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教育案例--关爱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留守儿童品德教育个案辅导案例
留守儿童品德教育典型案例一.案例介绍婷婷(化名)是我们学校一位三年级的女同学,爸爸妈妈长期在外打工,是一名留守儿童。
她长着一对会说话的大眼睛,从小腿脚残疾,成绩上游,中等智商,非常腼腆,性格内向,在人面前不拘言笑,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发言,老师提问时总是低头回答,声音听不清,脸蛋涨得绯红。
下课除了上厕所总是静静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发呆,老师叫她去和同学玩,她会冲你勉强笑一下,仍坐着不动。
平时总是把自己关在房里,不和同学玩。
遇到节假日,连外婆家也不去。
二.案例分析自卑畏怯的心理大家都不同程度的有,有的同学在小学顺利地走过来了,也具备了一定的实力和优势,面对激烈的竞争,却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儿也不如别人,自卑的心理使得自己缺乏竞争勇气,缺乏自信心,走进六年级的学习,特别是参加毕业会考,心理可能就忐忑不安。
一旦中途受到了挫折,更加缺乏心理上的承受能力,总觉得自己确实不行,在激烈的竞争中,这种心理障碍是走向成功的大敌。
1.个人因素通过观察,因为爸爸妈妈不在身边,我发现她长期受自卑、羞怯、焦虑和恐惧等负面影响,下课后,经常一个人静静地坐在座位上发呆。
过重的心理负担使她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一直怀疑自己的优点。
即使在成功面前也难以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陷入失败的恶性循环之中。
这样就严重影响她的身心健康发展。
2.家庭因素婷婷爸爸今年暑假突然得了哮喘病去世了。
爸爸生前为做生意贷了银行叁拾万元,现在爸爸突然去世,家里负债累累。
妈妈在外打工,奶奶在家照顾年幼的妹妹,脾气不是很好。
再加上小时候大人照看不周,腿脚落下残疾,便使孩子形成自卑心理,否定自己,怀疑自己,不安、烦恼、孤独、离群等情感障碍随之而来。
3.教师因素在学校里,如果教师对一些同学了解不够,关注不多,就容易造成对这些同学的评价偏低,一旦如此,几个月或者几个学期以后,这些同学便逐渐产生失落感,在老师那儿他们得不到适时的表扬和赞叹,久而久之便否定了自己的一些行为和想法,慢慢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与水平,也就越来越不自信,此时自卑感却慢慢占了上风。
用关爱与智慧助你成长 德育案例分析
用关爱与智慧助你成长——留守儿童教育案例分析案例呈现***,曾经是一个最让人头痛的学生。
他的家庭情况和很多学生不同,从小父母离异,父母离异后各自组建了家庭,他判给了父亲,但父亲常年不在家,他在双亲边上的时间很少,常年跟爷爷奶奶在一起生活。
父母每月会给他三百左右的零花钱,这在我们农村学校算是很多了。
他的头发永远让你看不到他的眼睛却又时时感觉他的目光,耳朵上一般有两个洞,校服被画得花里胡哨,学生证被他处理得惨不忍睹;他生活散漫,早上天天赖床,内务卫生一团糟;他不事学习,整日疯疯笑笑,我行我素;他心态偏激,用小刀在手上刻下一道又一道伤痕;他牙尖嘴利,无理还要闹三分,班主任经常被他气得眼泪双流,更有甚者,前来协助班主任和他讲理的老师也经常气得面红耳赤;他就像是一只刺猬,不,比刺猬还严重,不碰他,他也扎人。
父母摇头,老师叹气,所有人都认为他是这个年级最难管教的女生。
初次与他接触,发现他与同学没什么交往,人也很冷漠,谈及他的父母,他都不愿意多说一句,只是眼神带着颤抖同时掩饰不住的带着一种复杂的恨意,他带有攻击性,一旦与他人有误会矛盾时,必定是以牙还牙的讨回,这是一个敏感,对人缺乏信任,渴求关爱与温暖,希望得到认同,却用自己一种极端的方式去展现的孩子!原因分析:1、父母离异,从童年起,他就缺少了父母的陪伴与关爱,他的母亲又生了一个孩子,在他的心里形成了“我是被母亲抛弃了的孩子,我很恨他”的想法。
而他的父亲新组建家庭后也一直在外打工,很少回家,这样在他的成长过程中既没有温柔的母爱,也没有深沉的父爱,没有获得家里最重要的两个人给予的爱,让他的心里有深深的渴望,因为得不到又无比的失望,进而变得偏激,自卑与冷漠。
2、物质满足下的空虚与哀伤。
孩子的成长路上不仅要身体上的陪伴,更需要心理上的细心呵护,父母固然给了他物质保障,但是在心理上的呵护是缺乏的,没有心理上的疏导,没有情感上的关心,小时候的他极力想从爷爷奶奶身上获得心理上的关爱,所以他很小就察言观色,能让爷爷奶奶高兴的事情他会努力去做,其中就包括撒谎,用谎言博取他们的对他真心的关爱,这是一种不符合年龄的带着畸形的成熟。
刘秉璋初中留守儿童德育工作案例
给留守儿童一片关爱的天空——刘秉璋初中留守儿童德育工作案例在刘秉璋初中九(5)班的五十多个学生中,有十几个是“留守儿童”。
他们各具特色,有的沉默寡言,胆小怕事;有的活泼好动,经常违规乱纪;有的争强好斗,性格粗暴;还有的……对他们的教育常常让我们伤透了脑筋。
其中有个学生叫丁某某,“留守儿童”的性格特点和不良行为习惯在他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丁同学的父母在丁同学很小的时侯就出外打工了,一年只回来一两次。
丁同学被交给他爷爷奶奶看管。
爷爷奶奶要干农活,平时都不怎么管他。
而且本身的教育意识和教育能力不高,觉得上学了,一切交给老师就行了,对他的学习都放任不管,因此,丁同学养成了散漫的生活态度。
并且学习习惯也很差,上课不认真听讲,经常不完成家庭作业,还一直编一些谎话骗老师,好多老师都拿他没办法。
同学们讨厌他的习惯、做法,看不起他。
他也因此经常跟同学发生纠纷,经常跟同学打架。
他的父母要是一听说他学习成绩差,就打电话把他痛骂一顿。
童年的生活少了父母的陪伴与关爱,还要经常遭到责骂,再加上遭到同伴的排斥,不好的行为表现也会遭到老师的批评,从而让他形成了孤僻的性格,心理十分自卑,缺乏自信。
他对学习渐渐地失去兴趣,也逐渐产生逆反心理。
可以说是班上认为的那种无可救药的讨厌的学生了。
很多老师也认为只要他上课时乖乖坐着不吵闹就万事大吉了。
每每看到他“孤独”的身影,我都暗暗发誓,一定要带他回到班级的大家庭里来,一定要让他重拾起学习的信心和勇气。
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曾说过:“了解什么样的人得了病,比了解一个人得了什么样的病更为重要。
”因此我开始慢慢的观察他,了解了他的心理特点及其成因后,我主要采取以下三个措施:1.加强家校联系,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
人的教育是一项系统的教育工程,在这项系统工程之中,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
虽然留守儿童的父母不在身边,但我们可以与他们取得联系,让他们配合学校的教育,以免发生教育的“短路”。
我首先对他进行了家访,通过聊天,帮助家长走出教育误区,提高思想认识、转变观念,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
幼儿园关爱留守儿童案例:帮助留守儿童快乐成长 幼儿园关爱教育
幼儿园关爱留守儿童案例留守儿童是指因父母长期外出务工,而长期生活在乡村或城市,由亲属或其他人照料的儿童。
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留守儿童在心理、行为和学习等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特别的关爱和教育。
