的特色。
其中,土楼与家庙、祖堂、宗教等文化元素的关系很密切,既承载着宗教信仰和社会习俗,又代表着家族的历史和传承。
而土楼建筑的形态和结构,也充分体现了福建农民务实精神和节约意识。
因此,福建土楼不仅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种惟妙惟肖的文化产物。
二、福建土楼的旅游价值福建土楼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代表,早已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
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为土楼的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注入了新的内容和表现方式。
福建土楼被纳入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中,随着旅游业的兴旺发展,更具有了显著的旅游价值。
首先,福建土楼是一种无价的文化旅游资源。
许多游客通过欣赏土楼的建筑风格、文化内涵和生活习惯,深入了解了福建的历史、文化和民族特色。
其次,土楼所在的村庄和周边景区也为福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福建漳州南靖土楼简介
![福建漳州南靖土楼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597c747a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92f035c.png)
福建漳州南靖土楼简介
福建漳州南靖县是中国传统土楼建筑的主要聚居地之一。
在南靖县境内,有着众多的著名土楼群,其中最为著名的是世界文化遗产——“南靖土楼”。
南靖土楼建筑群是闽南地区侨乡民居建筑的代表,是古代福建少数民族聚居地的典型代表。
其建筑风格独特,表现出了浓郁的福建南部地区的传统文化特色。
南靖土楼一般建筑于山坡之上,采用“夯土”、“石灰”等材料,建筑结构坚固耐用。
土楼的平面图形多为圆形、方形、六角形等多边形,楼内分层分户,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社区。
土楼的建筑设计兼具防御、居住和社区集聚等多重功能,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奇妙之作,同时也是人类智慧与创造力的杰作。
南靖土楼群的建筑风格和结构独具特色,是中国传统建筑的珍品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仅代表了中国传统建筑的杰出成就,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历史的印记,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科学和艺术价值。
- 1 -。
闽南有什么名胜古迹吗
![闽南有什么名胜古迹吗](https://img.taocdn.com/s3/m/8918756b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2e.png)
闽南有什么名胜古迹吗
闽南地区有许多著名的名胜古迹,其中一些包括:
福建土楼:福建土楼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奇山区民居建筑,主要分布在福建的龙岩、漳州和厦门等地。
土楼是由客家人建造的一种传统建筑,外观呈圆形或方形,内部通常分为多层,每层都有不同的功能,如居住、厨房、仓库等。
土楼是客家人团结互助、勤俭持家等传统美德的象征。
南靖土楼群:南靖土楼群是中国最古老的土楼群之一,也是福建土楼的代表之一。
南靖土楼群位于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境内,共有数十座土楼,其中最著名的是田螺坑土楼群和裕昌楼。
