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创新服务机制 促进社会和谐

合集下载

五方联动工作机制对提升基层治理成效的意义

五方联动工作机制对提升基层治理成效的意义

五方联动工作机制对提升基层治理成效的意义在现代社会,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五方联动工作机制作为一种创新型的基层治理模式,旨在通过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居民自治组织和专业服务机构的协同合作,提升基层治理的成效。

本文将探讨五方联动工作机制对提升基层治理成效的意义。

一、五方联动工作机制的内涵五方联动工作机制是指在基层治理中,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居民自治组织和专业服务机构五个方面共同参与、协同合作,共同推进基层治理的一种模式。

这种机制以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效果导向为原则,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责任共担等方式,形成治理合力,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二、五方联动工作机制对提升基层治理成效的意义1.提高治理效率五方联动工作机制将各方力量有效整合,形成协同效应,有助于提高基层治理的效率。

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各方可以迅速响应,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推进问题的解决,避免因信息不对称、资源不足等原因导致问题拖延。

2.优化资源配置五方联动工作机制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各方资源的共享。

政府可以提供政策支持、资金保障等资源;企业可以提供技术、人才等资源;社会组织可以发挥专业优势,提供志愿服务;居民自治组织可以动员居民参与,发挥民主监督作用;专业服务机构可以提供专业咨询和服务。

通过资源整合,提高基层治理的效能。

3.增强治理能力五方联动工作机制有助于提高基层治理能力。

各方在合作过程中,可以相互学习、借鉴,提升各自的专业能力和管理水平。

同时,通过协同合作,各方可以共同应对基层治理中的复杂问题,提高基层治理的创新能力。

4.促进社会和谐五方联动工作机制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

在基层治理中,各方共同参与、共同治理,有助于增强居民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促进社区和谐稳定。

此外,五方联动机制还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5.提升居民满意度五方联动工作机制以居民需求为导向,关注民生问题,通过提供高效、便捷、贴心的服务,提升居民满意度。

促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与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案例

促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与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案例

促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与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案例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乡社会矛盾也逐渐凸显。

为了更好地解决社会治理中的各种问题,促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我国积极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一系列成功的案例。

二、创新举措1. 《关于推进社区矫正工作创新发展的意见》的实施该文件的发布旨在推进社区矫正工作创新发展,切实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

文件中规定了社区矫正工作的各项指导原则和具体措施,包括社区矫正机构的建设规划、人员配备、专业培训等方面。

通过实施这一举措,使得社区矫正工作更加规范化、专业化,为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

2. 社区养老中心的建设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突出,养老服务成为社会治理中的重要问题。

为了更好地解决老年人的养老问题,一些地方政府积极推动社区养老中心的建设,为老年人提供更便捷、更贴心的养老服务。

这一举措不仅促进了社会治理现代化,还减轻了社会的养老压力。

3. 智慧社区建设智慧社区是指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将社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居民生活融合在一起,实现智能化、便捷化的社区管理和服务。

一些地方政府推动智慧社区建设,引入人脸识别、智能门禁、智能公共服务等技术,为居民提供更高效、更便捷的生活服务。

这一举措在促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和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取得成效1.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通过上述创新举措的实施,有效整合了社区资源,提高了社区治理的精细化水平,加强了社区居民的自治意识和服务意识。

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

2. 提升居民幸福感社区养老中心的建设为老年人提供了更优质的养老服务,智慧社区的建设为居民提供了更便捷的生活服务。

这些举措有效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感,增强了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3. 优化社会治理环境推进社区矫正工作创新发展,规范了社区矫正工作流程,提升了社区矫正工作的专业化水平。

智慧社区建设引入了新一代信息技术,优化了社区治理环境,提升了社区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理念、制度、方式“三创新” 实现社会管理“新突破”

理念、制度、方式“三创新”  实现社会管理“新突破”

理念、制度、方式“三创新”实现社会管理“新突破”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是改革开放新阶段面临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

创新社会管理,不单是维稳行为、管控行为和部门行为,更重要的是执政行为、人本行为和社会行为。

从这个意义上说,创新社会管理事关党执政地位的巩固,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人民安居乐业。

当前,我国的社会管理还面临诸多问题,重管理轻服务、重指令轻倾听、重打压轻疏导等管理理念长期存在,管理体制格局与快速变动的社会结构、日趋复杂的利益结构和人民的多元需求还有很多不相适应的地方,社会管理方式方法上还存在简单粗暴等情况,这些问题容易造成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外地人与本地居民之间、企业与工人之间等等的深度隔阂,甚至引发大规模群体事件,严重影响社会的稳定发展。

为了构建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格局,实现社会管理的制度化和科学化,要从理念、制度、方式上实现创新,突破社会管理的“瓶颈”。

在观念转变上做文章,实现理念创新。

社会管理的过程,就是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管理理念的变化决定着矛盾化解的质量。

在一些社会管理领域,还存在着“被动式管理”、“单向约束”等管理理念。

创新社会管理,各级领导干部要从传统的“整治命令”思维转变到“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切实贯彻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知民情、解民忧、化民怨、暖民心作为经常性工作,情况掌握在基层、问题解决在基层、矛盾化解在基层、工作推动在基层、感情融洽在基层,使人民群众经济上有成就感、政治上有优越感、生活上有归属感、精神上有愉悦感、保障上有安全感。

