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套仿改借古诗文高考作文出彩创新
高考语文如何在作文中巧用诗词添文采
![高考语文如何在作文中巧用诗词添文采](https://img.taocdn.com/s3/m/4da396c10912a216157929c2.png)
高考语文如何在作文中巧用诗词添文采高考语文如何在作文中巧用诗词添文采设计:东莞中学彭一本纵览全国历年优秀作文,不难发现,语言的出彩和深刻的文化思考就是大多数文章成功的主要原因。
如何才能在作文中做到这两点呢?其中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巧妙地使用诗词,用诗词打扮自己作文的语言,用诗词为文章增加文化的厚度。
在作文中用好诗词的途径很多,或是利用诗词巧拟标题,或是妙用为题记,或是化用诗词故事、结构构思自己的作文.在这里我们重点来讲讲如何在文章语段中使用诗词增添文采。
一是直接引用诗词。
一般可以围绕话题,发散思维,搜寻相关的诗词,排比成文.比如下面关于“生命〞主题的一段文字,就是引用了四位诗人的诗句对“生命〞作了解释:生命就是龚自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献身精神;生命就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气;生命就是苏东坡“一蓑风雨任平生〞的超脱与豁达;生命就是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无奈与感伤。
直接引用诗词让我们亲切地感受到了这四位诗人的形象,而排比成文更显示了作者对语言的把握能力,使文章的文采“跃然纸上〞。
再比如作文《望月》中的一个片段:“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也.〞月是我们应该珍惜的人人共享的天赐之福。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是我们招之即来,尽可倾诉的知己。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月是游子思乡念亲的一杯苦茶。
“人生代代无穷己,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月又是我们参透历史,顿悟人生的一剂良药。
对诗句的引用和评价淋漓尽致地将作者对诗词的分析鉴赏和感悟能力展现在了我们面前,让那轮万古的明月高悬在我们的上空,使我们遥想百年、千年之前古人的梦想,使文章有了深刻的文化思考。
一是化用诗词。
所谓化用,就是截取诗词的某一部分直接变成我们作文语言或者是用自己的语言去演绎诗词的意境。
高考作文小标题式结构及范文大全
![高考作文小标题式结构及范文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12e7a27f5ef7ba0d4b733b01.png)
高考作文小标题式结构及范文大全——小标题要“靓”满分作文指导首先是要求小标题的个数至少三个,但又不宜过多,过多了,每一个都会泛泛而谈,落不到实处。
小标题的创新有下面几种形式:一、借用古诗文作小标题引用古诗文作小标题,又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引用同一首诗词中的语句作小标题。
如2003年出现的一篇反映环保的中考优秀作文,全文以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作为该文的四个小标题,给人浑然一体的感受。
二是引用不同古诗文中的语句作为小标题。
如2004年江苏徐州市的一篇优秀作文《走一走,看一看》,文中分别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我有一言须记取”作为文章的小标题。
再如2005年甘肃兰州一篇优秀作文《人生极处是体验》,文中分别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却上心头”作为文章的小标题。
这种小标题创新形式相对简单一些,学生可以作为学习和借鉴的重点。
二、借用名家作品作小标题在2004年高考出现了借用名家作品作小标题的创新作文。
一篇是江苏南通市以《神曲》为题的优秀作文,全文以但丁《神曲》的三个部分“地狱”、“炼狱”、“天堂”作为文章的小标题。
另一篇是江苏徐州市的中考优秀作文《秋风秋雨牵我心》,全文以鲁迅的三部文集名字“呐喊”、“彷徨”、“故事新编”作为小标题。
这两篇文章由于运用的小标题别具一格,给阅卷者耳目一新的感受,因此在众多的考卷中脱颖而出。
三、用对称的句式作小标题如2004年福建泉州市的一篇中考作文《和父母交朋友》,文中的四个小标题是“懂事之春”、“灼热之夏”、“硕果之秋”、“沉默之冬”。
再比如一篇以《我心中的珍藏》为题的中考作文,文中的四个小标题分别是“风之舞”、“天之痕”、“云之端”、“苍之涛”。
这种小标题结构一致,句式整齐,再加上诗意的语言,出彩之处一目了然。
比喻式:如《缤纷的芳香》中用了四个小标题:“红?康乃馨”、“白?梅花”、“青?青莲”、“黑?黑玫瑰”。
小学生写作文如何引用诗词
![小学生写作文如何引用诗词](https://img.taocdn.com/s3/m/a05aa505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05.png)
小学生写作文如何引用诗词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本选入的名篇中,就有多处引用诗词。
春天,朱自清引用智楠和尚绝句中的诗《柳树之风,柳树之风不寒面》,写春风之柔;为了表达科学工作者的探索精神,郝明坚引用了楚国诗人李骚的话:“路很长,我会自上而下地寻找”。
在《荔枝蜜》中,杨朔只写了“一天吃300个荔枝,永不放弃做一个岭南人”(摘自苏轼的《惠州必备品》),以此来表达荔枝之美。
一些优秀作文,也是靠引用诗词出彩的。
例1.《今天的篮球赛》……上一场我们班的篮球比赛输了,这一次是最后的机会。
不知怎的,我感觉到了“风萧萧,水凉,强者不归”的悲剧。
陈先生的哨子响了,我的心也绷紧了:“该玩了!”2.从“天将重责于人,人必先劳苦,筋骨劳累,饥肠辘辘,体力不支”,我欣赏孟子的努力;从“春蚕到死丝,蜡炬化为灰烬,泪水开始干涸”,我理解责任的深度。
从“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中,我明白了子女对父母的拳拳之心。
从鲁迅的一张小照中,我懂的了“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博大胸襟。
从责任的召唤3到中午,陶倩悠闲的“采摘东篱笆下的菊花,悠闲地看南山”;它是魏帝“秋风萧萧,洪涛起”的壮丽;这是易安“晚归舟误入藕深”的喜悦;这是“北方王氏定中原日,家祭不忘告乃翁”的洒脱方式;在一天当中寻找过去是“逐渐拓宽衣服的腰带,最后不再后悔,消除人们对伊拉克的憔悴”的坚定性;“北极法庭不会改变,西山强盗不会相亲”,这是杜的工业部的自信;这是“在人群中寻找她,突然回头看”的惊喜选自《经典情节》。
4.“江水东流,波涛滚滚,千古不朽”我找到了一种骄傲;“春花秋月是什么时候?你对过去了解多少?”我找到了回首往事的方法;“有一个约会不在半夜来临,悠闲地敲击棋子和落下的灯笼”我发现了一种沉默;“我微笑着从横刀上飞向天空,留下我的肝胆。
昆仑”我发现了一种英雄主义;“芙蓉来自清水,自然雕刻而成。
”我发现了一种简单。
——《追寻自己的梦》这几段文字,均选自中考满分作文。
就是因为作者善用诗词佳句,信手拈来,使得文章语言亮丽,富有诗风雅韵,如缕缕茶香沁人心脾,让人心荡神驰。
古诗文作文(优秀7篇)
![古诗文作文(优秀7篇)](https://img.taocdn.com/s3/m/ab2bc151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d1.png)
古诗文作文(优秀7篇)古诗文作文篇1每天早晨,我们都有一个固定的活动安排——那就是诵读经典古诗词。
我们诵读的内容来自于《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5首》。
每天早上的“黄金时间”我们都会在同学的引领下诵读其中的古诗,于是我积累了好多诗,如《望天门山》、《别董大》……这本《小学生必背古诗词》书里面还有对每首诗的注解,当我不懂诗意时,背诗困难时,我就开始注意诗词后面的注解,这样在理解的情况下,好多长诗我也能背下来了,我也从注解里面读懂了更多的含义,体会到了其中蕴含的道理。
从“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中,我明白了父母的恩情是多么伟大:比山高,比海深,我们做子女的根本无法报答得了。
所以,在明白了这些道理之后,我明白了做子女要孝顺父母。
于是在平常的生活中,我学会体谅父母,孝顺父母。
从“锄禾日当午,粒粒皆辛苦”中,我明白了农民伯伯的辛苦,知道每一粒粮食都是来之不易的`。
所以,从此我养成了勤俭节约的好习惯,不浪费一粒粮食,并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