幼儿园是留守儿童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幼儿园的关爱教育对留守儿童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通过一个具体的案例来探讨幼儿园如何帮助留守儿童快乐成长。
案例:小明(化名)是一个留守儿童,父母长年在外打工,家庭经济条件不是很好。
小明从小就由爷爷奶奶照管,平日里过着简单朴实的生活。
刚开始上幼儿园的时候,小明有些内向,不太愿意与其他小朋友交流,有点害怕陌生的环境。
在幼儿园老师和其他工作人员的关心和帮助下,小明逐渐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开始愿意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参加各种游戏和活动。
在幼儿园的一年多时间里,小明不仅成绩有了很大的进步,而且变得外向了许多,性格也变得开朗了许多。
在幼儿园老师和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小明度过了快乐的幼儿园生活,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幼儿园关爱教育一、建立家园联系机制家园联系是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
幼儿园应建立健全的家园联系机制,及时了解留守儿童的家庭情况,与父母保持联系,了解他们的工作情况以及家庭经济状况,有针对性地为留守儿童提供帮助。
与家长沟通,了解留守儿童的成长状态,共同关心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为留守儿童的成长提供更好的保障。
二、提供个性化关爱服务针对留守儿童的特殊情况,幼儿园应提供个性化的关爱服务,了解每个留守儿童的性格特点和生活习惯,制定针对性的关爱方案。
在课程安排上要照顾到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和鼓励,帮助他们克服自卑情绪,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在班级活动中,老师可以鼓励留守儿童主动表现,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留守儿童更好地理解知识。
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幼儿园应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尤其要关注留守儿童,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帮助。
小学德育案例 给留守的孩子一片光明
小学德育案例——给留守的孩子一片光明青州市团结小学李素珍外国一位哲学家曾有一个木桶理论,用长短不一的木板箍成一个木桶,当你倒进水后,水会从最短的木板处流出来。
中国也有一句话“人生十指有长短,一母同胞有愚贤”。
是呀,一个班级中总有这样那样的孩子。
当班主任,感到头疼的事就是对这些孩子的教育和管理,而做好这部分学生的转化工作,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因此,班主任要管理好几十个人,不使一个人掉队,不但要具备科学的管理、精心的组织的能力,而且要有一颗关心和体贴他们的爱心。
一、学生基本资料高某,男,11岁,四(1)班学生。
二、学生的问题行为:1、上课不专心听讲,常做小动作,注意力不集中,从不主动举手发言,老师提问也从不回答。
2、课堂上做作业很拖拉,常常是最后一个完成作业。
家庭作业经常不能按时完成,且作业质量差,字迹潦草。
今天的作业好不容易完成了,明天又拖拖拉拉了。
3、成绩差,各门功课单元测试不及格。
4、为掩饰其所犯的错误,经常编造大量谎言来欺骗老师和家长。
5、讨厌学习,一遇到难题就哭,曾有自杀念头。
三、学生问题行为的原因分析1、个人原因分析:性格放纵,不受约束,性情变化无常为其行为不良的主因。
2、家庭原因分析:(1)高某幼年长期在祖父母的过分宠爱中度过,在犯错误时祖父母时常充当避风港,致使其缺少直面错误的教育机会。
更何况祖孙两辈之间年龄相差悬殊,无论是认知代沟还是心理代沟都是比较明显的,而且年老体弱、文化水平很低的他们,无法担负起教育管理孩子的责任。
,他们无论是对事物的认识与教育方法,还是对孩子进行思想上的交流和人格的培养都有局限性,往往只能照顾孩子的起居生活,使该生普遍缺乏良好的教育氛围,长期处于无人管束状态。
久而久之,他就在生活、学习中养成了缺乏热情和爱心,逆反心理重,进取心、上进心不强,最终在爷爷奶的溺爱下养成了“小皇帝”的坏脾气。
其实家庭教育对于孩子来说,特别是年幼的孩子的成长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2)高某父母本身学历有限限,教育方法艺术性欠缺,都用一些强制性方法,不顾孩子的心理感受.其实双亲对他的学习并不在乎。
德育教育案例--关爱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同名13524)
德育教育案例--关爱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同名13524)到她的前后左右,并交给这些同学任务,要他们用实际行动关心她,影响他。
落下的功课,让他们为她补习,每天分学科分人辅导,并帮助做作业,监督交作业。
每周至少要几位女生为她洗一次头,每月洗一次被子。
告诉这几位女同学这是他们和老师的约定,不能告诉周洋,以免伤害其自尊。
学校“文明寝室”每周一评,我班屡次摘取流动红旗,我借此经常在班上表扬周洋:被子叠的整齐,个人卫生大有改变,能主动交作业了。
每当我表扬她的时候,我看到了同学有怨,周洋有感,我心中有数。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通江红乡集团的爱心人士来我校捐资助学,我第一个为她报了名,并推举她在大会上发言。
我记得那天阳光灿烂,校园彩旗飘扬,歌声如潮。
周洋同学也和其他贫困学生一样得到了一千五百元钱的捐赠。
当轮到周洋同学发言时,五年级全班同学为她鼓掌,全校同学为她鼓掌,周洋感动的地流下幸福激动的泪水。
后来周洋在给捐资助学的叔叔、阿姨的感谢信中写道:尊敬的叔叔阿姨们,是你们在我最困难的时候给了我生活费;是你们在我最寒冷的时候给了我棉衣;是你们在我最自卑的时候给了我自信。
我会铭记终生,我从此一定用我的实际行动来报答你们对我的大爱·······。
捐资助学活动后第二周,我和老师们再次家访,周洋迎面而来,真是喜出望外,她依恋在我身边,悄悄告诉我,他的爸爸回来了。
这次我们得到她全家人最热情的接待。
七十岁的老奶奶给我们敬酒,周洋的父母给我们敬酒,握手再握手,感谢再感谢。
我们此时心里也真正体会到一个教师的成就感。
三、利用集体的力量架起爱的桥梁,使受挫折的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恢复心理平衡。
正当周洋的学习稍有起色,学校生活充满快乐时,她感冒发烧,医生诊断患了急性扁桃体炎,开始打针吃药还能能坚持上课,但到了第三天,她病情日渐加重,我不得不通知家长,刚下晚自习,她爸爸冒着蒙蒙细雨来到学校,我简要告诉了事情的经过,便安排周洋住进了医院。
德育教育辅导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明,男,12岁,小学六年级学生。