在体制机制上出实招,实现制度创新。

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

我国社会管理中政府采取“包打天下”、“单打独斗”的做法,在实际工作中长期存在“各管一段”互不衔接和“共管一段”责任不清等问题,越位、错位与缺位等现象也时有发生。

创新社会管理,要深化对城乡管理体制、社区管理体制、社会组织管理体制、公共资源投入管理体制的改革,调动一切有利于社会和谐的积极因素,明确各部门、各主体权责,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机制。

志愿服务创新项目

志愿服务创新项目

志愿服务创新项目作为一种社会公益活动,志愿服务在社会上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不仅能为弱势群体提供帮助和关怀,还能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志愿服务也需要不断创新和发展,以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求。

因此,我将提出一个志愿服务创新项目,旨在为志愿者和受助者建立一种更加紧密,高效的互动机制,促进志愿服务的发展和改进。

首先,该项目将建立一个志愿服务平台,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志愿者和受助者的匹配。

这个平台将会收集志愿者和受助者的信息,包括兴趣爱好、技能、可用时间等,然后根据这些信息对志愿者和受助者进行匹配,以确保志愿者能够提供最合适的帮助,并让受助者能够得到最需要的帮助。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更好地利用和发挥志愿者的专长和能力,提供更加有针对性的帮助,增加志愿服务的实效性和成效。

此外,该项目还将引入志愿服务电子平台,以提高志愿服务的管理和效率。

该平台将包括志愿服务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志愿者服务时长的记录和统计、志愿者的培训和评估等。

通过电子平台,可以更好地管理志愿服务的流程和活动,并实时跟踪和监控志愿者的工作情况。

这将大大提高志愿服务的管理效率和透明度,让志愿服务更加规范和可信。

最后,该项目还将合理利用社交媒体和在线社区,推广志愿服务活动。

通过社交媒体和在线社区,可以更广泛地宣传志愿服务的理念和活动,吸引更多人加入志愿服务队伍。

同时,志愿服务的参与者也可以利用社交媒体和在线社区与其他志愿者和专家进行交流和分享,共同进步和提高。

这将促进志愿服务的扩大和延伸,让更多人受益于志愿服务。

总之,我的志愿服务创新项目旨在建立一个志愿者和受助者之间更加紧密,高效的互动机制,以提高志愿服务的实效性和成效。

通过志愿服务平台、志愿服务导师计划、志愿服务电子平台和社交媒体的运用,我们可以更好地管理和发展志愿服务,为弱势群体提供更好的帮助和关怀。

希望这个项目能够得到广泛重视和支持,为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十大政策三三制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

十大政策三三制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

十大政策三三制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社会和谐是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目标之一,而政府的政策举措在实现社会和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中国,十大政策三三制是一项重要的举措,旨在促进国家的社会和谐发展。

本文将探讨这项政策举措的主要内容以及其在社会和谐中的重要性。

一、三大领域:经济、环保和社会公平十大政策三三制针对的是经济、环保和社会公平这三大领域。

在经济方面,政策鼓励发展创新型企业、支持小微企业发展,以及提供公平的机会和资源分配。

在环保方面,政策着力于推动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绿色产业的发展。

在社会公平方面,政策倡导人人平等、机会公平,努力缩小贫富差距,提高社会公平正义。

这三大领域的政策举措是相辅相成的,通过协同作用来推动社会和谐的发展。

二、创新机制:分类别制度、联动推进为了落实十大政策三三制,政府采用了创新的机制。

首先是分类别制度,即根据不同领域的特点和需求,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

例如,在经济方面,就可以针对创新型企业制定相关优惠政策。

其次是联动推进,即多个政策之间相互促进、共同推进,形成政策的合力。

例如,在环保方面,可以将绿色产业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有机结合起来。

通过这样的创新机制,政策的落实更加有针对性和协调性,从而推动了十大政策三三制在促进社会和谐中的重要作用。

三、加强社会参与:民主决策、多方合作十大政策三三制不仅仅是政府的举措,还强调加强社会的广泛参与。

在政策制定过程中,要充分听取各方的意见和建议,确保决策更加民主和科学。

同时,政府还鼓励多方合作,与企业、社会组织、民众等各界力量共同推进政策的实施。

通过加强社会参与,政策举措更加符合社会的需求,促进社会力量和政府力量共同为社会和谐发展做出贡献。

四、推动可持续发展:经济繁荣与环境保护的平衡在十大政策三三制的推动下,经济繁荣和环境保护的平衡得到了更好的发展。

政策鼓励发展绿色产业、节能减排,同时也加强环境监管和执法力度。

经济的快速增长不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而是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实现可持续发展。

