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过电压总结

合集下载

参观武大高电压变电试验

参观武大高电压变电试验

参观武大高电压变电试验上周四晚,老师带我们参观了武大高压试验室中的另一个部分,高压试验变电站。

在朦胧的黄昏走进了它。

一进去就自然而然想到了曾经看过的变电站,不得不承认,的确非常相近。

里面各种绝缘子和电线排列着,组成了一个整体。

通常,输电网的运行电压等级分成了三个等级:10~35千伏;110~220千伏;500~1100千伏。

一般来说,依次是地方电网、区域电力网和超高压远距离输电网。

在这个试验变电站中,可以进行这三个层次的变电试验。

很容易可以看到,最顶上有两根线,那就是避雷线,和避雷针一样,主要是防止直击雷的危害(和避雷器有所不同。

避雷器主要是为了防止过电压)。

变压器中有大量用于绝缘用的变压油,为保证油的需要,上面有一个容器内装了很多变压油。

当然,为了通风需要,上面有一根通风管接下来。

变压器下有一个池子,里面中装满了鹅卵石,是用于当变压油泄漏时,储存泄露的变压油,以防造成更大的污染。

看似巨大而简单的绝缘子实际上内部结构非常复杂。

其需要处理实验过程中产生的电压过大等各种问题。

回到教室,老师进一步给我们讲解了关于学科方面的许多知识。

其中就讲到了静电场中的高斯定理。

其基本内容是:1、导体在静电平衡时,导体内各点电场为零,导体表面的电场强度矢量一定与其垂直,梯度为零;2、导体在静电平衡时,导体为等位体,导体的表面为等位表面;3、导体在静电平衡时,导体内部的电荷量为零,全部电荷分布在导体表面;4、曲率半径减小,电荷密度上升,场强也加强(这也是避雷针顶端为尖端的原因)。

随后,老师又给我们讲到了用于传递信号的同轴电缆。

在这里,突出地讲了接地的重要性。

接地后,可以屏蔽人体,也可以屏蔽工作的设备。

接地后,同轴电缆内的电信号不会向外散发,外部的也无法进入内部,可以保证不受干挠。

过电压常见问题分析

过电压常见问题分析

过电压常见问题分析1.操作过电压产⽣的原因及危害?操作过电压是由于进⾏断路器操作或发⽣突然短路⽽引起的衰减较快持续时间较短的过电压。

操作过电压产⽣的原因:①空载线路合闸和重合闸过电压。

②切除空载线路过电压。

③切断空载变压器过电压。

④弧光接地过电压。

⑤线路⾮对称故障分闸和振荡解列。

截流过电压:由于真空断路器具有良发的灭弧性能,当开断⼩电流时,电弧在过零前熄灭,由于电流被突然切断,其滞留于电机等电感绕组中的能量必然向绕组中的杂散电容充电,转变为电场能量。

对于电机和变压器,特别是空载或容量较⼩时,则相当于⼀个⼤的电感,且回路电容量较⼩,因此会产⽣⾼的过电压,特别是开断空载变压器时更危险。

从理论上讲可以产⽣很⾼的过电压,但由于触头和回路中有⼀定的电阻,产⽣损耗以及发⽣击穿,对过电压值有相当的抑制作⽤。

多次重燃过电压。

多次重燃过电压是由于弧隙发⽣多次重燃,电源多次向电机电源充电⽽产⽣的。

在真空断路器切断电流的过程中,触头的⼀侧为⼯频电源,另⼀侧为LC回路充放电的振荡电源,如果触头间的开距不够⼤,两个电压叠加后就会使弧隙之间发⽣击穿,断路器的恢复电压就会升⾼。

如时触头开距不够⼤,就会发⽣第⼆次重燃,再灭弧,再重燃,以⾄发⽣多次重燃现象。

多次的充放电振荡,使触头间的恢复电压逐渐升⾼,负载端的电压也不断升⾼,致使产⽣多次重燃过电压,损坏电⽓设备。

三相开断过电压。

三相开断过电压是由于断路器⾸先开断相弧隙产⽣重燃时,流过该相绵弧隙的⾼频电流引起其余两相弧隙中的⼯频电流迅速过零,致使末开断相随之被切断,在其他两相弧隙中产⽣类似较⼤⽔平的截流现象,从⽽产⽣更⾼的操作过电压,产⽣的过压加在相与相之间的绝缘上。

在开断中,⼩容量电机或轻负荷情下容易出现三相开断过电压。

对母线⽀撑件,套管以及所连接的⼆次设备产⽣影响。

2.如何正确选择系统过电压保护装置?过电压种类繁多,应根据保护对象合理选择选择过电压保护装置,从⽽有效地抑制系统过电压,保护运⾏设备绝缘安全。

武汉大学过电压总结

武汉大学过电压总结

第一章集中参数电路中的暂态过程1.电源合闸至单频振荡电路,在电容元件上产生的最大过电压幅值为,Ucm=稳态值+振荡幅值=稳态值+(稳态值—初始值)=2*稳态值—初始值第二章长线路的暂态过程1.波阻抗Z和集中参数电阻R有相同点和不同点。

答:相同点:①都是反映电压与电流之比。

②量纲相同都为Ω。

不同点:① R:电压u为R两端的电压,电流i为流过R的电流。

Z:电压u为导线对地电压,电流i为同方向导线电流。

② R:耗能;Z:不耗能将电场能量储存在导线周围的介质里。

③ R:常常与导线长度l有关。

Z:只与L0和C0有关,与导线长度无关。

2.彼得逊法则:当波沿分布参数线路传到节点A时,计算节点A电压u2q可应用等值集中参数电路进行计算。

在等值集中参数电路中:电源电动势为入射电压波u1q的两倍;等值集中参数电路的内阻为入射所经过的波阻抗Z1;Z2作为负载电阻。

使用条件:①波沿分布参数的线路入射;②波在节点只有一次折、反射过程。

要满足上述条件②,则要求和节点相连的线路必须是无穷长。

如果节点A两端的线路为有限长的话,则以上等值电路只适用于在线路端部形成的反射波尚未到达节点A的时间内。

优势:彼德逊法则把分布参数电路问题,变成集中参数等值电路问题,把微分方程问题变成代数方程问题,简化了计算。

3.导致波在传播过程产生损耗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四种:1)导线电阻引起损耗;2)导线对地电导引起的损耗;3)大地电阻的损耗;4)导线发生电晕引起的损耗。

4.冲击电晕对波过程的影响对导线耦合系数的影响:发生冲击电晕后,在导线周围形成导电性能较好的电晕套,在这个电晕区内充满电荷,相当于扩大了导线的有效半径,因而与其它导线间的耦合系数也增大。

