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与方向教材分析

合集下载

2023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位置与方向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2023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位置与方向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位置与方向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位置与方向教案与反思第【1】篇〗《位置与方向(二)》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19至20页的《位置与方向(二)》。

我的设计理念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建构知识,发展思维。

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法与学法、教学程序几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课前说课。

一、说教材分析学生在一年级下册已经学会了在具体的情境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位置,四年级下册位置与方向的学习,进一步认识了在平面内可以通过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

学会通过测量描述物体在平面图上的具体位置,并会根据描述在平面图上画出物体的具体位置。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探讨,掌握画图的方法。

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二、说学情分析学生们具有简单的抽象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及较好的注意力,并热衷于参加富有神秘感和挑战性的活动。

基于对教材以及学情的分析,制订出以下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解决问题,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

学会通过测量描述物体在平面图上的具体位置,并会根据描述在平面图上画出物体的具体位置。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探讨,掌握画图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

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难点:根据描述标出物体在平面图上的具体位置。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直尺、量角器等。

五、说教法与学法(一)教法分析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思维特点,我选择了以下教法:(1)讲解法(2)情境教学法通过一系列与学生的生活悉悉相关的情境设计,既体现了生活中的数学,也更好地服务了我们的教学活动。

2023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位置与方向优秀教案(精选3篇)

2023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位置与方向优秀教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位置与方向优秀教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位置与方向优秀教案第【1】篇〗教学内容: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54-55页的内容。

教材分析:本课的教学内容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这节课要从方向和距离两个方面确定物体所在的位置,联系已有的方向经验,应用度量角和画角的方法,以及比例尺的知识,进一步了解方向,体会距离发展空间观念。

本单元是根据《标准》要求,在小学数学里新增加的教学内容,确定位置涉及的知识,技能比较多,教学有一定的难度,为此,编排三道例题和一个练习,让学生逐步掌握新的方向知识,学会比较精确地表示物体所在的位置。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北偏东(西)、南偏东(西)的含义,会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初步感受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科学性。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描述物体方向和距离的过程,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识图能力和有条理地进行表达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用数学眼光观察日常生活现象,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会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具体位置。

教学难点:学会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位置的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识图能力和有条理地进行表达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作业纸、量角器、直尺、设计理念:本课设计了一个场景,让学生从中逐步发现问题,与旧知产生冲突,引发学习新知的需求,然后再进一步学习。

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让学生观察、测量等方式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

练习中安排了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的习题,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过程:一、课前活动——猜字谜(出示)燕子空中上下飞——北贡献大一点——南二、引发需求,探索新知1、设置场景(视频:09年9月,建国以来最大规模海上搜救演习。

)在这次搜救演习中,指挥舰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出示图)这是指挥舰和搜救艇所在位置的平面图,相邻两圈之间的实际距离是1000米。

《位置与方向》说课稿6篇

《位置与方向》说课稿6篇

《位置与方向》说课稿6篇《位置与方向》说课稿篇1说教材:一、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是《方向与位置》。

这一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学习掌握了上、下、左、右、前、后等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和学生掌握了东、西、南、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8个方向和会看简单线路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课教学内容是对第一学段学生学习内容的发展,它对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认识生活周围环境,都有较大的作用。

从学生自己十分熟悉的座位表着手,引出问题,后引出用抽象的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并应用这种表示方法来解决问题。

这样编排教学符合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对确定位置的表示方法。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在方格上能用数对准确表示某一点的位置。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和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及本班学生实际情况(已掌握上、下、左、右、前、后等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和学生掌握了东、西、南、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8个方向和会看简单线路图的基础)。

1、知识与技能(1)、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

(2)、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2、过程与方法(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

(2)、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活动,积累感性认识,丰富学生的表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三、说教学重、难点及关键教学重点:理解数对的意义和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学会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关键: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并学会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说教法: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心理特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会用数对表示某一点的具体位置。

我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谈话法、提问法、尝试法、练习法、启发式等多种教法交叉进行,并辅以直观演示,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数学。

小学三年级数学《位置与方向》教案五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位置与方向》教案五篇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法等进⾏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种实⽤性教学⽂书。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学三年级数学《位置与⽅向》教案五篇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1.⼩学三年级数学《位置与⽅向》教案 教学⽬标 1、通过具体的活动,认识⽅向与距离对确定位置的作⽤。

