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中国古代建筑等级
中国古代建筑等级制度 -回复
![中国古代建筑等级制度 -回复](https://img.taocdn.com/s3/m/5087f726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f1ecd7b.png)
中国古代建筑等级制度 -回复(原创版4篇)目录(篇1)一、中国古代建筑等级制度的特点1.按照人的社会地位规定建筑式样和规模2.皇帝、皇亲国威、贵族阶层、朝廷官员、地方官员、平民百姓的建筑各有等级区分3.古代礼制中关于建筑型制的规定详细具体,包括屋顶式样、面阔的间数、装饰的色彩、彩画的形式等4.建筑等级制度被列入朝廷法典,违者不仅是违礼,还是犯法,重者可招致杀身之祸二、中国古代建筑屋顶形式的等级区别1.庑殿顶:屋面四坡五脊,皇帝、诸侯宫室的外门可建成城门状,门外建一对阙2.歇山顶:天子宫室、宗庙的室数逐级递降,堂的高度和面积、门的重数也有等级差别3.攒尖顶:用于皇帝、诸侯宫室的重要官署和官吏墓前,建阙以示等级4.悬山顶:用于一般官吏、士人的建筑,柱涂黑、青、黄色,加工精度有等级差别5.硬山顶:用于平民百姓的建筑,屋顶式样简单,装饰色彩和彩画形式有等级差别正文(篇1)中国古代建筑等级制度是古代中国建筑区别于其他国家民族建筑的一个重要独特之处。
在这个制度下,建筑的式样和规模是按照人的社会地位来规定的。
从皇帝、皇亲国威、贵族阶层,到朝廷官员、地方官员,再到平民百姓,都有着严格的等级区分。
古代礼制中关于建筑型制的规定非常具体,包括屋顶式样、面阔的间数、装饰的色彩、彩画的形式等等都有详细规定。
这些规定不仅体现了等级制度,也展示了古代中国建筑师的精湛技艺和深厚文化底蕴。
建筑等级制度甚至被列人朝廷的法典之中,违者不仅是违礼,而且还是犯法,重者可招致杀身之祸。
在中国古代建筑中,屋顶形式也是一个重要的等级标志。
庑殿顶、歇山顶、攒尖顶、悬山顶、硬山顶等形式的屋顶,分别对应着不同的社会等级。
例如,庑殿顶主要用于皇帝、诸侯宫室的外门,形成城门状的建筑形式,门外建一对阙以示等级。
歇山顶则用于天子宫室、宗庙的室数逐级递降的场合,堂的高度和面积、门的重数也有等级差别。
攒尖顶则用于皇帝、诸侯宫室的重要官署和官吏墓前,建阙以示等级。
关于中国建筑等级的分类
![关于中国建筑等级的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ebe2d3eeaeaad1f346933f34.png)
中国古建筑的屋顶等级
中国传统屋顶共分九级,其中以重檐庑殿顶、重檐歇山顶为级别最高,其次为单檐庑殿、单檐歇山顶,再次是悬山顶,硬山顶,攒尖顶,卷棚顶,半坡顶。
1. 庑殿顶
四面斜坡,有一条正脊和四条斜脊,屋面稍有弧度,宋时称四阿顶。
以重檐庑殿顶级别最高,如北京的太和殿。
2. 歇山顶
是庑殿顶和硬山顶的结合,即四面斜坡的屋面上部转折成垂直的三角形墙面。
有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四条依脊组成,所以又称九脊顶。
一般佛教寺院中的大雄宝殿的顶就是重檐歇山顶。
3. 悬山顶
屋面双坡,两侧伸出山墙之外。
屋面上有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又称挑山顶。
4. 硬山顶
屋面双坡,两侧山墙同屋面齐平,或略高于屋面。
5. 攒尖顶
平面为圆形或多边形,上为锥形的屋顶,没有正脊,有若干屋脊交于上端。
一般亭、阁、塔常用此式屋顶。
6.卷棚顶
屋面双坡,没有明显的正脊,即前后坡相接处不用脊而砌成弧形曲面。
中国古建筑等级
![中国古建筑等级](https://img.taocdn.com/s3/m/a10bf4d45022aaea998f0fc6.png)
中国古建筑的等级制自从社会分工产生后,随着等级观念的深化,在建筑中也注入了等级的差别。
下面就从几个主要方面作个介绍:殿式、大式、小式殿式:是宫殿的样式,为帝王后妃起居之处,无疑是最高的等级。
佛教建筑中的大殿(大雄宝殿)、道教建筑中的三清殿等也属于此类。
殿式建筑的特点是宏伟华丽,瓦饰、建筑色彩和绘画都有专门意味。
如采用黄琉璃瓦,重檐庑殿式屋顶,朱漆大门,彩画绘龙凤图案等则是帝王之所。
大式:比殿式级别低,但又有别于民间普通建筑。
它是各级官员和富商缙绅的宅第。
该类建筑不用琉璃瓦,斗棋彩饰也有严格的规定。
小式:为普通百姓的住房规格。
基座的级别最高级基座:它是由几层带玉石栏的须弥座叠在一起,使得建筑物更显高大、雄伟。
该类建筑仅限于皇宫中最高级的建筑和一些寺庙的最高级殿堂中,如北京故宫太和殿,曲阜孔庙的大成殿等。
而故宫三大殿基座高达二十五市尺左右。
较高级基座:即通常称的须弥座,原是佛像的底座。
佛教传入中国后,这种建筑式样也被中国纳入,以显示使用者的高贵地位与级别。
这种基座上也有汉白玉石栏杆,常用于较高级宫殿和高级的寺观殿堂上。
高级基座:其基座座壁带有壁柱,基座上带有汉白玉石栏杆。
它多用于宫殿建筑主要建筑的两庑等次要建筑中。
一般基座:座壁平整且直,多用于大式与小式建筑中。
据《大清会典》记载:公侯以下,三品官以上的房屋台基准高二尺,四品官以下到士民的房屋台基高一尺。
就普通而言,中国古建筑的基座,以素土或灰土或碎砖三合土夯筑而成,其四周包有一层用砖石垒砌的座壁。
除了显示等级外,基座的最普通功能则是为了保护建筑物,因为古代木结构建筑极普遍。
踏道的等级踏道,是建筑物出入口处供人进出蹬踏的建筑辅助设施。
踏道的设立,也含有等级因素。
阶级型踏道,是最常见的一种,也称踏跺(台阶),可分三级。
一般台阶:此即谓如意台阶,由几块大小不一的石头,从大到小,由下往上,叠砌而成。
它的三面皆可供人上下。