这些土楼建筑风格独特,规模宏大,历史悠久,是闽南地区重要的文化遗产。
崇武古城:崇武古城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境内,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丁字型石砌古城之一。
城墙全部由花岗岩条石砌成,具有极高的建筑艺术和历史价值。
城内有许多古老的民居、寺庙和文物,其中最著名的是西街区的新华书店旧址,是崇武古城的文化遗产之一。
开元寺:开元寺位于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西街,是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文物古迹,也是福建省内规模最大的佛教寺院。
开元寺建于唐初,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殿宇辉煌,气势雄伟,与福州鼓山寺、厦门南普陀寺、莆田广化寺等同为中国南方名刹之一。
清净寺:清净寺位于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西街,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处伊斯兰教建筑。
清净寺始建于北宋元佑年间,后经多次修葺,建筑风格独特,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和伊斯兰文化的融合。
除了以上这些名胜古迹外,闽南地区还有许多其他值得一游的景点和文化遗产,如闽南地区的传统村落、古桥、古塔等。
这些古迹不仅展示了闽南地区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底蕴,也是吸引游客的重要旅游资源。
福建土楼的历史故事
![福建土楼的历史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1021f2b5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d0.png)
福建土楼的历史故事福建土楼,在福建省南部地区分布着众多的这种古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的瑰宝之一,同时也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中。
土楼是用土、石、木、竹、草等自然材料造成的封闭式建筑,主要分布在福建西南的南靖、漳州、龙岩和云南省的陆良县等地。
因其形状独特、造型奇异而备受世人瞩目。
它们有着千姿百态,任何一个形态独特的土楼都是一座精品。
土楼外形惊人地奇异,用一个词形容,较为恰当地的是“圆形的方形”,因为它们既像一个圆形,又像一个方形。
土楼以其特殊的建筑风格,成为了中国传统建筑的代表之一。
建筑的形制同实用,土楼通常为圆环形或方环形和其他形式,在结构上体现了古老农民们的某些设计思路,使土楼在外形、结构和视线上,具有极高的安全性、舒适性和功能性。
在这些土楼居民中,他们可以沟通,也可以划分居住区。
土楼的历史传说多种多样,其中蕴含着古代人民的文化智慧和卓越的建筑造诣。
有一种传说非常引人入胜,它讲述了土楼的由来。
民间传说,清代皇后爷陵徐娘弄虐民于南靖时,南靖人邱一贫率领群众起义,驱逐了徐娘弄,修建土楼防御。
至今这一传说仍在南靖流传。
传说明显带有颇为戏剧化的元素,但可见土楼在清代时期已有其独特存在之方式。
而土楼之所以能在中国传统建筑中独树一帜,并非仅仅因为它们的形状和结构独特。
在土楼的历史长河中,有着许多发人深思的故事,也让土楼成为了一种具有特殊意义的文化符号。
南靖土楼群是泉州地区最初建于明朝及清朝,集中形成并主要保存至今的土楼古村。
该古村落分布于福建漳州南靖区境内的田螺岭和沙埕一带,由28座大型土楼与9座小型土楼组成的核心区是该古村落的精华所在。
