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的经济效益分析
信息化项目经济效益
信息化项目经济效益一、背景介绍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信息化项目的建设和实施。
信息化项目旨在通过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系统,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从而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分析信息化项目的经济效益,并提供相关数据和案例支持。
二、提高生产效率1. 信息化项目可以优化企业的生产流程和管理方式,提高生产效率。
例如,通过实施ERP系统,企业可以实现资源的统一调配和优化,避免资源浪费和重复投入。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引入ERP系统后,企业的生产效率平均提高了30%。
2. 信息化项目可以提高生产线的自动化程度,减少人力投入和人为错误。
例如,引入智能化的生产设备和机器人技术,可以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根据实际案例,某企业引入机器人技术后,生产线的效率提高了50%,同时减少了人员成本和产品废品率。
三、降低成本费用1. 信息化项目可以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和管理费用。
例如,通过实施CRM系统,企业可以实现客户关系的有效管理和营销策略的精准定位,降低市场推广费用和客户流失率。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引入CRM系统后,企业的市场推广费用平均减少了20%。
2. 信息化项目可以优化企业的供应链管理,降低采购成本和库存费用。
例如,通过实施SCM系统,企业可以实现供应链的可视化和供需的精确匹配,减少库存积压和采购成本。
根据实际案例,某企业引入SCM系统后,采购成本平均降低了15%,同时库存周转率提高了30%。
四、提升决策能力1. 信息化项目可以提供实时的数据和分析报告,匡助企业管理层做出准确的决策。
例如,通过实施BI系统,企业可以实现对各个环节的数据监控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和机会,从而调整经营策略。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引入BI系统后,企业的决策效率平均提高了40%。
2. 信息化项目可以提供全面的数据支持,匡助企业管理层进行战略规划和业务拓展。
例如,通过实施大数据分析技术,企业可以深入了解市场需求和竞争对手,制定更具竞争力的战略和方案。
信息化项目经济效益
信息化项目经济效益一、项目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化项目在各行各业中得到广泛应用。
信息化项目是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企业的业务流程、管理模式进行改造和优化,以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竞争力。
在进行信息化项目前,需要对项目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估,以确保项目的投资能够带来良好的回报。
二、项目目标信息化项目的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成本降低:通过信息化项目的实施,可以优化企业的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人力成本和物流成本。
2.收入增加:信息化项目可以匡助企业拓展市场,提高销售额和市场份额,从而增加企业的收入。
3.利润提升:通过信息化项目的实施,企业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减少资源浪费,从而提高利润率。
4.竞争力提升:信息化项目可以使企业更加灵便、高效地响应市场需求,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
三、经济效益评估方法1.投资回收期(Payback Period):投资回收期是指从项目投资开始到项目收回全部投资的时间。
普通来说,投资回收期越短,经济效益越好。
2.净现值(Net Present Value,NPV):净现值是指项目的现金流入与现金流出的差额,通过将未来的现金流量折现为当前值,来评估项目的经济效益。
净现值为正值时,说明项目具有投资价值。
3.内部收益率(Internal Rate of Return,IRR):内部收益率是指使项目的净现值等于零的折现率。
内部收益率越高,说明项目的经济效益越好。
4.成本效益比(Cost-Benefit Ratio):成本效益比是指项目的总收益与总成本之比。
成本效益比大于1时,说明项目具有经济效益。
四、实例分析以某公司信息化项目为例进行经济效益评估。
该公司计划投资500万元进行信息化项目的实施,估计实施周期为2年。
根据项目计划,估计实施后每年可实现成本降低200万元,收入增加300万元,利润提升100万元。
根据这些数据,我们可以进行如下的经济效益评估:1.投资回收期:项目投资回收期=项目投资总额/年净现金流量项目投资回收期=500万元/(200万元+300万元+100万元)=1年2.净现值:年净现金流量=成本降低+收入增加+利润提升年净现金流量=200万元+300万元+100万元=600万元净现值=年净现金流量*折现率-项目投资总额假设折现率为10%,则净现值=600万元*(1-1.1^(-2)))/0.1-500万元=779.87万元3.内部收益率:假设折现率为10%,计算净现金流量为0时的折现率,即IRRIRR=10%4.成本效益比:成本效益比=项目总收益/项目总成本成本效益比=(200万元+300万元+100万元)/500万元=1.2综合以上分析,该信息化项目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信息化项目经济效益
信息化项目经济效益一、背景介绍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信息化项目在各个行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信息化项目的目标是通过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从而达到提升经济效益的目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信息化项目在经济效益方面的标准格式文本。
二、经济效益评估指标信息化项目的经济效益评估是衡量项目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之一。
以下是常用的经济效益评估指标:1. 投资回收期(Payback Period):指项目投资成本能在多长期内回收的指标。
普通来说,投资回收期越短,项目的经济效益越好。
2. 净现值(Net Present Value,NPV):指将项目未来现金流量折现到当前时点后,减去项目投资成本,得到的净现值。
净现值为正数时,表示项目具有盈利能力。
3. 内部收益率(Internal Rate of Return,IRR):指使项目净现值等于零的折现率。
内部收益率越高,说明项目的经济效益越好。
