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考试“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复习参考大纲.doc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试大纲.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试大纲
一、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
1.哲学及其社会功能;2.哲学基本问题;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范畴为核心的完整的理论体系。
二、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及其联系与发展
1.唯物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2.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3.物质世界的运动、发展与普遍联系;4.物质世界普遍联系的诸种基本形式;5.物质世界运动发展的基本规律。
三、实践与人类社会
1.人类实践活动与人的本质;2.历史观的基本问题;3.物质生产实践是全部社会生活的基础。
四、社会有机系统及其演进
1.社会有机系统及其基本结构;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3.经济基础与政治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4.经济基础与意识形态的相互作用;5.社会形态的演进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
6.阶级、阶级斗争与国家的本质;7.历史规律和人的自觉活动的关系;8.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中的作用。
五、认识的本质及其辩证过程
1.认识的本质与系统结构;2.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3.认识过程中的两次飞跃;4.认识过程的不断反复与无限发展;5.认识活动中的理性思维方法;6.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与相对性、价值性。
六、社会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
1.文化的实质与一般结构;2.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3.人的价值及其评价;4.人的自由。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复习总纲要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复习总纲要一、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一)什么是哲学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世界观是人们对于整个世界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世界观人人皆有,普通人们的世界观通常是自发的,而哲学则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哲学是依靠理论论证和逻辑分析系统地回答关于世界的最一般的问题。
2.哲学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哲学和具体科学存在着区别。
具体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世界某一领域的特殊规律;哲学的研究对象则是整个世界发展的最普遍最一般的规律。
哲学和具体科学又存在着联系。
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同时又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我们既要反对用哲学代替具体科学的“代替论”;又要反对取消哲学指导作用的“取消论”。
3.哲学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方法论是人们观察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根本方法。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二)哲学基本问题1.哲学基本问题含义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者说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它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何者为第一性;其二,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是否具有同一性。
2.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所构成的对立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个方面的不同回答,构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唯物主义主张存在决定思维,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主张思维决定存在,意识决定物质。
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不同回答,构成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
可知论主张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具有同一性;不可知论否认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具有同一性。
3.哲学基本问题两个方面的关系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的,其中,第一方面是主要的。
4.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之所以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理由①物质和意识作为哲学范畴,是对世界上两大类现象(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的最高概括。
研究这两类现象之间的关系,乃是世界观最重要的问题。
这个问题是任何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的。
②对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哲学史上两大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复习提纲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复习提纲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从狭义上讲是指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理论和学说的体系。
具体的讲是指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哲学的观点、社会学理论和政治学说。
从⼴义上讲,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
从他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的,⽽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产阶级争取⾃⾝解放和整个⼈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产阶级⽃争的性质、⽬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从他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将,马克思主义是⽆产阶级的科学观和⽅法论,是关于⾃然、社会和思想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学说。
1、马克思主义⽣命⼒的根源: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命新的统⼀2、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3、⽆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4、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5、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6、马克思主义产⽣的直接理论渊源:德国的古典哲学,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7、主观唯⼼主义:主观唯⼼主义把主观精神作为惟⼀真实的存在和世界的本原,客观事物以⾄整个物质世界都是这种主观精神的产物。
主观唯⼼主义承认“意识第⼀性,物质第⼆性”,意识决定物质,把客观世界看作是⼈的主观意识随⼼所欲地创造出来,并推动客观世界发展变化。
认为⼈们对客观世界是不完全可知的。
主观唯⼼主义不承认⼈类具有认知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
