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整理高一地理上册复习提纲 知识点总结.pdf
2020高一地理复习提纲
2020⾼⼀地理复习提纲⾃然地理学利⽤⽣物学来研究,是⼀种系统的地理学、了解全球性植物群和动物区系样式,利⽤数学、物理学来研究地球本⾝的运动以及它和其他太阳系中星体的关系,是研究位置和空间上地球变化的学科。
今天⼩编在这给⼤家整理了⾼⼀地理复习提纲⼤全,接下来随着⼩编⼀起来看看吧!⾼⼀地理复习提纲【⼀】(1)盐度的是红海,原因:①地处副热带海区,降⽔稀少,蒸发旺盛。
②周围是热带沙漠地区,缺少⼤河注⼊。
(2)盐度最低的是波罗的海,原因:①地处较⾼纬度,⽓温低,蒸发弱。
②周围是温带海洋性⽓候区,有淡⽔注⼊。
(3)巴尔喀什湖东咸西淡的原因:①东部:地处内陆,降⽔稀少,蒸发旺盛;缺少河流注⼊。
②西部:有河流注⼊,起稀释作⽤。
③中部窄,不利于两边⽔体交换,造成两侧盐度差异较⼤。
(4)世界表层海⽔盐度的⽔平分布规律: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低纬度和⾼纬度递减。
⑸判断某洋流性质为寒(暖)流,判断理由是:温度⽅⾯:洋流流经海区温度较同纬度其他海区低(⾼),⽅向⽅⾯:由较⾼(低)纬度流向较低(⾼)纬度。
【⼆】(1)拉丁美洲⽓候湿热的原因:位于⾚道两侧,周围海洋⼴阔。
(2)安第斯⼭南段东西两侧景观差异原因:受安第斯⼭影响,⼭地东、西两侧降⽔差异较⼤。
(3)⾮洲缺失温带海洋性⽓候的原因:⾮洲同纬度是海洋。
(4)南半球缺失苔原带的原因:南半球同纬度是海洋。
(5)同在北回归线附近,却出现了⾮洲的热带沙漠⽓候、南亚的热带季风⽓候、我国东南部带季风⽓候等⽓候原因是:北⾮受副热带⾼压及来⾃⼤陆内部的信风影响,全年炎热⼲燥。
南亚受热带季风影响,我国东南部受_带季风影响。
归纳:北回归线附近⼤陆东西岸的⽓候差异及成因:--海陆位置与⼤⽓环流形势不同。
(6)我国旱涝灾害主要分布于:东部季风区原因:副⾼强弱不稳定,夏季风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7)我国降⽔南多北少的主要原因是:南⽅⾬季来得早,去的晚,⾬季时间长;北⽅⾬季较短。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整理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整理篇一: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完全篇地理必修I复习提纲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1.1地球的宇宙环境天体系统:天体之间因万有引力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结构层次(略)可见宇宙:也称为“已知宇宙”,是指人类已经观测到指因的有限宇宙,半径约为140亿光年。
地球隐含生命的条件:外部条件:稳定的太阳光照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使地球处于比较安全的之中宇宙环境中内部条件:日地距离适中(1.5亿千米)——适宜的温度体积质量适中且原始大气经长期演化—适于生物呼吸的湍流地球内部水汽逸出形成水眼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
1 能量来源:天王星中心的核聚变反应(4个氢原子核聚变成氦原子核,并放出大量能量);2特点: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3意义:维持地表温度,地球上大气运动、水循环典型和生命社区活动等运动的主要动力,人类生产再生能源和生活的主要能源。
太阳常数:表示太阳辐射能到达大气层上界的能量指标,大小为8.24焦/cm2.分。
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 太阳的外部结构:指太阳的大气结构,从里到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2 对地球的影响:(昭示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消长的标志,周期约为11年)1.3 地球的运动(1)昼夜更替:周期为一个春分点(24h)。
晨线和昏线的判读。
(2)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不同经度一刻。
东早西迟。
(3)地转偏向: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运动方向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上不偏。
(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判读)三、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
目前约为23.5o。
如果黄赤交角变大,热带、寒带扩大,温带缩小。
如果黄赤交角变低,温带扩大,热带、寒带缩小。
(2)由于黄赤方位角交角的存在和地轴的指向保持不变,导致太阳直射极大值在南、北回归线间会之间的回归移动四:地球阿提密夫的地理意义1 昼夜长短的变化:1) 某时刻全球的情况: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于夜,纬度越高,昼越长,极点附近出现极昼现象,另一半球,昼短于夜,纬度越高,昼越短,极点邻近出现极夜现象。
高一地理科目上册知识点归纳
高一地理科目上册知识点归纳1.高一地理科目上册知识点归纳篇一地球:1、地球的普通性: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同向性、近圆性、共面性据结构特征可以分为: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2、地球的特殊性:有生命存在宇宙环境: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处于安全宇宙环境中,太阳光照稳定自身条件:日地距离适中,使地表有适宜的温度,使液态水能存在:有适中的体积和质量形成包围地球的大气层,自转公转周期适中,使地球表面温度的日变化和季节幅度变化小,利于生物生长发育2.高一地理科目上册知识点归纳篇二1.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方式主要是交通运输和通信2.青藏铁路的起点和终点青海省首府西宁经格尔木至拉萨,是世界上最高,最长的高原铁路。
沿线经过我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3.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位于长江、黄河、澜沧江的源头,保护高原湿地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
4.集装箱运输的好处是什么?节约包装材料、简化包装手续、提高运输效率、保证货物完全、降低运输成本、改善运输劳动条件等5.世界比较繁忙的航线哪四条①北大西洋航线;②地中海、苏伊士运河航线;③北美洲东岸各港口经巴拿马至北美洲西岸各港口的航线;④北太平洋航线6.邮政通信和电信通信业务的任务分别是什么?受哪些自然因素影响?邮政通信主要利用交通工具和运输网络传达信函和包裹。
受地形障碍、台风、暴雨洪水等自然灾害的影响。
电信通信业务主要是利用有线电、无线电、光等传递符号、文字、图像和语言等信息。
受地形障碍、太阳活动等影响。
3.高一地理科目上册知识点归纳篇三一、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
1、能量来源:太阳中心的核聚变反应(4个氢原子核聚变成氦原子核,并放出大量能量);2、特点: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3、意义:维持地表温度,地球上大气运动、水循环和生命活动等运动的主要动力,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主要能源。
太阳常数:表示太阳辐射能到达大气层上界的能量指标,大小为8.24焦/cm2.分。
高一地理上册复习提纲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上学期知识点总结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
2.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 3.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地月系(课本P3图1.2)太阳系银河系其他行星系总星系总星系其他恒星世界河外星系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课本P4 图 1.4)1.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八大行星分类(课本P5 图 1.5)分类特点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木星、土星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课本P6)外部条件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自身条件适宜的温度日地距离适中适于呼吸的大气体积、质量适中液态的水——来自地球内部1.2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为地球提供能量1.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8图1.7)⑴提供光热资源;⑵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⑶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⑷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1.太阳大气由里到外分层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光球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色球耀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日冕太阳风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11)⑴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和黑子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课本P11 活动);⑵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⑶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⑷两极地区产生极光;⑸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地球自转地球公转运动方式围绕地轴转动在椭圆轨道上围绕太阳转动运动方向自西向东。
