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部编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教学设计全套

合集下载

高一政治必修一教案

高一政治必修一教案

高一政治必修一教案【篇一:(政治精品教案)高一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全套教案】第 1 页共 150 页第 2 页共 150 页第 3 页共 150 页第 4 页共 150 页第 5 页共 150 页【篇二:高中政治必修一教学设计】篇一: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1高上全册全套教案教学设计篇二: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1教案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1精品教案全集第一章神奇的货币全章概述本章从学生最熟悉的商品、货币入手,让学生初步认识货币的产生、本质、基本职能、纸币、信用工具、外汇等经济现象及相关经济知识。

让学生通过感受生活提高认识、分析经济现象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注意学习和领会政治学研究问题的思想和方法,这对今后的学习是十分重要和有益的。

本章可分为2个框题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二、信用工具和外汇新课标要求分析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及其基本职能;解释几种常见的信用工具的用途;理解金钱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意义。

新课程学习 1.1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新课标要求(一)知识目标1、识记货币的本质、基本职能、价格、纸币等概念。

2、理解货币产生的必然性、两种基本职能的原因与区别、商品流通的含义、纸币与货币的关系、纸币发行规律。

3、运用货币知识说明如何正确对待金钱。

(二)能力目标1、从具体材料入手,逐步学会从感性到理性,从现象到本质的能力。

2、用纸币知识认识假币的违法性,提高辨别假币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树立正确地金钱观,正确地认识金钱、使用金钱。

★教学重点理解货币的本质及其基本职能、纸币。

★教学难点纸币。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建议本框题是经济生活的入口课,涉及的新概念、新原理较多,知识容量较大,学生理解起来有比较大的难度,建议用2课时时间学习。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回顾、讨论,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等活动都离不开金钱,提出问题:金钱就是经济学中的货币,本节课将从货币的产生与本质、货币的职能、纸币等方面去了解货币,从而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最新人教版高中政治的必修一教案

最新人教版高中政治的必修一教案

最新人教版高中政治的必修一教案人教版高中政治的必修一教案1[设计理念]1、教学理念:注重学生的参与、体验及感悟的过程,努力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引导学生初步地、宏观地认识以及理解和运用有关“市场经济运行的常识”。

2、教学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注意结合和联系当前我国现实经济生活中的一些具体的市场经济活动的现象,进行教学设计及完成教学过程,不断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认识分析3、教学方法:设计任务型教学过程。

将本课的逻辑明确为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两条线,通过设计合理的任务(即问题),促进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带着问题出教室”。

4、基于信息技术情境进行教学设计,将学习资源的获取、选择、整合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教材分析]本课是《经济生活》第四单元第九课第一框题——市场配置资源。

1.知识结构分析本框题的逻辑结构是:由资源的相对稀缺性引出合理配置资源的必要性——引出配置资源的两种可行的基本方式——引出市场经济的含义——从价格、供求和竞争方面介绍市场机制是如何配置资源的——引出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由市场合理配置资源需要一定的条件,引出如何规范市场秩序,尤其是建立、健全社会信用制度——为了全面地认识市场机制,引出市场机制的局限性,指出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

2.知识发生发展过程分析本框下设三目,分别讲述“市场调节、市场秩序和市场调节的局限性”。

第一目“市场调节”讲了三层意思:其一:合理配置资源的必要性;其二,市场配置资源的具体运行机制;其三,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

这一目的知识,呼应了第一单元第二课中的“影响价格的因素”、“价格变动的影响”的有关知识。

第二目“市场秩序”包含以下三层意思:其一,规范市场秩序的重要意义;其二,如何规范市场秩序;其三,对经济活动参加者进行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教育,树立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

第三目“市场调节的局限性”主要讲了两层意思:其一,有些领域是市场不能调节的;其二,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

【新教材】12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教学设计(2)-部编版高中政治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新教材】12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教学设计(2)-部编版高中政治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新教材】12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教学设计(2)-部编版高中政治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材】1.2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教学设计(2)-部编版高中政治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第二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识记:1.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2.《宣言》发表的意义;3.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4.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理解:1.空想社会主义为什么是空想;2.科学社会主义是如何创立的;3.《宣言》的主要内容;4.社会主义是如何实现了从一国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5.如何看待当今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能力目标】能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分析说明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研究,认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念。

2.核心素养【政治认同】通过研究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树立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科学肉体】通过认识无产阶级只有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才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弘扬科学精神。

【公共参与】学生通过了解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树立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理想,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中去。

