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及监测
供应室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制度1.doc
供应室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制度1供应室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制度一、应专人负责质量监测工作。
二、器械、器具和物品清洗质量的监测1、日常监测在检查包装时进行,应目测和/或借助带光源放大镜检查。
清洗后的器械表面及其关节、齿牙应光洁,无血渍、污渍、水垢等残留物质和锈斑。
2、定期抽查每月应至少随机抽查3个~5个待灭菌包内全部物品的清洗质量,检查的内容同日常监测,并记录监测结果。
三、灭菌质量的监测4.4.1 通用要求4.4.1.1 对灭菌质量采用物理监测法、化学监测法和生物监测法进行,监测结果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
4.4.1.2 物理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发放,并应分析原因进行改进,直至监测结果符合要求。
4.4.1.3 包外化学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发放,包内化学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使用。
并应分析原因进行改进,直至监测结果符合要求。
4.4.1.4 生物监测不合格时,应尽快召回上次生物监测合格以来所有尚未使用的灭菌物品,重新处理;并应分析不合格的原因,改进后,生物监测连续三次合格后方可使用。
4.4.1.5 灭菌植入型器械应每批次进行生物监测。
生物监测合格后,方可发放。
4.4.1.6 按照灭菌装载物品的种类,可选择具有代表性的PCD进行灭菌效果的监测。
4.4.2 压力蒸汽灭菌的监测4.4.2.1 物理监测法:每次灭菌应连续监测并记录灭菌时的温度、压力和时间等灭菌参数。
温度波动范围在+3℃内,时间满足最低灭菌时间的要求,同时应记录所有临界点的时间、温度与压力值,结果应符合灭菌的要求。
4.4.2.2 化学监测法4.4.2.2.1 应进行包外、包内化学指示物监测。
具体要求为灭菌包包外应有化学指示物,高度危险性物品包内应放置包内化学指示物,置于最难灭菌的部位。
如果透过包装材料可直接观察包内化学指示物的颜色变化,则不必放置包外化学指示物。
通过观察化学指示物颜色的变化,判定是否达到灭菌合格要求。
4.4.2.2.2 采用快速压力蒸汽灭菌程序灭菌时,应直接将一片包内化学指示物置于待灭菌物品旁边进行化学监测。
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有哪些在消毒灭菌过程中,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很多。
掌握相关法律,采取措施避免干扰因素的作用,有助于确保消毒灭菌的效果。
反之,处理不当只会影响消毒效果,导致消毒失败。
影响消毒效果的因素很多,可归纳如下:一、消毒处理剂量消毒处理的剂量包括强度和时间。
强度通常是指作用因子的量。
在热消毒中,是指温度;在紫外线消毒中,是指紫外线的照射强度;在化学消毒中,是指消毒剂的有效浓度。
时间是指所使用的处理方法作用于已处理项目的时间。
一般来说,除酒精外,强度越高,越容易杀死微生物。
70%~75%乙醇或50%~80%异丙醇的杀菌效果最好,但增加浓度的杀菌能力较低。
时间越长,微生物被杀死的可能性越大。
消毒处理剂量是杀灭微生物的基本条件。
在实际消毒工作中,必须规定并充分保证所需的强度和时间,否则很难达到预期效果。
二消毒剂种类根据待消毒微生物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消毒剂至关重要。
如果要杀死细菌孢子或非荚膜病毒,必须选择消毒剂或高效消毒剂,也可以选择物理灭菌方法,以达到可靠的消毒效果。
如果使用苯酚制剂或季铵盐消毒剂,效果很差;季铵盐是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具有杀菌作用的阳离子具有亲脂性。
它们对革兰氏阳性细菌和包膜病毒有很好的杀灭效果,但对非包膜病毒无能为力。
龙胆紫对葡萄球菌特别有效。
热对结核分枝杆菌有较强的杀灭作用,但一般消毒剂的杀灭效果不如普通细菌繁殖体。
因此,为了达到理想的消毒效果,必须根据自身特点科学地选择消毒对象和消毒剂,并采取适当的消毒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消毒效果。
三、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对消毒剂的敏感性不同。
例如,苯扎溴铵和洗必泰对革兰氏阳性细菌的杀灭作用大于对阴性细菌的杀灭作用,并且只抑制孢子。
70%乙醇能杀死细菌繁殖体,但不能杀死细菌孢子。
老化细菌的耐药性强于年轻细菌。
为了便于消毒工作,通常将病原微生物对杀菌因子的耐药性划分为几个层次,作为选择消毒方法的依据。
过去,病原微生物中细菌孢子的抗性最强,其次是分枝杆菌,细菌繁殖体的抗性最弱。
