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活页答案(马文蔚 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合集下载

大学物理第五版马文蔚课后答案(上)

大学物理第五版马文蔚课后答案(上)

1-1 分析与解 (1) 质点在t 至(t +Δt )时间内沿曲线从P 点运动到P ′点,各量关系如图所示, 其中路程Δs =PP ′, 位移大小|Δr |=PP ′,而Δr =|r |-|r |表示质点位矢大小的变化量,三个量的物理含义不同,在曲线运动中大小也不相等(注:在直线运动中有相等的可能).但当Δt →0 时,点P ′无限趋近P 点,则有|d r |=d s ,但却不等于d r .故选(B).(2) 由于|Δr |≠Δs ,故tst ΔΔΔΔ≠r ,即|v |≠v . 但由于|d r |=d s ,故tst d d d d =r ,即|v |=v .由此可见,应选(C). 1—2 分析与解trd d 表示质点到坐标原点的距离随时间的变化率,在极坐标系中叫径向速率.通常用符号v r 表示,这是速度矢量在位矢方向上的一个分量;td d r 表示速度矢量;在自然坐标系中速度大小可用公式t s d d =v 计算,在直角坐标系中则可由公式22d d d d ⎪⎭⎫⎝⎛+⎪⎭⎫ ⎝⎛=t y t x v 求解.故选(D ).1—3 分析与解td d v表示切向加速度a t,它表示速度大小随时间的变化率,是加速度矢量沿速度方向的一个分量,起改变速度大小的作用;t r d d 在极坐标系中表示径向速率v r (如题1 -2 所述);ts d d 在自然坐标系中表示质点的速率v ;而td d v表示加速度的大小而不是切向加速度a t.因此只有(3) 式表达是正确的.故选(D ). 1-4 分析与解 加速度的切向分量a t起改变速度大小的作用,而法向分量a n 起改变速度方向的作用.质点作圆周运动时,由于速度方向不断改变,相应法向加速度的方向也在不断改变,因而法向加速度是一定改变的.至于a t是否改变,则要视质点的速率情况而定.质点作匀速率圆周运动时, a t恒为零;质点作匀变速率圆周运动时, a t为一不为零的恒量,当a t改变时,质点则作一般的变速率圆周运动.由此可见,应选(B).1-5 分析与解 本题关键是先求得小船速度表达式,进而判断运动性质.为此建立如图所示坐标系,设定滑轮距水面高度为h,t 时刻定滑轮距小船的绳长为l ,则小船的运动方程为22h l x -=,其中绳长l 随时间t 而变化.小船速度22d d d d h l t lltx -==v ,式中t ld d 表示绳长l 随时间的变化率,其大小即为v 0,代入整理后为θlh l cos /0220v v v =-=,方向沿x 轴负向.由速度表达式,可判断小船作变加速运动.故选(C ). 1—6 分析 位移和路程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只有当质点作直线运动且运动方向不改变时,位移的大小才会与路程相等.质点在t 时间内的位移Δx 的大小可直接由运动方程得到:0Δx x x t -=,而在求路程时,就必须注意到质点在运动过程中可能改变运动方向,此时,位移的大小和路程就不同了.为此,需根据0d d =tx来确定其运动方向改变的时刻t p ,求出0~t p 和t p ~t 内的位移大小Δx 1 、Δx 2 ,则t 时间内的路程21x x s ∆+∆=,如图所示,至于t =4。

大学物理活页作业答案(全套)马文蔚(二)2024

大学物理活页作业答案(全套)马文蔚(二)2024

大学物理活页作业答案(全套)马文蔚(二)引言概述:在本文中,我们将提供马文蔚的《大学物理活页作业答案(全套)》第二部分的答案。

该答案集包含了大学物理课程中的各种难题和练习题的解答,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

下面将分为五个大点,详细阐述每个大点下的小点内容。

1. 力学:- 物体的运动:包括匀速直线运动、加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等运动形式的求解方法;- 牛顿运动定律:分析力的作用、摩擦力、弹力等的计算方法;- 循环运动:旋转、圆周运动等相关知识;- 力的合成与分解:应用向量运算解决力的合成与分解问题;- 动量与能量:动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等的应用。

2. 热学:- 温度与热量:温标、热量的单位、热量传递等的概念和计算;- 热力学第一定律:内能和热功的关系,热机效率的计算;- 热传导:导热系数、传热方程等内容;- 热膨胀:线膨胀、面膨胀和体膨胀等相关知识;- 气体定律: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等温过程和绝热过程的分析。

3. 光学:- 光的传播:光速、光线传播的规律等;- 光的折射与反射:折射定律、反射定律的应用;- 光的干涉与衍射:双缝干涉、单缝衍射等基本原理;- 光的色散与光谱:光的色散现象、光谱的特性和应用;- 光学仪器:透镜、显微镜、望远镜等光学仪器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4. 电磁学:- 静电场:库仑定律、电场强度的计算等;- 电场的能量:电场能的计算、电场的静电势和电势差的概念;- 电流和电阻:电流的计算、欧姆定律的应用;- 磁场:磁感应强度、电流在磁场中受力等基本概念;- 电磁感应: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应用于电感和互感等。

5. 物理实验:- 实验仪器与测量:常用物理实验仪器的常规使用方法;- 实验技巧和数据处理: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方法;- 实验设计和报告: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报告撰写的要点;- 实验安全与管理: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措施和实验室规章制度;- 物理实验的应用与发展:物理实验在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中的应用和发展。

大学_物理学_第五版_马文蔚_课后习题答案第十章

大学_物理学_第五版_马文蔚_课后习题答案第十章

第十d ìs h í章zh āng 波动b ōd òng1 . 一y ī横波h éngb ō沿y án 绳子sh éngz ǐ传播chu ánb ō时s h í的d e 波动b ōd òng 表达式b i ǎo d ás h ì为w éi)π4π10cos(05.0x t y -=,x ,y的d e 单位d ān w èi 为w éi 米m ǐ,t 的d e 单位d ān w èi为w éi 秒mi ǎo。

(1)求q i ú此波的振幅、波速、频率和波长。

(2)求绳子上各质点振动的最大速度和最大加速度。

(3)求2.0=x m 处的质点在1=t s 时的相位,它是原点处质点在哪一时刻的相位?解 (1)将题中绳波表达式0.05cos(10π4π)0.05cos 2π()0.20.5t x y t x =-=-与一般波动表达式)(π2cos λxT t A y -=比较,得振幅05.0=A m ,s T 2.0=频率5=νHz ,波长5.0=λm 。

波速5.255.0=⨯==λνum •s-1(2)绳上各质点振动的最大速度57.105.0514.32π2max =⨯⨯⨯===A A v νωm •s-1绳上各质点振动时的最大加速度3.4905.0514.34π422222max =⨯⨯⨯===A A a νωm •s-(3)将2.0=x m ,1=t s 代入)π4π10(x t -得到所求相位π2.92.0π41π10=⨯-⨯,2.0=x m 处质点的振动比原点处质点的振动在时间上落后08.05.22.0==u x s (5.2==λνu m •s -1),所以它是原点处质点在92.0)08.01(0=-=ts 时的相位。