8、哲学基本问题:其⼀,意识和物质、精神和⾃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性、何者是第⼆性的问题;其⼆,“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的关系是怎样的?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即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试大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含哲学、政治经济学)考试时间为180分钟,满分为150分;考试内容哲学部分和政治经济学各大致占一半;考试题型为名词解释(约占30分)、简答(约占40分)、论述(约占80分)等。
教育综合的考试大纲和命题原则与教育管理等其它方向完全一致,不另单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哲学部分)》考核大纲考查目标1、系统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2、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来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
考查内容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现时代精神之精华(一)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哲学基本问题和基本派别;本体论、可知论、不可知论;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含义、区别和应用范围;人类哲学思想的历史演进: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基本特征、主要代表;古代唯心主义;近代机械唯物主义及其历史局限性;德国古典哲学。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发展史上的革命;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实践观点贯穿于自然观、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观当中;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时代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社会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科学技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现代哲学中处于主导地位。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早期的阴阳说和五行说;东汉王充的“元气自然”宇宙观;董仲舒的“天人感应”的神学唯心主义;范缜的“神灭论”;柳宗元、刘禹锡;王夫之及其元气伦;毛泽东哲学思想是内容丰富的完整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贯穿毛泽东思想体系的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哲学贡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博士入学考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博士入学考试)复习参考提纲注意:着重考察考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论素养,专业基础知识是否扎实,知识面是否较宽广,理论方向是否正确,学风是否端正,能否较好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概念、范畴、原理研究和分析现实社会问题。
一、绪论: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综合性、科学性、革命性、批判性。
二、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1.哲学基本问题的界定及其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当代形态,马克思“新唯物主义”的哲学革命,实践唯物主义在新时期的争论及其合理性,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特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
2.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与实践范畴的辩证关系,世界物质统一性的科学及哲学论证,实践的内涵、形式、物质性、社会制约性,实践检验标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及其现实意义,“实践是人的对象性活动”、“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与“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三者的逻辑辩证关系。
3.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唯物辩证法“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与“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两者比较研究,矛盾问题的精髓研究及其现实意义,矛盾与和谐的关系,掌握适度原则的方法论意义,辩证的否定观的内容及运用,原因与结果、必然性与偶然性、可能性与现实性、形式与内容、现象与本质的对立统一关系。
4.认识的主体和认识的客体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实践与认识的相互关系,认识过程中的辩证运动(两次飞跃)及其创新性,认识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及其辩证关系,真理与价值的区别与统一。
5.社会存在三大要素,人类社会三大结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及其异化问题,先进生产力内涵与外延,意识形态的社会功能,文化的本质和功能,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及其矛盾运动在当代社会的表现,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革命与改革的实质与作用,社会形态及其演化,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与主体的选择性,社会发展道路的统一性和多样性,“以人为本”的实践和理论创新,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试大纲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试大纲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掌握哲学、世界观概念,理解哲学特点,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及其理论品质。
深入理解哲学基本问题与其内容以及这一问题的重大意义,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掌握物质、实践、运动概念,理解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的关系,理解意识的本质,深入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的意义,深入理解实践的特点及其基本形式,深入理解意识的能动作用的表现及其实现的途径、条件,深入理解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指导意义。
第三章世界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掌握发展矛盾、质、量、度概念,理解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理解对立统一是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理解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理解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深入理解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深入理解辩证否定观及其意义,深入理解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及其指导意义。
第四章认识的本质和过程掌握感性认识、理性认识、真理、绝对真理、相对真理概念,理解,理解反映论与先验论的区别,理解主体与客体的关系,理解认识过程的一次飞跃、二次飞跃及其条件,理解真理的客观性。
深入理解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及其意义,深入理解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及其意义,深入理解真理绝对性与相对性的关系及其指导意义。
第五章社会历史观及其基本问题掌握社会存在、社会意识、地理环境概念,理解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理解社会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理解社会意识的构成,理解唯物史观创立的意义。
深入理解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及其意义,深入理解地理环境的作用及其现实意义,深入理解社会历史发展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第六章社会基本结构与文明进步掌握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国家概念,理解生产力的要素,理解生产关系的要素,理解上层建筑的构成,理解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