4. 成本效益比(Cost-Benefit Ratio):指项目投资成本与项目净现值之间的比值。
成本效益比越高,表示项目的经济效益越好。
以上指标是评估信息化项目经济效益的常用方法,可以根据具体项目的特点和需求进行选择和调整。
三、信息化项目经济效益案例分析为了更好地理解信息化项目的经济效益,以下是一个案例分析:某创造企业决定进行信息化改造,以提高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
他们投资了1000万元用于引入先进的生产管理系统,包括生产计划、库存管理、质量控制等模块。
通过信息化系统的应用,企业实现了以下经济效益:1. 生产效率提升:原先需要10名工人进行生产的工序,通过信息化系统的自动化控制,现在只需要5名工人就能完成。
这样一来,企业节省了人工成本,并且生产效率提高了100%。
2. 库存控制优化:通过信息化系统的库存管理模块,企业能够实时掌握原材料和成品的库存情况,避免了因库存过多或者过少造成的资金浪费和生产延误。
信息经济效益分析ppt课件
产品怎样经过分配和流通环节到达消费者手里。
因此,无论宏观信息经济效益还是微观信息经济效益的实现,都 看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是否从生产领域到达消费领域,从这一角 度来评价信息经济效益的实现情况。
与物质生产领域相比,信息经济效益的实现更为复杂。
10
15
12.2 信息经济效益评价原则
3.宏观效益与微观效益统一的原则
宏观经济效益和微观经济效益关系极为密切,它们既有一致之处又 有矛盾的方面。我们在评价信息经济效益时,必须将宏观与微观、 整体与局部结合起来,才能获得比较合理的结论。
总的来看大体有下述四种情况: 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可以为信息企业和用户带来较好的微观效益。 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不能给用户和信息企业带来任何经济效益。 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的微观经济效益不好,但宏观经济效益较好。 信息产品或信息服务的微观经济效益较好,但宏观经济效益并不好。
B = F(C)
5
12.1 信息经济效益的内容
12.1.2 宏观信息经济效益
以往的研究多侧重于微观信息经济效益,对宏观信息 经济效益研究很少。有鉴于此,我们拟从全局、长远、生 产消费的全过程考察信息经济效益,亦即宏观信息经济效 益。
6
12.1 信息经济效益的内容
12.1.2 宏观信息经济效益
首先,宏观信息经济效益是指信息产业或信息活动全局的经济 效益,或者是从信息产业内部有机联系的整体、信息产业与其 他产业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的整体上来考察的经济效益。
中一个最基本的理论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对信息经济效益的评价不仅本身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而
且对信息经济学的其他基本问题的研究产生重要影响。
信息化项目经济效益
信息化项目经济效益一、背景介绍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进行信息化项目的建设与实施。
信息化项目的目标是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从而带来经济效益的提升。
本文将针对信息化项目的经济效益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讨论。
二、信息化项目的经济效益1. 成本降低信息化项目的一个重要目标是通过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企业内部业务流程的优化和自动化。
这将大大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减少人力资源的投入。
例如,通过信息化系统的实施,企业可以实现库存管理的精细化,避免过高的库存成本;同时,信息化系统还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减少生产成本。
2. 生产效率提升信息化项目的另一个重要目标是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
通过引入信息化系统,企业可以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提高生产线的运行效率和产品质量。
例如,通过实施MES(制造执行系统),企业可以实时监控生产过程,及时调整生产计划,提高生产线的利用率和产品的一致性。
3. 销售增长信息化项目还可以帮助企业提升销售业绩。
通过建立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企业可以更好地了解客户需求,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从而增加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同时,信息化系统还可以帮助企业实现多渠道销售,拓展销售渠道,提升销售额。
4. 决策支持信息化项目还可以提供决策支持的功能,帮助企业管理层进行决策。
通过信息化系统的数据分析功能,企业可以及时获取各个业务领域的数据,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挖掘,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这将帮助企业降低决策风险,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和效率。
5. 企业形象提升信息化项目的成功实施将带来企业形象的提升。
通过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企业可以提供更高效、更便捷的服务,增强客户对企业的信任和好感。
同时,信息化项目还可以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竞争力,增强企业在市场中的地位和声誉。
三、信息化项目经济效益评估方法为了准确评估信息化项目的经济效益,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 成本效益分析通过对信息化项目的成本和效益进行评估,计算项目的投资回报率(ROI)和净现值(NPV),以及项目的成本效益比(CER)。
信息系统的价值与效益
信息系统的价值与效益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信息系统在各个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信息系统的引入,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还为企业和组织带来了更大的价值。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信息系统的价值与效益。
一、提升工作效率信息系统的使用,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
通过信息系统的帮助,各部门可以自动化处理和共享数据,避免了繁琐的手工操作和信息传递过程中的错误。
