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加强玉米田间管理技术

合集下载

浅谈玉米的田间管理技术

浅谈玉米的田间管理技术

浅谈玉米的田间管理技术玉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

玉米的田间管理技术对其产量和质量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正确的田间管理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保证农民的经济收益。

本文将从玉米的土壤和施肥管理、病虫害防治、播种和密植、田间水分管理以及收获等方面进行浅谈,以期为广大农民朋友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一、土壤和施肥管理玉米对土壤的要求相对不高,但对养分的需要较大。

在田间管理中,首先要进行土壤的调理和施肥。

在肥力较低的土地上,应通过施肥来提高土壤的肥力,从而提高玉米的产量。

对于缺肥的土地,可以在播种前进行大田整地,施入有机肥或复合肥,以提高土壤的肥力。

而对于肥力较好的土地,应根据土壤养分状况进行施肥,合理配置氮、磷、钾和微量元素的肥料,以保障玉米的养分需求。

管理中还要注意将施肥和土地整理的时间合理安排,避免施肥浪费和影响产量。

二、病虫害防治玉米生长期间,病虫害是其生长和产量的重要因素。

正确的防治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病虫害对玉米的危害,提高玉米产量。

在田间管理中,应根据气候条件、土壤类型和玉米品种确定防治病虫害的时间和方法。

一般来说,农民朋友可以通过选择抗病虫害的玉米品种、适时清除病虫害的天敌、合理利用化学农药等方式来防治病虫害。

为了减少病虫害对玉米的危害,还可以适时进行轮作和间作,保持田地的整洁和通风,减少病害的传播。

三、播种和密植在播种和密植方面,对玉米的田间管理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农民朋友在播种前,应根据土壤和气候条件选择合适的播种时间,避免播种过早或过晚。

要选择健康的种子,并进行适当的处理,以提高种子的萌发率和抗逆性。

在播种的过程中,要使用适当的播种机械,保证种子的整齐排布和深度均匀,以促进玉米的生长和生长。

密植是指在一定的地块上按照一定的方式种植最大数量的植物。

对于玉米来说,密植可以有效地利用地力,提高玉米的产量。

在田间管理中,农民朋友可以采用适当的密植技术,比如适当增加行距和行距之间的植株数量,适当减少植株间的距离等。

浅析玉米田间科学管理技术措施

浅析玉米田间科学管理技术措施

浅析玉米田间科学管理技术措施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广泛,产量巨大。

为了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科学的田间管理技术措施是非常关键的。

下面,我们将就玉米田间科学管理技术措施进行深入分析。

一、土壤肥力管理1. 科学施肥:玉米生长需要充足的养分供应,因此施肥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在播种前要进行基础施肥,根据土壤的肥力状况和玉米的品种确定施肥量和种类;在生长过程中需要进行追肥,及时补充作物所需的养分。

2. 调理土壤酸碱度:玉米生长对土壤酸碱度要求比较严格,一般要求土壤呈中性或微碱性。

需要根据土壤检测结果适时进行石灰施用,调整土壤的酸碱度,为玉米的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

3. 土壤翻耕深松:在耕种前适时进行深翻耕,使土壤松软通透,有利于玉米的根系生长和通气。

深翻耕还有利于土壤中养分的释放和吸收,促进玉米的生长发育。

二、田间作物间管理1. 合理密植:密植对于提高玉米的产量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密度过大也会限制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肥力和作物品种等因素,合理确定玉米的密植密度,以提高单株产量。

2. 间作玉米:在一片玉米地里适当的间作一些矮生作物,如豆类或花生等,可以有效地提高土壤肥力,减轻连作对土壤的伤害。

3. 消毒玉米地:在田间管理过程中,及时对玉米地进行消毒处理,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保证玉米的生长健康。

消毒方法可以采用化学消毒或者有机物腐熟等方法。

三、病害防治1. 合理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在玉米生长期间,经常出现一些病虫害问题,例如玉米纹枯病、穗腐病、蚜虫等。

在田间管理过程中,要使用合理的农药进行防治,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也可以通过调整作物的品种搭配,破坏病虫害的发生环境。

2. 及时发现并处理病害:在玉米生长期间,要时刻留心作物的生长状况,一旦发现病害问题,要及时进行处理,以免病害扩散影响整片田地的作物生长。

四、灌溉管理1. 合理的灌溉方式:在玉米生长期间,要根据土壤含水量和气候情况,采取合理的灌溉方式,保证作物生长所需的水分供应。

玉米田间管理的关键技术的五个环节

玉米田间管理的关键技术的五个环节

玉米田间管理的关键技术的五个环节1. 土壤准备玉米是一种对土壤要求较高的农作物,土壤的质地、pH值、肥力等因素直接影响着玉米的生长和产量。

因此,进行适当的土壤准备是玉米田间管理的第一个关键环节。

1.1 土壤检测在种植玉米之前,首先需要进行土壤检测,以了解土壤的性质和特点。

通过土壤检测可以确定土壤的PH值、有机质含量、氮磷钾含量等关键指标,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土壤调整和施肥。

1.2 土壤改良根据土壤检测结果,选择合适的土壤改良措施,如施加有机肥、石灰等。

有机肥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孔隙率和保水性;石灰能够调节土壤的酸碱度,改善土壤的透水性和通气性。

1.3 土壤肥力调整根据土壤检测结果和玉米生长的需求,进行土壤肥力调整。

根据缺失的养分元素,合理施加氮、磷、钾等肥料,以满足玉米生长的需要。

同时,注意肥料的施用量和施用时机,避免过量施肥或施肥不当导致土壤肥力失衡。

2. 种子选择与处理种子是玉米田间管理的基础,种子的品质和处理方法直接影响着玉米的生长和产量。

因此,在种植玉米前,必须进行种子选择与处理。

2.1 品种选择根据种植区域的气候条件、土壤特点和市场需求等因素,选择适合该地区种植的玉米品种。

同时,还可以考虑品种的抗病虫害能力和产量稳定性等因素,以提高玉米的抗逆性和产量。

2.2 种子处理在选择好的玉米种子后,需要对种子进行处理,以提高其萌发率和抗病虫害能力。

一般的种子处理方法包括浸种、种子消毒等。

浸种可以通过浸泡种子于适宜的保护性剂溶液中,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抗病虫害的能力。

