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6 化学反应与能量
2023届高考二轮总复习试题 化学专题六 化学反应与能量
专题六化学反应与能量A组基础巩固练1.(2022北京丰台区一模)依据图示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ΔH2>0B.1 mol S(g)完全燃烧释放的能量小于2 968 kJC.ΔH2=ΔH1-ΔH3D.16 g S(s)完全燃烧释放的能量为1 484 kJ2.(2022广东梅州第一次质检)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废旧电池回收处理的目的之一是防止电池污染环境B.可通过电解NaCl溶液制取金属NaC.燃料电池、硅太阳能电池都利用了原电池原理D.镀锡铁表面有划损时,仍能保护铁不受腐蚀3.(2022广东广州一模)某学生设计了一种家用消毒液发生器,装置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NaClOB.通电时Cl-发生氧化反应C.通电时电子从阳极经食盐溶液流向阴极D.该装置的优点是现用现配4.(2022广东茂名五校联盟第三次联考)氢能是21世纪有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之一。
已知:H2的燃烧热ΔH=-285.8 kJ·mol-1,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H2的燃烧过程中热能转化为化学能B.反应H2O(g)1O2(g)+H2(g)ΔH=+285.8 kJ·mol-12C.1H2、2H2互为同位素D.10 g 2H2O中含有中子的物质的量为5 mol5.(2022广东粤港澳大湾区二模)铝—空气电池因成本低廉、安全性高,有广阔的开发应用前景。
一种铝—空气电池放电过程示意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为正极,放电时发生氧化反应B.放电时OH-往b电极迁移C.电路中每转移4 mol电子,消耗22.4 L氧气D.该电池负极电极反应为Al-3e-+4OH-Al O2-+2H2O6.(2022湖南衡阳二模)自由基是化学键断裂时产生的含未成对电子的中间体,活泼自由基与氧气的反应一直是科研人员的关注点。
HNO自由基与O2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物的键能总和大于生成物的键能总和B.产物P1与P2的分子式、氧元素的化合价均相同C.该过程中最大正反应的活化能E正=+186.19 kJD.相同条件下,Z转化为产物的速率:v(P1)>v(P2)7.(2022广东广州一模)我国科学家研发了一种室温下可充电的Na-CO2电池,示意图如图所示。
新教材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 专题6 第二单元 化学反应中的热 精品教学课件
(1)1 mol N 和 3 mol H 生成 1 mol NH3(g)是________(填“吸收” 或“释放”)能量的过程。
(2)
由
1 2
mol
N2(g)
和
3 2
mol
H2(g) 生 成
1
mol
NH3(g)
的过程
________(填“吸收”或“释放”)__________ kJ 能量。
[解析] 如果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整 个反应就放出能量,反之就吸收能量。
[解析] (1)电解水需要消耗大量电能。 (2)H2作为“绿色能源”优点有三:来源丰富;热值高;无污 染。
[答案] (1)需大量电能 (2)来源丰富(H2O),燃烧放出的热量 多,产物无污染
探究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 (素养养成——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材料1:利用化学键的能量变化可粗略计算化学反应过程中的 能量变化。以反应 H2+Cl2===2HCl为例:
[问题 3] ②和③相比较,ΔH 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生成 H2O 的状态不同,ΔH 不同。
[问题 4] ③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提示] 在一定条件下,1 mol 氢气与12 mol 氧气完全反应,生 成 1 mol 气态水,放出 241.8 kJ 的热量。
b.用手摸烧杯底部有冰凉 Ba(OH)2·8H2O +
感觉
2NH4Cl===BaCl2
c.用手拿起烧杯,玻璃片 + 2NH3↑ +
黏结到烧杯的底部
10H2O,该反应
d.烧杯内反应物成糊状 吸收热量
由上述实验可知,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有的 放出 能量, 有的 吸收 能量。
3.热化学方程式 (1)概念:表示化学反应中放出或吸收的 热量的化学方程式。 (2)意义:不仅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也表明了化学反 应中的 能量变化。
高中化学专题6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2.1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课时练含解析苏教版2
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40分钟7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1.一种“即食即热型快餐”适合外出旅行时使用.其内层是用铝箔包裹的并已加工好的真空包装食品,外层则是分别包装的两包化学物质,使用时拉动预留在外的拉线,使这两种化学物质反应,此时便可对食物进行加热,这两包化学物质最适宜的选择是()A.浓硫酸与水B。
生石灰与水C。
熟石灰与水D。
氯化钠与水【解析】选B。
浓硫酸溶于水虽然放热,但浓硫酸是液体,又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不适宜给食品加热;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热量;熟石灰微溶于水,放出少量的热;氯化钠溶于水能量变化不明显。
2.将铁粉和硫粉混合后加热,待反应一发生立即停止加热,反应仍可持续进行,直至反应完全,生成新物质硫化亚铁。
该现象说明了()A。
该反应是吸热反应B.该反应是放热反应C.铁粉和硫粉在常温下可以发生反应D.硫化亚铁的总能量高于铁粉和硫粉的总能量【解析】选B。
反应发生后立即停止加热,反应仍可持续进行,说明该反应为放热反应,A错误,B正确;该反应需要加热才能发生,常温下不能进行,C错误;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即铁粉和硫粉的总能量高于硫化亚铁的总能量,D错误.3。
已知2A(g)B(g)是放热反应,下列关于2A(g)B(g)和2A(g)B(l)能量变化示意图正确的是()【解析】选B。
2A(g)B(g)为放热反应,则反应物的能量和大于生成物的能量和,排除C和D选项;气体物质的能量比液体物质的能量高,B正确。
4。
化学反应A2+B22AB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该反应是吸热反应B。
断裂1 mol A-A键和1 mol B—B键放出x kJ能量C。
断裂2 mol A—B键需要吸收y kJ的能量D.2 mol AB的总能量高于1 mol A2和1 mol B2的总能量【解析】选C。