例如,企业的销售部门可以通过信息系统获得及时的库存数据,从而能够准确地了解产品的可供应情况,提高订单的响应速度。
此外,信息系统还能够自动生成各种报表和分析数据,帮助企业管理者迅速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做出正确的决策。
二、促进信息共享与沟通信息系统使得信息的共享和沟通更加方便快捷。
通过信息系统,不同部门之间可以实现实时的数据传递和共享,避免了信息孤岛的问题。
同时,在一个企业内部,信息系统也可以打破地域限制,将分布在不同地方的员工连接起来,实现远程办公和远程协作。
这种高效的信息共享和沟通,可以加快工作流程,提高团队的协作效率。
三、改善决策效果信息系统的应用,使企业和组织能够更准确、更迅速地获取各种信息,并将信息转化为知识和智慧。
在企业管理中,决策的质量和效率是至关重要的。
信息系统可以为管理者提供大量的数据和信息,帮助其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为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
同时,信息系统还可以模拟和预测未来的情况,帮助管理者进行风险评估和决策优化,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和效果。
四、优化资源配置信息系统的应用,能够帮助企业和组织更好地进行资源的配置和管理。
例如,在供应链管理中,信息系统可以实现对供应链中各个环节的监控和调整,及时了解物料和产品的运输情况,从而优化物流和仓储资源的利用。
另外,通过对客户信息和行为的分析,信息系统还能够帮助企业了解客户需求,调整产品和服务的供应策略,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市场竞争力。
总之,信息系统在各个方面都给企业和组织带来了巨大的价值与效益。
信息化项目经济效益
信息化项目经济效益一、项目背景和目标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信息化项目的实施,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本文将针对信息化项目的经济效益进行详细分析和描述。
二、项目介绍本信息化项目旨在通过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进而实现经济效益的提升。
项目的主要内容包括企业资源规划(ERP)系统的实施、客户关系管理(CRM)系统的建设、供应链管理(SCM)系统的优化等。
三、项目经济效益分析1. 成本降低通过信息化项目的实施,企业可以优化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从而降低人力成本和物流成本。
例如,ERP系统的实施可以实现财务、人力资源、采购等各个部门的集成管理,减少重复劳动和人力资源浪费,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
2. 销售增长CRM系统的建设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管理客户关系,提升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从而增加客户的复购率和销售额。
通过CRM系统的精准营销功能,企业可以更好地了解客户需求,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从而增强市场竞争力。
3. 生产效率提升通过SCM系统的优化,企业可以实现供应链的全面管控,优化供应商选择和物流配送,降低库存成本和运输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交付速度。
同时,通过数据分析和预测功能,企业可以更好地进行生产计划和资源配置,提高生产线利用率和产品质量。
4. 决策支持信息化项目的实施可以提供全面、准确的数据支持,帮助企业管理层做出科学决策。
通过数据分析和报表功能,企业可以及时了解市场动态、企业运营情况等关键信息,从而更好地制定战略和调整运营策略,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和灵活性。
5. 品牌形象提升信息化项目的实施可以提升企业的品牌形象和市场声誉。
通过优化业务流程和提升服务质量,企业可以提供更好的客户体验,增强品牌的认知度和美誉度。
同时,通过信息化项目的实施,企业可以展示自己的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提升在行业中的竞争地位。
四、项目实施和管理信息化项目的实施需要全面的规划和管理。
信息化项目经济效益
信息化项目经济效益引言概述: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进行信息化项目的实施。
信息化项目不仅可以提升企业的管理效率和竞争力,还能够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信息化项目的经济效益。
一、提升生产效率1.1 自动化流程:信息化项目可以将企业各个环节的流程自动化,实现流程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1.2 优化资源配置:通过信息化系统的帮助,企业可以更加准确地掌握资源的使用情况,避免资源的浪费和闲置,提高资源利用率。
1.3 加快决策速度:信息化项目可以提供实时的数据分析和报表功能,帮助企业管理者更快地做出决策,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二、降低成本费用2.1 人力成本:信息化项目可以减少企业的人力投入,自动化的流程和系统可以代替部分人力工作,降低人力成本。
2.2 物流成本:通过信息化系统的帮助,企业可以更好地管理物流流程,减少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
2.3 采购成本:信息化项目可以帮助企业实现供应链的优化,减少采购成本,提高采购效率。
三、改善客户满意度3.1 提供更好的服务:信息化项目可以帮助企业提供更加快捷、准确的服务,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提升客户满意度。
3.2 加强沟通与互动:通过信息化系统,企业可以与客户进行更加便捷和高效的沟通与互动,提高客户与企业的互动体验。
3.3 提高产品质量:信息化项目可以帮助企业实现产品质量的全面监控和管理,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增强客户对产品的信任度。
四、拓展市场份额4.1 提升品牌形象:信息化项目可以帮助企业提升品牌形象,增强市场竞争力,吸引更多的客户和合作伙伴。
4.2 拓展销售渠道:通过信息化系统,企业可以拓展多种销售渠道,实现线上线下的全渠道销售,提高销售额。
4.3 增强市场分析能力:信息化项目可以提供全面的市场数据和分析功能,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和竞争情况,制定更有效的市场策略。
五、提升组织效能5.1 优化组织架构:信息化项目可以帮助企业优化组织架构,实现职责的明确和工作的协同,提高组织效能。
信息系统经济效益分析方法
信息系统经济效益分析方法中的“费用-效益”分析“费用- 效益”分析法,是信息系统经济效益分析的一种重要方法。
信息系统经济效益分析的任务就是对信息系统方案的经济效果进行评价。
只有搞清楚信息系统的费用和效益,才有可能对其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因此,信息系统的费用与效益分析非常重要。
