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

合集下载

鉴赏诗歌试题及答案高中

鉴赏诗歌试题及答案高中

鉴赏诗歌试题及答案高中一、选择题1. 下列诗句中,哪一项是杜甫的《春望》中的诗句?A.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B.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C.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D.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答案:A2. 李白的《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下一句是什么?A. 举头望明月B. 低头思故乡C.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D. 月落乌啼霜满天答案:C二、填空题1. 请填写《望岳》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前两句。

答案: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2. 请填写《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下两句。

答案: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三、简答题1. 请简述《江雪》中柳宗元所表达的情感。

答案:《江雪》中,柳宗元通过描绘一幅万籁俱寂、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世态炎凉、人生孤独的深刻感悟。

四、论述题1. 请结合《将进酒》的内容,分析李白的豪放情怀。

答案:《将进酒》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诗中通过“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等豪迈的诗句,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短暂、及时行乐的豁达态度。

同时,“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等词句,更是体现了李白豪放不羁、热爱自由的个性。

五、诗歌创作题1. 请以“春天”为题,创作一首四行诗。

答案示例:春归何处寻,绿意满枝头。

花开不待时,燕舞新枝柔。

结束语:诗歌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以精炼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传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通过鉴赏诗歌,我们不仅能够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更能够感悟到生活的美好和人生的哲理。

希望本次试题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的美。

高中高三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

高中高三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

高中高三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一、高中诗词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燕子来舟中作杜甫湖南为客动经春,燕子衔泥两度新。

旧入故园尝识主,如今社日远看人。

可怜处处巢居室,何异飘飘托此身。

暂语船樯还起去,穿花贴水益沾巾。

【注释】本诗是诗人晚年客居湖南时的作品,于公元770年(唐代宗大历五年)写于从岳州前往潭州途中。

此时作者滞留湘,以舟为家。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开篇点明诗人的真实处境,并以燕子衔泥筑巢来形象地描绘春天的景象,引出所对象燕子。

B. 诗的颔联运用拟人修辞,用燕子的疑惑深刻地表达了自己孤独的心情与长期漂泊的无奈。

C. 最后两句,前十一字是写燕子,深情而无奈;后三字转而写诗人自己凄楚悲怆,感人肺腑。

D. 本诗所咏之燕与刘禹锡《乌衣巷》中的燕子都是历史的见证,见证了昔日繁华的衰落、世事的沧桑。

(2)有人认为,本诗颈联的内容是以燕子的口吻表达的,你是否同意这种解读?请结合诗句说明你的理由。

【答案】(1)D(2)示例:①同意。

颈联想象着燕子触景生情,联想到自己居无定所、天涯飘荡的境况,对诗人流浪他乡、江湖飘荡的处境表示深切的同情。

燕子的同情,从侧面深深地写出了诗人生活的凄惨。

②不同意。

颈联描绘的是燕子居无定所、天涯飘荡的境况,表现了诗人对燕子的悲悯情怀,同时也是对诗人自己漂泊处境的怜惜和感慨。

(本题为探究题,允许考生进行个性化的解读,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分析】(1)D项,“都是历史的见证,见证了昔日繁华的衰落、世事的沧桑”错误。

两诗中的燕子形象不同:杜诗中间两联是对燕子形象的描绘和倾诉,诗人想象着所见即是旧日筑巢于自己屋室的燕子,说自己四处漂泊居无定所,和燕子到处筑巢别无两样;尾联写燕子弃我而去,留下的只有空虚、惆怅和寂寞而不禁老泪横流。

居无定所、天涯飘荡的燕子是诗人自己漂泊处境的真实写照。

刘诗中飞入寻常百姓家的燕子,则是历史的见证,见证了昔日繁华的衰落、世事的沧桑。

新高三高考 语文 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答案解析

新高三高考 语文 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答案解析

新高三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答案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初归石湖[南宋]范成大晓雾朝暾绀碧烘①,横塘②西岸越城东。

行人半出稻花上,宿鹭孤明菱叶中。

信脚自能知旧路,惊心时复认邻翁。

当时手种斜桥柳,无数鸣蝸翠扫空。

【注】①朝、(zhāo tūn) :初升的太阳。

绀(gàn) :稍微带红的黑色。

②横塘:湖名,在苏州市西南。

越城:古代越国的城池。

(1)请赏析本诗前两联的渲染烘托手法。

(2)本诗颈联中的“自能”和“时复”是否矛盾?请谈谈你的看法。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牧童词①张籍远牧牛,绕村四面禾黍稠。

陂中饥鸟啄牛背,令我不得戏垅头。

入陂草多牛散行,白犊时向芦中鸣。

隔堤吹叶应同伴,还鼓长鞭三四声。

牛牛食草莫相触,官家截尔头上角!②【注】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后。

②北魏时,拓跋辉出任万州刺史,从信都到汤阴的路上,因为需要润滑车轮的角脂,派人到处生截牛角,吓得老百姓不敢把牛放出来。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开头两句交代了牧童远牧的原因:村子四周禾黍稠密,怕牛吃了庄稼。

B.“白犊时向芦中鸣”写出了牛儿时而低头吃草,时而举头长鸣的情状。

C.“还鼓长鞭三四声”用“鼓长鞭”这一动作写出牧童们放牛时相互嬉戏的情景。

D.这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明白如话,结尾借放牛娃之口,点明全诗主旨。

(2)这首诗结尾两句运用了怎样的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夜坐有感何梦桂①银汉无声玉漏沉,楼高风露入衣襟。

洞龙睡熟云归岫②,枝鹊啼干月满林。

瓮里故书前尘梦,匣中孤剑少年心。

征鸿目断阑干角,吹尽参差③到夜深。

【注】①宋亡以后,何梦桂为了避免元朝的累次征辟,离开家乡,隐居湖南小西源。

此诗乃此时所作。

②龙、云:指君臣风云际会。

③参差:即排箫,古乐器名。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暗点“夜坐”。

“无声”写夜之静谧,“沉”写漏声沉重,更显深夜静穆,“入”点明风露渗入衣襟,更进一步写夜深久坐。

高中语文2024高考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专项练习(2023高考真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中语文2024高考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专项练习(2023高考真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真题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2023高考全国甲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 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临江仙晃补之身外闲愁空满眼,就中欢事常稀。

