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新乡的变化的调查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建国60年来家乡的变化的调查报告地点:河南省新乡县七里营镇
正文:
一调查情况介绍;
河南省新乡县七里营镇曾是一个盐碱地,而这对于一个靠农业生存的乡镇来说是一个极其严峻的问题,其中该镇农民更是经历了那蝗灾旱灾,人民能够生存下来就已显得如此困难。自从建国60年以来,该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盐碱地不仅仅养活了全镇7.8万人,还使其名列于全国百强镇之中全镇农业已形成种植种子化、畜牧规范化、经营产业化的格局。农民收入较高,生活比较宽裕。2007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5265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125元;全镇有2/3的劳动力从事二、三产业。同时经过认真组织申报七里营镇被省科技厅确立为河南省首批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镇(全省共7家,新乡市唯一一家)。人们不由得发问,其奥秘何在?
二、变迁历史进程;
和很多县域经济发达地区一样,新乡县一无资源,二无矿藏,人口少,如果仅仅依靠种植,农民们只能糊口而不能养家。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只有32万人的小县却涌现出了一大批全国闻名的企业:全国最大的县级生物与新医药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高科技振动机械工业基地,全省最大的环保型造纸工业基地,我国第一家在境外上市的化肥企业……2002年以来,平均年增速都在19.4%,高于河南省平均水平8个百分点;近3年,GDP增速都在23%以上;2007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95亿元,人均GDP突破4000美元;一般预算收入4.1亿元,人均1293元;2007年,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在河南的108个县中,由2005年的第16位上升到14位,连续多年保持全省20强。全县农业已形成种植种子化、畜牧规范化、经营产业化的格局。我们县农民收入较高,生活比较宽裕。2007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5265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125元;全县有2/3的劳动力从事二、三产业。而在新乡县有这么一个镇:七里营镇是新乡县乃至豫北地区最大的乡镇之一,7.8万人,总面积82.9平方公里,辖36个自然村,41个行政村。七里营镇在全国享有较高的声誉。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七里营就以粮棉双高产、双贡献而远近闻名。
如今更是佳绩连创,一:基层组织建设明显加强。镇党委荣获了省、市“五好”乡镇党委称号,刘庄村党委和龙泉村党委分别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新庄村党委荣获省“五好”村党支部称号,刘店村、宋庄村、七四村、西阳兴等村分别荣获市级“五好”村党支部称号。二:社会秩序稳定和谐。七里营镇被评为“河南省综治工作先进镇”,县委常委、镇党委书记梁常运被评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工作者”,受到了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和罗干同志的接见。三:经济社会全面发展。2005年,全镇完成工农业总产值47.8亿元,上缴国家税金1.125亿元,实现一般财政预算收入402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124元,综合经济实力位居新乡市乡镇首位,成为全市第一个上缴税金超亿元的乡镇。温家宝总理、回良玉副总理分别于2004年1月20日和2003年4
月12日到七里营镇视察“三农”工作,并给予了较高评价。该镇还先后荣获“全国重点镇”、“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全国首批小康示范镇”、“全国文明村镇建设示范镇”、“首届中国乡镇投资环境百强镇”、省“三个代表”学教活动先进集体等称号。其中。刘庄由50年前的“长工村”成为全国知名的富裕村,龙泉村是从贫穷落后转变成小康,并是新乡远近闻名的“龙头”村
三、分析变迁原因;
一、发挥典型优势,营造比学赶超的干事创业环境
近些年来,七里营镇以史来贺为代表的先进典型层出不穷,已形成了区别于其他地方的一大优势。他们在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中,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将“三级联创”活动与学先进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效地促进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不断跃上新的台阶。目前,全镇已拥有“双强”支部书记21名,其中14人次被评为市级“双强”支部书记,26个村达到一类支部标准。刘庄村在全国著名劳动模范史来贺的带领下,50多年来始终是我国农业战线上的一面旗帜。