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的经济效益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系统的经济效益分析

【摘要】:本文分析了信息系统经济效益的重要意义,投资所面临的挑战,治理信息

系统的成本以及信息系统经济效益的步骤和方法,最后谈了IT“黑洞”的成因。

【关键词】:信息系统,经济效益

引言

许多企业现在都建立了运算机信息系统,为企业研究市场、做出经营决策提供了各种数据信息。许多企业的信息系统运行良好,对促进企业进展发挥了专门大作用。但有些企业所开发的信息系统并未得到充分利用,甚至遭到病毒侵害,显现了信息系统不能正常运行的情形。因此,对信息系统开展经济效益分析,提高信息系统的运行效率已迫在眉睫。

一、分析信息系统经济效益的重要意义

经济效益确实是要以尽量少的劳动消耗和资源占用取得尽量多的符合社会

需要的有用成果。它的一样概念可用如下公式表示:经济效益=有用成果/(劳动

消耗+资源占用)。

信息系统的经济效益确实是要以最少的系统操作人员、系统开发爱护人员和

设备,提供尽可能多的信息服务。对信息系统进行经济效益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1检查分析运算机的利用情形,使运算机设备能被充分利用。通过检查分析,能够让信息系统正常投入运行,各种设备得以充分利用,尽可能提高信息系统的经济效益。

2分析研究信息系统能否及时、准确地提供企业需要的各种信息。只有分析了各种情形及缘故以后,才能采取有效措施,促使信息系统更好地满足企业不同的信息需求。

3检查分析信息系统的内部操纵制度是否健全,是否得到了认真贯彻。企业在使用信息系统的过程中,一样应建立起组织开发操纵、软硬件操纵、安全性操纵、系统数据备份和复原操纵、输入操纵、输出操纵等规章制度。检查分析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形,能够及时发觉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

4分析信息系统中各岗位的技术操作人员是否能各尽其才,才尽其用。通过分析,采取有效措施,充分调动信息系统中各岗位人员的积极性,促使他们提高工作效率,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

5通过分析、研究和探讨,开创信息系统的新用途。目前,信息技术的应用

差不多渗透到了社会各个领域。因此,通过分析和研究,不断听取相关部门和人员的意见和建议,能够进一步拓展信息系统的应用领域,从而提供更多有用的信息,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二、信息系统投资所面临的挑战

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 的飞速进展,促进了社会经济各领域的变革,旧的企业模式已不再适应新的经济环境,改造企业治理手段和实现企业治理信息化已成为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措施。运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在20 世纪50 年代开始应用于企业治理,人们预期运算机信息处理技术能够促进企业治理规范化,大幅度提高治理效率和企业经济效益。事实上,运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在企业的应用并没有给企业带来预期的经济效益。有调查显示:80 %~90 %的信息技术投资并未达到预定目标;80 %到位迟或超过预算;40 %以部分失败告终或最终舍弃;不足25 %完全符合了企业和技术的目标;只有10 %~20 %满足所有既定工作标准。

从宏观层面上看,各行各业在IT 方面都进行了大量的投资,专门是一些高技术和竟争比较猛烈的行业,然而投资收益并不乐观。依照美国的一项统计,在20 世纪80 年代,美国企业在IT 应用上投资了1 万亿美元。尽管投资庞大,但白领人员的生产率(在一定程度上衡量治理效率) 在整个80 年代实质上并没有发生变化。在1975~1985 年间,蓝领工人数量减少了6 % ,实际产出增长了15 % ,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1 %。但在同一期间,白领工人数量增长了21 % ,与实际产出增长15 %相比,生产率下降了6 %。这说明,企业在IT 应用上的巨额投资并没有达到预期目标。经济学家们称之为“生产率悖论”,而众多的企业则认为他们在IT 应用方面的投资掉进了“黑洞”。甚至连戴尔如此的跨国公司在花费了2 亿美元巨资和通过两年的努力后,也宣布取消它的ERP 系统。根调查,我国企业在应用MRP II 系统方面已投资80 亿元人民币,然而应用成功率不到10 % ,达到预期目标的更是寥寥无几。此外,还有一大批企业组织开发适用于自己的治理信息系统(MIS) ,成功者也是凤毛麟角,开发者称之为MIS“泥潭”。

一样而言,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能够提高企业的绩效。然而,企业对信息技术投资的不断增加,并没有为企业带来预期的收益,形成所谓的信息技术投入悖论:信息技术的投入没有全然提高企业的生产率;信息技术的投入没有达到企

业预期的效益;信息技术的投入没有大幅度提高个人及部门的业绩。构造一个企业的信息系统不仅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而且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用几年的时刻去开发建设。企业治理层面对的问题是:建设完成所需要的信息系统的成本是多少? 这种投资有收益吗? 假如有,收益又为多少? 企业面临着如何确定信息系统价值的挑战。

三、治理信息系统的成本

治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开发、爱护出现周期性特点,为了保证系统的功能,必须保证其开发、运行、爱护费用,以促进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连续运转。一样而言,治理信息系统的成本由下列四项构成。

(一)硬件成本

硬件成本是指购置运算机系统(包括服务器、通信设备、终端设备等)的一次性购置费用或租赁费用。这些设备按固定资产形式治理,以折旧的方式摊入成本。这种分摊以各应用部门对硬件资源占用的情形进行分配,它包括对主机外部存贮器、通信设施和线路的占用,以及对终端和其他外部设备的占用等。设备折旧的期限按照运算机的估量寿命来确定。在具体运算治理信息系统硬件成本时,可利用结构化方法完成系统硬件成本的测算,依照系统不同时期、不同部门对硬件功能的要求,分别测算系统各不同部分硬件成本,再采纳自下而上,逐级汇总,得到系统硬件总成本。

(二)软件成本

软件成本包括外购软件和自行开发软件所需的费用。国外一些企业的财务治理中把治理信息系统软件成本列入“无形资产”一类,与有形资产的效用与处理方法相似。我国一些单位直截了当将开发或购买软件时花费的资金作为软件成本的依据。在具体运算系统软件成本时,可采纳代码行技术L =(a + 4 m + b)/6运算出整个系统所需的工作量,利用模型方法E = 5. 2 ×( KLOC)的0. 91次方完成系统软件成本的核算。

(三)爱护与修理成本

这种工作的成本可依照体会作一样的预算估量。对用户而言,类似于预提成本。理论上也可按一定时期的实际发生额来核算, 但这会造成成本较大的波动, 不利于系统开发者和用户双方的操纵与治理。在具体核算信息系统爱护与修理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