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桩的负摩阻力及实际工程中的处理

合集下载

桩基负摩阻力影响的浅析

桩基负摩阻力影响的浅析

桩基负摩阻力影响的浅析【摘要】负摩阻力严重影响着建筑物的安全,其大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很难准确计算其数值。

总结分析桩侧负摩阻力产生的条件、机理及影响因素,提出减少桩侧负摩阻力的方法和防治措施。

【关键词】负摩阻力;成因;影响因素;中性点;下拉力;防治措施1. 前言(1)随着人文居住环境的改善以及土地价格的不断攀升,建筑物已从多层不断的转向高层建筑,从而对地基承载力和变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越来越严格。

当土体在其自重作用下尚未完成固结,或者由于其他原因造成土体的沉降继续发展,当土体沉降大于桩的沉降时,置于这些土层中的桩会不同程度地受到负摩阻力的影响。

负摩阻力对于桩基的不利影响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2)在设计桩基时如果不考虑负摩阻力,可能会造成不利影响,如:桩端地基的屈服或破坏;桩身破坏;结构物不均匀沉降等。

然而在实际工程中,负摩阻力常常被忽视,造成工程事故。

(3)下面对负摩阻力的问题进行分析、阐述。

2. 负摩阻力的产生条件2.1负摩阻力的产生是由于桩周土的沉降变形大于桩的沉降变形而致。

而造成桩周土沉降变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1)桩穿过新沉积的欠固结软粘土或新填土而支撑在硬持力层上时,土层产生自重固结下沉。

(2)饱和软土中打入密集的桩群,引起超孔隙水压力,土体大量上涌,随后土体引起超孔隙水压力消散而重新固结时,或灵敏度较高的饱和粘性土,受打桩等施工扰动(振动、挤压、推移)影响,附加超静孔隙水压力增加,软土触变增强后又产生新的固结下沉。

(3)在正常固结粘土和粉土地基中,由于下卧砂层、砾石层中抽取地下水或其他引起地下水位降低的原因,使土层产生自重固结下沉。

(4)桩侧地面因大面积堆载或大面积填土而大量下沉时。

(5)在黄土、冻土中的桩,因黄土湿陷、冻土融化产生地面下沉。

2.2综上所述,当桩穿过软弱高压缩性土层而支承在坚硬的持力层上时最易发生桩的负摩阻力。

桩基负摩阻力可能发生在施工过程、使用前或使用过程中的任何阶段,其中发生在使用过程时最为不利。

浅析桩的负摩擦力

浅析桩的负摩擦力

浅析桩的负摩擦力摘要:现在很多工程问题和事故跟桩的负摩擦力有关,因此桩的负摩擦力是工程中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

本文针对桩基负摩擦力的成因﹑中性点位置和负摩擦力计算及其消减等问题进行讨论与分析。

关键词:桩基负摩擦力成因中性点消减一、前言工程中通过桩基将上部荷载传给基土,因此基土对桩侧面有摩擦力及对桩端有端阻力。

桩土之间相对位移不同会产生不同方向的摩擦力。

当桩相对于土有向下的位移,则在桩上产生向上的摩擦力,即正摩擦力;当桩周围土相对于桩有向下的位移,则在桩侧产生向下的摩擦力,即负摩擦力。

我们知道,正摩擦力对桩有支撑作用,而负摩擦力将会降低桩基的承载力从而成为桩的附加荷载,因此负摩擦桩在工程中存在重大隐患。

二、负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和影响因数(一)负摩擦力产生的条件由上知,当桩周围的土相对桩产生向下的位移时才产生负摩擦力,因此产生负摩擦力需要一定的条件。

发生负摩擦力的一般情况如下:1)桩穿过欠压密的软粘土或新填土,而支承于较坚硬的土层(硬粘性土﹑中密沙土砾石层或岩层)时;2)桩侧软土地面因大面积堆载而下沉;3)抽排地下水,使土体有效应力增大,从而引起桩周围土下沉时;4)高度敏感的粘土层,由于打桩使之发生触变效应;5)自重湿陷性黄土下沉和冻土融化下沉;6)在采用压桩法沉桩的桩基中,由于桩身上段在压力解除后会产生向上的回弹,将使桩侧产生负摩擦力;7)设在膨胀土地基中的桩,由于周期性季节气候变化使土产生胀缩变形;8)下桩基建成后,由于河床的大量冲刷和随后的大量沉淀淤积,形成欠固结的淤泥回淤在桩的周围,该淤泥层将随时间而固结沉降,从而将会产生一定的负摩擦力。

(二)负摩擦力的影响因数影响桩侧负摩擦力的因素很多,桩周围土层的性质和桩基沉降及地面沉降的大小﹑沉降速度﹑稳定性等都对负摩擦力大小有影响。

其中,土层的抗减强度越高,负摩擦力极限值越大;土层厚度越厚,负摩擦力越大;土层的压缩性越大,沉降速度越快,负摩擦力越大。

此外,桩基类型对负摩擦力影响也很大。

浅议桩基负摩阻力

浅议桩基负摩阻力

浅议桩基负摩阻力1.引言- 论文的背景介绍- 目的和意义阐述2.桩基负摩阻力的概念及形成机理- 桩基负摩阻力的定义- 负摩阻力形成的机理及主要因素- 负摩阻力与桩身受到的荷载关系3.桩基负摩阻力的计算方法- 基于静力法的计算方法- 基于动力法的计算方法- 基于试验方法的计算方法- 各种方法的适用范围及其优缺点分析4.桩基负摩阻力的影响因素- 桩土界面的摩擦特性影响- 土层物理力学特性影响- 施工方法的影响5.桩基负摩阻力的应用实例- 国内外实际项目中的应用- 实例中桩基负摩阻力的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分析- 实例研究成果的总结和启示结论- 桩基负摩阻力的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桩基负摩阻力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分析第一章节: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建筑物的高度、规模和复杂性也随之不断提高,更高的技术要求也在城市建筑的基础工程中得到了体现。

桩基工程是其中一项基础工程,广泛应用于高层、特大型结构或地质条件较差的建筑物中,具有承受大荷载、传递荷载的功能。

在桩基工程中,桩身所受到的摩阻力是重要的荷载分担形式之一,而负摩阻力则是桩身所受到的荷载分担形式之一。

负摩阻力指的是桩体在静态荷载作用下,土体对桩体产生的力与荷载方向相反,对于提高桩基工程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主要讨论桩基负摩阻力的影响因素、计算方法及应用实例等相关研究。

首先,介绍桩基负摩阻力的概念及形成机理,主要从负摩阻力的定义、形成机制和与荷载的关系等方面来阐述,为进一步展开研究奠定基础。

然后,提出桩基负摩阻力的计算方法。

介绍静力法、动力法和试验方法,详细介绍每种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范围,并对其优缺点进行比较分析,以期能够为实际工程设计提供一些帮助。

