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合唱教学
幼儿园音乐课——合唱教案:集体合唱音乐教学案例

幼儿园音乐课——合唱教案在幼儿园音乐课上,合唱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音乐教学形式。
通过合唱,幼儿能够在音乐中感受到团队合作的乐趣,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和表现能力。
本文将以幼儿园音乐课合唱教案为例,为您介绍一次成功的合唱音乐教学案例。
一、教学目标1. 能够听到不同的音调并模仿。
2. 了解合唱的意义和重要性。
3. 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4. 增强幼儿的音乐表现能力。
二、教学准备1. 精心挑选一首简单易学的儿歌,如《小星星》。
2. 准备合唱所需的音乐器材,如木鱼、铃铛等。
3. 制作合唱歌谱,包括歌词和简单的乐谱。
4. 教师进行反复练习,熟悉音乐节奏和指导技巧。
三、教学过程1. 入门环节- 引导孩子们进行暖身活动,放松身体和声音。
- 介绍合唱的意义和重要性,让孩子们明白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2. 教学主体- 听歌启蒙:播放《小星星》音乐,让孩子们跟着节奏摇摆,熟悉歌曲。
- 逐句教学:逐句教唱歌词,重点教授正确的发音和唱法。
- 合唱练习:让孩子们根据歌谱和音乐齐唱,教师指导调音和节奏。
3. 结束环节- 演唱展示:让孩子们进行合唱表演,展示他们的成果。
- 鼓励表扬:对孩子们的表现进行肯定和赞扬,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四、教学总结通过这次合唱音乐教学,幼儿们不仅学会了一首经典的儿歌,还培养了团队合作的意识和音乐表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和激发孩子们的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中学会音乐,从而激发对音乐的热爱。
五、个人观点合唱是幼儿园音乐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能够提高幼儿的表现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互动和鼓励,让每个孩子都能参与其中,尽情享受音乐的魅力。
幼儿园音乐课的合唱教学不仅能够增强孩子们的音乐素养,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表现能力。
希望通过这次教学案例的共享,能够给您带来一些启发和帮助。
在幼儿园音乐课上,合唱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不仅可以让幼儿通过音乐感受到团队合作的乐趣,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和表现能力,还可以培养孩子们的自信心和合作意识。
合唱课程教学教案

合唱课程教学教案教案标题:合唱课程教学教案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合唱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2. 提高学生的声乐技巧和音乐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协调能力。
教学内容:1. 合唱基本技巧:正确的呼吸方法、发声技巧和咬字清晰度。
2. 合唱音乐欣赏:介绍不同风格的合唱作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
3. 合唱曲目学习:选择适合学生年龄和水平的合唱曲目,进行学习和排练。
教学步骤:第一课:合唱基本技巧1. 导入:播放一段合唱音乐,引发学生对合唱的兴趣。
2. 介绍合唱基本技巧:呼吸方法、发声技巧和咬字清晰度。
3. 进行呼吸练习:引导学生通过深呼吸来放松身体,并练习合适的呼吸方式。
4. 发声练习:带领学生进行声音的放松和发声练习,注意正确的发声姿势和声音的共鸣。
5. 咬字清晰度训练:通过练习发音准确和清晰的单词、短语和句子,提高学生的咬字清晰度。
第二课:合唱音乐欣赏1. 导入:播放一段合唱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并表达自己的感受。
2. 介绍不同风格的合唱作品:古典、流行、民族等,展示不同的合唱风格和表现形式。
3. 合唱作品分析:选择一首合唱作品进行分析,包括节奏、旋律、和声等要素。
4. 学生互动讨论: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合唱作品的理解和感受,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考。
第三课:合唱曲目学习1. 导入:介绍本节课要学习的合唱曲目,并播放录音示范。
2. 学习歌曲的旋律和歌词:逐句教唱歌曲的旋律和歌词,帮助学生熟悉曲目。
3. 分声部练习:根据学生的声音特点和能力,分配不同的声部,进行声部练习。
4. 整体合唱练习:逐渐将各声部合并,进行整体合唱练习。
5. 个别指导和调整: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个别指导和调整,提高整体合唱的质量。
第四课:合唱排练和表演1. 导入:回顾前几节课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2. 合唱排练:进行整体合唱的排练,注意声部的协调和合唱的统一性。
3. 表演准备:练习合唱曲目的舞台表演,包括动作、表情和舞台布置等。
高中音乐合唱教学教案

高中音乐合唱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合唱的基本概念和技巧,包括合唱的定义、合唱的分类、合唱的声部组成等。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提高学生的音准、节奏感和音乐记忆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协作能力。
4. 通过合唱教学,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合唱的基本概念:合唱的定义、合唱的分类、合唱的声部组成。
2. 合唱的技巧:呼吸技巧、发声技巧、音准控制、节奏感培养、音乐记忆力训练。
3. 合唱曲目:选取适合高中生的合唱曲目,如中外名曲、校园歌曲等。
4. 合唱实践:分声部练习、合唱组合练习、合唱演出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合唱的基本概念、技巧和曲目。
2. 示范法:教师或学生代表进行合唱示范,指导学生学习。
3. 练习法: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 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进行合唱实践,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观察学生在合唱过程中的表现,如音准、节奏、协作等。
2. 成果性评价:评价学生合唱成果,如合唱比赛、演出等。
3. 自我评价:学生对自己的合唱表现进行评价,总结经验教训。
五、教学计划1. 第1-2周:讲解合唱的基本概念和技巧,进行声部选拔。
2. 第3-4周:分组练习,指导学生掌握合唱技巧。
3. 第5-6周:学习合唱曲目,进行分组合唱实践。
4. 第7-8周:进行合唱组合练习,选拔合唱队伍。
5. 第9-10周:进行合唱演出筹备,组织合唱比赛。
6. 第11-12周:总结合唱教学成果,举行合唱总结音乐会。
六、教学资源1. 教材:高中音乐教材及相关合唱教程。
2. 音响设备:音响、耳机、话筒等。
3. 乐器:钢琴、吉他等。
4. 合唱服装:统一合唱服装。
5. 合唱场地:音乐教室、礼堂等。
七、教学步骤1. 热身活动:进行简单的身体运动,放松面部肌肉和身体。
2. 发声练习:练习音阶,培养音准和节奏感。
3. 分声部练习:根据学生嗓音特点,分组进行声部练习。
小学音乐课教案学唱合唱歌曲

