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用法禁忌

合集下载

50种常用中药材性味归经、功效应用、用法用量、用药禁忌。

50种常用中药材性味归经、功效应用、用法用量、用药禁忌。

50种常用中药材性味归经、功效应用、用法用量、用药禁忌。

序号名称性味归经功效应用用量用法用药禁忌1老鹳草味辛、苦,性平;归肝、肾、脾经具有祛风湿,通经络,清热毒,止泻痢的功效。

主治风湿痹证,泄泻,痢疾,疮疡。

内服:煎服,9-15g;或熬膏、酒浸服。

外用:适量。

注意事项:脾胃虚寒者忌用。

2败酱草味辛、苦,性微寒;归胃、大肠、肝经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祛瘀止痛的功效。

主治肠痈肺痈,痈肿疮毒,产后瘀阻腹痛。

内服:煎服,6-15g。

外用:适量。

注意事项:脾胃虚弱者慎用。

《本草汇言》:“久病胃虚牌弱,泄泻不食之症,一切虚寒下脱之疾,咸忌之。

”3木通味苦,性寒;归心、小肠、膀胱经具有利尿通淋,清心火,通经下乳的功效。

主要用于热淋涩痛、水肿、口舌生疮、心烦尿赤、经闭乳少、喉痹咽痛、湿热痹痛等。

内服:煎汤,3-6g;或入丸、散。

饮食禁忌:1、忌食油腻生湿之物。

2、忌食酸辣刺激性食物,如烈酒、原醋辣椒、酸味水果李、杏等。

注意事项:孕妇慎用。

4荠菜味甘、淡,性凉;归肝、脾、膀胱经具有利水消肿,明目,止血的功效。

主治水肿证、肝热目赤,目生翳膜、血热出血、淋证、崩漏等。

内服:煎汤,15-30g;鲜品60-120g;或入丸、散。

外用:捣汁点眼。

注意事项:孕妇禁用。

5臭梧桐味辛、苦、甘,性凉;归肝经具有祛风湿,通经络,平肝的功效。

主治风湿痹证,风疹,湿疮,头痛眩晕。

内服:煎服,5-15g;研末服,每次3g。

外用:适量。

用于高血压病不宜久煎。

注意事项:臭梧桐经高热煎煮后,降压作用减弱。

6荷叶味苦,性平。

归肝、脾、胃经主要有清热解暑,升发清阳,散瘀止血的功效。

3~10g。

荷叶炭3~6g。

注意事项:《本草从新》:“升散消耗,虚者禁之。

”7生铁味辛,性凉;归肝、心经具有平肝镇惊的功效。

主治肝郁火盛之怒狂阳厥证所致癫狂,热病痰内服:煎服,30-60g。

或入丸、散剂。

外用:研末调敷。

注意事项:肝虚及中焦虚寒者慎用。

落壅发狂,头痛;易惊善怒,失眠,疮疡肿毒,关节酸痛或扭伤疼痛等。

400种中药材性味归经、功效应用、用法用量、用药禁忌。

400种中药材性味归经、功效应用、用法用量、用药禁忌。

400种常用中药材性味归经、功效应用、用法用量、用药禁忌。

序号名称性味归经功效应用用量用法用药禁忌1鹿角味咸,性温;归肾、肝经具有补肾阳,益精血,强筋骨,行血消肿的功效。

主治肾虚腰脊冷痛,阳痿遗精,崩漏,白带,尿频尿多,阴疽疮疡,乳痛肿痛,跌打瘀肿,筋骨疼痛。

内服:煎汤,5-10g;研末,每次1-3g;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磨汁涂、研末撒或调敷。

熟用偏于补肾益精,生用偏于散血消肿。

注意事项:1、阴虚火旺者禁服。

2、《本草经疏》:无瘀血停留者不得服,阳盛阴虚者忌之,胃火齿痛者不宜服。

3、《得配本草》:命门火炽,疮毒宜凉者,并忌之。

2白芍味苦、酸,性微寒;归肝、脾经具有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的功效。

主治肝血亏虚,月经不调,肝脾不和,胸胁脘腹疼痛,四肢挛急疼痛,肝阳上亢,头痛眩晕等。

内服:煎汤,5-12g;或入丸、散。

大剂量可用15-30g。

平肝阳宜生用;养肝柔肝宜炒用。

1、中药配伍禁忌:恶芒硝、石斛,畏鳖甲、小蓟,反藜芦。

2、中西药配伍禁忌:(1)不宜与降血压药合用,以防出现直立性低血压等。

(2)不宜与强心苷药物合用,药效累加,增加毒性。

(3)与肝素、华法林、阿司匹林等药物合用可增加出血倾向。

(4)茶碱可以减弱白芍对肠收缩的抑制作用,不宜同用。

注意事项:1、白芍属寒凉之品,凡外感风寒、内伤生冷,脾胃虚寒、肾阳虚衰等证不宜单味药大量服用。

妇人月经不调属虚寒者不宜单味药大量服用;气虚自汗,阳虚汗出者忌用。

2、白芍酸寒收敛,伤寒病在上焦之阳结、疹子忌用。

3、白芍有中枢神经抑制作用,昏迷患者忌用;婴幼儿、老年人不宜大量长期服用。

4、孕妇产后不宜单味药大量服用。

3黄芪味甘,性微温;归脾、肺经具有健脾补中,升阳举陷,益卫固表,利尿,托毒生肌的功效。

主治脾气虚证,肺气虚证,气虚自汗证,气血亏虚,疮疡难溃难腐,或溃久难敛等。

内服:煎服,10-20g,大剂量30-60g。

固表止汗、托疮排脓、生肌敛疮、利水退肿宜生用,补脾益气升阳宜炙用。

中药材的使用禁忌有哪些需要注意

中药材的使用禁忌有哪些需要注意

中药材的使用禁忌有哪些需要注意中药材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它们为维护人们的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中药材的使用并非毫无禁忌,了解并遵循这些禁忌对于确保用药安全和有效至关重要。

首先,中药材的使用需要考虑个体差异。

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对药物的反应也会有所差异。

例如,过敏体质的人在使用某些中药材时,可能会出现过敏反应,如皮肤瘙痒、红肿、呼吸困难等。

常见的容易引起过敏的中药材有花粉类(如蒲黄)、动物类(如地龙、蝉蜕)等。

因此,在使用中药材之前,特别是首次使用时,要密切观察身体的反应。

其次,妊娠和哺乳期妇女在使用中药材时需要格外谨慎。

一些中药材具有活血化瘀、通经走络、泻下等作用,可能会导致孕妇流产或影响胎儿的发育。

比如,红花、麝香、三棱、莪术等中药材,孕妇应避免使用。

而哺乳期妇女使用某些中药材后,药物成分可能会通过乳汁传递给婴儿,从而对婴儿产生影响。

再者,中药材的使用剂量也是一个重要的禁忌。

中药材的剂量并非越大越好,过量使用可能会导致中毒或不良反应。

比如,附子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等功效,但如果使用过量,可能会导致心律失常、血压下降等中毒症状。