2.设有一平面简谐波)3.001.0(π2cos 02.0xt y -= , x ,y以m 计, t 以s 计。

大学物理学课后习题答案马文蔚第五版

大学物理学课后习题答案马文蔚第五版

物理课后答案与解析1-1 分析与解(1) 质点在t 至(t +Δt)时间内沿曲线从P 点运动到P′点,各量关系如图所示, 其中路程Δs =PP′, 位移大小|Δr|=PP′,而Δr =|r|-|r|表示质点位矢大小变化量,三个量物理含义不同,在曲线运动中大小也不相等(注:在直线运动中有相等可能).但当Δt→0 时,点P′无限趋近P点,则有|dr|=ds,但却不等于dr.故选(B).(2) 由于|Δr |≠Δs,故,即||≠ .但由于|dr|=ds,故,即||=.由此可见,应选(C).1-2 分析与解表示质点到坐标原点距离随时间变化率,在极坐标系中叫径向速率.通常用符号vr表示,这是速度矢量在位矢方向上一个分量;表示速度矢量;在自然坐标系中速度大小可用公式计算,在直角坐标系中则可由公式求解.故选(D).1-3 分析与解表示切向加速度at,它表示速度大小随时间变化率,是加速度矢量沿速度方向一个分量,起改变速度大小作用;在极坐标系中表示径向速率vr(如题1 -2 所述);在自然坐标系中表示质点速率v;而表示加速度大小而不是切向加速度at.因此只有(3) 式表达是正确.故选(D).1-4 分析与解加速度切向分量at起改变速度大小作用,而法向分量an起改变速度方向作用.质点作圆周运动时,由于速度方向不断改变,相应法向加速度方向也在不断改变,因而法向加速度是一定改变.至于at是否改变,则要视质点速率情况而定.质点作匀速率圆周运动时, at恒为零;质点作匀变速率圆周运动时, at为一不为零恒量,当at改变时,质点则作一般变速率圆周运动.由此可见,应选(B).1-5 分析与解本题关键是先求得小船速度表达式,进而判断运动性质.为此建立如图所示坐标系,设定滑轮距水面高度为h,t 时刻定滑轮距小船绳长为l,则小船运动方程为,其中绳长l 随时间t 而变化.小船速度,式中表示绳长l 随时间变化率,其大小即为v0,代入整理后为,方向沿x 轴负向.由速度表达式,可判断小船作变加速运动.故选(C).1-6 分析位移和路程是两个完全不同概念.只有当质点作直线运动且运动方向不改变时,位移大小才会与路程相等.质点在t 时间内位移Δx 大小可直接由运动方程得到:,而在求路程时,就必须注意到质点在运动过程中可能改变运动方向,此时,位移大小和路程就不同了.为此,需根据来确定其运动方向改变时刻tp ,求出0~tp 和tp~t 内位移大小Δx1 、Δx2 ,则t 时间内路程,如图所示,至于t =4.0 s 时质点速度和加速度可用和两式计算.解(1) 质点在4.0 s内位移大小(2) 由得知质点换向时刻为(t=0不合题意)则,所以,质点在4.0 s时间间隔内路程为(3) t=4.0 s时,,1-7 分析根据加速度定义可知,在直线运动中v-t曲线斜率为加速度大小(图中AB、CD 段斜率为定值,即匀变速直线运动;而线段BC 斜率为0,加速度为零,即匀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恒量,在a-t 图上是平行于t 轴直线,由v-t 图中求出各段斜率,即可作出a-t 图线.又由速度定义可知,x-t 曲线斜率为速度大小.因此,匀速直线运动所对应x -t 图应是一直线,而匀变速直线运动所对应x–t 图为t 二次曲线.根据各段时间内运动方程x=x(t),求出不同时刻t 位置x,采用描数据点方法,可作出x-t 图.解将曲线分为AB、BC、CD 三个过程,它们对应加速度值分别为(匀加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匀减速直线运动)根据上述结果即可作出质点a-t 图[图(B)].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有由此,可计算在0~2s和4~6s时间间隔内各时刻位置分别为用描数据点作图方法,由表中数据可作0~2s和4~6s时间内x -t 图.在2~4s时间内, 质点是作匀速直线运动, 其x -t 图是斜率k=20一段直线[图(c)].1-8 分析质点轨迹方程为y =f(x),可由运动方程两个分量式x(t)和y(t)中消去t 即可得到.对于r、Δr、Δr、Δs 来说,物理含义不同,可根据其定义计算.其中对s求解用到积分方法,先在轨迹上任取一段微元ds,则,最后用积分求s.解(1) 由x(t)和y(t)中消去t 后得质点轨迹方程为,这是一个抛物线方程,轨迹如图(a)所示.(2) 将t =0s和t =2s分别代入运动方程,可得相应位矢分别为,图(a)中P、Q 两点,即为t =0s和t =2s时质点所在位置.(3) 由位移表达式,得其中位移大小而径向增量*(4) 如图(B)所示,所求Δs 即为图中PQ段长度,先在其间任意处取AB 微元ds,则,由轨道方程可得,代入ds,则2s内路程为1-9 分析由运动方程分量式可分别求出速度、加速度分量,再由运动合成算出速度和加速度大小和方向.解(1) 速度分量式为,当t =0 时, vox =-10 m?6?1s-1 , voy =15 m?6?1s-1 ,则初速度大小为设vo与x 轴夹角为α,则α=123°41′(2) 加速度分量式为,则加速度大小为设a 与x 轴夹角为β,则,β=-33°41′(或326°19′)1-10 分析在升降机与螺丝之间有相对运动情况下,一种处理方法是取地面为参考系,分别讨论升降机竖直向上匀加速度运动和初速不为零螺丝自由落体运动,列出这两种运动在同一坐标系中运动方程y1 =y1(t)和y2 =y2(t),并考虑它们相遇,即位矢相同这一条件,问题即可解;另一种方法是取升降机(或螺丝)为参考系,这时,螺丝(或升降机)相对它作匀加速运动,但是,此加速度应该是相对加速度.升降机厢高度就是螺丝(或升降机)运动路程.解1(1) 以地面为参考系,取如图所示坐标系,升降机与螺丝运动方程分别为当螺丝落至底面时,有y1 =y2 ,即(2) 螺丝相对升降机外固定柱子下降距离为解2(1)以升降机为参考系,此时,螺丝相对它加速度大小a′=g +a,螺丝落至底面时,有(2) 由于升降机在t 时间内上升高度为则1-11 分析该题属于运动学第一类问题,即已知运动方程r =r(t)求质点运动一切信息(如位置矢量、位移、速度、加速度).在确定运动方程时,若取以点(0,3)为原点O′x′y′坐标系,并采用参数方程x′=x′(t)和y′=y′(t)来表示圆周运动是比较方便.然后,运用坐标变换x =x0 +x′和y =y0 +y′,将所得参数方程转换至Oxy 坐标系中,即得Oxy 坐标系中质点P 在任意时刻位矢.采用对运动方程求导方法可得速度和加速度.解(1) 如图(B)所示,在O′x′y′坐标系中,因,则质点P 参数方程为,坐标变换后,在Oxy 坐标系中有,则质点P 位矢方程为(2) 5s时速度和加速度分别为1-12 分析为求杆顶在地面上影子速度大小,必须建立影长与时间函数关系,即影子端点位矢方程.根据几何关系,影长可通过太阳光线对地转动角速度求得.由于运动相对性,太阳光线对地转动角速度也就是地球自转角速度.这样,影子端点位矢方程和速度均可求得.解设太阳光线对地转动角速度为ω,从正午时分开始计时,则杆影长为s=htgωt,下午2∶00 时,杆顶在地面上影子速度大小为当杆长等于影长时,即s =h,则即为下午3∶00 时.1-13 分析本题属于运动学第二类问题,即已知加速度求速度和运动方程,必须在给定条件下用积分方法解决.由和可得和.如a=a(t)或v =v(t),则可两边直接积分.如果a 或v 不是时间t 显函数,则应经过诸如分离变量或变量代换等数学操作后再做积分.解由分析知,应有得(1)由得(2)将t=3s时,x=9 m,v=2 m?6?1s-1代入(1) (2)得v0=-1 m?6?1s-1,x0=0.75 m.于是可得质点运动方程为1-14 分析本题亦属于运动学第二类问题,与上题不同之处在于加速度是速度v函数,因此,需将式dv =a(v)dt 分离变量为后再两边积分.解选取石子下落方向为y 轴正向,下落起点为坐标原点.(1) 由题意知(1)用分离变量法把式(1)改写为(2)将式(2)两边积分并考虑初始条件,有得石子速度由此可知当,t→∞时, 为一常量,通常称为极限速度或收尾速度.(2) 再由并考虑初始条件有得石子运动方程1-15 分析与上两题不同处在于质点作平面曲线运动,根据叠加原理,求解时需根据加速度两个分量ax 和ay分别积分,从而得到运动方程r两个分量式x(t)和y(t).由于本题中质点加速度为恒矢量,故两次积分后所得运动方程为固定形式,即和,两个分运动均为匀变速直线运动.读者不妨自己验证一下.解由加速度定义式,根据初始条件t0 =0时v0 =0,积分可得又由及初始条件t=0 时,r0=(10 m)i,积分可得由上述结果可得质点运动方程分量式,即x =10+3t2 y =2t2消去参数t,可得运动轨迹方程3y =2x -20 m这是一个直线方程.直线斜率,α=33°41′.轨迹如图所示.1-16 分析瞬时加速度和平均加速度物理含义不同,它们分别表示为和.在匀速率圆周运动中,它们大小分别为, ,式中|Δv|可由图(B)中几何关系得到,而Δt 可由转过角度Δθ 求出.由计算结果能清楚地看到两者之间关系,即瞬时加速度是平均加速度在Δt→0 时极限值.解(1) 由图(b)可看到Δv =v2 -v1 ,故而所以(2) 将Δθ=90°,30°,10°,1°分别代入上式,得,, ,以上结果表明,当Δθ→0 时,匀速率圆周运动平均加速度趋近于一极限值,该值即为法向加速度.1-17 分析根据运动方程可直接写出其分量式x =x(t)和y =y(t),从中消去参数t,即得质点轨迹方程.平均速度是反映质点在一段时间内位置变化率,即,它与时间间隔Δt 大小有关,当Δt→0 时,平均速度极限即瞬时速度.切向和法向加速度是指在自然坐标下分矢量at和an ,前者只反映质点在切线方向速度大小变化率,即,后者只反映质点速度方向变化,它可由总加速度a 和at得到.在求得t1 时刻质点速度和法向加速度大小后,可由公式求ρ.解(1) 由参数方程x =2.0t,y =19.0-2.0t2消去t 得质点轨迹方程:y =19.0 -0.50x2(2) 在t1 =1.00s到t2 =2.0s时间内平均速度(3) 质点在任意时刻速度和加速度分别为则t1 =1.00s时速度v(t)|t =1s=2.0i -4.0j切向和法向加速度分别为(4) t =1.0s质点速度大小为则1-18 分析物品空投后作平抛运动.忽略空气阻力条件下,由运动独立性原理知,物品在空中沿水平方向作匀速直线运动,在竖直方向作自由落体运动.到达地面目标时,两方向上运动时间是相同.因此,分别列出其运动方程,运用时间相等条件,即可求解.此外,平抛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只存在竖直向下重力加速度.为求特定时刻t时物体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只需求出该时刻它们与重力加速度之间夹角α或β.由图可知,在特定时刻t,物体切向加速度和水平线之间夹角α,可由此时刻两速度分量vx 、vy求出,这样,也就可将重力加速度g 切向和法向分量求得.解(1) 取如图所示坐标,物品下落时在水平和竖直方向运动方程分别为x =vt,y =1/2 gt2飞机水平飞行速度v=100 m?6?1s-1 ,飞机离地面高度y=100 m,由上述两式可得目标在飞机正下方前距离(2) 视线和水平线夹角为(3) 在任意时刻物品速度与水平轴夹角为取自然坐标,物品在抛出2s 时,重力加速度切向分量与法向分量分别为1-19 分析这是一个斜上抛运动,看似简单,但针对题目所问,如不能灵活运用叠加原理,建立一个恰当坐标系,将运动分解话,求解起来并不容易.现建立如图(a)所示坐标系,则炮弹在x 和y 两个方向分运动均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其初速度分别为v0cosβ和v0sinβ,其加速度分别为gsi nα和gcosα.在此坐标系中炮弹落地时,应有y =0,则x =OP.如欲使炮弹垂直击中坡面,则应满足vx =0,直接列出有关运动方程和速度方程,即可求解.由于本题中加速度g 为恒矢量.故第一问也可由运动方程矢量式计算,即,做出炮弹落地时矢量图[如图(B)所示],由图中所示几何关系也可求得(即图中r 矢量).解1由分析知,炮弹在图(a)所示坐标系中两个分运动方程为(1) (2)令y =0 求得时间t 后再代入式(1)得解2做出炮弹运动矢量图,如图(b)所示,并利用正弦定理,有从中消去t 后也可得到同样结果.(2) 由分析知,如炮弹垂直击中坡面应满足y =0 和vx =0,则(3)由(2)(3)两式消去t 后得由此可知.只要角α和β满足上式,炮弹就能垂直击中坡面,而与v0 大小无关.讨论如将炮弹运动按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分解,求解本题将会比较困难,有兴趣读者不妨自己体验一下.1-20 分析选定伞边缘O 处雨滴为研究对象,当伞以角速度ω旋转时,雨滴将以速度v 沿切线方向飞出,并作平抛运动.建立如图(a)所示坐标系,列出雨滴运动方程并考虑图中所示几何关系,即可求证.由此可以想像如果让水从一个旋转有很多小孔喷头中飞出,从不同小孔中飞出水滴将会落在半径不同圆周上,为保证均匀喷洒对喷头上小孔分布解(1) 如图(a)所示坐标系中,雨滴落地运动方程为(1) (2)由式(1)(2)可得由图(a)所示几何关系得雨滴落地处圆周半径为(2) 常用草坪喷水器采用如图(b)所示球面喷头(θ0 =45°)其上有大量小孔.喷头旋转时,水滴以初速度v0 从各个小孔中喷出,并作斜上抛运动,通常喷头表面基本上与草坪处在同一水平面上.则以φ角喷射水柱射程为为使喷头周围草坪能被均匀喷洒,喷头上小孔数不但很多,而且还不能均匀分布,这是喷头设计中一个关键问题.1-21 分析被踢出后足球,在空中作斜抛运动,其轨迹方程可由质点在竖直平面内运动方程得到.由于水平距离x 已知,球门高度又限定了在y 方向范围,故只需将x、y 值代入即可求出.解取图示坐标系Oxy,由运动方程,消去t 得轨迹方程以x =25.0 m,v =20.0 m?6?1s-1 及3.44 m≥y≥0 代入后,可解得71.11°≥θ1 ≥69.92° 27.92°≥θ2 ≥18.89°如何理解上述角度范围?在初速一定条件下,球击中球门底线或球门上缘都将对应有两个不同投射倾角(如图所示).如果以θ>71.11°或θ <18.89°踢出足球,都将因射程不足而不能直接射入球门;由于球门高度限制,θ 角也并非能取71.11°与18.89°之间任何值.当倾角取值为27.92°<θ <69.92°时,踢出足球将越过门缘而离去,这时球也不能射入球门.因此可取角度范围只能是解中结果.1-22 分析在自然坐标中,s 表示圆周上从某一点开始曲线坐标.由给定运动方程s =s(t),对时间t 求一阶、二阶导数,即是沿曲线运动速度v 和加速度切向分量at,而加速度法向分量为an=v2 /R.这样,总加速度为a =atet+anen.至于质点在t 时间内通过路程,即为曲线坐标改变量Δs=st -s0.因圆周长为2πR,质点所转过圈数自然可求得.解(1) 质点作圆周运动速率为其加速度切向分量和法向分量分别为,故加速度大小为其方向与切线之间夹角为(2) 要使|a|=b,由可得(3) 从t=0 开始到t=v0 /b 时,质点经过路程为因此质点运行圈数为1-23 分析首先应该确定角速度函数关系ω=kt2.依据角量与线量关系由特定时刻速度值可得相应角速度,从而求出式中比例系数k,ω=ω(t)确定后,注意到运动角量描述与线量描述相应关系,由运动学中两类问题求解方法(微分法和积分法),即可得到特定时刻角加速度、切向加速度和角位移.解因ωR =v,由题意ω∝t2 得比例系数所以则t′=0.5s时角速度、角加速度和切向加速度分别为总加速度在2.0s内该点所转过角度1-24 分析掌握角量与线量、角位移方程与位矢方程对应关系,应用运动学求解方法即可得到.解(1) 由于,则角速度.在t =2 s时,法向加速度和切向加速度数值分别为(2) 当时,有,即得此时刻角位置为(3) 要使,则有t =0.55s1-25 分析这是一个相对运动问题.设雨滴为研究对象,地面为静止参考系S,火车为动参考系S′.v1 为S′相对S速度,v2 为雨滴相对S速度,利用相对运动速度关系即可解.解以地面为参考系,火车相对地面运动速度为v1 ,雨滴相对地面竖直下落速度为v2 ,旅客看到雨滴下落速度v2′为相对速度,它们之间关系为(如图所示),于是可得1-26 分析这也是一个相对运动问题.可视雨点为研究对象,地面为静参考系S,汽车为动参考系S′.如图(a)所示,要使物体不被淋湿,在车上观察雨点下落方向(即雨点相对于汽车运动速度v2′方向)应满足.再由相对速度矢量关系,即可求出所需车速v1.解由[图(b)],有而要使,则1-27 分析船到达对岸所需时间是由船相对于岸速度v 决定.由于水流速度u存在, v与船在静水中划行速度v′之间有v=u +v′(如图所示).若要使船到达正对岸,则必须使v沿正对岸方向;在划速一定条件下,若要用最短时间过河,则必须使v 有极大值.解(1) 由v=u +v′可知,则船到达正对岸所需时间为(2) 由于,在划速v′一定条件下,只有当α=0 时, v 最大(即v=v′),此时,船过河时间t′=d /v′,船到达距正对岸为l 下游处,且有1-28 分析该问题涉及到运动相对性.如何将已知质点相对于观察者O 运动转换到相对于观察者O′运动中去,其实质就是进行坐标变换,将系O 中一动点(x,y)变换至系O′中点(x′,y′).由于观察者O′相对于观察者O 作匀速运动,因此,该坐标变换是线性.解取Oxy 和O′x′y′分别为观察者O 和观察者O′所在坐标系,且使Ox 和O′x′两轴平行.在t =0 时,两坐标原点重合.由坐标变换得x′=x - v t =v t - v t =0 y′=y =1/2 gt2加速度由此可见,动点相对于系O′是在y 方向作匀变速直线运动.动点在两坐标系中加速度相同,这也正是伽利略变换必然结果.2-1 分析与解当物体离开斜面瞬间,斜面对物体支持力消失为零,物体在绳子拉力FT(其方向仍可认为平行于斜面)和重力作用下产生平行水平面向左加速度a,如图(b)所示,由其可解得合外力为mgcot θ,故选(D).求解关键是正确分析物体刚离开斜面瞬间物体受力情况和状态特征.2-2 分析与解与滑动摩擦力不同是,静摩擦力可在零与最大值μFN范围内取值.当FN增加时,静摩擦力可取最大值成正比增加,但具体大小则取决于被作用物体运动状态.由题意知,物体一直保持静止状态,故静摩擦力与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保持不变,故选(A).2-3 分析与解由题意知,汽车应在水平面内作匀速率圆周运动,为保证汽车转弯时不侧向打滑,所需向心力只能由路面与轮胎间静摩擦力提供,能够提供最大向心力应为μFN.由此可算得汽车转弯最大速率应为v=μRg.因此只要汽车转弯时实际速率不大于此值,均能保证不侧向打滑.应选(C).2-4 分析与解由图可知,物体在下滑过程中受到大小和方向不变重力以及时刻指向圆轨道中心轨道支持力FN作用,其合外力方向并非指向圆心,其大小和方向均与物体所在位置有关.重力切向分量(m gcos θ) 使物体速率将会不断增加(由机械能守恒亦可判断),则物体作圆周运动向心力(又称法向力)将不断增大,由轨道法向方向上动力学方程可判断,随θ 角不断增大过程,轨道支持力FN也将不断增大,由此可见应选(B).2-5 分析与解本题可考虑对A、B 两物体加上惯性力后,以电梯这个非惯性参考系进行求解.此时A、B 两物体受力情况如图(b)所示,图中a′为A、B 两物体相对电梯加速度,ma′为惯性力.对A、B 两物体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可解得FT=5/8 mg.故选(A).讨论对于习题2 -5 这种类型物理问题,往往从非惯性参考系(本题为电梯)观察到运动图像较为明确,但由于牛顿定律只适用于惯性参考系,故从非惯性参考系求解力学问题时,必须对物体加上一个虚拟惯性力.如以地面为惯性参考系求解,则两物体加速度aA 和aB 均应对地而言,本题中aA 和aB大小与方向均不相同.其中aA 应斜向上.对aA 、aB 、a 和a′之间还要用到相对运动规律,求解过程较繁.有兴趣读者不妨自己尝试一下.2-6 分析动力学问题一般分为两类:(1) 已知物体受力求其运动情况;(2) 已知物体运动情况来分析其所受力.当然,在一个具体题目中,这两类问题并无截然界限,且都是以加速度作为中介,把动力学方程和运动学规律联系起来.本题关键在列出动力学和运动学方程后,解出倾角与时间函数关系α=f(t),然后运用对t 求极值方法即可得出数值来.解取沿斜面为坐标轴Ox,原点O 位于斜面顶点,则由牛顿第二定律有(1)又物体在斜面上作匀变速直线运动,故有则(2)为使下滑时间最短,可令,由式(2)有则可得,此时2-7 分析预制板、吊车框架、钢丝等可视为一组物体.处理动力学问题通常采用“隔离体”方法,分析物体所受各种作用力,在所选定惯性系中列出它们各自动力学方程.根据连接体中物体多少可列出相应数目方程式.结合各物体之间相互作用和联系,可解决物体运动或相互作用力.解按题意,可分别取吊车(含甲、乙)和乙作为隔离体,画示力图,并取竖直向上为Oy 轴正方向(如图所示).当框架以加速度a 上升时,有FT-(m1 +m2 )g =(m1 +m2 )a (1) ,FN2 - m2 g =m2 a (2)解上述方程,得FT=(m1 +m2 )(g +a) (3) FN2 =m2 (g +a) (4)(1) 当整个装置以加速度a =10 m?6?1s-2 上升时,由式(3)可得绳所受张力值为FT=5.94 ×103 N乙对甲作用力为F′N2 =-FN2 =-m2 (g +a) =-1.98 ×103 N(2) 当整个装置以加速度a =1 m?6?1s-2 上升时,得绳张力值为FT=3.24 ×103 N此时,乙对甲作用力则为F′N2 =-1.08 ×103 N由上述计算可见,在起吊相同重量物体时,由于起吊加速度不同,绳中所受张力也不同,加速度大,绳中张力也大.因此,起吊重物时必须缓慢加速,以确保起吊过程安全.2-8 分析该题为连接体问题,同样可用隔离体法求解.分析时应注意到绳中张力大小处处相等是有条件,即必须在绳质量和伸长可忽略、滑轮与绳之间摩擦不计前提下成立.同时也要注意到张力方向是不同.解分别对物体和滑轮作受力分析[图(b)].由牛顿定律分别对物体A、B 及滑轮列动力学方程,有mA g -FT=mA a (1)F′T1 -Ff=mB a′ (2)F′T-2FT1 =0 (3)考虑到mA =mB =m, FT=F′T, FT1 =F′T1 ,a′=2a,可联立解得物体与桌面摩擦力讨论动力学问题一般解题步骤可分为:(1) 分析题意,确定研究对象,分析受力,选定坐标;(2) 根据物理定理和定律列出原始方程组;(3) 解方程组,得出文字结果;(4) 核对量纲,再代入数据,计算出结果来.2-9 分析当木块B 平稳地轻轻放至运动着平板A 上时,木块初速度可视为零,由于它与平板之间速度差异而存在滑动摩擦力,该力将改变它们运动状态.根据牛顿定律可得到它们各自相对地面加速度.换以平板为参考系来分析,此时,木块以初速度-v′(与平板运动速率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匀减速运动,其加速度为相对加速度,按运动学公式即可解得.该题也可应用第三章所讲述系统动能定理来解.将平板与木块作为系统,该系统动能由平板原有动能变为木块和平板一起运动动能,而它们共同速度可根据动量定理求得.又因为系统内只有摩擦力作功,根据系统动能定理,摩擦力功应等于系统动能增量.木块相对平板移动距离即可求出.解1以地面为参考系,在摩擦力Ff=μmg 作用下,根据牛顿定律分别对木块、平板列出动力学方程Ff=μmg =ma1 F′f=-Ff=m′a2a1 和a2 分别是木块和木板相对地面参考系加速度.若以木板为参考系,木块相对平板加速度a =a1 +a2 ,木块相对平板以初速度- v′作匀减速运动直至最终停止.由运动学规律有- v′2 =2as由上述各式可得木块相对于平板所移动距离为解2以木块和平板为系统,它们之间一对摩擦力作总功为W =Ff(s +l) -Ffl =μmgs式中l 为平板相对地面移动距离.由于系统在水平方向上不受外力,当木块放至平板上时,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m′v′=(m′+m) v″由系统动能定理,有由上述各式可得2-10 分析维持钢球在水平面内作匀角速度转动时,必须使钢球受到一与向心加速度相对应力(向心力),而该力是由碗内壁对球支持力FN 分力来提供,由于支持力FN 始终垂直于碗内壁,所以支持力大小和方向是随ω而变.取图示Oxy 坐标,列出动力学方程,即可求解钢球距碗底高度.解取钢球为隔离体,其受力分析如图(b)所示.在图示坐标中列动力学方程(1)(2)且有(3)由上述各式可解得钢球距碗底高度为可见,h 随ω变化而变化.2-11 分析如题所述,外轨超高目欲使火车转弯所需向心力仅由轨道支持力水平分量FNsinθ 提供(式中θ 角为路面倾角).从而不会对内外轨产生挤压.与其对应是火车转弯时必须以规定速率v0行驶.当火车行驶速率v≠v0 时,则会产生两种情况:如图所示,如v>v0 时,外轨将会对车轮产生斜向内侧压力F1 ,以补偿原向心力不足,如v<v0时,则内轨对车轮产生斜向外侧压力F2 ,以抵消多余向心力,无论哪种情况火车都将对外轨或内轨产生挤压.由此可知,铁路部门为什么会在每个铁轨转弯处规定时速,从而确保行车安全.解(1) 以火车为研究对象,建立如图所示坐标系.据分析,由牛顿定律有(1) (2)解(1)(2)两式可得火车转弯时规定速率为(2) 当v>v0 时,根据分析有(3) (4)解(3)(4)两式,可得外轨侧压力为当v<v0 时,根据分析有(5) (6)。