小学音乐课教案学唱合唱歌曲小学音乐课教案学唱合唱歌曲【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准确、有节奏地唱出指定的合唱歌曲。
2. 学生能够通过合唱增进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
3. 学生能够提高音乐鉴赏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选定一首合适的小学合唱歌曲。
2. 打印歌曲歌词和乐谱,并准备音乐播放设备。
3. 准备一些与歌曲主题相关的图片或者观看视频资源。
4. 准备合唱队伍的指挥棒或指挥手势。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让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合唱歌曲,唱一段或者鼓掌节奏。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学唱合唱歌曲?”并提问几个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学习歌曲(30分钟)1. 播放合唱歌曲,让学生先听一遍,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2. 发放歌曲歌词和乐谱,指导学生认真阅读和理解歌词含义。
3. 分小组学习歌曲,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来学习指挥手势或者用指挥棒带领大家学唱。
4. 按照歌曲的节奏和音调,分节奏练习,逐渐加入歌词。
5. 分小组比赛,看哪个小组能够最快速、准确地学会歌曲。
三、合唱实践(30分钟)1. 安排学生站成合唱队伍,指导学生正确站姿和合唱的注意事项。
2. 在指挥的带领下,整体合唱歌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注意合唱的和声和协作。
3. 可以尝试分角色合唱,让学生扮演歌曲中的不同角色,增强参与感。
4. 鼓励学生进行自由发挥和艺术表达,可以尝试加入动作、舞蹈等元素。
四、展示与评价(10分钟)1. 邀请学生上台进行合唱展示,让其他学生进行观赏和评价。
2.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肯定和激励,鼓励他们继续努力提高。
3. 引导学生自我评价,思考自己在合唱过程中的进步和不足之处。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小规模的合唱比赛或者演出,邀请家长观看。
2. 学生可以尝试创作自己的合唱歌曲,增强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3. 合唱歌曲可以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例如通过编排舞蹈、制作服装等。
【课堂设计意图】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唱歌的技巧,还能够提高合作能力和音乐鉴赏能力。
小学音乐课教学方案合唱技巧

小学音乐课教学方案合唱技巧小学音乐课教学方案——合唱技巧引言:小学音乐课的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合唱是音乐教学中重要的一环,通过合唱活动,学生可以培养集体荣誉感、合作精神以及音乐表达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套小学音乐课教学方案,侧重于合唱技巧的教学。
第一节:合唱技巧的基础训练在小学音乐课中,培养学生的合唱能力是一个长期而渐进的过程。
首先,需要对学生进行基础的声乐训练,包括呼吸与发声的技巧。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正确的呼吸方式,并进行发声练习。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声音游戏来帮助学生感受不同音高、音色与节奏。
第二节:合唱团队意识的培养合唱需要团队的配合与合作,因此,培养学生的合唱团队意识非常重要。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系列的合唱活动,例如合唱排练、齐唱比赛等。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会逐渐体会到只有团队的配合才能演绎出完美的合唱作品。
在活动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互相协作,相互帮助,共同进步。
第三节:合唱技巧的训练与提高除了基础的声乐训练和团队意识的培养外,合唱技巧的训练也是不可或缺的。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合唱技巧:1. 合声的分配: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音色特点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声部,例如男声、女声和童声。
通过合理分配声部,可以使合唱团的声音更加均衡和谐。
2. 声音的响亮与平衡:合唱时,教师应教导学生在保持自己独唱的音量的同时,要与周围的声音协调一致,使合唱作品的音量达到平衡。
3. 声音的延音与控制:教师可以教导学生合理地运用延音技巧,使音符持续而不失控制。
通过合理的延音处理,合唱作品会更加生动。
4. 音准的培养:音准是合唱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为了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音准感,教师可以进行一些音高训练和听音练习。
结语:小学音乐课的合唱技巧教学方案旨在培养学生的合唱能力与团队意识。
通过基础训练、合唱团队意识培养以及合唱技巧的训练与提高,学生的合唱水平将逐渐提高。
只有通过不断的练习与实践,学生才能在小学音乐课的合唱活动中取得更好的成果,并为将来的音乐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音乐课合唱教学方案

小学音乐课合唱教学方案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2.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表现能力。
4. 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音准感。
5. 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选择适合小学生的简单、欢快的合唱歌曲,如《小星星》、《世上只有妈妈好》等。
2. 教授合唱歌曲的歌词、曲调和节奏。
3. 练歌曲的整体合唱和分声部合唱。
4. 增加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或手势,以增加表演的趣味性。
三、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欣赏合唱歌曲,并与他们分享歌曲的背景和意义。
2. 教授歌曲的歌词,帮助学生理解歌曲的含义。
3. 逐句教授歌曲的曲调和节奏,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唱法和节奏感。
4. 将学生分成几个声部,分别教授每个声部的歌词和曲调。
5. 组织学生进行整体合唱练,注意指导学生掌握合唱的整体效果和协调性。
6. 分声部进行合唱练,帮助学生掌握各自声部的歌词和曲调。
7. 添加舞蹈动作或手势,与歌曲的节奏和意境相匹配,增加表演的趣味性。
8. 进行合唱排练,练歌曲的完整演唱和表演。
9. 组织合唱演出,让学生展示他们的合唱成果。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精神。
2. 评估学生的音准感和节奏感。
3. 评价学生的歌唱表现和舞蹈动作的准确性。
4. 倾听学生的自我评价和互评意见。
五、教学资源1. 合唱歌曲的音频或视频资源。
2. 合唱歌曲的歌词和乐谱。
3. 音响设备和音乐播放器。
4. 音乐教室或礼堂。
以上是一份小学音乐课合唱教学方案,希望能够帮助您进行音乐教学的准备和实施。
小学音乐课教案通过合唱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节奏感