创新个体经济服务管理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创新个体经济服务管理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好新形 势 下对个 体经济 的服 务管理 工作 , 于创新 和 对
加强 社会 管 理 、 面提 升 城市 现 代化 管 理水 平 、 护 全 维
年龄 在 2 5岁 以下 的 , 占 1. :5 3 只 01 2 — 5岁 的 . % 占
2 . ;5 4 42 3 — 5岁 的 , 1 . ;5 5 % 占 77 4 — 5岁 的 , 4 - ; % 占 03 % 5 5岁 以上 的 , 78 占 . %。上 海个 体 经 济经 营 者 以 中年
责任 感 。
( ) 员和 积 极 分 子 要 求 加 强 党 建 工作 , 望得 到 五 党 渴
组 织 关 心
单 一 、 术含 量低 带 来 的生 存 芎 验 和经 营 风 险 , 营 技 经
和生活 中的不 稳定 性增 加 , 社会 弱 势地位 将 进一 步 凸
据上 海 工 商部 门非 公有 制 经 济组 织 党建 数 据 统 计, 目前 上 海 个 体 经 济 共 有 党 员 ( 预 备 党 员 ) 3 2 含 4 9
上海 个 体 经 济 发 展 的 现 状 和特 征
经 济稳定 、 场稳定 、 营稳定 、 活稳定 的愿 望 和需 市 经 生 求 十分 强烈 。
( 从 学历 结构 来看 , 四) 个体 经营者的受教 育程度普
遍 较 低


改革 开放 以来 ,上海个 体经济 得 到 了长 足 发展 , 到 21 0 1年 7月底 ,全 市个 体 工商 户共 有 3 _ 户 , 54万
( ) 二 商业 、 服务业 的新兴业 态对传统 经营方式带来
冲击 和 挑 战
很 多 个 体经 营者 提 出 , 政府 、 银行 等 部 门 的管 理

社会服务行业社会工作创新方案

社会服务行业社会工作创新方案

社会服务行业社会工作创新方案第一章社会工作服务模式创新 (2)1.1 社会工作服务模式现状分析 (2)1.2 社会工作服务模式创新策略 (2)第二章社区参与与社会动员 (3)2.1 社区参与的意义与途径 (3)2.2 社会动员的策略与方法 (3)第三章资源整合与协同治理 (4)3.1 资源整合的必要性 (4)3.2 协同治理的实践路径 (5)第四章社会工作服务对象拓展 (5)4.1 服务对象范围拓展 (5)4.2 服务对象需求挖掘 (6)第五章社会工作服务内容创新 (6)5.1 服务内容多元化 (6)5.2 服务内容个性化 (7)第六章社会工作服务手段创新 (7)6.1 服务手段多样化 (7)6.2 服务手段科技化 (8)第七章社会工作团队建设 (9)7.1 社会工作团队专业化 (9)7.1.1 人员选拔与配置 (9)7.1.2 专业素质提升 (9)7.1.3 专业伦理建设 (9)7.1.4 团队协作与沟通 (9)7.2 社会工作团队培训与发展 (9)7.2.1 制定培训计划 (9)7.2.2 开展多样化培训形式 (9)7.2.3 加强内部培训与外部交流 (9)7.2.4 注重培训成果转化 (10)7.2.5 建立激励机制 (10)第八章社会工作服务评估与反馈 (10)8.1 服务评估体系的构建 (10)8.1.1 评估原则 (10)8.1.2 评估内容 (10)8.1.3 评估方法 (10)8.2 服务反馈机制的完善 (11)8.2.1 建立反馈渠道 (11)8.2.2 加强反馈信息处理 (11)8.2.3 优化反馈结果运用 (11)第九章社会工作政策与法规创新 (11)9.1 政策创新的方向 (12)9.1.1 坚持以人为本原则 (12)9.1.2 激发社会力量参与 (12)9.1.3 优化政策执行与评估 (12)9.2 法规创新的实践 (12)9.2.1 制定专门的社会工作法规 (12)9.2.2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 (13)9.2.3 强化法律法规的实施与监督 (13)第十章社会工作服务可持续发展 (13)10.1 可持续发展理念 (13)10.2 可持续发展战略与路径 (13)第一章社会工作服务模式创新1.1 社会工作服务模式现状分析社会的发展和变迁,社会工作服务模式在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需求的过程中,逐渐呈现出一定的现状特点。

创新群众工作机制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_罗伯特_欧文构建_新和谐公社_的启示

创新群众工作机制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_罗伯特_欧文构建_新和谐公社_的启示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第5期收稿日期:2006-05-15创新群众工作机制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罗伯特 欧文构建 新和谐公社!的启示顾∀栋(中共南通市委党校,江苏∀南通,226000)摘∀要: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执政党的一项重大目标,十六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指出促进社会和谐是我国发展的重要目标和必要条件。

笔者认为人民群众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体,只有坚持群众路线,并不断创新群众工作机制,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共同构建和谐社会。

关键词:群众;工作;和谐社会中图分类号:D6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681(2006)05-0031-04作者简介:顾栋,男,江苏省南通市委党校邓小平理论研究所所长、政治学副教授。

∀∀1824年英国空想共产主义者罗伯特 欧文前往美国印第安纳州,买下三万英亩土地建立 新和谐!共产主义移民区,并且加强教育,期望构建一个和谐社会。

可惜他改造旧社会的美好计划劳而无功, 新和谐公社!的实验以彻底失败而告终。

但是欧文的理想和实践确是十分珍贵的遗产,对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启迪。

一、创新群众工作机制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党全社会坚持长期不懈的努力,既要通过经济发展来不断增强社会和谐的物质基础,通过法制建设来不断提供社会和谐的法制保障,通过文化建设来不断构筑和谐的精神支撑,也要通过群众工作来不断协调关系、凝聚人心。