此外,一些中药材含有毒性成分,如雄黄、朱砂等,使用时更需要严格控制剂量,遵循医嘱。

另外,中药材的相互作用也不容忽视。

当同时使用多种中药材时,它们之间可能会发生相互影响,增强或减弱药效,甚至产生不良反应。

例如,甘草不宜与海藻、大戟、芫花等同时使用,否则可能会产生毒性反应。

因此,在使用复方中药材时,一定要了解其中各种药材的相互作用。

中药材的使用还需要考虑病情的特点。

对于实证、热证患者,应避免使用温热性质的中药材,如肉桂、附子等;而对于虚证、寒证患者,则应慎用寒凉性质的中药材,如黄连、黄芩等。

如果用药不当,不仅不能治疗疾病,反而可能会加重病情。

在使用中药材的过程中,饮食禁忌也是需要注意的一个方面。

有些中药材在服用期间需要避免食用某些食物,以免影响药效或产生不良反应。

中药材的配伍禁忌与注意事项

中药材的配伍禁忌与注意事项

中药材的配伍禁忌与注意事项中医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其中药材作为中药的主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药效与疗效。

在使用中药时,合理的配伍是非常重要的,而药材的配伍禁忌与注意事项更是需要严格遵守的。

本文将介绍中药材配伍禁忌与注意事项,以便读者在使用中药材时能够正确地搭配使用,避免产生不良的药物反应。

一、配伍禁忌1.反应性禁忌有些药材在配伍时,会产生不良的反应,甚至会削弱药效或加重不良反应。

例如,生地黄与虎杖同用会致中毒;甘草与龙骨同用会导致呕吐等。

因此,在配伍时需要避免这些禁忌。

2.相互制约禁忌有的药物在性质上会相互制约,互不兼容。

例如,黄连与鲜地黄同用会使药效互相抵消;人参与附子同用会加重中毒反应。

因此,在配伍时需要避免这些相互制约的禁忌。

3.相似禁忌一些药物在性质上十分相似,相似性太高的药材搭配在一起使用会导致过度强化某种功效或产生负面反应。

例如,黄连与黄芩同用会产生胃肠刺激;花椒与胡椒同用会导致胃肠道不适。

因此,在配伍时需要避免这些相似性禁忌。

二、注意事项1.遵医嘱用药在使用中药材之前,一定要先咨询专业中医师的意见,严格按照医嘱用药。

因为不同体质的人群对药物的反应是不同的,专业中医师能够根据个人的体质、病情等情况来确定合理的用药方案。

2.准确辨别药材质量药材的质量直接关系到疗效,所以在购买药材时一定要选择正规的药店或药材市场购买,并严格查看药材的产地、质量证明等信息,以确保药材的质量符合标准。

3.注意药材的储存与炮制药材的储存与炮制非常重要,不同的药材有不同的储存与炮制方法,而错误的储存和炮制会导致药效的降低甚至完全失效。

因此,在使用药材之前,需要了解并遵守药材的储存与炮制要求。

4.避免过量使用中药材虽然是天然药材,但并非所有都能无限制地使用。

一些药物的剂量过大,会导致药物过度累积而产生毒副作用。

因此,在使用中药材时要遵守剂量的使用,切忌贪多嚼不烂。

5.留意不良反应在使用中药材的过程中,如果出现身体不适、药物过敏等不良反应,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的建议。

中药材使用禁忌何时不宜连续服用生地

中药材使用禁忌何时不宜连续服用生地

中药材使用禁忌何时不宜连续服用生地中药材使用禁忌:何时不宜连续服用生地生地,又称鸡骨草,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它具有滋阴、清热、养阴等功效,常用于治疗肝肾阴虚、阴道炎等疾病。

然而,像其他中药材一样,生地也存在一些使用禁忌,不适宜连续服用的情况。

本文将详细探讨中药材生地的使用禁忌,以帮助读者正确合理地使用生地。

一、孕妇禁用孕妇是生命的孕育者,在怀孕期间需格外注意保健。

虽然生地有一定的药效,但它并不适合孕妇食用。

一方面,生地具有滋阴清热作用,容易引起孕妇的体内阴虚热盛,增加流产的风险;另一方面,生地具有下胎作用,可能导致胎儿发育异常或流产。

因此,孕妇在怀孕期间应避免连续服用生地。

二、脾胃虚寒者慎用生地具有补肝肾、滋阴清热的功效,适用于肝肾阴虚型疾病。

但对于脾胃虚寒者来说,生地属于寒凉补品,过量或者连续服用可能导致脾胃功能衰弱。

脾胃虚寒者常出现胃寒胃痛、腹泻、食欲不振等症状,此时不宜连续服用生地。

三、便秘者慎用生地具有滋阴养阴的功效,能够润燥通便。

然而,对于久治不愈的顽固性便秘患者来说,连续服用生地可能适得其反。

生地的滋阴养阴作用较强,如果连续服用时间过长,可能导致脾胃功能不足,久而久之可能加重便秘症状。

四、感冒发热时不宜使用生地具有清热作用,在感冒发热等病情时,连续服用生地可能阻碍身体的发热过程,抑制体温调节,增加病情恶化的风险。

因此,在发热时期,应暂停服用生地,避免对病情的不当干预。

总之,生地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一定的药效,但也存在一些使用禁忌,不适宜连续服用的情况。

孕妇、脾胃虚寒者、便秘患者以及感冒发热期间的人群,都应谨慎使用生地。

在使用中药材时,要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合理选择适宜的药材和用法,以确保疗效的最大化,同时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中药材使用注意事项服用人参时的注意事项与禁忌

中药材使用注意事项服用人参时的注意事项与禁忌

中药材使用注意事项服用人参时的注意事项与禁忌在医学领域,人参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被广泛应用于调理人体,提升免疫力和改善肌体健康。

然而,在服用人参之前,人们应该注意一些使用注意事项与禁忌,以确保其安全有效地发挥作用。

1. 寻求专业建议:在服用人参前,建议咨询专业中医师或医生,特别是对于有长期疾病或慢性疾病的人群,例如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

由于人参具有一定的药性,专业医师可以根据个体状况为您提供准确的用药建议。

2. 注意服用剂量:人参的服用剂量应根据个体情况和用途而定。

一般情况下,成人每次服用的人参量约为2-9克。

在开始服用之前,了解并遵循正确的剂量指导,以免过量使用。

3. 配伍禁忌:人参在与某些药物同时服用时可能产生相互作用,因此需要避免以下情况的搭配:a. 与芥子、荞麦、萝卜等辛温食物同时食用,以免导致上火或加重病情;b. 与石蜡、矿物油等化学物质同时使用,以免发生中毒;c. 与泻药、咖啡因等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减弱人参的药效;d. 与抗凝药物、免疫抑制剂等药物同时使用,应谨慎,以免相互干扰药效。

4. 服用时间:人参一般宜在早上或中午空腹时服用,以利于其吸收和发挥作用。

晚上或睡前服用可能会导致兴奋或失眠等不良反应。

5. 需要注意的人群:a. 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不宜服用人参,以免对身体造成负面影响;b. 高血压患者、过敏体质者、出血性疾病患者、感染性疾病患者等应避免使用人参;c. 对人参过敏或有其他草药过敏史的人群应慎重使用。

6. 储存注意:人参应储存在阴凉、干燥、通风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环境。

同时,避免长时间存放,以保持其药效。

在使用人参时,还需要了解并遵守包装上的使用说明和注意事项。

如果出现不适症状或持续不良反应,请立即停止使用并尽快就医。

人参是一种珍贵的中药材,但只有正确使用和遵循相应的注意事项与禁忌,才能更好地发挥其药用功效,为我们的健康提供保障。

中药材的临床应用有何禁忌

中药材的临床应用有何禁忌

中药材的临床应用有何禁忌中药材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为保障民众的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中药材的使用并非毫无禁忌,若不加以注意,可能会影响疗效,甚至对身体造成损害。

