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16.1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教案:16.1+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教案:16.1+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

16.1 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新课标要求(一)知识与技能1、明确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的基本思路.2、掌握同一条直线上运动的两个物体碰撞前后的速度的测量方法.3、掌握实验数据处理的方法.(二)过程与方法1、学习根据实验要求,设计实验,完成某种规律的探究方法。

2、学习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猜测、探究、发现规律的探究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实验方案的设计,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思考问题的习惯,并锻炼其思考的全面性、准确性与逻辑性。

2、通过对实验数据的记录与处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能使学生灵活地运用科学方法来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创新意识。

3、在对实验数据的猜测过程中,提高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4、在对现象规律的语言阐述中,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体现了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可引伸到各事物间的关联性,使自己溶入社会。

★教学重点碰撞中的不变量的探究★教学难点实验数据的处理.★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实验,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用具:投影片,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完成该实验实验室提供的实验器材,如气垫导轨、滑块等★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课件演示:(1)台球由于两球碰撞而改变运动状态。

(2)微观粒子之间由于相互碰撞而改变状态,甚至使得一种粒子转化为其他粒子.师:碰撞是日常生活、生产活动中常见的一种现象,两个物体发生碰撞后,速度都发生变化.师:两个物体的质量比例不同时,它们的速度变化也不一样.师:物理学中研究运动过程中的守恒量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本节通过实验探究碰撞过程中的什么物理量保持不变(守恒).(二)进行新课1.实验探究的基本思路1.1 一维碰撞师:我们只研究最简单的情况——两个物体碰撞前沿同一直线运动,碰撞后仍沿同一直线运动.这种碰撞叫做一维碰撞.课件:碰撞演示如图所示,A、B是悬挂起来的钢球,把小球A拉起使其悬线与竖直线夹一角度a,放开后A球运动到最低点与B球发生碰撞,碰后B球摆幅为β角.如两球的质量mA=mB,碰后A球静止,B球摆角β=α,这说明A、B两球碰后交换了速度;如果mA>mB,碰后A、B两球一起向右摆动;如果mA<mB,碰后A球反弹、B球向右摆动.师:以上现象可以说明什么问题?结论:以上现象说明A、B两球碰撞后,速度发生了变化,当A、B两球的质量关系发生变化时,速度变化的情况也不同.1.2 追寻不变量师:在一维碰撞的情况下与物体运动有关的量只有物体的质量和物体的速度.v'、设两个物体的质量分别为m1、m2,碰撞前它们速度分别为v1、v2,碰撞后的速度分别为1v'.2规定某一速度方向为正.碰撞前后速度的变化和物体的质量m的关系,我们可以做如下猜测:(1)22112211v m v m v m v m '+'=+ (2)222211222211v m v m v m v m '+'=+ (3)22112211m v m v m v m v '+'=+ 分析:①碰撞前后物体质量不变,但质量并不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不是我们追寻的“不变量”. ②必须在各种碰撞的情况下都不改变的量,才是我们追寻的不变量. 2.实验条件的保证、实验数据的测量2.1 实验必须保证碰撞是一维的,即两个物体在碰撞之前沿同一直线运动,碰撞之后还沿同一直线运动;2.2 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2.3 测量两个物体在碰撞前后的速度. 师:测量物体的速度可以有哪些方法? 生:讨论。

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教学设计

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教学设计

§16.1 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领会“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实验的设计思路,并初步知道物体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

(2)过程与方法:能独立进行实验操作,会采集实验数据。

能够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寻找物体碰撞前后的不变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情感体验。

二、重点难点本节教学内容的重点是实验方案的设计与筛选,难点是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得出物体碰撞前后的不变量。

三、教学过程(一)课题的引入播放视频:台球的碰撞、两个小球的碰撞师:这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运动形式——碰撞。

发生碰撞的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我们可以通过什么物理量来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生:……师:物体碰撞前后速度发生了变化,不同质量的物体碰撞前后速度的变化情况也是不同的。

那么,碰撞前后会不会有什么物理量保持不变?(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猜测可能的情况)生:……师:以上几种情况,可能存在什么样的数学关系?生:……('22'112211v m v m v m v m +=+;2'222'11222211v m v m v m v m +=+;'2'2'1'12211m v m v m v m v +=+;……) 师:事实是怎样的呢?我们可以通过物理实验来证实。

(二)实验方案的设计与选择师:我们应该采用什么实验方案进行探究呢?请同学们先设计一个合适的实验方案。

说明:(稍顷)让学生交流所设计的实验方案(学生在草稿纸上画,教师选择在巡回指导中注意到若干典型的设计方案在投影仪上打出)。

师:同学们提出了许多实验方案,我们应选用什么方案比较好呢?请同学们认真考虑一下,利用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时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生:测量质量与速度。

师:刚才视频播放中,我们看到台球与被碰台球并是在同一直线上运动,考虑到速度是矢量,这为研究碰撞前后不变量的探究增加了难度,我们从最简单的碰撞形式开始研究。

2015-2016高中物理 第十六章 1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5

2015-2016高中物理 第十六章 1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5

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新课标要求(一)知识与技能1、明确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的基本思路.2、掌握同一条直线上运动的两个物体碰撞前后的速度的测量方法.3、掌握实验数据处理的方法.(二)过程与方法1、学习根据实验要求,设计实验,完成某种规律的探究方法。

2、学习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猜测、探究、发现规律的探究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实验方案的设计,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思考问题的习惯,并锻炼其思考的全面性、准确性与逻辑性。

2、通过对实验数据的记录与处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能使学生灵活地运用科学方法来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创新意识。

3、在对实验数据的猜测过程中,提高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4、在对现象规律的语言阐述中,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体现了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可引伸到各事物间的关联性,使自己溶入社会。

