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复习要点

合集下载

考研知识点归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考研知识点归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考研知识点归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起来的一种经济形式。

在考研中,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和实践都会有相关知识点考查。

本文将对考研中常见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并进行简要解析。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1.1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公有制经济是主体,是经济基础,同时也要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1.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经济体制。

既继承了计划经济的优点,又充分发挥市场调节资源配置的作用。

1.3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发挥着宏观调控和市场监管的作用。

通过宏观调控,政府可引导经济发展,保证市场经济良性运行。

1.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种以公平正义为目标的经济体制。

通过政府的调节和各种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实现社会经济的公平分配和社会保障。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历程2.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起源与发展。

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契机,以市场为导向的改革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得了巨大发展。

2.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探索与建立。

通过一系列制度创新,逐渐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稳定与持续发展。

通过改革与发展的相互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中国得以稳定运行和持续发展。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探索3.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我国先后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重要理论。

3.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重要内容。

包括“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等。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重要问题4.1 有效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合理利用市场机制,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经济效率。

4.2 高效稳定地实施宏观调控。

加强宏观经济管控,有效应对经济波动和风险。

考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点归纳

考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点归纳

考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点归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考研经济学试题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考生需要全面了解和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概念、特点、发展历程以及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方面的知识。

本文将对考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知识点进行归纳,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概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下,通过市场机制调节资源配置和经济行为活动的经济形式。

它既强调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作用,又强调国家对市场的调节和干预,使市场经济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服务。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1. 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公有制经济基础上,兼顾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实现两者共同繁荣。

2. 有计划和市场的双重调节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有国家的宏观调控和计划指导,又依靠市场机制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经济行为的自主选择。

3. 政府调控和市场自主的统一:政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既是市场参与者,又是市场调节者,通过制定法律、规章和政策,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和秩序稳定。

4. 公平和效率的统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重视效率,追求经济的高速增长和资源的有效配置,又注重公平,倡导实现共同富裕、消除贫困。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历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不同阶段。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改革开放初期,我国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入新时代后,我国迎来了更加全面、更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

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实践中形成的一种特殊形式,具有许多独特的特点:1.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 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3.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和决定性作用。

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的完善和健全。

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调控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挑战与思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如市场失灵、收入分配不平衡、公共服务不完善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复习概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复习概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复习概要考题类型:名词解释5个20分,简答题4个24分,论述题2个26分,资料分析题2个30分1、需求:指一定时期对应于某一商品的不同价格,人们愿意购买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它与支付能力、收入约束、偏好、政策、市场选择相关,是给定的需要。

2、选择成本:又叫机会成本,是指做出一项选择时从所放弃的其他可供选择的最好的资源用途获得的收益。

3、生产可能性边界:一个社会用其全部资源和当时的技术所能生产的各种商品的最大数量的总和。

生产可能性曲线说明了三个概念:资源的有限性,选择的必要和选择成本或机会成本4、市场配置方式的局限:第一,市场配置难以解决长期的经济发展战略问题,难以自行纠正宏观经济发展趋势;第二,对宏观经济总量和结构的调节显得难以尽如人意,总量平衡和结构平衡的市场调节过程较长;第三,市场配置不能解决经济的外部效应问题、垄断问题、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问题和信息不对称问题。

不能对有益外部性进行刺激、鼓励,也不能对有害外部性进行自行抑制和调节。

市场不是万能的,需要国家宏观调控。

政府采取必要的需求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和供给政策(税收政策和补贴政策)、消费政策、收入政策予以矫正。

5、价格的四大功能和作用:第一,传递信息的功能。

商品的短缺或过剩,会引起价格的变化,从而引起需求和供给的变化,一切影响供求变动的因素(消费者收入水平,偏好,消费预期,技术水平,社会收入分配平等程度,生产要素成本)的变化,都会在价格波动上得到反映。

第二,合理配置资源的功能。

合理配置社会资源,就是对各种有限资源按照社会生产的内在联系,进行各种用途的分配,并取得最佳社会经济效益。

资源在价格变动的引导下在部门间的流进流出使得社会资源得到调节,最终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第三,提供生产动力和促使企业竞争的功能。

供给价格弹性表明价格能提供生产动力激励并促使企业间展开竞争,这是价格的激励作用导致竞争更加激烈,最终达到要素或资源的合理配置。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知识点总结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知识点总结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第一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质的规定性和依据1.质的规定性:A 从社会性质来说,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B从发展程度水平来说,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完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还有诸多不适应的部分,我国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

2.依据A由我国的生产力发展状况决定的。

B由我国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性质决定的。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