南靖土楼群是福建土楼建筑的代表作之一,也是继鼓浪屿、武夷山、泉州古城等多个福建文化旅游名胜后,又一处体现福建文化特征的国家重点文化名胜区。
多少个村寨,多少个土楼,记载着百姓的生活点滴和乡村文化的传承。
在这些土楼的重重历史背后,有着不为人知的传说。
他们或许并不伟大,但它们无疑是人类的智慧之作,是人类文明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象征和见证。
福建土楼概况
![福建土楼概况](https://img.taocdn.com/s3/m/ea1155d1b14e852458fb57cd.png)
福建土楼概况一、福建土楼的由来与渊源福建土楼像是一部记录中原汉民南迁的特殊词典,古老、神秘、悠远、深邃。
唐代以前,南靖是古百越族一个支系的主要居住地。
公元669年,为平息当地“蛮獠啸乱”,唐王朝派陈政、陈元光率中原府兵抵达漳州,部分军队驻扎在南靖境内。
公元880年,黄巢事变,中原动荡,大批汉人流离转徙南迁到福建西南部地区。
公元1127年,金人入侵,中原汉人又随宋室南迁。
元末明初(公元14世纪60年代),义军抗元,中原汉人南迁抵达南靖。
明末清初(公元17世纪40年代),满人入主中原,又有一批中原汉人南迁。
南迁的汉人来到南靖这个重峦叠嶂、交通闭塞的山区地带安营扎寨。
长期忍受颠沛流离之苦的人们,常有“恨藏之不深,恨避之不远”之惑,为了获得稳固的居所,以便长期生存下去,他们沿袭中原的夯土建筑形式,结合当地的特殊地理环境,建造了一座座集居住、防御功能于一体的土楼。
然而,据考古成果表明,以生土墙作为民居建筑的承重系统,并非南迁汉民或土著居民的发明创造和专利。
从新石器时代以后,生土版筑技术在中国农村被广泛应用。
南靖的土楼源远流长,是中国远古时期夯土技术的继承与发展。
南靖的土楼产生于11-13世纪的宋元时期,经过14-16世纪(明朝中期)的发展,至17-20世纪上半叶(明末清初、中华民国时期)达到鼎盛,并一直延续至今。
可以说,土楼是当地先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社会历史变迁的实物例证。
二、福建土楼的工艺和价值巍然屹立在南靖秀美的群山峡谷中的福建土楼,以其宏篇巨构,向人们展示着南靖先民高超的建筑技艺。
他们用生土、石灰、细砂拌和,经过反复揉、舂、压夯筑成几十米高的墙体,有的还在土中掺入红糖水、糯米浆,增加土墙的坚硬度;每夯高一定距离,就在土墙内放入杉木条、老竹片作为墙筋,起着负重力平均分散的作用,这种古老的夯土墙技术,是中原夯土版筑技术经几千年积累提高的技术结晶,是夯土文明最高成就的实物,达到了登峰造极境界,堪称世界一绝。
福建南靖土楼的特色建筑
![福建南靖土楼的特色建筑](https://img.taocdn.com/s3/m/138a1b2e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b9.png)
福建南靖土楼的特色建筑大家好,欢迎来到福建南靖土楼之旅!我是您的导游,今天我将带领大家一起探索南靖土楼的特色建筑。
一、南靖土楼的历史和特点南靖土楼位于福建省南部,是世界文化遗产,被誉为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瑰宝。
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是土楼群落的代表性遗存。
土楼是由石块、砖头、木材等传统建筑材料构成,外部陡峭的围墙和内外两重楼梯系统,给土楼增添了独特的防御功能。
二、土楼的结构和分类南靖土楼分为圆形和方形两种,圆形土楼外形酷似巨大的马蹄蟹壳,被称为"鹌鹑蛋"土楼,而方形土楼则呈现出坚实厚重的印象。
这两种不同形式的土楼融合了汉族、客家族、福州族等多个民族的建筑艺术,彰显了福建多元文化的融合和传承。
三、土楼的风水和功能南靖土楼是具有独特风水理念的建筑,它们的选址和布局都经过精心规划。
土楼群一般都筑于河流附近,设计上融入了风水的要素,比如面朝山背靠水,将来自内外的财富汇聚于此,形成良好的风水格局。
土楼内部空间宽敞明亮,一楼用于生活、商业和储存,而二楼及以上则是住宅区,为群居的传统农村家庭提供了合适的居住环境。