小明性格开朗,活泼好动,但在学校里经常出现一些不良行为,如:上课不认真听讲,经常与同学发生矛盾,甚至打架斗殴。
家长和老师都十分担忧小明的成长,希望他能改正不良行为,成为一个有道德、有品质的人。
二、案例分析1. 小明的不良行为分析(1)家庭教育缺失。
小明父母工作繁忙,经常加班,很少有时间陪伴小明,导致小明缺乏家庭关爱,性格孤僻。
(2)学校教育不到位。
小明所在班级教师对学生的德育教育重视不够,缺乏有效的德育方法,导致小明在德育方面存在很大缺陷。
(3)社会环境影响。
小明生活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受到不良信息的诱惑,导致他模仿不良行为。
2. 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德育教育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塑造健全人格的关键环节。
针对小明的情况,德育教育具有以下重要性:(1)帮助小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通过德育教育,使小明认识到道德品质的重要性,自觉抵制不良行为。
(2)改善小明的人际关系。
德育教育有助于小明学会尊重他人,与同学和睦相处,减少矛盾。
(3)促进小明全面发展。
德育教育有助于小明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综合素质。
三、德育教育辅导方案1. 家庭教育指导(1)家长要抽出时间陪伴小明,关心他的生活和学习,增进亲子关系。
(2)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以身作则,为小明树立良好的榜样。
(3)家长要关注小明的心理需求,及时发现并解决他的心理问题。
2. 学校德育教育(1)加强班级德育教育。
教师要在课堂上开展德育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通过组织文艺、体育、科技等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兴趣爱好,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3)加强家校沟通。
教师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共同关注小明的成长。
3. 社会环境引导(1)加强社会道德宣传。
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传播正能量,引导小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加强社区教育。
社区可以开展亲子活动、道德讲座等,为小明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关爱留守学生德育案例
关爱留守学生德育案例【案例背景】留守学生是伴随中国社会的快速转型和社会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民涌向城里打工,在农村悄然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乡村留守子女。
他们接受的教育也许仅在学校了。
家庭教育这一环节已经严重缺失,因为他们的家长——农民工对孩子的监护是处于真空或半真空状态的。
他们缺少父母的关爱,缺少亲情的温暖,孤僻、偏执、情感冷漠是他们的通病。
他们渴望亲情的爱,渴望得到老师的关心,渴望得到同学的关怀。
当我们用心地走进留守学生的心灵时,就会发现他们的行为习惯不良,人格发展不健全。
他们是缺少成人的正确引导,做老师的应对自己的学生一视同仁,甚至要付出更多,只要我们不放弃,肯定会有收获。
【情景描述】那是在一个晚自习,我正在批改学生的作业,一个女生来到我面前,说想与我单独谈谈,这个孩子叫徐丽(化名),是我的地理课代表,平时虽不爱说话,但工作认真负责,成绩也还不错。
只是最近精神有些恍忽,上课注意力不集中。
我在今天课上发现他没有认真听讲时,对他说:“孩子,你最近精神状况不好,要不要回寝室休息。
”她含着眼泪看了我一眼,摆了摆头。
我留下了一句话:“如果想找人说说话,就找我吧。
”晚上,她果然找了我。
我忙把她叫到办公室与我并排坐下,关切地问:“最近怎么了?”她坐在那里,头埋得低低的,眼泪唰唰的直往下掉,磨蹭半天终于说了句:“我不想上学了,我是个坏女孩。
”听这此话,我十分吃惊,忙问发生了什么事,她只是小声的说:“我喜欢上了一位男生。
”听到这里,我已明白几分,初三的学生,此时正是对异性产生朦胧感情的时候。
于是,我就对她说:“你可以跟我详细说说吗?”可她坐在那里,不再说话,也许是难为情,也许是办公室还有他人,她不愿说。
看到这,我不再要求她,就让他回教室,要她把心里想说的写下来给我,她含泪答应了。
看到她离开了办公室,我就想起这孩子的班主任曾经向我说过她的父母在外地务工,很久没有回来过,她是跟在奶奶身边,还有一个弟弟,家庭负担很重,她虽很听话,学习上,也很刻苦,成绩也还可以,但是性格内向,孤癖,不愿与同学、老师说话交朋友。
德育_教育典型案例(2篇)
第1篇一、背景介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形成了庞大的“留守儿童”群体。
这些孩子因父母外出工作,长期与祖父母或其他亲属生活在一起,缺乏亲情关爱和良好的教育环境,导致他们在心理、生理、行为等方面出现一系列问题。
为了改善留守儿童的生活和学习状况,提高他们的德育素养,我国各地纷纷开展了德育教育实践活动。
以下是一篇关于关爱留守儿童,播种希望之花的德育教育典型案例。
二、案例概述某市一所农村小学,地处偏远山区,学生大多为留守儿童。
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部分学生出现了厌学、早恋、吸烟、打架斗殴等不良行为。
为了帮助这些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校决定开展以“关爱留守儿童,播种希望之花”为主题的德育教育活动。
三、案例实施过程1. 成立德育教育领导小组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德育主任、班主任、科任教师为成员的德育教育领导小组,负责统筹规划、组织实施德育教育活动。
2. 开展调研,了解留守儿童需求德育教育领导小组深入学生家庭,了解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心理状况,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教育方案。
3. 开展关爱留守儿童主题班会各班级开展以“关爱留守儿童,播种希望之花”为主题的班会,让学生们分享自己的成长故事,增进彼此的了解和友谊。
4. 开展亲子活动,增进亲子关系学校定期组织留守儿童与父母进行亲子活动,如亲情电话、视频通话、家庭作业辅导等,让留守儿童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5.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关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学校邀请专业心理老师为留守儿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树立自信心。