一般建于次要房舍或主要建筑的次要出入口处。
中国古建筑屋顶等级
![中国古建筑屋顶等级](https://img.taocdn.com/s3/m/8c4d26f1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80.png)
中国古建筑屋顶等级通常可以根据建筑结构和材料的不同进行分类和评定。
以下是一般常见的中国古建筑屋顶等级:
一级屋顶(最高级别):一级屋顶是指采用最优质的材料,如琉璃瓦、琉璃瓷砖等,建造精细,形状规整,工艺复杂,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工艺价值。
二级屋顶:二级屋顶采用较高质量的材料,如灰瓦、檐瓦等,建造工艺较为精细,但与一级屋顶相比有一定的差距。
三级屋顶:三级屋顶采用一般的材料,如青瓦、砖瓦等,建造工艺相对简单,但仍具有一定的装饰性和耐久性。
四级屋顶:四级屋顶采用较为简单的材料,如木瓦、竹片等,建造工艺简单,主要用于一些简易的建筑物或农村民居。
需要注意的是,古建筑屋顶的等级评定可能因地区和具体建筑风格而有所差异。
古建筑的屋顶等级一般与建筑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等因素相关。
在实际修复和保护古建筑时,应根据具体的文物价值和修复目标,结合相关的文物保护法规和专业评定标准,进行适当的屋顶材料和工艺选择。
中国古建筑基本特征和等级 ppt课件
![中国古建筑基本特征和等级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bc829cf2af90242a995e5ac.png)
中国古建筑基本特征和等级
10
歇山卷棚顶
卷棚与庑 殿相交而 成的屋顶 形式。
中国古建筑基本特征和等级
11
重檐庑殿屋顶
采用双层檐的的庑殿,等级较高。
中国古建筑基本特征和等级
12
四角攒尖屋顶
屋顶向上呈 尖锥状,无 正脊,数条 垂脊交合于 顶部,上面覆 盖以宝顶的 屋面形式。
中国古建筑基本特征和等级
13
中国古建筑基本特征和等级
27
大木作
什么是大木作?各部件的名称及作用。 大木大式:殿式建筑,一般用于宫殿、官署、庙宇、 府邸中的主要殿堂。 大木小式:建筑中的次要房屋和一般民居。
小木作:中国古代建筑中非承重木构件的制作和
安装专业。归入小木作制作的构件有门、窗、隔断、 栏杆、外檐装饰及防护构件、地板、天花(顶棚)、 楼梯、龛橱、篱墙、井亭等42种结构。
是形容这种特色。
如右图:宫殿庙宇中用黄色琉 璃瓦顶、朱红色屋身,檐下阴 影里用蓝绿色略加点金,在衬 以白色石台基,各部分轮廓鲜 明,使建筑物更显富丽堂皇。
日本建筑的朴素与中国建筑的绚丽
中国古建筑基本特征和等级
68
在建筑上使用这样强烈的色彩 而又得到如此完美的效果,在 世界建筑上也是少有的。
欧洲古典建筑与中国不同,
重檐攒尖屋顶
具有双层 檐的攒尖 屋顶。
图中上为 圆顶,下 为组合式 屋顶。
中国古建筑基本特征和等级
14
重檐攒尖屋顶
双层檐的 攒尖屋顶
中国古建筑基本特征和等级
15
三重檐歇山屋顶——有七十二条脊
屋顶极尽复杂之能事
中国古建筑基本特征和等级
16
2、屋身的各种变化
屋身全部敞开,常运用于园林中。
中国古建筑的等级制度
![中国古建筑的等级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93be994f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8d.png)
中国古建筑的等级制度作者:积羽沉舟一、建筑形式等级殿式即宫殿的样式,为帝王后妃起居之处。
佛教建筑中的大雄宝殿,道教中的三清殿等也属此类。
殿式建筑的特点是宏伟华叩,瓦饰、建筑色彩和绘画都有专门寓意。
大式比殿式级别低,但又有别于民间建筑,它是各级官员和富商缙绅的宅第。
该建筑不用琉璃瓦,斗拱彩饰也有严格规定。
小式为普通百姓住房或衙署庙宇次要建筑的规格。
屋面的等级第一等级:重檐庑殿。
庑殿是一种屋顶的前后左右四面都有斜坡,并有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的建筑,庑殿在宫殿庙宇中级别最高,若加重檐则最为尊贵,用于皇宫、宙宇的主殿,如北京故宫太和殿、乾清官等。
第二等级:重檐歇山。
歇山是庑殿和悬山相交而成的屋顶结构,它是由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四条戗脊组成,又名九脊殿。
歇山若加上重檐,级别也十分高。
(如天安门)第三等级:单檐庑殿顶。
(如故宫弘义阁,华英殿)第四等级:单檐歇山顶。
(如故宫东西六宫)第五等级:悬山顶。
它有两面坡,一条正脊,四条垂脊悬出山墙外。
(如故宫保和殿两庑)第六等级:硬山顶。
屋顶两面坡,但不悬出山墙外。
(如故宫保和殿两庑)第七等级:四角攒尖顶。
屋顶陡,无正脊,几条垂脊交于顶,其上为宝顶,如故宫中和殿即是。
第八等级:孟(1u)顶。
平顶四周加一圈外沿。
第九等级:卷棚顶。
两面坡相交处成弧形曲面,无明显正脊,庙宇祠堂享殿前多为卷棚式建筑。
二、开间的等级开间,多以单数命名,其尺寸多以明间为最大。
从等级制看,开间愈多,等级愈高,而九、五仅是帝王专用,即皇宫大殿9开间,5进深(即所谓九五之尊)。
现存北京故宫太和殿,在清时由9开间为11间,这更显示了“皇威”。
清朝规定,公候府第大门3间,有金漆兽面锡环,前厅、中堂、后堂各7间。
一二品官厅堂也是7间,三品至五品厅堂5间,六品至九品厅堂3间,门为黑色,有铁环。
百姓的建筑正房则不得超过3间。
三、彩画的等级和玺彩画等级最高,如故宫的三大殿,乾清官、交泰殿等皆用之。
其特点是用两个形象如书名号的线条括起,其间用龙和风的图案组成,间补以花卉图案,并大面积的沥粉贴金,较少用晕,又以蓝绿色相间形成对比并衬托金色图案,显得金碧辉煌。