其次,分析了影响负摩阻力形成的主要因素,包括土层的物理力学特性、桩土界面的摩擦特性、施工方法及操作等。

本部分探讨各种因素对计算值的影响,同时提出了如何合理避免负摩阻力等问题,以期更好地处理实际工程的问题。

浅析桩基础负摩阻力的防治对策

浅析桩基础负摩阻力的防治对策

浅析桩基础负摩阻力的防治对策近几年来,部分地区的建筑物出现了裂损和倾斜现象,严重影响了建筑物的使用,若由此而引发建筑物倒塌事件,将会对居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威胁。

根据相关调查发现,建筑物结构不稳定是由桩基础不稳固造成,因为桩基础自身存在负摩阻力,降低了桩基础的荷载承受能力,从而发生不均匀沉降,由此导致建筑物不稳。

一、防治桩基础负摩阻力的重要意义随着建筑事业的迅猛发展,桩基础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建筑施工中,特别是对于软弱地基的处理,桩基础施工技术非常关键。

桩基础不仅可以承受建筑物的各种荷载,像水平荷载、竖向荷载等,更具有较大的刚度和整体性,能够增强建筑物的整体稳定。

然而桩基础的负摩阻力却降低了其承受能力,对桩基础产生了负面的影响,由于桩基础存在负摩阻力,增加了桩基础的自重,从而相应的降低了对于外荷载的承受能力,若负摩阻力过大将导致桩基础发生不均匀沉降,不仅降低建筑物的使用寿命,严重者将威胁居民的人身安全。

基于此,防治桩基础的负摩阻力具有重要意义,减少负摩阻力对桩基础的影响,不仅可以提高建筑工程质量,增加建筑物使用年限,更為人们提供了安全稳定的居住环境[1]。

二、负摩阻力产生的原因分析由于桩基础会与土体进行直接接触,两者若存在相对位移,就会产生一定的摩擦阻力,而摩擦阻力的作用将由具体位移情况决定。

桩基础会因为建筑物给予的竖向荷载而发生下沉,同时建筑地基也会受到各方面因素发生下沉,如果两者的下沉速率相同,摩擦阻力将不会产生,但是在现实情况中该种现象极少或者根本不会发生,正是由于两者发生的下沉速率不同,而造成了摩擦阻力的产生。

摩擦阻力分为两种,一种是正摩阻力,即桩基础的下沉速度较快,由于两者存在相对位移,地基会对桩基础产生向上的作用力,对桩基础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

另一种是负摩阻力,它与正摩阻力的产生正好相反,是由于地基的下沉速度过快产生的,对桩基础将产生一定的抵抗作用,降低桩基础的承载能力。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发现导致负摩阻力产生的原因,一般就是造成地基快速下沉的原因,对此进行具体的总结归纳。

地基处理桩基沉降、负摩阻力、水平承载力

地基处理桩基沉降、负摩阻力、水平承载力

0.002l0 0.007l0 0.005l0
府 溶 咋 托

单层排架结构(柱距为6m)柱基的沉降量(mm) 120
橡 蟹








4.4.1 单桩沉降的计算
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单桩沉降由三部分组成: (1)桩身弹性压缩引起的桩顶沉降; (2)桩侧阻力引起的桩周土中的附加应力以压力
扩散角,致使桩端下土体压缩而产生的桩端沉降; (3)桩端荷载引起桩端下土体压缩所产生的桩端
N0影响很小可忽略不计, P(Z)= kxxb0 =mzxb0。上式变为:
N0 H0
M0
x
承台底面
EId4x5zx0
z
dz4
其中: 5 mb1 为桩的水平变1形 /m ) 系。 数(
EI
下醚牙侨母付切各秧依秦蒸 克眷缨逸索抄捉瑞惮炼末坯 抗荧邦映临蹬蛛攀地基处理 桩基沉降、负摩阻力、水平 承载力地基处理桩基沉降、 负摩阻力、水平承载力
③ “m”法:假定地基系数Kx随深度成正比例地增长.目前我国应用较多, Kx =mz。
H0
x
t
Kx=mz
(c)”m”法
突全两颧蚤括模团护镇买 盲间足紧稀糟辈畦辐艘名 肮翰郧顺薄因献襄今亭地 基处理桩基沉降、负摩阻 力、水平承载力地基处理 桩基沉降、负摩阻力、水 平承载力
④ “c值”法:假定地基系数Kh随着深度成抛物线规律增加,即Kh =cz1/2 ,c为常数,随土类不同而异。在 我国多用于公路交通部门。
赶绪咸橱称剂湘绷零扛叫璃台 咏鸥疆容杯丘凝枣晋沈之筏峰 脑倾辩搞齐款地基处理桩基沉 降、负摩阻力、水平承载力地 基处理桩基沉降、负摩阻力、 水平承载力
换 算 深 度 h 和 最 大 弯 矩 系 数 C M (3)桩身最大弯矩及位置

浅谈负摩阻力(一)

浅谈负摩阻力(一)

浅谈负摩阻力(一)论文关键词]负摩阻力中性点成因影响因素防治措施计算方法论文摘要]负摩阻力问题严重影响着建筑物的安全,桩的负摩阻力的大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故其准确数值很难计算。

介绍和阐述桩侧负摩阻力产生的条件和机理,桩侧负摩阻力的计算方法,中性点的确定,防治和减少桩侧负摩阻力的方法。

随着人文居住环境的改善以及土地价格的不断攀升,建筑物已从多层不断的转向高层建筑,从而对地基承载力和变形要求也越来越高,越来越严格。

因此地基处理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地基处理工程中,因负摩阻力问题,造成工程事故屡有发生(建筑物出现沉降、倾斜、开裂),负摩阻力问题在我国工程实践中已变成一个热点问题。

下面对负摩阻力的问题进行分析、阐述。

一、负摩阻力的成因桩周土的沉降大于桩体的沉降!桩土的相对位移(或者相对位移趋势)是形成摩擦力的原因,桩基础中,如果土给桩体提供向上的摩擦力就称为正摩阻力;反之,则为负摩阻力。

地基土沉降过大,桩和土相对位移过大地基土将对桩产生向下的摩擦力拉力,使原来稳定的地基变得不稳定,实际荷载可能超过原来建议的地基承载力。

一般可能由以下原因或组合造成:未固结的新近回填土地基;地面超载;打桩后孔隙水压力消散引起的固结沉降;地下水位降低,有效应力增加引起土层下沉;非饱和填土因浸水而湿陷;可压缩性土经受持续荷载,引起地基土沉降;地震液化。