从“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中,我看到了蜜蜂无私奉献,将蜂蜜留给他人的高尚情操。
所以,从今天往后,我也会向蜜蜂学习,做一个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人。
从“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中,我看到了一株野草都有十分顽强的生命力,这让我明白了作为比它更强大的人类,我应该具有比它还要坚韧的生命力和顽强的精神,不被任何苦难打倒。
所以从此以后,遇到困难我再也不会退缩了,而是勇敢去挑战。
每一首古诗读起来朗朗上口,每一首诗让我懂得了一个做人的道理。
我爱读古诗了,我要多读些古诗,这样自己才会增长知识、拓宽视野,学会做人。
古诗文作文篇2星期五那天,我们学校举行了一场中华经典古诗文朗诵比赛。
我们各班依次走进会场,排好队,等待着大会的开始。
过了一会儿,主持人讲话了;“王集中学第二届古诗文朗诵比赛现在开始。
首先,请六(一)班为我们朗诵一首诗。
”六(一)有两位领读人,一上场表现得还好,但是到后来,他们竟然忘词了。
如何巧妙借“引用”让高考作文语言靓起来
![如何巧妙借“引用”让高考作文语言靓起来](https://img.taocdn.com/s3/m/2e5e8ae559eef8c75ebfb332.png)
如何巧妙借“引用”让高考作文语言靓起来古人写诗作文都很讲究章法,每一首诗或每一篇文章都有其完整的行文结构与写作脉络,再加上古诗文本身言简意丰、音韵和谐,套用古诗文来铺设文章的行文结构,不仅能使文章层次分明、结构清晰,而且更能给人以典雅优美的感觉,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打动读者。
妙用古诗文可以彰显文章底蕴,使文章散发出浓浓的书卷气和文化气,这无疑是高考作文“出彩”、“创新”的一条有效便捷的途径。
一、嵌引显语言生动例1.起风了。
风时而拂着柳枝,时而吹皱一池静水,时而卷起狂沙,时而撼得大树乱颤。
我知道,“吹面不寒”的是“杨柳风”,我知道“料峭春风”能够“吹酒醒”。
(高考作文《春夏秋冬》)嵌引的第一种方法:将要引用的一句诗分成几部分嵌入到一句话的不同位置并使其成为句子的某一成分。
本段引用了“吹面不寒杨柳风”和“斜峭春风吹酒醒”两句诗,先将其划分为四个小的短语,然后再将其嵌入句子中,并加上引号。
这样做使语言更加灵活多变,生动形象而富有朝气。
例 2.思想火花的迸射。
大凡在艺术有所建树的人都是有自己独树一帜的风格。
而这种风格正是艺术家们对自身艺术生命的一种创新。
明明是“月下独酌”,李白偏偏“对影成三人”;明明是秋后枯草毫无生机,鲁迅先生却把它比作“光泽照人的”“铜丝”……创新使旧东西有了新生命,创新是一种心灵火花的发射。
(高考作文《雪化了以后是什么?》嵌引的第二种方法:将要引用的诗句整句嵌入到一句话中,加上引号使这个嵌入的诗句成为整个句子的一个成分。
如“月下独酌”和“对影成三人”嵌入后均成所在分句的谓语部分。
嵌引的第三种方法:将要引用的旧事、逸闻、诗句简缩成一个词或短语,加上引号后嵌入句中,让读者一看便想起这个词或短语所包含的旧事、逸闻或诗句或其意思。
如“光泽照人的”和“铜丝”就是属于这类。
这种方法就是古人为了求雅而用的雅词这种使用典故方式。
当然嵌引时这些方法肯定是综合运用的而不是单一的,这样才能真正的使文章出文采。
第五单元作文指导觅得一抹胭脂红(作文中如何化用诗词)
![第五单元作文指导觅得一抹胭脂红(作文中如何化用诗词)](https://img.taocdn.com/s3/m/b7fb4a54011ca300a7c39003.png)
觅得一抹胭脂红——例析中考“化引诗词”满分作文发布时间:觅得一抹胭脂红——例析中考“化引诗词”满分作文中国是诗的国度,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精粹,更是我们后人一座丰厚多彩的作文素材库。
倘若我们在写作时能将它们巧妙移植到自己的文章中,既能显示我们的丰厚的文化底蕴,也更能为自己的文章增采,从而更容易激发阅卷语文老师的兴趣,获取他们的青睐。
可以这样说,巧妙的化引古诗词在历届中、高考中总能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或因其简洁的语言,或因其丰厚的底蕴,或因其优美的意境,或因其协和的韵律……总之,令人读罢,口齿留香。
尤其是在古诗词被化引的时候,又融入了作者的情感色彩和情感变化,让本来就优美的古诗词又随作者的情感起伏而翩翩起舞,阅卷老师也自然会随其旋律而陶冶于其间。
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意即文章要讲究文采,讲究美,没有文采的文章,就难以传播久远。
妙用古诗文便可以激活语言表达,彰显文章底蕴,使文章散发出浓浓的书卷气和文化气,这无疑是考场作文“出彩”、“创新”的一条有效便捷的途径。
这里的所说的“妙用”包括引用与化用。
所谓化用,就是截取诗词的某一部分直接变成我们作文的语言或者是用自己的语言去演绎诗词的意境。
比如,2007年以“季节”为题的福建高考作文,有一考生这样开头:“春,是情人的眼眸,那是‘人面桃花相映红’的顾盼流转;夏,是热烈的灵魂,那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壮志与豪情;秋,是愁人的心绪,那是‘满地黄花堆积’的愁情与怅然;冬,是勇士的信念,那是‘零落成泥碾作尘’的义无反顾”。
作者紧扣四季特点,每个季节化用一句诗句,犹如每一个季节里都站着一位位诗人,而这一位位诗人用他们的诗句扮靓了《季节》,这样,诗句的情韵一下子便流入作者的文中,也流进了阅卷老师的眼里。
妙用诗词入文的地方,依作者行文的需要而定,大致有以下情形:、可以用于题目。
诗句作题目显得典雅蕴藉,富有文学情趣,起到耀人眼目、催人卒读之功。
如2004年福建高考中,一考生的选用苏轼的《定风波》里的“一蓑风雨任平生”一句为题,既紧扣所选的历史人物,贴切凝练。
高考作文妙借古诗文出彩技巧
![高考作文妙借古诗文出彩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93f8f8f0bb68a98271fefafa.png)
高考作文妙借古诗文出彩技巧一、妙引古诗文名句出彩这是高考作文中最常见的方式.可将引用分为局部引用和全篇引用。
1.局部引用就是在文章的局部位置引用古典诗文名句.如文章的标题、题记、首段和末尾等。
这些地方所处的位置比较突出、醒目,容易引发读者的关注.给他们留下较好的印象。
在文章标题处引用古诗文名句.能让题目显得典雅蕴藉,富有文学情趣,起到耀人眼目、催人卒读之功。
如20__年福建考生的《一蓑风雨任平生》,引用苏轼《定风波》语句,作为题目,既紧扣所选的历史人物。
贴切凝练.又昭示文章题旨,写出了苏轼的豁达与超脱。
可谓“一石双鸟”。
在文章开头嵌入诗词佳句.以此领起全篇.则能够使语言显得凝练精辟.更能让阅卷者立刻“窥”到作者的文化积淀和人文素养,给他们留下较佳的第一印象。
如20__年陕西考生的《寻找快乐,精彩人生》的开头:“漫步于秋日落叶徐徐的小径上。
不禁吟了一句:“无边落叶萧萧下,不尽愁绪滚滚来”。
慨叹落叶的悲哀与不幸。
其实,落叶的生命或许就是这样,只求得春日繁茂,秋日落英缤纷。
换个思维方式.龚自珍曾说过“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嘛!我们应该欣喜,享受落英缤纷的秋景。
”这个开头由情景人手.化用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自然引出对落叶的联想,然后再引用龚自珍的名句.恰当地诠释了“快乐幸福与我们的思维方式”这一哲理话题的内涵。
这样处理,使文章在开头便显得意蕴深刻.诗意灵动.从而避免了“开门见山”式说理可能会有的干巴枯燥。
在文章收尾处引用古典诗文.则具有画龙点睛之效,能够启人心智、升华主题.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表达效果,令读者掩卷沉思,回味无穷。
如20__年福建考生《照海倚天》的结尾:““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流年似水,时光如电地过去.也许,只有历史才能让“无字碑头镌字满”,也许也只有历史.才能最好地诠释曾国藩在天京城破黄袍欲加身之时写尽生平心境的一句话: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三处引用贴切自然不显斧凿.使文章文采飞扬.情理交辉,意蕴深远,辩证而深刻地评价了曾国藩这一历史人物.实在是一记漂亮有力的“豹尾”。
小标题的创新出现了下面几种新形式
![小标题的创新出现了下面几种新形式](https://img.taocdn.com/s3/m/eaf30dda3186bceb19e8bb46.png)
小标题的创新出现了下面几种新形式:一、寥寥数语,展示提炼的简洁美。
小标题是文章特殊的凝练的概括形式,需经过反复推敲,精心提炼方能出彩动人。
首先,小标题必须提纲挈领,抓住内容要点,让读者一看之下,就能粗知文意。
如《追求》一文提炼了“残酷的现实”、“坚强的表现”、“摸出的辉煌”三个对仗工整的小标题,再现了一位失明小姑娘身残志坚,以手代眼,感知世界,最终取得成功的辛酸历程,用语之凝练,扣题之紧密,令人叹赏。