四、土楼的文化内涵南靖土楼是福建传统民居建筑的杰出代表,它融合了多个民族文化和建筑风格,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土楼内部的壁画、雕刻、木构装饰等细节展示了福建的传统艺术与工艺美术,其中包括传统题材的故事和民间传说,反映了民族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五、土楼的保护与挑战南靖土楼的保护工作一直备受关注。
政府和相关机构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维修保养、加强管理和监控措施,确保土楼的完整性和长久保存。
然而,土楼面临着人口流失、建筑老化和旅游开发压力等挑战。
我们应该共同努力,加强对土楼的保护,传承和发扬福建传统文化的瑰宝。
六、游览推荐最后,我给大家一些建议,让您的南靖土楼之旅更加精彩。
一是建议游客分时段游览,尽量避开旅游高峰期,以免人流拥堵。
二是鼓励大家多与当地居民互动,了解土楼的文化内涵和乡村生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漳州南靖土楼文化一、历史溯源南靖土楼成千上万,堪称“土楼王国”。
这些土楼大小不一,形状各异,除常见的圆形、方形外,还有椭圆形、五凤形、斗月形、扇形、交椅形、曲尺形、八卦形、围裙形、塔形、合字形、凸字形、前方后圆形、套筒形、雨伞形、方圆结合形、马蹄形等,并且拥有最大、最高、最古老、最奇特的土楼和蔚为壮观、美不胜收的土楼群。
华安县沙建镇“齐云楼”,是目前所发现的最古老、有确切纪年的土楼,建于明洪武四年(1371年),至今620多年。
规模最大:直径超过70米的大型土楼有5座,最大的是诏安县官陂乡“在田楼”,直径达94.5米,有“超级土楼”之称,结构最奇:有圆、方、椭圆、半月、交椅、雨伞、风车、八卦等形状,各具特色,各领风骚,尤其是南靖县书洋乡田螺坑的土楼群,由一方一椭三圆五座土楼组合而成,气势磅礴,令人震撼。
二、气候特征南靖境内博平岭3列支脉和船场溪、龙山溪、永丰溪3大水系呈川字形相间作西北—东南走向,山岭耸立,丘陵起伏,河谷与台地错综其间,形成许多开口向南的冬暖夏凉多雨水的马蹄形小气候区。
具有典型的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冬季,产生了由陆地吹向海洋的风,即冬季风。
夏季,气流由海洋吹向陆地,形成夏季风。
风令如此半年一更,形成1月最冷,7月最热的冬冷夏热差异和秋冬少雨,春夏多雨的冬干夏湿的气候特色。
最佳旅游时间:全年适宜。
三、文化遗产经过漫长而动荡不安的生活,客家人终于能在异地开基,重建家园。
他们根据所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和经济条件,按照自己传统生活方式和需要,采用从中原传承而来的建筑工艺,修建出神奇的土楼住宅建筑物,并蔚然成风,使有客家人的地方就有不同类型的客家土楼。
客家土楼不仅以其恢宏奇巧的建筑构造引起世人瞩目,而且以其深刻的土楼文化内涵发人深思。
土楼居民崇尚伦理道德,忠君爱国,敬宗睦族,崇文重教,勤俭耕读,刻苦耐劳,平等相待,热情好客。
土楼居民在礼俗、文化、宗教文化信仰、文化娱乐等方面,无不呈现土楼乡土气息。
1、独特的土楼文化每一座土楼,从整体到各个不同的有机组成部分,都有它独立的作用和功能,整座楼具有通风采光、防潮保温、防风抗震、安全自卫的特点。
以其整体功能而言,坚固厚实的土围墙,如一道天然屏障,既维护全族人聚居凝结的向心力,也为全族人在社会出现各种矛盾斗争,或与大自然拼搏中,有效地保护族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土楼尤其圆方楼形同城堡,易守难攻,防御性能极强。
土楼不论大小都设厅堂,作全楼活动中心。
在此可以进行宗族议事,或婚丧喜庆,或接待亲朋好友,或宴请宾客及其他关系全楼人的大型活动;土楼天井是楼人工余休闲的好场所;大多数土楼有门坪,作晾晒稻谷和楼人与村民室外节日活动之地;楼内设学堂,体现了客家人重教兴学好传统;其他附属建筑如浴室、砻谷间、厕所、牛栏、猪舍等一应俱全。