6. 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志愿者活动组织教师、学生、家长志愿者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如陪伴留守儿童学习、生活、娱乐等,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关爱。
7. 开展关爱留守儿童主题征文活动鼓励留守儿童和家长撰写关于关爱留守儿童的心得体会,分享成长故事,提高德育素养。
8. 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文艺演出组织学生参加文艺演出,展示留守儿童的风采,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留守儿童幼儿园教育案例(2篇)
第1篇一、背景介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涌入城市务工,导致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日益突出。
留守儿童在家庭教育、生活照料、心理关爱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这对他们的健康成长产生了不利影响。
本案例以某幼儿园为例,探讨如何开展留守儿童教育,帮助他们快乐成长。
二、案例描述1. 留守儿童情况该幼儿园共有留守儿童30名,年龄在3-6岁之间。
这些留守儿童大部分由祖父母或亲戚照顾,缺乏父母的关爱和陪伴。
他们在生活自理、情绪管理、学习习惯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
2. 教育目标针对留守儿童的特点,幼儿园制定了以下教育目标:(1)关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独立性;(2)提高留守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让他们学会独立生活;(3)关注留守儿童的学习需求,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4)加强家园沟通,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情况,共同关注留守儿童成长。
3. 教育措施(1)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幼儿园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邀请专业心理咨询师为留守儿童提供心理辅导。
通过游戏、故事、绘画等形式,帮助他们释放情绪,增强自信心。
(2)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幼儿园设立生活自理角,教给留守儿童穿衣、洗脸、刷牙等基本生活技能。
同时,开展家庭作业辅导,让他们学会独立完成作业。
(3)关注学习需求针对留守儿童的学习需求,幼儿园开展个性化教学,为学习困难的孩子提供辅导。
同时,鼓励他们在集体活动中积极参与,提高学习兴趣。
(4)加强家园沟通幼儿园定期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反馈幼儿在园情况,让家长了解孩子的成长。
同时,鼓励家长参与幼儿园活动,增进亲子关系。
4. 教育成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留守儿童在以下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1)心理健康状况得到改善,自信心和独立性增强;(2)生活自理能力明显提高,学会独立生活;(3)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有所提高;(4)家园沟通更加密切,亲子关系得到改善。
三、总结本案例表明,幼儿园在开展留守儿童教育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关爱留守儿童教育案例
关爱留守儿童教育案例农村留守儿童将是一个长期存在的社会群体,他们的健康成长已成为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的一项长期任务。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爱留守儿童教育案例,一起来看看吧!关爱留守儿童教育案例一本人是一名小学教育工作者,从教多年,发现目前我们学校的留守儿童是越来越多了,这同样也是其他中小学校都存在的普遍现象。
但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及管理却又是我们教师面临的又一大难题。
我现任班级有一名学生叫李俊林,父母常年在外务工,他由爷爷奶奶照看。
李俊林同学生性贪玩,经常不做作业,有时候完成一半,每次考试都只能完成一小部分题目。
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动作总是比别人慢半拍。
做了错事,不接受批评,不让人家说,表现出较强的虚荣心和反抗心理。
所以在班上同学们中的印象很差。
个案分析:对于本班李俊林同学的情况我认为这属于留守儿童中的例案。
存在以下一些问题:1、学习状况一般。
由于这些孩子在留守期间是和年迈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友生活在一起的,。
监护人文化水平低,没有能力辅导孩子的学习,重养轻教,致使孩子的学习得不到有效的督促和引导,大多数留守儿童在学习上自觉性差,纪律不强,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被动地学习,学习成绩较差。
2、心理情感不健全。
“留守儿童”由于在情感上缺少健全的关爱和沟通,容易产生心理障碍。
长期与父母分离,导致留守儿童在日常生活中享受不到父母的关怀,遇到困难不能从父母那里找到感情的支持,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出现一些差错得不到及时的引导、纠正,久而久之,便形成一些明显的心理行为问题。
3、道德行为差。
由于缺乏有效监管和教育,留守儿童往往对事物分不清好坏和是非,不能正确地看待问题,容易受社会上反面现象的影响,容易养成一些不良行为。
例如:经常说谎,爱说脏话,不服管教,悄悄拿同学的东西。
采取的一些有效措施:1、要求家长努力承担起教子之责,即使在外地务工,也要把教育孩子的那份责任承担起来,与学校、社会形成合力,把教育孩子的工作做好。
关爱留守儿童的案例分析[优秀范文五篇]
关爱留守儿童的案例分析[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关爱留守儿童的案例分析关爱留守儿童的案例分析余海波当今社会,家长都希望孩子“望子成龙”,然而,对于怎样去培养和教育孩子,做家长的往往感到困惑,不知道该何从入手。
孩子的培养与教育关乎其未来的人生旅程,也关乎做家长的责任。
我班众多家长自身经济受条件限制,虽然在外经商、务工,但是大多的父母无法将孩子接到自己身边一起生活,只能留在家里由老人或亲戚照看,造成了事实上的“单亲教育”、“隔代教育”、“寄养教育”的现象屡见不鲜,使很多学生成为留守儿童。
为了更好解决留守儿童问题,让留守儿童能够安心学习,留守儿童的家长在外安心工作。
这些留守儿童与父母整年,甚至几年不能见上一面,在长期缺乏父爱、母爱的环境中畸形成长现象令人瞩目。
