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表面抗体阳性与保护性免疫力关系分析

合集下载

乙肝五项检查结果及临床意义

乙肝五项检查结果及临床意义

乙肝五项检查结果及临床意义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一种传染性肝炎疾病。

乙肝五项检查是评估乙肝感染的重要指标,包括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anti-HBs)、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anti-HBe)和乙肝核心抗体(anti-HBc)。

下面是乙肝五项检查结果及其临床意义的详细介绍。

1.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原是乙型肝炎病毒的表面蛋白,其阳性结果表示患者体内存在HBV感染。

HBsAg阳性长时间持续存在,可能代表慢性乙肝感染。

慢性乙肝患者是传播病毒的重要源头,因此,HBsAg阳性的个体应采取控制传播的措施,并接受定期随访和治疗。

2. 乙肝表面抗体(anti-HBs):乙肝表面抗体是针对HBV表面抗原的抗体。

抗体阳性结果表示患者体内存在乙肝病毒感染的免疫保护。

在经过乙肝疫苗接种或自然感染后,体内会产生anti-HBs抗体,能够中和HBV,使其无法感染正常细胞。

因此,anti-HBs阳性表示免疫保护,对乙肝病毒的再感染有一定的免疫力。

3.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原是乙肝病毒在复制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可溶性抗原。

其阳性结果表示患者体内病毒大量复制,传播风险较高。

HBeAg阳性通常与乙肝病毒的活动性和病情严重程度相关。

慢性乙肝患者如果HBeAg阳性持续时间超过6个月,则可能表示病情活动。

当HBeAg转为阴性,anti-HBe抗体转阳性时,通常指示乙肝病毒复制逐渐减少,病情趋于稳定。

4. 乙肝e抗体(anti-HBe):乙肝e抗体是针对乙肝病毒e抗原的抗体。

其阳性结果通常表示HBV 复制逐渐减少,慢性乙肝病情趋于缓解或病毒清除。

在慢性乙肝患者中,anti-HBe抗体的出现常常伴随着HBeAg和HBV DNA水平的下降,代表感染康复的一个重要指标。

5. 乙肝核心抗体(anti-HBc):乙肝核心抗体是针对乙肝病毒核心抗原的抗体。

抗体阳性结果通常表示曾经感染过乙肝病毒。

乙肝表面抗体阳性是什么意思

乙肝表面抗体阳性是什么意思

乙肝表面抗体阳性是什么意思篇一:乙肝表面抗体阳性要不要紧第一:“乙肝表面抗体和核心抗体阳性,其它阴性”这种病人在临床上比较多见,表现为隐袭性感染,无症状而自愈。

痊愈后保留了抗-HBs,保护其免受乙肝病毒的二次感染。

而抗-HBc则提示了一次乙肝病毒的感染过程。

所以说,抗-HBs和抗-HBc阳性是急性乙肝自然痊愈并产生保护力的一种好的组合。

??也有很少部分病人在出现了抗-HBs和抗-HBc以后,血清中或肝内可能还有少量病毒存在。

这部分病人数量很少,可能仍有肝病的症状,肝功能仍有不同程度的异常,提示肝内仍有残余病变。

对这部分病人仍要积极治疗,动态观察,可给一些抗病毒药如干扰素等,促进病毒的清除。

这类病人是否仍有病毒存在,必须用高灵敏度的PCR方法检测HBV DNA,阳性时才能确诊。

建议您在方便的时候,可到有条件的医院去做一下相关的检查。

第二:在此将医学教课书中关于乙肝五项(即乙肝两对半)的"大三阳"和"小三阳"及其防治等的相关知识给你介绍一下,仅供你参考。

乙肝五项及其意义:表面抗原(HBsAg)体内是否存在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是否有保护性е抗原(HBeAg)病毒是否复制及具有传染性е抗体(抗-HBe)病毒复制是否受到抑制核心抗体(抗-HBc)是否感染过乙肝病毒大三阳表面抗原(HBsAg)+е抗原(HBeAg)+核心抗体(抗-HBc)+这种情况通常反映病毒复制是比较活跃的。