由图示知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该反应是放热反应,A、D错误;断键时吸收能量,B错误。
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 专题6 第17讲 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
题组二 依据键能计算焓变 3.(2017·常州高三模拟)已知1 g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热量143 kJ, 18 g水蒸气变成液态水放出44 kJ的热量。其他相关数据如下表:
1 mol化学键断裂时 需要吸收的能量/kJ
O==O 496
则表中x为 A.920
B.557
√C.463
H—H H—O(g)
②实验说明 a.中和热的测定实验中,NaOH溶液的浓度稍大于盐酸的浓度是确保HCl 反应完全。若采用的酸、碱浓度相等,可采用碱体积稍过量的方法达到 这个目的。 b.中和热的计算公式 ΔH=-m酸+m碱n·水c·t终-t始kJ·mol-1
c.实验中若用弱酸(或弱碱)代替强酸(或强碱),因弱酸(或弱碱)电离出H+ (或OH-)需要吸收热量,故测定的中和热的数值小于57.3 kJ·mol-1;若用 浓硫酸与强碱反应测定反应热,因浓硫酸稀释要放热,故测定的反应热 的数值大于57.3 kJ·mol-1。 ③误差分析 a.分析的依据 看实验中有哪些因素能造成(t终-t始)出现误差。若(t终-t始)偏大,则|ΔH| 偏大;若(t终-t始)偏小,则|ΔH|偏小。
内容索引
考点一 焓变、热化学方程式 考点二 标准燃烧热、热值、中和热、能源 考点三 盖斯定律及反应热的计算 探究高考 明确考向 课时作业
考点一
焓变、热化学方程式
知识梳理
1.反应热(焓变) (1)定义:在 恒压 条件下进行的反应的 热效应 。 符号: ΔH 。 单位: kJ·mol-1 或 kJ/mol 。 (2)表示方法 吸热反应:ΔH > 0;放热反应:ΔH < 0。 (3)产生原因 化学反应过程中旧键断裂 吸收 的能量与新键形成 放出的能量不相等,故 化学反应均伴随着能量变化。
高中化学知识点——化学反应与能量
高中化学知识点——化学反应与能量一.反应热焓变1.定义:化学反应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的能量都属于反应热,又称为焓变(ΔH),单位kJ/mol。
解释:旧键的断裂:吸收能量;新键的形成:放出能量,某一化学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取决于上述两个过程能量变化的相对大小。
吸热:吸收能量>放出能量;放热:吸收能量<放出能量。
2.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与反应物和生成物总能量的关系3.放热反应: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放热>吸热)ΔH<0;吸热反应,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吸热>放热)ΔH>0。
【学习反思】⑴常见的放热、吸热反应:①常见的放热反应有a燃烧反应b酸碱中和反应c活泼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d大多数化合反应②常见的吸热反应有:a氢氧化钡晶体和氯化铵晶体混合发生反应bCO2+C=2COc大多数的分解反应⑵△H<0时反应放热;△H>0时反应吸热。
【概括总结】焓变反应热在化学反应过程中,不仅有物质的变化,同时还伴有能量变化。
1.焓和焓变焓是与物质内能有关的物理量。
单位:kJ·mol-1,符号:H。
焓变是在恒压条件下,反应的热效应。
单位:kJ·mol-1,符号:ΔH。
2.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反应物分子中旧化学键断裂和生成物生成时新化学键形成的过程。
任何化学反应都有反应热,这是由于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当反应物分子间的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克服原子间的相互作用,这需要吸收能量;当原子重新结合成生成物分子,即新化学键形成时,又要释放能量。
ΔH=反应物分子中总键能-生成物分子中总键能。
3.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当反应完成时,生成物释放的总能量与反应物吸收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决定化学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
(1)当ΔH为“-”或ΔH<0时,为放热反应,反应体系能量降低。
(2)当ΔH为“+”或ΔH>0时,为吸热反应,反应体系能量升高。
4.反应热思维模型:(1)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2)反应热的本质以H2(g)+Cl2(g)===2HCl(g)ΔH=-186kJ·mol-1为例E1:E(H—H)+E(Cl—Cl);E2:2E(H—Cl);ΔH=E1-E2二.热化学方程式1.概念:能表示参加反应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的关系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精品课件:专题6-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专题6 │ 使用建议
6.要从电极名称的判断、电极材料的性质、离子的 放电顺序等方面去复习电解池,利用电子守恒法解决相 关的计算问题。 7.注意这部分内容以社会热点,例如能源危机问题、 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以及科技前沿动态为背景,以身 边的生活经验为情境命题是一个明显的动向,也是近几 年高考命题的重点,需要特别注意。
专题6 │ 使用建议
3.原电池与电解池的知识理论性、规律性较强,并且 概念较多,容易混淆,需要在加强理解的基础上准确记忆概 念的定义和实例。 4.新型燃料电池、熔融盐电池、二次电池的原理,电 极反应式和总反应式的书写都是高考中常常涉及的知识,是 重点也是难点。金属的析氢腐蚀和吸氧腐蚀的电极反应式的 书写或正误判断是常见的命题采分点,要注意从原理上去分 析掌握,并了解金属保护的方法。 5 .电解池的工作原理、电解的规律、电解的应用(包 括氯碱工业、铜的精炼、电镀、电冶金)等知识点较多,经常 与氧化还原反应、热化学方程式、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计 算等多个知识领域联合命题。
第18讲 │ 要点探究 要点探究
► 探究点一 反应热 焓变 【知识梳理】 1.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的比较
判断依据 反应物总能量与生成 物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放热反应 吸热反应
E反应物______ E生成物 >
E反应物______ E生成物 <
与化学键的关系
生成物分子成键时 生成物分子成键时 释放出的总能量 释放出的总能量 大于 反应物分子 ________ 小于 反应物分子 ________ 断裂时吸收的总能量 断裂时吸收的总能量
专题6 │ 使用建议