明年应赋送君诗。

试从今夜数,相会几多时。

浅酒欲邀谁共劝,深情唯有君知。

东溪春近好同归。

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词真实描写了送别的场景,充分地表现出词人对朋友的眷恋之情。

B.词人时常感到缺乏快乐,而即将到来的离别又会强化这种愁闷的感受。

C.因不忍与朋友分别,词人更珍惜当下,数算还剩下多少时日可以相聚。

D.春天即将到来,词人希望与朋友同归东溪游览,共同欣赏春日的美景。

15.词的结尾两句被后代评论家称赞为“绝妙”,请简要分析其妙处。

【2023高考全国乙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破阵子陆游看破空花尘世,放轻昨梦浮名。

蜡屐登山真率饮,筇杖穿林自在行,身闲心太平。

料峭余寒犹力,廉纤细雨初晴。

苔纸闲题溪上句,菱唱遥闻烟外声。

与君同醉醒。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人以“空花”“昨梦”喻指过往的虚无,“看破”“放轻”宣示自己告别过去。

B.词人着屐拄杖、登山穿林,一个远离尘世、悠游自在的山野隐逸形象跃然纸上。

C.细雨初晴的春日,依然会使人感觉到寒冷,但这并没有影响词人的轻松自得。

D.词人在最后表示,希望远方友人能与自己同饮共醉,表达了真挚的思念之情。

15.这首词是如何表现人闲适心情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附:参考答案【2023高考全国甲卷】14.【参考答案】A【解析】“真实描写了送别的场景”错。

词中“明年应赋送君诗。

试从今夜数,相会几多时”,意思是眼前虽是相聚,明年肯定又要送别你了。

从今夜开始细数,到明年分离时还有多少相聚的时候。

据此看出词人是明年送别朋友,属于虚写,并不是真实的场景。

15.【参考答案】①用动词“垂”“谢”赋予“柳”“梅”动态的美感,运用虚写的手法,想象在春季邀约友人同去东溪岸边,去观赏秀丽的春景;②此句以春光美景收束全词,通过想象未来再聚之景,表达了对即将再会的期盼,安慰即将远离的友人,更表达出对友人离别的不舍之情和乐观豁达的情愫。

最新高考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

最新高考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

最新高考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一、高中诗词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钓屿①(明)郭汝霖天畔一舟横,长风万里行黄擎浮浪远,钓屿芜波明。

唇气山将结,涛声笛共清。

倚墙时浩啸,奇览慰生平。

【注释】①嘉靖四十年(1561年)闰五月,册封正使郭汝霖一行乘坐“封舟”向琉球王国进发,航行到钓鱼岛海域即兴而作此诗。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写诗人乘舟在大海上航行的情景。

既描绘了封舟在大海上扬帆远航的生动场景,一也写出了磅礴的气势。

B. 领联写初见钓鱼岛。

诗歌借着对封舟的动态描写,将钓鱼岛这一主要表现对象自然而然地推到读者眼前。

C. 颈联用想象的艺术手法,生动地描绘钓鱼岛的风景,给人一种迷蒙飘逸的美感与和谐安详的听觉感受。

D. 尾联写诗人倚靠着船上的桅杆不时地浩歌长啸,奇美的祖国山川,让他感到足以告慰平生,直抒胸臆。

(2)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诗人形象。

【答案】(1)C(2)诗人是一位具有强烈使命感、充满豪情、热爱祖国山河的官员。

①他乘坐封舟破万里浪,努力完成朝廷交给他的政治使命;②他面对祖国壮美山河,兴奋喜悦,倚靠桅杆浩歌长啸,体现出爱国者豪迈的诗情。

【解析】【分析】(1)C项,“想象”错,涛声为实写,应为“虚实结合”。

故选C。

(2)“天畔一舟横,长风万里行” 写诗人乘舟在大海上航行的情景。

写出了郭汝霖这位天朝使节自己的豪迈胸襟。

他乘坐封舟破万里浪,努力完成朝廷交给他的政治使命。

“黄擎浮浪远,钓屿芜波明” 写初见钓鱼岛。

册封使有护封军人随行,擂鼓以壮声威。

“唇气山将结,涛声笛共清” 对钓鱼岛及其周围海域的详细描绘和赞美。

诗人惊奇与兴奋喜悦的心情也就包括其中了。

“倚墙时浩啸,奇览慰生平” 作者直抒胸臆,诗人那抑制不住的激动与豪情跃然纸上,将作者热爱祖国山川、热爱大自然的胸襟表露无遗。

分析可知,诗人是一位具有强烈使命感、充满豪情、热爱祖国山河的官员。

故答案为:⑴C;⑵诗人是一位具有强烈使命感、充满豪情、热爱祖国山河的官员。

统编版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

统编版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

统编版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一、高中诗词鉴赏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答张十一功曹①韩愈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

筼筜竞长纤纤笋,踯躅②闲开艳艳红。

未报恩波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

吟君诗罢看双鬓,斗④觉霜毛一半加。

【注】①张十一:名署,与韩愈同任监察御史,因劝谏德宗皇帝,两人同时被贬。

韩愈被贬广东阳山,张署被贬到湖南临武。

②踯躅:杜鹃花科。

③恩波:皇帝的恩泽。

④斗:通“陡”。

(1)前四句描写景物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略加分析。

(2)诗歌的颈联寄寓了作者复杂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案】(1)①以声衬静,猿的哀鸣打破了山村的宁静;②拟人,“竞长”“闲开”写出了春天的生机;③寓情于景,猿的哀鸣触动了诗人内心的悲愁,色彩鲜艳、充满生机的春景反衬了诗人的哀怨之情。

(2)①无辜被贬的愤怨与哀愁(苦闷、悲愤);②对自己从此消沉下去的担心;③自己被贬南荒回归无望的叹息;④对未来建功立业的憧憬。

【解析】【分析】(1)本题,“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

筼筜竞长纤纤笋,踯躅闲开艳艳红”,意思是春山明净,春江空阔,清澈得以见到江底的沙粒,悲伤哀怨的猿啼声处处可听;粗大的筼筜与纤纤嫩笋争相滋长,羊踯躅清闲自得,随处开放出鲜艳的花朵。