其次,小标题必须言简意赅,贴切精警,耐人寻味。
如《我在初三》为展现竞争、好胜、欢乐的“我”,小标题仅用了两个字:“明争”、“暗斗”、“同乐”。
而《现代科技带来的喜怒哀乐》中每个片断就一个字:“喜”在火车提速,出行方便:“怒”在病毒可恶,侵袭电脑:“哀”在迷恋游戏,成绩下滑:“乐”在电化教学,风趣生动。
类似的还有“酸甜苦辣”、“春夏秋冬”、“兴衰荣辱”等字少意深,简短有力的四字短语,充分利用它们常给人以简洁凝练之美。
二、巧联妙引,追求醒目的新奇感。
在紧扣主旨的基础上,我们还可以张开想象的翅膀,打开积累的宝库,巧联妙引,创造出一组组新奇灵动的小标题。
可选用乐曲,如《宿舍奏鸣曲》一文选择了享受轻松和安宁的“亲切曲”、收听足球比赛的“激动曲”、老师斥责后的“思家曲”、熄灯后仍温习功课的“小夜曲”,好一组洋溢着活力与浪漫的青春舞曲!可利用情境,如《寝室三色》从氛围入手,“红色——兴奋不眠夜”、“灰色——时时心无奈”、“黑色——夜深人静时”三个小标题给人一种井然有序、情境交融的美感;可引用诗词,如《我深深感受到了环境的呼唤》描述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三个片段,分别揭示了“还老鸦一片美丽的葱绿吧!”、“还小河一片澄清吧!”、“还老马那片乐土吧!”这些洋溢着对绿色的向往,迸发出对环保的呼唤的深远主题;可巧用术语,如《“数学之家”》描述了“我”和爸爸年龄与饭碗之间的“正比例→反比例”、我家三个人互相制约的“循环不等式”、物价上涨购物却多存折数字也增的“直线函数Y=KX”三件趣事,机智地揭示了“新陈代谢,一代接一代”、“不可能绝对自由”、“生活更美好”等现实生活中的深刻主题;还可以借用文中原话、妙用绰号等颇有吸引力的方法,以新奇取胜,以美妙夺人。
满分的作文引用诗文美句集锦.doc
![满分的作文引用诗文美句集锦.doc](https://img.taocdn.com/s3/m/4451672d6bec0975f465e2c9.png)
满分作文引用诗文美句集锦四法古人常,“腹有气自。
”古典文含着深厚的文化底和情感源,妙用古文可以激活言表达,彰文章底,使文章散出的卷气和文化气。
无疑是高考作文“出彩”、“ 新”的一条有效便捷的途径。
那么,怎借用古文来你的高考作文增添色呢?引用是一种常用的写作方法。
“运用之妙,在乎一心”,巧妙地运用引用,能使明文更生,能使文更雄,能使叙文更具文采,能使散文更魅力。
看2008 年中考分文引用文美句集:1.秋日里,在草堂与杜甫一起仰天号“八秋高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体会人背井离的心酸和困潦倒的无奈。
欣美国人狄金森的:“ 扎着的巾,田野披上的,我不愿得呆板,也佩戴了一枚胸花。
”入冬,我手捧着的,在火炉准一杯茶,就着漫天舞的雪花,温着“忽如一夜春来,千万利花开,散入珠帘湿幕,狐衾不暖衾薄。
”的塞北光。
依偎在窗前,描“孤舟蓑笠翁,独寒江雪”的凉景象⋯⋯(安徽中考分文《我在中得到了快》)2.“随潜入夜,物无声”,春天,母一般的温柔与无私,辛勤地哺育着世万物;夏季,炎的季里,是,送来了凉爽。
,感受它的温柔与体。
(安徽中考分文《我在中得到了快》)3.且看那“ 中帝子今何在,外江空自流”的气概,看那“落霞与孤,秋水共天一色” 的壮,看那“海内存知己,天涯苦比” 的胸襟⋯⋯(州中考分文《聆听王勃》)4.个年代,没有宋,所以,我不到“落日楼,断声里,江南游子”的意境,不到“千金相回,脉脉此情梦”的,不到“妨把浮名,了浅斟你唱”的无奈,不到“泪眼花花不,乱秋千去”的悲凉,在个没有宋的年代,我却固地,那是世上最美的意。
(州中考分文《聆听美妙》)5.“聚散皆是,离合关情,担当生前事,何惧身后⋯⋯”,遥望史的蜀地,回想那些熟悉的面孔,感的眼泪潸然而落。
(德州中考分文《我依然蜀国情悲歌》)6.“何当共剪西窗,却巴山夜雨”,漆黑的夜掩盖不住你不断落下的泪水,的家愁在盆大雨之中⋯⋯(日照中考分文《我依然懂您》)7.有,我也想化作史的足迹,重踏“雨邑清,柳色青青”的一片美景,“翠微,蝉幽深”的致宁静,感受史的一片桑。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作文主题训练创新传承方式,彰显文化自信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作文主题训练创新传承方式,彰显文化自信](https://img.taocdn.com/s3/m/e5ade670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cc.png)
作文主题训练------创新传承方式,彰显文化自信1.作文。
90后艺术生们将《琵琶行》改编成流行歌曲,获点赞无数;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将48首诗歌融入故事,引发影院“沉漫式”背诗热潮。
网友们纷纷表示“终于找到背诗的正确姿势”。
对此,有人表示喜欢,有人表示担忧。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思考。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题目,不少于800字。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配上现代曲调、改编成流行歌曲的古诗《琵琶行》在网上走红;3D 打印技术在一些传统建筑的设计上大显身手;疫情严重时期,网络授课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方式……互联网时代,很多传统的东西,在被新方法创新传承着。
青少年作家协会举行以“互联网时代的传统与创新”为主题的作文竞赛,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议论文,表达你的感触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第二季)由习近平总书记原声短片、经典释义、思想解读、互动访谈、经典诵读五个环节构成,构建起古今相通、情景交融、深入浅出的思想启迪和真挚情感传递的平台,在讲解习近平总书记引用典故的出处背景、历史故事和现实意义的同时,以创新手法展现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领路人、人民勤务员的领袖风范和为民情怀。
这种传承经典的解读方式,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勾稿、配色、刺绣……绣娘陈英华不仅精通平针绣和乱针绣等针法,同时运用调和配色、独创针法,将熠熠星空绣制成艺术品,“星空系列”刺绣作品由此诞生,为传统非遗注入现代技法与创新活力。
在中国航天日启动仪式上,“星空系列”刺绣作品获国家航天局首届“太空探索与艺术创想大赛”特别奖。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也谈高考作文中的模仿与借鉴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也谈高考作文中的模仿与借鉴](https://img.taocdn.com/s3/m/bb524359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6c.png)
他山之石,能够攻玉——也谈高考作文中的模仿与借鉴“天下文章一大套,看你套得妙不妙。
”这句中国读书人代代相传的俗语,其实也正道出了一种作文之道。
说“套”,固然偏激,但要写出好文章必然要经过一个模仿、借鉴的过程,这却是不易之论。
连主张“惟陈言之务去”的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也不得不承认,自己“窥陈编以盗窃”。
北宋江西诗派的开创人黄庭坚也说得明白:“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盖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
”现代著名文学家茅盾先生在谈到写作时也曾说过:“模仿能够说是创造的第一步,模仿又是学习的最初形式。
”由此可见,模仿和借鉴对于写作是极为必要的。
一切艺术都起源于模仿,实际上一切文章也起源于模仿。
每一位作家在起步时都离不开模仿,这是不争的事实。
而这种模仿对要迎战高考的学生来说就更有必要了,因为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只一味地要求他们创新显然是不现实的。
事实证明,对于考生,借他山之“石”,攻己之“玉”,倒不失为一条切近、便利的作文之路。
千古文章有二端:可变处和不可变处。
我们要模仿、借鉴的是其不可变处。
作者认为,在高考作文中,创造性地模仿和借鉴别人文章中的不可变处,是一种超越,是一种智慧,更是取得好成绩的法宝。
所以,教师在作文训练中特别是在强化训练阶段有必要指导学生通过模仿和借鉴有效地提升限时作文的水平。
具体说来,能够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一、借鉴诗语以拟标题俗语说:“花香蜂自来,题好一半文。