4.常见的化学电源的题目命题主要落脚点放在正负极材 料、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总反应式的书写上。而对于金属的 腐蚀与防护主要是放在了原电池的构成水膜的性质以及正极 反应式的不同上。 5.在电解池的编制中,重点对电解的原理与应用、电化 学的解题思路等进行了比较、分析与归纳,特别重视规律的 总结和方法的归纳,体现理论内容的系统性、逻辑性。 6.本专题最后设置了一套滚动卷,滚动范围是专题5、6。
化学中考必备的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化学中考必备的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是化学学科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中学化学考试中的重点和难点。
理解和掌握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规律对于化学学科的学习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化学中考必备的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知识点和示例。
一、热力学基础知识热力学是研究物质能量转化和能量守恒规律的科学。
在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可以通过热力学进行分析。
下面是一些基础的热力学术语和概念:1. 系统与周围:在热力学中,研究对象称为系统,而与系统发生能量交换的一切物质和能量称为周围。
2. 热与功:热力学中的能量可以分为热和功两部分。
热是由于温度差引起的能量传递,而功是由于力的作用引起的能量传递。
3. 焓变: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可以通过焓变(ΔH)来表示。
焓变为正表示吸热反应,为负表示放热反应。
二、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根据化学反应释放或吸收的能量不同,可以将化学反应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1. 放热反应:放热反应是指在化学反应中释放出能量,使周围温度升高的反应。
典型的放热反应是燃烧反应,例如燃烧中的燃料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2. 吸热反应:吸热反应是指在化学反应中吸收周围的能量,使周围温度降低的反应。
典型的吸热反应是物质的融化和蒸发过程,例如水从液态转变为气态时,需要吸收大量的热量。
三、放热反应的实例1. 酸碱中和反应:在酸碱中和反应中,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这是一种放热反应,其中释放的能量通常以热量的形式体现出来。
例如,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HCl(aq) + NaOH(aq) → NaCl(aq) + H2O(l) + ΔH这个方程式中的ΔH表示反应所释放或吸收的能量。
2.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发生电子转移的化学反应。
一般情况下,氧化反应是放热反应,而还原反应是吸热反应。
例如,铁的氧化反应如下:4Fe(s) + 3O2(g) → 2Fe2O3(s) + ΔH四、吸热反应的实例1. 融化反应:融化反应是指物质从固态转变为液态时吸收热量的过程。
高考化学 二轮复习 专题六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概念辨析 反应热概念判断和比较类试题
[母题 1] 已知反应:①101 kPa 时,2C(s)+O2(g)===2CO(g) ΔH=-221 kJ/mol;②稀溶液中,H+(aq)+OH-(aq)===H2O(l) ΔH=-57.3 kJ/mol。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碳的燃烧热大于 110.5 kJ/mol B.①的反应热为 221 kJ/mol C.稀硫酸与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 1 mol 水的中和热 为-57.3 kJ/mol D.稀醋酸与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 1 mol 水,放出 57.3 kJ 热量
6.不论化学反应是否可逆,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反应热 ΔH 表示反应进行到底(完全转化)时的能量变化。如:2SO2(g)+ O2(g)===2SO3(g) ΔH=-197 kJ/mol 是指 2 mol SO2(g)和 1 mol O2(g)完全转化为 2 mol SO3(g)时放出的能量。 若在相同 的温度和压强时,向某容器中加入 2 mol SO2(g)和 1 mol O2(g) 反应达到平衡时,放出的热量为 Q,因反应不能完全转化生成 2 mol SO3(g),故 Q<197 kJ。
答案:D
解析:本题将燃烧热与反应热的计算和热化学方程式的书
写融合在一起,解答时要紧扣燃烧热的相关概念,注意热化学
方程式的书写原则。乙醇与汽油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9,即 1 mol 该混合物中含有 0.1 mol 乙醇和 0.9 mol CxHy。0.1 mol 乙 醇燃烧放出的热量为 1 366.8 kJ/mol×0.1 mol=136.68 kJ,又 知 1 mol 混合物完全燃烧共放出 Q kJ 热量,则普通汽油的燃 烧热为(Q-136.68)/0.9 kJ/mol,据此再根据热化学方程式的书 写原则可判断选项 D 正确。
人教版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精品课件 专题六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第17讲 反应热 盖斯定律
C
续表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
2.反应热的计算
(1)利用热化学方程式进行有关计算 根据已知的热化学方程式和已知的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或反应吸收或放出的热 量,可以把反应热当作“产物”,计算反应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4)利用盖斯定律计算反应热
3.反应热大小的比较
多
放热反应
关键能力·提升
考向1 利用盖斯定律计算反应热
【方法点拨】盖斯定律应用三步流程 _
②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
(2)碳氧双键的键能为_______________。
考向3 依据信息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A
【归纳总结】“五审法”正确判断、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_
[对点训练4] 依据事实写出相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考向4 标准燃烧热和中和反应热
D
已知三种烃的燃烧热如下表所示:
01
必备知识·梳理
1.反应热和焓变
环境释放
环境吸收