小三阳表面抗原(HBsAg)+е抗体(抗-HBe)+核心抗体(抗-HBc)+对于小三阳病人应该进行DNA检测,如果是阳性那么就反映病毒的复制是活跃的,如果检测为阴性那么就反映病毒受到抑制,病毒复制是不活跃的。

乙肝的传播途径1.血源性传播:接受被乙肝病毒污染的血液或血制品。

2.母婴传播:乙肝病毒能通过胎盘传播(宫内传播),或在孕妇分娩时从产道传播(围产期传播)。

3.医源性传播:如医疗器械被乙肝病毒污染而未经消毒或处理不当可造成传播。

乙肝两对半的临床意义分析

乙肝两对半的临床意义分析

对于检查两对半的费用,乙肝两对半检查是用以判断是不是染上乙肝或大概估算病毒复制水平的初步检查,两对半对于病情轻重的评估参考性不大。

而肝脏功能是衡量肝脏是不是有肝脏细胞坏死获炎症存在的重要检查,其中转氨酶是重点中的重点,医治需要以肝脏功能为重要参考指标。

乙肝病毒DNA检查是判断怎样治疗的参考依据,同时也对传染性有一定的参考意义,通常DNA越高,传染性越强,也要求同肝脏功能一同检查。

检查两对半的费用到底是多少,要视情况而定。

编辑本段乙肝两对半24阳性是什么意思乙肝两对半检查中,乙肝两对半24阳性就是意味着乙肝五项中的第二项和第四项阳性,是乙肝表面抗体阳性和e抗体阳性共存,现在为乙肝病毒感染恢复期,乙肝e抗体之所以没有转阴,是因为人体免疫系统还不够强大,这需要时间。

乙肝两对半24阳性是一个好的状态,但是如果e抗体阳性持续半年以上,则表示体内还有病毒,并且病毒可能变异。

编辑本段乙肝两对半检查全阴性乙肝两对半全阴性说明没有被乙肝感染。

但需要注意的是,没有被感染固然好,但是体内没有抗体,也就是没有乙肝病毒的抵御能力,那么和乙肝病毒患者接触就有被感染的可能,所以这类人群仍不能掉以轻心,那我们该怎么办呢?最简单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及时注射乙肝疫苗,使体内产生抵御乙肝病毒的抗体,然后定期检查,因为时间久了,抗体的水平会逐步下降,需要再次注射疫苗提高体内的抗体水平,来达到保护身体不受乙肝病毒的侵害。

编辑本段乙肝两对半全阴怎么办在乙肝两对半检查中,乙肝五项全部阴性是经常可以看到的情况,如果谁的检查中出现乙肝五项全阴可以说是个好现象,但是并不是最理想的状态。

那么乙肝五项全部阴性怎么办呢?乙肝五项结果全阴性说明既没有感染上乙肝病毒,但也没有乙肝抗体,检查者应该及时的接种乙肝疫苗。

并在接种玩全程的3针疫苗之后,再检查一次乙肝两对半,查看产生的抗体的滴度情况,如果小于10微克就要接种加强针疫苗。

乙肝五项全部阴性还有另外一种情况,专家解释说,有些人乙肝五项全部阴性却是病毒变异引起的,所以说,检查过乙肝五项全部阴性之后,最好是检查一下乙肝病毒DNA和病毒变异检测,看看是否存在病毒变异。

乙肝表面抗体阴性

乙肝表面抗体阴性

乙肝表面抗体阴性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是机体受表面抗原是病毒的外壳刺激而产生的相应抗体,它可以与表面抗原是病毒的外壳相结合,在体内其他免疫系统共同作用下清除病毒,以保护机体不再受乙肝病毒的感染。

所以抗-HBs是具有特异性保护功能的中和抗体,表明机体已产生免疫力。

一个正常人的乙肝表面抗体呈阴性可能就是这个人之前没有注射过乙肝疫苗或者是乙肝疫苗随着时间的流逝,已经失去了对乙肝病毒没有保护性抗体,不能再低于乙肝病毒的侵害,这个时候我们最好就到正规的医院注射乙肝疫苗,这样就更加保护我们免受乙肝病毒的感染。