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南极上空自西向东。
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知识梳理背诵提纲总结
地理必修第一册本模块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地球科学基础,自然地理实践,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本模块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基本的地球科学知识,理解一些自然地理现象的过程与原理,增强对生活中的自然地理现象进行观察、识别、描述、解释、欣赏的意识与能力,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观念。
【内容要求】1.1 运用资料,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说明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2 运用示意图,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
1.3 运用地质年代等资料,简要描述地球的演化过程。
1.4 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
1.5 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及其与生产和生活的联系。
1.6 运用示意图等,说明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原理,并解释相关现象。
1.7 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
1.8 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海水性质和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9 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土壤标本,说明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1.10 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主要植被,说明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1.11 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了解避灾、防灾的措施。
1.12 通过探究有关自然地理问题,了解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一、运用资料,说出天体系统的层次,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1、天体(1)概念: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
(2)分类: 天然天体→星云、恒星(星云和恒星是最基本的天体)、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等。
人造天体→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等。
【方法】天体的判断:①宇宙中的物质(自然现象不属于天体);②位于地球的大气层之外;③在一定轨道上独自运转(依附在其他天体上运行的物体不属于天体)。
2、天体系统(1)形成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运动中的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2)级别:(3)太阳系成员:太阳、行星及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行星际物质。
①位置:八颗行星按距日由近到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高一必修一地理复习提纲
高一必修一地理复习提纲高一地理复习提纲一二章知识点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天体: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
恒星、星云、行星、流星、彗星,其中恒星和星云是最基本的天体。
恒星特点:①自身可以发光、发热;②体积、质量巨大; ③距离遥远。
彗星哈雷彗星 76周年比较: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
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
金星是离地球最近的行星。
天体系统:运动中的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河外星系地球天体系统:总星系地月系太阳系月球其他行星系银河系其他恒星系4.八大行星名称:水、金、地、火、(小行星带)、木、土、天王、海王星(距日远近)5.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分类巨行星木星土星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6.共同特征: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日地距离适中,形成了适宜生物生长的温度条件内部条件体积和质量适中,吸引大气聚集,形成了适宜生命物质呼吸的大气7.存在生命地球上有液态水的行星安全的宇宙环境外部条件稳定的光照条件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概况:主要成分是氢和氦,其表面温度约为6000K.太阳能量的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
太阳辐射的影响:①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促进生物生长②维持着地表温度,是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③煤、石油等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④是生活和生产中多种能源的来源注意:地热、核能、潮汐、地震与太阳辐射能无关4.大气上界太阳辐射的分布:从赤道向两极递减5.太阳的结构:由内向外,分别是光球层(太阳黑子)、色球层(耀斑和日珥)、日冕层(太阳风)。
#FormatTableID_0#6.太阳活动的标志:黑子----光球层; 耀斑---色球层太阳活动最激烈(剧烈)的显示周期约为11年7.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①影响地球的电离层,使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影响甚至中断②影响地球的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③两极地区产生“极光”现象④影响地球气候,发生异常(主要黑子与降水的关系)。
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知识点提炼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复习考点考点1 地球的宇宙环境1、天体类型:自然天体:恒星、星云、行星、流星、彗星、卫星、星际物质等;人造天体。
2、判别天体的三个条件:①宇宙物质存在形式②位于地球大气层之外③独立个体,不是某一天体的一部分。
3、天体系统级别:一共分为4级,(由低到高)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可观测宇宙。
可观测宇宙是目前人类可知的最高一级天体系统。
(注:可观测宇宙≠宇宙)4、判别天体系统的两个条件: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二者缺一不可。