小学音乐课教案通过合唱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节奏感一、引言音乐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通过音乐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节奏感。
对于小学音乐课的教学,合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
本文将通过探讨小学音乐课教案中合唱的应用,分析合唱对学生合作意识和节奏感的培养作用。
二、合唱教学的意义合唱指的是多人一起演唱音乐作品。
在小学音乐课中,合唱教学有以下几个意义:1.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唱需要学生之间密切合作,通过相互配合、共同努力完成一个作品的演唱。
在合唱中,学生需要在指挥老师的带领下,按照统一的节奏和要求,和其他同学一起演唱。
这样的合作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各种团队合作能力。
2. 培养学生的节奏感:音乐的节奏是指音符的持续时间和强度。
在合唱中,学生需要准确地掌握音乐的节奏,并与其他同学保持一致,才能完成整个作品的演唱。
通过参与合唱,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节奏感,提高音乐修养。
三、合唱教学的具体操作1. 选择适合的歌曲:合唱教学需要选择适合学生的歌曲,既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又要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歌曲的曲调要简单明快,歌词要容易理解,并且能够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2. 分配声部:根据学生的音域和音色,将学生分为高音、中音和低音等不同声部。
每个声部都要有足够的人数,以保证合唱的平衡和和谐。
3. 教授歌曲:老师可以通过鼓励学生跟唱、模仿和分解唱法等方式,逐渐教授歌曲的各个部分。
可以利用视觉教具、手势和其他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的节奏和情感表达。
4. 合声训练:学生掌握了歌曲的各个部分后,需要进行合声训练。
这包括声部独唱和全体合唱两个环节。
在声部独唱阶段,让每个声部的学生分别独立演唱,加强各个声部的技巧和音准。
在全体合唱阶段,通过不断的反复演唱和指导,使得整个合唱能够流畅地进行。
5. 演出表演:合唱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进行演出表演。
在演出前,需要进行充分的排练和舞台设计,以确保演出的质量和效果。
四、合唱教学中的注意事项在小学音乐课教学中,特别是合唱教学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 体验式教学:合唱教学应该注重学生的体验和参与感,营造积极愉悦的学习氛围。
小学一年级音乐合唱教学教案培养孩子的音乐合作能力

小学一年级音乐合唱教学教案培养孩子的音乐合作能力一、教学目标通过音乐合唱教学,培养小学一年级学生的音乐合作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了解音乐合唱的概念,明确音乐合唱的重要性;2.培养学生对音乐节奏感的认识和掌握,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3.发展学生的合作能力,培养团队意识;4.提高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发声技巧;5.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1.音乐合唱的定义和特点;2.合唱的分声部和不同声部的特点;3.学习一首适合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合唱歌曲;4.学习合唱的基本要领,如节奏感、呼吸掌握、咬字清晰、发声正确等;5.合唱练习的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过程1. 热身:通过一些简单的音乐游戏和活动,调动学生的音乐积极性,为合唱教学做好准备。
2. 了解音乐合唱:与学生交流,引导学生讨论音乐合唱的概念和重要性,激发学生对合唱的兴趣。
3. 分声部学习: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声部,根据学生的声音特点和发展需要进行合理划分。
分别对每个声部进行指导,让学生了解不同声部的作用和特点。
4. 合唱歌曲学习:选择一首适合小学一年级学生的简单合唱歌曲,教授歌曲的曲调、歌词和表达要求。
先逐字逐句教唱,再逐段教唱,最后整体合唱。
5. 合唱技巧训练:针对合唱过程中的一些具体问题,进行技巧训练,如节奏感强化、咬字训练、声音技巧训练等。
6. 合唱练习:进行合唱练习,通过集体练习和小组练习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保证整体合唱效果的良好。
7. 总结回顾:对整堂课进行总结回顾,让学生分享他们的收获和感受,激发学生对音乐合唱的兴趣和热爱。
四、教学评价1. 教师评价: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音乐表达效果等方面评价学生的合唱能力。
2. 学生自评:学生通过反思自我练习和合唱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提出自己的进步和不足。
3. 同伴评价:学生互相观察和评价合唱表演,提供建设性意见和反馈。
五、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进一步优化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音乐合作能力。
小学音乐课合唱训练教案

小学音乐课合唱训练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合唱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并能够保持合唱的整体性,协调合作;2. 能够正确发音、吐字清晰,感受合唱的魅力;3. 掌握《我和我的祖国》歌曲的歌词、曲调和节奏,理解歌曲的主旨意思;4. 发扬团结、合作、互助、友爱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合唱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 歌曲《我和我的祖国》的歌词、曲调、节奏;3. 合唱中的发音、吐字;4. 团队合作与个人发挥。
三、教学过程1. 初步导入(5分钟)老师与学生们互动,了解合唱的基本概念,并通过小游戏形式加深学生对合唱的认识和理解。
2. 正式讲解(15分钟)通过展示国内外经典的合唱视频,讲解合唱种类和特点,然后介绍《我和我的祖国》。
3. 合唱练(25分钟)教师分配各个声部,让学生们熟悉歌曲的歌词、曲调、节奏,并加强发音和吐字的练。
最后,全体学生合唱,加深对歌曲的理解和体验。
4. 团队合作(10分钟)老师分配学生到不同的小组,让学生们一起研究歌曲,并鼓励他们发挥个人特长,尝试在合唱中脱颖而出。
5. 总结(5分钟)老师带领全班唱响《我和我的祖国》,最后进行反思和总结,让学生感受到合唱的魅力,体验到团队合作的快乐和满足。
四、教学评价1. 在合唱练过程中,教师可以注意学生们的发音和吐字,及时纠正错误;2. 鼓励学生在合唱中发挥个人特长,提高自信心;3. 讲解内容要简单明了,语言生动,加强学生对合唱的理解和认识。
五、教学后记小学音乐课的合唱训练不仅有助于学生发扬团结合作的精神,还能让他们在音乐中感受到快乐和满足。
今后,我会更加注重合唱训练的开展,尝试更多的教学方法和形式,让学生们在乐曲中茁壮成长。
浅谈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合唱教学

浅谈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合唱教学音乐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学科,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合唱教学是音乐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合唱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表现力,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
本文将从合唱教学的意义、方法和实践等方面进行探讨,希望可以为小学音乐教师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一、合唱教学的意义1. 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合唱是一种多声部的表演形式,要求不同的声部合作进行演唱,这对学生的音乐素养是一个很好的锻炼。
通过合唱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音准、节奏感、音乐表达能力等,提高他们的音乐修养。
2. 促进团队合作在合唱教学中,学生需要与其他同学密切合作,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一首歌曲的演唱。
这可以促进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为他们未来的社会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3. 提高学生的表现力4. 增强集体荣誉感通过合唱演出,学生能够感受到团队的力量,体验到集体荣誉感,这对于他们的个人成长和品格养成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1. 选曲与编配在进行合唱教学时,首先需要选择适合学生的曲目,并进行适当的编配。
选曲应该符合学生的音域和音量,既能够展现学生的魅力,又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
编配时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到不同声部的特点,使得合唱具有更好的效果。
2. 分声部练习在合唱教学中,需要对不同的声部进行分别练习。
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音域和音色分成高音、中音和低音三个声部进行练习,确保每个声部都能够胜任自己的部分。
3. 整体排练分声部练习之后,需要进行整体排练。
这时老师需要引导学生掌握曲目的整体节奏和和谐感,保证每个声部互相配合,完成整体演唱。
4. 舞台表现合唱演出不仅仅是音乐上的挑战,还需要学生在舞台表现上有所突破。
老师可以指导学生如何站姿、表情和动作等方面进行细致的训练,使得合唱演出更加生动和生活。
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合唱教学应该贯穿于整个学期的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练习和演出。
小学音乐课堂中二声部合唱的教学

