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模

合集下载

常模参照测验

常模参照测验

常模参照测验:是指以学生团体测验的平均成绩作为参照标准,说明某一学生在团体中的相对位置,将学生分类排队。

重在个人与个人之间的比较,主要用于选拔或编组、编班,要求试题难度适中,尽量对所有学生都有较强的鉴别力和区分度。

常模参照测验以鉴别学生个别差异为指导思想,目的是为了测得学生在所处团体中的相对水平。

常模实际上即是该团体在测验中的平均成绩,学生成绩便是以常模为参照标准来确定的。

这一测验衡量的是学生的相对水平,故其评分属相对评价范畴。

标准参照测验又称目标参照测验,标准参照测验是用来衡量学生是否达到预期教学目标的测验。

测验将个人分数与特定的标准相比较,评价学生是否合格,而不考虑学生在团体中的相对位置,故常用绝对评分方式记分。

标准参照测验是指以体现教育教学目标的标准作业为准,看学生是否达到标准以及达到标准的程度。

它主要不是用于比较个人之间的差异。

如我国高中会考及教师自编测验。

利用它可具体了解学生对某单元的知识、技能的学习和掌握情况。

标准参照测验,它是指依据某种特定操作标准可以直接解释测量结果的测验。

操作标准一般可以通过界定个体所应该完成的任务确定。

对标准参照测验来说,他的分数解释是以界定良好的任务或行为领域为基础的,是与预先设计的特定标准相对照所确定的,有了这个条件,我们便可以从较少的有代表性的测验题目的反应情况,推断出被试的真实水平。

用目标表示领域,并且题目是该领域中行为的有代表性样本,这时目标参照测验就是标准参照测验。

标准参照测验主要用于鉴定的目的。

能力评估与传统评估的不同点之一就在于,原有学习技术系统侧重的是常模参照的评价,而能力导向的评估与认证强调的乃是基于能力标准的评估,而很多能力标准的都用一些模糊的词汇加以描述,比如“理解”“掌握”“能够”,所以在能力评估的过程中也很难把握,很难给其一个质性的评价,所以能力标准的细化描述成为能力评估有效实施的关键。

心理测量常模的类型

心理测量常模的类型

心理测量常模的类型
常模的类型:发展常模、百分位常模、标准分常模、智商及其意义。

一、发展常模——发展顺序量表:它是最直观的发展常模,最早范例是发展顺序量表—葛赛尔发展程序表;智力年龄:每个年龄都有6道题,每题答对得智龄2个月,比内西蒙量表中首先使用智力年龄的概念;年级当量:年级当量实际上就是年级量表,年级当量的单位是10个月。

智龄=全对年龄+对的题数*2
二、百分位常模——百分等级:常模样本中低于这个分数的人数百分比;百分点:计算处于某一百分比例的人对应的测验分数是多少;四分位数和十分位数。

三、标准分常模——将原始分数与平均数的距离以标准差为单位表示出来的变量。

线性转换的标准分数,正态分布
Z分数
T分数(平均数为50,标准差为10)
标准九分(平均数为5,标准差为2)
标准十分(平均数为5.5,标准差为1.5)
标准十二分(平均数为10,标准差为3)。

心理测验知识(2)—常模

心理测验知识(2)—常模

2、智力年龄:能够代表儿童智力发展水平的年龄,就叫做智力年龄, 简称 、智力年龄:能够代表儿童智力发展水平的年龄,就叫做智力年龄, 智龄。比内 西蒙量表首先使用智力年龄的概念,( ) 智龄。比内— 西蒙量表首先使用智力年龄的概念 (KD) 求智龄的方法: 求智龄的方法: (KD) ) 年吴天敏和陆志韦修订的《 西蒙智力量表》 以1936年吴天敏和陆志韦修订的《中国比内 西蒙智力量表》为例。 年吴天敏和陆志韦修订的 中国比内—西蒙智力量表 为例。 量表适用于3~18岁。 3~11岁每岁有 6个题目,每个题目代表 个月的 岁 个题目, 量表适用于 岁每岁有 个题目 每个题目代表2个月的 智令, 岁每岁有3个题目 个月的智令。( 个题) 智令,12~18岁每岁有 个题目,每个题目代表 个月的智令。(共75个题) 岁每岁有 个题目,每个题目代表4个月的智令。(共 个题 计算方法 — 计算基础智令:全部题目都通过的年龄组。 计算基础智令:全部题目都通过的年龄组。 — 计算更高年龄组通过的智令月份之和。 计算更高年龄组通过的智令月份之和。 — 智龄 基础智龄 + 更高年龄组智令和月令。 智龄= 更高年龄组智令和月令。 个月令= 智令 智令) (满12个月令 1智令) 个月令 3、年级当量:就是年级量表,测验的结果说明该学生属于哪一年级 、年级当量:就是年级量表, 的水平。教育成绩测验常用,其表述方式是:某学生的(学科 能力 能力) 的水平。教育成绩测验常用,其表述方式是:某学生的(学科/能力) 哪一) 年级的水平。比较的团体常模是各年级常模样本的平均 团体常模是各年级常模样本的 是 (哪一) 年级的水平。比较的团体常模是各年级常模样本的平均
三、取样的方法 取样:从目标人群中选择有代表性的样本。 取样:从目标人群中选择有代表性的样本。(KD) ) 常用的抽样方法: 有随机抽样和非随机抽样。常用的是随机抽样 随机抽样—— 常用的抽样方法: 有随机抽样和非随机抽样。常用的是随机抽样 依据随机抽样的原则,从目标人群抽样中, 依据随机抽样的原则,从目标人群抽样中,所取的个案不是人为主观决定 而是每个个案被抽取的机会是均等的。主要有下列方法: 的。而是每个个案被抽取的机会是均等的。主要有下列方法: (KD) ) 1、简单随机抽样:按随机表的顺序随机选择,或者是将抽样范围中的 、简单随机抽样:按随机表的顺序随机选择, 每个人或每个单位编号 随机选择,避免人为的抽样误差。 编号, 每个人或每个单位编号,随机选择,避免人为的抽样误差。 2、系统抽样:在总体目标(N)中,抽取样本数(n),需要选择 分之 、系统抽样:在总体目标( ) 抽取样本数( ,需要选择K分之 一作为被试样本。 一作为被试样本。 K为组距: K=N/n 为组距: 为组距 系统抽样要求目标总体无序可排, 无等级结构存在。 系统抽样要求目标总体无序可排,也无等级结构存在。 无序可排 存在 3、分组抽样:总体目标较大,先将群体进行分组,再在组内进行随机抽 、分组抽样:总体目标较大,先将群体进行分组, 分组 样。 4、分层抽样:先将目标总体按某种变量分成若干层次,再从各层次中随 、分层抽样:先将目标总体按某种变量分成若干层次, 机抽样,最后把各层次的被试组合成常模样本。 机抽样,最后把各层次的被试组合成常模样本。 分层抽样分为二种: 分层抽样分为二种: — 分层比例抽样 — 分层非比例抽样