特别是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人民群众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主体,没有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和谐社会是建立不起来的。

创新群众工作机制做好群众工作尤为重要。

必须从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创新群众工作机制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

第一,创新群众工作机制,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

1800年欧文在新拉纳克管理一家大工厂,他努力寻求改善贫民和劳动阶级的生活并且使雇主获得利益的方法,采取一系列措施进行改革,改善工人的消费品供应,创办幼儿园和小学,缩短每天的工作时间,努力使新拉纳克2500多居民在体、智、德、行等品格方面显著变好。

推动社会治理创新提升社会治理能力

推动社会治理创新提升社会治理能力

推动社会治理创新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社会治理是指社会组织和社会公共部门通过各种手段和途径,合理配置社会资源,协调社会关系,共同解决社会问题,实现社会稳定和发展的一种社会行为。

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社会治理需要不断进行创新,以适应新时期社会的发展变化。

本文将探讨如何推动社会治理创新,提升社会治理能力。

一、推进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机制是指在社会治理过程中的组织形式、管理方式、协调机制等,它是推动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方面。

要推进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创新,首先应当加强政府的主导作用,完善社会治理的组织架构和职责划分。

其次,要鼓励社会组织的参与,发挥社区、居民委员会等基层组织的作用,提高基层治理水平。

此外,还应当建立健全多元协商机制,加强政府与市场、公众、专业机构等的沟通和协调,形成社会治理的共治格局。

二、加强社会治理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已经成为推动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手段。

通过信息化建设,可以提高社会治理的效率和精细化水平。

首先,要推动政府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政务信息系统,实现政务数据共享和信息协同。

其次,要推进社会服务信息化建设,利用科技手段提供更加便捷的社会服务,提高群众的满意度。

同时,要重视信息安全问题,加强信息保护和风险防范,保障社会治理工作的正常运行。

三、加强社会治理创新能力建设社会治理创新能力是指社会治理主体适应和响应社会变革所展现出的能力,是推动社会治理创新的核心要素。

要加强社会治理创新能力建设,首先要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干部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培养适应社会治理创新需求的高素质干部。

其次,要注重培养社会治理研究人员和专业人才,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掌握社会治理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

同时,要鼓励创新思维,激发社会治理创新的内生动力,推动社会治理能力的提升。

四、促进社会治理创新和谐发展推动社会治理创新需要注重协调各方利益,促进社会治理的和谐发展。

首先,要加强社会公平正义的建设,提高社会治理的公正性和透明度,维护社会稳定和谐。

志愿服务如何推动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志愿服务如何推动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志愿服务如何推动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在我们的社会中,志愿服务犹如一道温暖的阳光,照亮了许多黑暗的角落,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它不仅仅是一种无私的奉献行为,更是一种能够促进社会进步、增强社会凝聚力、解决社会问题的重要力量。

志愿服务有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各种原因,不同群体之间存在着资源分配不均、机会不平等的现象。

而志愿者们通过参与各种公益活动,为弱势群体提供帮助和支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缩小这种差距。

比如,在教育领域,志愿者们为贫困地区的孩子提供义务辅导,让他们能够获得更多的知识和学习机会;在医疗方面,志愿者为贫困患者提供义诊、送药等服务,缓解他们看病难的问题。

通过这些志愿服务活动,让那些处于不利地位的人们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和温暖,促进了社会的公平正义,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奠定了基础。

志愿服务能够增强社会凝聚力。

在一个社会中,如果人们只关注自己的利益,缺乏对他人的关心和帮助,那么这个社会必然会变得冷漠和分裂。

而志愿服务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的平台,让来自不同背景、不同阶层的人们能够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人们能够结识新朋友,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信任,从而打破隔阂,形成一个更加紧密的社会共同体。

例如,在社区服务中,志愿者们一起参与环境整治、关爱老人等活动,不仅改善了社区的生活环境,还增进了邻里之间的感情,让社区变得更加温馨和谐。

这种社会凝聚力的增强,有助于抵御各种社会风险和挑战,维护社会的稳定。

志愿服务在解决社会问题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新的问题不断涌现,如环境污染、老龄化、青少年犯罪等。

政府和市场在解决这些问题时往往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志愿服务则可以作为一种补充力量,发挥其独特的优势。

志愿者们具有高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够迅速响应社会问题,并采取有效的行动。

比如,在环保领域,志愿者们自发组织各种环保活动,宣传环保知识,参与垃圾分类和植树造林等工作,为改善环境质量做出了贡献;在关爱老年人方面,志愿者们定期看望孤寡老人,为他们提供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缓解了老龄化带来的社会压力。

简述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工作的重点内容

简述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工作的重点内容

简述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工作的重点内容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治理工作的重要性也越来越突出。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工作,是实现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障,也是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和水平的重要举措。

下面就是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工作的重点内容。

一、创新社会管理机制
创新社会管理机制是加强社会治理工作的关键,需要在政策制定、法规建设、技术应用、信息共享等方面做出创新。

政府应该大力推动数字化转型,采用科技手段改进社会管理,提升社会治理的智能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

