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台二十八将
云台二十八将

云台二十八将引言云台二十八将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著名将领群体,共计二十八人。
他们在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
本文将介绍云台二十八将的背景和他们的主要事迹。
云台二十八将的背景云台二十八将是东汉末年葑、裴二人所选前来助阵曹操的二十八位武将。
他们被称为“云台二十八将”,其中“云台”是指他们在曹操所建的云台山之上展开训练和演习。
这些将领大多出身于豪门世家,背景不同但在军事才能上都有显著的表现。
云台二十八将的事迹1. 张辽张辽是云台二十八将中最著名的将领之一。
他曾随曹操征战四方,多次立下战功,被誉为“百胜将军”。
2. 曹仁曹仁是云台二十八将中最具防守才能的将领。
在汉中之战中表现出色,被人称为“汉中之虎”。
3. 夏侯渊夏侯渊是云台二十八将中的猛将之一,擅长游击战术。
在赤壁之战中立下赫赫战功。
4. 张郃张郃是云台二十八将中的谋略之才,曾于定军山之战中创造了奇兵战术。
5. 曹洪曹洪是云台二十八将中最年长的将领之一,以勇猛战功闻名。
在汜水关之战中立下赫赫战功。
6. 荀攸荀攸是云台二十八将中的策士之一,曾为曹操出谋划策,对曹操的军事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7. 曹真曹真是云台二十八将中的谋略之才,尤其善于策应。
曾在汉中之战和定军山之战中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8. 隆中二黄(黄忠、黄承儿)黄忠和黄承儿是云台二十八将中的猛将之一。
黄忠以箭术闻名,而黄承儿则以勇猛战功著称。
9. 高顺高顺是云台二十八将中的勇将之一,曾在凉州的战斗中表现出色,被誉为“凉州之虎”。
10. 吕虔吕虔是云台二十八将中的策士之一,曾参与多个重要的战斗,并以其计谋和智慧受到赞誉。
11. 司马懿司马懿是云台二十八将中的智将之一,精通兵法,并在后来成为了曹魏的重要官员。
12. 荀彧荀彧是云台二十八将中的谋略之才,他为曹操提供了许多重要的军事建议和策略。
13. 许褚许褚是云台二十八将中的猛将之一,以身强力壮而闻名,也是曹操的亲信。
14. 于禁于禁是云台二十八将中的谋略之才,曾参与多个重要的战斗并有出色表现。
汉光武帝刘秀的云台二十八将,你认识多少?

汉光武帝刘秀的云台二十八将,你认识多少?汉光武帝刘秀(前5年1月15日—57年3月29日),字文叔,陈留郡济阳县人,济阳县令刘钦之子,汉景帝刘启第六子长沙定王刘发后人,汉高祖刘邦九世孙,东汉开国皇帝,25年—57年在位,谥号“光武皇帝”,庙号“世祖”,年号“建武”,“中元”。
汉光武帝刘秀在位期间,文治武功卓越,出现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恢复、人口增长的局面,史称“光武中兴”,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皇帝。
汉光武帝刘秀曾言:“娶妻当得阴丽华!”,意思是“娶妻子就要娶阴丽华!”,他们的爱情故事为后世传为佳话。
影视剧中的汉光武帝刘秀和光烈皇后阴丽华云台二十八将,指的是汉光武帝刘秀麾下助其一统天下、复兴汉室江山的二十八位功劳最大、能力最强的大将,汉明帝永平三年(60年),汉明帝在洛阳南宫云台阁命人画了这二十八位大将的画像,以示表彰,称”云台二十八将“,与汉宣帝的”麒麟阁十一功臣“,唐太宗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齐名,位极人臣之最。
