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上册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软体动物》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软体动物》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 开展课外活动:组织学生参加软体动物知识竞赛、科普讲座等课外活动,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 撰写科普文章:鼓励学生撰写关于软体动物的科普文章,发表在学校报纸或班级博客上,分享学习成果。
- 制作PPT: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制作关于软体动物的PPT,进行班级分享,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信息技术能力。
七、教学反思与改进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软体动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以及它们与环境的关系。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教师可以结合实物、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通过观察、讨论、实验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发现软体动物的特征,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科学探究、生命观念和科学思维。通过观察和分析软体动物的特征,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提高他们的问题发现和解决能力;通过了解软体动物的生活习性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观念,增强他们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通过分析软体动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提高他们的观察分析和逻辑推理能力。
- 实验室设备:配备必要的实验器材,如显微镜、解剖工具等,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
五、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软体动物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软体动物是什么吗?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展示一些关于软体动物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软体动物的魅力或特点。
简短介绍软体动物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 软体动物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软体动物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原理。
过程:
讲解软体动物的定义,包括其主要组成元素或结构。

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生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优秀教学案例

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生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优秀教学案例
1.能够正确识别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如软体动物的身体柔软,具有外套膜,节肢动物的身体分节,具有外骨骼等。
2.能够理解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在生物进化中的地位,了解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对生活中的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进行分类,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以生动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身边有哪些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吗?它们又有哪些特征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
2.利用多媒体展示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它们的形态特点,如:“请大家观察这些图片,找出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特征。”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有趣的情境,如引入当地特色美食中的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如章鱼小丸子、炒虾仁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图片、视频,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帮助他们形象地理解知识。
3.结合实物模型,让学生直观地观察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特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学生积极参与回答,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如:“软体动物的特征是身体柔软,有外套膜;节肢动物的特征是身体分节,有外骨骼。它们在进化中的地位,软体动物较早出现在地球上,节肢动物则分化出了昆虫等众多类群。”
(三)学生小组讨论
1Hale Waihona Puke 教师提出探究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如:“请大家分组讨论,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它们与人类的关系如何?”
4.反思与评价提高学生自我认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与评价,让学生总结自己的优点和不足,给出建设性的意见。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形成自我认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自我反思能力。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5单元第1章第3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5单元第1章第3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5单元第1章第3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第一篇:八年级生物上册第5单元第1章第3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了解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2.知道软体动物的基本结构特点和主要特征。

二、重点难点重点:1.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2.软体动物和人类的关系。

难点: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三、教学准备河蚌的浸制标本、各种软体动物的图片、自制课件四、引入新课教师猜谜:“没有手,没有脚,背着房子到处走,有谁把它碰一碰,赶紧缩到房里头。

”请同学们猜一下这是什么动物?对,是蜗牛。

那同学们知不知道蜗牛属于哪种动物啊?对,那我们今天就来了解一下软体动物。

学生回答:蜗牛、软体动物。

趣味情景引入,设疑诱思,激发学生的兴趣。

五、探究新知一、认识常见的软体动物利用多媒体展示蜗牛、河蚌、石鳖、乌贼等几种常见软体动物的图片,并让学生进行识别,让学生想一想,这几种动物的形态、结构是否一样?教师进一步指出:这些动物尽管在形态、结构上存在着很大差异,但是它们都属于软体动物。

下面我们通过软体动物的代表——河蚌来了解软体动物的特点。

二、观察河蚌的内部结构取出河蚌的浸制标本,组织学生观察。

教师提出问题:1.贝壳的作用是什么?2.你所观察的动物是靠什么结构运动的?3.你所观察的动物是靠什么结构呼吸的?4.它是如何获取食物的?教师总结:(1)河蚌外面有两片大小相近的石灰质贝壳,因而称为双壳类。

壳内柔软的身体表面包裹着外套膜,贝壳是由外套膜分泌的物质形成的。

(2)靠足缓慢运动。

(3)用鳃呼吸。

(4)在吸入和排出水的过程中摄取食物。

三、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通过观察图片和实物标本,引导学生总结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