深入理解科学与生产力的关系,深入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深入理解国体与政体的关系。
(word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浓缩版)

(word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浓缩版)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
哲学及其基本问题2.马克思主义哲学 及其基本特征 1,马哲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一)★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1)恩格斯提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何者第一,有无同一)问题是哲学;②是解决其他哲学问题的前提;③是划分哲学基本派别的依据;④是人们生活中的基本问题。
(2)一切哲学都不能调和唯物和唯心主义两大基本派别,这是哲学的(3)唯物主义主张物质第一、精神第二,按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说明世界,不附加外来成分。
(4)唯心主义主张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
(两个基本形态:★★★) ①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感觉、观念作为唯一真实的存在和世界的本原;(唐刘禹锡唯物)②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脱离个人的精神变为独立的存在,作为世界本原和万物创造者。
绝对化,导致主观唯心主义。
将认识过程中的理性阶段夸大、绝对化,导致客观唯心主义。
(5)唯心主义产生的根源:①社会历史根源、②阶级根源、③认识论根源(感觉是屏障,不可知论) (6)旧唯物主义的缺陷: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没有确立科学的实践观. (7)马克思主义的特征:(马克思最伟大的贡献:创立唯物史观;) (旧唯物半截子是因为自然观唯物,历史观唯心;) ①--公开申明为谁服务;(一切辩证法都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发展变化的。
没有认为世界统一)②—强调理论对实践的依赖关系,理论反过来又指导实践。
(解决问题的出发点----实践)③. (8)马哲与具体科学的关系:一般与个别;抽象与具体;指导与被指导;普遍与特殊。
共性与个性(1)辩证法:联系的、变化的、发展的…… (2)形而上学:孤立的、静止的、不变的…… 3,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基本特征 产生条件:①社会历史条件②自然科学前提③思想理论来源: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①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研究对象); ②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相统一的完备理论体系(内容); ③是以实践为基础的革命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的无产阶级哲学(阶级属性、根本特征、社会作用).二、物质与意识1.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2.①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②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③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① 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② 哲学的基本问题 ③ 哲学的主要派别 ①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②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③ 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性 ①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② 意识的本质(word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浓缩版)本质与作用3。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试大纲.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试大纲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要求】了解哲学、世界观、方法论等基本概念,理解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区别,掌握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根源、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一)哲学及其基本问题1.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2.哲学的基本问题3.哲学的主要派别(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基本特征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根源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二、物质和意识【要求】了解物质、意识、运动、时间、空间等基本概念。
理解物质与运动的关系、运动与静止的关系、.意识的本质.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掌握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一)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1.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2.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3.时空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二)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1.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2.意识的本质3.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4.意识与人工智能(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1.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2.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三、事物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要求】了解联系、发展、矛盾、规律等基本概念。
理解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唯物辩证法基本规律的主要内容。
学会运用辩证的思维方法分析和解决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一)唯物辩证法的基本特征1.世界的普遍联系2.世界的永恒发展(二)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1.规律及其特点2.对立统一规律的主要内容3.质量互变规律的主要内容4.否定之否定规律的主要内容四、实践与认识【要求】了解实践与认识、主体与客体、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等基本概念。
理解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根本特征、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以及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