对波阻抗和波速的影响:冲击电晕将使线路波阻抗减小、波速减小对波形的影响:冲击电晕减小波的陡度、降低波的幅值的特性,有利于变电所的防雷保护。

5.行波发生折反射的原因是什么?答:在电力系统中常会遇到两条不同波阻抗的线路连接在一起的情况,如从架空输电线路到电缆或者相反,当行波传播到连接点时,如下图所示,在节点A的前后都必须保持单位长度导线的电场能量和磁场能量总和相等的规律,故必然要发生电磁场能量的重新分配过程,也就是说在节点A上将要发生行波的折射和反射。

武汉大学高电压与绝缘实验报告

武汉大学高电压与绝缘实验报告

武汉大学高电压与绝缘实验报告高电压与绝缘实验一、实验目的1、参观高电压与绝缘实验室,认识各种高压设备。

2、观察液体击穿实验,更深入的理解小桥理论。

3、通过棒-板间隙放电和球间隙放电实验,全面深刻的理解气体介质的击穿特性。

二、实验原理工程用变压器油属于不纯净的液体介质,油中常含有气体、水分以及各种聚合物。

这些杂质的介电常数和电导与油本身的相应参数不相同,这就必然会在这些杂质附近造成局部强电场。

在电场力的作用下,这些杂质很容易沿电场方向极化定向,并排列成杂质“小桥”,如果杂质“小桥”贯穿于两电极之间,由于组成“小桥”的纤维和水分的电导大,发热增加,促使水分汽化,形成气泡小桥连通两级,导致油的击穿。

由于这种击穿依赖于“小桥”的形成,所以也称此为解释变压器油热击穿的所谓“小桥”理论。

球间隙电场是典型的稍不均匀电场实例。

球隙的工频击穿电压通常是指工频电压的峰值电压。

棒-板间隙电场是典型的极不均匀电场。

由于极性效应,在工频交流电压下,棒-板间隙的击穿电压总是发生在棒极为正极性的半周期的峰值电压附近。

三、实验内容1、参观高电压与绝缘实验室。

进入实验大厅,第一个感觉就是高压实验室跟别的实验室不同。

实验大厅十分高大空旷,设备很大,数量却不多。

这是因为试验时电压高,对周围的绝缘距离要求就大,如果距离太小,那么仪器在升压的过程中可能会向周围放电。

高电压与绝缘实验大厅有四个主要的设备,工频高压发生器(工频高压试验变压器)、直流高压发生器、冲击电压发生器和冲击电流发生器。

(1)工频高压发生器(工频高压试验变压器)试验大厅中的工频高压发生器是两级串联,每一级为500kV/1000kVA的变压器,两级串联后构成了一个1000kV/2000kVA的变压器。

但是实际发电容量为额定值的80%~85%。

电力变压器一般是持续工作,因此需要充分考虑散热、绝缘和保护;然而实验变压器工作时间短,不需要过多的散热,因此没有散热片,体积较小。

可以看到,两级电压器的外壳上均匀缠绕着一种金属环,这就是均压环,它的作用是使绝缘子两端的电压均匀。

高电压小结

高电压小结

高电压小结1、空载变压器分闸过电压是由于断路器截流引起的。

限制切空变过电压的主要措施是采用避雷器。

2、空载线路分闸过电压是由于断路器重燃引起的。

限制切空线过电压的主要措施是采用灭弧性能好的断路器。

3、空载线路合闸过电压是由于合闸时断路器触头间电位差,引起电磁能量振荡而产生的。

限制合空线过电压的主要措施是采用带并联电阻的断路器和性能优良的氧化锌避雷器。

4、间歇电弧接地过电压是由于故障点电弧时燃时熄,引起电力系统中电磁能量振荡而产生的。

限制电弧接地过电压的主要措施是采用消弧线圈。

5、电力系统中的谐振,按其性质可以分为线性谐振、铁磁谐振和参数谐振三种类型。

6、线性谐振过电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回路的阻尼电阻R、不在谐振点也会在电路元件上产生过电压。

7、铁磁谐振过电压是由于铁芯电感饱和引起的,具有其独有的特点。

8、内部过电压是由于电力系统电磁能量振荡而产生的,分操作过电压和暂时过电压两大类。

9、内部过电压倍数Kn是内过电压幅值与系统最高运行电压幅值之比。

10、工频电压升高对超高压和特高压远距离输电系统的绝缘水平起着决定性作用。

11、空载长线路的沿线电压按余弦规律分布,线路末端电压最高。

12、系统的电源漏电抗起加剧空长线电容效应的作用,而并联电抗器可限制空长线引起的工频电压升高。

13、发电厂和变电站的雷害来源有:直击雷与沿输电线路传入的入侵波过电压两大类。

14、点电站和发电厂对直击雷采用避雷针(线)进行保护。

安装了避雷针(线),应使所有电气设备都处于保护范围内,并与设备间有足够的空气间隙和地中距离。

15、点电站和发电厂对侵入波采用避雷器进行保护。

电气设备处于避雷器的最大电气保护距离范围内。

16、避雷器的最大电气保护距离范与侵入波的陡度、避雷器的残压和电气设备的冲击耐压值等因素有关。

17、变压器的进线端的作用:利用进线段导线的波阻抗‘限制流入避雷器的雷电流;利用进线段上产生的冲击电晕,限制侵入波的陡度。

18、对于自耦变压器,一般在高、中、低压侧各装设一组避雷器进行保护。

高电压期末总结

高电压期末总结

高电压期末总结高电压,作为电气工程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基础知识,涉及了许多与电压相关的重要概念和理论。

在这个学期的高电压课程中,我们学习了电压的基本概念、高电压的产生与测量、高电压系统的设计与控制、绝缘与击穿等内容。

通过课堂的学习和实验的实践,我对高电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程中。

在这个学期中,我首先学习了电压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的电压单位。

电压作为电场力量的一种体现,是描述电路中电子流动与能量转化的重要参数。

通过学习,我明白了电压的定义、电动势与电势差的区别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同时,我也学会了使用伏特表来测量电压,并能够计算出电阻、电流和电压之间的关系。

在高电压的产生与测量部分,我学习了不同类型的高压发生器和高压测量仪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高压发生器是将低电压升高到较高电压的设备,我们在实验室中使用了马尔萨法发生器和变压器来产生高压。