诗的前半部分写景。

“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勾画出阳山地区的全景。

春山明净,春江空阔,还传递出一种人烟稀少的空寂。

淡淡几笔,生动地摹写了荒僻冷落的景象。

接下来是两组近景镜头,“筼筜竞长纤纤笋,踯躅闲开艳艳花。

”这一联,可以说是作者为前面一联的冷落景象又点缀了一些鲜艳、明快的色彩,增添了些许春天的生气。

“竞”字把嫩笋争相滋长的蓬勃景象写活了;“闲”字则把羊踯躅随处开放、清闲自得的意态托写出来。

这四句诗,先写远景,后写近景,层次分明。

有淡墨涂抹的山和水,又有色彩艳丽的绿竹和红花,浓淡相宜,形象突出。

再加上哀猿的啼叫,真可谓诗情画意,交相辉映。

这首诗中的景物,是与作者此时的处境与心情紧密相连的。

高考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含详细答案

高考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含详细答案

高考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含详细答案一、高中诗词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壶中九华诗苏轼湖口人李正臣蓄九峰石,玲珑宛转,若窗棂然。

予欲以百金买之,与仇池石为偶,方南迁未暇也。

名之曰壶中九华,且以诗记之。

清溪电转失云峰,梦里犹惊翠扫空。

五岭莫愁千嶂外,九华今在一壶中。

天池水落层层见,玉女窗明处处通。

念我仇池太孤绝,百金归买碧玲珑。

【注释】此诗作于南迁途中。

“云峰”一说庐山。

《神仙传》中一个叫步公的人,常悬一壶,每夜跳入壶中,壶中别有天地山川。

(1)下列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开篇运用夸张的手法写出舟行疾速。

两岸山峰在眼中消失,却在梦中时现。

B. 颔联“莫愁”,正见家乡五岭渐渐远离的愁绪,但因“九华”俱在一石,稍慰愁情。

C. “天池水”“玉女窗”运用典故描写出天池水落、玉女现身的惝恍迷离的仙境。

D. 尾联告诉我们作者欲以百金购买九峰石的直接原因是他的“仇池石”太孤绝。

(2)清代查初白评此诗“带南迁意而不觉”,试分析隐藏于诗句中的迁谪意。

【答案】(1)C(2)①首联“电转”极写舟行迅速而失掉云峰,透露出南迁时对中原山水的依恋。

②写“莫愁”恰是有愁,是因为五岭离自己越来越远,是家乡越来越远。

③“孤绝”表面写“仇池石”,实际也表明作者南迁时的孤独寂寞。

【解析】【分析】(1)C项,“天池水落”没有用典,指的是山石层叠多姿,随着水落,一层层地展现出来。

“玉女窗”指山石的通透玲珑,并非“玉女现身”。

故选C。

(2)首联“清溪电转失云峰,梦里犹惊翠扫空。

”诗人从实际生活、从大处远处落墨:清清的溪流,斗折蛇行,迅转如电,舟行疾速,岸上入云的诸峰很快在眼中消失了。

“电转”极写舟行迅速而失掉云峰,透露出南迁时对中原山水的依恋。

苏轼此次南迁,背离中原,远至南荒,其心情是凄苦的。

颔联,景物描写透露了对中原山水的依恋之情。

五岭离自己越来越远,是家乡越来越远。

言“莫愁”,正见五岭千嶂之外之可愁;说“莫愁”,是由于“九华今在一壶中”,足以稍慰迁客寂寞之情。

高中高三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

高中高三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

高中高三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一、高中诗词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南唐词,完成下面小题。

鹊踏枝冯延巳几度凤楼同饮宴。

此夕相逢,却胜当时见。

低语前欢频转面,双眉敛恨春山远。

蜡烛泪流羌笛怨。

偷整罗衣,欲唱情犹懒。

醉里不辞金盏满,阳关一曲肠千断!(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上片写情侣的相逢和追忆,忽今忽昔,将眼前和往昔的时间之线交错在一起。

B. 上片抒写的情感依次是再次相逢的欣喜——追忆往昔的欢乐——又将离别的痛苦。

C. 过片“蜡烛泪流羌笛怨”画面感极强,既承上片末句喜中含悲又启下片离别之痛。

D. 全词境华辞洁,语淡味浓,情至心苦,哀怨内敛,体现了冯延巳词作的基本特色。

(2)请赏析下片的表现手法。

【答案】(1)B(2)①运用拟人、夸张的手法,通过“蜡烛泪流”“羌笛怨”“肠千断”,抒写主人公离别的伤痛;②通过细节描写,“偷整罗衣”“欲唱情犹懒”,形象表达出主人公慌乱、矛盾的心理;③借用典故,“阳关三叠”巧引“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暗抒离别之苦。

【解析】【分析】(1)B项,“上片抒写的情感依次是再次相逢的欣喜——追忆往昔的欢乐——又将离别的痛苦”错误,此词上片的意思为:从前几度在凤楼上,共同欢歌饮宴。

今夕相逢,却胜过初识乍见。

低声私语以前的欢娱,她频频转面,双眉紧锁凝聚着的离恨,好似春天朦胧的远山。

其中,“几度凤楼同饮宴”,是追忆往昔的欢乐;“此夕相逢”突然拉回到今晚;“却胜当时见”,又立即将今天比回到过去;“低语前欢”,又拉回现在的情景。

故选B。

(2)通读下片,“蜡烛泪流羌笛怨。

偷整罗衣,欲唱情犹懒。

醉里不辞金盏满,阳关一曲肠千断!”把它翻译成现代语言,就是“眼见蜡烛流泪,耳听羌笛发出哀怨。

她偷偷地整理罗衣,欲唱却又心灰意懒。

此时只图一醉了事,不辞痛饮杯杯酒满,听唱那送别的《阳关曲》调,令人千秋肠断!”然后逐句分析其表现手法,如“蜡烛泪流”“羌笛怨”使用了拟人的修辞,表达了主人公离别的伤痛之情;“偷整罗衣”“欲唱情犹懒”运用了细节描写的手法,形象生动的写出了主人公心慌意乱,不忍离别的微妙矛盾的心境;“阳关”化用“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诗句,运用典故再次表达离别的伤痛;“肠千断”使用夸张的修辞,使主人公的离别之痛达到顶点。

2024届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 专练(含答案)

2024届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 专练(含答案)

古代诗歌鉴赏阅读下面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盖少府新除江南尉问风俗郎士元①闻君作尉向江潭,吴越风烟到自谙。