至于这些留守儿童的“生活上缺照顾、行为上缺管教、学习上缺辅导、思想道德上缺约束、安全上缺保障” 等五大问题对学校、家庭、社会影响颇深。
在工作中,我不断的反思着自己,努力使自己不会愧对于代理家长这个神圣的职责。
作为一线的老师,我想我们有必要也有义务把更多的关注投向留守学生,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就这样,我们班的谢世何很快纳入我的视线,因为这是个特别内向、敏感、的学生。
五年级上期才从碑垭完校转来,父母因外出打工,只的奶奶在羊角街上照顾他读书,他是一个典型的留守儿童。
从这一天起,我就开始观察他。
一、留守儿童日常行为中出现的问题。
场景一:谢世何总是沉默寡言,集体活动时,总喜欢一个人在坐在位置上发呆,一次我组织学生到教室外活动,所有学生都出来了,就只有谢世何还在门口站着,我微笑地向他招手示意,让他知道快出来了。
可是他明明看见了,却故意把目光转向一边,我生气了,大步走过去,训斥道:“同学们都在等你了,你还在这里愣着干嘛?”谢世何什么也没说,只是一个劲的哭,从他眼里,我看到了,委屈,愤怒,憎恨。
训练拍球的时候,学生们拿着皮球来到了操场上,便开心地散开,寻找自己的小天地开心地练拍球,谢世何站在那一动不动,于是我对他说:“谢世何,你怎么不拍球啊?要认真练习的呀。
农村小学关爱“留守儿童”德育工作创新案例
友临时监护 ,年事 已高 、文化素质较低的祖辈监护人基本没有能力辅导和监督 孩 子学习。农村 学校受办 学条件 、师资力量 、教学理念的局限与制约,针对 留 守儿童的需求提供特殊有效的教育和关爱力不从心 , 学校与家庭之间缺乏沟通 。 家庭和学校监护 不力,导致相当数量的留守儿童产生厌学、逃学、辍 学现象 。 ( 二 )缺乏关 爱,心理素质差 ,人格发 展不健全。儿童 时期 ,人 最需要 心理上的关爱,但留守儿童却不得不过 早地面对精神上 的 “ 断奶 ”,心理营养 严重不足。极易形成 自卑、偏执、 自闭的人格和沮丧 、孤独 、焦虑等不稳定的 情绪 , 这严重影响了他们 的正常学习和生活。 ( 三 )疏于 沟通,人 际交往 存在 障碍。 由于家 长外 出后半月 或一个 月
需要 的层面就不一样 。所 以,在思想道德教育中,要切实拉近教育内容 与生活 经验 ,从他们的经验中迁移出来 ,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在我所 从事的语文教 学过 程中,在课堂 中渗入 思想品德教育,是我教 学 的一个重要环节 。很 多堂可我都尽量的在找能够拉近学生距离的话题,接近他 们 的生活 的例子 ,以激起他们的兴趣 ,从而达到德育渗透。 ( 二 )让 学 生 亲 身 体 验 “听 到 的 , 过 眼 烟 云 ;看 到 的 , 铭 记 在 心 ; 做 过 的 , 浃 髓 沦 肌 ” 。 体 验 中伴随着受教育 者情 感的产 生,它将是一个新 的认知过程,一个情感升华的过 程,它就相 当于树 的 “ 枝条 ”是慢慢蔓延 的过程 。德育工作中,可采取 :1 . 集 体体验法。把学生组织起来。走出去,进 入社 区,学 习 “ 见义勇为 ”的榜样、 慰 问养老院的老人,参与卫生整洁、举 办社 区联合会 、青少年文明教育系列活 动……, 让他们感受集体的氛围、 温暖、 力量 , 从而牢固树立集体主义观念。 2 .自 我体验法。让学生 以个人的身份,通过 “ 研 究性学习”的活动 ,从 自己的视角 去参与体验。让他们感受参与的真实,参与的快乐、辛劳,从而获得真情实感 , 在道德选择中形成 良 好 的品质 。而这点在我校 的实施过程 中收效颇大。3 . 角色 体验法。让学生积极投入到活动中: “ 小美容 师”即是学生 自 愿组成一个活动
留守儿童关爱教育案例(2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明,一个来自我国西部农村的留守儿童,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他和年迈的祖父母一起生活。
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教育,小明性格孤僻,学习成绩较差,经常逃学,甚至有吸烟、打架的不良行为。
学校和当地政府了解到小明的困境后,决定为他提供关爱和教育支持。
二、关爱措施1. 建立关爱小组学校和当地政府成立了关爱小组,由教师、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等组成,负责对小明的学习和生活进行全面关照。
2. 定期家访关爱小组成员定期走访小明家,了解他的生活状况,与祖父母沟通,共同关注小明的成长。
3. 开展心理辅导针对小明孤僻、自卑的心理,心理咨询师为他提供心理辅导,帮助他树立自信,走出心理阴影。
4. 组织课外活动学校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篮球、足球、书法、绘画等,培养小明的兴趣爱好,丰富他的课余生活。
5. 建立学习小组学校为小明成立学习小组,由成绩优异的同学辅导他的学习,帮助他提高成绩。
6. 开展亲情电话活动定期为小明开通亲情电话,让他与在外打工的父母视频通话,增进亲子关系。
三、效果与反思经过一段时间的关爱和教育,小明发生了明显的变化:1. 性格变得开朗,乐于与人交往;2. 学习成绩稳步提高,逐渐摆脱了后进生的标签;3. 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不再吸烟、打架;4. 亲子关系得到改善,小明与父母的关系更加亲密。
然而,在关爱教育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1. 留守儿童关爱教育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但实际操作中,关爱资源分配不均,部分留守儿童仍处于困境;2. 留守儿童心理问题较为突出,需要更多专业的心理辅导资源;3. 留守儿童教育需要长期关注,不能仅靠短期活动就能解决问题。
四、建议1. 加大对留守儿童关爱教育的投入,确保关爱资源分配均衡;2.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留守儿童心理素质;3. 鼓励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留守儿童关爱教育,形成合力;4. 建立留守儿童关爱教育长效机制,确保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第2篇一、背景介绍小明,一个生活在农村的留守儿童,父母为了生计外出打工,将他留在了家乡。
留守生成长教育案例(2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家庭选择将子女留在家中,由祖父母或其他亲属照看,而父母则外出务工。
这种现象在农村地区尤为普遍,形成了所谓的“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陪伴和关爱,往往面临着教育、心理、生活等多方面的困境。
本案例以一位留守儿童小明为例,探讨如何通过教育手段帮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二、案例描述小明,10岁,来自我国一个偏远的农村地区。
由于父母在外地打工,小明自幼便跟随祖父母生活。
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和陪伴,小明性格内向,不善与人交流,学习成绩也一直处于班级中下游。
在学校,小明常常因为学习困难而受到同学的嘲笑和排斥,这使得他的自信心受到严重打击。