一、信息系统费用与效益分析(1 )信息系统“费用- 效益”分析的特点和计量信息系统的“费用- 效益”分析,是分别对信息系统的费用和效益两方面进行计量,然后相互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的结果,对信息系统的经济效益做出评价。
它有自身的特点。
它不只是分析直接的效益与费用,而是分析包括间接的效益和费用在内的全部的效益和费用;它不是考虑过去实际发生的效益与费用,而是预期决策后与行动方案选择有关的未来的效益与费用;它不限于货币收支的比较,还包括不能用货币反映甚至较难数量化的一些效益和费用的比较。
同时,由于信息系统的建设期和效益回报期均较长,为了使不同时期的费用和效益能在同一基础上比较,在信息系统的费用和效益的计量过程中,应把资金的时间价值考虑进去,即把未来时期的费用和效益换算成现值。
(2 )信息系统的费用及其测定信息系统是个复杂的大系统,它的开发和研制是一项系统工程,从开发到维护运行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
为避免人财物的浪费,提高系统建设的效率和效益,系统的费用测定非常重要。
信息系统的费用是指该系统在开发、实施运行、维护、管理各个阶段上投入的和消耗的资源。
按其属性,信息系统的费用包括基本费用——投资费用和运行费用、辅助费用——为充分发挥信息系统的效益而产生的有关费用和无形费用——信息系统引起的不可见的经济损失,如投资于系统建设的资金的机会成本。
按其组成要素来说,信息系统的费用主要包括购置计算机的硬件费用以及软件费用、通信费用、基建费用、研制费用、培训费用、维护与维修费用、人工费用等。
这里的费用既有一次性投资,又有经常性开支。
由于信息系统的费用是其全部预期费用,通常又从三个方面来考虑和鉴别,并应把它们包括在内,即:内部的费用和外部的费用;直接的费用和间接的费用;可衡量的费用和无形的费用。
信息系统的经济效益分析
信息系统的经济效益分析(一)【】:本文分析了信息系统经济效益的重要意义,所面临的挑战,管理信息系统的成本以及信息系统经济效益的步骤和方法,最后谈了IT“黑洞”的成因。
【关键词】:信息系统,经济效益引言许多企业现在都建立了计算机信息系统,为企业研究市场、做出经营决策提供了各种数据信息。
不少企业的信息系统运行良好,对促进企业发展发挥了很大作用。
但有些企业所开发的信息系统并未得到充分利用,甚至遭到病毒侵害,出现了信息系统不能正常运行的情况。
因此,对信息系统开展经济效益分析,提高信息系统的运行效率已迫在眉睫。
一、分析信息系统经济效益的重要意义经济效益就是要以尽量少的劳动消耗和资源占用取得尽量多的符合社会需要的有用成果。
它的一般概念可用如下公式表示:经济效益=有用成果/(劳动消耗+资源占用)。
信息系统的经济效益就是要以最少的系统操作人员、系统开发维护人员和设备,提供尽可能多的信息服务。
对信息系统进行经济效益分析具有重要意义:1检查分析计算机的利用情况,使计算机设备能被充分利用。
通过检查分析,可以让信息系统正常投入运行,各种设备得以充分利用,尽可能提高信息系统的经济效益。
2分析研究信息系统能否及时、准确地提供企业需要的各种信息。
只有分析了各种情况及原因以后,才能采取有效措施,促使信息系统更好地满足企业不同的信息需求。
3检查分析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是否得到了认真贯彻。
企业在使用信息系统的过程中,一般应建立起组织开发控制、软硬件控制、安全性控制、系统数据备份和恢复控制、输入控制、输出控制等规章制度。
检查分析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能够及时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
4分析信息系统中各岗位的技术操作人员是否能各尽其才,才尽其用。
通过分析,采取有效措施,充分调动信息系统中各岗位人员的积极性,促使他们提高工作效率,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
5通过分析、研究和探讨,开辟信息系统的新用途。
信息化项目经济效益
信息化项目经济效益一、引言信息化项目是指将信息技术应用于企业的各个业务环节,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优化管理等目的而进行的项目。
信息化项目经济效益评估是对信息化项目在经济方面的投入和产出进行评估和分析,以确定项目的经济效益是否符合预期目标。
本文将从投资回报率、成本节约、效率提升和利润增长等方面详细分析信息化项目的经济效益。
二、投资回报率投资回报率是评估信息化项目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对项目的投入和产出进行比较,可以计算出项目的投资回报率。
例如,假设一个企业投入了100万元用于信息化项目的建设,估计在项目实施后的三年内,每年可以节约成本50万元,那末该项目的投资回报率为50%。
投资回报率越高,说明项目的经济效益越好。
三、成本节约信息化项目可以通过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人力成本、优化资源配置等方式实现成本节约。
例如,企业通过实施ERP系统,可以将原本繁琐的人工操作自动化,减少人力成本和错误率,提高工作效率。
此外,信息化项目还可以通过节约纸张、减少能源消耗等方式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
通过合理的成本节约措施,企业可以提高盈利能力,增强竞争力。
四、效率提升信息化项目可以匡助企业提升工作效率,加快业务流程,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例如,企业通过实施CRM系统,可以实现客户信息的集中管理和快速查询,提高客户服务质量和响应速度。
此外,信息化项目还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和预测功能,匡助企业进行市场调研和销售预测,提高销售效率和市场占有率。
通过提升效率,企业可以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提高市场竞争力。
五、利润增长信息化项目的经济效益最终体现在企业的利润增长上。
通过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优化资源配置等方式,信息化项目可以匡助企业提高盈利能力。
例如,企业通过实施供应链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库存的精确控制和供应链的优化,降低库存成本和运输成本,提高利润率。
此外,信息化项目还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和市场预测,匡助企业把握市场机会,制定更准确的营销策略,增加销售额和利润。
信息系统的经济性分析与评价
武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信息系统的经济性分析与评价姓名:***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工商管理指导教师:***20040504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信息系统被广泛的应用在各级各类组织中,信息系统在组织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现在,企业对信息系统的投入越来越:(,但在信息系统的实施中却普遍存在利用率低、开发周期长、效益不高的情况。