大学物理第五版马文蔚课后答案(上)

大学物理第五版马文蔚课后答案(上)

大学物理第五版马文蔚课后答案(上)大大学学物物理理课课后后习习题题答答案案((上上))1-1分析和求解(1)粒子从t到(t+δt),它沿时间曲线从P点移动到P'点。

每个量的关系如图所示,其中距离δS=PP',位移δR=PP',和δR=@R@-@R@表示颗粒矢量大小的变化。

三个量的物理意义不同,在曲线运动中大小不相等(注:在直线运动中可能相等)δ→ 0,点P'无限接近点P,则存在Dr=DS,但不等于Dr。

因此选择(b)(2)由于|δr|≠δs,故δrδs,也就是V≠ 五、δtδt,但因为Dr=DS,所以drds?,即|v|=v.由此可见,应选(c).dtdt1-2分析与解Dr表示粒子到坐标原点的距离随时间的变化率,在极坐标系中称为径向速度。

通常用符号VR表示,dtdrds表示速度矢量;在自然坐标系中,速度可以通过公式v?直接计算dtdt2这是速度矢量在位矢方向上的一个分量;2.dx??阿迪?在角坐标系中,公式V解决因此,选择(d)dtdt1-3分析与解DV表示切向加速度,表示速度随时间的变化率。

它是沿速度方向的加速度矢量的一个分量。

Dtdrds表示极坐标系中的径向速度VR(如问题1-2所述);粒子在自然坐标系中的速度V;Dtdt可以改变速度;而DV表示加速度的大小,而不是在某一点的切向加速度。

因此,只有公式(3)是正确的。

因此,选择(d)。

Dt1-4分析和解决方案。

加速度的切向分量改变速度的大小,而法向分量改变速度的方向。

这个粒子起着圆的作用运动时,由于速度方向不断改变,相应法向加速度的方向也在不断改变,因而法向加速度是一定改变的.至于at是否改变,则要视质点的速率情况而定.质点作匀速率圆周运动时,at恒为零;质点作匀变速率圆周运动时,at为一不为零的恒量,当at改变时,质点则作一般的变速率圆周运动.由此可见,应选(b).1-5分析与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首先得到船的速度表达式,然后判断其运动特性。

大学物理第五版马文蔚课后答案(上)7-8

大学物理第五版马文蔚课后答案(上)7-8

实用文档7-1 分析与解 在两根通过电流相同的螺线管中,磁感强度大小与螺线管线圈单位长度的匝数成正比.根据题意,用两根长度相同的细导线绕成的线圈单位长度的匝数之比21==R r n n r R 因而正确答案为(C )。

7-2 分析与解 作半径为r 的圆S′与半球面构成一闭合曲面,根据磁场的高斯定理,磁感线是闭合曲线,闭合曲面的磁通量为零,即穿进半球面S 的磁通量等于穿出圆面S′的磁通量;S B ⋅=m Φ.因而正确答案为(D ).7-3 分析与解 由磁场中的安培环路定律,磁感强度沿闭合回路的积分为零时,回路上各点的磁感强度不一定为零;闭合回路上各点磁感强度为零时,穿过回路的电流代数和必定为零。

因而正确答案为(B ).7-4 分析与解 由磁场中的安培环路定律,积分回路外的电流不会影响磁感强度沿回路的积分;但同样会改变回路上各点的磁场分布.因而正确答案为(C ).7-5 分析与解 利用安培环路定理可先求出磁介质中的磁场强度,再由M =(μr-1)H 求得磁介质内的磁化强度,因而正确答案为(B )7-6 分析 一个电子绕存储环近似以光速运动时,对电流的贡献为cI e I /Δ=,因而由l Nec I =,可解出环中的电子数。

解 通过分析结果可得环中的电子数实用文档10104⨯==ecIl N 7-7 分析 一个铜原子的质量A N M m /=,其中N A 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由铜的密度ρ 可以推算出铜的原子数密度m ρn /=根据假设,每个铜原子贡献出一个自由电子,其电荷为e ,电流密度d m ne j v = .从而可解得电子的漂移速率v d .将电子气视为理想气体,根据气体动理论,电子热运动的平均速率e m kTπ8=v其中k 为玻耳兹曼常量,m e 为电子质量.从而可解得电子的平均速率与漂移速率的关系.解 (1) 铜导线单位体积的原子数为M ρN n A /=电流密度为j m 时铜线内电子的漂移速率14s m 1046.4//--⋅⨯===e ρN M j ne j A m m d v(2) 室温下(T =300 K)电子热运动的平均速率与电子漂移速率之比为 81042.2π81⨯≈=ed d m kT v v v实用文档室温下电子热运动的平均速率远大于电子在恒定电场中的定向漂移速率.电子实际的运动是无规热运动和沿电场相反方向的漂移运动的叠加.考虑到电子的漂移速率很小,电信号的信息载体显然不会是定向漂移的电子.实验证明电信号是通过电磁波以光速传递的.7-8 分析 如图所示是同轴柱面的横截面,电流密度j 对中心轴对称分布.根据 恒定电流的连续性,在两个同轴导体之间的任意一个半径为r 的同轴圆柱面上流过的电流I 都相等,因此可得rl I j π2/=解 由分析可知,在半径r =6.0 mm 的圆柱面上的电流密度2m m A 3.13π2/-⋅==rl I j7-9 解 设赤道电流为I ,则由教材第7 -4 节例2 知,圆电流轴线上北极点的磁感强度()RI μR R IR μB 24202/3220=+= 因此赤道上的等效圆电流为A 1073.12490⨯==μRB I 由于在地球地磁场的N 极在地理南极,根据右手螺旋法则可判断赤道圆电流应该是由东向西流,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7-10 分析 根据叠加原理,点O 的磁感强度可视作由ef 、be 、fa 三段直线以及acb 、a d b 两段圆弧电流共同激发.由于电源距环较远,0=ef B .而be 、fa 两段直线的延长线实用文档通过点O ,由于0Idl r ⨯=,由毕-萨定律知0be fa ==B B .流过圆弧的电流I 1 、I 2的方向如图所示,两圆弧在点O 激发的磁场分别为21101π4r l I μB =,22202π4r l I μB =其中I 1 、I 2 分别是圆弧acb 、a d b 的弧长,由于导线电阻R 与弧长l 成正比,而圆弧acb 、a d b 又构成并联电路,故有2211l I l I =将B1 、B2 叠加可得点O 的磁感强度B .解 由上述分析可知,点O 的合磁感强度0π4π42220211021=-=-=r l I μr l I μB B B 7-11 分析 应用磁场叠加原理求解.将不同形状的载流导线分解成长直部分和圆弧部分,它们各自在点O 处所激发的磁感强度较容易求得,则总的磁感强度∑=i B B 0解 (a) 长直电流对点O 而言,有0=⨯r l Id ,因此它在点O 产生的磁场为零,则点O 处总的磁感强度为1/4 圆弧电流所激发,故有R IμB 800=B 0 的方向垂直纸面向外.实用文档(b) 将载流导线看作圆电流和长直电流,由叠加原理可得R I μR I μB π22000-=B 0 的方向垂直纸面向里.(c ) 将载流导线看作1/2 圆电流和两段半无限长直电流,由叠加原理可得 R I μR I μR I μR I μR I μB 4π24π4π4000000+=++=B 0 的方向垂直纸面向外.7-12 分析 由教材7 -4 节例题可知,圆弧载流导线在圆心激发的磁感强度RαI μB π40=,其中α为圆弧载流导线所张的圆心角,磁感强度的方向依照右手定则确定;半无限长载流导线在圆心点O 激发的磁感强度R I μB π40=,磁感强度的方向依照右手定则确定。

第五版大学物理答案(马文蔚)

第五版大学物理答案(马文蔚)