5、八大行星分类分类运动特点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木星、土星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6、太阳系八颗行星距离太阳由近及远: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小行星带)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7、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自身条件:①适宜的温度(原因:日地距离适中、自转公转周期适宜);②适宜生物生存的大气(原因:地球体积、质量适中;大气经过漫长的演化);③存在液态水外部条件:①太阳处于壮年,状态稳定;②地球有安全的宇宙环境,八大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考点2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放射能量的现象;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①太阳能为地球提供光和热,维持地表温度;②太阳能是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③为生产生活提供能量:化石燃料(煤、石油等);直接转化成热能、电能。
太阳大气分层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由里到外)A光球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周期:11年B色球日珥和耀斑。
耀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多与黑子活动相关)C日冕日冕物质抛射、太阳风4、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①当太阳活动增强时,会扰动地球的磁场和大气层,产生磁暴、极光(两极地区)等现象;②会对卫星导航、空间通信、电网、航空航天等人类活动产生灾害性影响。
(干扰大气中的电离层,使地球上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甚至短暂的中断)③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高一地理上册总复习知识点
高一地理上册总复习知识点高一地理上册总复习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宇宙中的地球一: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公转和自转绕转中心太阳地轴方向:自西向东(北天极上空看逆时针)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相反)周期: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恒星日(23时56分4秒)角速度:平均1o/日近日点(1月初)快远日点(7月初)快,各地相等,每小时15o(两极除外)线速度:平均30千米/小时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1670KM小时,两极为0.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
目前是23o26’(2)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更替(2)地方时(3)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①昼夜长短的变化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昼越长①太阳直射点在那个半球,那个半球昼长,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②赤道全年昼夜平分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北昼越短,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③春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方向降低夏至日:由23o26’N向南北降低23o26’N以北在夏至日达到最大值冬至日:由23o26’S向南北降低23o26’S以南在冬至日达到最大值离直射点越近高度越大,南北回归线之间每年有两次直射四:光照图的判读(1)判断南北极,通常用于俯视图,判断依据为: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递增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有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北纬23o26’,若北极圈有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南纬23o26’(3)确定地方时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为正午12点,晨昏线所包围的白昼部分的中间经线为12点,晨线与赤道交点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经线为18点,依据每隔15o,时间相差1小时,每1o相差4分钟,先计算两地的经度差(同侧相减,异侧相加),再转换成时间,依据东加西减的原则,计算出地方时(4)判断昼夜长短求某地的昼(夜)长,也就是求该地在纬线圈上昼(夜)弧的长度,这个长度也可由昼(夜)弧所跨的经度数来推算(5)判断正午太阳高度角先求所求地区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不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和,再用90o-两地纬度差即为所求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五:晨昏线与经线和纬线(1)根据晨昏线与纬线相交判断问题①晨昏线通过南北极点可判断这一天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②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昼,可判断这一天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夏至日,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③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夜,可判断这一天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冬至日,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2)根据晨昏线与经线相交关系判断昼长和夜长推算某地昼长或者夜长,求昼长时,在昼半球范围内算出该地所在地的纬纬线圈从晨线与纬线圈交点到昏线与纬线圈交点,所跨的经度除以15即该地昼长,如果图上只画了昼半球的一半,要注意,图中白昼所跨经度差的2倍,除以15才是该地的昼长七:区时,地方时的计算第一步:先求两地的经度差.第二步:再求时间差,以每一度经度相差4分钟来算.第三步:然后判断两地的东西方向,求东用加,求西用减.若求出的时间大于24小时,则减24,日期加1天,若时间为负值,则加24小时,日期减去1天. 第二单元大气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1)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氮—生物体的基本成分、氧—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地球生命的保护伞”)、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2):大气的垂直分层(课本29页图2.1)高度温度大气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高层大气 2000-3000千米电离层反射无线电波平流层50-55千米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平流运动臭氧吸收紫外线升温;有利于高空飞行对流层:高度—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特点:①随高度增加而递减②对流运动③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关系最密切二:大气热力作用(1)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①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对于可见光部分吸收比较少②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层越厚,反射作用越强,在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是很高③散射作用:具有选择性,对于波长较短的篮紫光易被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2)对地面的保温效应①大气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截留热量而增温,由于大气对于太阳短波辐射的吸收能力比较差,但是对于地面长波辐射吸收作用强,所以地面辐射大部分都是被大气吸收②大气逆辐射是大气辐射的一种,方向朝向地面,对地面热量进行补偿,起保温作用二:大气的热力状况大气的热力作用1)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2020高一上学期地理预习知识点总结(pdf版)
