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顶山香山寺导游解说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顶山市香山寺讲解词
各位游客:
大家好!我们现在正前往香山寺途中,在您亲临其境之前,给您介绍一下香山寺的概况!
香山寺,全名为香山大普门禅寺,是观世音菩萨得道证果之地,坐落在平顶山市区西北,占地约6万平方米。
据统计,全国有香山十八处之多,最著名的如北京香山寺、洛阳龙门香山寺等,而平顶山香山寺则是众多香山寺中建筑最早的一座东土“真香山寺”。
据香山寺碑刻记载,此香山寺重建于东汉中期。
碑碣中尤为珍贵的是宋观文殿大学士蒋之奇撰文,蔡京书丹的《大悲观音道正史话碑》,记述了观音菩萨修行经历。
民间传说更为有趣,说洛阳是真龙门假香山,平顶山是真香山、真菩萨。
香山寺位于火珠山上。
火珠山是一座圆圆的山丘。
西有小龙山,尾西首东,尾低首高,宛若游龙。
东有大龙山,首西尾东,龙首高昂,气势磅礴。
从整体上看构成二龙戏珠的态势,甚为壮观。
在火珠山的右方即大龙山北麓,有汉魏父城。
父城的前身是春秋时期及战国时代楚国城父邑。
公元前523年,楚平王大建城父,令太子建居守。
30年后,楚昭王
救陈,崩逝于城父。
昭王子熊章即位于城父,史称楚惠王。
西汉置县改城父为父城,东汉仍之。
这样中国的父城与印度佛教圣地父城的巧合,也成为西域高僧选火珠山建香山寺的一个原因。
香山寺,历经1820多年,屡有毁建废兴。
该寺自东汉末重建,历经各朝,屡遭战乱,此寺原规模宏大坐北朝南,寺后悬崖峭壁,怪石嶙峋,寺前坡度稍夷。
寺内殿宇亭阁,宝塔铜钟,其甚为壮观,为河南省佛教名刹之一。
在明以后迭遭厄运,一毁于明清之际的社会动荡;再毁于民国年间的军阀混战;三毁于文革破四旧。
仅存大悲观音大士塔,也摇摇欲坠。
后世多有增建、修茸。
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落实文物政策,国家拨款,使古刹再展神采,重现魅力!
俗话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香山,确实不高,但因其悠久的历史、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蕴,美丽的传说而闻名遐迩,请您跟随我上去看一看。
首先,我们来到是寺院的“山门”。
山门一般为三门并力,象征“三解脱门”,即空门、无相门、无作门,所以常称为三门。
又因三门常盖成殿堂式,故又称作山门殿或三门殿。
香山寺元代中期以前设置山门一座,中期以后设置山门2座,
清代进一步扩建,设置山门3座。
我们可以看到,东、西两间塑青狮、白象各一尊。
进山门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八角九级大悲观音塔雄踞寺中央,古钟悬挂,碑碣林立,崇台峻阁,雕梁画栋,梵宇峥嵘,气象森严。
门上悬明英宗敕赐“香山大普门禅寺”匾额。
在明代期间,香山寺已达到鼎盛,形成完整的佛寺建筑群落。
寺前有石阶一百二十级。
石阶顶端的山门称“南天门”。
鼎盛之时有僧众1200多人,殿堂楼阁20余所,斋寮僧舍数百间。
寺右前方有塔林一处,占地40多亩,有梵塔49座,经幢7座,上用印度文、汉文、阿拉伯文、藏文四种文字刻写,另有灵塔百余座,高低错落,形式多样。
还有下属寺院十六所,庄园五处。
史书记载:“每岁仲春之望,香火大开,四方来游者,数以万计”。
时至今日,四面八方香客仍络绎不绝,香火十分旺盛。
您们首先看到的是天王殿,殿中间供奉弥勒菩萨,是佛祖释迦牟尼的接班人。
殿内两侧,分塑四大天王,又叫“四大金刚”,分别是东方持国天王,手持琵芭;南方增长天王,右手持伞,左手握妖;西方广目天王,一手握龙,一手持宝珠;北方多闻天王,手托宝塔。
