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名镇”评定申请报告(最新版)
留光镇申请历史文化名镇材料(二)
(三)石佛寺石佛碑石佛寺结构图胡村石佛寺,相传自宋元时期已建于胡村,距今约有近千年的历史。
昔日的胡村石佛寺,殿宇规模宏大,苍柏蓊郁,院落清幽。
每天清晨,悠悠的胡村石佛寺钟声,方圆十几里的村民都可以听到。
人们听着悠扬的钟声,开始每一天新的生活。
胡村石佛寺的始建,无记可考。
只有到明朝正德年间大规模重建胡村石佛寺时,才有重建碑记,乃至以后的清朝历代重修碑记碑序。
直到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文化大革命,胡村石佛寺在“破四旧”中也无能幸免。
精美的木佛像、木佛龛毁于一旦,实在令人痛息!当的村民想把石佛寺的破坏降低到最低程度,于是大家齐心合力把镇寺之宝——石佛连同记载石佛寺的石碑下沉掩埋,才得以幸免一劫。
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石佛又被村民重新供奉在一间小庙里。
令人痛心的是:2004年正月十七左右,胡村石佛寺镇寺之宝——石佛佛头竟被无耻之徒盗走,石佛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时至今日,石佛佛头仍杳无音信。
看到眼前的断碑破庙,心中不由地期望,悠扬的胡村石佛寺钟声重新敲响……(四)蛤蟆塌气的传说相传留光西街路北中心小学大门口有一个大水塘,四周还有几个小水塘,大水塘里的蛤蟆不会叫,可一跳到小水塘就又叫了起来。
大水塘小水塘的水都是清水,可蛤蟆一跳到大水塘咋会塌气呢?这个疑问跟西汉末年王郎赶刘秀有关。
王莽新朝灭亡之后,天下老百姓都希望有一个稳定的生活环境,过上一个安居乐业的日子。
可一些封建官僚、地方豪强却企图另立山头称王称霸,西汉的末年随时都可能出现战争,社会局面是社稷不安民不聊生。
刘秀奉更始帝刘玄之命行使大司马的职务,手拿符节,带着少数随从,前往河北一带去安抚各地的郡县和老百姓,一求稳定天下。
邯郸人王郎原是一个算命先生,他看到天下百姓人心思汉的潮流已成定局,就冒充刘氏皇亲,骗取人心招兵买马,一时速聚兵马数千,并做了天子。
他听到刘秀前来河北安抚郡县的消息十分害怕,生怕刘秀赶来揭穿他的假面目,就到处悬赏捉拿刘秀。
公元二十四年盛夏,刘秀一班人被王郎的兵马追赶的人困马乏,在咆哮着河水的断桥旁,在沼泽杂草丛生的烂泥地,在茂盛葱郁的小树林,刘秀都险些送了性命。
关于请求申报历史文化名镇的报告
关于请求申报历史文化名镇的报告第一篇:关于请求申报历史文化名镇的报告***历史文化名镇申报材料一、***概况***位于***南部的边缘山区,距县城50公里,东与汉阴县汉阳镇接壤,南与西乡县两河口镇毗邻,西与西乡县高川镇交界,北与本县中坝乡、喜河镇相连。
三县交界,构成了***独特的区位优势,被誉为“鸡鸣四县之地”,古时为川楚商道上的重要集镇。
全镇辖15个村,1个居委会,80个村民小组,全镇3632户,共13725人,其中农业户口3295户,共12086人,总土地面积81.84平方公里。
***海拔460—1590米,属北亚热带暖温带山地湿润气候类型,四季分明,气候湿润,植被繁茂,森林覆盖面大,是大熊猫、朱鹮、大鲵等珍稀野生动物栖息地。
镇中心区位于富水河畔,境内民风纯朴,古建筑保存完好,雕梁画栋、古祠、古庙、古栈道处处皆是。
***物华天宝,资源丰富,地上茂林嘉禾,地下堆金藏玉,全镇森林面积54万亩,森林覆盖率为72%。
树种、植被丰富多样,多达10科38属,其中有5种植物是第三纪古热带植物区系孑遗植物,为我国特有品种,属珍贵树种。
动物分布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4种,二级保护动物17种,尤以大鲵、羚牛、羚羊、锦鸡为代表的珍稀物种成为区域内的指示性动物,被专家们誉为天然的动植物基因库。
木耳、香菇、天麻、黄姜、核桃、生漆、蜂蜜等山货土特产从古至今享誉盛名。
矿产资源种类多、品位高,储量大,已探明的矿种达5种之多。
***古迹众多,有百年老戏楼、岗家古寨、狮子岭、驼峰山、***古镇、灵雀禅寺,特别是明、清、民国等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古建筑群,人文民俗传奇吸引古今文人骚客前来观光题咏。
***交通、通讯便利,基础建设不断发展,是一块美丽、富饶、神奇而正在开发的宝地,有丰富的资源和悠久的文化沉淀,也有很多令人陶醉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西北第一溶洞”燕翔洞便坐落于辖区之内,是陕南地区旅游盛地之一。
二、历史传统建筑群现状及价值特色***古镇历史悠久,历经多次变迁,始建于明末清初,曾是羌汉杂居地区,清嘉庆23年前该镇名为永兴场;道光年间当地遍布60多架筒车,浇灌着两千多亩良田,该地由此更名为筒车坝;道光23年不幸遭遇洪水,大部分筒车被毁,筒车坝名不副实了,由于其地形酷似烫衣服的***,故以此得名***。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申报材料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申报材料一、申报材料标题: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申报材料二、申报单位:XXXXXXXXXX三、申报时间:XXXX年XX月XX日四、申报意义:1.增强乡村文化软实力,提升镇村形象;2.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吸引游客和投资者;3.保护和传承当地历史文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五、申报内容:1.镇村地理位置、人口基本情况;2.镇村历史沿革,重要历史事件;3.镇村文化遗产、古迹、传统建筑等;4.镇村特色产业、特色产品;5.镇村传统民俗、民间艺术表现形式;6.镇村文化节庆活动及活动规模;7.镇村文化产业、文化创意产业;8.镇村名人、文化代表人物、名家作品;9.镇村教育文化设施、文化传媒设施;10.镇村文化组织、文化志愿者、文化活动;11.镇村文化宣传推广方式、手段;12.镇村文化产业经济收益、社会效益;13.镇村文化产业规划、发展目标;14.镇村文化产业发展重点、发展方向;15.镇村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方式;16.镇村文化旅游资源、景点开发、环境整治;17.镇村与周边地区联动、互补发展;18.镇村文化产业与经济发展融合;19.镇村文化传统与现代文明交融;20.镇村文化遗产与时代精神共融;21.镇村文化活动与群众文化需求对接;22.镇村文化传承与创新并举;23.镇村文化节庆活动与景区经济结合;24.镇村文化活动对当地文化特色的凸显;25.镇村文化活动对当地民生福祉的提升;26.镇村文化活动对当地经济产业的支撑;27.镇村文化活动对当地环境生态的保护;28.镇村文化活动对当地社会和谐稳定的促进;29.镇村文化活动对当地年轻一代的教育影响;30.