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三上数学毫米的认识

合集下载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毫米的认识教案模板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毫米的认识教案模板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毫米的认识教案模板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毫米的认识教案模板第【1】篇〗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3、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的观点,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在建立长度观念时,对毫米、厘米、分米、米之间的关系,比较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米尺;直尺、一分硬币、橡皮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你们猜一猜,老师的身高是多少?学生猜完后教师说明:老师的身高是1米68厘米。

师:米和厘米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两个长度单位,请大家用手势比划一下,1米大约有多长?量哪些物体的长度一般用米作单位?师:请大家再用手势表示一下,1厘米大约有多长?量哪些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师:我们每天上课都要用到数学1号本,你们知道数学课本的长和宽大约是多少厘米吗?自己量一量。

生:1号本的长比17厘米多,比18厘米少,它的宽比13厘米多,比14厘米少。

师:1号本的宽比13厘米多,比14厘米少,那究竟有多长呢?要想比较准确地量出1号本的宽,就要用一个比厘米小的长度单位——毫米来量。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毫米的认识。

(板书课题)二、观察操作,探究新知1、认识毫米。

(1)1毫米有多长呢?请同学们拿起直尺认真观察:直尺上除了厘米刻度线以外,还有刻度线吗?(还有一些小刻度线,这些小刻度线把1厘米又分成了一些小格。

)教师指出:直尺上的1厘米中间每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2)看大屏幕上放大的直尺图。

提问:从0刻度到刻度1是几厘米?教师让学生用笔尖指着直尺上的小格数一数,在刻度0到刻度1之间有多少个小格?提问:从刻度1到刻度2是几厘米?数一数,在刻度3到刻度4之间有多少个小格?提问:这就是说,1厘米中间有多少个小格?得出:1厘米=10毫米(3)教师让学生量一量1分硬币的厚度,看够不够1毫米。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 毫米的认识》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 毫米的认识》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 毫米的认识》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的1.知道什么是毫米,理解毫米的大小与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掌握用毫米表示长度,能够准确使用毫米尺进行测量。

3.培养学生对长度单位的敏感度和准确度,提高数学运算以及观察能力。

二、教学重点1.认识毫米这个长度单位。

2.熟练使用毫米尺进行测量。

三、教学难点1.理解毫米与厘米的不同之处。

2.正确使用毫米尺进行测量,避免误差。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毫米尺、小黑板、贴图例、活动设计。

2.学生准备:铅笔、橡皮、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认识毫米1.引入:通过图片、实物等展示毫米的概念,与学生互动,引起学生兴趣。

2.讲解:简要介绍毫米是长度单位中的最小单位,表示长度的细小。

3.操作:让学生用毫米尺测量几种不同长度的物体,并记录下来。

4.练习:教师设计练习题目,学生独立完成。

第二课时:使用毫米尺测长1.复习:回顾上节课学习内容,强化学生对毫米的理解。

2.演示:教师演示如何正确使用毫米尺进行测量,注意技巧和方法。

3.实践:让学生分组互相测量不同长度的物体,并相互核对。

4.拓展:提出更复杂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六、教学小结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认识毫米这个长度单位,掌握了使用毫米尺进行测量的基本技能。

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提高了学生的数学观念和实际运用能力。

七、作业布置1.完成练习册上相关的练习题目。

2.自主观察和测量身边物体的长度,记录下来。

八、教学反思教学中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对毫米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以上就是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 毫米的认识》的教学内容,希朋友们能够在教学中灵活运用,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和发展。

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毫米的认识》优秀教学案例

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毫米的认识》优秀教学案例
5.个性化的教学设计:本案例充分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发展需求教学,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有效的提升,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我深知教学案例的亮点对于教学效果的重要影响。在《毫米的认识》这一章节的教学中,我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继续探索和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同时,我也将不断反思和总结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1.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对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2.学生在克服困难、解决问题过程中,培养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3.学生学会珍惜时间、尊重他人,养成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
4.学生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学会与人沟通、协作,培养良好的团队精神。
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我深知教学目标的重要性,它不仅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更是衡量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准。在《毫米的认识》这一章节的教学中,我将紧紧围绕上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目标,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努力实现教学目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实践活动:小组合作进行测量和估算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总结归纳
1.毫米的认识:引导学生总结毫米的概念、毫米与厘米、分米、米之间的关系以及测量和估算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环节,自主探究毫米的认识,培养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
2.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测量和估算实践活动,提高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及反思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及反思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毫米的认识教课方案及反省毫米的认识毫米的认识。