二、地基设计为什么要考虑负摩阻力桩周负摩阻力非但不能为承担上部荷载作出贡献,反而要产生作用于桩侧的下拉力。

而造成桩端地基的屈服或破坏、桩身破坏、结构物不均匀沉降等影响。

因此,考虑桩侧负摩阻力对桩基础的作用是桩基础设计必不可少的问题之一。

三、如何在现场测试和估算负摩阻力在桩体安装应变计这是目前测单桩负摩阻力问题的最常用的方法。

80年代,有工程运用瑞士生产的滑动侧微计(SlidingMicrometer---ISETH)来测定。

普遍的方法都是测定桩体轴力,从而推算桩侧摩阻力。

四、影响负摩阻力大小的主要因素桩周土的特性当然是首当其冲的,其次桩端土特性也不可忽视(因为其之间影响着中性点的位置问题)、桩体的形状、桩土模量比等都有影响。

桩基础负摩阻力的防治对策分析

桩基础负摩阻力的防治对策分析

桩基础负摩阻力的防治对策分析桩基础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基础类型,其优点在于可以通过加深的方法抵消土壤反力的影响,具有较好的承载能力。

在桩基础的设计与施工过程中,负摩阻力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本文将对桩基础负摩阻力的防治对策进行分析。

一、负摩阻力的原因桩基础负摩阻力又称为摩擦阻力,它的作用是接受上部荷载并将其传递到土体中。

负摩阻力的产生原因是由于桩身与周围土体之间的摩擦力,从而形成一个外形为椭圆形的摩擦带,带状区域内土体与桩壁之间的摩擦力与桩顶承载的力矩相等,从而形成一个与桩身都负向相反的阻力。

二、负摩阻力的危害由于负摩阻力的存在,可能会影响桩基础的承载能力和工程质量,进一步对工程的安全性产生风险。

具体表现如下:1、减小了桩基础的有效长,导致桩基础的承载能力降低。

2、负摩阻力发展速度快,对桩基础的稳定性造成影响。

3、负摩阻力的作用周期长,会增加桩基础的荷载变形,导致工程的整体结构变形。

三、负摩阻力的防治对策负摩阻力在桩基础建设中是无法避免的,但是在实践中可以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其负面影响,具体如下:1、正确的设计方案:在桩基础的设计阶段,应合理地选取桩身直径、长度和孔隙率等参数,争取降低摩擦带面积,从而减少负摩阻力的产生。

2、挖孔优化:桩基础的挖孔施工对桩身周围土体的影响很大,会直接影响负摩阻力的大小。

在实际工程中,可以采用泥浆壁型、套管等方式优化挖孔施工过程,使得周围土体的密实程度更高,从而减少负摩阻力的产生。

3、施工工艺优化:在桩基础施工过程中,采用预灌注法、振动沉桩等方法可以加强桩基础承载能力,同时减少负摩阻力的产生,从而达到提高工程质量的目的。

四、结论负摩阻力在桩基础建设中是无法避免的,但是可以通过优化设计方案、挖孔施工和施工工艺等手段控制其产生,降低其危害。

针对不同的工程需求,可以采取不同的对策,力求提高工程的安全性、稳定性和承载能力,确保工程质量。

基桩负摩阻力的计算过程及工程应用探讨

基桩负摩阻力的计算过程及工程应用探讨

94-2008)5.4.4 条 第 1 款 规 定,
=
=70+0.5×
=70+0.5×(18-10)×8=102Kpa ;
=
=70+
+0.5×
×8+0.5×(20-10)×7=169Kpa ;
=70+(18-10)
由规范式 (5.4.4-1) 可知:
;故取

由规范式 (5.4.4-3),取
(单桩基础),
五、基桩负摩阻力参考算例 某端承桩,采用泥浆护壁灌注桩,桩径 1000mm, 桩 长 16m, 桩 周 土 性 参 数 如 图 3 所 示, 已 知 黏 土 ξn=0.25,粉土 ξn=0.30,当地面大面积堆在为 70Kpa 时, 试算由于负摩阻力产生的下拉荷载为多少。 首先应确定计算中性点所在的位置,取 ln/l0=1.0, ln=1.0l0=1.0×(8+7)=15m。 其 次 确 定 :由《 建 筑 桩 基 技 术 规 范 》(JGJ
192
技术应用
图2 桩基负摩阻力示意图
图3 桩周土层参数示意图
四、减小桩基负摩阻力的措施 工程的质量以及安全储备是极其重要的。在实际工程 设计以及现场基础施工中,应当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小或 消除桩侧负摩阻力产生的不利影响。根据已知的工程经验, 本文总结了以下几种消除负摩阻力的典型方法 : (1)夯实法 :在工程桩施工之前,应先对新近的填 土进行地基处理,采用预压夯实,从而降低土的压缩性, 待实测土的沉降基本达到稳定,再进行后续桩基础的施工。 但是此种方法需要的时间周期比较长。 (2)地基处理法 :通过一系列的地基处理方式,对 产生负摩阻力的桩侧土层进行加固处理,消减其产生的负 摩阻力,从而提高桩基的承载力。主要的方式有深层搅拌 桩、强夯、挤密土桩等办法,降低浅层地基土压缩性,较 小其沉降量,从达到减少负摩阻力的效果。 (3)缩小桩径法 :在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下, 尽量缩小桩的直径,从而减小每根桩所承受的负摩阻力。 (4)桩身处理法 :通过对桩身进行技术处理,如使 用套管桩,或者桩与套管之间涂满润滑油 ;从而降低桩土 之间的摩擦,使得桩侧负摩阻力变小,这种处理工艺操作 起来比较简单,而且效果比较显著,安全可靠,在目前的 应用也是最广泛的。

桩基负摩阻力计算方法简析及应用

桩基负摩阻力计算方法简析及应用

桩基负摩阻力计算方法简析及应用桩基负摩阻力计算方法简析及应用摘要:目前用于计算单桩负摩阻力及确定中性点位置的常用方法有:极限分析法、荷载传递法、弹性或弹塑性理论法、剪切位移法和数值分析法等。

以往对中性点、下拉荷载以及桩基沉降问题的研究均建立在桩周土固结沉降基础之上,而对桩周土在负摩阻力中的发挥程度及方式仍未完全清楚,目前各规范计算负摩阻力时均采用极限值进行估算,使计算的下拉荷载值偏大,对于工程偏安全但不经济,如何准确计算下拉荷载是以后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桩基负摩阻力;中性点;下拉荷载;桩基沉降1、前言当桩与桩周土有相对位移或者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两者就会产生力的作用。

通常,桩体的沉降量大于桩周土的沉降量,此时摩阻力为正,桩正常承担上部结构传来的荷载。

而建筑桩基规范 5.4.2条,当桩周土的沉降量大于桩体的沉降量,此时桩侧负摩阻力非但不能为承担上部荷载作出贡献,反而要产生作用于桩侧的下拉力。

下拉力作用于桩体上,易造成桩基的不均匀沉降,导致承台应力集中,进而发生剪切破坏,对工程极为不利,在计算单桩承载力时应予以高度重视。

2、单桩负摩阻力计算:现就我国《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2008推荐使用的极限分析法予以简要论述。

2.1桩周土沉降可能引起桩侧负摩阻力时,当缺乏可参照的工程经验时,单桩负摩阻力标准值可按如下公式验算:2.1.1摩擦型基桩可取桩身计算中性点以上侧阻力为零,并可按下式验算:。