第一章 质点运动学1 -1 质点作曲线运动,在时刻t 质点的位矢为r ,速度为v ,速率为v,t 至(t +Δt )时间内的位移为Δr , 路程为Δs , 位矢大小的变化量为Δr ( 或称Δ|r |),平均速度为v ,平均速率为v . (1) 根据上述情况,则必有( )(A) |Δr |= Δs = Δr (B) |Δr |≠ Δs ≠ Δr ,当Δt →0 时有|d r |= d s ≠ d r(C) |Δr |≠ Δr ≠ Δs ,当Δt →0 时有|d r |= d r ≠ d s(D) |Δr |≠ Δs ≠ Δr ,当Δt →0 时有|d r |= d r = d s(2) 根据上述情况,则必有( )(A) |v |= v ,|v |= v (B) |v |≠v ,|v |≠ v &(C) |v |= v ,|v |≠ v (D) |v |≠v ,|v |= v分析与解 (1) 质点在t 至(t +Δt )时间内沿曲线从P 点运动到P′点,各量关系如图所示, 其中路程Δs =PP′, 位移大小|Δr |=PP ′,而Δr =|r |-|r |表示质点位矢大小的变化量,三个量的物理含义不同,在曲线运动中大小也不相等(注:在直线运动中有相等的可能).但当Δt →0 时,点P ′无限趋近P 点,则有|d r |=d s ,但却不等于d r .故选(B).(2) 由于|Δr |≠Δs ,故ts t ΔΔΔΔ r ,即|v |≠v .但由于|d r |=d s ,故ts t d d d d =r ,即|v |=v .由此可见,应选(C). 1 -2 一运动质点在某瞬时位于位矢r (x,y )的端点处,对其速度的大小有四种意见,即 (1)t r d d ; (2)t d d r ; (3)t s d d ; (4)22d d d d ⎪⎭⎫ ⎝⎛+⎪⎭⎫ ⎝⎛t y t x . 下述判断正确的是( )(A) 只有(1)(2)正确 (B) 只有(2)正确(C) 只有(2)(3)正确 (D) 只有(3)(4)正确,分析与解 tr d d 表示质点到坐标原点的距离随时间的变化率,在极坐标系中叫径向速率.通常用符号v r 表示,这是速度矢量在位矢方向上的一个分量;td d r 表示速度矢量;在自然坐标系中速度大小可用公式t s d d =v 计算,在直角坐标系中则可由公式22d d d d ⎪⎭⎫ ⎝⎛+⎪⎭⎫ ⎝⎛=t y t x v 求解.故选(D). 1 -3 质点作曲线运动,r 表示位置矢量, v 表示速度,a 表示加速度,s 表示路程, a t表示切向加速度.对下列表达式,即(1)d v /d t =a ;(2)d r /d t =v ;(3)d s /d t =v ;(4)d v /d t |=a t.下述判断正确的是( )(A) 只有(1)、(4)是对的 (B) 只有(2)、(4)是对的(C) 只有(2)是对的 (D) 只有(3)是对的分析与解td d v 表示切向加速度a t,它表示速度大小随时间的变化率,是加速度矢量沿速度方向的一个分量,起改变速度大小的作用;tr d d 在极坐标系中表示径向速率v r (如题1 -2 所述);t s d d 在自然坐标系中表示质点的速率v ;而td d v 表示加速度的大小而不是切向加速度a t.因此只有(3) 式表达是正确的.故选(D).1 -4 一个质点在做圆周运动时,则有( )(A) 切向加速度一定改变,法向加速度也改变(B) 切向加速度可能不变,法向加速度一定改变!(C) 切向加速度可能不变,法向加速度不变(D) 切向加速度一定改变,法向加速度不变分析与解 加速度的切向分量a t起改变速度大小的作用,而法向分量a n 起改变速度方向的作用.质点作圆周运动时,由于速度方向不断改变,相应法向加速度的方向也在不断改变,因而法向加速度是一定改变的.至于a t是否改变,则要视质点的速率情况而定.质点作匀速率圆周运动时, a t恒为零;质点作匀变速率圆周运动时, a t为一不为零的恒量,当a t改变时,质点则作一般的变速率圆周运动.由此可见,应选(B).*1 -5 如图所示,湖中有一小船,有人用绳绕过岸上一定高度处的定滑轮拉湖中的船向岸边运动.设该人以匀速率v 0 收绳,绳不伸长且湖水静止,小船的速率为v ,则小船作( )(A) 匀加速运动,θcos 0v v = (B) 匀减速运动,θcos 0v v =(C) 变加速运动,θcos 0v v = (D) 变减速运动,θcos 0v v =(E) 匀速直线运动,0v v =【分析与解 本题关键是先求得小船速度表达式,进而判断运动性质.为此建立如图所示坐标系,设定滑轮距水面高度为h,t 时刻定滑轮距小船的绳长为l ,则小船的运动方程为22h l x -=,其中绳长l 随时间t 而变化.小船速度22d d d d h l t llt x -==v ,式中t l d d 表示绳长l 随时间的变化率,其大小即为v 0,代入整理后为θl h l cos /0220v v v =-=,方向沿x 轴负向.由速度表达式,可判断小船作变加速运动.故选(C).讨论 有人会将绳子速率v 0按x 、y 两个方向分解,则小船速度θcos 0v v =,这样做对吗1 -6 已知质点沿x 轴作直线运动,其运动方程为32262t t x -+=,式中x 的单位为m,t 的单位为 s .求:(1) 质点在运动开始后 s 内的位移的大小;(2) 质点在该时间内所通过的路程;(3) t =4 s 时质点的速度和加速度.分析 位移和路程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只有当质点作直线运动且运动方向不改变时,位移的大小才会与路程相等.质点在t 时间内的位移Δx 的大小可直接由运动方程得到:0Δx x x t -=,而在求路程时,就必须注意到质点在运动过程中可能改变运动方向,此时,位移的大小和路程就不同了.为此,需根据0d d =tx 来确定其运动方向改变的时刻t p ,求出0~t p 和t p ~t 内的位移大小Δx 1 、Δx 2 ,则t 时间内的路程21x x s ∆+∆=,如图所示,至于t = s 时质点速度和加速度可用tx d d 和22d d t x 两式计算. 解 (1) 质点在 s 内位移的大小m 32Δ04-=-=x x x(2) 由 0d d =tx >得知质点的换向时刻为s 2=p t (t =0不合题意)则m 0.8Δ021=-=x x xm 40Δ242-=-=x x x所以,质点在 s 时间间隔内的路程为m 48ΔΔ21=+=x x s(3) t = s 时1s0.4s m 48d d -=⋅-==t t x v 2s0.422m.s 36d d -=-==t t x a "1 -7 一质点沿x 轴方向作直线运动,其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a)所示.设t =0 时,x =0.试根据已知的v -t 图,画出a -t 图以及x -t 图.分析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可知,在直线运动中v-t曲线的斜率为加速度的大小(图中AB、CD 段斜率为定值,即匀变速直线运动;而线段BC 的斜率为0,加速度为零,即匀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恒量,在a-t图上是平行于t轴的直线,由v -t 图中求出各段的斜率,即可作出a -t 图线.又由速度的定义可知,x -t 曲线的斜率为速度的大小.因此,匀速直线运动所对应的x -t 图应是一直线,而匀变速直线运动所对应的x –t 图为t 的二次曲线.根据各段时间内的运动方程x =x (t ),求出不同时刻t 的位置x ,采用描数据点的方法,可作出x -t 图.解 将曲线分为AB 、BC 、CD 三个过程,它们对应的加速度值分别为2s m 20-⋅=--=AB A B AB t t a v v (匀加速直线运动) 0=BC a (匀速直线运动)2s m 10-⋅-=--=CD C D CD t t a v v (匀减速直线运动) 根据上述结果即可作出质点的a -t 图[图(B)].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有2021t t x x ++=v <由此,可计算在0~2s和4~6s时间间隔内各时刻的位置分别为用描数据点的作图方法,由表中数据可作0~2s和4~6s时间内的x -t 图.在2~4s时间内, 质点是作1s m 20-⋅=v 的匀速直线运动, 其x -t 图是斜率k =20的一段直线[图(c)].1 -8 已知质点的运动方程为j i r )2(22t t -+=,式中r 的单位为m,t 的单位为s.求:(1) 质点的运动轨迹;(2) t =0 及t =2s时,质点的位矢;(3) 由t =0 到t =2s内质点的位移Δr 和径向增量Δr ;*(4) 2 s 内质点所走过的路程s .分析 质点的轨迹方程为y =f (x ),可由运动方程的两个分量式x (t )和y (t )中消去t 即可得到.对于r 、Δr 、Δr 、Δs 来说,物理含义不同,可根据其定义计算.其中对s 的求解用到积分方法,先在轨迹上任取一段微元d s ,则22)d ()d (d y x s +=,最后用⎰=s s d 积分求s.解 (1) 由x (t )和y (t )中消去t 后得质点轨迹方程为$2412x y -= 这是一个抛物线方程,轨迹如图(a)所示. (2) 将t =0s和t =2s分别代入运动方程,可得相应位矢分别为j r 20= , j i r 242-=图(a)中的P 、Q 两点,即为t =0s和t =2s时质点所在位置.(3) 由位移表达式,得j i j i r r r 24)()(Δ020212-=-+-=-=y y x x其中位移大小m 66.5)(Δ)(ΔΔ22=+=y x r而径向增量m 47.2ΔΔ2020222202=+-+=-==y x y x r r r r *(4) 如图(B)所示,所求Δs 即为图中PQ 段长度,先在其间任意处取AB 微元d s ,则22)d ()d (d y x s +=,由轨道方程可得x x y d 21d -=,代入d s ,则2s内路程为[m 91.5d 4d 402=+==⎰⎰x x s s Q P1 -9 质点的运动方程为23010t t x +-=22015t t y -=式中x ,y 的单位为m,t 的单位为s.试求:(1) 初速度的大小和方向;(2) 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分析 由运动方程的分量式可分别求出速度、加速度的分量,再由运动合成算出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解 (1) 速度的分量式为¥t tx x 6010d d +-==v t ty y 4015d d -==v 当t =0 时, v o x =-10 m·s-1 , v o y =15 m·s-1 ,则初速度大小为 120200s m 0.18-⋅=+=y x v v v设v o 与x 轴的夹角为α,则23tan 00-==x yαv v α=123°41′(2) 加速度的分量式为2s m 60d d -⋅==ta x x v , 2s m 40d d -⋅-==t a y y v 则加速度的大小为 —222s m 1.72-⋅=+=y x a a a设a 与x 轴的夹角为β,则 32tan -==x y a a β β=-33°41′(或326°19′)1 -10 一升降机以加速度 m·s-2上升,当上升速度为 m·s-1时,有一螺丝自升降机的天花板上松脱,天花板与升降机的底面相距 m .计算:(1)螺丝从天花板落到底面所需要的时间;(2)螺丝相对升降机外固定柱子的下降距离.分析 在升降机与螺丝之间有相对运动的情况下,一种处理方法是取地面为参考系,分别讨论升降机竖直向上的匀加速度运动和初速不为零的螺丝的自由落体运动,列出这两种运动在同一坐标系中的运动方程y 1 =y 1(t )和y 2 =y 2(t ),并考虑它们相遇,即位矢相同这一条件,问题即可解;另一种方法是取升降机(或螺丝)为参考系,这时,螺丝(或升降机)相对它作匀加速运动,但是,此加速度应该是相对加速度.升降机厢的高度就是螺丝(或升降机)运动的路程.解1 (1) 以地面为参考系,取如图所示的坐标系,升降机与螺丝的运动方程分别为20121at t y +=v 20221gt t h y -+=v 当螺丝落至底面时,有y 1 =y 2 ,即…20202121gt t h at t -+=+v v s 705.02=+=ag h t (2) 螺丝相对升降机外固定柱子下降的距离为m 716.021202=+-=-=gt t y h d v 解2 (1)以升降机为参考系,此时,螺丝相对它的加速度大小a ′=g +a ,螺丝落至底面时,有2)(210t a g h +-= s 705.02=+=ag h t (2) 由于升降机在t 时间内上升的高度为2021at t h +='v 则 m 716.0='-=h h d¥1 -11一质点P 沿半径R=m的圆周作匀速率运动,运动一周所需时间为s,设t=0 时,质点位于O点.按(a)图中所示Oxy坐标系,求(1) 质点P 在任意时刻的位矢;(2)5s时的速度和加速度.分析该题属于运动学的第一类问题,即已知运动方程r=r(t)求质点运动的一切信息(如位置矢量、位移、速度、加速度).在确定运动方程时,若取以点(0,3)为原点的O′x′y′坐标系,并采用参数方程x′=x′(t)和y′=y′(t)来表示圆周运动是比较方便的.然后,运用坐标变换x=x0 +x′和y=y0 +y′,将所得参数方程转换至Oxy坐标系中,即得Oxy坐标系中质点P 在任意时刻的位矢.采用对运动方程求导的方法可得速度和加速度.解 (1) 如图(B)所示,在O′x′y′坐标系中,因t Tθπ2=,则质点P 的参数方程为 t T R x π2sin=', t TR y π2cos -=' 坐标变换后,在O x y 坐标系中有 t T R x x π2sin='=, R t TR y y y +-=+'=π2cos 0 则质点P 的位矢方程为 j i r ⎪⎭⎫ ⎝⎛+-+=R t T R t T R π2cos π2sinj i )]π1.0(cos 1[3)π1.0(sin 3t t -+=,(2) 5s时的速度和加速度分别为j j i r )s m π3.0(π2sin π2π2cos π2d d 1-⋅=+==t TT R t T T R t v i j i r a )s m π03.0(π2cos )π2(π2sin )π2(d d 222222-⋅-=+-==t TT R t T T R t 1 -12 地面上垂直竖立一高 m 的旗杆,已知正午时分太阳在旗杆的正上方,求在下午2∶00 时,杆顶在地面上的影子的速度的大小.在何时刻杆影伸展至 m分析 为求杆顶在地面上影子速度的大小,必须建立影长与时间的函数关系,即影子端点的位矢方程.根据几何关系,影长可通过太阳光线对地转动的角速度求得.由于运动的相对性,太阳光线对地转动的角速度也就是地球自转的角速度.这样,影子端点的位矢方程和速度均可求得.解 设太阳光线对地转动的角速度为ω,从正午时分开始计时,则杆的影长为s =h tg ωt ,下午2∶00 时,杆顶在地面上影子的速度大小为132s m 1094.1cos d d --⋅⨯===tωωh t s v 当杆长等于影长时,即s =h ,则 s 606034πarctan 1⨯⨯===ωh s ωt 即为下午3∶00 时.1 -13 质点沿直线运动,加速度a =4 -t2 ,式中a 的单位为m·s-2 ,t 的单位为s.如果当t =3s时,x =9 m,v =2 m·s-1 ,求质点的运动方程.分析 本题属于运动学第二类问题,即已知加速度求速度和运动方程,必须在给定条件下用积分方法解决.由t a d d v =和tx d d =v 可得t a d d =v 和t x d d v =.如a =a (t )或v =v (t ),则可两边直接积分.如果a 或v 不是时间t 的显函数,则应经过诸如分离变量或变量代换等数学操作后再做积分. ,解 由分析知,应有⎰⎰=t t a 0d d 0v v v 得 03314v v +-=t t(1)由 ⎰⎰=t xx t x 0d d 0v 得 00421212x t t t x ++-=v (2)将t =3s时,x =9 m,v =2 m·s-1代入(1) (2)得v 0=-1 m·s-1,x 0= m .于是可得质点运动方程为75.0121242+-=t t x 1 -14 一石子从空中由静止下落,由于空气阻力,石子并非作自由落体运动,现测得其加速度a =A -B v ,式中A 、B 为正恒量,求石子下落的速度和运动方程.分析 本题亦属于运动学第二类问题,与上题不同之处在于加速度是速度v 的函数,因此,需将式d v =a (v )d t 分离变量为t a d )(d =v v 后再两边积分. ~解 选取石子下落方向为y 轴正向,下落起点为坐标原点.(1) 由题意知 v v B A ta -==d d (1) 用分离变量法把式(1)改写为t B A d d =-v v (2) 将式(2)两边积分并考虑初始条件,有⎰⎰=-t t B A 0d d d 0v v v vv得石子速度 )1(Bt e BA --=v 由此可知当,t →∞时,BA →v 为一常量,通常称为极限速度或收尾速度. (2) 再由)1(d d Bt e BA t y --==v 并考虑初始条件有 t eB A y t Bt y d )1(d 00⎰⎰--= {得石子运动方程)1(2-+=-Bt e BA tB A y 1 -15 一质点具有恒定加速度a =6i +4j ,式中a 的单位为m·s-2 .在t =0时,其速度为零,位置矢量r 0 =10 m i .求:(1) 在任意时刻的速度和位置矢量;(2) 质点在Oxy 平面上的轨迹方程,并画出轨迹的示意图.分析 与上两题不同处在于质点作平面曲线运动,根据叠加原理,求解时需根据加速度的两个分量a x 和a y 分别积分,从而得到运动方程r 的两个分量式x (t )和y (t ).由于本题中质点加速度为恒矢量,故两次积分后所得运动方程为固定形式,即20021t a t x x x x ++=v 和20021t a t y y y y ++=v ,两个分运动均为匀变速直线运动.读者不妨自己验证一下.解 由加速度定义式,根据初始条件t 0 =0时v 0 =0,积分可得⎰⎰⎰+==t t t t 000)d 46(d d j i a v v j i t t 46+=v 又由td d r =v 及初始条件t =0 时,r 0=(10 m)i ,积分可得 ⎰⎰⎰+==t t rr t t t t 00)d 46(d d 0j i r v -j i r 222)310(t t ++=由上述结果可得质点运动方程的分量式,即x =10+3t 2y =2t 2消去参数t ,可得运动的轨迹方程3y =2x -20 m 这是一个直线方程.直线斜率32tan d d ===αx y k ,α=33°41′.轨迹如图所示.1 -16 一质点在半径为R 的圆周上以恒定的速率运动,质点由位置A 运动到位置B,OA 和OB 所对的圆心角为Δθ.(1) 试证位置A 和B 之间的平均加速度为)Δ(/)Δcos 1(22θR θa v -=;(2) 当Δθ分别等于90°、30°、10°和1°时,平均加速度各为多少 并对结果加以讨论.分析 瞬时加速度和平均加速度的物理含义不同,它们分别表示为t d d v =a 和tΔΔv =a .在匀速率圆周运动中,它们的大小分别为Ra n 2v =,t a ΔΔv = ,式中|Δv |可由图(B)中的几何关系得到,而Δt 可由转过的角度Δθ 求出.!由计算结果能清楚地看到两者之间的关系,即瞬时加速度是平均加速度在Δt →0 时的极限值.解 (1) 由图(b)可看到Δv =v 2 -v 1 ,故θΔcos 2Δ212221v v v v -+=v)Δcos 1(2θ-=v而vv θR s t ΔΔΔ==所以 θR θt a Δ)cos Δ1(2ΔΔ2v -==v (2) 将Δθ=90°,30°,10°,1°分别代入上式,得(R a 219003.0v ≈,R a 229886.0v ≈R a 239987.0v ≈,Ra 24000.1v ≈ 以上结果表明,当Δθ→0 时,匀速率圆周运动的平均加速度趋近于一极限值,该值即为法向加速度R2v . 1 -17 质点在Oxy 平面内运动,其运动方程为r = + )j ,式中r 的单位为m,t 的单位为s .求:(1)质点的轨迹方程;(2) 在t 1= 到t 2 = 时间内的平均速度;(3) t 1 =s时的速度及切向和法向加速度;(4) t = 时质点所在处轨道的曲率半径ρ.分析 根据运动方程可直接写出其分量式x =x (t )和y =y (t ),从中消去参数t ,即得质点的轨迹方程.平均速度是反映质点在一段时间内位置的变化率,即tΔΔr =v ,它与时间间隔Δt 的大小有关,当Δt →0 时,平均速度的极限即瞬时速度td d r =v .切向和法向加速度是指在自然坐标下的分矢量a t 和a n ,前者只反映质点在切线方向速度大小的变化率,即t t te a d d v =,后者只反映质点速度方向的变化,它可由总加速度a 和a t 得到.在求得t 1 时刻质点的速度和法向加速度的大小后,可由公式ρa n 2v =求ρ. 解 (1) 由参数方程x =, y =消去t 得质点的轨迹方程:y =(2) 在t 1 =s 到t 2 =s时间内的平均速度j i r r 0.60.2ΔΔ1212-=--==t t t r v 、(3) 质点在任意时刻的速度和加速度分别为j i j i j i t ty t x t y x 0.40.2d d d d )(-=+=+=v v v j j i a 222220.4d d d d )(-⋅-=+=s m ty t x t 则t 1 =s时的速度v (t )|t =1s=切向和法向加速度分别为t t y x t t t tt e e e a 222s 1s m 58.3)(d d d d -=⋅=+==v v v n n t n a a e e a 222s m 79.1-⋅=-=(4) t =s质点的速度大小为122s m 47.4-⋅=+=y x v v v…则m 17.112==na ρv 1 -18 飞机以100 m·s-1 的速度沿水平直线飞行,在离地面高为100 m 时,驾驶员要把物品空投到前方某一地面目标处,问:(1) 此时目标在飞机正下方位置的前面多远 (2) 投放物品时,驾驶员看目标的视线和水平线成何角度(3) 物品投出s后,它的法向加速度和切向加速度各为多少分析 物品空投后作平抛运动.忽略空气阻力的条件下,由运动独立性原理知,物品在空中沿水平方向作匀速直线运动,在竖直方向作自由落体运动.到达地面目标时,两方向上运动时间是相同的.因此,分别列出其运动方程,运用时间相等的条件,即可求解.此外,平抛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只存在竖直向下的重力加速度.为求特定时刻t 时物体的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只需求出该时刻它们与重力加速度之间的夹角α或β.由图可知,在特定时刻t ,物体的切向加速度和水平线之间的夹角α,可由此时刻的两速度分量v x 、v y 求出,这样,也就可将重力加速度g 的切向和法向分量求得.解 (1) 取如图所示的坐标,物品下落时在水平和竖直方向的运动方程分别为x =vt , y =1/2 gt 2飞机水平飞行速度v =100 m·s -1 ,飞机离地面的高度y =100 m,由上述两式可得目标在飞机正下方前的距离m 4522==gy x v(2) 视线和水平线的夹角为 ! o 5.12arctan ==xy θ (3) 在任意时刻物品的速度与水平轴的夹角为vv v gt αx yarctan arctan ==取自然坐标,物品在抛出2s 时,重力加速度的切向分量与法向分量分别为2s m 88.1arctan sin sin -⋅=⎪⎭⎫ ⎝⎛==v gt g αg a t 2s m 62.9arctan cos cos -⋅=⎪⎭⎫ ⎝⎛==v gt g αg a n 1 -19 如图(a)所示,一小型迫击炮架设在一斜坡的底端O 处,已知斜坡倾角为α,炮身与斜坡的夹角为β,炮弹的出口速度为v 0,忽略空气阻力.求:(1)炮弹落地点P 与点O 的距离OP ;(2) 欲使炮弹能垂直击中坡面.证明α和β必须满足αβtan 21tan =并与v 0 无关. 分析 这是一个斜上抛运动,看似简单,但针对题目所问,如不能灵活运用叠加原理,建立一个恰当的坐标系,将运动分解的话,求解起来并不容易.现建立如图(a)所示坐标系,则炮弹在x 和y 两个方向的分运动均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其初速度分别为v 0cos β和v 0sin β,其加速度分别为g sin α和gcos α.在此坐标系中炮弹落地时,应有y =0,则x =OP .如欲使炮弹垂直击中坡面,则应满足v x =0,直接列出有关运动方程和速度方程,即可求解.由于本题中加速度g 为恒矢量.故第一问也可由运动方程的矢量式计算,即20g 21t t +=v r ,做出炮弹落地时的矢量图[如图(B)所示],由图中所示几何关系也可求得OP (即图中的r 矢量).(1)解1 由分析知,炮弹在图(a)所示坐标系中两个分运动方程为~αgt βt x sin 21cos 20-=v (1) αgt βt y cos 21sin 20-=v (2) 令y =0 求得时间t 后再代入式(1)得)cos(cos sin 2)sin sin cos (cos cos sin 2220220βααg ββαβααg βx OP +=-==v v 解2 做出炮弹的运动矢量图,如图(b)所示,并利用正弦定理,有βgt αt βαsin 212πsin 2πsin 20=⎪⎭⎫ ⎝⎛+=⎪⎭⎫ ⎝⎛--v r 从中消去t 后也可得到同样结果.(2) 由分析知,如炮弹垂直击中坡面应满足y =0 和v x =0,则0sin cos 0=-=αgt βx v v (3)由(2)(3)两式消去t 后得"αβsin 21tan = 由此可知.只要角α和β满足上式,炮弹就能垂直击中坡面,而与v 0 的大小无关.讨论 如将炮弹的运动按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分解,求解本题将会比较困难,有兴趣读者不妨自己体验一下.1 -20 一直立的雨伞,张开后其边缘圆周的半径为R ,离地面的高度为h ,(1) 当伞绕伞柄以匀角速ω旋转时,求证水滴沿边缘飞出后落在地面上半径为g ωh R r /212+=的圆周上;(2) 读者能否由此定性构想一种草坪上或农田灌溉用的旋转式洒水器的方案分析 选定伞边缘O 处的雨滴为研究对象,当伞以角速度ω旋转时,雨滴将以速度v 沿切线方向飞出,并作平抛运动.建立如图(a)所示坐标系,列出雨滴的运动方程并考虑图中所示几何关系,即可求证.由此可以想像如果让水从一个旋转的有很多小孔的喷头中飞出,从不同小孔中飞出的水滴将会落在半径不同的圆周上,为保证均匀喷洒对喷头上小孔的分布还要给予精心的考虑.解 (1) 如图(a)所示坐标系中,雨滴落地的运动方程为t ωR t x ==v (1)h gt y ==221 (2) 由式(1)(2)可得 gh ωR x 2222= !由图(a)所示几何关系得雨滴落地处圆周的半径为22221ωgh R R x r +=+= (2) 常用草坪喷水器采用如图(b)所示的球面喷头(θ0 =45°)其上有大量小孔.喷头旋转时,水滴以初速度v 0 从各个小孔中喷出,并作斜上抛运动,通常喷头表面基本上与草坪处在同一水平面上.则以φ角喷射的水柱射程为gR 2sin 0v =为使喷头周围的草坪能被均匀喷洒,喷头上的小孔数不但很多,而且还不能均匀分布,这是喷头设计中的一个关键问题.1 -21 一足球运动员在正对球门前 m 处以 m·s-1 的初速率罚任意球,已知球门高为 m .若要在垂直于球门的竖直平面内将足球直接踢进球门,问他应在与地面成什么角度的范围内踢出足球 (足球可视为质点)分析 被踢出后的足球,在空中作斜抛运动,其轨迹方程可由质点在竖直平面内的运动方程得到.由于水平距离x 已知,球门高度又限定了在y 方向的范围,故只需将x 、y 值代入即可求出.解 取图示坐标系Oxy ,由运动方程θt x cos v =, 221sin gt θt y -=v >消去t 得轨迹方程222)tan 1(2tan x θg θx y +-=v以x = m,v = m·s-1 及 m≥y ≥0 代入后,可解得71.11°≥θ1 ≥69.92°27.92°≥θ2 ≥18.89°如何理解上述角度的范围在初速一定的条件下,球击中球门底线或球门上缘都将对应有两个不同的投射倾角(如图所示).如果以θ>71.11°或θ <°踢出足球,都将因射程不足而不能直接射入球门;由于球门高度的限制,θ 角也并非能取°与°之间的任何值.当倾角取值为°<θ <69.92°时,踢出的足球将越过门缘而离去,这时球也不能射入球门.因此可取的角度范围只能是解中的结果.1 -22 一质点沿半径为R 的圆周按规律2021bt t s -=v 运动,v 0 、b 都是常量.(1) 求t 时刻质点的总加速度;(2) t 为何值时总加速度在数值上等于b (3) 当加速度达到b 时,质点已沿圆周运行了多少圈分析 在自然坐标中,s 表示圆周上从某一点开始的曲线坐标.由给定的运动方程s =s (t ),对时间t 求一阶、二阶导数,即是沿曲线运动的速度v 和加速度的切向分量a t,而加速度的法向分量为a n =v 2 /R .这样,总加速度为a =a te t+a n e n .至于质点在t 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即为曲线坐标的改变量Δs =s t -s 0.因圆周长为2πR,质点所转过的圈数自然可求得.解 (1) 质点作圆周运动的速率为bt t s -==0d d v v "其加速度的切向分量和法向分量分别为b t s a t -==22d d , Rbt R a n 202)(-==v v 故加速度的大小为R )(402222bt b a a a a t tn -+=+=v 其方向与切线之间的夹角为⎥⎦⎤⎢⎣⎡--==Rb bt a a θt n 20)(arctan arctan v (2) 要使|a |=b ,由b bt b R R=-+4022)(1v 可得 bt 0v = (3) 从t =0 开始到t =v 0 /b 时,质点经过的路程为bs s s t 2200v =-= }因此质点运行的圈数为bRR s n π4π220v == 1 -23 一半径为 m 的飞轮在启动时的短时间内,其角速度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在t =s 时测得轮缘一点的速度值为 m·s-1.求:(1) 该轮在t′=s的角速度,轮缘一点的切向加速度和总加速度;(2)该点在s内所转过的角度.分析 首先应该确定角速度的函数关系ω=kt 2.依据角量与线量的关系由特定时刻的速度值可得相应的角速度,从而求出式中的比例系数k ,ω=ω(t )确定后,注意到运动的角量描述与线量描述的相应关系,由运动学中两类问题求解的方法(微分法和积分法),即可得到特定时刻的角加速度、切向加速度和角位移.解 因ωR =v ,由题意ω∝t 2 得比例系数322s rad 2-⋅===Rtt ωk v 所以 22)(t t ωω== 则t ′=s 时的角速度、角加速度和切向加速度分别为12s rad 5.02-⋅='=t ω2s rad 0.24d d -⋅='==t tωα :2s m 0.1-⋅==R αa t总加速度n t t n R ωR αe e a a a 2+=+= ()()2222s m 01.1-⋅=+=R ωR αa在s内该点所转过的角度rad 33.532d 2d 203202200====-⎰⎰t t t t ωθθ 1 -24 一质点在半径为 m 的圆周上运动,其角位置为342t θ+=,式中θ 的单位为rad,t 的单位为s.(1) 求在t =s时质点的法向加速度和切向加速度.(2) 当切向加速度的大小恰等于总加速度大小的一半时,θ 值为多少(3) t 为多少时,法向加速度和切向加速度的值相等分析 掌握角量与线量、角位移方程与位矢方程的对应关系,应用运动学求解的方法即可得到.解 (1) 由于342t θ+=,则角速度212d d t tθω==.在t =2 s 时,法向加速度和切向加速度的数值分别为 22s 2s m 30.2-=⋅==ωr a t n*2s 2s m 80.4d d -=⋅==t ωr a t t(2) 当22212/t n t a a a a +==时,有223n t a a =,即 ()()422212243t r rt = 得 3213=t 此时刻的角位置为 rad 15.3423=+=t θ(3) 要使t n a a =,则有()()422212243t r rt = t =s1 -25 一无风的下雨天,一列火车以v 1= m·s-1 的速度匀速前进,在车内的旅客看见玻璃窗外的雨滴和垂线成75°角下降.求雨滴下落的速度v2 .(设下降的雨滴作匀速运动)…分析 这是一个相对运动的问题.设雨滴为研究对象,地面为静止参考系S,火车为动参考系S′.v 1 为S′相对S 的速度,v 2 为雨滴相对S的速度,利用相对运动速度的关系即可解.解 以地面为参考系,火车相对地面运动的速度为v 1 ,雨滴相对地面竖直下落的速度为v 2 ,旅客看到雨滴下落的速度v 2′为相对速度,它们之间的关系为1'22v v v += (如图所示),于是可得 1o 12s m 36.575tan -⋅==v v 1 -26 如图(a)所示,一汽车在雨中沿直线行驶,其速率为v 1 ,下落雨滴的速度方向偏于竖直方向之前θ 角,速率为v 2′,若车后有一长方形物体,问车速v 1为多大时,此物体正好不会被雨水淋湿分析 这也是一个相对运动的问题.可视雨点为研究对象,地面为静参考系S,汽车为动参考系S′.如图(a)所示,要使物体不被淋湿,在车上观察雨点下落的方向(即雨点相对于汽车的运动速度v 2′的方向)应满足hl αarctan ≥.再由相对速度的矢量关系122v v v -=',即可求出所需车速v 1.解 由122v v v -='[图(b)],有θθαcos sin arctan221v v v -= 而要使hlαarctan ≥,则 hl θθ≥-cos sin 221v v v :⎪⎭⎫ ⎝⎛+≥θh θl sin cos 21v v 1 -27 一人能在静水中以 m·s-1 的速度划船前进.今欲横渡一宽为 ×103 m 、水流速度为 m·s-1 的大河.(1) 他若要从出发点横渡该河而到达正对岸的一点,那么应如何确定划行方向 到达正对岸需多少时间 (2)如果希望用最短的时间过河,应如何确定划行方向 船到达对岸的位置在什么地方分析 船到达对岸所需时间是由船相对于岸的速度v 决定的.由于水流速度u 的存在, v 与船在静水中划行的速度v ′之间有v =u +v ′(如图所示).若要。