客路寻常随竹影,人家大底傍山岚。

缘溪花木偏宜远,避地衣冠②尽向南。

惟有夜猿啼海树,思乡望国意难堪。

【注】①郎士元,唐代诗人,安史之乱时避难江南。

②避地衣冠:西晋末年天下混乱,中原士人大举南迁,史称“衣冠南渡”。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仅向友人介绍了自己熟悉的江南风景,认为吴越风光他到任后自然熟悉。

B.诗歌使用“竹影”“山岚”“花木”等意象,写出了江南的自然和建筑的特点。

C.颈联对句借典故从历史渊源角度赞美江南风景,意在表明此地社会环境安定。

D.尾联作者刻画夜晚“猿啼海树”的画面,所营造的意境氛围与前面有所差异。

2.清人毛张健在《唐体肤诠》中评价此诗“不是劝驾,乃是催归”,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该如何理解这个评价。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雪后黄楼寄负山居士①陈师道林庐烟不起,城郭岁将穷。

云日明松雪,溪山进晚风。

人行图画里,鸟度醉吟中。

不尽山阴兴,天留忆戴公②。

【注】①黄楼:楼阁名。

负山居士:作者友人张仲连的别号。

②戴公:指戴逵。

王徽之居住在山阴时,一日忆及戴逵,就冒雪连夜前往,到了之后却不登门拜访,而是返舟回去,并说:“本乘兴而来,兴尽而返,何必访戴?”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登上黄楼,看到林中房舍没有缭绕的炊烟,表达了自己岁暮途穷的悲伤无奈之情。

B.雪后,日光透过薄薄的云层,映照着松枝上的积雪,描绘了一幅清白交映的松雪图。

C.“山”为“溪山”,“风”是“晚风”,“进”字联结,画面富有动感,令人如闻风声。

D.尾联用典,表达自己对友人的长久思念之情,既照应雪后的环境,又切合寄友的诗题。

4.“情景交融”是这首诗的主要艺术特点,请就此赏析“人行图画里,鸟度醉吟中”。

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窗前[宋]赵崇嶓窗前寻丈地,种得一株梅。

统编版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

统编版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

统编版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一、高中诗词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太原早秋①李白岁落众芳歇,时当大火②流。

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

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

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

【注释】①此诗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年)秋天。

这年夏季,诗人应友人元演之邀,同来太原,意欲攀桂以求闻达,然而辗转三晋,时历数月,终未能得到实现抱负之机会,到了秋季便写下了这首诗。

②大火:星名,二十八宿之一,即心宿。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借自然景物含蓄地表明了季节。

从律诗的结构来看,这一联是起,以写景起头,是诗歌创作常见模式。

B. 颔联中“威”就是威力、威风,在此处指秋霜很浓。

“塞”指边塞,“河”指黄河。

此联直接描写了太原的自然气候。

C. 颈联形式上相对,意义上递进,转入诗人对边关国事的挂念,写的是诗人梦境,含蓄地写出诗人正处在异域他乡。

D. 诗人虽心绪不高,而此诗格调自高,且带边塞诗之雄健。

后半写怀归之意,意重而不觉其重,语直而不觉其直。

(2)本诗尾联颇受称道,尤其“悠悠”二字更佳,请赏析其妙处。

【答案】(1)C(2)①“悠悠”本是忧郁的意思,也有情悠悠、思悠悠之意。

联系“思归若汾水”来看,“悠悠”也有绵延不断的意思。

②这两句运用了比喻修辞,以水喻情。

大意是说,我思念归家之情时时刻刻萦绕心头,就如同汾河水一样,没有一天断绝过。

③为了强调自己的“思归”之情的深远,通过日夜不停的汾河水不停流淌,形象而生动地表现出了自己日夜思归的情怀。

【解析】【分析】(1)C项,“转入诗人对边关国事的挂念,写的是诗人梦境,含蓄地写出诗人正处在异域他乡”分析错误。

颈联从上面描写“早秋”的景色中,转入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梦绕边城月”写的是梦境,含蓄地写出诗人正处在异域他乡。

“心飞故国楼”写梦醒之后的状况。

故选C。

(2)此题注意从“比喻的修辞手法”“叠词的运用”和“情感的表达”的角度分析。

高中诗歌鉴赏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

高中诗歌鉴赏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

高中诗歌鉴赏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1. 李白《蜀道难》中“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一句反复出现,其作用是()A. 渲染烘托B. 照应开头C. 揭示主题D. 承上启下答案:A解析:“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一句反复出现,起到了渲染烘托蜀道艰险的作用。

2. 杜甫《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A. 雄浑壮阔B. 清幽宁静C. 凄凉萧瑟D. 繁华热闹答案:C解析:落叶飘零,长江奔腾,描绘出一幅凄凉萧瑟的秋景图。

3. 王维《山居秋暝》“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表达了诗人()A. 对春天美景的留恋B. 渴望归隐的心境C. 对官场的厌恶D. 思乡之情答案:B解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山居生活的喜爱和归隐的愿望。

4. 白居易《琵琶行》中“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描写的是()A. 歌女羞涩的神态B. 歌女高超的技艺C. 诗人急切的心情D. 听众期待的模样答案:A解析:描绘了歌女羞涩、迟疑的神态。

5. 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中,“杨柳岸,晓风残月”这一景象()A. 营造了欢快的氛围B. 烘托了凄凉的心境C. 展现了美丽的景色D. 表达了对未来的希望答案:B解析:通过这样的景象烘托出词人离别后的凄凉心境。

6.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描写的人物是()A. 诸葛亮B. 周瑜C. 曹操D. 孙权答案:B解析:此句描写的是周瑜在赤壁之战中的潇洒形象。

7.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运用的修辞手法是()A. 夸张B. 比喻C. 排比D. 拟人答案:C解析:连用七组叠词,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8.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中的“寄奴”指的是()A. 刘裕B. 刘义隆C. 拓跋焘D. 廉颇答案:A解析:“寄奴”是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小名。

9.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蕴含的哲理是()A. 事物是永恒不变的B. 人生短暂,宇宙永恒C. 人类不断发展,自然一成不变D. 时光易逝,应及时行乐答案:B解析:体现了人生短暂而江月永恒的哲理。

高中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

高中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

高中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一、高中诗词鉴赏1.(2019•全国Ⅱ)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投长沙裴侍郎杜荀鹤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