按照中国的习惯,一他们手中所持法器不同,他们分别代表着“风”“调”“雨”“顺”,四大
天王身材魁梧,威风凛凛. 这尊面北站像为韦驼天将,被称做“护法神”,着武将装,立于弥勒像后,正对释迦牟尼佛,执行着维护讲经道场,不许邪魔侵扰的任务。
这座大殿名叫广生殿。
广生殿建于清代康熙三十六年,广生殿俗称奶奶殿,内塑送子娘娘3尊,送子娘娘的塑像形象为送子观音像。
据《法华经·普门品》载,“若有女人设欲求男,礼拜供养观音菩萨,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设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
”因此,观音菩萨有送子神职功能,观音像有送子观音。
在香山寺南坡有一条娃娃沟,过去凡是到寺里求子的妇女,必定到娃娃沟用红线拴一块小石头,揣在怀里,以期生子,据传十分灵验。
这是大悲正殿。
香山寺是以大悲观音菩萨为主尊的寺院,大悲正殿是供奉大悲观音菩萨的重要殿宇。
从资料记载看,元代中期以前大悲殿在观音大士塔的后边。
元中期,香山寺第十三代主持讷庵思言在大悲殿原址创建后佛殿。
供奉佛祖释迦牟尼,把大悲正殿移到了观音大士塔前。
大悲正殿所塑佛像,元代以前是千手千眼大悲观音菩萨;明成化七年(1471)瑞堂重建大悲正殿,所塑佛像为大悲观音与文殊、普贤3尊菩萨像,已由千手千眼大悲观音像改为圣观音像。
观音殿。
清代重建香山寺,将佛殿、佛像进行了调整,大雄宝殿内塑像改三世佛为大悲观音、文殊、普贤3尊菩萨像,实际上等于把明代的大悲正殿移了过来。
原大悲正殿地址改建四面佛殿,而在观音大世塔第一层南面建观音殿,殿中间供奉千手千眼大悲观音菩萨铜像1尊。
观音殿后面与大世塔第一层相通,塔内泥塑千手千眼大悲观音像。
香山是中国最早的观音菩萨道场,关于观音菩萨身世问题,在中国民间最盛,影响最大的是“妙善得道成观音”的传说。
观音菩萨最初来到人世间,就是以楚庄王三公主妙善的身份出现的。
说得是在春秋时代,有一位楚庄王,有三个女儿,大公主叫妙颜,二公主叫妙音,三公主叫妙善。
妙善幼年就能吟诗作赋,不慕荣华,不贪富贵、好善乐施、温柔善良。
她十三、四岁就长成了一个亭亭玉立美貌如花的大姑娘。
庄王为了与邻国结盟,就将三女儿许配给邻国太子。
三皇姑拒婚不嫁。
庄王一怒之下把三皇姑囚禁于后宫,她一连几天水米不进,容颜憔悴。
王后心疼女儿,悄悄放她出去逃生。
三皇姑逃到翟集西的庄王祠,现在叫白雀寺,带发修行。
因她多行善事,人们都尊称她为“三皇姑”。
不久楚庄王知道后,派人三番五次逼她回宫,她执意不回,楚庄王气极之下将道观放火焚烧,烧死了很多人。
王后以为女儿也被烧死,哭得死去活来。
其实三皇姑并未被烧死,她被道姑们救出,藏到了火珠山(即香山)上。
庄王焚烧白雀观后,身患重病、久治不愈,医生
给庄王诊病后说:“你的病必须用亲骨肉的一只手、一只眼做药引,方能治愈,否则即使神医,也无可奈何。
”庄王的大女儿和二女儿不肯舍己救父。
就在庄王病入膏肓危在旦夕之时,门官通报:“三皇姑回来了,请求献眼手为父治病。
”妙善为了救父亲,砍下了自己的一只手,挖了一只眼成了残废。
她的孝心感天动地,被人们到处传颂。
庄王的病好后,要大大赏赐妙善,残疾后的女儿却说:“我什么赏赐也不要,只求父王在火珠山上修座寺院,我要终身修道。
”庄王满足了女儿的要求,大兴土木建起了香山寺。
妙善公主就在此修行,直至得道成佛,圆寂后舍利葬于塔下。
她得道成佛那天是阴历二月十五,那天,红日高照,满天祥云,雀鸟齐鸣,众兽伏地。
妙善公主宝相现身,不但不是残废,反而是千手千眼,满面慈祥,金光环绕。
每年的二月十五的香山大会,也就是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成佛日,远近善男信女进香朝拜,四方信徒云集,香火经久不衰直至今天,成为全国佛教圣地。
所以,在我们这一带还流传着这么两句话:“洛阳是真龙门,假香山,这里才是真香山,真菩萨!”