造成这种情况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大家对信息系统的经济性不重视,缺乏对信息系统经济效益及时、必要的评价。
这些现实问题引起了本文对信息系统经济。
E:分析与评价的研究。
本文借鉴了中外多方面的研究成果,运用信息科学、经济学、管理学等理论不但对信息系统的经济性评价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研究,还通过分析信息悖论现象对如何提高信息系统经济性进行了研究。
首先,本文从信息系统的概念出发,分析了信息系统的发展状况及未来趋势。
论述了信息系统建设的重要性,提出了信息系统实施建设中的经济性问题,给出了信息系统经济性测度与分析的框架。
基于这一框架,从信息系统成本入手,分析了信息系统成本的组成,论述了信息系统成本的测算方法,剖析了信息系统成本测算的算法模型,对基于实践的信息系统成本测算方法也进行了分析。
然后,从信息系统经济效益的分类、来源及特点出发,本文对信息系统经济效益评价进行了研究,介绍了信息系统经济效益评价的含义、分类和意义,论述了信息系统经济效益的比较评价方法、差额评价法、费用效益评价法、投资评价法等五种评价方法,对其中的费用效益评价法进行了重点分析。
论述了信息系统经济效益评价的常用的价值工程模型、投入产出模型和边际模型。
对信息系统的综合评价问题进行了分析。
文中分析了信息悖论现象,从它入手分析研究了提高信息系统的经济效益、促进信息系统的经济性的方法和途径。
最后,选择了一家公司的信息系统,运用适当的分析方法对其经济性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的案例分析.得出了分析评价结论。
通过实证说明本文中论述的信息系统经济分析与评价的方法,验证了其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及经济效益分析
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及经济效益分析摘要: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快速发展,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在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
我国各项建设中积极使用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带动企业的高速发展。
文中分析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发展情况,探讨系统产生的经济效益,为类似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经济效益我国的经济正在迅速发展,高效率的互联网技术运用到企业的信息管理工作是顺应时代潮流发展的。
社会的不断进步促使人们的需求也随之变得更大。
再加上现在企业的人员信息管理、工作信息管理都需要一个与时俱进、更加高效化的新型信息管理模式,因此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的存在、大量应用是必然的。
1、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情况我们身处信息化时代,信息化为我们带来了很多便利。
对于企业来说,经济效益虽然在不断增加,但信息时代下的人员管理、工作管理等的难度系数在不断增加。
现在的企业信息管理的工作模式日趋复杂化和社会化。
这是由于信息时代下,企业的人员流动量比较大,各种数据的更新更加频繁,各种跨国合作、跨地区合作的信息管理活动更加繁杂。
这就要求我们现在的企业对信息管理系统的要求变得越来越高,企业也越来越重视基于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的各种现代化新型管理模式。
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突破了时间和空间限制的资源共享,都有助于人员管理部门、信息管理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创造出更为和谐共赢的融洽氛围;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也有利于实现信息管理与办公自动化系统进行资源共享,使企业更加适应时代潮流,使工作人员逐步转向高科技化、智能化的工作模式中。
但是在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不少问题。
目前所应用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会出现信息的准确性低、员工查询信息不够便利、企业数据库过大而很难进行信息管理,信息在传输过程中会出现错误输送现象等问题。
基于这些调查,我们就可以明白如果想要利用好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我们就必须对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进行适合于我国本地企业快速发展地创新和改进。
企业信息系统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内容
企业信息系统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内容在当前信息化时代,企业信息系统的建设已成为企业提升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为了评估企业信息系统的经济效益,需要设计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
首先,一个完善的指标体系应包括多个方面的指标,以全面反映企业信息系统的经济效益。
这些指标可以分为直接经济效益指标和间接经济效益指标两大类。
直接经济效益指标包括成本降低、资源利用率提高、生产效率提升等方面,间接经济效益指标则包括市场份额增加、客户满意度提高、员工行为改善等方面。
其次,每个指标都应该能够量化,以便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
量化指标可以通过设定具体的计算公式或者指标值范围来实现。
比如,成本降低可以通过计算企业信息系统所带来的节约成本来评估,市场份额增加可以通过比较企业信息系统实施前后的市场份额来评估。
此外,指标体系的设计需要考虑到各个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权重。
有些指标可能会相互影响,或者某些指标对企业的经济效益更为重要。
因此,在设计指标体系时,需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并给予不同指标相应的权重。
权重可以通过专家评估、经验法则或者数据分析等方式确定。
最后,为了确保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设计过程应该充分调研、借鉴其他企业的经验,并与企业的具体情况相结合。
需要充分了解企业的业务特点、信息系统的应用范围和目标,以便设计出适合企业实际的评价指标体系。
综上所述,一个科学合理的企业信息系统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应该包括直接经济效益指标和间接经济效益指标,并且每个指标都应该能够量化。