可能很多人,都不是很清楚那就是是表面抗体为阴性,但是其它的几项指标中存在阳性,如果是这种情况的话,就说明可能感染了乙肝病毒。

其它几项出现不同的阳性,病情也就会有所不同。

乙肝表面抗体阴性的原因乙肝表面抗体阴性,说明人体对乙肝病毒没有免疫作用,一般情况下,医生会建议检查者接种乙肝疫苗。

但是,如果接种乙肝疫苗后,乙肝表面抗体还是显示阴性的话,那就需要分析乙肝表面抗体阴性的原因了。

乙肝表面抗体阴性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接受疫苗保护的个体免疫能力低下,不能产生保护性抗体。

2、注射疫苗的剂量不够,没能产生保护性抗体。

3、婴儿宫内感染,感染乙肝病毒的母亲,其新生儿血液中已含乙肝病毒颗粒,注射疫苗无保护效果。

乙肝表面抗体阴性怎么办一个正常人如果检查出乙肝表面抗体为阴性的话,首先不要害怕,一定要尽快的到医院做一个肝脏检查。

然后根据检查的结果,确定是否感染了乙肝病毒,对症下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如果乙肝没有感染病毒,只是一般的乙肝表面抗体阴性,应该及时到医院去,决定注射乙肝疫苗或者根据体内的病毒进行治疗,听取医生的建议,积极治疗。

还有一种情况比较特殊,如果一个正常人在不久之前接种了乙肝疫苗,但是在检查中,乙肝表面抗体还是阴性的话,那么接种者的免疫力比较低下,正常的数量不能产生抗体,这个时候应该可以在医生的建议下加大乙肝疫苗的剂量。

乙肝表面抗体

乙肝表面抗体

乙肝表面抗体一、乙肝表面抗体乙肝表面抗体(HBsAb)是针对乙型肝炎病毒(HBV)表面抗原(HBsAg)的抗体。

在乙肝感染和乙肝疫苗接种后,人体内会产生HBsAb,从而提供免疫保护。

HBsAb可以与HBsAg结合,阻止病毒侵入肝细胞,促进HBV清除。

HBsAb的检测结果可以反映乙肝病毒感染或疫苗接种的免疫效果。

在HBV感染后,乙肝表面抗体呈现阳性,表明人体已经产生针对HBV的免疫应答,并且具有免疫保护作用。

在没有HBV感染的情况下,根据疫苗接种计划,人体接种乙肝疫苗后也会产生HBsAb,也可以保持免疫效果。

但是,HBsAb对HBV 慢性感染和肝炎转归的影响仍在争议之中。

二、治疗方法在乙肝治疗中,乙肝表面抗体可以作为治疗的一种手段,一般需要根据病情具体制定治疗方案。

1、乙肝疫苗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的首选方法之一,疫苗接种可以增加人体内HBsAb的含量,提供免疫保护。

接种乙肝疫苗一般需要按照标准疫苗程序,即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两个阶段进行。

对于高危人群如乙肝病毒携带者和乙肝病人,应该进行紧急免疫,注射高剂量乙肝疫苗。

2、治疗HBV慢性感染在HBV慢性感染患者中,HBsAb可以作为辅助治疗手段。

HBsAb的治疗理论基础是通过制造高浓度HBsAb,将其注入到患者体内,使得HBsAb与HBsAg结合,抑制病毒侵入肝细胞,促进肝炎转归。

但是,这种治疗方法还处于实验阶段,需要进一步验证其疗效和安全性。

3、肝炎免疫调节剂肝炎免疫调节剂是一类通过调节免疫系统发挥治疗作用的药物。

在HBV治疗中,Interferon和Peginterferon类似物质是常见的免疫调节剂,可以帮助恢复人体免疫系统功能,提高HBsAb的水平,促进HBV清除。

三、注意事项乙肝表面抗体虽然可以起到预防和治疗作用,但是在使用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乙肝疫苗接种乙肝疫苗接种需要遵循专业的接种程序和规范,包括疫苗程序、剂量和注射部位等。

疫苗接种之后需要进行免疫保护监测,以保证接种的有效性。

乙肝五项化验单分析

乙肝五项化验单分析

乙肝五项化验单分析
乙肝五项化验单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
正常值为阴性,<0.05。