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和真理观、批判错误的真理观。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精选5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精选5篇)第一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考试重点内容: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即教材第一、二、三章考试题型:单选题 15%;多选题20 % 判断题 10% 简答题20%材料分析20% 论述题15%主要内容:绪论:马克思主义的含义;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根源、思想基础和实践基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第一章哲学及其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物质定义及其现代意义;意识的形成及其本质;运动与静止;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实践的含义、类型、特点;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交往实践;联系与发展的含义及其方法论意义;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同一性与斗争性;普遍性与特殊性;矛盾分析法;质量互变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否定之否定规律及其方法论意义;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规律及其特点;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区别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和基本观点;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及其应用;第二章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和基本观点;主体与客体及其关系;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本质;辩证唯物主义在认识论层面与唯心主义认识论、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不同回答;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真理的含义、特点、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人的思维的至上性与非至上性;真理与谬误真理的检验标准;真理与价值统一、价值评价。
第三章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唯心史观与唯物史观;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其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其特点;社会发展对动力因素:社会基本矛盾、阶级斗争、社会革命、社会改革、科技革命等;群众史观的含义及其方法论意义;第四章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私有制基础上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第五章垄断形成的原因、垄断的实质及其危害;金融资本与金融寡头;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形成的原因、主要形式;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当代资本主义出现的新变化与实质;第六章空想社会主义的特点、无产阶级革命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列宁、斯大林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第七章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两个必然与两个绝不;第二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2.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分别是什么?3.矛盾的斗争性与同一性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并举例说明。
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一、为什么说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必须回答的问题。
2.研究和解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研究和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核心。
3.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派别都无法回避的问题,在全部哲学中具有不可超越性,是区分不同哲学派别的唯一标准。
二、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科学的实践观为核心的辩证法和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相结合的严整科学体系,是实践性、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在人类哲学发展史上开创了一个新的阶段。
它无论从内容、对象以及社会作用上都与旧的哲学有着根本的不同,成为唯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从内容上看,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地统一起来,特别是将唯物主义原则贯彻到社会历史观中,第一次正确解决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这一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结束了唯心主义在历史观中长期独占统治地位的局面。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不可分割的高度统一,使马克思主义成为有史以来最彻底的唯物主义哲学。
2.从对象上看,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确立以“外部世界和人类思维的一般规律”作为自己的对象。
从而正确解决了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结束了以往哲学家们竭力追求的包罗万象“科学之科学”的时代。
哲学既不能“代替”一切具体科学,也不能因有了具体科学而“取消”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3.从社会作用上看,以往的哲学“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则是以改造世界为目的的“实践的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
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其在实践基础上科学性和革命性的高度统一,标志着它与旧哲学根本不同的特点。
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对人类历史上优秀哲学遗产的继承和总汇,又是这一哲学思想发展的新的更高的阶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复习提纲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复习提纲1、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我们知道,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总的观点。
有的人据此把世界观形象地比喻为“总开关”,它决定一个人的思想方法、思维方式以及人生观、价值观、生死观、苦乐观,等等。
而方法论是关于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的学说。
由此我们就会得出结论: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也就是说,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哲学方法论以一定的世界观为根据世界观以自身对人们的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的指导意义而取得存在的价值。
哲学方法论离不开世界观自然科学方法论也必须以自然观和科学观为前提。
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方法归根结柢也受一定世界观的制约。
这种制约以不同层次的方法论为中介。
各层次的方法论不直接同一它们之间存在着某种差别。
世界观与方法论的一致性不是简单的同一懂得世界观并不等于掌握方法论。
方法论是运用世界观的理论但运用世界观、掌握方法论均需要作专门研究2、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的问题,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另一方面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这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3、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形式.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导致形而上学。
另一方面,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任何形式的运动,都有它的物质主体,物质是运动的主体.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
4、联系及其特点152联系:指一切事物、现象、过程之间及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约。
联系的五个基本特征是指联系具有普遍性、条件性、客观性、可变性和多样性。
一、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联系是客观的1、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2、人为事物的联系只有反映了客观的联系,才具有真实性。
联系是普遍存在的指的是联系是普遍存在的,事物处于普遍联系之中。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复习要点.