小学音乐课堂中二声部合唱的教学二声部合唱指的是由两个不同的声部组成的合唱曲目,其中一个声部演唱主旋律,另一个声部演唱和声。
在小学音乐教育中,二声部合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音乐素养,训练儿童的音乐感受和表现能力,同时也为学生在未来应对更高层次的音乐教育打下了基础。
以下是针对小学音乐课堂中二声部合唱的教学的授课安排和教学方法的详细介绍。
一、课程内容:1.引入:通过播放二声部合唱曲目,介绍合唱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主旋律的学习:学习主旋律旋律,并分发歌曲分配一部分学生演唱。
3. 和声的学习:通过教师演奏或演唱和声,引导学生分配另一部分演唱。
4. 合唱的练习:引导学生一边进行练习,一边调整声音、调整速度和音量。
5. 个别练习:引导学生跟着主旋律或是和声进行个别练习,找出音调不准错误。
6. 整体练习:最后全班一起进行整体演唱,练习歌曲的重复演唱。
7. 理解和感受: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合唱的精神和概念,并感受到音乐表达的情感。
二、教学方法:1. 形象化教学法:通过采用形式丰富、图像圆满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知识,促进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
2. 现场演唱:通过现场演唱,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掌握音乐的演唱技巧及音乐表达方式。
3. 个别调整:针对学生演唱时的错误,采用个别调整的方法,引导学生更快适应式合唱,提高演唱水平。
4. 视觉化教学:通过视觉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对音乐的节奏和旋律有更深刻的表达和理解。
5. 借助声乐工具:教学时可以借助声线分离器等声乐工具,让学生更直观地听到整个合唱的效果。
三、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情感,进而引导学生正确表达和传达音乐中的情感。
2. 提高学生的歌唱技能,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促进个人发展。
3. 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团队精神,注重个体与集体的统一,提升班级合作水平。
4. 学习音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学习兴趣,为学生的未来音乐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幼儿园音乐课——合唱教案 幼儿园音乐教育

幼儿园音乐教育在孩子的成长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音乐课不仅能够培养孩子的音乐素养,还可以促进孩子的语言能力、情感与创造力的发展。
而在幼儿园音乐课中,合唱教学更是一种重要的形式,在培养孩子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发展孩子的音乐艺术表现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
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下幼儿园音乐课中的合唱教案,如何设计一堂高质量的合唱课,让孩子们在音乐中快乐学习、全面成长。
一、合唱教案的设计要点1.确定教学目标合唱教案的设计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包括音乐内容、情感表达和团队合作等方面。
通过合唱教学,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提高幼儿的音乐鉴赏能力,促进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并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等。
2.选择合适的歌曲在设计合唱教案时,选择合适的歌曲非常重要。
首先要考虑歌曲的内容是否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审美观念,其次要考虑歌曲的难易程度是否适合幼儿的声乐特点,以及是否容易引起幼儿的兴趣。
3.分解歌曲针对所选歌曲,需要对其进行适当的分解,将整首歌曲分解成适合幼儿学唱的部分,通过反复练习,让幼儿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和发音等要点。
4.设计合唱动作在合唱教案中,动作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合唱动作既可以增加表演的趣味性,又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表达歌曲的情感,因此需要精心设计。
5.团队合作训练合唱教学中,团队合作训练也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合唱教学,可以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意识,让他们学会倾听,学会合作,学会互相尊重和信任,这些能力对幼儿的综合素质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6.音乐表演与欣赏合唱教案的设计要充分考虑音乐表演与欣赏环节,让幼儿有机会在校园或社区活动中进行表演,让家长或其他听众欣赏他们的成果,激励幼儿更好地学习和表演音乐。
二、合唱教案的实施步骤1.为幼儿提供音乐素材在音乐课上,老师首先要向幼儿提供音乐素材,可以通过播放录音或者老师自己演唱等方式,让幼儿初步了解歌曲的旋律和意境。
2.教授歌曲的歌词、旋律和发音接下来,老师要逐字逐句教授歌曲的歌词、旋律和发音,引导幼儿跟着老师一起反复拼读、模仿练唱。
音乐课初中合唱教案

教案名称:初中音乐合唱教学年级:八年级学科:音乐课时:2课时教材:《音乐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合唱的基本知识,掌握合唱的技巧。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教学内容:1. 合唱的基本概念和技巧2. 合唱歌曲的选择和排练3. 合唱表演的注意事项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一首精彩的合唱视频,引起学生对合唱的兴趣。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合唱的了解和感受。
二、学习合唱基本知识(15分钟)1. 教师讲解合唱的基本概念,如合唱的定义、分类等。
2. 学生跟随教师学习合唱的基本技巧,如呼吸控制、音准把握等。
三、合唱歌曲学习(20分钟)1. 教师挑选一首适合学生的合唱歌曲,如《歌唱祖国》。
2. 学生跟唱,教师指导发音、音准、节奏等方面的问题。
3. 分组练习,每组选出一个代表进行展示。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合唱的重要性和技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受。
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的内容(5分钟)1. 教师播放上节课学习的合唱歌曲,学生跟唱。
2. 教师针对学生的演唱进行点评和指导。
二、合唱歌曲排练(20分钟)1. 教师针对合唱歌曲的难点进行讲解和示范。
2. 学生跟随教师进行排练,教师逐一指导学生的演唱。
三、合唱表演实践(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合唱表演,其他学生观看。
2. 教师对学生的表演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合唱的技巧和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受。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合唱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合唱中的表现,如音准、节奏、团队协作等。
3. 学生对合唱的兴趣和热爱程度。
初中合唱 教案 音乐