实验室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实验室消毒灭菌效果监测一、消毒灭菌效果监测(一)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监测1.化学监测法(1)化学指示剂监测方法:将既能指示蒸汽温度,又能指示温度持续时间的化学指示剂放入大包和难以消毒部位的物品包中央,经一个灭菌周期后,取出指示剂,根据其颜色及性状的改变判断是否达到灭菌条件。
(2)化学指示胶带监测法:将化学指示胶带粘贴于每一待灭菌物品包外,经一个灭菌周期后,观察其颜色的改变,以指示是否经过灭菌处理。
对预真空和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应进行B-D 试验。
结果判定:检测时,所放置的指示卡/管、胶带的性状或颜色均变至规定的条件,判为灭菌合格;若其中之一未达到规定的条件,则灭菌过程不合格。
2.物理监测法应每年用温度压力检测仪检测温度、压力和时间等参数,检测仪探头放置于最难灭菌部位。
3.生物监测法生物指示物为嗜热脂肪杆菌(ATCC7953或SSIK31株)芽孢。
试验用培养基为溴甲酚紫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
检测方法:将两个嗜热脂肪杆菌芽孢菌片分别装入灭菌小纸袋内或使用自含式生物指示剂,置于标准试验包中心部位。
分别在下排气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柜室内,排气口上方放置一个标准试验包;预真空和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柜室内,排气口上方放置一个标准测试包;手提压力蒸汽灭菌器用带有指示菌的小型测试包,放于手提压力蒸汽灭菌器底部。
经一个灭菌周期后,取出标准试验包,无菌取出指示菌片,投入溴甲酚紫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中,经56℃培养7d(自含式生物指示物按说明书执行),观察培养基颜色变化。
同时设阴性对照和阳性对照。
结果判定:每个试验组和阴性对照组指示菌片接种的溴甲酚紫蛋白胨水培养基都不变色,阳性对照组由紫色变为黄色时,判定为灭菌合格;否则灭菌不合格。
(二)干热灭菌效果监测方法1.化学监测法(1)检测方法:将既能指示温度又能指示温度持续时间的化学指示剂3~5个分别放入待灭菌的物品中,并置于灭菌器最难达到灭菌的部位。
经一个灭菌周期后,取出化学指示剂,据其颜色及性状的改变判断是否达到灭菌条件。
医院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
医院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医院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是为了确保医院环境和医疗设备的卫生安全,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
以下是医院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的详细内容:一、目的和原则1. 目的:通过对医院环境卫生学和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评价消毒设备运转是否正常、消毒剂是否有效、消毒效果是否达标,以及掌握医院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卫生现状及影响因素。
2. 原则:医院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应遵循科学性、规范化、持续性和改进性原则,确保医院环境和医疗设备的卫生安全。
二、监测项目和标准1. 环境卫生学监测:包括对空气、物体及环境外表、医务人员手的监测。
(1)空气监测:对洁净手术室、洁净技术房间、新生儿室、重症监护室等关键区域进行日常监测,每季度进行一次全面监测。
(2)物体及环境外表监测:对医院各类物体表面、地面、墙壁等环境外表进行定期监测。
(3)医务人员手卫生监测:对医务人员的手进行定期监测,以确保手卫生状况符合要求。
2.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对医院各类消毒剂、无菌物品、使用中的消毒设备进行监测。
(1)消毒剂监测:定期对消毒剂的有效浓度、消毒效果进行监测。
(2)无菌物品监测:对医院各类无菌物品进行监测,确保其无菌状态。
(3)消毒设备监测:对高压蒸汽灭菌器、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等消毒设备进行监测,确保其工作正常。
三、监测方法和程序1. 监测方法:采用国家规定的监测方法和技术标准,包括采样、实验室检测、数据分析等环节。
2. 监测程序:(1)制定监测计划:根据医院环境和医疗设备的特点,制定详细的监测计划。
(2)监测实施:按照监测计划,进行现场采样和实验室检测。
(3)数据分析和报告: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撰写监测报告,并提出改进措施。
四、结果处理和持续改进1. 结果处理:对监测结果进行评价,对不合格的项目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整改意见。