通过实际操作,我掌握了这些设备的使用方法,了解了高压的调节和控制技巧。

在高压测量方面,我学习了使用电晕计、油表、雷达测量仪等不同的测量仪器,并理解了它们的原理和测量误差的产生原因。

高电压系统的设计与控制是高电压课程的重点内容之一。

在这部分学习中,我了解了高电压系统的组成结构和设计原则。

高电压系统的组成包括高压发生器、绝缘材料和绝缘结构等多个方面,而高电压系统的设计又与电场分布、电压分配以及绝缘材料的选择等相关。

通过课程中的案例分析和实验调试,我了解了高电压系统的设计步骤和注意事项。

同时,在高电压系统的控制方面,我学习了电压的稳定技术和保护技术。

通过实验操作,我熟悉了高电压系统的调试方法和注意事项。

绝缘与击穿是高电压课程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绝缘的选择和设计是高电压系统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影响着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我学习了绝缘材料的分类和特点,了解了绝缘材料的耐电压和耐介质强度的要求,并掌握了绝缘材料的测试和评估方法。

而击穿则是绝缘失效的一种表现形式,通过学习和实验,我了解了不同击穿模型的特点和机制,学会了评估击穿电压和击穿场强。

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基础总结(1)

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基础总结(1)

电容效应(法拉效应):空载长线末端电压高于首端电压的现象潜供电流:在超(特)高压输电线路运行中,时常会发生因雷击闪络等原因所产生的单相电弧接地故障。

在具有单相重合闸的线路中,当故障相被切除后,通过健全相对故障相的静电和电磁耦合,在接地电弧通道中仍将流过不大的感应电流,称为潜供电流或二次电流灵活交流输电系统FACTS的主要特点是以大功率晶闸管部件组成的电子开关代替现有的机电开关,能自如地调节电网电压、功角和线路参数,使电力系统变得更加灵活可控、安全可靠,从而能在不改变现有电网结构的情况下提高其输送能力,增加其稳定性。

静止无功补偿器SVCSCADA系统是电力系统调度自动控制系统,具有对电力系统运行状态的监视(包括信息的收集、处理和显示),远距离的开关操作,自动发电控制及经济运行,以及制表、记录和统计等功能。

它可将电网中各发电厂和变电所的有关数据集中显示到模拟盘上,使整个电力系统运行状态展现在调度员面前,及时将开关变化和数值越限报告给调度员。

过电压倍数K:内过电压的幅值与电网该处最高运行相电压的幅值之比。

自然功率P n=U12/Z c在传输功率等于自然功率条件下线路任意点的电压均与首末端电压相等。

谐振过电压:因系统的电感、电容参数配合不当,出现的各种持续时间很长的谐振现象及其电压升高,称为谐振过电压。

电气一次接线:发电厂和变电站中的一次设备,按其功能和输配电流程,连接而成的电路称为电气主接线,也称为电气一次接线或一次系统。

二次接线(二次回路):将二次设备按照工作要求,互相连接、组合在一起所形成的电路。

二次电气设备一般包括控制和信号设备、测量表计、继电保护装置及各种自动装置等 ,它们构成了发电厂和变电所的二次系统。

近后备保护:在保护安装处的主保护拒动时动作的保护称为近后备保护。

工频电压升高:电力系统在正常运行或故障时可能出现幅值超过最大工作相电压、频率为工频或接近工频的电压升高,称为工频电压升高。

电力系统远动:为了保证整个系统稳定、可靠、安全、经济地运行,必须对全系统进行统一的调度、控制和管理。

电力系统过电压研究新进展讲义

电力系统过电压研究新进展讲义
电力系统过电压研 究新进展
武汉大学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研究所
P1
WUHAN UNIVERSITY HIGH VOLTAGE AND INSUL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2.2 配电网的雷电过电压 2.2.1 配电网的雷电侵入波过电压 2.2.2 配电网的输电线路雷电过电压
3、高压电网过电压
在25ms处第三次重燃,之后A相电压趋于零,非故障相电压则按系统线电 压变化。
图2-3 系统三次重燃产生的典型过电压波形(依据工频熄弧理论)
武汉电大力系学统过高电压电研究压新进与展 绝缘技术研究所
P 11
WUHAN UNIVERSITY HIGH VOLTAGE AND INSUL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P 10
图2-2中: 在5ms处,即A相正峰值处对地燃弧,系统开始高频振荡,在单相接地高
频电流第一个过零点5.556ms熄弧,这时由于系统产生了一个负的直流分量, 它与电源电压叠加的结果使得三相电压波形下移;
在15ms处,A相电压达负峰值处发生第二次重燃,并在15.554 ms处第二 次高频熄弧,系统产生了一个正的直流分量,它与电源电压叠加的结果使得 三相电压波形开始向上移;
1、概 述
在电力系统中,由于雷电、电磁能量的转换会使系统电压产生瞬间升高, 其值超过电气设备的最高工频运行电压,这就是过电压。
过电压会造成电气设备的绝缘损坏、使系统供电中断等重大事故。
电力系统过电压,研究各种过电压产生的机理,及相应的电气设备保护 和限制过电压的措施,并对系统中电气设备绝缘水平提出相应的要求。
2.1.3 配电网中的CVT过电流现象
一般面向用户的配电网都采用电磁式的电压互感器,用以监测系统电压、 保护和计量。在电磁式电压互感器中产生过电流,主要是系统中发生了铁磁 谐振引起的。

操作过电压的仿真与统计计算-中国电机工程学会

操作过电压的仿真与统计计算-中国电机工程学会
4 计算结果
图 2 变压器的 Π 型等值计算电路
对 500kV 主变,将其换算到高压侧的值 为:
RT

PsVN 2
S
2 N
103 1.588
XT

Vs 100
VN 2 SN
103 131.02
3) 线路模型 在 ATP 仿真中采用 Jmarti 模型。 4)开关模型 电力系统绝缘配合要正确处理过电压大
3 ATP 仿真模型
3.1 参数选择 1)、发电机 额定功率 175MW,额定电压 15.75kV,
额定功率因数取 0.9, X " =0.222。 d 2)、变压器 本文中所采用的主变额定容量为
400MVA,额定电压 550kV,低压侧额定电 压 15.75kV,联接方式为 YN/d11 联接。空载 损耗 200kW,负载损耗 840kW,空载电流 0.19%,阻抗电压 17.325%。
过电压概率分布计算的误差,可用过电 压幅值平均值的精确解即数学期望 M(u)
与统计模拟法计算得到的样本估计值 u 的
差值 来衡量, M u u 。由于无法
知道过电压概率分布的精确解,一般只能给 出统计模拟的估计误差,如取置信度为 95.5 % , 试 验 次 数 为 n , 则 给 出 误 差 为
2 统计算法简介
2.1 统计算法的提出 在研究输电线路与电力设备的过电压和
绝缘配合时,曾习惯于采用确定性法。由于
过电压和绝缘强度的统计性质,实际上确定 性法不能定量地给出绝缘故障率,因此给合 理地选择绝缘水平造成困难。
七十年代以来国内外相继推荐采用统计 法对自恢复绝缘进行绝缘配合。统计法把过 电压和绝缘强度都作为随机变量,在确定它 们的分布规律以后,可以定量的计算出故障 率,使有可能从不同的安全要求出发进行绝 缘的优化设计,并进行各种影响因素的敏感 性分析。

