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太宗十思疏》(用)解析

合集下载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原文、注释及解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原文、注释及解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原文、注释及解析〔原文〕谏太宗十思疏[唐] 魏征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则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②!人君当神器之重③,居域中之大④,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⑤,欺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元首⑥,承天景命⑦,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⑧。

岂取之易,守之难乎?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⑨,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11),傲物则骨肉为行路(12)。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13)。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14);载舟覆舟(15),所宜深慎。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16),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17),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18),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19),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20),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21),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22),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23),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24),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茲九德(25),简能而任之(26),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27);文武并用,垂拱而治(28)。

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注释〕①本篇选自《旧唐书·魏征传》。

疏,古代大臣向皇帝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体。

②下愚,最愚笨的人。

这里是魏征自谦之词。

明哲,明智的人。

③当,有“主持”“据有”的意思。

神器,帝位。

重,这里是“重权”“重势”的意思。

④居域中之大,在天地间是一大。

《老子》上篇:“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

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

”域中,天地间。

⑤戒,革除,消灭。

以,用。

⑥凡百,所有一切。

元首,指帝王。

⑦景,大。

封建阶级常把帝王的高踞万民之上,说成是上天让他这样作的。

说“神器”,“域中之大”,也是这种用意。

⑧克,能够。

盖,表示对所说的事不作十分肯定的判断。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译文及注释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译文及注释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译文及注释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原文译文及注释关于古诗和文言文翻译是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所以我们要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要好好的注意全面内容的积累。

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谏太宗十思疏》原文译文及注释的内容,欢迎阅读,内容仅供参考!谏太宗十思疏魏征〔唐代〕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思国之理一作:思国之治;塞源而欲流长也一作:塞源而欲流长者也)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

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胡越一作:吴越)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想谗邪一作:惧谗邪;弘兹一作:宏兹;在君一作:君臣) 谏太宗十思疏译文及注释译文我听说想要树木长得好,一定要使它的根牢固;想要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

《谏太宗十思疏》:文言知识归纳与解读

《谏太宗十思疏》:文言知识归纳与解读

《谏太宗十思疏》:文言知识归纳与解读《谏太宗十思疏》是一篇唐代的文言文,作者是魏征。

以下是对该文章中的一些重要文言知识的归纳:1. 重点词汇:(1) 思:思考,考虑,想到。

在文章中指君主应该认真思考和注意的十件事情。

(2) 固:牢固,稳固。

在文章中指不要轻易打破或改变既有的局面或秩序。

(3) 居安:处于平安稳定的环境中。

居:处于。

(4) 戒奢:戒除奢侈和浮华。

戒:戒除,避免。

(5) 以:来,以便。

在文章中表示手段或目的的关系。

(6) 宏:广大,宽广。

在文章中指要有远大的眼光和胸怀。

(7) 易:容易,简单。

在文章中指不要看轻困难,要认真对待。

(8) 简:简单,简洁。

在文章中指不要繁琐,要简明扼要。

(9) 有善:有好的事物或优点。

有:具有,拥有。

(10) 浚:深挖,加深。

在文章中指要深入发掘好的事物和优点,加以发扬光大。

2. 语法结构:(1) “思”作为动词,表示思考、考虑。

例如:“必固其根本,思国之安危。

”其中,“思国之安危”表示思考国家的安危。

(2) 并列结构的句式,通过“则”、“必”、“故”等连词连接多个并列的句子或短语,表达多个相关的意思。

例如:“则思知足以自戒”、“必思无以欲盖而从恶”、“故思知足以自戒”、“故思无以怒而滥刑”等,都是并列结构的句式。

(3) 条件结构的句式,通过“如”、“若”等连词引导条件从句,表达某种假设或条件下的情况。

例如:“如覆薄水,如临深谷”、“若人君之欲明明德于天下”等,都是条件结构的句式。

(4) “臣闻”作为句首的固定结构,表示传闻、听说、嗅到等意思。

例如:“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等,都是以“臣闻”开头的固定结构。

(5) “也”作为句末的助词,表示肯定、强调等意思。

例如:“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也。

”等,都是用“也”作为句末助词的例子。

3. 古今异义:(1) “根本”,古义指树木的根和主干,比喻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今义指相对于枝叶而言的根和茎等。

古诗谏太宗十思疏翻译赏析

古诗谏太宗十思疏翻译赏析

古诗谏太宗十思疏翻译赏析《谏太宗十思疏》出自古文观止。

其诗文如下:【前言】《谏太宗十思疏》是魏征写于贞观十一年,劝谏唐太宗的上疏。

是一篇优秀的议论文。

【原文】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着,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岂其取之易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奔车朽索,其可忽乎?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

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注释】[1]长:生长,生发,名词用作动词。

[2]固:使稳固,使动用法。

[3]远:流得远,形容词用作动词。

[4]浚(ùn):疏通,深挖,动词。

[5]当:主持,掌握,动词。

[6]神器:指帝位、政权。

典出《老子》:“天下神器,不可为也”古人认为君权神授,认为取得神器即为夺得天下。

[7]居域中之大:据天地间重大的地位。

域中,天地间。

语出《老子》上篇:“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

《谏太宗十思疏》阅读练习(含答案)