2. 持续改进:督促相关科室和人员按照整改意见进行整改,并对整改效果进行跟踪监测,确保医院环境卫生学和消毒灭菌效果的持续改进。
医院环境及消毒灭菌监测与质控-
23
* 结果判定:当指示卡中间光敏涂料的颜色由乳 白色变成不同程度的淡紫色(与周围标有灯管 强度70μW/cm2)的标准色块相一致,则判为 紫外线灯管合格,当变至与周围某一相应色块 相同时,则判定所接受紫外线照射剂量已达到 该项消毒要求。
1.物理监测: 是利用紫外线强度照射仪直接读出其辐照度值的
方法。 * 监测方法: 开启紫外线灯5min后,将测定波长为
253.7nm的紫外线辐照计探头置于被检紫外线灯下垂 直距离1m的中央处,待仪表稳定后,所示数据即为该 紫外线灯管的辐照度值(μW/cm2)。 * 结果判定:普通30w直管型紫外线灯: 新灯辐照强度≥90μW/cm2为合格; 使用中紫外线灯辐照强度≥70μW/cm2为合格; 30W高强度紫外线新灯的辐照强度≥180μW/cm2为合格。
消毒液染菌
28
•倾注法:
1ml消+9ml盐水
0.5ml(20℃ 7d)
0.5ml(36℃ 3d)
消毒液染菌量(cfu/ml)=每个平板上的cfu×20
* 结果分析:
* 注意事项:正确选用中和剂,采样后1h内检测
29
(二) 质控标准: * 使用中消毒液细菌菌落总数应≤100cfu/ml
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 * 无菌器械保存液必须无菌生长。
* 检测方法:将采样平板置37 ℃培养48h,计 数并鉴定细菌。
* 结果计算:空气细菌菌落总数(cfu/m3) =50000N/AT
10
* 注意事项:采样前应关好门窗、空调, 在无人走动情况下,静止10min再进行采 样。
影响消毒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消毒效果的因素有哪些消毒(灭菌)时,除了应注意消毒方法本身的性质和特点外,还要注意使用方法和外界因素对消毒效果的影响。
不论使用哪种毒方法,其消毒效果都会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对这些因素的掌握和加以利用,能提高其消毒效果。
主要影响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消毒的剂量消毒剂量是杀灭微生物的基本条件,它包括消毒强度和时间两方面。
消毒强度在热力消毒时是指温度高低,在化学消毒时是指物浓度,在紫外线消毒时是指紫外线照射强度。
一般来说,增加消毒处理强度能相应提高消毒(杀菌)的速度;而减少消毒作用时间也会使消毒效果降低。
2、微生物污染的种类和数量生物的种类不同,对其消毒的效果自然不同。
微生物的数量的多少也会影响消毒效果。
所以在消毒前要考虑到微生物污染的种类和数量。
3、温度的影响除热力消毒完全依靠温度作用来杀灭微生物外,其他各种消毒方法亦都受温度变化的影响。
无论在物理消毒还是化消毒剂,温度越高效果越好。
4、湿度的影响消毒环境的相对湿度对气体消毒和熏蒸消毒的影响十分明显,湿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消毒效果,甚至导致消毒失败。
室内空气甲醛熏蒸消毒的相对湿度应为 80--90%,小型环氧乙烷消毒处理的相对湿度以 40--60% 为宜,大型消毒(>0.15立方米)为 50%--80%。
另外紫外线在相对湿度为 60% 以下杀菌力较强。
5、酸碱度(PH值)的影响酸碱度的变化可直接影响某些消毒方法的效果。
PH值既可对消毒剂本身影响,又可对微生物影响。
如戊二醛在PH值由 3 升至 8 时,杀菌作用逐步增强;而次氯酸盐溶液在PH值由 3 升至 8 时,杀菌作用却逐渐下降;洗必泰、季铵盐类化合物在碱性环境中杀菌作用较大。
6、有机物质的影响消毒环境中的有机物质往往能抑制或减弱消毒因子的杀菌能力,特别是化学消毒剂的杀菌能力。
各种消毒剂受有机物的影响不尽相同,如在有机物存在时,含氯消毒剂的杀菌作用显著下降;季铵盐类、双胍类和过氧化合物类的消毒作用受有机物的影响也很明显;但环氧乙烷、戊二醛等消毒剂受有机物的影响比较小。
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
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医院消毒供给室消毒与灭菌效果监测的要求与方法和质量操纵过程的记录与可追溯要求。
2术语和定义(1)可追溯对影响灭菌过程和结果的关键要素举行记录,保存备查,实现可追踪。
(2) A0 值评价湿热消毒效果的指标,指当以Z值表示的微生物杀灭效果为IOK时,温度相当于80C的时间(秒)。
(3)小型压力蒸汽灭菌器体积小于60升的压力基汽灭苗器。
(4) 快速压力蒸汽灭菌特意用于处理立刻使用物品的压力蒸汽灭菌过程。
(5) 管腔器械含有管腔内直径≥2mm,且其腔体中的任何一点距其与外界相通的开口处的距离≤其内直径的1500倍的器械。
3监测要求及方法(1) 通用要求1应专人负责质量监测工作,应定期对清洁剂、消毒剂、洗涤用水、润滑剂、包装材料等举行质量检查,检查结果应符合相关要求。
2应定期举行监测材料的质量检查,O包括抽查卫生部消毒产品卫生许可批件及有效期等,检查结果应符合要求。