功能齐全的土楼如同一个小社会,折射出客家社会的风貌。
当你参观土楼时,可以感觉到土楼以其坚固封闭,高大对称,自成一体的建筑风格,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第一、蕴含着客家同宗血缘凝聚力,一座土楼就是一个家族的凝聚中心。
客家土楼集体聚居的特殊性,反映了客家人的强烈的家族伦理制度。
土楼的建造,一般都是在同宗血缘家族的最高大的楼体和坚固的墙基稳重存在和发挥作用。
同宗聚居的土楼里,一楼之内乃“一公之孙”。
楼内数十、数百人中,有父母、兄弟、叔侄、妯娌、婆媳等宗亲关系,多代同堂,拥有共同的祖辈,最高长辈具有绝对权威,同楼人聚居共财。
对这种情况,日本学者茂木计一郎等人在考查了土楼后曾感慨地说:“几世同堂的大家族制度在中国是自上而下就可见的习俗制度,但象客家人那样,至今保持了富于共同协作的家族观念的大家族制度,想来是非常罕见的”。
土楼的造型结构亦体现了客家伦理制度的不可动摇性。
五凤楼的构造最是层次分明,等级不可逾越。
其上、中、下中轴三堂厅、中轴厢房和后楼及横屋房间,按伦理等级分定,中堂为核心,后堂辈位最高,下堂厅次之,朝南靠后为大,朝北靠前为小。
家族长居后楼或中堂两侧正统间,长房或家长居朝南,其余依辈分排定。
方楼圆寨简单看似乎一切明确平等,家长制不明显。
实际上客家方楼圆寨平面布局中隐藏着三堂屋轴线意识,强调聚族而居所应遵守的尊卑秩序。
方楼圆寨均在中轴线中心位置建一高大厅堂,作全楼的中枢和向心点,楼内每环每层每间房屋朝向中枢,体现了客家人的家族向心力和统一性。
第二、八卦土楼包蕴了道家深刻的哲学思想。
八卦是中国古代最神圣的文化符号,对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哲学、医学、文学、宗教、建筑、养身等方面,都产生极大影响。
不夸张地说,八卦自古至今深深渗透于中国人社会物质精神生活之中。
客家人肇自中原汉民族,继承着中国的传统文化。
在客家人的日常生活和劳作中,毫无例外地或多或少体现出道家八卦的哲学因子。
在客家土楼建造中,八卦的运用可谓精彩绝伦,不仅八卦土楼完全以八卦精髓为建楼指南,而且其他类型的土楼建造亦多用八卦择地定位,镇宅禳邪,出煞保安。
现存有名的八卦土楼是:在田楼,西陂天后宫塔楼,振成楼,八卦堡,葸茅围屋等。
在田楼,建于樟州市诏安县官陂乡大边村,其建造完全按八卦精义进行。
主楼共分八卦、八大部分,每卦八开间,合六十四卦六十四开间。
八卦八等分匀称,每等分之间从一层直起泥墙作防火墙。
八卦楼内门户讲究,每家的家门都有门楣和堂号。
门框悬帖各种八卦平安符,楼上楼下除精美镂雕花窗外,还有特殊的八卦保安厌胜吉符意义的门窗彩画,全楼洋溢一派典型的中国传统道家哲学心理文化气息。
踏入楼内,尤置身于古老民众信仰的氛围中。
广东翁源县江尾镇的葸茅围屋,据说是唐相客家人张九龄后代所建,是典型的八卦围屋。
围屋的中心场地与四围街巷,房间组合按阴阳八卦图形施工修建,整幢围屋有乾、坤、兑、巽四门,象征天、地、风、泽四种天象,昭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八卦土楼数量不多,却为土楼文化写下精彩的一页。
第三、土楼内设学堂、题对联诗文,使土楼深具浓厚的文化性。
客家人重视文化教育,在中国山区农村中早已形成一种特别的风气。
尊师重教的传统,使许多土楼内专设学堂或以祠堂祖堂兼作学堂,供本楼及邻近子弟学习文化。
如永定土楼中的遗经楼内大型的私家学堂、永定下洋胡氏汤子阁私塾、南靖土楼中怀远楼斯是室私塾、永定高陂镇裕隆楼的学堂楼等等。
在土楼成群的永定,兴学之风极盛,以至一座土楼,往往能培养出几个至几十个成功成名的人才。
土楼家族有一习俗,族中有人中了秀才以上科场功名之后,都在祠堂前池塘外沿两边竖石笔一对。
石笔,古称“谤木”,即后来的华表,它是功成名就、地位荣耀的象征。
石笔是一种华丽而壮严的石雕物,依中举级别、品位高低和文武不同,石笔长短、底座式样和笔身雕刻均各不同。
在客家地区,不少土楼门前竖有石笔。
一些开基数百年经二、三十代的家族,其土楼前的石笔成林。
如永定县下洋镇中川村胡氏家庙前,原有石笔25支,现存15支耸立祠堂前。