《谏太宗十思疏》阅读练习(含答案)

《谏太宗十思疏》阅读练习唐太宗任人唯贤武德末,魏征为太子洗马,见太宗与太子阴相倾夺,每劝建成(即太子)早为之谋。

太宗既诛太子,召征责之曰:“汝离间我兄弟,何也?”众皆为之危惧。

征慷慨自若,从容对曰:“皇太子若从臣言,必无今日之祸。

”太宗为之敛容,厚加礼异,擢拜谏议大夫。

数引之卧内,访以政术。

征雅有经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屈挠。

太宗每与之言,未尝不悦。

征亦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

又劳之曰:“卿所谏前后二百余事,皆称朕意。

非卿忠诚奉国,何能若是?”三年,累迁秘书监,参预朝政。

深谋远算,多所弘益。

太宗尝谓曰:“卿罪重于中钩[注],我任卿逾于管仲。

近代君臣相得,宁有似我与卿者乎?”六年,太宗幸九成宫,宴近臣。

长孙无忌曰:“王珪、魏征,往事息隐,臣见之若仇,不谓今者又同此宴。

”太宗曰:魏征往者实我所仇但其尽心所事有足嘉者征每犯颜切谏不许我为非我所以重之也。

征再拜曰:“陛下导臣使言,臣所以敢言。

若陛下不受臣言,臣亦何敢犯龙鳞、触忌讳也?”太宗大悦,各赐钱十五万。

七年,代王珪为侍中,累封郑国公。

寻以疾乞辞所职,太宗曰:“朕拔卿于仇虏之中,任卿以枢要之职,见朕之非,未尝不谏。

公独不见金之在矿,何足贵哉?良冶锻而为器,便为人所宝。

朕方自比于金,以卿为良工。

虽有疾,未为衰老,岂得便尔耶?”征乃止。

(《贞观政要·任贤》)【注】中钩:春秋时,齐公子小白与公子纠争位,管仲辅佐公子纠。

一次,管仲用箭射中公子小白的衣带钩。

后公子小白获胜即位,是为齐桓公,他以管仲为相。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魏征往者实我所仇/但其尽心/所事有足嘉者/征每犯颜/切谏不许我为非/我所以重之也B.魏征往者/实我所仇/但其尽心/所事有足嘉者/征每犯颜/切谏不许我为/非我所以重之也C.魏征往者实我所仇/但其尽心所事/有足嘉者/征每犯颜切谏/不许我为非/我所以重之也D.魏征往者实我所仇/但其尽心所事/有足嘉者/征每犯颜/切谏不许我为非/我所以重之也2.对下列各句中加粗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征雅有经国之才雅:平素,向来B.性又抗直抗直:急躁,暴躁C.非卿忠诚奉国奉国:献身为国D.多所弘益弘益:补益,增益3.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A.征慷慨自若B.汝离间我兄弟,何也C.从容对曰D.我所以重之也4.翻译下列句子:(1)若陛下不受臣言,臣亦何敢犯龙鳞、触忌讳也?(2)良冶锻而为器,便为人所宝。

谏太宗十思疏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谏太宗十思疏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谏太宗十思疏文言文翻译及注释《谏太宗十思疏》是魏徵于贞观十一年(637)写给唐太宗的奏章,意在劝谏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积其德义。

太宗,即李世民,唐朝第二个皇帝,是中国历史上最有成就的开明君主之一,在他的统治时期,出现了安定富强的政治局面,史称“贞观之治”。

谏太宗十思疏文言文翻译及注释是如何呢?本文是整理的谏太宗十思疏文言文翻译及注释资料,仅供参考。

谏太宗十思疏作者:魏徵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1];欲流之远者[2],必浚其泉源[3];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望国之治,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4],居域中之大[5],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6],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sè)源而欲流长者也。

凡百元首[7],承天景命[8],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9]。

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馀(yú[同“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10],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11]。

竭诚则吴越[12]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13]。

虽董之以严刑[14],振之以威怒[15],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奔车朽索,岂可忽乎?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16],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17];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18];乐盘游[19],则思三驱以为度[20];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21];虑壅(yōng)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22];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总此十思,宏兹九德[23]。

简能而任之[24],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25]。

谏太宗十思疏详细解析

谏太宗十思疏详细解析

谏太宗十思疏作者简介魏征(580—643),字玄成,馆陶(今属河北)人,他是唐朝初年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和文学家。