2020高一上学期地理预习知识点总结(pdf版)2020高一上学期地理预习知识点总结第一篇:宇宙与地球1、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星云2、恒星特点是:由炽热的气体组成;能自行发光发热;球状3、星云的特点是:由气体和尘埃物质组成;成云雾状4、行星的特点是:绕恒星运动;质量大到自身引力足以使它变成球体;能清除其轨道周围物体5、天体系统的层次依次是: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河外星系6、太阳系八大行星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7、八大行星绕日公转具有:共面性、同向性、近圆性8、太阳系八大行星分类包括特点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质量小,平均密度大,中心有铁核巨行星木星、土星平均密度小,由氢氦氖等组成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离太阳远9、太阳的外部结构太阳活动周期太阳活动的影响光球层黑子11年①黑子和耀斑增多时,抛出的大量高能带点粒子流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②使全球的天气和气候产生异常③扰乱地球的磁场,产生“磁暴”色球层耀斑、日珥日冕层太阳风10、地球上由生命物质存在的条件是: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地球表面的温度适中地球的质量与体积适中——地球由大气层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周期适中——昼夜更替和季节轮回的节奏适中地球处于稳定而安全的宇宙环境中11、月球表面的特征月球的体积质量小——吸引力小——基本没有大气——漆黑、寂静、温差大、荒凉12、月球自转、公转的方向和周期相同——地球上永远看到同一个月面13、月相月相日地月位置时间潮汐天文现象新月大致一条直线,月球在中间初一大潮日食上弦月日地连线和月地连线垂直初七、初八小潮满月大致在一条直线,地球在中间十五十六大潮月食下弦月日地连线和月地连线垂直廿二、廿三小潮14、潮汐的影响:顶托河流如海,沿海水资源盐度上升;加剧海岸的侵蚀;潮汐能,发电;利用涨潮巨轮进港;利用潮汐捕鱼和晒盐;旅游。
15、太空强资源:空间资源;太阳能资源;矿产资源;环境资源16、地球自转、公转的基本概念方向周期速度自转自西向东,北极上空逆时针,南极上空顺时针恒星日:23时56分4秒太阳日:24时角速度:处处相等线速度:赤道最大,向两极递减公转自西向东,北天极逆时针,南天极顺时针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回归年:365天5时48分46秒∕17、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向运动方向的右方偏;南半球向运动方向的左方偏18、二分二至节气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日期3月21日6月22日9月23日12月22日太阳直射点00赤道23026’N北回归线00赤道23026’S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赤道最大向南北递减北回归线最大向南北递减赤道最大向南北递减南回归线最大向南北递减昼夜情况全球昼夜等长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纬度越高,昼越长,也越短,北极圈及其以北有极昼;南半球相反全球昼夜等长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纬度越高,夜越长,昼越短,北极圈及其以北有极夜;南半球相反第二篇岩石与地貌1、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太平洋板块2、六大板块在软六层上滑动,板块的边界地壳运动活跃,板块内部比较稳定。
高一地理上册知识点归纳
高一地理上册知识点归纳高一地理上册知识点一、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1.表现: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及其组合上的差异。
2.成因:不同地域物质、能量分布的不同状况。
3.自然带的形成(带状)。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二、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的地域分异1.水平地域分异(1)由赤道到两极影响因素:太阳辐射形成基础:热量分布规律:大致与纬线平行,沿东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方向延伸影响因素:降水形成基础:水分分布规律:平行于海岸方向延伸,垂直于海岸方向更替2.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地表景观随高度发生有规律的更替现象,纬度越低,,山体越高,自然带越丰富,成因:主要是山地随海拔的增加,水分条件、热量状况及其,组合的垂直变化3.非地带性分异规律:主要受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因素的影响。
高一地理上册知识点梳理环境的保护与治理1.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1)生态问题:表土的剥离,井矿巷道建设、道路铺设等,开挖地表,排弃土石造成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产生风沙。
(2)污染问题:燃煤发电、洗煤、炼焦等造成大气污染、水污染;煤矸石等造成固体废弃物污染。
2.提高煤的利用技术:推动以洁净煤为代表的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
3.调整产业结构:以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是生态环境问题根源所在,①对原有重化工业进行调整,使产品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②大力发展农业、轻纺工业、高技术产业和旅游业。
4.能源的综合利用:产业结构调整,结合铁矿、铝土矿优势,主要构建煤-电-铝、煤-焦-化、煤-铁-钢三条产业链,提高能源的综合利用程度和附加值。
5.环境保护和治理:①提高煤的利用技术,洁净煤技术等;②调整产业结构,如原有的重化工业进行调整,使其产品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大力发展农业、轻纺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业,降低重化工业的比重;③三废的治理。
废渣:回收再利用;废气:消烟除尘,营造防风林带;废水:沉淀净化。
高一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一、人类使用的能源1、可再生能源:水能、风能、生物能、潮汐能、太阳能2、非可再生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能源和核能3、开发原则:因地制宜,不仅要考虑区域的资源状况,而且要考虑市场和交通条件。
高一上册地理知识点全汇总
高一上册地理知识点全汇总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的空间分布、地理现象、地理过程以及地球与人类活动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地理知识点涵盖了地球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各个方面。
本文将对高一上册的地理知识点进行全面汇总,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主要内容。
一、自然地理知识点1. 地理基本概念与研究方法地理的概念、分类和研究方法,地图与地图阅读方法,区域及其特征等。
2. 地球与地图地球的形状、结构与运动,地球的经纬度、地理网格坐标体系,地球的地理区划等。
3. 大气层与水圈大气的组成与结构,大气的循环系统,水的分布与循环,水资源与水文气象等。
4. 岩石圈与地壳变动地球的内部结构,岩石圈的组成,板块构造与地壳变动,地震与火山等。
5. 地球的表层地貌地球表层的地形地貌,河流与湖泊,海洋与海岸,地球内部的地形地貌构造等。
6. 生态环境与全球变化生物与生态系统,环境问题与生态保护,全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等。
二、人文地理知识点1. 人口与城市人口与人口问题,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城市与城市问题,城市化进程与城市规划等。
2. 农业与农村农业与农村经济,农业发展与现代农业,农村问题与农村改革等。
3. 工业与工业地理工业发展与工业化进程,工业区位选择与工业布局,工业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等。
4. 交通与通信交通发展与交通运输,交通网络与交通规划,通信技术与通信发展等。
5. 区域经济发展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主导产业,国土开发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等。
6. 旅游与地理景观旅游资源与旅游景点,旅游开发与旅游规划,旅游经济与旅游环境等。
三、综合地理知识点1. 地理信息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地理信息系统的组成与功能,地理信息系统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等。
2. 中国地理综合中国自然地理特点与区域划分,中国人文地理特点与地域文化,中国资源与环境问题等。
3. 世界地理综合世界自然地理特点与区域划分,世界人文地理特点与地域文化,世界资源与环境问题等。
高一地理上学期复习提纲
高一地理上学期知识的总结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地球在宇宙中1、宇宙是时间、空间和万事万物的总称。
组成宇宙的基本天体是星云和恒星。