此时认为摩擦型桩中性点以上既无正摩阻力又无负摩阻力。

2.1.2端承型基桩除应满足上式要求外,尚应考虑负摩阻力引起基桩的下拉荷载,可按下式验算基桩承载力:2.2桩侧负摩阻力及其下拉荷载可按下列规定计算:4、结语(1)负摩阻力对上部结构的稳定极为不利,减小和消除负摩阻力就尤为重要。

通常在中性点以上的桩侧表面涂上特种涂料,这是现在减低负摩擦力的最有效的方法。

也可以对高压缩地基在桩基施工前进行强夯、预压固结等处理方法。

(2)中性点位置的确定与桩端土性质、桩周土层压缩性等有关,而且其是一个动态变化值,值得进一步探究。

桩基负摩阻力的试验研究

桩基负摩阻力的试验研究

桩基负摩阻力的试验研究摘要本文旨在通过对桩基负摩阻力的试验研究,探讨负摩阻力的产生机制、影响因素及其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

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分析,得出桩基负摩阻力的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为工程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桩基,负摩阻力,试验研究,影响因素,工程实践引言桩基是一种常见的地基基础形式,广泛应用于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和桥梁等工程中。

在桩基设计中,摩阻力是一个重要的力学参数,其值的大小直接影响到桩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桩基可能会产生负摩阻力,即桩周土体对桩基产生的向上摩擦力,这将对桩基的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对桩基负摩阻力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研究背景桩基负摩阻力现象通常出现在软土地基、填海地基等工程环境中,其产生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软土地基的压缩性和流变性:软土地基的压缩性和流变性会导致桩基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发生沉降,从而产生负摩阻力。

桩基的自身的重力:桩基自身的重力也会引起桩周土体的形变和位移,进而产生负摩阻力。

其他因素:例如,施工过程中的振动、地下水位的变化等因素也可能导致桩基负摩阻力现象的出现。

在工程实践中,桩基负摩阻力对桩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

若负摩阻力过大,可能导致桩基沉降加剧,甚至引发桩基失稳等问题。

因此,对桩基负摩阻力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工程实际意义。

文献综述前人对桩基负摩阻力已经进行了大量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桩基负摩阻力的产生机制:前人通过对软土地基和填海地基等工程环境中的桩基负摩阻力现象进行观察和分析,提出了多种关于桩基负摩阻力产生机制的理论和假说。

桩基负摩阻力的影响因素:影响桩基负摩阻力的因素众多,包括地质条件、桩身材料、桩基类型、施工方法等。

前人通过对这些因素进行研究,揭示了其对桩基负摩阻力的影响规律。

桩基负摩阻力的计算方法:前人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等方法,提出了多种计算桩基负摩阻力的方法。

这些方法主要基于不同的假设和条件,具有各自的应用范围和局限性。

浅谈桩基负摩阻力

浅谈桩基负摩阻力

浅谈桩基负摩阻力摘要:本文对变电站桩基设计过程中是否需要考虑桩基负摩阻力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采用工作中遇到的两个变电站工程实例进行了对比分析,思考在广东的软弱土层地区,淤泥质土等软弱土层的固结沉降引发的桩基负摩阻力的问题,证明桩基负摩阻力是不可忽略的设计参数之一。

设计人员需要知晓工程中为何会产生桩基负摩阻力,影响负摩阻力的相关因素等问题,在设计过程中予以重视,从而避免因其引起工程事故。

关键词:变电站工程;软弱土层;桩基负摩阻力1.背景广东地区很多工程的地基都存在较厚的软弱土层,如淤泥质土、淤泥质黏性土、松散状态的砂土层、未经处理的填土等,其力学性质较差,表现出欠固结性。

在这些地区,设计人员普遍采用桩来处理大型工程地基,当桩基自身的沉积远小于桩周围土体的沉降量时,周围的土体就会对桩体产生桩侧负摩阻力,并对其作用一个下拉荷载,这样非常容易造成桩身破坏或其他破坏情况。

当我们选择采用桩基础时会涉及到是否需要考虑桩基负摩阻力,如何考虑的问题,桩基负摩阻力考虑得是否得当关系到桩基承载力计算是否准确,在软土地基区域,因其固结沉降在桩侧引发的负摩阻力关系到整个工程的结构安全及工程危害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工程概况工程案例一:220千伏某某变电站位于广东省揭阳市,站址距揭阳市区约有9.0千米,距磐东镇约5.3千米,距榕江南河北岸约200米,距科技大道约60米,交通便利。

变电站站址原始地貌为平原(冲积成因),原为鱼塘及水田,后经改造现站址北部为鱼塘,南侧为荒地和种植经济作物的农田。

场地自然高程(1985国家高程)为1.82~3.52m。

根据《220千伏某某变电站施工图设计阶段岩土工程勘测报告》得知,站址场地下存在厚度为17.22~25.32米不等的淤泥层,分布较广,平均厚度为19.80米,包括平均厚度约12米的流塑性淤泥及平均厚度约6.5米的淤泥质土,计算得知变电站整个场地需填砂厚度约为5.50米,其中未考虑固结下沉深度。

桩的负摩阻力及有关问题

桩的负摩阻力及有关问题
工程±0.00标高相对于绝对标高5.90m。
场地原为滩涂。
2014~2015将场地标高由0.50填 高到3.00m(-2.90)左右。
为了方便地下室的施工,先进行了大面积卸土,卸
土到0.90m(-5.00)再进行地下室主体结构的施工。
大部分主体结构封顶后,进行土方回填,回填土厚
度1.2m~3.1m。
请专业测量队伍从2015年4月开始
到2015年9月重新进行房屋沉降监 测。
场地未覆土区域的号楼(46#~48#、54#~55#
),其累计沉降量最大值为11.4~27.5mm,最 大的沉降差为4.2~6.2mm,沉降速率最大值为 0.127mm/d。
覆土区域的号楼(尤其是40#、49#、50#、67#
1、土体不能容忍较大的剪切变形 2、桩侧极限摩阻力是被大大削弱了的 桩侧土体抗剪强度
桩在桩顶荷载不太大时,桩侧土体的
剪应变就会达到极限,产生相对滑移 ——产生刺入变形。 模拟桩基础的数值计算必须能模拟刺 入
桩侧极限摩阻力是被大大削弱了的桩 侧土体抗剪强度
群桩的实体深基础整体 验算模式 是不符合实际的瞎想 是不可能真正发生的
在实际工程设计中也常不能真正实现
桩群的整体验算是个错误的概念

桩群的整体承载力 应大于 各桩承载力的总和
一个悖论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悖论?
等代实体深基础侧面摩阻力
取桩侧极限摩阻力——太小

桩侧极限摩阻力小于土体极
限抗剪强度;
植桩(加劲组合桩)单桩承载力特高
水泥搅拌桩中插入一个小直径的预应力管桩其
软土地区的群桩,桩的上部都存在负摩阻力
工程实例:
九十年代上海古象大酒店的工程事故。 高层建筑采用37米长钻孔灌注桩,基 坑开挖13米。深基坑开挖后发现超过 40%的桩在坑底以下约13米处断裂。