初中合唱教案音乐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合唱的基本概念和技巧,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集体合作意识。
2. 通过合唱训练,提高学生的声乐水平、呼吸控制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3.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合唱基本概念:合唱的定义、合唱的类型、合唱的声部划分等。
2. 合唱技巧:呼吸控制、音准把握、节奏协调、声音融合等。
3. 合唱曲目:选取适合初中生演唱的合唱曲目,如中外名曲、校园歌曲等。
4. 合唱排练:分组练习、合练、声乐辅导等。
三、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教师提前准备合唱曲目、教学器材等。
2. 课堂导入:介绍合唱的基本概念和魅力,激发学生的兴趣。
3. 理论知识:讲解合唱的基本技巧,如呼吸控制、音准把握等,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合唱要点。
4. 实践训练:分组练习合唱曲目,教师指导并进行声乐辅导。
5. 合练:将各组学生汇集在一起,进行整体合练,提高合唱效果。
6. 课堂总结: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优秀学生,鼓励进步学生,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合唱水平的提高:通过定期举办合唱比赛,检验学生的合唱水平。
2. 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通过问卷调查、课堂表现等方式,了解学生的音乐素养提升情况。
3. 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通过参与合唱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自信心等综合素质。
五、教学策略1. 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音乐基础,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
2. 寓教于乐:将合唱教学与游戏、表演等形式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师生互动:鼓励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如提问、分享心得等,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
4. 家园合作:与家长保持良好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音乐成长。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合唱的基本概念和技巧,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集体合作意识。
同时,提高学生的声乐水平、呼吸控制能力和音乐表现力,为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奠定基础。
二年级音乐教案:合唱歌曲教学

二年级音乐教案:合唱歌曲教学一、前言音乐是一种表达情感、感受美好的语言,是人类文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对于小学生来说,音乐更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能够培养他们的音乐素养、审美能力以及自信心和团队合作意识。
本篇教案将围绕合唱歌曲教学展开,提供一些教学建议和活动设计,帮助教师们更好地为二年级学生上好音乐课。
二、教学目标1.了解合唱歌曲的基本知识,包括合唱的概念、合唱歌曲的特点等。
2.能够唱一首简单的合唱歌曲,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表现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鼓励他们在课堂上互相配合、相互帮助。
4.增强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同时提升他们的自信心和表现欲。
三、教学内容1.合唱歌曲的基本知识1.1.合唱的概念合唱是指由多个人一起合唱的歌曲,其目的是通过歌曲,表现团队的力量和情感。
在合唱歌曲中,通常会有领唱和合唱两个部分,领唱负责引导歌曲的节奏和情感表达,合唱则负责跟唱和强化歌曲的气氛。
1.2.合唱歌曲的特点*旋律优美、节奏明快合唱歌曲的旋律通常比较优美,节奏明快,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从而有利于他们在课堂上的专注度和学习效果。
*合声和谐、配合默契合唱歌曲通常会有和声的部分,要求学生们在唱歌的同时要能够配合好音调和节奏,展现团队的默契与和谐。
*锻炼表现力和自信心合唱歌曲的演唱需要学生们表现出自己的情感和表现力,增强自身的自信心和勇气。
2. 合唱歌曲的教学方法2.1 练习各种唱法在合唱歌曲的教学中,教师们需要对学生们进行一些基本唱法的训练,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正确的音乐技巧和演唱方法。
比如,通过练习不同的呼吸方法,让学生们能够保持稳定的呼吸节奏,确保演唱时的音质更加稳定;通过练习强调和变调,让学生们能够根据歌曲的需要来调整自己的音调和情感表达。
此外,还可以通过对一些基本乐器的介绍和演示,来加深学生们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
2.2 利用教具和活动设计在教学中,教师们可以利用各种教具和活动设计,来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和参与度。
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策略

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策略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和音乐修养的重要环节。
在合唱教学中,教师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策略,来引导学生正确掌握歌曲的演唱技巧、表现情感和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以下是一些有效的策略,可用于小学音乐课堂的合唱教学。
1. 演唱技巧训练: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和模仿的方式,教导学生正确的发声方法、呼吸方法和咬字清晰等演唱技巧。
教师可以使用瑜伽球等道具来帮助学生感受到正确的呼吸动作,并通过排练和练习,达到身体和声音的统一性。
2. 节奏训练:在合唱教学中,节奏是非常重要的要素。
教师可以通过使用口语和身体的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歌曲的节奏,比如教师可以教唱一些口头节奏练习,然后由学生模仿和跟唱,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把握歌曲的节奏。
3. 合唱分声部教学:在合唱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音域和能力分声部进行教学。
教师可以根据歌曲的需要,将学生分为高音和低音两个声部进行独立训练。
然后再将两个声部合并演唱,从而提高学生的演唱水平和合唱技巧。
4. 情感表达: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理解歌曲的内容、背景和情感,来引导他们更好地表达歌曲中的情感。
教师可以通过教授歌曲的意义、故事和情感特点,引导学生在演唱中真实地表达出歌曲所要传达的情感。
5. 团队协作:合唱教学是一个团队合作的过程。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合唱演唱、分组合练以及团队合作项目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共同创造和发展,通过他们的合作和互动,提高整个合唱团的表演效果。
6. 进行公开演出:公开演出是合唱教学的重要环节,可以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才华和成果的舞台。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学校音乐会、文艺汇演和社区活动等,让学生将他们学到的合唱技巧和表现能力展现给更多的人。
7. 融入多媒体技术:在合唱教学中,可以适当融入多媒体技术,例如使用录音、录像和幻灯片等工具。
教师可以制作学生演唱的示范视频,供学生参考和学习。
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合唱教学实践