( 教材第 21、第 22 页)1.经过实质丈量 , 使学生明确毫米产生的实质意义 , 成立 1 毫米的长度观点。

2.经过察看 , 使学生知道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 , 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3.在操作与沟通中 , 使学生学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丈量。

4.在指引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中 , 培育学生初步的估测意识和优秀的学习习惯。

要点 : 学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丈量。

难点 : 体验 1 毫米的实质长度 , 并形成表象。

硬币一枚 (1 分、 2 分或 5 分的 ), 磁卡一张 ( 电话卡、商铺积分卡或积蓄卡 ), 学生尺 , 曲别针 , 铅笔盒 , 数学书 , 铅笔或署名笔等。

1.复习旧知。

(1)师生一同回想 , 以前学过哪些长度单位 ?( 米、厘米 )(2)请同学们以厘米为单位 , 分别丈量曲别针、铅笔的长度。

(3)集体沟通 : 说一说 , 你是如何丈量的。

2.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依据掌握的知识, 预计一下我们的数学书的长、宽和厚大概是多少厘米。

提出问题 :“终究数学书的长、宽和厚大概是多少厘米呢 ?谁预计的结果更靠近正确数据呢 ?”请同学们分红小组对数学书的长、宽和厚进行实质丈量。

1.认识毫米。

(1)分组丈量数学书的长、宽和厚。

(2)组织全班同学以小组为单位 , 对丈量结果进行沟通。

数学书长 : 不到 21 厘米 , 差 2 个小格。

宽: 不到 15 厘米, 差 2 个小格。

厚: 不到 1 厘米, 只有 6 个小格。

提出问题 : 要想精准地表示出丈量结果 , 而丈量的长度又不足整厘米 , 怎么办呢 ?引出毫米 : 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许要求量得比较精准时 , 能够用毫米作单位。

位于厘米间的 1 个小格的长度 , 就是 1 毫米。

板书课题 : 毫米的认识2.学习 1 厘米 =10 毫米。

请同学们取出尺子 , 从尺子上选定 1 厘米的长度 , 数数在 1 厘米的长度里有几个小格 ?(10 个) 每个小格的长度有什么特色 ?( 长度相等 )从察看和数格中得出 , 把 1 厘米均匀分红 10 份, 每份就是 1 个小格 , 长度是 1毫米。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毫米的认识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毫米的认识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毫米的认识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毫米的认识教案与反思第【1】篇〗复习内容:书本第101——102页期末复习第9——12题。

复习目的: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获得对分米、毫米等长度单位的感性体验。

会确定位置,从而巩固学生已有的对平面图形的直观体验。

2、通过观察、测量、语言描述等,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通过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体会数学的实用性和重要性,并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考习惯。

复习重点:长度单位的适当选择和方位的确定。

复习难点:能流畅地用语言描述路线。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谈话:小朋友,在生活中有许多问题都是和数学有关的。

比如辨别东、南、西、北这些地理位置,比如上学的路线,比如物体的测量等。

今天的复习就和这些内容有关。

二、方位复习互动1:书本第101页第8题1、讲述:小华、小军、冬冬、小芳住在同一个城市。

他们的家如图所示。

出示“期末复习”第8题的情境放大图。

2、指一指图中的八个方位。

认清了八个方位,认一认图上有哪些地方?3、能说说小朋友家与学校的`关系吗?谈话:看来小朋友对方位掌握的不错。

你们能说说其他地方相互间的关系吗?谁来说,说对了,全班小朋友送给他掌声。

4、方位都搞清楚了,四个小朋友上学的路线比会说吗?小组里可以先说一说,过会我们全班交流。

5、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说路线,全班交流。

:说得真不错。

三、长度单位复习互动2:书本第101页第9题1、提问:小朋友们还记得我们学了些什么长度单位吗?(1)根据学生说板书(米分米厘米毫米)(2)我说一个长度单位,你们能很快用手势表示它的长度吗?(3)你们知道这些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吗?学生说各个单位之间的进率。