3设备的维护与保养应遵循生产厂家的使用说明或指导手(2)清洗质量的监测1器械、器具和物品清洗质量的监测日常监测在检查包装时举行,应目测和/或借助带光源放大镜检查。
清洗后的器械外观及其关节、齿牙应光亮,无血渍、污渍、水垢等残留物质和锈斑。
定期抽查每月应至少随机抽查3个~5个待灭菌包内全部物品的清洗质量,检查的内容同日常监测,并记录监测结里(3)消毒质量的监测1湿热消毒应监测、记录每次消毒的温度与时间或A0值。
监测结果应符合相关要求。
2化学消毒应根据消毒剂的种类特点,定期监测消毒剂的浓度、消毒时间和消毒时的温度,并记录,结果应符合该消毒剂的规定。
3消毒效果监测消毒后直接使用物品应每季度举行监测,O监测方法及监测结果符合相关要求。
每次检测3件~5件有代表性的物品。
(4)灭菌质量的监测1通用要求对灭菌质量采用物理监测法、化学监测法和生物监测法举行,监测结果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
物理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发放,并应分析理由举行提升,直至监测结果符合要求。
消毒灭菌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消毒灭菌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近年来,消毒灭菌工作在各个领域广泛应用,有效地控制了细菌、病毒和其他微生物的传播,保护了公众的健康。
然而,消毒灭菌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杀菌剂的选择不当、消毒灭菌设备的维护不到位等。
为了更好地提高消毒灭菌的效果和质量,本文将详细介绍消毒灭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
一、消毒灭菌的问题1. 杀菌剂选择不当某些消毒灭菌工作中,选择的杀菌剂不符合特定的杀菌要求,导致消毒灭菌效果不佳。
例如,在医院手术室的消毒灭菌工作中,有些杀菌剂对细菌的灭菌效果较差,在处理手术器械时可能会有残留细菌的风险。
2. 消毒灭菌设备的维护不到位消毒灭菌设备的维护和保养是消毒灭菌工作中的重要环节。
然而,有些单位或个人没有重视设备的维护,导致设备的效果下降,无法达到有效的消毒灭菌效果。
设备维护不到位的问题主要表现为设备的清洁不彻底、消毒灭菌设备的维修及检测不及时等。
3. 消毒灭菌操作不规范消毒灭菌工作的操作规程对工作人员是非常重要的,只有严格遵守规程,操作规范才能确保消毒灭菌的效果。
然而,一些操作员在消毒灭菌工作中存在一些不规范操作,如操作时间不足、设备未完全覆盖等。
这些不规范的操作可能会导致细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的残留或传播。
4. 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不到位消毒灭菌工作的效果监测对于保障工作质量和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目前一些单位或个人在进行消毒灭菌操作后很少对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监测,无法及时了解消毒灭菌工作的效果是否达到标准要求,从而难以及时调整消毒灭菌工作。
二、整改措施针对上述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整改措施来提高消毒灭菌的效果和质量。
1. 严格选择杀菌剂针对不同场所和不同细菌、病毒的消毒灭菌要求,选择合适的杀菌剂。
可以依靠专家的指导,选用对目标微生物具有较高杀菌效果的杀菌剂,并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2. 加强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对消毒灭菌设备进行定期的清洁和维护,确保设备处于最佳状态,提高消毒灭菌效果。
医院消毒灭菌的效果监测(一)
医院消毒灭菌的效果监测(一)随着人们对医疗卫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医院消毒灭菌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在医院环境中,存在着大量可病原体的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真菌等,它们可能通过不同途径进入人体,引起疾病。
因此,进行有效的消毒灭菌,是保障医疗质量和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必要措施。
然而,消毒灭菌的效果是否达标,是否能够有效地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需要进行严格的监测和评估。
一、医院消毒灭菌的监测内容1.消毒灭菌器具的检测。
如手术器械、注射器等。
2.消毒液的检测。
如常用的酒精、紫外线、氯气等。
3.手卫生的检测。
如手消毒液、手套、手袖等。
4.医院环境的检测。
如病房、手术室、门诊等。
二、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的方法1.生物指示器法。