教学重点:1.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汗青条件;2.科学社会主义是如何创立的。

教学难点:1.《宣言》的主要内容;2.社会主义是如何完成了从一国到多国实践的汗青性飞跃?3.如何看待当今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一)引入新课“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人类社会经历了漫长的童年,经历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进入了资本主义社会。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完成,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促进了人类思想上的巨大解放,使科学、教育、文化的发展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2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教案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2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教案

高中政治人教版新教材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二课《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教学设计第一部分:课前系统部分一、教材分析本节课为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二课第二框,本框围绕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讲述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储备、物质基础,为党和人民事业胜利发展、为中华民族阔步赶上时代发展潮流创造了根本前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第一目“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通过了解过渡时期及其总路线和总任务,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深刻领会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亿万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作出的决定性选择。

第二目“在艰辛探索中前进”主要讲述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所做出艰辛探索。

二、教学目标1.政治认同:学习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确立,认同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深刻领会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巨大历史意义,以及其承前启后的作用,社会主义作为新的社会形态具有强大生命力,从而增强社会主义社会代替资本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必然趋势的信心,增强对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制度的认同感,树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2.科学精神:辩证的看待中国在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初期探索道路的成就和曲折,能分析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培养学生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历史意义,三大改造完成后的社会主要矛盾及历史任务。

2.教学难点: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三大改造完成后的社会主要矛盾及历史任务四、教法与学法(一)教学方法:1.讲授式: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对基本知识点的讲解,以及教学情感的传递。

2.启发式:通过教师的提问或者讲述使学生产生思考与启发。

高中-政治-部编版-必修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一课-1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教案

高中-政治-部编版-必修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一课-1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教案

思想政治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1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下)教学设计【课题】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下)【课型】新授课【课时】一课时【教材分析】《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是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一课的第一框,是整本书的开篇之作。

通过学习原始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情况,引导学生认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增强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

【学情分析】高一新生对人类社会基本形态的知识有一定积累,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环节的设计要贴近学生实际,要结合学生已具备的知识,过程要有可操作性。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情况,识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系统认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进一步理解社会形态更迭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这一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能力目标:通过自主学习,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通过合作探究,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理解分析能力;通过展示成果环节,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和自我表达能力;通过对四种社会形态基本情况的分析,抽象概括出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增强理论分析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基本情况的分析,使学生感受阶级社会的剥削和压迫,体会工人阶级的苦难,从而增强学生换位思考的能力,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的认同感,坚定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

【学科素养】政治认同:认同马克思主义历史发展观和社会主义终究要取代资本主义这一历史趋势。

科学精神:正确认识社会的发展及推动因素;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遵循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

法治意识: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必要性。

公共参与:积极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

【教学重点】原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情况及生产关系的特点【教学难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教学方式】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等【课前准备】四种社会形态的图片;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事例;教学PPT;等【教学过程设计】1.1.马克思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

2020年 高中政治 部编版必修1 第一课 第二框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教案

2020年 高中政治 部编版必修1 第一课 第二框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教案

第二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情景导入学习目标托马斯·莫尔在《乌托邦》中写道:“任何地方私有制存在,所有的人凭现金价值衡量所有的事物,那么,一个国家就难以有正义和繁荣……我深信,如不彻底废除私有制,产品不可能公平分配,人类不可能获得幸福。

私有制存在一天,人类中绝大一部分,也是最优秀的一部分将始终背上沉重而甩不掉的贫困灾难担子。

”空想社会主义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产生了哪些影响?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堂。

理解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进程。

[重点·科学精神]了解当今世界的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

正确看待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更加坚定共产党信念。

[难点·政治认同]一、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1.空想社会主义(1)进步性空想社会主义作为资本主义的批判者,表达了早期无产阶级迫切要求改造资本主义社会、建立理想社会的愿望。

空想社会主义作为社会主义思想的源头,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一个历史前提。

教材“探究与分享1”提示 (1)16、17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主要特点是:对未来的理想社会制度只是一种文学描述;提出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的基本原则,如公有制、人人劳动、按需分配等,但还是一个粗糙而简单的轮廓;在设计未来理想社会方案时以手工工场为原型。

(2)18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主要特点是:认识进入理论探讨和论证阶段,并用“法典”的形式作出明确的规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探索,对私有制,特别是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批判,对私有制引起的经济上的不平等,进而导致政治上的不平等的论述,对过去所有的国家制度都是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并为富人服务的分析等,已经接近历史的实际;有了初步的阶级观点,绝对平均主义的、苦修苦炼的、禁欲主义的、斯巴达式的共产主义是其突出特点;在设计未来理想社会的蓝图时,以农村公社和手工工场为原型。