2.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吸热反应
放热反应
(1)从能量高低角度理解 (2)从化学键角度理解
)概念 表明反应所释放或吸收热量的化学方程式。
能量变化
(3)书写步骤
(4)注意事项
①热化学方程式不注明反应条件。
碱稍过量
偏小
6.能源
关键能力·提升
考向1 反应热与能量变化的图像分析
典例1 (2023·徐州模拟)下列有关乙烯在酸催化下与 水反应制乙醇的反应机理,说法正确的是( )
B
图甲
图乙
√
D
程如图所示(其中吸附在催化剂表面上的物质用·标注)。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化学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新高考选择题突破专题6化学反应与能量微专题2原电池新型
微专题2 原电池新型化学电源命题角度1 新型化学电源1. (2022·湖南选考)海水电池在海洋能源领域备受关注,一种锂—海水电池构造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A.海水起电解质溶液作用B.N极仅发生的电极反应:2H2O+2e-===2OH-+H2↑C.玻璃陶瓷具有传导离子和防水的功能D.该锂—海水电池属于一次电池【解析】锂—海水电池的总反应为2Li+2H2O===2LiOH+H2↑, M极上Li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则M电极为负极,电极反应为Li-e-===Li+,N极为正极,电极反应为2H2O +2e-===2OH-+H2↑,同时氧气也可以在N极得电子,电极反应为O2+4e-+2H2O===4OH-。
海水中含有丰富的电解质,如氯化钠、氯化镁等,可作为电解质溶液,故A正确;由上述分析可知,N为正极,电极反应为2H2O+2e-===2OH-+H2↑,和反应O2+4e-+2H2O===4OH-,故B错误;Li为活泼金属,易与水反应,玻璃陶瓷的作用是防止水和Li反应,并能传导离子,故C正确;该电池不可充电,属于一次电池,故D正确;故选B。
2. (2021·重庆选考)CO2电化学传感器是将环境中CO2浓度转变为电信号的装置,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其中YSZ是固体电解质。
当传感器在一定温度下工作时,在熔融Li2CO3和YSZ之间的界面X会生成固体Li2O。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A.CO2-3迁移方向为界面X→电极bB.电极a上消耗的O2和电极b上产生的C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C.电极b为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2CO2-3-4e-===O2↑+2CO2↑D.电池总反应为Li2CO3===Li2O+CO2↑【解析】本题考查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原电池中,阴离子向负极移动,则CO2-3由界面X向电极b移动,A项正确;由思路分析可知,转移4 mol电子时,电极a消耗1 mol O2,电极b生成2 mol CO2,物质的量之比为1∶2,B项错误;由思路分析可知,C、D两项正确;故选B。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第二册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本章总结
两式加 验总式
—两电极反应式相加,与总反应式对照验证
化学 必修 第二册 配人教版
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2019·海南,双选)微型银—锌电池可用作电子仪器的电 源,其电极分别是Ag/Ag2O和Zn,电解质为KOH溶液,电池总反应为 Ag2O+Zn+H2O===2Ag+Zn(OH)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化学 必修 第二册 配人教版
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解析】观察示意图知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一种,生成物是两种,该 物质发生分解反应,一般的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但也有的分解反应如 2H2O2===2H2O+O2↑的反应是放热反应,A错误,D正确;根据图示 可知有一部分反应物未参加反应,所以该反应是可逆反应,B正确;该 反应中反应物为化合物,生成物中有单质,元素化合价有变化,属于氧 化还原反应,C正确。
依题意可得:a-2x+(b-x)=x
x=2a+ 5 b mol
2a+b
Y 的转化率为
5 b
×100%=2a5+b b×100%,选 B。
化学 必修 第二册 配人教版
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典练·素养提升
化学 必修 第二册 配人教版
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素养解读 能量是现代社会人类一切活动的基础,而许多能量变化 都与化学反应密切相关——如热能、电能、速率与平衡等。通过本章内 容的学习,能帮助我们逐步培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 思想、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等方面的学科核心素 养。
化学 必修 第二册 配人教版
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②负极本身不反应。 氢氧(酸性)燃料电池,负极反应为H2-2e-===2H+;氢氧(碱性)燃 料电池,负极反应为H2+2OH--2e-===2H2O。
高考化学 专题突破训练6 反应与能量变化
专题6 反应与能量变化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共45分)1.已知:H2(g)+Cl2(g)===2HCl(g) ΔH=-a kJ·mol-1(a>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2 L HCl气体分解成1 L H2与1 L Cl2吸收a kJ热量B.1 mol H2与1 mol Cl2反应生成2 mol液态HCl放出的热量小于a kJC.在相同条件下,1 mol H2和1 mol Cl2的能量总和大于2 mol HCl气体的能量D.1个H2分子与1个Cl2分子反应生成2个HCl气体分子放出a kJ热量2.下列关于热化学反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HCl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ΔH=—57.3 kJ/mol,则1 mol硫酸与足量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的放热为114.6 kJB.H2(g)的燃烧热是285.8 kJ/mol,则2H2O(l)===2H2(g)+O2(g)反应的ΔH=+571.6 kJ/molC.