此项结果是检测体内是否存在乙肝病毒。

阳性就表明已经发现敌情——体内已经有病毒了。

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
正常值为阴性,<10.0。

此项结果是检测体内是否有保护性。

检查结果呈阳性,表明身体对乙肝病毒已经产生免疫力了,是绝对的好事。

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BcAb)
正常值为阴性,<1。

此项结果是检测体内是否感染过乙肝病毒。

如呈现阳性,表示感染的过去式或现在进行时,核心抗体是个永久性的烙印,只要曾经感染过乙肝病毒,就会持续存在。

乙型肝炎e抗原(HBeAg)
正常值为阴性,<1。

此项结果是检测体内的病毒是否复制及具有传染性。

如呈现阳性,表示病毒正在积极“扩军”、传染性大。

乙型肝炎e抗体(HBeAb)
正常值为阴性,>1。

此项结果是检测体内的病毒是否受到抑制。

如果检查发现为乙型肝炎或丙型肝炎,要进一步检测乙型肝炎病毒DNA、丙型肝炎病毒RNA。

查看是否感染肝炎病毒或肝炎病毒
是否在体内复制,还是只是病毒携带者。

如果能在早期发现急性肝炎病毒感染,及时治疗,对孕妈妈和胎儿是非常有益的。

如果在中期或晚期发现,要严格消毒隔离,避免新生儿感染,减少母婴垂直传播。

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标准值

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标准值

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标准值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标准值是指在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态时,用于判断患者体内是否已经产生了足够的抗体来抵抗病毒的一项指标。

乙型肝炎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血液或其他体液感染传播,严重时可以引起肝硬化、肝炎甚至肝癌等严重后果。

表面抗体是人体对乙型肝炎病毒S抗原产生的免疫反应,能够中和病毒、预防病毒入侵肝细胞,是对抗乙型肝炎病毒的重要手段。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乙型肝炎表面抗体的阳性标准值为10mIU/ml。

当检测结果大于或等于这个数值时,可判定为阳性,表示患者体内已产生足够的抗体,具有抵抗乙型肝炎病毒的免疫力,并能够有效预防感染。

乙型肝炎表面抗体的检测对于判断患者的感染状态、免疫力以及预防感染等具有重要意义。

一般来说,如果一个人的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检测结果为阳性,意味着这个人曾经感染过乙型肝炎病毒,但已经康复或是因为疫苗注射而产生了抗体,具有免疫保护作用。

也有一些特殊情况下,即便表面抗体为阳性,也不代表绝对免疫,还需要视具体情况进行进一步确认。

乙型肝炎表面抗体的阴性标准值则为小于10mIU/ml。

当检测结果低于这个数值时,说明患者体内未产生足够的抗体,存在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风险,需要密切监测和进一步的治疗。

一般情况下,医生会建议此时进行疫苗接种或其他预防措施,提高患者的免疫力,降低感染的风险。

乙型肝炎表面抗体的标准值是评判感染状态、免疫力和预防感染的重要参考依据。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与血液或其他体液直接接触,如注射器的共用、性接触等,减少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机会。

定期体检和及时就医也是预防乙型肝炎的有效措施。

希望广大群众能够加强对乙型肝炎的认识,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共同为健康生活做出贡献。

【1268字】第二篇示例: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是一种阻止乙型肝炎病毒(HBV)侵入肝细胞的抗体,是人体免疫系统对HBV的一种重要防御机制。

乙肝报告单怎么看

乙肝报告单怎么看

乙肝报告单怎么看一、乙肝报告单怎么看乙肝报告单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指标:1. 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表示感染了乙肝病毒。