”而借用诗化的语言,就能够拟就一个好题目。
巧借古诗词、广告词,流行歌曲、影视作品名拟题,能让自己的作文题目一枝独秀,给阅卷老师眼前一亮的好感。
当然,这种方法还能够扩展到借鉴相关作品的内容。
这种拟题的技巧多种多样,其中巧借古诗文和典籍就是一个诀窍。
具体的做法:一是直接引用与文章材料、中心相吻合的古诗文做标题。
如高考满分作文中的《感时花溅泪》《半缘修道半缘君》《对影成三人》《他年我若为青帝》等题目,旧语新用,别有一番古朴情怀。
高考作文指导:作文如何妙借古诗文出彩
![高考作文指导:作文如何妙借古诗文出彩](https://img.taocdn.com/s3/m/b8ce5116ba1aa8114431d933.png)
高考作文指导:作文如何妙借古诗文出彩此生条件好,工作不愁找。
在文章标题处引用古诗文名句,能让题目显得典雅蕴藉,富有文学情趣,起到耀人眼目、催人卒读之功。
(二)全篇引用。
由于古典诗文具有的深厚的文化积淀,大量、多处的引用,将能大大提升文章的文化品质和审美趣味,充实文章的底蕴。
”——高考优秀作文《寂寞的意韵》一段之内五处引用诗词名句,以此作为文章情感和义理的载体,让“寂寞”具有了深刻的文化内涵,既为文章增添了亮丽的色彩,也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使文章底蕴厚实,充满典雅蕴藉的诗意和丰富的人文气息。
”这个片段化用了孟郊《游子吟》和马致远《天静沙·秋思》的意境,将游子对故土和亲情的思念表达得细腻深婉,典雅蕴藉。
在备考阶段,如果能将古诗文的备考和作文备考结合起来,注重积累并将之内化为自己的积淀,也许你能找到更多更好的方法,写出一篇“出彩”的高考作文来。
3、模仿古诗文语言出彩语言是文章的第--关口,高考作文的语言除了要能够根据文章需要尽可能得体准确之外,还应该尽量地体现出个性的色彩。
漫漫长路,终极的目标始于脚下。
东家婆也夸,西家婶也赞。
(一)局部引用。
要知道,这些优秀作文的成功靠得是“故事新奇”、“立意高远”、“语言老到”、“内容充实”,这些才是它们获得成功的关键,而非仅仅是浅易的文言。
’慨叹落叶的悲哀与不幸。
换个思维方式,龚自珍曾说过‘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嘛!我们应该欣喜,享受落英缤纷的秋景。
改写可以是化用意境,再现古诗文的情景,也可以从古典名篇中寻找“空隙”,对内容加以创造性的改造,例如天津考生的《新六国论》和江苏考生的《〈孔雀东南飞〉新传》。
古人常说,“腹有诗书气自华。
整段引用的如:“寂寞是什么?曾几何时,有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也许,寂寞便是皓月当空,好风如水,万籁俱寂时形影相吊的那种感觉吧!曾几何时,有李后主感慨‘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也许,寂寞正是深宫大院,国愁家愁人也愁的情丝纠缠吧!曾几何时,有陈子昂感叹‘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也许,寂寞就是芳草依旧,天涯依旧,物是人非的空虚心境吧!于是,我问月亮,广寒宫的嫦娥告诉我,寂寞是‘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辰’的‘碧海青天夜夜心’。
如何在作文中引用诗词案例
![如何在作文中引用诗词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4f7231ee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a7.png)
如何在作文中引用诗词教学目标1、能发现优秀作文中诗词引用的妙处;2、学习作文中诗词引用的方法,能灵活应用;3、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美并表达美的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教学过程一、导入唐诗宋词元曲是中国古代文化王冠上最为璀璨的明珠,同学们想象一下,它们如果住进我们的作文中,是不是也可以让我们的文字闪亮起来呢欣赏美文李白我,李白;不加以金丝,不绣以繁花,素裹而已;一篇诗,一壶酒,一曲长歌,一剑天涯;当空长月,会饮酒一杯,“敬明天,敬过往,敬明月,敬朝阳,来干来干”说罢,一饮而尽;还是这楼,还是这酒,夹着清风拂杨柳,淡月失梅花的味道,古朴的砖瓦似乎透露出一种孤独的气味;我独自坐在屋顶上,细细感受着月光轻抚着我的发丝;右旁,曾是我最挚爱的那把剑;“我曾为君仗剑赦天下,可他却在宫中贪图享受,是不是有点不公平了”我道,但这只是我自言自语罢;普天之下,谁懂我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也许吧,我也就只能这样安慰安慰自己了;哪怕我曾说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也被“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这样的乐观心态所排遣;就算我感叹“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最后还是相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他们称我为诗仙,可谁知我的诗篇全都来自我的愁;唉,我本不弃世,世人自弃我;站起身,拍拍衣角的灰;然后将身子轻轻地飘过去,嘴里念念叨叨,举起酒杯,对月起舞.“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远处,灯红酒绿;虽我早已厌倦这世俗,但还是有些不满;这长安,太过平静了,是时候大乱一场了;等着,待我杀进长安,让你们体会一下恐惧;“欲上青天揽明月;”“将进酒,杯莫停;但愿长醉不复醒;”微蹲,迈出半步,却迟迟没迈出下一步,唯有脑海里的一个人影格外清晰;她那么美,美的几乎让人窒息;看着她跳那霓裳羽衣舞,几乎整个人都陷入其中;唉后脚跟抬起,脚尖微转,身子换了个方向;“无奈无奈”摇摇头,嘴里默念;我应在江湖悠悠,饮一壶浊酒,醉里看百花深处愁;但如今我堂堂青莲剑仙李白却被囚禁在这长安城之中,实属耻辱;“算我李白欠你的”轻轻挥剑在那城楼上题下——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这是我最后留给你的礼物了,再见;举起长剑,直呼“大河之剑天上来”;六年了,它六年没有沾过血,但今夜,我以无可再忍;杨贵妃,我不会去杀入长安,扰你仅有的安宁,所以我只能杀出长安,今日,我自罚三杯,从此不见;饮罢......我就这么提着剑,一步一步的走出长安,没有人冲上来阻拦我;不应该是没有人再冲上来阻拦,吾爱的那把剑早已沾上鲜血;“哈哈,你们的血,让我诗性大发;”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从此,我再无讯息;只有那年,天子偶遇了我,不过也只换来一句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罢;我来评:李子欣:文章很优美;李田雯:引用了大量诗词;陈郑楠:作者引用了大量唯美诗词,运用浪漫的想象,描绘了一幅波澜起伏、宏伟大气的李白故事图;写出了李白一生放荡不羁,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理想的执着追求,虽百般不顺仍意气风发的可贵品质,反映了作者对李白诗词的热爱和赞美,展现了作者诗词底蕴功底之深;师评:说得好;作文大量引用李白诗词,展现了李白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却无堆砌之嫌,不失为一篇优秀作文;二、作文中怎么用1、直接引用诗句+对象例:我爱“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庐山瀑布,我爱“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的泰山极顶,我爱“奔流到海不复回”的九曲黄河;我来仿:吴继淼:我爱那“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秦晋高原,我爱那“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塞外风光;刘远卓:我爱那“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西湖美景;刘钰欣:我爱那“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西林壁;2、有相关哲理或意蕴的阐述;诗句+感情例:生命就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奉献精神,生命就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气,生命就是;我来仿:骨气就是勇气就是李田雯:生命就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