只望至公将卷读①,不求朝士致书论。

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瑰。

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思。

【注】①至公:科举时代对主考官的敬称。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人表示,虽然自己的社会地位低下,但对儒家思想的信奉坚定不移。

B. “朱门”“孔门”分别代指世俗的权势与精神的归依,形成鲜明的对比。

C. 诗人希望自己能凭借真才实学通过正常渠道进身,而不愿去寻找捷径。

D. 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待恩惠的态度,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受恩必报。

(2)诗歌的颈联描写了两个具体场景,与其他各联直抒胸臆的写法不同,这样写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答案】(1)D(2)①情感表达:颈联所写场景是作者孤高耿介情怀的形象化表达,可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作者的心志。

②结构安排:舒缓诗歌全篇的节奏,使整首诗歌有委婉从容之致。

【解析】【分析】⑴D项“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受恩必报”分析不正确。

尾联“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恩。

”表明了自己一般不接受平常的恩惠,接受恩惠一定要符合自己原则立场,即符合“道义”。

故选D。

⑵本题颈联“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魂。

”用典故“垂钓”来表达自己热爱田园生活的情趣,用大雁夜半乘风来归,表达渴望能收到好消息,即对取得功名的渴望。

这两句从情感表达角度来看,写出了作者虽有求仕之心,但高洁耿介情怀没有改变,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作者的心志。

从结构安排来看,首联、颔联,表达了求仕的心。

尾联表达接收恩惠一定要符合自己的原则。

颈联起到过渡的作用,舒缓全篇的节奏,使整首诗歌有委婉从容之致。

故答案为:⑴D;⑵①情感表达:颈联所写场景是作者孤高耿介情怀的形象化表达,可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作者的心志。

②结构安排:舒缓诗歌全篇的节奏,使整首诗歌有委婉从容之致。

高考诗歌鉴赏专项练习详细答案

高考诗歌鉴赏专项练习详细答案

高考诗歌鉴赏专项练习详细答案一、高中诗词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午枕①王安石百年春梦去悠悠,不复吹箫②向此留。

野草自花还自落,鸣鸠相乳亦相酬。

旧蹊埋没开新径,朱户欹斜见画楼。

欲把一杯无伴侣,眼看兴废使人愁。

【注】①本诗写于宋神宗去世后,当时新法已被全部废除。

②吹箫:《列仙传》记载,萧史善吹箫,作凤鸣。

秦穆公以女弄玉妻之,作凤楼,教弄玉吹箫,感凤来集,弄玉乘凤、萧史乘龙,夫妇同仙去。

(1)下列对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首句叙事点题,诗人午后就枕而眠,醒来梦境已悠然远去,“百年”二字写出梦中所历时间之长。

B. 第二句化用萧史、弄玉之典,感慨自己没有神仙道术可以长留梦境之中,表达了对梦境的留恋。

C. 颔联写了野草的花开花落,鸣鸠的相乳相酬,句句是景语,句句亦是理语,景理结合,颇具深意。

D. “朱户欹斜见画楼”一句,描写朱户画楼兴废迭代的情状,对比之中抨击了豪门贵族的奢侈生活。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答案】(1)D(2)①新法被废的痛苦与惋惜之情。

首句既是写实,又寄寓了政治上的感慨。

新法被废,如梦消散,诗人内心无比痛苦、惋惜。

尾句则直抒愁情。

②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哲理感悟。

中间两联通过对野草、鸣鸠、旧蹊、新径、朱门、画楼的描写,阐释自然有新陈代谢、人事有兴废更迭之理。

③知音难觅的孤寂与苦闷。

“欲把一杯无伴侣”,写出了诗人想偕侣畅饮共叙却无人陪伴的孤苦。

【解析】【分析】(1)D项,“抨击了豪门贵族的奢侈生活”错误,这句暗示世间人事的不断变化和富贵荣利的不足慕。

故选D。

(2)此题可根据“百年春梦去悠悠”“眼看兴废使人愁”,结合注释内容“当时新法已被全部废除”分析,变法惨遭废除,内心无比痛苦、惋惜,新法废,旧法兴,令人愁闷。

分析颔联时,要通过分析诗人对“野草”“鸣鸠”的描写,来体会诗人的感悟。

颈联则要抓住“旧”“新”的变化来分析旧事物必然会被新事物代替的哲理性。

高中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诗歌鉴赏专题训练

高中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诗歌鉴赏专题训练

高中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一、高中诗词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建康层楼(元)王冕层楼危构出层霄,把酒登临客恨饶。

草色不羞吴地短,雁声空落楚天遥。

江山如画思豪杰,风月无私慰寂寥。

六代繁华在何处?败红残绿野萧萧。

(1)诗歌第一联以“________”字写出了层楼之高,以“________”字写出抒情主人公愁绪之多。

(2)结合全诗,赏析尾联的艺术特色。

【答案】(1)危;饶(2)①运用设问手法,以景作答,表达作者对繁华不再的感慨。

②借代,以“败红”“残绿”写出花叶残败的萧条之景。

③今昔对比,把“六代繁华”与如今的萧瑟之景作对比。

④以景结情,以“败红”“残绿”“野萧萧”等景物渲染了萧瑟冷寂的氛围,使怀古伤今之情更加浓重。

【解析】【分析】(1)“层楼危构出层霄,把酒登临客恨饶”这句话的意思是:建康层楼很高,高出云霄;携着酒盏登临建康层楼,让旅居在外的人生发出很多的愁绪。

这里面,“危”的意思是高,“危楼高百尺”也是这个意思;“饶”,有多的含义,现代也说丰饶,富饶。

故第一个空填“危”,第二个空填“饶”。

(2)《建康层楼》是一首怀古诗,怀古诗表现的情感大多是借古伤今,慨叹过去的繁华不再,抒发今日之忧,本诗也有怀古伤今之意,手法上才用了设问手法,表达作者对繁华不再的感慨;又运用对比手法,把“六代繁华”与如今的萧瑟之景作对比;最后,以景结情,以“败红”“残绿”“野萧萧”等景物渲染了萧瑟冷寂的氛围,使怀古伤今之情更加浓重。