中国古代建筑等级制度
![中国古代建筑等级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a4846764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c6.png)
中国古代建筑等级制度
中国古代建筑等级制度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当时的建筑等级分为庙宇、祭祀、陵墓、宫殿和城墙等五个等级。
这些等级反映了古代人们对建
筑物用途和地位的不同理解。
随着历史的演进和社会的发展,这一制度逐
渐完善和细化。
到了宋代,中国古代建筑等级制度得到了更加明确和系统的规定。
宋
代的建筑等级分为宫、庙、城、陵和衙等五个等级。
其中,宫殿是皇帝居
住和处理政务的场所,庙宇是祭祀神灵的地方,城墙是用来保护城市的防
御设施,陵墓是皇帝和贵族安葬的地方,衙门是地方政府机构的办公场所。
这些等级反映了宋代社会的政治、宗教和军事等方面的特点。
明代是中国古代建筑等级制度发展的一个高峰时期。
明代的建筑等级
分为宫庙、堂殿、陵寝、祠坛和巡检等五个等级。
其中,宫庙是皇帝进行
祭祀和举行重要仪式的地方,堂殿是皇帝处理政务和接待外宾的场所,陵
寝是皇帝和皇后的合葬之所,祠坛是祭祀先祖和历代皇帝的地方,巡检是
监察官员的工作场所。
明代的建筑等级制度进一步细化和规范了建筑物的
分类和评定标准。
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的建筑等级,如曲园、亭台、楼阁等。
这些建筑
物在中国古代建筑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形式,也被纳入到建筑等级制度中。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建筑等级制度体现了建筑物的用途、规模和地位
等方面的差异,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特点和发展阶段。
这一制度在古代建筑
历史中起到了重要的指导和规范作用,为后人了解和研究古代建筑提供了
重要的参考和依据。
古代建筑屋顶等级的顺序
![古代建筑屋顶等级的顺序](https://img.taocdn.com/s3/m/b6f22296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15.png)
古代建筑屋顶等级的顺序
在古代建筑中,屋顶是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屋顶等级的高低也是衡量建筑等级和文化底蕴的一个重要标准。
下面,我们将从低到高介绍古代建筑屋顶等级的顺序。
一、普通屋顶
普通屋顶是指没有任何修饰和特殊装饰的屋顶,多为平顶或斜顶,没有任何花纹和图案。
这种屋顶多用于一些简单的住宅、仓库和小型建筑中,屋顶等级较低。
二、歇山屋顶
歇山屋顶是指屋顶两侧向上翘起,形成两个山峰的屋顶,屋顶两侧的斜面又称为歇脊。
歇山屋顶的形状和结构比较简单,多用于一些民居、庙宇和商业建筑中,屋顶等级逐渐提高。
三、悬山屋顶
悬山屋顶是指屋顶两侧向上翘起,形成两个山峰,山峰上还有一些挂件和雕刻。
悬山屋顶的结构比较复杂,需要更多的木材和雕刻工艺,多用于一些宫殿、府邸和豪华住宅中,屋顶等级更高。
四、飞檐翘角屋顶
飞檐翘角屋顶是指屋顶四周有飞檐和翘角的屋顶,飞檐是屋顶边缘向外翘出的部分,翘角是屋顶四角向上翘起的部分。
飞檐翘角屋顶的结构更为复杂,需要更多的雕刻和装饰,多用于一些宫殿、府邸和庙宇中,屋顶等级更高。
五、琉璃瓦屋顶
琉璃瓦屋顶是指屋顶上铺设着琉璃瓦,瓦片上还有各种图案和浮雕。
琉璃瓦屋顶的工艺非常复杂,需要更多的人工和时间,多用于一些皇宫、寺庙和重要建筑中,屋顶等级最高。
古代建筑屋顶等级的高低是建筑物等级和文化底蕴的一个重要标准,不同的屋顶等级代表着不同的文化水平和建筑技艺。
中国古代建筑等级制度和对后世的影响
![中国古代建筑等级制度和对后世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327b9928c281e53a5802ff65.png)
中国古代建筑等级制度和对后世的影响中国古代建筑的等级主要通过:建筑规模,屋顶,屋顶饰物,台基,踏道,面阔间数,斗拱,彩画文饰,色彩,门钉等方面来辨别。
以下是整理的中国古代建筑等级制度的内容介绍,欢迎阅读!一殿式,大式和小式殿式:宫殿的样式,为建筑的最高等级。
通常为帝王后妃起居之处。
佛教中的大殿(大雄宝殿),道教中的三清殿也属于殿式建筑。
特点:宏伟华丽,瓦饰,建筑色彩和绘画有专门的意义。
如:黄琉璃瓦,重檐庑殿顶式,朱漆大门,彩绘龙凤等为帝王之所。
大式:各级官员和富商缙绅宅第。
特点:不用琉璃瓦,斗拱彩饰有严格的规定。
小式:普通百姓住房规格。
颜色只能为黑白灰。
二屋顶按照式样等级次序由高到低为:庑殿式,歇山式,攒尖式,悬山式,硬山式,盝顶,卷棚顶。
另外还有重檐和单檐之分,重檐顶等级高于单檐顶。
总的说来,屋顶的等级由高到低排序为:重檐庑殿顶,重檐歇山顶,重檐攒尖顶,单檐庑殿顶,单檐歇山顶,单檐攒尖顶,悬山顶,硬山顶,四角攒尖顶,盝顶,卷棚顶。
三屋顶饰物即脊兽和角兽。
角兽按列均由单数组成,一般采取1.3.5.7.9数列排列(即阳数),最高为10个。
其排列顺序为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押鱼,獬豸,斗牛,行什。
最前面有骑鸟仙人。