常模

常模

常模百科名片常模是一种供比较的标准量数,由标准化样本测试结果计算而来,即某一标准化样本的平均数和标准差。

它是心理测评用于比较和解释测验结果时的参照分数标准。

测验分数必须与某种标准比较,才能显示出它所代表的意义。

目录简述常模团体常模的类型常模分数的表达方法简述常模团体常模的类型常模分数的表达方法展开编辑本段简述概念测验常模简称常模即指一定人群在测验所测特性上的普遍水平或水平分布状况。

组内常模:解释被试原始分数的参照体系,即被试所属那类群体的人,在所测特性上测验取值的分布状况。

标准分数常模:用被试所得测验分数转换成的标准分数来揭示其在常模团体中的相对地位的组内常模。

建立常模步骤①科学抽样,从清楚而明确地定义的“特定人群”总体中,抽取到容量足够大、并确具代表性的被试样组②要用拟建立常模的测验,采用规范化施测手续与方法对标准化样组(常模组)中的所有被试,施测该测验,以便恰当而准确地收集到所有这些被试在该测验上的实际测值③对收集到的全部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处理,真正把握被试样组在该测验上的普遍水平或水平分布状况。

作用常模的作用是让测验者明白测验结果分数的意义。

心理测验是一种测量人的心理状态的技术手段,如同一个医生量一下你的血压就可以知道你的血压是否偏高偏低一样,心理测验也希望达到类似的心理测量的目的。

测验者在人才测评系统中完成心理测验以后,将会得到一个自己的位置,比如当你完成判断推理测验以后,可能被告知你的判断推理能力要比75%的人都要高,你会不会觉得这是不可思议的呢?你会问,经过测验就可以知道我会比多少人要高吗?还是同样的比喻,你为什么会信任一个血压计的指数?因为血压计是客观的,其实测验的结果也是客观的,两者的结果都是以数值的形式表现,你之所以能够从血压计显示的数值中了解自己的血压是高了还是低了,那是因为你知道正常的血压范围是多少,这是一个比较的结果,将你自己的血压与正常的血压范围进行比较,然后你得出了一个关于自己血压的结论。

心理测量—常模与分数解释

心理测量—常模与分数解释

52
5
若已知被试在群体中的排名R,则百分等级可 以用一下公式计算:
PR 100 - 100R - 50 N
R是个体由高至低之排名,N是总人数。
例:某团体共100人,试问第15名的百分等级是多少? 若团体人数分别为50人,40人,20人时,其百分等 级是多少?
P15
100 10015 50 100
(4)常模团体测量的近时性。
四、常模的特性
1.常模的相对性 常模的作用在于表明个体在团体中的相
对位置,常模并不是标准。 常模与标准的区别:
常模是以一个群体中人们的实际操作为基础 而制定的,并不是事先确定的。
标准是在测验前提出的,是要求测验结果应 该达到的水平。
2.常模的时效性
由于人的心理水平和特征会随着社会、 文化的发展而出现变化,所以常模是具 有时效性的,一个常模分数只能在一定 时间内作为测验的解释标准。
使用年级当量时要注意:
许多学校科目并不连年授课,所以无法 求年级当量。
年级当量容易引起误解。
如:一个2年级的学生在数学测验中得到了 一个4的年级当量,是否意味着他会做4年级 的数学题了?
3.顺序量表
通过描述儿童在诸如运动、感觉辨别力、 言语、概念形成等方面随年龄发展的典型 行为,将儿童的行为与这些典型行为相比 较来鉴别儿童所达到的发展阶段,这样得 到的量表就是顺序量表。
第六章 常模与分数解释
一、原始分数与量表分数
从测验中直接评定出来的分数称为原始 分数。
原始分数只说明被试做答的情况或正确 程度,不能反映出被试间相比较后所处 的位置,也不能说明被试在其他等值测 验上应获得的分数。
为使原始分数具有意义,必须把它转换 到一个具有参照点和相等单位的量表上, 使不同的原始分数可以相互比较。

常模的名词解释

常模的名词解释

常模的名词解释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常模,即常模评定,是指一种评定标准或量表,用于说明一个人所得分数在同龄人群中的相对位置。

常模评定是一个常见的测量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心理学、教育学、医学等领域中。

常模评定的基本原理是将某种特定测量工具的得分进行统计,并通过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确定该测量工具的平均值、标准差、以及不同分数段的所占比例等。

根据这些统计数据,就可以确定一个人所得分数相对于整个群体的位置。

常模评定通常以百分位数或标准分数等形式表示一个人的得分。

百分位数表示一个人得分在整个群体中所占的百分比,比如说,一个人的得分处于整个群体的75百分位上,说明有75%的人得分比他低,只有25%的人得分比他高。

标准分数则是以平均值为基准,通过数学变换将原始得分转化为相对位置的得分。

常模评定的优点在于可以将个体的得分与同龄人的平均水平进行比较,帮助评估个体的表现水平,揭示个体在某种特定领域的优势和劣势。

常模评定还可以帮助制定教学、训练、治疗等方案,提高个体在特定领域的表现。

常模评定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常模评定只能告诉个体的得分在整个群体中的相对位置,而无法说明个体的实际表现水平。