观看图片,注意观察几种动物的形态、结构。

学生分组观察河蚌标本,边观察边记录。

小组派代表总结观察结果。

学生讨论总结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提高学生的观察、总结能力。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篇一: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第1课时教学目的:1.科学知识方面(1)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知道软体动物的基本结构特点。

(2)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知道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2.能力方面通过对当地常用的软体动物的观测,并使学生学会观测软体动物的基本方法,培育学生的动手操作方式和观测的能力。

3.思想情感方面(1)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满怀激情爱科学,勇于探索学科学,求真务实做科学的精神。

(2)通过对课外读物的写作,并使学生晓得我国就是世界上最早展开人工育珠的国家,进一步增强其民族自豪感,唤起其努力学习科学的自信心和努力学习科学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

重点难点1.软体动物和人类的关系是本课重点。

因为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有的有益,要加以保护和发展;有的有害,要加以控制,这个道理必须让学生明白。

2.确认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就是本课难点。

因为本章没软体动物的特征,但是上回去本节课又必须使学生晓得哪些动物属软体动物,它们属软体动物的依据就是什么。

教具准备工作河蚌的外形和结构挂图,蜗牛和乌贼的挂图;河蚌的浸制标本,饲养在水族箱中的河蚌。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1.教学过程设计思路:创建情境→提出问题→导出课题→观察实物,识别某种软体动物的结构→讨论,归纳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比较几种软体动物,分析。

归纳共同特征2.教学过程说明:1213板书设计第二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一、常用的软体动物河蚌:身体柔软,有外套膜,两片贝壳蜗牛:身体柔软,有外套膜,一片外壳乌贼:身体柔软,有外套膜,一片内壳二、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是:坚硬的身体表面存有外套膜,大多具备贝壳;运动器官就是肢。

三、与人类的关系有益:食用、药用、工艺品堂堂清1、下列软体动物中,贝壳为螺旋形的是(b)a河蚌b蜗牛c乌贼d扇贝2、河蚌适于水中生活,其运动器官是(c)a鳃b贝壳c斧足d腹足3、软体动物用肢缓慢运动,在排出和排泄水的过程中摄食,并确定未消化的残渣,同时利用鳃展开体温4、完成课后练习题课后反思14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第2课时教学目的:1.科学知识方面(1)理解蝗虫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理解蝗虫的发育(不完全变态和世代的概念)。

5.1.3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5.1.3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 博物馆资源:推荐学生参观当地的自然历史博物馆,观察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实物标本,加深对它们的认知。
- 科学实验套件:推荐学生使用生物实验套件,进行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观察和实验,如制作软体动物的外套膜模型,观察节肢动物的外骨骼结构等。
2. 拓展建议:
- 开展家庭探究项目:鼓励学生在家中进行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观察和探究,如寻找家中的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记录它们的生活习性,拍摄照片或录制视频,回来与同学分享。
2. 思考能力:通过分析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特征,学生能够理解它们在生物分类中的位置,提高学生的思考和理解能力。
3. 表达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报告,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提高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4. 探究能力: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生能够发现并总结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提高学生的探究和总结能力。
- 制作手工艺品:鼓励学生利用废旧材料制作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手工艺品,如用纸张制作软体动物的贝壳模型,用塑料瓶制作节肢动物的外骨骼模型等,通过动手制作加深对这两种动物类群的认识。
- 观察自然环境:鼓励学生到户外自然环境中去观察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如公园、河边、海滩等,记录它们的生活环境和习性,回来与同学交流。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学生在七年级上册已经学习了动物的特征,对动物的分类有了一定的了解。本节课将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对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认识,巩固和扩展动物分类的知识。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聚焦于生物学科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表达能力和探究能力。具体包括:
1. 观察能力:通过观察模型、图片等,学生能够识别并描述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7.1.3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教案 2023-2024学年鲁科版(五四学制)八年级上册