他们除了有自己的装饰意义外,还有一定的实际用途,具体的介绍在精彩讲词中的历史文化中已有详细的介绍,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建筑的地位越高,角兽的数目越多。
以紫禁城为例,太和殿为举行大典的场所,皇权的象征,设神兽10个。
乾清宫为帝王理政,居住的地方,地位仅次于太和殿,设神兽9个。
坤宁宫为皇后的寝宫,清代为祭神及结婚之用,设神兽7个,东西六宫是妃子的住所,设神兽5个,最少的为次要角门,只设神兽1个。
四台基一般原则为级数多的大于级数少的,汉白玉台基高于其他材料,有围栏的大于无围栏的。
最高级台基:几层带玉石栏的须弥座叠在一起用于皇宫中的最高级建筑和一些寺庙最高级殿堂。
较高级台基:通常称的须弥座,座上有汉白玉石栏杆。
中国古代建筑等级制度
![中国古代建筑等级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48be9830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b8.png)
中国古代建筑等级制度中国古代社会,统治者为了保证理想的社会道德秩序和完善的建筑体系,往往制定出⼀套典章制度或法律条款,要求按照⼈们在社会政治⽣活中的地位差别,来确定其可以使⽤的建筑形式和规模,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建筑等级制度。
在中国古代建筑漫长的发展历程中,等级制度也留下了其特有的印记。
⽆论是中国城市、聚落和居住空间的组织原则,还是古建筑形式的发展演变,或是在建筑材料和装饰及建筑某些特征的形成过程中,都可以找到建筑等级制度参与作⽤的痕迹。
中国古代建筑的等级制度,是建⽴在封建礼制基础之上的。
《说⽂解字》⽈:“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
”“礼”起源于原始宗教,是由原始宗教的祭祀礼仪⽽来的。
礼在儒家的⼼⽬中是维系天地⼈论上下尊卑的宇宙秩序和社会秩序的准则。
《礼记·曲礼》说得很清楚:“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也。
”⼜说:“道德礼义,⾮礼不成。
教训正俗,⾮礼不备。
分争辨讼,⾮礼不决。
君⾂、上下、⽗⼦、兄弟,⾮礼不定。
”礼既是规定天⼈关系、⼈伦关系、统治秩序的法规,也是约制⽣活⽅式、伦理道德、⽣活⾏为、思想情操的规范。
在古代社会长期发展中,礼成了“以⾎缘为纽带,以等级分配为核⼼,以伦理道德为本位的思想体系和制度”。
这个被提得极⾼的尊卑意识、名分观念和等级制度,不仅贯穿于⼈际的待遇、社会特权、家族地位,⽽且渗透到了社会⽣活、家庭⽣活、⾐⾷住⾏的各个领域。
在建筑⽅⾯,它成了传统礼制的⼀种象征与标志,⼤到城市、建筑组群、坛庙、宫堂、门阙、庭院、台基、屋顶形式、建筑⾯阔和进深,⼩到⽃拱、门钉、装饰⾊彩等,都纳⼊礼的规制。
建筑等级制度的发展 — 从宗教到世俗中国古代按建筑所有者的社会地位规定建筑的规模和形制。
辨尊卑、辨贵贱的功能成了建筑被突出强调的社会功能。
中国古代建筑等级制度各朝各代⼜是不尽相同的。
⼭西襄汾陶寺遗址经过近四⼗年的考古发掘,学者基本确认了陶寺遗址是⽬前发现的“最早的中国”,距今约4300年—3900年。
中国古代建筑的等级制度
![中国古代建筑的等级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c422603e87c24028915fc3a9.png)
中国古代建筑等级制度Zhongguo gudai jianzhu dengji zhidu中国古代建筑等级制度grading system in Chinese historical architecture中国古代按建筑所有者的社会地位规定建筑的规模和形制。
这种制度至迟在周代已经出现,直至清末,延续了2000余年,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典章制度之一。
从汉代以来,朝廷都颁布法令作出规定,如唐代的《营缮令》。
历代的规定大致如下:周代据先秦史料,周代王侯都城的大小、高度都有等级差别;堂的高度和面积,门的重数,宗庙的室数都逐级递降。
只有天子、诸侯宫室的外门可建成城门状,天子宫室门外建一对阙,诸侯宫室门内可建一单阙;天子宫室的影壁建在门外,诸侯宫室的影壁建在门内;大夫、士只能用帘帷,不能建影壁。
天子的宫室、宗庙可建重檐庑殿顶,柱用红色,斗、瓜柱上加彩画;诸侯、大夫、士只能建两坡屋顶,柱分别涂黑、青、黄色。
椽子加工精度也有等级差别。
汉代汉代除宫殿有阙外,重要官署和官吏墓前也可建阙:皇帝用三重子母阙,诸侯用两重,一般官吏用单阙。
皇帝宫殿前后殿相重,门前后相对,地面涂赤色,窗用青琐文;宫殿、陵墓可以四面开门。
其他王公贵族的宅、墓只能两面开门。
列侯和三公的大门允许宽三间,有内外门塾。
唐代据不完全的唐《营缮令》资料,唐制仅宫殿可建有鸱尾的庑殿顶,用重藻井;五品以上官吏住宅正堂宽度不得超过五间,进深不得超过九架,可做成工字厅,建歇山顶,用悬鱼、惹草等装饰;六品以下官吏至平民的住宅正堂只能宽三间,深四至五架,只可用悬山屋顶,不准加装饰。
从其他史料得知唐代城门也有等级差别:都城每个城门开三个门洞,大州正门开两个门洞,县城开一个门洞;城中道路宽度也分级别。
宋代宋代营缮制度限制更严。
除庑殿顶外,歇山顶也为宫殿、寺庙专用,官民住宅只能用悬山顶。
木构架类型中,殿堂构架限用于宫殿、祠庙;衙署、官民住宅只能用厅堂构架。
城市、衙署也有等级差别,国家特建祠庙也有定制,与一般有别。
中国古建筑的等级制度
![中国古建筑的等级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abccb855852458fb770b5636.png)