二、建设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建设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是创新社会治理工作的重要举措。

全社会都应该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共同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宁。

政府应该积极引导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推动社会治理多元化和共治化。

三、强化社会红线意识
强化社会红线意识是保障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

政府应该加强社会红线意识教育,倡导爱国主义、良好道德风尚和法治意识,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和公共利益。

同时,应该对违法犯罪行为予以严厉打击,维护社会安全和稳定。

四、加强基层治理力量建设
加强基层治理力量建设是加强社会治理工作的关键。

政府应该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基层治理能力,提升基层治理服务水平。

同时,加强基层自治机制建设,充分发挥基层自治的作用,推动基层治理的民主化和规范化。

总之,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工作是实现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举措。

政府应该在政策制定、法规建设、技术应用、信息共享等方面做出创新,建设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强化社会红线意识,加强基层治理力量建设,不断提升社会治理的能力和水平。

破解难题创新机制实现社会组织管理的科学发展

破解难题创新机制实现社会组织管理的科学发展

【文章编号11670—1323(2010)一05—0034—02破解难题创新机制实现社会组织管理的科学发展张绍华(扬州市民政局.江苏扬州225000)社会组织管理,本质上是政府引导和保障社会组织不断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各种需求、维护社会安定的工作过程,是建立社会组织规范、协调、和谐的发展秩序。

近年来,我国社会结构日益多样化、差异化,社会组织与人民群众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联系更加紧密,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参与日益活跃。

在新的形势下,有序发展社会组织,发挥其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对外开放等方面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积极作用,成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任务。

统筹社会组织发展和监管,全面推进依法行政,适应改革开放深入发展的新形势,就要尽快建立一套科学、高效的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机制,保民生、促发展,减少不和谐因素,维护安定团结。

近几年,社会组织发展速度很快,质量不断提高,功能逐步显现,管理也趋于规范。

但由于受体制和机制的影Ⅱ向,存在着五个发展难题。

一是社会组织特别是行业协会行政色彩较浓,政社不分:社会组织民间性和独立性不强,缺乏生机和活力:二是扶持政策较少,特别是在财政、税收、社会保障等配套政策,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三是政府向社会组织转移职能和购买服务进展缓慢,多数应该转移或委托的工作都没有交给社会组织:四是社会组织能力较弱,社会组织自身的创新发展能力不足,缺乏服务社会的实力。

人才匮乏,经费拮据,信息不灵,自律机制不健全,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还不明显:五是社会组织管理的法规体系还不完善,行政执法薄弱,对社会组织的监管还比较薄弱。

一、以加强管理破发展难题针对需要破解的五个难题,如何从管理体制和机制八手,把握科学发展的主题,创新社会组织管理工作,找准工34l社团管理研究作的切入点来开展工作,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着手:(一)管理好社会组织,对经济发展有特殊意义。

比如行业协会以其特有的组织功效,在整合行业资源、推进行业自治、加强行业自律、推动政府与市场、行业间的良性互动有着独特的功能作用。

创新社会治理的措施有哪些创新社会治理的主要举措有什么.doc

创新社会治理的措施有哪些创新社会治理的主要举措有什么.doc

创新社会治理的措施有哪些_创新社会治理的主要举措有什么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是为了进一步调整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

以下是我整理的资料,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创新社会治理的措施有哪些(1)改进社会治理方式。

坚持系统治理,加强党委领导,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参与,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坚持依法治理,加强法治保障,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

坚持综合治理,强化道德约束,规范社会行为,调节利益关系,协调社会关系,解决社会问题。

坚持源头治理,标本兼治、重在治本,以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为方向,健全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及时反映和协调人民群众各方面各层次利益诉求。

(2)激发社会组织活力。

正确处理政府和社会关系,加快实施政社分开,推进社会组织明确权责、依法自治、发挥作用。

适合由社会组织提供的公共服务和解决的事项,交由社会组织承担。

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

限期实现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真正脱钩,重点培育和优先发展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成立时直接依法申请登记。

加强对社会组织和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的管理,引导它们依法开展活动。

(3)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

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

建立畅通有序的诉求表达、心理干预、矛盾调处、权益保障机制,使群众问题能反映、矛盾能化解、权益有保障。

改革行政复议体制,健全行政复议案件审理机制,纠正违法或不当行政行为。

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建立调处化解矛盾纠纷综合机制。

改革信访工作制度,实行网上受理信访制度,健全及时就地解决群众合理诉求机制。

把涉法涉诉信访纳入法治轨道解决,建立涉法涉诉信访依法终结制度。

(4)健全公共安全体系。

完善统一权威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机构,建立最严格的覆盖全过程的监管制度,建立食品原产地可追溯制度和质量标识制度,保障食品药品安全。

三转三服务实施方案

三转三服务实施方案

三转三服务实施方案一、背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服务的需求也呈现多样化、个性化的趋势。

在这样的背景下,三转三服务成为了当前社会服务领域的一种新模式,其以“三个转变、三种服务”为核心理念,为人们提供更加全面、便捷、高效的服务。

因此,制定并实施三转三服务实施方案,对于提升服务质量,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实施目标1. 转变服务理念:从以政府为中心向以人民为中心转变,真正做到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服务。