种子消毒可以通过对种子进行热处理或化学处理,杀灭种子表面的病菌和虫卵,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3. 播种与密植调控播种和密植调控是玉米田间管理的关键环节之一,直接影响玉米的出苗率和生长情况。

3.1 播种方式选择根据地区的气候条件、土壤特点和机械设备的情况,选择适合的播种方式。

常用的播种方式包括直播、穴播和条播等。

直播适用于平坦土地,可节省劳动力和机械投入;穴播适用于土地不平坦、密植较大的情况;条播适用于规模较大的种植区域,可以提高播种效率。

浅析玉米田间科学管理技术措施

浅析玉米田间科学管理技术措施

浅析玉米田间科学管理技术措施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农民种植面积较大的经济作物之一。

玉米的产量和品质直接关系到农民的收入和国家粮食安全,因此科学管理玉米田间作物是保障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关键。

下面将就玉米田间科学管理技术措施进行浅析。

关于土壤的管理。

玉米生长对土壤要求较高,需要较肥沃的土壤和适宜的土壤酸碱度。

在播种前应该进行土壤检测,了解土壤的营养含量和酸碱度。

在施肥方面,合理施肥是提高产量的关键。

通常情况下,秋季应该施入基础肥料,如有机肥、复合肥等,以供给玉米初期生长所需的养分。

春季应该根据土壤检测结果和玉米生长需求进行追肥,保证玉米生长所需的养分。

还可以在玉米生长过程中进行叶面喷施肥料,促进植株的吸收和利用。

关于灌溉管理。

玉米的生长需要充足的水分,因此合理的灌溉管理对于提高玉米产量至关重要。

在玉米生长初期,应该保持土壤湿润,促进玉米的生长。

在玉米生长中后期,可以减少灌溉频率,但是要保持土壤的适度湿润,不要出现干旱现象。

要合理控制灌溉的水量,避免过量灌溉导致土壤板结和根系窒息。

关于病虫害防治。

玉米田间管理中,病虫害防治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在田间管理中,要做好玉米病虫害的监测工作,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

在病虫害发生的初期可以采用生物防治的方法,如引入天敌昆虫,控制害虫的数量。

在疫病发生时,可以喷洒农药进行防治,但是要选择安全无毒的农药,并按照使用说明进行使用,避免对环境和农产品造成影响。

同时要注意病虫害的防治与玉米生长期的关系,确保农药的使用不会对玉米产量和品质产生影响。

关于田间管理。

在玉米的生长过程中,还需要进行一系列的田间管理工作,如喷洒除草剂、松土、摘心等。

除草是保证玉米生长的前提,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和时间进行除草。

适当的松土可以改善土壤通气性和保湿性,促进根系发育。

在玉米生长中后期,还需要进行摘心工作,促进玉米穗的发育。

玉米田间科学管理技术措施是保障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关键。

只有通过科学管理技术措施的实施,才能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保障国家粮食的安全。

抓好玉米后期田间管理四条对策

抓好玉米后期田间管理四条对策

抓好玉米后期田间管理四条对策玉米是我国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和品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民粮食安全和农民的经济收益。

玉米的后期田间管理对其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大,因此抓好后期管理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探讨如何抓好玉米后期田间管理。

一、抓好除草玉米是一种慢性除草作物,不仅能受到浅根草的竞争,还容易受到深根草的干扰。

在玉米生育后期,杂草的竞争会极大地影响玉米生长和产量。

为了抓好除草,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1 清除杂草玉米生育后期,应及时清理田间杂草。

尤其要重视接近玉米的杂草,因为它们最易使玉米受到干扰。

除草时间应选在天气晴朗,杂草含水量少的时候,同时要全面彻底,确保不留死角。

1.2 灌溉除草灌溉除草是一种简便易行、效果显著的方法。

在灌溉时,将清水从玉米根系附近渗入土壤中,使杂草的营养物质被稀释,以达到除草的效果。

但这种方法要注意,多灌溉会增加土壤湿度,容易导致病虫害的发生,因此要掌握好用水量和灌溉时间。

1.3 玉米生长期的除草玉米生长期间要进行适时适量的除草,应集中进行。

玉米分株期和拔节期是重点时期,要重点对接近玉米株基部、玉米株中的杂草进行处理,确保不受干扰。

二、加强玉米补充营养促进玉米的生长和发育,是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的重要措施。

在玉米生长过程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强补充营养。

2.1 塑料膜覆盖利用塑料膜对玉米的生长环境进行优化,可以促进玉米生长和发育。

塑料膜覆盖作为一种有效的保温措施,可以使土壤温度升高,缩短生长周期,提高玉米产量。

但要注意,覆盖膜不能太厚,应根据当地气候环境和地形条件来选择合适的厚度。

2.2 施肥在玉米的生长过程中,适时适量地施肥,可以补充土壤养分,促进玉米的生长和发育。

其中,磷、钾、氮等是玉米生长必须的基础营养元素,应根据当地土壤肥力情况配合使用。

2.3 喷施生物调节剂喷施生物调节剂可以促进植物生长,增强玉米抗病能力,更可使玉米吸收反应更快、更多、更多的养分,可有时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

浅谈玉米的田间管理技术

浅谈玉米的田间管理技术

浅谈玉米的田间管理技术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又被誉为“世界黄金粮仓”,是世界上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首位的粮食作物之一。

玉米的田间管理技术对于保障玉米的产量和质量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玉米的田间管理技术进行一些浅谈。