邓禹像一、邓禹邓禹(2年-58年),字仲华,南阳新野(今河南省南阳市)人,云台二十八将之首。
邓禹年轻时曾在长安学习,与刘秀是好朋友。
更始元年(23年),刘秀巡视河北,邓禹前往追随,提出“延揽英雄,务悦民心,立高祖之业,救万民之命”的方略,刘秀称“恃之以为萧何”。
邓禹协助刘秀建立东汉王朝,既定河北,复平关中,功勋卓著。
刘秀称帝后,任大司徒、封酂侯,后改封高密侯,进位太傅。
永平元年(58年)去世,谥”元侯“。
吴汉像二、吴汉吴汉(?—44年),字子颜,南阳宛县(今河南省南阳市)人,云台二十八将第二位。
吴汉曾任新朝宛县亭长,后在渔阳郡贩马为业,更始元年(23年),被任命为安乐令,后归顺刘秀,封偏将军、建策侯,后吴汉斩杀苗曾、谢躬,平定铜马、青犊等农民军,协助刘秀建立东汉王朝。
刘秀称帝后,任大司马,封广平侯,先后扫灭刘永、董宪、公孙述、卢芳等割据势力。
建武二十年(44年)去世,谥”忠侯“。
153、云台二十八将

153、云台二十八将云台二十八将,指的是汉光武帝刘秀麾下助其一统天下、重兴汉室江山的二十八员大将。
汉明帝永平年间,明帝追忆当年随其父皇打下东汉江山的功臣宿将,命绘28位功臣的画像于洛阳南宫的云台,故称“云台二十八将”。
后世民间传说,云台二十八将对应上天二十八星宿,是天上的二十八星宿下凡转世。
为汉光武帝刘秀重兴汉氏江山的二十八员大将。
传说是天上二十八星宿下凡转世。
邓禹(2—58),字仲华,南阳新野(今河南省新野)人,东汉中兴名将,“云台二十八将”之首。
邓禹少时敏慧,13岁便能诵诗,后游学长安。
时刘秀也游学于长安,邓禹虽年幼,但见刘秀后,知其非常人,遂跟随刘秀,数年后方归家。
王莽末年,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各地豪强纷纷拥兵自立。
公元23年,刘玄称帝,年号更始,乡里豪杰多推邓禹起事,邓禹不肯从。
更始帝拜刘秀为破虏大将军,封武信侯,不久命刘秀往定河北镇抚州郡。
邓禹闻讯,即杖策北渡,追至邺(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南)地,始与刘秀相见。
刘秀大喜,遂留邓禹同宿,做彻夜长谈。
邓禹进言说:“更始虽都关西(泛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地区),今山东(秦汉时代通称崤山或华山以东为山东)未安,赤眉、青犊之属,动以万数,三辅假号,往往髃聚。
更始既未有所挫,而不自听断,诸将皆庸人屈起,志在财币,争用威力,朝夕自快而已,非有忠良明智,深虑远图,欲尊主安民者也。
四方分崩离析,形埶可见。
明公虽建藩辅之功,犹恐无所成立。
于今之计,莫如延揽英雄,务悦民心,立高祖之业,救万民之命。
以公而虑天下,不足定也”(《后汉书·邓禹列传》)。
刘秀大悦,对邓禹深为敬重,令左右呼邓禹为邓将军,每遇大事,必与商讨。
贾复(—55),字君文,云台二十八将之一,南阳郡冠军县(今河南邓县西北)人,出身儒生。
青少年时代从舞阴(今河南泌阳县北)李生攻读《尚书》,以胸怀大志、勤奋好学受到师友的器重。
王莽末年为县吏,奉命与同僚十余人到河东地区(今山西西南部运城一带)运盐,途中遇盗,同僚十余人皆弃盐而逃,唯独他运盐而归,受到人们称赞。
马成(云台二十八将)

马成(云台二十八将)原文《后汉书》卷二十二马成字君迁,南阳棘阳人也。
少为县吏。
世祖徇颍川,以成为安集掾,调守郏令。
及世祖讨河北,成即弃官步负,追及于蒲阳,以成为期门,从征伐。
世祖即位,再迁护军都尉。
建武四年,拜扬武将军,督诛虏将军刘隆、振威将军宋登、射声校尉王赏,发会稽、丹阳、九江、六安四郡兵击李宪,时帝幸寿春,设坛场,祖礼遣之。
进围宪于舒,令诸军各深沟高垒。