2、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即为天体系统,天体系统的级别:其中地月系包括地球和月球。
3、太阳系八大行星的由里向外的顺序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类地行星)、木星、土星(巨行星)、天王星、海王星(远日行星);其中小行星带是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
4、地球是太阳系中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普通性:外观和所处的位置,与其他行星没有特别显眼的地方,运动特征(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都相同。
特殊性在于是目前已知的宇宙中唯一有生物,其原因是①稳定安全的宇宙环境:太阳稳定的光照条件、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②地球自身的条件:日地距离适中(有适宜的温度),质量和体积适宜(有大气层),有液态水(有原始的海洋)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成分氢和氦,表面温度六千开。
聚变反应能量多(太阳能量来自于内部的核聚变),辐射形式电磁波。
2、太阳辐射能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太阳辐射能丰富区:青藏高原区,西北内陆,典型城市拉萨,太阳辐射能贫乏区:四川盆地,典型城市成都。
3、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为地球提供光和热,是地球上大部分能量的直接和间接来源,如煤、石油。
2)维持地表温度,为地球上的水循环、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提供了能量。
4、太阳活动最主要的类型是黑子和耀斑,分别出现在太阳大气层的光球层和色球层,活动周期为11年。
5.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①对地球气候的影响:黑子与降水②对地球电离层的影响:耀斑爆发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甚至中断③ 对地球磁场的影响:产生磁暴现象、出现极光现象 ④ 产生自然灾害:地球上的水旱灾害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黄赤交角:概念: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之间的夹角度数:目前是23°26′ 产生的影响: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三、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示意图(图自画)回归年:是以春分日为参考点的。
高一第一学期地理复习提纲
高一第一学期期末地理复习提纲第二单元一、大气运动I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规律:在北半球的冬季南移,夏季北移可用来解释地中海气候特点的成因II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基本容:南半球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地表较均匀,气压带完整;北半球陆地面积大,海陆热力差明显,因此冬夏季在大陆部或海洋上会形成热低压区或冷高压区,将完整的气压带割裂。
III 季风气候的形成:成因①:海陆热力差。
无论是冬季降温还是夏季升温,陆地都快于海洋。
关键词:冬季——亚洲高压(蒙古高压)、阿留申低压;夏季——印度低压,夏威夷高压成因②:海陆热力差与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
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夏季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偏转,因而南亚、东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刮西南风。
IV 大气环流与气候: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沙漠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热带草原气候、地中海气候二、天气系统I 冷锋与暖锋(p43):锋的定义:冷暖气团相遇它们之间的过渡带叫做锋锋面——气团的交界面冷锋:冷气团推动暖气团移动形成的锋。
暖气团被迫抬升。
暖锋:暖气团推动冷气团移动形成的锋,暖气团因密度小爬升到冷气团上方。
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冷锋气温较高、气压较低、天气晴朗(受暖气团控制)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大风(或伴有雨雪)冷空气移入,气温低,气压高,转晴暖锋气温较低、气压较高、天气晴朗(冷气团控制)气温上升,气压下降,连续多日下雨或有雾暖气团移入,天气变得温暖湿润,气压较低冷锋面与地面夹角较大;暖锋面与地面夹角较小II 气旋与反气旋气旋定义:低压中心周围形成的空气漩涡。
气旋的描述:①水平方向气流:在北半球逆时针向低压中心辐合;在南半球则为顺时针辐合②竖直方向气流:气旋中心为上升气流气旋控制下的典型天气:台风反气旋定义: 高压中心周围形成的空气漩涡反气旋的描述:①水平方向: 在北半球气流由高压中心向四周顺时针辐散;在南半球则为逆时针辐散反气旋控制下的天气: 长江中下游的伏旱;北方地区秋高气爽图参见课本44页三、水的运动III 世界洋流① 形成洋流的主要动力:盛行风 流向的影响因素:陆地形状、地转偏向力 降水 蒸发 大气水分输送径流 地表径流 地下径流海陆间循环 海上内循环 陆地内循环 内流区 外流区 水循环水循环的意义: 使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下水之间相互转化,形成一个统一的水资源系统,使②基本模式图红色为暖流洋流水温高于到达海域水温则为暖流;反之,则为寒流洋流方向:<i>北半球中、低纬洋流呈顺时针方向;中高纬度洋流呈逆时针方向<ii>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或者说,中低纬洋流呈反气旋型)③季风漂流形成于北印度洋。
高一地理上册必修一第1、2单元复习提纲(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上册必修一第1、2单元复习提纲(学问点总结)高一地理上册第1、2单元复习提纲(学问点总结)第一单元宇宙环境一、考试内容分析:人类对宇宙的相识在不断深化宇宙是物质的、运动的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天体(会举例:恒星等;还有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绕转形成:天体系统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一般又特殊的行星、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上生命存在的缘由太阳系图:九大行星按结构特征的分类及各自的成员(地球的一般性)天体系统的层次: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河外星系--总星系小行星带的位置彗星中心天体:太阳(质量最大)地球上生命存在的缘由(地球的特殊性)宇宙环境的缘由:九大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太阳光照稳定地球自身的缘由:相宜的日地距;相宜的体积与质量太阳的能量来源及其对地球的重大的影响来源:太阳中心的核聚变影响:是自然界水、大气、生物循环的主要动力;生产和生活的能量(太阳能和化石燃料)太阳黑子和耀斑对地球的影响太阳大气分层太阳活动类型太阳活动比较对地球影响光球层黑子多少和大小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记对气候:降水与黑子数的相关性干扰电离层,影响短波通讯干扰地球磁场,引起磁暴色球层耀斑最剧烈的太阳活动显示;但两者常相伴出现,活动周期为11年地球自转的方向及周期自转方向:自东向西;北极逆时针;南极顺时针周期:1个恒星日昼夜更替和地方时产生的缘由--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之一、二昼夜更替晨昏线的含义、位置太阳高度的概念: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太阳高度?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0昼夜更替的周期及意义:1个太阳日(24小时)不同经度地方时不同自西向东自转:地方时东早西晚;每15经度地方时差1小时地转偏向力对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影响--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之三南半球左偏;北半球右偏;赤道处不偏影响:风向;洋流;河流两岸冲刷和泥沙积累状况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周期、黄赤交角公转方向:同自转相同公转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近日点和远日点的位置及大致日期周期:1个恒星年速度的改变:近日点最快;远日点最慢黄赤交角(体现自转和公转的关系)重视黄赤交角的立体图和平面图:理解图上重要的点、线、面、角及其关系,并要求会画、会描述地轴、晨昏线、赤道面、黄道面、南北回来线、南北极圈、太阳直射光线(点)黄赤交角与地轴的轨道倾角的关系黄赤交角的影响:太阳直射点在地表位置的移动--地表太阳辐射量的时间安排改变明确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及周期:--以1回来年为周期,在南北回来线间来回移动(线上有一次直射;线间有两次直射)黄赤交角的改变会导致五带范围的什么改变?