此外,需要考虑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权重,并且设计过程应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调研和借鉴。
这样的指标体系可以帮助企业全面了解信息系统的经济效益,为企业的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信息系统效益实现分析
信息系统效益实现分析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在信息技术的投资和应用也日益加大,但我们听到了许多成功的应用案例,也看到过太多失败的应用。
特别是中国企业在进入九十年代后,先后掀起过两次MRP II和ERP的应用高潮,第一次成功者较少,而在近期企业开展的ERP实施过程中,随着企业管理层对信息技术应用认识的提升,在许多企业都取得了成功。
本人从2000年开始参与了一家外资企业的ERP实施工作,可以让我有机会从实际的应用过程中来体会和分析信息系统在企业的应用所带来的效益。
一、信息技术在企业应用发展的每个阶段所产生效益的形式分析上图为企业信息系统应用发展的各个阶段,以下,将简单回顾一下各个发展阶段信息系统给企业所产生的效益。
定货点法的思想在二、三十年代已形成,企业真正开始应用是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计算机在企业的使用。
此时的应用只局限在某个单一的部门,信息技术也只应用于处理某一单一信息(如库存),它所带来的效益是能够及时反映出库存的状况。
但由于库存的数据与库存的进出操作相关联的,在我们不知道生产和销售计划时,怎样的库存量是合理的,我们无法确认,所以此时信息系统在库存部门的应用给企业所带来的效益是有限的。
进入七十年代后MRP系统出现,该系统结合产品的物料清单、生产计划解决了企业原材料、半成品生产的库存需求,由于其未考虑生产能力实现的可能性,在加上生产计划本身的波动,使其产生的结果存在较多的局限性。
后来,系统中增加了对生产能力的评估,形成了闭环MRP系统。
MRP和闭环MRP系统在企业的应用,已将企业的计划、生产和库存部门的业务与需求联系在一起,使这几个部门的信息得到了共享,并实现了信息的相关流动。
MRP在应用过程中提高了生产计划的工作效率,也使我们的库存量更加合理,增加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进入八十年代后,企业信息系统的应用进入制造资源计划(MRP II)阶段。
MRP II主要是通过对企业基础数据(包括静、动态数据)的整理,利用计划、控制、采购、销售、库存等系统的运作,实现资金流与物流的统一。
信息化项目经济效益
信息化项目经济效益一、引言信息化项目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和信息管理技术等手段,对企业的信息管理、业务流程和决策支持进行全面升级和改造的项目。
信息化项目经济效益是指通过实施信息化项目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包括成本降低、效率提高、收入增加等方面的指标。
本文将详细介绍信息化项目经济效益的评估指标、计算方法以及实际案例分析。
二、评估指标1. 成本降低成本降低是信息化项目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信息化项目的实施,企业可以实现人力成本、物料成本、能源成本等方面的降低。
具体的指标包括人员减少比例、物料采购成本降低比例、能源消耗降低比例等。
2. 效率提高效率提高是信息化项目经济效益的核心指标之一。
通过信息化项目的实施,企业可以实现业务流程的优化、工作效率的提高。
具体的指标包括业务处理时间缩短比例、工作效率提高比例、工作质量提升比例等。
3. 收入增加收入增加是信息化项目经济效益的最终目标之一。
通过信息化项目的实施,企业可以实现销售额的提升、市场份额的扩大等方面的收入增加。
具体的指标包括销售额增长比例、市场份额增加比例、客户满意度提升比例等。
三、计算方法1. 成本降低计算方法成本降低计算方法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1)确定信息化项目前的成本基准线,包括人力成本、物料成本、能源成本等;(2)实施信息化项目后,统计相应的成本数据,并与基准线进行对比;(3)计算成本降低比例,公式为:(基准线成本-实施后成本)/ 基准线成本 * 100%。
2. 效率提高计算方法效率提高计算方法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1)确定信息化项目前的业务处理时间、工作效率等指标;(2)实施信息化项目后,统计相应的指标数据,并与项目前进行对比;(3)计算效率提高比例,公式为:(项目前指标-实施后指标)/ 项目前指标 * 100%。
3. 收入增加计算方法收入增加计算方法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1)确定信息化项目前的销售额、市场份额、客户满意度等指标;(2)实施信息化项目后,统计相应的指标数据,并与项目前进行对比;(3)计算收入增加比例,公式为:(实施后指标-项目前指标)/ 项目前指标 * 100%。
信息化经济效应分析
信息化经济效应分析信息,是指该事物运动的状态和状态变化的方式,包括这些状态和方式的外在形式、内在含义和实际效用。
经济信息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与一般信息相比,它是一种特殊的、具体的社会信息,其信息源是来自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
与一般信息相对应,经济信息可分为三类:一是语法经济信息;二是语义经济信息;三是语用经济信息。
在实际中,经济信息与经济系统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经济系统及其整个运动过程都要用信息来加以反映,经济系统的状态和运行的变化也要靠信息来改变和调整。
经济信息应依赖于信息系统这一载体而存在,在信息社会中这种联系将更为紧密。
信息化,就是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和社会活动领域普遍地大量地采用现代信息技术,从而大大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工作效率的过程,也是培育和发展一代全新的高度发展的社会生产力的过程。
信息化的结果,必将极大地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
一、信息化与社会生产力信息化是现代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社会生产力,简称生产力,表明某一社会的人们控制与征服自然的能力。
它是在劳动过程中结合在一起和共同起作用的生产的物质因素(劳动工具与劳动对象)与人的因素(劳动者)的总体的能力,所以社会生产力由三个要素构成,即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对象。
在生产力的结构中,劳动者是主导因素。
但劳动工具在生产力的物的因素中占有最重要的地位,它是人们用来传导自己的活动到劳动对象上去以影响和改变自然物质的形态的物或物的综合体。
劳动工具是最活跃最革命的要素。
无论在任何发展阶段,人类总是不满足于已有的生存状态,因而总是不遗余力地改进原有的劳动工具,创造新的劳动工具,使社会的劳动生产率不断地提高,社会生产力不断获得发展。