大学物理第六章课后习题答案马文蔚第五版

大学物理第六章课后习题答案马文蔚第五版

第六章 静电场中的导体与电介质6 -1 将一个带正电的带电体A 从远处移到一个不带电的导体B 附近,则导体B 的电势将( )(A ) 升高 (B ) 降低 (C ) 不会发生变化 (D ) 无法确定分析与解 不带电的导体B 相对无穷远处为零电势。

由于带正电的带电体A 移到不带电的导体B 附近时,在导体B 的近端感应负电荷;在远端感应正电荷,不带电导体的电势将高于无穷远处,因而正确答案为(A )。

6 -2 将一带负电的物体M 靠近一不带电的导体N ,在N 的左端感应出正电荷,右端感应出负电荷。

若将导体N 的左端接地(如图所示),则( ) (A ) N 上的负电荷入地 (B )N 上的正电荷入地 (C ) N 上的所有电荷入地 (D )N 上所有的感应电荷入地分析与解 导体N 接地表明导体N 为零电势,即与无穷远处等电势,这与导体N 在哪一端接地无关。

因而正确答案为(A )。

6 -3 如图所示将一个电量为q 的点电荷放在一个半径为R 的不带电的导体球附近,点电荷距导体球球心为d ,参见附图。

设无穷远处为零电势,则在导体球球心O 点有( ) (A )dεqV E 0π4,0== (B )d εqV d εq E 020π4,π4==(C )0,0==V E (D )RεqV d εq E 020π4,π4==分析与解 达到静电平衡时导体内处处各点电场强度为零。

点电荷q 在导 体球表面感应等量异号的感应电荷±q′,导体球表面的感应电荷±q′在球心O 点激发的电势为零,O 点的电势等于点电荷q 在该处激发的电势。

因而正确答案为(A )。

6 -4 根据电介质中的高斯定理,在电介质中电位移矢量沿任意一个闭合曲面的积分等于这个曲面所包围自由电荷的代数和。

下列推论正确的是( )(A)若电位移矢量沿任意一个闭合曲面的积分等于零,曲面内一定没有自由电荷(B)若电位移矢量沿任意一个闭合曲面的积分等于零,曲面内电荷的代数和一定等于零(C)若电位移矢量沿任意一个闭合曲面的积分不等于零,曲面内一定有极化电荷(D)介质中的高斯定律表明电位移矢量仅仅与自由电荷的分布有关(E)介质中的电位移矢量与自由电荷和极化电荷的分布有关分析与解电位移矢量沿任意一个闭合曲面的通量积分等于零,表明曲面内自由电荷的代数和等于零;由于电介质会改变自由电荷的空间分布,介质中的电位移矢量与自由电荷与位移电荷的分布有关。

大学 物理学 第五版 马文蔚 答案上下册第二章

大学 物理学 第五版 马文蔚 答案上下册第二章

第二章 牛顿定律1.质量10m kg =的物体沿X 轴无摩擦地运动,设0t =时物体位于原点,速度为零(即000,0x v ==)。

求物体在力34()F x N =+的作用下运动到3m 处的加速度及速度的大小。

解:由于物体作直线运动,所以其加速度和速度均可当标量处理。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34F xa m m +==,将3m,10x m kg ==代入上式,得21.5(m )a s -= 因34x dv dv dx dva v m dt dx dt dx+====,所以由 3410x vdv dx +=, 对上式两边取积分并代入初始条件,得3410vx xxvdv adx dx +==⎰⎰⎰, 解之得 22132210x xv +=将3m x=代入上式,得12.3(m )v s -==2.在光滑水平面上固定了一个半径为R 的圆环,一个质量为m 的物体A 以初速度为0v 靠圆环内壁作圆周运动,物体与环壁的摩擦系数为μ,试求物体任一时刻的速率v ?解:以物体A 作为研究对象。