★教学重点碰撞中的不变量的探究★教学难点速度的测量方法、实验数据的处理.★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实验,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用具:投影片,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完成该实验实验室提供的实验器材,如气垫导轨、滑块、打点计时器等★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课件(投影片)演示:(1)台球由于两球碰撞而改变运动状态(不同号的台球运动状态不同)。

(2)微观粒子之间由于相互碰撞而改变状态,甚至使得一种粒子转化为其他粒子.师:碰撞是日常生活、生产活动中常见的一种现象,两个物体发生碰撞后,速度都发生变化.例:两节火车车厢之间的挂钩靠碰撞连接。

师:两个物体的质量比例不同时,它们的速度变化也不一样.师:物理学中研究运动过程中的守恒量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本节通过实验探究碰撞过程中的什么物理量保持不变(守恒).(二)进行新课 1.实验探究的基本思路 1.1 一维碰撞师:我们只研究最简单的情况——两个物体碰撞前沿同一直线运动,碰撞后仍沿同一直线运动.这种碰撞叫做一维碰撞. 课件:碰撞演示如图所示,A 、B 是悬挂起来的钢球,把小球A 拉起使其悬线与竖直线夹一角度a ,放开后A 球运动到最低点与B 球发生碰撞,碰后B 球摆幅为β角.如两球的质量m A =m B ,碰后A 球静止,B 球摆角β=α,这说明A 、B 两球碰后交换了速度;如果m A >m B ,碰后A 、B 两球一起向右摆动; 如果m A <m B ,碰后A 球反弹、B 球向右摆动. 师:以上现象可以说明什么问题?结论:以上现象说明A 、B 两球碰撞后,速度发生了变化,当A 、B 两球的质量关系发生变化时,速度变化的情况也不同.1.2 追寻不变量师:在一维碰撞的情况下与物体运动有关的量只有物体的质量和物体的速度.设两个物体的质量分别为m 1、m 2,碰撞前它们速度分别为v 1、v 2,碰撞后的速度分别为1v 、2v '. 规定某一速度方向为正.碰撞前后速度的变化和物体的质量m 的关系,我们可以做如下猜测:(1)22112211v m v m v m v m '+'=+ (2)222211222211v m v m v m v m '+'=+ (3)22112211m v m v m v m v '+'=+ 分析:①碰撞前后物体质量不变,但质量并不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不是我们追寻的“不变量”. ②必须在各种碰撞的情况下都不改变的量,才是我们追寻的不变量. 2.实验条件的保证、实验数据的测量2.1 实验必须保证碰撞是一维的,即两个物体在碰撞之前沿同一直线运动,碰撞之后还沿同一直线运动;2.2 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2.3 测量两个物体在碰撞前后的速度. 师:测量物体的速度可以有哪些方法? 生:讨论。

16.1高三物理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教案

16.1高三物理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教案

16.1 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新课标要求(一)知识与技能1、明确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的基本思路.2、掌握同一条直线上运动的两个物体碰撞前后的速度的测量方法.3、掌握实验数据处理的方法.(二)过程与方法1、学习根据实验要求,设计实验,完成某种规律的探究方法。

2、学习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猜测、探究、发现规律的探究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实验方案的设计,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思考问题的习惯,并锻炼其思考的全面性、准确性与逻辑性。

2、通过对实验数据的记录与处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能使学生灵活地运用科学方法来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创新意识。

3、在对实验数据的猜测过程中,提高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4、在对现象规律的语言阐述中,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体现了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可引伸到各事物间的关联性,使自己溶入社会。

★教学重点碰撞中的不变量的探究★教学难点实验数据的处理.★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实验,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用具:投影片,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完成该实验实验室提供的实验器材,如气垫导轨、滑块等★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课件演示:(1)台球由于两球碰撞而改变运动状态。

(2)微观粒子之间由于相互碰撞而改变状态,甚至使得一种粒子转化为其他粒子.师:碰撞是日常生活、生产活动中常见的一种现象,两个物体发生碰撞后,速度都发生变化.师:两个物体的质量比例不同时,它们的速度变化也不一样.师:物理学中研究运动过程中的守恒量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本节通过实验探究碰撞过程中的什么物理量保持不变(守恒).(二)进行新课 1.实验探究的基本思路 1.1 一维碰撞师:我们只研究最简单的情况——两个物体碰撞前沿同一直线运动,碰撞后仍沿同一直线运动.这种碰撞叫做一维碰撞. 课件:碰撞演示如图所示,A 、B 是悬挂起来的钢球,把小球A 拉起使其悬线与竖直线夹一角度a ,放开后A 球运动到最低点与B 球发生碰撞,碰后B 球摆幅为β角.如两球的质量m A =m B ,碰后A 球静止,B 球摆角β=α,这说明A 、B 两球碰后交换了速度;如果m A >m B ,碰后A 、B 两球一起向右摆动; 如果m A <m B ,碰后A 球反弹、B 球向右摆动. 师:以上现象可以说明什么问题?结论:以上现象说明A 、B 两球碰撞后,速度发生了变化,当A 、B 两球的质量关系发生变化时,速度变化的情况也不同.1.2 追寻不变量师:在一维碰撞的情况下与物体运动有关的量只有物体的质量和物体的速度. 设两个物体的质量分别为m 1、m 2,碰撞前它们速度分别为v 1、v 2,碰撞后的速度分别为1v '、2v '. 规定某一速度方向为正.碰撞前后速度的变化和物体的质量m 的关系,我们可以做如下猜测:(1)22112211v m v m v m v m '+'=+ (2)222211222211v m v m v m v m '+'=+ (3)22112211m v m v m v m v '+'=+ 分析:①碰撞前后物体质量不变,但质量并不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不是我们追寻的“不变量”. ②必须在各种碰撞的情况下都不改变的量,才是我们追寻的不变量.2.实验条件的保证、实验数据的测量2.1 实验必须保证碰撞是一维的,即两个物体在碰撞之前沿同一直线运动,碰撞之后还沿同一直线运动;2.2 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2.3 测量两个物体在碰撞前后的速度.师:测量物体的速度可以有哪些方法?生:讨论。