宪数挑战,成坚壁不出,守之岁余。
至六年春,城中食尽,乃攻之,遂屠舒,斩李宪,追及其党与,尽平江淮地。
七年夏,封平舒侯。
八年,从征破隗嚣,以成为天水太守,将军如故。
冬,征还京师。
九年,代来歙守中郎将,率武威将军刘尚等破河池,遂平武都。
明年,大司空李通罢,以成行大司空事,居府如真,数月复拜扬武将军。
十四年,屯常山、中山以备北边,并领建义大将军朱祐营。
又代骠骑大将军杜茂缮治障塞,自西河至渭桥,河上至安邑,太原至井陉,中山至邺,皆筑保壁,起烽燧,十里一候。
在事五六年,帝以成勤劳,征还京师。
边人多上书求请者,复遣成还屯。
及南单于保塞,北方无事,拜为中山太守,上将军印绶,领屯兵如故。
二十四年,南击武溪蛮贼,无功,上太守印绶。
二十七年,定封全椒侯。
就国。
三十二年卒。
子卫嗣。
卫卒,子香嗣,徙封棘陵侯。
香卒,子丰嗣。
丰卒,子玄嗣。
玄卒,子邑嗣。
邑卒,子丑嗣,桓帝时以罪失国。
延熹二年,帝复封成玄孙昌为益阳亭侯。
译文马成字君迁,南阳郡棘阳人。
年少时为县吏。
世祖伐颍川,以马成为安集掾,调守郏县县令。
世祖讨伐河北,马成就弃官步行,追及于蒲阳,以马成为期门,跟从征伐。
世祖即位,再迁护军都尉。
建武四年(28),拜为扬武将军,督诛虏将军刘隆、振威将军宋登、射声校尉王赏,发会稽、丹阳、九江、六安四郡兵攻击李宪。
当时帝到寿春,设立坛场,按祖礼祭祀。
进围李宪于舒,令诸军各深沟壁垒。
李宪多次挑战,马成坚壁不与交战,围守一年多,到建武六年(30)春,城中食尽,于是攻城,屠杀舒城居民,斩李宪,追击其党羽,尽平定江淮地区。
东汉云台二十八将

东汉云台二十八将西汉末年,王莽篡权,频起刀兵,乱兴古制。
礼崩乐坏,士失其德;朝令夕改,民苦于政。
不数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荆州起绿林、齐鲁画赤眉、河北有铜马。
此外,还有身为一介布衣却有前朝血统的刘秀与其兄刘縯在家乡南阳也乘势起兵。
起初与新市、平林、下江这三支绿林军中的最大的主力进行联合,大破莽军。
更始三年(25),刘秀与绿林军公开决裂,于河北登基称帝,改元建武,为表刘氏重兴之意,仍以“汉”为其国号,史称“后汉”。
因其都城洛阳在关陕以东,故又称“东汉”。
经过长达十数年之久的统一战争,刘秀先后平灭了更始、赤眉和关东、陇、蜀等诸多割据势力,使得自新莽末年以来分崩战乱长达近二十年的中国大地再次归于一统。
刘秀在位三十三年,大兴儒学、推崇气节,使后汉一朝成为中国历史上“风化最美、儒学最盛”的时代。
当时名臣云集,骁将雨聚,君臣同心,始艰危,终克定。
刘秀去世后,其子刘庄即位,是为明帝。
永平年间,明帝刘庄为表彰、纪念那些跟随刘秀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的开国元勋,为每个人绘图一张,悬挂于南宫云台,计二十八人,史称“云台二十八将”。
范晔在《后汉书》中,为二十八人一一立传,并说他们“咸能感会风云,奋其智勇,称为佐命,亦各志能之士也”。
后世民间传说,云台二十八将对应上天二十八星宿,是天上的二十八星宿下凡转世辅佐刘秀,又为他们每人安了一个二十八宿的名称。
下面分别介绍一下云台二十八将的经历:1.太傅高密侯邓禹邓禹(2-58),字仲华,南阳新野(今属河南)人,自幼聪明、机敏、好学,十三岁时即能诵诗。
在长安学习期间,结识了正在京城拜师的刘秀,二人一见如故,结为知己。
刘秀经略河北,禹主动为其划策。
战败铜马,使刘秀在河北站住了脚。
之后进军关西,多年无建树,光武帝以冯异取而代之。
在讨伐延岑时再立新功。
先后任前将军、大司徒、太傅等职,屡被封候。
始终受到刘秀的信任和重。
为云台二十八将之首。
2.大司马广平侯吴汉吴汉(?—44),字子颜,南阳宛(今河南南阳)人,少时在县中任亭长。
云台二十八将大结局?