一、土壤处理1.土壤改良土壤改良是玉米田间管理的重要一环。

在种植玉米之前,应该对土壤进行充分的改良,使其适合玉米的生长。

可以通过施入有机肥、磷酸铵等进行土壤改良。

2.松土整地在种植前,要进行松土整地,使土壤松软,有利于玉米的生长。

还要注意排水良好,防止水涝。

二、种植1.及时播种在适宜的温度下,选择合适的种子品种,并且在适宜的时间进行播种,不宜过早或过晚。

一般来说,3月下旬至4月初是最佳的播种时间。

2.密度适宜玉米的种植密度对于产量也有着很大的影响。

一般来说,适宜的玉米种植密度为每亩6-7万株。

过密或过松都会影响产量。

三、灌溉管理尤其是在干旱期,要及时进行浇水,保持土壤的湿润度,不要出现干涝的情况。

2.科学施肥施肥不当也会对玉米的产量和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应该根据不同生长期的需要进行施肥,及时补充植物所需的养分。

四、病虫害防治1.选用抗病虫害的品种在种植时应该选用抗病虫害的品种,减少病虫害对于玉米的危害。

2.定期防治在生长期间定期检查田间状况,发现病虫害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避免病虫害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五、田间管理1.除草除草是保证玉米生长的重要环节,如果田间杂草过多会影响玉米的光照和养分的吸收,导致产量的下降。

2.留茬在地膜覆盖下,留茬可以保持土壤的湿润度,减少蒸发,提高土壤温度,促进玉米的生长。

六、收获管理1.合理的收获时间在玉米成熟后,应该及时进行收获,过早或过晚的收获都会影响玉米的品质和产量。

2.机械收获采用机械收获可以简化作业流程,减少人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同时要注意收获机械的使用和维护。

在玉米的田间管理中,以上所述的各项技术都是至关重要的。

只有在做好田间管理的基础上,才能保证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高效种植玉米的田间管理

高效种植玉米的田间管理

高效种植玉米的田间管理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广泛栽培于各地农田。

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需要科学合理的田间管理措施。

本文将介绍高效种植玉米的田间管理方法,包括土壤改良、播种前的准备工作、播种技术、灌溉管理、施肥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治等。

一、土壤改良为了提高土壤的肥力和保持土壤的湿润度,玉米生长前需要进行土壤改良工作。

首先,进行深翻整地,将土壤中的杂草、残留物等清除干净。

然后,在整地后的土壤中加入有机肥料,如有机砂土、腐熟的农家肥等,以提供充足的养分供给。

二、播种前的准备工作1. 清除杂草:在播种前,进行杂草清除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杂草会与玉米争夺土壤养分和水分资源,严重影响玉米的生长发育。

可以采用除草剂喷洒、人工铲除等方法进行清除。

2. 土壤消毒:在播种前,可以进行土壤消毒,以防止土壤中的病菌和虫害对玉米造成伤害。

常用的土壤消毒剂有甲基溴、熏蒸剂等,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消毒剂进行处理。

三、播种技术1. 选择适宜的品种:在种植玉米时,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优质品种是关键。

可以咨询当地农业技术人员或者种植户,选择高产、抗病虫害的品种。

2. 合理密植:合理的玉米密植可以提高产量,但过密也会导致玉米植株竞争养分和水分,影响产量。

根据品种特性和土壤条件,确定适宜的行距和株距,保证每株玉米植株都能充分生长。

3. 播种深度和数量控制:播种深度一般为3-5厘米,以保证种子能够充分吸收水分和养分。

播种数量一般控制在每亩10-15万穗,以保证玉米植株之间有足够的空间生长。

四、灌溉管理充足的水分是玉米生长的关键,因此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灌溉管理。

一般情况下,玉米生长期间需保持土壤湿润,但不可过度湿润。

根据土壤水分含量和玉米生长情况,及时进行灌溉,保持土壤湿润度在适宜范围内。

五、施肥技术玉米生长过程需要充足的养分供应,因此施肥技术十分重要。

可以根据土壤养分含量和玉米的生长需求,进行适量施肥。

常用的肥料有有机肥、复合肥和微量元素肥料等,可以根据土壤检测结果进行合理搭配和施用。

玉米各时期田间管理技术要点及病虫害防治措施

玉米各时期田间管理技术要点及病虫害防治措施

玉米各时期田间管理技术要点及病虫害防治措施玉米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玉米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是确保高产稳产的关键措施。

以下是玉米各时期田间管理技术要点及病虫害防治措施的简要介绍。

一、播种前期1. 土壤处理:选择富含有机质、透气性好、保水性较强的土壤。

将土壤深耕细碎,除去杂草和病虫害源,施加适量的有机肥料,提高土壤肥力和保水能力。

2. 品种选择:根据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选择适合的玉米品种,抗逆性强、产量高、抗病虫害能力好的品种。