导论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重点把握第一,第二节第一节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1. 哲学定义: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 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2 .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的内容:第一个方面是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即世界 的本原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把哲学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派别 第二个方面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认识存在,能否正确反映存 在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在认识论上产生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区别。
3. 哲学的基本问题的作用:(1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派别的理论依据 (2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两种哲学理论的理论依据。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基本特征(主要把握第二,三小节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科特点:是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 史唯物主义 的统一,是以彻底的批判性为标志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也可以是 马哲的功能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实践性,革命性,科学性,阶级性,批判性第一章物质与世界(重点把握第一,三节第一节物质及其存在形式1. 物质的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 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2. 物质,运动,时间,空间四者的关系:,疋 ,疋(1时间和空间的含义辩证唯物主义的时空观认为时间是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和顺序性,时间是维性的,而且是由过去、现在到将来一个方向流逝,因而具有不可逆的特性;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广延性和方位性,现实空间具有三维性特性。
认识时空的这些特性对人类的生活具有重大的意义。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2物质运动和时空的关系辩证唯物主义时空观认为物质运动和时间空间是不可分离的,首先,物质运动是时空的实在内容。
离开特定的物质运动过程,时间就是一个无法存在、不可想象的东西,(如年、月、日等;离开运动着的物质,空间就成了空无一物、不可想象的虚空。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试大纲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试大纲【关于“考试大纲”的说明】1、“考试大纲”与“导学资料”、“教学大纲”和“模拟试题”相互补充,相互配合使用。
2、“考试大纲”只是一个“内容提要”,具体内容要去教材中找,因此,要仔细研读教材。
3、除了学习教材内容和阅读书目外,还要结合实际思考和分析问题。
要结合相关内容阅读杂志和网上学术论文。
前言:大学生应走进“智慧殿堂”——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大学生为什么要学习哲学:从大学生的培养目标看,主要是实现思维能力的提高和思维方式的转变;从大学生的未来使命看,大学生在毕业以后的能力优势主要表现在其理论基础比较厚实,思维方式比较先进,思维能力和理论创新能力较强。
为达到这一培养目标,为完成这一历史使命,大学生必须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同时实现思维方式的转变;必须积累丰富的知识和智慧;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掌握科学的方法论。
第一章什么是智慧?——哲学的性质和功能哲学的性质:哲学的“非实用”性;哲学的“非功利”性;哲学的“智慧”性。
哲学为什么能给人以智慧: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哲学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哲学的功能:“反思”功能——对人类社会实践活动成果的反思、对认识活动成果的反思;指导功能——从世界观、方法论的高度指导人类实践——哲学对社会变革的指导作用、哲学对科学研究的指导作用、哲学对经济活动的指导作用;为人们提供思维方法并训练人的思维能力——为人们提供正确的思维方法、训练提高人的思维能力。
第二章人类智慧巡礼——哲学基本问题和历史发展哲学基本问题:思维对存在、精神对自然界的关系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关于世界的本原问题,也即本体论问题,它是我们用来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一个标准,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第二方面,也就是我们的意识和物质、思维和存在有没有统一性的问题,也即认识论问题,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复习提纲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复习提纲《第一章》【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注意:哲学不一定都是科学的。
)【2】哲学研究的对象:自然、社会、思维知识【3】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4】马哲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5】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恩格斯首次提出)【6】回答世界“是什么”,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7【8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二是思维和存在是否存在同一性的问题,对这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可以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注:唯物主义都是可知论,唯心主义有可知论,也有不可知论)【9】唯物主义——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
【10】唯心主义——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意识决定物质,物质是意识的派生物的哲学派别。
【11】唯物主义的历史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金木水火土);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马哲)【12】唯心主义的形式: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13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对具体科学的发展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意义。
【14】哲学上的两个对子: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对立的发展观),回答世界“怎么样”的问题,是从属于唯心和唯物主义的。