自强;朱婧蓉:生命就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进取;潘艺豪:骨气就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无畏,勇气就是“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的顽强不屈;刘钰欣:骨气就是“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正直;刘远卓:勇气就是“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豪壮,勇气就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一往无前,勇气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3、诗句+感悟例:陶渊明“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让我明白理想就是安居乐业、和睦相处的美好图景,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让我体会理想就是人民幸团圆的美好祝愿;我来仿:胡悦: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让我体会到人的一生应该乐观勇往直前;陈林锦: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让我体会理想就是冲破一切艰难险阻的精神,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让我感悟到人应该为他人无私奉献;胡悦: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让我明白追求就是勇于奉献;袁若婕:韩愈的“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让我明白,理想就是不辞衰老,愈老愈坚的忠君之心;刘圣兰:鲁迅“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让我明白人生就是锲而不舍的创新;三、用在哪里1、用在标题“题好一半文”;标题需创新,要突出一个“新”字,做到新颖别致,独出心裁;用古诗词作题目,一是不落俗套,新颖脱俗,二是读者喜闻乐见,富有亲切感;台湾作家三毛的小说蓦然回首用的就是宋代词人辛弃疾青玉案•元宵中“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词句;彭荆风的驿路梨花就是化用了陆游的诗句“驿路梨花处处开”;琼瑶的庭院深深也是化用了词句“庭院深深深几许”;用诗词入题,扮出了许多美目;如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诗,独上高楼化用王国维词风雨任平生化用“一蓑风雨任平生”等;再如:“诚信”话题的作文,以众里寻它千百度为题,“思念”话题的作文以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为标题,都是引用诗词名句,既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又蕴含深刻的双关含义;我来仿:潘艺豪:写离别“挥手自兹去”写烦恼“欲说还休”刘远卓:写进取“一览众山小”师评:其实,我们的作文,表现的都应该是积极乐观进取奉献的中学生风采,那么,与这些有关的诗词怎么不能用作作文标题呢2、亮在题记借用古诗名句作为题记,不仅能提携全文,凸显主旨,还能增添文采;如:“一个名人说:赠人玫瑰,手留余香;”2009年山东潍坊中考一满分作文伸出自己的手片段小作者巧妙借用这一名句作为文章的题记,贯穿全篇,在文章中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给全文定下了一个诗意美的基调;3、串在小标题引用诗词还可以拟小标题;如鲁光的中国姑娘中,有一段写袁伟民训练女排姑娘时近乎残酷无情的内容,小标题为道是无情却有情,就是活用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句;用“月有阴晴圆缺”拟题来写悲欢离合,既主旨明确,又使人浮想联翩;用“山雨欲来风满楼”来写家长会的风波可以使人一接触到作文的题目就被紧张的气氛所感染;你们是我一生中的“亮点”三个小标题:慈母手中线春蚕到死丝方尽海内存知己我来仿:4、正文使用①引用诗词开头;好的开头,新颖生动,引人入胜;你要是把古诗放在开头,利用它的结构鲜明,来引导全文,这样便起了一个“群龙之首”的作用;例:1我的大姨“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今年是二OO四年二月五日,算起来应该有十年了;十年前的今天,大姨去世了;┉2文竹给我带来了欢乐“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曾经如此颂咏过青青翠竹,许多人也喜爱翠竹;但是我却只喜爱那娇小的文竹,因为它给我带来了欢乐;3我的快乐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但是我仍然有我的快乐;这三篇文章,都引用诗词开头,一开始就为文章蓄满了势,既引起下文,又奠定了抒情基调;②引用诗词,亮丽语言朱自清在春中引用志南和尚的绝句中的诗句“吹面不寒杨柳风”来写春风的柔和;郝铭鉴为了表达科学工作者的探索精神,引用了楚国诗人屈原的离骚中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荔枝蜜中,杨朔仅用“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出自苏轼的惠州一绝,就写出了荔枝的妙处;一些优秀作文,也是靠引用诗词出彩的;例1今天的篮球赛……上一场我们班的篮球比赛输了,这一次是最后的机会;不知怎么我竟然感到了“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悲壮;陈老师的口哨声响了,我心中一紧:“该上场了”2从“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中,我领略了孟子的发奋;从“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里,我理解了责任的深沉;从“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中,我明白了子女对父母的拳拳之心;从鲁迅的一张小照中,我懂的了“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博大胸襟;这几段文字,均选自中考满分作文;就是因为作者善用诗词佳句,信手拈来,使得文章语言亮丽,富有诗风雅韵,如缕缕茶香沁人心脾,让人心荡神驰;也使作者的思想渗入了一些古典情节,变的越发厚重;较好地体现考生的文学积累和修养,给人耳目一新之感;这也是这几篇文章能在众多作文中脱颖而出的主要原因;我们的陈砺寒同学,同样是靠诗词出彩的;③诗词结尾,锦上添花驿路梨花结尾写道:“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这个结尾既实写自然梨花,又虚写雷锋精神,结构上照应题目,内容上深化主题,意蕴丰富;引用诗词巧妙收束全文,余味无穷,又发人深思;这便是引用诗词的魅力;5、注意事项引用诗词时一定要自然、和谐,千万不能为引用而引用;四、作文训练:1、谈诚信2、修改以前的一篇作文要求适当引用诗词五、教学反思诗词歌赋是我国的无价之宝; “以诗为文”既创造了诗情画意般的美,提高了作文的文化品位和艺术魅力, 也可以使作者在阅读者的心里塑造一个博学多才的形象;本节课旨在让学生体会古诗词在作文中的妙用,感受文章的诗情画意,爱上有情趣的写作,从而也学会在自己的作文中引诗串词,吟歌咏赋,让人事描绘得有意境,使情感抒发得更浓郁;课堂上学生思维活跃,面对一个个情境挠头搔首,引诗入文,诗情文意盎然;不过也有少部分学生由于平时古诗词积累不够,此刻用时方恨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点遗憾古诗词在作文中的妙用之法功夫更在课外;我会更注重学生平时对古诗词的积累和落实;。
2025届高考作文模拟写作:“多引用古诗文是否能让作文更好呢”导写及范文展示
![2025届高考作文模拟写作:“多引用古诗文是否能让作文更好呢”导写及范文展示](https://img.taocdn.com/s3/m/e6f99ef6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22.png)
高考作文模拟写作:“多引用古诗文是否能让作文更好呢”导写及范文展示【原题呈现】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2025届广州市高三年级阶段训练)有的同学写作时喜欢引用古诗文,如以“大风泱泱,大潮滂滂”铺排开篇,以“君不见”引出事例,用“周虽旧邦,其命维新”鼓励创新,用“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激励奋进……这样写有时能为作文增添文采;那么,多引用古诗文是否能让作文更好呢?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 字。