“二分二至图”地球位置及相应的日期和节气、公转方向、地轴指向、近远日点的大致位置、公转速度的改变10、四季与五带的形成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周年改变:同日不同纬度的分布规律:由直射点所在纬线向南北降低(二分二至日)同纬度不同季节的改变:近大远小(6月22日前后12月22日前后)昼夜长短的周年改变: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于夜,纬度越高昼越长直射点移向的半球昼渐长6月22日前后,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及其以内有极昼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及以内有极夜春秋分日--全球各地昼夜平分赤道--全年昼夜平分四季的划分:(中纬度明显)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季节改变--太阳最高、白昼最长的时间为天文夏季太阳最低、白昼最短的时间为天文冬季春秋是其中的过渡三种四季;24节气五带的划分: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状况--太阳辐射量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五带形成五带界线及各自现象;五带是气候划分和自然带划分的基础11、宇宙探测的意义和现状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开发宇宙资源(空间资源及特点、太阳能资源、矿产资源)二、考题分析本单元内容在会考100分中约占10%;会考综合题中第一题出自本单元;1、请参照《会考说明》中试题举例进行练习:附录一的题型示例P10的三、1;附录二P29的第Ⅱ卷中的1、附录三P53的第Ⅱ卷中的12、关于本单元综合题要驾驭的基本点:南北回来线、南北极圈、黄道面、会画晨昏线、夜半球、赤道面自转和公转方向日期及节气该日直射点的位置、该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图中各点昼长的比较、极圈和赤道的昼长是多少小时图中各点的正午太阳高度状况图中各点的昼夜长短状况及今后的改变公转速度的改变能联系的学问点:北京何日早上6点升旗?(B、D)北京人影渐长是哪一阶段?(从A到C)当地球运行到A点(或C点)时:地中海地区的气候特点是?(干热--夏季/暧湿--冬季)因为受(副高/西风)限制非洲北部的热带草原呈现(一片葱绿/一片枯黄)景观,因为受(赤道低压/信风)限制北京此时的气候特点是(高温多雨/寒冷干燥),主要因为(东南季风/西北季风)的影响亚欧大陆上(亚洲低压/亚洲高压)势力强盛东亚刮(东南风/西北风),缘由是(海陆热力差)南亚刮(西南风/东北风),缘由是(东南季风北移过赤道右偏成西南季风或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冬季刮东北风的缘由是海陆热力差)北印度洋环流呈(顺时针-海水东流-因为刮西南风/逆时针-海水向西流-因为刮东北风)当地球公转到(A/C)点时,长江口旁边海疆的盐度最(低/高) 当地球运行到D到A的过程中:珠江、长江处于汛期(因为雨季雨水补给)从A到B的过程中:黄河(雨季到来)、塔里木河处于汛期(夏季冰川融水最多)其次单元大气环境一、考试内容分析1、大气的组成及氮、氧、二氧化碳、水汽、臭氧和固体杂质等主要成分的作用低层大气组成:稳定比例的干洁空气(氧氮为主)、含量不稳定的水汽、固体杂质氮--生物体基本成分氧--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臭氧--地球生命爱护伞,汲取紫外线二氧化碳--光合作用原料;保温作用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杂质:凝聚核2、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大气分层气温随高度改变气流状况其它特征与人类关系对流层越高越低对流占3/4大气质量;水汽和尘埃;各纬度层高不一样天气现象平流层越高越高平流高空飞行;存在臭氧层高层大气存在电离层(无线电通讯;太阳活动干扰短波通讯3、大气的受热过程(1)根本能量源:太阳辐射(各类辐射的波长范围及太阳辐射的性质--短波辐射)(2)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热力作用)--太阳晒热大地,大地烤热大气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减弱作用:三种形式及各自现象(用实例说明)影响减弱大小的主要缘由:太阳高度角(各纬度减弱不同)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了解地面辐射(红外线长波辐射);大气辐射(红外线长波辐射) 保温作用的过程:大气剧烈汲取地面长波辐射;大气逆辐射将热量还给地面(图示及实例说明--如霜冻出现时间;日温差大小的比较)保温作用的意义:削减气温的日较差;保证地球相宜温度;维持全球热量平衡4、大气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的成因(1)大气运动的根本缘由:冷热不均(各纬度之间;海陆之间)(2)大气运动形式:最简洁形式:热力环流(图示及说明);举例:城郊风;海陆风;季风主要缘由热力环流分解:冷热不均引起大气垂直运动水平气压差水平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大气水平运动(风):形成风的根本缘由:冷热不均形成风的干脆缘由:水平压差(或水平气压梯度力)影响风的三个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地表磨擦力风向的确定:1力风(理论风)--垂直于等压线,高压指向低压.2力风(高空风)--平行于等压线,北右偏,南左偏.3力风(实际地表风)--斜穿等压线,北右偏,南左偏留意北半球实际地表气压场中的某点风向的画法5、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1)无自转,地表匀称--单圈环流(热力环流)(2)自转,地表匀称--三圈环流(3)三圈环流的组成:0-30低纬环流;30-60中纬环流;60-90高纬环流地表形成7压6风:纬向分布的志向模式(带状)各气压带的干湿状况(低压湿;高压干)各风带的风向及干湿状况(信风一般较干;西风较湿)极锋:60度旁边,由盛行西风和极地东风相遇形成气压带和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季节性南北移动而移动(4)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实际地表状况(块状)最重要的影响:海陆热力差表现(大气活动中心):北半球7月(夏季):亚欧大陆-亚洲低压;太平洋上高压北半球1月(冬季):亚欧大陆-亚洲高压;太平洋上低压(5)季风环流(重视图示)概念理解:是全球性大气环流的组成部分;东亚季风最典型季风的成因:主因--海陆热力差(可说明东亚的冬夏季风;南亚的冬季风) 南亚夏季风的成因--南半球东南信风北移过赤道右偏成西南风(或概括说: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季风的影响:季风的共性特点:雨热同期;降水量季节改变大,易有旱涝灾东亚的两种季风气候及各自分布区(以秦淮一线为界);各自气候特点--东亚两种季风气候的冬夏季风风向相同,成因相同--温带季风气候:秦淮以北季风区;冬干冷;夏湿热--亚热带季风气候:秦淮以南季风区;冬温柔少雨;夏湿热--留意季风区城市工业布局中大气污染企业的分布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旱季(东北季风限制)和雨季(西南季风限制)交替季风区是世界上水稻种植业主要分布地区--东亚、南亚和东南亚的季风气候区和东南亚的热带雨林气候区6、大气环流与水热输送的关系--是对大气环流作用的总结(1)全球性的大气环流:促进了凹凸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热量与水汽的交换;调整了全球的水热分布;是各地天气改变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2)几类重要气候的成因:地中海气候:南北纬30-40之间大陆西岸;冬受西风限制,暖湿;夏受副高限制,干热热带草原气候:南北纬10-20度之间;全年高温,雨季受赤道低压限制,干季受信风限制温带海洋性气候:南北纬40-60之间大陆西岸;全年受西风限制,气候暖湿热带雨林气候:赤道旁边;全年湿热,终年受赤道低压限制三种季风气候:(见以上分析)7、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锋面系统锋面类别图示符号表示过境前天气过境时天气降水位置举例冷锋暖气团限制:晴;气压低阴天、下雨、刮风、降温锋后冬寒潮;夏我国北方暴雨暖锋冷气团限制:晴;气压高连续性降水锋前低压(气旋)和高压(反气旋)系统气压:凹凸压气流:气旋和反气旋图:会推断;会画风向中心气压水平气流方向垂直气流方向中心天气状况举例其它影响气旋低北逆南顺向上阴雨亚洲低压沿槽线形成锋面反气旋高南顺北逆向下晴亚洲高压锋面气旋(重要!)