【15】辩证法就是用普遍联系、运动和发展的观点看世界,认为世界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形而上学,就是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世界。
(注:不存在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个独立的基本派别)【16】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达尔文生物进化论是马哲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
【17】德国古典哲学(直接来源、批判继承)、黑格尔的唯心辩证法、费尔巴哈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思想是马哲的理论来源。
【18】实践性(最显著、首要的、基本的)、革命性和科学性是马哲的基本特征。
【19】学习马哲的方法是理论联系实际。
政治复习资料: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doc 31页)

政治复习资料: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doc 31页)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世界观是人们对生活于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根本观点。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的理论形态。
哲学是一种知识体系,又是一种意识形态。
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哲学是人类把握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为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提供根本准则和一般方法论。
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和意义恩格斯总结哲学发展的历史,明确提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指出哲学基本问题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即思维和存在何者是第一性及有无同一性。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一是任何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的问题,二是解决其他哲学问题的前提,三是划分哲学中基本派别的依据,四是指导人们实际生活的基本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原理为哲学研究提供了一条基本的指导线索,也是指导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一个根本原则。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及其历史形态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个方面的不同回答而形成的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派别,它们只能在哲学意义上,即在回答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何者是第一性上使用,而不能在别的意义上使用。
一切哲学都不能超越或调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基本派别,这是哲学的党性或党派性。
唯物主义主张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
唯物主义坚持按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说明世界,而不附加任何外来成分,唯物主义精神也就是科学精神。
坚持唯物主义,必然坚持无神论,反对有神论。
要把作为一般世界观的唯物主义与它在各个时代的具体形态区别开来,唯物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三种形态:(1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2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3 )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主张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
唯心主义的基本类型有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感觉、观念作为惟一真实的存在和世界的本原,其荒谬之处在于必然导致“唯我论”;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脱离任何个人的精神变为独立的存在,并把它作为世界本原和万物的创造者,其荒谬之处在于以某种方式承认“宗教创世说”。
(完整word版)最强悍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框架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总复习理论框架:哲学基本问题 定义——提出——内容——作用——地位——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从时间出发解决哲学基本问题 辨证唯物主义唯物主义 旧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特点、局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特点、局限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理论表现客观唯心主义——观点、理论表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的伟大意义基本特征和最显著的特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般特征 最伟大的理论贡献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内容的特点唯物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的区别(本体论)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观 运动和物质及其关系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意识的产生意识观 意识的本质意识的能动作用实践的本质实践观 实践的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实践的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作用的实现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及其关系(出选择题)普遍联系的三层含义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发展是一切事物和现象的根本法则——唯物辩证法过程论的内容规律及其客观性质变和量变——质、量、度——质变和量变及其关系(不出大体)基本规律 肯定和否定及其关系——辨证法的否定观(主要是选择题)**地位和作用矛盾的两重性质 同一性对立统一规律 斗争性辩证法 内容 矛盾问题的精髓 普遍性特殊性 非主要矛盾 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主要矛盾 矛盾的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必然性和偶然性**本质和现象基本范畴 原因和结果**判定条件可能和现实(07)形式和内容坚持唯物辩证法,防止形而上学——科学发展观与唯物辨证法次要 主要( 出大题)2个总特征,3个基本规律,5个基本范畴认识的本质(是什么:七句)主体(人)在认识中的作用实践和认识的辨证关系(认识是以实践以基础上产出的,这种产生是个过程)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及其关系认识的辨证过程 