二、整地期1. 相间整地:将苗床和田间地块进行整地处理,清除田间农残、杂草和枯落的植株,并实施深翻整地,提高土壤肥力和通气透水性。

2. 留茬晾晒:将稻谷、豆类等前茬清理干净,堆放堤坡上晾晒,减少病虫害发生的源头。

三、播种期1. 播种技术:合理控制播种密度,根据品种特性和气候条件进行适当调整。

合理选择播种工具,保证播种均匀和深度一致。

2. 施肥:根据土壤条件和玉米吸肥特点,进行科学施肥。

一般在播种前后进行基础施肥,后续根据生长阶段和作物需求进行追肥。

四、苗期1. 种子处理:将玉米种子进行消毒处理,减少土传病害的发生。

也可以进行种子增效剂处理,促进发芽和生长。

2. 过水过肥:保证苗床湿度和养分供应,提高幼苗生长速度。

及时追肥,调整肥料配方。

3. 预防苗蛀虫:喷洒杀虫剂,防止苗期蛀虫危害。

五、生长期1. 中耕松土:及时进行中耕松土,保持田间土壤松散、通气性好。

中耕还可以控制杂草生长,减少竞争。

2. 喷药防治病虫害:根据病虫害的发生情况,选择合适的杀虫剂、杀菌剂进行药剂防治。

3. 施肥追肥:根据玉米的生长需求和土壤肥力状况,进行适时追肥,提高产量和品质。

六、成熟期1. 调整灌溉:根据玉米的生长需水量,合理控制灌溉频率和量,防止干旱或过湿对玉米的不良影响。

2. 防治玉米螟:玉米螟是玉米的重要害虫之一,定期进行田间巡查,发现虫害进行针对性喷药。

玉米田间管理技术要点包括土壤处理、品种选择、播种技术、施肥、中耕松土等。

玉米高产栽培田间管理技术

玉米高产栽培田间管理技术

玉米高产栽培田间管理技术玉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它不仅是人们的主要食物来源,还可以作为饲料和工业原料。

而玉米的高产栽培是农民们关心的重要问题之一。

在实践中,很多农民在栽培玉米过程中,由于缺乏科学的管理技术,导致产量不能达到预期,甚至出现病虫害和土壤质量下降等问题。

所以,完善的田间管理技术对于玉米的高产栽培至关重要。

下面我们就来具体谈谈关于玉米高产栽培田间管理技术的相关内容。

一、土壤管理1. 合理施肥:玉米是对养分需求比较大的作物,为了能够获得高产,合理的施肥是非常重要的。

在播种前应根据土壤的养分状况和作物需求,进行合理的施肥计划,如能够进行有机肥与化肥的配合使用,有助于提高养分利用率,从而增加玉米产量。

2. 土壤保水保肥:在玉米生长期要做好灌溉和覆盖工作,保持土壤含水量和肥力,防止土壤贫瘠导致玉米生长不良。

3. 种植前的耕作与松土:玉米生长对土壤通气性有一定的要求,因此在播种前应进行深翻耕作,有利于加快土壤温度升高,并能早熟玉米。

二、病虫害防治1. 种子处理:在播种前应对玉米种子进行适当的处理,如用草酸铜、甲基托布津等种子处理剂浸种处理,有助于抑制种子携带的一些病原菌,降低发病率,提高玉米的产量。

2. 合理轮作:轮作能够避免作物连作,减少土壤真菌病害。

3. 实施农业防治措施:实行选择耐病种植,加强地膜覆盖,优化田间管理等有效防治措施,有助于减少玉米的病虫害害。

三、密植技术密植是指将播种的株行间距缩小,株距减小,多植一些玉米植株在一定的土地上,采用这种方法的目的是为了充分利用土地,增加单位面积的产量。

积极实施密植技术对于提高玉米的产量有着积极的意义。

四、及时施、深施、准施1. 及时施:保证施肥的时间与作物的需求相符。

2. 深施:为了增加土壤的肥力,提高作物产量,应合理施肥,使肥料营养物质能充分利用。

3. 准施:施肥要适量,避免过量施肥,导致土地污染和农产品质量问题。

五、生长调控1. 合理管理玉米生长期:根据玉米的生长特点,合理掌握追肥、中耕、抹药、推迟一些玉米上肥时间等生长期操作,有助于提高玉米的产量。

玉米田间管理的关键技术的五个环节

玉米田间管理的关键技术的五个环节

玉米田间管理的关键技术的五个环节科学合理的田间管理能够有效地保障玉米顺利生长,既能保证玉米的成活比例,也有利于玉米的产量与质量。

今天我们介绍玉米田间管理的关键技术的五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希望对你帮助。

1、趁早检苗补苗众多原因会使苗缺少,需要做的就是及时补苗,在小玉米苗2-3叶龄期间将苗连同泥块移植并且需要及时浇灌,保证成活率高,小苗根系不发达,移植不易伤跟,所以成活率高。

有些田间缺苗严重的需要及时补苗。

2、间苗定苗3叶龄时赶紧间苗,5叶龄时迅速定苗到均匀密度。

间苗要做到“除弱剩强、除小剩大、除病剩键、除杂剩纯”。

健康的玉米幼苗应该是叶片粗大,叶色浓绿,根系发达,主干粗扁,健康生长,这是间苗的依据。

3、玉米要适时下肥苗肥需要早施、少施、偏施,在4-5叶开展时,施肥碳铵每亩225-300kg来促黄补瘦;穗肥需要重施,就是把总氮量的55%-60%作为穗肥。

夏季玉米在下播后40天左右,春季玉米在下播后50天,施肥碳铵每亩1500kg来促使饱满穗粒;玉米雌穗开花授粉期间施肥每亩150kg来去黄去弱,加大粒重。

4、玉米要治理高大玉米颗种高大,容易倒伏,这就需要及时处理。

在玉米大喇叭口时期或者雄穗尖还剩5-15cm没展开时,使用玉米健壮素或者维他灵2号来喷洒,基本上为每亩15支活水450kg平均喷在顶层叶片表面,其中健壮素是不可以混合其他农药和化肥的,否则会出现肥料失效。

5、一定要注意防旱防涝玉米在不同时期对于水分的需求也是不一样的。

在拔节到灌浆时期对水分的需求就较多,特别是抽穗开花时期更加敏感。

从拔节开始到蜡熟最后,如若土质含水量小于田间拥水量的70%的时候需要迅速浇灌。

在玉米成长过程中,基本上只有在小喇叭口和抽穗开花时期分别灌一次水分。

天气因素也需要考虑在内,雨水季节,长期下雨会造成田间积水过多,这样会造成土壤含水太过饱满,这样就需要立即开沟排水。

玉米田间管理技术要点分析

玉米田间管理技术要点分析

玉米田间管理技术要点分析玉米田间管理技术是指在玉米种植过程中,对田间作物进行统一管理、合理调节和优化布局的技术方法。

通过科学的管理,能够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避免病虫害的发生,实现高效、可持续的农业生产。