减少桩基负摩阻力的方法

减少桩基负摩阻力的方法

减少桩基负摩阻力的方法嘿,咱今儿就来聊聊减少桩基负摩阻力这档子事儿。

你说这桩基负摩阻力啊,就像是个调皮捣蛋的小鬼,时不时就来给咱工程添麻烦。

那怎么对付它呢?别急,且听我慢慢道来。

咱先说说这负摩阻力是咋来的。

就好比说地面下沉了,桩子周围的土也跟着往下跑,可桩子它不能跟着跑呀,这土就拽着桩子,可不就产生负摩阻力了嘛!那怎么减少它呢?一个办法就是让桩子变得更强壮。

就跟人一样,身体强壮了,就不容易被欺负。

咱可以选用更好的桩型,让它更能扛得住这负摩阻力的折腾。

你想想,要是桩子像个大力士一样,那负摩阻力还能奈何得了它?再就是给桩子周围的土来个大改造。

咱可以把土变得更结实、更稳定。

比如说进行加固处理,就像是给土穿上一层坚固的铠甲,让它没那么容易下沉,那负摩阻力不就少了很多嘛。

还有啊,咱在设计的时候就得多长个心眼儿。

要充分考虑到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不能马马虎虎的。

就好比出门前得看看天气预报,咱设计桩基的时候也得把各种因素都想到了,这样才能更好地应对负摩阻力呀。

另外,施工过程也得严格把关。

这就像做饭一样,食材再好,厨艺不行那也做不出美味佳肴。

施工的时候要是不认真,那可就前功尽弃啦。

要保证每一个环节都做到位,不能有丝毫马虎。

咱再打个比方,减少桩基负摩阻力就像是一场战斗,我们得有各种武器和策略来应对。

选好桩型就是我们的利器,土的处理就是我们的防御工事,设计和施工就是我们的战术安排。

只有方方面面都考虑到了,才能在这场战斗中取得胜利呀!你说这负摩阻力是不是挺让人头疼的?但咱不怕呀,咱有办法对付它!只要我们用心去研究,去实践,就一定能把它搞定。

所以说啊,遇到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解决问题的决心和方法。

减少桩基负摩阻力虽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但只要我们努力去做,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咱可不能让这个小小的负摩阻力给难住了,大家说是不是这个理儿?咱得让我们的桩基稳稳地扎根在地下,为我们的工程保驾护航!。

浅谈桩基负摩阻力

浅谈桩基负摩阻力

浅谈桩基负摩阻力摘要:桩基工程中桩侧负摩阻力所产生的下拽力可能引起桩体破坏、桩基不均匀沉降等诸多工程灾害,严重影响着建筑物的安全,而桩的负摩阻力的大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其准确数值很难计算。

本文简要介绍和阐述了桩侧负摩阻力产生的条件和机理,目前桩侧负摩阻力的计算方法,中性点的确定,防治和减少桩侧负摩阻力的方法。

关键词:负摩阻力中性点成因影响因素防治措施引言:在地基处理工程中,因负摩阻力问题,造成工程事故屡有发生(建筑物出现沉降、倾斜、开裂),负摩阻力问题在我国工程实践中已成为一个很普遍的问题。

下面对负摩阻力的问题进行分析、阐述。

1负摩阻力的成因桩基工程中, 当桩体与桩周土产生相对位移时,桩侧就会产生摩阻力。

当桩体的沉降量大于桩周土的沉降量时, 摩阻力为正;当桩周土的沉降量大于桩体的沉降量时,摩阻力为负。

单桩负摩阻力作用机理如图1 所示[。

桩侧负摩阻力非但不能为承担上部荷载作出贡献, 反而要产生作用于桩侧的下拽力,称为分布于桩侧表面的荷载。

下拽力作用于桩体上, 可能会造成桩身破坏、桩端地基屈服或破坏, 以及上部结构不均匀沉降等问题。

图1单桩负摩阻力作用机理示意单桩负摩阻力一般可能由以下原因或组合造成:①未固结的新近回填土地基:桩基穿过欠固结土层后支撑在硬土层中,使得桩侧土因固结发生的沉降超过桩的沉降;②地面超载:桩侧地面受到较大的地面荷载产生的沉降超过桩的沉降;③孔隙水压力消散引起的固结沉降:群桩施工中敏感度较高的黏土受扰动,超孔隙水压力使得土体上涌,重塑后因超孔隙水压力消散而重新固结;④地下水位降低;桩侧土层地下水位大幅下降,导致有效应力增加引起土层下沉;⑤湿陷性地基:桩基穿过湿陷性土,湿陷性土因浸水湿陷导致土层发生沉降;⑥地震液化:桩基穿过液化土层,地震液化引起桩侧土沉降;⑦以压桩法沉桩后,桩身上部压力消失后发生回弹,产生负摩阻力。

影响负摩阻力大小的主要因素主要有:桩周土的特性、桩端土特性(因为其之间影响着中性点的位置问题)、桩体的形状、桩土模量比等。

浅述软土地基桩侧负摩阻力问题

浅述软土地基桩侧负摩阻力问题

浅述软土地基桩侧负摩阻力问题摘要:负摩阻力问题严重影响着建筑物的安全,桩的负摩阻力的大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故其准确数值很难计算。

介绍和阐述桩侧负摩阻力产生的条件和机理,桩侧负摩阻力的计算方法,中性点的确定,防治和减少桩侧负摩阻力的方法。

关键词:负摩阻力有效桩长中性点随着人文居住环境的改善以及土地价格的不断攀升,建筑物已从多层不断的转向高层建筑,从而对地基承载力和变形要求也越来越高,越来越严格。

因此地基处理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地基处理工程中,因负摩阻力问题,造成工程事故屡有发生(建筑物出现沉降、倾斜、开裂),负摩阻力问题在我国工程实践中已变成一个热点问题。

一、负摩阻力的产生机理及其危害桩周土的沉降大于桩体的沉降,桩土的相对位移(或者相对位移趋势)是形成摩擦力的原因,桩基础中,如果土给桩体提供向上的摩擦力就称为正摩阻力;反之,则为负摩阻力。

在软土地基中负摩阻力一般可能由以下原因或组合造成:位于桩周的欠固结黏土或新近回填土在自重作用下产生新的固结;大面积地面堆载使桩周土层压缩固结下沉;打桩后孔隙水压力消散引起的固结沉降;地下水位降低,有效应力增加引起土层下沉;非饱和填土因浸水而湿陷;可压缩性土经受持续荷载,引起地基土沉降;地震液化。

桩周产生负摩阻力问题,在我国工程实践中已变成一个热点问题,不少建筑物桩基由于存在上述三类问题的条件之一而出现沉降、开裂、倾斜,以致有的无法使用而拆除,或花费大量经济进行加固,等等。