为了改善小明的学习和生活状况,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开展了以下一系列的教育活动。
三、教育措施及实施过程1. 家庭关爱(1)开展亲情电话活动:学校定期组织留守儿童与在外务工的父母进行视频通话,让他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2)亲情书信活动:鼓励留守儿童给父母写信,表达自己的思念和成长情况,同时让父母了解孩子的需求。
2. 学校教育(1)开展心理辅导:邀请专业心理老师为留守儿童进行心理辅导,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改善人际关系。
(2)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活动:组织班级同学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活动,让他们学会关爱他人,增进友谊。
(3)开展特色课程:针对留守儿童的特点,学校开设了农村留守儿童关爱课程,如生活技能、安全知识、心理健康等,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3. 社会支持(1)争取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通过举办留守儿童关爱活动,呼吁社会各界关注留守儿童问题。
(2)开展志愿者服务:组织志愿者到农村地区开展支教活动,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
四、案例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干预,小明的成长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
1. 学习成绩:小明的学习成绩逐渐提高,从班级中下游上升到中等水平。
2. 心理健康:小明变得更加开朗,自信心增强,人际关系得到改善。
四年级留守儿童教育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涌入城市务工,农村留守儿童现象日益严重。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成为我国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案例以一位四年级留守儿童小明的教育过程为线索,探讨留守儿童教育的有效途径。
二、案例描述小明,男,10岁,父母均在广州打工,他与年迈的奶奶生活在一起。
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小明性格孤僻,学习成绩较差,人际交往能力较弱。
在学校,小明经常被同学嘲笑,自卑感较强。
班主任王老师发现这一问题后,决定对小明进行关爱教育。
1. 了解小明家庭背景王老师首先与小明奶奶沟通,了解小明家庭情况。
奶奶告诉王老师,小明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很少回家。
小明性格内向,很少与人交流,学习上也存在困难。
2. 关爱陪伴,建立信任王老师开始关注小明,每天放学后,都会主动与小明交流,询问他的学习、生活情况。
小明渐渐感受到王老师的关爱,开始与王老师分享自己的心事。
王老师鼓励小明参加学校的兴趣小组,帮助他结识新朋友,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3. 家庭沟通,助力教育王老师定期与小明的父母沟通,告知他们在广州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同时了解小明在家的表现。
王老师建议父母尽量抽出时间陪伴小明,关注他的成长。
在王老师的鼓励下,小明父母决定每年回家一次,陪伴小明度过假期。
4. 改善学习环境,提高学习成绩王老师针对小明的学习情况,制定个性化辅导计划。
每天放学后,王老师会辅导小明完成作业,讲解难点。
同时,王老师鼓励小明多参加课外活动,培养他的兴趣爱好。
经过一段时间,小明的学习成绩逐渐提高,自信心也增强了。
5. 举办家长会,共同关注留守儿童教育王老师邀请小明父母参加家长会,共同探讨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家长会上,王老师分享了自己的教育经验,并与其他家长交流心得。
家长们纷纷表示,将更加关注孩子的成长,共同努力,为留守儿童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三、案例分析1. 留守儿童教育需要关爱陪伴本案例中,王老师通过关爱陪伴,使小明感受到了温暖,消除了自卑感,从而提高了学习成绩。
德仁关爱留守儿童2012年度案例
爱心奉献无怨无悔——关爱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案例裕安区顺河镇德仁希望小学金永我是一名农村小学的普通教师,在教育教学岗位上工作二十多年。
二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与孩子们朝夕相处,经历了无数次的酸甜苦辣,体会到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使我感悟到:爱的力量是无限的,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再苦再累也无怨无悔。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形势的变化,我镇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积极鼓励和引导农村劳动力向新兴产业、第三产业转移,目前全镇农村劳动力转移人数达2.2万余人,这对促进经济发展,增加群众收入起到积极作用。
但是随着劳动力的大量转移,留守儿童也逐年倍增,本期我校留守儿童达472人。
农民进城务工大潮在全国各地涌现,“留守儿童”的词汇便在学校应运而生。
为使农民工子女接受良好的教育,健康成长,党和政府提出关爱留守儿童的号召,成立留守儿童之家,为留守儿童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成为学校日常管理的一个重要任务。
我是学校三(2)班班主任,同时还负责学校“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工作。
我校地处农村,许多学生的家长长期在外务工,使学校“留守儿童”人数超过了60%,由于把孩子留给年迈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亲友照看,因此使得这些留守儿童更需要关爱。
近年来,我在学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小组的领导下,在老师们的大力帮助下,我采取多种形式,从关心“留守儿童”的生活入手,做“留守儿童”生活的知情人、学习的引路人、成长的保护人。
我凭着特有的执著和坚韧,给“留守儿童”营造了一个健康成长环境,帮助“留守儿童”走出了阴霾,走向了成功;同时,我也获得过嘉奖,多次被评为区级“先进教学工作者”、“留守儿童之家先进工作者”。
一、诲人不倦,架心灵之桥正确认识“留守儿童”优点和缺点,就要真正有“诲人不倦”的信心、恒心、耐心和诚心。
为了帮助他们找回自信心,我与他们建立一种彼此信任、平等民主的关系,进行情感交流。
学生荣华飞因父母离异又无暇照顾她而被托寄在外婆处,外婆年老隔代教育力不从心,一段时间他的思想受外界诱惑出现较大的波动。