2. HBsAb:乙型肝炎表面抗体,阳性表示体内已经产生了针对乙型肝炎病毒的抗体,说明免疫系统已经启动了对乙型肝炎的防御。

3. HBeAg:乙型肝炎e抗原,阳性表示感染者患有乙型肝炎病毒活跃型感染。

4. HBeAb:乙型肝炎e抗体,阳性表示感染者对乙型肝炎病毒有过感染,但可能存在复发风险。

5. HBV DNA:乙型肝炎病毒DNA,检测乙肝病毒的数量和活力水平。

根据以上指标判断乙肝感染的严重程度及其治疗方案。

二、乙肝治疗方法1. 抗病毒治疗:早期、中期乙肝患者,一般采用抗病毒治疗,以降低病毒载量,减缓疾病进展。

目前临床上应用较广的抗病毒药物有阿德福韦、恩替卡韦等。

2. 免疫抑制治疗:对于免疫修复功能较差、慢性乙肝患者,可使用免疫抑制剂进行治疗,以防止炎症反复发作。

3. 中药治疗:中医药治疗乙肝以调节患者体内机能为主,通过中药的抗炎、抗氧化、活化免疫系统等多方面作用来达到治疗效果。

三、注意事项1. 饮食方面:患有乙肝的人应少吃生、冷、辛辣的食物,以防止疾病反复发作。

应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以及含高纤维素的食物,有益于肝功能的恢复。

2. 生活习惯:患有乙肝的人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长期熬夜、饮酒等不良习惯,应加强锻炼,增强身体的免疫力。

3. 预防措施:患有乙肝的人应注意避免交叉感染,避免使用一些有害的物品,如毒针、注射器等,同时要维护良好的卫生环境,以避免感染病菌。

此外,乙肝病毒疫苗是预防肝炎的有效措施,应积极接种。

乙肝大三阳患者,近期已做体检,麻烦帮解读一下数据以下是对乙肝大三阳患者体检数据的解读、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的详细介绍。

一、体检数据解读乙肝大三阳是指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e抗原(HBeAg)、乙肝病毒核心抗体(anti-HBc)三项指标均为阳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乙型肝炎表面抗体阳性与保护性免疫力关系分析
发表时间:2016-08-02T13:27:48.687Z 来源:《医药前沿》2016年7月第21期作者:罗莉
[导读] 测定机体产生的抗一HBs,可评价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接种是否成功。

一般认为,抗一HBs水平达到10mIU/ml就具有保护作用。

罗莉
(重庆市綦江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重庆 401420)
【摘要】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表面抗体阳性与保护性免疫力的关系。

方法:选择某接种门诊2012年1月~2013年12月200名经乙肝疫苗按标准程序预防接种后的小儿作为A组,另选择出生时未经疫苗接种的自然感染抗HBs阳性者50例作为B组,分别测定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和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PCR-HBV DNA)。

结果:200例接种疫苗儿童中179例抗一HBs阳性,21例抗一HBs阴性。

179例抗一HBs 阳性儿童中抗-HBs P/N值>10者155例(86.59%)。

B组50例中8例检出HBV DNA。

28例抗体P/N值>10者仅2例HBV DNA阳性(7.14%),而22例P/N值<10者就有6例HBV DNA阳性(27.27%)。

结论:乙型肝炎表面抗体阳性者不代表机体可以免受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判断是否有保护性免疫力应联系抗体滴度的高低。

【关键词】肝炎抗体;乙型;肝炎疫苗;免疫
【中图分类号】R57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1-0202-02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body positive relation with protective immunity analysis Luo Li.
The Qijiang Count In Chongqing District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body positive relationship with the protective immunity. Methods Choose A vaccination outpatient service in January 2012 - December 2013, 200 by the hepatitis B vaccine according to standard procedure after vaccination of children as A group, the other choice was born without vaccination natural anti HBs was 50 cases as group B, respectively, determination of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body (anti - HBs) and serum hepatitis B virus (PCR - HBV DNA). Results 200 cases of 200 children with vaccination against a HBs positive, 21 cases of the HBs negative. In 179 children with resistance to the HBs positive anti -HBs P/N value > 10 155 cases (86.59%). B group of 50 cases, 8 cases of HBV DNA detection. 28 cases antibodies P/N value > 10 only 2 cases of HBV DNA positive (7.14%), and 22 cases of P/N value < 10 person there are 6 cases of HBV DNA positive (27.27%). Conclusion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body positive partner on behalf of the body can not avoid the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 to determine whether there is a protective immunity should contact the level of antibody concentration.
【Key words】 Hepatitis b antibody; B; Hepatitis b vaccine; The immune
乙肝疫苗是指在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将无传染性的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的基因片断克隆到载体,用重组载体转染真核生物细胞,经过细胞的分裂增殖表达出大量的表面蛋白,通过细胞培养、高度纯化、除菌过滤后,加入佐剂吸附而制成的生物制品。