2、能根据任意⽅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3、发展学⽣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 对任意⾓度具体⽅向的准确描述。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成问题 春季是运动的时节,我们同学们都很爱好运动,不久我校就会举⾏⼀次越野⽐赛,现在⽼师将越野图展现给⼤家。

⼆、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出⽰越野图的起点和终点位置。

2、如果你是⼀名运动员,你将从起点向什么⽅向⾏进?(⽅向标)加⽅向标有什么好处?为什么⽅向标画在起点的位置?(以起点为观测点) 3、⾃主探究,⼩组讨论,合作交流 例1的学习是让学⽣明确可以根据⽅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时,可以与主题图的教学结合进⾏,通过情境使学⽣明确需要⽅向和距离两个条件才能确定物体的位置。

活动中确定⽅向的具体⽅法可以让学⽣⼩组合作进⾏探索。

知道在出发点的东北⽅向就可以出发吗?如果这样会发⽣什么情况?这样确定⽅向准确吗?怎么样⾛会更加的准确? 准确的可以说是东偏北30°,那可以⽤北偏东60°这样表⽰吗?在说具体位置时,⼀般先说与物体所在⽅向离得较近(夹⾓较⼩)的⽅向。

——靠近哪个⽅向就把那个⽅向放在前⾯。

(距离1千⽶)如果没有距离⼜会怎样? 1号点在起点的东偏北30°的⽅向上,距离是1千⽶。

你学会表⽰了吗? 三、巩固练习内化提⾼ 做⼀做呈现了⼩明家附近⼏处建筑物的位置⽰意图,通过⽅向与距离的确定,使学⽣进⼀步明确确定⽅向的具体⽅法。

第七单元《位置和方向》教材分析

第七单元《位置和方向》教材分析

第七单元《位置和方向》教材分析本文将对小学数学教材中的第七单元《位置和方向》进行分析,包括该单元内容的特点、难点以及教学方法。

内容特点《位置和方向》是小学数学中一个重要的学习单元,其内容主要围绕位置和方向展开。

该单元主要涵盖以下内容:1.比较物体的位置关系对于小学生来说,能够准确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是十分重要的。

该部分内容主要学习如何比较物体的位置关系,如上下、左右、前后、里外等等。

2.方向的认识了解方向的概念和表示方法对于小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课程中将介绍常见的方向词,如东南西北等,并教授如何判断朝向。

3.给出简单的方向和位置说明学习了方向与位置的相关知识后,该单元会让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方向和位置说明。

4.活用位置关系进行空间表达该单元的重点是如何活用位置关系进行空间表达。

学生需要学会借助各种不同信息,确定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最终能够进行简单的空间表达。

5.认识左右对称与中心点左右对称与中心点在很多领域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在初中高中阶段甚至更高级别的数学中也有着重要的地位。

在小学数学中,学生需要认识什么是左右对称和中心点,并会进行各种简单的操作。

6.立体图形的概念学习《位置和方向》中还将涉及到立体图形的概念学习,如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圆锥体和球体等。

学生需要学会寻找各种图形的特点,从而更好地理解它们的概念。

难点在学习《位置和方向》单元时,学生需要面对以下几个难点:1.方向的认识方向的概念相对抽象,所以许多学生在学习中会遇到一定的困难。

教师需要通过图像解释、游戏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方向的概念。

2.空间想象的能力学习空间几何需要良好的空间想象能力。

但很多学生在空间想象上较弱,需要教师通过示范、讲解等方式帮助他们提升空间想象能力。

3.对称与中心点的认知对称与中心点的认知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许多学生会妄图用角度、长度等其他信息来寻找对称与中心点,这时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让他们从几何特征入手。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教材分析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教材分析