谈话:明确了这些长度单位的长度,我们要选用这些长度单位来填空了。

有什么要提醒小朋友们注意的吗?2、出示书本第101页第9题:一块橡皮厚12(),一张方桌高8(),旗杆高9(),一枝钢笔长16()。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毫米分米的认识》课件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毫米分米的认识》课件
毫米、分米的认识
例1 下图中,1厘米中间的每 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0厘米 1
2
3
4
5
数约1 毫米
0厘米 1
2
3
4
5
这根曲别针长多少毫米?
0厘米 1
2
3
4
5
曲别钉长( 1 )厘米( 8 )毫米 也就是( 18 )毫米
这根铁钉长多少毫米?
0厘米 1
2
3
4
4.括号里填的单位对吗?
(对 的打“√”,错的打“×”。)
圆珠笔长14分米。(× ) 床铺长2厘米。 (×) 大树高25米。 (√ ) 饭桌宽100毫米。 ( ×) 课本长2分米。 (√ )
5
这根铁钉长( 28 )毫米
例2 10厘米是1分米 1米有分米呢?
1分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练一练:在括号里填上长度单位
长 这本书长2(分米) 宽14(厘米 )

木箱长8(分米)

高5(分米)

1.选择适合的长度在( )里打√
长 3厘米 3分米 3 米
黑板
( ) ( ) (√ )

长 7厘米 7分米 7米

( ) (√ ) ( )
口 长 16厘米 16分米 16毫米

(√ ) ( ) ( )
2.在括号里填上长度单位
3( 米 )
2( 毫米)
22(厘米)
3. 在横线上填上 适当的长度单位
钢笔长14_厘__米_ 大头针长3_厘__米_
粉笔长75_毫__米_ 大桥长200__米__ 楼房高15_米___ 课桌长10_分__米_ 铁钉长50_毫__米_ 铅笔长2_分__米_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1课时 毫米的认识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1课时 毫米的认识
量比较短的物体,或量比较薄的物 体,如1元硬币、银行卡、身份证、橡 皮擦等的厚度都用毫米作单位。
巩固训练 1.写出下面长度是多少毫米。
(27)毫米
(34)毫米 你会量吗?
巩固训练 2.量一量。
(9 )毫米 (23)毫米 (39 )毫米 你会量吗?
巩固训练
3.在( )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1元的硬币大约厚1(毫米) 一支新铅笔长约16(厘米) 一块橡皮厚15(毫米) 李强的身高是140(厘米 )。
2厘米=(20)毫米 6厘米=(60)毫米 10毫米=( 1)厘米 70毫米=( 7)厘米
新知探究
用手势表示出1毫米的长度。
哪些物品的长度大约是1毫米?
1分硬币的厚度 大约是1毫米
身份证的厚度 大约是1毫米
说一说,生活中测量哪些物品一般用“毫米” 作单位。
新知探究 生活中测量哪些物品一般用“毫米”作单位。 我们用的中性笔芯是用毫米作单位的,一般为: 0.35毫米 0.5毫米 0.7毫米。
3
测量
第1课时 毫米的认识
新课引入
测量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哪些工具? 我们一般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
我们学过的长度 我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学过了哪些 单位有米和厘米。 长度单位?
新知探究
数学书的长 大约是……
估一估数学书的长、宽和厚 大约是多少厘米。
宽大约是……
厚大约是……
新知探究
你估得准确吗? 用尺子量量看!
数学书的长 是26厘米。
巩固训练
4.填空。 6厘米=(60)毫米 30毫米=(3 )厘米 8厘米=(80)毫米 57毫米+43毫米=(10 )厘米
趣味数学
同学们,你们好! 我写了一篇数学日记,拿去给智慧爷爷看,没

小学数学《毫米的认识》说课稿范文(精选3篇)

小学数学《毫米的认识》说课稿范文(精选3篇)

小学数学《毫米的认识》说课稿范文(精选3篇)小学数学《毫米的认识》说课稿范文(精选3篇)小学数学《毫米的认识》说课稿1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量”的第一课时,“毫米的认识”。

一、教材分析“毫米的认识”这部分内容,从知识方面来讲有厘米的认识做基础,从经验方面来讲,学生经常用到学生尺,也有用尺子进行测量的经历。

这时,水到渠成的学习“毫米的认识”,能让学生对长度单位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

这部分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学生身边的数学。

因此,本节教学不仅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的重要基础,也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二、教材目标根据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和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毫米和厘米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会用毫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2、使学生经历毫米的含义以及1毫米长度单位观念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3、使学生体会数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的观念。