少孤贫,有大志,留意纵横之术。

隋大业末,为避乱,曾一度出家为道士。

参加李密义军。

后随李密投唐。

初为太子洗(xiǎn)马。

太宗即位,擢为谏议大夫,常召入内室询以政事得失。

魏征知无不言,以刚正不阿、敢于直谏而名垂史册。

他同那些尸位素餐、苟何取容的封建官吏不同,有意见敢当面提,当面顶,不口是心非,不看脸色行事。

史以“诤臣”称之。

后世一些诤臣,如称为青天的包拯都以他为楷模。

他不仅敢谏,而且善谏。

从唐太宗贞观初年到其去世,十七八年间共上重要奏疏二百多次,达数十万言,大都为太宗采纳,使太宗避免了政治上的不少失误。

唐初社会能够出现号称“贞观之治”的太平盛世,作为谏臣的魏征是有其功劳的。

迁秘书监、门下省侍中,领导周隋各史的修撰工作。

书成,拜迁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

世称魏郑公。

魏征死后,唐太宗悲痛不已,亲自为他写了碑文,并对侍臣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魏征没,朕亡一镜矣!”赠司空,谥文贞。

魏征在文化事业上也颇有贡献,曾主持《隋书》《群书治要》的编撰工作。

《隋书》的序论及《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皆出其手,时称良史。

他在《隋书·文学传》序中,对汉魏至隋的文风作了概括的评论,崇尚质朴纯正,反对浮靡轻巧,视梁陈以来的宫体、骈俪一类作品为“亡国之音”,反映了他的文学观点。

他的谏议政论文,颇传名篇背景提示隋朝在农民起义中的覆灭,给唐朝统治者敲响了警钟。

唐朝初年,为了缓和阶级矛盾,求得治国方略,朝廷广开言路,积极纳谏。

在众多谏臣中,魏征是最杰出的一个。

他有胆识,有智谋,敢于直言诤谏,据理力争,不怕触怒皇帝。

一开始,唐太宗听着很不顺耳,曾发誓杀死魏征。

后来渐渐领悟出,他的犯颜切谏是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也就采取了宽容的态度,而且越听越爱听。

这篇奏疏是魏征贞观十一年(637)写给唐太宗的。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及赏析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及赏析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及赏析《谏太宗十思疏》是唐代文学家韩愈所写的一篇疏文,用以谏诤当时的唐太宗李世民。

以下是《谏太宗十思疏》的原文:臣闻天下之治,莫善于太宗,然太宗有十思之疏,臣竭忠谏之,以为陛下之忧,亦臣之忧也。

一思天下苦,二思社稷危,三思宗庙弃,四思社稷贫,五思士民疾,六思官吏独,七思诸侯异,八思子孙负,九思贤良少,十思天下老。

陛下之所以忧者,皆在此十思之中。

愿陛下勉之,无使天下之苦,复归于此十思之上也。

《谏太宗十思疏》是韩愈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深刻观察和对太宗治国策略的反思。

下面我会对每一思进行简要的赏析:一思天下苦:韩愈指出天下百姓所受的苦难,包括战乱、灾害、赋税等。

他希望太宗能够关注人民的疾苦,采取措施减轻他们的负担。

二思社稷危:韩愈警示太宗,国家的安危是最重要的,如果社稷危险,就意味着国家的灭亡。

他希望太宗能够时刻警惕外患,保卫国家的安全。

三思宗庙弃:韩愈提醒太宗,宗庙是国家的精神支柱,如果宗庙被忽视或废弃,将会导致国家的道德沦丧。

他希望太宗能够重视宗庙的祭祀和教化作用。

四思社稷贫:韩愈指出国家贫困是社稷的一种危机,他希望太宗能够采取措施改善国家的经济状况,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五思士民疾:韩愈关注到士人和百姓的困苦,他建议太宗重视士人的培养和百姓的福利,使他们能够为国家做出更多贡献。

六思官吏独:韩愈批评官吏的专权和腐败现象,他希望太宗能够选拔廉洁能干的官员,加强监督,以保证政府的廉洁和高效。

七思诸侯异:韩愈提醒太宗,各地诸侯的异心可能会威胁到国家的统一和稳定,他希望太宗能够密切关注并妥善处理与诸侯的关系。

八思子孙负:韩愈关注到太宗子孙的行为和品德,他希望太宗能够教育子孙,使他们成为有德有才的继承者,以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

九思贤良少:韩愈建议太宗注重培养贤良之士,给予他们机会展示才华和参与国家事务,以提高国家的治理水平。

十思天下老:韩愈提醒太宗,老年人是国家的智囊和传统的守护者,他希望太宗能够尊重老年人,听取他们的意见,以使国家更加稳定和有序。

《谏太宗十思疏》文本思路解析--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谏太宗十思疏》文本思路解析--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谏太宗十思疏》文本解析思路臆说【正文】一、解题以下解读是从这篇文章的题目入手的,他说:文章标题往往包含很多信息,“谏太宗十思疏”这个标题,我们可以分解为“谏/太宗/十思/疏”。

其中,“谏”和“疏”表明这是一封臣下上奏帝王的奏章,而“疏”本身还有逐条陈说的意思;“太宗”是李世民的庙号,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准,开国君主一般是祖,继嗣君主有治国才能者为宗,这种称呼也比较符合魏征和李世民的君臣关系;“十思”是这封奏疏的主要内容。