狮虎山在熊猫馆 的什么方向?
熊猫馆在狮虎山 的什么方向?
第一单元 位置与方向
(3)同时还应注意引导学生区分生活中与地图中的
方向

西


西

找准正方向, 画好十字标
南 南
利用生活经验,找 准参照物
第一单元 位置与方向
地名中的方位
第一单元 位置与方向
(2)在熟悉的环境中(学校具体设施),在观察、 描述和交流的过程中体验方位的知识,提高辨认方 向的技能。
例1——认识东、南、西、北四个基本方向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认识 四个方向,并能用这些方位词描 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教学难点: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 向辨认其他三个方向。
第一单元 位置与方向
教学建议:
(1)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出新知识的学习。
如:早上起来太阳升起的地方就是东方;晚上利用北斗星 先找到北方;树林中树叶长得密集的一方就是南方;切开树干, 年轮较宽的一方就是北方;石头上苔藓长得茂盛的一方就是北 方……
由于前后左右等方位概念具有的相对性,学生观察的 方向不同,描述也会不同,教师可抓住此矛盾,引出本单 元内容的学习。
第一单元 位置与方向 知识层次及例题安排
①认识东、南、 西、北四个方 向和之间的关 系。
②能根据给定 的一个方向辨 认其它三个方 向。(难点)
③能用方位词 描述物体所在 的位置。
第一单元 位置与方向
自己比较熟悉的地方
学校的大门在北边。
第一单元 位置与方向
(2)组织学生丰富的实践活动,在现实情境中帮 助学生形成方位的概念,增加学生的感性体验。
游戏: 1、听口令做动作,先向东站好,然后口令喊向南 转、向北、西转,让学生感受东与西、南与北相对。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第3课《位置与方向(例3)》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第3课《位置与方向(例3)》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第3课《位置与方向(例3)》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位置与方向(例3)》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的重要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利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重要性,并学会利用工具(如指南针、测距仪等)进行实际操作。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关于位置和方向的经验,他们对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可能还存在着观察不细致、表述不准确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利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正确使用指南针和测距仪进行实际操作。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实践,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会利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2.难点:在实际操作中,如何准确观察、描述物体的位置。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素材,如图片、实物等。

2.准备指南针、测距仪等工具。

3.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幅校园平面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中各个建筑物的位置,并提出问题:“你们能用什么方法告诉老师学校操场的位置吗?”让学生思考如何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个实际场景,让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如果要找到小明家的位置,我们应该怎么办?”引导学生理解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际操作,使用指南针和测距仪确定物体的位置。

首先,教师进行示范,然后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引导学生学会正确使用工具。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用方向和距离描述平面上两个点的相对位置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根据平面上一个点的位置说出它相对于观测点的方向和距离;会根据一个点相对于观测点的方向和距离确定这个点的具体位置;会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2.通过让学生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培养空间观念。

3.使学生通过用方向和距离来表示平面上的位置,初步感受坐标法的思想。

4.使学生通过生活实例学习位置与方向的知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学会在生活中应用数学。

三、主要变化与具体编排(一)主要变化“用数对确定位置”和“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是直角坐标和极坐标思想在小学的初步渗透。

在上一轮教材的实验过程中,教师普遍反映“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的教学难度要大于“用数对确定位置”。

因此,此次修订,根据各方意见,把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的“用数对确定位置”移至五年级上册,把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的“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移至本册。

(二)具体编排在具体编排上,也更加注重体现层次性。

教材选择台风移动这一学生相对熟悉的现实素材作为一个大背景,用“情境串”的形式引出3个例题。

1.例1。

教材以电视播报台风警报作为情境引入,具有很强的生活气息,使学生充分感受生活和数学的紧密联系。

教材直接给出标出台风中心和A市的方位图,让学生利用图示理解台风中心“位于A市东偏南30°方向、距离A市600km”所表示的含义。

确定一个位置,需要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教材先通过小精灵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思考东偏南30°表示什么意思,这也是本例的重点。

使学生看到东偏南30°表示的是一条射线上的所有点,如果只有这一条件,还无法判断台风中心的确切位置,由此引出距离。

“东偏南30°”与“南偏东60°”含义完全相同,只是生活中更习惯于选择小于45°的角度来描述。

《位置与方向》教学设计(最新6篇)

《位置与方向》教学设计(最新6篇)

《位置与方向》教学设计(最新6篇)《位置与方向》的教学设计篇一一、教材分析《位置与方向(二)》是人教版教材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本课是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位置与方向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数学常识,实践性、应用性很强。

另外,这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重要性毋庸置疑,是学生后面画平面图、描述简单的路线图的基础,并为学生进入初中后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奠定基础。