云台二十八将大结局?云台二十八将,是指帮助汉光武帝刘秀一统天下、光复汉室江山的功臣名将。
汉明帝永平三年(公元60年),汉明帝刘庄在洛阳南宫云台阁,命人画了28位东汉开国大将的画像,因此被称为云台二十八将。
1 【邓禹】刘秀称帝后,封邓禹为大司徒、酂侯,后改封高密侯,进位太傅。
公元58年去世,谥号元侯。
2 【吴汉】刘秀称帝后,吴汉任大司马、广平侯。
公元44年去世,谥号忠侯。
3 【贾复】建武三年(27年),出任左将军。
建武十三年(37年),封胶东侯,食邑六县。
公元55年去世。
4 【耿弇】刘秀称帝后,耿弇被封为建威大将军、好畤侯。
公元58年去世,谥号愍侯。
5 【寇恂】刘秀称帝后,任执金吾,封雍奴侯。
公元36年去世,谥号威侯。
6 【岑彭】刘秀称帝后,岑彭拜廷尉,行大将军事。
建武二年(26年),岑彭升任征南大将军,封舞阴侯。
公元36年去世,谥号壮侯。
7 【冯异】刘秀称帝后,冯异被封为征西大将军、阳夏侯。
公元34年去世,谥曰节侯。
8 【朱祐】历任护军、偏将军、建义大将军,先后封为安阳侯、堵阳侯、鬲侯。
公元48年去世。
9 【祭遵】刘秀称帝后,任征虏将军,封颖阳侯。
公元33年去世。
10 【景丹】历任偏将军、骠骑大将军,先后封为奉义侯、栎阳侯。
公元26年去世。
11 【盖延】刘秀称帝后,任虎牙大将军、左冯翊,封安平侯。
公元39年去世。
12 【铫期】历任偏将军、虎牙大将军、魏郡太守、太中大夫、卫尉,受封安成侯。
公元34年去世。
13 【耿纯】刘秀称帝后,任东郡太守,封颖阳侯。
公元37年去世。
14 【臧宫】先后受封为成安侯、期思侯、酂侯、朗陵侯。
公元58年去世,谥号愍侯。
15 【马武】刘秀称帝后,任捕虏将军,封杨虚侯。
公元61年去世。
16 【刘隆】协助刘秀建立东汉,是东汉中兴名将。
公元57年去世。
17 【马成】刘秀称帝后,任扬武将军,封平舒侯,后改封全椒侯。
公元56年去世。
18 【王梁】刘秀称帝之后,王梁历任野王令、大司空、河南尹、济南太守,先后被封为武强侯、阜成侯。
云台二十八将排名

云台二十八将排名云台二十八将是中国古代传世武器,也被称为兵器的代名词。
它们代表了中国古代武术的精髓和智慧。
云台二十八将是一套独立的武器系统,它们各自具有不同的特点和用途,并在不同的战斗场合中发挥不同的作用。
下面是对云台二十八将的一些基本介绍和排名。
首先是排名第一的武器,它是“霾行”。
“霾行”全长一米,重五斤,外观呈圆柱形,凸起的楚雄铁环牢牢地套住铁棍。
它的特点是能够抵挡住敌人的攻击,同时也能够发动反击。
霾行的使用需要非常高的技巧和力量,只有熟练掌握它的特点和技巧的人才能够充分发挥它的威力。
第二名的武器是“黑草”,它是一把弯刀。
黑草的刀刃非常锋利,可以迅速地斩断敌人的武器或防御装备。
与霾行不同,黑草的特点是速度和灵活性,无论是攻击还是防守,都需要细腻的动作和快速的反应。
第三名的武器是“碧游”,它是一根长棍。
碧游的特点是它的材质轻巧耐用,并且长度适中,适合近身格斗。
碧游的使用者可以借助它的灵活性进行各种变化的攻击和防守。
然而,要想熟练使用碧游,需要耐心和专注,因为它的技巧非常复杂,需要长时间的练习才能驾驭。
第四名的武器是“明镜”,它是一面反射镜。
明镜的特点是能够反射敌人的攻击,将其反弹回去。
这让使用明镜的人能够利用敌人的力量来对抗他们。
虽然明镜看起来简单,但它的使用需要高度的观察力和反应速度。
第五名的武器是“红尘”,它是一种独特的双刀。
红尘的特点在于它的尖刀刃和武器刃是并排的,可以同时攻击两个目标。
使用红尘需要准确的瞄准和协调的动作,只有掌握了这些技巧的人才能够充分发挥红尘的威力。
第六名的武器是“青海牛”,它是一种铁锤。