物体A 除受到重力mg ,水平面的支持力'N 外,还在水平面受到环壁的正压力N 和滑动摩擦力f,如图所示。

由于A 在水平面内作减速圆周运动,存在切向加速度t a 和法向加速度n a ,所以可选择自然坐标分量式表示牛顿方程。

根据题意,列出下列方程:2(1)(2)(3)dvm f dt vm N R f N μ⎧=-⎪⎪⎪=⎨⎪=⎪⎪⎩将式(2)和(3)代入式(1)得2v dvR dt μ-=,将上式分离变量得2dv dt v R μ=-将上式变成积分形式020vt v dv dt v Rμ=-⎰⎰, 上式积分得 001v v v t Rμ=+ 3.一物体A 放置在水平面上,已知物体质量2m kg =,A 与水平面之间的滑动摩擦系数0.57μ=。

要使物体A 沿水平面匀速运动,试求这时拉力的最小值及拉力的方向。

解:如图所示。

物体A 受到的4个力:重力mg 、滑动摩擦力f 、支持力N 及拉力F ,各力方向如图所示。

大学物理活页作业(马文蔚主编)答案

大学物理活页作业(马文蔚主编)答案

1.C
2.D
3.D
4.C
5.18J;6m/s
6.5/3
7.解:摩擦力 f m g
由功能原理

f
( x1

x2 ) 0
1 2
kx12
1 质点运动学单元练习一答案—8
解得

kx12
.
2m g(x1 x2 )
8.解:根据牛顿运动定律
v2 mg cos FN m R
由能量守恒定律

dr

2i

2tj
( SI )
a

dv

2 j
( SI )
dt
dt
v2 2i 4 j (m / s)


a2 2 j
(m / s2 )
8.解:
1 质点运动学单元练习一答案—1
1.质点运动学单元练习(一)答案
1.B 2.D
3.D
4.B
5.3.0m;5.0m(提示:首先分析质点的运动规律,在 t<2.0s 时质点沿 x 轴正方 向运动;在 t=2.0s 时质点的速率为零;,在 t>2.0s 时质点沿 x 轴反方向运动;由位秱 和路程的定义可以求得答案。)
Ep

1 2
mv12

1 2
m2v
2 2

1 2
(m1
m2 )v 2

联立①、②得
Ep

1 2
m1m2
(v 1
v2 )2
/(m1
m2 )
10.解:(1)由题给条件 m、M 系统水平方向动量守恒,m、M、地系统机械能守 恒.