首先,中药材的使用需要考虑个体差异。

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对药物的反应也有所差异。

例如,过敏体质的人在使用某些中药材时,可能会出现过敏反应。

常见的过敏症状包括皮肤瘙痒、红肿、起疹子,严重的可能会导致呼吸困难、过敏性休克等。

因此,在使用中药材之前,医生通常会详细询问患者的过敏史,以避免潜在的风险。

其次,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在使用中药材时需要特别谨慎。

许多中药材可能会对胎儿或婴儿产生不良影响。

比如,活血化瘀类的中药材,如红花、桃仁等,可能会导致孕妇流产;某些具有毒性的中药材,如附子、雷公藤等,也可能对胎儿的发育造成损害。

在哺乳期,一些中药材的成分可能会通过乳汁传递给婴儿,影响婴儿的健康。

再者,中药材的剂量和使用时间也有严格的限制。

一些人认为中药材是天然的,多吃一点也无妨,这种观念是错误的。

过量使用中药材可能会导致药物中毒。

例如,关木通含有马兜铃酸,长期或过量使用可能会损害肾脏功能。

同样,使用时间过长也可能会引起问题。

比如,长期使用大黄来通便,可能会导致肠道功能紊乱,形成依赖。

不同的中药材之间也存在相互作用的问题。

当同时使用多种中药材时,它们之间可能会发生协同或拮抗作用。

例如,人参和莱菔子不宜同时使用,因为莱菔子会削弱人参的补气作用。

在开具中药方剂时,医生需要充分考虑各种药材之间的相互关系,以确保疗效和安全性。

另外,中药材的使用还需要考虑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

对于患有某些疾病的患者,某些中药材可能是禁忌的。

例如,患有高血压的患者,在使用具有升阳作用的中药材时需要谨慎;糖尿病患者在使用含糖量较高的中药材时,也需要注意控制剂量。

还有,中药材的炮制方法也会影响其临床应用。

经过不同的炮制方法,中药材的药性和毒性可能会发生改变。

例如,生半夏有毒,但经过炮制后的法半夏和姜半夏,毒性大大降低。

中药材的副作用与禁忌使用

中药材的副作用与禁忌使用

中药材的副作用与禁忌使用中药作为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传统医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然而,尽管中药有许多疗效显著的优点,但其使用也存在一些副作用和禁忌。

本文将对中药材的副作用和禁忌使用进行探讨。

一、中药材的副作用1.过敏反应中药材中的某些成分可能引起过敏反应。

人们对某些中药材可能出现皮肤瘙痒、红肿、头晕等不适症状。

因此,使用中药材时,需注意是否有过敏史,如有过敏史则应慎重使用。

2.肝毒性某些中药材具有肝毒性,长期或过量使用可能对肝脏造成损伤。

例如,一些中药材中含有毒性物质,如果使用不当或过量使用,可能导致肝功能不全。

因此,使用中药材时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并注意控制用量。

3.药物相互作用中药材与西药之间可能发生药物相互作用,影响药效或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

如某些中药材可能加强或减弱其他药物的作用,导致治疗效果不佳或出现不良反应。

因此,在使用中药材的同时,必须告知医生所使用的其他药物,以避免药物相互作用的发生。

二、中药材的禁忌使用1.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儿童的身体较为脆弱,对中药材的耐受性可能较差。

中药材的成分可能通过胎盘或母乳传递,对胎儿或婴儿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这些人群在使用中药材时需慎重,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2.肾功能不全患者肾功能不全患者的身体无法有效代谢和排除体内废物,使用中药材时可能增加肾脏负担,导致病情加重。

因此,肾功能不全患者使用中药材时需谨慎,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3.心脏疾病患者心脏疾病患者的心脏功能较弱,使用某些中药材可能引起心脏负荷过重,导致心脏病情加重或诱发心脏病发作。

因此,心脏疾病患者在使用中药材时必须谨慎,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4.其他禁忌使用情况除上述人群外,有以下情况的人也不适合使用中药材:(1)血液系统疾病患者,如血友病、白血病等;(2)免疫功能低下的人,如艾滋病患者、器官移植术后患者等;(3)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如癫痫、帕金森等。

总之,中药材作为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和禁忌使用情况。

中药材的禁忌人群使用限制与注意事项

中药材的禁忌人群使用限制与注意事项

中药材的禁忌人群使用限制与注意事项中药作为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长期历史和广泛应用的特点。

然而,中药材并非适用于所有人群,因为其中某些成分可能对特定人群产生不良影响。

为了确保用药的安全有效性,有必要了解中药材的禁忌人群使用限制以及相应的注意事项。

一、孕妇和哺乳期妇女1. 孕妇:中药材中某些成分可能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孕妇在用药前应咨询医生或中药师的建议。

一般来说,孕妇应避免使用具有较强药性或具有激素效应的中药材,如川乌、杏仁、生姜等。

2. 哺乳期妇女:中药材中的某些成分或药效可能通过乳汁传递给婴儿,对其产生潜在影响。

因此,在哺乳期间,妇女需要谨慎选择和使用中药材,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二、儿童与老年人1. 儿童:儿童的身体机能和生理特点与成年人不同,对药物的代谢和吸收能力也不同。

因此,在为儿童选择中药材时,应考虑其适应性和药物剂量的调整。

一些具有刺激性或毒性的中药材,如雄黄、蘑菇、蟾皮等,应避免用于儿童。

2. 老年人:老年人由于新陈代谢能力下降、器官功能减弱等生理特点,对药物的吸收和排泄能力较差。

因此,在使用中药材时,老年人需要减少剂量或选择适应性较好且副作用较小的药材。

一些具有滋补、理气功能的中药材,如枸杞、黄莲等,对老年人的适应性较好。

三、慢性疾病患者1. 心血管疾病患者:部分中药材可能对心血管系统产生直接或间接的作用,因此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需要特别慎重选择和使用中药材。

例如,有降压作用的中药材如天麻、钩藤等,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2. 肝肾疾病患者:肝肾是药物代谢和排泄的重要器官,患有肝肾疾病的患者药物处理功能可能受到损害。

因此,在选择和使用中药材时,需要避免具有肝肾毒性或刺激性的药材,如丹参、半夏、郁金等。

四、过敏体质和特定禁忌人群1. 过敏体质:部分中药材可能引发过敏反应,例如,对花粉、花草等过敏的人群对其含有的花草或花粉类中药材可能产生不良反应。

因此,具有过敏体质的个体需要避免使用可能引起过敏的中药材。

中药材使用禁忌何时不宜连续服用白芍

中药材使用禁忌何时不宜连续服用白芍

中药材使用禁忌何时不宜连续服用白芍白芍是一种常用的中草药材,具有活血化瘀、止血和镇痛的功效。

然而,就像其他草药一样,白芍也存在一些使用禁忌和不适宜连续服用的情况。

本文将就中药材使用禁忌和不宜连续服用白芍的相关问题进行详细探讨。

一、使用禁忌1. 孕妇禁用:白芍有活血化瘀的作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缓解一些疼痛,但对于孕妇来说是禁忌的。

孕妇在孕期应避免使用白芍,以免影响胎儿的发育。

2. 出血性疾病患者禁用:白芍具有止血作用,因此在患有出血性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胃溃疡等)的患者中禁用。

白芍可能会加重患者的出血情况,对病情恶化带来风险。

3. 肝功能损伤者慎用:白芍的一些有效成分可能对肝脏造成一定的负担,因此,肝功能损伤严重的人群应慎用。

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观察身体的反应,如出现不适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意见。