三、教学重难点根据以上教学目标,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长度单位毫米,知道1厘米=10毫米。

难点是:让学生建立毫米的长度观念。

四、教学准备(为了开展教学活动,我打算做如下教学准备。

)1、电教媒体2、为每小组准备一张估测记录单和一把没有毫米刻度的硬纸版做的尺子。

3、教师准备一把米尺、一枚一分硬币、一张电话卡等。

学生自己准备常用直尺。

五、教学程序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以及教法学法的选择,我把本节课的教学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在这一阶段里,我按照谈话引入、复习旧知—→实践活动、引起冲突—→现实需要、引入新课这一流程开展活动。

1、谈话引入,复习旧知我抓住这一节课是新学期开始的第一节课这个契机,围绕“学生身高的变化”这一话题展开讨论。

2023年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毫米的认识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2023年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毫米的认识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毫米的认识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毫米的认识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内容:第70页“毫米的认识”,练一练,练习十五第1-4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实际长度的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

2.使学生能用毫米作单位量物体或线段的长度,以及用毫米作单位画线段。

教学重、难点:用综合法思路分析应用题。

教学具准备:每人准备直尺一把或三角板一块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复习学过的长度单位提问:我们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让学生口答。

2、提问: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1米=()分米1分米=()厘米1米=()厘米下面请同学们用尺量一量数学书的厚度是多少?学生动手得出结论(不足1厘米)3、引入新课我们要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可以用一个新的比厘米还要小的长度单位,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毫米。

(板书课题:毫米的认识)二、教学新课1.指出直尺上的厘米刻度让学生在直尺上找到1厘米的刻度线,并且用拇指和食指示范出1厘米的长度。

2.认识毫米(1)提问:在这1厘米中间还有没有刻度线?它们之间的`一小格所表示的长度是多少呢?学生回答(1毫米)(2)请同学们再看一看,直尺上表示的1毫米有多长?闭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的长度是多少。

用手指比划一下,1毫米有多长。

3.认识1厘米=10毫米(1)1厘米是这么长,1毫米是这么长,(教师比划),你们知道1厘米和1毫米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呢?我们借助直尺来看一看。

1厘米是几毫米?我们只要数一数1厘米里面有几小格,那么它就等于几毫米。

请同学们拿着铅笔,用铅笔尖指着尺上的小格数一数,看看1厘米等于几毫米。

(学生数,然后回答)(教师领读一遍)教师板书:1厘米=10毫米总结:到现在为止我们认识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毫米,知道了毫米是比厘米还要小的长度单位,1厘米=10毫米。

4.教学例1(1)教学例1a.请同学们拿出一根自动铅笔的笔芯,平放在课桌上。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3毫米的认识课件(17张PPT)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3毫米的认识课件(17张PPT)
3 测量 第 1 课时 毫米的认识
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 米(m)和厘米(cm)
1米=1பைடு நூலகம்0厘米。
今天我们来认识长度单位的 一个新成员。
毫米
估一估数学书的长、宽和厚大约是多少厘米。
长 厚宽
长 估计
30厘米
宽 估计
20厘米
厚 估计
1厘米
估计的准不准呢?
用尺子量量看! 长
大约26厘米
用尺子量量看! 18厘XXX一些
3厘米=30毫米 30÷5=6(摞) 答:可以分成6小摞。
今天我们认识了毫米,知道了1厘米= 10毫米,还知道了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可以用毫米作 单位。
教材练习五第1、2题。
谢谢!
身份证的厚度 大约是1毫米。
简单练习
填一填。
3厘米=(30)毫米
40毫米=( 4 )厘米
7厘米=(70)毫米 56毫米=( 5 )厘米( 6 )毫米
1.量一量。
中等练习
2 厘米 8 毫米
4 厘米 2 毫米
2.下面的铅笔有多长? 5 厘米 5 毫米
拓展练习
有一摞(luὸ)白纸,高3厘米。如果把它按每5毫米分 成一小摞,可以分成几小摞?