2.依据: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1)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2)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与之相适应,需要在以公有制为主体地位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以促进生产力的迅速提高。

(3)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已成为我国现实经济中客观存在的事实。

3.正确理解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1)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并不意味着以国有经济为主体,也不意味着公有制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越大越好。

(2)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而其主导作用体现在控制力上。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关键是要提高公有制经济的整体质量,控制力和竞争力。

(3)在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国家掌握国民经济命脉,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竞争力得到加强的前提下,国有经济的比重适当减少一些,不会影响我国社会主义性质。

所有制结构改革1.所有制结构多元化,包括资源性领域在内,以公有资本参股的混合所有制为改革的主要形式。

2.引入市场机制。

3.对国有企业诱导出倒逼机制。

4.战略上调整国民经济布局,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而其他领域可以通过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加强重点,提高国有资产的整体质量。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记忆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记忆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政策知识要点第一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理论第二节市场经济的内涵、基本特征和功能市场经济的内涵:1、市场经济是市场导向的经济(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竞争机制的“两面性”,即实现优胜劣汰),2、是利益驱动的经济(主要是物质利益,它形成市场主体的内在动力),3、是高效率的经济,4、是信誉经济(即“消费者至上”,信誉有四个:企业只对贴商标的商品售后服务),5、法制经济。

(多选注意:公平、竞争经济,也对)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2和1或):1、自主决策和经营的企业制度(是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2、完善的市场体系和市场机制(发育完善的市场体系是市场经济形成和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

市场经济的核心机制是价格机制,市场经济发展巨大动力是竞争机制,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础是供求机制),3、自由的契约关系或信用关系(所谓契约自由即生产自由、消费选择自由、择业自由和交易自由等)。

市场经济的功能(4条):1、资源配置功能(通过价格机制进行的),2、信息传递功能3、收入分配功能(价格既是资源配置的工具,又是收入分配的尺度)4、市场创新功能。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除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这两个特征之外,还应具备7化基本特征:1、企业经营自主化,是企业真正成为市场竞争主体的基本前提。

2、产权关系明晰化3、生产要素商品化4、资源配置市场化5、宏观调控间接化6、社会保障制度化(既要突出效率原则,又要体现社会公平原则)7、经济生活法制化。

第二节现代企业制度企业是宏观经济的微观基础。

现代企业制度即公司制,它是业主制(独资企业)、合伙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现代企业制度的组织形式:1、股份有限公司,2、有限责任公司。

1、股份有限公司:①全部资本划为等额股份②股东以其所认购的股份对公司负有限责任③可公开发行股票,经批准的可上市④股东数不能小于规定数目,但无上限⑤股东只对公司负责,不对公司债权人负责⑥须向社会公财物情况,且必须经过注册会计师检验过的。

考研知识点归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考研知识点归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考研知识点归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济理论之一,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对考研知识点进行归纳,全面介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社会主义制度条件下运行的市场经济,强调国家对市场的宏观调控和市场的自我调节相结合。

它的核心特征是公有制和多种形式的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提高资源使用的效率。

2. 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强调政府在引导市场中的作用,通过宏观调控、建立健全市场规则等方式,确保市场的公平、公正和有序运行。

3. 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充分发挥各种所有制经济的优势和潜力,实现共同富裕。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1. 基本经济关系的社会主义性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关系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明显的社会主义属性。

2. 公平和效益的有机统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在实现市场效益的同时,注重公平分配,促进社会公正和社会和谐。

3. 政府和市场相结合的调控机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强调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通过制定政策、法律和规章制度,引导市场经济的发展。

4. 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各种所有制的优势和潜力。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道路与模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道路是一个具体国家根据自身国情和发展阶段选择的发展方向,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模式: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是我国根据自身国情和发展阶段而形成的一种发展模式,强调政府对市场的宏观调控和市场主体的多元化。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复习资料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复习资料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复习资料一、市场经济与市场机制1资源配置:就是采用一定的调节机制,在不同用途和不同使用者之间分配各种经济资源。

2合理配置资源:就是以一定的资源消耗来尽可能充分满足各种社会需要,使资源配置的效能达到最大化。

3经济运行机制:又称经济机制,是指在经济运行过程中,经济组织或经济系统内部和外部各构成要素、各环节之间互相制约、互相作用的方式及其运作原理。

4资源配置方式:分为自然配置、市场配置和计划配置三种方式。

按照资源配置方式的不同,分别形成自然经济、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三种模式。

5经济体制:是组织和管理经济的一整套具体制度和形式,是基本经济制度的表现形式。

6经济体制与经济制度的关系:在社会化大生产的条件下,一方面,一定社会经济制度决定着经济体制的根本性质和主要特点,规定着经济体制的发展方向和活动范围,影响着经济体制运行效率的高低。