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合唱教学实践一、导言音乐是人类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小学生来说,音乐教育是他们身心发展中重要的一环。
在音乐课堂中,合唱教学无疑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合唱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合作精神,还可以锻炼他们的听觉、音准和表现力。
因此,本文将探讨小学音乐课堂中合唱教学的实践方法和效果。
二、小学合唱教学的意义1.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合唱是一种集体表演形式,学生在合唱中可以学习歌曲的演唱技巧、合唱的声部编配和和声知识等,从而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通过合唱,学生可以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增强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2.促进学生的情感交流在合唱中,学生需要相互配合、和谐合作,共同完成一首歌曲的演唱。
这种集体合作的过程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增进他们的友谊和团结精神。
3.锻炼学生的音乐技能合唱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歌曲演唱技巧,包括音准、节奏感、表现力等。
通过合唱的实践,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音乐技能,培养他们的音乐感知和表现能力。
三、小学合唱教学的实践方法1.选择合适的曲目在进行合唱教学时,首先要选择合适的曲目。
曲目的难易度应当与学生的年龄和音乐水平相适应,同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可以选择一些简单易学、富有活力的歌曲,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和喜爱。
2.分组排练在进行合唱排练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声音特点和水平将他们分成不同的声部,进行小组排练。
这样可以更好地锻炼每个学生的声部技巧,提高整体合唱的音质和和谐度。
3.加强节奏和音准训练在合唱排练中,要加强学生的节奏感和音准训练。
可以通过口型练习、手拍脚踏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歌曲的节奏感,提高合唱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4.注重表现力和情感表达合唱不仅仅是技术活动,更要注重表现力和情感表达。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内涵和情感,帮助他们更好地表现歌曲的情感色彩,使合唱更具感染力和表现力。
四、小学合唱教学的效果评估1.听觉效果评估合唱教学的一个重要评估指标是听觉效果。
音乐课上的合唱教学

音乐课上的合唱教学合唱是音乐课上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通过合唱,学生们可以培养协作能力、音乐感知力和审美情趣。
本文将从合唱教学的意义、教学方法、选择合适的曲目以及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等几个方面展开。
一、合唱教学的意义合唱教学是培养学生群体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的重要途径。
合唱需要学生们在指挥老师的统一指挥下,相互配合,共同演绎一首曲子,这个过程中学生们需要互相包容、帮助和沟通,培养了他们的群体意识和协作能力。
此外,合唱还能提高学生们的音乐感知力和审美情趣,使他们对音乐产生更深的理解和喜爱。
二、合唱教学的方法1. 创设良好的音乐教学环境。
教室中应该有足够大的空间让学生们自由发声,同时保持良好的音响效果。
教师应确保所有学生都能听到指挥老师的指示。
2. 清晰的指挥动作。
指挥老师要对每个节拍进行明确的指挥,包括拍子的节奏、强度和速度。
同时,要借助手势和面部表情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指挥意图。
3. 分段教学。
将整个曲目分成多个小节,逐一进行练习。
先逐句、逐段排练,再整体练习,从而确保学生们能够熟练掌握每个部分。
4. 引导学生进行声部练习。
合唱通常分为多个声部,每个声部有不同的旋律和节奏,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们进行声部练习,让他们分别熟悉每个声部的音域和准确度。
三、选择合适的曲目在合唱教学中,选择合适的曲目非常重要。
首先,曲目的难度要适合学生们的水平,既不能过于简单以至于无趣,也不能过于复杂以至于难以掌握。
其次,曲目的主题和内容应该与学生们的年龄和生活经验相符,让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投入其中。
最后,曲目的风格要多样化,可以选择不同国家、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音乐形式的合唱作品,丰富学生们的音乐知识和审美视野。
四、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1. 注意学生们的发声技巧。
合唱中的发声需要学生们掌握一定的技巧,包括正确的呼吸方法、发声部位和声音投射。
教师应该对学生们的发声进行指导和纠正,确保他们能够发出清晰、稳定的声音。
2. 鼓励学生们主动参与。
音乐合唱教学教案

音乐合唱教学教案音乐合唱教学教案教学目标:通过音乐合唱教学,培养学生的音乐表演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和综合能力。
教学内容:选取合适的音乐作品进行合唱教学,包括歌曲的选择、分声部排练、音乐表演技巧等方面的内容。
教学步骤:一、课前准备1. 确定合唱曲目:根据学生的年龄、音域和音乐兴趣,选择适合的合唱曲目。
可以考虑不同风格、不同难度的曲目,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2. 音乐分声部编排:根据歌曲的特点和学生的人数,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声部。
可以根据学生的音域和音色来分声部,确保各声部的平衡和和谐。
3. 分发乐谱和歌词:准备好合唱乐谱和歌词,并按照学生分声部进行分发,确保每个学生都有完整的乐谱和歌词。
二、热身练习1. 身体热身:引导学生做一些身体活动,如慢跑、拉伸等,以准备好身体和声音。
2. 声音热身:进行一些声音练习,如发声、呼吸控制、发音等,以提高学生的歌唱技巧和嗓音质量。
三、学习乐曲1. 全合唱练习:先进行全合唱的练习,让学生熟悉歌曲的旋律和整体效果,以增强合唱团队的协作意识。
2. 分声部练习:逐步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声部进行练习,让每个声部独立练习,然后再逐渐合并。
这样可以确保每个声部都能独立发声,并与其他声部协调一致。
3. 注意细节排练:重点关注歌曲中的难点部分、转音、连音等技巧性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
四、音乐表达与演绎1. 情感表达:教导学生如何通过声音和表情来传达歌曲中的情感,使音乐更具感染力和表现力。
2. 舞台表演:让学生学习合唱曲目的舞台表演技巧,如姿势、动作、站位等,以提升整体舞台效果。
五、巩固和展示1. 复习练习:回顾之前学过的内容,进行全合唱和分声部的练习,巩固学生已学习的知识和技能。
2. 展示演出:在学校音乐会或其他场合,组织学生进行合唱演出,展示他们的成果,同时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和艺术表达能力。
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和听觉评估,评价学生的音乐技能、合唱动作和情感表达能力。
可以组织专家评委、同学评价以及自我评价等方式进行综合评价。
大学音乐课合唱排练教案