(完整版)高电压技术学习总结,推荐文档

(完整版)高电压技术学习总结,推荐文档

电离种类:A:碰撞电离B:光电离C:热电离D:表面电离⑵带电离子的消失A:扩散,会引起浓度差。

B:复和(中和)正负电荷相遇中和,释放能量。

C:附着效应,部分电负性气体分子对负电荷有较强吸附能力,使之变为负离子。

⑶汤逊理论的使用条件和自持放电条件使用条件:均匀电子,低电压自持放电条件:(1)1seαγ-≥⑷巴申定律的物理意义及应用A:巴申定律的物理意义①p s(s一定)p增大,U f增大。

①p s(s一定)p减小,U f减小。

①p s不变:p增大,密度增大,无效碰撞增加,提高了电量的强度,U f增大。

P减小,密度减小,能碰撞的数量减小,能量提高,U f增大。

P s不变,U f不变。

B:巴申定律的应用通过增加或者减少气体的压力来提高气体的绝缘强度。

如:高压直流二极管(增加气体的压力)减小气体的压力用真空断路器。

⑸流柱理论的使用范围及与汤逊理论的关系流柱理论的使用范围:a①放电时间极短b①放电的细分数通道c①与阴极的材料无关d①当ps增大的时候,U f值与实测值差别大。

流柱理论与汤逊理论的关系:a①流柱理论是对汤逊理论的一个补充b①发生碰撞电离c①有光电离,电场⑹极不均匀电场的2个放电特点(电晕放电,极性效应)电晕放电的特点:a①电晕放电是极不均匀电场所持有的一种自持放电形式,是极不均匀电场的特征之一。

b①电晕放电会引起能量消耗。

c①电晕放电的脉冲现象会产生高频电磁波,对无线电通讯造成干扰。

d①电晕放电还使空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臭氧、氮氧化物是强氧化剂和腐蚀剂,会对气体中的固体介质及金属电极造成损伤或腐蚀。

极性效应的特点:a①棒为正,极为负特点:电晕放电起始电压高。

间隙击穿电压低。

b①棒为负,极为正特点:电晕放电起始电压低,间隙击穿电压高。

⑺冲击电压、伏秒特性、U50%的概念及应用冲击电压:持续时间极短,非周期性,幅值极高的电压。

冲击击穿电压气隙击穿的冲要条件:a①必须具有足够高的电压幅值b①必须有有效电子存在c①必须有电子放电通道的时间伏秒特性:对于同一间隙,多次施加同一形状但幅值不同的冲击电压作用,其击穿电压幅值与击穿时间关系(曲线)称为伏秒特性。

2014年过电压工作专业总结免费范文精选

2014年过电压工作专业总结免费范文精选

过电压及防污专业总结审核:编写:2014年12月1 日 12014年过电压及防污专业总结2014年,我公司认真执行《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要求,在年初雷雨季节前对我公司的主要接地系统、防雷系统及绝缘工器具进行检查、试验,保证防雷设施和电气操作人员的安全。

一、2014年主要工作:(一)现有500kV避雷器4组、110kV避雷器2组、预试计划6组,完成6组,预试完成率100%,共发现缺陷 0次,处理 0 次,消缺率100%2、现有接地装置20 个,预试计划20台,完成20台,预试完成率100%,共发现缺陷 0次,处理 0 次,消缺率100%3、雷雨季节前完成了全公司避雷器的试验工作,同时也对全公司接地装置进行试验,全部合格。

(二)防雷接地工作1、甲类防防雷设施工作完成情况完成了#1主变高压侧避雷器、#1主变中性点避雷器、#2主变高压侧避雷器、#2主变中性点避雷器、#3主变高压侧避雷器、山溯Ⅲ线避雷器、#0启备变高压侧避雷器、#02启备变高压侧避雷器预防性试验,共8组,预试完成率100%,合格率100%。

2、重要安全生产防雷设施工作完成情况今年雨季前完成了330MW机组烟囱接地、670MW机组烟囱接地、老厂日用 2油罐接地、合山微波楼接地、燃料碎煤楼接地、300MW油罐接地、300MW油库#1避雷针(南)、300MW油库#2避雷针(北)、铁路边卸油台接地装置、铁路边卸油台卸油管(东)接地装置、铁路边卸油台卸油管(西)接地装置、制氢站接地装置、制氢站1号避雷针(北)、制氢站2号避雷针(南)、燃料煤场#2避雷针(南面)、燃料煤场#3避雷针(西南)、燃料煤场#5避雷针(西北)、670MW机组脱硝氨区接地共18项,预试完成率100%,合格率100%。

(三)电瓷瓶防污工作随着工业生产发展,大气环境污染日益严重,防止电气设备污闪事故了生,也是绝缘监督重要内之一,2014年我们主要开展以下几方面工作: 1、2014年11月01日对500KV开关站开关站进行盐密测试,数据为竖式绝缘子为:0.0268mg/com2;横式绝缘子为:0.0159 mg/com2。

最新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基础总结(1)

最新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基础总结(1)

电容效应(法拉效应):空载长线末端电压高于首端电压的现象潜供电流:在超(特)高压输电线路运行中,时常会发生因雷击闪络等原因所产生的单相电弧接地故障。

在具有单相重合闸的线路中,当故障相被切除后,通过健全相对故障相的静电和电磁耦合,在接地电弧通道中仍将流过不大的感应电流,称为潜供电流或二次电流灵活交流输电系统FACTS的主要特点是以大功率晶闸管部件组成的电子开关代替现有的机电开关,能自如地调节电网电压、功角和线路参数,使电力系统变得更加灵活可控、安全可靠,从而能在不改变现有电网结构的情况下提高其输送能力,增加其稳定性。

静止无功补偿器SVCSCADA系统是电力系统调度自动控制系统,具有对电力系统运行状态的监视(包括信息的收集、处理和显示),远距离的开关操作,自动发电控制及经济运行,以及制表、记录和统计等功能。