放热反应比吸热反应容易发生D.1 mol丙烷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所放出的热量是丙烷的燃烧热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1 g氢气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气态水,放出热量120.9 kJ,氢气的燃烧热大于241.8 kJ·mol-1B.500 ℃ 30 MPa下,将0.5 mol N2和1.5 mol H2置于密闭的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NH3(g),放热19.3 kJ,其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2NH3(g) ΔH=-38.6 kJ·mol-1 C.常温下,反应C(s)+CO2(g)===2CO(g)不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ΔH>0D.已知中和热为-57.3 kJ·mol-1,若将含0.5 mol H2SO4的浓溶液与含1 mol 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要大于57.3 kJ4. (2014•唐山第二次模拟)已知常温常压下,N2(g)和H2(g)反应生成2 mol NH3(g),放出92.4 kJ热量,在同温同压下向密闭容器中通入1 mol N2和3 mol H2,达平衡时放出的热量为Q1 kJ;向另一体积相同的容器中通入0.5 mol N2、1.5 mol H2和1 mol NH3,相同温度下达到平衡时放出的热量为Q2 kJ,则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Q2<Q1<92.4 B.2Q2=Q1=92.4C.Q1<Q2<92.4 D.Q1=Q2<92.45.硫有多种单质。
【学生卷】潍坊市高中化学必修二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经典题(专题培优)
一、选择题1.关于如图所示的原电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电子从铜电极通过电流计流向锌电极B .盐桥中的阴离子向硫酸铜溶液中迁移C .锌电极发生氧化反应;铜电极发生还原反应,其电极反应是2Cu 2e Cu +-+=D .取出盐桥后,电流计仍会偏转,铜电极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 2.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A 制备CuSO 4用稀硫酸、过氧化氢和铜粉反应B 加快酸性KMnO 4与H 2C 2O 4溶液的反应速率 加入一粒黄豆大的MnSO 4固体C除去NaC1固体表面的少量KC1杂质用饱和NaC1溶液洗涤D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向盛有同体积、不同浓度NaHSO 3溶液的试管中同时加入同体积、同浓度NaC1O 溶液,观察现象A .AB .BC .CD .D3.反应2NO 2(g)O 2(g)+2NO(g),一定条件下,将NO 2置于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
下列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 .气体密度保持不变B .混合气体颜色保持不变C .O 2和NO 的体积比保持不变D .每消耗2molNO 2的同时生成2molNO4.H 2S 燃料电池应用前景非常广阔,该电池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电极a 是正极B .O 2-由电极a 移向电极bC .电极 a 的反应式为:2H 2S+2O 2--4e -=S 2+2H 2OD .当通入11.2 L O 2,转移电子数2N A5.一定温度下,在一个容积为2L 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4A(s)3B(g)2C(g)D(g)++,经2min 达到平衡状态,此时B 反应了1.2mo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充入2N (不参与反应)使压强增大可加快反应速率B .0~2min 内,A 的平均反应速率为110.4mol L min --⋅⋅C .平衡状态时,B 、C 的反应速率相等D .0~2min 内,C 的平均反应速率为110.2mol L min --⋅⋅6.足量的铁粉和适量的盐酸反应,向其中加入少量下列物质时,能够加快反应速率,但不影响产生H 2的总量的是①锌粉 ②浓盐酸 ③石墨粉 ④醋酸钠 ⑤硫酸铜 ⑥硝酸 A .①③⑤ B .②③⑤C .①③⑥D .②④⑤7.向某密闭容器中加入0.3 mol A 、0.1 molC 、和一定量的B 三种气体。
广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中化学必修二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培优专题)
一、选择题1.对于反应A(g)+3B(g)2C(g)+2D(s),下列各数据表示不同条件下的反应速率,其中反应进行得最快的是A.v(A)=0.2mol/(L·s)B.v(B)=0.2mol/(L·s)C.v(C)=0.3mol/(L·s)D.v(D)=0.4mol/(L·s)2.5.6 g铁粉与100 mL 1mol/L的稀盐酸反应时,为了使反应平缓进行且不改变H2的产量,可以使用如下方法中的①NaOH溶液②改用200mL 0.5mol/L的盐酸③加NaCl溶液④CuSO4固体⑤加CH3COONa固体⑥加NH4Cl固体A.②③⑤B.②⑤⑥C.①②⑥D.①②⑤3.用A、B、C、D四块金属片进行如下实验:①A、B用导线相连后,同时浸入稀H2SO4溶液中,A极为负极;②C、D用导线相连后,同时浸入稀H2SO4溶液中,电流由D→导线→C;③A、C相连后,同时浸入稀H2SO4溶液中,C极产生大量气泡;④B、D相连后,同时浸入稀H2SO4溶液中,D极发生氧化反应。
据此,判断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A.A>B>C>D B.C>A>B>D C.A>C>D>B D.B>D>C>A 4.某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探究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并推出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Cu质量减少B.Zn用作负极C.电子由Cu并经导线流向Zn D.该装置将电能转换为化学能5.“盐水动力”玩具车的电池以镁片、活性炭为电极,向极板上滴加食盐水后电池便可工作,电池反应为2Mg+O2+2H2O=2Mg(OH)2。
下列关于该电池的说法错误的是A.镁片作为正极B.食盐水作为电解质溶液C.电池工作时镁片逐渐被消耗D.电池工作时实现了化学能向电能的转化6.在2A(s)+B(g) ⇌ 3C(g)+4D(g)反应中,表示反应速率最快的是()A.v(A)=0.5 mol/(L•s)B.v(B)=0.2 mol/(L•s)C.v(C)=18 mol/(L•min)D.v(D)=0.6 mol/(L•s)7.富硼渣中含有镁硼酸盐(2MgO·B2O3)、镁硅酸盐(2MgO·SiO2)及少量Al2O3、FeO等杂质。
高中化学2022届高三化学二轮总复习 专题突破 专题六 化学反应与能量课件(119张)
(5)对燃烧热、中和热的概念理解不到位,忽略其标准是1 mol 可燃
物或生成1 mol H2O(l)而造成错误。
考点题组针对练
题组一 能量图像的分析与应用