一旦社会劳动工具的性质和能力发生了质的变化,就会导致一种新的社会生产力诞生。
因此,不同的劳动工具标志着生产力的不同的发展水平。
而任何劳动工具的制作,都要利用一定的社会资源,所以,劳动者创造新的劳动工具将受到对社会资源的认识、开发和利用能力的制约。
信息化项目经济效益
信息化项目经济效益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信息化项目在企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信息化项目的经济效益是企业决策者关注的重要指标之一。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信息化项目的经济效益,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信息化项目对企业的意义。
一、提高生产效率1.1 自动化流程:信息化项目可以将企业繁琐的流程自动化,减少人工干预,提高生产效率。
1.2 数据分析:信息化项目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帮助企业了解生产情况,及时调整生产计划,提高生产效率。
1.3 协同办公:信息化项目可以实现员工之间的协同办公,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沟通成本。
二、降低成本2.1 节约人力成本:信息化项目可以减少企业对人力资源的需求,降低人力成本。
2.2 节约物料成本:信息化项目可以帮助企业优化供应链管理,降低物料采购成本。
2.3 节约能源成本:信息化项目可以帮助企业节约能源消耗,降低能源成本。
三、提升服务质量3.1 客户关系管理:信息化项目可以帮助企业建立客户数据库,提高客户满意度,提升服务质量。
3.2 售后服务:信息化项目可以提高企业对售后服务的管理效率,提升售后服务质量。
3.3 实时反馈:信息化项目可以实现对客户反馈的实时处理,及时改进产品和服务,提升服务质量。
四、拓展市场份额4.1 数据分析:信息化项目可以帮助企业分析市场需求,制定精准营销策略,拓展市场份额。
4.2 产品创新:信息化项目可以加速产品研发周期,推出更具竞争力的产品,拓展市场份额。
4.3 营销推广:信息化项目可以帮助企业实现精准营销,提高营销效果,拓展市场份额。
五、提升企业竞争力5.1 敏捷决策:信息化项目可以提供实时数据支持,帮助企业管理层做出敏捷决策,提升企业竞争力。
5.2 创新能力:信息化项目可以激发企业员工的创新能力,推动企业不断进步,提升企业竞争力。
5.3 品牌形象:信息化项目可以提升企业的品牌形象,增强市场竞争力,提升企业竞争力。
综上所述,信息化项目的经济效益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系统的经济效益分析【摘要】:本文分析了信息系统经济效益的重要意义,投资所面临的挑战,管理信息系统的成本以及信息系统经济效益的步骤和方法,最后谈了IT“黑洞”的成因。
【关键词】:信息系统,经济效益引言许多企业现在都建立了计算机信息系统,为企业研究市场、做出经营决策提供了各种数据信息。
不少企业的信息系统运行良好,对促进企业发展发挥了很大作用。
但有些企业所开发的信息系统并未得到充分利用,甚至遭到病毒侵害,出现了信息系统不能正常运行的情况。
因此,对信息系统开展经济效益分析,提高信息系统的运行效率已迫在眉睫。
一、分析信息系统经济效益的重要意义经济效益就是要以尽量少的劳动消耗和资源占用取得尽量多的符合社会需要的有用成果。
它的一般概念可用如下公式表示:经济效益=有用成果/(劳动消耗+资源占用)。
信息系统的经济效益就是要以最少的系统操作人员、系统开发维护人员和设备,提供尽可能多的信息服务。
对信息系统进行经济效益分析具有重要意义:1检查分析计算机的利用情况,使计算机设备能被充分利用。
通过检查分析,可以让信息系统正常投入运行,各种设备得以充分利用,尽可能提高信息系统的经济效益。
2分析研究信息系统能否及时、准确地提供企业需要的各种信息。
只有分析了各种情况及原因以后,才能采取有效措施,促使信息系统更好地满足企业不同的信息需求。
3检查分析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是否得到了认真贯彻。
企业在使用信息系统的过程中,一般应建立起组织开发控制、软硬件控制、安全性控制、系统数据备份和恢复控制、输入控制、输出控制等规章制度。
检查分析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能够及时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
4分析信息系统中各岗位的技术操作人员是否能各尽其才,才尽其用。
通过分析,采取有效措施,充分调动信息系统中各岗位人员的积极性,促使他们提高工作效率,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
5通过分析、研究和探讨,开辟信息系统的新用途。
目前,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渗透到了社会各个领域。
因此,通过分析和研究,不断听取相关部门和人员的意见和建议,能够进一步拓展信息系统的应用领域,从而提供更多有用的信息,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二、信息系统投资所面临的挑战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 的飞速发展,促进了社会经济各领域的变革,旧的企业模式已不再适应新的经济环境,改造企业管理手段和实现企业管理信息化已成为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措施。
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在20 世纪50 年代开始应用于企业管理,人们预期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可以促进企业管理规范化,大幅度提高管理效率和企业经济效益。
事实上,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在企业的应用并没有给企业带来预期的经济效益。
有调查显示:80 %~90 %的信息技术投资并未达到预定目标;80 %到位迟或超过预算;40 %以部分失败告终或最终放弃;不足25 %完全符合了企业和技术的目标;只有10 %~20 %满足所有既定工作标准。
从宏观层面上看,各行各业在IT 方面都进行了大量的投资,尤其是一些高技术和竟争比较激烈的行业,但是投资收益并不乐观。
根据美国的一项统计,在20 世纪80 年代,美国企业在IT 应用上投资了1 万亿美元。
尽管投资巨大,但白领人员的生产率(在一定程度上衡量管理效率) 在整个80 年代实质上并没有发生变化。
在1975~1985 年间,蓝领工人数量减少了6 % ,实际产出增长了15 % ,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1 %。
但在同一期间,白领工人数量增长了21 % ,与实际产出增长15 %相比,生产率下降了6 %。
这表明,企业在IT 应用上的巨额投资并没有达到预期目标。
经济学家们称之为“生产率悖论”,而众多的企业则认为他们在IT 应用方面的投资掉进了“黑洞”。
甚至连戴尔这样的跨国公司在花费了2 亿美元巨资和经过两年的努力后,也宣布取消它的ERP 系统。
根调查,我国企业在应用MRP II 系统方面已投资80 亿元人民币,但是应用成功率不到10 % ,达到预期目标的更是寥寥无几。
此外,还有一大批企业组织开发适用于自己的管理信息系统(MIS) ,成功者也是凤毛麟角,开发者称之为MIS“泥潭”。