它可将电网中各发电厂和变电所的有关数据集中显示到模拟盘上,使整个电力系统运行状态展现在调度员面前,及时将开关变化和数值越限报告给调度员。

过电压倍数K:内过电压的幅值与电网该处最高运行相电压的幅值之比。

自然功率在传输功率等于自然功率条件下线路任意点的电压均与首末端电压相等。

谐振过电压:因系统的电感、电容参数配合不当,出现的各种持续时间很长的谐振现象及其电压升高,称为谐振过电压。

电气一次接线:发电厂和变电站中的一次设备,按其功能和输配电流程,连接而成的电路称为电气主接线,也称为电气一次接线或一次系统。

二次接线(二次回路):将二次设备按照工作要求,互相连接、组合在一起所形成的电路。

二次电气设备一般包括控制和信号设备、测量表计、继电保护装置及各种自动装置等 ,它们构成了发电厂和变电所的二次系统。

近后备保护:在保护安装处的主保护拒动时动作的保护称为近后备保护。

工频电压升高:电力系统在正常运行或故障时可能出现幅值超过最大工作相电压、频率为工频或接近工频的电压升高,称为工频电压升高。

电力系统远动:为了保证整个系统稳定、可靠、安全、经济地运行,必须对全系统进行统一的调度、控制和管理。

电力系统过电压知识点总结

电力系统过电压知识点总结

第四章1 .地面落雷密度:一个雷电口每km2的地面上落雷的次数(次/雷电日∙km2),落雷密度为单位时间单位面积的地面平均落雷次数2 .保护设备与被保护设备的伏秒特性应如何配合?为什么?答案:保护设备的伏秒特性应始终低于被保护设备的伏秒特性。

这样,当有一过电压作用于两设备时,总是保护设备先击穿,进而限制了过电压幅值,保护了被保护设备。

3 .ZnO避雷器的主要优点有哪些?答案:ZnO避雷器的主要优点有无间隙、无续流、电气设备所受过电压可以降低、通流容量大、ZnO避雷器特别适用干直流保护和SF6电器保护等优点。

适于大批量生产,造价低,经济性能好。

4 .跨步电压:人的两脚着地点之间的电位差称为跨步电压。

(取跨距为0.8I n)工作接地中,对人身安全造成威胁的电位差包括接触电位差和跨步电位差人所站的地点与接地设备之间的电位差称为接触电势5 .内部过电压倍数:内部过电压倍数:内部过电压幅值与最大运行相电压幅值之比。

6 .【简答题】什么叫做操作过电压?答案:电力系统是由电源、电阻、电感、电容等元件组成的复杂系统,当开关操作,或事故状态引起系统拓扑结构发生改变时,各储能元件的能量重新分配并发生振荡,在设备上将会产生数倍于电源电压的过渡过程的过电压,称为操作过电压。

电力系统由于操作从一种稳定工作状态通过震荡转变到另一种工作状态的过渡过程所产生的过电压称为操作过电压。

7 .简述电力系统中操作过电压的种类。

答案:①间歇电弧接地过电压②空载变压器分闸过电压③空载线路分闸过电压④空载线路合闸过电压一种是计划性的合闸操作,另一种是自动重合闸操作⑤电力系统解列过电压8 .在不同电压等级中起主导作用的操作过电压类型?答案:(一)6〜IOkV,35-60kV:电弧接地过电压;(二)110-220kV:切空载变压器,切除空载线路过电压;(三)330〜500kV:合空载线路过电压。

9 .电弧接地过电压:在中性点绝缘的电网中发生单相接地时,将会引起健全相得电压升高到线电压。

220kv变电站过电压保护总结(一)

220kv变电站过电压保护总结(一)

220kv变电站过电压保护总结(一)前言作为一名资深的创作者,我一直以来致力于研究和探索电力系统中的变电站过电压保护问题。

在这篇总结文稿中,我将对220kv变电站过电压保护进行详细阐述,总结出一些解决方法和经验。

正文过电压保护的重要性•220kv变电站是电力系统中关键设施,其正常运行对整个电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影响。

•变电站过电压是指在220kv变电站中出现的电压超过额定值的现象,可能导致设备损坏、电力中断等严重后果。

•过电压保护的作用是及时检测和抑制变电站中的过电压,保护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电力系统的稳定。

过电压保护的解决方法•安装避雷器:避雷器是变电站过电压保护的重要设备,通过将过电压引向地,保护其他设备不受损害。

避雷器的选择和安装位置需要根据具体场景进行合理规划。

•使用过电压继电器:过电压继电器是一种自动保护设备,能够及时监测变电站中的过电压情况,并触发相应的保护动作。

合理配置过电压继电器可以提高变电站的过电压保护水平。

•增强绝缘工作:加强变电站的绝缘工作,包括检查和维护绝缘设备,提高绝缘材料的质量,以减少过电压对设备的影响。

•定期检测和维护:定期对变电站的设备和保护装置进行检测和维护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过电压保护措施的有效性。

经验总结•设备的选择要根据变电站特点和负荷情况进行合理规划,不同设备具有不同的过电压保护能力。

•过电压保护系统需要与其他保护系统进行协调,确保不同保护装置之间的工作互不干扰。

•过电压保护工作需要有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操作和维护,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不断学习和掌握最新的过电压保护技术,及时更新和改进保护装置的配置和调试。

结尾通过对220kv变电站过电压保护的总结,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过电压保护在变电站运行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合理选择和配置过电压保护设备是保障变电站正常运行的关键。

我们应该不断学习和探索,提高过电压保护的技术水平,为电力系统的稳定供电作出贡献。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下册16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下册16