那么连起来可以解释为:劝谏唐太宗(改过)的十条建议。

这种解读有一个很大的硬伤,首先,这个题目不是魏征本人所拟,乃后人所加,教材注释已明言,不存在合理与否的种种“解析”;其次,更为重要的是,“太宗”是李世民的庙号,庙号是皇帝死了以后,由后人所加,在李世民生前,魏征不可能这么称呼他,“符合魏征和李世民的君臣关系”这一推论有过度解释之嫌。

除了这个硬伤之外,苏老师对“疏”这一文体的独特性的关注似乎还不够。

他说“‘谏’和‘疏’表明这是一封臣下上奏帝王的奏章,而‘疏’本身还有逐条陈说的意思”,似乎没有注意到“臣下上奏帝王”这一独特的语境是解读这篇文章的关键所在。

浙江慈溪中学欧阳凯老师的大作——《妩媚:解读魏征的另一个视角》,其实就是从“臣下上奏帝王”这一独特的语境出发分析魏征的语言艺术看,最终得出“妩媚”这一结论的。

将“妩媚”一词用于“直言进谏”的魏征身上好像不伦不类,其实不然,这个词用的十分恰切。

据朱子南《中国文体学辞典》的看法:疏,奏文的一种。

疏,是通的意思,作为文体,是使下情上达的进谏文书。

创立于汉代。

后世又以奏疏作为群臣向君王进言文体的总称。

“使下情上达”是个“技术活”,但是,在这篇文章中,魏征处理得很好,这就是他的“妩媚”之处。

据《旧唐书》载:太宗谓房玄龄等曰:“昨皇甫德参上书言,朕修营洛州宫殿,是劳人也;收地租,是厚敛也;俗尚高髻,当是宫中所作也。

此人欲使国家不役一丁,不收一租,宫人皆无髻,乃称其意耳。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第4专题 《谏太宗十思疏》课文详细解析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第4专题 《谏太宗十思疏》课文详细解析

《谏太宗十思疏》课文详细解析《谏太宗十思疏》(以下简称《十思疏》)是唐代著名政治家魏徵的一篇奏议。

魏徵以刚正不阿、敢于直谏而名垂史册。

他同那些尸位素餐、苟合取容的封建官吏不同,有意见敢当面提,当面顶,不口是心非,不看上司的脸色行事。

后世一些诤臣,如称为青天的包拯都以他为楷模。

他不仅敢谏,而且善谏。

从唐太宗贞观初年到魏徵去世,十七八年间共上重要奏议二百多次,达数十万言。

他很注意进谏的方法和实效。

他的意见大都为唐太宗采纳,使唐太宗避免了政治上的不少失误。

唐初社会能出现号称“贞观之治”的太平盛世,作为谏臣的魏徵是有其功的。

魏徵出身于小官吏家庭,从小丧父,家境清寒,但非常好学,即使避难出家当了道士,也仍然潜心读书。

他十分关心政治,反对隋朝暴政,同情人民疾苦。

后来毅然加入了农民起义军。

投唐后,先事太子建成;玄武门之变后,才成为太宗的得力助手。

他的生活道路使他比较清醒地看到人民的力量,因此“民本”思想是他政治思想的核心。

他非常重视历史教训,认为隋文帝统一天下后,经过精心治理,不到二十年而臻于富强,可谓善始,但隋炀帝却不能善终,“恃其富强,不虞后患”,骄奢纵欲,徭役无已,邪恶的人受宠,忠正之士丧身,结果“民不堪命,率土分崩”(《贞观政要》卷一)。

因此他提出把布德施惠、礼仁诚信作为治国大纲,主张轻徭薄赋,明法慎刑。

为了保证这些政治主张得以实施,他还强调广开言路,慎选人才。

虽然他的出发点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但在当时的条件下,却顺应了历史潮流,符合人民的愿望。

《十思疏》写于贞观十一年,是魏徵奏议中十分重要的一篇,也是魏徵给唐太宗开的一剂很及时的良药。

唐太宗曾说:“朕每临朝未尝不三思,恐为民害。

”(《资治通鉴》卷一九二)他常以隋朝的暴政为戒,不敢过分使用民力,能够节私欲,明赏罚,听取下级的劝谏,甚至被誉为“从谏如流”。

到了贞观中期,生产有了较大发展,人民生活逐渐富裕,加以对外战争年年胜利,边防巩固,国威远扬,于是在一片文治武功的欢呼声中,唐太宗渐渐骄奢,渐渐忘本,特别是渐渐忘记了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渐渐对人民作威作福起来。

《谏太宗十思疏》阅读练习及答案

《谏太宗十思疏》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阅读《谏太宗十思疏》,完成下面小题。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岂望流之远,根不固而何求木之长。

德不厚而思国之治,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

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奔车朽索,其可忽乎?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所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而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