大学物理第五版课后答案上 马文蔚

大学物理第五版课后答案上 马文蔚

1-1 分析与解 (1) 质点在t 至(t +Δt )时间内沿曲线从P 点运动到P ′点,各量关系如图所示, 其中路程Δs =PP ′, 位移大小|Δr |=PP ′,而Δr =|r |-|r |表示质点位矢大小的变化量,三个量的物理含义不同,在曲线运动中大小也不相等(注:在直线运动中有相等的可能).但当Δt →0 时,点P ′无限趋近P 点,则有|d r |=d s ,但却不等于d r .故选(B).(2) 由于|Δr |≠Δs ,故tst ΔΔΔΔ≠r ,即|v |≠v . 但由于|d r |=d s ,故tst d d d d =r ,即|v |=v .由此可见,应选(C). 1-2 分析与解trd d 表示质点到坐标原点的距离随时间的变化率,在极坐标系中叫径向速率.通常用符号v r 表示,这是速度矢量在位矢方向上的一个分量;td d r表示速度矢量;在自然坐标系中速度大小可用公式tsd d =v 计算,在直角坐标系中则可由公式22d d d d ⎪⎭⎫⎝⎛+⎪⎭⎫ ⎝⎛=t y t x v 求解.故选(D).1-3 分析与解 td d v表示切向加速度a t,它表示速度大小随时间的变化率,是加速度矢量沿速度方向的一个分量,起改变速度大小的作用;trd d 在极坐标系中表示径向速率v r (如题1-2 所述);ts d d 在自然坐标系中表示质点的速率v ;而t d d v 表示加速度的大小而不是切向加速度a t.因此只有(3) 式表达是正确的.故选(D).1-4 分析与解 加速度的切向分量a t起改变速度大小的作用,而法向分量a n 起改变速度方向的作用.质点作圆周运动时,由于速度方向不断改变,相应法向加速度的方向也在不断改变,因而法向加速度是一定改变的.至于a t是否改变,则要视质点的速率情况而定.质点作匀速率圆周运动时, a t恒为零;质点作匀变速率圆周运动时, a t为一不为零的恒量,当a t改变时,质点则作一般的变速率圆周运动.由此可见,应选(B).1-5 分析与解 本题关键是先求得小船速度表达式,进而判断运动性质.为此建立如图所示坐标系,设定滑轮距水面高度为h,t 时刻定滑轮距小船的绳长为l ,则小船的运动方程为22h l x -=,其中绳长l 随时间t 而变化.小船速度22d d d d h l t lltx-==v ,式中t ld d 表示绳长l 随时间的变化率,其大小即为v 0,代入整理后为θlh l cos /0220v v v =-=,方向沿x 轴负向.由速度表达式,可判断小船作变加速运动.故选(C).1-6 分析 位移和路程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只有当质点作直线运动且运动方向不改变时,位移的大小才会与路程相等.质点在t 时间内的位移Δx 的大小可直接由运动方程得到:0Δx x x t -=,而在求路程时,就必须注意到质点在运动过程中可能改变运动方向,此时,位移的大小和路程就不同了.为此,需根据0d d =tx来确定其运动方向改变的时刻t p,求出0~t p 和t p ~t 内的位移大小Δx 1 、Δx 2 ,则t 时间内的路程21x x s ∆+∆=,如图所示,至于t =4.0 s 时质点速度和加速度可用tx d d 和22d d t x两式计算.解 (1) 质点在4.0 s 内位移的大小 m 32Δ04-=-=x x x(2) 由 0d d =tx得知质点的换向时刻为 s 2=p t (t =0不合题意)则 m 0.8Δ021=-=x x x ,m 40Δ242-=-=x x x所以,质点在4.0 s 时间间隔内的路程为 m 48ΔΔ21=+=x x s (3) t =4.0 s 时 ,1s0.4s m 48d d -=⋅-==t t xv,2s0.422m.s 36d d -=-==t t xa1-7 分析 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可知,在直线运动中v -t 曲线的斜率为加速度的大小(图中AB 、CD 段斜率为定值,即匀变速直线运动;而线段BC 的斜率为0,加速度为零,即匀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恒量,在a -t 图上是平行于t 轴的直线,由v -t 图中求出各段的斜率,即可作出a -t 图线.又由速度的定义可知,x -t 曲线的斜率为速度的大小.因此,匀速直线运动所对应的x -t 图应是一直线,而匀变速直线运动所对应的x –t 图为t 的二次曲线.根据各段时间内的运动方程x =x (t ),求出不同时刻t 的位置x ,采用描数据点的方法,可作出x -t 图.解 将曲线分为AB 、BC 、CD 三个过程,它们对应的加速度值分别为2s m 20-⋅=--=AB AB AB t t a v v (匀加速直线运动),0=BC a (匀速直线运动)2s m 10-⋅-=--=CD CD CD t t a v v (匀减速直线运动)根据上述结果即可作出质点的a -t 图[图(B)]. 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有2021t t x x ++=v由此,可计算在0~2s和4~6s时间间隔内各时刻的位置分别为用描数据点的作图方法,由表中数据可作0~2s和4~6s时间内的x -t 图.在2~4s时间内, 质点是作1s m 20-⋅=v 的匀速直线运动, 其x -t 图是斜率k =20的一段直线[图(c)].1-8 分析 质点的轨迹方程为y =f (x ),可由运动方程的两个分量式x (t )和y (t )中消去t 即可得到.对于r 、Δr 、Δr 、Δs 来说,物理含义不同,可根据其定义计算.其中对s 的求解用到积分方法,先在轨迹上任取一段微元d s ,则22)d ()d (d y x s +=,最后用⎰=s s d 积分求s.解 (1) 由x (t )和y (t )中消去t 后得质点轨迹方程为,2412x y -= 这是一个抛物线方程,轨迹如图(a)所示.(2) 将t =0s和t =2s分别代入运动方程,可得相应位矢分别为j r 20= , j i r 242-=图(a)中的P 、Q 两点,即为t =0s和t =2s时质点所在位置.(3) 由位移表达式,得 j i j i r r r 24)()(Δ020212-=-+-=-=y y x x 其中位移大小m 66.5)(Δ)(ΔΔ22=+=y x r而径向增量m 47.2ΔΔ2020222202=+-+=-==y x y x r r r r*(4) 如图(B)所示,所求Δs 即为图中PQ 段长度,先在其间任意处取AB 微元d s ,则22)d ()d (d y x s +=,由轨道方程可得x x y d 21d -=,代入d s ,则2s内路程为m 91.5d 4d 402=+==⎰⎰x x s s QP1-9 分析 由运动方程的分量式可分别求出速度、加速度的分量,再由运动合成算出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解 (1) 速度的分量式为 t t x x 6010d d +-==v , t ty y 4015d d -==v 当t =0 时, v o x =-10 m ·s-1, v o y =15 m ·s-1,则初速度大小为120200s m 0.18-⋅=+=y x v v v设v o 与x 轴的夹角为α,则 23tan 00-==xy αv v α=123°41′(2) 加速度的分量式为2s m 60d d -⋅==ta xx v , 2s m 40d d -⋅-==t a y y v则加速度的大小为 222s m 1.72-⋅=+=y x a a a设a 与x 轴的夹角为β,则32tan -==x ya a β ,β=-33°41′(或326°19′) 1-10 分析 在升降机与螺丝之间有相对运动的情况下,一种处理方法是取地面为参考系,分别讨论升降机竖直向上的匀加速度运动和初速不为零的螺丝的自由落体运动,列出这两种运动在同一坐标系中的运动方程y 1 =y 1(t )和y 2 =y 2(t ),并考虑它们相遇,即位矢相同这一条件,问题即可解;另一种方法是取升降机(或螺丝)为参考系,这时,螺丝(或升降机)相对它作匀加速运动,但是,此加速度应该是相对加速度.升降机厢的高度就是螺丝(或升降机)运动的路程.解1 (1) 以地面为参考系,取如图所示的坐标系,升降机与螺丝的运动方程分别为 20121at t y +=v 20221gt t h y -+=v 当螺丝落至底面时,有y 1 =y 2 ,即20202121gt t h at t -+=+v v s 705.02=+=ag ht (2) 螺丝相对升降机外固定柱子下降的距离为m 716.021202=+-=-=gt t y h d v解2 (1)以升降机为参考系,此时,螺丝相对它的加速度大小a ′=g +a ,螺丝落至底面时,有2)(210t a g h +-= s 705.02=+=ag ht(2) 由于升降机在t 时间内上升的高度为2021at t h +='v 则 m 716.0='-=h h d1-11 分析 该题属于运动学的第一类问题,即已知运动方程r =r (t )求质点运动的一切信息(如位置矢量、位移、速度、加速度).在确定运动方程时,若取以点(0,3)为原点的O ′x ′y ′坐标系,并采用参数方程x ′=x ′(t )和y ′=y ′(t )来表示圆周运动是比较方便的.然后,运用坐标变换x =x 0 +x ′和y =y 0 +y ′,将所得参数方程转换至Oxy 坐标系中,即得Oxy 坐标系中质点P 在任意时刻的位矢.采用对运动方程求导的方法可得速度和加速度.解 (1) 如图(B)所示,在O ′x ′y ′坐标系中,因t Tθπ2=,则质点P 的参数方程为t TR x π2sin=',t TR y π2cos-=' 坐标变换后,在O x y 坐标系中有t T R x x π2sin='=, R t TR y y y +-=+'=π2cos 0 则质点P 的位矢方程为j i r ⎪⎭⎫ ⎝⎛+-+=R t T R t T R π2cos π2sinj i )]π1.0(cos 1[3)π1.0(sin 3t t -+=(2) 5s时的速度和加速度分别为jj i r )s m π3.0(π2sin π2π2cos π2d d 1-⋅=+==t T T R t T T R t v i j i r a )s m π03.0(π2cos )π2(π2sin )π2(d d 222222-⋅-=+-==t TT R t T T R t1-12 分析 为求杆顶在地面上影子速度的大小,必须建立影长与时间的函数关系,即影子端点的位矢方程.根据几何关系,影长可通过太阳光线对地转动的角速度求得.由于运动的相对性,太阳光线对地转动的角速度也就是地球自转的角速度.这样,影子端点的位矢方程和速度均可求得.解 设太阳光线对地转动的角速度为ω,从正午时分开始计时,则杆的影长为s =h tg ωt ,下午2∶00 时,杆顶在地面上影子的速度大小为132s m 1094.1cos d d --⋅⨯===tωωh t s v当杆长等于影长时,即s =h ,则s 606034πarctan 1⨯⨯===ωh s ωt 即为下午3∶00 时.1-13 分析 本题属于运动学第二类问题,即已知加速度求速度和运动方程,必须在给定条件下用积分方法解决.由t a d d v =和tx d d =v 可得t a d d =v 和t x d d v =.如a =a (t )或v =v (t ),则可两边直接积分.如果a 或v 不是时间t 的显函数,则应经过诸如分离变量或变量代换等数学操作后再做积分.解 由分析知,应有⎰⎰=tt a 0d d 0vv v得 03314v v +-=t t (1) 由⎰⎰=txx t x 0d d 0v得 00421212x t t t x ++-=v (2) 将t =3s时,x =9 m,v =2 m ·s-1代入(1) (2)得v 0=-1 m ·s-1,x 0=0.75 m .于是可得质点运动方程为75.0121242+-=t t x 1-14 分析 本题亦属于运动学第二类问题,与上题不同之处在于加速度是速度v 的函数,因此,需将式d v =a (v )d t 分离变量为t a d )(d =v v后再两边积分. 解 选取石子下落方向为y 轴正向,下落起点为坐标原点. (1) 由题意知 v vB A ta -==d d (1) 用分离变量法把式(1)改写为t B A d d =-vv(2)将式(2)两边积分并考虑初始条件,有⎰⎰=-t t B A 0d d d 0v v v vv 得石子速度 )1(Bte BA --=v 由此可知当,t →∞时,BA→v 为一常量,通常称为极限速度或收尾速度.(2) 再由)1(d d Bt e BAt y --==v 并考虑初始条件有 t e B A y t Bt y d )1(d 00⎰⎰--= 得石子运动方程)1(2-+=-Bt e B A t B A y 1-15 分析 与上两题不同处在于质点作平面曲线运动,根据叠加原理,求解时需根据加速度的两个分量a x 和a y 分别积分,从而得到运动方程r 的两个分量式x (t )和y (t ).由于本题中质点加速度为恒矢量,故两次积分后所得运动方程为固定形式,即20021t a t x x x x ++=v 和20021t a t y y y y ++=v ,两个分运动均为匀变速直线运动.读者不妨自己验证一下.解 由加速度定义式,根据初始条件t 0 =0时v 0 =0,积分可得⎰⎰⎰+==tt t t 0)d 46(d d j i a vv j i t t 46+=v又由td d r=v 及初始条件t =0 时,r 0=(10 m)i ,积分可得 ⎰⎰⎰+==ttrr t t t t 0)d 46(d d 0j i r v j i r 222)310(t t ++=由上述结果可得质点运动方程的分量式,即x =10+3t 2 y =2t 2消去参数t ,可得运动的轨迹方程 3y =2x -20 m 这是一个直线方程.直线斜率32tan d d ===αx y k ,α=33°41′.轨迹如图所示.1-16 分析 瞬时加速度和平均加速度的物理含义不同,它们分别表示为td d v=a 和tΔΔv=a .在匀速率圆周运动中,它们的大小分别为R a n 2v =,t a ΔΔv = ,式中|Δv |可由图(B)中的几何关系得到,而Δt 可由转过的角度Δθ 求出.由计算结果能清楚地看到两者之间的关系,即瞬时加速度是平均加速度在Δt →0 时的极限值.解 (1) 由图(b)可看到Δv =v 2 -v 1 ,故θΔcos 2Δ212221v v v v -+=v )Δcos 1(2θ-=v 而 vv θR s t ΔΔΔ==所以θR θt a Δ)cos Δ1(2ΔΔ2v -==v (2) 将Δθ=90°,30°,10°,1°分别代入上式,得,R a 219003.0v ≈,R a 229886.0v ≈ R a 239987.0v ≈,Ra 24000.1v ≈以上结果表明,当Δθ→0 时,匀速率圆周运动的平均加速度趋近于一极限值,该值即为法向加速度R2v .1-17 分析 根据运动方程可直接写出其分量式x =x (t )和y =y (t ),从中消去参数t ,即得质点的轨迹方程.平均速度是反映质点在一段时间内位置的变化率,即tΔΔr=v ,它与时间间隔Δt 的大小有关,当Δt →0 时,平均速度的极限即瞬时速度td d r =v .切向和法向加速度是指在自然坐标下的分矢量a t 和a n ,前者只反映质点在切线方向速度大小的变化率,即tt te a d d v =,后者只反映质点速度方向的变化,它可由总加速度a 和a t 得到.在求得t 1 时刻质点的速度和法向加速度的大小后,可由公式ρa n 2v =求ρ.解 (1) 由参数方程 x =2.0t , y =19.0-2.0t 2消去t 得质点的轨迹方程:y =19.0 -0.50x 2(2) 在t 1 =1.00s 到t 2 =2.0s时间内的平均速度j i r r 0.60.2ΔΔ1212-=--==t t t r v (3) 质点在任意时刻的速度和加速度分别为j i j i j i t tyt x t y x 0.40.2d d d d )(-=+=+=v v v j j i a 222220.4d d d d )(-⋅-=+=s m t y t x t则t 1 =1.00s时的速度v (t )|t =1s=2.0i -4.0j切向和法向加速度分别为t t y x t t ttt e e e a 222s1s m 58.3)(d d d d -=⋅=+==v v v n n t n a a e e a 222s m 79.1-⋅=-=(4) t =1.0s质点的速度大小为122s m 47.4-⋅=+=yxv v v 则m 17.112==na ρv1-18 分析 物品空投后作平抛运动.忽略空气阻力的条件下,由运动独立性原理知,物品在空中沿水平方向作匀速直线运动,在竖直方向作自由落体运动.到达地面目标时,两方向上运动时间是相同的.因此,分别列出其运动方程,运用时间相等的条件,即可求解.此外,平抛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只存在竖直向下的重力加速度.为求特定时刻t 时物体的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只需求出该时刻它们与重力加速度之间的夹角α或β.由图可知,在特定时刻t ,物体的切向加速度和水平线之间的夹角α,可由此时刻的两速度分量v x 、v y 求出,这样,也就可将重力加速度g 的切向和法向分量求得.解 (1) 取如图所示的坐标,物品下落时在水平和竖直方向的运动方程分别为x =vt , y =1/2 gt 2飞机水平飞行速度v =100 m ·s -1,飞机离地面的高度y =100 m,由上述两式可得目标在飞机正下方前的距离m 4522==gyx v(2) 视线和水平线的夹角为o 5.12arctan==xyθ (3) 在任意时刻物品的速度与水平轴的夹角为vv v gt αxy arctanarctan== 取自然坐标,物品在抛出2s 时,重力加速度的切向分量与法向分量分别为2s m 88.1arctan sin sin -⋅=⎪⎭⎫ ⎝⎛==v gt g αg a t2s m 62.9arctan cos cos -⋅=⎪⎭⎫ ⎝⎛==v gt g αg a n1-19 分析 这是一个斜上抛运动,看似简单,但针对题目所问,如不能灵活运用叠加原理,建立一个恰当的坐标系,将运动分解的话,求解起来并不容易.现建立如图(a)所示坐标系,则炮弹在x 和y 两个方向的分运动均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其初速度分别为v 0cos β和v 0sin β,其加速度分别为g sin α和gcos α.在此坐标系中炮弹落地时,应有y =0,则x =OP .如欲使炮弹垂直击中坡面,则应满足v x =0,直接列出有关运动方程和速度方程,即可求解.由于本题中加速度g 为恒矢量.故第一问也可由运动方程的矢量式计算,即2g21tt+=vr,做出炮弹落地时的矢量图[如图(B)所示],由图中所示几何关系也可求得OPuuu r(即图中的r矢量).解1 由分析知,炮弹在图(a)所示坐标系中两个分运动方程为αgtβtx sin21cos2-=v (1) αgtβty cos21sin2-=v (2) 令y=0 求得时间t后再代入式(1)得)cos(cossin2)sinsincos(coscossin222220βααgββαβααgβxOP+=-==vv解2做出炮弹的运动矢量图,如图(b)所示,并利用正弦定理,有βgtαtβαsin212πsin2πsin20=⎪⎭⎫⎝⎛+=⎪⎭⎫⎝⎛--vr从中消去t后也可得到同样结果.(2) 由分析知,如炮弹垂直击中坡面应满足y=0 和v x=0,则sincos=-=αgtβxvv (3)由(2)(3)两式消去t后得αβsin21tan=由此可知.只要角α和β满足上式,炮弹就能垂直击中坡面,而与v0的大小无关.讨论如将炮弹的运动按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分解,求解本题将会比较困难,有兴趣读者不妨自己体验一下.1-20 分析选定伞边缘O处的雨滴为研究对象,当伞以角速度ω旋转时,雨滴将以速度v 沿切线方向飞出,并作平抛运动.建立如图(a)所示坐标系,列出雨滴的运动方程并考虑图中所示几何关系,即可求证.由此可以想像如果让水从一个旋转的有很多小孔的喷头中飞出,从不同小孔中飞出的水滴将会落在半径不同的圆周上,为保证均匀喷洒对喷头上小孔的分布解 (1) 如图(a)所示坐标系中,雨滴落地的运动方程为t ωR t x ==v (1) h gt y ==221 (2) 由式(1)(2)可得 gh ωR x 2222= 由图(a)所示几何关系得雨滴落地处圆周的半径为22221ωgh R R x r +=+= (2) 常用草坪喷水器采用如图(b)所示的球面喷头(θ0 =45°)其上有大量小孔.喷头旋转时,水滴以初速度v 0 从各个小孔中喷出,并作斜上抛运动,通常喷头表面基本上与草坪处在同一水平面上.则以φ角喷射的水柱射程为gR 2sin 0v = 为使喷头周围的草坪能被均匀喷洒,喷头上的小孔数不但很多,而且还不能均匀分布,这是喷头设计中的一个关键问题.1-21 分析 被踢出后的足球,在空中作斜抛运动,其轨迹方程可由质点在竖直平面内的运动方程得到.由于水平距离x 已知,球门高度又限定了在y 方向的范围,故只需将x 、y 值代入即可求出.解 取图示坐标系Oxy ,由运动方程θt x cos v =, 221sin gt θt y -=v 消去t 得轨迹方程 222)tan 1(2tan x θg θx y +-=v以x =25.0 m,v =20.0 m ·s-1 及3.44 m ≥y ≥0 代入后,可解得71.11°≥θ1 ≥69.92° 27.92°≥θ2 ≥18.89°如何理解上述角度的范围?在初速一定的条件下,球击中球门底线或球门上缘都将对应有两个不同的投射倾角(如图所示).如果以θ>71.11°或θ <18.89°踢出足球,都将因射程不足而不能直接射入球门;由于球门高度的限制,θ 角也并非能取71.11°与18.89°之间的任何值.当倾角取值为27.92°<θ <69.92°时,踢出的足球将越过门缘而离去,这时球也不能射入球门.因此可取的角度范围只能是解中的结果.1-22 分析 在自然坐标中,s 表示圆周上从某一点开始的曲线坐标.由给定的运动方程s =s (t ),对时间t 求一阶、二阶导数,即是沿曲线运动的速度v 和加速度的切向分量a t,而加速度的法向分量为a n =v 2 /R .这样,总加速度为a =a te t+a n e n .至于质点在t 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即为曲线坐标的改变量Δs =s t -s 0.因圆周长为2πR,质点所转过的圈数自然可求得.解 (1) 质点作圆周运动的速率为bt ts -==0d d v v 其加速度的切向分量和法向分量分别为b t s a t -==22d d , Rbt R a n 202)(-==v v 故加速度的大小为R )(402222bt b a a a a t tn -+=+=v 其方向与切线之间的夹角为⎥⎦⎤⎢⎣⎡--==Rb bt a a θt n 20)(arctan arctan v (2) 要使|a |=b ,由b bt b R R=-+4022)(1v 可得 bt 0v = (3) 从t =0 开始到t =v 0 /b 时,质点经过的路程为bs s s t 2200v =-= 因此质点运行的圈数为bRR s n π4π220v == 1-23 分析 首先应该确定角速度的函数关系ω=kt 2.依据角量与线量的关系由特定时刻的速度值可得相应的角速度,从而求出式中的比例系数k ,ω=ω(t )确定后,注意到运动的角量描述与线量描述的相应关系,由运动学中两类问题求解的方法(微分法和积分法),即可得到特定时刻的角加速度、切向加速度和角位移.解 因ωR =v ,由题意ω∝t 2 得比例系数322s rad 2-⋅===Rtt ωk v 所以 22)(t t ωω== 则t ′=0.5s 时的角速度、角加速度和切向加速度分别为12s rad 5.02-⋅='=t ω 2s rad 0.24d d -⋅='==t tωα 2s m 0.1-⋅==R αa t 总加速度 n t t n R ωR αe e a a a 2+=+=()()2222s m 01.1-⋅=+=R ωR αa 在2.0s内该点所转过的角度rad 33.532d 2d 203202200====-⎰⎰t t t t ωθθ 1-24 分析 掌握角量与线量、角位移方程与位矢方程的对应关系,应用运动学求解的方法即可得到.解 (1) 由于342t θ+=,则角速度212d d t tθω==.在t =2 s 时,法向加速度和切向加速度的数值分别为 22s 2s m 30.2-=⋅==ωr a t n 2s2s m 80.4d d -=⋅==t ωr a t t (2) 当22212/t n t a a a a +==时,有223n t a a =,即 ()()422212243t r rt = 得 3213=t 此时刻的角位置为 rad 15.3423=+=t θ (3) 要使t n a a =,则有 ()()422212243t r rt = t =0.55s 1-25 分析 这是一个相对运动的问题.设雨滴为研究对象,地面为静止参考系S,火车为动参考系S′.v 1 为S′相对S 的速度,v 2 为雨滴相对S的速度,利用相对运动速度的关系即可解.解 以地面为参考系,火车相对地面运动的速度为v 1 ,雨滴相对地面竖直下落的速度为v 2 ,旅客看到雨滴下落的速度v 2′为相对速度,它们之间的关系为1'22v v v += (如图所示),于是可得 1o 12s m 36.575tan -⋅==v v1-26 分析 这也是一个相对运动的问题.可视雨点为研究对象,地面为静参考系S,汽车为动参考系S′.如图(a)所示,要使物体不被淋湿,在车上观察雨点下落的方向(即雨点相对于汽车的运动速度v 2′的方向)应满足hlαarctan ≥.再由相对速度的矢量关系122v v v -=',即可求出所需车速v 1.解 由122v v v -='[图(b)],有θθαcos sin arctan 221v v v -= 而要使hlαarctan ≥,则 h l θθ≥-cos sin 221v v v ⎪⎭⎫ ⎝⎛+≥θh θl sin cos 21v v 1-27 分析 船到达对岸所需时间是由船相对于岸的速度v 决定的.由于水流速度u 的存在, v 与船在静水中划行的速度v ′之间有v =u +v ′(如图所示).若要使船到达正对岸,则必须使v 沿正对岸方向;在划速一定的条件下,若要用最短时间过河,则必须使v 有极大值.解 (1) 由v =u +v ′可知v'=u αarcsin ,则船到达正对岸所需时间为 s 1005.1cos 3⨯='==αd d t v v (2) 由于αcos v v '=,在划速v ′一定的条件下,只有当α=0 时, v 最大(即v =v ′),此时,船过河时间t ′=d /v ′,船到达距正对岸为l 的下游处,且有m 100.52⨯='='=v d u t u l 1-28 分析 该问题涉及到运动的相对性.如何将已知质点相对于观察者O 的运动转换到相对于观察者O ′的运动中去,其实质就是进行坐标变换,将系O 中一动点(x ,y )变换至系O ′中的点(x ′,y ′).由于观察者O ′相对于观察者O 作匀速运动,因此,该坐标变换是线性的.解 取Oxy 和O ′x ′y ′分别为观察者O 和观察者O ′所在的坐标系,且使Ox 和O ′x ′两轴平行.在t =0 时,两坐标原点重合.由坐标变换得x ′=x - v t =v t - v t =0 y ′=y =1/2 gt 2加速度 g t y a a y ='='=22d d 由此可见,动点相对于系O ′是在y 方向作匀变速直线运动.动点在两坐标系中加速度相同,这也正是伽利略变换的必然结果.2-1 分析与解 当物体离开斜面瞬间,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消失为零,物体在绳子拉力F T (其方向仍可认为平行于斜面)和重力作用下产生平行水平面向左的加速度a ,如图(b)所示,由其可解得合外力为mg cot θ,故选(D).求解的关键是正确分析物体刚离开斜面瞬间的物体受力情况和状态特征.2-2 分析与解 与滑动摩擦力不同的是,静摩擦力可在零与最大值μF N 范围内取值.当F N 增加时,静摩擦力可取的最大值成正比增加,但具体大小则取决于被作用物体的运动状态.由题意知,物体一直保持静止状态,故静摩擦力与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保持不变,故选(A).2-3 分析与解 由题意知,汽车应在水平面内作匀速率圆周运动,为保证汽车转弯时不侧向打滑,所需向心力只能由路面与轮胎间的静摩擦力提供,能够提供的最大向心力应为μF N .由此可算得汽车转弯的最大速率应为v =μRg .因此只要汽车转弯时的实际速率不大于此值,均能保证不侧向打滑.应选(C).2-4 分析与解 由图可知,物体在下滑过程中受到大小和方向不变的重力以及时刻指向圆轨道中心的轨道支持力F N 作用,其合外力方向并非指向圆心,其大小和方向均与物体所在位置有关.重力的切向分量(m g cos θ) 使物体的速率将会不断增加(由机械能守恒亦可判断),则物体作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又称法向力)将不断增大,由轨道法向方向上的动力学方程Rmθmg F N 2sin v =-可判断,随θ 角的不断增大过程,轨道支持力F N 也将不断增大,由此可见应选(B).2-5 分析与解 本题可考虑对A 、B 两物体加上惯性力后,以电梯这个非惯性参考系进行求解.此时A 、B 两物体受力情况如图(b)所示,图中a ′为A 、B 两物体相对电梯的加速度,m a ′为惯性力.对A 、B 两物体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可解得F T =5/8 mg .故选(A).讨论 对于习题2 -5 这种类型的物理问题,往往从非惯性参考系(本题为电梯)观察到的运动图像较为明确,但由于牛顿定律只适用于惯性参考系,故从非惯性参考系求解力学问题时,必须对物体加上一个虚拟的惯性力.如以地面为惯性参考系求解,则两物体的加速度a A 和a B 均应对地而言,本题中a A 和a B 的大小与方向均不相同.其中aA 应斜向上.对a A 、a B 、a 和a ′之间还要用到相对运动规律,求解过程较繁.有兴趣的读者不妨自己尝试一下.2-6 分析 动力学问题一般分为两类:(1) 已知物体受力求其运动情况;(2) 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来分析其所受的力.当然,在一个具体题目中,这两类问题并无截然的界限,且都是以加速度作为中介,把动力学方程和运动学规律联系起来.本题关键在列出动力学和运动学方程后,解出倾角与时间的函数关系α=f (t ),然后运用对t 求极值的方法即可得出数值来.解 取沿斜面为坐标轴Ox ,原点O 位于斜面顶点,则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ma αmg μαmg =-cos sin (1)又物体在斜面上作匀变速直线运动,故有()22cos sin 2121cos t αμαg at αl -== 则 ()αμααg l t cos sin cos 2-= (2)为使下滑的时间最短,可令0d d =αt ,由式(2)有 ()()0sin cos cos cos sin sin =-+--αμαααμαα 则可得 μα12tan -=,o 49=α 此时 ()s 99.0cos sin cos 2=-=αμααg l t2-7 分析 预制板、吊车框架、钢丝等可视为一组物体.处理动力学问题通常采用“隔离体”的方法,分析物体所受的各种作用力,在所选定的惯性系中列出它们各自的动力学方程.根据连接体中物体的多少可列出相应数目的方程式.结合各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联系,可解决物体的运动或相互作用力.解 按题意,可分别取吊车(含甲、乙)和乙作为隔离体,画示力图,并取竖直向上为Oy 轴正方向(如图所示).当框架以加速度a 上升时,有F T -(m1 +m 2 )g =(m 1 +m 2 )a (1) ,F N2 - m 2 g =m 2 a (2)解上述方程,得F T =(m 1 +m 2 )(g +a) (3) F N2 =m 2 (g +a) (4)(1) 当整个装置以加速度a =10 m ·s-2上升时,由式(3)可得绳所受张力的值为 F T =5.94 ×103 N乙对甲的作用力为 F ′N2 =-F N2 =-m 2 (g +a) =-1.98 ×103N(2) 当整个装置以加速度a =1 m ·s-2 上升时,得绳张力的值为F T =3.24 ×103 N此时,乙对甲的作用力则为 F ′N2 =-1.08 ×103 N由上述计算可见,在起吊相同重量的物体时,由于起吊加速度不同,绳中所受张力也不同,加速度大,绳中张力也大.因此,起吊重物时必须缓慢加速,以确保起吊过程的安全.2-8 分析 该题为连接体问题,同样可用隔离体法求解.分析时应注意到绳中张力大小处处相等是有条件的,即必须在绳的质量和伸长可忽略、滑轮与绳之间的摩擦不计的前提下成立.同时也要注意到张力方向是不同的.解 分别对物体和滑轮作受力分析[图(b)].由牛顿定律分别对物体A 、B 及滑轮列动力学方程,有 m A g -F T =m A a (1) F ′T1 -F f =m B a ′ (2)F ′T -2F T1 =0 (3)考虑到m A =m B =m , F T =F ′T , F T1 =F ′T1 ,a ′=2a ,可联立解得物体与桌面的摩擦力()N a m m mg F 2724f .=+-= 讨论 动力学问题的一般解题步骤可分为:(1) 分析题意,确定研究对象,分析受力,选定坐标;(2) 根据物理的定理和定律列出原始方程组;(3) 解方程组,得出文字结果;(4) 核对量纲,再代入数据,计算出结果来.2-9 分析 当木块B 平稳地轻轻放至运动着的平板A 上时,木块的初速度可视为零,由于它与平板之间速度的差异而存在滑动摩擦力,该力将改变它们的运动状态.根据牛顿定律可得到它们各自相对地面的加速度.换以平板为参考系来分析,此时,木块以初速度-v ′(与平板运动速率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匀减速运动,其加速度为相对加速度,按运动学公式即可解得.该题也可应用第三章所讲述的系统的动能定理来解.将平板与木块作为系统,该系统的动能由平板原有的动能变为木块和平板一起运动的动能,而它们的共同速度可根据动量定理求得.又因为系统内只有摩擦力作功,根据系统的动能定理,摩擦力的功应等于系统动能的增量.木块相对平板移动的距离即可求出.。