下面将从不同方面分析玉米田间管理的要点。

一、土壤管理土壤是玉米生长发育的基础,因此合理的土壤管理是玉米田间管理的重要环节。

重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耕地整理:玉米种植前需要对土壤进行翻耕、平整,并进行杂草清除,保证土壤松散、透气性好,以利于玉米根系的生长。

2. 施肥:根据土壤肥力和作物需求,科学施肥是保证玉米健康生长的关键。

合理施肥包括基础施肥、追肥和叶面喷施等,要根据不同生长期的需求,及时补充不同营养元素。

3. 控制土壤水分:玉米对水分要求较高,在干旱地区要进行合理的灌溉,避免水分不足;在湿润地区要进行排水,避免积水影响玉米的生长。

二、密植与疏植玉米的生长密度对产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适度的密植可以充分利用空间,提高产量,但过密的种植会导致光照不足、病虫害易发等问题。

在玉米田间管理中,需要根据地理环境条件、品种特性和种植目标等因素,合理确定适宜的行、株距,实现良好的株型结构和光合作用效率。

三、病虫害防治病虫害是玉米种植中常见的问题,如果不及时进行防治,会造成玉米减产甚至死亡。

在玉米田间管理中,病虫害防治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1. 预防为主:通过选用抗病虫害的品种、做好农田环境卫生和田间管理,增强玉米抵抗力,减少病害发生的可能性。

2. 综合防治:采用综合防治措施,包括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方法,选择合适的防治措施,有针对性地进行病虫害的防治。

四、定期观察和调控在玉米田间管理中,需要定期观察玉米生长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调整。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生长情况:观察玉米的生长状况,了解叶片颜色、茎秆粗壮程度、株高、根系发育等情况,判断植株生长是否正常。

2. 病虫害情况:定期检查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如发现异常要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做好玉米生长后期田间管理

做好玉米生长后期田间管理

做好玉米生长后期田间管理当前,玉米已进入灌浆乳熟期,这时的田间管理为后期管理。

其生育特点是以生殖生长为中心,有机物主要供给雌穗的生长发育。

为了保证玉米高产、稳产,获得优良品质和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应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加强管理:
一、要及时灌、排水,保持玉米较大的绿叶面积。

玉米是需水量比较多而又不耐涝的作物。

田间持水量超过80%时,就对玉米生长不利。

一定要视土壤墒情合理地保障排灌,保持较大的绿叶面积,促进营养器官中的养分向籽粒中转移,保证粒多、粒重,获取丰收。

二、防治玉米倒伏,减少产量损失。

三、及时防治红蜘蛛。

防治方法:1.及时摘除底部有虫叶片,防止蔓延。

2.喷雾。

重点为中下部叶片。

可选用阿维middot;哒螨灵乳油或四螨哒等药剂,由于虫体小,主要聚集在叶片背面,因此,喷药时一定要喷头向上,由下向上对准叶背面均匀喷雾,上下叶片都要喷到。

同时药量要用够,药液要配足。

3.熏蒸。

亩用3%的甲拌磷颗粒剂1.5公斤,或用55%的3911乳油1公斤拌细沙土或锯末20公斤,均匀撒于玉米行间熏蒸防治。

1。

玉米高产栽培田间管理技术

玉米高产栽培田间管理技术

玉米高产栽培田间管理技术玉米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中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为了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农民在栽培过程中需要注意田间管理技术。

本文将探讨玉米高产栽培田间管理技术,以帮助农民更好地种植和管理玉米作物。

一、土壤准备1. 土壤翻耕深耕,使土质松软在玉米的栽培前,需要对土壤进行适当的翻耕深耕,使土壤松软并促进土壤通气性,有利于玉米的生长和根系的发育。

深耕可以有效地改善土壤的结构,提高土壤的透气性和保水性。

2. 施肥增施有机肥在播种前需要合理施肥,增施适量的有机肥,以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

有机肥具有植物吸收迅速、保水保肥、改良土壤等优点,可以显著提高土壤的肥力和保水性。

二、播种管理1. 适时播种适时播种是玉米高产栽培的关键。

在播种前需要关注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土壤温度,选择适宜的播种时间。

通常在气温稳定在10℃以上,且无霜期的情况下,可以进行播种。

2. 合理密植对于玉米的密植,需要根据具体的地区气候和土壤条件,以及玉米品种的要求进行调整。

一般情况下,每亩播种量在15000-18000株为宜。

三、田间管理1. 及时灌溉灌溉是玉米生长关键时期的重要环节,要保证玉米生长期间的适当水分。

特别是在干旱季节需要增加灌溉频次,确保玉米的正常生长。

2. 及时防治病虫害玉米生长期间需要及时防治玉米的病虫害,以免影响玉米产量和质量。

常见的玉米病虫害有玉米螟、玉米象、玉米病毒病等,要选择有效的防治方法进行防治。

3. 调节玉米生长在玉米逐渐长势旺盛时,可以通过适时修剪、合理穿墒等方式进行调节,促进玉米茁壮生长。

四、收获管理1. 合理施肥在玉米成熟期前的一个月左右,需要进行一次加强施肥。

适量的氮磷钾肥会提高玉米的养分含量,增加玉米产量和质量。

2. 适时收获玉米的收获期一般在玉米籽粒成熟期后的15-20天进行。

在收获时需要选择适宜的天气条件,并使用适当的机械进行收获,以减少玉米的损失和提高收获效率。

3. 合理存储在玉米收获后,需要及时对玉米进行晾晒和储存,以保证玉米的质量和食用安全。

浅谈玉米的田间管理技术

浅谈玉米的田间管理技术

浅谈玉米的田间管理技术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重要的经济作物。

玉米的田间管理技术对于玉米生长发育、产量和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好的田间管理技术可以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保障玉米的生长稳定性。