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39,不言而化。

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取材于魏征《谏太宗十思疏》)7.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君当神器之重当:主持B.能克终者盖寡克:能够C.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作:作为D.简能而任之简:选拔8.下列语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B.①必固其根本②知其不可C.①而况于明哲乎②貌恭而不心服D.①君人者②则智者尽其谋9.下列各句的句式,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A.月出于东山之上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C.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D.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10.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历代)所有的帝王,都承受了上天给予的重大使命B.怨不在大,可畏惟人引起民怨不在于事情的大小,可怕的是人民(的力量)C.总此十思,弘兹九德全面做到这十件应该深思的事,光大九种美德的修养D.文武争驰,君臣无事文臣武将争先恐后前来效力,国君就可以无所事事了11.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必修下册理解性默写全册练(解析版)-高考语文古诗文名句名篇默写

必修下册理解性默写全册练(解析版)-高考语文古诗文名句名篇默写

第12练必修下册理解性默写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谏太宗十思疏》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人们开始都能做得很好,但很少能坚持到最后。

(2)在《答司马谏议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说是王安石的行事准则,也是历史上一切改革家刚决精神的一种概括。

(3)在《阿房宫赋》中,杜牧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提出了秦国如果爱惜六国的人才,就能世代为君、安享天下这一观点。

(4)《登岳阳楼》中诗人由个人身世遭际联想到“_______________”的国事,抒发了忧国忧民的爱国之情。

【答案】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戎马关山北【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错的字有:繁,寡,戎。

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阿房宫赋》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并且还挥霍无度,将剥削来的钱财像泥沙一样的浪费掉,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揭露和控诉了秦的自私无道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六国论》中表现诸侯国先人艰苦开辟疆土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念奴娇·过洞庭》一词中,写天人合一的美妙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用“网开一面”的典故告诫唐太宗要有好生之德,不要过度狩猎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

⑤《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中,表现词人登高望远,所看到的深秋时节金陵最具典型特征的景物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谏太宗十思疏》(上课)解析

《谏太宗十思疏》(上课)解析

殷忧
竭诚 待下
吴越为 一体
——载舟
对 比 得志
纵 情
骨 肉
严 刑
傲为
比 苟免—— 喻
不怀仁
——覆舟
物行
貌恭——

不心服
研习第三段
1、朗读第三段 2、疏通文意,落实重要的字词句、自译成通
顺的现代汉语。(见课件) 3、齐读文本,分析回答问题:
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其:副词,用在句首表反问,难道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 忽 :轻视,怠慢 君:做国君诚:果真 则思知足以自戒;将 可欲:形容词作名词 想要的东西 有作,则思知止以安 则:就 以:连词 来 人;念高危,则思谦 作:兴建 安:使动用法 使……安定 冲以自牧;惧满溢, 念:想到 冲:谦虚 则思江海下百川;乐 牧:约束,修养 下:居于……之下 盘游,则思三驱以为 乐: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乐 度;忧懈怠,则思慎 以为:把……当作//认为 始而敬终;虑壅蔽, 敬:谨慎 雍蔽:被堵塞、蒙蔽 则思虚心以纳下;想 虚心:使心虚//一种谦虚的美德 谗邪,则思正身以黜 谗邪:形容词作名词 说别人坏话的人 恶;恩所加,则思无 正:使动用法,使……正身:自己 因喜以谬赏;罚所及, 黜:排斥 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恶:形容词作名词 奸恶的人
的地方”等: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③结构助词,与“为”配合表被动:今不速往,
恐为操所先 ④等于“许”,表约数:从弟子等十人所
5.以 介词 ①用、拿:虽董之以严刑 ②凭、按照:语何以至此 ③因为、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④把:故临崩寄臣以大事/则思三驱以为度 ⑤在:以八月十三日斩于市 动词 ①用、使用、任用:忠不必用为,贤不必以 ②认为:皆以美于徐公 连词 ①表目的或结果:则思知足以自戒 ②表偏正关系:则思虚心以纳下 ③表原因:以其求恩之深而无不在也 ④表并列: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谏太宗十思疏》(正稿)解析

《《谏太宗十思疏》(正稿)解析
魏徵
1
题目解说:“谏太宗”交代了写作目的; “十思”则高度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即 十种值得深思的情况;“疏”点明了文体。 本篇也称“论时政第二疏”