【审题】本材料针对学生写作喜欢引用古诗文的现象展开讨论,列举了几种引用古诗文的方法:古诗文的引用可以开篇,可以引例,可以鼓励,可以激励……。
肯定了古诗文可以为作文增添文采的一面,最后抛给考生一个开放式的命题:多引用古诗文是否能让作文更好呢?同学们可以根据这个问题写出自己的看法,体现个人的思考。
同学们引用古诗文的确是可以为作文增添文采的,但是引用的古诗文多了显然会“过犹不及”,这应该也是命题者的意图。
材料能引发的联想与思考有哪些呢?发散性的思维需要脑洞大开,作文是主角,古诗文是要使主角发光发亮的道具,是不是道具越多主角就能闪亮?写好作文的方法除了引用古诗文之外还有很多,一篇好作文的标准并不是看你引用的古诗文有多少,而是看有没有思想。
内外兼修的文章才是最好的。
我们会联想到“文如其人”,人美不美?不仅仅只是看他的装扮,要看他的精神气质;我们还会想到插花的技巧,讲究布局和搭配,“花多不美”还是有道理的;我们还是想到做事要抓住根本的问题,写作要抓好本质性的东西,例如有自己的真实情感,有个人的思考和感悟,有独特的见解和主张,这些都要有生活的积淀,光凭几句古诗文是不行的。
做任何事也是如此,踏踏实实的解决根本性的问题远比只追求花架子靠谱。
联系讲人生也是可以的,佳作展示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自媒体时代,10万+的文章具备哪些特质?能让你点进去读完的文章,应该是什么样的?是古诗文叠加,金句频出还是那些能触动你内心深处的柔软,让你产生共鸣的思想呢?阅卷无数的老师,身经百战,窥一斑而见全貌,几句古诗文绝不会引起他的注意。
作文巧妙运用古诗文 让作文出彩的妙招
![作文巧妙运用古诗文 让作文出彩的妙招](https://img.taocdn.com/s3/m/85005d5baaea998fcd220e50.png)
作文巧妙运用古诗文让作文出彩的妙招
1、妙引古诗文名句出彩
(一)局部引用。
就是在文章的局部位置引用古典诗文名句,如文章的标题、题记、首段和末尾等。
这些地方所处的位置比较突出、醒目,容易引发读者的关注,给他们留下较好的印象。
(二)全篇引用。
既指整段之内大量引用,又指全文各段大量引用。
由于古典诗文具有的深厚的文化积淀,大量、多处的引用,将能大大提升文章的文化品质和审美趣味,充实文章的底蕴。
2、巧套古诗文结构出彩
古人写诗做文都很讲究章法,每一首(篇)诗文都有其完整的行文结构与写作脉络,再加上古诗文本身言简意丰、音韵和谐,套用古诗文来铺设文章的行文结构,不仅能使文章层次分明、结构清晰,而且更能给人以典雅优美的感觉,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打动读者。
3、模仿古诗文语言出彩
语言是文章的第--关口,高考作文的语言除了要能够根据文章需要尽可能得体准确之外,还应该尽量地体现出个性的色彩。
如果你的文言功底比较扎实的话,不妨模仿古典诗文的语言,用文言的笔法来表达现代的感悟,这无疑也是高考作文“出彩”的一记妙招,
4、改写古诗文内容出彩
好的古典诗文都是富于启示性的,言简而意丰,能够通过鲜明的形象和富有张力的表达唤起读者无尽的联想和想象。
通过对古诗文的改写,来传达自己对生活的感悟,也能让自己的高考作文呈现出迷
人的色彩,平添些许的诗意。
当然,改写不是对古诗文的纯机械翻译,而是对古诗文的一种再创作、再提高和个性化鉴赏。
2022四川高考满分作文:借鉴与创新齐飞,繁荣共时代一色_1000字
![2022四川高考满分作文:借鉴与创新齐飞,繁荣共时代一色_10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5d1d4235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0c.png)
2022四川高考满分作文:借鉴与创新齐飞,繁荣共时代一色_1000字红楼一载,元妃省亲,有园中亭者,众人题名。
有人或移出“翼然”,有人或借鉴“泻玉”,唯宝玉据景独创,道出“沁芳”,是为最佳。
一叶知秋,从大观园之景再望向如今盛世中华,在这条发展之路上,正值吾辈借鉴移用之时,待乘创新奋勇之风。
我们正应携手奔赴,让借鉴与创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借鉴化用,取其精华,兼容自身,发其芬芳。
《劝学》有言:“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是故所谓“借鉴”为君子之性。
同时,鲁迅在《拿来主义》中曾说,文化是不能随便拿来的,需得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且不能随便“拿来”,要“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借鉴化用。
古有王勃借鉴化用曹植诗中“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一句,道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之千古佳句;近有曾国藩等人于华夏之危急存亡之秋,“师夷长技以制夷”发展洋务运动。
因而,移用借鉴能够助人已成之境,在时代翻涌的浪潮中,还得“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如此并举,方可成于大同。
守正创新,继住开来,新古相推,日生不滞。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故步自封只会使人生如潭水般死寂,唯有不断创新,方能迸发出鲜活的动力。
再如江泽民同志曾言:“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由此可见创新之重要性。
从两千余年的古代“四大发明”到如今华为之“鸿蒙”新系统,从神衣尝遍百草再到屠呦呦于青蒿中发现治疗疟疾之伊始,中华民族将创新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
还看今朝,我们不做雨果所说的“把黄昏的太阳当成黎明曙光”的人,而去做把黄昏的太阳变成黎明曙光的人,继承炎黄子孙创新之精神,执着砥砺前行,用创新去书写未来的不凡。
借鉴创新。
兼收并蓄,让过去之创新为今日之借鉴,今日之创新得为来日之借鉴。
诚如沁芳”一词,正是对贾政之“泻”字的引中和创造。
文学家茅盾有言“模仿是创新的第一步。
”观之古今,宋人学唐诗,正是模仿中的灵光一现才得宋词,传统文化得以步步向前;再如齐白石对学生说:“学我者生,似我者亡。
2023年高三语文写作练《创新传承方式 彰显文化自信》引语式材料作文题解及例文
![2023年高三语文写作练《创新传承方式 彰显文化自信》引语式材料作文题解及例文](https://img.taocdn.com/s3/m/7e3a7aff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85fe978.png)
2023年高三语文写作练《创新传承方式彰显文化自信》引语式材料作文题解及例文精选【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材料一:近日,一批90后艺术生将《琵琶行》改编成流行歌曲,这首5分半钟的歌曲,将白居易《琵琶行》600多字的诗全编进去了,毫无堆砌之感,副歌部分还用了戏剧唱腔。
仅上传两天,就收获2万多次点击。
网友纷纷点赞“终于找到了背古诗的正确姿势”。
材料二:2021年春节,河南卫视春晚将舞蹈《唐宫夜宴》搬上舞台,这支舞蹈展示了唐朝少女从教坊日常到赶赴夜宴一展才艺的全过程,舞台还运用了先进技术,串联起多件国宝级文物,令表演者身入其境、观众沉醉其中,节目一播出,便收获了热议和好评。
材料三:“你我暮年,闲坐庭院,云卷云舒听雨声,星密星稀赏月影。
花开花落忆江南。
你话往时,我画往事。
愿有岁月可回首,且以深情共白头。
”连日来,这首现代小诗居然被传为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被网友疯狂转载,称其“最美最甜”“惊艳了大唐”。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不少于800字。
【审题】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如何让传统文化活永葆生机?这是一个现实性很强、值得思考的问题。
让人欣慰的是,近年来,随着文艺工作者的创新实践,传统文化在年轻的90后、00后中受到追捧,“国风”“国潮”已成为一大流行。
本题主要探讨“传统文化如何在当代社会谋求发展”的话题。
这是一则多材料作文。
三则材料中心指向统一,但又互有补充。
材料一和材料二都是正面范例,强调传统文化用现代方式演绎,依然可以受到青少年的喜爱,可以看出传统文化自身的生命力;但材料一强调形式上要创新,材料二强调与现代科技手段相结合。
这对“如何做”的问题有所启发。