镇村文化活动对外交流合作的促进;31.镇村文化活动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引领;32.镇村文化活动对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的贡献;33.镇村文化活动对民族团结和文化自信的提升;34.镇村文化活动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35.镇村文化活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传播;36.镇村文化活动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服务支撑;37.其他与镇村文化活动相关的各项材料;38.镇村文化活动的成果展示、视频资料、图片展示;39.镇村文化活动的社会评价、团体评价、专家评价;40.镇村文化活动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41.镇村文化活动的长期发展规划和目标;42.镇村文化活动的下一步工作重点和措施;43.镇村文化活动的宣传推广和品牌建设;44.镇村文化活动的日常管理和运营模式;45.镇村文化活动的监督评估和改进机制;46.其他与镇村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相关的材料及内容。
河南省历史文化名村申请报告
河南省历史文化名村申请报告河南省历史文化名村申请报告一、石佛村概况(一)地理位置石佛村位于河南省三门峡义马市常村镇东部,义马市东部15公里处,三面分别于渑池、新安,宜阳三县交界,东径111 58 北纬34 42 距洛阳50公里,位于西安与洛阳两大文明古都之间,具有非常深厚的文化积淀。
(二)历史沿革石佛村古称“轼谷”1949年解放后更名为石佛。
村中绝大多数居民为李氏,间为焦氏等杂姓,据《李氏家谱》记载“传为元末避乱,始祖从善公从母潘氏,弟从德公、堂弟从道公自亳州亳县顺河湾八里集迁至河南府渑池县治东轼谷村”,是以家族血缘关系纽带兴起的村落。
隋朝以前属新安县管辖,公元605年始划入渑池县管辖,民国31年(1942年)石佛村归属常村乡,1956年,渑池县撤区并乡,石佛村划归渑池县洪阳中心乡,1970年7月,归义马矿区管理,1981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义马市成立,石佛村归义马市常村乡管辖至今。
(三)环境条件1、气候石佛村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2.4度,无霜期118—276天,年均降雨量666.9毫米,年差较大。
2、水文石佛村属新安水文地质单元,主要河流为涧河,涧河最大流量1540立方米/秒,最小流量0.024立方米/秒。
地下水水质比较好,没有受到严重污染,有第四系松散岩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
3、地形地貌石佛村属于浅山丘陵地带,位于秦岭余脉崤山延伸带,总体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四)规模石佛村现有居民526户,1998人,辖12个村民小组,总面积2.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170亩,林地面积1200亩。
(五)交通及通讯历史上石佛村位于崤函古道上,陆路交通十分便利。
现在陇海铁路穿村而过,东距火车站6公里,北依310国道,连霍高速公路,常盐线,霍石线等县乡公路四通八达,交通十分便捷。
石佛村通讯方便,建有移动联通通讯基站3个,现有实现有线电视,电话村村通。
(六)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石佛村为传统的农业村,全村人均耕地面积1.1亩,村民以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为主,近年来村民普遍种植中药材、朝天椒等经济作物,青壮年劳动力大多外出务工,部分村民利用农闲时节就近务工,2010年农民人均收入4200元。
特色小镇申报材料
特色小镇申报材料尊敬的申报评审专家:我代表特色小镇申报团队,向您提交特色小镇申报材料。
特色小镇是当前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途径。
为了更好地推动我国特色小镇建设,我们提出了本次特色小镇申报计划,期望能得到您的支持和认可。
特色小镇的申报计划旨在进一步发挥乡村资源优势,促进城乡经济融合发展,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品质。
我们选定的特色小镇是位于我国南方的一个古镇,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地理环境。
我们计划通过挖掘特色小镇的地方文化、发展乡村旅游、打造特色产业等方式,实现特色小镇的可持续发展,推动当地经济的繁荣。
首先,特色小镇的申报计划将充分发掘和保护特色小镇的历史文化遗产。
我们将整合当地历史建筑、文化景观等资源,修缮古建筑,恢复和传承传统工艺技艺,使乡村文化得到传承和发展。
同时,我们计划打造特色文化街区,通过举办传统文化节庆和艺术展览等活动,吸引人们了解和体验特色小镇的文化魅力。
其次,特色小镇的申报计划将发展乡村旅游产业。
我们计划建设特色农家乐、乡村民宿,提供优质的农产品和农副产品,吸引游客前来体验和消费,从而促进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
同时,我们将整合资源,开展农业观光、乡村体验等活动,吸引游客参与互动,增加当地旅游的吸引力。
我们也将推出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提供定制化服务,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最后,为了保证特色小镇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将加强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合作。
我们将建立特色小镇发展的组织机构和管理体系,制定相应政策和规划,加强对特色小镇的统筹管理。
我们将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吸引投资者参与特色小镇的建设和运营,形成多元化的经济主体。
我们将加强对特色小镇的宣传推广,提高特色小镇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特色小镇的申报计划依托于丰富的历史文化、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农村资源,旨在促进当地乡村经济的发展和提升农民的生活质量。