二、不宜连续服用的情况1. 长期服用容易产生耐药性:白芍作为一种中草药材,如果长期连续服用,可能会导致人体产生耐药性。

这就意味着草药的疗效会降低,使得疾病得不到有效的治疗。

2. 可能引起依赖性:长期连续服用白芍还可能导致身体对草药产生依赖。

一旦停用,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发生反跳现象,导致症状的加重。

3. 可能产生不良反应:白芍作为一种具有一定活性成分的中草药,如果长期连续服用,可能会引起一些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等。

因此,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观察身体的反应,出现不适时应及时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

三、科学合理使用白芍的方法1. 咨询医生的建议:在使用白芍前,应首先咨询医生的建议。

医生会结合病情、个体差异等因素,给出最科学合理的用药建议。

2. 按照医嘱用药:如果医生建议使用白芍,应按照医嘱用药,遵循给药剂量和服用频率。

3. 合理掌控用药时间:为了避免连续服用带来的不良影响,应合理控制用药时间。

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采取间断用药或定期用药的方式,以达到治疗效果。

总之,虽然白芍作为一种常用中草药具有一定的功效,但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禁忌症和不宜连续服用的情况。

50种常用中药材性味归经、功效应用、用法用量、用药禁忌。

50种常用中药材性味归经、功效应用、用法用量、用药禁忌。

50种常用中药材性味归经、功效应用、用法用量、用药禁忌。

序号名称性味归经功效应用用量用法用药禁忌1垂盆草味甘、淡、微酸,性微寒;归心、肝、胆、小肠经。

具有利湿退黄,清热解毒的功效。

主治黄疸,痈肿疮疡,喉痛,蛇伤,烫伤。

内服:煎服,15-30g。

鲜品250g。

注意事项:脾胃虚寒者慎服。

2大蓟味甘、苦,性凉;归心、肝经。

具有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的功效。

主治吐衄、咯血、崩漏等血热出血证,肠痈、肺痈等火热毒盛的痈肿疮毒。

内服:煎汤,5-10g;鲜品可用30-60g。

外用:捣敷。

用于止血宜炒炭用。

注意事项:脾胃出血,脾胃虚寒者禁服。

3花椒味辛,性温;归脾、胃、肾经具有温中止痛,杀虫止痒的功效。

主治中寒腹痛,寒湿吐泻,虫积腹痛,湿疹瘙痒,妇人阴痒等。

内服:煎汤,3-6g;或入丸、散。

外用:煎水洗或含漱;研末调敷。

1、中药配伍禁忌:杏仁为使;畏款冬、雌黄、附子、防风、麻仁;恶瓜蒌。

2、饮食禁忌:得盐良,可同用;畏凉水,忌同食。

少食寒凉生冷之物。

注意事项:1、阴虚火旺者禁服。

2、孕妇慎服。

4红豆蔻辛,温。

归脾、肺经功能:散寒燥湿,醒脾消食。

主治:用于脘腹冷痛,食积胀满,呕吐泄泻,饮酒过多。

3~6g。

注意事项:《本草纲目》:若脾肺素有伏火者,切不宜用。

5山萘温;辛;归胃经行气温中,消食,止痛。

用于胸膈胀满,脘腹冷痛,饮食不消。

内服:煎汤,6~10g;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捣敷;或搐鼻。

禁忌:阴虚血亏及胃有郁火者禁服。

6沙棘味甘、酸,性温,归脾、胃、肺、心经具有健脾消食,止咳祛痰,活血祛瘀的功效。

主治脾虚食少,咳嗽痰多,瘀血证。

内服:煎服,3-9g。

注意事项:尚不明确。

7竹茹味甘,性微寒;归肺、胃、心、胆经具有清热化痰,除烦,止呕的功效。

用于痰热咳嗽,胆火挟痰,惊悸不宁,心烦失眠,中风痰迷,舌强不语,胃热呕吐,妊娠恶阻,胎动不安。

内服:煎服,6-10g。

清热化痰宜生用,清胃止呕宜姜汁炙。

注意事项:寒痰咳嗽、胃寒呕逆及脾虚泄泻者禁服。

17 种药食同源中药材性味归经、功效应用、用法用量、用药禁忌

17 种药食同源中药材性味归经、功效应用、用法用量、用药禁忌

17种药食同源中药材性味归经、功效应用、用法用量、用药禁忌。

序号名称性味归经功效应用用量用法用药禁忌1丁香辛、温,脾、胃、肾经1、温中降逆:主治胃寒呕吐呃逆;或中焦虚寒,吐泻食少,每与温中止呕药同用。

2、温肾助阳:适用于肾阳不足,下元虚冷,男子阳痿尿频,女子寒湿带下等。

2~5克畏郁金;热症及阴虚内热者忌用。

2八角茴香辛、甘、温。

归肝、肾、脾经。

1、具有散寒,理气,止痛的功效。

2、主治寒疝腹痛,腰膝冷痛、胃寒呕吐,脘腹疼痛,寒湿脚气。

内服:煎汤,3-6g;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3刀豆味甘,性温;归脾、胃、肾经1、具有温中下气,益肾补元的功效。

2、主治虚寒呃逆,肾虚腰痛。

内服:煎汤,9-15g;或烧存性研末。

4小茴香味辛,性温;归肝、肾、膀胱、胃经1、具有温肾暖肝,行气止痛,和胃的功效。

2、主治寒疝腹痛,睾丸偏坠,脘腹冷痛,食少吐泻,胁痛,肾虚腰痛,痛经。

内服:煎汤,3-6g;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炒热温熨。

5小蓟味甘、苦,性凉;归心、肝经具有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的功效。

主治衄血,吐血,尿血,血淋,便血,崩漏,外伤出血,痈肿疮毒。

内服:煎汤,5-10g;鲜品可用30-60g,或捣汁。

外用:捣敷。

6山药味甘,性平;归脾、肺、肾经具有益气养阴,补脾肺肾,固精止带的功效。

主治脾虚食少,倦怠乏力,便溏泄泻,肺虚喘咳,肾虚遗精,带下尿频,内热消渴等。

内服:煎汤,15-30g,大剂量60-250g;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捣敷。

补阴宜生用;健脾止泻宜炒黄用。

1、中药配伍禁忌:恶甘遂。

与海螵蛸、龙骨、牡蛎、瓦楞子等碱性药物合用降低药效。

2、中西药配伍禁忌:(1)慎与维生素C及烟酸、谷氨酸、胃酶合剂等酸性较强的药物联用,可使上述药物分解,药效降低。

(2)慎与降糖药同用。

7山楂味酸、甘,性微温;归脾、胃、肝经。

具有消食化积,行气散瘀的功效。

主治饮食积滞,泻痢腹痛,疝气痛,瘀阻胸腹痛,痛经。

中药材的功效与使用配伍禁忌

中药材的功效与使用配伍禁忌

中药材的功效与使用配伍禁忌中药材自古以来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其具有独特的功效和使用方法。