高中物理选修3-5教学设计7:16.1 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教案

高中物理选修3-5教学设计7:16.1 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教案

16.1 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一、教学设计思路1、本节课的教学围绕实验设计、实验操作与实验数据处理三个环节引导学生展开探究过程。

考虑到本节课的内容较多,实验的设计较为开放,并且学生在实验技能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条件,故将一些探究任务安置在课前。

本节课的着眼点不是过分强求学生的实验做得多么精准,而是着重于如何根据提出的问题通过已经具备的知识与能力去探究未知规律的过程。

2、通过小组讨论、课件演示、动手实验和实验数据处理等一系列活动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热情。

教师根据知识发生、发展与变化的过程,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

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创造性思维的欲望,增强问题研究的意识,提高科学探究的素养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采用“问题—讨论—实验—归纳”的探究性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经历伴随着探究活动的深入而产生的情感体验。

4、根据学生的基础条件,将本节课的实验设定为分组实验。

二、课程标准(1)知道什么是一位碰撞。

(2)如何设计实验方案,如何测量物体的速度。

(3)能够猜想碰撞中的不变量,并用设计的实验进行验证。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领会“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实验的设计思路,并初步知道物体碰撞过程的不变量。

(2)过程与方法:能够设计实验方案并能独立进行实验操作,会采集实验数据。

能够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寻找物体碰撞前后的不变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情感体验。

四、教学重点、难点碰撞中不变量的探究;实验数据的处理。

五、教学方法启发、引导,学生分组实验,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六、教学过程:(一)引入(1)播放视频:通过生活中的车祸视频引入,调动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引出本节的内容——碰撞过程中遵循什么样的物理规律?(2)生活中的碰撞是很复杂的,而物理规律的研究都是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方法研究的。

(3)通过同学们做玻璃球的碰撞小实验,让学生体会出直线碰撞是最简单的碰撞;由此为切入点引出本节内容——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

物理16《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教学设计

物理16《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教学设计

《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教学设计【设计思想】1.设计思想:新教科书关于动量的教学,与过去相比变化很大。

突出了两点:体现学习中的探究精神;强调物理学中“不变量”的思想。

编者的逻辑线索与特级教师黄国龙《新课程背景下物理探究教学模式理论》一脉相承。

基于学习并体会“科学探究”与“实验探究”这两种教学模式相结合的实践活动。

通过实验情境从特殊到一般化探究,让学生体验碰撞中不变量的猜想认知过程;让学生在实验探究引导和实践中收获“不变量的猜想”成果,体验学习探究过程,了解碰撞前后物块速度的获得方法,发展对学科的兴趣与热情,培养实验探究能力和交流协作能力。

2.设计元素:尝试改造实验案例二运用于引导探究式实验教学,改进了实验教材书中学生定量探究实验的数据记录方法。

【教材分析】《课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对本课教学内容的要求。

基本要求:①猜想两个物体碰撞前、后可能保持不变的物理量,写出相应的表达式。

②知道碰撞的不同类型,知道一维碰撞的实验方法。

③会设计比较完整的实验方案,知道实验需测的物理量和所需器材。

④知道质量改变的方法,会测量物块(小球)的质量。

⑤知道物块(小球)碰撞前、后速度的测量方法。

⑥知道使两个碰撞物块粘连在一起运动的操作方示。

能合理安排操作步骤。

能设计实验记录表,并记录数据。

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

发展要求:①理解物块弹开的情形也相当于碰撞。

②了解实验误差产生的原因,知道平衡摩擦力的方法。

选修3-5《动量守恒定律》与原必修加选修《动量》安排完全不一样,“动量”概念的引入与过去也不同。

教学中如何引入动量概念并对动量概念的教学是需要研究的一个问题。

原教材通过具体碰撞实例,得出,直接引入动量和冲量概念。

教师一般也受束缚于此,常常设法通过学生生活中的经验和生动的实验得出:“力的作用效果”与质量有关,与速度有关。

质量和速度乘积越大,作用效果越明显。

揭示动量的概念正是描述“力的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达到学生方便、快速理解动量概念的目的。

16.1 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的教学设计

16.1  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的教学设计

16.1 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的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普遍适用的基本规律之一,也是本章的重点,只有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全过程,成为学习的主体,才能激发学习的欲望。

在探究活动开始时,教师能够给学生创设一些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使学生产生探究的动机,通过自主探究,协作学习,使学生获得一定的感性理解,为以下的学习打好基础。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明确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的基本思路.2、掌握同一条直线上运动的两个物体碰撞前后的速度的测量方法.3、掌握实验数据处理的方法.1、学习根据实验要求,设计实验,完成某种规律的探究方法。

2、学习根据实验数据实行猜测、探究、发现规律的探究方法。

3、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研究的思想和方法。

体现到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各事物间的关联性,感悟自然界的和谐与统一。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实验方案的设计,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思考问题的习惯,并锻炼其思维品质的全面性、准确性与逻辑性。

2、通过对实验数据的记录与处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能使学生灵活地使用科学方法来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提升创新意识。