我们坚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特色小镇一定能够焕发出勃勃的生机和活力。
历史文化街区申请报告
一、前言历史文化街区是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是城市发展的历史见证。
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推动文化旅游业发展,根据《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和相关法律法规,我单位特向贵单位申请将XX历史文化街区列为历史文化街区。
二、街区概况1.街区位置XX历史文化街区位于我国XX省XX市XX区,地处市中心,交通便利,周边配套设施齐全。
街区占地面积约为XX平方米,东西长约XX米,南北宽约XX米。
2.街区历史XX历史文化街区具有悠久的历史,起源于XX年代,历经千年沧桑,见证了XX市的历史变迁。
街区内的建筑风格多样,既有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又有民国时期的建筑,形成了独特的城市风貌。
3.街区特色(1)建筑特色:街区内的建筑多为明清、民国时期风格,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其中,XX古建筑群、XX民居等具有较高的代表性。
(2)文化特色:街区内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如XX历史文化博物馆、XX纪念馆等,是了解当地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
(3)民俗特色:街区内的民俗活动丰富多彩,如XX庙会、XX节庆等,展示了当地独特的民俗风情。
三、保护现状1.保护措施近年来,我单位高度重视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1)开展街区普查,全面掌握街区内的历史文化资源。
(2)制定保护规划,明确保护范围、保护措施和修复标准。
(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街区内的交通、水电、通讯等条件。
(4)开展街区整治,拆除违章建筑,恢复街区风貌。
2.保护成果通过以上措施,街区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1)街区内的建筑风貌得到了有效保护,部分古建筑得到了修复。
(2)街区内的历史文化资源得到了合理利用,吸引了大量游客。
(3)街区内的居民生活质量得到了提高,形成了良好的社区氛围。
四、申请理由1.历史文化价值XX历史文化街区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研究我国XX地方历史的重要依据。
将街区列为历史文化街区,有利于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
土地文物鉴定申请书模板
尊敬的XXX部门:我XXX(申请人姓名),性别:XXX,身份证号码:XXX,住址:XXX,联系电话:XXX。
现向贵部门提交一份土地文物鉴定申请书,敬请予以审批。
一、申请背景我于XXX年XXX月发现位于XXX区域的一片土地(土地使用权证编号:XXX)可能存在文物遗迹。
该土地面积约为XXX平方米,地处XXX,周围环境XXX。
在平整土地的过程中,我发现了若干件疑似古代文物的碎片,包括陶瓷、砖瓦、铜器等。
为了保护这批可能的文化遗产,我特向贵部门申请进行土地文物鉴定。
二、鉴定目的1. 确定该土地是否存在文物遗迹,以便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2. 鉴定发现的文物碎片的时代、类型和价值,为后续的保护、研究和展示提供依据。
3. 了解该地区的历史文化背景,为当地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三、鉴定内容1. 对发现的文物碎片进行考古发掘、整理和分析,确定其时代、类型、制作工艺和用途等。
2. 对土地进行考古勘探,了解地下是否存在其他文物遗迹。
3. 对周边地区进行考古调查,探究该土地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四、鉴定机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规定,我拟选择具有相应资质和经验的XXX 考古研究所进行文物鉴定。
该机构具备专业的考古团队、技术设备和实验室,能够满足本次土地文物鉴定的需求。
五、鉴定费用根据双方协商,鉴定费用为XXX元。
我已准备好相应的资金,确保鉴定工作的顺利进行。
六、申请时间鉴于文物鉴定的紧迫性,我希望贵部门能够在收到申请后的XXX个工作日内给予审批,并尽快启动鉴定工作。
七、保护措施在文物鉴定过程中,我将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规定,确保文物的安全和完整性。
在鉴定结果出来之前,我将暂停对该土地的开发和利用,以免破坏可能的文物遗迹。
八、其他说明1. 如有需要,我愿意提供更多有关该土地和发现文物碎片的信息。
2. 我承诺鉴定结果出来后,按照相关规定对文物进行妥善处理。
敬请XXX部门审批并予以支持,谢谢。
古镇建筑申请书
古镇建筑申请书(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实用文、活动总结、合同范本、讲话致辞、小学作文、实习总结、申请书、心得体会、笔记、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e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information, such as practical text, activity summary, contract template, speech speech, primary school composition, internship summary, application, experience, notes, other information, etc.,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古镇建筑申请书你所欣赏的这篇文章有1015文字共,由吴常平细心修改上传。
关于请求申报历史文化名镇的报告
***历史文化名镇申报材料一、***概况***位于***南部的边缘山区,距县城50公里,东与汉阴县汉阳镇接壤,南与西乡县两河口镇毗邻,西与西乡县高川镇交界,北与本县中坝乡、喜河镇相连。
三县交界,构成了***独特的区位优势,被誉为“鸡鸣四县之地”,古时为川楚商道上的重要集镇。
全镇辖15个村,1个居委会,80个村民小组,全镇3632户,共13725人,其中农业户口3295户,共12086人,总土地面积81.84平方公里。