本文将从土壤管理、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浅谈玉米的田间管理技术。

一、土壤管理1. 土壤肥力管理玉米的生长需要充足的养分供应,土壤肥力管理是玉米田间管理中的重要环节。

在施肥方面,应根据土壤类型和肥料养分含量进行科学施肥,合理搭配有机肥、化肥和微量元素肥,根据玉米的生长期进行施肥。

在玉米生长的不同阶段,针对性地进行追肥,以满足玉米的养分需求。

2. 土壤水分管理玉米对水分的需求较大,在干旱季节需要灌溉保证充足的水分。

在湿润季节,要注意排水排涝,避免水涝对玉米生长造成不利影响。

采取合理的灌溉制度,根据土壤墒情和玉米生长需要进行科学的灌溉管理,保证玉米生长期间的水分供应。

3. 土壤保护玉米田间管理中,要注意土壤的保护,合理的耕作方法,避免土壤侵蚀,保持土壤的肥力和结构,减少土壤养分流失。

采取措施加强土壤保护,保证玉米在良好的土壤环境中生长。

二、栽培技术1. 播种时间玉米的播种时间直接影响着玉米的生长发育和产量。

在北方地区,播种时间要根据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确定。

一般推荐在土壤温度达到适宜的条件下进行播种,以促进玉米的出苗和生长。

2. 种植密度种植密度是影响玉米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适当的种植密度可以保证充分的光照和养分供应,促进玉米的生长。

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土壤肥力,确定适宜的种植密度,保证玉米生长期间的通风和透光。

3. 地膜覆盖在玉米的栽培过程中,可以采用地膜覆盖技术。

地膜覆盖可以提高土壤温度,促进玉米的生长,减少杂草的生长,减少水分蒸发,提高土壤肥力和温度条件,有利于玉米的生长发育。

三、病虫害防治1. 病害防治玉米生长过程中,常常会受到一些病害的侵害,如玉米秧苗病、锈病、叶斑病等。

在播种前,可以选用健康的种子,并进行适当的消毒处理,减少种子传播的病害。

玉米各时期田间管理技术要点及病虫害防治

玉米各时期田间管理技术要点及病虫害防治

玉米各时期田间管理技术要点及病虫害防治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由于其耐贫、耐旱、适应性好等优点,成为广大农民的主要农作物之一。

在玉米生产过程中,田间管理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本文将简要介绍玉米各时期田间管理技术要点并谈及病虫害防治措施。

一、播种前的田间管理1、地力调整:在播种前3个月,应当加强整地、施肥、排灌、松土等田间管理工作,提高土壤肥力和增加蓄水能力。

2、田面平整:在播种前应当将田面杂草清除干净,防止杂草的种子混入土壤中。

3、倒伏处理:在放置田硐时,应当规范分布,方便泄水并防止倒伏现象发生。

二、幼苗期田间管理1、追肥:幼苗期间,特别是在4-5叶期,应当进行追肥,同时根据土壤情况和植株状态决定追肥量,利用生物、有机、无机各种肥料配施;2、病虫害防治:在幼苗期内应当重点防治带状叶斑病、真菌性病害等。

3、灌水用药:幼苗期间应当适合为玉米进行及时浇水、喷药以及防霜冻等管理工作。

1、排水、施肥、松土:在壮苗期和生长期内应当加强排水、施肥、松土等管理工作,加强田间管理工作,保证植株拉长,抗旱、抗逆性强。

2、病虫害防治:在壮苗期和生长期内应当适合防治青枯、炭疽、芽胶根腐等多种病害。

四、抽雄期及结实期田间管理2、病虫害防治:在抽雄期及结实期内应当重点防治玉米螟、玉米蛀虫、禾虫等多种害虫。

3、防备翻劫:在玉米抽雄期,为了避免重大自然灾害造成玉米灾害,应当实施防备翻劫措施,如制定应急预案,留有玉米安全区,及时应对突发事件。

综上所述,玉米田间管理是提高玉米产量和质量的关键措施,需要全方位的管理方法。

同时,每个生长时期的田间管理工作各不相同,需要科学的管理技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玉米的生产潜力。

玉米高产栽培田间管理技术

玉米高产栽培田间管理技术

玉米高产栽培田间管理技术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有着广泛的种植面积和丰富的品种资源。

为了提高玉米的产量,田间管理技术非常关键。

以下是玉米高产栽培田间管理技术的介绍:一、选地种植1.选择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玉米喜欢土壤肥沃、松软,富含有机质。

若土壤过于粘土质或过于砂土质,则对植株生长不利,对产量有一定的影响。

2.选择明确的种植密度:种植密度是影响玉米产量的重要因素,通常以每亩种植40,000-60,000株为宜。

3.选择适宜的时间:玉米适宜在4月中旬至5月中旬之间种植,一般在地温达到15-16℃时进行种植。

二、施肥管理1.基肥:玉米种植前应提前施肥,整地时将肥料深度掺入土壤中。

可以使用钙镁磷肥、复合肥和马粪等高含有机体肥料,以满足玉米生长的营养需求。

2.追肥:根据玉米生长状况和需求进行追肥,追肥应控制在玉米成熟前完成,避免过度施肥造成浪费。

3.晒场灰肥:在玉米成熟后。

可以在玉米田间撒上一层晒场灰,起到保水、保肥的作用,同时还可以增加土壤改良物质的含量。

三、病虫害防治1.玉米赤霉病:可选用多种方法,如浸种法、作物轮作、喷洒药剂等方法进行防治。

2.玉米螟:采用生草带虫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防治,经济阈值是每株2只。

3.玉米蚜虫:可选用使用浓度适宜的农药进行喷洒等方法进行防治,建议采用生态防治方法为主。

四、田间管理1.及时浇水:玉米是一个喜水作物,在生长初期,应适当增减灌水次数,防止土壤过于干燥。

2.及时清除杂草:杂草会对玉米生长产生不利影响,应及时放牛、锄草。

3.及时松土:及时进行松土可以增加土壤透气性,增加土壤肥力。

综上所述,玉米高产栽培田间管理技术包括选地、施肥、病虫害防治和田间管理。

只有针对不同情况进行综合性施策,才能保证玉米高产。

玉米田间管理技术要点

玉米田间管理技术要点

玉米田间管理技术要点一、土壤管理:1.土壤改良:进行有机肥料和矿物质肥料的施用,添加有机质和矿物质,改善土壤结构和养分状况。

2.水分管理:合理控制灌溉的水量和频率,避免土壤干旱或过湿,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过湿,有利于玉米的生长和发育。