在中药的使用过程中,人们应该特别注意不同中药之间的配伍禁忌,以免产生不良反应或减弱药效。

本文将探讨中药材的功效以及常见的使用配伍禁忌。

一、中药材的功效中药材依据其药性和功效可以分为多种不同类别。

以下是常见中药材及其功效的介绍:1. 补益类中药材:如人参、黄芪等,具有益气、补血、养阴等功效。

这些中药材常用于调理虚弱体质、提升机体免疫力以及治疗疲劳等问题。

2. 清热类中药材:如银花、连翘等,具有清热、解毒、消炎等功效。

这类中药常用于治疗感冒、发热、口腔溃疡等疾病。

3. 祛湿类中药材:如石花菜、白术等,具有祛湿、利水、健脾等功效。

这类中药常用于湿气重、水肿、便秘等问题。

4. 活血化瘀类中药材:如红花、丹参等,具有活血、化瘀、止血等功效。

这些中药材常用于治疗血液循环不畅、淤血、瘀伤等问题。

5. 安神类中药材:如柴胡、黄连等,具有安神、舒缓焦虑、促进睡眠等功效。

这类中药常用于治疗失眠、情绪不稳等问题。

二、中药材的使用配伍禁忌在中药的使用中,存在一些不可配伍的组合,称为使用配伍禁忌。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使用配伍禁忌:1. 不可同用的中药:有一些中药之间不能同时使用,例如白术和黄连、炙甘草和红花等。

这些中药的组合可能会导致药效相互抵消或药效降低。

2. 忌与某些食物搭配:有些中药与特定食物搭配时会产生不良反应,例如某些寒凉性中药忌与寒凉食物如西瓜、苦瓜等同食。

3. 需避免与西药同时使用:中药与某些西药同服可能会产生相互作用,导致不良反应或药效降低。

因此,在服用中药的过程中需要咨询医生或药师,了解是否存在与已使用的西药有相互作用的禁忌。

4. 不同类别中药禁忌:某些中药之间因药性相反而不能共用,例如大黄和葛根、生脉和五灵脂等。

三、注意事项除了了解中药材的功效和使用配伍禁忌外,还有一些其他的使用注意事项:1. 咨询医生或药师:在使用中药前,最好咨询医生或药师,了解正确的用药方法和注意事项。

18种药食同源中药材 性味归经、功效应用、用法用量、用药禁忌

18种药食同源中药材 性味归经、功效应用、用法用量、用药禁忌

18种药食同源中药材性味归经、功效应用、用法用量、用药禁忌。

序号名称性味归经功效应用用量用法用药禁忌1白扁豆味甘,性微温;归脾、胃经具有补脾止泻,消暑化湿,和中解毒的功效。

主治脾虚泄泻,湿浊带下,暑湿吐泻,酒毒伤胃或鱼蟹中毒等。

内服:煎汤,10-15g;或生品捣研水绞汁;或入丸、散。

外用:捣敷。

健脾止泻宜炒用;消暑解毒宜生用。

阴寒内盛者忌用。

2白扁豆花味甘、性平,入脾、胃,大肠经消暑化湿和胃:夏伤暑湿,发热泄泻或下痢,以及赤白带下等症内服:煎汤,4.5~12g;或研末。

外用:捣敷。

3龙眼肉味甘,性温;归心、脾经具有补益心脾,养血安神的功效。

主治思虑过度,劳伤心脾,惊悸怔忡,失眠健忘。

内服:煎服,10-25g;大剂量30-60g。

内有痰火及湿滞停饮者忌服。

4决明子味甘、苦、咸,性微寒;归肝、大肠具有清热明目,润肠通便功效。

主治目赤肿痛,羞明多泪,目暗不明,头痛,眩晕,肠燥便秘。

内服:煎汤,6-15g,大量可用至30g;或研末;或泡茶饮。

外用:研末调敷。

脾胃虚寒及便溏者慎服。

5百合味甘,性微寒;归肺、心、胃经具有养阴润肺,清心安神的功效。

主治阴虚燥咳,劳嗽咳血,阴虚有热之失眠心悸及百合病心肺阴虚内热证。

内服:煎服,6-12g。

蜜炙可增加润肺作用。

风寒咳嗽及中寒便溏者忌服。

6肉豆蔻味辛,性温;归脾、胃、大肠经具有涩肠止泻,温中行气的功效。

主治脾胃虚寒,久泻久痢,胃寒胀痛,食少呕吐等。

内服:煎汤,1.5-6g;或入丸、散。

中西药配伍禁忌:不宜与镇静药、麻醉药配伍应用。

1、湿热泻痢及胃热疼痛者忌用。

2、生品含大量油质,性烈易滑肠,故入药一般煨制后用,可增强温中止泻功能。

7肉桂味辛、甘,性大热;归肾、脾、心、肝具有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活血通经的功效。

用于肾阳不足,阳痿宫冷,眩晕目赤,心腹冷痛,寒痹腰痛,寒疝奔豚,寒凝血瘀,经闭痛经,阴疽流注等。

内服:煎汤,2-5g,不宜久煎;研末,0.5-1.5g;或入丸剂。

中药材的临床应用有哪些禁忌

中药材的临床应用有哪些禁忌

中药材的临床应用有哪些禁忌中药材是中医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在临床应用中,并非所有的中药材都可以随意使用,存在着诸多禁忌。

了解这些禁忌对于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提高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首先,孕妇使用中药材需要特别谨慎。

某些中药材具有活血化瘀、通经走窜、攻下泻利等作用,可能会导致孕妇流产或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

例如,红花、桃仁、三棱、莪术等活血化瘀药,孕妇应避免使用。

还有一些具有强烈泻下作用的药材,如大黄、芒硝等,也可能引起孕妇宫缩,增加流产风险。

此外,一些有毒性的中药材,如雄黄、朱砂等,也应禁用,以免对胎儿造成毒害。

其次,儿童在使用中药材时也有禁忌。

由于儿童的生理机能尚未发育完全,对药物的代谢和耐受能力与成人不同。

因此,在用药剂量和药材选择上需要格外小心。

一些药性峻猛、有毒性的中药材应谨慎使用,如附子、川乌等。

同时,儿童的用药剂量通常需要根据年龄、体重等因素进行调整,避免过量用药对其身体造成损害。

再者,对于老年人来说,由于身体机能逐渐衰退,多伴有各种慢性疾病,肝肾功能也有所下降。

在使用中药材时,应避免使用过于滋补或药性猛烈的药材。

例如,人参、鹿茸等大补之品,如果使用不当,可能会导致上火、血压升高等不良反应。

此外,一些具有肝肾毒性的中药材,如关木通等,也应慎用。

中药材的配伍禁忌也是不容忽视的。

在中医理论中,有些中药材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拮抗的关系,不能同时使用。

例如,“十八反”和“十九畏”所列举的药材组合。

“十八反”中,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蔹、白及;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细辛、芍药。

“十九畏”中,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石脂,人参畏五灵脂。

在临床用药时,必须严格遵守这些配伍禁忌,以确保用药安全。

另外,中药材的使用还需考虑患者的个体体质差异。

不同的人对同一种中药材可能会有不同的反应。

中药用药禁忌

中药用药禁忌

十八反: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
乌头反贝母、瓜篓、半夏、白蔹、白芨;藜芦 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苦参、细辛、芍 药。
十九畏: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
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 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石脂,人参畏 五灵脂。
二、证候禁忌
由于药物的药性不同,其作用各 有专长和一定的适应范围,因此临床 用药也就有所禁忌,称“证候禁忌”。 如麻黄性味辛温,功能发汗解表,散 风寒,又能宜肺平喘利尿,故只适宜 于外感风寒表实无汗或肺气不宜的喘 咳,而对表虚自汗和阴虚盗汗,肺肾 虚喘则禁止使用,所以除了药性极为 平和者无须禁忌外,一般药物都有证 候用药禁忌。
配伍禁忌是指某些药物合用会产生剧烈的毒 副作用或降低和破坏药效,因而应避免配合应用, 即《神农本草经》“勿用相恶、相反者”。但相恶 与相反所导致的后 果不一样。相恶配伍可使药物某 些方面的功效减弱,但又是一种可以利用的配伍关 系,并非绝对禁忌。而“相反为害,甚于相恶”, 可能危害患者的健康,甚至危及生命。故相反的药 物原则上禁止配伍应用。目前医药界共同认可的配 伍禁忌,有“十八反”和“十九畏”。
中成药服法 一般分送服、冲服、调服、含化及
喂服等。 (1)送服:是将药放入口内,用温开水或药引、 汤剂送服。 (2)冲服:即将药物放入杯内,用温开水、药引 等冲成悬混液后服用。 (3)调服:是将一些散剂用温开水或白酒、醋等 液体调成糊状后口服。如安宫牛黄丸、紫雪丹等均 用此法给药。
(4)含化:是将丸、丹剂含在口中,让药慢慢溶 化,缓缓咽下。如六神丸、喉症丸、救心丹等。 (5)喂服:本法主要用于婴幼儿、年老体弱或急 危重症病人。是指将中成药溶成液状,逐口喂给病 人的一种方法。
中药用药禁忌