效果上,更好地表达诗人怀古之意。

故答案为:⑴危饶⑵①运用设问手法,以景作答,表达作者对繁华不再的感慨。

②借代,以“败红”“残绿”写出花叶残败的萧条之景。

③今昔对比,把“六代繁华”与如今的萧瑟之景作对比。

④以景结情,以“败红”“残绿”“野萧萧”等景物渲染了萧瑟冷寂的氛围,使怀古伤今之情更加浓重。

【点评】⑴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

炼字是诗歌鉴赏的高频考点,所炼之字往往是在该诗句中最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比如动词、形容词、数词、修饰词语、表示声音和颜色的词语等。

最新高考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

最新高考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

最新高考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一、高中诗词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武威同诸公过杨七山人,得藤字[唐]高适幕府日多暇,田家岁复登。

相知恨不早,乘兴乃无恒。

穷巷在乔木,深斋垂古藤。

边城唯有醉,此外更何能。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写农田今年又获丰收,自己在幕府多空闲,交代了拜访朋友的背景。

B. “乘兴乃无恒”一句,表达了诗人不能够常常乘兴拜访朋友的遗憾之情。

C. 诗人觉得对待杨七山人的款待无以回报,只能用喝醉酒的方法来致谢。

D. 这首诗叙事兼有抒情,语言未刻意雕琢,却能够于质朴中表达真性情。

(2)诗的颈联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这两句在诗中有什么作用?【答案】(1)C(2)第一问:小巷冷僻简陋,树木掩映;斋院深深,古藤缠绕。

营造了深远古朴、清净幽雅的意境。

第二问:既点明标题中的“得藤字”,又强化了诗人乘兴忘归的情志,还为尾联的抒情蓄势、铺垫。

【解析】【分析】(1)C项曲解诗意。

“无以回报”“只能用喝醉酒的方法来致谢”错误。

此项是对诗歌尾联的理解赏析。

本诗借拜访朋友来抒发心中“块垒”,尾联是借酒浇愁,抒发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伸的苦闷心情。

故选C。

(2)本题中,颈联是写景,意象“穷巷”“乔木”“深斋”“古藤”,营造了古朴幽深的意境为;这两句诗在结构上点题,为尾联抒发“怀才不遇、壮志难伸的苦闷心情”蓄势,作铺垫。

按照意境赏析题的答题规范整理答出即可。

故答案为:⑴C;⑵第一问:小巷冷僻简陋,树木掩映;斋院深深,古藤缠绕。

营造了深远古朴、清净幽雅的意境。

第二问:既点明标题中的“得藤字”,又强化了诗人乘兴忘归的情志,还为尾联的抒情蓄势、铺垫。

【点评】⑴此题考查古诗词的理解鉴赏能力。

主要集中对诗意理解、诗歌主旨、诗歌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诗歌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诗歌要读懂诗意,注意情感、形象、技巧等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

高中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

高中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

高中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一、高中诗词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拟行路难(其六)鲍照①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

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②垂羽翼?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

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

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

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注释】①鲍照南北朝诗人。

②蹀躞:小步走路或裹足不前的样子。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的开头两句通过动作描写,精确传神地刻画出主人公内心的惆怅。

B. 诗的第三、四句运用借代和反问表现作者辞官前的生存状态和感受。

C. 第五至第十句描绘了家庭日常生活的场景,与之前诗句内容构成反差。

D. 这首诗内容有张有弛,波澜顿挫,写法上较《拟行路难》(其四)直露。

(2)比较本诗与李白《行路难》在表达的情感方面有何异同。

【答案】(1)B(2)①相同点:两首诗都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苦闷不平和自我宽慰。

②不同点:鲍诗侧重于抒写个人的失意情怀,并提升到了控诉时世不公道的新高度;李诗还表现了一种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和乐观的自信,思想境界更高。

【解析】【分析】(1)B项,“借代”错,应为比喻。

故选B。

(2)此题为比较异同,并且给出比较的范围,较为容易,结合诗歌作答即可。

从情感的角度可以理解为:相同点:两首诗都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苦闷不平和自我宽慰;不同点:鲍诗侧重于抒写个人的失意情怀,并提升到了控诉时世不公道的新高度;李诗还表现了一种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和乐观的自信,思想境界更高。

故答案为:⑴B;⑵①相同点:两首诗都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苦闷不平和自我宽慰。

②不同点:鲍诗侧重于抒写个人的失意情怀,并提升到了控诉时世不公道的新高度;李诗还表现了一种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和乐观的自信,思想境界更高。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基本能力。

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

高考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

高考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

高考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一、高中诗词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海棠春•己未清明对海棠有赋吴潜①海棠亭午沾疏雨,便一饷、胭脂尽吐。

老去惜花心,相对花无语。

羽书万里飞来处,报扫荡、狐嗥兔舞②。

濯锦古江头③,飞景还如许!【注释】①吴潜(1195-1262):宣州宁国(今属安徽)人。

曾几度官居台辅,几度削职,历经宦海沉浮。

此词为其六十五岁在庆无府(今宁波)任沿海制监大使时所作。

②狐嗥兔舞:吴潜作此词前一年,蒙古可汗蒙哥率十万军队扑向川蜀,连败宋军,但到达合州(今合川)时,遇到守将王坚的顽强抵抗,蒙古派往招降的使臣也被王坚处死,这使蒙哥的军事行动一度受挫。

③锦古江头:指蜀地。

蜀地有“香海棠国”之称。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首词写词人衰暮之年赏海棠,由此联想到当时“香海棠国”的战局。

B. “一饷”“尽”写海棠花开,表现出清明天气和暖,节物风光变化之迅速。

C. 下阕回忆羽书万里传捷报,“狐嗥兔舞”之喻流露出对入侵者的蔑视。

D. 结尾两句直抒胸臆,“濯锦”二字,呼应开头,点出雨后海棠的鲜活冶艳。

(2)这首词刻画出一个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请结合词句作简要分析。

【答案】(1)D(2)①虽然年老衰疲。

但对美好事物仍充满热爱之情。

诗人皓首对红花,因花开而欣喜,可见年迈的词人对美的事物仍保持着敏锐的感知和热爱之情。

②烈士暮年。

心系国事。

词人居东南沿海,赏眼前海棠,思西北边事。

因捷报而振奋,壮心不已。

【解析】【分析】(1)D选项“点出雨后海棠的鲜活冶艳。

”错误,“濯锦”代指遭受战火的四川,至今四川还有以“濯锦之江”命名的锦江区。

故选D。

(2)“对海棠有赋”,开头便咏海棠。

“海棠亭午沾疏雨,便一饷、胭脂尽吐。

”清明时节,节物风光变化迅速。

中午下了阵“疏雨”,顷刻间海棠就大放光艳了,“一饷”、“尽”将花开之快,观赏者的快感传神地表达出来,叫人多么惊喜。

而这海棠沾雨之后更显得鲜活冶艳,就叫人更加喜爱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一、高中诗词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太原早秋①李白岁落众芳歇,时当大火②流。