常模评定往往只是个体评估的起点,需要结合其他信息,如个体的背景、经验等,综合判断。

常模评定的结果受到群体样本的影响,不同的群体常模可能有所差异。

常模评定是一种常见的评定方法,可以帮助了解个体在某种特定领域的表现水平。

要正确理解和应用常模评定,需要充分考虑其优缺点,并综合其他信息进行判断。

第二篇示例:常模是心理统计学中的重要概念,用来描述一个群体的平均表现和分布特征。

常模通常是从大量的个体数据中计算得出的统计指标,可以用来反映群体在某个特定变量上的典型表现,帮助研究者进行比较和评估。

常模的主要作用是为研究人员提供一个参考标准,帮助他们了解一个群体的一般表现情况。

通过常模,研究人员可以比较个体的成绩或表现与群体平均水平,从而评估个体在某个领域的表现优劣。

sas中国常模标准分

sas中国常模标准分

sas中国常模标准分SAS中国常模标准分是指在中国使用的SAS评估工具中,根据中国人群的特点和情境制定的评估标准,用以对不同个体的得分进行对比和分析的一种相对指标。

SAS(Self-Assessment Survey)是一种常用的自我评估工具,用以评估个体在焦虑和抑郁等情绪问题上的水平。

SAS中国常模标准分可以帮助临床医生和研究人员更好地理解个体在焦虑和抑郁问题上的表现,并对不同个体的状况进行比较和分析。

之所以需要根据中国人群的特点和情境制定SAS中国常模标准分,是由于不同人群在情绪问题上的表现可能存在差异。

由于中国社会和文化的特点,以及近年来快速发展的经济和社会变革带来的压力,中国人群在焦虑和抑郁等情绪问题上可能存在特定的表现方式和程度。

因此,为了更准确地评估中国人群在情绪问题上的状况,制定SAS中国常模标准分是非常必要的。

SAS中国常模标准分的制定一般采用大样本的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依据统计学原理进行标准化处理。

一般常用的统计指标包括均值、标准差、正态分布等。

通过对大样本的统计分析,可以得出不同年龄、性别、地区等人群在SAS评估指标上的平均水平和分布情况。

进而,对于一个被评估者,可以将其得分与这些平均水平进行对比,得出SAS中国常模标准分,进而了解其在焦虑和抑郁问题上的相对水平。

SAS中国常模标准分的参考内容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平均水平:即不同人群在SAS评估指标上的平均得分水平。

这可以帮助临床医生或研究人员判断一个被评估者的得分高低,进而了解其在焦虑和抑郁问题上相对于其他人群的状况。

2. 标准差:即不同人群在SAS评估指标上的得分分布情况。

标准差较大表示人群内个体在焦虑和抑郁问题上的差异较大,而标准差较小表示人群内个体在焦虑和抑郁问题上的差异较小。

3. 常模分数:根据SAS评估指标的数据分布情况,将得分转化为常模分数,用以对个体进行分类和比较。

常模标准分通常在0-100之间,可以简单地将得分与平均水平进行对比,判断个体在焦虑和抑郁问题上的相对水平。

人才测评概念篇之“常模”

人才测评概念篇之“常模”

⼈才测评概念篇之“常模”⼈才测评概念篇之“常模”最近因⼯作需要,经常会接触到⼀些统计术语,其中频度最⾼的,要算“常模”⼀词。

当然,这个也是⼈才管理中常⽤词语,可能有些⼈会觉得,如果你是做⼈才管理,尤其是⼈才测评的,⽽你竟然不知道什么是“常模”,那么你就只能算是门外汉了。

当然,此类看法稍微有些夸⼤,但是对于⼈才测评来说,常模的确是⽐较重要的⼀个概念,他决定你是否明⽩对标的准确性,对于甄别⼀个测评⼯具的好坏也有⽐较重要的意义和价值,这不亚于测评⼯具的信效度,毕竟国内不少测评⼯具的信效度有被臆造的嫌疑在。

之所以想谈谈“常模”,是因为⾃⼰的专业背景,其次是发现很多⼈均对常模有误读,⽽有些⾃诩是对“常模”很熟悉的⼈其实未必真的懂得“常模”的真实概念,哪怕他已经在TM界混了多年。