这些石笔与客家土楼交相辉映,不仅组成了绝世人文景观,而且成为客家重教的物证,更是后代学子的楷模。
土楼家族还很注意“兴诗立礼”,楼内随处可见的对联无时不在激励后辈学子求上进。
土楼明珠振成楼,除具独特的八卦建筑风格外,楼内一幅幅对联和题词,就是前辈期望后辈知书识礼成大器的家训,深具典型意义。
如:大门联“振纲立纪,成德达材”;二道门临摹明代海瑞书法“干国家事,读圣贤书”;内厅堂四大石柱联:“振乃家声好就孝弟一边做去;成些业端从勤俭二字得来;能不息患挫志,自不为安乐肆志;在官无傥来一金,居家无浪费一金”。
正厅正面是“言法行则,福果善根”;“振作那有闲时少时壮时老年时时时须努力,成名原非易事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要关心”。
这些自勉或勉后人的家训,是土楼文化的典型代表,也是客家土楼文化内涵丰蕴的极好写照。
第四、土楼由封闭式向半封闭开放再到开放式的转变,反映了客家人作为一个民系由弱而强,反客为主的历史变化。
当年,客家先民被迫由中原南迁,辗转来到南方的荒郊野岭山区落居。
面对丘陵盆地,灌木丛林,野兽出没,强悍土著,他们既需要聚居又受地域限制而各族散居,不得已在建族楼时,采用高大,坚固,封闭的土楼形式。
有资料证明,较古的客家村落,最初仅一座或几座土楼,随历史推移,才逐渐出现了当代人看到的多座或一群土楼,说明客家村落的形成是由最初的几族为村到人口繁衍、族群增多,土楼比邻而建,其中固然有经济发展的因素,但客家人逐渐站稳脚跟,由“客人”向“主人”转变。
民系的强大反映到住宅风俗上,即较古的土楼封闭性极强,以后逐渐半封闭到半开放。
2、土楼的衣食住行习俗土楼岁时风俗丰富多彩,场面宏大。
土楼人服饰不求华丽,只求朴素大方,整齐清洁。
土楼居民的饮食,主食以大米为主,地瓜、米粉、面条为副,早饭吃粥,午晚多吃干饭。
平时土楼人多有喝茶习惯,并已形成待客不可少的礼节。
土楼居民仍保留着清明节扫墓祭祖,端午节吃粽子、饮雄黄酒、插菖蒲(避邪作用),以求洁净、平安,中秋节吃月饼、赏月、吃柚子,九月九吃寿龟、唱山歌,“谢冬”蒸粿做糍祭奉土地公,冬至搓汤圆等习俗。
“春秋”两祭时还备三牲,请社戏供祭,以示丰收。
届时,每逢土楼居民抬着辇轿,扛着蜈蚣旗,在村里巡礼,家家户户都备办清茶、佳果、菜肴、家禽等祭品敬奉,以示敬祖睦宗,和祈求吉祥安康的大型“迎神”盛典活动,成为土楼人保留的民俗事项。
3、土楼习俗禁忌敬神习俗“神灵”崇拜是传统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和表现形式,它普遍存在于民间基层社会之中。
先民在不断的迁徙中,为寻求安全、生存保障的精神寄托,通常随身带有地方神灵或各自家族的保护神。
这种民间信仰的祭祀行为作为血缘纽带或地缘纽带,在特定时地空间中成为人们生活的需要和心愿,并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
现在,南靖的土楼村落,大多建有村庙,供奉人们心目中的“神灵”。
和溪镇林中村鲤鱼麓的“慈济行宫”是座具有宋代建筑风格的建筑物,是南靖和溪麟林氏家族之社庵,始建于宋末。
庵内奉祀保生大帝、哪吒、伽南、土地公等神像,属多神崇拜。
现慈济行宫成为和溪全镇和闽西南边界各县居民惟一信仰的神庙。
族内外善男信女进宫抽签求医,行香许愿的前后相继,历代香火长旺不衰。
特别是每年农历3月15日保生大帝生日,林中、林坂两村林氏要举行绕境游香和演戏,各户蒸制寿龟、寿糕进宫祝寿,仪式颇为隆重。
还规定每逢农历甲、乙、丙年份,居民集体举行一次为期五天的大规模香会,搭临时庵寮、结彩坊、演戏、做佛事,进行绕境游香、迎彩棚,还举行锣鼓、曲艺、舞狮、打拳等民俗游艺活动,引来附近各县边界居民前来参观膜拜。
妈祖,即天妃娘娘,是沿海地区人民崇拜的海神,但南靖县梅林村人也信奉妈祖。
梅林村地处山区,也是一个土楼集中的村落,全村有魏姓族人2000多人,村中建有大造型圆楼9座,方楼8座、交椅楼1座,方形的石记楼、辑宁楼都有300多年历史。
清康熙十年(1671年)还建一座二层楼阁的“天后宫”,安放从湄洲请来的妈祖金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