青海牛的特点是它的重量和力量,可以用来劈砍、击打和攻击敌人。
使用青海牛需要非常强的力量和耐心,熟练的掌握了它的人可以以自己的意志劈开敌人的武器和护甲。
接下来依次排名的是“白云剑”、“青霜枪”、“黑寒刀”、“明星锤”、“黄泉双剑”、“碧镜刀”、“丹火铗”、“赤火弓”、“紫电耀”、“沧海龙”、“赤麟”、“嗜血魔”、“追风狼”、“无敌铁”和“天罡”。
云台28将

云台二十八将为汉光武帝刘秀重兴汉室江山的二十八员大将。
传说是天上二十八星宿下凡转世。
后汉王朝中兴二十八将,前世以为上应二十八宿,未之详也。
然咸能感会风云,奋其智勇,称为佐命,亦各志能之士也。
议者多非光武不以功臣任职,至使英姿茂绩,委而勿用。
然原夫深图远算,固将有以焉尔。
若乃王道既衰,降及霸德,犹能授受惟庸,勋贤皆序,如管、隰之迭升桓世,先、赵之同列文朝,可谓兼通矣。
降自秦、汉,世资战力,至于翼扶王运,皆武人屈起。
亦有鬻缯屠狗轻猾之徒,或崇以连城之赏,或任以阿衡之地,故执疑则隙生,力侔则乱起。
萧、樊且犹缧绁,信、越终见菹戮,不其然乎!自兹以降,迄于孝武,宰辅五世,莫非公侯。
遂使缙绅道塞,贤能蔽壅,朝有世及之私,下多抱关之怨。
其怀道无闻,委身草莽者,亦何可胜言。
故光武鉴前事之违,存矫枉之志,虽寇、邓之高勋,耿、贾之鸿烈,分土不过大县数四,所加特进、朝请而已。
观其治平临政,课职责咎,将所谓“导之以政,齐之以刑”者乎!若格之功臣,其伤已甚。
何者?直绳则亏丧恩旧,桡情则违废禁典,选德则功不必厚,举劳则人或未贤,参任则群心难塞,并列则其敝未远。
不得不校其胜否,即以事相权。
故高秩厚礼,允答元功,峻文深宪,责成吏职。
建武之世,侯者百余,若夫数公者,则与参国议,分均休咎,其余并优以宽科,完其封禄,莫不终以功名延庆于后。
昔留侯以为高祖悉用萧、曹故人,而郭亦讥南阳多显,郑兴又戒功臣专任。
夫崇恩偏授,易启私溺之失,至公均被,必广招贤之路,意者不其然乎!永平中,显宗追感前世功臣,乃图画二十八将于南宫云台,其外又有王常、李通、窦融、卓茂,合三十二人。
故依其本弟系之篇末,以志功臣之次云尔。
●邓禹字仲华,南阳新野人●吴汉字子颜,南阳宛人●贾复字君文,南阳冠军人●耿弇字伯昭,扶风茂陵人●寇恂字子翼,上谷昌平人●岑彭字君然,南阳棘阳人●冯异字公孙,颍川父城人●朱祐字仲先,南阳宛人●祭遵字弟孙,颍川颍阳人●景丹字孙卿,冯翊栎阳人●盖延字巨卿,渔阳要阳人●铫期字次况,颍川郏人●耿纯字伯山,巨鹿宋子人●臧宫字君翁,颍川郏人●马武字子张,南阳湖阳人●刘隆字元伯,南阳安众侯宗室●马成字君迁,南阳棘阳人●王梁字君严,渔阳要阳人●陈俊字子昭,南阳西鄂人●杜茂字诸公,南阳冠军人●傅俊字子卫,颍川襄城人●坚镡字子伋,颍川襄城人●王霸字元伯,颍川颍阳人●任光字伯卿,南阳宛人●李忠字仲都,东莱黄人●万修字君游,扶风茂陵人●邳彤字伟君,信都人●刘植字伯先,巨鹿昌城人太傅高密侯邓禹角木蛟大司马广平侯吴汉亢金龙左将军胶东侯贾复氐土貉建威大将军好畤侯耿弇房日兔(常用兵器:戟)执金吾雍奴侯寇恂心月狐(枪)征南大将军舞阳侯岑彭尾火虎(刀)征西大将军夏阳侯冯异箕水豹建义大将军鬲侯朱祐斗木豸(枪)征虏将军颖阳侯祭遵斗金牛骠骑大将军栎阳侯景丹女土蝠虎牙大将军安平侯盖延虚日鼠(斧)卫尉安成侯铫期井木犴(戟)东郡太守东光侯耿纯室火猪(刀)捕虏将军扬虚侯马武奎木狼(戟)中山太守全椒侯马成胃土雉(斧)河南尹阜成侯王梁昂日鸡(枪)琅邪太守祝阿侯陈俊毕月乌(刀)骠骑大将军参蘧侯杜茂参水猿积弩将军昆阳侯傅俊觜火猴左曹合肥侯坚镡危月燕(刀)上谷太守淮阳侯王霸鬼金羊(枪)信都太守阿陵侯任光柳土獐(刀)豫章太守中水侯李忠星日马(箭)右将军槐里侯万修张月鹿(鞭)太常灵寿侯邳彤翼火蛇(戟)骁骑将军昌成侯刘植轸水蚓城门校尉朗陵侯臧宫壁水獐(戟、鞭) 骠骑将军慎侯刘隆娄金狗(剑)云台列将32人,前28人为开国功臣,上应28宿,就是云台28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台二十八将【论曰:中兴二十八将,前世以为上应二十八宿,未之详也。