生物指示器是用特定的微生物或酶制成的。
将其放入灭菌器具中或环境表面,经过一定时间取出响应系统,判断该微生物或酶是否灭活,进而评价消毒灭菌效果的方法。
2.化学指标法。
通过对消毒剂的检测,如浓度、PH值、温度等指标来评价消毒灭菌效果的方法。
3.微生物学检测法。
通过对试样进行细菌涂片或细菌培养,来评价消毒灭菌效果的方法。
三、医院消毒灭菌监测的意义通过对医院消毒灭菌进行监测,可以有效地掌握医疗设施、人员及环境的消毒灭菌情况,减少医疗操作中的感染风险,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健康。
四、医院消毒灭菌监测的不足目前医院消毒灭菌监测主要由国家或地方卫生部门实施,但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如:1.监测周期不够频繁。
2.监测指标不够全面。
3.监测数据不够公开透明。
为了更好地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需要不断完善医院消毒灭菌监测的制度,加强技术力量和设施建设,提高监测效果和范围,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有效、公平的监测体系。
综上所述,医院消毒灭菌的效果监测是非常重要的,需要全面、科学的评价指标和方法,以便追踪记录、合理运用治疗、定期公开数据,倡导各类医务人员和患者合理使用医疗资源,抑制因疏忽大意、治疗误区、机会主义而带来的病情反复和传染性疾病。
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及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
技术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
的观点。
演讲人姓名
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
医院必须对消毒、灭菌效果定期进行监测; 灭菌合格率必须达到100%; 不合格的物品不得进入临床使用部门。
消毒物品,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
灭菌物品,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三、消毒剂 的监测
化学监测
一.含氯消毒剂浓度测试纸:
○ 测定时,半分钟内,在自然光下与标准色块 比较,读出溶液所含的有效成分浓度值。
○ 时间超过1分钟,颜色即逐渐消退。
化学监测:(测氯 浓度试纸)
三、消毒剂 的监测
化学监测
戊二醛浓度测试纸操作方法: 从小瓶中取出一条试纸,并旋紧瓶盖; 将指示色块完全浸没于戊二醛溶液,并及时取
三、消毒剂的监测
•生物监测
• 检测方法:
B、倾注法: ➢用 无 菌 吸 管 吸 取 消 毒 液 1 . 0 m l , 加 入 9 . 0 m l 含 相 应 中 和 剂 的 无
菌生理盐水采样管中混匀; ➢分 别 取 0 . 5 m l 放 入 2 只 灭 菌 平 皿 内 , 加 入 已 熔 化 的 4 5 ℃ - 4 8 ℃
三、消毒 剂的监测
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规定:
○ 必须对使用中的消毒剂、灭菌剂, 进行
生物和化学的监测。
○ 使用中的消毒剂国家卫生标准:皮肤黏膜消毒液 细菌菌落总数应≤10cfu/ml;其他使用中的消毒 液细菌菌落总数≤100cfu/ml,致病性微生物不 得检出。
三、消毒 剂的监测
化学监测要求 ○ 应该根据消毒剂、灭菌剂的性能定期监测。 ○ 含氯消毒剂:应该每日监测浓度,并做好记录; 消毒剂使用的时间不得超过产品说明书规定的使 用期限 ○ 戊二醛:每周不少于1次监测浓度;应同时对消毒、 灭菌的物品进行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
医院消毒灭菌的效果监测
六、手消毒效果监测
1、采样时间:消毒后立即采样。 2、采样方法:被检人五指并拢,用浸有含 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的棉拭子在双手指屈 面从指根到指端往返涂擦2次(一只手涂擦面积 约30cm2),并随之转动采样的棉拭子,剪去操 作者手接触部位,将棉拭子投入10ml含相应中 和剂的无菌洗脱液试管内,进行细菌菌落总数 和致病菌检测。
结果判定:每个指示菌片接种的溴甲酚紫 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都不变色,判定为灭 菌合格;指示菌片之一接种的溴甲酚紫葡萄 糖蛋白胨水培养基都由紫色变为黄色时,则 灭菌过程不合格。
环氧乙烷灭菌器灭菌效果监测
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胞(ATCC9372)菌片事 先放入一次性注射器中(每个注射器中放1个菌 片),然后封装在一剥离式包装袋内。菌片在灭 菌器内布放的数量应足够多,应放在那些在性能 鉴定时发现是最难灭菌的部位,并均匀分布于整 个灭菌物品中。
采样结果计算方法: 平板上菌落数×稀释倍数 细菌总数(cfu/cm2)=
采样面积(cm2)
(2)致病菌检测:按《消毒技术规范》3.17.15原 则执行。