***海拔460—1590米,属北亚热带暖温带山地湿润气候类型,四季分明,气候湿润,植被繁茂,森林覆盖面大,是大熊猫、朱鹮、大鲵等珍稀野生动物栖息地。
镇中心区位于富水河畔,境内民风纯朴,古建筑保存完好,雕梁画栋、古祠、古庙、古栈道处处皆是。
***物华天宝,资源丰富,地上茂林嘉禾,地下堆金藏玉,全镇森林面积54万亩,森林覆盖率为72%。
树种、植被丰富多样,多达10科38属,其中有5种植物是第三纪古热带植物区系孑遗植物,为我国特有品种,属珍贵树种。
动物分布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4种,二级保护动物17种,尤以大鲵、羚牛、羚羊、锦鸡为代表的珍稀物种成为区域内的指示性动物,被专家们誉为天然的动植物基因库。
木耳、香菇、天麻、黄姜、核桃、生漆、蜂蜜等山货土特产从古至今享誉盛名。
矿产资源种类多、品位高,储量大,已探明的矿种达5种之多。
***古迹众多,有百年老戏楼、岗家古寨、狮子岭、驼峰山、***古镇、灵雀禅寺,特别是明、清、民国等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古建筑群,人文民俗传奇吸引古今文人骚客前来观光题咏。
***交通、通讯便利,基础建设不断发展,是一块美丽、富饶、神奇而正在开发的宝地,有丰富的资源和悠久的文化沉淀,也有很多令人陶醉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西北第一溶洞”燕翔洞便坐落于辖区之内,是陕南地区旅游盛地之一。
二、历史传统建筑群现状及价值特色***古镇历史悠久,历经多次变迁,始建于明末清初,曾是羌汉杂居地区,清嘉庆23年前该镇名为永兴场;道光年间当地遍布60多架筒车,浇灌着两千多亩良田,该地由此更名为筒车坝;道光23年不幸遭遇洪水,大部分筒车被毁,筒车坝名不副实了,由于其地形酷似烫衣服的***,故以此得名***。
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申请标准[5篇]
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申请标准[5篇]第一篇: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申请标准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申报标准第二章申报与批准第七条具备下列条件的城市、镇、村庄,可以申报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一)保存文物特别丰富;(二)历史建筑集中成片;(三)保留着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四)历史上曾经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或者军事要地,或者发生过重要历史事件,或者其传统产业、历史上建设的重大工程对本地区的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或者能够集中反映本地区建筑的文化特色、民族特色。
申报历史文化名城的,在所申报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范围内还应当有2个以上的历史文化街区。
第八条申报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应当提交所申报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下列材料:(一)历史沿革、地方特色和历史文化价值的说明;(二)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的现状;(三)保护范围;(四)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历史文化街区的清单;(五)保护工作情况、保护目标和保护要求。
第九条申报历史文化名城,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提出申请,经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文物主管部门组织有关部门、专家进行论证,提出审查意见,报国务院批准公布。
申报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由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提出申请,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的保护主管部门会同同级文物主管部门组织有关部门、专家进行论证,提出审查意见,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公布。
第十条对符合本条例第七条规定的条件而没有申报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文物主管部门可以向该城市所在地的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提出申报建议;仍不申报的,可以直接向国务院提出确定该城市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建议。
对符合本条例第七条规定的条件而没有申报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镇、村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的保护主管部门会同同级文物主管部门可以向该镇、村庄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提出申报建议;仍不申报的,可以直接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提出确定该镇、村庄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建议。
文化遗产申请书鹤壁
尊敬的市文化行政部门:您好!我代表鹤壁市某历史文化街区,就本街区的历史文化价值、现状及保护计划,向贵部门申请将其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现将有关情况说明如下:一、项目背景鹤壁市历史文化街区位于我市市区中心,占地面积约10平方公里。
该街区始建于宋代,距今已有千年历史。
街区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包括古建筑、历史遗迹、民间艺术等。
这些文化资源不仅见证了鹤壁市的发展历程,也承载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二、历史文化价值1. 古建筑:街区内的古建筑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如明代建筑群、清代民居等,这些古建筑风格独特,保存完好,具有较高的观赏和研究价值。