3.土壤保护:采取措施防止水土流失,例如搭建护坡、挖设沟渠等,保持土壤肥力和结构的稳定。

4.杂草控制:及时清除田间的杂草,以减少竞争养分和水分的损失,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二、肥料管理:1.施肥时间:根据不同的生长阶段,科学合理地确定施肥时间,营养的供给要与植物需求相匹配。

2.施肥量:依据土壤养分含量和植物需求,科学合理地确定施肥量,避免过度肥料施用造成环境污染和养分浪费。

3.施肥方法:选择适合的施肥方法,如基肥和追肥相结合,有机肥料与矿物质肥料配合使用,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和效益。

4.减少养分损失:避免肥料浸出、气氧化等养分损失的情况,可采用覆盖材料或精确施肥等方式进行控制。

三、病虫害防治:1.预防为主:加强田间清洁消毒、周边环境卫生管理,选用抗病虫害品种作为基础,通过预防措施提前防治病虫害。

2.合理施药:根据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和玉米生长的不同阶段,选择合适的防治药剂进行喷洒,并注意施药间隔和剂量的合理安排。

3.生物防治:充分利用天敌、益生菌和微生物等生物资源,进行病虫害的生物防治,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和环境污染。

四、灌溉管理:1.灌溉方式:采用适合玉米生长的灌溉方式,如滴灌、喷灌等,避免出现过度灌溉或不足灌溉的情况,保持土壤水分适宜。

2.灌溉时机:根据土壤水分情况和玉米的需求,科学合理地确定灌溉时机,避免出现土壤干旱或者过湿导致的生长不良。

3.灌溉水质:保证灌溉水质的安全和合格,避免因水质问题导致病虫害的发生和植株的损害。

五、收获管理:1.适时收割:根据玉米的生长情况和成熟度,选择适时进行玉米的收割,避免收割过早或者过晚导致产量和品质的下降。

2.收割机械:使用适当的收割机械进行玉米的收获,提高工作效率,并注意收割机械对土壤和植株的损伤情况。

玉米高产栽培田间管理技术

玉米高产栽培田间管理技术

玉米高产栽培田间管理技术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具有广泛的种植面积和重要的经济价值。

为了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合理的田间管理技术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玉米的高产栽培田间管理技术,包括土壤准备、施肥、病虫害防治、灌溉管理和密植栽培等,总共约2000字。

一、土壤准备良好的土壤条件是玉米高产的基础。

在选择种植玉米的土壤时,应优先选择肥沃、排水良好、土壤层深的土壤。

土壤含水量过高或过低都会对玉米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在种植前需进行土壤调查和水分管理。

土壤调查可以通过采集土壤样品送至实验室进行分析,根据结果进行土壤改良或调整。

二、施肥玉米对养分的需求较高,合理的施肥是提高玉米产量和质量的关键。

施肥应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和作物需求进行,一般分为基肥和追肥两个阶段。

1.基肥:基肥是在播种前或播种后的早期施用,以补充土壤中的养分,为玉米提供良好的生长条件。

基肥的施用量应根据土壤肥力和作物需求确定,一般可选择有机肥和化肥混施的方式,充分利用养分资源。

2.追肥:追肥是在玉米生长期间的关键阶段进行,根据作物生育期和生长需求进行施用。

一般来说,玉米在拔节期、抽雄期和抽雌期需要较多的氮肥,肥量应适量增加。

磷、钾肥的施用主要以根据土壤养分和作物需求为基础,尽量提供稳定的供肥量,以满足玉米的需求。

三、病虫害防治病虫害是影响玉米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采取科学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措施是确保玉米高产的关键。