用尺子量量看!
厚 厚度不到1厘米,怎么办?
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 可以用毫米(mm)作单位。
1厘米中间的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1mm
数一数,1厘米里有多少毫米?
1厘米里有10毫米。 1厘米=10毫米
用生手活势中表哪示些出物1品毫的米长的度长大度约。是1毫米?
1分硬币的厚度 大约是1毫米。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三年级上册《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1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分米和毫米的认识,以及分米与厘米、分米与米、毫米与厘米之间的进率。

本节课的重点是认识分米和毫米,建立相应的长度概念是关键。

要通过丰富而具体的测量和估计活动,帮助学生不断加深对分米和毫米的认识,强化已经形成的表象。

因此,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过程:一、数学日记导入师:老师知道我们班的同学每天都在坚持写数学小日记,淘气最近也在向我们班的同学学习,我们一起来看看他的数学小日记。

谁来读一下:今天早晨我从2厘米长的床上爬起来。

走进卫生间拿起2米长的牙刷,刷完牙后,急急忙忙的洗脸、吃早餐。

吃完早餐后我背着书包去学校,来到教室,我拿出语文书,在7厘米高的课桌上认真的早读。

师:老师看到好多同学都在笑,你们在笑什么?学生说出单位出现了错误。

师:那谁能告诉我1厘米有多长?1米有多长?师:淘气日记中出现的单位到底该怎么改呢?今天我们继续来认识新的长度单位。

二、认识分米1、初步认识PPT出示铅笔盒。

师:铅笔盒是同学们每天都要用到的学习工具,你们知道它的长边和短边分别是多长吗?老师给大家准备了和这个铅笔盒一样大小的纸片,同学们估一估它的长边和短边的长?师:你能量一量吗?看看你估计的准不准。

师:这个铅笔的长大约是20厘米,宽大约是10厘米。

指出像10厘米、20厘米这样的长度还可以用新的长度单位“分米”来表示。

10厘米是1分米,20厘米是2分米。

分米是比厘米大的长度单位。

分米也可以用字母来表示,可以用字母“dm”表示。

(板书)追问:这个文具盒的长大约是几分米?宽呢?2、认一认让学生拿出直尺,按照10厘米是1分米,在直尺上找出1分米的长度,看看有多长。

提问:从直尺上看,1分米是几厘米?指出:从直尺上可以看出,1分米正好是10厘米,也就是说,1分米等于10厘米。

(板书)提问:你能用手比画出1分米有多长吗?先试一试,在于同学交流。

《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设计意图:通过估、看、量、用,从观察到实际测量再到运用,进一步建立毫米的表象。掌握测量的技能。最后通过观看微课,学生不仅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育于生活而用于生活,还体会到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的内涵。]
【环节四:总结提升,多元评价。】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你觉得自己表现得怎么样?
多角度评价自己和班里的同学。
[设计意图:本环节让学生亲自动手测量,感受“化曲为直”的思想,在参与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综合实践等数学活动中,发展推理能力并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发现规律。关于周长的公式是在老师的引领下,学生自己发现的,而非老师直接告诉学生,这样学生会有一种成就感,对公式的掌握会更牢固,记忆会更长久。]
【环节三:实际运用,巩固提升。】
学情分析
教材中给了我们一定的启示,结合教材我们深入的了解学生,发现从知识的角度来讲,学生已经有了厘米、米的认识作为测量的基础,在每个学生的尺子上都有毫米的刻度,学生对此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结合生活实际,创设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探索、观察,通过一系列的活动,积累测量的活动经验,培养学生的量感。
[设计意图:如何让1毫米在孩子们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呢?我开展了找一找、比一比、画一画的活动。请同学们在生活中找一找哪儿藏着1毫米,并用尺子量一量,再请同学们用手比划一下,1毫米究竟有多长。最后为了留下1毫米,我们一起来把它画下来。通过三个活动,从不同层次,对1毫米建立了深刻的表象。让学生体会到毫米虽然是一个比较短小的长度单位,但是在生活中的用处也是非常大的。]
能把你的收获写到今天的数学日记中吗?
在长度单位的大家族里还有很多成员,今后我们会继续学习。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知识、方法两方面梳理本节课所学,感受到学习数学价值所在。同时,让学生进行多元化评价。]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三单元 第一课时《毫米的认识》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三单元 第一课时《毫米的认识》人教版

教案标题: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一课时《毫米的认识》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毫米的概念,知道毫米是长度的单位,认识毫米的符号。