3、在对实验数据的猜测过程中,提升学生合作探究水平。

[来源:学_科_网]4、在对现象规律的语言阐述中,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

【教学重重点】:碰撞中的不变量的探究【教学难点】:速度的测量方法、实验数据的处理.【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实验,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用具】:1、学生实验器材:气垫导轨、光电门、挡光片、光电计时器、滑块、天平、弹簧圈、粘扣、、2、演示器材:铁架台、悬线两根,小钢球三个(其中两个质量相等,另一个质量相差较多)【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引入新课碰撞是自然界中常见的现象,请举一些常见的碰撞的例子演示:教材如图,A、B是两个悬挂起来的钢球,质量相等。

使B球静止,拉起A球,放开后A与B碰撞,观察碰撞前后两球运动的变化。

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教案

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教案

16.1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主备人:审核人:主讲教师:授课班级:【三维目标】一. 知识与技能1、明确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的基本思路.2、掌握同一条直线上运动的两个物体碰撞前后的速度的测量方法.3、掌握实验数据处理的方法.二. 过程与方法1、学习根据实验要求,设计实验,完成某种规律的探究方法。

2、学习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猜测、探究、发现规律的探究方法。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实验方案的设计,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思考问题的习惯,并锻炼其思考的全面性、准确性与逻辑性。

2、通过对实验数据的记录与处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能使学生灵活地运用科学方法来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创新意识。

3、在对实验数据的猜测过程中,提高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4、在对现象规律的语言阐述中,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体现了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可引伸到各事物间的关联性,使自己溶入社会。

【教学重点】碰撞中的不变量的探究【教学难点】速度的测量方法、实验数据的处理.【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实验,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用具】投影片,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完成该实验实验室提供的实验器材,如气垫导轨、滑块、打点计时器等【课时安排】2 课时【自主学习】指导学生完成《导学案》的“知识体系梳理”【新知探究】主题一. 守恒思想情景:课件:演示:(1)台球由于两球碰撞而改变运动状态(不同号的台球运动状态不同)。

(2)微观粒子之间由于相互碰撞而改变状态,甚至使得一种粒子转化为其他 粒子.师:碰撞是日常生活、生产活动中常见的一种现象,两个物体发生碰撞后, 速度都发生变化.例:两节火车车厢之间的挂钩靠碰撞连接。

师:两个物体的质量比例不同时,它们的速度变化也不一样.师:物理学中研究运动过程中的守恒量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本节通过实验 探究碰撞过程中的什么物理量保持不变(守恒).问题: 问题 1. 阅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 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 有关守恒的规律?我们已经学习了质量守恒.电荷守恒.机械能守恒.能量守恒等有关守 恒的规律。

教学设计2:16.1 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

教学设计2:16.1 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

16.1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碰撞有不同类型,知道一维碰撞的实验方法选择。

2.知道质量改变的方法,会测量物体的质量。

3.会猜想两个物体碰撞前后可能不变的物理量。

4.知道物块碰撞前后速度的测量方法。

5.知道两个原来连在一起的物体相互作用而分开也是一种碰撞。

6.会选择实验方案,安排操作步骤,知道实验所需物理量的测量和器材操作。

7.知道实验数据的记录,合理分析实验数据与猜想相结合,并得出结论。

二、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猜想能力,合理选择实验方案和熟练操作的能力。

2.理解物块速度测量的转换替代思想是常用方法,会用转换方法测碰前,碰后的速度。

3.经历实验探究过程,发现规律,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探究的意义;三、态度情感与价值观1.运用实验方法探究一维碰撞中存在的不变量,体验到物理学习的科学价值。

2.通过科学探究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和热情。

体验到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与喜悦;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重点难点】重点:1.猜想两个物体碰撞前、后保持不变的物理量可能的表达形式2.如何合理测量物块碰撞前后的速度?难点:1.如何创设从特殊到一般实验情境让学生能够猜想两个物体碰撞前、后保持不变的物理量表达形式。

2.运用转换替代思想测量碰撞前后物块的速度。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1.教学方法:运用物理“科学探究”和“实验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实施教学。

2.教学手段:演示实验引导、分组定量实验相结合,多媒体辅助。

【课前准备】1.深入体会特级教师黄国龙著作《新课程背景下中学物理探究教学模式构建和策略探讨》2.学习人民教育出版社物理室苗元秀老师“课程标准高中物理教科书(人教版)选修3-5编写思想”一文。

3.教学环境:物理实验室,将准备好的分组实验器材先放置于学生桌下。

4.教学用具:演示视频,自制半定量研究一维碰撞实验装置,特大号象棋四个(配重后质量相等),用光具座纸盒子填细沙长槽,多媒体课件。

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教案

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教案

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教案教案标题: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教学目标:1. 了解碰撞中的动能、动量和动量守恒定律2. 理解碰撞中的不变量及其在物理学中的应用3. 能够运用碰撞中的不变量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点:1. 碰撞中的动能和动量2. 动量守恒定律3. 碰撞中的不变量教学难点:1. 碰撞中不变量的概念和应用2. 如何运用不变量解决碰撞问题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小车、弹簧、测量仪器等2. 教学课件:包括碰撞中的动能、动量和动量守恒定律的相关内容3. 实验指导书:用于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教学过程: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或示例引入碰撞中的不变量的概念,引发学生对这一概念的兴趣。

讲解:1. 讲解碰撞中的动能和动量的概念,以及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式和应用条件。

2. 介绍碰撞中的不变量的概念,包括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中的不变量。

3. 分析不同类型碰撞中的不变量,以及如何运用不变量解决碰撞问题。

实验操作: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和测量碰撞中的动能和动量的变化,以及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和不变量的存在。