材料三是个反面实例,传统文化固然要继承,要发展,但前提是要尊重文化,而不是借“热爱”之名“戏说”甚至“恶搞”文化。
-引用诗词-让你的作文神采飞扬
![-引用诗词-让你的作文神采飞扬](https://img.taocdn.com/s3/m/3f6596cff111f18582d05ad1.png)
引用诗词,让你的作文神采飞扬古人常说,“腹有诗书气自华。
”古典诗文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情感资源,妙用古诗文可以激活语言表达,彰显文章底蕴,使文章散发出浓浓的书卷气和文化气。
这无疑是高考作文“出彩”、“创新”的一条有效便捷的途径。
那么,怎样借用古诗文来为你的作文增辉添色呢?一、画龙点睛,精心拟题。
“题好一半文"。
标题是作文的眼睛。
如果我们能够为作文嵌上一双美丽而又明亮的大眼睛,读者对本文便会一见钟情,那么,我们的作品将会使人一见,便赢得更多的青睐。
标题需创新,要突出一个“新"字,做到新颖别致,独出心裁。
古典诗词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和内涵底蕴,用它们来作题目,一是不落俗套,新颖脱俗,使人有为之一震的感觉。
二是读者喜闻乐见,富有亲切感。
台湾作家三毛的小说《蓦然回首》用的就是宋代词人辛弃疾《青玉案?元宵》中“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词句;彭荆风的《驿路梨花》就是化用了陆游的诗句“驿路梨花处处开”.琼瑶的《庭院深深》也是化用了词句“庭院深深深几许"。
用诗词入题,扮出了许多美目.如《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诗),《独上高楼》(化用王国维词)《风雨任平生》(化用“一蓑风雨任平生”)等。
再如:“诚信”话题的作文,以《众里寻它千百度》为题,“思念”话题的作文以《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为标题,都是引用诗词名句,既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又蕴含深刻的双关含义。
引用诗词还可以拟小标题。
如鲁光的《中国姑娘》中,有一段写袁伟民训练女排姑娘时近乎残酷无情的内容,小标题为《道是无情却有情》,就是活用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句。
用“月有阴晴圆缺”拟题来写悲欢离合,既主旨明确,又使人浮想联翩。
用“山雨欲来风满楼”来写家长会的风波可以使人一接触到作文的题目就被紧张的气氛所感染。
二、灵活引用,激扬文字写一篇文章,不可能字字珠玑,要使文章“出彩”,可以使用诗词等片断性、局部性妙语佳句,来“点亮"读者的眼睛、展示自己的语言功底。
作文范文之引用诗句的作文
![作文范文之引用诗句的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0706562b6c85ec3a87c2c55b.png)
引用诗句的作文【篇一:高考作文常用诗句,绝美引用】常相知,才能不相疑;不相疑,才能常相知。
——曹禺译:开始还能有些法度,可惜很少能得善终译:指提意见的人只要是善意的,即使提得不正确,也是无罪的。
听取意见的人即使没有对方所提的缺点错误,也值得引以为戒。
译:采蒿的姑娘,一天看不见,犹似三季长。
译:我怀恋着倩影,我心伤悲!译:他送我木瓜,我就送他佩玉。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长歌行》)百学须先立志。
(朱熹)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杜甫)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杜甫)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苏轼)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礼记》)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荀子》)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司马迁)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孔子)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韩愈)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
(孟子)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罗隐)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
(《吕氏春秋》) 差以毫厘,谬以千里。
(《汉书》)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文天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吃一堑,长一智。
(古谚语)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屈原)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
(杜甫)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国语》)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杜甫)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汉书)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新唐书)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孟子》)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刘禹锡)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三国志)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朱熹)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刘彝)多行不义必自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引、套、仿、改”借古诗文高考作文出彩创新古人常说,“腹有诗书气自华。
”古典诗文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情感资源,妙用古诗文可以激活语言表达,彰显文章底蕴,使文章散发出浓浓的书卷气和文化气。
这无疑是高考作文“出彩”、“创新”的一条有效便捷的途径。
那么,怎样借用古诗文来为你的高考作文增辉添色呢?1.妙引古诗文名句出彩这是高考作文中最常见的方式,可引用分为局部引用和全篇引用。
(一)局部引用。
就是在文章的局部位置引用古典诗文名句,如文章的标题、题记、首段和末尾等。
这些地方所处的位置比较突出、醒目,容易引发读者的关注,给他们留下较好的印象。
在文章标题处引用古诗文名句,能让题目显得典雅蕴藉,富有文学情趣,起到耀人眼目、催人卒读之功。
如福建考生的《月是故乡明》,引用杜甫名句作为标题,不仅紧扣“感情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一作文话题,而且表达得更有韵味;福建考生的《一蓑风雨任平生》,引用苏轼《定风波》语句,作为题目,既紧扣所选的历史人物,贴切凝练,又昭示文章题旨,写出了苏轼的豁达与超脱,可谓“一石双鸟”。
在文章开头嵌入诗词佳句,以此领起全篇,则能够使语言显得凝练精辟,更能让阅卷者立刻“窥”到作者的文化积淀和人文素养,给他们留下较佳的第一印象。
如陕西考生的《寻找快乐,精彩人生》的开头:“漫步于秋日落叶徐徐的小径上,不禁吟了一句:‘无边落叶萧萧下,不尽愁绪滚滚来。
’慨叹落叶的悲哀与不幸。
其实,落叶的生命或许就是这样,只求得春日繁茂,秋日落英缤纷。
换个思维方式,龚自珍曾说过‘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嘛!我们应该欣喜,享受落英缤纷的秋景。
”这个开头由情景入手,化用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自然引出对落叶的联想,然后再引用龚自珍的名句,恰当地诠释了“快乐幸福与我们的思维方式”这一哲理话题的内涵。
这样处理,使文章在开头便显得意蕴深刻,诗意灵动,从而避免了“开门见山”式说理可能会有的干巴枯燥。
在文章收尾处引用古典诗文,则具有画龙点睛之效,能够启人心智、升华主题,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表达效果,令读者掩卷沉思,回味无穷。