4、结果判定
Ⅰ、Ⅱ类区域工作人员:细菌总数≤5cfu/cm2, 并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 为消毒合格。
Ⅲ类区域:细菌总数≤10cfu/cm2,并未检出金 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为消毒合格。
(2)Ⅱ、Ⅲ类环境布点、采样方法
依 据 《 消 毒 技 术 规 范 》( 卫 生 部 2002 年 版 ) 3.17.8。室内面积≤30M2,设内、中、外对角线3点, 内、外点布点部位距墙壁1M处;室内面积>30 M2,设 4角及中央5点(双对角线),4角的布点部位距墙壁 1M处。
将普通营养琼脂平皿(直径为9cm)放在室内各采 样点 处 ,采 样 高度 距 地面 1.5 米(GB15982-1995: 0.8~1.5米),采样时将平皿盖打开,扣放于平皿 旁,暴露5分钟,盖好立即送检,于37℃培养48小时, 计数平板菌落数,并计算出空气细菌菌落总数。
灭菌效果影响因素分析
灭菌效果影响因素分析灭菌效果是医疗领域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在实际操作中,灭菌效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文将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消毒剂的选择是影响灭菌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的消毒剂具有不同的杀菌能力和适用范围。
例如,酒精适用于表面消毒,但不能杀死芽孢;而过氧化氢则能有效杀死各种微生物,包括芽孢。
因此,在选择消毒剂时,应根据具体场景和需求进行选择,以确保灭菌效果。
消毒剂的浓度和使用方法也是影响灭菌效果的关键因素。
消毒剂的浓度应根据产品说明书或相关标准进行调整,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灭菌效果。
同时,消毒剂的使用方法也应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如浸泡时间、擦拭次数等。
消毒剂的保存和使用环境也会影响其效果,因此应确保消毒剂在适宜的环境中保存,避免光照、高温等因素。
第三,操作者的技术水平和操作规范性对灭菌效果也有重要影响。
在实际操作中,应确保操作者具备相应的培训和资质,以保证其能够熟练、规范地操作。
同时,操作者在操作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如穿戴防护用品、使用无菌器械等,以降低人为因素对灭菌效果的影响。
医疗器械的清洁程度和质量也是影响灭菌效果的重要因素。
在灭菌前,应确保医疗器械表面干净无污渍,否则污渍会成为微生物的滋生地,影响灭菌效果。
同时,医疗器械的质量也应得到保证,如材质、设计等应符合相关要求,以确保在灭菌过程中能够有效杀死微生物。
环境因素也是影响灭菌效果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灭菌过程中,应确保环境清洁、无菌。
例如,在无菌室进行操作,使用无菌器械等。
同时,环境中的温度、湿度等因素也会影响灭菌效果,因此应确保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进行灭菌操作。
还有医疗器械的清洁程度和质量,这就像是战士的装备,装备不好,战士的战斗力就会下降。
所以,我们要保证医疗器械的清洁和质量,才能确保战士的战斗力。
环境因素也是非常重要的,这就好像是战场的情况,战场不利,战士的战斗力也会受到影响。
所以,我们要保证环境的清洁和无菌,才能确保战士的战斗力。
医疗器械等灭菌效果的检测
医疗器械等灭菌效果的检测一、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监测:1.必要性:①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方法专业性强,不检验不知道结果;②新建病房、新消毒设备、新消毒剂均应做效果监测。
③特殊对象、特殊需要,必做效果监测。
如移植术前、ICU病房、危重病人等。
2.科学性:以科学的试验设计、熟练的技术、可靠的结果、确切地分析,得出结果评价。
3.规范性:以权威规范为依据,符合其基本原则要求。
如检测时机的确定、标准菌株的选择、标本数、重复次数、实验方法等确立。
二、监测方法的分类:1、根据检测方法性质分:①物理方法:测量压力灭菌温度、测量紫外线强度等;②化学方法:各种化学指示卡;③生物方法:嗜热/枯草芽孢灭菌效果监测自然菌存活数监测;2、根据消毒灭菌对象性质分:①空气消毒:②表面消毒:3.根据具体消毒对象分:①压力蒸汽灭菌:②各种器械:③化学消毒剂:④紫外线灯杀菌效果:⑤手和皮肤消毒效果:⑥空气消毒效果:⑦物体表面消毒效果:三、必要条件:1、专业实验室:2、必备设备器材:3、选择实验方法:4、熟练实验技术:四、卫生部对500张床位以上医院感染管理的质量指标规定:(1)医院感染率≤10%;灭菌切口感染≤0.5%(2)医院感染的漏报率≤20%;调查样本量不少于年监测病人数的10%(3)医院必须对消毒、灭菌效果定期进行监测。
灭菌合格率必须达到100%(4)使用中的消毒剂、灭菌剂应进行生物和化学监测。