2. 转变服务方式:从传统的单一服务向多元化、个性化服务方式转变,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

3. 转变服务机制:从单向、单一的服务机制向多方参与、多元协同的服务机制转变,形成政府、社会组织、市民三位一体的服务格局。

三、实施步骤1. 完善服务体系:建立健全三转三服务的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明确各方责任,确保服务的全面覆盖和高效运行。

2. 提升服务水平:加强服务队伍建设,提高服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确保服务质量和效率。

3. 创新服务方式: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开展线上线下结合的服务模式,提供更加便捷、快速的服务体验。

4. 强化服务监督:建立健全服务评估机制,加强对服务实施过程的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

四、实施保障1. 加大资金投入:增加对三转三服务的财政支持,确保实施资金的充足。

2. 加强宣传引导:通过各种宣传途径,向社会大众普及三转三服务的理念和意义,引导广大市民积极参与。

3. 健全法律法规: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三转三服务提供法律保障,促进其健康发展。

五、实施效果1. 提升服务质量:通过三转三服务实施,服务质量得到显著提升,市民满意度明显增加。

2. 满足多样化需求:多元化、个性化的服务方式,能够更好地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提高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 促进社会和谐:通过三转三服务的实施,能够促进政府、社会组织和市民之间的良性互动,增进社会和谐稳定。

2023年创新社会治理年度十佳案例

2023年创新社会治理年度十佳案例

2023年创新社会治理年度十佳案例一、引言在当今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加速,给社会治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对于创新社会治理的探索和实践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结合2023年的创新社会治理年度十佳案例,探讨社会治理的新思路和新路径,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启示和借鉴。

二、案例一:智慧城市建设智慧城市建设是当下社会治理的热点话题之一。

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实现城市基础设施的智能化管理和优化,为市民提供更便捷、高效的服务。

某市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了城市交通的智能管控,大大缓解了交通拥堵问题。

三、案例二:社区治理创新社区是城市治理的基础单元,有效的社区治理对于社会的稳定和和谐至关重要。

某省某市在2023年开展了社区治理创新实践,通过建立居民自治组织、开展社区议事会等形式,鼓励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决策和管理,进一步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和自治意识。

四、案例三:在线政务服务评台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政务服务也在向在线化、数字化方向迈进。

某省政府在2023年推出了一站式在线政务服务评台,市民可以通过手机App或网站办理各类政务业务,大大提高了政务服务的效率和便利性。

五、案例四:青年就业创业扶持政策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青年就业创业问题一直备受社会关注。

某市政府在2023年推出了一系列针对青年的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包括创业补贴、就业技能培训等,有效促进了青年就业创业,为青年创造了更多的机会和空间。

六、案例五:医疗卫生改革实践2023年,某地开展了医疗卫生改革实践,采取了多项措施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加强医患,构建了良好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受到了市民的一致好评。

七、案例六:环境治理创新环境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某县在2023年开展了环境治理创新实践,建立了一套科学有效的环境监测和治理体系,改善了环境质量,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活幸福感。

八、案例七:教育公平促进教育公平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加强与创新社会治理应该怎么做

加强与创新社会治理应该怎么做

加强与创新社会治理应该怎么做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不仅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也是必须长期面对的重大课题。

黎川作为全省8个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单位之一,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正确处理第一要务与第一责任的关系,以改革创新精神积极探索和推动社会管理创新,实现了矛盾少、发展快、社会稳的目标。

加强与创新社会治理应该怎么做一、创新“大调解”机制,实行联调联动,解决社会管理源头性问题。

牢固树立“抓早、抓小,抓苗头、抓源头”的理念,把矛盾纠纷调解的重心前移到“源头防范”上来。

一是建立“一个中心”,整合大调解工作力量。

全县7个乡镇都新建了“和谐平安联创中心”大楼,建立由综治、维稳、信访、人民法庭、司法行政、公安派出所等部门组成的综合治理大平台,形成以“网络到位、制度健全、重点突出、措施得力”为主要特征的工作格局。

二是构建“三级网络”,推进大调解工作前移。

建立县、乡(镇、场)、村(社区)三级社会矛盾排查化解网络,坚持实行县领导挂点联系乡(镇、场)、科级干部挂点联系村组,从源头上加强防范。

积极开展“法律进农家、服务到村民、矛盾化基层”活动,深入山区、社区、厂区、矿区,变被动为主动,确保矛盾纠纷化解在“第一时间、第一现场”。

三是实行“五个一”机制,促进大调解工作落实。

采取“一个问题、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抓到底”的办法,由县领导牵头包案调处重大矛盾纠纷,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使矛盾纠纷在基层得到化解。

四是创新“五大模式”,提升大调解工作水平。

实行三调联动、六长接访、部门联调、归口调处、首席调解等五大方式,整合各类资源,运用多种手段,不断创新社会矛盾化解的有效方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2010年,全县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1266起,调处1266起,调处率为100%,调处成功率达90.28%。