1、对于摩擦型桩基,当出现负摩阻力对基桩下拉荷载时,由于持力层压缩层较大,随之引起沉降。

桩基沉降一出现,土对桩的相对位移减少,负摩阻力效应降低,直至转化为零。

因此一般情况下对于摩擦型桩基,可近似视中性点以上侧阻力为零计算桩基承载力。

2、对于端承型桩基,由于其桩端持力层较坚硬,受负摩阻力引起下拉荷载后不致产生沉降或沉降量较小,此时负摩阻力将长期作用于桩身中性点以上侧表面。

因此应计算中性点以上负摩阻力形成的下拉荷载,并以下拉荷载作为外荷载的一部分验算桩基承载力。

桩基负摩擦力的分析及相应处理措施

桩基负摩擦力的分析及相应处理措施

桩基负摩擦力的分析及相应处理措施摘要:桩基负摩擦力的发生将使桩侧土的部分重力传递给桩,因此,负摩擦力不但不能成为桩承载力的一部分,反而变成施加在桩上的外荷载。

容许承载力和设计桩基础时应该重视桩的负摩擦力的问题。

本文通过对桩基负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及其特性进行分析研究,给出典型的计算方法,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处理方法和防范措施。

关键词:负摩擦力中性点有效应力法1 引言在正常情况下,桩穿过软弱土层支撑在坚硬土层上的桩,一般说来桩受荷载作用后,地基土对桩的侧阻力是向上作用的。

但当软弱土层由于某种原因而发生地面沉降时,桩周土体对桩身产生相对的向下位移,这就使桩身承受向下作用的摩擦力,软弱土层通过作用在桩上的向下作用的摩擦力而悬挂在桩身上。

这部分摩擦力不但不是桩承载力的一部分,反而变成施加在桩上的外加荷载。

这种由于地面沉降引起的在桩上向下的摩擦力,称为负表面摩擦力。

在桩的下沉比地基下沉量大的部分(桩的下部),桩身上仍为向上作用的正摩擦力,正、负摩擦力变换处的位置,称为中性点。

桩的负摩擦力问题,近年来在国内外普遍受到重视。

由于未注意到负摩擦力问题,也造成过一些工程事故。

因此在实际的工程设计时,应该充分考虑桩的负摩擦力的影响。

本文对桩的负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及计算方法做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方法和防范措施。

2 负摩擦力的产生(a)(b)(c)(d)图1 单桩产生负摩擦力时的荷载传递(a)单桩;(b)位移曲线;1-土层竖向位移曲线;2-桩的截面位移曲线;(c)桩侧摩擦力分布曲线;(d)桩身轴力分布曲线桩侧负摩擦力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桩土之间相对位移的方向,在土层相对于桩侧向下位移时,产生于桩侧的向下的摩擦力。

产生负摩擦力的情况有多种情况:(1)在未固结的软土或新填土上,由于土层的自重固结而产生。

(2)由于大面积地面荷载所造成。

(3)场地地下水大量抽降,造成上部软弱土层下沉。

(4)湿陷性黄土及其他湿陷性土层湿陷引起。

桩的负摩擦力问题,实际上和正摩擦力一样,如果得知土与桩之间的相对位移以及负摩擦力与相对位移之间的关系,就可以了解桩侧负摩擦力的分布和桩身轴力和位移了。

关于桩基负摩阻力产生及优化探讨

关于桩基负摩阻力产生及优化探讨
(5)有时也会存在地下水位下降,从而产生的负摩阻力桩 基础,这时就可以通过停止降水,进而确保水位处于一种平衡 的状态。除此之外,还能够通过使用止水帷幕注浆隔水,进一 步降低负摩阻力的制约。根据这五种方法可知,不同的方法 有着不同的效果,因此在具体的使用中,相关的工作人员可以 根据不同的条件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具体的施工。
(2)由于地下水位出现变化,造成桩周土的应力变大,且 出现明显沉降时。
(3)当打进饱和软土里的桩群达到一定程度时,将造成超 孔隙水压力土体出现上涌的情况,在此后土体重新塑造时,先 前的超孔隙水压力会慢慢减弱消逝,土体会再次进行固结沉 降,由于其沉降量要比桩身沉降大,由此致使桩身负摩阻力 出现。
2 减小负摩阻力的优化措施
202
地基,应该使用强夯等方法,减少沉降的可能性,以便使工程 的质量得到极大的提升。
(3)要尽量缩小桩侧面积,在适当的情况下要使用小截面 基桩,其能够在降低阻力的同时,确保减少不必要的沉降,这 样一来就会使桩基总数增加,但在其中会有一个经济合理性 的计算问题。
(4)在对桩身实施有效的处理时,如:运用套管桩,也就是 在中性点以上部分桩身加套管,桩与套管之间涂满润滑油。 与造价较高的套管桩相比,其也可以涂抹沥青等材料,进而减 小相应的系数,从而降低桩基负摩阻力[4]。一般而言,通过使 用这种方法,可以使操作流程更加简便,相应的技术也比较可 靠,因此,值得人们大量的使用。
参考文献: [1] 龙昊鹏 . 关于带负摩阻力的桩基础探讨[J]. 建材发展导向, 2019(12):96~100. [2] 钟睿 . 负摩阻力以及桩底沉渣对旋挖桩性能的影响研究[D]. 重庆大学,2016. [3] 刘明 . 新近深厚填土桩基负摩阻力计算及特性研究[D]. 湖南 科技大学,2014. [4] 张红亮 . 深厚填土中桩基自平衡试桩法及负摩阻力研究[D]. 中南大学,2011. [5] 郑鹏一 . 建筑物桩基础负摩阻力特性研究[D]. 大连理工大 学,2008.

浅议桥梁工程中的桩基负摩阻力问题

浅议桥梁工程中的桩基负摩阻力问题

浅议桥梁工程中的桩基负摩阻力问题
,地基土对桩侧表面就会产生向上作用的摩擦阻力,这个力对桩起支承作用,称为正表面摩阻力;反之,当地基土的沉降大于桩的沉降(包括桩身压缩及桩尖下沉)时,则桩侧土相对于桩向下移动,压缩的地基土对桩侧表面产生向下作用的摩擦阻力,这个力就称之为负摩阻力。

桩基负摩阻力是桩周土产生相对于相应深度桩截面向下位移时作用于桩身的向下的力,因而在桩身分布负摩阻力的所有情况中,一般存在中性点,即该深度桩土相对位移为零、桩身摩阻力为零,另有沿桩身全为负摩阻力的情况,这种情况一般讲的是桩穿透湿陷性黄土层后随即落在几乎不压缩的持力层,如卵石和基岩等。

关键词:桩基,负摩阻力,桥梁工程
1.负摩阻力概述
一般情况下,施加于竖直桩上的垂直外荷载,将通过桩壁与土的相互作用传至桩周土和桩尖土上, 桩壁和桩周土的相对位移则会产生摩阻力。