我甚⾄发现⼀些著名咨询公司的顾问,其实对常模的概念也是不完全正确的。

写此⽂,也当是⾃⼰知识的印记,以防⽇后遗忘。

常模的定义-常模(英⽂称之为Norm),对应到统计概念中,是⼀个标准正态分布的概念。

其在⼈才测评中的主要功效是“对标”。

常模从字⾯上来解析的话,可以理解为可以进⾏对标的标准组,“常”表明此分布具有通俗性及代表意义,“模”表明是⼀个相对固定的分布。

(呵呵,此处必须感叹⼀下中⽂的博⼤精深。

)从百度中搜索得常模的概念为“常模是⼀种供⽐较的标准量数,由标准化样本测试结果计算⽽来,即某⼀标准化样本的平均数和标准差。

它是⼈才测评⽤于⽐较和解释测验结果时的参照分数标准。

测验分数必须与某种标准⽐较,才能显⽰出它所代表的意义。

”个⼈认为此概念稍微有点学术,我认为“常模,就是某⼀个测评的特定⼈群的测评结果⽽拟合出来的标准正态分布,可以供后续的测评结果进⾏直接的对标使⽤”。

下⾯我会从常模的获得⽅式来对常模进⾏更通俗的说明,希望有助于⼤家的理解。

常模的建⽴-在⼤多数测评⼯具的量表研发完成后,均需要进⾏⼀系列的统计验证,证明此⼯具具有统计的意义,⽽⼤伙熟悉的信效度是这个时候的主要测验指标。

常模及分数的解释演示文稿

常模及分数的解释演示文稿
对于近似正态的原始分数分布,线性导出的 标准分数就可以了。
第43页,共55页。
Z分数的转化
小数和负数的存在使线性的和正态化的Z分数 在计算和解释上有些不便。
可以把一般Z分数和正态化的Z分数转换成方便 的形式。
T分数 标准九 其它
第44页,共55页。
T分数
T=50+10Z 平均数为50,60分表示平均数之上1个标准
PR
100 N
(
X
L) f i
Fb
第32页,共55页。
对百分等级的评价:
优点: 便于计算,易于理解 用途广泛,同样适用于成人和儿童,适用于任
何类型的测验 不受原始分数分布状态的影响,即使不是正态,
也不会改变百分等级常模的解释力
第33页,共55页。
缺点: 单位明显不等,尤其在分布的两端。靠近分布
比率智商存在的问题
智力增长的终止年龄难以确定,在计算高年龄 组儿童的智商时应该用何实际年龄作为除数, 尚无一定的结论。
智力发展是不等速的,由于智力增长越来越慢, 除数却越来越大,就会出现智商越来越低的现 象。
各年龄组智商的标准差不同,不同年龄阶段计 算出的智商,不能进行比较,使同一智商在不 同年龄组具有不同的意义。
+2ó
84
98
+3ó 99.9
第35页,共55页。
百分等级只具有顺序性,而无法用它来说明不 同被试之间分数差异的数量。同时,也使大多 数统计分析无法使用。
最后,要强调的是:百分等级是相对于特定的被试 团体而言的,所以,解释时不能离开特定的参照团 体。
第36页,共55页。
2、标准分数
标准分数是一种最令人满意的导出分数,按照 分布的标准差来表示个体与平均数的距离。

常模参照评价和标准参照评价

常模参照评价和标准参照评价

常模参照评价和标准参照评价常模参照评价和标准参照评价是心理测量学中常用的两种评价方法,它们在评价个体或群体特征时各有优势和局限性。

本文将就这两种评价方法进行介绍和比较,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它们的特点和应用范围。

首先,我们来介绍常模参照评价。

常模参照评价是指将被评价者的得分与一个特定群体的平均得分进行比较,从而得出评价结论。

这种评价方法能够帮助我们了解被评价者在某一特征上相对于群体的位置,比如智力、性格特征等。

通过与群体平均得分的比较,我们可以判断被评价者的特点是高于平均水平、低于平均水平还是接近平均水平。

常模参照评价的优势在于能够提供对个体在群体中的相对位置的信息,有利于进行个体差异的诊断和评价。

然而,常模参照评价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它忽略了个体的特殊情况和需求,只是简单地将被评价者与群体平均值进行比较,无法提供个体的具体特点和特殊需求的信息。

其次,常模参照评价容易受到群体特征的影响,如果所选用的群体不具有代表性,评价结果可能会产生偏差。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慎重选择参照群体,并结合其他评价方法进行综合分析。

接下来,我们来介绍标准参照评价。

标准参照评价是指将被评价者的得分与事先确定的标准进行比较,从而判断被评价者是否达到了某种标准或标准的程度。

这种评价方法常用于教育、职业能力评价等领域,能够帮助我们判断被评价者是否达到了一定的水平或要求。

标准参照评价的优势在于能够提供对个体是否达到了某种标准的信息,有利于进行评价和决策。

然而,标准参照评价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标准的确定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可能存在主观性和难以量化的问题。

其次,标准参照评价忽略了个体在群体中的相对位置,无法提供个体的相对特点和群体比较的信息。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结合常模参照评价等方法进行综合分析。

综上所述,常模参照评价和标准参照评价各有优势和局限性,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综合分析。

我们应该充分了解这两种评价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以便更好地进行评价和决策。

常模参照测试与标准参照测试

常模参照测试与标准参照测试

5.常模参照测试与标准参照测试1. 常模参照性测试(横向)常模参照测试是为了显示考生语言能力的差异,每个考生的成绩只需要跟其他考生比较,确定其在全体考生中的位置。

因此常模参照性测试适用于选拔性测试,在中国比较重要的考试大都是常模参照性测试,如中考、高考、研究生入学考试等。

常模参照性测试的选拔性目的决定了其独有的特点,从命题角度而言,命题内容覆盖面宽,命题难易度离散程度较高,有助于拉开分数段;分数主要采用百分或标准分数的形式,能够报道考生在常模群体中所处的百分位置。

例如: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如某考生四级报道总分是550分,则根据大学英语四级考试(CET-4)报道分数百分位对照表,可判断其在常模群体中的百分位是76%,表示这名考生的英语成绩优于常模群体中76%的人。

再如某考生六级报道总分是600分,则根据大学英语六级考试(CET-6)报道分数百分位对照表,可判断其在常模群体中的百分位在87%~92%之间,表示这名考生的英语成绩至少优于常模群体中87%的人,但不会优于92%的人。

看图并指出这位考生在汉语水平测试中所处的百分位置:优点:常模参照性测试的优点在于对于大多数考生来说较为公平,因为通过考试与否的标准是以与其他考生公平竞争的结果来确立的,尤其是中国学生比较习惯于这种测试模式,他们较习惯于从自我位置的确定中找到前进的目标。

缺点:(1)常模参照性测试的不足在于常模的效度往往受到受试人群的影响,常模随着受试人群的变化而变化。

(2)学生在常模参照性测试中的表现不能直接说明其在语言中的实际表现。

(3)常模参照性测试的回波作用有待商榷,在实际操作中,如果大多数学生没有通过考试,那么责任往往推卸给试卷内容,而不是首先考虑教学目标和教学质量是否出现了问题。

2. 标准参照性测试(纵向)Carrol, Cronbach, Glaser在1963年发表了三篇论文,提出了标准参照性测试的概念。

与常模参照性测试不同,标准参照性测试在考试之前就已经预先定好了衡量标准,然后根据这些标准来判断学生是否通过和不通过。

常模的名词解释

常模的名词解释

常模的名词解释常模,是指在特定领域、特定背景下,对人、物、事物的某种特征进行测量和评估的标准或参照物。

它是一种量化工具,用于帮助人们理解和比较不同个体或事物的特征、表现或状况。

常模在社会科学、心理学、教育、医学等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常模经常被用来对人的智力、成就、行为、情绪以及健康状况等方面进行评估。