16.2.3 过电压和过电位
对于电解1.0 对于电解1.0 mol·L-1CuSO4溶液,其V分 溶液, 不是O.89V,而是1.49V。这个1.49V 不是O.89V,而是1.49V。这个1.49V 是实际 分解电压(见图16- 线切线交点处)。 分解电压(见图16-2中b线切线交点处)。 这个比大,有两个原因造成, 这个比大,有两个原因造成,一是由于电解 质溶液有一定的电阻,欲使电流通过,必须 质溶液有一定的电阻,欲使电流通过, 用一部分电压克服iR( 为电解电流, 用一部分电压克服iR(i为电解电流,R为电 解回路总电阻) 一般这是很小的; 解回路总电阻)降,一般这是很小的;二是 主要用于克服电极极化产生的阳极反应和阴 极反应的过电位(η阳和η阴)。可见,为 极反应的过电位( 阳和η )。可见, 可见
V
′ = 分
V分+η阳-η阴+iR
16.2.3 过电压和过电位
如果忽略iR降 代入平衡电位,上式即可表示为: 如果忽略iR降,代入平衡电位,上式即可表示为: iR
V =(φ阳平+η阳)-(φ阴平+η阴)
′ 分
=(φ阳平-φ阴平) + (η阳-η阴)
过电位可分为浓差过电位 电化学过电位两类 过电位可分为浓差过电位和电化学过电位两类.前者 浓差过电位和 两类. 是由浓差极化产生的,、后者是由电化学极化产生的。电 是由浓差极化产生的,、后者是由电化学极化产生的。 ,、后者是由电化学极化产生的 化学极化是由电化学反应本身的迟缓性所引起的。 化学极化是由电化学反应本身的迟缓性所引起的。一个电 化学过程实际上由许多分步过程所组成, 化学过程实际上由许多分步过程所组成,其中最慢一步对 整个电极过程的速度起决定性的作用。在许多情况下, 整个电极过程的速度起决定性的作用。在许多情况下,电 极反应这一步的速度很慢,需要较大的活化能 因此, 活化能。 极反应这一步的速度很慢,需要较大的活化能。因此,电 解时为使反应能顺利进行,对阴极反应而言, 解时为使反应能顺利进行,对阴极反应而言,必须使阴极 电位比其平衡电位更负一些;对阳极反应而言, 电位比其平衡电位更负一些;对阳极反应而言,则必须使 阳极电位比其平衡电位更正一些。 阳极电位比其平衡电位更正一些。这种由于电极反应引起 的电极电位偏离平衡电位的现象,称为电化学极化。 的电极电位偏离平衡电位的现象,称为电化学极化。电化 学极化伴随产生过电位。 16- 是一些物质的过电位。 学极化伴随产生过电位。表16-1是一些物质的过电位。

雷电过电压的产生与波过程

雷电过电压的产生与波过程
10
余辉放电:
特点:
电流不大
(数百安)
持续时间较长( 0.03~ 0.15s)
11
12
二、雷电参数
雷暴日 雷电流幅值 雷电流波形 最大陡度 地面落雷密度
13
1.雷暴日(T): 一年中发生雷电放电的天数
(衡量雷电活动频繁的程度)
规程规定:
少雷区 中雷区 多雷区 强雷区
T<15 15 ≤ T<40 40≤ T<90 90≤ T
5
雷电 by Leslie Chatfield on August 21,1987 at Marden in Britain
6
雷击建筑物
7
一、雷电放电的三个阶段 先导放电:
E ≥30kv/cm
9
主放电:
特点:
存在时间极短 (约50~ 100μs ) 电流极大 ( 数十~上百千安)
6. 极性
同流入大地的电荷的极性
18
三、雷电过电压的形成
1. 雷直击于架空输电线的直击雷过电压
A
I Z IZ UA 2 2 4
19
2.雷直击于线路杆塔时的直击雷过电压
di ut Lo h i Ri dt
I U t Lo h I Ri 2.6
20
25
1 Lo Co
波动方程
u i L0 x t i u C x t
26
• 波动方程的通解形式
u uq u f i iq i f uq Ziq u f Zi f
27
波的折射和反射
A
Z1
Z2
28
• 在A点电压和电流必须连续,故
uq1 u f 1 uq 2 iq1 i f 1 iq 2

武汉大学高电压绝缘总结 (1)

武汉大学高电压绝缘总结 (1)

一描:电介质极化—相对介电常数ε r;电介质电导—电导率γ;电介质损耗—介质损耗角正切 tgδ;电介质击穿—击穿场强 E b。

二.辉:贯穿于整个通道的发光现象。

特点:气压不大,功率小,电流密度小,放电区占据整个空间。

:贯穿于两级的细长明亮通道。

特点:较高气压下,电导很大,电压降低。

:贯通两极的断续明亮的细火花。

原因:电流突增,导致外回路阻抗上压降增大,放电间隙电压降低,火花熄灭;外回路电压降低,放电间隙再形成火花大气压下、电源功率小。

:极不均匀电场中,紧贴电极电场最强处出现的发光层。

特点:只在极不均匀电场中出现,且随电压升高发光层扩大。

:电晕放电时,如继续升高电压,从电晕电极伸展出许多明亮放电通道。

:电晕放电、刷状放电时气隙未击穿,而辉光放电、火花放电、电弧放电均指击穿后的放电现象,且随条件不同,这些放电现象可相互转换。

三.质:① : 光辐射引起的气体分子的电离过程。

外光源( 紫外线照射)/ 激励态原子回到基态/正负离子的复合?②:由于质点碰撞所引起的电离过程。

(主要是电子碰撞电离)。

是气体中产生带电粒子的最重要的方式。

分级电离时能量小于上式。

分析气体放电发展过程时,往往只考虑电子所引起的碰撞电离。

③:因气体热状态引起的电离过程。

热电离实质上是热状态下碰撞电离和光电离的综合。

金属表面电离比气体空间电离更易发生。

阴极表面电离在气体放电过程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①:正离子碰撞阴极时把能量(主要是势能)传递给金属极板中的电子,使其逸出金属正离子必须碰撞出一个以上电子时才能产生自由电子逸出的电子有一个和正离子结合成为原子,其余成为自由电子。

②(光电效应):高能辐射先照射阴极时,会引起光电子发射,其条件是光子的能量应大于金属的逸出功。

③:当阴极被加热到很高温度时,其中的电子获得巨大动能,逸出金属表面在许多电子器件中常利用加热阴极来实现电子发射。

④(冷发射):当阴极表面附近空间存在很强的电场时,能使阴极发射电子。

武大电气2019年高电压绝缘复习

武大电气2019年高电压绝缘复习

2019年高电压绝缘复习一.题型1填空(30空30分)2简答(7题70分)二.题库第二章:气体击穿理论分析和气体间隙绝缘1.气体放电的五种形式及其特点:辉光放电:电弧放电:火花放电:电晕放电:刷状放电:注意:电晕放电、刷状放电时气隙未击穿,而辉光放电、火花放电、电弧放电均指击穿后的放电现象,且随条件不同,这些放电现象可相互转换。

2.质点产生四种形式:(1)气体分子本身发生电离①光电离:光辐射引起的气体分子的电离过程。

外光源(紫外线照射)/激励态原子回到基态/正负离子的复合。

②碰撞电离:由于质点碰撞所引起的电离过程。

(主要是电子碰撞电离)。

是气体中产生带电粒子的最重要的方式。

分级电离时能量小于上式。

分析气体放电发展过程时,往往只考虑电子所引起的碰撞电离。

③热电离:因气体热状态引起的电离过程。

热电离实质上是热状态下碰撞电离和光电离的综合。

(2)气体中的固体或液体金属发生表面电离④表面电离:金属表面电离比气体空间电离更易发生。

阴极表面电离在气体放电过程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电极表面电离按外加能量形式的不同,可分为四种形式:①正离子撞击阴极表面②光电子发射(光电效应)③热电子发射④强场发射(冷发射)3.质点消失三种形式:①电场作用定向移动消失于电极形成电流。