2. 让学生学会使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并能够用毫米作单位进行表示。

3. 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思考和表达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1. 理解毫米的概念,学会用毫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2. 能够准确地读取尺子上的刻度,并进行正确的测量。

教学难点:1. 毫米与厘米的换算。

2. 正确使用尺子进行测量,避免读数错误。

教学准备:1. 尺子。

2. 测量用的物品,如铅笔、书本等。

3. 教学课件或黑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如铅笔、书本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物品的长度。

2. 提问:我们用什么单位来测量这些物品的长度呢?学生回答:厘米。

二、新课讲解1. 讲解毫米的概念:毫米是长度的单位,用符号“mm”表示,1厘米等于10毫米。

2. 展示尺子,讲解尺子的使用方法:将尺子的起点对齐被测物体的起点,读取尺子上的刻度,即可得到物体的长度。

3. 示范如何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并强调读数时要准确,避免误差。

三、实践操作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一把尺子和一些测量用的物品。

2. 学生分组进行测量,记录下测量结果,并用毫米作单位表示。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纠正操作中的错误。

四、总结与拓展1. 让学生分享他们的测量结果,讨论在测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2. 总结毫米的认识和测量方法,强调测量的准确性。

3. 提问:除了毫米和厘米,我们还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学生回答:米、千米等。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用毫米作单位,测量家中的一些物品,如桌子、椅子等,记录下测量结果。

2. 尝试用毫米和厘米进行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示范、实践操作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毫米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培养他们的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毫米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精选5篇)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毫米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精选5篇)

三年级上册《毫米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毫米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精选5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毫米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精选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三年级上册《毫米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篇1一、揭题示标同学们,请看这是什么?(百宝箱)大家想不想知道里面是什么东西吗?(想)但是老师暂时还不能告诉你们,不过看大家这么可爱,老师可以向你们透露一点儿内幕,这里面的所有宝贝都和今天学的新知识《毫米的认识》有关,(板书课题)那还等什么,我们赶快一探究竟吧!请看我们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1、知道毫米是长度单位,并知道1毫米有多长。

2、能正确使用毫米这个长度单位。

3、会说出毫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

(齐读)(大家有没有信心完成?)(有)要完成我们的学习目标,那就需要大家认真的自学,下面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自学指导。

一、自主探究。

自学指导(1)自学课本21面,画出你认为重要的内容并思考以下问题:1、估一估数学书的长、宽、厚大约是多少厘米?2、用尺子量一量数学书的长、宽、厚,当测量结果不是整厘米时,怎么办?3、在什么情况下,要用毫米作单位?(时间3分钟,比一比,看谁自学的又快又好!)现在开始!好,停!谁来回答第1个问题,那么谁能说一说用尺子量出的数学书的长、宽、厚各是多少?当测量结果不是整厘米时,怎么办?(用毫米表示)用字母表示。

大家真会自学!学的这么好,那让我们乘胜追击,请看自学指导(2)。

自学指导(2)自学课本22面,再次画出你认为重要的内容并思考以下问题:1、观察尺子,找到1厘米,数一数1厘米被平均分成了几小格?其中的1小格就是()。

2、数一数,1厘米里有多少毫米?你发现厘米和毫米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3、1毫米有多长?同桌互相用手比一比,说一说。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毫米、分米的认识》课件【三篇】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毫米、分米的认识》课件【三篇】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毫米、分米的认识》课件【三篇】教学目标:(一)知识点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观念。

2.知道1厘米10毫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二)能力点1.能正确运用毫米、分米表示长度。

2.能用手势表示1毫米、1分米。

(三)德育点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形成表象,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并应用概念正确表示物体的长度。

教具、学具准备:学生尺、分米尺、米尺。

教学步骤:一、铺垫孕伏1.导入:我们学过长度单位米、厘米,也会用米和厘米测量长度,请同学们测量一下教学教科书封面的长是多少?宽是多少?2.学生操作,测量后汇报书的封面长20厘米多,不到21厘米。

书的封面宽14厘米多,不到15厘米。

3.继续测量书的厚度,学生汇报:书的厚度不到1厘米。

4.教师概括:同学们测量得到长20厘米多,不到21厘米;宽14厘米多,不到15厘米;厚不到1厘米,20厘米多,多多少?不到15厘米,差多少?不到1厘米,那是多少?20厘米多,不到15厘米,不是一个准确的长度,是否能用米、厘米那样的长度单位表示呢?有目的,分层次进行铺垫,为学习新知识打下基础,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一)认识毫米,教学例1。