课时:2课时年级:大学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合唱的基本技巧,提高合唱水平。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
3. 通过合唱排练,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 合唱技巧的掌握。
2. 团队协作和集体荣誉感的培养。
教学难点:1. 合唱音准的把握。
2. 歌曲情感的表达。
教学准备:1. 合唱曲目:《青春之歌》2. 教学器材:音响设备、合唱指挥棒、合唱曲谱。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合唱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合唱技巧,如音准、节奏、呼吸等。
二、合唱技巧讲解与练习1. 教师讲解合唱音准的把握方法,如聆听、模仿、纠正等。
2. 学生分组练习合唱,教师逐一指导。
3. 教师演示合唱节奏和呼吸的技巧,学生跟唱。
三、合唱曲目学习1. 教师播放合唱曲目《青春之歌》的音频,学生跟唱。
2. 学生分组练习合唱,教师逐一指导。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合唱技巧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出疑问。
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1. 学生分组复习合唱曲目《青春之歌》,教师检查。
2. 教师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个别指导。
二、合唱曲目排练1. 学生分组进行合唱曲目《青春之歌》的排练,教师巡回指导。
2. 教师重点指导合唱音准、节奏和情感表达。
三、团队协作与集体荣誉感培养1. 学生分组进行合唱比赛,教师评选优秀小组。
2. 优秀小组分享合唱经验,其他小组学习借鉴。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团队协作和集体荣誉感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出疑问。
教学评价:1. 学生合唱音准、节奏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合唱中的团队协作和集体荣誉感表现。
3. 学生对音乐的热情和审美情趣的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乐课合唱教学今天我与大家交流的主题似乎太大了,但是如何在合唱教学这块艺术研究的海洋里,就合唱教学的方法和策略谈了很多很值得我们在座老师学习的一些自己的实践经验和新鲜的理念,可以说是在手把手地教我们如何进行合唱教学。
相对于付老师所讲的内容,我所选择的主题《小学班级合唱教学的意义及现状分析》,可能对于老师们来说没有太多的使用价值,旨在希望能够呼吁我们老师多多在音乐教学实践中进行合唱教学。
合唱教学的主要步骤1、呼吸训练正确的呼吸是合唱的基础。
唱歌中的呼吸与我们平时生活中的呼吸是不太相同的。
平时说话时人们气息较浅,声音传得也不会太远,但是唱歌时需要较长的气息支持,因此,歌唱时的呼吸是一项非常基础和重要的基本功。
(一)、呼与吸的训练要领姿势:身体站直,自然放松,两肩放平,双手自然垂于身体两侧,双脚稍微分开,重心稍向前倾。
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状态。
吸气:要感觉两肋涨满,才是吸气到位。
吸气时不能耸肩、挺胸,不能把气只吸到胸部,一定要感觉腰部一周都扩张了才对。
教师要反复做示范,还要逐个摸一摸学生的腰腹部,帮助他们找到气息的支点。
呼气:要注意指导学生学会控制,先练习缓吸缓呼,然后是急吸缓呼,最后练急吸急呼。
练习:在正确的吸气之后缓缓地呼气,并均匀地数数,先从1数到10为一口气,之后循序渐进加强训练难度,如从1数到20、30等。
为检验呼气是否均匀,呼气时发出“斯”的声音,也会使学生很有兴趣。
2、发声训练歌唱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具有唱歌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并通过歌曲的艺术形象感染和教育学生。
为了提高学生表现歌曲的能力,进行唱歌的基本技能训练是必不可少的。
但同时又要注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唱歌技能训练要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教师必须耐心而细致。
为了让学生兴趣盎然的进行发声训练,可以借助笑、打喷嚏、打呵欠、吹纸条等形象夸张的训练,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放松喉咙,下沉喉头,打通腔体,加强腰部力量,自然轻松地寻找眉心的亮点。
这种训练“看不见,摸不着”,需要教师运用示范、动作、形象的语言等感性的方式,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
(一)作口型不出声检查喉咙是否打开。
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体会吸一口凉气的感觉。
检查嘴巴是否打开。
可以通过让学生用手指顺着左右耳垂的后面摁住,然后张开嘴,感觉这个地方能动,口腔就打开了。
练习口腔打开非常重要。
在练习时,要求学生笑肌提起(体会小猫在叫,胡子的两脚往上翘),眼睛亮亮的,眉毛弯弯的,头上要有顶着东西的感觉,整个面部呈微笑状态。
(二)辅助练习(1)歌唱中的打呵欠:它有别于生活中的打呵欠。
是积极的,腰围是膨胀紧张的。
嘴巴要充分打开。
(2)短促有力的打呵欠:特点是急促、干脆、有爆发力,声音有震动感。
(3)保持的呵欠:全身的感觉是紧张的,声音不要太明亮,要集中,从高往低唱。
可先短后长。
(4)笑声的练习建立良好歌唱状态后,引导学生笑着动嘴巴。
发断音:哈!哈!哈哈!位置要高。
发声方法是获得最佳声音的基础,因此,必须要有计划、有目的的唱一些练习曲。
小学生发声练习一般都要排在每节课的开头时间,不宜过长,而且要注意科学性、系统性,要少而精。
(三)统一歌唱的位置(1)从说开始即朗诵歌词时,要求学生用气息把每个字连起来,在高位置上说得字正腔圆,然后再在旋律上唱出来。
(2)想象远处喊人此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找到高位置发声的感觉,然后用气息控制,带感情地朗诵歌词,引导学生咬、吐字时想象打呵欠,使口腔如同拱起的山洞,想象鼻子放大从而使形成声音穿到头腔的通道,也是获得高位置、求得真假声结合的捷径。
(3)别的辅助方法启发学生歌唱时睁眼扬眉,在歌唱中精神饱满、面带微笑,进入歌唱最佳状态;启发学生用最兴奋的状态歌唱。
(画笑脸来直观的表现)(4)练习※从弱声开始练起:首先要有饱满的气息支持,以巩固高位置的头声。
如:ⅰ7 6 5 4 3 2 1-啊(呜)运用轻柔的下行音阶进行练习,不仅可以找到高位置的中、低音区,同时是克服“白声”的有效方法。
通过反复训练,逐步把这种共鸣的感觉固定下来。
※哼鸣唱法:利用哼鸣容易获得比较高的位置;在哼鸣的基础上再进行各种母音的发声训练。
在练声的过程中教师要切记,旋律和要训练的母音有一个要相对稳定,即:母音变化时,旋律不变,旋律变化时,母音不变。
学校的合唱教学包括班级合唱教学和合唱队的训练。
所谓班级合唱教学是基于普通学校班级授课制的前提下而进行的以班级为单位,结合相应教材内容对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的合唱教学和训练。