另一方面,一定的社会经济制度都是按照一定的资源配置方式所决定的经济体制来实现经济运行和发展的。

7市场经济:就是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8市场经济的发展有三个阶段:萌生阶段、发展阶段和发达阶段。

与此相联系,市场经济也有三种:早期市场经济;近代市场经济;现代市场经济。

9现代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生产要素商品化;资源配置市场化;企业行为自主化;产权关系明晰化;市场体系完善化;交易过程规范化;宏观调控间接化;保障制度社会化;经济管理法制化;经济运行国际化。

10市场机制:是市场经济最基本的运行机制。

它是市场经济运行中各构成要素之间相互影响和制约的有机联系及作用形式,其基本功能是调节市场经济运行,使经济运行趋近均衡状态。

包括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

11市场机制的积极作用:一是以市场价格信号为调节器,使经济自动协调发展;二是自动按照市场需求调节资源流量和流向,实现产需衔接;三是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创新,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四是发挥竞争的优胜劣汰功能,刺激经济效率的提高。

(完整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重点整理

(完整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重点整理

(完整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重点整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主体具有独立性和平等性,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都是平等的、独立的经济实体,他们具有自主地作出经济决策的权力,独立地承担决策所带来的风险。

这与计划经济体制下由政府部门作出经济决策并承担责任的经济模式根本不同。

2.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一些行业和职业的收入明显高于其他行业和职业。

3.教育、技能、经验等方面的差异也会导致个人收入差距拉大。

4.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也是造成个人收入差距拉大的原因之一。

5.一些非法手段和不正当手段也会导致个人收入差距拉大。

改写:第四章一、按劳分配的定义和内涵按劳分配是指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以劳动为标准来分配个人消费品(在商品经济中表现为货币收入)的分配方式。

其主要特点包括:1. 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只能以劳动为标准,不能以生产资料的占有情况和其他条件为标准;2. 每个劳动者分配的个人收入多少,取决于他为社会提供的劳动部分的多少,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二、我国按劳分配的特点1. 按劳分配在商品经济条件下是通过三个阶段实现。

第一阶段,企业的总劳动在产品市场上实现。

第二阶段,企业对劳动者按其劳动进行分配。

第三阶段,劳动者用个人收入购买商品实现自己的消费。

2. 按劳分配采取货币工资或其他形式实现。

3. 按劳分配在全社会范围内并没有统一的标准。

三、与马克思设想的按劳分配比较1. 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分配制度;2. 按社会总产品分配原则事前进行了若干扣除;3. "劳"的计量没有准确尺度,全民所有制内部只有计划的劳动量没有实际劳动量,集体所有制内部则按个人实际劳动量计量,再以集体劳动量进入市场;4. 分配最终不能脱离商品经济和市场交换,个别劳动本质上仍然要通过市场转化为社会劳动;四、我国个人收入差距拉大的原因1. 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尚不完善,分配关系尚未完全理顺;2. 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一些行业和职业的收入明显高于其他行业和职业;3. 教育、技能、经验等方面的差异也会导致个人收入差距拉大;4. 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也是造成个人收入差距拉大的原因之一;5. 一些非法和不正当手段也会导致个人收入差距拉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考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考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一)市场经济与市场机制1.资源配置与经济体制2.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3.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4.现代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5.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6.市场机制及其积极作用和缺陷7.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其体制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其客观必然性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3.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所有制结构和公有制的实现形式1.生产资料所有制及其结构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所有制结构及其客观必然性3.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及其实现形式4.社会主义社会的非公有制经济(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企业与个人1.市场经济微观基础的内涵与构成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国有企业改革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个人经济行为(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系统——市场体系1.市场体系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础2.社会主义市场体系3.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4.加强市场管理,发展市场中介组织(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利益协调机制——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1.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国民收入分配2.社会主义条件下的个人收入分配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保障制度(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稳定机制——宏观调控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必要性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对象、特征、任务及目标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基础环节和层次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手段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政策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施(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对外开放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开放发展的客观必然性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基本形式3.我国对外开放的风险防范4.我国对外开放的战略格局和“一带一路”建设5.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九)进一步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加快完善产权制度,实现产权有效激励2.加快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实现要素自由流动3.加快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实现价格反应灵活4.加快完善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实现统一开放、有序竞争5.加快确立各类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实现企业优胜劣汰6.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十)新发展理念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1.新发展理念的提出和内涵2.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3.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4.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公共基础知识整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公共基础知识整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公共基础知识整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一、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事后调节,是发达的商品经济。