通过测量和比较个体的特征和表现,并将其与常模进行对照,可以为人们提供一个更客观、科学的判断依据。

通过常模,我们可以了解一个人在某一领域中的相对优劣,以及其与大多数人相比的水平或偏差。

在教育领域,常模常常被用来评估学生的学术表现。

通过将学生的考试成绩与常模进行比较,我们可以判断学生在班级、学校或全国范围内的相对优劣。

常模评估有助于教育者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对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的调整提供指导,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参照,激励他们追求更好的学术成就。

在医学领域,常模被用来评估和诊断个体的身体健康状况。

例如,血压常模可以帮助医生判断一个人的血压水平是否正常,体重常模可以帮助人们了解自己的体重是否超重或偏瘦。

常模评估为医生提供了定量化的指标,用于判断个体是否偏离了健康的正常范围,并为医疗干预和治疗提供了依据。

在心理学领域,常模常被用来评估和测量个体的心理特征和行为。

例如,常模可以用于测量人们的幸福感、焦虑水平、社交能力等。

通过将个体的得分与常模进行比较,心理学家可以判断一个人在某一心理特征上相对于其他人的水平或偏差。

这对于专业人士来说,是制定心理咨询、治疗和干预计划的重要依据。

虽然常模在许多领域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但是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常模的局限性。

常模通常是根据大量的样本数据计算得出,而样本的选择和代表性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

此外,常模只是衡量个体特征或表现的一种相对标准,不能完全代表个体的全部特征和潜力。

因此,常模应该被视为评估和参考工具,而不是绝对的准则。

尽管常模有其局限性,但它在不同领域的应用仍然非常重要。

常模名词解释

常模名词解释

常模名词解释常模是测验中为评价学生的学习而规定的一个或多个评价指标,它是用来描述学生某种能力或特点的相对稳定的标准化指标。

综合素质评价在我国正式开展是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的,是在“应试教育”体制下进行的一次教育改革。

那么什么是综合素质评价?就是以学生的品德、能力、成绩为主要内容,全面反映学生的发展状况,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一种手段,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

怎样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呢?一般来说,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需要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劳、心理健康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评价,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那么什么又是德、智、体、美、劳呢?德,即政治思想道德素质,指的是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智,即科学文化素质,指的是一个人的学识、知识、技能;体,即身体素质,指的是一个人的健康状况、体力和精力;美,即审美和人文素质,指的是一个人的仪表、举止、气质;劳,即劳动技能与劳动态度,指的是一个人的劳动意识、劳动态度及其在劳动中的表现;心理健康,指的是一个人的心理素质。

综合素质评价又称“新三好”(德、智、体、美)教育,“三好”是指学生的德、智、体三个方面的表现都比较好,突出“德”、“智”两个方面的素质。

因此,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可以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常模信度取决于常模对被测验者能力水平的评分之和。

如果这些评分总是很接近,信度就会很高。

如果某一项目的测验分数差别大,同时测验项目越多,每个测验项目对测验分数影响的大小不同,则各项目之间的相关就会变得复杂,信度也会降低。

要提高测验的信度,还要求所选择的题目应该具有典型性,覆盖的范围广,有代表性。

测验内容要有较高的概括水平,以确保测验结果的代表性。

还要注意避免偶然性。

1、数据分析:通过统计分析等方法获得有关常模的基本特征,例如,常模的结构特征、稳定性和内部一致性等。

常模的名词解释

常模的名词解释

常模的名词解释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常模,是指在心理学领域中用来表示一定群体在某一特定方面上的平均得分或表现的标准数值。

常模通常基于大量的样本数据,通过统计分析得出,可以用来比较个体在某方面上的得分与群体平均水平之间的差异。

常模是心理测量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评估个体的表现。

在心理学研究和临床实践中,常模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测验和评估工具中,例如智力测验、人格测验、心理健康问卷等。

常模的建立通常需要遵循一定的步骤和方法。

首先要确定研究的对象和目的,然后收集一定数量和代表性的样本数据,通过统计分析得出群体的平均得分和标准差等统计指标。

接着可以根据这些统计指标计算出常模,以便进行后续的分析和比较。

常模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可以用来评估个体的发展水平、学习能力、工作表现、心理健康等方面。

在教育领域,常模可以用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能力水平,帮助教师更好地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策略。

在企业领域,常模可以用来评估员工的工作表现和适应能力,从而提高组织的绩效和效率。

除了在研究和实践中的应用,常模还可以用来帮助个体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能力和特点,指导个人发展和成长。

一个人可以通过与常模进行比较,了解自己在智力、人格、心理健康等方面上的优势和劣势,从而更好地规划和实现个人目标。

常模是心理学领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评估个体在某一特定方面上的表现。

通过建立和应用常模,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他人,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希望随着心理学研究和实践的不断发展,常模的应用能够得到更加广泛和深入的推广,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二篇示例:常模是心理学领域中常用的概念之一,它在心理测量和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常模是指一个给定群体的平均水平,通常表现为一组得分的统计分布。

在心理学研究中,研究者通常会对一个特定的测试或测量工具进行评估,并根据所得到的数据确定该工具的常模。

关于常模的概念

关于常模的概念

关于常模的概念常模是指在某一特定群体中被广泛接受的行为、观念、态度、价值等的平均水平或标准。

常模是通过群体普遍接受和遵守的规则和标准形成的,是某一特定社会群体中的共识。

常模在社会科学研究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对于揭示人们的行为、思想和价值观念具有重要意义。

常模通常是通过大规模的调查研究来确定的。

研究者会对一定的个体样本进行调查,获得他们的行为、观念、态度等数据,并对这些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通过对样本数据的分析,研究者可以得出在该特定群体中的平均水平或标准,即常模。