他们利用这个典型,坚持长期开展“两学两争”活动,即学习史来贺,争当“双强”党支部书记;学习刘庄,争创先进村党支部,使农村党支部和村干部学有榜样,赶有目标,不断增强村干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为把学习先进切实落到实处,他们建立了考核制度、奖惩制度,引入了竞争激励机制,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将党建目标与经济目标一起安排、一同落实、一并考核,对先进单位和先进模范人物大力给予表彰和奖励。与此同时,镇党委对连续担任支部书记10年以上并荣获市级以上文明村的村支部书记,为其购买养老保险,彻底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近3年来,他们共拿出130余万元用于奖励先进村党支部和村干部,使他们经济上得实惠,政治上有荣誉,有效激发了全镇上下学先进、争先进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由于有一套相对完善的竞争激励制度,促使先进村有了压力感、中间村失去了太平感、后进村有了危机感,全镇上下形成了先进村大发展、一般村快发展、后进村想发展的良好局面。
二、坚持分类指导,着力提升村级党组织带领群众致富的水平
在“三级联创”活动中,他们十分注重村级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他们把全镇41个行政村划分为好、中、差三类,按照“顺排抓典型、倒排抓整顿”的原则,实行动态管理,抓两头,带中间,先进的抓提高,相对落后的抓转化,促进中间状况的上水平。根据各村情况,他们综合采用“帮、调、派”三种方法,宜帮则帮,宜调则调,宜派则派。
“帮”主要是针对先进村,通过到发达地区参观学习,帮助其更新观念,克服“差不多”的思想,与时俱进,谋取更大更快发展。刘庄村党委书记史世领重新修订了发展规划,瞄准全国一流目标,3年来先后新上了青霉素三期、四期、五期扩建工程,华星药厂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青霉素原料药品生产基地之一,2005年出口创汇3800多万美元,上缴税金5489万元。新庄村3年来经济效益年均增速达到50%,2005年完成工业产值12.5亿元,上缴国家税金2545万元。刘庄和新庄都制定了新的奋斗目标,力争经过近几年的努力,他们各自的销售收入将分
别超30亿元,税金超亿元。刘店村也不断扩大企业规模,发展高档产品,该村已成为年产纸张10万吨,年产值1.4亿元,年利税2000万元的经济大村。
“调”主要针对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低,工作平庸和长期闹不团结的班子。如李台村曾是很有名气的省级先进村,但是由于管理体制和市场经济等原因,该村一度陷入了低谷。李台村经过调整领导班子后,在镇党委的帮助下,经过产权制度改革和招商引资,村集体经济又得到了快速发展,年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00多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500多元。
“派”主要针对那些处于相对落后状态、暂时没有合适党支书人选的村,以增强“造血”功能入手,在全镇范围内选拔德才兼备的国家干部到村里兼职。曹殿印通过多方努力,于2004年6月办起了一家以集体经济为主的化工企业,当年上缴国家税金近20万元。2001年11月省委副书记陈全国同志到七里营镇指导工作,对选派优秀中青年干部到村内挂职的做法给予了肯定。
三、加强教育培训,全面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
镇党委科学制定了较为系统的学习计划,学习内容既有党的理论知识,又有市场经济知识、科技知识和法律知识。培训形式灵活多样,既“请进来”,还“走出去”。培训手段现代化,率先开通了远程教育网络。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他们做到“五个结合”,突出培训教育的实效性。全镇党员政治素质和科技文化知识不断提高,致富本领日益增强,已拥有“双强”型党员800多名,占全镇党员的31%。
四、实施结对帮带,推动村与村、户与户协调发展
为了缩小村与村之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实现和谐发展共同致富,镇党委实施了结对子帮带工程,由先进村帮助后进村,在资金、技术、思想上帮扶后进村,使其加快发展发伐。目前,全镇形成了以刘庄、龙泉、新庄、刘店为中心的四大经济区域,带领附近村庄走上了共同发展、和谐发展之路。刘庄村不但吸收了6000多名劳动力就业,还重点帮助周围20多个村庄办厂,如为八柳树村提供煤灰生产免烧砖、为七五村提供药厂下脚料生产饲料,并扶持了大批个体养殖、商业、运输专业户。龙泉村高特牧业有限公司以公司+农户方式带动东王庄、戚庄等村200多户群众养羊,年增收50多万元。新庄村为曹庄、小张庄村无偿提供铲车、压路机等设备,帮助他们整修村内道路,并积极帮助曹庄村发展经济,建立了一个化工企业。
五、注重制度建设,建立新形势下基层组织建设的长效机制
他们坚持以制度建设为龙头,走制度建党的新路子,逐步建立健全农村党组织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以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保证农村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的有效发挥。
1.抓好镇党委自身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了党委会议制度、重大问题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