(实质:价值规律调节)计划配置是事前调节。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生产资料所有制的不同。

二、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1.市场主体的自主性。

最重要的是企业,企业自主决定。

2.市场关系的平等性。

3.市场行为的竞争性,带来一定缺陷。

(1)自发性,如劣质产品、扰乱市场秩序。

(2)盲目性,如盲目跟风。

(3)滞后性。

(4)市场发展的开放性。

(实现最优资源配置、最高经济效率)(5)市场运转的有序性。

三、市场机制1.价格机制(1)是最重要、最核心的。

(2)价格变化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

(3)时常的导向作用是通过价格机制来变化的。

2.供求机制供求关系发生变化会反映价格的变化。

3.竞争机制。

4.风险机制改善经营管理,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竞争力,使资源得到有效、合理使用。

四、市场体系(一)基本内容最基本的内容、三大支柱:商品市场、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

1.商品市场:市场交换的主要内容。

2.资本市场:在市场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3.劳动力市场:劳动力资源交易和分配的场所。

(二)建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大市场1.统一的市场(1)协调、均衡;(2)地域间是一个整体。

2.开放的市场(1)对国内开放;(2)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相互衔接。

3.竞争的市场公平竞争。

4.有序的市场标准化、规范化。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点整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点整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点整理一、名词解释:1、市场:狭义的市场是指人们进行商品买卖的场所;广义的市场是指一定地区内以货币为媒介的各种交换关系的总和。

市场是社会生产和社会分工的产物。

人们对市场的认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扩大而不断深化、充实和完善。

市场是商品经济的产物,哪里有社会分工和商品生产,哪里就有市场,正如列宁所说:“商品经济出现时,国内市场就出现了;国内市场是由这种商品经济的发展造成的”(《列宁选集》第1卷,第189页)。

而且市场的含义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发生变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场合,具有不同的含义。

“市场”最初的含义是指商品交易的场所,“市”就是买卖,“场”就是场所,“市场”即买者和卖者于一定的时间聚集在一起进行交换的场所。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劳动分工更加精细,生产力进一步提高,货币职能的进一步完善,商品交换并不固定局限在某些场所,而可以采取电话、电报、邮汇、电汇、传真等多种形式和方式达到商品交换的目的,因而,市场这一定义,又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从微观市场学观点看,即从卖方立场来研究买方市场。

那么,市场是由那些具有特定需求或欲望,而愿意通过交换来满足这种需求或欲望的全部的潜在顾客所构成。

从宏观市场学观点看,市场是商品供求关系的总和。

而把市场的概念定义为:市场是具有需求欲望和购买能力而进行交易活动的个人、企业和组织这一需求主体与商品所有者这一客体的关系。

2、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指在社会化大生产的条件下,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基本方式的经济形式,是指主要由市场价格调节的社会经济运行机制,是商品经济的高级的、成熟的发展阶段。

资源配置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市场方式;另一种是计划方式。

在现代社会中,单一的、纯粹的市场方式或计划方式,一般来说是不存在的,往往是以某种方式为主,另一种方式为辅。

如果某一社会经济中的资源配置方式是以计划方式为主,就叫计划经济;如果以市场方式作为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这种经济就称为市场经济。

高考政 治社 会主 义市场经济基础理论汇总

高考政 治社 会主 义市场经济基础理论汇总

高考政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理论汇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成果,也是高考政治中的一个重要考点。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下面将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理论进行全面汇总。

首先,我们要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指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体制。

它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市场经济的活力有机结合起来,既能够发挥市场的作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又能够保障社会公平和国家的整体利益。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核心特征之一。

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相互作用,引导着资源的流动和配置。

当某种商品供不应求时,价格上涨,生产者会增加生产,资源就会流向该领域;反之,当供过于求时,价格下降,生产者会减少生产,资源则会流出该领域。

通过这种方式,市场能够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经济效率。

然而,市场调节并不是万能的,它存在着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等固有弊端。

自发性表现为一些生产者和经营者为了追求自身利益,可能会不择手段,甚至违法违规;盲目性是指生产者和经营者无法准确掌握市场的全部信息,从而盲目跟风生产;滞后性则是因为市场调节是一种事后调节,从价格形成、信号传递到商品生产的调整有一定的时间差。

为了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就需要国家进行科学的宏观调控。

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包括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国家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对经济运行进行调节和控制。