德育教育细节案例(2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留守儿童问题日益凸显。
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缺乏关爱和陪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为了改善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提高他们的德育素养,某学校开展了关爱留守儿童德育教育活动。
二、案例目标1. 帮助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2. 提高留守儿童的心理素质,增强他们的自信心;3. 培养留守儿童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团队精神;4. 提高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三、案例实施1. 开展“亲情连线”活动:通过视频通话、写信等方式,让留守儿童与父母保持联系,增进亲情。
2. 设立“留守儿童之家”:为留守儿童提供一个温馨、舒适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让他们感受到关爱。
3. 开展“关爱留守儿童”主题班会:通过班会活动,让同学们了解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培养他们的同情心和责任感。
4. 组织“手拉手”活动:让留守儿童与城市学生结成对子,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成长。
5. 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志愿者到留守儿童家中,为他们提供生活、学习上的帮助。
6. 定期开展心理辅导:邀请心理专家为留守儿童进行心理辅导,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
四、案例成效1. 留守儿童与父母的关系得到改善,亲情更加深厚;2. 留守儿童的心理素质得到提高,自信心明显增强;3. 留守儿童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团队精神得到培养;4. 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有所提高,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奠定了基础。
五、案例总结关爱留守儿童德育教育活动,通过一系列细致入微的举措,有效改善了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提高了他们的德育素养。
这充分体现了学校对德育工作的重视,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今后的工作中,学校将继续关注留守儿童问题,为他们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
第2篇案例背景:某中学七年级(1)班,学生小王性格内向,平时不爱与人交流,上课时经常走神,作业完成质量不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育教育案例--关爱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通江县太平小学周彬生案例背景:学校的德育教育在班主任工作和各个学科教学中都是一项不可忽视的内容。
以前很多教师认为一个好教师能给学生上好课,让学生学到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就算做到尽心尽责了。
孩子都有自己的特征、个性、爱好、优点、缺点等个体差异。
这些都是我们教师应该去探究的。
我们要遵循学生的生理和心理规律,真正解决孩子种种纠结,才是我们的成功。
随着经济条件的不断好转,人们的意识思想变化无常,农村家庭组合的不稳定是一个显著的社会问题。
重组家庭不少,单亲孩子数量增多,学校教育和班级管理面临严峻挑战。
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影响是深远的。
而今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的形成,这些孩子大多因缺少父爱或母爱而导致心理失衡。
孤独、忧虑、失望,情绪低落,性情浮躁,性格孤僻,随心所欲等都有表现,不少孩子因长期留守或家庭原因性格扭曲,心理变态,严重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
所以我们教育人敢于面对现实,担当起教书又育人的的双重任务。
努力培养学生优良德行势在必行。
主要做法:一、开展大家访活动,通过家校沟通唤醒家长对孩子的爱。
我们太平小学把每年三月和十月定为“家访月”。
家访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各班级每个学生家庭经济状况,监护人对学生的教育管理情况,学生在家身心健康和学习情况,学生自身习惯和爱好等;反馈学生在校学习、生活、健康、品行各方面信息。
以便共同管理,同心关注孩子健康成长,这对经济不发达的我们这一带农村地区,孩子读书成才“走出大山,走出农村”成为家长们唯一的希望。
所以关注农村孩子的健康成长意义重大。
我们在家访中遇到的周洋同学就是农村千万留守儿童中的一个缩影。
周洋,女,十岁,住骡子坡村,就读太平小学五年级,家中共五口人,奶奶年近七旬,父母离异后重组家庭,继母又生一弟弟,年满两岁,父亲在外务工,继母照顾小弟弟,她主要靠奶奶监管。
我接任班主任不到一周,他便进入我的视线。
那是开学的第二周星期三,班长赖旭东来办公室反映说:周洋两天没吃饭了。
我立即把她请到办公室来,她个儿不高,留着短发,白底蓝纹的校服布满了油腻、尘土,一双憔暗的眼睛噙着泪水,盯着地板,一声不发,低垂着双手,站在我面前。
同班的几位女生陪着她来了。
吴月华禁不住用纸巾擦拭她腮边的泪水,我不由得产生几分怜悯。
问话开始了,“你为什么不吃饭呢?”“没钱”“钱呢?”“没给”。
李巧玲插话道:“她把一百元钱买小吃,和几个同学分着吃了”。
我问,她沉默,长时间地沉默。
为了证实这一情况,我拨通了她家里的电话,一位年轻的妇女对我说话:“生活费是给了”。
后来我才知道接电话的是她继母。
晚饭前,她妈妈来学校对我讲:他爸爸常年在外,毫不知情,我又管不着她,奶奶一味宠着她。
在家从不做作业,又不讲卫生,哪个只要对她稍加约束,必遭报复。
前几天叫她洗衣服,她用剪刀把衣服剪坏好几件。
她说到这里,还不住的揩眼泪,从她继母的伤感中,我知道这不是假话。
我深情地对这位母亲说:“孩子是你们家的希望,再穷不能穷了孩子,再苦不能苦了孩子,孩子现在不懂事,你们千万不要放弃对她的教育,今天的不作为必将遭遇明天她对你们的不孝敬·······。
”一席肺腑之言点燃了这位年亲母亲的心。
从此,孩子的成长开始有了新的希望。
二、为无能为助,失去自信的学生建起班级、学校、社会三重大爱之墙,唤回他们的新生。
为了不让周洋辍学,为了改变她不做作业、不讲卫生的不良习惯,为了矫正她自卑不自信的心理,我煞费心机,编座位,我把班上最优秀的学生编到她的前后左右,并交给这些同学任务,要他们用实际行动关心她,影响他。
落下的功课,让他们为她补习,每天分学科分人辅导,并帮助做作业,监督交作业。
每周至少要几位女生为她洗一次头,每月洗一次被子。
告诉这几位女同学这是他们和老师的约定,不能告诉周洋,以免伤害其自尊。