要求:图上每一个天气系统的识别;不同地点所受天气系统的限制及出现的天气现象8、地理位置、大气环流、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8-1气候因子分析地理位置A纬度位置:确定太阳辐射--气候差异的最基本缘由--确定热量或气温B海陆位置:例如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温差小,湿度较大;大陆性反之大陆东岸季风气候形成是由于海陆之间的热力性质的差异大气环流(气压带和风带)特点:双重性质--各纬度、海陆之间水热交换;干脆限制某地气候特点(水热状况)下垫面(地表状况);最近地面大气干脆热源与水源其它影响气候的因素:人类活动、洋流(寒流降温减湿;暖流增温增湿)8-2气候类型气候特点(会推断气温降水图;会描述)气候要素:气温、降水以温定带--月均温在15度以上,为热带气候月均温最低在0以下,温带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除外)月均温最低在0-15度,为亚热带气候以水定型--热带气候分为四种:热带雨林气候:全年多雨;热带沙漠气候:全年干旱;热带季风气候:旱雨两季热带草原气候:旱雨两季--亚热带气候分为两种: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亚热带地中海气候:冬雨夏干--温带气候分为三种: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潮湿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少雨气候成因季风气候成因:三种季风气候气压带和风带交替限制气候:地中海气候(副高和西风);热带草原气候(信风和赤道低压) 单一气压带和风带限制气候:热带雨林气候(赤道低压);温带海洋性气候(西风)气候分布大陆东岸气候:三种季风气候大陆西岸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大陆内部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9、地球温室效应、臭氧层的破坏、酸雨等现象产生的缘由及危害现象产生缘由污染物危害对策温室效应燃烧矿石燃料毁林特殊是热带森林的破坏二氧化碳海平面上升(缘由?)对沿海低地构成干脆威逼引起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的改变,进而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改变(详细表现?)提高能源利用率,采纳新能源;努力加强国际间的合作;植树造林臭氧层的破坏运用制冷设备等消耗臭氧物质氟氯烃等太阳紫外辐射增加:干脆危害人体健康;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业造成破坏全球合作,削减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排放;主动研制新型制冷系统酸雨燃烧化石燃料(主要是燃煤);汽车尾气排放二氧化硫和氧化氮等酸性气体水体酸化,影响鱼类生长乃至死亡;酸化土壤,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危及人体健康最根本途径:削减人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探讨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如清洁煤技术;清洁燃烧技术;废气再利用)燃烧低硫煤或其它清洁能源。
高一上地理知识点全部归纳
高一上地理知识点全部归纳高一上学期的地理课程包含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对我们学习地理、了解世界的自然和人文环境起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对高一上学期所学的地理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
一、地球与地图的基本知识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是一个略呈扁球形的椭球体,有赤道、南极圈、北极圈以及北极点、南极点等特征。
2. 地球的经纬度:通过经度和纬度坐标系统,可以确定地球上任何一个点的准确位置。
3. 地球的运动与季节变化:地球具有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这些运动直接导致了地球季节的变化。
4. 地图的基本概念:地图是地球的缩小和简化表示,可以使用不同的投影方式来制作地图。
二、自然地理知识1. 大气层和气候:了解大气层的结构和作用,以及气候的形成原因和全球气候带的分布。
2. 水资源与水循环: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资源之一,了解水的循环过程和水资源的分布情况。
3. 土地利用和耕地保护:介绍不同地域的土地利用方式,以及如何保护和合理利用耕地资源。
4. 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保护:认识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了解生态环境的破坏和保护方法。
三、人文地理知识1. 人口与城市:掌握人口的增长规律和人口迁移的原因,了解城市化进程和城市规划。
2. 工业与能源资源:介绍不同地区的工业分布和能源资源的利用,以及相关的环保问题。
3. 农业与农村发展:了解不同地区的农业种植方式和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情况。
4. 交通与通信:介绍不同交通方式的特点和发展,以及信息通信技术的应用。
在高一上学期的地理学习中,我们除了学习以上知识点外,还进行了实地考察和群体活动,加深了我们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的培养。
通过学习地理知识,我们不仅能够了解地球的自然和人文环境,还能够增长自己的见识,培养环境保护意识和地球公民责任感。
总结起来,高一上学期的地理课程内容相当丰富,涉及了地球与地图的基本知识、自然地理知识以及人文地理知识等方面的内容。
这些知识点对我们全面了解地球和人类与地球的关系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将更好地认识到自然环境的重要性,培养环保意识,为未来的环境保护贡献自己的力量。
高一地理上册知识点大全
高一地理上册知识点大全高一地理上册知识点一、气候变化1、气候变化是指一个特定地点、区域或全球的长时间的气候改变,是以某些与平均天气状况有关的特征,如温度、降水量、风等要素的变化来度量的。
2、气候变化史(1)地质时期:全球气候一直处于波动变化中,冷暖干湿相互交替,变化周期长短不一。
(2)历史时期:期间全球气候有两次较大的波动。
(3)近现代::全球平均地表温度呈上升趋势;二、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1、全球气候变化本身就是资源条件的变化。
2、加剧了自然灾害。
3、将导致原有生态系统的变化。
4、对主要生产领域,如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的影响更为显著。
5、通过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如厄尔尼诺、干旱、洪涝、热浪等),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高一上册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1、功能分区组成区位特点中心商务区大商场、公司、大银行(例上海外滩和浦东陆家嘴)一般位于市中心:①建筑密集,高楼林立②交通便捷,通信发达③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大④内部存在明显分区商业区商业街、百货商店、金融中心:①市中心②CB外侧③街道两侧①交通便捷,多层大厦②人口密度、流量大③人口昼夜差异大④土地利用最集约工业区同类工厂:①城市边缘②交通干线两侧①厂房巨大,烟囱高耸②交通便利,多有污染住宅区成片住宅楼和配套服务设施:①企业单位职工住宅②市政统一规划住宅①环境不好②商品房,环境好行政中心区行政机构:①单独区域②与其他功能区混杂人口昼夜差异大文化区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图书馆距工业区远,交通便利,通信发达,自然环境好郊区卫星城、农业区、住宅城市外围为城市服务:①占有空间的是住宅区②最主要的三种是商业区、住宅区和工业区。
③城市功能区没有明显界线,某一功能区内也有其他功能用地,只是以某一种功能为主。
④住宅区分类:高级住宅区:面积大,独立庭院,位于城市边缘,多与高坡、文化区相联系;低级住宅区:面积。
小,拥挤,与低地、工业区联系,拥挤在内城和工业区附近。
2、形成原因(1)历史因素,功能延续:东京江户高级住宅区(武士住宅的延续)功能改变:北京故宫,原为行政中心,现为文化游览区。
高一上学期地理复习知识点
第一单元地图知识1.经度的递变:顺着地球自转方向,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
0°以东,180°以西,为东经度;0°以西,180°以东,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
0°-30°为低纬,30°-60°为中纬,60°-90°为高纬。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于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5.东西经的判断:沿着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6.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7.东西半球的划分: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往西至160°E为西半球。
8.东西方向的判断:劣弧定律(例如东经80°在东经1°的东面,在西经170°的西面)。
9.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相同图幅,比例尺愈大(分母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小;比例尺愈小(分母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大。
10.地图上方向的确定:一般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一般指向北方;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极点投影图可通过自转确定方向。