1.由合成气制备二甲醚,涉及如下反应:
(ⅰ)2CH3OH(g)⇌C2H4(g)+2H2O(g)
D.存在反应CH3OH+HI===CH3I+H2O
3.[2020·全国卷Ⅱ,11]据文献报道:Fe(CO)5催化某反应的一种反
应机理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OH-参与了该催化循环
B.该反应可产生清洁燃料H2
C.该反应可消耗温室气体CO2
D.该催化循环中Fe的成键数目
发生变化
答案:C
4 . [2020·天 津 卷 , 10] 理 论 研 究 表 明 , 在 101 kPa 和 298 K 下 ,
(3)中和热概念理解三要点:①反应物的酸、碱是强酸、强碱;②溶
液是稀溶液,不存在稀释过程的热效应;③生成产物水是1 mol。
高考真题演练
1.[2021·湖南卷](双选)铁的
配合物离子(用[L—Fe—H]+
表示)催化某反应的一种反应
机理和相对能量的变化情况
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过程的总反应为 HCOOH
研究了在金催化剂表面上水煤气
变换的反应历程,如图所示,
其中吸附在金催化剂表面上的
物种用*标注。
小于
可知水煤气变换的ΔH_______0(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02
该历程中最大能垒(活化能)E正=______eV,写出该步骤的化学方程式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 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精品教学课件(共275页)
2.化石燃料利用过程中亟待解决的两方面问题 (1)一是其短期内不__可__再__生__,储量有限; (2)二是煤和石油产品燃烧排放的粉尘、_S_O_2_、__N_O__x_、__C_O__等是大 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
3.在燃料利用过程中,节能的主要环节 (1)燃料燃烧阶段——可通过改进锅炉的炉型和燃料空气比、清理 积灰等方法提高燃料的_燃__烧__效__率_; (2)能量利用阶段——可通过使用节能灯,改进电动机的材料和结 构,以及发电厂、钢铁厂余热与城市供热联产等措施促进能源循环利 用,有效提高能源利__用__率__。
[答案] (1)镁片上有大量气泡产生;镁片逐渐溶解;烧杯中的饱 和石灰水变浑浊 (2)Mg 与 HCl 反应生成 H2,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体系温度升高,Ca(OH)2 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饱和石灰 水中的 Ca(OH)2 析出而使溶液变浑浊 (3)Mg+2H+===Mg2++H2↑
(4)小于
(3)吸热反应均需要加热才能发生。
()
(4)化石燃料储量有限,燃烧时又产生污染,故尽可能减少化石燃
料的使用。
()
[答案] (1)√ (2)× (3)× (4)√
2.下列反应是吸热反应的是( )
A.硫的燃烧
B.水的分解
C.物的氧化变质
D.中和反应
[答案] B
3.如图所示,某化学兴趣小组把试管放入盛有 25 ℃的饱和石灰 水的烧杯中,在试管中放入几小块镁片,再向试管中滴入 5 mL 稀盐 酸。试回答下列问题:
值为多少? 提示:放出能量。数值为 2×431 kJ=862 kJ。 3.1 mol H2 与 1 mol Cl2 生成 2 mol HCl 气体,能量有什么变化?
苏教版必修第二册专题6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第二单元化学反应中的热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课后练习
高中化学苏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专题6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第二单元化学反应中的热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课后练习一、单选题1.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下列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A.镁条燃烧B.氧化钙与水反应C.高温煅烧石灰石D.硝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2.化学能与热能、电能等能相互转化。
关于化学能与其他能量相互转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图I所示的装置能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B.铝热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比生成物的总能量低C.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化学键的断裂与生成D.图II所示的反应为吸热反应3.红热的炭和水蒸气反应生成2mol氢气和2mol一氧化碳气体,吸收262.6kJ热量。
能表示该反应热化学方程式的是A.C+H2O→H2+CO-131.3kJ B.C(s)+H2O(l)→H2(g)+CO(g)+262.6kJC.C(s)+H2O(g)→H2(g)+CO(g)-262.6kJ D.C(s)+H2O(g)→H2(g)+CO(g)-131.3kJ4.肼是一种常见的还原剂,不同条件下分解产物不同,60~300℃时,在Cu等金属表面肼分解的机理如图:已知200℃时:Ⅰ.24233N H (g)=N (g)+4NH (g) -11ΔH =-32.9kJ mol ⋅;Ⅱ.2423N H (g)+H (g)=2NH (g) -12ΔH =-41.8kJ mol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肼属于共价化合物B .图示过程①、②都是放热反应C .反应Ⅰ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D .200℃时,肼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422N H (g)=N (g)+2H (g) -1ΔH=+50.7kJ mol ⋅5.一定温度下,向10mL0.40mol/L H 2O 2溶液中加入适量FeCl 3溶液,不同时刻测得生成O 2的体积(已折算为标准状况)如表所示。
资料显示,反应分两步进行:①2Fe 3++ H 2O 2=2Fe 2++ O 2↑+2H +,②H 2O 2+2Fe 2++2H +=2H 2O +2Fe 3+,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化学《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教案6篇