1.启发学生观察测量得到的20厘米多,14厘米多,不到1厘米,从尺子上看,你们发现了什么?互相议论一下。

学生回答:有许多小格;长是20厘米还多7个小格;宽是14厘米还多5个小格;厚是8个小格。

2.教师讲述:这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比1厘米小,它的名字叫1毫米。

请同学们数一数,1厘米中间从0到1有多少小格,又叫多少毫米?从2~3、5~6、9~10等每一厘米长中又发现了什么?互相交流一下。

学生在初步认识的基础上,通过认真观察、交流,从而知道每一厘米长度内都有10个小格,都是10毫米。

毫米的认识 (教案) 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毫米的认识 (教案) 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毫米的认识(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 了解毫米是长度单位之一,1厘米=10毫米。

(2) 学会使用毫米尺测量长度。

(3) 能够进行简单的长度单位换算。

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

(2) 引导学生运用数学语言描述物体长度,发展学生的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长度单位的认识,增强学生的空间观念。

(2)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仔细测量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1. 知道毫米是长度单位之一,1厘米=10毫米。

2. 学会使用毫米尺测量长度。

教学难点:1. 能够进行简单的长度单位换算。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描述物体长度的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具:毫米尺、直尺、教学课件。

2. 学具:学生用毫米尺、直尺。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一根长度为10厘米的绳子,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其长度。

2. 学生回答后,教师提问:我们刚才测量的是厘米,那么还有没有比厘米小的长度单位呢?3. 学生回答:毫米。

4. 教师总结:对,毫米是长度单位之一,1厘米=10毫米。

二、探究(15分钟)1. 教师出示一根长度为1厘米的绳子,引导学生用毫米尺测量其长度。

2. 学生操作后,教师提问: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3. 学生回答:1厘米=10毫米。

4. 教师总结:对,1厘米等于10毫米。

三、巩固(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长度不同的绳子,引导学生用毫米尺测量并记录长度。

2. 学生操作后,教师提问:你们测量出的长度分别是多少毫米?3. 学生回答后,教师提问:你们能否将这些长度换算成厘米呢?4. 学生操作后,教师总结:对,我们可以将毫米换算成厘米,方法是将毫米数除以10。

四、拓展(5分钟)1. 教师出示一张纸,引导学生用毫米尺测量纸的长度和宽度。

2. 学生操作后,教师提问:你们测量出的纸的长度和宽度分别是多少毫米?3. 学生回答后,教师提问:你们能否将这些长度换算成厘米呢?4. 学生操作后,教师总结:对,我们可以将毫米换算成厘米,方法是将毫米数除以1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毫米的认识
一、教学内容:毫米的认识教学时间:9、2
二、教材分析:
“毫米的认识”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量”的第一课时。

本节课内容,从知识方面来说有“厘米的认识”做基础,从经验方面来说,学生经常用到学生尺,也有用尺来测量的经历,这时,水到渠成的学习毫米的认识,能让学生对长度单位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

这部分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学生身边的数学。

因此,本节教学不仅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的重要基础,也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创造了条件。

三、总体设计理念:
基于对本节课教材的理解,以及对教法与学法的选择,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力争体现以下方面:
1.做数学。

美国图书馆曾有这样一句话:听见了,就会忘记;看见了,就会记住,做
过了,就会理解;所以在这节课,我力争让学生去做数学,玩数学,注重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体验、理解和反思的过程。

2.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思想。

依据以上两点,我把本节教学分为四个阶段。

又鉴于学生的认识,课堂上教师应尽量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鼓励他们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合作探究来解决问题,培养他们在学习中的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以及学会学习的能力。

结合学生的动手操作,充分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每个学生都能融入其中,体验到动脑的乐趣。

四、教学目标
(一)分项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让学生懂得测量不同长度的物体要用合适的长度单位,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初步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并学会用其量物体的长度,知道1厘米=10毫米。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测量的过程,发展测量技能,培养估测意识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学习中能主动求知,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强与同学的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并在学习中获得自信。

(二)分层教学目标
上限目标(发展性):通过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动,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了解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并提高估测能力。

下限目标(基础性):
1、知道米、厘米、毫米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2、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毫米长度的表象,体会毫米的实际意义。