2. 历史遗迹:街区内有多个历史遗迹,如宋代古城墙、古井、古庙等,这些遗迹见证了鹤壁市的历史变迁,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
3. 民间艺术:街区内有丰富的民间艺术,如民间剪纸、泥塑、戏曲等,这些艺术形式独具特色,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民间文化。
三、现状及保护措施1. 现状: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部分古建筑、历史遗迹遭到破坏。
为保护这些文化遗产,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1)加强宣传,提高市民对文化遗产保护的认识;(2)对古建筑、历史遗迹进行修缮和保护;(3)挖掘和传承民间艺术,培养一批民间艺术传承人。
2. 保护措施:(1)制定详细的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明确保护范围、目标和措施;(2)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古建筑、历史遗迹的修缮和保护;(3)加强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破坏文化遗产的行为。
四、申报理由1. 本街区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2. 本街区历史文化资源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对研究鹤壁市的历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3. 本街区历史文化资源在民间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对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我们恳请贵部门将鹤壁市历史文化街区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便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特此申请!鹤壁市某历史文化街区申请日期:____年____月____日。
优秀文化遗产申请报告600字
优秀文化遗产申请报告600字优秀文化遗产申请报告尊敬的评审委员会:我代表某地区的文化遗产保护机构,向贵委员会提交本次申请,希望将我们地区的某项文化遗产列为优秀文化遗产。
该文化遗产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建筑,建于明代。
这座建筑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历史内涵而备受瞩目。
它是我们地区的重要文化象征,代表着我们的历史、文化和艺术。
首先,该建筑的建造年代可追溯到明代,具有悠久的历史。
它见证了我们地区的发展和演变,承载了无数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记忆。
作为历史的见证者,该建筑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
其次,该建筑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
它采用了传统的木结构和砖石结构相结合的建筑技术,展现了明代建筑的精湛工艺和优美形式。
建筑内部的装饰也充满了艺术气息,反映了当时的审美观念和文化特点。
此外,该建筑还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内涵。
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它曾经是政治、经济和文化活动的中心,见证了我们地区的繁荣与衰落。
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与该建筑紧密相关,使其成为了我们历史记忆的一部分。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座优秀的文化遗产,我们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我们进行了全面的修复和保护工作,确保建筑的结构安全和外观恢复原貌。
其次,我们开展了相关的文化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该建筑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同时,我们还与相关机构合作,共同开展研究和保护工作,确保该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该建筑以其悠久的历史、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历史内涵,具备了被列为优秀文化遗产的条件。
我们希望贵委员会能够审慎评估,并将其列为优秀文化遗产,以推动其保护和传承工作。
谢谢!。
评古申请书
评古申请书
尊敬的评古委员会:
我是一名历史爱好者,对于古代历史有着浓厚的兴趣。
我认为,评古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历史,从而更好地认识和理解现实。
在我看来,评古的目的是为了还原历史真相,揭示历史的本来面目。
历史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概念,它不仅仅是一些事件的简单记录,更是一种文化、一种思想、一种价值观的传承和演变。
评古的任务就是要通过对历史的研究和分析,还原历史的真相,揭示历史的本来面目。
在评古的过程中,我们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
首先,我们要尊重历史事实,不能随意歪曲历史。
其次,我们要尊重历史人物,不能随意诋毁历史人物。
最后,我们要尊重历史文化,不能随意破坏历史文化。
在评古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首先,我们要注意历史的时空背景,不能把现代的价值观强加到古代历史上。
其次,我们要注意历史的多元性,不能只看到一个方面而忽略其他方面。
最后,我们要注意历史的客观性,不能因为个人喜好或偏见而歪曲历史。
评古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历史,从而更好地认识和理解现实。
我希望能够成为评古工作的一员,为还原历史真相、揭示历史本来面目做出自己的贡献。
谢谢!