11.等值线的判读方法:越大;等温线越密,温差越大。
13.等高线图中海拔与高差的计算第二单元行星地球(地球概论)1.天体的类别:星云、恒星、流星、彗星、行星、卫星、星际空间的气体、尘埃等。
(陨石、回收(返回)的飞行器不属于天体)2.天体系统的层次:总星系(半径约200亿光年)——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
3.宇宙的两大特性:物质性、运动性(其运动是有规律、有层次的,天体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4.大行星按特征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王、海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海无涯
昏线与赤道所在的经线地方时为 18 时。 ◆时区和区时:为了便于使用。国际上规定将全球分为 24 个时区,每个时区占有 15 个经度,以该时区中央 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整个时区的统一时间,叫作 区时 ,又称 标准时 。 ◆区时的计算:所求地的区时=已知地的区时±时区差×1 小时
自身条件 适宜的温度
日地距离适中
适于呼吸的大气
体积、质量适中
液态的水——来自地球内部
一、为地球提供能量
1.2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课本 P8 图 1.7)
⑴提供光热资源;⑵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⑶煤、石油等矿物燃
运动速度
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两极点为零。 近日点(每年 1 月初),速度快 角速度:除两极点外各地相等(15°∕h)。 远日点(每年 7 月初),速度慢
运动周期
真正周期:一个 恒星日=23 时 56 分 4 秒 昼夜交替周期:一个太阳日=24 时
1.昼夜交替 地理意义 2.地方时
3.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二、一年中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真正周期:一个恒星年=365 日 6 时 9 分 10 秒 直射点回归周期:一个回归年=365 日 5 时 48 分 46 秒 1.昼夜长短的变化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3.产生四季和五带
夏至日
春分日
秋分日
冬至日
◼ 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来回移动 南北回归线上一年有一次太阳直射 南北回归线之间上一年有二次太阳直射 南北回归线之外一年中没有太阳直射
◼ 春分日至秋分日一直在北半球——北半球的夏半年 春分日至夏至日在北半球,向北移动 夏至日至秋分日在北半球,向南移动
◼ 秋分日至春分日一直在南半球——北半球的冬半年 秋分日至冬至日在南半球,向南移动 冬至日至春分日在南半球,向北移动
◼ 夏至日至冬至日一直向南移动 ◼ 冬至日至夏至日一直向北移动 ◆地方时:以一个地方太阳升到最高的时间为正午 12 时, 经度相同的地方,地方时相同,经度不同,地方 时不同。经度每相差 15 度,地方时相差 1 小时,经度每相差 1°,地方时相差 4 分钟。 ◆地方时计算公式:某地的地方时=已知地点的地方时±4 分钟/1°×两地经度差 ◆光照图上求地方时:昼半球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 12 时,
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⑷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
的主要能量来源
★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1.太阳大气由里到外分层 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
光球
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色球
耀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
日冕
太阳风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课本 P11)
⑴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和黑子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课本 P11 活动);
1.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 、海王星。 2.八大行星分类(课本星、地球、火星
巨行星
木星、土星
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远日行星
天王星、海王星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课本 P6)
外部条件 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
时区差的求法:在 0 时区两侧相加,同侧相减——同减异加 加减号的确定:所求地在已知地 东取加号,反之取减号——东加西减 ◆中央经线:时区号 乘以 15 度 ◆判断属于哪个时区: 经度 除以 15 度 (余数大于 7.5 商加 1 是时区,余数小于 7.5 不变) ◆国际日期变更线:一条大体沿 180°经线穿行的 折 线,它是为了消除因为地球球形而导致的日期换算中的 不同结果而设定的,同时为了保持 180°经线上同一行政归属的地方日期相同。日界线东、西两侧分别是地球 上时间最晚和最早的地方。所以,从日界线东侧到日界线西侧需要加上 1 天,从西侧到东侧需要减去 1 天。 ◆国际日界线:24 时 定时不定线 180 度 定线不定时 今天的范围:24 时——180 度之间 , 昨天的范围:除了今天就是昨天 ★三、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偏移规律: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转。 ◆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 两分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自赤道向南北两极减小 夏至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自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减小 冬至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自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减小 总之: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某地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 假设某地位于北半球 当太阳直射在北半球时,该地昼长夜短;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该地昼变长;太阳直射点移动到北回归线,该 地为一年中昼最长。 当太阳直射在南半球时,该地昼短夜长;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该地昼变短;太阳直射点移动到南回归线,该 地为一年中昼最短。 ★.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计算公式:H = 90°- 纬度差 说明:所求点与直射点的纬度间隔计算遵循同减异加——所求点与直射点同在北半球或同在南半球相减, 五、四季更替和五带 1.四季划分依据是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的变化。 2.划分的方法有三种: ★(1)物候四季:3、4、5 月为春季,6、7、8 月为夏季,9、10、11 月为秋季,12、1、2 月为冬季。 (2)传统四季:以 “四立”为起始点。 (3)天文四季:以“二分二至”为起始点。 3.五带的划分依据是年太阳辐射总量从低纬向高纬递减,界限是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 。 ★4.黄赤交角与回归线、极圈之间的关系
⑵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⑶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⑷两极地区产生极光;⑸地球上水旱灾
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运动方式 围绕地轴转动
学海无涯
地球自转
地球公转 在椭圆轨道上围绕太阳转动
运动方向
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南极上空 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 为顺时针。
学海无涯
高一地理上学期知识点总结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
2.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3.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
地月系
(课本 P3 图 1.2)
太阳系
银河系
其他行星系总星系
总星系
其他恒星世界
河外星系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课本 P4 图 1.4)