7.1.3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教案 2023-2024学年鲁科版(五四学制)八年级上册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学设计复备人:复备时间:学科生物设计者单位年级八年级来源鲁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一章第三节课时1【课程标准】2022版13页1.说明生物的不同分类等级及其相互关系,初步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

2.对于给定的一组生物,尝试根据一定的特征对其进行分类。

3.分析不同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关注外来物种入侵对生态安全的影响,认同保护生物资源的重要性。

【学习目标】概述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通过观察学习,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步确立生物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增强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德育融合点】关注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生存的意义【评价任务设计】1、通过多媒体、课本的观察,来了解软体、节肢动物的结构、功能。

2通过分析结构功能的对应关系,认同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这一生物学观点。

【主问题设计】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软体动物一、情景导入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看到用贝壳组成的装饰品,长有这些贝壳的动物长什么样子?它们属于什么动物?二、个体自学软体动物视频播放蛏的内部结构示意图,让学生分别说出各部分的结构与功能,并回答教材第14页“观察与思考”讨论题。

三、同伴助学组织学生小组自行解决问题。

1.贝壳作用?2.观察到的动物是靠什么运动的?又是靠什么结构呼吸的?【主问题处理过程】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求知欲。

【成果与评价】3.试着想一想,它是如何让获取食物的?4.同学们还知道哪些软体动物?(举例说明)引导学生总结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柔软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

(二)节肢动物一、个体自学师出示一组节肢动物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属于哪一类动物?从而引入本节课要学习的第二部分内容-——节肢动物。

图片出示蝗虫的结构图,组织学生观察思考以下问题:1蝗虫的躯体分为哪几部分?2蝗虫的足,翅,触角各有何特点?这对蝗虫的生活有何意义?3推测蝗虫气门的作用?4体表坚硬对于蝗虫有什么意义?二、教师导学引导学生概述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思考除昆虫外,节肢动物还有哪些?思考节肢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四篇】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四篇】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四篇】软体动物是无脊椎动物软体动物门动物,是除节肢动物外最大的类群,约10万种。

体制的差异很大,但有共同的特征∶体柔软而不分节,一般分头、足(有的头退化或消失,足肌肉质)和内脏、外套膜(由背侧的内脏团、外套膜及外套腔组成)两部分。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四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第1篇: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材分析《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一节内容主要包括“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两部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为进一步学习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等一系列知识做好铺垫;通过分组观察蝗虫的外部形态结构,提高观察、判断、推理及科学实验能力。

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举例说明什么是软体动物,概述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2)观察蝗虫的外部形态,概述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3)了解软体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分析,养成良好的自学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2)通过分组实验观察蝗虫的外部形态,提高观察、判断、推理及科学实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我们周围的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知道动物是丰富多彩的,培养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2、教学难点:通过观察蝗虫的外部形态结构,概述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时间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寓言故事“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动画视频,并提出问题:鹬蚌相争的寓言故事大家都知道,那么故事中的蚌是什么动物?它有什么特征?与人类的关系怎样?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就会了解这方面的知识。

下面我们先一起学习软体动物。

推进新课学习目标一:软体动物1、常见软体动物的观察按照学生的分组给学生分发河蚌,让学生带着问题去仔细观察河蚌贝壳的形状、花纹和年轮,柔软的身体,运动器官——足,内脏团和呼吸器官——鳃,还有外套一般的肉质膜。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识别和描述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能够比较和contrast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不同之处。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学生能够了解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

学生能够使用适当的工具和技能来收集和分析有关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信息。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并尊重和保护动物。

学生能够培养对自然环境和生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节:软体动物的特征和例子介绍软体动物的基本特征,如身体柔软、无骨骼、有外套膜等。

展示和讨论软体动物的例子,如蜗牛、蛞蝓、章鱼等。

2. 第二节:节肢动物的特征和例子介绍节肢动物的基本特征,如身体分节、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等。