疏通事理,分条陈述。作 为一种文体,属古文体的奏议 类,专指臣下向国君陈述意 见的奏疏。
2
一、作者名片: 魏徴,唐代政治家。 字玄成, 巨鹿(今属河北)人。 少时 孤贫, 出家为道士。 隋末参 加瓦岗起义军,李密败,降唐。 太宗即位,擢为谏议大夫,前 后陈谏二百余事。贞观三年 ( 629)任秘书监,参与朝政, 校定秘府图籍。后封郑国公。曾提出“兼听则明, 偏信则暗”,多次劝唐太宗以隋亡为鉴,认为君好比 舟,民好比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必须“居 安思危,戒奢以俭”“薄赋敛,轻租税”。
30
总(总括)此(这)十思,宏(弘扬,使---光
大)兹(此)九德(九种德行)。简(选拔) 能(才能,有才能的人)而(表承接)任(任 用)之,择善(好的意见)而从(听从)之, 则(那么)智者尽(副词活用为动词,全部用 出)其谋,勇者竭(副词活用为动词,全部用 出)其力,仁者(仁爱的人)播(广施)其惠 (他们的恩惠),信者(忠诚的人)效(献出) 其忠。
中心论点:居安思危, 戒奢以俭
19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二段
凡百(所有的,表示总括,用于句首)元首(帝 王),承(承担)天(上天)景命(大的使命), 莫(没有谁)不殷忧(深切忧虑)而(连词,表顺 承)道著(治国之道显著),功成(一旦功业建成) 而德衰(道德衰减、弱),有善始者(开头做得好) 实繁(实在、确实多),能克终(副词,活用为动 词,坚持到底)者盖寡(大概很少)。岂(难道) 其(代词,他们)取之易(取得天下容易)而(表 并列)守之难(守住天下困难)乎?昔(当初)取 之而(连词,表顺承)有余(才能有余),今守之 而(却)不足(才能不足),何也?

谏太宗十思疏(用)

谏太宗十思疏(用)

赏析: 以设问引出分析论证,用“殷忧”和“得志”的不同心态 说明能否恭俭下人是事业成败的关键
原文: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注释:惟:只有. 覆:颠覆. 宜:应该. 深:深切. 慎:警惕. 语出: 《荀子· 王制篇》:”君者舟业,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翻译: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只是民心向背;老百姓就像水一 样,既能承载船只,也能倾覆船只,这是应该深切警惕的。
总结:反复说明人君 要得到国安,必须厚 积德义。
原文: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岂取之 易守之难乎? 注释:凡百:指所有的. 元首:指帝王. 承:承受,秉承. 景:大. 善始 者:开头做得好的. 繁:多. 克:能够. 盖:语气副词,大概. 终:坚持到底. 翻译:所有帝王,承受上天的大命,开头作得好的实在很多,能 够贯彻到底的大概很少。难道夺取天下容易守住天 下就难了吗?
一词多义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安 安定 怎么,疑问副词
项王曰:”沛公安在?”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垂拱而治 不效则治臣之罪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什么,疑问代词 安身养人 治理
惩处 医治

信者效其忠 信
诚实
愿陛下亲之信之
小信未孚,神孚福也 忌不自信
信任
信用 相信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求
魏征
每一个成功的 男人背后一定 有一个好女人
一个成功男人的 背后有时有一个 绝种好男人
唐太宗李世民曾说过: “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 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那么你知道他以谁为镜吗?
隋朝在农民起义中覆灭,给唐朝统治者敲响了警钟。 唐太宗李世民就曾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唐朝初年,为了缓和阶级矛盾, 积极纳谏。太宗起初听不进魏征直谏,发誓要杀他,后来 他悟出这是为了国家长治久安,便越听越爱听。这篇奏疏 是魏征贞观十一年写给唐太宗的。当时,经过战争后的修 养生息,经济得到了发展,人民生活也富裕起来,加上对 外战争连年胜利,边防巩固,唐太宗逐渐骄奢忘本,大修 庙宇宫殿,四处游玩,劳民伤财,就在魏征呈上此文的当 年,太宗先下令修飞仙宫,后来又诏令修建老君庙、宣尼 庙。二月巡游洛阳宫,六月巡游明德宫,十月猎于洛阳苑, 十一月又巡游怀州,狩于济源,为此民怨沸腾。魏征“频 上四疏,以陈得失”(此为第二疏),太宗猛醒,还写了 《答魏征手诏》称赞他。

《谏太宗十思疏》(用)解析教学教材

《谏太宗十思疏》(用)解析教学教材

分析问题
正面
思些什么 提出十思
文武并用 垂拱而治
解决问题
19
整体思路 思
人君当思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提出问题 为什么思 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分析问题 思些什么 诚能十思,垂拱而治 解决问题
20
读准字音
求木之长( zhǎng )者 必浚( jùn )其泉源 虑壅( yōng )蔽,则思虚心以纳下 惧谗邪( xié ),则思正身以黜( chù )恶 文武并用,垂拱( góng )而治
10
a概括历代君主能创业不能守业的普遍规律 ______善__始__者_实__繁_,_克_终__者__盖_寡________ b 以设问引出分析论证,用“殷忧”和“得志”
的不同心态能说否明恭__俭_下__人_是__事__业_成__败_的__关_键__
c 用古人的论述以__水_和__舟__ 的关系比作 _民__和_君__的关系,切中要害,令人警觉
考 答:谦冲自牧,虚心纳下,慎始敬终, 知人善任。
题 3 君王按“十思”去做会有怎样的结果?
答: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
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
治。
18
本课小结 思
固本思源(比喻)论证
居安思危, 戒奢以俭
提出问题
善始实繁 总结历史(对比)说明 克终概寡
为什么思
引出警告 反面
载舟覆舟, 所宜深慎
慎居于始…而…之敬下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 思正身以黜恶;端恩正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 ,任斥退则之奸思,恶无 择小人善以而怒从而之滥因为,刑则。智总者此刑罚尽十其思谋,奖,宏赏不勇兹当者九竭德其,力简,能仁而选拔 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何必