经济手段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法律手段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行政手段则是依靠行政机构,采取强制性的命令、指示等措施来调节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鲜明的特征。

一是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公有制为主体能够保证国家对经济发展的控制力,保障人民的根本利益。

二是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考研知识点归纳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考研知识点归纳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考研知识点归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经济改革的基本方向。

作为考研的重要知识点之一,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发展过程对于经济学专业的研究生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这一重要内容。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概念与内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经济形态,是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之下,在市场经济的基础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一种经济体制。

它的基本特点是以市场为基础,调节资源配置,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实行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经济管理体制。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1. 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强调公有制在经济中的主导地位,但也允许和鼓励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实现共同发展、互相促进。

2.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市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调节资源配置的基础,它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通过供求关系调节资源流动和价格形成。

3. 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经济管理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通过计划和市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宏观调控,以保障经济运行的稳定和公平。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重要阶段:试验、初步建立和健全发展。

(一)试验阶段1978年至1992年是我国经济改革开放初期,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试验的阶段。

此时,我国开始逐步调整经济结构,放开市场准入,鼓励农民自主经营,实行城乡经济体制改革,形成了以农村经济改革为突破口的试验区域。

(二)初步建立阶段1992年至2002年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步建立的阶段。

此时,我国对市场经济的发展进行了全面推进,建立了以企业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市场体系,完善了宏观调控体系,形成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三)健全发展阶段2002年至今,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入健全发展阶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复习资料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复习资料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第一章市场经济基本原理一、资源的稀缺性:在现实生活中,满足人们需要的物品可分为两类自由物品(可以无代价地自由取得的物品)和经济物品(必须付出代价才能获得的物品)相对于人类欲望的无限性来说,经济物品或生产这些物品的资源是不足的(稀缺性)经济物品的稀缺性不是物品或资源绝对数量的多少而是相对于人类进行选择的过程就是资源配置的过程。

资源配置过程是指经济中的各种资源在各种不同德使用方向之间的分配。

任何社会都必须对三大问题做出选择:1、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即在特定资源水平条件下,在可供选择的物品而后劳动中生产什么,生产多少。

2、如何生产,即使用何种资源,应用何种技术来生产这些产品。

3、为谁生产,即谁来享用或受益于所生产的商品,或社会总产品通过何种途径,按什么比例分配给不同的单位,家庭和个人。

二、机会成本(选择成本)与生产可能性边界机会成本(选择成本)是指做出一项选择时所放弃的其他可供选择的最好的资源用途。

把机会成本的方法用于整个社会生产的分析中,是生产可能性边界,它表明在既定的经济资源而后生产技术条件下,所能达到的各种产品的最大数量的组合。

三、资源配置方式与经济体制按西方经济学家的划分,经济体制分为:1、自给经济,其特征是每个家庭生产她们消费的大部分物品,只有极少数的是购买的。

2、计划配置和计划经济体制3、市场配置和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体制是指以市场方式配置资源的经济体制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取决于消费者在每天的购买中,对该商品的货币选票,如何生产,取决于不同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为了应付价格竞争和获得最大的利润,生产者需要采取效率最高而成本最低的生产方式。

为谁生产。

取决于生产要素市场的供给和需求。

市场配置有其局限性(P20):4、混合经济体制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一般国家都是自由竞争和国家干预相结合的混合经济。

三大问题的决策基本都是在市场中由私人做出,政府则监督市场的运行。

在市场经济下,资源配置方式以市场配置为基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复习要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复习要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复习要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复习要点1、资源配置:就是采用一定的调节机制,在不同用途和不同使用者之间分配各地经济资源。

2、合理配置资源:就是以一定的资源消耗来尽可能充分满足各种社会需要,使资源配置的效能达到最大化。

3、资源分类: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4、资源稀缺性含义:一个社会可利用的资源总量是有限的,而社会对资源的无限需要和资源有限性之间的矛盾总是存在的。

5、经济运行机制:又称经济机制,是指在经济运行过程中,经济组织或经济系统内部和外部各构成要素、各环节之间互相制约、互相作用方式及其运作机理。

6、资源配置方式及形成的经济模式:资源配置方式可分为自然配置、市场配置、计划配置三种方式,由此形成自然经济、市场经济、计划经济三种模式。

7\8、市场机制的含义及内容:市场机制是市场经济最基本的运行机制,是市场经济运行中各构成要素之间相互影响和制约的有机联系及作用形式,其基本功能是调节市场经济运行,使经济运行趋近均衡状态。

市场机制主要包括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其中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最基本的运行机制。