然咸能感会风云,奋其智勇,称为佐命,亦各志能之士也。
议者多非光武不以功臣任职,至使英姿茂绩,委而勿用。
然原夫深图远算,固将有以焉尔。
若乃王道既衰,降及霸德,犹能授受惟庸,勋贤皆序,如管、隰之迭升桓世,先、赵之同列文朝,可谓兼通矣。
降自秦、汉,世资战力,至于翼扶王运,皆武人屈起。
亦有鬻缯屠狗轻猾之徒,或崇以连城之赏,或任以阿衡之地,故执疑则隙生,力侔则乱起。
萧、樊且犹缧绁,信、越终见菹戮,不其然乎!自兹以降,迄于孝武,宰辅五世,莫非公侯。
遂使缙绅道塞,贤能蔽壅,朝有世及之私,下多抱关之怨。
其怀道无闻,委身草莽者,亦何可胜言。
故光武鉴前事之违,存矫枉之志,虽寇、邓之高勋,耿、贾之鸿烈,分土不过大县数四,所加特进、朝请而已。
观其治平临政,课职责咎,将所谓『导之以政,齐之以刑』者乎!若格之功臣,其伤已甚。
何者?直绳则亏丧恩旧,桡情则违废禁典,选德则功不必厚,举劳则人或未贤,参任则群心难塞,并列则其敝未远。
不得不校其胜否,即以事相权。
故高秩厚礼,允答元功,峻文深宪,责成吏职。
建武之世,侯者百余,若夫数公者,则与参国议,分均休咎,其余并优以宽科,完其封禄,莫不终以功名延庆于后。
昔留侯以为高祖悉用萧、曹故人,而郭伋亦讥南阳多显,郑兴又戒功臣专任。
夫崇恩偏授,易启私溺之失,至公均被,必广招贤之路,意者不其然乎!】论曰:重建汉的事业时的二十八将,前代人认为应当是天上的二十八宿,知道得不太清楚。
但这些人都能够遇上机会,运用他们的智慧勇敢,堪称辅佐之臣,也都是有志有才的人。
舆论多责怪光武帝不用功臣担任官职,致使有英俊风姿和丰功伟绩的人,弃置不用。
但追究他的深谋远虑,本是有原因的。
至于王道衰弱之后,下降到霸道至世,还能够授予和接受官职都靠功劳,有功的有才的都按次序排列,如管仲、隰朋在桓公时交替执政,先轸、赵衰一起在文公朝掌权,可以说是兼通了。
自秦、汉以后,天下靠战争的力量,至于扶助王朝命运,都是勇武的入崛起。
也有卖丝帛杀狗的轻佻狡猾的人,或者用价值连城的赏赐来抬高他们,或者授与他们与伊尹相同的高官地位,因此权势大君臣相疑裂痕就产生,力量相等变乱就兴起。
萧何、樊哙尚且受囚禁,韩信、彭越最终被杀戮,不就是这样么?从此以后,直到孝武,五代辅政大臣,没有不是公侯的。
于是使做官的道路阻塞,贤才被埋没,朝廷有世袭的偏私,下面多守门人的怨恨.那些胸怀道德而没有名声,弃身荒野的人,又怎么能说得尽。
因此光武帝借鉴历史的过失,心存矫正弊端的志向,即使像寇恂、邓禹的丰功,耿弇、贾复的伟业,分封土地不超过四个大县,加赠爵位不过特进、朝请而已。
看他们治国平天下管理政事,考核任职情况处罚过失,正是所谓的『用政令引导他们,用刑罚整治他们』的人吧!如果拿这些要求功臣,对他们的伤害就太厉害了。
什么原因呢?严格执法就会缺少恩义丧失旧情,屈从私情就会违背禁令废弃法典,选拔有德的人那么功劳不一定大,推举有功的那么有些人未必贤能,有功与有才能的兼用那么众心难填,全用功臣那么弊病就在于专政不远。
不得不比较哪种做法好些,就要拿事情来权衡利弊。
因此高官厚禄,报答大功,严刑酷法,督促官吏尽职。
建武时代,封侯的一百多,至于那几位公卿,则参与商议国事,分担吉凶,其余的人都以宽容的条律优待他们,保全他们的封地俸禄,无不最终把功名封赏传于后代。