二、教材处理本课时教材安排的例题是有关台风的问题。

由于小学生、特别是西藏的小学生,对台风的知识很陌生,所以在不改变教材编写意图的情况下,我对教材做了一些处理:先让学生确定我们学校周围建筑物的位置,然后我再教学书上的例题。

这一改变必将激起学生极大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也符合新课程改革下将数学知识生活化的思想,符合新课标中指出的“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这一基本理念。

三、学情分析本阶段,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确定物体位置的感性经验,并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能够根据上、下、左、右和东、南、西、北等八个方向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并通过第几行、第几列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已经初步认识了在平面内可以通过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

在此基础上,本课教学生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

四、教学目标分析根据上述教材分析及学情分析,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能力目标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北偏西、南偏东等方位角的含义,会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2、过程与发展目标使学生经历描述物体方向和距离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其观察能力、识图能力、探究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切实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魅力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重、难点分析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找准观测点,并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2单元位置与方向(二)-教材分析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2单元位置与方向(二)-教材分析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2单元位置与方向(二)-教材分析一. 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让学生掌握利用经纬网确定任意点的位置的方法,以及利用经纬网进行定位和导航的能力。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理解经纬网的概念,掌握利用经纬网确定点的位置的方法,能运用经纬网确定实际问题中的位置,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五年级时已经学习了利用坐标确定物体的位置,对位置有一定的认识。

但大部分学生还没有接触过经纬网,所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建立经纬网的概念,理解并掌握利用经纬网确定位置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经纬网的概念,掌握利用经纬网确定点的位置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学会利用经纬网进行定位和导航。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经纬网的概念,掌握利用经纬网确定点的位置的方法。

2.难点:利用经纬网进行定位和导航。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实际情境,让学生理解经纬网的概念,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直观教学法:利用经纬网模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经纬网的结构和作用。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相互讨论,共同完成任务,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内容包括经纬网的介绍、利用经纬网确定位置的方法等。

2.经纬网模型:准备一些经纬网模型,用于直观展示经纬网的结构。

3.练习题: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介绍经纬网的概念,引导学生关注经纬网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呈现(10分钟)展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利用经纬网确定位置,引导学生理解经纬网的作用。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合作,利用经纬网模型进行实际操作,学会利用经纬网进行定位和导航。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完成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单元教案-第二单元 位置与方向(二)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单元教案-第二单元 位置与方向(二)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单元教案-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二)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二)”主要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方向和距离的概念,学会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并能够利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本单元的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方位概念和距离的测量,但部分学生对这些概念的理解仍较模糊,对实际应用的能力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位置与方向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2.学会利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4.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利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

2.难点:理解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原理,以及在实际情境中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和掌握位置与方向的概念。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含相关的生活情境和实例。

2.练习题:针对本节课内容设计的练习题。

3.教学道具:如卡片、图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个生活情境,如在公园里找某个景点。

让学生思考如何告诉别人景点的位置。

通过这个情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

2.呈现(10分钟)讲解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并举例说明。

如(2,3)表示在第2列第3行的位置。

同时,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用数对表示课件中物体的位置。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互相练习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并引导学生总结数对表示位置的规律。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2.2《位置与方向(二)》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2.2《位置与方向(二)》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2.2《位置与方向(二)》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2.2《位置与方向(二)》这一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方向、距离等基本概念的基础上进行讲解的。

主要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方向的相对性,学会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提高学生运用位置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引导学生探索、发现、总结位置与方向的关系,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对于方向和距离的概念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

但是在实际应用中,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如对方向相对性的理解,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技巧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通过实践、交流、思考,进一步掌握位置与方向的关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方向的相对性,学会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方向的相对性,会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2.教学难点:对方向相对性的理解,以及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技巧。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实践操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总结。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学习卡片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迷路的孩子如何找到回家的路,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2.自主学习: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方向的相对性,学会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3.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通过实际例题,交流讨论如何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4.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明确方向的相对性,以及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位置与方向》教材分析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位置与方向》教材分析

《位置与方向(二)》教材分析位置与方向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以及航海、军事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学生在生活中也已经积累了一些确定位置的感性经验。

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使用上、下、前、后、左、右和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等方位名词描述物体的大致位置,能够利用数对精确地表示平面内一个点或一个区域的位置。