常模有着广泛的应用领域。

首先,常模对于社会科学研究非常重要。

通过对常模的研究,可以揭示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例如,研究不同国家或文化背景下的常模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不同文化间的差异,从而更好地理解人们的行为和价值观。

同时,常模也可以用来比较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区的社会差异,从历史或地理的角度分析人类行为的演变和发展。

其次,常模对于社会管理和公共政策制定也具有重要价值。

通过对社会群体的常模的了解,政府和组织可以更好地了解人们的需求和期望,从而制定更合理的政策和规范。

例如,通过调查一国或一地区的人们对于环境保护的态度和行为,政府可以了解到公众对环境问题的关注程度,进而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法规来保护环境。

此外,常模还可以用来评估和监测政策的实施效果,从而及时修正政策,提高社会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另外,常模在心理学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心理学家常常使用常模来评估个体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

通过将个体的行为和观念与常模进行比较,可以判断个体是否存在问题并进行进一步的干预。

例如,在心理健康评估中,常模可以用来判断是否存在心理疾病,并确定适当的治疗方法和干预措施。

此外,常模还可以用来评估个体的智力水平、人格特征等,为个体的教育和职业规划提供依据。

然而,常模也存在一些限制。

首先,常模只是描述了一种平均水平或标准,它不能完全覆盖所有个体的变异。

个体之间存在着差异,常模往往只能提供一种大致的参考,不能详细描述每个个体的情况。

常模是什么

常模是什么

常模是什么
常模是一种供比较的标准量数,由标准化样本测试结果计算而来,它是心理测验时用于比较和解释测验结果的参照分数标准。

按照样本的大小和来源,通常有全国常模、区域常模和特殊常模,根据具体应用标准和分数特征,还有百分位常模、标准分常模等。

对测验编制者而言,常模的选择主要是基于对测验将要施测的总体认识,常模团体必须能够代表该总体。

举个例子。

研究大学生的价值观问题,其一般总体就是大学生,样本的选取则必须根据总体的性质,如:性别、年龄、专业、家庭背景等,找一个有代表性的样本来代表目标总体,满足所有条件后,才可称为常模样本,才真正具有代表性。

这里面会有常模分数,通常就是施测常模样本出来后,将受测者的原始分数按一定规则转换出来导出分数。

如:EPQ,艾森克人格问卷的分数,按照心理测验的记分方法,我们会得出该受测者的分数是这样的:E=18,N=14,P=10,L=16。

这些分数是什么意思呢?这些分数是原始分数,就是受测者做的问卷,反应与标准答案相比较而直接获得的测验分数。

然而光有这些原始分数,没有多大意义。

如上面我们所说的,E=18,这是什么意思?我们知道,E在EPQ问卷里代表的是内外向,但是E=18代表什么,它表示内向还是外向,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转换成为导出分数。

导出分数具有一定的参照点和单位,实际上这是一个有意义的测验量表,它与原始分数等值,又可以进行比较。

从原始分数转换为导出分数时,既要根据原始分数的分布特点,又要按照现代统计方法的基本原理,才能转换出等单位、带参照点的有意义的导出分数。

简述常模团体,以及确定常模团体的注意事项。

简述常模团体,以及确定常模团体的注意事项。

简述常模团体,以及确定常模团体的注意事项。

常模团体是一种用于心理测量的参照群体,用于确定测试结果的“常态”或“平均水平”。

常模团体通常由一组符合特定标准的个体
组成,例如同一文化、同一性别或同一年龄组的人。

通过对该群体进
行一系列心理测量,可以确定该特定标准下的普遍水平,并将其用作
将来测试结果的比较基准。

确定常模团体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根据测试的目的确定选择人群的特定标准,例如性别、年龄、
文化等。

2. 确保选取的人群具有代表性,也就是说能够代表整个人群的
特点。

3. 确保测试工具的可靠性和有效性,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4. 注意常模团体的样本大小,以确保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和普
遍适用性。

5. 在测试和比较结果时要考虑到不同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和经
验对结果的影响。

通过遵守上述原则,可以确保常模团体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并为
未来心理测量提供重要的基准标准。

常模是某一特定人群的心理健康总体平均标准。

常模是某一特定人群的心理健康总体平均标准。

常模是某一特定人群的心理健康总体平均标准。

常模(norm)是指某一特定人群的心理健康总体平均标准。

它可以是该人群心理特征的大致特点和衡量行为模式,也可以指向大多数人所具有的一般心理特性。

这种对某一特定人群内行为或某类心理特征的正常标准,一般由心理学家们研究出来(或简要的概括出来)。

常模是特定人群的标准,而不是个体行为的标准。

它提供了一种衡量标准,可以用来比较个体所表现的不同行为、认知、感觉和言语。

一个人的心理活动水平可以通过常模这种标准来比较,而且也可以根据常模来评估某一特定人群的心理健康水平。

心理学家们通过长期观察和研究,可以得出许多心理活动的平均标准,比如大多数年轻人的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正常步行和跑步的平均耗时、正常生理功能、以及大多数人容易发生经常性情绪变化的模式,等等。

换句话说,常模是一种心理活动的平均水平,它可以作为研究的参考,帮助心理学家们比较不同人群的能力和行为差异。

此外,常模也可以为临床心理学家们提供有效的信息。

通常,在临床诊断过程中,心理学家会将某一特定病人的测试结果与常模形成对比,从而对病人的心理特征和行为进行诊断。

此外,他们也可以依据常模的测试结果,为与病人进行的治疗或干预提供可靠的参考。

当然,我们必须认识到常模也有其局限性。

一方面,一般的常模并不能有效的反映每一个人的特殊心理特征;另一方面,如果缺乏正确的数据支持,心理学家们也无法正确而确定的估计出常模。

于是,为了获取有效的常模信息,我们需要尽可能全面而准确的研究每一种情况,并以此来确定或建立有效的常模。

总而言之,常模是一种特定人群的平均标准,可以用以比较以及衡量不同人群或个人之间的心理特征。

但要索取有效的常模信息,心理学家们还需要借助完善的数据来确定或建立常模。

SCL—90国内常模数值

SCL—90国内常模数值

SCL-90量表共包括10个因子,即90项分为十大类,每一因子反映受检者的一方面情况,下面是各因子名称及所包含项目:1.躯体化:1、4、12、27、40、42、48、49、52、53、56、58共12项2.强迫症状:3、9、10、28、38、45、46、51、55、65共10项3.人际关系敏感:6、21、34、36、37、41、61、69、73共9项4.抑郁:5、14、15、20、22、26、29、30、31、32、54、71、79共13项5.焦虑:2、17、23、33、39、57、72、78、80、86共10项6.敌对:11、24、63、67、74、81共6项7.恐怖:13、25、47、50、70、75、82共7项8.偏执:8、18、43、68、76、83共6项9.精神病性:7、16、35、62、77、84、85、87、88、90共10项10. 其他:19、44、59、60、64、66、89共7项,主要反映睡眠及饮食情况。