讨论: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结果,总结碰撞中的不变量的特点和应用方法。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不变量解决碰撞问题,加深对不变量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作业: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对碰撞中的不变量进行总结和归纳,以及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反思: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查漏补缺,为下节课的教学做准备。

教学延伸:引导学生进行更多的实际应用探究,拓展碰撞中不变量的应用领域。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练习和作业,评价学生对碰撞中不变量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教学反馈: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资源:提供相关教学资料和参考书目,帮助学生深入学习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

教学环节设计灵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反馈进行调整,确保教学效果。

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教案设计

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教案设计

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教案设计教案设计: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一、教学目标1.了解碰撞中的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2.了解碰撞中的动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3.掌握碰撞中的不变量的计算方法;4.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具:小球、弹簧、运动轨道、计时器等;2.教材:教科书相关章节、课外资料、实验报告等。

三、教学过程【引入】1.显示一个小球和一个弹簧,让学生观察小球在弹簧上的运动;2.引导学生思考:在碰撞过程中,有哪些物理量是不变的?3.引导学生回顾并总结动量和动能的定义。

【探究】1.实验一:弹簧碰撞法a.布置实验任务:利用弹簧进行碰撞实验,观察碰撞前后的物理量变化。

b.学生完成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

c.学生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在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动能守恒。

d.教师引导学生推导动量守恒定律和动能守恒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2.实验二:小球碰撞法a.布置实验任务:利用小球进行碰撞实验,观察碰撞前后的物理量变化。

b.学生完成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

c.学生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在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动能守恒。

d.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动量和动能的计算,验证碰撞中的不变量。

3.实验三:运动轨迹法a.布置实验任务:利用运动轨道进行碰撞实验,观察碰撞前后的物理量变化。

b.学生完成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

c.学生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在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动能守恒,并通过运动轨迹的变化研究不同类型碰撞形式的规律。

d.教师指导学生认识不同类型碰撞所遵循的不变量。

【归纳】1.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碰撞中的不变量:动量、动能;2.教师解释和概括碰撞中的不变量及其应用。

【练习】1.教师提出一些碰撞实际问题,并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解决;2.每组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

【拓展】1.教师提供一些更复杂的碰撞问题,让有兴趣的学生进行探究,并向全班分享;2.鼓励学生了解碰撞在实际生活和工程中的应用。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实验和讨论,学生从实验中直观地观察到碰撞过程中的动量和动能守恒,并掌握了碰撞中的不变量的计算方法。

《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教学设计

《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教学设计

《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碰撞中的动能守恒和动量守恒定律;2.掌握用动量定律和动能定律解决碰撞问题的方法;3.锻炼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准备:1.实验设备:弹簧测量仪、小车、弹簧、精密天平等;2.实验材料:木块等;3.实验环境:宽敞明亮的实验室;4.实验内容:碰撞中的不变量;5.实验指导书:详细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三、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举例介绍碰撞中的不变量,引导学生了解碰撞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和动量变化;2.实验前准备:清除实验环境,准备好实验设备和材料;3.实验步骤:(1)将弹簧测量仪固定在桌面上,将小车放在弹簧上;(2)调整弹簧测量仪的位置,使其可以测量小车的动量和动能;(3)给小车一个初速度,让其碰到墙上,记录碰撞前后小车的动量和动能;(4)反复进行实验,改变小车的质量和初速度,分析结果;(5)通过实验数据,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

4.结论总结:根据实验数据和分析结果,总结出碰撞中的动量守恒和动能守恒定律,并进行讨论。

5.实验总结:学生可以用笔记本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总结出实验的结论和启示,加深对碰撞中的不变量的理解。

四、实验结果分析:1.实验数据: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碰撞中的动量和动能确实是守恒的;2.结论讨论:学生可以通过讨论实验结果,解释碰撞中的不变量是如何起作用的,深入理解碰撞的物理规律。

五、拓展延伸:1.学生可以尝试设计不同类型的碰撞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同现象;2.学生可以通过电脑模拟软件来模拟碰撞过程,加深对碰撞物理规律的理解;3.学生可以展开碰撞实验的研究,探索碰撞的更多规律和应用。

六、课堂反思:1.实验设计:实验设计是否合理、有效,是否能有效引导学生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2.实验过程:实验中是否出现问题,学生是否能独立思考、解决问题;3.实验结果:实验结果是否符合理论预期,学生是否能正确理解和分析实验结果;4.实验效果:学生对碰撞中的不变量是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是否提高了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

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优质获奖精品教案 (3)

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优质获奖精品教案 (3)

16.1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碰撞的不同类型以及一维碰撞的实验方法。

(2)知道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的基本思路。

(3)知道质量改变的方法,掌握物块碰撞前后速度的测量方法。

(4)掌握实验数据的处理,合理分析实验数据与猜想相结合,并得出结论。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教材提供的实验方案,学习根据要求设计实验的方法。

(2)通过实验过程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3)经历实验探究过程,发现规律,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探究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的设计,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验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与喜悦。

(2)通过科学的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以及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碰撞中的不变量的探究。

难点:实验数据的采集和处理,实验方案的设计。

教学方法本节内容主要通过实验法,探究法,讨论法从实验观察现象入手,引导学生确定研究的问题,并提出猜想,进而引导学生提出多种实验方案,并按选定的实验方案收集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教学媒体计算机,投影仪,教科书,PPT课件,实验器材,如:气垫导轨,光电计时器,滑块,打点计时器等。

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是对于动量守恒定律的引入,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原有认知结构,利用实验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地得到关于碰撞前后具体的不变量。

【事件1】教师利用视频软件向学生播放一些关于碰撞的视频,例如:1.汽车相撞;2.天体星体碰撞等,激发学生探究碰撞现象的兴趣。

进而让学生列举出自己了解的碰撞实例,教师说明:碰撞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现象,且种类繁多、变化多端。