从前留侯认为高祖全部任用萧何、曹参一类朋友,而郭伋也讥刺南阳多显贵,郑兴又告诫专用功臣。
崇尚旧恩而偏向授宫,容易导致偏私溺爱的毛病,公平一律,必定扩大招纳贤才的道路,抑或不是这样么!【永平中,显宗追感前世功臣,乃图画二十八将于南宫云台,其外又有王常、李通、窦融、卓茂,合三十二人。
故依其本弟系之篇末,以志功臣之次云尔。
】永平年间,显宗追思前代功臣,于是画二十八将的人像于南宫云台,这之外又有王常、李通、窦融、卓茂,合计三十二人。
因此依照他们本来的次第放在篇末,来记录功臣的次序。
太傅高密侯邓禹大司马广平侯吴汉左将军胶东侯贾复建威大将军好畤侯耿弇执金吾雍奴侯寇恂征南大将军舞阳侯岑彭征西大将军阳夏侯冯异建义大将军鬲侯朱祐征虏将军颍阳侯祭遵骠骑大将军栎阳侯景丹虎牙大将军安平侯盖延卫尉安成侯铫期东郡太守东光侯耿纯捕虏将军杨虚侯马武骠骑将军慎侯刘隆中山太守全椒侯马成河南尹阜成侯王梁骠骑大将军参蘧侯杜茂积弩将军昆阳侯傅俊左曹合肥侯坚镡上谷太守淮陵侯王霸信都太守阿陵侯任光豫章太守中水侯李忠右将军槐里侯万脩太常灵寿侯邳彤骁骑将军昌成侯刘植横野大将军山桑侯王常大司空固始侯李通大司空安丰侯窦融太傅宣德侯卓茂【赞曰:帝绩思乂,庸功是存。
有来群后,捷我戎轩。
婉娈龙姿,俪景同翻。
】赞曰:帝业思安,存念功臣。
后来诸帝,军事获胜。
美妙英姿,比翼齐飞。
桃城之战建武五年,刘秀打算亲自带兵讨伐庞萌,董宪知道后,让苏茂、佼强协助庞萌,合兵三万人,猛烈围攻桃城。
当时刘秀刚到达蒙城,知道桃城告急,立即留下辎重车辆,亲自率三千轻骑与数万步兵日夜兼程奔向救援,到达亢父县后,有手下说官员都疲劳,应暂停行军,住宿休息,但刘秀不同意,又行军十里到任城驻扎,距离桃城六十里。
第二天早上,各将领都请求进兵,而庞萌等人亦知道刘秀率军来到任城,列阵来挑战刘秀,但刘秀力排众议,命令将士不准出战,而休整军队,让士兵养精蓄锐,以挫败敌军的锐气,又派快马召在东城的吴汉等军队过来。
庞萌等人吃惊说:「刘秀日夜行军数百里,以为来到就会交战,怎知他却稳坐任城,致我们於城下不理,真不可测!」於是庞萌等人发动全军进攻桃城,希望在刘秀进攻前攻下桃城,但桃城内的守军听说刘秀亲自率军来,於是军心更加稳固,庞萌等人攻了二十多天都不能攻下桃城,士兵疲劳不堪。
此时吴汉、王常、盖延、王梁、马武、王霸等人都已到达任城,刘秀认为是进攻的时候,於是率领各路大军进攻在桃城外的敌军,亲自搏战,大败庞萌军队。
庞萌、苏茂、佼强连夜弃辎重车辆逃跑,投奔董宪。
董宪於是与刘纡率领全部兵马几万人驻扎守昌虑,自己又带精兵在新阳县抵抗刘秀,刘秀先派吴汉击败董宪,董宪退回昌虑,吴汉进逼,董宪害怕,於是招引五校军残部屯军建阳,与昌虑相距三十里,成犄角之势。
当时刘秀率军到蕃地,距离董宪所在地有一百余里,各将领请求进攻,刘秀不同意,他知道五校兵缺乏粮食自会退兵,因此他命令各部坚壁不战,以等待敌军疲敝。
不久,五校兵果然粮尽,带兵马离开。
刘秀於是亲临战场,指挥大军四面围攻董宪,三天以后,再次击败董宪,董宪的士都四散奔逃。
刘秀派吴汉领兵追击,佼强率军投降,苏茂则逃向张步,董宪以及庞萌逃进缯山。
几天后,董宪的官吏兵士听说董宪还活著,又纷纷相聚,有几百名骑兵,他们迎接董宪进入郯城。
吴汉等人领兵马又攻下郯城,董宪和庞萌退守朐县。
刘纡不知该逃到什麼地方,他的军士高扈斩下他的头向刘秀投降,从此梁地全部平定,而五较兵亦被刘秀的大将耿弇在齐地消灭。
刘秀此战的军事表现∶一、刘秀一知道桃城被急攻,率数万轻军日夜兼程到任城,令到桃城守军士气更稳固,守住了桃城。
二、刘秀的迅速到来,令敌军不能全心进攻桃城,因为他在任城随时可给在进攻桃城的敌军背后致命一击,对他们造成压力,不能全心进攻,令桃城更容易防守。