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认识论 认识的无限反复和无限发展——实践和认识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真理及其客观性 (特点:客观性、具体性、历史性、过程性、全面性、普遍性、条件性、一元性、相对性绝对性统一) 真理观 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及其关系(5个)实践检验真理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真理观在辩证法上应用)价值观 价值及其特点——价值评价——价值选择真理与价值辨证的思维方法 思维方法的本质——思维方法在认识中的作用辨证思维方法与科学方法、思想方法(出大题最多)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06) 选择 如何处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是区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注意的根本标准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的作用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协调发展**社会历史是自然历史过程社会经济结构——经济基础社会结构 社会政治结构——政治上层建筑 社会文化结构——意识形态(思想上层建筑)为主体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及其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及其关系历史观 社会基本矛盾 社会形态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因素**(大综合) 社会技术的社会功能和作用社会文化结构与意识形态(共同点,区别点,判别方法)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5点)**及其社会功能社会意识 意识形态的阶级性文化的本质和功能文明和文明形态社会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协调发展人的自觉活动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关系——社会发展中的决定性与主体的选择性领袖,人民群众在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人的问题 人的本质(关系的总和)人的价值**社会发展与以人为本(出大题最多)认识的性质:真假(真理观) 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关系物质要素历史要素 基本动力生产方式 生产力 生产关系 社会形态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 党群关系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历史形态。
马哲复习大纲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复习提纲本提纲仅为复习提纲,请对照教材进行复习!第一章现时代精神的凝炼一、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具体科学以哲学为指导。
二、哲学基本问题: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思维与存在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思维与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三、哲学基本派别及其历史形态:唯心主义包括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的发展经历了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和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实践唯物主义)三个基本阶段。
四、马克思哲学创立的条件:社会历史条件、自然科学基础、思想理论来源。
五、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最一般规律的科学,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以实践为基础的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六、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一、(1)物质的概念;(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3)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相对静止的意义以及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二、实践:结构、功能、特点与基本形式。
三、意识的本质(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以及人类意识与人工智能的关系。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关系。
第三章辩证法魅力的诠释一、联系的特点:普遍、客观、有条件。
学会用内外联系的观点分析我国的改革开放。
二、系统与联系的关系以及系统的特点:要注意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三、发展的特点与实质:前进、上升的运动,其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四、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发展观:联系、全面、发展与孤立、片面、静止,最根本的对立是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
五: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与质变是互相渗透,互相依存,互相贯通,交替循环,揭示出事物质量互变的规律性。
并会用这一规律来分析问题,并注意分辨事物的变化到底是质变还是量变,是局部的量变和质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哲学综合》考试
大纲
(科目代码:2306)
注意事项
“哲学综合”考试内容由《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国哲学史》、《西方哲学史》、《西方伦理学》、《宗教学》和《科学哲学》六个科目组成,重点考核各专业的基础知识,各科目的分值均为100分,报考不同专业的考生必须仅选考与其所报专业相应的科目,具体安排如下:
(1)报考010101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的同学,选考《马克思主
义哲学原理》。
(2)报考010102中国哲学专业的同学,选考《中国哲学史》。
(3)报考010103外国哲学专业的同学,选考《西方哲学史》。
(4)报考010105伦理学专业的同学,选考《西方伦理学》。
(5)报考010107宗教学专业的同学,选考《宗教学》。
(6)报考010108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的同学,选考《科学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部分
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观
马克思主义哲学革命的起源、实质及其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态演变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代精神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价值与当代形态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