(3)19世纪初期的空想社会主义,这一时期空想社会主义发展到最高阶段,其主要特点是:批判矛头直接对准资本主义制度;理论上提出了经济状况是政治制度的基础,私有制产生阶级和阶级剥削等观点,并用这种观点去分析历史和现状,从而预测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剥削本质;在设计未来社会蓝图时以大工厂为原型,完全抛弃了平均主义和苦修苦炼的禁欲主义,使社会主义成为一种具有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社会。

2024年高中政治必修一教案

2024年高中政治必修一教案

2024年高中政治必修一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我国的政治制度,增强国家意识、民族意识和文化意识。

2.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课:我国的政治制度第一课时:我国的政治制度概述一、导入新课1.通过讨论“你了解我国的政治制度吗?”引发学生对我国政治制度的兴趣。

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相关知识,为新课内容做好铺垫。

二、新课内容1.讲解我国的政治制度,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

2.分析我国政治制度的优越性和特点。

3.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我国政治制度的运行机制。

4.讨论我国政治制度在保障国家安全、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等方面的作用。

三、课堂互动1.让学生举例说明我国政治制度在生活中的体现。

2.针对某一政治制度,让学生分组讨论其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意见。

第二课时:我国的政治制度与国家治理一、导入新课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我国政治制度与国家治理的关系。

2.提问:“我国政治制度如何保障国家治理的有效性?”二、新课内容1.讲解我国政治制度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

2.分析我国政治制度在应对国内外挑战时的优势。

3.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我国政治制度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的成果。

4.讨论如何进一步完善我国政治制度,提高国家治理效能。

三、课堂互动1.让学生就某一政治制度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进行分组讨论。

2.针对讨论成果,进行全班分享和交流。

第三课时:我国的政治制度与公民权益一、导入新课1.提问:“我国政治制度如何保障公民权益?”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相关知识,为新课内容做好铺垫。

二、新课内容1.讲解我国政治制度在保障公民权益方面的具体措施。

2.分析我国政治制度在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公民权益方面的作用。

3.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我国政治制度在保障公民权益方面的成果。

4.讨论如何进一步发挥我国政治制度在保障公民权益方面的作用。

4.2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教学设计-2020-2021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一

4.2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教学设计-2020-2021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一

思想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4.2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教学设计【课题】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课型】新授课【课时】一课时【教材分析】《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是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第四课的第二框,是对全面深化改革知识的进一步学习。

通过学习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明确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构成、地位及作用,深刻认识巩固公有制主体地位及积极稳妥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意义,理解坚持和完善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原因、措施及意义,引导学生关注时政,正确分析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透过现象看到经济本质。

【学情分析】学生对于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知识有一定了解,对于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构成有一定积累。

当然本书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所以教学环节的设计要贴近学生社会实际,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既要结合学生的阅历,又增添时政内容,探究活动要有可操作性。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及生产资料所有制,区分公有制经济及非公有制经济的构成,深刻认识巩固公有制主体地位及积极稳妥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意义,理解坚持和完善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原因、措施及意义。

能力目标:通过自主学习,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通过合作探究,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理解分析能力;通过展示成果环节,提髙学生的课堂参与和自我表达能力;通过对生产与消费辩证关系的学习,增强理论分析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本节课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认同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能够透过现象看到经济本质,增强应对经济社会的能力与信心。

【学科素养】政治认同:支持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明确坚持和完善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必要性。

科学精神:正确理解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基本理论,运用经济生活的基本理论分析经济现象。

公共参与:提髙参与经济活动的能力,自觉增强个人综合素质。

高一政治人教版必修一教案6篇

高一政治人教版必修一教案6篇

高一政治人教版必修一教案优秀6篇高一政治教学设计篇一【设计理念】本框题是本课乃至于本单元教学的落脚点。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消费,最终是为了使其以科学的态度对待消费,崇尚健康的消费方式,选择正确的消费行为,用正确消费观指导自己的消费,所以对学生的生活选择具有重要的意义。

据此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活动教学法,教师通过情境创设,让学生在做中学,引导学生自主建构正确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认知图式。