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

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

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

【注释】①此诗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年)秋天。

这年夏季,诗人应友人元演之邀,同来太原,意欲攀桂以求闻达,然而辗转三晋,时历数月,终未能得到实现抱负之机会,到了秋季便写下了这首诗。

②大火:星名,二十八宿之一,即心宿。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借自然景物含蓄地表明了季节。

从律诗的结构来看,这一联是起,以写景起头,是诗歌创作常见模式。

B. 颔联中“威”就是威力、威风,在此处指秋霜很浓。

“塞”指边塞,“河”指黄河。

此联直接描写了太原的自然气候。

C. 颈联形式上相对,意义上递进,转入诗人对边关国事的挂念,写的是诗人梦境,含蓄地写出诗人正处在异域他乡。

D. 诗人虽心绪不高,而此诗格调自高,且带边塞诗之雄健。

后半写怀归之意,意重而不觉其重,语直而不觉其直。

(2)本诗尾联颇受称道,尤其“悠悠”二字更佳,请赏析其妙处。

【答案】(1)C(2)①“悠悠”本是忧郁的意思,也有情悠悠、思悠悠之意。

联系“思归若汾水”来看,“悠悠”也有绵延不断的意思。

②这两句运用了比喻修辞,以水喻情。

大意是说,我思念归家之情时时刻刻萦绕心头,就如同汾河水一样,没有一天断绝过。

③为了强调自己的“思归”之情的深远,通过日夜不停的汾河水不停流淌,形象而生动地表现出了自己日夜思归的情怀。

【解析】【分析】(1)C项,“转入诗人对边关国事的挂念,写的是诗人梦境,含蓄地写出诗人正处在异域他乡”分析错误。

颈联从上面描写“早秋”的景色中,转入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梦绕边城月”写的是梦境,含蓄地写出诗人正处在异域他乡。

“心飞故国楼”写梦醒之后的状况。

故选C。

(2)此题注意从“比喻的修辞手法”“叠词的运用”和“情感的表达”的角度分析。

“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我思念归家之情时时刻刻萦绕心头,就如同汾河水一样,没有一天断绝过啊。

所以这两句运用了明喻的修辞手法,以水喻情,生动形象地把抽象的思归之情形象化。

此处的“悠悠”要联系“思归若汾水”来看,“悠悠”有连绵不断的意思,表达了自己的思归不断的情怀。

故答案为:⑴C;⑵①“悠悠”本是忧郁的意思,也有情悠悠、思悠悠之意。

联系“思归若汾水”来看,“悠悠”也有绵延不断的意思。

②这两句运用了比喻修辞,以水喻情。

大意是说,我思念归家之情时时刻刻萦绕心头,就如同汾河水一样,没有一天断绝过。

③为了强调自己的“思归”之情的深远,通过日夜不停的汾河水不停流淌,形象而生动地表现出了自己日夜思归的情怀。

【点评】(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

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

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2)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

炼字是诗歌鉴赏的高频考点,所炼之字往往是在该诗句中最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比如动词、形容词、数词、修饰词语、表示声音和颜色的词语等。

答题时,先要解词释句,然后指明手法,最后分析表达效果;分析表达效果时要将词语放回到诗句中,体会其表情达意上的妙处。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杂诗王赞①朔风动秋草,边马有归心。

胡宁久分析,靡靡忽至今?王事离我志,殊隔过商参②。

昔往鸧鹒③鸣,今来蟋蟀吟。

人情怀旧乡,客鸟思故林。

师涓④久不奏,谁能宣我心!【注释】①王赞,西晋文人。

②商、参:二十八宿之中的二个,永不同时出现于天空中。

③鸧鹒:又作仓庚,指黄莺。

④师涓:先秦时代卫国的著名乐师。

(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二句以写秋景起笔,不仅写出了悲凉肃杀的时令特点,也流露出“思归”意绪。

B. 三至六句自述战事不断导致自己与亲人阴阳相隔,强烈控诉了战争的残酷无情。

C. 第十句与“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使用的手法相似,都是以物类比自身情感。

D. 诗歌最后两句的感叹,表达出征夫内心的痛楚、郁结,以及那说不尽的思乡之情。

(2)下列诗句与本诗所表达的情感基调不相同的一项是()A. 漫漫秋夜长,烈烈北风凉。

辗转不能寐,披衣起彷徨。

(曹丕《杂诗》)B. 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

孤雁飞南游,过庭长哀吟。

(曹植《杂诗》)C. 壮士何慷慨,志欲威八荒。

驱车远行役,受命念自忘。

(阮籍《咏怀》)D. 凛凛岁云暮,蝼蛄夕鸣悲。

凉风率已厉,游子寒无衣。

(《古诗十九首》)(3)本诗“昔往鸧鹒鸣,今来蟋蟀吟”两句可追溯到《诗经·小雅·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但二者又有所区别。

请结合诗句,比较它们在表现手法方面的相同之处,以及在内容情感方面的不同之处。

参考资料:诗经原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节选自《诗经·小雅·采薇》参考译文:当初离家从军去,杨柳依依轻摇曳。

如今返乡解甲归,雨雪飘飘飞满野。

道路长远慢慢行,又饥又渴愁肠结。

我的心中真悲伤,谁知我有多凄切。

【答案】(1)B(2)C(3)①表现手法方面的相同: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和反衬手法,以今日之景与昔日之景对比表明时间之快变化之大,以明媚的春景反衬战士远离故乡、奔赴战场的伤感苦楚。

②内容情感方面的不同:《采薇》这一节诗表现的是战士终于踏上返乡路途的情景,既有回忆的辛酸苦楚,又有对故乡亲人的期待渴盼;而王赞《杂诗》中写的是战士苦守边关的心境,当年离乡的时候春光明媚,黄莺啼啭,如今又到岁暮,蟋蟀悲鸣,自己却依然无法返乡,表达的是战士内心的痛苦与悲哀。