如福建考生《照海倚天》的结尾:“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流年似水,时光如电地过去,也许,只有历史才能让“无字碑头镌字满”,也许也只有历史,才能最好地诠释曾国藩在天京城破黄袍欲加身之时写尽生平心境的一句话: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
三处引用贴切自然不显斧凿,使文章文采飞扬,情理交辉,意蕴深远,辨证而深刻地评价了曾国藩这一历史人物,实在是一记漂亮有力的“豹尾”。
(二)全篇引用。
既指整段之内大量引用,又指全文各段大量引用。
由于古典诗文具有的深厚的文化积淀,大量、多处的引用,将能大大提升文章的文化品质和审美趣味,充实文章的底蕴。
整段引用的如:“寂寞是什么?曾几何时,有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也许,寂寞便是皓月当空,好风如水,万籁俱寂时形影相吊的那种感觉吧!曾几何时,有李后主感慨‘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也许,寂寞正是深宫大院,国愁家愁人也愁的情丝纠缠吧!曾几何时,有陈子昂感叹‘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也许,寂寞就是芳草依旧,天涯依旧,物是人非的空虚心境吧!于是,我问月亮,广寒宫的嫦娥告诉我,寂寞是‘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辰’的‘碧海青天夜夜心’。
寂寞到底是什么?我无法回答。
”——高考优秀作文《寂寞的意韵》一段之内五处引用诗词名句,以此作为文章情感和义理的载体,让“寂寞”具有了深刻的文化内涵,既为文章增添了亮丽的色彩,也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使文章底蕴厚实,充满典雅蕴藉的诗意和丰富的人文气息。
而全篇引用的,四川省高考优秀作文《只缘身在此山中》则可称得上是典范之作了。
该文以苏轼名句作为标题,非常恰切地暗扣作文话题“感情亲疏与对事物的认知”;紧接着引用崔护的诗句“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自然引出对“情感与认知”关系的认识,确立文章主旨;然后紧承首段,引用了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杜牧的《赤壁》,从几个角度来进一步阐述主旨,形象生动而不乏理性;末尾再以苏轼的“不识庐山真面目”收结全文。
综观全文,恰到好处的引用、嵌入古典诗词,使哲理思考和情感抒发传达得深刻而有底蕴,让文章拥有了较高的文化品位。
(冠华作文网)2、巧套古诗文结构出彩古人写诗做文都很讲究章法,每一首(篇)诗文都有其完整的行文结构与写作脉络,再加上古诗文本身言简意丰、音韵和谐,套用古诗文来铺设文章的行文结构,不仅能使文章层次分明、结构清晰,而且更能给人以典雅优美的感觉,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打动读者。
这一点,湖南高考优秀作文《琵琶行之父母有情》做出了很好的示范。
白居易的《琵琶行》以琵琶女的演奏贯穿全篇,将乐曲的情调与演奏者、听者的情绪融为一体,又以琵琶女自叙身世和诗人倾诉郁闷相映衬,其行文结构与情感抒发融合无间,曲尽长篇歌行体诗歌之妙。
《琵琶行之父母有情》这篇作文妙就妙在直接套用白诗的结构形式,将《琵琶行》一诗中有关音乐描写的诗句,直接抽取出来、编织出全文的行文结构:“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间关莺语花底滑”,“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
别有忧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座中泣下谁最多,掌上明珠双眸湿(原诗为‘江州司马青衫湿’)”。
这些诗句在《琵琶行》中本身就是串连诗歌内容、编织抒情脉络的关键诗句,被引用为文章行文转换的语言标志,不仅巧妙地串起从小到大父母对“我”的关爱与教育的一些生活细节,而且使文章的行文结构放得开又收得拢,读来自有别样的韵味。
3、模仿古诗文语言出彩语言是文章的第--关口,高考作文的语言除了要能够根据文章需要尽可能得体准确之外,还应该尽量地体现出个性的色彩。
如果你的文言功底比较扎实的话,不妨模仿古典诗文的语言,用文言的笔法来表达现代的感悟,这无疑也是高考作文“出彩”的一记妙招,历年高考作文中都有这方面的成功例子,如南京考生蒋昕捷的《赤兔之死》,江苏考生的《谏屈原书》,四川考生的《愚者传》和北京考生的《转折》等。
值得一提的还有江苏考生写的五言叙事诗《孔雀东南飞》,其语言脱胎于古乐府名篇《孔雀东南飞》,以一位才华横溢有志投身西部大开发的青年作为叙事的中心人物,写得像模像样。
请看其开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五岁进小学,九岁入省中,十五游南大,二十研究生。
此生条件好,工作不愁找。
东家婆也夸,西家婶也赞。
姐弟笑盈盈,父母乐呵呵!’好事人相承,传遍南京城。
”这些高考优秀作文在古典诗文语言的借鉴上,显示出了作者个性的写作才华和较为深厚的古文修养,以及较好的驾驶语言的功力。
当然,文言文毕竟是旧时代的产物,这种语言表达方式本身是不值得提倡和鼓励,本节内容只是为考生提供一种参考。
要知道,这些优秀作文的成功靠得是“故事新奇”、“立意高远”、“语言老到”、“内容充实”,这些才是它们获得成功的关键,而非仅仅是浅易的文言。
4、改写古诗文内容出彩好的古典诗文都是富于启示性的,言简而意丰,能够通过鲜明的形象和富有张力的表达唤起读者无尽的联想和想象。
通过对古诗文的改写,来传达自己对生活的感悟,也能让自己的高考作文呈现出迷人的色彩,平添些许的诗意。
当然,改写不是对古诗文的纯机械翻译,而是对古诗文的一种再创作、再提高和个性化鉴赏。
例如屈原的名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可以联系自己对屈原的理解来改写,表达出自己的个性化感悟。
下面是笔者在作文课上为学生所作的示范:“漫漫长路,我能追寻到什么呢,我又能拾掇起什么呢?屈子的脚步声清晰地在耳畔回响着,披发行吟形容枯槁的身影似乎总在眼前晃动,诠释出了一种精神的内涵。
精神路上的追寻本身就是一种痛苦,也许我们从来就无法摆脱这种宿命的折磨。
难以宁静的汨罗江啊,一朵涟漪拨弄起无尽的思绪,在跋涉的途中牵引着你我的方向。
漫漫长路,终极的目标始于脚下。
生的价值,死的分量,让脚印去求索,让过程去评判。
”这种写法既能忠实于原诗(文)的内涵,也能闪现出个性创造的光辉,不失为作文“出彩”的一种途径,语文素养较好的学生完全可以做到。
例如笔者学生王诗红所写的《千古心情》:“千古心情,是慈母手中的针线,是游子身上的衣裳。
夕阳西下,枯藤老树残阳斜挂,小桥流水,风儿吹散屋顶的缕缕炊烟。
鸟儿都归了家,而脚下的路却依旧连着天之涯。
无边无际的远方呀,今晚我将会魂归何处?孤独的旅人,守望着满月的宁寂与苍凉:遥远的家乡,母亲是否依然伫立门前等候,温馨甜蜜的家是否也已燃起了炊烟?千古心情,是临行前母亲密密麻麻的一针一线,是临走时念念叨叨的叮咛嘱托;千古心情,是离别后游子声声深切的呼唤,是内心深处无数次的魂牵梦绕。
千古心情,是母亲斑白的鬓角,是等待孩儿归来的瘦小的身影,是游子留恋的步伐,是频频顾首的期盼……千古的心情啊,这千年不变的永恒。
”这个片段化用了孟郊《游子吟》和马致远《天静沙·秋思》的意境,将游子对故土和亲情的思念表达得细腻深婉,典雅蕴藉。
江苏考生的《东坡的选择》也是采用这种写法获得成功的。
这篇高考作文化用苏轼《前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意境,将苏轼一生的遭遇聚焦于一个感伤而又旷达的赤壁之夜,写出了苏轼的“心灵的选择”,既摄取了原作的神韵,又出之以新的情调。
改写可以是化用意境,再现古诗文的情景,也可以从古典名篇中寻找“空隙”,对内容加以创造性的改造,例如天津考生的《新六国论》和江苏考生的《〈孔雀东南飞〉新传》。
《新六国论》从苏洵《六国论》“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中找到立意的突破口,提出六国破灭是“由于六国国君缺乏诚信”的观点;然后紧扣“诚信”剖析史实,论证观点;最后化用杜牧《阿房宫赋》中的名句,以“前人之鉴,后世之师。
后人哀哀而不鉴之岂不更让人悲哀”收尾;文章立意深刻,分析独到,闪耀着个性的光芒。
而《〈孔雀东南飞〉新传》则是“活用”古典文学资源,根据话题“山的沉稳,水的灵动”对《孔雀东南飞》大胆改造而成的“故事新编”,在生动而颇具情韵的叙事中,讲述了刘兰芝和焦仲卿的“中国式离婚”,体现出了考生独到的创新精神,和对现实生活的关注与洞察。
实际上,以上四法并非是截然分开的,而妙用古诗文“出彩”的方法也不止是这四种。
在备考阶段,如果能将古诗文的备考和作文备考结合起来,注重积累并将之内化为自己的积淀,也许你能找到更多更好的方法,写出一篇“出彩”的高考作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