鼓励学生在合作探究、角色扮演、思考、辩论中澄清认识,在社会实践中自主探索、领会有关经济生活中包含的经济学道理,学会独立分析,增强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教材分析】1、知识分析从地位看:《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是人教版教材高一政治必修1第一单元的三课的第2个框题。

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消费的影响因素、类型和结构,而让学生学习这些内容的目的之一就是帮助其正确消费,因此,本框题在经济生活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

本框题主要从学生个人认知的角度,了解各种消费心理的基础上,自觉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因此,它在整课书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是教学的关键部分。

从具体内容看:本框题包括两目内容,“消费心理面面观”、“做理智的消费者”两个问题,其内在联系是先分析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各种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对其进行具体分析,进而引导学生践行正确的消费原则,做合理的消费者。

2、知识发生发展过程分析(1)关于消费心理认识是行动的先导,但是只有正确认识才能帮助人们进行正确的行为选择。

认识源于实际但又具有相对独立性,正确认识的形成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影响。

在经济生活中,人们的消费心理往往指导着人们的消费行为。

各种消费心理的形成是主客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且一旦形成必然会影响自己的行为选择。

所以在教学中要从生活实际出发,创设情境或提供典型案例,去分析各种消费心理的特点,呈现不良消费心理导致的不良后果,让学生体会、感悟、认同正确消费心理有利于自己的健康成长。

高中高一政治必修一教案模板(5篇)

高中高一政治必修一教案模板(5篇)

高中高一政治必修一教案模板(5篇)高中高一政治必修一教案模板(精选篇1)一、教材分析《消费及其类型》是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第三课《多彩的消费》第1课时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的类型、消费结构及恩格尔系数。

本节内容是从学生身边的消费生活入手深入浅出同时又是对前两课商品货币价格的基本结构知识的提升,又是为后面消费心理面面观、做一名理性的消费者消费与生产的辩证关系原理的展开铺垫好了基础。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类型的三种分类及其含义;消费结构与恩格尔系数的含义2、理解收入与消费水平的关系;收入分配状况与消费水平的关系;物价变动对人们消费的影响;几种消费类型的区别;恩格尔系数变化的含义3、组织学生收集资料,看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动,并说明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变动的原因。

(二)能力目标1、通过对“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的类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深入分析经济问题的能力及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2、在学习“消费结构”时,可让学生收集资料,了解我国消费结构的变化趋势,从而增强学生们关注现实生活的能力与动手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框学习,对学生进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教育,从而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影响消费的因素2、贷款消费难点:1、收入与消费的关系2、贷款消费四、学情分析我们的学生属于平行分班,没有实验班,学生已有的知识和临清第一中学的学生水平有一些差距。

有些学生上课的学习习惯不太好,注意力不集中,所以讲解时需要从学生身边案例入手,举例要生动具体贴切要多开展一些活动。

对于一些学习基础较好学生指导好他们如何分析事例,培养他们勤思考、深分析的好习惯。

五、教学方法1、分组讨论法:影响消费的因素。

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消费及其类型,初步把握教材的原理和重难点。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3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3
2.学生分享:邀请几位同学分享他们的购物经历,让其他同学猜测这些消费属于哪种类型。
3.引入主题:通过学生的分享和讨论,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消费及其类型,强调理解消费类型对理性消费的重要性。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阶段,我将详细讲解以下内容:
1.消费的概念:消费是指人们为满足生活需要而购买商品和服务的行为。
4.培养学生对消费观念的理性认识,提高消费决策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经济学原理分析消费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设计课堂实践活动,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反思消费行为,提高消费素养。
4.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建立学习平台,如班级群、论坛等,方便学生交流消费经验,共享学习资源。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本节课的导入阶段,我将通过以下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消费及其类型的学习:
1.情境创设:展示一组人们在超市购物的图片,提问学生:“你们在购物时,有没有思考过自己属于哪种类型的消费者?这些消费行为对经济有何影响?”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3.1消费及其类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消费的概念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认识到消费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2.掌握消费的类型及其特点,包括生存消费、发展消费、享受消费、有形消费和无形消费等。
3.学会运用消费类型理论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消费现象,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目消费和过度消费。
2.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学生关注绿色消费,倡导可持续发展的消费模式。

《高中政治必修一教案 全套》

《高中政治必修一教案 全套》

《高中政治必修一教案全套》高中政治必修一教案全套概述本教案全套包含高中政治必修一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计划安排。