大学物理活页作业答案(全套)马文蔚(一)2024

大学物理活页作业答案(全套)马文蔚(一)2024

大学物理活页作业答案(全套)马文蔚(一)引言概述:本文提供了马文蔚编写的大学物理活页作业答案(一)的全套内容。

这份答案包含了大学物理课程中一系列活动练习的详细解答,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和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下面将从五个大点展开讨论,每个大点下包含了5-9个具体小点的解答。

一、力和运动1. 描述力的性质和单位2. 计算力的合成和分解3. 分析力的平衡和不平衡状态4. 探讨惯性和摩擦力的作用5. 研究稳定和不稳定的力系统二、能量和动能1. 解释和计算势能和动能2. 探讨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3. 分析弹性势能和弹性系数的关系4. 计算动能和功的关系5. 研究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的应用三、物体的平衡1. 描述物体的平衡状态2. 计算物体受力平衡的条件3. 探讨平衡力和摩擦力的作用4. 研究力矩和转动平衡的关系5. 分析平衡问题的实际应用四、电磁场的基本原理1. 解释电荷和电场的概念2. 探讨电场线和电势的特性3. 分析电场中带电粒子的运动4. 计算电场的强度和电势差5. 研究电势能和电场能的关系五、电磁感应和电磁波1. 描述磁感线和磁场的性质2. 解释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3. 计算感应电动势和感应磁场的大小4. 探讨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5. 分析电磁波和电磁辐射的应用总结:本文提供了马文蔚编写的大学物理活页作业答案(一)的全套内容。

这份答案涵盖了大学物理课程中涉及的力和运动、能量和动能、物体的平衡、电磁场的基本原理以及电磁感应和电磁波等五个大点的重要知识点。

希望这份答案能够对学生们的学习和理解提供有益的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机械波单元练习(一)答案 1. B 2. C 3. B 4. 1.67m 5.0cos[()]x ly A t uωϕ-=-+ 6. 6,307. 解:(1)由波动方程可知振幅0.05m A =,角频率20πω=,/3πu ω=,则波速16.67m s u-=⋅,频率/2π10Hz νω==,波长2π2/3m uλω==。

(2)maxπ 3.14m/s A ω==≈v8. 解:(1)由图可知振幅0.1m A =,波长4m λ=,波速1100m s u -=⋅ 则2π2π/50πuT ωλ===。

又O 点初始时刻位于平衡位置且向y 轴正向运动,则由旋转矢量法可得π/2ϕ=-,因此波动方程为0.1cos[50π(/100)π/2](m)y t x =--(2)P 处质点的振动方程为0.1cos(50π3π/2)(m)y t =-9. 解:由图可知振幅0.1m A =,波长100m λ=,则角频率2π2ππuT ωλ===。

由P 点的运动方向可知波向x 轴负方向传播。

又由图可知原点O 初始时刻位于A /2处,且向y 轴负方向运动,则由旋转矢量法可得0π/3ϕ=。

则波动方程为0.1cos[π(/50)π/3](m)y t x =++10.解:(1)以A 点为坐标原点的波动方程为2310cos[3π(/30)](m) y t x -=⨯-(2)π2π2BA ABABuωϕϕλ=-=-=-则以B 点为坐标原点的波动方程为2310cos[3π(/30)π/2](m)y t x -=⨯--11.机械波单元练习(二)答案1. C 2. B 3. C 4./2λ,π5. 550Hz ,458.3Hz 6. 0.08W/m 2 7. 解:两列波传到1S 2S 连线和延长线上任一点P 的相位差212120102ππ2πr r r r ϕϕϕλλ--∆=--=--1S 左侧各点:2110π2ππ2π6π4r r ϕλ-∆=--=--=-,振动都加强; 2S 右侧各点:2110π2ππ2π4π4r r ϕλ--∆=--=--=,振动都加强;1S 、2S 之间:2111110π2ππ2π6ππ(21)π4r r r r r k ϕλ---∆=--=--=-+=+则距1S 点为:11m,3m,5m,7m,9m r =处各点静止不动。

8. 解:(1)21212010()2ππr r r r uωϕϕϕϕϕλ--∆=--=-=-(2)π2πk ϕϕ∆=-=时振动加强,即(21)πk ϕ=+9. 解:反射点为固定端,即为波节,则反射波为2cos[2π()π]x y A t νλ=-+=cos 2π()xA t νλ--驻波表达式12cos[2π()]cos[2π()]2sin 2πsin 2πππ2cos(2π)cos(2π)22x x xy y y A t A t A txA t νννλλλνλ=+=+--==-+10. 解:乙接受并反射的信号频率为'u u νν+=-乙甲v v甲接受到的信号频率为4'''8.5610Hz u u u u u u ννν+++==⋅=⨯---甲甲乙乙乙甲v v v v v v20.几何光学单元练习答案1. B 2.D图11-73. C4. 凹透镜,凸透镜. 5. 凸透,实,虚6. MN ,CO ,OA ,θ,水,空气7. 由O 点发出的光线在圆形荷叶边缘处恰好发生全反射则sin 1/in =,1tan tan(arcsin )r h i h n==8. 如图20-2所示,物距0.05m s =-, 0.20m r =-,则由公式112's s r +=可得'0.10m s =即所成的是在凹面镜后0.10m 处的一个虚像。

9. 已知1p a -=,代入第一个透镜的高斯公式,即1331'a a p a-+=- 则1' 1.5p a =-对于第二个透镜,此像点位于2 1.52p a a -=+处,代入第二个透镜的高斯公式,即21'(3/2)2a a p a a-+=-- 得2'7/5 1.4p a a ==,即象点位于第二个透镜后1.4a 处。

10.由分析可知0'10'e f M f ==,又0''110cm e f f +=,则得物镜和目镜的像方焦距为0'100cm'10cme f f =⎧⎨=⎩图20-221.波动光学单元练习(一)答案1. D 2. B 3. A 4. C 5. 500nm6. 折射率较小,折射率较大,π 7. 屏上任一点对应的光程差为102012()(1)()r t n tn r n n t r r ∆=-⨯+-=-+-(1)第零级明纹所在处0∆=,则12r r <,即条纹上移。

(2)原中央处O 点(1)7n tk λλ∆=-==则云母片的折射率7/1 1.58n t λ=+≈ 8. 反射光加强的条件为2/2ne k λλ∆=+=则21/2nek λ=-2k =时,1709.3nm λ= 3k =时,2425.6nm λ=9./2 1.5mm b λθ== '0.5mm b b l =-∆=4'/2'410rad b θθθλθ-∆=-=-=⨯10.10(15)k k r kR r k R λλ+⎧=⎪⎨=+⎪⎩4.0152.0k k+=,5k =,则λ=400nm22.波动光学单元练习(二)答案1. C 2. B 3. A 4.D 5.4,1,暗 6.0.3867.(1)由单缝衍射明条纹公式可得相邻明条纹间距/ 1.25mm l f b λ==(2)由光栅方程可得明条纹位置tan sin /(')xf f fk b b θθλ=≈=±+则相邻明条纹间距/(')12.5mm x f b b λ∆≈+=8. 望远镜的最小分辨角01.22/D θλ=能分辨的最小距离0 1.2m dh θ==9. (1)由光栅方程可得111(')sin b b k θλ+=光栅常数6' 3.3610mb b -+=⨯ (2)同理由光栅方程可得222(')sin b b k θλ+=则1122k k λλ=,1122420nm k k λλ== 10.(1)02/ 2.95mm x f b λ∆==(2)第二级明条纹距离中央明纹中心的距离2(21)5 3.68mm 22k fx f b b λλ+===第二级暗条纹距离中央明纹中心的距离22' 2.95mm k fx f b bλλ===23.波动光学单元练习(三)答案1. C 2. C 3. B 4. D 5.图23-16. 0,0/8I7.608. (1)由布儒斯特定律021tan /i n n =,得介质的折射率tan 603n ==(2)由于00π/2i r +=,则折射角00π/230r i =-=9. 设入射光强为I 入,其中自然光强为I 自,线偏振光强为I 线,出射光强为I 出2/2cos I I I θ=+出自线 ,则/2/2I I I I I =+⎧⎪⎨=⎪⎩出max 自线出min 自 由已知/4I I =出max 出min可得/2/5I I =入自,/3/5I I =入线10.(1)透过第一个偏振片后的光强度21003cos 304I I I ==,透过第二个偏振片后的光强度o I I I 16360cos 212=︒= (2)透过第一个偏振片后的光强度10/2I I =,透过第二个偏振片后的光强度o I I I 8160cos 212=︒=。

27.狭义相对论单元练习答案1.B ; 2.A ; 3.D ; 4.C :5、爱因斯坦狭义相对性原理,光速不变原理,运动,相对,收缩,慢6、0.93C ,C7、 1.25γ=则72() 1.010s vxt t Cγ-'=-=⨯ ()30m x x vt γ'=-= 0y '= 0z '=8、(1) 1.25γ= 422()() 2.510s v v t t x x C Cγγ-'∆=∆-∆=-∆=-⨯ (2)()125km x x v t x γγ'∆=∆-∆=∆= 9、由时间延缓效应t t γ'∆=∆ 得122811() 2.2410m s t vC t -∆⎡⎤=-=⨯⋅'∆⎣⎦则在系中:86.7210m x v t ''∆=∆=⨯10、由功能原理2221Wm C m C =∆E =-25140221211 2.9510ev 4.7210J11m C v v c c -⎛⎫ ⎪⎪=-=⨯=⨯ ⎪⎛⎫⎛⎫ ⎪-- ⎪ ⎪ ⎪⎝⎭⎝⎭⎝⎭28.量子物理单元练习(一)答案1.C ; 2.D ; 3.A ; 4.B ; 5、增加,26、,,hc h hc λλλ 7、由2012hc mv h γλ=+得125102() 5.7410m s hc v h m γλ-⎡⎤=-=⨯⋅⎢⎥⎣⎦8、000hc hc λλλλE ==E则0000001110.25keλλλλλλλ-E E ∆==-=-=-=E E -E 9、由121(1)f i in ∆E=E -E =E -又得 3.69i n =取整3i n = 对外辐射为:31→,32→,21→ 对应波长:102.6nm ,657.9nm ,121.6nm其中32→的对外辐射为可见光 10、(1)00(1cos )0.1024nm c λλλλλθ=+∆=+-=(2)J hchc E o ke171071.4-⨯=λ-λ='1844arctan ︒=⎪⎪⎪⎪⎭⎫⎝⎛λλ=ϕo h h 29.量子力学单元练习(二)答案1.A ; 2.A ;3.1:1;4:1;4.1.33×10-23N •s (或1.06×10-24N •s ); 5、2,2(2l +1),22n 6、0,2hπ±,22h π±7、(1)由22v evB M Rα=得2p m v eRB αα==则1122 1.010m 1.010nm 2h h p eRBαλ--===⨯=⨯ (2)346.6410nm 2m m h h mv eRB m mαααλλ-====⨯ 8、由相对论:0221m vp mv v c==- (1)8机械振动单元练习一答案—11 ⎪⎪⎪⎪⎭⎫ ⎝⎛--=11122212c v c m eU o (2)hp λ= (3) 由(1)(2)(3):()m c m eU eU hco 12212121017.32-⨯=+=λ不考虑相对论:0p m v = (4) 21221v m eU o = (5) 由(4)(5):m eU m ho 12121088.32'-⨯==λ相对误差 4.6%λλλ'-= 9、电子动量 12312(2) 1.7110kg m s k P mE --==⨯⋅⋅由p x h ∆⋅∆≥可得2416.6310kg m s p --∆=⨯⋅⋅ 则39%p p∆= 10、第一激发态2n =(1)令22d ()0x dxϕ= 得2a x m =处概率最大,其值为2a (2)⎰=⎪⎭⎫ ⎝⎛π-ππ=ϕ=2/2/2212sin 211)(a o a o a x a x dx x P。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