建筑的等级制度是中国古代建筑区别其他国家民族建筑的一个重要的独特处。
在中国古代,建筑等级制度是按照人的社会地位来规定,建筑物的式样和规模,皇帝、皇亲国威和贵族阶层的建筑、朝廷官员和地方官员的建筑、平民百姓的建筑等等,都有着严格的等级区分。
古代礼制中关于建筑型制的规定非常具体,包括屋顶式样、面阔的间数、装饰的色彩、彩画的形式等等都有详细规定。
建筑等级制度甚至被列人朝廷的法典之中,违者不仅是违礼,而且还是犯法,重者可招致杀身之祸。
建筑等级制的主要表现在下面这几个方面:一、屋顶式样最高等级:庑殿,只有皇谓的建筑才能用,其次是歇山,再次是悬山,再次是硬山,其他式样就不按等级划分了。
庑殿顶和歇山顶又有重檐(两层屋檐)和单檐二层屋檐)之分,重檐等级高于单檐,所以最高等级就是重檐庑殿顶。
例如,北京故宫太和殿就是重檐庑殿顶,因为它是皇宫中的正殿,最重要的建筑。
天安门只是重檐歇山,因为它只是皇宫的前门。
(北京故宫太和殿)(天安门)二、开间数两根柱子之间叫一个开间。
最高等级是九间,后来发展到十一间,例如北京故宫太和殿,乾清宫,但是理论上仍然是九开间为最高,只有皇帝的建筑才能用九开间。
其次是七间,皇亲贵戚和封了爵位的朝廷命官可以用七开间。
再次是五间,朝廷一般官员和地方政府官员可以用。
平民百姓就只能用最小的三间了。
九开间(北京故宫乾清宫)五开间(宁远文庙大成殿)三开间(四川自贡西秦会馆)建筑上的数字等级还有一个特殊的含义,即中国古代阴阳五行中的“术数“”。
阴阳五行学说中奇数(单数)为阳,偶数(双数)为阴。
阳数中最高的数是九,所以在建筑中凡用火的数字就是最高等级,例如开间九间、台阶九级、斗拱九踩、门钉九路、屋脊走兽九尊等等。
另外五也是术数中一个特殊的吉数,九和五结合就是最高最吉利的数。
《易经》中说“九五,飞龙在天”,所以九五就变成了皇帝的专用数,称为“九五之尊“”。
天安门城楼就是面阔九开间,纵深五开间,故宫中很多建筑都是这样。
中国古建筑的等级制度
![中国古建筑的等级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b5faece7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1296069.png)
中国古建筑的等级制度中国古建筑的等级制度是一个极具特色的制度,它是对建筑物按照其规模、功能、材料、技术等多个方面进行评定和划分的一种等级制度。
在这个制度下,建筑物的等级与权力、社会地位、文化底蕴等方面密切相关,具有很高的意义。
下面将详细介绍中国古建筑的等级制度。
官衙等级制度是指按照官职和地位来划分建筑物的等级。
在古代,官方建筑物的等级高低与官员的地位相关联,地位越高,对应的官署就越有规模和重要性。
按照唐代的规定,官署等级分为二十级,从一品的尚书省、中书省到六品的州县、州县、局级单位等。
每一级别的官署都有相应的规模和建筑风格。
古建筑等级制度是指按照建筑规模、功能、材料和技术水平等方面来划分建筑物的等级。
根据材料和技术水平的不同,建筑物等级分为三类:一等、二等和三等。
一等建筑是指规模宏大、材料精良、工艺精湛的建筑物。
一等建筑通常是皇宫、寺庙、官署等官方建筑,它们代表了国家权力和文化底蕴。
一等建筑的规模通常很大,建筑结构复杂,采用了最高水平的材料和技术,例如使用楠木、石材等高质量材料,采用精湛的木工技术和建筑设计理念。
二等建筑是指规模适中、材料过硬、工艺精良的建筑物。
二等建筑包括了一些寺庙、庙宇、园林等,它们通常是私人出资或者是地方官府兴建的。
二等建筑的规模较小,但材料和工艺仍然很讲究,如使用了花岗岩、红色砖石等优质材料。
三等建筑是指规模较小、材料一般、工艺普通的建筑物。
三等建筑通常是农民的民居、商铺、庙宇等,它们的规模较小,采用了一些普通的材料和技术。
在中国古代社会,建筑物的等级制度是与权力、地位、文化底蕴等方面相互关联的,不同等级的建筑物反映了不同社会阶层的地位和权力。
同时,建筑物等级的评定也是对当时建筑技术和文化水平的检验和肯定,它反映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精湛工艺和丰富内涵。
总而言之,中国古建筑的等级制度是一个非常复杂而精细的制度,它通过对建筑物的评定和划分,反映了权力、社会地位、文化底蕴等方面的差异,同时也是对建筑技术和文化的一种发展和检验。
从建筑形式看中国古代单体建筑等级
![从建筑形式看中国古代单体建筑等级](https://img.taocdn.com/s3/m/0966e6e8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ea.png)
从建筑形式看中国古代单体建筑等级
中国古代单体建筑,是指在建筑群中独立存在的单个建筑物,其独特的建筑形式往往
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等级和文化背景,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从建筑形式看,中
国古代单体建筑等级可分为三个等级:宫殿级、寺庙级和民居级。
一、宫殿级
宫殿级建筑是古代中国帝王居住和行政活动的场所,是最为重要和讲究的建筑等级之一。
其形式多为宏伟壮观,气势恢弘,富丽堂皇,具有强烈的统治意味和庄严的宗教神秘感。
宫殿级建筑常采用多级台阶,宽敞的殿堂,高耸的楼阁和华丽的装饰,彰显出王权的
至高无上和神圣性质。
例如,长城上的故宫和西安的大雁塔都是宫殿级建筑。
二、寺庙级
寺庙级建筑在古代中国也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其形式多为庄严肃穆,充满宗教氛围,给人以宁静神秘的感受。
在古代中国,寺庙是人们向神明祈求保佑和灵验的场所,因此,寺庙级建筑的主要特征是供着殿、香炉、佛塔等。