用于预防乙肝病毒的传播,阻断母婴之间的病毒传递。

1995年前医学界普遍认为,疫苗只作预防疾病用。

据我国的医学调查,按照规定程序接种3针乙肝疫苗后15年,51%接种者体内仍含有乙肝病毒的抗体,接种疫苗人群仍然对乙肝病毒有抵抗力。

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一HBs)阳转常作为机体获得对乙型肝炎病毒(HBV)免疫力或乙型肝炎患者痊愈的重要标志。

本研究探讨最低保护水平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关系,旨在评估抗一HBs阳性的临床意义。

现将材料归纳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资料来自于2012年1月~2013年12月经乙型肝炎疫苗正规程序预防接种过的小儿200例作为A组,其中,男127例,女73例,年龄1~5岁,平均年龄(2.2±0.3)岁。

另选择出生时未经疫苗接种的自然感染抗HBs阳性者50例作为B组,其中,男34例,女16例,年龄20~68岁,平均年龄(31.6±4.2)岁。

两组患者性别、复查方法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以放射免疫法检测抗-HBs,试剂由上海科华试剂有限公司提供,抗一HBs P/N值测定用北京市防疫站提供的试剂盒,判定标准:抗-HBs和抗-前S2滴度分别≥2mIU/ml和≥30mIU/ml定为血清阳转,抗-HBs滴度≥10mIU/ml者为具有血清保护作用。

HBV DNA的PCR检查用DNA AMPLIFIER,XL-100A扩增仪,用上海爱华公司提供的检测试剂与方法。

2.结果
经乙肝疫苗预防接种后A组200例儿童中的抗一HBs阳性与抗一HBs P/N值的关系,200例接种疫苗儿童中179例抗一HBs阳性,21例抗一HBs阴性。

179例抗一HBs阳性儿童中抗-HBs P/N值>10者155例(86.59%)。

B组50例中8例检出HBV DNA。

28例抗体P/N值>10者仅2例HBV DNA阳性(7.14%),而22例P/N值<10者就有6例HBV DNA阳性(27.27%)。

详见表1。

表1 抗一HBs定性与抗一HBs P/N值的关系;
*
3.讨论
测定机体产生的抗一HBs,可评价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接种是否成功。

一般认为,抗一HBs水平达到10mIU/ml就具有保护作用。

在用疫苗作主动免疫时,IOmIU/ml抗体水平也具有相同的保护效果。

作者对200名接种者和50名未接种者测定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和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PCR -HBV DNA)。

用冻干抗一HBs球蛋白作抗体参考标准,将其稀释成不同浓度后作参考曲线。

用Ab-bott试剂盒测定抗一HBs。

A组出现2个明显的峰。

第1个大的峰在高水平抗一HBs区,表明绝大多数接种者的抗体水平都在此区;第2个峰很小,在低水平抗一HBs区,只有极少数人处于此区,作者认为是一种非特异性反应。

B组的图形是在低抗体区形成一个单一的对称峰,绝大多数人抗体水平在1.2~
2.0mIU/ml。

两组中都有极少数人的抗体水平处于5.0~9.0mIU/mI,B组属于非特异性反应;而A组就很难区别这是非特异反应还是对疫苗的微
弱的特异性应答。

B组6人的抗一HBs水平均未超过10mIU/ml。

作者认为,以10mIU/ml值作为疫苗免疫后抗体水平的下限是有确实根据的,大于这个值意味着能防御乙型肝炎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周波青,姚军,徐峰,成人接种单剂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应答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浙江预防医学,2015,27(11):1081-1083,1089.
[2] 张丽,吕静静,颜丙玉等,乙型肝炎疫苗初次免疫成年无应答者再次免疫后24个月免疫持久性观察[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5,(09):782-787.
[3] 张丽,颜丙玉,刘甲野等,乙型肝炎疫苗初次免疫正常应答和高应答婴儿初次免疫5年后免疫记忆持久性随访观察[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5,36(12):1372-1376.
[4] 宋红潮,熊传庆,郭艳秋等,成人乙型肝炎疫苗无应答者大剂量再免疫效果评价[J].现代预防医学,2015,42(20):3783-378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