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学会利用方向与距离这两个参数确定平面上一个点的位置。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教师可以给学生初步渗透关于坐标法的思想和方法。

在平面坐标系中,用两个坐标参数可以确定二维平面上的一个点,例如点是由直线和相交得到的;在极坐标系中,点(ρ,θ)是由极径为ρ的圆和极角为θ的射线相交得到的。

同样地,用三个坐标参数可以确定三维空间中的一个点。

通过坐标系,把点与坐标(有序实数对)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把曲线与方程联系起来,就可以用代数的方法研究并解决几何问题,实现数与形的结合。

学生之前所学的用表示列、行的数对确定平面上的位置是平面直角坐标系的雏形,而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平面上的位置则是极坐标系的雏形。

这些内容的学习,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学生将来进一步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极坐标系、空间坐标系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与实验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同)的主要区别(一)针对知识点的教学时间的调整教学用方向和距离描述平面上两个点的相对位置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描述简单的路线。

这部分内容,从实验反馈的情况看,教师认为其教学难度大于用数对来表示平面上的位置,因此,教材修订时将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的“用数对确定位置”移至五年级上册,而将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的“用方向与距离确定位置”移至本册。

(二)本单元内教学内容编排的调整教材主题图内容由实验教材的“公园定向越野赛”情境改换为以“台风中心的行进”情境。

相比较而言,现行教材的素材更充分体现了对位置与方向的学习具有现实意义的理念。

“位置和方向”教学设计

“位置和方向”教学设计

“位置和方向”教学设计下面是作者收集整理的“位置和方向”教学设计(共含1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大家分享。

篇1:位置与方向教学设计教学设想1、在实际情境中,给定一个方向,学生能辨认其余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方向。

2、通过亲身经历、体验,获得真正的感受,在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定向观念。

活动准备收集判断东西南北的资料教学过程:一、收集资料1、课前收集有关判断方向的资料。

2、展示、交流收集材料。

二、活动一:在操场上1、组织全班学生到操场上辨认方向。

2、谁能辨认东、西、南、北?你是怎么辨认的?3、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方向板,标上东、西、南、北。

4、看一看、说一说:东、西、南、北各有什么?在记录纸上把它们记下来,并标明4个方向。

活动二:在教室里1、展示记录纸。

2、互相看看有什么不同?3、在教室里辨认东、西、南、北,说一说各有什么?活动三:你说我做(给定一个方向,朝其余三个方向走)1、同桌2人合作,互换角色。

2、指名上台表演。

活动四:指挥交通1、模拟表演:请一名同学当黑猫警长,12名同学扮演带卡片的小动物。

2、宣布活动规则:得数大于10的朝北走,其余的朝南走。

3、评一评:谁是遵守交通规则的小动物。

4、渗透有关交通安全的教育。

谈一谈:这节课的感受或收获。

篇2:位置与方向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八个方向。

教学准备:1.实物:东西南北的方位标,太阳的图片、导游牌等。

:学校的平面图:大操场、教学楼、综合楼、篮球场。

生活中怎样辨认方向。

(几幅图)岳阳步行街部分景图。

(新世纪商场、肯德基、广场、大桥)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蜡笔小新将到我们学校来参观,还想到我们岳阳的步行街去看一看呢。

1.师:大队部将招聘部分同学作为小导游带领蜡笔小新参观,你们想报名参加吗?2.问:怎样才能准确找到想游览的景点的位置呢?师:看来认清方向是十分重要的。

会看地图是本次竞选小导游的重要条件。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第3课《位置与方向(例3)》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第3课《位置与方向(例3)》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第3课《位置与方向(例3)》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六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二单元第3课,例3主要讲述了利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利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的方法,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五年级时已经学习了利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对这部分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实际情境中如何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情境相结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利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利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的方法。

2.难点:实际情境中如何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利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的方法。

2.合作交流法: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共同探讨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学具:练习本、铅笔、直尺。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你们知道如何利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吗?”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呈现一个生活情境,如在一个公园中,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确定公园中某一景点的位置。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并提出问题:“你们能想办法确定这个景点的位置吗?”操练(1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一份练习题,要求每组同学合作完成。