此外,寺庙级建筑还常配有藏经阁、钟楼、鼓楼等,具有浓郁的文化气息和信仰体现。
三、民居级
民居级建筑则是中国古代最为普及的建筑形式,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住所,具有极为
直接和实用的特点。
民居级建筑形式和装饰风格多样,通常采用木造或砖石结构,以屋檐、门窗和围墙来体现不同的风格与文化特色。
例如,北京苏州街的四合院、杭州的水乡小镇
和丽江的古城等,都是中国民居级建筑的代表作品。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单体建筑等级体现了古代社会的等级体系和文化传承,是中国传
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这些建筑形式将继续发挥其特有的历史和
文化价值,保留并丰富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从建筑形式看中国古代单体建筑等级
![从建筑形式看中国古代单体建筑等级](https://img.taocdn.com/s3/m/9625b795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20.png)
从建筑形式看中国古代单体建筑等级在中国古代,单体建筑被视为权力、地位和文化传承的象征,其等级可通过其形式、规模和装饰等要素来区分。
以下是从建筑形式的角度来看中国古代单体建筑等级的讨论。
一级建筑:殿堂古代中国的朝廷常常将殿堂作为其政治权力象征的标志,而它们与皇帝和王室的地位和权力等级密切相关。
一般来说,殿堂会建在高地上,具有宏伟的规模和美丽的建筑装饰,将政治和文化的权力表现得淋漓尽致。
例如,坐落在北京紫禁城内的故宫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另外,祭祀和宗教建筑也被视为一级建筑,如太庙和天坛。
二级建筑:庙宇庙宇作为中国古代文化和信仰的重要载体,同样承载着独特的政治和文化象征意义。
庙宇的形式多样,从简单的木构建筑到复杂的石造园林,它们的建筑装饰和规模也各不相同。
与一级建筑不同的是,庙宇一般建在低地或山坡上,具有更加宁静神秘的氛围,也与中国古代许多宗教信仰和哲学思想相契合。
一些著名的庙宇,如峨眉山乐山大佛和武当山太和殿等,一直被中国古代文化和信仰的拥趸所崇拜。
三级建筑:亭台亭台具有独立的空间形式,而这种形式主要以其相对小型的规模和装饰简单的特征而出名。
亭台常常由古代文人和贵族作为宴会和聚会的场所所使用,是传统建筑中自然和文化结合的代表。
不同于一二级建筑,亭台的分布范围更广泛,通常被用来点缀园林、宫殿和街道,因此也被赋予了一定的民用和文化的象征意义。
四级建筑:牌楼牌楼是中国古代城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居住地的彰显和区分。
它们常常被建在城市的主要道路和市区内,用来标记不同街区和领域,同时也扮演着物质和非物质重要意义的示范。
牌楼具有独特的形式,其结构通常由石头、砖头和木材等材料组成,并融合了不同的文化和地方特色。
例如,广东潮州市的牌楼就体现了潮汕地区的建筑艺术和文化传统。
中国古建筑等级形制
![中国古建筑等级形制](https://img.taocdn.com/s3/m/60645ad8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7a.png)
中国古建筑等级形制
中国古建筑的等级制度,是中国古代建筑区别其他国家民族建筑的一个重要的独特之处。
古代礼制中关于建筑型制的规定非常具体,包括屋顶式样、面阔的间数、装饰的色彩、彩画的形式等等,都有详细的规定。
中国古建筑等级制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屋顶式样
屋顶的戗兽(仙人走兽)
仙人走兽最早出现于汉朝的明器上,开始并没有固定的使用规则,元朝以前多为武将。
清朝开始出现官方定制,位于最前端的是仙人,即骑凤仙人,后面是走兽,通常数量为奇数,9为最高,但是在故宫的太和殿上,在斗牛之后增加了一个行什,表示规格之高。
一龙二凤三狮子,海马天马六押鱼,
狻猊獬豸九斗牛,最后行什像个猴。
屋顶的琉璃瓦颜色
黄色琉璃瓦,只有皇家宫殿才能使用黄色琉璃瓦来作屋顶,其它建筑均不得使用。
绿色琉璃瓦,仅次于黄色,一般常用于王公大臣,宗教寺院等建筑。
蓝色琉璃瓦,是代表天的颜色,只有在祭天的地方使用。
黑色琉璃瓦,一般用于品级低的官员和富贵人家。
在特殊的地方也会使用,故宫藏书的文渊阁,其屋顶就用的是黑色琉璃瓦,按五行方位,北方属水,为黑色,取以水克火之意。
另外,在庙宇的配房也使用黑色琉璃瓦,代表等级较低,以显示尊者居中的思想。
斗拱
装饰彩画
开间及进深
台基和栏杆
明白了以上知识,相信您下次再遇到有古建筑的景点时,就大概能看懂其中的寓意了。
从建筑形式看中国古代单体建筑等级
![从建筑形式看中国古代单体建筑等级](https://img.taocdn.com/s3/m/c87b3748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cd.png)
从建筑形式看中国古代单体建筑等级中国古代的单体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具有丰富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并且展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审美水平。