展示和讨论节肢动物的例子,如昆虫、蜘蛛、甲壳类动物等。

三、教学资源:1. 图片和实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图片和实物标本。

2. 视频或动画:关于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的视频或动画。

3. 实验材料:如显微镜、放大镜、解剖工具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图片或实物,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课堂讲解:介绍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和例子,进行比较和对比。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不同之处,并展示他们的发现。

4. 实验观察:学生使用显微镜或放大镜观察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实物标本,记录他们的观察结果。

5. 总结与评价: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和不同之处,并进行评价。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实验观察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了解了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和不同之处。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深入了解这些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

在教学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挑战,如学生的观察和实验技能的培养,以及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和保护意识的培养。

教师需要不断反思和调整教学方法,以确保学生能够获得全面而深入的学习体验。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教案: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一、教学目标:1.了解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2.掌握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生活习性和适应环境的特点;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类和归纳能力。

二、教学内容:1.什么是软体动物(1)软体动物的特征;(2)软体动物的分类。

2.软体动物的生活习性和适应环境(1)软体动物的生活方式;(2)软体动物的适应环境。

3.什么是节肢动物(1)节肢动物的特征;(2)节肢动物的分类。

4.节肢动物的生活习性和适应环境(1)节肢动物的生活方式;(2)节肢动物的适应环境。

三、教学过程:1.引入课题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动物,询问学生是否注意到了一些“软的”和“长腿的”动物。

2.软体动物的特征和分类(1)介绍软体动物的基本特征,如没有骨骼、柔软的身体等;(2)介绍软体动物的常见分类,如腹足类、头足类等。

3.软体动物的生活习性和适应环境(1)引导学生观察、描述软体动物的生活方式,如腹足类通过足以爬行、头足类通过喷射水柱逃避捕食;(2)让学生分析软体动物的适应环境,如水中的腹足类适应水生生活。

4.节肢动物的特征和分类(1)介绍节肢动物的基本特征,如外骨骼、分段的身体等;(2)介绍节肢动物的常见分类,如昆虫、甲壳类动物等。

5.节肢动物的生活习性和适应环境(1)引导学生观察、描述节肢动物的生活方式,如昆虫的飞行、甲壳类动物的摄食;(2)让学生分析节肢动物的适应环境,如昆虫适应陆地生活。

6.总结归纳让学生总结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特征、分类、生活习性和适应环境。

四、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回答问题的能力来评价他们对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理解程度。

五、教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描述、分类和归纳,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但需要注意的是,课堂时间有限,需要抓住重点和难点,并适当进行知识的拓展和延伸。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新版新人教版(含教学反思)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新版新人教版(含教学反思)