②扩散:在热运动的过程中,粒子从浓度较大的区域运动到浓度较小的区域,从而使每种粒子的浓度分布均匀化的物理过程。

特点:气压越低,温度越高,扩散进行的越快。

电子的热运动速度大、自由行程长度大,其扩散速度也要比离子快得多。

③带电粒子的复合,气体中带异号电荷的粒子相遇而发生电荷的传递与中和,还原为分子的过程。

带电粒子的复合过程中会发生光辐射,这种光辐射在一定条件下又成为导致电离的因素参与复合的粒子的相对速度越大,复合概率越小。

通常放电过程中离子间的复合更为重要带电粒子浓度越大,复合速度越大,强烈的电离区也是强烈的复合区。

4.汤逊放电:特点:电子的碰撞电离(α过程)和正离子(γ过程)撞击阴极造成的表面电离起主要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集中参数电路中的暂态过程1.电源合闸至单频振荡电路,在电容元件上产生的最大过电压幅值为,Ucm=稳态值+振荡幅值=稳态值+(稳态值—初始值)=2*稳态值—初始值第二章长线路的暂态过程1.波阻抗Z和集中参数电阻R有相同点和不同点。

答:相同点:①都是反映电压与电流之比。

②量纲相同都为Ω。

不同点:① R:电压u为R两端的电压,电流i为流过R的电流。

Z:电压u为导线对地电压,电流i为同方向导线电流。

② R:耗能;Z:不耗能将电场能量储存在导线周围的介质里。

③ R:常常与导线长度l有关。

Z:只与L0和C0有关,与导线长度无关。

2.彼得逊法则:当波沿分布参数线路传到节点A时,计算节点A电压u2q可应用等值集中参数电路进行计算。

在等值集中参数电路中:电源电动势为入射电压波u1q的两倍;等值集中参数电路的内阻为入射所经过的波阻抗Z1;Z2作为负载电阻。

使用条件:①波沿分布参数的线路入射;②波在节点只有一次折、反射过程。

要满足上述条件②,则要求和节点相连的线路必须是无穷长。

如果节点A两端的线路为有限长的话,则以上等值电路只适用于在线路端部形成的反射波尚未到达节点A的时间内。

优势:彼德逊法则把分布参数电路问题,变成集中参数等值电路问题,把微分方程问题变成代数方程问题,简化了计算。

3.导致波在传播过程产生损耗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四种:1)导线电阻引起损耗;2)导线对地电导引起的损耗;3)大地电阻的损耗;4)导线发生电晕引起的损耗。

4.冲击电晕对波过程的影响对导线耦合系数的影响:发生冲击电晕后,在导线周围形成导电性能较好的电晕套,在这个电晕区内充满电荷,相当于扩大了导线的有效半径,因而与其它导线间的耦合系数也增大。

对波阻抗和波速的影响:冲击电晕将使线路波阻抗减小、波速减小对波形的影响:冲击电晕减小波的陡度、降低波的幅值的特性,有利于变电所的防雷保护。

5.行波发生折反射的原因是什么?答:在电力系统中常会遇到两条不同波阻抗的线路连接在一起的情况,如从架空输电线路到电缆或者相反,当行波传播到连接点时,如下图所示,在节点A的前后都必须保持单位长度导线的电场能量和磁场能量总和相等的规律,故必然要发生电磁场能量的重新分配过程,也就是说在节点A上将要发生行波的折射和反射。

第三章变压器和电机绕组内的暂态过程1.在冲击电压作用下,变压器绕组的初始电压分布对变压器绝缘的影响:初始电压分布要尽量接近稳态电压分布,可有效降低作用在绕组纵绝缘上的电位梯度,并消弱振荡,减小振荡过电压的幅值。

改善绕组初始电压分布:补偿对地电容的影响,增大纵向电容2.变压器在冲击电压下产生振荡的原因:绕组电容电感之间的能量转换和电压初始分布于最终分布不一致导致振荡。

振荡的对地最大电位与哪些因素有关:Umax与绕组末端接地有关接地,出现在拒绕组首段附近l/3处,1.4U0;不接地,绕组末端,1.9U0。

最大Umax作用于变压器绕组的主绝缘。

3.对三相变压器,什么样的进波条件下和在变压器绕组的什么部位会产生最严重的振荡过电压:三相绕组同时进波;在震荡过程中产生的中性点最大电位将为首端电位的两倍4.电机绕组为什么容量越大,波速和波阻越小,而当额定电压越高时,波阻越大:电机容量大,导线的半径将增大,每槽的匝数将减小,使电容C0增大而L0减小,使其波阻抗减小;电压等级升高,电机每槽匝数增多,L0变大,因而波阻抗增大。

5.在冲击电压的作用下,沿变压器绕组的初始电压分布按指数规律分布,最大电位梯度出现在绕组的首端。

在冲击电压作用下,变压器绕组中将发生电磁暂态振荡,产生的最大对地电位与绕组接线形式、进波的相数等因素有关。

在冲击电压作用的初瞬,变压器等效为入口电容Cr。

采用内部保护的措施,可改善变压器绕组的初始电压分布,提高变压器耐受冲击电压作用的能力。

电机绕组中的波过程与输电线路相似,可用波阻抗和波速参数表征其冲击特性。

6.一般连续式变压器绕组的αl值为5~10。

变压器绕组的末端不论接地与否,其初始电压分布均相同,按指数规律分布。

最大电位梯度出现在绕组的首端。

冲击电压波作用于变压器绕组初瞬,绕组首端的电位梯度是平均电位梯度的αl倍。

αl越大,电位分布越不均匀,相应绕组的抗冲击能力越差。

(危及变压器绕组的首端匝间绝缘)7.变压器绕组中的电磁振荡过程在10μs以内尚未发展起来,在这段时间内变压器绕组的特性主要由其纵向电容和对地电容组成的电容链决定,对首端来说相当于一个等效集中电容Cr,称为变压器的入口电容。

8.最大电位梯度均出现在绕组首端,其值等于αU0,对变压器绕组的纵绝缘(匝间绝缘)有危害。

绕组内的波过程除了与电压波的幅值有关外,还与作用在绕组上的冲击电压波形有关。

过电压波的波头时间越长(陡度越小),由于电感分流的影响,振荡过程的发展比较和缓,绕组各点的最大对地电压和纵向电位梯度都将下降;反之则振荡越激烈。

波尾也有影响,在短波作用下,振荡过程尚未充分激发起来时,外加电压已经大为减小,导致绕组各点的对地电压和电位梯度也比较低。

截波作用下绕组内的最大电位梯度将比全波作用时大,会在变压器绕组中产生很大的电位梯度,从而危及变压器绕组的纵绝缘,电力变压器不仅需要进行全波冲击耐压试验,还要通过截波耐压试验。