从中国古代单体建筑的形式可以看出,它们的等级是由建筑的大小、建筑结构、装饰等方面组成的。
本文将从建筑形式的角度,介绍中国古代单体建筑的等级。
一、宫殿式建筑宫殿式建筑是中国古代单体建筑中等级最高的一种建筑形式。
宫殿式建筑是大型宫殿或皇宫建筑群的统称,它通常由多座建筑组成,建筑规模大,气势宏伟,具有浓郁的帝王气息。
它的建筑结构复杂,通常由诸如内殿、前殿、后殿、门楼等组成,每个部分的建筑形式和层数不同,且有强烈的象征寓意。
宫殿式建筑的装饰风格多样,以泥塑、木雕等为主要手法,富有民族特色。
二、庙宇式建筑三、楼阁式建筑楼阁式建筑是中国古代单体建筑中等级较为普遍的一种建筑形式。
它通常是建在山水之间或城市中心的高层建筑,多用于观赏风景或守卫城池。
楼阁式建筑具有高大、精巧、细致、繁复的建筑结构,通常会在门楼、回廊、正殿等部位进行多层叠加。
楼阁式建筑的装饰风格多样,通常以细密的雕刻和彩绘来展示建筑的与众不同之处。
四、亭台式建筑亭台式建筑是中国古代单体建筑中等级较低的一种建筑形式。
亭台式建筑通常是用于休憩和娱乐的建筑,建筑规模较小,单层建筑结构为主,通常只由底座、柱子、屋顶组成。
亭台式建筑的装饰风格较为简单,通常以画、雕、书等的方式来表现建筑的特色。
总之,中国古代单体建筑等级的高低关系,是由建筑形式的大小、结构、装饰等方面综合决定的。
虽然每种建筑形式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价值,但它们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都有重要的地位。
在现代社会,人们应该更加重视和保护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让它们永久地保存在人们的记忆中,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古代建筑等级制度
![中国古代建筑等级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4525e49a2b160b4e777fcf57.png)
中国古代建筑等级制度:周代据先秦史料,周代王侯都城的大小、高度都有等级差别;堂的高度和面积,门的重数,宗庙的室数都逐级递降。
只有天子、诸侯宫室的外门可建成城门状,天子宫室门外建一对阙,诸侯宫室门内可建一单阙;天子宫室的影壁建在门外,诸侯宫室的影壁建在门内;大夫、士只能用帘帷,不能建影壁。
天子的宫室、宗庙可建重檐庑殿顶,柱用红色,斗、瓜柱上加彩画;诸侯、大夫、士只能建两坡屋顶,柱分别涂黑、青、黄色。
椽子加工精度也有等级差别。
:汉代汉代除宫殿有阙外,重要官署和官吏墓前也可建阙:皇帝用三重子母阙,诸侯用两重,一般官吏用单阙。
皇帝宫殿前后殿相重,门前后相对,地面涂赤色,窗用青琐文;宫殿、陵墓可以四面开门。
其他王公贵族的宅、墓只能两面开门。
列侯和三公的大门允许宽三间,有内外门塾。
:唐代据不完全的唐《营缮令》资料,唐制仅宫殿可建有鸱尾的庑殿顶,用重藻井;五品以上官吏住宅正堂宽度不得超过五间,进深不得超过九架,可做成工字厅,建歇山顶,用悬鱼、惹草等装饰;六品以下官吏至平民的住宅正堂只能宽三间,深四至五架,只可用悬山屋顶,不准加装饰。
从其他史料得知唐代城门也有等级差别:都城每个城门开三个门洞,大州正门开两个门洞,县城开一个门洞;城中道路宽度也分级别。
:宋代宋代营缮制度限制更严。
除庑殿顶外,歇山顶也为宫殿、寺庙专用,官民住宅只能用悬山顶。
木构架类型中,殿堂构架限用于宫殿、祠庙;衙署、官民住宅只能用厅堂构架。
城市、衙署也有等级差别,国家特建祠庙也有定制,与一般有别。
:明代明代建国之初,对亲王以下各级封爵和官民的第宅的规模、形制、装饰特点等都作了明确规定,并颁布禁令。
公、侯至亲王正堂为七至十一间后改为七间、五品官以上的为五至七间,六品官以下至平民的为三间,进深也有限制。
宫殿可用黄琉璃瓦,亲王府许用绿琉璃瓦。
对油饰彩画和屋顶瓦兽也有等级规定。
地方官署建筑也有等级差别,违者勒令改建。
:清代清代与明代的建筑等级制度大致相同:亲王府门五间,殿七间;郡王至镇国公府都是门三间,堂五间,但在门和堂的重数上有差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词记忆法 模拟导游法
作图法
庑殿式---太和殿
正脊
2、歇山顶
•
有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和
四条戗脊组成。
•
歇山顶等级仅次于庑殿顶,
常用于宫殿中的次要建筑和住
宅园林中,也有单檐、重檐形
式,如北京故宫的保和殿是重
檐歇山顶。
垂戗 脊脊
重檐歇山顶的天安门
龙王殿
正脊
3、悬山顶
垂
脊
等级次于庑殿顶
和歇山顶,常见于一
中国古代建筑等级
之屋顶
旅游管理系 俞璜
一、屋顶
正脊
垂脊
(
一
戗脊
)
屋面
屋
顶
的
结
构
及
式
样
屋顶主要由屋面及屋面间的屋脊组
成。
戗脊
• 戗脊又称岔脊,是古代汉族歇山顶建筑自垂脊下 端至屋檐部分的屋脊,和垂脊成45度,对垂脊起 支戗作用。在有不同方向的承梁板的屋顶中,其 两个斜屋面交接处所形成的外角。
(二)种类
古人很聪明的。做得如此宏伟奢华,表达了对 上天敬意。但攒尖顶偏不设等级,没有正脊,故此 排不上等级,干脆就不设级了。
• 人间还是太和殿最尊。
• 可见,古建筑屋顶,有没有正脊是很重要的!
(三)屋顶的等级
第一位:重檐庑殿顶 第二位:重檐歇山顶 第三位:单檐庑殿顶 第四位:单檐歇山顶 第五位:悬山顶 第六位:硬山顶
龙王殿戗脊上的走兽是什么?
上海世博会 中国馆
二、斗拱
1、中国古代建筑独特的构件;
2、方形木块叫斗,弓形短木叫拱,总称斗拱。 两者纵横交错层叠而成;一般置于柱头或额枋与屋面 之间。
思考: 斗拱在建筑中有什么作用呢?