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学目的:1、软体动物的基本结构特点。2 、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知道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3、通过对当地常见的软体动物的观察,使学生学会观察软体动物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和观察的能力。教学重点:1. 软体动物和人类的关系是本课重点。因为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有的有益,要加以保护和发展;有的有害,要加以控制,这个道理必须让学生明白。教学难点:1、确定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是本课难点。因为本章没有软体动物的特征,但是上完本节课又必须让学生知道哪些动物属于软体动物,它们属于软体动物的依据是什么。教法:观察阅读课时安排:1 课时教具:蜗牛模型蝗虫模型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没有手,没有脚,背着房子到处走,有谁把它碰一碰,赶紧缩到房里头”请同学猜一下这是什么动物?二、探究新知软体动物缢蛏1、观察与思考:观察缢蛏的内部结构教师:观察缢蛏的内部结构思考:贝壳的作用是什么?靠什么结构运动?靠什么结构呼吸?缢蛏如何获取食物?(1)缢蛏外面有两片大小相近的石灰质贝壳,因而称为双壳类。壳内柔软身体表面包裹着外套膜,贝壳是外套膜的分泌物形成的。(2)靠足缓慢运动。(3)用鳃呼吸。(4)在吸水和排水过程中摄取食物。2、常见的其他软体动物石鳖、蜗牛、乌贼3、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是: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4、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1)水产养殖:贝类富含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低脂肪(2)药用:鲍的壳( 石决明 ) 、乌贼的壳(海螵鞘)、珍珠粉(3)螺壳和珍珠是很好的装饰品。(4)有些软体动物也对人类有一定危害:钉螺5、观察与思考观察蝗虫、七星瓢虫、蜘蛛、虾的图片或标本,比较它们的形态结构特征,完成表格6、昆虫蝗虫、七星瓢虫等动物的形态结构相似,他们都属于昆虫。昆虫是节肢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1)蝗虫的形态结构身体分为头部、胸部和腹部。(2)蝗虫的呼吸体表有气门,每个气门都向内连通着气管,气门是气体出入蝗虫身体的门户,气管是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构。(3)外骨骼蝗虫身体外表面包围着坚韧的外骨骼。外骨骼对昆虫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还能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7 、昆虫的基本特征有一对触角,三对足,两对翅膀,等等8 、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9 、节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1)虾、蟹提供了动物蛋白。(2)蜜蜂等昆虫为地球上几十万种开花植物传播花粉(3)蝎、蜈蚣、蝉蜕等可以入药,治疗疾病。板书:1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2 它们与人类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作业:1 软体动物的贝壳和昆虫的外骨骼对动物的生存意义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2 节肢动物有什么特征?教学反思: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要切实抓好生物概念、生物规律等基础知识的教学,在具体教学中, 要搞清生物要领的形成过程,讲清生物概念的定义、含义及特性等,有时要通过举例、作图等手段让学生加深对抽象生物要领的理解。对生物规律的讲解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概括、抽象、推理、归纳等思维活动得出结论,同时要讲清生物规律的适用条件和范围及生物规律中各生物量之间的关系,。

人教版八上生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

人教版八上生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

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一、教学目标1.概述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明双壳类动物和昆虫的结构特征与功能相适应。

3.概述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4.认同应辩证地认识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与人类的益害关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概述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教学难点举例说明双壳类动物和昆虫的结构特征与功能相适应。

三、教学设计思路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是动物界种类最多的两大类群。

这两大类群中的许多动物是学生比较熟悉的。

初中学生的形象思维较强,所以在教学中要充分地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尽可能地组织学生动手实验,同时采取问题引导、表格归纳等方式,使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由具体动物的特征逐步归纳总结出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通过比较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说明节肢动物的结构更为复杂。

此外,运用讨论、资料分析等多种手段和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辩证地看待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有关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图片、视频资料,常见的双壳类动物(如河蚌、扇贝、文蛤、缢蛏等),解剖的实验器材,节肢动物(蝗虫、七星瓢虫、蜘蛛、蜈蚣、虾等)的标本,搜集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与人类生活相关的实例资料等。

2.学生准备搜集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实例(如有条件,还可调查市场中软体动物的种类,并准备1至2种熟悉的种类用于交流。

)五、教学过程以下问题。

1,蝗虫的身体分为几部分?2.与软体动物相比,蝗虫的运动器官是什么?它的运动方式与蝗虫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 3.与软体动物的贝壳相比,蝗虫的外骨骼有什么功能?这又与它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提问:昆虫的外骨骼尽管对昆虫有重要的意义,但同时也限制了昆虫的生长。

昆虫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呢?展示蝉的蜕皮过程(图片或视频,还可以到药店找一些蝉蜕)。

请饲养过家蚕的同学介绍家蚕蜕皮的情况和蜕皮后身体的变化。

5.1.3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学设计八年级生物上册(人教版)

5.1.3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学设计八年级生物上册(人教版)
4.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生命奥秘的欲望。
2.增强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提高环保意识和生态文明素养。
3.通过学习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生活习性,培养学生关爱动物、尊科学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经过前一阶段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学基础,对生物的分类、特征和生态环境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他们对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学习表现出较高的兴趣。然而,由于这两类动物种类繁多、形态各异,学生在具体分类和特征把握上可能存在一定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关注以下几点:
5.1.3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学设计八年级生物上册(人教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掌握其分类、生活习性及适应环境的特点。
2.学会观察和分析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形态结构,提高生物观察和比较能力。
3.通过学习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代表物种,培养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3.完成课后练习题,针对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自我检测,查漏补缺。
4.思考以下问题并撰写心得体会:
a.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在形态结构上有何异同?
b.这两类动物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和价值?
c.你认为如何保护生物多样性,关爱动物?
5.鼓励同学们利用网络、书籍等资源,了解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更多知识,拓宽知识面。
2.学生在小组内观察、讨论实物或图片,找出这两类动物的特征,并做好记录。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给予指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四)课堂练习