由于以班级为单位,它更加注重面向全体学生,因此它比合唱队的训练的意义要更深远。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和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丰富的表现力,尽早建立与他人合作演出的经验,培养群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使他们在歌唱表现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美的熏陶。
(一)合唱教育从孩子抓起合唱教育从孩子抓起,只有从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以班级为单位的合唱的基本学习与训练,真正普及合唱艺术,从而使下一代的音乐素质得到整体性的提高,继而推动学生其他方面的全面发展。
(二)能够坚持每周两次的正常训练与校级合唱团相比,班级合唱训练可以通过国家教委规定的每周两节音乐课进行训练,保证了训练的正常,能够促使合唱学习系统化,学生学习更加科学化。
不像校级合唱团,为了演出或比赛,往往是突击式的训练……(三)便于组织和管理所有的学校都是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班级授课制的教学,这为进行班级合唱教学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任何学校只要有音乐课、有音乐教师都可以成立班级合唱团,并在班级中选出声部长,根据学生的声音特点分配声部,进行合理分工,根据教材的内容进行合唱学习。
当然,进行班级合唱也有其不利的方面,在教学中,受学生人数或者声音特点的限制,声部可能不够齐全,童高音相对人数较多,或者相对较少都可能影响班级合唱的效果,但作为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在合唱团中分配不同的角色,让孩子在合唱学习中成长。
从现行使用的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教材不难看出,合唱的聆听与学唱有相当高的比例,从二年级开始出现有聆听合唱的欣赏内容,到三年级的合唱欣赏内容的数量的增加,再到四年级少量合唱曲的学唱,直至五年级下册教学内容中有一半甚至一半以上的合唱歌曲的学唱,可见合唱教学在整个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结合新课程标准的思想理念,根据学校学生的特点,本着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普及合唱艺术,从而让学生在合唱中感受音乐的魅力,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合作能力等,加强班级合唱教学势在必行。
二、班级合唱教学的现状分析然而当新课改日渐深入,许多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理念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在音乐课的合唱学习中都还存在这样一种现象:教师上课避“合”而行,特别是公开课难得看到几个老师选择合唱歌曲为教学内容。
而学生呢?一听合唱就皱眉,一碰“合唱”就心慌,声部混乱,个个声嘶力竭“抢”唱。
这种现象在我们学校,尤其是农村学校很大程度地存在着。
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环境的影响学生所处的音乐环境制约了学生对于合唱的兴趣发展,各种影视、广播等音乐媒介,祖国的大江南北,流行音乐一直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学生听到的都是承认的通俗歌曲,少儿歌曲是少之又少,更别说优秀的合唱作品了,连许多的作曲家受商品经济的冲击,儿童合唱作品的创作也是屈指可数,学生除了在音乐课上能够听到合唱,其余时间很少能享受到合唱的魅力,受音乐“弥漫性”的影响,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怎能喜欢合唱?(二)传统音乐“审美观”的影响中国的合唱发展相对于西方合唱艺术的发展是相对滞后的。
传统的中国民族音乐,大多都是五声、七声调式的,而且基本上都是横向的单旋律线条,中国的合唱艺术是在19世纪末才开始真正发展,而西方音乐则是在和声、对位等各方面一直均衡发展,自从15世纪开始,欧洲的宗教音乐已经从单旋律向复调音乐发展,出现了平行四度的二声部,16世纪把和声运用到合唱的创作中……在合唱的发展对比中,我们不难看出自己的劣势。
受传统音乐审美的影响,学生对单声部歌曲的兴趣远远高于对于合唱歌曲的兴趣。
在新课程改革开始前,原来的音乐教材上在民族器乐、声乐(独唱)等方面占相当大的比重,对学生合唱的欣赏聆听有一定的制约,新的教材虽然在合唱的欣赏、聆听以及学唱都有了很大幅度的改善,但教师在真正的操作中却并没有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来。
(三)师生自身音乐素养的影响新教材虽然在合唱的聆听及学唱方面予以重视,体现了合唱教学的重要性,但纵观一线音乐的教学,老师和学生受自身音乐素养的影响或者个人喜好,对合唱教学不够重视,学生的音乐基础、歌唱水平、合唱能力和习惯等方面参齐不齐,二声部合唱歌曲的第一声部通常是主旋律,曲调比较顺畅,音区又较高,学生易听、易唱、易记,而第二声部往往正好与此相反,这就使班级合唱常常因第二声部唱不好而失败。
而老师片面理解了新课程改革中的“重视音乐兴趣”或教师自身音乐素养不高,对合唱不感兴趣加剧了这种负面影响。
我们所见的大多数的音乐课堂——尤其是低年级音乐教学只是让学生动动、玩玩,忽视了让学生的静听,忽视了音乐的技能技巧学习,而片面的淡化,很多课堂上学生玩的起劲,但歌曲的学习不敢恭维,很多低年级老师只重视了学生的兴趣而片面的、过多的淡化了合唱技能、技巧的学习,到了高年级的音乐教学中,学生的技能技巧跟不上,再高的音乐兴趣也会丢失。
合唱是艺术,而艺术要有学习的途径,只有掌握了合唱艺术的演唱方法以及技术,学生才会自信的演唱,试想学生连音阶都唱不准,单旋律的歌曲都唱不好的班级,怎么可能唱好合唱呢?合唱必须有一定歌唱能力,对于声部的学习和配合,学生如果只是一味的动动、玩玩,效果可想而知。
很多老师课堂上的合唱聆听可以凑合听听,但真正的合唱歌曲的学习,却只学旋律声部,另外的声部反正学生学不好,干脆就不学,就连所有的音乐老师公开课,合唱的课型也很少,以至于造成学生的合唱观念淡薄,甚至误认为齐唱就是合唱,缺乏对于声部和谐的感性体验和合唱成功经验,因而兴趣不高。
本次课改论坛将主题定为“合唱教学”,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开始,它已经给我们所有的音乐老师指明了方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区的小学音乐课堂中会不断地漂出优美、和谐的童声合唱。
三、针对我们南白象的音乐老师我谈3点希望本次课改论坛的地点选在了我们南白象,我们这里的学生可以说都是农村的孩子。
但是两位老师的两节课却充分挖掘了孩子们的音乐潜能,她们的课前的付出、课中表现、课后的反思深深地打动了我,因为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她们本着从学生实际出发,以规范地合唱方法、自身的音乐素养去影响学生,感染学生。
我相信当中会碰到多方面的困难,但是都尽量去克服,为此次课改论坛取得圆满成功添砖加瓦,我感触很深。
大家可能不知道,除了初中的蔡晓静老师是专职的音乐老师外,我们南白象的音乐老师没有一个是专职的,他们其中大部分都是专业的音乐学院毕业的,要在兼任语文、数学老师的同时,还依然坚守在音乐教育的阵地上,将重心放在音乐教学上实属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