SCL-90常用常模4、 江西省全日制大学生SCL-90常模表(N=3422)(南昌大学陈建华教授主它每个项目均采取5级评分制,具体如下:1、没有:自觉没有该项症状。

2、很轻:自觉有该项症状,但对受检者并没实际影响,或影响轻微。

3、中度:自觉有该项症状,对受检者有一定影响。

4、偏重:自觉常有该项症状,对受检者有相当程度的影响。

5、严重:自觉该症状的频度和强度都十分严重,对受检者的影响严二、SCL90的统计指标主要两项,即总分和因子分。

1、总分:90个项目单项分相加之和,能反映病情严重程度。

按照中国人的常模,总分超过160分,心理有可能偏离正常,应进一步筛查。

总均分:总分/90,表示从总体情况看,该受检者的自我感觉位于1-5级间的哪一分值程度上。

2、因子分:SCL90共包括10个因子,即所有90 项目分为10大类。

每一因子反映受检者某一方面的情况(如躯体化,该因子主要反映主观躯体的不适感),因而通过因子分可以了解受检者的症状分布特点,可作廓图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简单随机抽样:总体中每个个体均有独立的等概率 简单随机抽样: 被抽取的可能。通常利用随机数字表抽样、抽签。
一、常模与常模 团体
(3)常用的抽样方法(续)
②系统抽样
• 在总体项目为N的情况下,选择K分之一的作为样本组,样本的 大小可表示为:
K=N/ K=N/n
K为组距;N为总样本人数;n 拟抽取样本量 • 举例: :K为2:两个中抽1个,随机确定首个是谁,隔一个抽1个 :K为20:每隔20位抽1个 :从121名学生中抽40人作为调查样本 K=121÷40≈3 若首位是第8号,则每隔3位抽一个,即8、11、14……
测验
主要内容
一. 常模与常模团体
二. 分数转换与合成
三. 常模的编制
四. 几种常见的常模
一、常模与常模团体
1、常模
• 测验常模简称常模即指一定人群在测验所测特性上的普遍水平或水平 分布状况。 • 是一种供比较的标准量数,由标准化样本测试结果计算而来,即某一 标准化样本的平均数和标准差。 • 心理测评用于比较和解释测验结果时的参照分数标准。 • 测验分数必须与某种标准比较,才能显示出它所代表的意义。 • 常模一般分为:
①指出个体在标准化样组中的位置,即参照他人来对他进行评价 ②提供可比较的量度,从而使对个体在不同测验中的分数比较成为可能。
二、分数的转换与合成
3、分数的合成
(1)分数合பைடு நூலகம்的种类
项目的组合- 项目的组合-总分均为个别项目的分的合成分数。 分测验或量表的组合- 分测验或量表的组合-有几个分测验或分量表所组成,每个分量表均 有分数,这些分数可以组合到一起得到一个合成分数。 测验或预测源的组合-同时运用多个测验得分进行预测。 测验或预测源的组合-
四、几种常用的常模 - 发展常模
(一)发展顺序量表 • 测验条目(能力或行为)按出现的早 晚排列,完成该条目说明达到相应的 年龄水平。 • 葛塞尔发展程序量表:按月份显示发 葛塞尔发展程序量表: 育正常儿童在运动水平、适应性、语 言、社会性四个方面的发展水平,以 此作为标准,评定个体的发展水平。 如婴儿的感觉运动发展顺序是:4周, 控制眼睛运动,能追随一个对象看等; 16周,能使头保持平衡;28周,能用 手抓握并玩弄东西等。 皮亚杰的发展理论: 皮亚杰的发展理论:对守恒概念的研究:5
岁时才会理解质量守恒;6岁才会掌握重量 守恒;7岁时才有容量守恒概念。
四、几种常用的常模 - 发展常模
(二)智力年龄 :一个人在采用年龄量表方式编制的智力测验上得到的分数,简
称智龄 智龄。 智龄
心理年龄的分数计算 计算方法 确定基础年龄 : 每个条目代表一定的年(月)龄,将所通过的条目折算 出月龄,然后相加计算出智力年龄。如比内量表。 全部题目都通过的那组题目所代表的年龄
• A、分层比例抽样 • B、分层非比例抽样
二、分数的转换与 合成
1、常模分数
常模分数构成的分布, 常模分数构成的分布,是解释心理测验分数的基 础。
• 原始分数:被试在接受测验后,根据测验的计分标准,对照被试的反 应所计算出的分数,原始分数本身没有多大意义,需要有一个参照标 准。 • 导出分数:就是在原始分数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规则,经过统计处 理后获得的具有一定参照点和单位,且可以相互比较的分数。
一、常模与常模 团体
• 常模团体对于编制测验时的意义
- 常模的选择基于对实测对象的总体认识
一般程序:确定一般总体→ 确定目标总体→ 一般程序:确定一般总体→ 确定目标总体→ 确定样本
– – – 一般总体:准备评价的对象群体 一般总体: 目标总体: 目标总体:准备采样的范围人群 常模样本:根据总体性质(如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确定的、 常模样本:根据总体性质(如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确定的、有代表性的样本
(1)群体的构成必须明确界定 (2)常模团体必须是所测群体的代表性样本 (3)样本的大小要适当 因为抽样误差与样本大小成反比,理论上样本越大越好,但也要考虑具 体条件的允许。 • 样本的数量 :总体数目小,全部作为样本。 :总体数目较大,样本也要大,30~100人。 :全国常模2000~3000人。 :最好为题量的5倍 ***样本大小适当的关键是样本的代表性。 (4)标准化样组是一定时空的产物