9、价格机制是最基本的运行机制的理由:价格机制是市场价格与供求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有机联系机制;一方面,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会引起市场价格的变动;另一方面,市场价格的变动又会引起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正是在这种联系和波动中,供求趋向平衡。

10、市场机制的积极作用作用:①是通过价格调节,使经济自动协调发展;②是通过需求调节,实现产需衔接;③推动创新,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④通过优胜劣汰,刺激经济效率的提高。

11、价值规律是市场经济运行的最基本规律。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客观要求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实行等价交换。

价值规律的作用包括:①自发调节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实现资源合理配置;②促使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和提高劳动生产率;③自发调节个人收入和社会财富的分配。

12、价值规律为什么能合理配置资源?答: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自发地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当某种商品供不应求价格高于价值时,商品生产者会扩大这种商品的生产和供给;反之,则退出生产和减少供给,从而调节经济资源流动以实现资源合理配置。

知识点归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知识点归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知识点归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点归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模式和基本制度安排。

本文将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定义、特征、发展历程以及在中国的实践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定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通过市场调节和政府调控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公有制和多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一种经济体制。

其核心是通过市场机制实现资源配置,并在政府的引导下实现社会公平与效率的有机统一。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1. 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需要保持和发展公有制经济,也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实现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繁荣。

2. 国家宏观调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依然需要政府的积极作用,通过宏观调控来引导资源配置、调整收入分配、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 市场配置资源: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到决定性作用,价格形成机制具有基础性作用,企业通过竞争实现经济效益的提升。

4. 公平与效率的统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强调要实现社会公平,纠正收入分配差距,保证贫富差距不过大,又要追求经济效益的提高,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竞争力。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历程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探索:我国改革开放以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的初步探索,包括农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

2. 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与完善: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逐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包括价格改革、产权制度改革、金融体制改革等。

3. 增进公平与效率并重: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我国注重调整收入分配格局,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追求公平与效率的有机统一。

4. 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入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推进市场化改革、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对外开放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

四、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1. 公有制经济的改革与发展:通过国有企业改革,实现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同时也促进了国有企业的转型升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复习要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复习要点

第一篇基本理论第一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理论1.什么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答: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是市场经济的一种形态。

2.什么叫市场经济?答:是商品经济的运行形式,以市场为基础,通过市场机制实现资源合理配置的经济运行形式。

3.商品经济发展经历的阶段?答:简单商品经济阶段和近现代商品经济阶段。

简单商品经济中通过市场获得资源,主要是调剂余缺和互通有无,市场有很大的地域局限性,是古代的原始市场,是市场经济的萌芽,从原始社会末期到封建社会末期属于这种状况;近现代商品经济是通过市场获得全部所需资源,销售全部产品,以社会化大生产发展为条件。

市场成为一个发达的体系,生产要素广泛、市场地域范围广,已形成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成了商品经济的运行形式,市场对社会资源配置起着基础性作用。

从资本主义社会开始。

4.市场经济的历史发展过程?答:(一)古典自由市场经济。

是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鄂产生发展起来的,是18、19世纪市场经济的典型形式。

经济圆形完全靠市场机制调节,政府的作用仅限于维护法律和秩序,承担一些公共工程和社会保障,但不对经济运行过程进行干预。

(二)现代市场经济。

是有政府干预的市场经济,是在自由市场经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0世纪后期,社会化大生产高度发展和垄断的产生,自由市场经济的局限性日益明显,经济危机的破坏作用更加严重,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从根本上动摇了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制度。

美国推行新政采取一系列措施干预经济,自由市场经济开始被有调节的市场经济代替。

二战后,各种矛盾的产生与国际国内经济联系的空前广泛,各国政府普遍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经济运行采取了现代市场经济形式。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0世纪80年代,我国在市场经济取向改革基础上,逐步明确把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起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是一种新型的现代市场经济。

5.政府对经济的调节作用?答:通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收入政策控制供给和需求的变化,实现总供求平衡;通过建立国有企业推动基础产业发展,调整经济结构;通过调节国民收入再分配,发展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实现社会公平和稳定;通过政府投资和消费支持新兴产业部门发展;通过限制进口、支持出口政策提高本国商品的国际竞争力;通过制定各种中长期计划引导国民经济发展方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复习要点一、简答题:1、资源配置的涵义:资源配置就是采用一定的调解机制,在不同用途和不同使用者之间分配各种经济资源。