此致
敬礼
申请人:XXX
申请日期:XXXX年XX月XX日。
乌镇优秀文化遗产申请报告
乌镇优秀文化遗产申请报告随着时间的推移,加入联合申报的古镇名录越来越多,直到今年3月26日,国家文物局在昆山召开的“江南水乡古镇”项目联合申遗工作推进会,同意由江浙两地的13个古镇一起申遗。
这13个古镇分别是浙江的乌镇、西塘、南浔、新市,和江苏的甪直、周庄、千灯、锦溪、沙溪、同里、黎里、震泽、凤凰。
时间表:13古镇“十三五”内将完成申遗这13个古镇在推进会上签订了《江南水乡古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协定》等,并通过了《江南水乡古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方案》。
根据工作方案,2016年底前,各个古镇将完成“江南水乡古镇”申遗的各项准备工作,包括申遗文本编制、保护规划制定、遗产区和缓冲区划定、相关法规制度建设、遗产保护展示、遗产监测、古镇区重点文物建筑修缮和环境整治等。
2017年初,申遗文本将正式上报国家文物局,尽早把“江南水乡古镇”项目提交到世界遗产中心审议,并力争在“十三五”期内完成申遗。
啥标准:空间布局、建筑特色、文化传统根据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在联合申遗申报文本中提到的,这13个古镇,既有“小桥、流水、人家”的空间布局,又有“粉墙黛瓦、廊街岸柳、深巷老宅”的建筑风格,文化传统也保留了当年“业商贾、咏诗书、尚民俗”的特色。
这次新加入的江苏黎里、震泽和凤凰,虽然名气并不像乌镇、同里那样大,但保护相对较好,而且保留了以前的文化传统和建筑特色,这些都是申遗的必要条件。
新标杆: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会址落户乌镇2014年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举办地浙江乌镇,其“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风景给与会嘉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而后,国新办又正式宣布,世界互联网大会会址将永久落户乌镇。
千年古镇和现代互联网世界有了零距离的接触。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任鲁炜当时提到,专家组在全国寻找会址的时候,提出了几个条件,第一是互联网经济比较发达,第二是能找一个像达沃斯那样的小镇,然后赋予它互联网的魅力,第三它能代表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
申请在古镇办灵芝历史文化展示范文
申请在古镇办灵芝历史文化展示范文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古镇灵芝历史文化展示申请范文一、展示目的1. 通过展示灵芝历史文化,让更多人了解古镇的传统医学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文化名镇”评定申请报告(最新版)申报单位:铅山县石塘镇申请日期:一、石塘镇基本情况(地理位置范围、面积历史沿革和社会经济现状)铅山县位于江西省东北部,信江上游,武夷山北麓。
东界上饶县,西连弋阳、贵溪,南邻武夷山市、光泽,北毗横峰。
武夷山脉主峰黄岗山位于境内,海拨2157.7米,为华东地区第一高峰。
铅山县境内有梨温高速、国防公路上分线、横南铁路、省道乐江公路四条大动脉纵贯而四通八达,交通十分便利。
石塘镇位于铅山县东南山区盆地中,东邻英将乡,南接武夷山镇,北与稼轩乡、永平镇毗连,西与紫溪乡接壤。
总面积54平方公里。
辖8个行政村,1个街道管委会,共115个村民小组,49个自然村。
3910户,16151人。
除两户畲族以外,均为汉族。
距县城驻地河口镇40公里。
石塘镇域内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暖和湿润,雨量充足,无霜期长,四季分明,年均温16.5℃,一月均温4.6℃,七月均温28℃,年降水量约1800毫米,无霜期240天左右。
石塘镇地势东南高,西北底,平均海拨340米,主要以低山、丘陵为主,农田、耕地少,水系纵横,水利条件很好,有林地5.04万亩,森林覆盖率75%,植被以松、杂、毛竹为主,其次为杉木、油茶。
矿藏资源有石灰岩、铅锌矿等。
石塘是一座千年古镇。
相传五代时(907-960)镇北有方塘十口,名十塘,后谐音为石塘(铅山县志同治收版)。
南唐保太11年(953)置镇,距今有一千余年历史。
石塘镇,宋朝为屯田镇。
明代曾称为石塘市。
清属旌孝乡。