三、刘秀率军日夜行数百里,表现出其领军机动性,所谓「其疾如风」。
四、刘秀到达任城后,并不求速战,而是避实击虚,养精蓄锐等敌军疲倦时给予致命一击。
而之后到了昌虑时亦不求於进攻董宪,而是等五较兵粮尽退兵,犄角之势消失时,对董宪实行包围战,四面进攻击败他。
在敌军无犯错的情况下,刘秀制造自身的军事上的优势,以多击少,以逸击疲,务求以最小的伤亡代价换取最大的胜利。
五、刘秀注意战略进攻的连续性,在桃城击败敌军后,又再进逼新阳、昌虑等地,一举将梁地平定,不让敌军有翻身的机会。
东汉风俗之美司马光《稽古录》称光武:偃武修文,崇德报功,勤政治,养黎民,兴礼乐,宣教化,表行义,励风俗。
继以明章,守而不失,于是东汉之风,忠信廉耻及于三代矣!司马光《资治通鉴》:自三代既亡,风化之美,未有若东汉之盛者也。
顾炎武《日知录》:三代以下风俗之美,无尚於东京者。
顾炎武《日知录》载杨绳武之论:三代以降,士气之盛,无过於东京。
梁启超《论私德》称东汉:儒学最盛时代,收孔教之良果。
尚气节,崇廉耻,风俗称最美。
梁启超《新民说》载顾炎武之论:顾亭林之论世风,谓东汉最美,炎宋次之,而归功於光武、明、章,艺祖、真、仁。
郝经《新野光武皇帝庙碑》称光武:终我四百,作成政治,保佑民命,风化之美同于先王,则其功又有大于高帝者焉。
(注:东京即指东汉,先王指上古贤君尧舜禹汤文武等)【资料】《酌古论》光武、邓禹、马援(南宋)陈亮光武自古中兴之盛,无出於光武矣。
奋寡而击众,举弱而覆强,起身徒歩之中甫十余年,大业以济,筭计见效,光乎周宣。
此虽天命,抑亦人谋乎!何则?有一定之畧,然后有一定之功,畧者不可以仓卒制,而功者不可以侥幸成也。
畧以仓卒制,其畧不可久;功以侥幸成,其功不可继。
犯此二患,虽运竒奋鬬,所当者破,而旋得旋失,将以济中兴,难矣。
人有常言:光武料敌明,遇敌勇,豁达大度,善御诸将,其中兴也固宜。
吾则曰:此特光武中兴之一术也。
使其中兴止在於此,则是其功有时而穷也。
西都之末,莽盗神器,羣雄竝起,相与图之。
光武因思汉之民,举大义之师,发迹昆阳,遂破寻邑,百战以有天下。
彼其取乱诛暴,或先或后,未尝无一定之畧也。
何以明之?光武自昆阳之胜,持节河北,镇慰郡县,破王郎,击铜马,收复故地。
凡所以经营河北,而取河内为之根本也。
河北平,河内服。
自常情观之,当此之时,更始暗弱,可以西取关辅,疾据其地,俯首东瞰,以制天下。
光武乃身徇燕赵,止命邓禹乘衅西征。
其意岂以燕赵为可急,而闗辅为可后哉!吾尝筹之,闗辅虽形胜之地,而隗嚣在陇西,公孙述据巴蜀,赤眉羣盗蠭起山东。
嚣述犹虎狼之据穴也,有物以阻其穴,则彼不敢骋;不然,将何所惮!赤眉犹长蛇之螫草也,以物而肆其螫,则其毒无余;不然,将何所不至!光武之未取闗辅,所以阻嚣述之穴,而肆赤眉之螫也。
故且身徇燕赵,使之速定,则自河以北,民心已一,而吾之根本固矣。
及赤眉破长安,志满气溢,兵锋已挫,而邓禹得乘衅以并闗中,冯异继之,遂破赤眉,而长安平,洛阳固,而景弇且定齐矣。
当此之时,天下畧平,嚣述虽有觊觎之心而不得复骋。
光武定都洛阳,命将讨嚣平述,而天下遂一矣。
此其有一定之畧,而后有一定之功也。
使燕赵未平而光武西取闗辅,则遂与嚣述为敌,而赤眉无所骋其锋矣。
与嚣述为敌,则欲徇燕赵而彼乘其虚;赤眉无所骋其锋,则已服郡县而或罹其毒。
是燕赵未可以卒平,闗辅未可以卒守,河北河内未可以卒保,而天下纷纷,将何时而一也!虽料敌明,遇敌勇,豁达大度,善御诸将,顾亦何用哉!吾以是知中兴之君,畧之不定,而侥幸於或成,则我欲东而盗据其西,我欲前而敌随其后,智谋勇鬬,无一可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