化学《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教案6篇化学《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教案1一、教学目的要求1、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了解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化学教案-第三节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2、常识性介绍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培养学生节约能源及环境保护等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化学反应解其能量变化,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2、难点: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观点的建立。
三、教学方法步骤本节教学应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录像、影碟等多媒体手段,加强学生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观的认识,让学生通过阅读、观摩、讨论等学习形式,主动了解和掌握有关知识。
具体教学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化学教案《化学教案-第三节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内容[引言]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现象是什么??(燃烧)早期古人怎么取火?(钻木取火)[讲述]在第一节中就讲到,人类的进步和发展与火有密切的联系,对于燃烧的探究是一个既古老而又年轻的课题,过去我们曾经研究过,现在仍然在研究,将来还会继续研究。
为什么对燃烧这一古老的化学现象我们要一直研究下去呢?因为,研究燃烧中的反应、能量变化、燃烧效率及产物对环境的影响,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板书]第三节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一、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提问]在当今世界上使用最广的能源是那种能源?你身边接触到最为常见的能源是什么样的能源?(化学反应释放出的能量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能源。
最为常见的能源是热能,比如:燃烧放出的热。
)[边讲述边板书]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提问]写出至少四个可燃物燃烧的反应。
[学生板书]H2 + O2 -----H2OCO + O2 ------CO2C + O2 --------CO2CH4 + O2 ------CO2 + H2O[讲述]可燃物的燃烧是最常见的有热量放出的反应。
[提问]什么是燃烧?(通常讲的燃烧是指可燃物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6化学反应与能量『经典题组』1.下列与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相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着热量的变化B.一个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要看反应物和生成物具有总能量的相对大小C.化学键的断裂一定吸收能量,化学键的形成一定释放能量D.化学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除热能外,也可以是光能、电能等答案 A解析A项,任何化学反应都涉及能量的变化,但不一定是热量的变化,错误;B项,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总能量的相对大小,可以判断该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正确;C项,化学键断裂过程中要吸收能量,形成新化学键要释放能量,正确;D项,化学能可以转化成热能、电能和光能等,正确。
2.某反应由两步反应A B C构成,它的反应能量曲线如图所示(E1、E2、E3、E4表示活化能)。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两步反应均为吸热反应B.加入催化剂会改变反应的焓变C.三种化合物中C最稳定D.整个反应中ΔH=E1-E2答案 C解析由图像可知,A的能量低于B的能量,故A转化为B的反应是吸热反应;同理,B转化为C的反应是放热反应,故A错误。
加入催化剂,会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但不会改变反应的焓变,故B错误。
物质所具有的能量越低越稳定,故C正确。
整个反应为A C,由盖斯定律可知,ΔH=E1-E2+E3-E4,故D 错误。
3.下列有关热化学方程式书写及对应表述均正确的是()A.密闭容器中,9.6 g硫粉与11.2 g铁粉混合加热生成硫化亚铁17.6 g时,放出19.12 kJ热量。
则Fe(s)+S(s)===FeS(s)ΔH=-95.6 kJ/molB.稀醋酸与0.1 mol/L NaOH溶液反应:H+(aq)+OH-(aq)===H2O(l)ΔH=-57.3 kJ/molC.已知1 mol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所放出的热量为285.5 kJ,则水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2H2O(l)===2H2(g)+O2(g)ΔH=+285.5 kJ/molD.已知2C(s)+O2(g)===2CO(g)ΔH=-221 kJ/mol,则可知C的燃烧热ΔH =-110.5 kJ/mol答案 A解析9.6 g硫粉的物质的量是0.3 mol,11.2 g铁粉的物质的量是0.2 mol,混合加热,硫粉过量0.1 mol,生成硫化亚铁17.6 g时,放出19.12 kJ热量,热化学方程式是Fe(s)+S(s)===FeS(s)ΔH=-95.6 kJ/mol,A正确;强酸强碱的稀溶液反应生成1 mol水时的热化学方程式是H+(aq)+OH-(aq)===H2O(l)ΔH=-57.3 kJ/mol,B错误;已知1 mol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所放出的热量为285.5 kJ,则水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是2H2O(l)===2H2(g)+O2(g)ΔH=+571.0 kJ/mol,C错误;C燃烧生成CO是C的不完全燃烧,燃烧热要求反应物必须是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D错误。
4.有关化学键的键能数据如表所示:化学键C===O O===O C—C键能/(kJ·mol-1) x498.8 345.6碳的燃烧热为395 kJ·mol-1,假设单质碳中只存在C—C键且基本结构单元为正四面体,则x的值为()A.619.7 B.1239.4C.792.5 D.1138.1答案 C解析在碳的正四面体结构中,每个碳原子形成4个C—C键,每个C—C 键由2个碳原子共有,故每个碳原子拥有的C—C键数目为2。
结合反应热与键能关系:ΔH=反应物键能之和-生成物键能之和,可得2×345.6+498.8-2x=-395,计算得x=792.5。