第三节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第三节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学目标:1.记住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2.能举例说明软体动物、节肢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认同生物的形态结构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具有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说出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难点:1.节肢动物的基本特征。

2.软体动物与节肢动物的形态结构与环境相适应的特点。

教学方法:示范引导法教学课时:1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

二、问题引导探究新知(一)软体动物1.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分组实验——观察缢蛏的结构。

结合书上第12页图片,观察缢蛏的内部结构。

明确双壳类动物的结构及其功能。

提出问题:(1)贝壳的作用是什么?是如何形成的?(2)缢蛏靠什么结构运动?(3)缢蛏靠什么结构呼吸?(4)缢蛏如何获取食物?2.在观察双壳类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进一步观察教材第13页图515。

提出问题:(1)石鳖贝壳是什么形状?它靠什么运动?(2)蜗牛生活在什么环境中?贝壳是什么形状的?它靠什么运动?(3)乌贼生活在什么环境中?贝壳有什么特点?它是如何运动的?3.指导学生比较三种动物的相同点。

总结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柔软的身体表面有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一、软体动物1.实验:观察缢蛏的内部结构2.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3.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有益:养殖业——食用、药用、工艺品有害:疾病传播二、节肢动物1.昆虫的主要特征:有一对触角、三对足,一般有两对翅2.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3.节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有益:食用、传粉、药用、科研、仿生有害:传播疾病教学反思:本节课无论是从知识的难度上还是内容的量上,相对来说比较大。

对于节肢动物的特征,教材的意图是将昆虫的特点融入节肢动物中,而在教学中采取了从节肢动物引出昆虫的特征的策略,然后又回归到节肢动物。

同时在教学中有效地利用了小组的合作和交流,学生们的积极性非常高,讨论激烈,表述到位,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5.1.3《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学设计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5.1.3《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学设计
(3)了解节肢动物的身体结构特点,如身体分节、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等;
(4)掌握节肢动物的分类,如昆虫、蜘蛛、蜈蚣、虾等;
(5)了解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生活习性,如生活环境、食物来源等;
(6)了解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如食用、药用、观赏等。
2.技能方面:通过观察、实践、合作交流等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以下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践、小组讨论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评价生物现象的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和归纳的方法,发现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3.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交流,提高表达、沟通、协作的能力;
4.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激发探究欲望,培养科学思维。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和尊重,激发对自然界的热爱;
(2)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五)总结归纳
1.教学活动设计: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特征、分类、生活习性等;
(2)强调重点、难点知识,提醒学生注意区分;
(3)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进行复习。
2.教学目的:
(1)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2)比较教学法:通过比较不同类群动物的特征,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3)合作交流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
(4)探究教学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情感态度方面: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
(1)对生物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2)提出问题:“这些动物有什么共同之处?它们分别属于哪个类群?今天我们将学习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相关知识。”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学设计:5.1.3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节肢动物)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学设计:5.1.3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节肢动物)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对生物学的学习已有一定的基础,掌握了生物的基本分类、生物的特征等知识,具备一定的观察、实验能力。在此基础上,学生对节肢动物的学习将面临以下挑战:
1.对节肢动物的身体结构、生长发育等特征的理解需要更深入的观察和分析。
2.节肢动物的分类较为复杂,学生需要通过具体实例、比较等方法,掌握各类群的主要特点。
3.学生在情感态度方面,可能对节肢动物存在恐惧、排斥等心理,需要引导他们克服心理障碍,培养关爱生命的价值观。
针对以上学情,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思考、探究,帮助他们建立知识体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对节肢动物的兴趣,培养他们尊重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选取部分学生答案进行展示和点评,纠正错误,巩固知识点。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分类、生长发育过程及适应环境的特点。
2.强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爱生命、尊重自然。
3.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关注节肢动物的相关知识,培养他们积极探索、自主学习的精神。
-举例说明:介绍节肢动物在农业、医学、环保等方面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到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的重要性。
4.拓展课外活动,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界中的节肢动物,培养他们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课外实践:组织学生开展野外观察、采集等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节肢动物的认识。
5.注重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设计难易程度不同的教学内容,使全体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第三节节肢动物教案