消毒剂每季度生物监测1次,细菌含量必须<100cfu/ml,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灭菌剂每月检测1次,不得检出微生物。
化学监测应根据消毒、灭菌剂的性能定期监测。
(5)压力蒸气灭菌进行工艺、化学和生物监测。
环氧乙烷必须每锅进行工艺监测,每包进行化学监测,每月进行生物监测。
压力蒸气锅每天第一锅必须做B-D 试验。
(6)紫外线灯强度监测:每季度1次;新灯管30W≥90µW/cm2,旧灯管≥70µW/cm2 (7)胃肠镜等诊疗器材消毒标准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腹腔镜、关节镜等应灭菌处理,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医院消毒与灭菌效果监测
≤10cfu/cm2 (或0.2cfu/平板)
≤200cfu/cm2 (或4cfu/平板)
Ⅲ类
各类检查室,注射室、换药室、治疗室、 供应室清洁区、急诊室、化验室、各类普 通病室和房间、血透室
≤500cfu/cm2 (或10cfu/平板)
某医院对中央空调出风口采样
15
(二)手卫生效果监测
• 监测对象:各科室医务人员,尤其是重点科室 • 监测频率:常规每季度1次,但怀疑医院感染暴发与之
• 母婴同室、早产儿室、婴儿室、 新生儿室 及儿科病房的物体表面不得检出沙门菌。
各类环境细菌菌落总数卫生标准
环境类别
范围
空气 cfu/m3
标准
物体表面 cfu/cm2
Ⅰ类 层流洁净手术室和层流洁净病
≤10
≤5
房
Ⅱ类 普通手术室、产房、婴儿室、
≤200
≤5
早产儿室、普通保护性隔离室、
供应室洁净区、烧伤病房、
• 结论:依靠良好的手卫生依从性,我们发 现MRSA,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 在病房电脑的污染率明显降低,并且没有 造成内院感染。研究结果提示在无院内感 染暴发的情况下,常规消毒甚至电脑设备 上的微生物监测不强制执行。
(三)物体表面采样
采样时间:消毒处理后 采样方法:棉拭子法、压印法 采样面积:
测试方法
1
2 2
(五)内镜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
•采样时间:在消毒灭菌后、使用前进行采样 采样方法: 监测采样部位为内镜的内腔面 用无菌注射器抽取10ml含相应中和剂的缓冲液,从待检内镜 活检口注入,用15ml无菌试管从活检出口收集,及时送检,
2小时内检测。 监测频率:灭菌内镜每月1次,消毒内镜每季度1次。
内镜消毒灭菌效果怎么监测
内镜消毒灭菌效果监测随着现代医学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内镜诊疗技术操作已成为临床的重要组成部分,随之而来的相关感染也成为医院感染监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内镜使用引起感染的因素很多,如清洗,消毒,灭菌不符合要求,消毒剂选用不当,病人在检查前未作肝炎病毒,HIV病毒的检测等均可引起乙(丙)型肝炎、HIV、结核及幽门螺杆菌的感染。
为了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应严格按照规范操作,加强监测和监督。
(一)清洗效果的监测内镜操作流程按照水洗—酶洗—清洗—消毒(灭菌)—冲洗6步进行,评定其清洗效果。
清洗的目的在于将器材上的有机物,无机物消除,其方法有以目测法、残留血实验,残留蛋白质法,细菌培养计数法。
(二)内镜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1、常规监测(1)消毒剂浓度必须每日定期监测并做好记录,保证消毒效果,使用的消毒剂在有效期内。
(2)消毒后的内镜每季度进行生物学监测并做好监测记录。
灭菌后的内镜每月进行生物学监测并做好监测记录。
2、微生物学监测(1)采样时间:消毒、灭菌后,使用前。
(2)采样方法:采用无菌注射器抽取50ml含相应中和剂的洗脱液,从活检口注入冲洗内镜管路,并全量收集(可使用蠕动泵)送检。
(3)检测方法:将洗脱液充分混匀,取洗脱液1.0ml接种平皿,将冷至40℃~45℃的熔化营养琼脂培养基每皿倾注15~20mL,36℃±1℃温箱培养48小时,计数菌落数(CFU/件)。
将剩余洗脱液在无菌条件下采用滤膜(0.45μm)过滤浓缩,将滤膜接种于凝固的营养琼脂平板上(注意不要产生气泡),置36℃±1℃温箱培养48小时,计数菌落数。
当滤膜法不可计数时:菌落总数(CFU/件)=m(CFU/平板)×50试中:m为两平行平板的平均菌落数。
当滤膜法可计数时:菌落总数(CFU/件)=m(CFU/平板)+mf(CFU/滤膜)试中:m为两平行平板的平均菌落数;mf为滤膜上菌落数。
(4)结果判断:消毒后的内镜细菌总数<20CFU/件,不能检出致病菌,为合格;灭菌后内镜无菌监测,为合格。
医院消毒效果监测的相关要求
医院应制定切实可行的医院感 染监测计划,如年计划、季度计划 等。监测计划内容主要包括人员、 方法、对象、时间等。
3、医院开展医院感染监测的要求:
a)新建或示开展过医院感染监测的医院,应 先开展全院综合性监测。监测时间应不少于2 年。 b)已经开展2年以上全院综合性监测的医院 应开展目标性监测。目标性监测持续时间应 连续6个月以上。 c)医院感染患病率调查应每年至少开展一次。