一般而言,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可以提高企业的绩效。
但是,企业对信息技术投资的不断增加,并没有为企业带来预期的收益,形成所谓的信息技术投入悖论:信息技术的投入没有根本提高企业的生产率;信息技术的投入没有达到企业预期的效益;信息技术的投入没有大幅度提高个人及部门的业绩。
构造一个企业的信息系统不仅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而且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用几年的时间去开发建设。
企业管理层面对的问题是:建设完成所需要的信息系统的成本是多少? 这种投资有收益吗? 如果有,收益又为多少? 企业面临着如何确定信息系统价值的挑战。
三、管理信息系统的成本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开发、维护呈现周期性特点,为了保证系统的功能,必须保证其开发、运行、维护费用,以促进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持续运转。
一般而言,管理信息系统的成本由下列四项构成。
(一)硬件成本硬件成本是指购置计算机系统(包括服务器、通信设备、终端设备等)的一次性购置费用或租赁费用。
这些设备按固定资产形式管理,以折旧的方式摊入成本。
这种分摊以各应用部门对硬件资源占用的情况进行分配,它包括对主机外部存贮器、通信设施和线路的占用,以及对终端和其他外部设备的占用等。
设备折旧的期限按照计算机的估计寿命来确定。
在具体计算管理信息系统硬件成本时,可利用结构化方法完成系统硬件成本的测算,根据系统不同阶段、不同部门对硬件功能的要求,分别测算系统各不同部分硬件成本,再采用自下而上,逐级汇总,得到系统硬件总成本。
(二)软件成本软件成本包括外购软件和自行开发软件所需的费用。
国外一些企业的财务管理中把管理信息系统软件成本列入“无形资产”一类,与有形资产的效用与处理方法相似。
我国一些单位直接将开发或购买软件时花费的资金作为软件成本的依据。
在具体计算系统软件成本时,可采用代码行技术L =(a + 4 m + b)/6计算出整个系统所需的工作量,利用模型方法E = 5. 2 ×( KLOC)的0. 91次方完成系统软件成本的核算。
(三)维护与维修成本这种工作的成本可根据经验作一般的预算估计。
对用户而言,类似于预提成本。
理论上也可按一定时期的实际发生额来核算, 但这会造成成本较大的波动, 不利于系统开发者和用户双方的控制与管理。
在具体核算信息系统维护与维修成本时,可根据企业财务报表内容,测算出企业信息系统维护与维修成本。
(四)运行成本管理信息系统在交付用户后, 管理信息系统操作、运行及人员费用。
这部分费用主要有系统运行中发生的各项易耗品的损耗,如打印纸、墨粉等及人员的管理费用。
信息系统运行成本是保证整个信息系统正常运行不可或缺的, 在具体计算这部分成本时,也可借鉴企业财务报表内容完成信息系统运行成本的计算。
目前,随着信息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管理信息系统的总成本趋势是系统硬件成本所占比重逐步下降,软件成本及服务成本的比重逐步上升。
四、分析信息系统经济效益的步骤和方法对信息系统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既可以对企业的整个信息系统进行全面分析,也可对其中某个子系统进行局部分析,还可以分析某项信息的经济效益,甚至就信息系统的某个方面进行专题分析。
(一)分析信息系统经济效益的步骤分析步骤要根据分析的目的、要求及规模大小而定。
一般来说,信息系统经济效益分析可分成三个阶段进行:1准备阶段。
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有:○1明确信息系统经济效益分析的目的、范围,制定分析计划;○2组织人员学习有关知识;○3收集资料,力求分析资料详尽具体;○4审核资料,保证资料正确适用。
2分析阶段。
这一阶段要根据各项考核指标进行计算和分析。
其主要工作有:○1运用各种方法,进行初步评价;○2分析主次轻重,找出主要矛盾;○3针对薄弱环节,提出改进建议。
3总结阶段。
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有:○1对照规程、标准,做出全面评价;○2整理工作底稿,编写分析报告;○3总结经验教训,呈报分析报告。
(二)分析信息系统经济效益的方法凡有利于信息系统经济效益分析的传统经济效益分析方法都可以采用。
根据信息系统的特点,还可以采用以下的方法:1检查系统日志法。
信息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会自动在计算机硬盘上形成各种运行的日志文件,如计算机的开工时间,操作人员进行过哪些操作,使用者通过计算机浏览过哪些网站等。
这些日志文件对分析十分有用,分析人员要认真调阅研究。
2实地观察法。
对于信息系统的操作人员是如何工作的、计算机是如何运作的、数据信息是如何输入的等问题,分析人员只有到现场去实地观察、才能了解到真实情况,并根据所掌握的第一手资料进行分析,进而才有可能查找出真正的原因。
五、IT“黑洞”的成因分析毫无疑问,IT 应用提高业务处理效率的潜能是存在的,但问题是如何才能释放这种潜能。
这需要我们分析IT 应用失败的主要原因。
企业信息化的实质是实现业务与管理的精细化。
首先,信息化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业务管理的优化、运营效率的提升以及竞争力的提升,而不是为了技术而使用技术。
其次,信息化的对象是业务运营与管理控制。
因此,信息技术只是信息化的手段、载体和实现形式,其真正目的还是实现企业的业务经营与管理目标。
如果业务管理基础薄弱,再先进的IT 系统也没有用武之地。
由于业务流程不清,管理架构不明,企业在实施IT 应用系统时肯定会遇到许多障碍,从而导致系统实施陷入旷日持久的拖延状态。
因为这些是IT 应用系统的基础,无法回避或绕开;而让系统实施人员来解决业务流程与管理体系优化的问题,是不现实的。
所以,不以业务和管理为本,单纯由信息技术部门驱动信息技术项目,或者业务部门参与不足、领导支持不到位,是IT“黑洞”形成的根本原因。
同样,如果没有业务和管理的优化,即使运用再先进的IT 系统都会导致效果不佳。
实践表明, IT应用没有释放其潜能的重要原因就是企业在应用信息技术时,总是沿用旧的或业已存在的方式做事,而不是注重工作应该怎样做;没有根据IT 带来的新变化重组业务流程,然后考虑应用IT 手段来辅助实现它。
办公自化系统的应用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应用办公自动化信息系统梦想“无纸化办公”,其结果导致更多的纸张被使用。
不管报告是否有价值,报告愈来愈多,格式愈来愈漂亮。
人们不惜花数天时间去写报告并绘有精美的图表等以期待高一级管理层对自己工作的认可或批准。
因为在办公自动化软件上修改文字和图表实在太容易,以致人们一遍又一遍地进行修改完善,以期得到管理层的欣赏。
其根本问题就在于处理办公事务的流程和方式没有改变。
在应用IT 为顾客提供服务方面,也经常存在一些问题。
运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直接模拟手工业务处理方式和处理流程,将会对很多不合理或无效的工作(也许手工业务处理方式下必须存在) 进行计算机自动处理,由于人们必须按照计算机的要求工作而不是按照顾客的要求办事,从而有可能导致工作效率不如手工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