第三节节肢动物教案

第三节节肢动物教案第一篇:第三节节肢动物教案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第2课时教学目的: 1.知识方面(1)理解蝗虫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2)掌握昆虫的主要特征。

(3)掌握节肢动物的基本特征。

2.能力方面通过观察蝗虫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的小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思想情感方面(1)通过蝗虫的外部形态与生活习性相适应的特点,培养学生树立生物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相统一和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基本观点。

教学难点重点1.蝗虫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是本课的重点。

2.蝗虫的发育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3.昆虫的主要特征也是本课的重点。

4.节肢动物的基本特征教学过程导入:以旧换新,复习软体动物导入。

教师:多媒体展示不同节肢动物的图片让学生初步认识节肢动物,节肢动物是生物圈中最大的动物类群。

一、昆虫蝗虫、七星瓢虫等动物的形态结构相似,他们都属于昆虫。

昆虫是节肢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

1、蝗虫(1)蝗虫的形态结构:身体分为头部、胸部和腹部。

①头部负责感觉和摄食,感觉器官有一对触角,触角分节,有触觉和嗅觉的作用;三个单眼(仅能感光)和一对复眼。

有咀嚼式的口器,用于摄食。

②胸部是运动中心,有三对分的足,尤其是后足发达,善于跳跃;有两对翅膀,适于飞行。

③腹部集中容纳内脏器官。

另外,在蝗虫的腹部第一节的两侧,有一对半月形的薄膜,是蝗虫的听觉器官;腹部的末端有生殖器官。

(2)蝗虫的呼吸体表有气门,每个气门都向内连通着气管,气门是气体出入蝗虫身体的门户,气管是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构。

胸部有两对气门,腹部有8对气门,前4对吸气,后6对呼气,气体由前向后流动。

(3)外骨骼蝗虫身体外表面包围着坚韧的外骨骼。

外骨骼对昆虫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还能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

但外骨骼不随身体的增长而增长,当外骨骼限制昆虫的生长发育时,昆虫就会蜕去原来的外骨骼,这种现象叫做蜕皮。

昆虫需要定期的蜕皮,而且昆虫一生中蜕皮的次数是固定的,通常发育成成虫后就不再蜕皮了。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学设计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学设计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学设计《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学设计(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概述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明软体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1.通过对缢蛏的解剖观察实验,提高实验操作技能、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2.通过归纳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提高分析思维能力及归纳概括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分析缢蛏形态结构与生活环境之间的关系,逐步树立“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2.通过我国是世界水产养殖业大国,水产养殖业总量名列世界第一内容的学习,增强民族自豪感。

3.通过学习,更加关注我们周围丰富多彩的软体动物,趋利避害,更好地生活。

二、教学重点1.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2.软体动物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四、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问题推进式教学、讨论式五、课型与课时:新授课第1学时六、教学准备准备相关图片制作PPT,视频资源,常见的软体动物(缢蛏、鱿鱼等),解剖的实验器材,实验报告。

八、板书设计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第1课时)一、代表动物:缢蛏(双壳类)二、其他软体动物:蜗牛、鱿鱼三、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四、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有利有害。