《谏太宗十思疏》练习(含解析)

《谏太宗十思疏》练习(含解析)

《谏太宗十思疏》练习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礼论王安石呜呼,荀卿之不知礼也!其言曰“圣人化性而起伪”,吾是以知其不知礼也。

知礼者,贵乎知礼之意,而荀卿盛称其法度节奏之美,至于言化,则以为伪也。

亦乌知礼之意哉?夫礼始于天而成于人,知天而不知人则野,知人而不知天则伪。

圣人恶其野而疾其伪,以是礼兴焉。

今荀卿以谓圣人之化性为起伪,则是不知天之过也,然彼亦有见而云尔。

凡为礼者,必诎其放傲之心,逆其嗜欲之性。

莫不欲逸而为尊者劳,莫不欲得而为长者让,擎跽曲拳,以见其恭。

夫民之于此,岂皆有乐之之心哉?患上之恶己,而随之以刑也。

故荀卿以为特劫之法度之威,而为之于外尔,此亦不思之过也。

夫斫木而为之器,服马而为之驾,此非生而能者也。

故必削之以斧斤,直之以绳墨,圆之以规而方之以矩,束联胶漆之,而后器适于用焉。

前之以衔勒之制,后之以鞭策之威,驰骤舒疾,无得自放,而一听于人,而后马适于驾焉。

由是观之,莫不劫之于外而服之以力者也。

然圣人舍木而不为器,舍马而不为驾者,固亦因其天资之材也。

今人生而有严父爱母之心,圣人因其性之欲而为之制焉,故其制虽有以强人,而乃以顺其性之欲也。

圣人苟不为之礼,则天下盖将有慢其父而疾其母者矣。

此亦可谓失其性也。

得性者以为伪,则失其性者乃可以为真乎?此荀卿之所以为不思也。

夫狙猿之形,非不若人也,欲绳之以尊卑而节之以揖让,则彼有趋于深山大麓而走耳,虽畏之以威而驯之以化,其可服邪?以谓天性无是而可以化之使伪耶,则狙猿亦可使为礼矣。

故曰礼始于天而成于人天则无是而人欲为之者举天下之物吾盖未之见也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故曰/礼始于天而成/于人天则无是/而人欲为之者/举天下之物/吾盖未之见也/B.故曰礼始于天而成/于人天则无是/而人欲为之者/举天下之物/吾盖未之见也/C.故曰礼始于天而成于人/天则无是/而人欲为之者/举天下之物/吾盖未之见也/D.故曰/礼始于天而成于人/天则无/是而人欲为之者/举天下之物/吾盖未之见也/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论”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分为两体,一曰史论,乃忠臣于传末作议论,以断其人之善恶。

高中语文必修下册课内古诗文解析谏太宗十思疏(学生版)

高中语文必修下册课内古诗文解析谏太宗十思疏(学生版)

谏太宗十思疏一、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魏征(580--643),字玄成,巨鹿(今属河北)人,唐代政治家。

曾任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谥号文贞,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因直言敢谏,辅佐唐太宗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是中国历史上最负盛名的谏臣。

著有《隋书》序论,《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等。

其言论多见《贞观政要》。

其中最著名,并流传下来的谏文是《谏太宗十思疏》。

他的重要言论大都收录在《魏郑公谏录》和《贞观政要》两本书里。

2.文化常识疏即奏疏、奏议,疏是分条陈述的意思,是臣下向国君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体。