中药材的临床应用有何新禁忌

中药材的临床应用有何新禁忌

中药材的临床应用有何新禁忌中药材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医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然而,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临床实践的积累,中药材的临床应用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禁忌。

了解这些新禁忌对于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中药材的禁忌。

中药材的禁忌是指在特定的情况下,某些中药材不适合使用或者需要谨慎使用,以避免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或影响治疗效果。

这些禁忌可能与患者的体质、病情、年龄、性别、生理状态等因素有关,也可能与中药材的特性、配伍、用量等有关。

在临床应用中,孕妇和哺乳期妇女使用中药材的禁忌备受关注。

许多中药材具有活血化瘀、通经活络、泻下等作用,这些作用可能会对胎儿或婴儿产生不良影响。

例如,红花、桃仁、益母草等活血化瘀的中药材,在孕妇使用时可能会导致流产;大黄、芒硝等泻下的中药材,可能会引起孕妇早产。

对于哺乳期妇女来说,某些中药材的成分可能会通过乳汁传递给婴儿,从而影响婴儿的健康。

因此,在为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开具中药材时,医生需要格外谨慎,充分考虑药物对母婴的潜在风险。

其次,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在使用中药材时也有新的禁忌。

肝脏和肾脏是人体代谢和排泄药物的重要器官,当肝肾功能不全时,药物的代谢和排泄会受到影响,从而导致药物在体内蓄积,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

一些具有肝肾毒性的中药材,如关木通、广防己等,已经被明确禁止使用。

此外,对于一些需要经过肝脏代谢或肾脏排泄的中药材,如首乌、黄药子等,在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中也需要谨慎使用,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用量。

再者,中药材与西药的联合应用也可能产生新的禁忌。

随着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日益普及,中药材与西药联合使用的情况越来越常见。

然而,由于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会影响药效或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例如,华法林是一种常用的抗凝药物,如果与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药材如丹参、当归等同时使用,可能会增加出血的风险;地高辛是一种强心苷类药物,如果与含钾量高的中药材如泽泻、茯苓等同时使用,可能会导致地高辛中毒。

中药应用注意事项及禁忌

中药应用注意事项及禁忌

中药应用注意事项及禁忌
中药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并具有康复与保健作用的物质。

使用中药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注意药物的配伍:中药配伍是指有目的地按病情需要和药性特点,有选择地将两味以上药物配合同用。

有些药物搭配在一起可能会产生毒性或降低药效,因此需要注意药物的配伍。

2. 注意用药剂量:中药的用药剂量需要根据病情、患者的体质等因素进行调整。

用药剂量过大可能会导致中毒等不良反应,用药剂量过小则可能会影响疗效。

3. 注意用药时间:中药的用药时间也需要根据病情、药物的性质等因素进行调整。

有些药物需要在饭前服用,有些药物需要在饭后服用,有些药物需要在睡前服用。

4. 注意药物的炮制:中药的炮制是指对中药材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

不同的炮制方法可能会影响药物的药性和药效,因此需要注意药物的炮制方法。

5. 注意药物的禁忌:中药的禁忌是指在某些情况下不宜使用某些药物。

例如,孕妇禁用某些活血化瘀的药物,脾胃虚寒的患者禁用某些寒性的药物等。

总之,使用中药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遵循医嘱,注意药物的配伍、用药剂量、用药时间、炮制方法以及药物的禁忌等因素,以确保用药安全和有效。

22种药食同源中药材 性味归经、功效应用、用法用量、用药禁忌。

22种药食同源中药材 性味归经、功效应用、用法用量、用药禁忌。

22种药食同源中药材性味归经、功效应用、用法用量、用药禁忌。

序号名称性味归经功效应用用量用法用药禁忌1昆布味咸,性寒,归肝、肾经具有消痰软坚,利水消肿的功效。

主治瘿瘤,瘰疬,睾丸肿痛,痰饮水肿。

内服:煎服,6-12g。

1、中药配伍禁忌:不宜与甘草配伍。

2、中西药配伍禁忌:不宜与异烟肼配伍。

不宜与强心苷类药物同用,以免引起血钾过高,降低强心苷类药物的疗效。

3、饮食禁忌:茶叶和酸涩的水果中所含的植酸可以妨碍昆布中铁的吸收,因此吃海带后不要马上喝茶,也不要立刻吃酸涩的水果。

注意事项脾胃虚寒者慎服。

2大枣味甘,性温;归脾、胃、心经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的功效。

主治脾虚证,脏躁,失眠证。

内服:劈破煎服,6-15g。

凡湿盛、痰凝、食滞、虫积及齿病者,慎服或禁服。

3罗汉果味甘,性凉;归肺、大肠经具有清肺利咽,化痰止咳,润肠通便的功效。

主治咳喘,咽痛,便秘。

内服:煎服,10-30g;或开水泡服。

脾胃虚寒者忌服。

4郁李仁味辛、苦、甘,性平;归脾、大、小肠经具有润肠通便,下气利尿消肿的功效。

主治肠燥便秘,水肿胀满,脚气浮肿。

内服:煎汤,3-10g;或入丸、散。

中西药配伍禁忌:不宜与安定类镇静催眠药及麻醉药配伍,易引起呼吸中枢抑制,进而损害肝,影响肝功能。

注意事项孕妇慎服。

5金银花味甘,性寒;归肺、心、胃经具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的功效。

主治痈肿疔疮,外感风热,温病初起,热毒血痢。

内服:煎服,6-15g。

疏散风热、清泄里热以生品为佳;炒炭宜用于热毒血痢;露剂多用于暑热烦渴。

金银花与蒲公英同时煎煮其溶液可产生浑浊,故不宜配制复方注射液。

6青果味甘、酸,性平;归肺、胃经具有清热解毒,利咽,生津的功效。

主治咽喉肿痛,咳嗽烦渴,鱼蟹中毒。

内服:煎服,4.5-9g;鲜品尤佳,可用至30-50g。

7鱼腥草味辛,性微寒;归肺经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的功效。

主治肺痈吐脓,肺热咳嗽,热毒疮痈,湿热淋证,湿热泻痢。

内服:煎服,15-25g。

中药材在中医养生食疗中的禁忌有哪些

中药材在中医养生食疗中的禁忌有哪些

中药材在中医养生食疗中的禁忌有哪些关键信息项:1、中药材的种类2、相关禁忌的分类3、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4、适用人群和特殊人群的限制5、食疗的剂量和频率限制6、相互作用的药物和食物7、违反禁忌的后果11 引言中医养生食疗中使用中药材具有一定的调理和保健作用,但也存在诸多禁忌需要注意。