练习题要求学生利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位置与方向第1课时》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位置与方向第1课时》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位置与方向第1课时》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位置与方向》是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利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本课时教材通过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基本方向,学会使用这些方向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对生活中的方向和位置有所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方向的概念和确定位置的方法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掌握方向和位置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基本方向,学会用这些方向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识四个基本方向,学会用方向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2.难点:灵活运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方向和位置的关系。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际体验确定位置的过程。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问答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激发学生的思维。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地球仪、卡片、PPT等。

2.学具准备:每人一个地球仪,每组一份卡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地球仪,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上的方向标记。

提问:“你们知道地球上的四个基本方向吗?”让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板书。

2.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一组卡片,卡片上分别有一个物体和四个方向箭头。

让学生尝试根据箭头指示的方向,找出物体的位置。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根据方向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

每组分发一份卡片,让学生根据卡片上的方向箭头,实际操作地球仪,确定物体的位置。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第2课《位置与方向(例2)》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第2课《位置与方向(例2)》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第2课《位置与方向(例2)》教案一. 教材分析《位置与方向(例2)》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的一节重要课程。

本节课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方向和距离的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利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物体的位置,并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这一知识,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方向和距离的概念,对简单的方向和距离的计算已经有所了解。

但是,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如对复杂方向的理解和距离的估算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利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物体的位置,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距离估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利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2.难点:学生能够对复杂方向进行理解和距离进行估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和掌握知识。

2.启发式教学法:教师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任务,提高自己的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道具,如地图、卡片等。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预习相关知识,准备参与课堂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际情境,如描述学校的位置,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利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地图和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利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位置的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如使用指南针和测量工具,测量和描述物体之间的距离和方向。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第2单元 位置与方向(二)-教材分析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第2单元 位置与方向(二)-教材分析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第2单元位置与方向(二)-教材分析一、教材概述1.1 教材版本本教案针对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材编写。

1.2 教材内容第2单元“位置与方向(二)”是该教材中的重要单元之一,主要涵盖了关于位置和方向的进一步学习内容,包括物体相对位置的判断、方向的认识与表达等。

二、教学目标2.1 知识目标1.理解物体之间的相对位置,掌握方位概念。

2.学会使用简单的方向词语进行描述。

3.能够根据题目要求,准确描绘物体的位置和方向。

2.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和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2.3 情感态度目标1.注重学生对现实生活中位置和方向问题的体验和感悟。

2.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3.1 教学重点1.掌握简单的方向词语,如上、下、左、右等。

2.将方向词语运用到具体的题目中,准确描述物体的位置和方向。

3.2 教学难点1.理解不同方向词语的含义,正确运用。

2.综合运用方向词语进行物体位置和方向的描述。

四、教学策略4.1 情境教学法通过情境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和体验不同位置和方向的概念,提高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4.2 合作学习法倡导学生之间的互相合作,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相互交流思想,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5.1 活动一:引入新知教师出示一幅简单的地图,指导学生根据地图上的方向词语,描述地图上不同地点的位置关系,并引导学生认识到方向词语的重要性。

5.2 活动二:操练与巩固让学生分组,每组设计一个小问题,要求其他组员根据问题描述物体的位置和方向,进行相互操练和巩固。

5.3 活动三:拓展应用教师布置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内容,解决问题,拓展应用能力。

六、作业布置6.1 知识巩固布置练习题,要求学生用方向词语描述题目中的物体位置和方向,巩固所学知识。

6.2 拓展延伸提供一些拓展题目,要求学生自主思考、解答,拓展他们的思维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位置与方向》教材分析
一、单元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义务教育新课标准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它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物体的位置关系必须与已知的物体建立起联系,它们的关系是相对的。

教材中以学生到公园开展定向运动为教学情境开展教学的,首先学习在平面图上确定物体的具体位置和在平面图上标出物体的位置,使学生掌握测量物体具体位置的方法。

例3的教学是使学生明白物体间的位置关系是相对的,方向是相反的,学会描述在运动中物体的运动方向和具体位置,并能根据描述能画出正确的路线示意图,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的思维。

我简单分析如下:
1、本单元知识内容框架
2、本单元知识的地位和作用。

本单元的编写结构是符合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点的。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确定位置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已经能够根据上、下、左、右和东、南、西、北等八个方向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而且通过第几行,第几列确定物体的位置。