5.以太阳能为热源,热化学硫碘循环分解水是一种高效、环保的制氢方法,其流程图如下:相关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反应Ⅰ:SO2(g)+I2(g)+2H2O(l)===2HI(aq)+H2SO4(aq) ΔH1=-213 kJ·mol-1反应Ⅱ:H2SO4(aq)===SO2(g)+H2O(l)+1-12O2(g) ΔH2=+327 kJ·mol 反应Ⅲ:2HI(aq)===H2(g)+I2(g) ΔH3=+172 kJ·mol-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过程实现了太阳能到化学能的转化B.SO2和I2对总反应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C.总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2O(l)===2H2(g)+O2(g) ΔH=+286 kJ·mol-1D.该过程降低了水分解制氢反应的活化能,但总反应的ΔH不变答案 C解析通过流程图反应Ⅱ和Ⅲ,实现了太阳能到化学能的转化,故A正确;总反应为H2O===H2↑+12O2↑,SO2和I2起到催化剂的作用,故B正确;反应Ⅰ+反应Ⅱ+反应Ⅲ,得到H2O(l)===H2(g)+12O2(g)ΔH=(-213+327+172) kJ·mol-1=+286 kJ·mol-1,故C错误;ΔH只与始态和终态有关,该过程降低了水分解制氢的活化能,ΔH不变,故D正确。
6.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信息:①S(s)+O2(g)===SO2(g)ΔH1②2SO2(g)+O2(g)===2SO3(g)ΔH2③S(s)+H2(g)===H2S(g)ΔH3④2H2S(g)+3O2(g)===2H2O(l)+2SO2(g)ΔH4⑤2H2S(g)+SO2(g)===2H2O(g)+3S(s)ΔH5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S(s)和O2(g)的能量之和小于SO2(g)的能量B.反应④为吸热反应C.ΔH1=13(ΔH4-ΔH5)D.2S(s)+2H2(g)+3O2(g)===2H2O(l)+2SO2(g)ΔH=2ΔH3+ΔH4答案 D解析反应①为放热反应,ΔH1<0,故反应物的能量之和比生成物的能量之和高,A错误。
反应④为放热反应,B错误。
反应④和反应⑤的生成物中H2O状态不同,C错误。
根据盖斯定律,由③×2+④可知D正确。
7.(1)二甲醚作为燃料电池的原料,可通过以下途径制取:Ⅰ.2CO(g)+4H2(g)CH3OCH3(g)+H2O(g)ΔHⅡ.2CO2(g)+6H2(g)CH3OCH3(g)+3H2O(g)ΔH已知:①CO(g)+H2O(g)CO2(g)+H2(g)ΔH1=-41.0 kJ·mol-1②CO2(g)+3H2(g)CH3OH(g)+H2O(g)ΔH2=-49.0 kJ·mol-1③CH3OCH3(g)+H2O(g)2CH3OH(g)ΔH3=+23.5 kJ·mol-1则反应Ⅰ的ΔH=________ kJ·mol-1。
(2)在一定条件下氨气和氧气能发生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蒸气:4NH3(g)+3O 2(g)===2N 2(g)+6H 2O(g) ΔH 。
查阅资料可得有关的化学键键能数据如下:由此计算上述反应的反应热ΔH =________ kJ·mol -1。
答案 (1)-203.5 (2)-1268解析 (1)根据盖斯定律,①×2+②×2-③,得ΔH =(-41.0 kJ·mol -1)×2+(-49.0 kJ·mol -1)×2-(+23.5 kJ·mol -1)=-203.5 kJ·mol -1。
(2)4NH 3(g)+3O 2(g)===2N 2(g)+6H 2O(g),反应的ΔH =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12×391+3×496-2×946-12×463) kJ·mol -1=-1268 kJ·mol -1。
『高考题组』1.(2020·江苏高考)反应SiCl 4(g)+2H 2(g)=====高温Si(s)+4HCl(g)可用于纯硅的制备。
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ΔH >0、ΔS <0B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c 4(HCl )c (SiCl 4)×c 2(H 2)C .高温下反应每生成1 mol Si 需消耗2×22.4 L H 2D .用E 表示键能,该反应ΔH =4E (Si —Cl)+2E (H —H)-4E (H —Cl)答案 B解析 该反应气体反应物系数之和小于气体生成物系数之和,因此该反应为熵增反应,即ΔS >0,故A 错误;题中说的是高温,不是标准状况下,因此不能直接用22.4 L·mol -1计算,故C 错误;ΔH =反应物键能总和-生成物键能总和,即ΔH =4E (Si —Cl)+2E (H —H)-4E (H —Cl)-2E (Si —Si),故D 错误。
2.(2019·浙江4月高考)MgCO 3和CaCO 3的能量关系如图所示(M =Ca 、Mg):M 2+(g)+CO 2-3(g)――→ΔH 2M 2+(g)+O 2-(g)+CO 2(g) ↑ΔH 1 ↓ΔH 3MCO 3(s) ――→ΔH MO(s)+ CO 2(g)已知:离子电荷相同时,半径越小,离子键越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ΔH 1(MgCO 3)>ΔH 1(CaCO 3)>0B .ΔH 2(MgCO 3)=ΔH 2(CaCO 3)>0C .ΔH 1(CaCO 3)-ΔH 1(MgCO 3)=ΔH 3(CaO)-ΔH 3(MgO)D .对于MgCO 3和CaCO 3,ΔH 1+ΔH 2>ΔH 3答案 C解析 根据盖斯定律,得ΔH =ΔH 1+ΔH 2+ΔH 3,又易知Ca 2+半径大于Mg 2+半径,所以CaCO 3的离子键强度弱于MgCO 3,CaO 的离子键强度弱于MgO 。
离子键断裂吸热,因此ΔH 1(MgCO 3)>ΔH 1(CaCO 3)>0,A 正确;ΔH 2表示断裂CO 2-3中共价键形成O 2-和CO 2吸收的能量,与M 2+无关,因而ΔH 2(MgCO 3)=ΔH 2(CaCO 3)>0,B 正确;由上述分析可知ΔH 1(CaCO 3)-ΔH 1(MgCO 3)<0,而ΔH 3表示形成MO 离子键所放出的能量,ΔH 3为负值,CaO 的离子键强度弱于MgO ,因而ΔH 3(CaO)>ΔH 3(MgO),ΔH 3(CaO)-ΔH 3(MgO)>0,C 错误;由上述分析可知ΔH 1+ΔH 2>0,ΔH 3<0,故ΔH 1+ΔH 2>ΔH 3,D 正确。
3.(2018·江苏高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氢氧燃料电池放电时化学能全部转化为电能B .反应4Fe(s)+3O 2(g)===2Fe 2O 3(s)常温下可自发进行,该反应为吸热反应C .3 mol H 2与 1 mol N 2混合反应生成NH 3,转移电子的数目小于6×6.02×1023D .在酶催化淀粉水解反应中,温度越高淀粉水解速率越快答案 C解析 氢氧燃料电池放电时化学能不能全部转化为电能,A 错误,反应4Fe(s)+3O 2(g)===2Fe 2O 3(s)的ΔS <0,该反应常温下可自发进行,应为放热反应,B 错误;N2与H2的反应为可逆反应,3 mol H2与1 mol N2混合反应生成NH3,转移电子数小于6N A,C正确;酶是一类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是蛋白质,温度太高酶会发生变性,催化活性降低,淀粉水解速率减慢,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