【解析】【分析】(1)B项,“三至六句……导致自己与亲人阴阳相隔……强烈控诉了战争的残酷无情”错误,这几句主要是说战争不断导致自己和亲人不能相见,没有体现“阴阳相隔”,“商参”只是用夸张的手法写相隔之久;且这几句诗表达的应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故选B。

(2)A项中,通过“不能寐”和“起彷徨”可以看出战士的思归之情;B项中,通过“离思”、“孤雁”和“哀吟”可以看出战士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内心的悲伤;C项中,阮籍的《咏怀》表现的是战士为了国家利益征战沙场的忠肝义胆,和本诗中体现战士内心的痛苦与思乡之情不相符;D项中,通过“鸣悲”、“凉风”和“寒无衣”,天气寒冷,蝼蛄悲鸣,将士独自在外没有过冬的衣服,表现出将士对亲人的思念和内心的哀婉。

故选C。

(3)先看手法上,两首诗都是通过昔日和今日的对比表现前后的变化之快和时间之快,如“昔往鸧鹒鸣,今来蟋蟀吟”是今昔对比,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也是今昔对比。

再看内容上和情感上,两者都是在表现战士内心的悲伤,但《采薇》中,还有战士在回乡之时对亲人团聚的期望。

故答案为:⑴B;⑵C;⑶①表现手法方面的相同: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和反衬手法,以今日之景与昔日之景对比表明时间之快变化之大,以明媚的春景反衬战士远离故乡、奔赴战场的伤感苦楚。

②内容情感方面的不同:《采薇》这一节诗表现的是战士终于踏上返乡路途的情景,既有回忆的辛酸苦楚,又有对故乡亲人的期待渴盼;而王赞《杂诗》中写的是战士苦守边关的心境,当年离乡的时候春光明媚,黄莺啼啭,如今又到岁暮,蟋蟀悲鸣,自己却依然无法返乡,表达的是战士内心的痛苦与悲哀。

【点评】⑴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鉴赏能力。

要注意在理解全诗意思的基础上,对诗歌的主题思想、表现手法、语言以及作者的情感等方面加以综合考虑。

⑵本题考查考生把握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

赏析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善于抓住带感情色彩的关键词语,还应该联系作者的生平遭遇及诗歌的创作背景来考虑,即我们平时所说的要“知人论世”。

⑶此题考查学生把握作者情感态度和分析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

表现手法包括:用典、联想、想象、衬托或烘托、渲染、象征、对比、对照、抑扬、照应、动静、正侧、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至于分析概括诗歌的思想感情,不仅要借助诗词的字、词、句和所用意象来分析诗歌的感情,还要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准确理解所用典故等,进行综合解读。

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南涧中题①柳宗元秋气集南涧,独游亭午时。

回风一萧瑟,林影久参差。

始至若有得,稍深遂忘疲。

羁禽响幽谷,寒藻舞沦漪。

去国魂已远,怀人泪空垂。

孤生易为感,失路少所宜。

索寞竟何事,徘徊只自知。

谁为后来者,当与此心期。

【注释】①南涧:地处永州之南,作者谪居时作。

(1)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 “秋气”两句交待了游览的时令、地点,“集”字更多地体现了诗人的主观感受。

B. “始至”两句写出游观之感,初来这里别有感触,稍入深润沉浸其中就忘记了疲惫。

C. “谁为”两句道出诗人的期许,要是以后碰到知心人的话,定当把我此时的心意告诉他。

D. 整体看,从“孤生”、“索寞”到“只白知”,诗人孤寂郁结之感豁显,与“独游”相承。

(2)对这首诗中一些用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 “独游亭午时”与郦道元“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中“亭午”都指中午,“亭”有“正”意。

B. “回风一萧瑟”与苏轼“回首向来萧瑟处”中“萧瑟”都是拟声词,形容风吹树叶的声音。

C. “去国魂已游”与范仲淹“去国怀乡,忧谗畏讥”中“去国”都是说离开国都。

D. “失路少所宜”与王勃“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中“失路”都意为迷失道路。

(3)一般认为,这首诗分作两层笔墨,前八句为一层,主写诗人游观南润所见之景,《唐诗直解》评说道:“以此景色,可喜可悲。

”请据此评赏析“羁禽响幽谷,寒藻舞沦漪”两句。

【答案】(1)C(2)D(3)①上承“回风”四句的话,“羁禽响幽谷”不失“鸟鸣山更幽”的意境,“寒藻舞沦漪”著一个“舞”字可想见水藻在涧水中“招摇”,涟漪生水之意趣,清幽可喜,所谓山水之乐,自谓适情。

②再由“去国”八句反观,“响幽谷”的偏是“羁禽”,一个“羁”字,暗合着诗人漂泊离群、被拘系被捆缚的境遇,“舞沦漪”的又是“寒藻”,“寒”字一出,诗人心中凄冷跃然纸上,孤独寒凉,不无可思,所谓寄情山水,愈见愁绪种种。

【解析】【分析】(1)C项,“谁为后来者,当与此心期”,意思是将来迁谪到永州来的人,也一定能领略我此诗的衷肠,而非“以后碰到知心人的话,定当把我此时的心意告诉他”;故选C。

(2)D项,两处“失路”均指不得志;故选D。

(3)在结构上,“羁禽响幽谷,寒藻舞沦漪”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上承“回风”四句的话,又下启“去国”八句。

诗句中描写了幽深的山谷中响起似乎是被系住的鸟儿的叫声,涧中的寒藻也随涟漪回荡,这样的景色里,“羁禽响幽谷”不失“鸟鸣山更幽”的意境,“寒藻舞沦漪”著一个“舞”字可想见水藻在涧水中“招摇”,涟漪生水之意趣,清幽可喜,所谓山水之乐,自谓适情,这是“可喜”之处;可是,“响幽谷”的偏是“羁禽”,一个“羁”字,暗合着诗人漂泊离群、被拘系被捆缚的境遇,“舞沦漪”的又是“寒藻”,“寒”字一出,诗人心中凄冷跃然纸上,孤独寒凉,不无可思,所谓寄情山水,愈见愁绪种种,这又是“可悲”之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