【事件2】教师提出问题:生活中碰撞现象是极其普遍的,大到天体小到微观粒子。

因此,碰撞很值得我们去研究。

通过刚才的视频我们发现碰撞中物体的运动状态总是要改变的,那么物体的运动状态的改变有什么规律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

教学设计5:16.1 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

教学设计5:16.1  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
口头表述
主题3:
光电门测速原理
教师可应用多媒体进行演示实验,讲解光电门测速的原理,实验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滑块在通过光电门时,是匀速运动,滑块相当于在L的位移上运动了时间t,所以滑块匀速运动的速度v=L/t。
根据多媒体演示实验和教师的讲解,利用实验室的器材自己动手实验,将实验结果记录在自己设计的表格中,计算出结果。
学生讨论过程中要归纳总结本小组的观点。
PPT课件
主题2:
实验需要考虑的问题
让学生阅读教材中“实验需要考虑的问题”的相关内容,本实验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你能设计出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吗?
回答老师提出的相关问题,在研究物体的一维碰撞时,需要讨论的各物理量都如何测量,实验所得的数据如何设计表格更合理。
实验演示
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猜想
质量
测量量气垫导轨
速度的测量打电计时器
机械能Hale Waihona Puke 恒定律探究结果正式猜想
16.1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
授课年级
高二
课题
课时16.1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
课程类型
新授课
课程导学目标
目标解读
1.经历两个物体碰撞前后会不会有什么“不变量”的猜想过程。
2.通过实验探究,经历寻找碰撞中“不变量”的过程,领会设计实验的基本思路和完成实验的基本方法。
3.培养实验技能,熟悉数据的采集和分析,掌握在同一条直线上运动的两个物体碰撞前后的速度的测量方法。
相关的微课
实验操作
主题4:
探究摆球测速原理
演示单摆实验,让学生自己体会如何用单摆来测定速度,小组讨论,最后老师来总结。是不是随便拉起一个角度放手运动都是单摆运动,单摆运动的条件是什么?

《16.1 实验 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教案

《16.1 实验 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教案

同学们,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内容与以下视频中呈现出来的现象有关,请同学们观察【视频】好,同学们从视频中主要看到什么现象?(生:碰撞)对了。

两节火车车厢之间的挂钩靠碰撞连接,台球之间的相互碰撞改变了运动方向,微观粒子轰击其他粒子改变了能量甚至生成了新的粒子。

不难看出,自然界中碰撞现象是极其普遍的,不仅存在于宏观世界,也存在于微观世界。

那么,研究碰撞所具有的的规律就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们这堂课就来用实验的方法探究碰撞中有没有不变量?如果有,它是什么样的不变量?【板书标题】【圈出不变量】那么,既然我们要通过实验找出两个物体在碰撞的过程中有哪个物理量是不变的,我们就必须要进行实验设计。

在进行实验设计时首先有个基本思路【板书并写“一、探究对象”】。

在现实生活中或者在现实情况当中,我们看到的物理现象其实是相当复杂的,所以我们在探究问题【探究下加点】的时候一般从最简单的情况入手。

什么样的情况在碰撞当中是最简单的呢?就是两个物体碰前和碰后都在同一条直线上运动,我们将其定义为“一维碰撞”。

生活中有哪些例子呢?一个台球正面撞击另一个台球就是一维碰撞。

【板画】大家能想到它的实质是什么?还是结合这个例子,你发现台球的速度和碰撞瞬间受到的力是不是都在这条直线上呢?所以,一维碰撞的实质就是两个参与碰撞的物体碰撞瞬间所受合力与速度共线,并且这是碰撞最简单的情况。

好,那么在一维的情况之下有哪些物理量跟运动是相关的呢?【板书:“二、探究内容 相关物理量”】大家可以思考一下:比如说这两个小球,运动前在同一条直线上,碰撞以后仍然在同一条直线上。

那么对于这两个物体而言,相关的物理量就只有两个——质量和速度。

现在我们可以做一个假设:设这两个物体的质量为m 1和m 2,碰撞之前的速度是v 1和v 2,碰撞之后的速度是v 1’和v 2’【板书】。

那我们在实验当中就要探究:质量和速度到底它们是单独不变还是组合在一起不会发生变化。

现在大家看,毫无疑问两个物体的质量是不会变的,因为质量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它在地球上是1kg ,到月球上仍然是1kg ,但质量并不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不是我们追寻的那个不变量【指标题】。

高中物理 16.1 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

高中物理 16.1 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

16.1 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知识点梳理:1.实验探究的基本思路1.1 一维碰撞两个物体碰撞前沿同一直线运动,碰撞后仍沿同一直线运动.这种碰撞叫做一维碰撞.1.2 追寻不变量在一维碰撞的情况下与物体运动有关的量只有物体的质量和物体的速度.设两个物体的质量分别为m 1、m 2,碰撞前它们速度分别为v 1、v 2,碰撞后的速度分别为1v '、2v '. 规定某一速度方向为正.碰撞前后速度的变化和物体的质量m 的关系,我们可以做如下猜测:(1)22112211v m v m v m v m '+'=+ (2)222211222211v m v m v m v m '+'=+ (3)22112211m v m v m v m v '+'=+ 分析:①碰撞前后物体质量不变,但质量并不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不是我们追寻的“不变量”. ②必须在各种碰撞的情况下都不改变的量,才是我们追寻的不变量.2.实验条件的保证、实验数据的测量2.1 实验必须保证碰撞是一维的,即两个物体在碰撞之前沿同一直线运动,碰撞之后还沿同一直线运动;2.2 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2.3 测量两个物体在碰撞前后的速度.测量物体的速度可以有哪些方法?典型例题:问题一 实验操作过程例题1:在课本参考案例(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悬挂两球的细绳长度要适当,且等长B .由静止释放小球以便较准确地计算小球碰前的速度C .两小球必须都是钢性球,且质量相同D.两小球碰后可以粘合在一起共同运动[解析]两绳等长能保证两球正碰,以减小实验误差,所以A正确。