9.三相变压器绕组,三角形接线方式(Δ)对于三角形接线的变压器,当冲击电压波沿一相线路(A相)入侵时,同样因为绕组的冲击波阻抗远大于线路波阻抗,所以B、C两端点相当于接地,因此在AB、AC绕组中的波过程与单相绕组末端接地的情况相同。

若发生两相或三相线路进波,则三角形接线的每相绕组两端同时有波侵入,当波传到绕组中部时,相当于波传到开路末端的情况,会产生较高的过电压,在各相绕组的中部出现的最大对地电位将达2U0。

10.变压器绕组内部保护的关键措施是:改善绕组的初始电位分布,使初始电位分布尽可能地接近稳态电位分布。

这可有效地降低作用在绕组纵绝缘上的电位梯度,并削弱振荡,减小振荡过电压的幅值.。

(1)补偿对地电容C0dx的影响;(静电环)(2)增大纵向电容K0/dx (纠结式绕组)第四章雷电参数及防雷措施1.雷电参数:1)雷暴日Td:在指定地区内一年四季所有发生雷电放电的天数,以Td表示。

一天内只要听到一次或一次以上的雷声就算是一个雷电日。

根据雷电活动的频繁程度,通常把我国年平均雷电日数超过 90的地区叫做强雷区,把超过40的地区叫做多雷区,把不足15的地区叫做少雷区。

2)雷暴小时Th:在一个小时内,只要听到一次或一次以上雷声就算是一个雷电小时。

3)地面落雷密度:云—地放电频度。

单位时间,单位面积的地面平均落雷次数。

单位为次/(平方公里.雷暴日)4)雷电流:雷直击于接地良好的物体时泄入大地的电流。

(幅值陡度波形极性)2.避雷器与电子设备防雷保护器件基本要求:a.过电压限制器的放电电压应略高于系统的最大工作电压 b.过电压限制器应具有良好的伏秒特性,与被保护设备有合理的绝缘配合 c.过电压限制器应有较强的绝缘强度自恢复能力,即在过电压作用下放电后迅速恢复绝缘强度,保证系统正常运行。

避雷器的电气参数:1)标称放电电流:冲击波形为8/20μs的放电电流峰值,单位kA,用以区分避雷器的等级。

我国规定的标称电流有1、1.5、2.5、5、10和20kA几个等级。

2)残压:包括标称放电电流下的残压、陡波电流下的残压和操作冲击电流下的残压。

其中陡波电流波形为1/5μs,操作冲击电流的波头时间为30~100μs。

3)雷电冲击保护水平:避雷器标称放电电流下的残压值为其雷电冲击保护水平。

陡波电流下的残压与标称放电电流下的残压之比不得大于1.15。

4)操作冲击保护水平:避雷器在操作冲击电流(波头时间为30~100μs)下的最大残压。

5)额定电压:指能施加在避雷器两端的最大允许工频电压有效值。

6)最大持续运行电压:为在运行中允许持续地施加在避雷器上的最大工频电压有效值,单位kV。

其值一般应等于或大于额定电压的0.8倍,且不低于系统的最高运行相电压。

7)起始动作电压(又称参考电压或转折电压):通常指通过1mA工频阻性电流分量峰值或1mA直流电流时避雷器端电压的峰值U1mA。

8)压比:指避雷器在波形为8/20μS的标称冲击电流(例如10kA)作用下的残压U10kA与起始动作电压U1mA之比。

压比(U10kA/U1mA)愈小,表明避雷器的非线性愈好。

9)荷电率:指最大持续运行电压的幅值与起始动作电压的比值。

3.接地:将电力系统或建筑物内的电气设备的某一部分与大地相连接,与大地保持等电位。

接地是由接地装置实现的。

接地装置包括接地体与接地线,接地体是埋设于大地并直接与大地土壤接触的金属导体,作用是减小接地电阻,接地线是连接被接地物与接地体的金属导线。

接地电阻R的数值等于接地装置对地电压U与通过接地极流入地中电流I的比值。

接地电阻R的数值与大地的结构和电阻率直接有关,还与接地体的形状和几何尺寸有关。

通常用电压电流表法测量接地电阻。

冲击接地电阻:雷电流作用下接地装置的冲击接地电阻的计算,通常是在工频接地电阻计算的基础上,考虑冲击系数α,α的数值可根据计算分析和实验得到。

冲击系数:接地极流过冲击电流呈现的接地电阻成为冲击接地电阻,接地极流过的工频交流电流呈现的电阻称为工频接地电阻,两者的比值称为冲击系数。

加大接地体的尺寸可以减少接地电阻,但由于雷电流的等值频率很高,伸长接地体在雷电流的作用下,接地体自身的电感将会产生很大影响,会增加接地体的阻抗。

所以,通常伸长接地体只在40~60m的范围内有效,超过这一范围对降低接地阻抗不起作用。

4.电力系统中的接地分类:1)工作接地: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的需要而设置的接地。

例如三相系统的中性点接地,双极直流输电系统的中点接地等。

其作用是稳定电网的对地电位,以降低电气设备的绝缘水平,并有利于实现继电保护。

工作接地要求的接地电阻一般为0.5~5Ω。

2)保护接地:为了人身安全,而将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配电装置的构架和线路杆塔等加以接地。

这样可以保证金属外壳处于地电位,一旦设备绝缘损坏而使外壳带电时,不致有危险的电压升高对人身安全造成威胁。

同时也要将接触电势和跨步电势限制在安全范围。

高压设备接地保护要求的接地电阻为1~10Ω。

3)防雷接地:针对防雷保护的需要而设置的接地,比如杆塔的接地、高层建筑物的接地、避雷装置的接地等,目的是将雷电流安全地导入大地,并减小雷电流通过接地装置时的地电位升高。

架空输电线路杆塔的接地电阻一般不超过10~30Ω,避雷器的接地电阻一般不超过5Ω。

5.输电线路杆塔接地:在高压输电线路的每一基杆塔下一般都设有接地装置,并通过引线(或金属杆塔本身)与避雷线相连,其目的是使击中避雷线和杆塔的雷电流通过较低的接地电阻进入大地。

高压线路杆塔都有混凝土基础,它们也起着接地体的作用,称为自然接地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