旨在帮助教师有效进行政治教学,提高学生的研究成效。

教学目标1. 了解政治学科的基本概念和背景知识。

2. 掌握政治学科的核心理论和思想。

3. 培养学生的政治分析能力和批判思维。

4. 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和公民素养。

教学内容单元一:政治学科导引- 政治学科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政治学科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政治学科的发展历程和重要学派单元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核心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国际影响-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单元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概念和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发展和重大实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和发展单元四:法治中国建设- 法治的基本概念和核心价值观- 中国法治建设的历史进程和重大成就- 当代中国法治建设的主要任务和挑战教学方法1. 讲授: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传授基本概念和核心理论。

2.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促进思想交流和思维碰撞。

3. 实践:组织学生参与实际案例分析和社会调研,增强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

4. 演示:通过多媒体展示和实际演示,生动呈现政治问题和现象。

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考察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作业考核:布置书面作业、小组项目等,评估学生研究情况。

3. 期中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课程整体内容的综合应用和理解。

教学资源1. 教材:根据教学大纲选择权威教材,并针对课程内容进行编排。

2. 多媒体:准备多媒体设备和资源,辅助教学和呈现案例分析。

3. 图书馆:提供学生自和查阅参考资料的场所和资源。

教学计划第一周- 单元一:政治学科导引(1课时)- 课堂讲授政治学科的定义和基本概念第二周- 单元一:政治学科导引(2课时)- 课堂讲授政治学科的研究对象和方法第三周- 单元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课时)- 课堂讲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核心理论第四周- 单元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课时)- 课堂讲授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国际影响...(根据教学计划继续编排余下的课程内容和时间安排)以上是《高中政治必修一教案全套》的简要内容,详细教学内容和计划可根据需要进行进一步编写和调整。

高中统编版部编版思想政治必修一资本主义社会的演变 教学设计

高中统编版部编版思想政治必修一资本主义社会的演变 教学设计
重点
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剥削方式;经济危机的主要表现及产生原因;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主要表现;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表现
难点
培养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历程的意识;树立资本主义一定会被社会主义取代的意识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导入:《资本主义的瘟疫正从法国向美国等国扩散》
导入新课
5.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分别是什么?
小组合作学习:狄更斯在《双城记》中写道:“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有各样事物,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在直登天堂,人们还直在下地狱。”
板书
资本主义社会的演变
1、“最好”和“最坏”的时代
2、不可克服的痼疾
3、不可调和的矛盾
统编版
8、思考:当前资本主义社会存在哪些问题?新时期“员工持股计划”实施后,资本家与工人的关系有实质性的变化吗?为什么?
9、教学小结:资本主义在不同发展阶段所发生的变革,不能根治资本主义痼疾,也无法使资本主义社会摆脱周期性爆发的经济危机。
10、教师讲授:经济危机的主要表现:相对生产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经济危机的表现是:大量商品卖不出去,大量生产资料被闲置,大批生产企业、商店、银行破产,大批工人失业,生产迅速下降,信用关系破坏,整个社会生活陷入混乱。
14、教师讲授: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主要表现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主要表现
15、教学总结
学生学习思考讨论问题
培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生活化教学理念
贴近高考要求,提高学生的学科思维能力

【新教材精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教学设计(1)-部编版高中政治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新教材精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教学设计(1)-部编版高中政治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四课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第2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新时代要不忘党的初心和使命,分两步走实现中国梦。

本节课我们学习中国梦的本质和特点,要实现中国梦,需要中国人民怎样做等相关知识。

政治认同:通过学习中国梦的本质、内涵和特点,并结合中华民族追求梦想艰难曲折的道路,深刻理解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主动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梦想之中,为实现中国梦付出自己的努力,承担自己的责任。

通过学习新时代党的初心和历史使命,认识到实干才能兴邦,深刻领会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国梦和新时代党的初心和使命的的必由之路。

科学精神:深刻理解新时代党的初心和使命,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而是任重而道远,需要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培养学生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通过学习分两步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相关知识,辩证认识这个历史机遇期的机遇与挑战,最好充分的思想准备,既充满信心,又准备好走曲折的路,青年学生自觉投身实现这两步宏伟目标的大潮中,实现人生价值。

1.教学重点:中国梦的实质和特点;理解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和伟大梦想的辩证关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安排;如何实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安排。

2.教学难点:如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如何实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安排。

学生结合预习导学案预习本课,对教材进行初步了解。

【导入新课】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大国,在历史上曾长期走在世界前列。

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唯有中华文明有国有史一直传承到今天。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福全世界。