本协议旨在明确中药材在中医养生食疗中的禁忌事项,以保障使用者的健康和安全。

111 中药材的选择禁忌在中医养生食疗中,并非所有中药材都适合用于日常食疗。

某些具有强烈毒性、药性峻猛或珍稀保护的中药材应避免使用。

例如,马钱子、砒霜等毒性较强的中药材,严禁用于食疗。

112 体质禁忌不同体质的人对中药材的反应各异。

阳虚体质者应慎用寒凉性质的中药材,如金银花、连翘等,以免损伤阳气;阴虚体质者则应避免过多使用温热性质的中药材,如肉桂、附子等,以防加重阴虚症状。

113 疾病禁忌患有特定疾病的人群在使用中药材进行食疗时需谨慎。

如高血压患者应避免使用具有升阳助火作用的中药材,如鹿茸、人参等;糖尿病患者要控制含糖量较高的中药材的摄入,如熟地、大枣等。

114 孕妇禁忌孕妇的身体状况特殊,许多中药材可能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

例如,活血化瘀类的中药材,如红花、桃仁等,易导致流产;具有滑利通窍作用的中药材,如薏苡仁、冬葵子等,也应避免使用。

115 儿童禁忌儿童的脏腑娇嫩,生理功能尚未健全,对中药材的耐受性较差。

应避免使用大补、大寒、大热等药性猛烈的中药材,以免影响儿童的正常生长发育。

12 剂量和频率禁忌121 中药材的使用剂量需严格控制。

即使是药性平和的中药材,过量使用也可能导致不良反应。

一般而言,食疗中中药材的用量应小于临床治疗用量。

122 频繁使用中药材进行食疗也可能引起身体的不平衡。

应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合理安排食疗的周期和间隔。

13 食物相互作用禁忌131 某些中药材与特定食物同时食用可能会降低药效或产生不良反应。

例如,服用人参时不宜同时食用萝卜,因为萝卜具有破气作用,会削弱人参的补气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花旗参/西洋参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花旗参又叫西洋参、洋参、美国人参等。

原产地在美国和加拿大,是为五加科植物西洋参参的根,和我国人参可谓是一母同胞,血缘很近,但药效有所不同,最大的优点是温补效果佳,不会出现流鼻血一类的上火症状。

花旗参的功效:1增强中枢神经系统功能花旗参中的皂甙可以有效增强中枢神经,达到静心凝神、消除疲劳、增强记忆力等作用,可适用于失眠、烦躁、记忆力衰退及老年痴呆等症状。

2保护心血管系统常服花旗参可以抗心律失常、抗心肌缺血、抗心肌氧化、强化心肌收缩能力,冠心病患者症状表现为气阴两虚、心慌气短可长期服用花旗参,疗效显著。

花旗参的功效还在于可以调节血压,可有效降低暂时性和持久性血压,有助于高血压、心律失常、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脑血栓等疾病的恢复。

3提高免疫力花旗参作为补气保健首选药材,可以促进血清蛋白合成、骨髓蛋白合成、器官蛋白合成等,提高机体免疫力,抑制癌细胞生长,有效抵抗癌症。

4促进血液活力长服花旗参可以降低血液凝固性、抑制血小板凝聚、抗动脉粥样硬化并促进红血球生长, 增加血色素。

5治疗糖尿病花旗参可以降低血糖、调节胰岛素分泌、促进糖代谢和脂肪代谢,对治疗糖尿病有一定辅助作用。

花旗参的作用:1花旗参具有滋阴补气, 宁神益智及清热生津, 降火消暑的双重功效. 古语云: “花旗参性凉而补, 凡欲用人参而不受人参之温者皆可用之”. 故补而不燥是花旗参的特别之处.2强化心肌及增强心脏之活动能力;3强壮中枢神经, 安定身心并恢复疲劳, 有镇静及解酒作用, 增强记忆能力, 对老人痴呆症有显著功效;4对血压有调整作用, 使暂时性或持久性血压下降.抑制动脉硬化并促进红血球生长, 增加血色素的份量;5能调节胰岛之分泌, 因此对糖尿病有功效;6对肝脏有调节副肾上腺素之分泌, 促进新陈代谢的作用;7能增强体力并对运动员具极大助益;8抑制癌细胞生长, 增加免疫功能;9助长消化, 对慢性胃病和肠胃衰弱有助效.食用方法简介:至於人参的吃法,可以灵活多变,传统上常常用人参炖鸡汤,也可以将人参切片泡水饮用。

还可以用人参来做菜。

用於出严重血症的患者,一般是用单独一味人参,名为独参汤。

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花旗参性凉味甘,除有补气养阴的功效外,还能清火生津,对津液不足,口渴舌燥具有相当的疗效。

长期服用,能提神醒脑、生津止渴、调节平衡,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的确是进补强身的上佳之选。

除了日常的保健功能外,经临床验证,花旗参对高血压和心肌营养不良、冠心病、心绞痛等亦有一定疗效。

对于由心脏病引发的胸闷、心慌心烦等症尤为适宜。

同时,花旗参还可降低"化疗"或"放疗"治癌肿引起的不良反应,常作为治疗各种癌症的辅助剂之品。

花旗参具有多方面的药理活性,如:强壮剂具有抗疲劳、强壮体魄作用。

补益剂具有补充人体所需,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抗应激能力具有抗缺氧、抗高温、抗寒作用。

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具有抗心肌缺血和抗休克作用,并可明显降低血脂。

其它具有抗利尿、镇静、止血等作用。

花旗参的具体服用方法:1比起人参来,花旗参由于品性温和,适合更多的人进补之用,而且四季皆宜,而甲鱼的滋补功效是尽人皆知的。

这个汤品对于那些工作繁忙、压力过大的白领女性特别适合,可以补气养阴、清火除烦、养胃。

花旗参的服法与疗效息息相关,不容忽视。

现撷取其中部分介绍如下:2煮服法将花旗参切片,取3克放入砂锅内,加水适量,用文火煮10分钟左右,趁早饭前空腹,将参片与参汤一起服下。

3炖服法将花旗参切片,每日取2~5克放入瓷碗中,加适量水浸泡3~5小时,碗口加盖,再将基置于锅内,隔水蒸炖20~30分钟,早饭前半小时服用。

4含化法将花旗参放在砂锅内用水蒸一下,使其软化,再切成薄片,放在干净的小玻璃瓶内或小瓷瓶内,每日早饭前和晚饭后各含服2-4片,细细咀嚼咽下。

5冲服法将花旗参用小火拱干,研成细粉,每次取5克置杯中,加入少量蜂蜜,用开水冲入,加盖后5分钟,可分数次服用,以空腹饮用为佳。

6配枣法取新鲜的花旗参20克,大枣5枚,加水适量,隔水炖成参枣汤,每天早晨空腹和晚上临睡前服用。

7蒸服法将花旗参用小火烘干,研成细末,每次取5克,用1个鸡蛋拌入,蒸熟后服用。

8炖鸡法将老母鸡去内脏洗净,取花旗参50克放入鸡肚内,再用线缝合鸡肚,加水淹没鸡体,不加盐,先用大火烧开,再用小火炖,炖至鸡肉熟烂,汤液剩下三分之二即可,每天吃一小碗鸡肉和汤。