第二部分 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一、监测方法的分类:
1、根据检测方法性质分: ①物理方法:测量压力灭菌温度、测量紫外 线强度等; ②化学方法:各种化学指示卡; ③生物方法:嗜热/枯草芽孢灭菌效果监测自 然菌存活数监测;
一、监测方法的分类:
2、根据消毒灭菌对象性质分: ①空气消毒: ②表面消毒: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医院感染监测的管理与要求、 监测方法及医院感染监测质量保证。 本标准适用于医院和妇幼保健院。有住院 床位的其他医疗机构参照执行。
2、监测的管理与要求
2.1 医院应建立有效的医院感染监测与通报制度,及时诊 断医院感染病例,分析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采取针对 性的预防与控制措施。并应将医院感染监测控制质量纳入医 疗质量管理考核体系。 2.2 医院应培养医院感染控制专职人员和临床医务人员识 别医院感染暴发的意识与能力。发生暴发时应分析感染源、 感染途径,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2.3 医院应建立医院感染报告制度,发生下列情况的医院 感染暴发,医疗机构应报告所在地的县(区)级地方人民政 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包括初次报告和订正报告,订正报告 应在暴发终止后一周内完成。报告表见附录A。
(8)进入人体组织、血液、器官的医疗用品应灭 菌处理,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接触黏膜医疗用品 细菌总数≤20cfu/g(或100 cm2);接触皮肤的医疗 用品细菌总数≤200cfu/g(或100 cm2),不得检出 致病微生物。 (9)母婴同室、婴儿室物体表面和医护人员手不 得检出沙门氏菌。
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
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一、微生物的种类微生物对消毒灭菌的敏感性由高到低排序大致如下:真菌二细菌繁殖体、有包膜病毒、无包膜病毒、分枝杆菌、细菌芽胞。
然而,不同种或同种不同株间微生物的内在抗性相差也很大,从一种微生物得到的灭活数据不能推导到另一种微生物。
二、微生物的物理状态消毒灭菌前微生物的生长状况显著影响它们的反抗力。
在养分缺陷条件下生长的微生物比在养分丰盛的状况下生长的微生物具有更强的反抗力。
细菌繁殖体的反抗力从生长久开头直到对数期的后期通常较强,自稳定期才开头不规章地下降。
三、微生物的数量微生物的数量越大,所需消毒的时光就越长。
消毒灭菌前严格的洗涤和清洁是保证消毒灭菌胜利的基本步骤,否则,就必需延伸消毒剂作用时光或提高浓度以增加其杀灭微生物的能力。
四、消毒剂的性质、浓度与作用时光各种消毒剂的理化性质不同,对微生物的作用大小各异。
例如表面活性剂对革兰阳性菌的杀灭效果比对革兰阴性菌好,而且普通只对细菌繁殖体有作用,不能杀灭细菌芽胞和真菌。
同一种消毒剂浓度不同,其消毒效果也不同。
绝大多数消毒剂在高浓度时杀菌作用强大,当降至一定浓度时惟独抑菌作用。
但醇类例外,70%或50%~80%的消毒效果最好,因过高浓度的醇类使菌体蛋白质快速脱水凝固,影响了醇类继续向内部渗入,削弱了杀菌效果。
消毒剂在一定浓度下,对细菌作用时光越长,消毒效果也越好。
五、温度消毒剂的杀菌实质上是化学反应,其反应速度随温度上升而加快。
因此,温度上升可增加消毒效果。
例如2%杀灭每毫升含104个炭疽芽胞杆菌的芽胞时,20℃时需15 min, 40℃时需2 min, 56℃时仅1 min即可。
又如温度增高10 ℃,含氯消毒剂的杀菌时光削减50%~65%。
六、酸碱度消毒剂的杀菌作用受酸碱度的影响。
例如本身呈酸性,其水溶液呈弱酸性,不具有杀死芽胞的作用,惟独在加入碳酸氢钠后才发挥杀菌作用。
的杀菌作用是pH值越低,杀菌所需药物浓度越高,在pH3时所需的杀菌浓度较pH9时要高10倍左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影响因素 1.消毒剂的性质、浓度和作用时间。
2.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3.温度和酸碱度:升高温度可提高消毒剂的效果。
pH对消毒的效果影响很大,各种不同消毒剂所需最适pH与消毒剂性质有关。
4.环境中的有机物及拮抗物质:物体表面或环境中的有机物与化学消毒剂的活性基团结合减弱其杀菌能力。
5.其他:包括湿度、穿透力、表面张力及拮抗物质等。
(二)消毒灭菌效果的检测各种理化因素对细菌消毒灭菌的效果常需用某些指标加以监测。
常用生物指标监测压力灭菌器和紫外线的灭菌效果。
将市售的嗜热脂肪芽胞杆菌(ATCC7953)商品菌片置于灭菌器内,灭菌后以无菌操作取出菌片,放于溴甲酚紫蛋白胨水培养基中55℃培养48h.如培养基不变色,外观澄清,说明达到灭菌效果;如外观混浊、培养基变黄说明有菌生长,灭菌不彻底,需寻找原因重新灭菌。
紫外线杀菌效果监测则用枯草芽胞杆菌黑色变种(ATCC9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