中国历史上先后出现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康乾盛世等,彰显了经济文化发展的繁荣景象和中国社会治理的博大智慧。

近代以后,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和封建统治的腐败,中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山河破碎,生灵涂炭,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难。

高中政治必修一人教版教学设计:8

高中政治必修一人教版教学设计:8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检验学生对国家财政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提高他们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选择题与判断题:设计一份包括10道选择题和5道判断题的练习,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题目内容涉及国家财政的基本概念、功能、财政收入与支出、财政政策等方面,旨在检验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
2.议论文:请学生结合所学知识,针对以下话题撰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议论文:“我对国家财政政策的认识与建议”。要求学生运用经济学原理,分析我国现实经济生活中的财政问题,并提出合理的政策建议。
3.案例分析:提供一份关于我国近年来实施的某项财政政策的案例,要求学生分析该政策的目的、实施过程及其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学生在分析过程中,要注重实证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提出自己的观点。
(二)讲授新知,500字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讲解国家财政的基本概念、功能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2.介绍财政收入的来源和种类,解释财政支出的重要性。
3.分析财政政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以及与货币政策的区别与联系。
4.结合实际案例,阐述财政政策在实际运作中的具体情况。
5.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对疑难知识点进行解答。
4.结合生活实际,设计课后实践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财政问题,并提出合理的政策建议,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5.教学过程中,注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通过课堂讨论、课后实践等活动,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大事,增强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6.创设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还要关注他们的思维品质、合作能力和情感态度。
3.案例展示:通过展示近年来我国实施的减税降费、财政支出结构优化等案例,让学生初步感知财政政策对国家经济和人民生活的实际影响。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1第二单元 生产、劳动与经营第四课 生产与经济制度教案(1)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1第二单元 生产、劳动与经营第四课 生产与经济制度教案(1)
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3)作用:在发展市场、繁荣市场、方便人民生活、吸纳私人资金、扩大就业、增加财政收入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3、坚持和完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1)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坚持和完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原因:
①它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
我国的基本 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经济制度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公有制主体地位主要体现 控制经济国民经济命脉
个体经济
非公有制经济 私营经济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外资经济
坚持和完善我国 原因
的基本经济制度 意义
要求
教学
反思
了解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公有制的实现形式,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实行这一制度的原因和意义.
④是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提高劳动力质量和生产积极性。
(3)社会再生产
社会生产是不断重复进行的,不会中断。生产过程的不断重复和更新就是再生产。
社会再生产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其中,生产过程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消费是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2、非公有制经济主要有哪些
(1)内容: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
个体经济是由劳动者个人或家庭占有生产资料,以劳动者自己劳动为基础,劳动成果直接归劳动者所有和支配的经济形式。
私营经济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和雇用劳动为基础,以取得利润为目的的经济形式。地位:它们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外资经济是指外国投资者和港澳台投资者根据我国法律法规,在我国大陆设立的独资企业以及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企业中的外商投资部分。他有利于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学习境外先进管理经验,有利于扩大就业、扩大出口,增加财政收入。 提醒学生注意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企业中的外商投资部分,不是指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企业全部资产。(2)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

【新教材精创】4.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教学设计(1)-部编版高中政治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新教材精创】4.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教学设计(1)-部编版高中政治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四课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第1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

这一重大政治论断有着充分的依据,赋予党的历史使命、理论遵循、目标任务新的时代内涵,为深刻把握当代中国发展变革的新特征,增强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自觉性坚定性,提供了时代坐标和科学依据,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本节课我们通过探究这些问题,坚定社会主义道路自信。

政治认同:通过学习新时代的丰富内涵和新时代的重大意义,认同这一新的历史方位,体会中国共产党与时代共同进步的先进性本色,自觉坚持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通过学习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深刻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变”与“不变”的关系,认同党对中国社会发展历史规律和历史趋势的高度自觉和高度自信。

科学精神:通过学习新时代的丰富内涵和新时代的重大意义,深刻理解这个论断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际,“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而不是别的什么新时代”;通过学习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辩证看待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与新时代的关系。

1.教学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丰富内涵和重大历史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社会的主要矛盾变化和基本国情的不变及其关系。

2.教学难点:理解新时代的主要矛盾的“变”与基本国情“不变”关系;新时代如何一以贯之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学生结合预习导学案预习本课,对教材进行初步了解。

【导入新课】材料一: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材料二:视频《新时代》。

探究活动一:1.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重要讲话中特别强调:“这个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而不是别的什么新时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