民国中后期设石塘镇,是铅山县政府第二区署所在地。
建国后初期仍设第二区。
1956年撤区并乡设石塘乡。
1958年三乡(石塘、英将、下渠)合并为石塘人民公社。
1961年6月公社规模调整,英将下渠等地从中析出。
1967年曾易名为红星公社。
1968年成立石塘公社革命委员会。
1981年改为公社管委会。
1984年撤社建乡改为石塘乡。
1992年撤乡建镇仍为石塘镇,至今。
7月,石塘被评定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
屯田庄,县东石塘。
五代间,民皆屯田,耕战两便。
屯田寨故基存焉。
(铅书说苑拾遗)屯田者,设以寓定也。
官民田之外另有备者也。
兵制以来尚矣。
铅山自五代间,则有屯田,庄民皆为屯,屯于石塘。
耕战两便,一方无虞。
(〈铅书赋役屯田〉)石塘市,县东南三十里。
其地多宜于竹,水极清冽,纸货所出,商贾往来贩卖,以给天下之用。
俗尚颇涉华糜。
宋为屯田镇。
(《铅山制置表街市》)铅山惟纸利天下,。
从宋元以来,石塘因盛产毛竹而手工造纸不断兴起,到明代万历年间已发展成江南手工造纸中心和集散地并企及茶业。
纸茶工达五万余众。
明《天工开物第十三卷杀青》中对铅山石塘的纸业做过专门的描述。
其时铅山的纸槽几乎遍及全县乡村,仅石塘一地纸厂槽户不下五百,各槽帮工一二十人。
翦伯赞先生的《中国史大纲》说到了铅山纸业和上海的松江(棉纺织业)、苏杭(丝织业)、芜湖(浆染业)、景德镇(制瓷业)并称江南五大手工业中心,是我国最早的资本主义萌芽地。
如这里的复生源纸庄、查安泉纸号、赖永祥纸行都是自主经营从生产、收购、加工到销售一条龙的生产流程。
生产加工的连四、上关、毛边、贡川、京川、毛六、毛八、放西等间手工业造纸的重点区域,又是县内及邻县纸品的重要集散加工地,也就成了县内较大的农村圩集之一。
由于石塘手工业发达,商品经济发展,便逐渐形成为一方繁华的古镇。
解放后,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石塘的工农业生产、社会经济发展很快。
以水电、造纸、竹编、草编工艺为主乡镇企业快速发展,近几年,大力实施招商引资工作,引进大量的外资企业落户县工业园区,财政税收在实现了两年翻番的目标。
现在,石塘镇每年国民生产总值3收入达2500元。
全年财政收入189.74万元。
二、资源描述(格局演变与布局结构主要建筑形态和特点文物古迹情况市政设施情况环境质量情况)古镇石塘,素有小苏州之美誉。
这里是铅山县建筑城墙的两个集镇之一,设置城门城楼6处,城墙外有宽而深的护城沟。
现仅存两处城门一处城楼。
这里风景如画,气候宜人,民居高大,街区整齐,坐落有致。
呈丰字形的三里长街,前半部分展示着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后半部分显现出一派现代集镇的风光。
葱笼叠翠,峰峦逶迤的群山环抱着古镇,时而湍急时而平缓的石塘河(古称槐溪河)沿着镇西向北流去。
街区分为中街、港沿、坑背三条街道。
中街和港沿是两条商业街,坑背街道一侧是明代修筑和开挖的官圳,沿着坑背一条街从镇南街头流向镇北街尾。
或偎依着屋角街沿或隐藏在店房底下穿堂而过。
这条流水潺潺、清澈见底的官圳,就这样流淌了好几百年。
每间隔几家就有一处埠头,洗衣提水极为方便。
许多人家的外墙都依水而筑,有的甚至引水进院,方便了卫生和消防。
这种民居格局,确有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致。
涉足者来此无不心旷神怡、忘返流连。
山、水、街同行的石塘,意境的确不俗。
这里的店铺建筑仍保留着清乾隆年间砖木结构,前是店堂,后为居室或作坊,靠石、拱堤、走廊、商号、瓦檐均有造型各异的木雕石雕和砖雕,这充分显示那个时代闽浙赣融为一体的建筑艺术和风格。
店屋的门板全是杉木,可上可卸,可将店屋敞开,而且街道两侧的房屋都有一个伸出屋巷的小阁楼,下达形成走廊,方便行人。
高大的封火墙把街区分隔出52条弄堂,大弄套小弄,幽曲相通。
有不少富户豪宅,大门气派宏伟,石雕美观精致,屋檐飞梁柱石的图案或镂雕或浮雕,高超、明快而又简洁。
厅堂面积大者100多平方,小者50多平方,为处理家政和礼待宾客的正经场所。
大厅两侧的房间谓之正间。
正间旁边又各有走廊通向后厢房。
有的还配有小天井的小居小院,门对天井,光线柔和明亮。
富户院落的华丽是当年纸商们的产业丰厚、生意兴隆的标志。
比较有名的复生源、罗盛春、查安泉、金鸿昌、天和号等纸庄纸号的经营资本均在30万银元之上,这些富户的豪宅,建筑宏伟,布局有序,堂皇富丽,幽静超然。
而赖家纸行、松泰行、王发记、中和栈等几家纸行、栈的宅院,便显得尤其高大醒目;封火高墙,青砖素瓦,大堂小院,曲径通幽。
在镇区内还有不少旺族富户的宅院高大恢宏,无不令人叹为观止。
如坑背花朝门、阔板桥、祝家大宅、大禾基祝家、官厅、刘家弄刘家、港沿傅家等,这都是历史的遗存物,至今尚无仿古假造。