这些知识的学习对本单元的学习起着一个十分关键的作用,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学习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并且在这基础上理解物体间位置的相对性,以及能画出示意图和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使学生进一步从方位的角度认识事物,更全面的感知和体验周
围的事物,发展空间观念。

这将为学生以后学习更复杂的方位知识和六年级学习的用数对表示位置奠定了基础,又为比例尺的知识提供了感性的认识。

所以我认为学好本单元的知识是至关重要的。

二、单元教学目标
根据单元教学内容,以及我对本单元的认识,我把本单元的三维目标定为:知识与技能目标:
(1)进一步认识平面图上的方位,会根据坐标图测量物体的具体方向和距离。

(2)学会描述物体的具体位置,掌握根据描述标明物体具体位置的方法。

(3)理解物体间的位置关系是相对的,学会描述物体的运动方向和位置,掌握画出路线图的方法。

(4)会运用位置与方向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经历位置与向的测量、描述、图画等过程,体验在实践中积累经验的学习方法。

情感与态度目标:
(1)感受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体会事物间的相对关系。

(2)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加强“数学为生活服务”的意识。

三、学情分析:
1、学生的年龄特点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的年龄大约在9-10岁,他们的思维方式逐步由具体逻辑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方式,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而且好奇心十分强,对一些新奇的东西感兴趣。

四年级学生又处于由低年级向高年级过渡的一个阶段,他们对知识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特别对一些他们感兴趣的事物会进行简单的分析。

2、本班的实际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的男女生比例不协调,男生比女生多十几人。

男生的逻辑思维对女生要强,但表达能力没有女生好。

而且本班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上课有爱说话的现象。

四、单元教学的重难点分析
根据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我认为本单元的重点是:
1、会测量物体在平面图上的具体位置。

2、理解物体位置的相对关系。

本单元的教学难点是:
1、学生在掌握的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时,能够理解事物间位置的相对性。

我认为这个知识点对于理解能力不是太强的四年级学生来讲,有点难度。

学生难以理解为什么方向相反的同时,而度数不相反而是相同。

所以我认为这个知识点比较难。

2、学生能根据路线图,描述出所走的方向和路线图也是一个难点。

学生的表达能力不是很强,描述起来有点难度。

所以我认为老师要多引导学生大胆讲。

五、教学建议分析:
1、课时建议
根据本单元的知识内容,我建议本单元分四个课时完成。

2、教学方法建议:
新课标提出:“教学过程要直观性和趣味性,教学方法的形式多样化和形象化。

”根据我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我认为教学方法有以下几点:
①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确定位置的重要性。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选取于现实生活的素材,使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作用和价值。

如,在例1的教学中,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里,根据物体的方向和距离确定①号检查点在东偏北30度的方向,突破了本例题的重点。

通过这个例题的学习,加强了学生对前后知识的联系,同时让学生知道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在教学中,我们除了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生活情境,还可以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灵活创设情境,以学生平时所见所知为教学所用。

②用好主题图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叶圣陶曾经说:“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要老师善于运用。

”因此,我充分挖掘主题图的内涵,将教材中所要达到的知识点、思想、情感等内容经过优化组合,以问题情境的形式出现。

这样,不但沟通了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对知识本身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且开阔了学生的思维,使他们能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敢于标新立异。

如:在例3的教学中,我会让学生观察主题图,在观察的同时提取了一些重要的信息,上海在北京的南偏东约30度的方向上。

会向学生提出可以用量角器量一量以上海为观测点时的度数,再让学生判断是什么方向。

通过对主题图的观察,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从这个过程中,也理解了数学在生活的价值。

③加强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和鼓励思维的多样化。

为了使因材施教,让每一个人都得到充分发展的理念落到实处,教学时应关注不同学生解答问题的不同思路,积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思考问题,提出自
己的解法。

为了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了不同的发展,我鼓励学生大胆去探索和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锻炼,从中学到不同的知识。

如在教学例4时,我会先让学生同桌间先讨论,通过量一量,比一比,画一画,说一说的过程中,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同时充分理解知识。

学生在描述路线图时,可以有多种的思路,例如从教学楼出发向东偏北45度的方向走,也可以这样说从教学楼出发向北偏东45度的方向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