花旗参食谱:1花旗参瘦肉粥材料:花旗参10克切片,瘦肉250克,白米250克。

做法:用焖锅将水滚后放入已洗净的米,猛火煲约5分钟。

加入瘦肉及花旗参,待滚后再收慢火煲。

煲半小时后取出瘦肉,有手撕成肉丝再放入煲约半小时即成。

2花旗参鸡材料:鲜鸡1只重约2斤。

腌料:花旗参10克(用搅碎机绞碎),姜蓉1茶匙、盐、糖、姜汁、酒、胡椒粉少许。

做法:将鸡去除内脏洗净、沥干,放入腌料腌约2-3小时。

用文火隔水蒸约1小时,即可趁热享用。

3花旗参肉材料:羊肉500克,花旗参10克切片,姜一大片,陈皮一角,绍酒一汤匙。

做法:将羊肉洗净,放入一锅沸水中滚一开,捞出沥干。

将花旗参、姜、陈皮、绍酒、羊、瘦猪肉放入焖锅,加入适量滚水盖好,隔水慢火炖约1小时,盛出即可食用。

4花旗参乳鸽煲材料:花旗参10克,乳鸽一双,火腿10克,生姜一片,米酒一汤匙,盐少量。

做法:各料切妥后,放入炖锅,加三大碗清水,文火炖约1小时。

5花旗参鲫鱼汤材料:约250克鲫鱼一条,花旗参10克切片,红枣、姜、盐少许。

做法:将鲫鱼洗净,放入锅中煎至半熟。

焖锅水滚放入鲜鱼、红枣、花旗参、姜、盐再滚,收慢火煲约半小时。

6枸杞当归花旗参汤材料:花旗参10克,当归10克,枸杞10克,新鲜鱼尾(或猪肉、鸡或牛肉)。

做法:加水2-3杯,一起炖煮成清汤。

7花旗参四喜汤材料:花旗参约10克,四物一包(川芎、熟地、白芍、当归)约50克,鸡一只或排骨500克,或牛肉、羊肉、(量可酌情增减)。

做法:水盖满鸡、排骨或牛、羊肉,不用加盐、味精等佐料。

四物汤先另煎半小时,将药汁合参蒸鸡或排骨、牛肉,隔水文火炖约1小时。

此汤特别适合产后妇女,及一般体弱者。

8蜜枣花旗参茶材料:花旗参10克切片,10个蜜枣。

做法:将花旗参片,放入焖锅炖,待水滚后将蜜枣放入,用中火煲约1小时即可,喜冷饮者可将之放入冰箱作冷饮用。

9生津开胃花旗参茶材料:花旗参片10克,生姜两片,干晒橘子皮10克。

做法:加入水两杯,一起炖约1小时,即可食用。

冷饮口感更佳。

10福禄寿禧花旗参茶材料:花旗参10克切片,冰糖50克,南杏5克,蜂蜜50克。

做法:将花旗参与冰糖及南杏放入炖盅内,加入热水,隔水猛火炖半小时即可。

花旗参味的浓厚,蜂蜜的甜淡,视个人喜好,随意可变。

花旗参茶可存放在冰箱,随时取食。

1雪梨花旗参鲫鱼汤用鲜雪梨一个,花旗参片10克切片,白色鲫鱼200克,加适量水,置砂锅内煲汤,煲1小时后,加盐调味食用。

12参鹿二君酒材料:花旗参20克、鹿茸10克、白酒110毫升。

做法:花旗参、鹿茸放入白酒中浸泡半个月。

用法:每日3次,每次5毫升效能:温肾养精。

参鹿二君酒的主要成分是花旗参和鹿茸。

花旗参性凉,滋阴益气,安神除倦;鹿茸性温,温肾壮阳,益精补血,二者一温一凉,一阴一阳,阴阳得调,气血得补,精神乃治,故称之为参鹿二君酒。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花旗参具有明显增加心肌血流量,降低冠脉阻力,增强体质,对抗疲劳等功能。

鹿茸属于全身强壮剂,尤其可以促进红细胞、血红蛋白生成,并可加强心脏的舒缩功能。

2味药配合使用,对于中老年人身体虚弱、腰酸足软、容易疲劳、精神萎靡不振以及贫血、血脂过高、冠心病等,均有明显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13洋参养心酒材料:花旗参10克、丹参30克、黄芪10、克莲子20克、白酒500毫升。

做法:花旗参、黄芪切成薄片,莲子打开去心,丹参切成5毫米长的小段,一同放入白酒中浸泡。

用法:每次10毫升,每日2次。

效能:养心化瘀。

适用于冠心病患者以乏力、胸闷、心前区疼痛为主要症状。

14花旗参甲鱼汤材料:甲鱼300克,花旗参25克,红枣10枚,姜2片,盐少许做法:甲鱼去头和内脏,放入沸水中焯2分钟,捞起斩大块待用;花旗参切片,红枣去核,姜切片。

瓦煲内注入适量清水,放入甲鱼、花旗参、红枣和姜片,以大火煮沸后改小火炖煮1.5小时。

加入少许盐调味,即可出锅。

服用花旗参注意事项1不要饮茶:因茶叶中含有多量的鞣酸,会破坏花旗参中的有效成分,必须在服用花旗参2~3日后才能喝茶。

2 不要吃萝卜。

3警惕不良反应:有的人服花旗参后,会出现畏寒、体温下降、食欲不振、腹痛腹泻;也有的会发生痛经和经期延迟;还有的会发生过敏反应,上下肢呈现散在性大小不等的水泡,瘙痒异常,停药后,水泡可自行吸收消退。

大叶三七(Panax pseudo - ginseng var. japonicus)的根茎。

其根茎肥厚而色白,上具多数茎节,节节相连呈竹鞭状,且其兼有人参、三七的某些功效,故有“白三七”、“竹节参”等美名。

大叶三七为多年生草本。

根茎横走,竹鞭状,具节,节处膨大。

茎单一,茎顶轮生3~5枚掌状复叶,复叶通常由5枚小叶组成14、叶膜质,卵形,边缘有锯齿。

花期从茎顶抽生伞形花序,花淡黄绿色。

结浆果状核果,果熟时变红。

5—6月开花,7—8月结果。

生长于海拔1800米的沟谷边岩石上。

产区极窄,资源少。

分布我国陕西、甘肃、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省(自治区)。

该药具有滋补强壮、散形止痛、止血祛瘀的功效。

用于气虚证、痈肿、跌打损伤、外伤出血、咳嗽痰多、劳伤吐血等。

三七三七的作用三七的功效田七田七的功效三七[panaxnotoginseng(burk.)f.h.chen]为五加科人参属植物,是中国特有的名贵中药材,也是我国最早的药食同源植物之一,三七自古以来就被公认为具有显著的活血化瘀、消肿定痛功效,具有“金不换”、“南国神草”之美誉。

因枝分三枝,为七片,故称为“三七”,又名田七、金不换等,古时亦称昭参、血参、人参三七、田三七、山漆、三七参等。

因常在春冬两季采挖,又分为“春七”和“冬七”。

由于三七同为人参属植物,而它的有效活性物质又高于和多于人参,因此又被现代中药药物学家称为“参中之王”。

本草纲目拾遗(1765年)中写到:“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味同而功奕等,故称人参三七。

”谢观《中国医学大辞典》(1926年)记载:“三七能通能补,功效最良,是中药之最珍贵者”。

美国朱其岩博士则称三七为“人参之王”。

三七功效独特神奇,且仅产于中国西南部,故有“南国明珠”之美誉三七:panax notoginseng(burk)f.h.chen,又名田七、金不换,为五加科人参属植物,是我国传统名贵中药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