装饰
清北京中山堂斗拱
构造精巧,造型美观,如盆景, 似花兰,是很好的装饰性构件。
主要特点是:中间的画面由各种不同的龙或凤的图案组 成,间补以花卉图案;画面两边用∑ 框住,并且沥粉贴金, 金碧辉煌,十分壮丽。
(2)旋子彩画
等级次于和玺彩画,常用于宫殿、坛庙的次要 殿堂和寺庙中。
主要特点:在藻头内 使用卷涡纹的花瓣,即 所谓的旋子。有时也可 画龙凤,两边用《 》框 起,有的贴金粉,有的 不贴金粉。
般建筑中(如民居)。
山墙
正脊
垂
4、硬山顶
脊
等级次于庑殿顶 和歇山顶,常见于一 般建筑中(如民居)。
山墙
5
垂脊
宝顶
攒
尖
顶
特点是无正脊,数条垂 脊交合于顶部,上面再覆以 宝顶。
平面多为圆形和正多边 形。多用于面积不太大的建 筑屋顶,如塔、亭、阁等。 如北京天坛的皇穹宇是单檐 攒尖顶,宝顶溜金。
圆 形 单 檐 攒 尖 顶 的 皇 穹 宇
等级制度的象征
有斗拱的级别高于无斗拱的级别。 我国的高级木结构建筑,如宫殿、庙观、 陵寝等,往往使用斗拱。
挑出屋檐
斗拱向外出挑,把最外层的屋檐挑出一定距 离,出檐更加深远、壮观,而且使柱子、门窗防 雨、防潮。
传递重力
北京故宫 太和殿
抗震
作业
搜集宿迁项王故里的城门、英风阁以 及乾隆行宫的御碑亭、龙王殿等建筑物图 片,写出古建筑的屋顶式样、戗兽数目名 称、琉璃瓦的颜色。
建筑的纵深间数称“进深”。
四、开间面阔及进深
中国古代以奇数为吉祥数字,所以平面组合 中绝大多数的开间为单数;
开间越多,等级越高。9、11间只能用于非 常尊贵的建筑,如北京故宫太和殿,北京太庙大 殿开间为十一间;5、7间可用于普通的宫殿、庙 宇、官署等;3间用于普通的民宅。
提示1:重檐的等级是一定高于单檐的。歇山顶 也也很高贵,虽然等级上差了庑殿顶一截,但 幸好分单檐和重檐两种。
提示2:至于攒尖顶,因为不用在重要建筑,所 以不列入等级。
• Q:到底是太和殿等级高,还是祈年殿等 级高?
祈年殿可是用了最高等级建造,而且是要“ 敬天礼神”的啊!三重屋檐,却又非塔非楼阁,全 国仅有此一座。所以从形式上讲,祈年殿等级肯定 是高于太和殿的。
中和殿——四角攒尖顶,正中为鎏金宝顶
辨别:以下建筑属于什么形式的屋顶?
辨别:以下建筑属于什么形式的屋顶?
扬州五亭桥
• 中国古代屋顶有很多不同的形式, 主要是坡顶,也有些平顶。坡顶有 一坡顶(单坡)、两坡顶、四坡顶 。
• 此外还有卷棚顶、盔顶、盝顶、十 字脊顶。
(三)屋顶的等级
讨论:屋顶等级由高到低怎么划分?
颐和园之佛香阁
中国古代建筑基本构件
欣赏古建筑,应从构成一座精美古建筑的三大部分去及附属构件 及装饰去了解和欣赏。
一座精美的古建 筑,最下底部为承托 建筑全体的“台基” 部分;“台基”上面 是承托建筑主体的 “屋身”部分,在 “屋身”以上为“屋 顶”部分。
第二章 中国旅游资源概述
第四节 人文旅游资源
搜集两个景点中关于古建筑的导游词。
三、彩画
1、初是为保护木材,起到防潮、防腐、防蛀 的功效,后逐渐突出其装饰性,之后还有区分建 筑物等级的作用。
2、彩画的造型与分类主要表现在梁枋上,常用的 有和玺、旋子、苏式三大类。
辨别:以下彩画等级由高到低的顺序是?
(1) (3)
(2)
(1)和玺彩画
是等级最高的彩画,为皇家专用,仅用于宫殿、坛 庙的主殿、堂、门。
(四)屋顶的戗兽(判断等级)
(四)屋顶的戗兽
鸱吻(音吃吻,龙的九子之一,俗称龙)、凤、狮子、天马、海马、 狻猊、狎鱼、獬豸(神羊)、斗牛、行什(猴)。
太和殿 斜脊走兽
龙王殿屋脊戗兽
(五)屋顶琉璃瓦的颜色
黄、红、青、黑、白
作业
走进项王故里、乾隆行宫或搜 索景点建筑物图片判断其中的所 有建筑屋顶式样是什么类型;
(3)苏式彩画
等级最低,一般用于住宅和园林。
主要特点是:画面 为山水风景、人物故事 、花鸟鱼虫等,两边用 《 》或( )框起。基 本上不用金。
北京天坛祈年殿
颐和园长廊
四、开间面阔及进深
四根木头圆柱围成的空间称为“间”;建筑 正面两檐柱间的水平距离称为“开间”或称“面 阔”;各开间宽度的总和称为“通面阔”;
最常用的屋顶有五种:
庑殿(wǔdiàn)顶、歇山顶、悬山顶、硬 山顶、攒尖顶(分三角攒尖、四角攒尖、六角 攒尖、八角攒尖、圆攒尖)。
庑殿(wǔdiàn)顶、歇山顶又分重檐和单 檐的。
Q:怎么区分这些屋顶样式呢?
·
1 屋脊:5 悬山顶
屋面:2
有图 多中 少的 屋屋 脊顶 和分 屋别 面 ?
数 一 数2 找 规 律
屋脊:面:4
庑殿顶
屋脊:9 屋面:2+2个半坡
歇山顶
屋脊:4
攒尖顶 屋面:4
正脊
垂
脊
1、庑殿顶
•
屋顶是四面斜坡,有一条
正脊和四条斜脊,且四个面都
是曲面。
•
庑殿式建筑,在中国封建
等级制度中,是最高级别的建
筑,一般用于皇宫、庙宇中的
最主要的大殿,特别隆重的用
重檐,如北京故宫的太和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