1.病害防治:常见的玉米病害有灰斑病、纹枯病和锈病等。

为了防止病害的发生和传播,可以采取嫁接抗病品种、合理轮作、喷洒药剂等防治措施。

合理的水肥管理和土壤条件改良也有助于提高玉米的抗病能力。

2.虫害防治:常见的玉米虫害有玉米螟、玉米象甲和蚜虫等。

为了防止虫害的危害,可以采取多种防治手段,如合理轮作,使用抗虫品种,喷洒杀虫剂等。

加强玉米田周围的杂草清除和清理工作,可以减少虫害的滋生和传播。

四、灌溉管理灌溉是玉米生长发育的重要环节,合理的灌溉管理有助于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期 ,也 是玉 米 一 生 当 中最 为 重要 的管 理 时期 。 孕穗 期 的大 啦 叭
口期至 抽雄 期 要 求 充足 的光 照 条件 , 以利于 于 物 质 积 累 ,协 调体 内营 养 平衡 ,促 进 小穗 和 小花 分 化 ,在 生产 中实现 植 株 根 粗 、量
多 、茎 秆 粗壮 、叶 片 宽厚 、色浓 绿 、穗 大粒 多 。 1 2 配方 施肥 .
强度 最 大 ,吸 收 养 分最 快 的 时期 ,也 是其 一 生 当 中最 重 要 的施 肥
时期 。玉米 孕 穗 期 是雌 穗 小穗 小花 分 化 的盛 期 是 决 定果 穗 大 小 ,
盛 ,需 要大 量 水分 。此 时如 果 遇 旱 ,就 要及 时灌 水 。大 雨 后要 及
段 时期 ,是 决定 果 穗大 小 , 籽粒 多 少 的关 键 阶 段 。这 一 阶 段 的
发 育特 点 是营 养 器 官 生长 旺 盛 ,地 下 部 次 生根 层 数 和根 条 数 ,地 上 部茎 秆 和 叶片 生 长迅 速 :与此 同时 玉 米雄 穗 和 雌穗 开 始 分 化和 形 成 。因 此 玉 米 孕 穗 期 是 玉 米 植 株 ,营 养 生 长 和 生 殖 生长 并进
0前 言
以后 玉 米 根 呼吸 旺 盛耐 涝 性 差 ,应 根据 田间 地下 水 位 高 田箐 遇雨
水 易积 水 的特 点应 开好 十 字 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和腰 沟 排 水防 涝 。
玉 米 是 我 国 种 植 面 积 较 大 、 较 为 重 要 的 粮 食 作 物 。 近 年
. 来 , 随着 玉 米 社 会 需 求 的持 续增 长 , 我 国玉 米 种 植 面 积 和 产 量 1 3 玉米 花 粒 期管 理 第 一 , 看 苗 补 施 粒 肥 。粒 肥 是 指 授 粉 前 后施 的肥 , 其 作 用 水平 逐年 递 增 。 保证 玉 米 持续 增 产 是实 现 我 国 全年 粮 食增 产 目标
2 1 年 第 O 期 0 1 5
吉 林 农 业
J LI A GR I I N CULTURE
N O . 5. 2 1 0 01
( 总第2 5 ) 5期
( u lt ey O.5 ) C muai t N 2 5 v
如 何 有 效 加 强 玉 米 田 间 管理 技 术
焦 永 久
孕穗 期 生 育特 点 , 玉 米 孕 穗 期 是 指 从拔 节 到 雄 穗 开 花 期 这

粒 重 ,也 可 以进 行 根 外追 肥 ,这样 对 提 高粒 数 ,增 加 粒 重效 果较
好。
第 二 , 注 意 抗 旱 、 防涝 。抽 雄 开花 时 , 是 玉 米 一 生 中 需 水 最 多 的 时 期 ,此 时 叶面 积达 最 大 值 ,蒸 腾 作用 和 光合 作 用 都很 旺
时排 除 渍 水 , 以免植 株 早衰 。 第 三 ,防 止 倒 伏 。玉 米 中 后 期 倒 伏 是 高 产 玉 米 经 常 遇 到 的
问题 , 玉 米 一 旦 倒 伏 ,就 会 形 成 “ 斤 的 长 相 , 六 七 百 斤 的产 千 量 ”的 被 动 局 面 。 因此 ,在 玉 米 叶龄 指 数 达 到 6 % , 叶面 喷 玉 0时 米 健 壮 素 , 同时注 意 及 时排 涝 。 第 四 , 防 治 病 虫 害 。注 意 及 时 防 治 玉 米 螟 , 大 、 小 斑 病 ,
灰 斑 病 和 锈 病 。 适 时 收 获 。 当玉 米 籽 粒 着 生 部 位 产 生 黑 层 时 ,
在 玉 米 一 生 当 中 孕 穗 期 是 对 矿 物 质 养 分 吸 收 量 最 多 ,吸 收
玉 米 即成 熟 ,应及 时采 收 。现 在 很 多 品种 是活 秆 成熟 ,穗子 成 熟
了, 还 青枝 绿 叶 的 ,因此 成 熟 期 不 能看 茎秆 。
的关 键 。俗 话 说 “ 分 种 、七 分 管 ,十 成 收 成 才保 险 ”,种 是 基 是 防止 茎 叶 早衰 ,延长 功 能 叶 的寿 命 , 维持 一 定 的绿 叶 面积 ,增 三 础 ,管 是关 键 ,可见 田间 管理 在 玉 米 生产 中 的 重要 性 。只有 加 强 强 光 合作 用 , 制造 更 多 的有 机 物质 ,提 高结 实粒 数 和 粒 重 。此 时 玉米 田间管 理 ,根据 玉 米 需肥 规 律 ,确 定合 理 的施 肥 方 法 , 明确 适宜 的 用肥 比例 ,才 能实 现玉 米 优 质 、 高产 , 取得 最 大 的经 济 效 益 。本 文 就如 何 有 效加 强 玉米 田间 管 理技 术 进 行探 讨 。
如 果 植株 茎 秆粗 壮 ,叶色 浓 绿 ,长 势 较 旺 ,可 少施 或 不 施粒 肥 , 以免 植 株 贪 青 晚 熟 : 如 果 植 株 长 势 一般 , 叶 色变 黄 , 应在 抽 雄
期 补 施粒 肥 , 防止 茎 叶 早衰 ,提 高光 合 作用 ,使籽 粒 饱满 ,增 加
1如 何 有 效 加 强 玉 米 田 间 管 理 技 术 1 1 加强 玉 米穗 期 管 理 .
管理 技 术进 行 了深 入 的探 讨 ,具 有一 定 的参 考价 值 。 关键 词 :玉 米; 田间 管理 ; 壅根培 土 中图分类 号 :¥ 1 53 文献 标识 码 :A
文章 编号 :1 7 — 4 2( 0 1 0 — 2 3 2 6 4 0 3 2 1 )一 4 0 1 —
( 5 农 场林 业 管理 区 ,黑龙 江 宝清 1 5 2 ) 82 56 0
摘 要 :俗 话 说 “ 分种 、七 分 管, 十成 收 成 才保 险 ”,种 是 基础 , 管是 关键 ,可 见 田间 管理 在 玉米 生产 中的 重要 性 。文 章从 加 强 三 玉米穗 期 管理 ;科 学施肥 :加 强病 虫 害的防 治 ; 壅根培 土 ,治理 倒伏 : 减 灾措 施 ;清 沟 沥水 ,适 时 中耕 等 方 面就 如何 有 效加 强玉 米 田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