附表:观察缢蛏的实验报告班级组别实验日期一、实验目的:通过学生的亲身观察,使其对缢蛏(双壳类)的内部结构有所了解,并对缢蛏的形态结构与其生活环境的关系进行讨论。

在观察时,学生遵循已经养成的观察顺序和观察习惯,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二、材料与用具:缢蛏、解剖剪、解剖盘、镊子、放大镜、培养皿等;三、方法与步棸:1. 缢蛏的解剖方法:在缢蛏腹面靠前端(足)一侧,用剪刀将两壳间的外套膜轻轻剪开,对照教材12页图和实验报告由外到内,由前到后观察辨认各结构名称:2. 小组思考讨论:(1)缢蛏的贝壳和外套膜的作用是什么?(2)缢蛏靠什么结构运动?(3)缢蛏靠什么结构呼吸?(4)缢蛏如何获取食物?(5)缢蛏的出、入水管是如何形成的?。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了解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基本概念。

2. 掌握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内容:1. 介绍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定义。

2. 讲解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2. 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和实物,分析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特征。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概念的理解。

2. 评估学生对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特征的掌握情况。

第二章:软体动物的特征教学目标:1. 了解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2. 掌握软体动物的分类和代表物种。

教学内容:1. 讲解软体动物的特征。

2. 介绍软体动物的分类和代表物种。

教学活动:1. 学生通过观察实物和图片,分析软体动物的特征。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了解软体动物的分类和代表物种。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软体动物特征的理解。

2. 评估学生对软体动物分类和代表物种的掌握情况。

第三章:节肢动物的特征教学目标:1. 了解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2. 掌握节肢动物的分类和代表物种。

教学内容:1. 讲解节肢动物的特征。

2. 介绍节肢动物的分类和代表物种。

教学活动:1. 学生通过观察实物和图片,分析节肢动物的特征。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了解节肢动物的分类和代表物种。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节肢动物特征的理解。

2. 评估学生对节肢动物分类和代表物种的掌握情况。

第四章: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生态习性教学目标:1. 了解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生态习性。

2. 掌握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在不同环境中的适应方式。

教学内容:1. 讲解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生态习性。

2. 介绍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在不同环境中的适应方式。

教学活动:1. 学生通过观察实物和图片,了解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生态习性。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在不同环境中的适应方式。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生态习性的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学设计(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概述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明软体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对缢蛏的解剖观察实验,提高实验操作技能、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2.通过归纳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提高分析思维能力及归纳概括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分析缢蛏形态结构与生活环境之间的关系,逐步树立“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2.通过我国是世界水产养殖业大国,水产养殖业总量名列世界第一内容的学习,增强民族自豪感。

3.通过学习,更加关注我们周围丰富多彩的软体动物,趋利避害,更好地生活。

二、教学重点
1.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2.软体动物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
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四、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问题推进式教学、讨论式
五、课型与课时:
新授课第1学时
六、教学准备
准备相关图片制作PPT,视频资源,常见的软体动物(缢蛏、鱿鱼等),解剖的实验器材,实验报告。

八、板书设计
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第1课时)
一、代表动物:缢蛏(双壳类)
二、其他软体动物:
蜗牛、鱿鱼
三、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四、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有利有害。

附表:
观察缢蛏的实验报告
班级组别实验日期
一、实验目的:
通过学生的亲身观察,使其对缢蛏(双壳类)的内部结构有所了解,并对缢蛏的形态结构与其生活环境的关系进行讨论。

在观察时,学生遵循已经养成的观察顺序和观察习惯,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二、材料与用具:
缢蛏、解剖剪、解剖盘、镊子、放大镜、培养皿等;
三、方法与步棸:
1. 缢蛏的解剖方法:
在缢蛏腹面靠前端(足)一侧,用剪刀将两壳间的外套膜轻轻剪开,对照教材12页图和实验报告由外到内,由前到后观察辨认各结构名称:
2. 小组思考讨论:
(1)缢蛏的贝壳和外套膜的作用是什么?
(2)缢蛏靠什么结构运动?
(3)缢蛏靠什么结构呼吸?
(4)缢蛏如何获取食物?
(5)缢蛏的出、入水管是如何形成的?
(注: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