四、几种常用的常模 – 百分位常模
(三)四分位数和十分位数
: 四分位数和十分位数只是百分位数(百分等 级)的两个变式。 – 举例
百分位数(百分等级) 百分位数(百分等级):将量表分成100等份 四分位数: 四分位数:将量表分4等份,1~25%、26~50%、51~75%和 76~100%四段。 十分位数: 十分位数:将量表分成10份,1~10%为第一段…91~100%为 第十段。
确定常模分数类 型,制作常模转 换表, 换表,即成为量 表,同时给出抽 取常模团体的书 面说明以及常模 分数的解释指南 等。
四、几种常用的常 模
发展常模
百分位常模
标准分常模
团体内常模
四、几种常用的常模 - 发展常模
1、发展常模
许多心理特质是随时间(年龄)变化而发展的。
发展常模表示个体在正常发展线上心理特征处于什么 样的发展水平。 将被测者的成绩与各种发展水平与其年龄正常人的平 均表现相比较,这种常模即发展常模,该量表亦称年 年 龄量表。 龄量表
三、常模的编制
确定常模团体
施测
制定常模量表
确定测验将用于 哪一群体。 哪一群体。 设计具体的抽样 方法, 方法,从清楚而 明确地定义的“ 明确地定义的“ 特定人群” 特定人群”总体 中,抽取到容量 足够大、 足够大、并确具 代表性的被试样 组,得到常模团 体。
对常模团体进行 施测, 施测,并获得团 体成员的测验分 数即分数分布。 数即分数分布。
46.1
47.6
49.2
50.8
32.6
40.3
42.7
43.9
45.0
46.6
48.2
49.8
儿童口语获得的年龄和不同阶段的特征(心理发展常模)
口语习得的年龄
口语习得的各阶段特征
刚出生 9-12个月 18-24个月 3-4岁 7岁前
能够分辨语音刺激与其它刺激 说出第一个指示词 出现双词说话 出现完全符合语法的完整句子 获得完全符合语法的口头语言
一、常模与常模团体
4、取样的方法
(1)取样:即从目标人群中选择有代表性的样本 (2)分类:随机取样 & 非随机取样
• 随机取样:根据随机的原则选择样本,在该范围内每个人被抽 到的机会相等。 • 非随机取样:指抽样时不是遵循随机原则,而是按照研究人员 的主观经验或其它条件来抽取样本的一种抽样方法。
(3)常用的抽样方法
组内常模: 组内常模:解释被试原始分数的参照体系,即被试所属那类群体的人, 在所测特性上测验取值的分布状况。 标准分数常模: 标准分数常模:用被试所得测验分数转换成的标准分数来揭示其在常模 团体中的相对地位的组内常模。
二、分数的转换与合成
2、分数的转换
:按某种规则将原始分数转化为导出分数的过程即为分数转换。 按某种规则将原始分数转化为导出分数的过程即为分数转换。 原始分数转化为导出分数的过程即为分数转换 导出分数具有一定的参照点和单位,实际上是一个有意义的测验量 表,与原始分数等值,可以进行比较。 导出分数类型:百分等级、标准分数、 T分数、标准九分数 目的
: 以标准化样本每个年龄组平均原始分数作为常模,被试 确定心理年龄 者从测验中得到原始分数与其比较,从而确定智龄。 将在所有更高年龄水平上通过的题目,用月份计算,加在 基础年龄上 比内量表智龄计算举例 计算公式 IQ=MA(心理年龄)/CA(实足年龄) IQ=MA(心理年龄)/CA(实足年龄)×100
婴幼儿头围与胸围发育的正常值(生理发展常模)
年龄(月) 0 项目 3 6 9 12 18 24 36
男 头围(厘米) 女
34.3
41.0
43.9
45.1
46.3
47.3
48.2
49.1
33.7
40.0
42.8
44.2
45.6
46.2
47.1
48.1
男 胸围(厘米) 女
32.8
41.3
43.8
45.0
(2)分数合成的方法(教材189页) 分数合成的方法(教材189页 189
临床诊断- 临床诊断-直觉合成(根据经验对测验分数做直接的组合) 加权求和合成- 加权求和合成-根据某种先验的理想程序来做推理性加权 (加权系数的确定)。 多重划分- 多重划分-在各个特质上都确定一个标准,从而把成绩划分为合格与不 合格两类。在一个测验上合格了,不能保证总的要求一定能合格。 多重回归- 多重回归-当同时采用几个预测源来预测一个效标,而这些预测源变量 之间有具有互偿性时适用。
***常模样本应能够代表一般总体,即具有充分的代表性。* **
• 常模团体对于使用测验时的意义
:哪个常模团体最适合被测评对象 :准备测评的对象的性质最近似哪个常模样本的特征,被试 被试 的分数必须与合适的常模比较。 的分数必须与合适的常模比较。(例:WAIS或WISC)
一、常模与常模 团体
3、常模团体的条件
四、几种常用的常模 – 百分位常模 2、百分位常模
包括百分等级、百分点、四分位数和十分位数。
(一)百分等级
: 百分等级是应用最广泛的表示测验分数的方法 : 百分等级指出的是个体在常模团体中所处的位置 : 百分等级的计算 – 未分组资料 PR=100-(100R-50)/ PR=100-(100R-50)/N R 指某人原始分排列的顺序数; N 指样本总人数 举例:小东在30名同学中语文成绩是80分 举例:小东在30名同学中语文成绩是80分, 30名同学中语文成绩是80 排列第5 其百分等级多少? 排列第5名,其百分等级多少? PR=100-(100× 50)/ PR=100-(100×5-50)/30=8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