2、资源合理配置的涵义:就是以一定的资源消耗来尽可能充分满足各种社会需要,是资源配置的效能达到最大化。

3、资源或经济资源涵义:是指人们在经济活动中科院掌握、支配和利用的人力、物理和财力。

资源分为两大类:一类为自然资源,一类为社会资源。

4、资源稀缺性:就是社会对资源的无限要求和资源有限性的矛盾造成资源的稀缺性。

5、资源配置方式以及根据资源配置方式划分的三种经济模式是什么?资源配置方式分为自然配置,市场配置好计划配置三种。

按照资源配置的方式的不同,分别形成自然经济、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三种模式。

6、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重要条件;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

7、市场经济的含义:就是市场对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8、为什么说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中最基本的运行机制。

(也可能出辨析题)价格机制是市场价格与供求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有机联系机制,一方面,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会引起市场价格的变动;另一方面,市场价格的变动又会引起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

正是在这种联系和波动中,供求趋向平衡,价格与价值趋向一致,从而使市场经济运行最基本的规律---价值规律的要求和作用得以实现。

9、我国现阶段所有制结构是什么?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逐步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经济制度。

它决定着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

10、产权的含义及其特征:产权式由社会或法律规定保护的一组财产权利。

这些权利包括财产的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置权等。

产权具有如下特征:一是排他性,即同一产权在同一时间只可能由某一经济主体单独享有;二是产权不同于所有权,所有权是完备的产权,是产权的特殊表现形式;产权应具有确定的界限和范围;四是产权可以转让或授权他人行使;五是产权是一种社会工具,其作用在于帮助从事经济活动的主体形成一种可以合理把握的预期。

11、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的意义。

①有利于维护共有财产权,巩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②有利于保护私有财产权,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③有利于各类资本的流动和重组,推动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④有利于增强企业和公众创业创新的动力,形成良好的信用基础和市场秩序。

这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在要求。

1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个人经济行为。

个人消费、个人储蓄和就业行为。

个人消费是指个人作为消费者在评价、购买和使用商品或服务时作出的选择并采取实际行动的过程。

个人储蓄是指个人可支配收入中不用当前消费而暂时以各种金融资产(包括货币)的形式保有的那部分收入。

个人就业行为是指个人在工作所获得的收入与不工作将享受的闲暇之间进行的合理选择的结果13、市场和市场体系的概念。

市场是商品和劳务交换的场所和领域,是一切交易关系的总和,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础和主要载体。

市场体系是指在市场经济中,由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组成的全方位、互相依存的、开放的市场系统。

14、市场或市场体系的功能。

对市场运行的微观主体而言,市场体系的作用在于:一是市场体系是是想各经济主体相互联系的纽带;二是市场体系是各微观经济主体发挥和展示活力的舞台;三是市场体系是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合理化的重要条件。

从宏观上来看,市场体系的作用表现在:一是市场体系是建立和健全宏观调控体系的基础;二是市场体系是实现宏观调控目标、发挥宏观调控功能的重要条件。

15、劳动力市场的含义交换劳动力的场所,是通过市场配置劳动力的经济关系的总和。

劳动力市场分为劳动力市场和各类专业人员市场。

16、劳动力市场的特点。

一是劳动力市场是劳动力交换的场所,作为劳动力的供给方与劳动力需求方洽谈和签约。

二是劳动力的合理配置主要是通过市场流动和交换实现的;三是劳动报酬受劳动力市场供求和竞争的影响,劳动者在供求双方自愿的基础上实现就业。

四是劳动力的市场配置行为,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结构性失业现象。

17、劳动力市场的作用?(辨析: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也应该由市场来配置。

)一是劳动力经过市场流动,实现与生产资料优化组合。

二是劳动力在各类市场上的自由而合理的流动,对完善企业经营活动的内在动力机制,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微观经济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是劳动的自由择业,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四是劳动力市场对实现经济效率和公平分配的协调具有重要的意义。

18、简述我国现阶段个人收入构成情况。

我国现阶段实行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我国现阶段的个人收入,总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劳动收入和非劳动收入。

劳动收入包括:公有制企业、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劳动者根据按劳分配原则获得的劳动报酬;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收入;私营企业和“三资企业中雇员的劳动收入;城乡居民的其他劳动收入。

非劳动收入包括利息收入、股息收入、利润收入、租金收入、福利性收入等。

19、简要回答按劳分配为什么要通过市场机制或市场竞争来实现。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按劳分配的特点,决定了按劳分配必须通过市场机制才能实现。