大悲观音大士塔:北宋熙宁元年(1068年)重建。
大悲观音大士塔为八角九级密檐式砖塔,造型别致,古雅秀丽。
塔基向南有一洞,为玉佛洞,内有"玉石佛"一尊,体态端庄,双目欲睁似闭,神气超脱;塔底层有"千手千眼佛"一尊,立于洞
中。
第二层玉佛一尊,第三、四层有壁龛数百,各层均为素面青砖平砌而成,每层高度递减,成八棱锥体,造型朴实大方,雄伟壮观。
”
钟楼位于天王殿左前侧,为三层飞檐歇山式或三檐庑殿式建筑。
钟楼内悬金代明昌三年(公元1192年)所铸大钟两口。
重各三千斤。
鼓楼位于天王殿右前侧,为三层飞檐歇山式或三檐庑殿式建筑。
寺院通常以晨钟暮鼓报时,各连击三通,每通紧、缓各十八椎,三通共计百八声。
一般是早晨先击钟,以鼓应之;晚上先击鼓,以鼓应之。
每日破晓、黄昏,各连击三通,共计百八声。
据说,可以消除人间百八烦恼。
《香山大悲菩萨传碑》由宋代书法名家蔡京书丹,刊刻成碑,立于观音菩萨身后,该碑2.22米,宽1.46米,碑文49行,满行78字,楷体,记述大悲观音菩萨得道证果的故事。
此碑为香山寺现存珍贵文物之一。
《重修汝州香山观音大士大夫塔碑记》宋室南迁后的金代,香山寺仍名重中原。
金世宗大定二十六年(公元1186年)春季的一天,驸马都慰乌林答天锡曾陪同妻子唐国公主至香
山寺拜谒大悲观士音菩萨。
据传这一天天空出现五色云彩,观音大士宝塔熠熠放光。
公主妇夫顶礼膜拜,发愿重建香山观音禅院,然后刻石立碑《重建汝州香山观音禅院记》,称唐国公主碑。
唐国公主是世宗完颜雍的二女儿,初嫁殿前左卫将军徒单思忠,不久徒单思忠亡故,世宗就将之许配给中都兵马都指挥使乌林答晖的三儿子乌林答天锡。
乌林答天锡与妻子唐国公主游香山时,身份是奉国上将军、河南路统军使、附马都慰上护军、文平郡开国候。
大雄宝殿红墙绿瓦,风韵别致。
大雄宝殿在寺院中为“正殿”。
大雄,即筏驮摩耶,是对佛祖释迦牟尼的尊称,意谓佛有大智力,一切无畏,能降伏“五阴魔”、“烦恼魔”、“死魔”、“天子魔”等四魔。
殿正中一般供奉释迦牟尼像。
佛像有各种不同姿势,只要有成道像和说法像两种。
宋代以后,一些寺院也有供奉三佛、五佛乃至七佛者。
三佛只要有横三世佛和竖三世佛两种,横三世佛的中间为婆娑世界的教主释迦牟尼,左边为东方净琉璃世界的教主要师琉璃光佛,右边为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阿弥陀佛。
竖三世佛的中间为现在释迦牟尼佛,左边为过去佛燃灯佛,右边为未来佛弥勒佛。
也有的供奉释迦摩尼的三身佛,即中间为法身佛毗卢遮那佛,左边为报身佛卢舍那佛,右边为应身佛释迦牟尼佛。
供奉五佛的通称为东、西、南、北、中五佛,有名五智如来佛,属密宗系统。
供奉七佛的为过去诸佛,供奉者极少。
大殿两侧为十八罗汉佛,佛坛背后塑观音大世像。
香山寺的大雄宝殿建于元代中期,当时称为后佛殿。
明代重建、重修两次。