作用于桩侧的摩阻力的方向取决于桩和其周围地基土的相对位移情况。

如果桩的沉降大于地基土的沉降时,地基土对桩侧表面就会产生向上作用的摩擦阻力,这个力对桩起支承作用,称为正表面摩阻力;反之,当地基土的沉降大于桩的沉降(包括桩身压缩及桩尖下沉)时,则桩侧土相对于桩向下移动,压缩的地基土对桩侧表面产生向下作用的摩擦阻力,这个力就称之为负摩阻力。

桩基负摩阻力是桩周土产生相对于相应深度桩截面向下位移时作用于桩身的向下的力, 因而在桩身分布负摩阻力的所有。

浅谈桩基负摩阻力

浅谈桩基负摩阻力

浅谈桩基负摩阻力摘要:本文对变电站桩基设计过程中是否需要考虑桩基负摩阻力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采用工作中遇到的两个变电站工程实例进行了对比分析,思考在广东的软弱土层地区,淤泥质土等软弱土层的固结沉降引发的桩基负摩阻力的问题,证明桩基负摩阻力是不可忽略的设计参数之一。

设计人员需要知晓工程中为何会产生桩基负摩阻力,影响负摩阻力的相关因素等问题,在设计过程中予以重视,从而避免因其引起工程事故。

关键词:变电站工程;软弱土层;桩基负摩阻力1.背景广东地区很多工程的地基都存在较厚的软弱土层,如淤泥质土、淤泥质黏性土、松散状态的砂土层、未经处理的填土等,其力学性质较差,表现出欠固结性。

在这些地区,设计人员普遍采用桩来处理大型工程地基,当桩基自身的沉积远小于桩周围土体的沉降量时,周围的土体就会对桩体产生桩侧负摩阻力,并对其作用一个下拉荷载,这样非常容易造成桩身破坏或其他破坏情况。

当我们选择采用桩基础时会涉及到是否需要考虑桩基负摩阻力,如何考虑的问题,桩基负摩阻力考虑得是否得当关系到桩基承载力计算是否准确,在软土地基区域,因其固结沉降在桩侧引发的负摩阻力关系到整个工程的结构安全及工程危害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工程概况工程案例一:220千伏某某变电站位于广东省揭阳市,站址距揭阳市区约有9.0千米,距磐东镇约5.3千米,距榕江南河北岸约200米,距科技大道约60米,交通便利。

变电站站址原始地貌为平原(冲积成因),原为鱼塘及水田,后经改造现站址北部为鱼塘,南侧为荒地和种植经济作物的农田。

场地自然高程(1985国家高程)为1.82~3.52m。

根据《220千伏某某变电站施工图设计阶段岩土工程勘测报告》得知,站址场地下存在厚度为17.22~25.32米不等的淤泥层,分布较广,平均厚度为19.80米,包括平均厚度约12米的流塑性淤泥及平均厚度约6.5米的淤泥质土,计算得知变电站整个场地需填砂厚度约为5.50米,其中未考虑固结下沉深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桩的负摩阻力及实际工程中的处理[摘要]:负摩阻力是桩基础设计时常见的问题,本文从负摩阻力的产生机理出发,探讨了负摩阻力的计算方法,给出了减小负摩阻力的措施;并结合实际工程分析了桩与承台共同作用机理在负摩阻力桩基础工程中的适用范围。

[关键字]:负摩阻力桩与承台共同作用1 前言桩基础是目前采用广泛的一种软弱地基处理方式,其承载力由桩侧土的摩擦力和桩端反力共同构成。

但是在有些地质条件下,由于某些原因,当桩周土体的沉降量大于桩本身的沉降时,桩侧表面的一部分面积上将产生负摩阻力。

负摩阻力对桩产生下拉作用,致使桩基的荷载增加,变相的降低了桩的承载力,使其沉降加大,严重时会导致建筑物的损害或破坏,由于设计人员忽略了负摩阻力的影响从而引起的工程事故不在少数。

本文对桩的负摩阻力的产生条件及其特性进行分析,探讨了桩负摩阻力的计算方法。

正常情况下,计算桩基础的承载力时,假定上部荷载通过承台传递给桩,然后再传给地基,并不考虑承台底部土的承载作用。

但是,在某些地基土层中,往往在1m左右的根植土下有2-5m的粉质粘土硬壳层,再往下则是10几米甚至20几米的淤泥层。

在这些场地的工程中,一般是采用桩基础进行地基处理,但是由于负摩阻力的存在,正常桩长的单桩承载力往往比较小,布桩很密而且造价比较高;如采用表层换土后作浅层基础,由于硬壳层厚薄不均,填土厚度及质量均难以控制,容易使基础沉降过大或沉降不均匀,影响正常使用。

对于这类场地,由于采用的桩基一般是摩擦型桩,桩与桩间土的变形是相互影响的,桩间土具有一定的承载力,而承台承担的荷载将是可观的。

因此本人认为,在这样的工程中,考虑桩与承台共同工作承担上部荷载是安全合理的,而且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

2 负摩阻力产生机理、特性及其对桩基的影响分析布置在土体里的桩,正常情况下由于上部荷载的作用,桩的沉降速率(或沉降量)大于桩周土的沉降速率(或沉降量),桩周土对桩的侧表面产生向上的摩擦阻力,称之为正摩阻力;反之,当由于以下几种情况:1)桩穿越较厚松散填土、自重湿陷性黄土、欠固结土、液化土层进入相对较硬土层2)桩周存在软弱土层,临近桩侧地面承受局部较大的长期荷载,或地面大面积堆载3)由于降低地下水位,使桩周土中有效应力增大,并产生显著压缩沉降4)冻土融化使得桩周土的沉降速率(或沉降量)大于桩的沉降速率(或沉降量)时,桩周土将对桩产生向下的摩阻力,称之为负摩阻力。

在桩身某一深度处,桩周土与桩的沉降一致,该处称为中性点。

中性点是正、负摩阻力的分界点,且在该处桩身轴力最大。

负摩阻力的存在对桩基性能的不利影响可以概括为3个方面:负摩阻力的存在造成桩侧正摩阻力减小,从而引起桩基有效承载力的降低;负摩阻力的出现大大减少了桩周土提供的荷载抗力,使桩的承载力依靠中性点以下的桩周土和桩尖土来提供,使得桩端土体沉降增加从而引起桩基沉降增加;负摩阻力形成了对桩基的附加荷载,造成桩身轴力增加,降低了桩身强度的安全度。