因为,一是按劳分配是在市场竞争中实现的,按劳分配是企业对劳动者的分配关系,不同的企业由于劳动生产率不同,从而劳动者付出同样多的劳动时间,表现为不同的价值量,通过市场竞争,一方面使每个企业的劳动量转化为具体的价值量,另一方面,又使企业或部门局部的劳动时间趋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从而使按劳分配原则得以实现。

二是劳动力的流动和劳动者的竞争是按劳分配实现的重要条件。

三是工资指数与物价指数相联系是按劳分配实现的另一重要条件。

20、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

一是,多种所有制并存决定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二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寓中关系都不成熟性决定了按劳分配的不成熟性,为多种分配方式提高了经济条件。

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和法则,要求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

2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存在暗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因。

一是多种所有制并存,生产资料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就是参与收入分配。

二是市场经济的要求。

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求遵循“投入什么就取得什么报酬”的商品经济院子投入什么生产要素,就按照一定标准取得相应的报酬。

劳动者获得劳动报酬,资金借贷获得利息;土地出租获得租金,生产资料所有者就获得利润。

21、社会保障制度的含义与内容。

含义:社会保证制度是指国家和社会一句一定的法律和规定,主要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和建立一系列的管理机构,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给予保障的各种制度的总总称。

内容:社会保障制度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社会有福四个方面。

其中,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

22、社会保障制度的功能或作用。

一是分散风险功能,即确保劳动者在丧失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情况下,国家和社会能为其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和物质帮助,从而降低公民在生产竞争中的风险。

二是共济功能,即国家和社会通过统筹社会保障基金,向全社会成员提供社会服务,从而实现互助共济的目的。

三是为经济发展服务功能,即通过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把社会保险的责任从企业分离出来,为企业提供平等竞争的宏观环境,从而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四是稳定社会功能,即为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生活保障,从而缓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23、社会保险的内容社会保险是指国家通过法律强制实施,为工薪劳动者提供必要的物质帮助。

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它主要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

24、为什么说产业政策的实施主要是依靠市场机制的作用?政府通过财政、金融等经济杠杠引导企业经济活动,使企业行为与产业政策目标一致起来,从而促成产业目标的实现。

25、宏观调控政策必须遵循的准则是什么。

宏观调控及其决策的主体是政府。

科学民主政策、坚持依法行政和加强行政监督三项基本准则2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的主要职能。

政府的主要职能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四个方面必须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27、三次产业的演变和发展规律一般规律是:随着经济发展,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必然从第一次产业向第二次产业转移;当经济进一步发展,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便向第三次产业转移,产业结构呈现出第一次产业比重减少,第二、第三产业产值比重上升的状态28、我国区域发展的总体战略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29、产业结构(产业结构的均衡度、高级度)的含义产业结构是指以产业划分为基础的生产力结构,是指国民经济总体由哪些产业和部门构成以及它们之间的数量比例关系。

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称为产业结构的均衡度,产业结构已经达到的阶段和水平称为产业结构的高级度30、主导产业概念及其特点。

主导产业是指能产生积极连锁反应、能带动一批线管产业发展的产业。

三个特点:一是从社会需要看,主导产业弹性高;二是从劳动生产率看,主导产业劳动生产率上升的可能性大;三是从产业关联效果看,主导产业的关联效果比较大,能带动一大批茶叶共同发展。

31、基础产业概念及其特点是为人们生活和各部门生产经营创造物质条件和营造环境的产业,它包括农业、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

两个特点:一是为人们生活和各部门生产经营创造物质基础。

二是属于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的建设投资大,建设周期长32、支柱产业的含义和特点是指其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比重比较大的产业。

特点,一是对国民经济的贡献较大,在整个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是该产业反映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特色和优势。

三是支柱产业一班是竞争性产业,不仅在国内存在竞争,而且在国际市场上也存在激烈竞争。

33、扩大出口贸易从哪些方面努力?一是积极发展有竞争力,见效快、收益高的出口产业和产品。

二是提高产品质量,开拓国际市场和提高出口经济效益。

三尽力合理的出口商品结构,为此实现两个转变;由主要出口原料初级产品想抓哟出口制成品转变;由主要出口粗加工制成品向主要出口精加工制成品和技术产品转变。

四是实施外贸市场多元化战略。

发挥自己的优势,争取更多的出口。

五是采取“三来一补”、边境贸易,易货贸易等多种方式扩大出口市场。

六是在国际惯例允许的范围,实施鼓励出口的政策。

34、如何搞好进口管理?一是禁止对国家和人民有害物品的进口。

二是促进经济发展和效益提高。

三是保持外汇收支基本平衡。

四是保护本国产业。

三、论述题1、试述经济体制与经济制度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