幸运的是工业污染还没有光顾这里。
大河、小溪、圳沟,所有的水体水质都非常之好。
石塘,是一处重要的人文景观和民俗文化观赏地,它也是国民党统治时期的战略要地,常年驻军这里。
皖南事变后与上饶集中营同时成立的囚禁我新四军战士的监狱第三战区司令长官司令部训练总队第三大队的军士大队就曾设在此镇的览月楼内(现为镇政府院内旧房)。
1941年冬,国民党军政部第六被服厂由广丰杉溪迁来石塘,其厂部、染房、弹花、缝衣、仓库等曾分别设在阔板桥祝家大宅、天后宫、贵州会馆、祝氏宗祠和尤田陈家大院等处。
现在,在有的空坪地上或菜园泥土里用手指头抠还可挖出青天白日瓷质帽徽来。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石塘是赣东北苏区革命老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罗盛春纸号大院内和坑背有的民宅朝门石条上还留下有当年红军的标语。
据《江西革命烈士英明录铅山分册》载:石塘籍有名有姓的革命烈士436名。
1936年2月,在里洋村观星岭成立了铅山县第六区苏维埃政府。
1931年4月21日,方志敏率红军进攻闽北时,攻占了石塘,建立了石塘港背乡苏政权。
同年冬又在港背建立了县第九区苏维埃政府。
1937年国共合作后的次年2月,闽北红军游击队奉令下山在石塘集中(今石塘中心小学内),成立了新四军第三支队第五团,在石塘通过宣传动员,部队由900余人扩编到1500余人,奔赴抗日前线。
并在饶州会馆内设立通讯处(对内是县委机关)。
同时还在此成立了闽北特委,下辖铅山、崇安、上饶、浦城、建阳、邵武、光泽、顺昌等县委。
后迁崇安坑口。
在整编过程中,赖家纸行和罗盛春纸号的老板腾出多处房间,作为整编部队分设司、政、后等单位和领导的住所。
当时,黄道、邵式平、张云逸、栗裕、饶守坤、刘文学、曾镜水等革命先贤们都曾在这里居住过。
时近70年的今天,这里的每一处门梁窗牖、木瓦天井都好像在向人们诉说着当年的沧桑和风采。
石塘的山水名、人文景观也令人向往:在镇内有明嘉靖年间的陈公堤和同时开挖的官圳,当时石塘百姓为陈坦、蔡鹏霄两任铅山知县筑堤开渠(官圳)灌溉良田万顷而感其德,便兴建了遗爱祠(旧称鸣山庙);有令人动听传说的张将军庙;有书香世家、豪门宅院的解元第;有一方净土、建筑别致的紫荆观和各种会馆。
由于种种历史原因,这些古建筑大多已荡然无存,但有些还旧迹可辨。
1986年以来,城区建设范围不断扩大,已由过去的不足0.5平方公里扩展到1.2平方公里。
现在镇区人口近6000人,住户1300户。
请上饶市城乡规划设计院对古镇做了整体规划,根据镇区地情地貌特点,合理的进行整体布局。
注重保护古街古建筑。
与新建的新城区相互配套,市政设施与原街区维护建设配套衔接。
石塘镇街区环境风貌保存完好,委实难得。
三、具有突出价值的理由(实物遗存的保存程度与特色环境风貌规模)石塘镇是一座保存完好的明清古镇。
这里的古建筑的数量、规模、完好程度和整体风貌都保存的比较完好。
这里有真实的历史遗存物。
那些建于宋、明、清的街道、建于明清的店铺、民宅,都是历史原物,至今尚无仿古造假。
并仍然发挥着重要的功能和作用。
期间,虽然有一些后来添建、改动的建筑存在,但是,仅仅占了很小的一部分,风格上基本一致,无伤大雅,并且,通过门面改造,已完全可以和古镇融为一体。
撰修于明代的铅山最早的县志《铅书》中说:石塘以造纸为生。
又称:石塘市,县东南三十里(指距离旧县城永平镇)。
其地多宜于竹,水极清冽,纸货所出,商贾往来贩卖,以给天下之用。
俗尚颇涉华糜。
这里的历史风貌完整,地点特点显著,反映当时石塘手工业,尤其是手工造纸业发达,商品经济异常繁荣,富商巨贾很多,居民生活时尚甚至奢糜的典型特色。
三条大街尤其是坑背街、中街之上,接二连三的豪门大宅,许多是纸号、钱庄。
石库门的门楣、门框,临街窗户都有精湛工艺的浮雕、镂雕。
福禄寿喜,招财进宝,吉祥如意,八宝八仙,等等、等等。
这里是一处重要的人文景观和民俗文化观赏地。
古镇石塘,有特有民俗桥灯文化,在每年正月,石塘镇是人来人往,桥灯全长有一公里之距,加之其它的辅助灯,舞动起来,场面相当的壮观。
其它民俗有串堂、吊吊戏,也是石塘特有。
站在远处高坡之上,观察古镇石塘,只见白墙灰瓦的井邑之宅,街道弄堂,曲折蜿蜒。
屋脊墙头,逶迤纵横。
视野所及,农舍炊烟,山丘渠道,林荫阡陌,如画田园。
街区这里有气势,有规模;古镇周边,有意境,有呼应。
于是有动有静,相得益彰,感觉整体。
如果你置身于其中,好似进入一个很大的有滋有味的赣东北特有的民俗博物馆,可以从中感受和领略到历史的韵味和当今美丽的风光,顿觉舒心怡然,如在画中遨游。
综上所述,建议评定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责任编辑: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