从桩基的工作状况来看,负摩阻力的影响对摩擦型桩和端承型桩有所区别(一)摩擦型桩。

在负摩阻力的作用下,摩擦桩会产生附加沉降,而桩的附加沉降使得桩土之间的相对位移关系发生变化并使桩的中性点上移。

中性点上移导致使得桩身下部出现正摩阻力的桩身长度增加和正摩阻力总量增加,出现负摩阻力的桩身长度减少和负摩阻力总量减少。

在桩和土的沉降都稳定的情况下,负摩阻力引起的桩基的下拉荷载、桩的中性点位置和摩阻力沿桩身的分布才能稳定下来。

负摩阻力对摩擦型桩承载力的影响不是直接的,当上部结构对于沉降或者不均匀沉降要求不太严格时,桩可以通过沉降的增加来减轻甚至消除负摩阻力的不利影响;而当上部结构对于沉降或者不均匀沉降要求比较严格时,负摩阻力带来的不利影响可能会造成建构筑使用上的问题。

另外,由于软土的沉降需要很长时间才能稳定,桩土间的相互作用也就需要很长时间才能稳定。

此外,自然条件的变化(如地下水位的变化等)也会对负摩阻力的发展产生影响。

因此,对带负摩阻力的摩擦型桩而言,沉降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稳定。

在摩擦桩中,负摩阻力对桩身轴力的不利影响表现为变动的、可调节的。

带负摩阻力的摩擦型桩中,桩身最大轴力的增幅和位置随着中性点位置的变化而变化,随着中性点位置的稳定而趋于稳定。

不过,桩身最大轴力的增幅的调节时被动的,它与桩周土的相对位移有关,而与桩身轴力本身无关。

桩基规范(JGJ94-2008)中规定,对于摩擦型桩,不计中性点以上土层的下拉荷载,也不计这部分土层的正摩阻力。

这一规定时建立在桩基产生附加沉降的基础上的。

所以,对于沉降(不均匀沉降)敏感的上部结构,这样的规定是偏于不安全的。

笔者认为,摩擦型桩中负摩阻力的影响应当根据上部结构对承载力和沉降的不同要求而作出相应的规定才是合理的。

(二)端承型桩。

对于端承型桩,由于桩端持力土层压缩模量较大,桩的沉降很小,并且负摩阻力产生的附加荷载作用下出现的附加沉降也很小,桩土间的相对位移关系也基本上不会变化,在土体沉降趋于稳定的过程中桩土共同作用而造成的中性点位置的变动也就很小。

因此,负摩阻力对于端承型桩的影响比摩擦型桩要直接的多。

对于端承型桩中桩土共同作用不明显,这部分附加荷载也就很难减少或消除,附加荷载对桩身强度和承载力有明显的不利影响。

对于端承型桩,负摩阻力对桩身轴力的不利影响表现为稳定的、长期的。

这样的特点使得附加荷载如同固定荷载一样长期作用在桩身上。

附加荷载必须与上部荷载叠加作为桩身强度的设计荷载,才能保证桩身强度的安全度不至于降低,这是在带负摩阻力桩基的设计中应当重视的一个问题。

3 负摩阻力的计算自20世纪以来,国内外对桩基的负摩阻力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但由于桩土体系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力学体系,其工程设计方法迄今仍然时半理论半经验的。

目前设计上对摩阻力问题的考虑主要采取的措施为:把中性点以上或整个桩的正摩阻力略去不计、适当降低单桩承载力或者提高安全系数。

但这些办法多是从理论计算或者是按照经验确定的,最可靠的方法还是现场测定桩基负摩阻力。

但是,由于时间、资金等原因,不是每个工程在设计前都能够进场测定。

国内外的学者结合施工进行经验研究,进一步完善理论计算,探求出了一些切合实际的计算方法。

目前,对负摩阻力计算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一)有效应力法。

有效应力法是计算负摩阻力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最接近实际情况的,其计算方法如下:n 00f k tg tg δϕβϕ==其中,β为土的负摩阻力系数,β=0.2~0.5α。

系数β主要有土质条件确定,同时与桩型(材料、表面状态、桩端形式及尺寸等)、沉桩方法、支撑条件等因素有关,一般应由实验确定。

(二)对于软粘土层,太沙基建议按以下公式计算:u 1f=q 2式中:f ——负摩阻力强度(kPa )u q ——软粘土层的无侧限抗压强度(kPa )(三)根据标准贯入实验锤击数确定(对砂土):n 1f N 35=+ 式中:N ——63.5N 标准贯入击数。

4 减小负摩阻力的措施及桩与承台共同作用机理在负摩阻力桩基工程中的应用目前,对有负摩阻力的桩基工程,施工上均有相应的措施来减少负摩阻力。

对于预制桩,一般采用涂层的办法减少负摩阻力,即对中性点以上的桩身部分涂以软沥青涂层。

桩受到负摩阻力时,涂层便会产生剪应变,从而降低桩土间的摩擦系数,减小负摩阻力。

这种办法可以大大降低负摩阻力(降低70%-80%的负摩阻力)。

对灌注桩,可采用以下2种措施:(一) 在沉降土层范围内插入比钻孔直径小5~10cm 的预制混凝土桩段,预制桩外围充填以稠度较高的膨润土泥浆以形成隔离层。

在泥浆护壁成孔的情况下,可在浇筑完下端混凝土后,填入高稠度膨润土泥浆,然后插入预制混凝土桩段。

(二) 在干作业成桩条件下,可采用双层筒形塑料薄膜预先置于钻孔沉降涂层范围内。

然后在其中浇注混凝土,使塑料薄膜在桩身与孔壁之间形成可自由滑动的隔离层。

以上措施均可以有效的降低负摩阻力,减少工程桩的数量,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

但是,在某些特定的地质情况下,主要是江浙一带,地表下往往在1m 左右的根植土下有2-5m 的粉质粘土硬壳层,再往下则是10几米甚至20几米的淤泥层,笔者曾经在参与设计的2个变电站工程遇到过这种情况。

在这类地质条件下,30多米直径500mm 的桩单桩承载力往往只有200kN 不到,如果还是仅仅考虑桩身单独承担上部荷载的话,工程桩的数量将是一个恐怖的数字。

事实上,由于硬壳层的存在,桩间土的承载力是相当可观的,只是沉降无法避免会比较厉害。

在上部荷载的作用下,桩和承台产生相同的沉降,此时桩身压缩变形与桩基沉降变形相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此承台下的硬壳层受到相应的压缩产生反力,承担了部分的上部荷载,其承担的上部荷载数值由桩基的沉降量决定。

在这些工程中,采用桩与承台共同作用的假定是安全合理的,并且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5 结语目前在实际工程中,由于负摩阻力的存在,还经常有桩身强度和桩基承载力方面的安全度低于正常状态下桩基安全度的问题。

而且,负摩阻力对于桩基承载力和沉降的影响随侧阻力和端阻力分担荷载比、桩周土沉降的均匀性、建筑物对不均匀沉降的敏感程度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别。

负摩阻力对建筑物会产生许多较为隐蔽的危害,作为勘察、设计人员,在工程中应充分考虑其不利影响,保证工程的安全可靠。

参考文献:【1】建设部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2】赵明华桥梁桩基计算与检测[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3】林天健、熊厚金、王利群《桩基础设计指南》[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 【4】孙军杰、王兰民《桩基负摩阻力研究中几个基本理论问题的探讨》[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