二、创新“大综管”机制,实行联管联控,解决社会管理根本性问题。

积极探索以村(社区)为依托平台、以民警为主力牵头、以信息资源为管理手段的社会化、信息化、人性化社会管理模式。

论述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工作的重点内容。

论述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工作的重点内容。

论述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工作的重点内容。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工作是现代社会治理体系建设的重要任务,涉及到社会管理、社会服务、社会调节等多个领域,是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举措。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工作的重点内容包括:提升治理能力,完善治理体系;加强基层治理,建设服务型政府;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社会治理体系。

以下是对这三个重点内容的详细论述。

首先,提升治理能力,完善治理体系是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工作的基础。

这包括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加强社会组织参与和推动、完善市场调节机制等方面。

政府作为社会治理的主体,应提高治理能力和水平,加强政府自身的学习、创新和协同能力,健全和完善决策机制和运行机制,提高政府决策执行的效果和社会满意度。

同时,要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的发展,发挥社会主体的积极性,促进社会组织的参与和推动社会治理的实践。

另外,市场调节在社会治理中也起到重要作用,要加强市场调节机制的建设,完善市场监管机制,保障公平竞争和消费者权益。

其次,加强基层治理,建设服务型政府。

基层治理是社会治理体系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和基本利益。

要加强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提高基层党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同时,要加强社区治理,构建社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社区治理模式,发挥社区居民自治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同时,要建设服务型政府,以人民为中心,提供高效、便捷、优质的公共服务,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社会信任建设。

最后,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社会治理体系。

社会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充分发挥政府、市场、社会组织和公众等多方主体的作用,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社会治理体系。

在社会治理中,要注重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明确各方主体的责任和分工,建立健全的协调机制和合作机制。

要注重分类施策,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推动不同层面、不同领域的治理创新和实践。

同时,要注重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和大数据等手段,提高治理的科学性和精确性。

构建和谐社会与政府工作机制创新

构建和谐社会与政府工作机制创新
资 者服 务 、为企 业 服 务 的职 能 ,积 极 为 。政府经济 调控和社会管理水平的高低 ,直接影 响着和谐 社会的构建。而政府公共行政能力 的提高 ,经 济调控 和社会管理水平 的提高 ,取决于政府职 能的科学配置、权责 的合理划分和制度 的周密 完善,取决于由这些方面形成的工作机制。因 此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就必须实现政府 工作机制创新。 政 府工 作机 制创 新 是 构 建 和谐 社 会 的
作者简介:黄启乐 (9 9 ,男 ,广东新会人 ,广东行 政学院行 政学系教授 。 14 一)
l 6
维普资讯
调节社 会 矛盾 ,关 心群众 疾 苦 ,确保 群众 利 益 ;必须扩大民主参与,发挥 “ 第三部 门”在
调节 社会 矛盾 、服 务 社会 公 众 方 面 的作 用 。要 做 到这一 点 ,各 级政 府 必 须勤 政 尽 责 ,公 正执
争性项 目,为企业投资作担保 ,不必要地强化 市场准入审批,在 企业的资产重 组和进 、退 、 分 、合上 “ 拉郎配” 。 政府工 作机 制 出 问题表 现 在 政 府 的经 济 职 能越位,而其社会 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出现 缺位 ,很多该强化 的得不到强化,如精神文明 建设 、文化教育 、公共卫生 、社会治安 、法制 环境 、环境保护等 ,造成 “ 一手硬 ,一手软” 。 如市场监管不到位 ,以至假 冒伪劣商品在一个 时期 内大行其道 ;医疗卫 生、国民教育 、社会 保障方面政府职能的缺位 ,导致老百姓的 “ 看 病难” 入学难” 、“ 。尤其是忽视公共环境 、忽 视公众利益 、忽视弱势群体 ,引发 了新的社会 不公 ,造成一 系列 口渐严 重 的社会 问题 。 政府工作机制 出问题还表现在政府各部 门 之间职能 的错位。某些部 门出现权力利益化 、 利益部 门化 ,将 自己的职能定位在获取部门利 益上 ,有利可图的争着管,无利可 图的互相推 诿 ,结果常常是 “ 种了别人的 田,荒 r自己的 地” 。如高速公路 的管理 ,交通部 门与公安部

新形势下我国社会治理体制创新路径选择

新形势下我国社会治理体制创新路径选择

新形势下我国社会治理体制创新路径选择【摘要】在新时代下,我国社会治理体制创新迫在眉睫。

本文从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展开论述。

在通过背景介绍和问题提出引出文章主题。

正文部分分析了新时代社会治理体制创新的重要性,揭示我国社会治理体制存在的问题,以及推动创新的意义,并提出了创新路径选择的原则,包括加强政府职能转变、推动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促进社会自治组织发展以及完善社会治理体制机制。

结论部分强调了新形势下我国社会治理体制创新的重要性,提出了未来发展方向,并对文章内容进行了总结。

通过本文的探讨,旨在为我国社会治理体制的创新提供有效的路径和方法。

【关键词】社会治理体制创新、新时代、问题、政府职能、基层社会治理、社会自治组织、机制完善、发展方向、总结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竞争的加剧,我国社会治理体制面临着新形势和新挑战。