3、会用毫米做单位量物体的长度。

五、学情分析
总体情况:学生已经在前两年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在这一册教材中继续学习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

对于毫米学生虽然没有正式学过,但他们每人的学生尺上都有毫米的刻度,可以说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

教材先说明量比较短的物体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可以用毫米作单位。

然后利用直尺中的毫米刻度,形象地告诉学生,1厘米中间的每一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并让学生数一数1厘米有多少毫米,帮助学生直观地认识厘米与毫米之间的关系是:1厘米=10毫米。

接着教材通过用手势表示1毫米的长度,以及“做一做”中的量1分硬币的厚度等实际操作活动,帮助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个别化对象分析:本节课重点对以下C类学生进行重点关注:三(1)班关注周寒燕、俞佳、陈庆昌等,三(2)班关注魏露露、李鑫等,这些学生上课还不会认真听讲,平时表达能力不够好,领悟能力差,吸收新知比较慢,重点关注小组合作时和独立回答时。

六、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知道1厘米=10毫米。

难点: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七、教学方法
“教必有法而教无定法”,只要方法得当,才会有效。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思维活动的特点,我采用了谈话引入法、现有知识与实际需要矛盾冲突法、演示操作法和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

新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有以下学法:
1.小组合作学习
2.自主探究法
八、教学准备:
教师为每小组准备一张估测记录单和一把只有厘米刻度的硬纸尺,1分硬币和电话磁卡、优惠卡,还准备一把米尺;学生准备自己常用的直尺或三角尺。

九、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谈话引入:今天,老师有个惊喜的发现,发现大家都长高,你知道你现在有多高吗?大家估一估这位同学的身高是多少?然后进行实际测量,根据刚才测量的数据,有哪些你学过的长度单位,你能给大家说说吗?
2、出示尝试题:小组合作,1、先估计数学课本的长、宽、厚,并填写记录单,2、对数学书本的长、宽、厚进行测量,
3、学生测量时,把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互相讨论如何表述测量的结果。

3、教师提问:要想精确测量物体和长度,有什么办法,大家思考一下,学生经过一翻思考可能会说,能不能把1厘米分得更小一点,或创建一个比厘米更小的单位,也有的可能会直接说,用毫米作单位,(因为有的学生已经预习过,或者是看见过学生尺上有比厘米更小的刻度,是毫米),我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我们要创建一个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这就是毫米。

板书:毫米的认识
二、探究体验,获取新知
1、初次尝试,认识长度单位毫米
(1)独立观察自己的直尺,观察下一下直尺上除了厘米刻度线以外还有什么,把你观察到的和组内的同学说说,再请一名学生通过投影上进行汇报,结合学生汇报出示课件。

板书:毫米是比厘米小的长度单位
(2)、探究毫米与厘米的关系。

让学生在自己的尺里数一数1厘米里面有几个小格,请学生进行汇报并通过投影演示过程,结合学生的汇报再出示课件。

让同学们一起数,在几次数的实践中学生知道了1厘米=10毫米,
板书:1厘米=10毫米
2、再次尝试,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1)在学生尺里找到1毫米,并用手势表示出来。

(2)借助实物体会1毫米的长度。

让学生摸一摸1分硬币、电话卡、商场优惠卡等,让学生感知这些东西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3)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画1毫米,并闭眼想象1毫米的长度。

(4)让学生想想生活中哪些物品的长度大约是1毫米。

(5)用手指表示2毫米、5毫米的长度。

3、列举毫米的用处。

说一说,测量生活中的哪些物品一般用“毫米”作单位?
4、体验毫米的应用:完成书本的做一做。

(三)实践应用,巩固新知
1、让学生完成书本的第5页练习一的第1、2题。

(这两题是估计、测量的活动,有利于学生对毫米长度观念的形成,同时加强学生用长度毫米进行测量的能力。


2、测量数学课本的厚度。

(这一环节回应了一开始学生用只有厘米刻度的硬纸尺去量课本的厚这个环节,现在学了毫米后,就能精确测量是6毫米了,使学生体会学有所用。

)然后让学生估一估课本多少页纸的厚度是1毫米?用自己喜欢的方法验证一下。

小组合作,进行实物测量,并记录在练习本上。

(四)课堂总结,拓展深化
学生自主小结,畅谈这节课的收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