学校“文明寝室”每周一评,我班屡次摘取流动红旗,我借此经常在班上表扬周洋:被子叠的整齐,个人卫生大有改变,能主动交作业了。
每当我表扬她的时候,我看到了同学有怨,周洋有感,我心中有数。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通江红乡集团的爱心人士来我校捐资助学,我第一个为她报了名,并推举她在大会上发言。
我记得那天阳光灿烂,校园彩旗飘扬,歌声如潮。
周洋同学也和其他贫困学生一样得到了一千五百元钱的捐赠。
当轮到周洋同学发言时,五年级全班同学为她鼓掌,全校同学为她鼓掌,周洋感动的地流下幸福激动的泪水。
后来周洋在给捐资助学的叔叔、阿姨的感谢信中写道:尊敬的叔叔阿姨们,是你们在我最困难的时候给了我生活费;是你们在我最寒冷的时候给了我棉衣;是你们在我最自卑的时候给了我自信。
我会铭记终生,我从此一定用我的实际行动来报答你们对我的大爱·······。
捐资助学活动后第二周,我和老师们再次家访,周洋迎面而来,真是喜出望外,她依恋在我身边,悄悄告诉我,他的爸爸回来了。
这次我们得到她全家人最热情的接待。
七十岁的老奶奶给我们敬酒,周洋的父母给我们敬酒,握手再握手,感谢再感谢。
我们此时心里也真正体会到一个教师的成就感。
三、利用集体的力量架起爱的桥梁,使受挫折的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恢复心理平衡。
正当周洋的学习稍有起色,学校生活充满快乐时,她感冒发烧,医生诊断患了急性扁桃体炎,开始打针吃药还能能坚持上课,但到了第三天,她病情日渐加重,我不得不通知家长,刚下晚自习,她爸爸冒着蒙蒙细雨来到学校,我简要告诉了事情的经过,便安排周洋住进了医院。
医生要求住院治疗一周。
第二天上课时,我把这个消息讲给全班同学,并给同学们一个提示:学雷锋,树新风,我能为周洋做些什么?后来我才知道,就在当天下午,全班同学来到周洋的病房,他们送去我们班级集体特有的珍贵友谊:音乐委员特意给周洋唱了一首歌;几位女同学给周洋买了她平时最爱吃的糖和水果;课外美术兴趣小组送给周洋一幅图:蓝天白云下,灿烂的阳光沐浴着大地,茂密的小草生机勃勃,一个小女孩背着书包走在学校的路上,身后是同学们一张张笑脸,同学的背后是医院。
预示着:周洋同学要坚强,五年级全体同学是你坚强的后盾,愿你早日告别医院,重返快乐的课堂。
转眼到了周洋出院的时间,上课前我来到教室说:“谁愿意和我去接周洋同学出院?”全班同学齐刷刷地举起手来,没办法,我只有强硬决定带五个同学到了医院。
班长把班上每个同学自做的一朵朵鲜花合成一大束,报过去递给了周洋,我可以肯定这是我见到的最大的一束鲜花,就在这时,病友们望着我们,护士看着我们,医生注视着我们,周洋的爸爸紧握着我的手,周洋激动地说:“老师同学真好!”回到学校,来到班上,同学们雷鸣般的掌声持续了好久好久。
我为有这样一个班集体而自豪,我深感:温暖的班集体不仅是周洋同学,也是每位同学进步的力量源泉,也是我们教师工作的力量源泉。
四、尊重孩子,激励教育,保护自信,催使进步。
周洋一直自信缺失,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家庭的教育环境与方式。
父母的一味放任少管,加上奶奶的溺爱,因此,我经常与家长联系,详细地分析了周洋在校的表现及其各种原因,共同商量解决孩子不良心理状况的办法,让其父亲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责任感,使这个重组的家庭也承担起教育孩子的重任。
经常联系到她的继妈,说服她多用一些时间回来看看孩子,多关心她,尽到一个母亲的责任,不要让家庭关系而毁了孩子。
经过多次推心置腹的交谈,终于使她们接受了我的建议。
接触中我发现周洋也是有进步要求的,但总是缺乏勇气,平常喜欢回避老师和同学,遇到一点小烦恼,就显得无助,有时还悄悄流一场眼泪,她是一个十分脆弱又有个性的孩子,这引起我的的注意。
因此我在课余时间经常有意无意的找她闲谈,上课时从不公开点名批评她,发现她有所进步及时表扬,在上课时经常用眼神来鼓励她,还经常对同学说:“看,周洋今天坐得真端正,听课非常认真!”“周洋同学的字写得真漂亮。
”“周洋同学……”渐渐的,周洋开始喜欢和我接近了。
每次,我进行课堂巡视时,他主动给我用英语Hi!给我打招呼,在我的英语课上,她渐渐变得活泼起来。
学校不断推进课外活动的开展,老师和同学都发现了她的爱好亮点,同学一致推荐周洋为班级的美术兴趣小组组长,班级板报、文化墙的设计、科技想象画展评都是她为我班一手策划。
我班的班级文化建设在全校做的是最好的。
赢得师生和学校领导的高度评价。
由于家庭与学校的共同努孩子的心理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开始喜欢学校生活。
成绩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周洋也从中得到了满足,增强了自信。
五、结合学校主题教育活动,针对班级情况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激发孩子对生活的热爱。
在学校的“学校是我家,美化靠大家”的大主题教育活动中,为了使学生学会自治个人清洁卫生和班级环境卫生我组织了一次次小的主题班会,如,《教室有异味,我怎么办?》、《班级是我家,美化靠大家》、《我们走到一起来》……。
在主题会中,孩子们建议式的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的说:“我长时间不洗头,散发出难闻的气味,爱清洁的同学不和我玩儿啦!老师来辅导我的功课,老师会不会走进我?自己往那儿藏啊?”我要像张海迪姐姐那样发奋学习、努力进取,做一个有用于社会的人;有的说:“我不会乱吐口痰的,假如沾染上流感病毒,那同学们不跟着倒霉了吗?”“我要誓死捍卫教室卫生,要每个同学都爱班如家。
”有的说:“我们的班级就是我们的大家庭,我们是兄弟姐妹……。
”通过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引导同学对美好生活的热情,克服种种不良习惯和行为的形成。
周洋同学过去不讲卫生习惯就是在这种班级大气候下不断转变过来。
六、我从来不把学生的心理问题当作品德问题来看待。
我任教30年来,在学生眼里一直是有分量的老师,我不仅仅是教着良心书,更注重育人,时常以自己高尚的人品去影响学生,我一身无求,只要对他人、对人民、对国家做有意义的事情,我都是很满足的。
在学生眼里我就是一个德高望重的老师。
我在太平小学工作近三年了,我依然以饱满的热情工作着,用我全部的心血呵护着学生、以一个最美老师的形象做学生的典范。
然而美中不足,我深深地被学生重伤了,一位刚转走的学生叫袁子堂,记忆中我一句重话都没有对他说过,在校,他及家人凡是要求帮助的我完全尽力了,我万万没想到在一个月当中在QQ上三次骂人了,甚至还帮我去了一个绰号“龅牙冰箱”,这不要紧,要紧的是他把这个叫法不知采用什么方式在我校六年级传开了。
那天我正上英语课很有兴致的时候,突然有几个男女生齐声叫起绰号名。
当时我明白,但只是停顿了一下,问同学们“有问题吗?”教师顿时鸦雀无声。
我继续我的课,我当什么都未发生,在愉悦中与同学们告别下课了。
第二天早自习是英语课,我告诉同学:“老师今早上讲两个故事,同学们愿意听吗?”同学们高兴地劲儿就不用说了。
我的第一个故事是:那是去年除夕夜,通江红军广场上挤满了人,人们都在享受过年的快乐和幸福,没想到一个畸形腿的男性残疾小伙子趴在冰冷的地板上,迎着一阵阵刺骨的寒风磕头作揖地在乞讨,好多好心人给他钱和食物,偏偏就在这时候,一个十来岁的像学生模样人突然跑过去狠狠地踹了残疾人一脚,残疾人绊倒在地,零钱被撒到满地飞,那人抓了大把钱飞也似的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