由于计算碰撞前速度时用到了mgh=mv2/2—0,即初速度为0,B正确。

本实验中对小球的性能无要求,C错误。

两球正碰后,有各种运动情况,所以D正确。

[答案] ABD问题二实验数据的处理例题2:为了研究碰撞,实验可以在气垫导轨上进行,这样就可以大大减小阻力,使滑块在碰撞前后的运动可以看成是匀速运动,使实验的可靠性及准确度得以提高.在某次实验中,A、B两铝制滑块在一水平长气垫导轨上相碰,用闪光照相每隔0.4s的时间拍摄一次照片,每次拍摄时闪光的延续时间很短,可以忽略,如图所示,已知A、B之间的质量关系是m B=1.5m A,拍摄共进行了4次,第一次是在两滑块相撞之前,以后的三次是在碰撞之后,A原来处于静止状态,设A、B滑块在拍摄闪光照片的这段时间内是在10cm 至105cm这段范围内运动,(以滑块上的箭头位置为准),试根据闪光照片求出:(1)A、B两滑块碰撞前后的速度各为多少?(2)根据闪光照片分析说明两滑块碰撞前后两个物体各自的质量与自己的速度的乘积和是不是不变量?[解析] 由图分析可知(1)碰撞后:V B/=0.50m/s,V A/=0.75m/s从发生碰撞到第二次拍摄照片,A运动的时间是t1=0.2s,由此可知:从拍摄第一次照片到发生碰撞的时间为t2=0.2 s,则碰撞前B物体的速度为v B=1.0m/s,由题意得v A=0。

江苏省铜山县高中物理 16.1 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

江苏省铜山县高中物理 16.1 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

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新课标要求(一)知识与技能1、明确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的基本思路.2、掌握同一条直线上运动的两个物体碰撞前后的速度的测量方法.3、掌握实验数据处理的方法.(二)过程与方法1、学习根据实验要求,设计实验,完成某种规律的探究方法。

2、学习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猜测、探究、发现规律的探究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实验方案的设计,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思考问题的习惯,并锻炼其思考的全面性、准确性与逻辑性。

2、通过对实验数据的记录与处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能使学生灵活地运用科学方法来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创新意识。

3、在对实验数据的猜测过程中,提高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4、在对现象规律的语言阐述中,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体现了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可引伸到各事物间的关联性,使自己溶入社会。

★教学重点碰撞中的不变量的探究★教学难点实验数据的处理.★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实验,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用具:投影片,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完成该实验实验室提供的实验器材,如气垫导轨、滑块等★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课件演示:(1)台球由于两球碰撞而改变运动状态。

(2)微观粒子之间由于相互碰撞而改变状态,甚至使得一种粒子转化为其他粒子.师:碰撞是日常生活、生产活动中常见的一种现象,两个物体发生碰撞后,速度都发生变化. 师:两个物体的质量比例不同时,它们的速度变化也不一样.师:物理学中研究运动过程中的守恒量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本节通过实验探究碰撞过程中的什么物理量保持不变(守恒). (二)进行新课 1.实验探究的基本思路 1.1 一维碰撞师:我们只研究最简单的情况——两个物体碰撞前沿同一直线运动,碰撞后仍沿同一直线运动. 这种碰撞叫做一维碰撞. 课件:碰撞演示如图所示,A 、B 是悬挂起来的钢球,把小球A 拉起使其悬线与竖直线夹一角度a ,放开后A 球运动到最低点与B 球发生碰撞,碰后B 球摆幅为β角.如两球的质量mA=mB ,碰后A 球静止,B 球摆角β=α,这说明A 、B 两球碰后交换了速度; 如果mA>mB ,碰后A 、B 两球一起向右摆动; 如果mA<mB ,碰后A 球反弹、B 球向右摆动. 师:以上现象可以说明什么问题?结论:以上现象说明A 、B 两球碰撞后,速度发生了变化,当A 、B 两球的质量关系发生变化时,速度变化的情况也不同. 1.2 追寻不变量师:在一维碰撞的情况下与物体运动有关的量只有物体的质量和物体的速度.设两个物体的质量分别为m1、m2,碰撞前它们速度分别为v1、v2,碰撞后的速度分别为1v '、2v '. 规定某一速度方向为正.碰撞前后速度的变化和物体的质量m 的关系,我们可以做如下猜测:(1)22112211v m v m v m v m '+'=+(2)222211222211v m v m v m v m '+'=+ (3)22112211m v m v m v m v '+'=+ 分析:①碰撞前后物体质量不变,但质量并不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不是我们追寻的“不变量”. ②必须在各种碰撞的情况下都不改变的量,才是我们追寻的不变量. 2.实验条件的保证、实验数据的测量2.1 实验必须保证碰撞是一维的,即两个物体在碰撞之前沿同一直线运动,碰撞之后还沿同一直线运动;2.2 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2.3 测量两个物体在碰撞前后的速度. 师:测量物体的速度可以有哪些方法? 生:讨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1 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明确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的基本思路.
2、掌握同一条直线上运动的两个物体碰撞前后的速度的测量方法.
3、掌握实验数据处理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习根据实验要求,设计实验,完成某种规律的探究方法。

2、学习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猜测、探究、发现规律的探究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实验方案的设计,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思考问题的习惯,并锻炼其思考的全面性、准确性与逻辑性。