在新时代下,社会治理体制的创新已成为我国发展的关键,是推动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必然要求。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从传统的经济社会向现代化社会的转变,社会结构和社会需求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随之而来的是社会治理体制面临着新问题和新挑战,传统的治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我们需要对社会治理体制进行创新,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加强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社会治理体制创新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只有不断探索创新,加强改革,完善制度,才能夯实社会治理的基础,保障国家长治久安和人民安居乐业。

对我国社会治理体制的创新路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将直接影响到国家长远发展和社会稳定。

1.2 问题提出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社会治理体制面临着一系列新问题和挑战。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社会结构不断变化,人口老龄化和城乡发展差距等问题日益突出,导致社会矛盾日益复杂化。

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也给社会治理提出了新的挑战,网络空间的虚拟性和边界模糊性给社会治理带来了新的困难和挑战。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策略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策略

---------------------------------------------------------------范文最新推荐------------------------------------------------------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策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系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关系到党执政社会基础的巩固和党执政历史任务的实现,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关系到党的事业的兴旺发达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核心。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

党的团结是党的生命。

领导干部的团结、干部群众的团结、人民群众的团结,都依赖于各级党委班子的团结。

各级党委班子的团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健康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只有建立在党性原则基础上的各级党委班子的团结,才能实现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才能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健康发展。

从总体上讲,我省各级党委班子团结是好的。

但也程度不同地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其中,团结质量不高的问题较为突出。

从根本上改善班子团结的质量,还需要做不懈的努力。

必须把提高团结质量摆在班子建设更加突出的位置,以各级党委班子团结的高质量,影响和促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效益。

当前,要在旗帜、事业、原则、形象、有为等五个方面下功夫。

一、高举旗帜,树立团结的高起点。

江泽民同志指出:“旗帜问题至关重要,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1 / 13象。

”旗帜是凝聚人心的精神支柱。

在新时期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加强各级党委班子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旗帜和行动指南,是提高班子团结质量的正确方向和明确标准。

当前,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的重大战略部署,团结和带领全省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努力实现“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战略目标;各级党委要把提高班子团结的质量作为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和谐河北建设中全面加强,不断推进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新服务机制促进社会和谐
沙流河镇以政府公共服务、村级组织服务与村民自我服务相结合的模式,建设“村民中心”,创建了农村社会化服务的新机制,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培育新型农民、促进生产发展、构建和谐新农村探索出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最需要的是提高增收能力和改善生活质量,需要在技术扶持、个人培训、文化生活等方面提供社会化服务。

2006年初,沙流河镇以“服务村民”为宗旨,在全镇各村组建“村民中心”,并使其成为村民的学习交流中心、文化活动中心、技术服务中心,有效地促进了农村干部由行政管理型向为民服务型转变,通过提供社会化服务,凝聚民心、促进发展、构建和谐新农村。

“村民中心”一般由村办公场所改建。

为了把“村民中心”真正办成为村民提供社会化服务的综合性场所,沙流河镇采取了以下三项措施开展建设:一是因村制宜,典型引路。

在推广“全国文明村”沙流河村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农业科技、教育文体等10项服务制度,开展具体服务。

确定基础条件较好的10个村作为试点村先行一步,按照“一个标识、一个章程、一个阵地、一套制度、一支队伍、一套服务项目、一名骨干、一套机制”的标准,设立各项服务室,分期建立邮政“三农”服务站,实现良性运转。

对基础薄弱村坚持一室多用,先开展服务,后完善提高。

二是健全网络,创新机制,高效运转。

沙流河镇以政府公共服务、村级组织服务与村民自我服务相结合,形成了强大的共建合力。

镇党委、镇政府以创建服务型机关为切入点,成立了新农村建设办公室,全面协调督导“村民中心”开展服务。

并对应各村服务内容,
依托各职能部门在镇一级组建了10个服务指导中心,引领各项职能、政策和资金向“村民中心”倾斜。

各村党组织负责人兼任“村民中心”主任,把村两委、民兵、妇联等组织的职能整合到“村民中心”服务内容之中。

同时,在各村原有治保会、民调会等群众组织基础上,组建奶牛、林果、蔬菜、文体等农民协会,与镇服务指导中心、“村民中心”共同组织开展特色活动。

三是围绕需求,突出特色,注重实效。

在服务村民中做到“四个结合”:与村民需求相结合。

采取广播、骨干培训、印发资料、现场指导等多种形式,针对不同时期、不同村户安排各项服务内容,提高服务的及时性和针对性;与产业发展相结合。

根据各村奶牛养殖、蔬菜种植、林果生产等生产优势,确定重点服务项目,推进一村一品建设;与提高自我服务能力相结合。

新农村建设办公室定期组织技能培训,邀请区以上有关部门专业技术人员共同进村入户,向“村民中心”服务人员传授服务技能;与现代服务手段相结合。

开通了“沙流河镇网站”,及时发布农产品需求、劳动力转移、农资市场行情、疫病防治等实用信息。

实践证明,“村民中心”这一新型公共组织是应运而生、应势而为的,是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承接点,是农村干部新的工作着力点,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结合点。

不仅促进了农村干部思想观念的转型,为民服务意识进一步增强,还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进一步提高了农民生产能力和生活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