此疏中讲了帝王应采取的统治天下的方法,含劝诚之意;后来唐太宗曾赐手诏,褒奖魏征,并将此疏置于案头,奉为座右铭。

3.文本分析(1)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译文:(2)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译文:(3)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译文:(4)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岂其取之易守之难乎?译文:(5)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译文:(6)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译文:(7)奔车朽索,其可忽乎?译文:(8)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谏太宗十思疏》(用)解析
唐太宗
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 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 知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
2
唐太宗和魏征,
一个爱才如命,善 于纳谏,是历史上的 “明君”;
一个忠心耿耿,敢 于直谏 ,是历史上的 “诤臣”。
谏:劝谏 ;
十思:是本文内容,即十条值得深思的情况
疏:疏通事理,分条陈述。作为一种文体, 属古文体的奏议类,专指臣下向国君陈述意 见的奏疏。
22
谢谢
分析问题
正面
思些什么 提出十思
文武并用 垂拱而治
解决问题
20
整体思路 思
人君当思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提出问题 为什么思 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分析问题 思些什么 诚能十思,垂拱而治 解决问题
21
读准字音
求木之长( zhǎng )者 必浚( jùn )其泉源 虑壅( yōng )蔽,则思虚心以纳下 惧谗邪( xié ),则思正身以黜( chù )恶 文武并用,垂拱( góng )而治
考 答:谦冲自牧,虚心纳下,慎始敬终, 知人善任。
题 3 君王按“十思”去做会有怎样的结果?
答: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
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
治。
19
本课小结 思
固本思源(比喻)论证
居安思危, 戒奢以俭
提出问题
善始实繁 总结历史(对比)说明 克终概寡
为什么思
引出警告 反面
载舟覆舟, 所宜深慎
• 3 提出结论:由人君地位说起,结合开头的 比喻,从反面提出自己的观点。
•中心论点:居安思危, 戒奢以俭
第二段
能够 大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深者实繁,克 终者盖寡。岂取之易守之难乎?重盖在殷忧, 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监督 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
通“震”
之以威吓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
11
a概括历善代始君者主实繁能,创克终业者不盖能寡守业的普遍规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以设问引出分析论证,用“殷忧”和“得志” 能的否恭不俭同下心人态是说事明业_成_败__的_关__键____________
c 用古人的论述以___水_和__舟_ 的关系比作 _民__和_君__的关系,切中要害,令人警觉
12
本课小结 思
固本思源(比喻)论证
居安思危 戒奢以俭
提出问题
善始实繁 总结历史(对比)说明 克终概寡
为什么思
引出警告 反面
载舟覆舟 所宜深慎
分析问题
13
辨析下面多义词的词义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安定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安 项王曰:“沛公安在”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怎么
哪儿 疑问代词 养生的东西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追求
慎居于始…而…之敬下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 思正身以黜恶;端恩正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 ,任斥退则之奸思,恶无 择小人善以而怒从而之滥因为,刑则。智总者此刑罚尽十其思谋,奖,宏赏不勇兹当者九竭德其,力简,能仁而选拔 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何必
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
魏徵
字玄成。唐朝著名_____史、学__家___、 __政__治__家_ 。隋文末学家参加李密义军,掌管文 檄。太宗时任_______、检谏校议侍大中夫。领
导周、隋各史的修撰工作,书成,升任
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魏诤征敢臣于犯颜
直谏,被称为“_______”所言多被太宗
采纳。有诗文流传于世。
5
背景
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
覆舟,所宜深慎。应该Leabharlann 苟且免于 刑法10
思考题:
1 作者认为得天下之君王为何易失人心?
• 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
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 貌恭而不心服。
2 作者如何肯定了人民的力量?
•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观点: 居安思危 戒奢以俭
求木长 固根本 欲流远 浚源泉 正 源不深 望流远 反 根不固 求木长
思国安 积德义 德不厚 思国安 臣知不可 而况明哲
伐根 求 木茂 塞源 欲 流长
人君当重 居大 亦 不念安危 奢俭
小结:
• 1 正面阐述:三个排比句,两个作比喻,一
个明事理,浅显易懂。
• 2 反面申述:紧扣上层三个排比来申述,加 上一个反问,简洁有力。
唐朝初年,唐太宗常以隋朝的暴政为戒,不敢过分 使用民力,能够节私欲明赏罚,广开言路,积极纳谏。 贞观中期,生产有了较大发展,人民生活逐渐富裕,对 外战争年年胜利,边防巩固,国威远扬,于是在一片文 治武功的武欢呼声中,唐太宗渐渐骄奢,渐渐忘本,开 始对百姓作威作福起来。尽管“百姓颇有怨嗟之言”, 可是这声音早被朝野上下歌功颂德的欢呼声淹没了。正 直的魏征对此深感担忧,贞观十一年(637)从三月到 七月,五个月内他一连给唐太宗上了四疏,劝太宗“鉴 彼之所亡,念我之所以保”,励精政道,巩固统治。
撒播
恩惠
职责
17
简析:
•1 提出“十思”的内容: 戒奢侈 (第1、2条)
戒骄傲(第3、4条)
戒纵欲(第5、6条)
戒轻人言(第7、8条)
戒赏罚不公(第9、10条)
•2 做到“十思”的好处:
人尽其能,垂拱而治.
18
1 “十思”与第一段的 观点有何联系? 答:“十思”是“积德义”的具体内容 思 2“十思”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探求
求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请求
不求闻达于诸侯
要求
积累词语
❖居安思危 戒奢以俭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载舟覆舟
15
第二课时
❖ 赏析第三自然段 ❖ 理解十思内容及意义 ❖ 文言知识积累
16
引起喜好的
第三段
东西
兴建
适可止而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虚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 以安人;念高危堵,塞 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盈养,则思江 海下百川;乐盘蒙游蔽 ,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
6
第一段
动词,
使……稳固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
远者,必浚其泉疏源通;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
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 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动主其词持,,不可, 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掌居握域中之
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
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