2、通过对实验数据的记录与处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能使学生灵活地运用科学方法来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创新意识。

3、在对实验数据的猜测过程中,提高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4、在对现象规律的语言阐述中,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体现了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可引伸到各事物间的关联性,使自己溶入社会。

★教学重点
碰撞中的不变量的探究
★教学难点
速度的测量方法、实验数据的处理.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实验,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用具:
投影片,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完成该实验实验室提供的实验器材,如气垫导轨、滑块、打点计时器等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课件(投影片)演示:
(1)台球由于两球碰撞而改变运动状态(不同号的台球运动状态
不同)。

(2)微观粒子之间由于相互碰撞而改变状态,甚至使得一种粒子转化为其他粒子. 师:碰撞是日常生活、生产活动中常见的一种现象,两个物体发生碰撞后,速度都发生变化.例:两节火车车厢之间的挂钩靠碰撞连接。

师:两个物体的质量比例不同时,它们的速度变化也不一样.
师:物理学中研究运动过程中的守恒量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本节通过实验探究碰撞过程中的什么物理量保持不变(守恒).
(二)进行新课 1.实验探究的基本思路 1.1 一维碰撞
师:我们只研究最简单的情况——两个物体碰撞前沿同一直线运动,碰撞后仍沿同一直线运动.
这种碰撞叫做一维碰撞. 课件:碰撞演示
如图所示,A 、B 是悬挂起来的钢球,把小球A 拉起使其悬线与竖直线夹一角度a ,放开后A 球运动到最低点与B 球发生碰撞,碰后B 球摆幅为β角.如两球的质量m A =m B ,碰后A 球静止,B 球摆角β=α,这说明A 、B 两球碰后交换了速度;
如果m A >m B ,碰后A 、B 两球一起向右摆动; 如果m A <m B ,碰后A 球反弹、B 球向右摆动. 师:以上现象可以说明什么问题
结论:以上现象说明A 、B 两球碰撞后,速度发生了变化,当A 、B 两球的质量关系发生变化时,速度变化的情况也不同.
1.2 追寻不变量
师:在一维碰撞的情况下与物体运动有关的量只有物体的质量和物体的速度.
设两个物体的质量分别为m 1、m 2,碰撞前它们速度分别为v 1、v 2,碰撞后的速度分别为1
v '、2
v '. 规定某一速度方向为正.
碰撞前后速度的变化和物体的质量m 的关系,我们可以做如下猜测:
(1)221
12211v m v m v m v m '+'=+ (2)2
222
1
12
22211v m v m v m v m '+'=+ (3)2
211
2211m v m v m v m v '+'=+ 分析:
①碰撞前后物体质量不变,但质量并不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不是我们追寻的“不变量”. ②必须在各种碰撞的情况下都不改变的量,才是我们追寻的不变量. 2.实验条件的保证、实验数据的测量
2.1 实验必须保证碰撞是一维的,即两个物体在碰撞之前沿同一直线运动,碰撞之后还沿同一直线运动;
2.2 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2.3 测量两个物体在碰撞前后的速度. 师:测量物体的速度可以有哪些方法 生:讨论。

总结:
速度的测量:可以充分利用所学的运动学知识,如利用匀速运动、平抛运动,并借助于斜槽、气垫导轨、打点计时器和纸带等来达到实验目的和控制实验条件.
课件:参考案例―――一光电门测速原理
如图所示,图中滑块上红色部分为挡光板,挡光板有一定的宽度,设为L .气垫导轨上黄色框架上安装有光控开关,并与计时装置相连,构成光电计时装置.
当挡光板穿入时,将光挡住开始计时,穿过后不再挡光则停止计时,设记录的时间为t ,
则滑块相当于在L的位移上运动了时间t,所以滑块匀速运动的速度v=L/t.课件:参考案例二―一―摆球测速原理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把两个小球用线悬起来,一个小球静止,拉起另一个
小球,放下时它们相碰。

可以测量小球被拉起的角度,从而算出落下时的速度;
测量被撞小球摆起的角度,从而算出被撞后的速度。

也可以用贴胶布等方法增大两球碰撞时的能量损失。

课件:参考案例三――一打点计时器测速原理
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光滑桌面的一端,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连在小车的后面。

让小车A运动,小车B静止。

在两小车的碰撞端分别装上撞针和橡皮泥,碰撞时撞针插入橡皮泥中,把两个小车连接成一体(如上图)。

通过纸带测出它们碰撞前后的速度。

实验分析:两个物体由静止弹开也是一种碰撞情况
课件:参考案例四――一平抛测速原理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把两块大小不同的木块用细线连接,中间夹一被压缩了的
轻弹簧.将这一系统置于光滑的水平桌面上,烧断细线,观察
物体的运动情况,通过测量桌高和水平位移,可以算出抛出时
的初速度。

3.实验方案一:
3.1 用气垫导轨作碰撞实验(如图所示)
实验记录及分析(a-1)
实验记录及分析(a-2)
实验记录及分析(a-3)
实验记录及分析(b)
实验记录及分析—(c)
(三)课堂小结
1.基本思路(一维碰撞)
与物体运动有关的物理量可能有哪些
碰撞前后哪个物理量可能是不变的
2.需要考虑的问题
碰撞必须包括各种情况的碰撞;
物体质量的测量(天平);
碰撞前后物体速度的测量(利用光电门或打点计时器等)。

(四)作业:“问题与练习”1、2题
★教学体会
思维方法是解决问题的灵魂,是物理教学的根本;亲自实践参与知识的发现过程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离开了思维方法和实践活动,物理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学生素质的培养就成了镜中花,水中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