有元代的5间扩建为7间,清代重建后供奉观音、文殊和普贤三大世像,佛像身高丈六,像貌慈祥庄严,端坐莲台。
佛像左右排列十八罗汉,神态各异。
大佛后为佛门护法韦驮一尊,高丈余,威严魁岸。
观音菩萨像居中,恢复了大悲观音菩萨为主尊的格局。
祖师殿是禅宗寺院常见的殿宇,为纪念该宗祖师而建。
香山寺的祖师殿,中间供奉南北朝从印度来中国的禅宗初祖达摩,左侧供奉百丈怀海,右侧供奉香山寺开山祖师。
香山寺祖师殿约建于北宋中期。
包公殿。
包公殿供奉包拯。
包拯,宋仁宗朝官至龙图阁直学士、枢密副使。
为官刚正不阿,铁面无私,清正廉明,时人即有“关节不到,阎罗包老”和“包拯笑比黄河清”之誉,后世便广为流传。
清康熙三十六年。
香山寺建包公殿3间,不仅为纪念包拯,也反映了百姓渴望包公再生,世间公平的愿望和追求。
九老阁: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香山寺建白衣观音九老阁。
唐代白居易、胡果、吉日文、刘真、卢真、张潭、朱昂秋、兼谟八位老人和高僧如满于香山结社,谈佛论道,狂歌
联诗,为一时佳传,后人称为香山九老。
魁星楼:据《辞源》解释,魁星古代指主宰文运的神。
古时学校祀魁星,魁星楼为一校伟观。
古代曾有文人学子寄居寺院读书的习俗,自然是希望大比之年黄榜题名,因而寺院建魁星楼,让文人学子前往焚香叩拜,祈求高中。
香山寺魁星楼建于康熙三十六年。
法堂:大殿之后为法堂,是演说佛法皈戒集会之所,在寺院中为仅次于大殿的建筑。
平时,法堂常作佛事用,法堂正中设法座(高台上摆桌椅,又称狮子座),法座后像释迦牟尼传法说道的图象,法座之前置讲台,台上供小佛座像,下设香案,两侧置听法席,左钟右鼓,上堂说法时鸣之。
香山寺的法堂建造时间很早,最初称为讲堂,宋代以后称为法堂。
金大定元年(1161),主持僧密禅师重修法堂。
禅堂:古称僧堂或云水堂,禅僧昼夜于此禅定修道,与佛殿、法堂同为禅宗丛林的主要殿堂。
唐代中期,百丈怀海为禅宗立制,裒所学众,无论多少高下尽入禅堂,以夏次(受戒先后)安排,设长连床,施椸架以持道具,堂中设一圆龛,正中安奉圣僧像。
古时禅堂本兼食堂,后世于禅堂外另设斋堂。
香山寺于北宋中期改为禅院,所以香山寺的禅堂,最迟建于
北宋中期。
客堂:寺院中接待官员、檀越、尊宿及诸方名德之人的处所,备有床帐,以便远方客人过夜。
自东汉建寺至唐代,不断有印度等西域僧人来寺传法,且历代来访官员、文人学士、檀越、高德大僧常年不断,自是要有客堂接待。
因此,尽管目前尚无法考定香山寺客堂建造时间,但建造时间很早当时无疑的。
游客朋友们,香山游览结束了。
观世音菩萨的身世您已经明了!愿修得正果的“三皇姑”,也就是大慈大悲、千手千眼的观世音菩萨给大家带来吉祥和平安!谢谢!
本文来自:平顶山市香山寺讲解词-平顶山旅游网(/) 详细出处参考:/readnews.asp?id=5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