实践性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及其当代意义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及其当代发展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及其当代发展
马克思主义价值论及其当代发展
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及其当代发展
马克思主义人学及其当代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对话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西方哲学对话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西方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科技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社会实践进步
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前沿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视野
全球化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发展
《中国哲学史》部分
第一部分考试说明
一、考试性质
中国哲学史是我校中国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入学必考的专业基础课。
它的评价标准是中国哲学专业硕士毕业生能够达到及格和及格以上的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较为扎实的中国哲学史的理论基础。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二)答题时间:180分钟
(三)各部分内容的考试比例
1、先秦哲学 40%
2、汉唐哲学 30%
3、宋明清哲学 30%
(四)题型比例
1、简答题 40%
2、论述题 60%
第二部分考查要点
第一部分先秦哲学
1、儒家哲学(尚书,孔子、孟子、荀子)
2、道家哲学(老子、庄子、稷下道家)
3、墨家哲学
4、名家哲学(惠施、公孙龙子)
5、法家哲学(韩非子)
6、《周易》哲学
第二部分汉代哲学
1、汉代道家(《淮南子》、《论衡》)
2、汉代儒家(《大学》、《中庸》、《乐记》、董仲舒哲学)
3、汉代今古文经学概略
第三部分魏晋哲学
1、魏晋玄学(王弼、何晏、阮籍、嵇康、郭象)
第四部分晋唐佛教哲学
1、六家七宗,僧肇、慧远、道生的佛学思想
2、中国佛教之天台宗、华严宗、禅宗
第五部分宋明清哲学(周敦颐、邵雍、张载、二程、朱熹、陆九渊、王阳明、黄宗羲、戴震)
第三部分考试样题(略)
《西方哲学史》部分
第一部分考试说明
一、考试性质
西方哲学史是我校西方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必考的专业基础课。
它的评价标准是高等学校优秀硕士毕业生能够达到的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较为扎实的西方哲学基础。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二)答题时间:180分钟
(三)题型比例
1、简答题 60%
2、论述题 40%
第二部分考查要点
1、前苏格拉底时期的哲学
重点为毕达哥拉斯、赫拉克里特和巴门尼德哲学
2、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哲学
重点为围绕相(idea)论所展开的超越论思想
3、亚里士多德哲学
重点为其逻辑学和形而上学思想
4、晚期希腊哲学
重点为怀疑论和新柏拉图主义
5、中世纪经院哲学
重点为奥古斯丁、安瑟伦、托马斯.阿奎那哲学
6、大陆唯理论哲学
重点为笛卡尔、斯宾诺莎、莱布尼兹哲学,
7.英国经验论哲学
重点为洛克,贝克莱,休谟哲学,培根与霍布斯哲学作一般了解
8、德国古典哲学
重点为康德、黑格尔哲学,费希特、谢林及费尔巴哈哲学作一般了解考卷答题注重基本知识点的把握与问题理解的融会贯通相结合
《西方伦理学》部分
第一部分考试说明
一、考试性质
西方伦理思想史是我校伦理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必考的专业基础课。
它的评价标准是高等学校优秀硕士毕业生能够达到的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较为扎实的西方哲学基础。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二)答题时间:180分钟
(三)题型比例
1、简答题 60%
2、论述题 40%
第二部分考查要点
1、前亚里士多德时期的伦理学
2、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
3、亚里士多德之后至古罗马时代的伦理学
4、中世纪基督教伦理思想
5、近代早期道德哲学
6、18世纪法国伦理思想
7、功利主义伦理学
8、康德道德哲学
9、黑格尔道德哲学
10、19世纪美国伦理思想
第三部分考试样题(略)
《宗教学》部分
第一部分考试说明
一、考试性质
宗教学是我校宗教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必考的专业基础课,它的评价标准是高等学校优秀硕士毕业生能够达到的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较为扎实的宗教学基础知识。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二)答题时间:180分钟
(三)题型比例
1.简答题 60%
2.论述题 40%
第二部分考查要点
1、宗教学的学科性质、结构与研究方法
2、宗教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及其认识论根源
3、宗教的历史发展(从自然宗教到多神教和一神教;从氏族宗教到民族宗教和世界宗教)
4、宗教的本质
5、宗教的构成要素(宗教意识、宗教行为、宗教组织与制度)
6、宗教的功能(社会功能与文化功能)
第三部分考试样题(略)
《科学哲学》部分
第一部分考试说明
一、考试性质
全国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是为高等学校招收博士研究生而设置的,“科学哲学”是为招收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研究生设置的考试课程。
它的评价标准是高等学校优秀硕士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基本的专业理论素质并有利于在专业上择优选拔。
二、考试的学科范围
“科学哲学”教学大纲所包含内容。
考查要点见本纲第二部分:考试样题参见本纲第三部分。
三、评价目标
“科学哲学”考试在考查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注重考查运用马克思主义和科技哲学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生应能:
1、准确地认识或再现“科学哲学”课程基本知识。
2、正确理解和掌握“科学哲学”课中的有关范畴、规律和论断。
3、运用有关原理,解释和论证某种理论和现实流行的观点。
4、运用“科学哲学”的观点和方法,比较和分析科学理论与实践发展中出
现的现象或实际问题。
5、准确、恰当地使用本学科的专业术语,文字通顺、层次清楚、有论有据,
合乎逻辑地表述。
四、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答卷方式:闭卷,笔试,所列题目全部为必答题。
(二)答题时间:180分钟。
(三)各部分内容的考查比例
试卷满分为100分:
基本概念分析:40%
学派评述:30%
问题讨论:30%
(四)题型比例
简答题40%
论述题60%
第二部分考查要点
1.现代科学哲学的方法、对象和作用。
现代科学哲学的思想来源:哲学史,当代物理学革命和数理逻辑基础(略)。
2.逻辑实证主义,证伪主义,历史主义,实在论反实在论(详)。
语境论、SSK和认知。
3.观察术语问题,理论与观察,确证性,科学说明与科学预见,可证伪性,
范式与范式理论。
(详)
休谟归纳命题,科学分界,迪昂-奎因论题,逼真性,不可通约性,科学评价。
4.真理问题,实在问题,解释问题。
(详)
第三部分考试样题
简答题(共4小题,每题10分)
简述库恩的不可通约性。
简述卡尔纳普的物理主义。
简述的波普尔科学发展模式。
什么是科学事实的发现?
论述题(共3小题,每题20分)
你对后现代科学哲学如何评价?
波普尔如何解决休谟归纳命题?
为什么说观察渗透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